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效读懂诗歌.

有效读懂诗歌.

有效读懂诗歌.
有效读懂诗歌.

读懂诗歌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一、品标题

表明时间、背景及写作内容

表明诗歌体裁及题材

表明情感

揭示写作思路

题李世南画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读】此为干谒诗。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如:陶渊明(淡泊名利,诗风恬淡)

杜甫(忧国忧民,诗风沉郁)

李白(傲岸不群,诗风潇洒)

辛弃疾、陆游、文天祥

(国难当头,忧心如焚,慷慨悲壮)

二、知人论世

知人——了解作者的思想、经历及创作风格

王维的多才多艺,能诗,又精通书画和音乐,决定他的诗的风格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奉佛教,决定了他后期对现实漠不关心。

苏轼思想复杂,儒释道三种思想既矛盾,又统一地渗透到他世界观的各个方

面,决定他多次被贬仍能表现出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李清照的人生道路以南渡为界,前期生活优裕,妻唱夫和,甚为相得,故那时的作品充满了上流女子的闲适。夫丧与兵灾改变了她的人生,南渡后她生活孤苦,决定了她后期的作品充满愁绪……

九死不悔:漫漫长路的探索—屈原

世外桃源:疲惫灵魂的皈依—陶渊明

诗中有画:描摹景物的顿悟—王维

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张扬—李白

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见证—杜甫

强者宣言:永不放弃的追求—刘禹锡

明白晓畅:现实主义的革新—白居易

放浪形骸:盛事难再的挽歌—杜牧

委婉隐晦:迷惘无助的宣泄—李商隐

论世——了解时代背景,相关社会生活

注意:概括只为一大致倾向而非全貌,切勿以偏概全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

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

三、读注释(背景)

春日即事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 ]①李弥逊( 1085 - 1153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不难看出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再看注释,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这正是作者因反对秦桧而被免职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真正是触景生情,情由景生。

一、关注直接体现情感的字眼

1.重点关照动词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还写出了戍边战士不得还乡的怨情。悲壮苍凉,但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何须怨”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

2、关注修饰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细雨伴随着和风到来。且写出了春雨润物的默默之情。

3、关注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叠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七个叠词一气呵出,把词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愁怨孤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愁苦凄惨的气氛笼罩全篇。再从语音的节奏、声调看,读起来短促、轻细而凄清,形成了吞声饮泣的音韵美,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叠词效果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表达更加绵密曲折。拟声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呢喃燕子语梁间—《题屏》刘季孙

拟声词效果

古代诗歌中常用拟声词模拟自然的声音,不仅给读者以听觉的感受,还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表颜色的词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诗人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

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效果: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红、绿、火、蓝这样包含绚丽色彩的词语把江南美景写得色彩鲜亮,令人难忘。

颜色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总结

诗歌的炼字应注意:

1、动词

2、修饰语(形容词、副词、数量词)

3、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炼字题的设问方式是什么?答题步骤是什么?

A、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请简要分析?

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

在哪里?

C、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一)关于炼字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步骤二: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

步骤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54

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yù)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5分)

明确:①“系”,牵系,牵住;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既写出了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也表现了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②“啼”,为啼叫,鸣叫;∥枝头的黄莺因为将要离别连连地叫了四五声,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③两个字运用比拟手法,移情于物,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分析。

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描绘了一幅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郁的情绪。(2分)

59

高三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诗歌材料一: 读懂诗歌 诗歌阅读做到三步:读懂文本精准审题规范答题。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写,怎么写的。弄懂这三个问题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读懂诗歌的方法与步骤: (一)看诗题 (二)看作者 (三)看注释 (四)看意象 (五)看情语 (六)看手法 (七)看尾句 (八)看题干 (九)看题材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 1.把握标题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回看高考 2004《征人怨》 2005《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2006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2007 鹧鸪天·送人 2008 登金陵凤凰台 2009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2010 送魏二 2011 春日忆李白 2012 梦江南 2013 醉眠 但是,另一类诗歌的标题表面看起来,似乎与诗歌的内容联系并不是很紧密。 例如:《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歌标题是“观书”,内容却是“观塘”,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壁喻读书体会。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就是说有些诗歌的标题和内容貌似无关,其实是借助了某种手法曲折表达作者心中所想。 2.要带着对标题的提问去读诗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从诗歌作者入手,知人论世。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感情。作者的风格基本是相对稳定的。 知人: 再如论世: 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走好诗歌鉴赏第一步———读懂诗歌的语言

