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课堂教学中语言技能的要求

对课堂教学中语言技能的要求

对课堂教学中语言技能的要求
对课堂教学中语言技能的要求

对课堂教学中语言技能的要求

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行为。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有强大的科学文化的物质力量,也应有强大的精神吸引力量。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为有效运用教学语言技能,提高教学水平,特制定本要求。

一、充分认识教学中语言技能是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

教学的本质是沟通与合作。沟通与合作是以语言为媒介的。教师的教学语言技能,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智力素质的直接的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因为,每位教师均应充分认识教学语言技能的下列主要功能:

1、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语言是信息载体,是最直接的交流工具。条理清楚、出口成章、针对性强、言简意赅、用语严谨的教学语言,学生愿听、爱听,感到真切和动听,这就必然会有利于学生接受各种知识与技能。

2、使学生逐步形成各学科语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各学科的产生、发展、学习和应用,都离不开本学科的语言。各科教师运用的课堂语言,对学生逐步形成各学科语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知识表面化的根源,往往是在学科语言的学习中,语义处理和句法处理之间配合不当。形式与内容的脱节,实质上就是学科语言符号、公式和它们所表示的东西脱节。

3、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能力提高。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高效率的说明、讲述、推理与论证,要求听讲的学生思维敏捷、有预见性。在听的过程中,学生的辩析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都会得到锻炼。良好的课堂教学过程,能促进学生各种心理品质,如情绪、情感、兴趣、爱好、意志、行为习惯等的发展。而这种愉快和谐、启迪智慧、积极紧张的良好教学氛围,绝大部分是教师运用完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的。

4、促进教师思维品质的发展。语言信息是思维的原料,思维的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语言越丰富,思维加工也越有效。通过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能使教师增加教学语言的储备,锻炼快速选词组句的能力,也会加速对思维的敏捷性与准确性的培养。语言还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教师正是运用语言要素,组成话语来表情达意,以便让学生理解这种思想;同时,教学语言也是教师思想的反馈,有了这种反馈,才有助于修正、补充教师的思想。语言和思维就是这样一种辩证的关系:语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发展;反之,思维品质的提高,又有助于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语言技能的训练是对教师的一种极好的思维训练。

二、正确把握教学语言技能的构成

教学语言技能是由基本语言技能和适应教学要求的特殊语言技能两方面构成的。

基本语言技能是由组织内部言语的技能、快速语言编码的技能与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技能所构成。

人们在说话时,都是先想后说,边想边说。想,就是组织内部言语,思考“为什么说?”“对谁说?”以及说话的意向与要点。负责内部言语生成与组织的是大脑神经中枢。看到外界事物获得的印象,以及听学生回答问题时获得信息,马上就进入大脑神经中枢这个加工厂加工,经过闪电般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或引起联想,或生成想象,形成内部言语。内部言语组织得快,则语言就流畅、连贯;内部言语组织得好,则说出的话清晰,有条理。可见,内部言语的组织能力,是构成语言技能的第一要素。

人们说话,是把内部言语经过扩展进行编码的短暂过程。使语言能够顺利编码的条件有二:一是要有一定的口语词汇的储备。这是言语编码的符号材料。如果教师掌握的口语储备多,则讲解时对词语就有较多的选择可能,说话就准确、流利、生动。二是要掌握把语词按正确次序组织的规则,即懂得语法规范。这是言语编码的结构法则。语法规范是人们在长期语言实践中获得的。在言语编码中,只有符合语法规范,学生才能听懂。总之,快速言语编码技能,是构成语言技能的第二个要素。如果这种技能缺乏训练,讲话时由于一时想不起恰当的词汇,就会造成停顿的现象较多,或者是词不达意。

人们说话,是把内部言语经过扩展,并编码成一定语句,同时大脑神经中枢控制发音器官,发出不同音高、音强、音长的语音波,变成外部语言(有声语言)。由于人类除有一个口腔外,还有一个人类特有的咽腔,转动灵活的舌头,所以能发出多种音高、音强、音长的语音波,使有声语句,不仅能表达各种意思,而且能传达出多变的动人的感情色彩。善说的人很会运用语音、语速、语量的变化表情达意,娓娓动听,从而增强表达的效果。可见,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技能,也是构成语言技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媒体出发来组织自己的语言,这就形成了课堂教学的口头语言的特殊结构。适应教学要求的特殊语言技能,是由引入、介入、评核三个要素(阶段)所构成。

引入:教师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好心理准备。此要素的细节有:界限标志—指明一个话题的开始;点题、集中—明确要求的目的;指名—指定学生作答或操作。

介入:教师用不同的方式,鼓励、诱发、提示学生作出正确答案或执行教师的要求。此要素的细节有:提示—教师提示问题,提供知识行为依据;重复—对学生的回答作重复,以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或作出判断;追问—根据学生错误

或不完全正确的答案,再提问题,引导深入思考,得出正确答案。

评核: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此要素的细节有:评价—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分析、评论;更正—学生的答案还不正确或思想方法不全面,教师予以剖析、更正;追问—继续设问,引发更加深入而广泛的思考;扩展、延伸—在已经得出正确结论的基础上,联系其他有关资料和有关问题作分析、探索。

正确地把握了教学语言技能的构成,就能准确地、快速地运用适应教学要求的教学语言,有效实现教学语言的功能。

三、灵活运用教学语言技能的类型

根据教学过程所采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或程序,教学语言技能常见的有下列几种类型:

1、说明法,即明确对象,简介某概念、涵义或知识间的关系;把某问题的内容、因果关系解释清楚。此法又可细分为注释说明,结构、程序说明,逻辑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图表说明以及附加说明等等。在语言表达中经常使用:“它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它的现由是”等。说明法,一般适用于初级的、具体的、事实性的知识;有时用于抽象逻辑推理前的必要的知识贮备。

2、论证法,即运用论据(事实、数据、定理和定义等)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此法又可细分为归纳论证与演释论证。常用“由于”、“因为”、“根据”等词关联,而在论题(或论点)的前面常使用“所以”、“因此”、“总之”等词汇。

3、推导法,即根据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经过演算和逻辑推理而得出新的结论的过程。常在已有的知识的前面使用“由于”、“因为”、“根据”,而在新的知识的前面使用“因此”、“所以”等。

4、比较法。比较是确定被比较概念间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可以从共性中寻求规律性,从差异中探求各自的特殊性。

5、借助法,即在教学过程中,用学生熟悉的事物、生动的语句来促进理解和证明。常见的有:

①比喻法。这是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的方法。

②拟人法。例如用拟人法比喻高炉的构造。高炉自上至下各部位的名称是:炉喉、炉身、炉腰、炉腹和炉缸。

6、联系法,即按知识的内在规律,采用由此及彼的联接表述方法。例如,以旧引新,理论联系实际、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前因后果、宏微结合、以古鉴今以及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等。

