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骨伤科临床路径

骨伤科临床路径

骨伤科临床路径
骨伤科临床路径

目录

1、胫骨平台骨折

2、踝关节骨折

3、股骨干骨折

4、肱骨干骨折

5、肱骨髁骨折

6、尺骨鹰嘴骨折

7、尺桡骨干骨折

8、股骨髁骨折

9、髌骨骨折

10、胫腓骨干骨折

11、股骨下端骨肉瘤

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

一、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ICD-10:S82、10)

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与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膝关节X线片显示胫骨平台骨折。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与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移位得关节内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严重肿胀,需要等待2周方能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

2、10胫骨平台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14天。

1、必须得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膝关节三维重建CT,膝关节MRI;

(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与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14天(急诊手术为入院0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 接骨板、螺钉,必要时植骨。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14天。

1、必须复查得检查项目:血常规、膝关节正侧位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D-Dimer、双下肢深静脉彩超/CTPA。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得处理专家建议》;

(3)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得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得并发症与/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形成、伤口感染等造成住院日延长与费用增加。

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骨折手术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3、内植物得选择:由于骨折类型不同,使用不同得内固定材料,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二、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ICD-10:S82、10)

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28天

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踝关节骨折(ICD-10:S82、80)

行踝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与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踝关节X线片显示踝关节骨折。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与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不稳定得单踝、双踝、三踝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8-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

2、80踝关节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踝关节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7天。

1、必须得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必要时CT);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与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

(2)踝关节三维CT检查、踝关节MRI;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踝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接骨板、螺钉、张力带钢丝、髓内钉。

4、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5-14天。

1、必须复查得检查项目:血常规、踝关节正侧位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得处理专家建议》;

(3)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得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得并发症与/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伤口感染、脱位、神经血管损伤等,造成住院日延长与费用增加。

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内科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骨折手术可能导致基础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3、植入材料得选择:由于骨折类型不同,使用不同得内固定材料,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二、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踝关节骨折(ICD-10:S82、80)

行踝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2009版)

一、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股骨干骨折(ICD10:S72、30)

行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9、3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医疗护理常规外科诊疗常规》(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股骨干骨折。

(三)治疗方案得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医疗护理常规外科诊疗常规》(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髓内针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她固定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7

2、30股骨干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得单纯性、新鲜股骨干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她部位得骨折与损伤;

5.除外对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有较大影响得疾病 (如心脑血管疾病) ;

6.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7 天,所必须得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电解质检查、肝肾功能、

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

2.胸部X光片、心电图;

3.骨科X线检查,必要时行CT检查;

4.其她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

动态心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

5.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得药物(术前

24-48小时停止用药)。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3.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

4.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时加用一次;

5.术后3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当

延长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0-7 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

3.手术内固定物:带锁髓内针或钢板螺钉(开放骨折可考虑选择外固定架);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

5、输血:根据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6—9 天。

1.必须复查得项目:血常规、凝血功能、X光检查;

2.必要时复查得项目:电解质、肝肾功能、CT;

3.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药物;

(3)其她对症药物:消肿、止痛等。

4.保护下功能锻炼。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无明显异常;

2.X光片证实复位固定符合标准;

3.切口无异常;

4.无与本病相关得其她并发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并发症:本病常伴有其她部位损伤,应严格掌握入选标准。但仍有一些患者因骨折本身带来得一些合并症而延期治疗,如大量出血需术前输血、血栓形成、血肿引起体温增高等;

2.合并症:老年人本身有许多合并症,如骨质疏松、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骨折后这些疾病可能加重,需同时治疗,而需延期治疗;

3.内固定物选择:根据骨折类型选择适当得内固定物。

二、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股骨干骨折(ICD10:S72、30 )行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9、35)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门诊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6天

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肱骨干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肱骨干骨折(ICD-10:S42、301)

行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2/79、11/

79、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与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等。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肱骨干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得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与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她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4

2、301闭合性肱骨干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得单纯性、新鲜肱骨干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她部位得骨折与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她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5天。

1、必需得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

(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

(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

(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得检查项目:CT检查、肌电图、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得病情决定抗菌药物得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5天。

