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燃烧与灭火实验用品准备单

燃烧与灭火实验用品准备单

燃烧与灭火实验用品准备单
燃烧与灭火实验用品准备单

课题:《燃烧与灭火》

教具准备

一、分组实验:(按4-6人一组准备)

1、仪器:镊子、剪刀、酒精灯、火柴、烧杯250ml 2个、湿抹布、药匙、废物缸

2、药品及其它:酒精95%、水、棉花、蜡烛(5cm长)2个、小木条(20cm)、小石块(或石灰石块)、纸条、小煤块、塑料苯板(一小块)、纯碱、稀盐酸(50ml)、石棉网等

二、演示实验

1、白磷、红磷、开水、酒精95%、酒精灯、火柴、250ml 2个、100ml烧杯1个、铜片(能盖住大烧杯)三角架、石棉网、坩埚钳、镊子、铁架台(带铁夹)、温度计、纯碱、稀盐酸、滤纸、小刀、小木条、小漏斗(能放入250ml 烧杯中)、打气筒、药匙、小布条(10*10cm)、导气管(1m)、废物缸

2、多媒体、实物展示台

小组探究

A组:

实验一:用酒精灯分别点燃木条和小石块。

实验二:将蜡烛点燃,将一烧杯倒扣在蜡烛上。

实验三:用酒精灯分别点煤块和木条,比较燃烧的难易。

B组:

实验一: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

实验二:点燃二支蜡烛,将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观察现象。

实验三:用酒精灯点燃纸条和木条。

C组:

实验一:用酒精灯分别点燃棉布和小石块。

实验二:点燃二支蜡烛,将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观察现象。

实验三:同样的两张白纸折叠后,其中一张用水浸透,分别放到酒精灯上点燃。

燃烧和灭火案例

《燃烧和灭火》教学 郧县城关一中 钟小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是与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个课题,内容较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为: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以及易燃物、易爆物安全知识。本课题所处单元安排在氧气的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制法之后进行学习。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课题从燃烧条件的探究入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再根据燃烧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 二、知识框架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九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燃烧现象已经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并不完全了解,有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更多的关于燃烧的知识。 2 、我将教材的内容略为拓展,增加了火灾自救常识,使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相互渗透,真正做到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五、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燃烧与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一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2.通过对磷燃烧的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 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 3. 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对燃烧的研究,让学生了解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它,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探究。 难点:激发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①燃烧 ②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第二课时: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准备实验 【仪器、药品】 演示实验:①仪器:烧杯、镊子、试管、坩埚钳、镊子、气球、薄铜片、手帕、酒精灯等。 ②药品:红磷、白磷、水等 学生实验:①仪器:烧杯、镊子、玻璃棒、酒精灯等 ②药品:蜡烛、煤块、石块、木条、纸条等。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提问:同学们,今年最 让我们中国人自豪的 是什么? (播放开幕式点火仪 式) 观看奥运会 影象资料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关注燃烧,引入主题 过渡燃烧是怎样的一种现 象? 什么条件下才能燃 烧? 怎样控制燃烧? 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燃 烧现象,进入学习情 景。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学 习方法。让学生懂得知识 来自于生活,让学生学会 如何从生活走进化学。 任务1探究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问题1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 吗? 得出“可燃物”的概念 学生提出猜想 说明自己猜想的依据 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知 识,构建新知 问题2可燃物要燃烧,还需要 什么条件? 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 力,引入燃烧所需要的第 二个条件(温度达到着火 点) 演示实验质疑学生演示实验(将一次性纸 杯剪下一部分点燃,盛 下的装上水,在酒精灯 上加热,不燃烧)为什 么 学生思考、分析、回 答 (燃烧需要温度) 学生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点燃木 条和媒块,那个容 易?)引入着火点的概 念 学生思考、分析、回 答 (不同物质燃烧需要

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前预习】 1.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2. 【 关? 【归纳】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什么是燃烧:可燃物与发生一种的、的的氧化反应。 【猜想】燃烧需用的条件是什么?、、 【实验探究】请你根据本小组的猜想,设计实验并实行实验探究,填写下表。 燃烧的条件:①;②;③。 【思考】1.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事例分析证明。 2.燃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交流讨论】教材P125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观察 【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②;③。