对于上述教学语言技能的类型,应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以增强教学效果。

四、熟悉评价教师口头语言质量的指标

提高教学中的语言技能,熟悉并把握评价教师口头语言质量的指标是必要

的,这不仅可以正确地吸收别的教师所使用的语言技能,而且也为提高自身的语言技能明确努力方向。

评价教师口头语言的质量,除了看语言内容是否正确、深刻之外,对口头语言形式本身,还应把握下列评价指标:

1、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材料。有了语音这一载体,才能使得表达信息的符号—语言能以声音的形式发出、传递和被感知。在交际中特别是在教学中,要用准确、流畅的普通话。语音力求清晰、清脆、悦耳,音色圆润、坚实、完整。造成吐字不清的主要原因是唇、齿、舌在发相应的字音时不到位。这只要有意识的矫正,并经常练习,是可以解决的。

2、语量。即讲话声音的大小。语量要符合语言情景和表情达意的需要。声音过大,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使人听了不舒服、易疲劳。课堂口语的语量,最好控制在使教室最后一排学生也能听清楚。在师生数人对话的场合,能掌握小声发音法、徐声发音法。语量大小和气息的控制有密切关系。要达到一定语量,就要注意深吸气;讲话时,有控制地用气。课堂口语还要注意语量的保持,教师要把每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清清楚楚地送进学生的耳朵。不能先强后弱,越说越没有底气。爆发式的语音激变,会使学生吓一跳,也要防止。

3、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的变化。语调能强化表情达意,增添口语表达的生动性。要求语调自然、适度,力争优美。能掌握高亢调、沉重调、短促调、重音调等“调式”,进行朗读与讲述。

4、语汇。要熟练地运用口语语汇,并能在交际中,特别是在教学中做到:语言正确—用语符合口语语法规范,这是让人听清的前提;语言准确—讲的话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客观的事物,讲话不能使人不解其意;语言精练—讲的话一句有一句的用途,没有不必要的重复,使人听起来干净、利落;语言生动—讲的话富有形象性、可感性,使听众能想象出所描述的人和事,注意选词组句的感情色彩,忌干瘪,忌刻板;语言纯洁—选用的语汇是社会公认的,绝大多数都能听得懂的,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听不懂的词语。尽量少说方言语汇,不说土语、“流行语”。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语汇,才能在说话时迅速讲出准确、简明、生动的语句,提高语言表现力。

5、语速,即讲话时的快、慢变化。能根据讲解内容和个人表情达意的需要,运用恰当的语速说话。在应该快速讲话时,不绊咀,语言流畅;在应该慢说时,不拖沓,声声入耳。在课堂教学中,语速要适度,一般每分钟200—250字,但是每个字所占的时间并不一样;句中、句间还有长短不一的停顿。这些音的长短和停顿的长短所构成的快、慢变化,形成和谐的节奏,也可以加强语调表达的生动性;使听众不疲劳,不紧张。

6、语境。说话注意对象、场合,能根据讲话环境,纯朴、自然地诉说,有

针对性的谈话。比如在正式讲课的场合,在与学生促膝谈心的场合,在佳节联欢的场合是有区别的,应根据不同需要、氛围说不同的话。教师在讲课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当时的心理情绪,以便选择适当的说话角度、措施、口气和语调,使话语话的感情色彩符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要。

7、语态。以态势语言,例如手势、身势、眼神和面部表情等说话。语态要自然、大方、适度,不拘谨,不夸张。做到态势语言和有声语言的巧妙配合。

五、遵循教学语言技能运用的要求

在教学语言技能的运用中,应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对象—学生、运用语言等角度出发,遵循下列要求:

1、善于运用本门学科的专门用语(简称学科用语),并注意与通俗语言巧妙结合,灵活选用。这是因为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概念、理论,并通过它们构成的理论体系来揭示其客观规律。这类概念理论体系,是用专业术语来表达的,是学科范围内的共同语言。准确、灵活地运用它们(必要时伴以通俗语言)进行教学,一说就懂,而且极为简明;不用这些学科语言,不仅不利于交流,而且往往会不严密,甚至可能出现错误。

2、要用词准确,合乎逻辑。讲一段话,必须符合事物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合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就是说必须合乎逻辑。这是教学内容科学性的重要保证。例如,线段就不是直线(数学)。无色就不是白色,生成“雾”就不能说成“烟雾”(化学)。如果用词不准,势必造成概念混淆。教师在教学中出现语言错误,就会造成学生思维困难。

3、要十分重视教学语言的教育性。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一定权威性,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说来,学生的年级越低,这种影响就越大。课堂口语的教育性是与所教内容结合在一起的,应使之渗透在教学内容的揭示中。

4、要严谨、简明、流畅。教学语言的严谨性应体现在教师课堂教学的每一句话上。对学科内容的阐述,有些地方多一个字或少一个字都是不行的。如“a

除以b”和“a除b”,一字之差意义相反。教学语言该详则详,该简则简。这样可以腾出更多的课上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最大限度发挥时间效益。教师对课上每一小段知识的教学,都要设计好主要教学语言,表达时才能紧凑、连贯,“哼”、“哈”不断,“呀”、“吧”不绝的语病,最干扰教学语言的流畅,应努力杜绝。

5、要善于运用具有启发作用的教学语言。启发学生思维的语言,主要用来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分析、对比、归纳、演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要使语言具有启发性,一要使教学语言体现出对学生尊重的态度,要饱含丰富的感情;二要使教学语言

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尽可能地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激发起学生的想象与联想,从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三要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以提出矛盾再解决矛盾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语言,会有助于巩固学生持续的注意力和积极思考。

6、教学语言要有机动性,即教师讲课的语言,要跟学生当时的思想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一致。应根据学生的反映,灵活机动地改变词句或叙述结构,使之易为学生所接受。为此,每一位教师均应以对教学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一要在备课中不仅要确定经过深思熟虑的教学语言,还要考虑同步的学生的学习行为,为灵活运用教学语言作好准备;二要深入掌握所讲的学科内容;三要具有比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对学生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四要有较多的文化修养并掌握丰富的词汇。

六、不断提高教学语言技能

要在教学实践与教学科研中,不断总结、升华教学语言技能,使之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语言技能

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语言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必须不断加强语言的修养。笔者认为:加强教师的语言修养,就是要讲究口头语言技能的培养。

口头语言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1)准确。即确切地表述概念、原理、定律等,而不是错误的或含混不清的表述。

(2)规范。即无论书面语言还是口头语言,都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如发音要标准,吐字要清楚,遣词造句要讲究语法,叙述事理要符合逻辑,这些都是语言规范的表现。不规范的语言是谈不上科学性的。

我们在强调语言科学性的同时,也要讲究口头语言的艺术性,口头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

