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越战中最著名的一战--德浪河谷战役

越战中最著名的一战--德浪河谷战役

越战中最著名的一战--德浪河谷战役
越战中最著名的一战--德浪河谷战役

越战中最著名的一战-德浪河谷战役

《我们曾经是士兵》和历史上真实的德浪河谷战役

看到第一次攻击没有成功,Webb上尉下令暂时暂时退却,这样除了O'Malley那个班以外,I连其余的官兵退出村口在村前的稻田里挖掘工事,同时Web呼叫海军炮火和空军对An Cuong进行密集轰炸,当时I连中有两个对空联络军官,他们能够直接和天空中F-4和A-4的飞行员直接通话,在他们的准确地引导下,美机开始有系统地摧毁An Cuong中的每一座房屋,Web上尉于1000时再次命令发起攻击,这一次美军迅速突入村子,在村前被被摧毁的越军的工事里,到处是越共的尸体,有的已经被凝固汽油弹烧成了焦炭。但在进入村庄后,越军的抵抗增强了,在大多数已经成为废墟的房屋上,双方进行着残酷的近战,双方都大量地使用手榴弹,每一座房子,每一道战壕都要反复交手,Webb上尉战死,Richard Purnell 中尉接替了他的职位,到1130时,I连占领了An Cuong大部分,但越军仍然死守在村庄西南角不退,美军几次攻击都失败了。

O'Malley和他那个班的仍然守在那段工事里,为了不至于腹背受敌,越共集中火力向他们和那3辆M-48射击,不久其中一辆M-48被一发57毫米无后座力炮弹击中,退出了战场,O'Malley这时发现由于树篥的遮挡和战场上销烟的影响,那两辆M-48无法准确地发现越军的火力点,于是他离开工事,跳上其中一辆坦克,直接引导坦克射击,当然他自己也完全暴露在越军的火力之下,在他的指引下,美军坦克连续摧毁多个越军据点,O'Malley再一次负伤了,他也再一次拒绝后送,一直坚持到村子北面突入的I连主力与他们会合为止。

I连刚刚准备停下令,喘一口气,巩固一下阵地,但越共就在这时发动了一次反击,他们迅速夺回了部分村庄,在混战中,部分美军伤员被留在放弃的工事里,见此情形,O'Malley不顾自己的伤势,冒险冲了回去,抢救这些伤员,在前往抢救第三个伤员时,他再一次被击中,这次是肺部被击穿,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第三次拒绝后送,继续猛烈地向逐步逼近的越军射击,以掩护前来运走伤员的直升机安全起降,只是当得知连里所有伤员都被安全运走以后,他才同意搭乘下一架直升机,等到了飞机上,他立刻昏迷了过去。2个月后,伤愈的Robert O'Malley获得了国会荣誉勋章,这是越南战争中第一个获得如此殊荣的海军陆战队员。

在这次战斗中的勇士,不止一个,在O'Malley班里的上等兵Robert Rimpson,在战斗中脸部受伤,眼睛掉出了眼眶,他把眼睛塞进眼眶,继续战斗,一直坚持到最后和O'Malley 一起上最后一架直升机。等直升机降落在硫磺岛号航空母舰上后,接受完初步的治疗,当天夜里,Rimpson令人难以置信地认为自己的伤势并"不重",于是他瞒过医生,偷偷溜上一架直升机,回到了战场上,那个时候战斗已经基本结束了,Rimpson上等兵只获得了"紫心"奖章。

虽然I连在伤亡60余人后占据了大部分An Cuong,但这里的越军至少达到了一个目的,即阻止I连南下攻击Nan Yen,这样H连只有一切靠自己了。

在占领了43号高地后,Jekins中尉开始准备对Nam Yen的最后攻击,他首先要求对其进行猛烈的炮击和空袭,在炮火准备的时间里,H连的官兵们开始抓紧时间吃点东西,休息一会儿,同时直升机为他们运来了弹药,更重要的是登陆的装甲车辆全部赶到了,当Jekins 于1130时发起攻击的时候,他手头已经有了3辆M-48坦克,1辆M-67喷火坦克和3辆Onto,此外他还得到了约一个排南越Popular force的加强。不曾想到的时,越共趁H连全力攻打43号高地时,以部分兵力埋伏在高地和Nam Yen之间的道路两侧,美军一下高地,战斗就提前打响了。首先打响的是隐藏在路边一座独立小屋中的越军,当那3辆M-48经过

时,第一发57毫米无后座力炮弹直接命中第一辆M48,立刻迫使其退出战斗,当第二辆M48将炮塔转向小屋时,也被命中,但这次炮弹只是在M48的装甲上弹了开去,M48打出的第一颗炮弹摧毁了那个小屋。

就在这一瞬间,埋伏在四周的越共开火了,如同往常一样,这些越南人的伪装措施非常巧妙,往往美军近在咫尺,仍然无法发现他们。越共集中相当的火力攻击那剩下的两辆M48,很快其中一辆M48在被命中多次后终于起火燃烧了起来,乘员们被迫跳车逃生(顺便说一下,这辆被击毁的M48直到今天仍然在那里,越南人将它作为纪念这次战斗的雕塑的一部分),陆战队员们被迫后退,急切间受伤的陆战队员们来不及被运走,冲上来的越军眼看就要接近这些伤员,这时一个陆战队员冲了上去,他是Joe Paul下士,本来他在攻打43号高地时已经受伤,但他认为自己的伤势不重,拒绝后送,连长Jekins中尉却觉得他的伤实际上是够严重了,于是直接命令他登上一架运送伤员的直升机,但趁连长不备,Paul偷偷地从直升机上跳了下令,又回到了战场,他立刻发现那几个伤员身陷险境,他立刻毫不犹豫地向越军冲去,就在毫无遮挡的稻田上向越军猛烈射击,很快地他被击中了,他的战友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Paul以半跪的姿势向越军射击,接着他被子弹打中,倒了下去,但很快他又爬了起来,继续射击,一次又一次Paul被打倒,但一次又一次他又爬起来向敌射击,很快地他已经无法再爬起来,于是他趴在地上开火,直到终于他再也不动弹了。Paul的自我牺牲使得那几个伤员获救了。Joe Paul被追授国会荣誉勋章,他是第二个在越南获得国会荣誉勋章的陆战队员。

越军的反击被击退了,虽然在最初他们迫使美军后退,但他们立刻陷入了那辆M-67喷火坦克喷射出的火舌之中,陆战队员趁越共混乱的时机,立刻反击,夺取了越军的战壕,然后迅速追击着撤退中的越共向Nam Yen扑去,上次向NamYen北部的攻击没有成功,这次Jekins中尉改变了攻击方向,他命令还能运作的那两辆坦克(1辆M48和1辆M67)在前开路,后面以2排在右,3排在昨为第一梯队,1排紧随在后,那3辆Onto担任侧翼掩护。

遗憾的是Jekins事先不直到Nam Yen东部的地形,那里是一大片水稻点,积水很深,泥泞不堪,陆战队员徒步通过都非常困难,而那5辆坦克和装甲车就遭罪了,很快地它们陷在了泥里,见此情景,越军立刻集中火力向这几辆车辆开火,开足马力,那两辆坦克终于勉强地从水稻天里脱身了,但那3辆Onto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一时间它们在水稻田中动弹不得,四周田埂很高,竟无法分辨那里是稻田的出口,而越南人的火力越来越猛了,子弹打在装甲车的装甲上叮当作响,如果越南人间能发射穿甲弹的57毫米无后座力炮调过来,后果不堪设想。这时其中一辆Onto的车长Robert Bousquat下士打开装甲车顶盖,伸出了大半个身子,以便能更清楚地看清周围的地形,他几乎立刻被一发子弹打中了胸部,摇晃了一下Bousquat竭力站稳了,他通过话筒对司机说,"夥计,我要死了,现在听好了",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根本无视周围的弹雨,用清楚地语调指挥那3辆Onto从正确的路线退出了那片稻田,然后他一声不哼地倒了下去,死了。

冲过这片稻田的美军坦克和Onto开始向村内直眇射击,在其火力地掩护下,H连迅速冲过村前的壕沟,冲进村庄,然后就是上午的情景再一次重演,越南人寸步不让,我在后文会提到,越共有非常好的理由死守Nam Yen,双方正常的战斗队形已经不存在了,战斗演变成双方以班甚至以组为单位在房屋的废墟上,在街道上,在每个地堡和工事里搏斗,美军采取一次攻打一个地方,每占领一个地方,就停下来巩固阵地,同时呼叫炮火和空军袭击仍在越南人手中的那部分村庄,尤其美军直升机,将机枪和火箭打在美军前方不足20米的地方。越共竭力还击,没一个阵地的守卫者几乎都是战斗到死,绝不后退,而每次美军深入村庄,便会发现他们陷入了越军的交叉火力之下,损失很大,这时越军便会以小分队发动反击,将陆战队赶回去,而越南人的82毫米和60毫米迫击炮也猛烈轰击被美军占领的那部分村庄。越南人的狙击手也非常活跃,我读到的参加这次战斗的陆战队员们的回忆中提到有一个越共