【思考】1.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 2.发生火灾怎么办,如何灭火? 【实验探究】(P124实验7-2)小组比赛: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把正在烧杯里燃烧着的蜡烛熄灭。 灭火方法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 1. 2. 3. 4. 【结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②;③。【讨论交流】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扑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4.如何解释“钻木取火”、“水火不容”、“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几个成语? 【自学】阅读教材P127表7-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灭火器适用范围灭火器原理(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 知识点三: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思考】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哪句涉及到化学变化?怎么发生的? 【自学】阅读教材P128~129.思考下列问题: 1.爆炸引起的原因: 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除像氢气、________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______也能爆炸。 【观察】书P128实验7-3并实行分析,填写下列表格: 现象 分析 2.结合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事实及上述实验,总结影响燃烧剧烈水准的因素。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记住一些燃烧与爆炸相关的图标。 【归纳小结】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发生的的的氧化反应。 ★燃烧现象:①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不一定产生火焰; ②有些燃烧产生烟、有些燃烧产生雾、有些燃烧产物有刺激性气味。 ★广义的燃烧:指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 例:H2在Cl2中的燃烧生成HCl气体,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MgO和C。 2.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2);(3)。 ■着火点(燃点):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温度。①纯气体燃料的着火点在常温、常压下是固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 2、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学生活动] 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一: 1、分组实验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 2、完成实验报告 3、交流与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 4、活动小结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燃烧时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教师演示实验: (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 (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板书: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板书: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分组实验:如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提问: (1)你如何熄灭蜡烛?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 4、观看幻灯片及Flash动画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 板书:三、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总结: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⑵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燃烧是生活中一种 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灯泡发光、发热;焊接时火星四射;人造卫星进入大气层时摩擦发光发热;这些现象是燃烧吗? 3、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现象利用燃烧的呢? 二、新授: 1、燃烧的条件 【讨论】 石头能燃烧吗?――燃烧的前提条件是可燃物。通常情况下石头、铁、煤水、木头……是可燃物吗? 一块木头放在手上能燃烧吗?――燃烧所需要的最低的温度叫该物质的着火点。(看课本p125表7-1) 点燃的木条伸入CO2中为什么会熄灭? 通过上面的讨论你估计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如何设计实验探究? 【实验】 P124图7-4 【讨论】实验中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为什么铁片上的白磷会燃烧? 刚才不燃烧的物质如何才能燃烧呢?

【实验】 p124图7-5 所有的物质达到上述两个条件都能燃烧吗? 【实验】①蘸有酒精的棉花放在酒精灯上能燃烧 ②蘸有水的棉花放在酒精灯上不能燃烧 燃烧的前提条件是可燃物。 【总结】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 2、练习: ①判断 ★有发光、发热现象的都是燃烧。★燃烧一定有火焰。 ★燃烧是缓慢氧化,也要放热。★燃烧都是化学反应。 ②下列物质在指定的条件下能燃烧的是() A. 将铁锈装在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 B. 将红磷放在常温下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C. 将硫粉与高锰酸钾混合加热 D.将白磷放在沸水中 ③铜网放在蜡烛火焰上会出现火焰被割断的现象,为什么? ④你能设计出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应该如何来灭火呢?――破坏燃烧的条件 【讨论】一支点燃的蜡烛,你有哪些方法使其熄灭?为什么? ①用CO2 (隔绝氧气)②用水浇(降温至着火点以下)③用扇子扇(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烧的正旺的煤炉能扇灭吗)…… 针对可燃物的条件你有何方案?比如森林、草场着火(设置隔离带或移走可燃物)你能把上述的办法进行分类吗? 【总结】灭火原理――破坏燃烧条件 灭火方法――?清除可燃物或者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者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布置作业: 课本P131页习题 教学反思: 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以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等。同时,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 探 燃 烧 与 灭 火》教学设计