(1)言简意赅。即语言表达明白简练。所谓明白,即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确地知道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教师本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那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语言是不能表达明白的。所谓简练,即语言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那种罗罗嗦嗦、夸夸其谈的叙述,那种毫无目的、毫无选择的旁征博引,尽管教师讲得天花乱坠、绘声绘色,学生却抓不住教学的中心,效果很差。

(2)语言要生动、形象、富于启发性。即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运用学生们所熟知的生动事例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不管是概念也好,原理及定理也好,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有些并含有深奥的哲理,这就给初学者带来一定的困难。而有时运用恰当的典故、生动的比喻、形象的事例既可增加教师授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事实上,在课堂上增加一定的与教材有关的趣味性的典型事例,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住学生,是非常必要的。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即教师切不可引用那些低级庸俗的东西。

(3)语言要有节奏感。这是教师运用语言的技巧问题。所谓节奏感,指教师讲课声调要有高低,节奏要讲究慢快,即讲话不能总是一个声调、一个速度,声音要有停顿,该高则高,该低则低,该快则快,该停则停。停顿的目的是给学生回味、思考的时间。造成一种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相结合的情景,增强学生注意力,减少学生的疲劳感,使学生时刻处于最佳思维状态。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口头语言技能的培养呢?

(1)备课要备语言。我们很多教师备课做到了了解学生,吃透四本书,优化教法及精心进行课堂设计,但是基本都忽视了语言这一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忽视了课堂语言这一重要备课环节,往往因为言不及义,课堂效果不佳。如:“上节课学习了……”、“你说说……”、“这个”、“那个”等。提问时学生答了是什么,又补问为什么(应一起提出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一些家常的土话等。我们应注意备语言不是背教材或教参上的,而是教师把知识内化后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有节奏地表达。因为学人家的话是难以吸引学生的,已经知道的事例再典型也是没有趣味的。

(2)注意积累。我们在工作中能接收很多信息,查看很多资料。这里有古代的、现代的、有报刊的、影视的,有看到的、听到的。把跟教学有关的人和事记录在教材上、教案上或卡片上。每堂课都尽力去备语言,课后马上总结,改正不足。业余时间多听听小说,看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你就有用不完的典故,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生动、有趣及幽默的话。

教学讲授语言的四大要求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汪忠210097

语言的科学性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它必须是科学的。生物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具体的体现在正确地引用生物学术语,确切的表达生物学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上。

生物学术语是生物学教学中用来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生物学概念等的专门名词和科学语言,如细胞、细胞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接合生殖、减数分裂、克隆、半保留复制等。这些词在一般生活用语中不太多见,一旦运用,则常常含有特定的生物学含义或因此引申而来的社会学意义,在生物学教学中,这些专门术语的正确教授对于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教学语言的最基本要求。确切运用生物学术语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有的教师对“呼吸作用”和“呼吸运动”不加区别,把“盲肠”和“阑尾”不加区别,把“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不加区别等,这样就会传授错误的知识,混淆学生的思维。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要求注意叙述生物学知识的准确性。有的教师不能很准确的表述“细菌的营养方式一般为异养”,“苔藓植物体一般有根茎叶的分化”、“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主要是出芽生殖”等,忽略其中“一般”、“主要”等词汇的重要性,因为有些细菌的营养方式是自养,有些台类的植物体只是叶状体,酵母菌有时也进行有性生殖等。当然,应该确切表述的知识绝不能表述得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细菌是原核生物”、“苔藓植物的受精离不开水”、“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是无性生殖”等。

由于中学生的年龄较小,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甚至于通俗的语言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其前提仍然必须是科学性。有些教师总是不注意的说“植物的叶片为了能获得更多的阳光而产生叶镶嵌现象”、“草食性动物具有很长的盲肠是为了更好的消化食物”、“鸟类一侧的卵巢退化是为了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是为了辅助呼吸”等,这就犯了“目的论”的大错。

语言的启发性

《学记》中提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又说:“语比物连类,引而不发,跃如也。”意思是说,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勉励学生而不是强迫学生前进,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或得出结论,这样才能使学生好学、易学和善思。教师要善于以同类事物相比,使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人射箭,只是张着弓,作出要射的样子,却并不把箭射出去。到了适当的程度,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跟着射起来。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自古以来就重视研究教和学这两个最活跃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仅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教”是教学过程中的外因,“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富启发性的教学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由“存疑”到“思疑”到“解疑”,不仅传授了知识,也培养了能力。

有的教师在讲授“果实的发育”知识时,并不照教材上的顺序先讲有的子房内只有一个胚珠,有的子房内有若干个胚珠,然后再讲子房的各个部分如何发育成果实的各个部分等知识。而是先讲子房内一个胚珠,子房及胚珠如何发育成果实。然后提问,“同学们吃过的各种果实是不是只有一个种子?”当同学们回答有的是一个种子,有的是多个种子时,教师又问,“为什么有的果实会有很多种子呢?”同学们就会积极思维,热烈探讨,最终得出果实中多个种子是由子房中多个胚珠造成的结论。这种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比教师平铺直叙、直截了当的告诉学生全部知识要好得多。

有的教师在讲授“生态学”的有关内容时先从一篇语文课文“猎户”引入,通过对比“60年代一位猎户打死一头金钱豹后不仅获得英雄称号,还获得一支刚枪奖励;而现在打死一头金钱豹既要被判刑”的问题作为导言,引入相关内容。这样的导言非常引人入胜,也非常具有启发性。

语言的逻辑性

生物教学中的逻辑性主要是指反映知识应该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出发,讲授难

度适中,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即系统性,必要时提供一定的辅佐材料,讲授言简意赅等方面。其中知识的系统性特别重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早就强调:“塞满了零碎的、无联系的知识的头脑,就像里面一切都摆得毫无秩序的一个仓库,在这里连主人自己也什么东西都找不到。“ 有的教师备课不注意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把许多原本有关联的知识割裂开来,凌乱的向学生讲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的知识结构是从教师讲授的知识结构转变而来的,要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教师讲授的内容也应该具有最佳的知识逻辑结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识新事物的自然顺序和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把知识系统的呈现给学生。

在讲授“基因的分离规律”内容时,有的教师就事论事,学生也就死记硬背。由于这部分知识还比较容易,学生多花点时间也可以对付过去,但是,以后学到“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和“伴性遗传规律”时,困难就会增加。有的教师则先从细胞的减数分裂复习开始,讲授每条规律时都把规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结果这一内在逻辑关系交代清楚,学生的学习成为理解基础上的知识重组和扩大活动,既减轻了学习负担,又提高了知识质量。

语言的教学性

讲授语言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思想性方面。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学语言的思想性不是强加在语言的表面上,而是体现在真情流露。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教学语言的感情交流性,使教学语言“言为心声、声情并茂”,体现出教师爱的精神力量和个人魅力。当然,教师自身思想素质的提高是教学语言思想性的基础。

