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1《认识图形》说课稿

01《认识图形》说课稿

01《认识图形》说课稿
01《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图形(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学习评价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说教学目标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五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目标呢?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三、说教学过程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三棱柱,并提出问题一:这里有大家熟悉的朋友吗?

我想通过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起已学过的知识,这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生应该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可能有部分学生不认识三棱柱,这里我要简要的介绍一下。

提出问题二:今天我们来这里要认识几位新朋友,在交朋友之前你想要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我想知道它的名字,还想知道它长得怎么样等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根据新课标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这一理念我设置了三个活动,时间控制在18分钟左右。

活动一:认识新朋友,我创设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

新朋友都在这幅图中,请大家找一找这里有几种图形。

然后我说:你想和这些图形做朋友吗?

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想!

我就说:那我们来个比赛,看哪队交的朋友最多:红队,绿队,白队,粉队,黄队。

我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吗?

这里我让学生进行尝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出示图形,边板书图形名称。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都叫做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它们。

活动二:了解新朋友,提出问题一: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我们到哪

去找它们呢?

在这个活动中,我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首先手拿一个长方体,用手摸着它的一个面,提出问题二:这个面是什么形状?

接着我通过问题二引导学生从桌面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可能有学生从长方体上找出,也有可能从三棱柱中找到长方形,甚至会有学生找到几个长方形,对这样的同学我会进行这样的评价,比如:你真棒,你观察的真仔细,你可真是火眼金睛啊!同时将小图形奖给他们小组,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经过老师的引导找出长方形后,提出拓展性的问题三:你能从桌面的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吗,把这些图形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动眼来亲身体验从体上找面、面在体上,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

活动三:找朋友,提出问题: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些图形呢?这个问题我让学生举手发言,学生可能说到门的形状,窗的形状等等,我想通过找图形,让学生体验到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这里我设置了不同层次的4道练习题:

第1题:连一连

我想通过该这道题目来加深学生对这四种图形的认识,区别形和体。

第2题:涂一涂

通过动手加深学生对这四种图形的认识。

第3题:数一数

这里我会引导学生数出长方形有1个,正方形有4个,三角形有2个,平行四边形有4个,圆有4个

第4题:画一画

看谁能想个好方法,把你喜欢的新朋友请到纸上来。

我希望通过这个既有挑战性,同时还具有操作行的问题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过交流,学生可能想到画的方法,印的方法,折的方法等等,我想让学生

通过做实验来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提出问题,这些都是今天认识的新朋友,你打算怎样把它介绍你的爸爸、妈妈呢?让学生自己回忆本课所学,巩固新知识。

在教学结束前,我会对小组评价进行总结,评选出优胜组,给予鼓励,表扬。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的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说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采用的是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上是我对《认识图形(二)》的教学设计,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认识图形 说课稿模板

《认识图形》 ——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们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图形》。所说内容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图形》75-76页的内容。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标》中提出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的认识图形的特征。因此本节课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图形。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的学习领域。本课是在上册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平面图形。教材以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为知识基点,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从空间到平面的设计思路,通过看、摸、画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并且了解五种图形的基本特征。这样做,为今后继续研究平面图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学生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认识并了解了立体图形,并且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幼儿园时期,他们已经玩过积木,画过平面图形,所以学生对于这五种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但学生对这五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为此,我认为:创设有趣味的情景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3、设计理念 1.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2.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在设计时,注重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像的空间;注意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组织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语言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与数学思考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点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平面图形,能够直观辨认出这几种图形。 2、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立体图形引入,初步感受面与体的关系。体会到图形间的关系。 3、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激发学

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各种活动,渗透审美情趣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最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以及本课的内容特征,我采用了: 教师活动:创境设疑——协作指导——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自主探究——应用创新 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设置了教学流程的三大环节。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把操作与思考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而学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通过亲自感知,亲自体验,从初步认识,到头脑中建立模型,最后到解释与应用创新的一次知识的飞跃。 四、教学过程 (一)创境设疑,体验感悟 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学生分别指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这几种图形。 接着,我抓住学生爱交朋友的心理,问:“你们愿意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吗?”在学生兴致高昂的气氛中,我导入本节课的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说课.