初探燃烧与灭火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2.培养自身的实验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3.认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二、【课前热身】 1、温故知新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18—119,完成下题。 1.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新知】 (一)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完成实验报告。 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分组按要求进行实验探究,归纳燃烧的条件。 仪器和药品:水、碳酸氢钠、盐酸、火柴、木块、蜡烛、白磷、石子、热水、小刀、湿抹布、铁丝、纸条、纸卷、酒精 1、哪些物质能燃烧?为什么? 2、燃着物质罩上烧杯,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3、把这些能燃烧的物质放在桌面上就燃烧了吗?为什么? 4、铁丝能够在酒精灯上点燃吗?为什么? 燃烧所必须的三个条件:(1)__________(2)________ _(3)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灭火的条件 1、根据提供的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灭火的探究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仪器和药品:酒精灯、火柴、多支蜡烛、水、沙子、扇子(用书代替),烧杯、石子。

探究灭火的原理实验报告 注:实验评价可以从灭火的快慢,方法是否简便,灭火是否对可燃物有影响。 2、灭火的方法很多,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要用最好的方法去解决。请用你认为最好的办法 3、运用我的智慧,我一定行的! 1、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跟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 C、纸比煤着火点低 D、纸比煤密度小 2.在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些,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是因为() A、散热快 B、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C、使木材和空气充分接触 D、木材是可燃物 3、调查统计表明,很多火灾事故就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自救措施不正确的是() A、电线或者电器起火时,要理解用水扑灭 B、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死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生 C、如果无路可逃,可以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暂时避难,等待救援。 D、高层建筑物起火,不可乘电梯,应从安全通道撤离 四、收获与反思: 学习了这节课,我知道了 我还要请教的问题:

《燃烧和灭火》探究实验的几点思考

对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烧和灭火》探究实验的行动研究 作者:温志明钟辉

对《燃烧和灭火》探究实验的三点教学行动研究 化学教学中,开放演示实验,是渗透探究性教学的良策。从学生的问卷中得到:大多数学生认为,看老师的操作,不太注意操作动作,只注意现象.如果自己操作就能注意每一步的操作,不对马上指出,很注意实验现象,担心能否成功。大多数学生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以显示自己的实力,一旦操作错误,改正后记得特牢。因此,教学中大胆地把演示实验向学生开放,除了能引起他们有意注意、增强观察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新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中,安排了三个探究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燃烧需要哪些条件?从而得出灭火的方法是什么?是一节通过探究实验去获取知识的课。 因实验过程中涉及到危险品,同时燃烧也会产生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在教材中虽然说明探究实验要在通风橱中进行,但是很多学校可能还不具备通风橱的设备,所以对《燃烧和灭火》中的三个探究实验提出三点思考: 一、发现三个问题: (一)书本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下的实验: 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的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块薄铜片,铜片上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白磷

我觉得本探究实验有以下四点不足: 1.白磷是一种危险品,既是易燃,又有剧毒,使用时不能用手接触,而教材未作任何说明,对充满好奇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事。 2.教材中对红磷的用量以及热水温度的描述较模糊,教材中说到用红磷“一小堆”,一小堆是究竟什么定义,作为老师和学生都较难把握,因为红磷有可能会被白磷燃烧时引燃,若用量过多,则会产生大量的白烟而污染环境,所以应严格控制红磷的量,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不浪费药品的良好习惯,又可以减少因红磷燃烧而引起的污染。对于热水温度,为了使白磷能成功自燃,水温应在700C以上,若冬天做此实验时,水温还应更高,才能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3.新教材的理念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知识点,这对于培养新世纪新型人才是很好的思路。我认为探究实验应建立在学生头脑中对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故对于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个知识点,可将内容放在探究实验之前,这样有三个好处: ①让学生知道白磷是易燃品,操作时要特别小心。也可以解决学生心中疑问,“为什么白磷要保存在水中,而红磷不用?” ②能为下一步学生解释铜片上红磷不燃烧而白磷却能燃烧作好铺垫。 ③还能提高学生好奇心,学生可能更想知道是不是着火点低的可燃物就比较容易燃烧? 4.该探究实验未能解决污染问题,虽然教材说明要在通风橱中进行,但可能很多条件一般的学校还不具备通风橱的设备,我认为该实验可作如下改进:装有热水的小烧杯外罩一个大烧杯,然后两个烧杯放在水槽中,水槽中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实验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体验与生活经验,学会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掌握燃烧的定义。 2、通过微观示意图和实验现象的相互印证,能初步从微观的角度认识控制化学反应的原理,并掌握控制燃烧的方法。 3、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通过对“火”双面性的认识和控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4、通过:“火灾”、“火场逃生”等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并且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难点: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教材分析: 《燃烧与灭火》是鲁教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以寻找灭火的方法为切入点,以学生已有的生活和认识经验为基础,使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体会化学就在身边,逐步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的目的。 生活中学生对燃烧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第一单元神奇的化学变化的学习中,学生也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本节内容是对之前所学的“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认识,即它巩固了以前所学的化学变化的相关知识,又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起了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对燃烧和灭火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有关的化学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只是他们还