教学语言的特殊外部形态主要体现在讲课的声音技巧上。首先,教学语言应该用普通话。其次,讲课和平时的交流不同,要求音量达到全班学生都能听见的程度,同时,音调、频率应该有变化。音调太高刺耳,音调频率平板无变化,容易使学生昏昏欲睡;频率太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频率太慢,又使学生思维抑制、思想涣散。其三,教学语言应该吐字清楚,讲话囫囵吞枣、或有字头无字尾、或有字尾无字头等现象应予看法克服。

有经验的教师认为,要像演员一样练练绕口令,锻炼唇、齿、舌的活动功能,久而久之就可以达到“字正腔圆”的地步。有的教师认为,圆润动听的声音是胸腔、口腔、头腔、鼻腔共同调节发出的。如果偏重胸腔,声音低沉;偏重用头腔,声音漂浮;偏重用鼻腔,声音晦涩;而如果只用口腔,,声音干燥。当我们大声说话时,应该胸部放松端正,口腔张圆,使声音达到口腔上部的中间,鼻孔微微张开,感觉声音集中在一个点上。这样发出的声音才动听、响亮。

课堂小结的四种方法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汪忠210097

“画龙点睛”式

“画龙点睛”是指课堂小结不管发生在什么环节,也不管课堂小结采用什么方法和手段,课堂小

结的语言必须分清主次、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言简意赅、把教学内容的精髓鲜明的体现出来。当然,课堂教学的“画龙点睛”不一定都由教师来做,也可让学生来总结,但是都必须围绕重点问题展开。例如,讲授“减数分裂”一节内容后,应该总结诸如减数分裂分几个时期、每个时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什么时期染色体数目减少等。

“回味无穷”式

“回味无穷”是指课堂教学小结的语言应该发人深省,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跨越课堂教学和课后休闲的时空界限,课后学生还会自觉“回味咀嚼”,获得更多教益。此外,课堂小结还应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引入“别有洞天”的洞门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自觉兴趣。

“首尾呼应”式

“首尾呼应”是指小结应该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开讲遥相呼应,不能离题太远。有位教师在讲授“爬行动物”一节课的开头时提出了“‘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会不会进入弄断它的人的耳朵里并钻入脑中致人予死命呢”的问题,又说“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课结束时并没有涉及该问题,也不应该重点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只是为了安排一段“导言”而故意提出若干听起来很新鲜而其实和教学内容并没有多大关系的问题。有的教师在上“家禽的起源”内容时,一开始先提出一个十分令人感兴趣的“到底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呢”的问题,但是课上完了,仍然没有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也没有引导学生去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多次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受骗上当”一样,不再相信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学小结应尽可能和教学开始的“问题”相呼应。

“相对完整”式

“相对完整”是指课堂教学的小结应该结束在讲授内容告一段落或一个问题讲完之后,使得有关的教学内容系统连贯和相对完整。学生对于相对完整的知识容易理解,也就容易掌握。切忌经常讲得半半拉拉,不加小结匆匆下课。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训练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是指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贴,语句简洁,文理贯通,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训练。”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要抓住机会引导他们进行有目的的语言训练。说是写的基础,是作文的前提。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会听、会说以后才能会写。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关注表达”、“训练表达”是当今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语言保有量少,扎扎实实地打好语言表达的基础,这无疑是低年级老师现在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1.关注课文表达,充分利用文本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 充分利用课文资源,对表达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得到锤炼,同时也可使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语言的流畅性得到提高,让学生在内化文本语言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带着尺子去钓鱼》是上教版第三册中的一篇教材,记叙了中国客人小张在丹麦“带着尺子去钓鱼”的奇特经历。让学生体会丹麦人严格的法律意识,学习他们自觉保护海洋资源的良好品德。 认真分析了“课程标准”对于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要求后,我降低了语言训练的难度,一堂课仅设计了一个语言训练点。并仅要求学生利用课文中的文字,用“因为……所以……”讲“原因”说清楚就行了。在设计这个语言训练时,还特别设计了先“找句子”——再“读句子”——然后看着句子“说原因”——最后出示“因为……所以……”自己把“原因”说清楚。 在教学中,我在出示“原来为了保护海洋中的自然资源,丹麦法律规定只有

浅谈鼓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良言一句三冬暖 ——浅谈鼓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教师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在课堂上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鼓励性语言强调的是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加以肯定、鼓励,而不是泛滥性运用,否则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效果适得其反。 【关键词】教师鼓励性语言作用原则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在和教师的交流中,总是带有一定情感的,而这个课堂能不能让学生们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不能激发出他们的潜能,能不能让他们在山重水复的知识点中另辟蹊径,能不能让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快乐,这主要就取决于教师能否营造出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否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尊重和保护。这一切除了依靠教师的专业素养外,靠的就是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充满希望的鼓励、一句真诚的赞美!这些便是课堂评价的种种方式,而这些评价中最主要的方式便是语言,而且也是众多方式中最直接、最有效的。 一、教师鼓励性语言的作用 鼓励性语言,是指教师用来激发学生思维、加强学生信心、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成功的关怀性语言,它是师生之间借以优化教学进程的一种情感交流,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其作用有: (一)、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对一般学生来说,教师的鼓励如及时擦亮的火柴,会使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上进,可谓“点石为金”。 2、适时适度,对“差生”进行鼓励。对于后进生来说,他的闪光之处如晨露夕晖一样宝贵,抓住时机,适当鼓励,可使他们更新认识,转变学习态度,迷途知返,步入正途。 (二)、鼓励是开启学生心理情感大门的钥匙,益于建立和谐、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技能Word版

课堂教学技能 第一节导入的技能 一、导入的功能 1、引起注意,激起好奇; 2、激发兴趣,诱发学习动机; 3、铺设桥梁,衔接新旧知识; 4、揭示课题,明确教学目标; 5、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 二、导入的类型 1、情境导入:教师通过语言、图片、故事、游戏等手段,制造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2、温故导入: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利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 3、问题导入: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顿生疑虑,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思考,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 4、实验导入:教师通过演示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实验中的各种现象,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 5、悬念导入: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 6、、观念冲突导入:指针对某一种自然或社会现象,教师在一开始上课使就向学生呈现相互矛盾的观点,使学生产生激烈的思想冲突,萌发探索事物的强烈愿望的一种导入方法。 三、导入的运用 1、导入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导入要有针对性,一定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适应。 (2)启发性原则:导入应对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具有启发性。 (3)关联性原则:导入要有关联性,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

(4)趣味性原则:导入要有情趣、有新意。 (5)艺术性原则:导入要讲究语言艺术,使课一开始就扣人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 2、导入的基本要求 (1)趣味性:语言风趣、热情开朗、方式新颖、引证生动。 (2)启发性:教学民主、激发思维。 (3)迁移性:以旧引新、对比开讲。 (4)目的性:导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第二节讲授的技能 一、讲授的作用 讲授: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思想的方法。 1、讲授的优点与局限 讲授的优点:效率高、成本低、能较好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保证知识的系统性。 讲授的局限:(1)是一种单项的信息传输方式,不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不能代替自学和练习,讲授过多会影响教学质量; (3)通常面对全体学生,无法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 (4)讲授时间过长,会影响学生的有效学习。 2、讲授的适用范围(1)适用于传授知识性的问题; (2)适用于班级教学; (3)适用于低年级或性格内向的学生; (4)适用于思维清晰、擅长表达的教师。 二、讲授的基本形式 讲授的类型很多,较为常用的有讲述、讲解、讲读和演讲四种。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技巧