《认识图形》说课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认识图形》是九年义务教育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动手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到生活中去,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会辨认这两种图形;另外,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四维目标呢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对于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学法: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本课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

《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这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有关6和7的《解决问题》的一课时。这一内容意在通过孩子们熟悉的情景图认识大括号和问号,并能初步了解和知道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6、7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并用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内容,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的指导。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二、说学情分析 一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刚入学,因此组织性比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我们在课堂上总会正面引导。一年级的孩子对“玩”都有着很大的兴趣,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是以快乐为本的,无忧无虑,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学好一年级数学,就必须首先从激发、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入手。因此在教学中用直观的教具、或者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会更有效,对他们来说更有吸引力。所以我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创设声情并茂的情境,对孩子们学习数学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去学习数学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会用6和7的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38页39页。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做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及他们的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辨认四种图形,并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并渗透审美情趣的教育。 从上面确定的教学目标出发,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4.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本课的难点是面在体上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在教学信息与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择多媒体课件演示,这样更直观易懂。 5.教学准备: 在教学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各种立体模型,以及多种平面图形的学具,还有彩色笔和白纸等等。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课堂注意力有效保持时间很短,不随意注意占优势,课堂上喜欢操作类的活动。本课时教学内容是他们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根据他们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都已经基本上认识这四种平面图形了。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流程: 三、教学流程 根据上面的分析,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四、游戏激趣,总结评价。 下面我就分别从这四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屏幕显示:交通标志(由生活中图形引入新课)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认识图形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认识图形.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思维能力相对较差。选择“认识图形”这一活动内容,符合幼儿对新事物探究的心理特点。在活动过程中,在图形这一抽象事物认识化为实际意义的表征,幼儿通过直观教具和动手操作的辅助,把原本这种枯燥的内容转换成生动有趣,操作性强的教学活动。 1、说教材. 选材理由: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精心设计的若干个生动有趣的小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其中,每个游戏中都蕴含着针对性较强的独立知识点,与此同时,各个游戏之间仍体现着循序渐进式的连带关系,力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氛围中,较扎实和透彻地掌握三种图形。 2、说目标: ① 幼儿愿意参加数学活动. ② 认识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 ③ 对生活中常见的形状感兴趣. 2、说方法. 为了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强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贯彻直接

性、游戏性原则,同时运用了观察、操作等教学方法。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在情感方面,还培养了幼儿乐于助人的精神。 3、说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 第二环节认识图形 第三环节图形分类 第四环节延伸活动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通过手指操引起幼儿求知欲,吸引幼儿注意力,导入主题。 第二环节:认识图形。借助蒙氏几何图形嵌板。使用圆形橱、四边形橱和三角形橱。教师要先做示范,让幼儿初步了解三种图形。教师可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这是怎么样的?” 第三环节 :图形分类。这是整个活动的主要部分。以直观感受为主。因此,在此环节教师采用生活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中,使幼儿在有趣的情节游戏和奇妙的想象中,进入奇妙的数学世界,感受到数学的快乐,并解决游戏和生活中的困难。 第四环节:延伸活动。寻找周围有哪些东西是与这三种图形相似的,让幼儿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感知图形,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6、27页内容 李娟 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图形”,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中第26页例题,第26、27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初步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对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透彻的认识,从而为今后进一步认识多边形、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提供帮助。 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题。第一道例题由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地砖的面引入,要求学生数一数它们各有几条边,再指出:有4条边的图形,叫做四边形。这样的安排有利于激活学生对有关平面图形的已有认识,并促使学生把新知识主动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第二道例题引导学生先数一数教材提供的两组平面图形的边的条数,再分别指出:有5条边的图形,叫做五边形;有6条边的图形,叫做六边形。从

而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同时,体会到对多边形的命名方法是可以类推的。 “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感知。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提高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时,要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实践、交流,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在愉悦的心情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变化。教学的关键是: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丰富的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帮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 教学过程: 我通过不同形式的讲解和练习,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五部分来进行。 第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说课稿