走好诗歌鉴赏第一步 ——读懂诗歌的语言 武平一中刘民慧 学情分析: 诗歌鉴赏这一题型一直是学生的短板,他们知道知人论世,明白要抓意象、关键字词,懂各种答题技巧,但真正做起题目来却又一头雾水。细究原因,主要是学生根本没有读懂诗意。在高二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第一单元“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时,有给学生介绍过一些解读诗歌的方法,但学生掌握的情况不容乐观。所以一轮总复习时,结合高考题目,再回过头,给学生系统地复习一遍相关知识点。 教学目标: 1、利用所学文言知识,准确地翻译诗歌,读懂诗歌大意。 2、根据诗意,还原诗歌画面,辨别人物的主客观体验,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教学重难点: 1、文言的知识地熟练运用。 2、辨别诗歌中人物的主客观体验,找出反常处,全面深入分析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平时是怎么读诗的?读懂没有? 题目、作者、注释、意象、关键字词、表现手法、情感…… 二、发现诗歌鉴赏的误区 1、阅读误区:我们急于做题,急切地想要了解诗人在诗中的情感,于是越过了对诗歌字面语言的仔细阅读,过于注重意象、技巧和答题步骤,使诗歌变得零碎不完整,赏析诗歌近乎猜诗! 2、如何读诗:刘勰(xié):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将显现,被人所理解。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古典诗歌中所蕴藏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文辞表达出来的,然而这些语辞是历史的产物,所以欣赏古典诗歌,我们首先要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情感。 所以,阅读诗歌的第一步,读懂诗歌的语言。 三、方法指导及例诗分析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解说部分学生的翻译,指出其中问题。 (一)步骤一:利用文言知识扫清文字障碍,大概读懂诗句。P72 1、教学示例:

读懂诗歌 (1)

诗歌教学读懂始 大家好,我是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高中语文老师顾燕能,今晚和大家交流的是高考诗歌怎么读懂的问题,这个只是借鉴了网络资料编成的一个课时教案,不是讲座,可能耽误大家宝贵时间。好多高三老师也许已经上过该内容,本人期待可以现场通过交流完善一下。 江苏省语文高考诗歌10或11分,省均分经常不到4分,应该说提升空间还很大。怎么提升其实不外乎做到三步:读懂文本精准审题规范答题。所有的阅读理解都有这样的的三步曲。在教学之初大家最重视的往往是第三步,最简单的是第二步,最忽略的正是第一步,而这第一步其实是最重要也是学生始终觉得最难解决的,所以这读懂文本的问题现在正引起越来越多的老师重视。下面就关于诗歌读懂文本的问题我分步和大家交流。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写,怎么写的。弄懂这三个问题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读懂诗歌的方法与步骤: (一)看诗题 (二)看作者 (三)看注释 (四)看意象 (五)看情语 (六)看手法 (七)看尾句 (八)看题干 (九)看题材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 1.把握标题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回看高考 2004《征人怨》 (1)诗歌类别:边塞诗 (2)暗示作者情感:怨 (3)引发联想:怨什么? 2005《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1)诗歌类别:怀人诗 (2)交代写作缘由和内容:倚窗闻风

(完整版)第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读懂诗歌(附答案)