1、麻醉方式:臂丛神经阻滞或/与全麻。

2、手术方式:肱骨干骨折内固定术。

3、手术内固定物:钢板螺钉或带锁髓内针。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

5、输血:视术中具体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11天。

1、必须复查得检查项目:血常规;X光检查。

2、可选择得检查项目:电解质、肝肾功能、CT。

3、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得病情决定抗菌药物得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骨伤科 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屈指肌腱腱鞘炎的门诊患者 一、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筋结(TCD编码为:BGS000伤筋病)。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屈指肌腱腱鞘炎(ICD-10编码为:M65·391扳机状指;M65·992腱鞘炎)。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中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断标准中相关诊断依据拟定。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7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协作组制定的“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诊疗方案”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血瘀证 虚寒痹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协作组制定的“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诊疗方案”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的患者。 2.合并有全身感染或局部感染、严重的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病等,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空腹血糖;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手正斜位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尿常规、乙肝、HIV、HCV、梅毒检测、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等。 (八)治疗方法 1.针刀疗法 2.中药外用 (1)中药外敷 (2)中药熏洗 3.针灸疗法 4.物理疗法 5.推拿疗法 6.其他疗法 (1)封闭疗法 (2)屈指肌腱腱鞘切开术 7.功能练习 8.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患指无疼痛或无明显疼痛。 2.弹响或绞锁消失。 3.患指屈伸活动范围正常。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治疗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皮肤过敏、晕针等,治疗难以继续,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骨伤科9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 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 编码: BGS000、ICD- 1 0 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

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二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V 0.75) (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 线片。 (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 3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 4 )心电图。 ( 5)胸部透视或胸部X 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 或MRI 、血脂、 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 1)松解类手法 (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痰湿阻络证: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肝肾不足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气血亏虚证: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6.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7.运动疗法 8. 其他疗法9.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九)出院标准

骨伤科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股骨头坏死的ARCOⅡ期C型,ARCOⅢ期A~B型患者。 一、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蚀(TCD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头坏死(ICD-10编码:M87.95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修订版(2002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头坏死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建议》。 2. 疾病分期 参照1993年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提出的国际分期标准。 0期骨活检证实为骨坏死,其他检查正常。 I期 ECT或MRI确诊,X线片、CT表现正常。依MRI所见,股骨头受累区分:I-A 股骨头受累<15%。 I-B 股骨头受累15%~30%。 I-C 股骨头受累>30%。 Ⅱ期 X线片表现异常(股骨头斑点状改变、骨硬化、囊性变、骨质稀少),在X线平片及CT上无股骨头塌陷表现,髋臼无改变,依据股骨头受累区分:Ⅱ-A 股骨头受累<15%。 Ⅱ-B 股骨头受累l5%~30%。 Ⅱ-C 股骨头受累>30%。 Ⅲ期 X线片上出现新月征,根据正、侧位X线片上新月征累及股骨头的范围。 Ⅲ-A 股骨头塌陷<2mm或新月征<15%。 Ⅲ-B 股骨头塌陷2mm~4mm或新月征l5%~30%。 Ⅲ-C 股骨头塌陷>4mm或新月征>30%。 Ⅳ期 X线片表现为股骨头扁平、关节间隙变窄,髋臼也显示有骨硬化、囊性变及边缘骨赘等变化。

3.分型 参考2001年日本厚生省骨坏死研究协会(JIC)修订的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标准。 A型指坏死区占据小于或等于1/3内侧负重面; B型指坏死区占据小于或等于2/3内侧负重面; C型指坏死区占据超过2/3内侧负重面。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 骨蚀(股骨头坏死)临床常见证候: 血瘀气滞证 肾虚血瘀证 痰瘀蕴结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骨蚀(股骨头坏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骨蚀(股骨头坏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骨蚀(TCD编码:BNV090)和股骨头坏死(ICD-10编码:M87.951)的患者。 2.分期属于ARCOⅡ期C型,ARCOⅢ期A~B型。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因患者意愿以及病情需要接受人工关节置换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Rh、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合订本

(合订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二零一○年 总目录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 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39 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45 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57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69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89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137 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145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7 外科中医临床路径......................................................19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229 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265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287 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293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313 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347 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365 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377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407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49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491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 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 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 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 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 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 青枝型骨折 横断型骨折 粉碎型骨折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 血瘀气滞证 瘀血凝滞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017)版 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4、xx 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 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 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 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 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O0、ICD-10编码:S42.001 )。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xx 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2)xx 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 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 ( 1 )早期:伤后2xx 以内。

(2)中期:伤后2xx~4xx。 (3)晚期:伤后4xx 以上。 3. 分型 青枝型骨折 横断型骨折 粉碎型骨折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 血瘀气滞证 瘀血凝滞证 肝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91)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96)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101)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06) 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12)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17) 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22)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127) 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 (132)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ICD-10 编码: M47.221+G55.2*) (神经根型)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 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方案” 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痰湿 阻络证肝肾不足 证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 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 诊 断 必须符 合 项 痹 病(神经根型颈(TCD 编码: BGS000、ICD-10 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 X 线片 (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 X 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 C T 或 M RI 、血脂、抗 “O ”、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 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痹阻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完整版)

XXXX中医医院骨伤科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 二〇一三年一月修订

目录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 (1) (一)适用对象 (1) (二)诊断依据 (1) (三)进入路径标准 (2) (四)中医证候学 (3) (五)入院检查项目 (3) (六)治疗方法 (3) (七)住院时间 (5) (八)出院标准 (5) (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5)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6)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