不能很好的将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相联系,不能从化学的视角来认识燃烧与灭火的原理,为了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适量地利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归纳获得其中的化学原理,使学生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思考经验做法之中的科学道理的习惯。 设计思路: 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合作,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归纳总结,培养沟通交流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本节课分为以下六大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探究新知;知识运用,深化理解;随堂测评,巩固所学;畅谈收获,课堂总结;活学活用,课后拓展。 其中自主学习,探究新知,根据知识内容分成了四部分,主线是: 探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探究燃烧的条件→获得燃烧的定义→火与安全用火。 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留意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详尽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③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4、课时安排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二、教法分析 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九年级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具有剧烈的探究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需求,因此,我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分析进而深化理解知识。详尽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这样设计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还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优良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和讨论。 三、学法指导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灭火的原理,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四、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题前学生的情况: 1、已有的知识:(1)燃烧的本质;(2)一些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3)生活中关于燃烧的常识。 2、欠缺的东西:(1)对“着火点”、“可燃物”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比较含混;(2)知道灭火的方法,但不知道原理,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学习的困难:在探究性实验中对于变量的控制问题,如“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使用控制变量”、“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是应注意哪些事项”等。 五、教学过程

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掌握燃烧条件和灭火的探究实验 (3)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引入]播放影片 火造福了人类,观看2013年载人航天飞船升空,体会燃烧带来的益处,增强自身爱国情怀。 一、教师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二、同学做出猜想:物质燃烧需要........ 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1]

用坩锅钳分别夹着粉笔和小纸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现象并记录 [学生实验2] 点燃两支蜡烛,一支放在桌面上,另一支用烧杯倒扣在它的上面,观察现象 并记录 [学生实验3] 用一根小木条和煤块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现象并记录,比较它 们燃烧的难易程度 (2)[学生总结] 根据实验,结合生活实例及所学知识,燃烧条件可能有哪些? (3)[教师引导] 得出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 (2)氧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只要达到了燃烧的条件,水中也能燃烧。 [教师讲解] 人们掌握了燃烧的特点,利用它发出的光来照明、发出的热来烧煮食物、炼钢等,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能给人类带来益处呢?当然不是,如果使用不当,火也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火灾很容易发生。 [短片展示] 因此,我们应该十分注意防火与灭火。怎样才能灭火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根据燃烧的条件,如果控制其中的一个条件,燃烧就会中止。 一支燃着的蜡烛如何把它熄灭? [教师演示实验]

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

课 题 : 燃 烧 和 灭 火 授课: 江西省吉水县进士学校 杨时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 3.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燃烧实质、灭火的原理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2.学生通过对火更深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消防意识。 二、教学重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 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四幅图片,(1)古代人点燃篝火取暖和烧烤食物(2)煤气点火做饭(3)篝火晚会(4)工业生产(5)消防队员灭火。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分析,产生联想。问:看到图片你想到什么? 教师将学生的发言予以充分的肯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以此进行设问: 【设问引入】: 1、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燃烧有哪些现象?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发言,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将学生的思路引到新问题上: 2、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想来探讨燃烧问题,最终达成共识——实验探究: 【探究实验一】“燃烧条件”探究一: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到小组的研究和讨论中去,注意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和表扬) 【汇报交流】各小组分别派代表把本组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实验报告)通过多媒体投影到大屏幕,然后进行小结归纳得出燃烧的条件。其它小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进行置疑和参与讨论。 “燃烧条件”探究二:老师用右图自制装置演示 导气管 豉气 完好小