狙击手自杀性地将自己固定在一颗大树上,当时那个地段已经被美军占领,在弹如雨下的情况下,刚开始陆战队员们并没有注意有个越南人还留在数上,于是那个越共异常冷静地射杀经过的美军,他的枪法极准,几乎是每一枪都会打倒一个美军,只到他的位置被美国人发现,他当然立刻被射杀了。

整整2个多小时,双方在Nam Yen里面反复拉锯,美军几次几乎占领了全部村庄,但几次都被打了回来,下午1400时,陆战队又一次冲击被击退,在向上级通报的情况后,H连被命令放弃攻击,退回降落区,挖掘战壕转入防御,在撤退途中,原先担任迂回任务的3排约20人在越军火力阻截下,未能退回降落区,而是向东撤退,6个小时前战斗开始时H 连有170余官兵,现在在将伤员后送后,Jenkins身边只剩下了25人,H连快打光了。

中午时分,在东面的登陆场上,所有的军用物资基本全部登岸,这时负责运送物质登岸的一个陆战队装甲水陆两栖车排得到向I连运送弹药和饮用水,这里有一个难以解释的地方,I连在12点左右基本攻占了An Cuong,但随即被命令放弃这个村庄回到登陆滩头,为什么?我不知道,虽然越南人被从An Cuong赶了出去,但他们远没有被消灭,这时撤回I 连岂不前功尽弃?虽然I连损失不小,但仍然应该在原地坚守,尤其是担任预备队的7团3营还没有上岸!至于I连要撤退,为什么还要去给他们送弹药,这可能是因为担任后勤任务的军官并不知道撤退一事。

不管怎样,一个由2辆M67喷火坦克和6辆装甲水陆两栖车辆组成的运输车队于1145立刻滩头向An Cuong方向驶去。车队沿着一条土路向前开去,车上的陆战队员们能清楚地听到前方传来的枪炮声(H连正在攻打Nam Yen),除了偶尔几发冷枪以外,他们没有碰到麻烦。前面道路有一个拐弯的地方,车队的速度立刻慢了下来,就在这时,用当时的一个幸存者事后的回忆是"All hell broke lose",这里我有一点越共方面零星的资料,这里伏击(至少在最初)的越共是由Ho Cong Tham中士率领一支部队(我不知道规模有多大),他本来只是从这里经过,忽然听到了远处车辆的引擎声,他当机立断地决定就地隐蔽,伏击美军车队。无论是他选择的伏击地点还是开火的时机都好得无话可说,在道路拐角处,美军的车辆都降低了速度,这时伪装良好的越军开火了,首先是两个57毫米无后座力炮小组射击在车队最前和最后的那两辆-67喷火坦克,首发命中!接下来自动武器开始横扫夹在中间动弹不得的两栖车辆,至少两辆两栖车被RPG击穿,其中一辆开始起火,司机跳出车子,情急之间来不及拿武器,于是他拔出腰间的匕首,大喝"陆战队,跟我来!"向路边的越军扑去,他立刻被射杀了。

其他跳出车辆的陆战队员遭到越共的扫射,损失很大,这时,排长BobCochran中尉保持了头脑冷静,他冒着弹雨,指挥陆战队员们向车队中间的那两辆没有受到损伤的两栖车辆靠拢,围绕这两辆车辆以及左右路旁地路沟内,美军占领了阵地,开始还击,这时Cochran 中尉中弹身亡,Jack Marino中士接替了指挥。那两辆坦克中,前面的那辆瘫倒在地无法再动弹,但后面那辆虽然被击中多次,但仍然能开动,于是抛下仍在苦战的陆战队员,向滩头逃去。而前面那辆M67,虽然以无法移动,但乘员仍坚持在坦克里作战,不断地向越共喷射火焰并用机枪扫射,他们抵抗了很长时间,直到全部成员伤亡了为止。车队中其他人员的情况相当地危急,尤其是他们大多数的无线电设备已经被摧毁,这意味着他们无法呼叫炮火支援,只有一个躲在一辆被摧毁的两栖车辆里的陆战队员通过一部无线电和滩头保持着联系,但他说不清车队确切的方位,这样滩头上的人无法引导舰炮为他们解围。

在得知车队遭到伏击的事后,3营立刻准备组织救援,可是手头只有那个刚刚回到滩头的I连,于是本来准备要休息一下的I连奉命立刻出发,解救被围的车队,1300时,由1辆M48,5辆Onto和5辆装甲两栖车辆组成的救援车队出发了,I连100余官兵有的座在两栖车辆里,有的搭乘在坦克和onto的车体上,就在部队要出发前,那辆M67回到了滩头,虽然这辆坦克已经受创需要修理,但车长自告奋勇为救援车队带路。

当救援车队从一个小高地旁边经过时,毫无警告的,一个越共忽然从路旁站了起来,在陆战队员能够作出反应前,他向领头的那辆M48发射了一枚RPG,M48抖动了一下,停了下来,在同一瞬间,埋伏在路边的越南人开火了,座在坦克和最前面几辆onto上面的陆战队员损失很大,I连迅速展开还击,那5辆onto和那辆受创的M48也集中火力象越共开火,同时Purnell开始呼叫舰炮向越军进行炮击,逐渐地越南人向后退去,I连已经付出了5人死亡,17人受伤的代价,一架前来运走伤员的直升机也遭到越军射击,被重创,一名机组成员腹部中弹,肠子外流,飞行员员冷静地驾驶着满载伤员,被重创的直升机,飞回了滩头后crash landing.I连逐步推进到了An Cuong,他们发现越南人已经重新占领了这个村庄,难道一切要重新来一遍?

Purnell中尉得到命令,7团3营已经准备投入战斗,I连被命令回到滩头,转入防御。

由于美军所遭遇到的出乎意料地强烈抵抗,Walt 将军和Peatross上校决定尽快投入预备队第7团3营,此外刚刚在Chu Lai部署完毕的第7团1营后南越第2师第5团也被命令准备投入战斗,但他们最快也只能在8月20日抵达。7团3营本来驻扎在菲律宾,在接到出发的命令后,他们于17日登船前往越南,他们最快也只能在18日夜晚才能完成登陆,但3营的4个连中L连是一个直升机攻击连(作为当时美军步兵部队直升机化的试点之一,美军第一个直升机化部队第一骑兵师正在准备前往越南),他们搭乘"硫磺岛"号直升机航空母舰,已经接近目的地,L连(连长Ron Clark上尉)被命令立即准备上岸。在"硫磺岛"号上,L 连官兵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远处飞机轰炸的景象,以及近处美舰正在炮击岸上目标,事后官兵们将这一切比作在观看一部"战争影片",很快更多的战争景象出现了,直升机开始把伤员运到"硫磺岛"号上,一个陆战队员回忆其中一个伤员是南越Popular Force 的士兵,在被抬进船舱的路上,一只靴子从担架上掉了下来,那个陆战队员急忙上前拣起来,这时他惊愕地发现一只脚仍然在那只靴子里面,见到他吃惊的样子那个越南人勉强从担架上抬起身子,轻轻地对他说"It is OK,GI, it is OK"

1545时,L连乘直升机登陆,他们立即被命令接替I连向An Cuong前进,这时越共已经重新占领了An Cuong,并且冒着美军炮火,加强了工事,L连的攻击立刻遭到顽强地抵抗,在整整4个多小时里,虽反复冲杀,L连仍无法突破越军防线,L连承受了不小的损失,第3排排长Dale Shambaugh中尉战死,此外由于在来越南途中,LL连一直待在有空调的船舱里,现在一下子到了气温达到40度以上的战场上,很不适应,一些人甚至中暑昏倒了。当夜幕逐渐降临时,L连同样被命令退回滩头。当天夜里,3营其他3个连顺利登陆。

夜晚,战场逐渐沉寂了起来,除了美军的炮兵仍然在轰击越共阵地以外,美军开始挖掘工事,准备过夜,他们被命令严防越军夜袭,虽然今天的攻击远比事先估计的困难,但毕竟美军的包围圈已基本成形,这时美军的战线呈一个"V"形,除了在V形底端Nan Yem,An Cuong附近有激烈战斗以外,在V形的上面两端基本上没有大的战斗,美军的计划是在得到3营增强后,第二天天亮后将重新发动对Nan Yem的攻击,同时位于V形上端的美军则将向中间压缩,当然战斗开始前那种"A walk under the Sun"的想法已经不存在了。

在Operation Starlite的第一天里,面对占压倒性优势的美军,越共第1团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的出色,但他们毕竟无法改变战斗的结局,到晚上,美军的包围圈基本完成,按美军的计划,是要将越南人向北挤压向已经在那里占领位置的M连,然后将其歼灭,我不清楚当时越共是否已经知道M连的位置,但从战斗的过程看,越共第1团显然从未考虑向北方撤退,对于他们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在那个V形上面两端的美军在顺利地占领位置后没有从北向南攻击他们的背部,而是按照原来计划在原地待命,这使得越南人可以仅仅留下少量部队担任对那些美军进行警戒,而将主力集中在南边,越南人并没有在夜里对美军发动夜袭的想法,也没有在第二天继续战斗的计划,且不说别的,双方在这第一天的战斗中都消耗了大量的弹药(按比例而言,当然美军消耗弹药的绝对数量要远远超过越军),而美军能迅速补