《认识图形(二)》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说教学目标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五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目标呢?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三、说教学过程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三棱柱,并提出问题一:这里有大家熟悉的朋友吗? 我想通过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起已学过的知识,这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生应该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可能有部分学生不认识三棱柱,这里我要简要的介绍一下。 提出问题二:今天我们来这里要认识几位新朋友,在交朋友之前你想要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我想知道它的名字,还想知道它长得怎么样等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根据新课标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这一理念我设置了三个活动,时间控制在18分钟左右。 活动一:认识新朋友,我创设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 新朋友都在这幅图中,请大家找一找这里有几种图形。 然后我说:你想和这些图形做朋友吗? 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想! 我就说:那我们来个比赛,看哪队交的朋友最多:红队,绿队,白队,粉队,黄队。 我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吗? 这里我让学生进行尝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出示图形,边板书图形名称。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都叫做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它们。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 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 知识的教学- 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 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一一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一一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角形、三 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 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 2 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 1 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课时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一)》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有关图形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几何体.主要是认识立体图形;能够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他们的名称. (2)问题解决方面: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方面: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

的联系. 3.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生活实际到立体图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强调学生从生活实际到抽象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合作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三、说教学流程

1.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淘气和笑笑给我们带来了几个新的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呢?板书:认识图形.出示学生常见的几种物体;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要给他们分类;应该怎么分.让学生通过对常见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可以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类;找出它们的不同.并对学生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给予鼓励. 2.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形状来分类.对其分成四类: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形.再将物体按形状分类以后;组织学生交流一下各类实物的特征;在教室里寻找相应的图形;鼓励学生通过基本特征给它们起一个名字长方体;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圆柱体;球体. 3.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通过用眼观察;用手摸来体验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从实物过渡到立体图形;再到图形名称;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图形;归纳出长方体正方体都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平平的;角是尖尖的.圆柱体是上下平;放倒了可以滚动的.球体是任意放都可以滚动的.

认识图形说课稿范文

认识图形说课稿范文 1、认识图形 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一),位于本书的 34 页至 38 页,《认识图形》(一)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也为后面《分类与整理》和《认识图形》(二)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中认识的图形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简单的立体图形,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几何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通过让学生自己触摸图形、搭建图形等形式来 感受图形的特征,以达到让学生初步养成归纳、自主探索的意识。通过对同种图形的分组实践,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 在此次之前,学生未曾正式接触和认识本节课所要讲的四种立体图形,因此本节 课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和体验立体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 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打好基础。 2.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本节的地位和作用,我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物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立体图形,通过 触摸实物了解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学会辨识四种立体图形。达到熟练辨识生活中的四种立体图形。 (2)能力目标: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图形的认识,要求学生能在生活中辨识四种图形,能对同种图形进行分类,能说出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球各自的特点。 (3)情感目标:初步感受简单立体图形的魅力,养成独立思考、共同探索的意识,学会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时注重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探讨学习的过程,期间要求学生学会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以及学会简单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确定了重点和难点:重点:(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图形;(2)探索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球四种图形特征;(3)辨识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难点:在探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图形的特征中对学生的引导,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辨识,对圆柱和球的辨识。 三、教法分析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不能为教师所传授的,而只能为学习者所构建.”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不只是知识的授——受过程,也不是机械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而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根据本课时教授的对象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对于抽象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图形不会有具体的想法,我就会准备丰富的教学教具来具体化我的讲 课内容。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动手触摸体会、共同探讨摸索的过程来学习本节内容。 四、学法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 .根据本节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主要是起引导作用,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

一年级《认识图形》的说课稿

《认识图形》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的起始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四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

人教版数学一下-《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图形(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学习评价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说教学目标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五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目标呢?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

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三、说教学过程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三棱柱,并提出问题一:这里有大家熟悉的朋友吗? 我想通过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回忆起已学过的知识,这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生应该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可能有部分学生不认识三棱柱,这里我要简要的介绍一下。 提出问题二:今天我们来这里要认识几位新朋友,在交朋友之前你想要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我想知道它的名字,还想知道它长得怎么样等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根据新课标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这一理念我设置了三个活动,时间控制在18分钟左右。 活动一:认识新朋友,我创设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 新朋友都在这幅图中,请大家找一找这里有几种图形。 然后我说:你想和这些图形做朋友吗? 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想! 我就说:那我们来个比赛,看哪队交的朋友最多:红队,绿队,白队,粉队,黄队。 我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吗? 这里我让学生进行尝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出示图形,边板书图形名称。小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都叫做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它们。