年级高三学科语文版本人教新课标版 课程标题诗歌鉴赏——读懂诗歌 一、导入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天下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 ——《老子》 二、考纲要求 1. 能阅读浅近的古代诗文。 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诗歌鉴赏题考什么? 咏怀(其一) [三国魏]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二、如何读懂一首诗? 一要“读进去”: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该诗是作者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时所作。 二要“展开来”: 苏小小墓 李贺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注]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钟情于建康才子阮郁,但为阮家所阻,遂于忧伤中咯血而死,时年十九,葬于西湖畔西泠之坞。 译诗: 在西陵坟墓间,幽兰上每一滴露水,都如一只沾泪的眼睛。没有可以用作同心丝带的物件,而袅袅青烟里绽放的花朵,又总是隐没在无边的黑暗里。绿茵茵的青草如毯,碧森森的松树似盖,风一样清冷的衣裳,水一般幽凉的佩玉。一乘小小的油壁车,夜色中一个凄清的身影静静守候。那翠色的烛光如豆,光影黯淡,幽幽闪烁。西陵坟墓下啊,寒风吹着冷雨……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Ⅱ卷) 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⑵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译诗] 昨天夜里秋风劲吹,袭入了大唐的关隘, 寒云低压,边月清冷,笼罩着西山岭豁。 更督催部属猛将进军,追击那骄横敌虏, 搏杀战场,不要让敌人的一马一卒跑掉。 例2 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Ⅱ卷) 梦中作①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局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译诗] 月照千山,何人在凉风中吹笛,前路暗淡,我迷失在百花之中。 一局终了,哪里晓得换了人间,杯中酒空,无奈间思念起家乡。 如此“展开来”,答案自然在其中。 基于上述认识,古代诗歌鉴赏要点如下: ①高考考查的诗歌鉴赏是鉴赏的准备与基础; ②理解诗歌并“泡”开诗歌是回答问题的基础。 一代诗仙(上) 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远闪耀着宝石红光的诗碑,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据记载,他出生在唐朝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在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大约五岁时才迁到这里。他父亲叫李客。“客”可能是是对外来人的称呼,表明他们不是当地人。据李白自己说,年轻时漫游扬州一带,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后人据此推断,他父亲应当是个腰缠万贯的大商人。李白生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就呼吸着这青山绿水的芬芳。他的诗“清水出

读懂诗歌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写,怎么写的。弄懂这三个问题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读懂诗歌的方法与步骤: (一)看诗题(二)看作者(三)看注释(四)看意象 (五)看情语 (六)看手法 (七)看尾句 (八)看题干 (九)看题材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 1.把握标题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回看高考 2004《征人怨》 (1)诗歌类别:边塞诗 (2)暗示作者情感:怨 (3)引发联想:怨什么? 2005《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1)诗歌类别:怀人诗 (2)交代写作缘由和内容:倚窗闻风 (3)暗示作者情感:对友人的思念 (4)由“竹窗”二字猜想:可能是个隐士 可看江苏省近几年来的诗歌标题,几乎都能从标题上辨别出题材来。 2006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怀人诗2007 鹧鸪天·送人送别诗2008 登金陵凤凰台怀古诗2009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怀古诗2010 送魏二送别诗2011 春日忆李白怀人诗2012 梦江南闺怨诗2013 醉眠山水诗 但是,另一类诗歌的标题表面看起来,似乎与诗歌的内容联系并不是很紧密。 例如:《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歌标题是“观书”,内容却是“观塘”,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壁喻读书体会。这首诗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又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歌从标题可以判断是一首送别诗,可是内容好像只是在西湖的美景。难道这首诗歌“文不对题”?,

2016如何读懂诗歌(教师版)解析

如何读懂诗歌古诗鉴赏,其基础是要读懂诗歌。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读懂诗歌是关键。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读懂一首古诗,应该由表及里,综合把握。 一、抓语言,读懂诗句考生读不懂诗歌,很大程度上是读不懂诗歌的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古典诗歌凝练含蓄,言简意丰,往往对语言作出变形处理,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变“性”——改变词性。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王维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何逊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常健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2.变序——改变词序句序。 (1)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3)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 弓” 。 (4)定语的位置。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古人写诗改变词序语序,既是诗歌语言新奇的需要,又是声律的要求和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更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如2012 年湖北卷“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中“藏” “透”和2014 湖北卷“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3.省略。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产生了省略现象,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如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中国古典诗词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例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全用名词意象组合在一起,写出了两人友谊的深厚。其他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更是如此。 因此要读懂诗歌的表层含义,我们可以像文言文翻译一样运用以下方法:实词推断--- 字形推断、知识迁移、联系上下文 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新,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在大石上(叮咚)流淌。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例(2012年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余杭四月[ 元] 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 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 分) 答案:使用了对比(映衬)手法。(1 分)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鲜明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2 分)或:使用渲染手法。(1 分)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和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与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 2 分) 或: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的组句手法。( 1 分)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 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 2 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4 分)