燃烧和灭火

燃烧与灭火 岳麓区望岳中学李西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用品 大烧杯大试管酒精灯带导管的胶塞镊子药匙 白磷红磷碳酸钠盐酸铜片火柴蜡烛粉笔木条纸条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引入]播放影片

火造福了人类,不当的用火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 一、燃烧的条件 (1)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好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1] 用坩锅钳分别夹着粉笔和小木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2] 点燃两支蜡烛,一支放在桌面上,另一支用烧杯倒扣在它的上面, 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3] 用一张纸条和小木条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现角,比较它 们燃烧的难易程度 (2)[学生总结] 根据实验,结合生活实例及所学知识,燃烧条件可能有哪些? (3)[教师演示] 实验7-1,完成讨论 得出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 (2)氧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只要达到了燃烧的条件,水中也能有为燃烧。 [教师演示实验] 人们掌握了燃烧的特点,利用它发出的光来照明、发出的热来烧煮食物、炼钢等,把人造卫星送上天!(边用课件展示图片)为人类造福。 [播放“神六”上天录像]

初中化学九年级《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灭火的原理和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问题,掌握基本的逃生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自己归纳现象和结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实验、对比、控制变量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全体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 2、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使学生明白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在认识燃烧与灭火这对矛盾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人类就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条件,使化学反应为人类所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基础上,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不是难点,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来验证燃烧的条件。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入 2022年的冬奥会将由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每一届的冬奥会前都会进行火 炬传递。在上一届索契冬奥会的火炬传递过程中出现了非常震撼的一幕。

(视频)索契冬奥会火炬水下传递 现在我们将画面定格在“水下生火”的瞬间,如果我们要在今天的课堂上重现 “水下生火”的瞬间,大家觉得能实现吗? (引入课题) 活动2【讲授】提出问题 1、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2、这个温度是燃烧所要达到的最高温度还是最低温度? (引出着火点的概念并进行辨析) 3、燃烧的三个条件是需要满足一个、两个还是同时满足? 4、如何证明呢? 活动3【活动】学生分组实验 请你利用老师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展示:药品和仪器) (点拨) 1、为什么这样设计? 2、你的设计中,满足了什么条件,不同的是什么? 3、你的设计运用的什么方法?体现了什么思想? 活动4【活动】教师演示实验 大家用3个实验分别验证了3个条件,我们还可以在一个实验中来完成燃烧条 件的验证 【演示实验】 1、你观察到了现象?为什么?

小学科学 燃烧和灭火

燃烧和灭火 小学自然教案 教学目的: 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培养实验能力和综合能力 体会到只有了解自然,才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激发学生探求自然知识的兴趣。 接受防火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综合,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 难点:运用燃烧的条件,理解灭火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分组试验材料:酒精灯、贴片、写家财、火柴 演示材料:自制多媒体课件一套(如需要可在笔者个人专辑上下载试用: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蜡烛现在怎么样?(正在燃烧)师在蜡烛上罩上玻璃杯,

再看,蜡烛的火焰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燃烧的蜡烛会熄灭?也就是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对,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但是只要有氧气就能产生燃烧吗?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燃烧 氧气)。 二、教学新授: (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几个小朋友在野外迷了路,这时天渐渐黑了,他们只好在野外过夜。天气的温度渐渐降低了,他们该怎么办呢?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想想办法吗? 让学生各抒己见(可以找些枯草、树枝之类的东西来生火取暖,再设法求救)。 讲述:对,想要生火取暖首先就要找些可以燃烧的物体。 师问:平常我们看到哪些物体可以燃烧,那些物体不能燃烧? 指出屏幕中哪些是可以燃烧的物体。 讲述:像木材、棉花、酒精等都是可以燃烧的物体,我们把能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板书:可燃物)。 (二)、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继续听故事:几个小朋友找来一堆树枝,可他们仍在抓耳挠腮,因为树枝没办法燃烧。 可见还需要别的条件,那到底还要什么条件呢?