上传: 刘小燕更新时间: 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地一个基本且重要地组成部分.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地传递和情感地交流,都离不开运用教学语言这一有力地工具,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地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地溪流”.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情趣盎然地表述,鞭辟入里地分析,恰到好处地点拨,把学生带进地知识海洋,开启他们地心智,陶冶他们地情操,使他们获得精神上地满足.因此,作为一名合格地教师,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生动形象,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地接受心理,以激起学生学习地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地目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课堂教学语言地具体要求 .课堂教学语言力求准确严谨 教学语言地准确严谨是指正确地引用科学术语来表达事物地现象和本质,杜绝含糊不清地概念和模棱两可地表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用语准确,用词严谨.只有达到了这个要求,才能在学生脑中建立起正确地概念、判断,才能分清是非、对错.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讲地问题掌握得准确,理解得清楚,在这样地基础上,才能在讲课时表现出课堂语言表述地准确严谨.反之,词不达意,似是而非,废话连篇,语无伦次,说不清道不白,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教学语言地严谨又表现“言之有序,条理清楚”上,“序”是指教学语言地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讲授地内容作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地知识地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地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语言解读教学内容,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前后连贯、推导有致、言之成理;学生在授课地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地理解,也便于学生清晰地把握知识脉络,形成完整地知识结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课堂教学语言力求简练明白 恩格斯曾经说过:“言简意赅地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地论述绝对做不到地.” 所谓简练,即语言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简练干净地语言使人神清气爽,听得明白;冗长罗索地语言,让人抓不住要害,越听越糊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简洁地语言表述,让学生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地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地意图.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所谓明白,即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确地听懂教师所要表达地内容.教学过程主要是师生之间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地双边活动,教师地基本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地要求将教材地知识信息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学会、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而教师所使用地教学语言,如果晦涩难懂,词不达意,就会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莫名其妙,必然减弱学生学习地积极性,这就无法实现教学目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课堂教学语言力求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地教学语言最能吸引学生地注意力,最能唤起学生求知欲,它像欢跳地山泉流进学生地心房,又像和煦地春风吹开他们笑脸.为此,课堂语言应当讲出色彩,讲出感情,讲出意境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地感情因素,以满含激情地语言渲染出教材中或悲壮、或凝重、或热烈、或凄清地真实情境.在讲解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地不同地内容,时而轻言细语,时而慷慨激昂,有时滔滔如激流,有时沙沙如春雨,这样不仅可以牢牢吸引学生地注意力,而且这种特定地教学氛围,还会不断地诱发教师地灵感,以至妙语连珠,意趣横生,对教学内容地讲解分析更加生动、透彻而充满情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语文教师地语言尤其应该生动形象、饶有情趣.把深奥地事理形象化,把抽象地事物具体化,再现教材内容,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之感.在作品和学生之间巧妙地建立联系,给学生开辟一条通道,架起由此及彼地“桥梁”,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地生活画面结合自己地生活增补想象作品所提供地生活画面、形象、形态和意境等,让具体形象在脑中“活”起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课堂教学语言力求有节奏感

三、教学语言技能

二、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它涉及语言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节奏等方面。总体上,教师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得体、力求艺术性,甚至借鉴和学习各种语言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以使教学信息传递能够达到最佳效果,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师范学校的学生,在专业素质训练中,应特别重视语言基本功训练,注意学习、模仿和积累有用的语言资料,使自己的教学语言系统更能吸引、感染学生,追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一)教学语言的类型 教师的教学语言从不同的角度着眼可以划分出许多不同的类型。根据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的功能性质,可将教学语言分成以下几类 1.叙述性语言 叙述性语言是室教师在教学中将知识内容向学生做客观介绍的语言,使学生获得脉络清楚、系统完整的有关知识或事实。叙述性语言的节奏宜舒缓、形象生动,充分发挥语言的传情达意作用。 2.描绘性语言 描绘性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逼真地描述出来的语言。其特点是募态传神,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情感。描绘性语言的语调、语速宜随着内容的变化,高低适度,舒缓得当,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引起学习的兴趣。 3.论证性语言 论证性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用事实或理论等论据来证明论点正确的语言。其基本要求是语言富于逻辑性,论证合乎推理规则,充分说明现象、事物和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语言要简练、准确,具有高度概括性。 4.解释性语言 解释性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解说事物、剖明事理的语言。是对事物的成因、功能或相互之间的关系、演变等做清晰准确的解说、剖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形成概念。解释性语言要求语言简练,有较强的针对性,能一针见血地讲出问题的实质。 5.启发性语言 启发性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思维、诱导学生“跳起来摘桃子”所使用的语言。它常用于启发式讲解、启发式提问中。启发性语言的音量不宜很高,吐词清晰,语速缓慢,语调沉稳平静。启发性语言虽是娓娓到来,却有潜在的吸引力和导向作用.把学生带人“困而学之”的境地,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新知。 6.激情性语言 激情性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的语言。激情性语言的特点是以语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激情,创造情感共鸣的气氛,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激情性语言多选用形象鲜明的词语,多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其语速快慢、语调抑扬、节奏的徐疾,视讲述的内容而变化。 7.评价性语言 评价性语言是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勉励、鞭策的语言。评价性语言以鼓励为主,对指误性的评价也尽量做到从正面人手给以鞭策性指导。评价内容要中肯,用词造句要恰如其分,有很强的分寸感。表扬性评价要热情真诚,充满希望;指误性评价要诚恳耐心,语重心长,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真心爱护的谆谆教导之情。 (二)物理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1 1梁旭.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研究.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4