(完整版)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病的住院患者。一、膝痹 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痹病(TCD编码:BNV264)。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病(ICD-10编码: M17.961 )。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工作委员会《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2015 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 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 分期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发作期 (2)缓解期 3. 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气滞血瘀证 (2)寒湿痹阻证 (3)湿热痹阻证 (4)肝肾亏虚证 (5)气血虚弱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患者 2. 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 各种保守了无效半年以上,X线片显示为晚期改变,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膝关节X 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沉、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心电图;胸部透视或胸部X 线片。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需要而定,如骨代谢指标、ASO、类风湿因子、血脂、膝关节MRI、关节液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 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 (2)寒湿痹阻证:散寒除湿。 (3)湿热痹阻证:清热除湿。 (4)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 (5)气血虚弱证:补气养血。 2. 特色疗法 (1)手法治疗 (2)针灸治疗 (3)牵引疗法 3. 其他疗法 (1)其他外治法 (2)物理治疗 (3)功能锻炼 (4)手术疗法 4. 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 肿胀、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好转或消失。 2. 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基本恢复。 3. 无需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 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或退出本路径。

骨伤科 踝关节扭伤中医临床路径 试行版

踝关节扭伤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踝关节扭伤的门诊患者。 一、踝关节扭伤的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踝关节扭伤(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踝关节扭伤(ICD-10编码:S93.4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骨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 001.9-94)和《临床骨伤科学》(孙树椿、孙之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所述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病情分类 (1)内翻损伤。 (2)外翻损伤。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踝关节扭伤临床常见证候: 血瘀气滞证 筋脉失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踝关节扭伤(无骨折、脱位)。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门诊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踝关节扭伤的患者。 2.内翻位或外翻位X线片检查,踝关节无骨折、脱位,或内外踝尖处有小撕脱骨折。踝关节间隙不对称。 3.足部无其它畸形。 4.除外皮肤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影响治疗的疾病。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治疗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6.踝关节扭伤合并有踝关节骨折、脱位等,需进行其他手术治疗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症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踝关节应力位(内翻或外翻)正、侧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踝关节CT、核磁共振、踝关节造影、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血糖、凝血四项等。 (八)治疗方法 1.外治法 (1)手法治疗。 (2)应力位弹性绷带或矫形支具固定治疗。 (3)练功疗法治疗。 (4)中药外洗。 (5)其它外治法。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血瘀气滞证: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2)筋脉失养证:滋补肝肾、养血壮筋 3.护理:辨证施护。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踝关节疼痛、肿胀缓解或消失。 2.踝关节处无压痛,跖屈、背伸、内翻、外翻等活动良好。 3.踝关节应力位X线片复查踝穴完整,关节间隙对称。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并发皮肤疾病、药物过敏或不适应外固定等导致治疗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 2.合并有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其他内科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特殊处理者,退出本路径。 3.经治疗后踝关节疼痛加重、经MRI证实韧带断裂时,须改复杂手术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中医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膝痹病(骨性关节炎)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一、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 1.组成: 组长: 张磊 成员:刘劲松、孙晋、马佳、李智尧、张晟、刘晓华 2.领导小组职责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负责膝痹病(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培训、组织实施、资料上报和总结等工作,并对试点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进行指导和督察。 (二)专家组 1.组成 组长:张磊 组员:刘劲松、孙晋 2.专家组职责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对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进行指导、咨询和总结报告的审核。 (三)试点工作单位及负责人职责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承担本单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任务,参加试点工作的培训和工作会议,完成所分配的病例数,并按要求上报试点进度数据和总结。 二.实施计划 (一)试点启动阶段( 2011年3月23日——2011年4月31日) 1. 2011年3月23日前完成本实施方案,并发送。 2. 2011年4月31日前各试点单位依据本实施方案制订出各自单位的试点实施细则,并报送本协作组组长单位,以备审核。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1月) 1. 组织培训及各试点单位实施细则制定(2011年4月) (1)2011年3月由本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组织本临床路径及实施方案的培训。 (2)本病种协作组对所有试点单位的实施细则进行审核。 2.临床实施(2011年5月——2011年11月) (1)2011年5月——2011年11月各试点单位开始将临床路径试点的病例纳入工作。 (2)各试点单位每月组织对本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有问题及时向本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牵头单位报告。 (3)各单位要在2011年5月底、7月底、9月底前分别向本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报送本单位相应病种试点工作情况及分析评估结果(包括5份表格)。 3.分析评估(2011年6月——2011年11月) (1)本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于2011年6月底、8月底、10月底前对各试单位试点工作情况和分析评估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后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2)本病种协作组将于2011年10月组织召开本组各单位工作会议和专家组

