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今天的中国由政治家领导

今天的中国由政治家领导

今天的中国由政治家领导
今天的中国由政治家领导

今天的中国由政治家领导,而非政客

张维为、李熙玉:今天的中国由政治家领导,而非政客

【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科院中国学所所长、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维为教授与韩国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教授于2014年11月14日在韩国首都首尔,就中国政治和民主制度等问题进行了对话。两位学者对话的全文刊登于2015年第一期《成均中国观察》季刊(Sungkyun China Observer),新华网和《红旗文稿》于3月10日刊载。】

李熙玉:首先感谢您对成均中国研究所的访问。听说您是时隔很久之后再次访问韩国,不知您感受如何?

张维为:20多年前我曾访问过韩国,这次再到韩国,再来首尔,感到很亲切。首尔与20多年前相比变化很大。我感到韩国学者和公众了解中国的愿望很强,我接触到的韩国民众都很友好,我们在成均中国研究所的会议也进行得很顺利。

《中国超越》张维为著

李熙玉:看您过去的经历时,发现有一些很有趣的地方。比如您曾为中国领导人做翻译,又比如在欧洲的日内瓦等地从事多年的研究教学活动后重新回到中国定居等,这些经历可谓不同寻常,十分引人注目。过去您为中国政治领导人做翻译时,不知是否经历过有趣的轶事或有过比较特别的感受?另外,不知可否请您谈一谈在欧洲活动多年后决定重回中国的背景?

张维为: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给中国领导人做英文翻译的,这段经历对我影响很大,因为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也是中国面临许多困难的时候。当时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领导人展现了罕见的远见、勇气和智慧,为今天中国的腾飞奠定了基础。我可以算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当时中国领导人会见外国客人,谈的话题大都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我后来到欧洲留学、做研究,重点也放在从国际视野来看中国的改革开放。过去这三十多年,对中国的预测有悲观的,有乐观的,有意思的是,悲观的几乎都错了,乐观的几乎都对了。我属于乐观的,这可能也是受到了邓小平的影响,他遇到危机的时候,总是看到机遇。当年,苏联解体、东欧崩溃,很多人都觉得中国也不行了,但邓小平认为:中国的机会来了,他认为很多人没有看清这一点,所以苏联解体还不到一个月,他就“南巡”,到处讲“要抓住机会”,“要改革开放”。邓小平对“大势”把握的非常之准,也善于营造和推动“大势”,“大势”一旦形成,就势不可挡,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我判断中国和世界事务也是看“大势”,所以过去20来年我对中国的预测也比较靠谱。我虽然在欧洲生活多年,但每年都回国多次,到许多地方实地考察中国的发展,中国发展的势头和规模人类历史上前所未闻,只能用“激动人心”四个字来形容。我一直看好中国,看好上海,并早就考虑回上海定居,我的作品在国内也有大量读者,所以我回国定居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回家的感觉非常之好,当然,我在欧洲生活得也很好,只是回到故土,感觉更好。

张维为教授与李熙玉教授对谈

李熙玉:您的书在中国国内极为畅销。韩国的中国研究者也主要是通过您那些书来了解您的研究情况。《中国震撼》与《中国触动》以及最近出版的《中国超越》似乎可以视为系列丛书,不知您执笔写作这一系列丛书的背景是怎样的?

张维为:中国古人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过去20来年,我走访了100多个国家,自然有很多感受和思考。我关心的是从国际比较的视野来观察和研究中国崛起、中国模式、中国话语。自己一路走来,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悟。我亲眼目睹了不同国家命运的跌宕起伏,亲身感受到了中国迅速发展给世界带来的触动乃至震撼。我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付诸于笔端,不回避任何尖锐的问题,结果一发而不可收,先是写了《中国触动》和《中国震撼》。《中国震撼》所受的欢迎程度出乎我的预料。有人甚至说,《中国震撼》震撼了中国,这应是夸张之语,但我知道这本书确实影响了不少人。2014年我又出版了《中国超越》,主要探讨中国对西方,特别是对美国和美国模式的超越,包括经济总量、百姓财富、政治制度和政治话语等方面的超越。出版后也很受欢迎。这三本书构成了我的“中国三部曲”,其中《中国震撼》已经有了英文版和日本版,韩文版不久也将出版,希望韩国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更好地了解中国。

李熙玉:您的研究引发了有关中国模式的很多讨论。从是否存在中国模式到中国模式是否可以持续,以及是否可以普遍适用等等,学者们提出了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在韩国,有关这些问题的讨论也一直在进行当中。不知您对中国模式持何种见解?

张维为:我想中国模式指的就是中国自己的一整套做法、思路和制度安排。无疑,中国今天的巨大成功,背后是中国模式。这个模式是在国际竞争中形成的,所以我认为它的生命力非常强。中国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度的开放,中国愿意汲取别人的一切长处,但绝不失去自我。这是一个能够与时俱进的模式,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模式。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普遍适用的模式,西方认为它那个模式是普遍适用的,到处推动“颜色革命”,但看一看乌克兰的“颜色革命”带来的内战,看一看“阿拉伯之春”变成了“阿拉伯之冬”,看一看西方自己也陷入金融危机和财政危机,他那个模式怎么可能是普遍适用的?中国模式当然也不是普遍适用的,但一个模式真的成功了,别人会来向你学习,今天中国周边的多数国家,从俄罗斯到中亚国家到印度到越南,都在借鉴中国的经验,这种情况也出现在非洲和拉美。但中国不会像西方那样到处推销自己的模式。所谓普遍适用的模式基本上是西方一神教思维的产物,福山先生的“历史终结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当然也根本站不住脚,我在上海和福山先生辩论过,我的观点是“历史终结论的终结”。每个国家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民情国情探索自己的发展之道,它可以借鉴其它模式中有益成份,但照搬别人的模式必然失败,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国模式,像其它模式一样,有自己的问题和缺陷,但它能够与时俱进、自我完善,一旦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它纠正问题的效率比西方模式高得多。