如何读懂诗歌学案

如何有效读懂诗歌学案 张静 一、补充主语,明了对象 【范例】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翻译解析】 ①补主语:(汉江)横溃豁中国,(汉江)崔嵬飞迅湍。 ②补介词:(汉江)(于)中国横溃豁,(汉江)(于)崔嵬飞迅湍。 ③译:(汉江)(在)辽阔的中原地区四处横流,(在)崇山峻岭间湍急迅猛地飞去。 设题★:汉江横贯中原大地,波涛汹涌,浪头像一座山一样高大 【对应练习】 1、勖剑 古物神光雪见羞,未能擎出恐泉流。暗临黑水蛟螭泣,潜倚空山鬼魅愁。 ①(剑)未能擎出恐泉流--以“泉”喻剑。 ②(剑)暗临黑水蛟螭泣,(剑)潜倚空山鬼魅愁。 ③译: 设题★:A.本诗一句是说上古神剑闪着的寒光,让白雪也逊色几分,是从剑光的角度说明剑的不平凡。 B.这把神剑明晃晃的,闪着流动的光泽,仿佛一汪流动的泉水,有灵性一般。同时写出了害怕剑丢失,对剑的喜爱。 2、听僧吹芦管薛涛 晓蝉呜咽暮莺愁,言语殷勤十指头。罢阅梵书劳一弄,散随金磬泥清秋。 ①补:(芦管之声如)晓蝉呜咽暮莺愁 ②译: 设题★:A秋天,在一个晓蝉呜咽,黄莺悲啼的环境下,僧人触景生情,吹起了芦管。 3、听安万善吹筚篥歌李欣唐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设题★:A世人在长风中自在的来往着,一边走一边欣赏着筚篥的乐声,寒风着吹着古桑古柏的树叶,顿时让人感到寒飕飕的。

①()如长飙风中自来往。枯桑老柏寒飕飗…… ②译:世人只晓听声而不懂得欣赏,(那乐声)恰如那狂飙旋风独来独往。(象)寒风吹摇枯桑老柏沙沙响,(象)九只雏凤绕着老母啾啾唤。(象)龙吟虎啸一齐迸发的吼声,(象)万籁百泉相杂咆哮的秋音。忽然声调急转变作了渔阳掺,(有如)黄云笼罩白日昏昏暗暗。 4、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补动词) 海内风尘(我和)诸弟隔,(我)天涯涕泪一身遥。 (2016上海高考)【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设题★:A诗人出城野望,但见远处皑皑白雪(覆盖着)西山三城的堡垒;近处南浦的清江之上横跨着万里桥,心生萧条之感。 B.我风尘仆仆来到成都,与诸弟久不通音信,天涯远隔,顿时涕泗滂沱。 译:皑皑白雪(覆盖着)西山三城的堡垒,南浦的清江之上(横跨着)万里桥。四海之内战事不断,(我和)几个弟弟被阻隔,音信全无;(我)孤身一人沦落到遥远的天涯(“天涯”“一身遥”),泪下潸潸,凄怆而寂寥。 【模拟练兵】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设题★:画中一条长龙横卧,很是安详,似乎雷打也不能使惊醒。 子规余靖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名缰慙自束,为尔忆家园。 背景:他与范仲淹为好友,范被贬为陕西四路宣抚使。他对范仲淹的遭贬极为同情,因上奏章慷慨陈词,亦被贬为筠州酒税。这首《子规》是诗感此事而作,在诗中,他竭力为范仲淹辩护。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D )(E) A.子规声起,一春将暮;而“声声”响起,则此鸟必有万古的沉冤在。鸟冤,即人冤。 C.子规的啼声,让诗人想起范仲淹的冤屈,不由得涕泪滂沱,眼泪都要流干了。 D.为了范仲淹,诗人也不想当官了,而是想起了家园,表现出余靖仗义的一面。 E.全诗的核心是一个“冤”字。开首二句,托物起兴,沉郁凄凉;最后两句委婉含蓄。