充这些弹药,越南不能,如果战斗持续到第二天,很有可能,越南人没有足够的弹药进行战斗,虽然从那个被伏击的车队上,越共缴获了部分弹药,但无法与他们消耗的相比。

所以越共的计划很简单,坚持到天黑,然后向南突围。这就是为什么越南人在Nan Yem 死打硬拼,一步不退,如果美军占领了那里,就无异于关上了越军向南突围的大门,那越共第1团就真的变成了我们中国人常说的"被包了饺子了"。想必越共守军的指挥官一定是接到了类似"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你都必须死守,全团的命运就在你手中"那样的命令,能够在占如此压倒性优势的美军火力下,守住Nam Yen,那些越南人,了不起!可惜我甚至不知道负责守卫Nan Yem的越共指挥官的名字。

18日晚,H连已经退回了降临区,而I连和L连退回登陆滩头,这样在美军的包围圈上,一个缺口形成了,越共第1团抓住了这个最后的机会,当天夜里携带着武器装备和几乎全部(这么说的原因是美军在这次作战中只俘虏了19名越共),越共第1团静悄悄地地在Nan Yem和An Cuong之间穿过了美军的包围圈,在第二天美军开始向北推进时,越共则向着相反的方向昼伏夜行地急进,在途中他们和团在包围圈以外的部队第90营和第45重武器营会合,然后遁入森林之中。

毫无疑问的,越共第1团在这次战斗中遭到了重创,但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局面。越共第1团躲在森林中休整,恢复元气,直到11月份才再次开始活跃起来,12月份在Operation Havest Moon中,越共第1团将再次和美军陆战队3个营和南越军3个营大战一场。在越南战争的后来的阶段,越共第1团一直活动在这个区域,从春节攻势,到1969年著名的"battle of Death Valley",越共第1团和他们的老对手美国海军陆战队交手多次,直到北越统一越南,越共第1团从未被消灭过。

Opertion Starlite一直延续到8月25日,如我上面提到的陆战队7团1营和南越第2师第5团于20日也加入了进来,但正式的战斗只发生在19日一天,随后只有小规模的交火,这次战斗中美军的损失是54人死亡:52名海军陆战队员,1名海军救护员(陆战队中的救护员按编制属于海军)和那个第1骑兵师的Don Radcliff少校,此外204人受伤在装备上,美军投入的13辆坦克中(9辆M-48,4辆M-67),7辆被knock out,其中一辆M-48被摧毁,投入Onto8辆,有数辆受损,但无没有一辆被摧毁,近20架美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直升机被击中受创(其中HMM-361受损14架),至少一架因受创过重而报废。

美军宣称打死越共668人,俘虏19人,拘捕越共嫌疑人员4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109件。有关击毙越共人数可以说肯定是夸大了,如果越南人真的被打死那么多,再加上负伤者,包围圈中越共早已经是全军覆灭了,可是俘虏在哪里?为什么缴获武器这么少?

当战斗的消息传到美国后,当时美国的反战运到还没有开始,所以这个重大胜利的捷报受到了重大欢迎,也许越共很快就会被消灭,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了。也许没有人想到,这只是一场血腥战争的开始。

《我们曾经是士兵》一片是根据一本名为《We Were Soldiers Once...and Young》的畅销书改编的,该书由当时的第7骑兵团第1营营长哈罗德·摩尔(Harold G. Moore)及战地记者约瑟夫·盖洛威(Joseph L. Galloway)合著,详细记录了从1965年11月14日至18日期间在越南中部德浪河谷(Ia Drang)战役的详细过程,及战役后发生的事件。这两位作者不仅采访了许多幸存的美军官兵及阵亡官兵的家属,还到越南采访了好几个经历过此战的北越人民军指挥人员周辉敏、黄凤、阮友安(均为音译)等人,既从美军的视角,也从越军的角度去描述这次战役。原书名字的意思是要纪念交战双方阵亡或仍然生存的士兵--"因为大家都曾经是年轻的士兵",目前国内吉林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书名改得比较难听,叫做《一个美国大兵亲历的越南战争》,想寻找这本书的朋友要注意这个书名了。

1963年2月,根据美国陆军研究开发处有关直升机骑兵部队的设想,美国陆军在本宁堡建立了一支只有3,000人的第11空中突击师(试验),进行排一级或连一级规模的试验。1964年6月该师增加了两个步兵旅,加上炮兵部队和其他支援部队,开始实施营、旅、师级的训练和战术试验,当时哈罗德·摩尔任其中的第23步兵团第2营营长(注:第23步兵团在吉林版中译本中被错译为第23步兵旅,另外该营曾在1951年在低平里与志愿军交战。),隶属第2步兵师。1965年7月,第11空中突击师(试验)正式改名为第1(空中机动)骑兵师,第23步兵营第2营则更名为第7骑兵团第1营,用我们的话来说"这是一支有光荣传统的部队"。(当年在乔治·卡斯特任第7骑兵团团长时,该团的进行曲为一首爱尔兰的饮酒歌"加利-欧文"。在本片中美军士兵在冲锋时高声呼叫"加利-欧文"正是对该传统的继承。)

虽然美国派出军事顾问和特种部队介入越南内政事务已经有好几年,但美国军队正式进入越南是在1965年,德浪河谷战役是美军与北越人民军第一次正面交战。当时北越将领在得知美军部队进驻越南后,很希望能够通过一次试探性战斗来找出美军武器和战术上的弱点,同时美军也正在试验新武器和直升机空中突击的战术,也很希望能够与北越正规军作一次正面交锋,以检验这些新理论的成果。

由周辉敏指挥的越南人民解放军第33团、第66团、第320团和越共游击队第H-15营分散躲藏在德浪河的朱邦山一带,第1骑兵师的指挥官并不知道敌人在哪里,但他们根据一些情报认为在朱邦山地区可能有越军,在11月14日,第7骑兵团1营机降到他们定名为"X 光"的地区,打算搜索越军的踪迹。按照原定计划,16架UH-1直升机将往返数次,分批把这支450人的部队运送到"X光"着陆区,但由于2连2排排长的莽撞举动导致战斗过早地发生,一次普通的索敌行动变成一场包围战,而北越军有2,000余人。

第7骑兵团1营不是孤军奋战的,在历史中他们比电影中获得更多的支援。在战斗的第1天下午5点,2营2连就机降到"X光"区增援被包围的1营;在第3天上午,第5骑兵团2营和第7骑兵团2营余部步行抵达"X光"区,于是已经连续战斗了53个小时没有休息的第7骑兵团1营和2营2连一起乘坐直升机返回驻地,摩尔营长也如电影中的承诺一样,是1营最后一位离开战场的人。电影至此已经结束战斗,但历史中的德浪河谷战役并未结束。

由于美军打算用B52对朱邦山进行地毯式轰炸,于是让留守的两个营步行到另外2个着陆区乘直升机离开。第7骑兵团2营在前往名为"阿尔巴尼"区时,遇上了驻扎在那里的北越军预备队,尽管是一次双方都意外的遭遇战,但毫无介备、队形散漫的2营立即就被分割成几小股包围起来。在美军强大的火力支援和增援部队的帮助下,终于在第2天救出了被围美军,但在不到24小时的战斗中损失的兵力比"X光"区3天战斗里的损失还要多。电影编剧把如此丢脸的情节以一场虚构的胜利大反攻所取代,但实际上当时美军根本就不知道越军的大本营在哪里。

(电影中美军士兵上M7刺刀准备进行一次虚构的大反攻。原著中记载了在某些战斗下的确展开了白刃战,但都是个别现象,而且都是被北越军渗透进美军防线的结果)(根据原著,在打扫"阿尔巴尼"战场时确实捡了一支法国的军号,只是原著中没有描述法国第100机动团被伏击的经过。)

(在打扫战场时美军缴获了一本越南人笔记本,里面写了一首倾诉保家卫国情怀的诗。在电影结尾原本有一段是摩尔在高级将领面前阅读这首诗,但这唯一的一段承认美军侵略行为的情节却在公映版本中被删除,因此这部电影看起来就像是为越战翻案。)(对于影片中用出租车送阵亡通知书的情节,许多没有看过原著或不了解当时情况的观众都会感到可笑。但这却是当时的实情,正是在德浪河谷战役后,许多美军家属指责这种残忍的做法,美国陆军才专门成立了由心理专家和牧师组成的伤亡通知小组。)

不过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的战斗场面拍得相当精彩,许多细节也是来自原著的记载,还是很有看头的,电影道具的安排非常细心认真,让观众回到到1965年时期的越南战场上。美军主要的武器为M16步枪和M60通用机枪,还有M79榴弹发射器和M1911A1手枪等等。曾经有人指责电影中出现了"汤姆森"冲锋枪是个穿帮镜头,在电影中的确出现了M1928型的"汤姆森"冲锋枪的镜头,而且还有M1卡宾枪,但无论是M1卡宾枪还是"汤姆森"冲锋枪,在越战初期,二战武器曾经是南越军队及美军顾问的主要武器,而且即使到了越战后期,仍然有许多二战武器在使用。所以这根本不算是什么穿帮镜头。