如果仅把火柴放在空气中(空气中有充足的氧气),火柴就能燃烧吗?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怎样才能使火柴燃烧起来?为什么可以燃烧? a 在火柴盒上摩擦(提示摩擦会怎么样?双手相互摩擦感受一下) b放在明火上 c放在阳光下聚焦燃烧 请你大胆假设一下,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根据桌上提供的器材,能否设计一个试验来证明你的假设 由生提出设想,教师出示方法图。 学生进行试验 汇报试验现象:火柴在铁片越来越热的过程中燃烧的,铁片把热传到火柴上,使火柴温度越来越高,当达到一定的温度时,火柴便燃烧了。 试验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不同位置的火柴燃烧是否一致?火柴从哪一头先燃烧起来的?) 如果把煤或木头放在上面是否也能很快燃烧?教学易燃物概念:燃烧室需要温度不高的物体。 小结:燃烧所需的第三个条件是:一定的温度(板书一定的温度)。 (三)、归纳、巩固燃烧的三个条件 讨论、反馈:只有氧气、可燃物、一定的温度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燃烧才能发生,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不会发生,哪怕是正在燃烧的可燃物也会熄灭。 出示巩固题枣燃烧的煤炉

燃烧与灭火_教学设计

全国化学最优课题成果交流资料 类型:化学教学设计 题目:《燃烧和灭火》 课题1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因此将本节课设计为由幻灯片将学生带入情景,由情景中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与假设→根据实验事实作出正确结论→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这些要素所组成科学探究过程,使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在学生经历这一“做科学”过程后,用灭火的实例幻灯片将学生带入应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将灭火器的种类,使用方法等制成动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理解燃烧的定义、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实验自主探究、观察等方法获得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认识燃烧的条件)和推理能力(应用燃烧的条件解释灭火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学习灭火技能和逃生方法)。 2.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重点、难点: 了解燃烧的条件和从燃烧的条件出发认识灭火的原理。(三)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讲、议结合。 (四)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薄铜片(或铝片)、小刀、玻璃棒、玻璃片、镊子、火柴、试管、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药品:木条、酒精、凉水、蜡烛、白磷、红磷、热水(60 ℃以上)、氧气。【课堂实录】 (五)教学过程: 【引入】打开课件封面(介绍有关人类利用燃烧的例子。)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能不能离开火? 生:不能! 师:想不想知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生:想! 【实验探究】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完成表格(实验报告)、(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表扬) 表一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凯里二中 导学案模块一燃烧的条件 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习检测: 1. 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 1.铜片上的红磷(),铜片上的白磷(),说明燃烧反应条件()水中的白磷(),说明燃烧反应条件()。 2.水中的白磷在股入空气前(),股入空气后()。 3.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才能发生。 模块二灭火的原理 学习目标: 1. 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学习,了解火灾的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学习检测: 1、⑴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并思考其原理是什么? ⑵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形应该怎样灭火,其原理是什么? ①炒菜的锅起火了; ②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 ③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起火; ④邻居吸烟,不慎引燃被子发生火灾; ⑤森林起火时,消防员开辟出一条隔离带。 2、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写出灭火原理:①将()与火源隔离;②将可燃物与()隔离;③降低()。 3、分析下列原因: 燃烧木块用水一浇就熄灭();着火的油锅用盖一盖就熄灭();架空柴火旺,而紧堆的不旺()。

课后巩固练习 1.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2.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 C.使水分解 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 3.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使人中毒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碳氢化合物 4.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 A.用水泼灭 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 C.用扇子扇灭 D.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5.对山林发生的重大火灾,下列方法适合的是( ) A.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 B.组织人力从山下运水到山上灭火 C.用棉被等盖在大火上以隔绝空气 D.打119火警电话,等待用水灭火 6.用家庭燃气炉灶炒好菜后,要熄灭火焰的方法原理是( ) A.吹灭火焰,使燃气与空气隔绝 B.关闭出气阀,使可燃物迅速与O2隔离 C.喷水降低燃气温度至自身着火点以下 D.关闭出气阀,使温度降到其自身着火点以下 7. 把一条用导热性能良好的粗金属丝(如铜丝、铝丝)绕成的线圈罩在一枝燃烧的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的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如果预先把金属丝圈加热,再罩到蜡烛火焰上,蜡烛就可以照常燃烧。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8.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枝小蜡烛,将其中一枝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分析实验:请帮助小华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烧和灭火》探究实验的研究