教师课堂语言的规范与技巧

教师课堂语言的规范与技巧 一、语言艺术巧在言之科学 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面向的是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学生,是否科学得体,不仅会极大地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喜欢学习这门课程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于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规范和明确简洁两点上。 1、规范包括语音的标准,词汇的准确,语法的正确及思维的合乎逻辑等方面,这是教师语言美的前提。首先教师标准清晰的普通话,正确恰当的词汇概念,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是积极而巨大的。其次规范还应做到言之有物。“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做到言之有物,避免夸夸其谈。上课最首先的任务,就是要把课堂所讲的知识让学生明白,不要空有形式而无实际内容。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知识,日积月累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充实,进而引起对每节课的兴趣,以便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 2、在语言规范的基础上,教师还得注意表达时的“明确性”,做到言简意赅。我们所接触的是小学生,大部分学习自觉性与理解接受能力还较差,教学中教师语言若过于冗长含糊,必然造成语无重点,索然无味的结果,令学生听了摸不着头脑。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语言的明确凝炼性,以便让学生从教师精练的课堂语言中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有人曾在所教平行班中,就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效果做过试验,结果表明:用语罗嗦含糊的班级,学生对之反应淡漠、迟缓;用语明确精练,高度概括的班级,学生对之反应热烈、迅捷。可见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用明确简洁的语言将之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该对教材深入钻研和分析,弄清要讲知识的来龙去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从而确定怎样开头、过渡和结尾,力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条理清晰,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得到透彻的理解并乐于接受。 二、语言艺术巧在言之有理 “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语言要善于引导,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用言语的力量征服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内容。特别是在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和不明白道理时,教师课堂语言就要晓之以理,循循善诱。没有道理的话语谁都不想听,不讲理的话语更没有人愿意听。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课堂上教师必须做到正确地分析课文的思想性,正确讲解课文中涉及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知识,不犯科学性错误,在解释词语时不随意减少或增加内涵,讲话符合逻辑,不犯逻辑性错误。教师所担负的任务是准确、真实、客观地再现教学内容。 三、语言艺术巧在言之有趣 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均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 言之有趣,幽默是关键。在教学中,幽默的语言会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具有幽默感的语文教师,常能用他的语言打动、感染人。幽默、生动、富有激情的语言能吸引、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由于幽默能够开启学生的智慧、活跃思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并能调节课堂气氛和学生的精神,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幽默语言,

教学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技能 一、概念: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用正确的语音、语义,以及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问题等进行叙述、说明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教学语言的种类:课堂口语,书面语言,体态语言。 三、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教育性、学科性、科学性、简明性、启发性、可接受性。 四、教学语言技能的构成 教学语言由基本语言技能和特殊语言技能两方面因素构成。 1、基本语言技能是社会交际中人人都必须具备的语言技能,它包括以下要素: (1)语音和吐字: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吐字发音——正确、清晰。 (2)音量和语速:音量——适度、有控制,科学用嗓;语速——一般情况下,200—250字/分钟为宜。 (3)语调和节奏:语调——抑扬顿挫,与教学内容情景相适应;节奏——和谐。张、弛、停顿合理。 (4)词汇——规范、准确、生动。 (5)语法——符合用词造句的规则。合乎语法、合乎逻辑。 这是基本语言技能,是课堂口语的基础。 2、特殊语言技能是在特定的交流中形成的语言技能。 教师的课堂口语技能是在课堂教学的特殊环境中而形成的。在课堂上,教师要丛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出发来组织自己的语言,这就形成了课堂口语的特殊结构。特殊语言技能的三个要素(阶段);引入、介入、评核。 (1)引入:教师用不同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好心理准备,又有若干细节:界限标志;点题、集中;指名。 (2)介入:教师用不同方式、鼓励、诱发、提示学生做出正确回答,或正确执行教师的要求,又分为:提示;重复;追问; (3)评核: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在“评核”这个要素中,又有若干细节:评价;更正;追问;扩展、延伸。 五、教学语言技能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 1. 讲普通话,字音正确 2. 语言流畅,语速、节奏恰当 3. 语言准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楚 4. 正确使用本学科名词术语 5. 语言简明、生动有趣 6. 遣词造句、通俗易懂 7. 语调抑扬顿挫 8. 语言富有启发性 9. 没有不恰当的口头语和废话 10. 体态语配合恰当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之技巧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之技巧 发表时间:2017-09-15T14:49:04.0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3期作者:林运斌 [导读] 观念上要重视语言的工具性作用,备课要备教学语言,要严格执行教案,要巧妙使用体态语言,需要教师长期的修炼。 林运斌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七中学330200 摘要:观念上要重视语言的工具性作用,备课要备教学语言,要严格执行教案,要巧妙使用体态语言,需要教师长期的修炼。 关键词: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谋略 无论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还是现代的“启发、诱导、设疑”等,教师主要依靠的还是语言。教师教学语言是否清楚、流利、准确、生动、形象、简洁和口语化,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是否省时省工。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语言冗长,重复,生硬拉杂,呆板干瘪,戴着扩音器,拖着高调子,颠三倒四,语无伦次,所讲内容完全靠听者估计加分析,重新归纳综合领会。而这对于学生来说,又是难于完成的。因此,姑且不从省时省工角度说,就是从教学效果角度讲,也不能不认真修炼语言。姑且笨一点,将必须讲的话写在教案中,授课时就照本宣科,也比临场语无伦次、喋喋不休、鸡零狗碎的拉杂重复好。味同嚼蜡尚可容忍,作呕恶心就让人难以接受了。 因此,我认为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技巧。 一、在思想观念上要重视语言的工具性作用 不少人认为:“话谁不会说?能交流就行了,何必多费力气!”要知道,在日常交往中,很多很多人的话是没有说准确、说明白、说清楚、说正确的,之所以都基本达到了交流的目的,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交流的内容较为简单易懂;二是借语境、表情、手势、眼神以及体态动作帮助表达和领会的结果。课堂上的知识就远非如此简单。因为,一是由于年龄、经历、阅历等因素,学生的视听、分析、综合、归纳、领悟等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二是课堂上交流的内容复杂严密、深奥未知。教师要把具有严密逻辑联系、深奥复杂而又为学生全然不知的内容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借助的工具主要是语言。试想,连工具都不能正确熟练地掌握,还谈什么劳动效果呢?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观念上重视语言的工具性作用,而且还必须用功修炼,进而准确有效地利用之。 二、备课要备教学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教师不能娴熟地驾驭语言,教师的工作就难以取得好成绩,最终误人子弟。因此,在备课时要重点备教学语言。必讲内容,必须经过反复推敲后白纸黑字写清楚,这才是科学的态度。教案写好后,要试讲,自己请教自己的耳朵,尽量删去那些可有可无的字、句,特别是重复累赘的话。 三、要严格执行教案 如果对既成教案不满意,就重写,既然已经定了,就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偏离、更改、增减教案内容,因为那样如同车船偏离航轨,叫你难得收场。因此,不是高手就得循规蹈矩,切不可像脱缰的野马无拘无束。 四、要巧妙使用体态语言 一般来说,要达到出口成章、一语破的的程度是很难的,即使教师能如此,也还有学生接受领悟等因素的差异。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可巧妙地应用体态行为语言,如手势、眼神、身体活动、声音的轻重缓急、语气的抑扬顿挫等的特殊功能帮助表情达意,暗示学生规范行为、遵守纪律、积极思考、集中精力、专心听讲、配合默契,以达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之目的。 总之,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得好不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教师长期的修炼,从理论上讲比较容易,但操作起来十分困难。我之所言只是一种体会,我把上述体会介绍出来,愿与同仁共勉,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补充指正。