评论卡尔·马兰提斯的越战小说

一部令人吃惊的越战小说经典 作者夏国祥 对一般的中国读者来说,美国作家马兰蒂斯的这部小说多半会让他们有些感到意外。中国读者通常要么受国内一些有倾向性的宣传影响,将越战理解成帝国主义的邪恶侵略战争,要么受《第一滴血》一类的反战影片影响,将越战理解成受政治扭曲的错误悲剧。而在马兰蒂斯的这部小说中,作家则从非常贴近人生本来面貌的层面上,对越战的细节进行了艺术性的再现:越战显得并不那么充满罪恶和暴虐,也并非全然充满幻灭和绝望。 让中国读者可能会感到意外的,首先是小说对美国军人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以及他们所承受的苦难的忠实再现。一方面,中国读者对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之类的中国军人英雄故事耳熟能详,也从王愿坚的《七根火柴》一类作品中了解到过长征中红军所遭遇的艰难险阻;另一方面,又因被以往所受到的某些有意识形态色彩的宣传所影响,脑海中先验地存在着一种武装到牙齿、作威作福、大施淫威式的美军形象。当他们在小说中看到马兰蒂斯笔下的这种有血有肉、不无豪情,但也具有人性真实弱点的美军官兵形象时,以往的很多观念必然会受到强烈的冲击。 本书的作者马兰蒂斯像书中的主角梅勒斯一样,毕业于常春藤盟校的名牌大学,越战期间,曾在海军陆战队中担任过执行军官、排长等职务,对于美军官兵的生活和精神面貌有着深入的了解。所以本书中的描写是有着相当的可信度的。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作者虽然事务繁多,但仍旧出于历史的尊重、对逝者的怀念、对文学的热爱,在自己参战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倾三十多年时间酝酿,发酵,创作了这样一部鸿篇巨制。作者写作态度之认真,从附录的翔实可见一斑。本书英文原著附有长达31面的术语解释,对越战时期流行于美国海军陆战队中的俚语,以及当时美军、越军使用的武器装备进行了注解。这种一丝不苟的做法,应该是作者在军队中所培养出来的军人式的严谨作风的一种反映。我觉得,作者的目的并不是想用自己的博学来吓唬读者,而是希望能用这种方式让读者对越战有深入肌理的认知。 在军事文学经典中,诺曼·梅尔的《裸者与死者》对于战争残酷性的表现是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马兰蒂斯的这部小说相比梅尔的作品,在这方面的表现可说毫不逊色。小说中,梅勒斯所在的24团1营B连是一个由一群半大小伙子组成的,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仅缺乏作战经验,对人生也还处于懵懂状态,就走上了可能一去不回头的生死场。在小说开始,B连受命攻占了马特洪峰。接着,他们在没有任何工程机械的情况下,挥汗如雨地利用简单的工具修建了防御工事,然后却被莫名其妙地勒令弃守。 后来,B连又受命去开辟一个新的基地。官兵们穿越了几乎无法通过的热带丛林,路上相继有人被老虎咬死,患病。死者和几乎无法行动的战友让他们愈发举步维艰,更要命的是,由于天气不好,基地的直升机无法起飞,在接连八天时间里,他们只能饿着肚子行军,没得到任何食物补充。事情还没有完,等他们爬上崇山峻岭,在一个悬崖上建好新基地后,上级却命令他们去攻击此前放弃过的、现在又被北越军队占领的马特洪峰。由于缺乏防守的足够兵力和弹药,B连在攻占马特洪峰后,不得不再次退出,防守附近较小的阵地。阴雨和大雾接踵而来,B连的官兵得不到直升机的供给和补充,不得不在断粮、断水、缺乏医药、携带大批伤员的情况下坚持作战。好不容易等到天气放晴解围,上级却无视他们的连续作战,痛斥B连不该放弃马特洪峰,强令官兵们第三次以疲惫之师攻击该山峰。 在行军、进攻、防守的一系列过程中,官兵们时刻要与丛林热病、足浸病、大雨、烂泥、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五单元第2课 越南战争 教案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五单元第2课越南 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日内瓦会议;“特种战争”;局部战争;战争的结果;战争的影响。 2、理解:越南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3、运用:了解越南战争,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通过对越南战争过程的讲述,探究越南战争结束后对世界格局的。 2、综合分析:从两极格局形成的大背景下综合分析越南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对中美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3、历史比较:关于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人民为祖国安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事业,为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印度支那问题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内容。 2、美国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发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越南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解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并得到了广泛的援助,最终取得胜利。 3、通过理解越南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联系现实对当今世界战争与和平进行思考 4、了解越南战争,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越南战争的背景。 难点:越南战争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越南战争的情况:“印度支那问题”、从“特种战争”到局部

战争、越南战争的结果和影响。由于这一时期关于越南战争的文字资料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教师在教学时进行适当的补充,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越南战争对世界的影响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教材引言导入: 教师在多媒体上打出图片,照片的内容是美国的 B—52 轰炸机,文字说明:“在这架美国飞机的下面,炸弹即将爆炸的地方,是一块曾经饱受战火蹂躏的国土,这就是越南。” 教师: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这里展开,这是继朝鲜战争后,美国在亚洲发动的又一场热战。那么,美国人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亚洲来打仗?这场战争又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而导入新课学习。 一、“印度支那问题”: 1、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 地理上印度支那是指中南半岛,因为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普遍认为亚洲只有两个国家,即中国和印度,所以对于印度和中国的“结合部”,即中南半岛,称为印度支那。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 越南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中则被日本占领。1945 年 9 月 2 日,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即后来的“越南共产党”,简称越共)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 9 月23日,企图在印度支那重建殖民地统治的法国,在美国支持下侵入越南。法国10月侵占柬埔寨,年底侵入老挝。1949 年6月,法国在越南南部扶植保大建立所谓“越南国”,妄图分裂越南。为了捍卫民族独立,自 1946 年12月开始,抗法战争爆发。越南、柬埔寨、老挝三国人民奋起反击,粉碎了敌人的速战速决计划。越南人民经过九年的艰苦抗战,1954 年5月7日全歼困守奠边府的1万名法军,取得了抗法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1954 年 7 月 21 日,在日内瓦会议上,法帝国主义不得不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保证尊重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日内瓦协议》即 1954 年 4 月 26 日至 7 月 21日举行的日内瓦会议有关印度支那的十个文件,其中包括三个军事协定、六个单方面声明和一个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柬埔寨、中国、法国、老挝、英国、美国、苏联、越盟(即北越)和越南国(即南越)。1954 年5 月8日开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11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作业(含解析)

第11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 A组基础过关题组 一、选择题 1.(2018江苏南京模拟)有学者指出,“可以说,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每一次重大举措,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总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行的”。照此推断,美苏“冷战”对峙的原因是( ) A.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 B.美国与苏联国家利益的冲突 C.美国与苏联实力相当 D.美国与苏联意识形态的冲突 答案 D 材料中“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每一次重大举措,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总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行的”,强调了美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和对立,故D项正确。 2.(2018江苏南通一模)1948年,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对外援助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要向西欧各国提供13 3.2亿美元的援助,美国承诺“当西欧一国向另一国提供货物而后者缺乏支付手段时,美国则给予前者相当于后者赊款数额的美元货款予以结算”。该法案( ) A.体现美国控制西欧的意图 B.标志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 C.开启西欧各国一体化进程 D.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答案 A 根据对“1948年”“《对外援助法案》”“西欧”“美国则给予……赊款数额的美元货款予以结算”这些信息的分析,可知这是在说马歇尔计划,所以B、C、D三项明显与史实不符,答案选A项。 3.(2018江苏考前模拟)下面漫画反映的是某国某一时期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 ) A.标志着冷战格局正式拉开序幕 B.其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保持了一致 C.目的是推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D.实际上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答案 D 根据图中利用美元“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可知是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而标志着冷战格局正式拉开序幕的是杜鲁门主义,故A项错误;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主观动机是帮助西欧恢复经济从而

13震撼人心的德天瀑布

震撼人心的德天瀑布 德天瀑布是我们要去的地方。 我们早晨8点,乘大巴从南宁出发,驶向崇左市大新县。汽车驶出南宁城,经过隆安县古潭乡时看见大片的香蕉林,郁郁葱葱,这里是香蕉种植示范基地。路上有蕉农用三轮车载着收割的香蕉去批发市场,香蕉都是绿色的,一挂挂都担在竹竿上,竹竿排在车斗上,看上去很有意思的。经过一大片果园,这里种的都是大青枣,果实累累,压弯枝头。路边都是卖大青枣的小摊。这种清脆可口的大青枣完全不同于北方的枣子,滋味更像梨 进入山区,山的形状一如桂林的山,都是笋状小山,山色苍郁,间或有大片黛色,这是石灰岩长了苔藓的颜色;少许白色,这是石灰岩新近被雨水冲刷的颜色。越往山里走,山色山形越好看。路过黑水河景区,从车里往下看,峡谷幽深,河水深碧,山头倒映在水中,黑黝黝的,黑水河由此而得名。汽车在山间盘旋而行,时而在山腰,时而在峡谷,时而在山头,白色的雾气山岚萦绕在每一座山头和山腰,或浓或淡,丝缕成片,山上景物时隐时现,宛如仙境。 汽车驶入归春河畔,开始沿着中越两国的界河走,德天瀑布近在咫尺了。在崇左市大新县老桥头菜馆吃了午餐,大巴旅游车辆载着我们行驶约10分钟后,来到了德天景区。景区停车场整齐停放上百辆各种大巴旅游车和小轿车,景区