骨伤科临床路径

目录 1、胫骨平台骨折 2、踝关节骨折 3、股骨干骨折 4、肱骨干骨折 5、肱骨髁骨折 6、尺骨鹰嘴骨折 7、尺桡骨干骨折 8、股骨髁骨折 9、髌骨骨折 10、胫腓骨干骨折 11、股骨下端骨肉瘤

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 一、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ICD-10:S82.10) 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膝关节X线片显示胫骨平台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8天(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严重肿胀,需要等待2周方能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 2.10胫骨平台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14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膝关节三维重建CT,膝关节MRI; (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14天(急诊手术为入院0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接骨板、螺钉,必要时植骨。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膝关节正侧位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D-Dimer、双下肢深静脉彩超/CTPA。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完整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完整版)

XXXX中医医院骨伤科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 二〇一三年一月修订

目录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 0 (一)适用对象 0 (二)诊断依据 0 (三)进入路径标准 (1) (四)中医证候学 (2) (五)入院检查项目 (2) (六)治疗方法 (2) (七)住院时间 (4) (八)出院标准 (4) (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4)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5)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

2015年度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建议

×××中医医院 2015年度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及2016年 工作建议 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在2011-2013年工作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信息化工程,与医院各部门通力合作,从而使我院中医临床路径工作逐渐步入正常化轨道。中医临床路径是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不仅可以规范诊疗过程所应常规进行的诊疗操作,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而且还可以规范诊疗行为应完成的时间等,增强了诊疗活动的计划性。临床路径提供了多专业协作的工作模式,并保证医疗护理等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的效果;促使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通过使用患者版的临床路径,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医护详细过程和时间安排,使患方能积极配合和监督医院的工作,促进医患交流和沟通,使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现将我院2015年度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施病种数 我院于2010年在脑病科(内一科)、眼科等7个科室开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2012年2月底,脑病科等16个科室的试点病种已经确定,中医临床路径表单已经修订完毕,同时医务科制定了“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表”等配套材料。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

发的22个专业92个临床路径,结合本院实际,2015年度继续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截止2014年12月31日,我院总共有3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路径正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涵盖了脑病科、心病科、脾胃病科、骨伤科、外科、肿瘤科、肛肠科、针灸科、推拿科、儿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急诊科、皮肤科等临床科室。 二、实施情况 (一)、全年实施中医临床路径总的情况: 1、表一: 备注:(1)、该表统计是由医务科及各科室汇总根据疾病编码统计所得; (2)、卫生部要求入径率达50%,入径完成率达70%;我院入径率为52.9%,入径完成率为94.78%。 2、表二:

骨伤科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背肌筋膜炎的门诊患者。 一、腰背肌筋膜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诊断:第一诊断为腰背肌筋膜炎(ICD-10编码:M60.99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邱贵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腰背肌筋膜炎协作组制定的“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腰背肌筋膜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湿阻证 湿热蕴结证 气血凝滞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腰背肌筋膜炎协作组制定的“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背肌筋膜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背肌筋膜炎的患者。 2.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腰椎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CT或MRI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抗“O”、类风湿因子、HLA-B27、肝功能、肾功能等。 (八)治疗方法 1.外治法 (1)手法治疗 (2)外用中药 (3)穴位注射疗法 (4)针灸治疗 (5)拔罐疗法 2.其他治疗 (1)物理治疗 (2)铍针治疗 (3)小针刀治疗 (4)梅花针治疗 (5)封闭治疗 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风寒湿阻证: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2)湿热蕴结证:清热除湿,舒筋止痛。 (3)气血凝滞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4)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腰背部疼痛缓解或消失。 2.腰背部无压痛,功能活动无明显受限。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中医临床路径6-骨伤科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 中医临床路 径 目录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91)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96) 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101)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06) 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112)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17) 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22)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127) 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 (132)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 编码: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 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 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常见证型: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 疗方案”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 第 一 诊 断 必 须符 合 项 痹 病(神经根型颈(TCD 编码: BGS000、ICD-10 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 X 线片 (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 X 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 C T 或 M RI 、血脂、抗 “O ”、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 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痹阻 证: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血瘀气滞 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住院患者。 一、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TCD编码为:BGG04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ICD-10编码为:S72·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 (1)根据骨折线的走向和骨折端的位置分型: 顺粗隆间型 反粗隆间型 粗隆间粉碎型 (2)根据《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采用Evans分型系统分型: I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型骨折。 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III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III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IV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V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常见证候: 早期:血瘀气滞证; 中期:营血不调证; 后期: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TCD编码:BGG040骨折病;ICD-10编码:S72·101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新鲜骨折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闭合性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属EvansⅠ、Ⅱ、ⅢA型,有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适应症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除外以下情况 (1)病理性骨折。 (2)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3)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帕金森病)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Rh、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