《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认识图形》。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上写有这么一句话:从书本看到的,你能记住10%;亲耳听到的,你能记住20%;而亲身经历所得到的,你能记住80%。为了让学生能从教学实践中主动获取新知识,这节课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玩”中学、“做”中学、“乐”中学的多样活动,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教材。 一、把握教材联系,深入领悟教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今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做如下定位: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面”从“体”得。 2、在“描”、“摆”、“说”、“拼”这四项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为: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体会“面”在“体”上,“面”从“体”得。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没有不适应教育的学生,只有不适应学生的教育,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保证。为此,本节课我力求做到: 二、突出以人为本,灵活选择教法 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理念,为了有效的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课堂展开发展性的教学活动,让课堂充分焕发生命活力。我本着设计新、处理活的原则,从教学内容、学生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考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讲课稿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 下面我从教材与教学目标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这节课重点感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新课程安排在了二年级下册。因此,本节课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难点是体会“面”在“体”上。 (二)基于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 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动手操作和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直观感受中形 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 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体会“面”在“体”上。

(四)说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若干组积木、白纸、教学奖励需要的小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说教法学法分析 本次教学活动以“情境引入—合作探究—建立模型—实践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再到建立模型的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为了让学生体验“面”在“体”上这一空间概念,我采用了学生熟悉而又乐于操作的积木,并制作了生动有趣的课件,利用多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制作的机器人贝贝,生动活泼的形式辅助着老师,自始至终调动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形成抽象的空间概念。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一套积木,若干张纸。开始,我用亲切的语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小小的积木变化无穷,玩积木使我们更加聪明,今天老师为每个小组各准备了一套积木,请你拿出一个你认识的,你最喜欢的积木” “谁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拿的积木是什么形状的?”(这里是用直观实践的方式复习旧知识,为新图形做铺垫。) “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一年级认识图形说课稿

4 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物体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是第一册教学内容。内容很重要,对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 初步的空间观念起着重要作用。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开始。在 没有学习这些物体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和球的经验。本课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增加对这几种 几何体的感性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图形打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实物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几何体 的名称,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分类。 (2)情感性目标: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过程性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 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4、教学重点 由于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 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所以,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操作,使 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试着给这些物体分类。 5、教学难点 教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但难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 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 难点是:正确区分各种立体图形,掌握分类与比较等学习方法。并应用图形的拼组, 解决实际问题。 6、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各种实物 二、说教法学法 新的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 同的发展。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教师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创造出一种宽松的氛围;其次要特别注重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从小能博采众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使之初步 建立起团队意识,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因此,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了体现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设计如下: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一)》这是一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有关图形的知识。主要是认识立体图形,能够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2.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能够辨认这几种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4)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生活实际到立体图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强调学生从生活实际到抽象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合作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三、说教学流程 1.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生活中的实际物体组成机器猫,激发学生的兴趣。 2.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让学生玩积木,并要求按形状进行分类(教师总结诱导),认识本节课所学的四种立体图形 3.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通过用眼观察,用手摸来体验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4.基本练习 (1)看图形,说名称; (2)将物体和图形连线。

《认识物体和图形》案例分析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及评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32-P33“认识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是本册后继学习“分类”的奠基内容。由于此内容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直观形象,学生生活中常见),所以在设计理念上尽力去按新课标的理念去进行教学设计。在学习形式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和创造,学会归纳总结,尽力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习内容上尽量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在评价方式上,尽量改变只有教师去评价学生的现象,给学生一个民主的地位。评价方式的改变,转变了学生头脑中“师严”的看法,老师也可以是我们中的一员。 案例正文 教学内容:教科书P32-P33 教学目的: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

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6盒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 师:对!机器人小叮铛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他还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礼物吗? 师:快打开盒子,看看吧! 生:哇,这么多礼物!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但是,小叮铛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 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些。动手吧! [评: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学生熟悉的机器人—小叮铛)引入新知,依据了学生的起点,切入点把握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的说课稿 大家好,《认识图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的起始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四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