的宾馆建筑颇具现代的大气,却也不失水乡山寨古朴的遗风。游客络绎不绝。 在停车场的不远处,伫立着高高的木结构的牌楼,牌楼 身后是那郁郁葱葱,浓翠欲滴,独特的青山。牌楼上镶嵌着浅蓝色的“德天跨国大瀑布”七个大字,格外醒目。过了牌楼,沿着蜿蜒的山坡儿往上走一百多米,便来到了景区出入口儿。 来到山坡儿的一块大石头旁,只见石头上书写着红色的 隶书体“德天独厚”四个大字。石头两侧生长着翠竹、灌木和叫不上名字的树木,石头背后就是波浪滚滚,水雾接天的瀑布。我也在这里留个影。 德天瀑布位于中国广西崇左市大新县硕龙乡德天村,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国瀑布,它是归春河的一段。归春河在广西境内形成后,先是静静地、缓缓地流向越南,犹如草原上一群出生不久的小马驹。待绕回广西,最终在硕龙这个边陲小镇的德天,小马驹已经成长为“硕龙”似的壮马,积 聚已久的力量也需要释放了,于是瞬间爆发,形成了万马奔腾之势。其势如开闸泄洪般,浩浩荡荡奔涌而来,冲破重重阻力,冲出了高崖绿树的封锁,那怕千岩万壑,那怕粉身碎骨,向着五六十米深的悬崖,心无旁骛地冲撞咆哮怒吼跌坠而下,撞在坚石上,水花四溅,水雾迷朦,远望似缟绢垂天,近观如飞珠溅玉。形成了声势俱壮的德天大瀑布群。可惜的

直升机战例

《机械与文明》选修课大作业 2014026129 朱文奇 《武装直升机战例分析》***导语:二战结束后,随着直升机的实用化和军用化,陆军航空兵的装备面貌也在迅速发生变化,直升机成为这一兵种的主要技术装备(占装备编成的75-90%),各主要国家陆续组建了大型的陆军航空兵部队,而作战指挥与协同动作方法也随之发生变化。 如果说陆军航空兵在问世后最初是作为辅助性、保障性力量来使用的,那么到上世纪60年代末,它已成为一支能独立完成某些任务(如,空降、火力打击、航空火力支援、空中侦察等)的战役战术力量。陆军航空兵的这些发展方向不可避免地在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得到了验证,并对其作战使用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影响。 朝鲜战争堪称“直升机时代”的开端,并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陆军航空兵在战役和战斗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军在这场战争中广泛使用了列入陆、海、空军兵团与部队编成中的直升机。其直升机部队最早担负的任务包括搜索救援、伤病员后送和战术空降。例如,1951年9月9日,在歼击屏护队的掩护下,美军首次使用12架H-19直升机在仁川实施了战术空降,将由228名士兵组成的突击集团和8吨弹药空降到在地面难以机动的山区,由此在直升机作战使用历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1954-1962年的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中,直升机首次作为火力打击手段出现。法军最初在CH-34直升机的货舱中安装了机枪,但其火力十分有限。后来又在SE-3160“云雀”直升机上加装了“毛瑟”20毫米机关炮,并在其机身下加装了非制导火箭,成为当时十分有效的对地杀伤兵器。 在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各国陆军航空兵积累了丰富的作战使用经验,这些经验是确定陆军航空兵建设方向、优化其结构、完善其作战使用理论、改进直升机及其武器以及干部训练体制的重要依据。 **越南战争 概论:越南战争美军使用直升机数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投入作战的多达4000多架,共出动3.6亿余架次,飞行约1,34亿小时。每个直升机飞行员日飞行强度达 13小时,每架直升机平均月飞行量达200多小时。这简直是一场“直升机战争”。 *空中机动得心应手 1961年12月11日.一艘美国航空母舰载着32架美陆军H一12直升机和400人停靠在南越的西贡码头。12天之后.这些直升机将大约1000名南越伞兵空运到距离其首都16千米被疑为越共总部的地方。伞兵仅遇到轻微的抵抗,缴获了越共隐蔽的地下无线电台.首战告捷这次战术级的行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越战中最著名的一战--德浪河谷战役

越战中最著名的一战-德浪河谷战役 《我们曾经是士兵》和历史上真实的德浪河谷战役 看到第一次攻击没有成功,Webb上尉下令暂时暂时退却,这样除了O'Malley那个班以外,I连其余的官兵退出村口在村前的稻田里挖掘工事,同时Web呼叫海军炮火和空军对An Cuong进行密集轰炸,当时I连中有两个对空联络军官,他们能够直接和天空中F-4和A-4的飞行员直接通话,在他们的准确地引导下,美机开始有系统地摧毁An Cuong中的每一座房屋,Web上尉于1000时再次命令发起攻击,这一次美军迅速突入村子,在村前被被摧毁的越军的工事里,到处是越共的尸体,有的已经被凝固汽油弹烧成了焦炭。但在进入村庄后,越军的抵抗增强了,在大多数已经成为废墟的房屋上,双方进行着残酷的近战,双方都大量地使用手榴弹,每一座房子,每一道战壕都要反复交手,Webb上尉战死,Richard Purnell 中尉接替了他的职位,到1130时,I连占领了An Cuong大部分,但越军仍然死守在村庄西南角不退,美军几次攻击都失败了。 O'Malley和他那个班的仍然守在那段工事里,为了不至于腹背受敌,越共集中火力向他们和那3辆M-48射击,不久其中一辆M-48被一发57毫米无后座力炮弹击中,退出了战场,O'Malley这时发现由于树篥的遮挡和战场上销烟的影响,那两辆M-48无法准确地发现越军的火力点,于是他离开工事,跳上其中一辆坦克,直接引导坦克射击,当然他自己也完全暴露在越军的火力之下,在他的指引下,美军坦克连续摧毁多个越军据点,O'Malley再一次负伤了,他也再一次拒绝后送,一直坚持到村子北面突入的I连主力与他们会合为止。 I连刚刚准备停下令,喘一口气,巩固一下阵地,但越共就在这时发动了一次反击,他们迅速夺回了部分村庄,在混战中,部分美军伤员被留在放弃的工事里,见此情形,O'Malley不顾自己的伤势,冒险冲了回去,抢救这些伤员,在前往抢救第三个伤员时,他再一次被击中,这次是肺部被击穿,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第三次拒绝后送,继续猛烈地向逐步逼近的越军射击,以掩护前来运走伤员的直升机安全起降,只是当得知连里所有伤员都被安全运走以后,他才同意搭乘下一架直升机,等到了飞机上,他立刻昏迷了过去。2个月后,伤愈的Robert O'Malley获得了国会荣誉勋章,这是越南战争中第一个获得如此殊荣的海军陆战队员。 在这次战斗中的勇士,不止一个,在O'Malley班里的上等兵Robert Rimpson,在战斗中脸部受伤,眼睛掉出了眼眶,他把眼睛塞进眼眶,继续战斗,一直坚持到最后和O'Malley 一起上最后一架直升机。等直升机降落在硫磺岛号航空母舰上后,接受完初步的治疗,当天夜里,Rimpson令人难以置信地认为自己的伤势并"不重",于是他瞒过医生,偷偷溜上一架直升机,回到了战场上,那个时候战斗已经基本结束了,Rimpson上等兵只获得了"紫心"奖章。 虽然I连在伤亡60余人后占据了大部分An Cuong,但这里的越军至少达到了一个目的,即阻止I连南下攻击Nan Yen,这样H连只有一切靠自己了。 在占领了43号高地后,Jekins中尉开始准备对Nam Yen的最后攻击,他首先要求对其进行猛烈的炮击和空袭,在炮火准备的时间里,H连的官兵们开始抓紧时间吃点东西,休息一会儿,同时直升机为他们运来了弹药,更重要的是登陆的装甲车辆全部赶到了,当Jekins 于1130时发起攻击的时候,他手头已经有了3辆M-48坦克,1辆M-67喷火坦克和3辆Onto,此外他还得到了约一个排南越Popular force的加强。不曾想到的时,越共趁H连全力攻打43号高地时,以部分兵力埋伏在高地和Nam Yen之间的道路两侧,美军一下高地,战斗就提前打响了。首先打响的是隐藏在路边一座独立小屋中的越军,当那3辆M-48经过