教师课堂上的语言技巧

[标签:标题] 篇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技巧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技巧 上传: 刘小燕更新时间:2012-5-22 13:17:43 课堂教学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离不开运用教学语言这一有力的工具,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的知识海洋,开启他们的心智,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生动形象,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课堂教学语言的具体要求 1.课堂教学语言力求准确严谨 教学语言的准确严谨是指正确地引用科学术语来表达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杜绝含糊不清的概念和模棱两可的表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用语准确,用词严谨。只有达到了这个要求,才能在学生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判断,才能分清是非、对错。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讲的问题掌握得准确,理解得清楚,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在讲课时表现出课堂语言表述的准确严谨。反之,词不达意,似是而非,废话连篇,语无伦次,说不清道不白,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的严谨又表现“言之有序,条理清楚”上,“序”是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讲授的内容作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语言解读教学内容,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前后连贯、推导有致、言之成理;学生在授课的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也便于学生清晰地把握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课堂教学语言力求简练明白 恩格斯曾经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所谓简练,即语言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简练干净的语言使人神清气爽,听得明白;冗长罗索的语言,让人抓不住要害,越听越糊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让学生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 所谓明白,即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确地听懂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教学过程主要是师生之间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双边活动,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材的知识信息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学会、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而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如果晦涩难懂,词不达意,就会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莫名其妙,必然减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无法实现教学目的。 3.课堂教学语言力求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能唤起学生求知欲,它像欢跳的山泉流进学生的心房,又像和煦的春风吹开他们笑脸。为此,课堂语言应当讲出色彩,讲出感情,讲出意境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感情因素,以满含激情的语言渲染出教材中或悲壮、或凝重、或热烈、或凄清的真实情境。在讲解过程中应根据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 黄慧 教学语言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教学领域的大量运用,现在的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多彩,但教学语言的地位和作用不能被完全取代的。 那么,怎样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水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准确精练。这是一个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做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分析课文思想内容,正确讲解其中的知识,符合逻辑,语言合乎语法规则,语文知识讲解精当,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语言上“少而精”,甚至达到“片言明百意”的境界。 二、生动形象。我在教学生字“攀”教给学生这样一句顺口溜:“一个林子两个叉,一只大手往上抓。”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这个字,且记忆牢固。这种既形象直观,又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使学生感到非常有趣,学得愉快,学得扎实。 三、富有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我们的教学对象又是富有情感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做到情真意切,真挚感人,学生是善于模仿的,他们挚纯的心灵最易激起感情的共鸣。我在教学中深有体会,如果我读文章做到感情饱满,真挚,十分投入,学生也能读到个“像不像,三分样”。 四、有节奏感。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在一种单调声音的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富有音乐感的节奏性语言就会给人以愉悦感。 五、重视体态语言。“身体语言学”告诉我们,人的身体可以用各种动作姿态来表达对周围人或事物的思想感情。它可以大大补充和丰富有声语言,甚至起到意想不到的的直观效果,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还有助于课堂的调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常用的体态语言有眼神、表情、手势、体位等。我在教学“目瞪口呆”、“怒不可遏”时,就充分运用表情体态语言,把这两种表情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学生大饱眼福之后,印象也颇为深刻。 六、重视心理教育,巧妙地与学生交谈。 当你与人交谈时,请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是他们自己!把这几个词从你的词典中剔除出去——“我,我自己,我的”。

《课堂教学技巧》心得体会

读《课堂教学技巧》心得体会 增城市荔城中学林树宏 为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按照学校的安排部署,我认真学习了《课堂教学技巧》一书,从中我得到了一些体会和感悟。 教师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从整体教学活动系统看,教师技能是教师面临教学情景时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教学行为。可以说,它是教师所掌握的理论转向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一种富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级技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形式。“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课堂显示出强大的魅力,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之中,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艺术,尤其是教师那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言。”这是我学习的一本关于课堂教学艺术书籍中的一段话。书中讲述的很多课堂教学方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读到其中谈的课堂评价语言魅力,再结合自己平时教学进行反思,感触颇深。 现在我简单的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刻的体会。 因学而教——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程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这一意图性行动广泛地运用于上课之始,或运用于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和新段落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凝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讲授:讲授是教师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的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活动的一类教学行为,讲授必须运用语言,但这只是讲授的一个条件,关键是讲的内容在多大程度上能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相互作用。言语讲授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美国教学研究专家弗兰德斯曾在大量课堂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分之二律”即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用于讲话,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教师讲话,教师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向学生讲话而不是与学生对话。通过对我国中小学高成效教师的课堂观察后,专家也发现类似结果,讲述平均占课堂时间的65%左右。言语讲授之所以为教师所偏爱,是因为它能在较短时间内,简洁地传授大量系统的知识;可以方便及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教材中微观的或抽象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是学生领会;言语传授为教师讲授知识提供了充分的主动性。

如何做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如何做好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小井镇范屯小学李发军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状况:在提出了一个问题后,学生跃举手发言的积极性非常高,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可很多学生回答起来却语无伦次,他们明明知道答案却无从说起,一个字或一个词都重复了好几遍,怎么也说不出重点,语言的条理性就更加无从谈起了。如何才能使学生不但“愿意说”,而且“会说”呢?(这里的“会说”其实就是指语言表达思路清晰、富有条理性,能将自己的想法完整、清晰地表达给听者。)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阵地应该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也就是我们说的“说话训练”)苦下功夫。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说话训练的重要性。很多大教育家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过特别的强调,我们也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入学时就注重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这一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要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抓起,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说话能力。 其次就是如何来展开实施说话训练呢?在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的说话训练离不开一个重要的载体和工具,那就是我们的课本。苏教版语文第一册分为“汉语拼音”,“认一认”,“识字”,“练习”和“课文”五个部分。合理利用这几部分展开说话训练,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初入学的儿童,虽然没有经过对语言文字的规范、系统的学习,但他们在生活环境的熏陶下,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感受和表达的基础。入学后,他们接触最广、使用最多的便是汉语拼音,大量地学习字母发音,书写记忆字母字形,拼读音节,繁琐单调而枯燥,极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目前苏教版教材中每一课都有意境优美的情景图,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请教了几位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们给了我很好的建议:在拼音教学中尤其要利用情境图,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如教学声母“t”与单韵母“i”组成的音节时,可根据四声练习说话:tī——梯楼梯我每天回家都要爬楼梯;tí——提提醒妈妈常常提醒我做作业要认真,细心;tǐ——体体育我最喜爱上体育课;tì——剃剃头星期天早上我陪爷爷去剃头。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巩固了音节,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既巩固了拼音,又拓宽了思维,还活跃了课堂。 (二)、“认一认”、”识字” 刚刚接触到汉字的学习,虽然只要求学生会读,会认(去除拼音后),但是汉字的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很有些困难。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字,不能用实物来示范,讲解。这时若能在活动中学习汉字,并渗透说话训练,会怎么样呢?我们可以这样做:在教学“认