高考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诗歌

高考诗歌鉴赏 教案一:如何读懂诗歌 【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 【点击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 1、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例1:(海南、宁夏卷)题李世南画扇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这一理解与本诗第二题的鉴赏要求不谋而合了。 例2: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读】此为干谒诗。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题目的作用:

怎样读懂诗歌(读懂诗歌非常重要)

2014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怎样读懂诗歌(读懂诗歌非常重要)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培养读懂古诗的能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抓住古诗的体裁、语言特征,二要把握古诗常见的题材特征,三要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专题一从体裁、语言特征方面读懂古诗 一、古诗体裁常识 诗歌从时间角度分为古代诗歌和现(当)代诗歌,从格律角度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中国古代诗歌以抒情诗为主,兼有部分叙事诗。中国古诗从发展源流角度又可分为诗、词、曲三种。 (一)诗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亦称“古诗”“古风”。这种诗体产生较早,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把凡不遵守近体诗规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这种诗体依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唐以后五言和七言古体诗成为主流,简称“五古”“七古”。五古主要从汉代五言诗发展而来,七古则是从七言和杂言歌行发展而来。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者,但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古体诗的特点: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长可短,每句字数可多可少。不讲平仄,不讲对仗。用韵押韵,自由灵活。一般押宽韵,大多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而且可以换韵。 乐府诗是古体诗的一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创作和收集民间诗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属古体诗的一种,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后世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乐府。宋元以后,配乐歌唱的词、散曲等,有时亦称乐府。 2.近体诗,亦称“今体诗”。中国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包 括律诗、绝句和排律。由于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作格律诗。 律诗的格律十分严密,其要求主要有:(1)诗的每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2)诗句的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即在10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3)有特定的对仗要求。八句者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依次通常称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每首中间两联,即颔联、

高考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高考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诗歌

————————————————————————————————作者:————————————————————————————————日期:

高考诗歌鉴赏 教案一:如何读懂诗歌 【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 【点击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 1、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例1:(海南、宁夏卷)题李世南画扇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这一理解与本诗第二题的鉴赏要求不谋而合了。 例2: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读】此为干谒诗。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题目的作用:

古代诗歌赏析之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赏析之读懂诗歌

————————————————————————————————作者:————————————————————————————————日期:

“两步四法”解读诗词曲 -----“看一看”“抓一抓”“辨一辨”“思一思”读懂诗词高考《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中的“鉴赏评价”能力中提出了两点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由此可见,古代诗词鉴赏主要考查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应该包含在思想内容中。这四个方面也是诗词鉴赏的主要命题方向。虽然知道了这些,但还不够。要想做好诗词鉴赏题,首要的是读懂诗词。只有读懂了一首诗或一首词曲,才能有针对性地得出答案。因此,诗词鉴赏的关键是读懂诗词。那么,怎样去读懂诗词呢?可以采用“两步四法”。 第一步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解读文辞,揣摩情意就是从标题、注释、意象、关键词句等方面把握诗词大意,从而揣摩诗词情感。需用“三法”:“看一看,找启示”“抓一抓,寻突破”“辨一辨,明关系”。方法一:看一看,找启示 看诗词的题目、注释、诗序甚至标点等,从而找到理解诗词的启示点。 【启示一】看题目,思考信息 [讲一讲]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具体说来,标题常有以下作用: 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③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 ④揭示诗歌的线索; ⑤表明诗歌的题材; 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从题目抓住题材是较为实用的方法,题材即写的是什么,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