蛰伏的“钢雨”——M18A1反步兵定向地雷

蛰伏的“钢雨”——M18A1反步兵定向地雷 说到地雷,恐怕很多读者朋友对于它的认识都来自我国上世纪60年代所拍摄的电影《地雷战》。其实地雷的历史已经有数百年了,最早的地雷雏形诞生于宋朝,但真正实用化的地雷则出现在明朝,宋应星在其《天工开物》一书中就有关于这种武器的记载:“地雷埋伏土中,竹管通引,冲土起击”,其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与数百年后的现代地雷没有本质的区别,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可见一斑!地雷家族发展了近500年,其功能已经从最初简单的人员杀伤发展到毒气、燃烧、信号、反坦克等等多种多样。今天,笔者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地雷家族中一位独特的成员——美国M18A1反步兵定向地雷。 喜欢军事动作题材电影的读者恐怕对1996年香港拍摄的动作片《飞虎》不会陌生,影片中叛逃的海豹部队为逃脱飞虎队追击,在必经之路上埋设了地雷,造成多名飞虎队员伤亡,这种地雷就是M18A1。这种武器在美军中经常被称为“Claymore”,原意是指苏格兰阔剑——冷兵器时代苏格兰人曾经使用的一种带护手的双刃重剑,大概美军士兵期望这种武器能象苏格兰阔剑一样横扫一切敌人。 M18A1反步兵定向地雷埋设状态。其凸起的一面朝向目标可能出现的方向,为便于识别,此面带有突起的文字:“此面向敌”。

正在布设M18A1地雷的美军士兵 源起与发展 M18A1反步兵定向地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武器专家休伯特·沙尔丁(Hubert Schardin)和匈牙利人米斯奈(Misznay)几乎同时发现,在一块带弧度的钢板后引爆炸药,炸药在起爆时大部分冲击力垂直作用于钢板上,爆炸过程中钢板凹面就会形成一个高速侵彻体,其破坏能力非常惊人。当时人们将这个发现命名为米斯奈-沙尔丁爆炸效应(Misznay-Schardin effect)。休伯特·沙尔丁利用该原理设计了一种定向地雷,不过还没等他的设计投入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伴随着纳粹德国的迅速崩溃,这项技术最终流入当时的同盟国手中,但战后相对和平的环境使得该技术暂时被束之高阁。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用这句话来形容休伯特·沙尔丁的设计也很贴切,因为数年后爆发了举世瞩目的朝鲜战争,使得米斯奈-沙尔丁爆炸效应原理很快在战场上得到了应用。 为援助朝鲜人民、保卫国家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援助。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联合打击下丢城失地,节节败退,特别是志愿军的夜袭战和穿插包围,让美国士兵们惶惶不可终日,担心神出鬼没的志愿军战士会突然杀到他们的阵地上。为了固守阵地、挽回失败局面,“联合国军”阵营迫切希望能得到一种可由单兵携带并使用的有效武器,重量轻、结构简单的反步兵地雷因此成了各国武器设计师眼中的香饽饽,但传统地雷不能很好满足需要,于是有人想到了休伯特·沙尔丁设计的地雷,加拿大人手脚比较快,没多久就设计生产出一种名为“phoenix”的地雷,这种地雷成功地应用了“米斯奈-沙尔丁”爆炸效应原理,结构也颇为简单,通过引爆装在钢板后的炸药,使其破碎产生破片,从而达到杀伤敌人的目的。但由于未采用预制破片技术,地雷爆炸后所产生的有效破片太少,只能在20-30米左右的距离杀伤敌人,而且这个家伙过于笨重,单兵携带有点勉为其难,因此没能满足设计要求,但饥不择食的加拿大军队还是采购了一些用于阵地防御。不久,与加拿大人蹲在同一战壕里的美国人也对这项技术发生了兴趣,从加拿大人手里弄了几个回去研究,希望通过改进原始设计,得到一种体积更小杀伤威力更大的反步兵定向地雷。数年后,美国人的努力才有了结果——虽然慢了半拍,但美国设计师诺曼麦·克劳德(Norman MacLeod)的成果显然更加实用,这种实验型号为T48的地雷以钢珠代替了钢板,使其有效杀伤破片大大增加,有效杀伤距离与加拿大的“phoenix”地雷相当,同时雷壳材料由钢改成了塑料,使其重量大大减轻了,只有1.1千克重,单兵就可以携带和布设。T48地

德浪河谷战役

德浪河谷战役 德浪河谷战役(Battle of IaDrang)是越南战争中美越第一次交锋,美军2个空骑营和1个炮兵营及空军,与北越人民军2个团交战,双方都认为取得了很大的战果,都认为己方是胜利者。美军在实战中大规模实践了直升机机降突击作战且有不错的表现,但与素质良好的对手交锋仅依靠其部队自身的装备显得较为脆弱。美军没有实现搜索并歼灭北越军的计划,这场战役使北越认识到火力上的巨大差距,从此决定避免与美军进行正面冲突,改而采取游击战的战术。 战役背景 1963年11月,南越政治军事局势恶化,并发生推翻及枪杀总统吴廷琰的军事政变。此后,南越的军事政变与反政变层出不穷,政局非常动荡。南越陆军已经不能与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抗衡。南越农村基本上被越共所控制。在此危局下,驻越美军司令官威廉·威斯特摩兰认为,南越陆军即使在美国顾问直接指挥、训练下,也难以对抗越共武装,必须投入美国正规地面部队去消灭越共游击武装。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于1965年批准了威斯特摩兰向南越战场投入30万美国正规地面部队的计划。1965年2月起,美国的正规部队开始进入南越。 美军自1950年代末期提出了地面作战部队的空中机动战术,即用直升机完成营级部队的部署、保障、撤离,并能得到攻击机、炮兵、直升机外挂武器系统的火力支援以及空中协同指挥、战术侦查等。美军为此组建了第11空中突击师来验证作战理论,把长期驻扎在韩国的原美国陆军第1骑兵师改称步兵第2师,而以第11空中突击师为班底加上第2步兵师统编命名为新的美国陆军第1骑兵师,从而两个师进行番号互换。因为是运用新的战术直升机运送所以在越战时又称空中骑兵或空中机动部队。1957年,加文中将担任美国陆军研究开发处处长的时候就提出了这个概念,美军于1963年初在本宁堡军事基地组建了实验性质的11空中突击师,由金纳德准将担任师长,本宁堡副司令诺顿罩着,一步一步开始了试验和训练,从单机的空中机动训练到连排规模,后来又补充了两个旅的兵力,炮兵和其他附属部队,开始了大规模训练。由于二战后美军的主力是参照欧洲平原的战斗而准备的,都是重型装甲和高度机械化部队,在朝鲜复杂的地形中已经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离开公路就寸步难行,朝鲜战争以后美军高层觉得自己的士兵在朝鲜战争中是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徒步攻克,很显然士兵在长途奔袭

各国电影

法国电影 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之一.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L.卢米埃尔在巴黎用他发明设计的"活动电影机"首次放映了《拆墙》,《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和《工厂的大门》等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终结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 1908年12月第一部“艺术影片”《吉斯公爵被刺》拍成上映,获得法国文艺界的广泛好评.这一成功立即引起国内外的竞争.此后,法国艺术影片公司又拍了一些著名的文艺题材影片.如《阿尔勒城的女人》(1909),《巴黎圣母院》(1911),《悲惨世界》(1912)等,在法国以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艺术影片"被认为是无声电影艺术的开始. 1910年前,法国电影以其创造性,艺术性和多样性而称霸世界.法国百代公司摄制的舞台纪录片,喜剧片和新闻纪录片控制了整个世界电影市场.1910年后,因美国和德国影片的竞争,其霸权有所削弱,但法国影片产量仍居世界首位,在国外市场,法国影片仍占优势.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电影的霸主地位才被摧毁.由于战争,法国影片生产完全停顿.美国影片乃乘虚而入,占领了法国的电影市场. 瑞典电影 瑞典人自己拍片是从1898开始的,1907年在斯德哥尔摩成立了斯温司卡影片公司,聘请斯约史特洛姆为总导演,所拍的影片主要是改编北欧国家的文学作品,如根据丹麦作家H.C.安徒生和瑞典戏剧作家J.A.斯特林堡的作品改编的电影《朱丽小姐》和《父亲》.到1917年,斯约史特洛姆已拍摄32部故事片.他探索电影的表现手段,力求揭示社会问题,为瑞典喜剧样式影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4年,斯温司卡影片公司的四大台柱导演斯约史特洛姆,斯蒂勒和演员汉松以及其他创作人员离开瑞典前往好莱坞,从此瑞典电影便陷于一蹶不振的境地.30年代有声电影在其他国家的出现使瑞典电影在国际市场上丧失了竞争能力. 1940年开始,瑞典电影复兴.特别是导演斯约堡的影片《冒生命的危险》(1940),以创新的电影语言展示了与法西斯斗争主题,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既富于哲理又富于讽喻的叙事诗式影片《天国之路》(194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导演斯约堡在把瑞典的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的创作中,善于深刻的剖析主人公的切世界,如根据瓦王洛一约翰松的作品改编的影片《只有一个母亲》(1949),根据斯特林堡的作品改编的《卡琳?曼斯多特》》(1954)和《父亲》》(1969).斯约堡继续保持早期影片的艺术或原则:剧情紧张,人物感情充沛,形像鲜明. 美国电影 电影黄金时代出现在整个30年代,尽管电影观众的人数时有起伏,但总的趋势是上升的,其中大多数观众把看电影当作一种逃避和解脱.为了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好莱坞的影片生产从以制片人为中心改变为以制片人为单元的制片模式,各大公司的组织结构大同