20分钟的讲课技巧

20分钟的讲课技巧 几乎每个教师都经历过“20分钟的讲课”,比如说在学校参加教师技能大赛,应聘教师试讲等,基本上都是20分钟的讲课。这20分钟的讲课很重要,是决定你能否制胜的关键。因此,就要研究20分钟讲课的技巧。这涉及到语言、板书、PPT以及三者的有机结合;讲课内容的选择及导入;符合认知规律的讲课思路;学思结合的教学方法等。 1.语言、板书、PPT以及三者的有机结合讲课有激情。 语言精确:语调抑、扬、顿、挫,注意高、低、快、慢、轻、重、缓、急。 板书要体现:鲜明的层次性;知识脉络清晰;概括主要内容。注意版面设计合理,字迹工整。一个成功的板书设计,就是一个微型教案。 PPT文字表达醒目:内容精炼,高度概括关键、重点内容页面设计和谐美观、布局合理;文字、图表、音频、视频、动画配合恰当,符合讲课主题;色彩搭配合理、协调;内容的进入与讲课进度同步。 良好的语言艺术、工整的板书、醒目的PPT以及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讲好课的基本功。这一点是教师应聘试讲的重点。 2.讲课内容的选择。 讲课内容的选择是参加教师技能大赛讲课的重点,讲课内容选的好,就是成功的一半。选择讲课内容的原则:能够充分展示你的讲课才能。因此,在选择内容时要注意:内容的完整性,有一定的知识深度;说理性强,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性;便于运用学思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启发式、讨论式等。另外,要适当考虑案例教学。 3.内容导入 新内容多用生动而精彩的案例导入,这个案例可以涉及社会关注的热点,可以涉及现代高科技,也可以涉及生产、生活实际。通过案例指出新内容要解决的问题,应该使听着的求知欲望立刻升级,调动听者的学习积极性。 4.讲课内容条理清晰,符合认知规律 这一点就是要把讲课的内容按照认知规律依次详细分解成若干个最小单元,形成自己的层次分明、具有严密逻辑系统性的讲课思路。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思路好比:数学公式的推导;一道几何题的证明;登楼的楼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连续向上。其优点是有利于启发式、

课堂教学技能学习体会

课堂教学技能学习体会 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一种富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级技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形式。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堂教学技能学习体会,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课堂教学技能学习体会范文 教师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从整体教学活动系统看,教师技能是教师面临教学情景时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教学行为。可以说,它是教师所掌握的理论转向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在学习了《有效教学》后,明白了我们要成为一个有效教师,不但要做到有效备课,有效指导,还要做到有效激励,而这个有效激励不但是老师对学生语言的激励,更重要的是人格魅力的激励。郑老师提到,在有效教师的所有行为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有“激励性人格”,比如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等。因此,要成为一个有效教师,我们要从很多细小的工作做起,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工作。 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的学生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教师发生矛盾,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对学生的期望不要太高。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有的学生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教师要讲究课堂管理的技巧。有的学生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 5.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便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在新课堂中,我们的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用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学

课堂语言技巧

课堂语言技巧 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课堂教学语言既不是严谨的书面语言,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头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是“科学严谨的书面语言和灵活生动的口头语言的高度统一。大凡讲课受到欢迎的教师,其语言表达都充满了科学性、逻辑性、生动形象性、富有启发性和幽默风趣。正因为如此,孔子、夸美纽斯、杜威、赫尔巴特等教育界的泰斗们,无一不对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评价。无论是满头银发的老教授,还是初出师门的新教师,无一不在追求着教学语言艺术的完美。本文将从声音和语词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语言的一些技巧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声音的控制艺术 课堂教学的语言,对于音量、音质、节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巧妙的对声音加以控制,对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对声音控制不当,不但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更会对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合理的利用声音,是教师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1.发音的技巧 讲课不同于闲聊,它要求音量灌满全教室,并且连续讲话的时间较长。有的教师不知道合理使用嗓子,不懂得发音的技巧,结果要么声音微弱,学生听不见,影响教学效果;要么扯起嗓子喊,结果是“费力不讨好”,过分使用声带,造成声音嘶哑,损害自

身健康。只有正确使用发音技巧,才会拥有响亮、动听的声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呼吸是发声的基础,“气息通过喉部声带的震动形成声音,再经过口腔和鼻腔协调合作产生“共鸣”,最后通过舌、齿、唇的协调动作发出各种音调,形成我们丰富多彩的声音。吸气是发声的准备,讲课时要求教师吸气多一些,吸得深一些。戏曲演员讲究“气人丹田”,就是在感觉上把气吸到小腹部,发声时总是感到小腹在用力。教师讲课虽不用这样的严格的要求,但尽量把气吸得深,声带才不易疲劳,如果讲课时感到胸部劳累,那就表明气吸得浅了,久而久之会损害自身的身心健康。咬字不准,吐字不清,语言含糊,这也是教师讲课时常见的毛病。最有效的办法是经常进行朗读练习,选取精彩的文章段落,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朗读,有意识地注意字音的完整。最好能象曲艺演员那样,选两、三段绕口令,锻炼唇、齿、舌的协调活动功能,持之以恒便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 2.节奏的控制 讲课说话的节奏太快,是许多新教师易犯的毛病。主要原因由于教师精神紧张,没有注意学生的反应,表面上看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教学效果却不佳。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语言的速度以每分钟90-120个字为宜。节奏过快,发送信息的频率太高,使学生的大脑对听取的信息处理不及,影响教学效果。反之,教学语言节奏过慢,不仅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会导致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训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18227277.html,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训练 作者:杨举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4年第03期 强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训练意识,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已日渐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分析了语言训练的现状,探讨了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训练的思路和对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训练一、语文课的语言训练现状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训练的削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合作”“探 究”“开放”等阅读形式,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我们很难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也很难看到老师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复述等训练。即使有这样的训练,也因为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过分强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缺乏表达的规范性;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忽略了语言的形式,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教学中逐渐淡化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语言文字训练的理念和依据 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但不是盲目机械的,它应该有理有据。 1.依据课程标准,加强语言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科学地阐明了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的特殊任务,是其他任何学科也代替不了的。而要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2.依据单元、课时教学目标、课后的练习,合理选择语言训练点 单元教学目标以简练的语言阐述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认真解读,可以帮助教师找准本单元的训练点。课时的教学目标与课后的练习,也是教师确定语言训练点的主要参照。课时教学目标中的重点与难点,是根据文本的内容、课后的练习而确定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借助语言训练的手段来突破重点与难点。 3.学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主体 叶圣陶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阅读课变成自主训练、自我提高的过程。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小铃铛》时,给学生两幅图,其中一幅是故事的开头,另一幅是故事的结尾。要求学生仔细看图,展开联想,编写故事的中间部分,把首尾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完整的故事。然后,用幻灯片出示故事的开头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