《燃烧和灭火》探究实验的三点教学研究 化学教学中,开放演示实验,是渗透探究性教学的良策。从学生的问卷 中得到:大多数学生认为,看老师的操作,不太注意操作动作,只注意现象.如果自己操作就能注意每一步的操作,不对马上指出,很注意实验现象,担心能否成功。大多数学生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以显示自己的实力,一旦操作错误,改正后记得特牢。因此,教学中大胆地把演示实验向学生开放,除了能引起他们有意注意、增强观察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新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中,安排了三个探究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燃烧需要哪些条件?从而得出灭火的方法是什么?是一节通过探究实验去获取知识的课。 因实验过程中涉及到危险品,同时燃烧也会产生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在教材中虽然说明探究实验要在通风橱中进行,但是很多学校可能还不具备通风橱的设备,所以对《燃烧和灭火》中的三个探究实验提出思考:(一)书本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下的实验: 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的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块薄铜片,铜片上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块已 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红磷 白磷 热水 白磷 我觉得本探究实验有以下四点不足:

1.白磷是一种危险品,既是易燃,又有剧毒,使用时不能用手接触,而教材未作任何说明,对充满好奇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事。 2.教材中对红磷的用量以及热水温度的描述较模糊,教材中说到用红磷“一小堆”,一小堆是究竟什么定义,作为老师和学生都较难把握,因为红磷有可能会被白磷燃烧时引燃,若用量过多,则会产生大量的白烟而污染环境,所以应严格控制红磷的量,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不浪费药品的良好习惯,又可以减少因红磷燃烧而引起的污染。对于热水温度,为了使白磷能成功自燃,水温应在700C以上,若冬天做此实验时,水温还应更高,才能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3.新教材的理念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知识点,这对于培养新世纪新型人才是很好的思路。我认为探究实验应建立在学生头脑中对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故对于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个知识点,可将内容放在探究实验之前,这样有三个好处: ①让学生知道白磷是易燃品,操作时要特别小心。也可以解决学生心中疑问,“为什么白磷要保存在水中,而红磷不用?” ②能为下一步学生解释铜片上红磷不燃烧而白磷却能燃烧作好铺垫。 ③还能提高学生好奇心,学生可能更想知道是不是着火点低的可燃物就比较容易燃烧? 4.该探究实验未能解决污染问题,虽然教材说明要在通风橱中进行,但可能很多条件一般的学校还不具备通风橱的设备,我认为该实验可作如下改进:装有热水的小烧杯外罩一个大烧杯,然后两个烧杯放在水槽中,水槽中的冷水不宜太多,小烧杯的水的水温要高一点,不低于80摄氏度。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唐官屯镇中学马悦 日7月11年2017.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材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课题从火的发现与利用引入,了解燃烧带给我们的利益和危害,进而研究燃烧的条

件和灭火的原理。教材采用从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通过探究,亲身体验和思考来掌握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设置分组讨论实验有助于他们的直观性学习。并且在之前第六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与二氧化碳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这里可以理解应用。可能遇到的学习问题有:1.对着火点的概念理解不够,有的学生把降温灭火的方法说成是降低着火点。2.探究活动的动手能力和规范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①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②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教学用品: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教具、三只蜡烛、两个烧杯,火柴、酒精灯、碳酸钠粉末、稀盐酸、药匙等。给学生的实验用具准备了五组,每组有一个水槽、两支蜡烛、一个烧杯、火柴等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实验法、演示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展示图片,将火的由来火的应用以及在现代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展示出来,让学生们体会在生活中火会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光明;接下来观看一些森林火灾、楼房起火和人们被火烧伤的图片使学生们体会火有时候也是无情的。因此我们不仅要懂得利用火是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也要懂得如何防火和灭火,由此引入课题的学习《燃烧和灭火》 二.探究 活动与探究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1.观看视频完成 要求了解实验用具、过程与说明的原理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析:①铜片上只有白磷和红磷时,哪个会燃烧? ②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哪个会燃烧?③要想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应该怎样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