《越南战争》教案最全版

《越南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识记: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日内瓦会议;“特种战争”;局部战争;战争的结果;战争的影响。 2、理解:越南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3、运用:了解越南战争,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通过对越南战争过程的讲述,探究越南战争结束后对世界格局的。 2、综合分析:从两极格局形成的大背景下综合分析越南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对中美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3、历史比较:关于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人民为祖国安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事业,为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印度支那问题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内容。 2、美国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发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越南人民为争取国家独立解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并得到了广泛的援助,最终取得胜利。 3、通过理解越南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联系现实对当今世界战争与和平进行思考 4、了解越南战争,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越南战争的背景。 难点:越南战争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越南战争的情况:“印度支那问题”、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越南战争的结果和影响。由于这一时期关于越南战争的文字资料和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建议教师在教学时进行适当的补充,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越南战争对世界的影响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利用教材引言导入: 教师在多媒体上打出图片,照片的内容是美国的B—52 轰炸机,文字说明:“在这架美国飞机的下面,炸弹即将爆炸的地方,是一块曾经饱受战火蹂躏的国土,这就是越南。” 教师: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这里展开,这是继朝鲜战争后,美国在亚洲发动的又一场热战。那么,美国人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亚洲来打仗?这场战争又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而导入新课学习。 一、“印度支那问题”: 1、印度支那问题的由来: 地理上印度支那是指中南半岛,因为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普遍认为亚洲只有两个国家,即中

十五部越战电影告诉你越战对美国影响有多深远

十五部越战电影告诉你越战对美国影响有多深远 越南战争是二战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历时最久、对国内社会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 自从上世纪60年代初涉足越战以来,这场战争对美国文化 产生了持续性的巨大影响。根据近5万名影迷的投票,美国著名排行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18205648.html,将美国人拍的最佳越战电影进行评比,排名前15位的电影如下。 越南战争 全金属外壳 这部电影的第一部分,讲的是人性在军营中被抑制,一群生龙活虎的新兵如何在训练营里被扭曲成杀人机器。 第二部分是另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外号叫「小丑」的新兵被编入新闻组,他看到战争令年轻的士兵们麻木不仁,他 们在越共士兵的尸体旁饮酒作乐,笑着在直升机上扫射村民。一次任务中「小丑」所在的队伍遭到越共狙击手袭击,很多同伴被撂倒。当「小丑」本人成为目标时,战友及时命中了狙击手,这名狙击手竟然是个少女。 一名士兵提议扔下身受重伤的狙击手,让她痛苦挣扎而死。而在少女不断「杀了我」的哀求声中,「小丑」最终决定扣 下扳机。

训练营里的魔鬼教官 库布里克的电影往往让人难以捉摸,有些评论家认为「这可能是他最糟糕的一部电影」。可是这些反对声音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如今《全金属外壳》被普遍认为是对「战争即地狱」的最好诠释,一场野蛮战争留给年轻人多少荒谬和虚无。野战排 这是奥利佛?斯通越战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他通过这部影片赢得了他的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野战排》以一个普通士兵的经历搭建结构进行叙事,节奏紧凑,不打算给观众喘息的机会。 野战排 观众从新兵克里斯?泰勒的身上感受到战争的折磨——灼热的阳光、脱水、蚊虫叮咬、巨大的蚂蚁爬到身上。目睹了无数屠杀之后的克里斯心理受创,他很快就意识到,在战争中,他只是没有意义的一个数字。 影片的另一个线索是泰勒的两位上级之间价值观的剧烈冲突,嗜杀的中士巴恩斯在战斗中趁乱打死了他的对头——信奉人道主义的中士伊莱亚斯。而被巴恩斯洗脑,学会了杀人的泰勒反而在另一次战斗中将巴恩斯打死。 关于越南战争的一些作品,首先将美国士兵描述成受难者,

5篇广西德天瀑布的导游词--推荐.doc

2019年5篇广西德天瀑布的导游词 德天瀑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硕龙镇德天村,中国与越南边境处的归春河上游,瀑布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与紧邻的越南板约瀑布("Bản Giốc & Đức Thiên")相连,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国瀑布,年均水流量约为贵州黄果树瀑布的三倍,为中国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20xx年5篇广西德天瀑布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20xx年5篇广西德天瀑布的导游词(一) 德天大瀑布横跨中国、越南两个国家,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跨国瀑布。它起源于广西靖西县归春河,终年有水,流入越南又流回广西,经过大新县德天村处遇断崖跌落而成瀑布。瀑布气势磅礴,一波三折,层层跌落,水势激荡,声闻数里。 瀑布河水时急时缓,时分时合,迂回曲折于参天古木间;更有花草掩映,百鸟低徊。江水忽遇断崖,飞泻而下,站在瀑布之下,水气蒸腾,上接云汉,其滚滚洪流,折而复聚,连冲三关。仰望瀑顶,群峰浮动,巨瀑如海倾;水沫飞溅,如万斛明珠。德天瀑布雄奇瑰丽,变幻多姿,碧水长流,永不涸歇,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雾,均各具情态。其魄力,其气势,其风采,震魂摄魄,摇动心旌。 德天大瀑布的美在于变幻多姿,早、午、晚各展现出一幅幅瑰丽生动的美景。中午艳阳高照时,百米来宽的断崖上,巨瀑如海倾,跌宕50米;冲撞声回荡于山涧,数里可闻。黄昏时,夕阳刚好挂在瀑布上方,暮

色中的瀑布如银帘高挂,似缟绢垂天,织上橘红偏暗的夕阳和晚霞,美得引人遐想。清晨,如果运气好,会见到彩虹银瀑同时展现的美景。瀑布猛撞河谷,激起水花飞溅,使雾气弥漫山间;朝阳东升时,瀑布前的雾气折射阳光便产生了彩虹。 20xx年5篇广西德天瀑布的导游词(二) 德天瀑布位于广西自治区西南山区,靠近中越边境的崇左市大新县境内,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跨国瀑布。 德天瀑布横跨中国越南两个国家,中方瀑布叫做德天瀑布,越方瀑布叫做板约瀑布。瀑布发育于归春河的上游,硕龙镇德天村,距首府南宁市140多公里,自北南流的归春河流入越南又流回广西,经大新县德天村处被峙在江心的浦汤岛所阻挡,使河水激石咆哮,夺路而下,遇断崖跌落而形成高达50余米的瀑布。 德天瀑布分三层。第一层河水沿笔直的山势,俯冲而落在百多米下的山潭中,银瀑飞泻,震魂摄魄的风采与魅力,摇动人之心旌。第二层比较低缓,山势在此造了一个几十米的台阶,让第一层瀑布猛冲而下后有一个喘息的机会,然后蓄势而发,形成了最为壮观的第三层。在第三层已汇聚了从源头流出的四散的河水,几乎是垂直流下的水幕,冲击着宽广的河面,流淌出一幅掩映在绿树怀抱中的天然画卷。 德天主体瀑布宽100米,纵深60米,落差70米,与越南的板约瀑布连为一体,瀑布总宽208米,是东南亚最大的天然瀑布,雄奇瑰丽,变幻多姿,碧水长流,永不涸歇,巨大的跌水分成数股飞泻直下,水花四溅,烟雾溟蒙,在阳光下,色彩缤纷,蔚为壮观。

越战越勇,高思恩独臂女孩的“奔跑”人生

【青春的故事】独臂女孩的“奔跑”人生高思恩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2017级研究生 【配音】她曾是一个弃婴,左臂先天性残疾,被独居老人收养。24年来,高思恩一路奔跑,从一个先天弱者成长为笑对生活的强者。前不久,站在太原市为平凡人搭建的“时代新人说”的舞台中央,高思恩因其“奔跑”的故事显得格外耀眼。 【高思恩】是奶奶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她孤单一人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但为了养活我,起早贪黑地出去捡废品。我从记事的时候就知道这些了,知道奶奶一个人养活我是多么不容易。那个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虽然身体不便,但也要比别人更快地学会照顾自己、照顾奶奶,让她以后过上好日子。 【配音】生命起初,“遗弃”“残疾”“贫穷”充满了高思恩的生活,但她却以倔强、自强对抗。 【高思恩】七岁的时候,我已学会做家务、做饭。因为没有户口,求学之路充满艰辛,那个时候我从来不奢望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有爸爸妈妈、有好吃的好玩的,但是看到他们能背着书包上下学,我真的羡慕不已。后来,我们得到了教育局和残联的帮助,我有了上小学的机会,我深知这一切的来之不易,于是倍加珍惜。寒冷的冬天,家里因欠电费停电后,我就在户外的路灯下把作业完成。小学毕业后,我得到去离家很远的郝庄中学读书的机会。为了节省车费,我常跑着去跑着回。在反反复复的奔跑中,我锻炼出有力的双腿,成为学校田径场上的短跑健将。 【配音】从学校到老屋,从操场到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赛场……生活虽然给了高思恩很多灰色,但她的人生似乎“开了挂”,总有金色点缀其中。 【高思恩】初三这一年,我和奶奶的生活境况也得到了好转。在多方的帮助下,我终于有了户口,还享受到了低保。当时我和奶奶做梦都会笑出声来,奶奶就常常把这些恩情挂在嘴边,总叮嘱我一定要努力、一定要感恩。 进入高中后,我被推荐代表省市参加各类体育比赛,每一次

《我们曾经是战士》美越基本作战模式

在整个越南战争大大小小的战事中,有一场发生在德浪河谷的小规模战斗,虽然只算很小的瞬间,却反映出了美越双方最基本的作战模式。《我们曾经是战士》这部自传体作品相对完整地记录了美国空中骑兵部队组建和参战的过程,在众多越战题材电影中具有独特价值。 新座驾,新骑兵 梅尔?吉布森饰演的摩尔中校属于典型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类型人物。作为研究型的职业军人,他在二战后期参军,在朝鲜指挥炮兵连,在西点军校任教,在北约部队挪威司令部做参谋,在伞兵部队跳伞,参加空中骑兵师改革。摩尔中校从美军在越南第一仗一直打到撤出越南,在战争结束后的裁军中以中将军衔退役。而他在西点的学生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后来却荣升联军总司令、四星上将,在1991年率领百万大军击败萨达姆解放科威特。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工业已经造出能登月的阿波罗飞船,能潜航九十天的战略核潜艇,发明了互联网的原型。作为美军地面力量的美国陆军,也酝酿着根本性的技术革新。摩尔中校承担了一支全新“骑着直升机出战的骑兵部队”的组建。在前期一些实验性部队扩编的基础上,这支部队以直升机为航空运输工具,能克服丛林、山地、河流等地面障碍,直接投入战场的任何一个交战区域,在足球场大小的空地上机降和撤离。新的空中骑兵部队沿袭了美军老牌骑兵第一师的番号,每天用战术电台收听几万公里外越南战场上的实况,枕戈待旦。 摩尔中校的王牌是UH-1型直升机,作为世界上第一款涡轮动力的直升机,它的功率和载重量更大,专门为运兵设计,恰好可以运输一个班十一名步兵或者吊运一门榴弹炮。简易的帆布座椅和舱门拆除之后,还能临时改装成炮艇机或者救护直升机。UH-1型直升机在越南投入了7000架,《阿甘正传》中小小的步兵排长都可以用直升机代步,是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最独特的标志。 得益于这匹可靠的良驹,新的第一骑兵师不再装备坦克,完全靠空中机动进出战场,因而事先需要仔细侦察机降场地,在战斗中全力保证着陆区的安全不令其落入越军之手,乃至于用炸药炸掉树木,开辟新的着陆区。这是整个空中骑兵师的生命通道,有了他方能保证援兵和伤员顺利地后送。 2002 年 新锐遭遇老兵 随着北越南下策略的深入,南越局势显著恶化,美国仅仅派驻军事顾问的方式已经不足以令南越军队抵挡渗透,甚至连美军基地的安全都无法保证。在古巴危机、柏林危机的背景下,美国担心南越的失守导致多米诺效应,因此于1965年开始大规模增兵,由美军代替南越军队承担进攻任务。 毗邻老挝的德浪河谷位于越南中部高原狭长地带,在多年的武装冲突中一直是北越军队控制的运输走廊。武元甲大将指挥下打败过奠边府法军的第304师,以及大批即将经过胡志明小道派遣到南越的越盟干部集中于此,在美军进驻中央高原的波莱梅基地后,受挫后撤的北越步兵隐藏于植被茂盛水源充足的河谷休整。 北越有几方面的优势,首先在人数上有压倒性优势,在经验上大部分军官和士兵已经经过十年的战争,在装备上虽然从柬埔寨徒步行军而来,缺少大量重武器,但步兵枪械全部是大国援助的最新式AK-47突击步枪和SKS半自动步枪,美军在战斗结束后集中销毁了数百支之多。 一方是从头到脚武装的新锐空中突击师,一方则为经历了十年战争、擅长抓住敌人的腰带肉搏的老兵,在德浪河谷就这样偶然遭遇了。 现代武器威力展露无遗 为了追击溃散的北越游击队,第7骑兵团1营在摩尔中校指挥下,乘坐16架直升机降落到预先侦察好的德浪河谷X地区搜索和歼灭残敌,孰料此地恰好是德浪河谷越军师部所在地。由于第二排的冒进,战斗提前爆发,摩尔指挥的三个连不仅要在两千多敌军围攻下死守机降

越军方解密解放军当年介入越战的真实内幕!

越军方解密解放军当年介入越战的真实内幕! 越南战争, 1961年-1975年,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越南共产政权称抗美救国战争,是越南共和国(南越)及美国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之间的一场战争。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也是该国至今唯一战败的战争(虽然美国政府自称是" 光荣的撤退")。越战是冷 战中的"一次热战",希望统一越南的北越领导人胡志明支持 南方的游击队"民族解放阵线"反对南越吴廷琰政府。美国则 出兵帮助南越。最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詹森将战争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森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南越政府军队被北越政府军和南越解放军消灭,越南获得最终的统一。 一、反战运动   小规模的反战运动1964年在大学的校园开始,同时发生的是空前的左翼学生行动主义。人口数量庞大的婴儿潮一代也到了该上大学的年龄。反战运动的成长也要部分归因于广泛的电视新闻报道,使得大学年龄的美国人比以前几代能够获得更多的有关战争的信息。到1968年,反

战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1970年5月,为了抗议 美国入侵柬埔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爆发,10多万学生涌入华盛顿进行抗议。上千的年轻美国男人选择逃往加拿大或瑞典,以躲避征召的风险。当时,全部适龄男性中只有一小部分真正需要入伍;而且在大部分的州,大部分适龄男青年还没有达到投票年龄和允许喝酒的年龄,各个地方的挑选服役系统办公室("兵役局")没有明确的兵 役豁免方针,因此可以很宽松地决定谁需要服役,谁可以得到豁免。不公正的指控使得1970年产生了兵役彩票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年轻男性的生日决定了他征召的相对风险(9月14日是1970年兵役列表中处于首位的生日,下一年是7月9日)。年轻人被强迫在军队中拿生命冒险,但却 没有选举权,不允许喝酒,这种情况成功地迫使立法者在全国范围内降低投票年龄,在许多州降低了饮酒年龄。 1977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赦免了多数在越战中逃避服兵役者。二、对越南的援助   1955年,胡志明在访问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期间签署了第一批向越南提供财政援助的条约。 2005年4月4日,越南解密了战争期间原社会主义阵营国 家对越南提供各种援助的相关文献。文件显示,1955年到

电影《出租车司机》电影观后感

电影《出租车司机》电影观后感 1.我们从来就没有人真正了解过男主角,影片《出租车司机》也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要告诉观众特拉维斯在越南战争中究竟经历了些什么,以致于他回归社会后长期失眠,不过生活经验至少告诉了我们一点:经历过真实战争的军人跟和平时期很多在部队混饭吃的军人有着本质上的重大区别。也正是他的无法完全理解,才让一部37年前的电影在今天仍然有更多可以书写的空间。 2.特拉维斯心理异化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累加的过程,量变引起质变,其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特拉维斯追求女秘书贝茜失败的经历是促成其最终选择走向暴力的重大心理动因,而陌生乘客谋杀出轨妻子的见闻则是全片的转折点,它直接引导特拉维斯进入使用暴力的具体实施阶段。 3.拍《出租车司机》的时候,马丁.斯科塞斯才33岁。这部电影反映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政治腐败、人性异化以及美国枪支管理等社会问题,这个33岁的男人不仅仅只有一腔瞎愤世嫉俗的热血,他是有情怀在里面的。 4.影片《出租车司机》利用了大量细腻精致的画面构图和色彩隐喻来表现人物关系,推动故事发展,在营造气

氛方面,在纽约长大的马丁.斯科塞斯对纽约城有着比别人更真实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通过大量的实景街拍,并以男主角的视角很好地展示给了观众。这部影片的经典,其中之一就是它里面没有一个镜头是多余的,无意义的。 5.相信《出租车司机》这部影片会是朱迪.福斯特一生最难忘的记忆,当年才13岁的她因为出演了片中的雏妓一角,间接造成了5年后的里根总统遇刺案。 6.比导演小一岁的罗伯特.德尼罗几乎是完美表现 出了男主角特拉维斯每天那复杂微妙的心理状态,但不走运的是,他当年遭遇到了《飞跃疯人院》里的杰克.尼克尔森,最终,奥斯卡选择把小金人给了后者。 7.大鼻子哈威.凯尔特在片中饰演一名管理站街妓 女的皮条客,整天戴着个毡帽,这是我们看老电影的乐趣之一,可以看到许多老影人年轻时的种种样子;哈威.凯尔特在这部影片中的形象总让我联想到音乐人左小祖咒先生,不知道左先生标志性打扮以及他那首《皮条客》是否受到该片的影响? 8.《出租车司机》是一部黑色电影,一部危险的电影,一部噩梦般的经典,它直接揭示了越战后美国社会中年轻人自我价值的迷茫,探讨了城市社会关系的疏离,融入了黑色、恐怖、都市情景剧等元素,(观后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