李熙玉:对于“中国性(chineseness)”的讨论,多数人持否定评价,其原因大概是因为从研究角度来看很难把它科学化。正是因为对于究竟哪些东西可以称为“中国的”的这一问题的答案模糊不清,才存在或引发了各种误会。不知可用何种方式对“中国性(中国的)”进行评价?

张维为:否定民族特性和文化特性的学者,大都受到西方话语的影响,特别是战后在美国形成的政治学的影响,而我本人对这一类政治学理论的评价很低,一个原因是基于这种学理对中国所做的预测几乎都是错的。与其说是科学化,不如说是伪科学化。研究政治的人一定要“接地气”,一定要了解不同民族和文化的特点,特别是中国这样的文明型国家,自己的传统形成有数千年,欧洲今天国家的形成才数百年,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好朝代持续的时间比整个美国历史都长,用西方几百年的经验来诠释有数千年不间断历史的中国,确实很难。这就是我从西方政治学者老是误判中国后得出的简单结论。我和我的同事正在进行解构西方话语的工作,破除对西方社会科学所谓“科学性”的迷思,这正是我们在做的事情。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性”也就是我们说的中国自己的特性,这是一个常识判断,学术上也可以说得清清楚楚,不会引起误解。

李熙玉:归根结底可以说是中国式政治发展的问题。而中国式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则是中国

式民主究竟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在中国“民主”究竟有着怎样的含义?

张维为:民主可以分为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程序民主比较容易理解,实质民主指的是民主所要实现的目标,它应该是良政善治,是解决人民最关切的问题,是提高人民的福祉和尊严。如果比较中美两国的民主制度,我可以说,在程序民主上,双方都有很大的改进余地,但在实质民主方面,中国做的更好,好很多。

我曾跟美国学者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你们人民代表的选举不民主,我们这个选举才叫民主。我说我们人民代表的选举确实可以改进,但是你美国国会代表选举,肯定存在太多的问题,美国现在选举的参选率为55%左右,当选率为52%左右,也就是说,100个选民中,只有55人参加选举,你得了55票中的52%的票,也就是20多票,这也能叫民主?从中国人的角度看,这是笑话。他说这就是民主,因为程序正确,我说这个程序是你自己制定的,如果这个观点可以成立,那么世界上所有自称民主国家的都是民主国家了,因为他们做的一切都符合他们自己制定的程序民主。我建议你查一查民调,看一看美国国会在公众中的支持率,2013年只有10%左右。当民主质量降到这样一种水平,还要说这是个好制度,还要向全世界推销,何以服人?这种制度更多是反省的对象,而不是学习的对象。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中美两国的实质民主,中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的事情就是老百姓真正关心的事情。在今天这个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时代,要了解老百姓关心什么问题并不困难,中国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包括许多民调,来了解民众最关心的问题,然后人大就讨论这些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过去十年里,中国的人大密集讨论过三农问题,义务教育问题,医疗改革问题,养老问题,环境问题等等,这都是民众真正关心的问题,然后提出各种对策,这就叫实质民主,美国能做到吗?都21世纪了,美国国会讨论的议题大都还是通过利益集团和游说组织来设置的。中国这些年进步快,美国退步也快,与实质民主的质量有关。你可以看一看2013年皮尤中心所做的民调,85%的中国人对国家的发展方向表示满意,美国是31%,英国是25%,我想它反映出来的就是实质民主质量上的差别。

李熙玉:在韩国,试图对西方民主进行批判性接受而非机械性接受的倾向也在日益增强。即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所谓“优质民主(good democracy)”状貌究竟如何的争论。但在您的独特见解中有这么一点,即“选拔”比“选出”有更多的优点。这从优质民主的角度来看是非常有趣的。不知在中国政治场域里对“选拔”和“选出”究竟是如何理解的?“选拔”的历史背景和渊源如何?中国是如何确保精英的质量的?

张维为:中国领导人的选拔制度是中国民主制度的重要创新。我称之为“选拔+选举”的模式,它显然高于仅仅依赖选举的西方民主制度。中国有悠久的选贤任能的传统,从2000多年前的汉朝就有“察举”,1400年多前,隋朝有了“科举”,通过考察和考试来选拔官员,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长期领先西方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古人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现在我们说“治国必须靠人才”,这些观念早已是中国社会的普遍共识,也是中国政治文化中的一种深层次的心理结构。像西方那样,能说会道就可以竞选当总统,与中国的政治文化的深层结构格格不入。中国的最高执政团队,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几乎都担任过二到三任省长或省委书记,治理过上亿人口的地域,管理过超大规模、超复杂的经济体,然后才担任现在的职务,所以中国今天最高执政团队的经历、素质、能力明显高于西方普选产生的政治人物。我多次讲过,中国这种体制,虽然还可以继续完善,但已经可以保证不会产生美国小布什这么低能的领导人,我也说过,台湾马英九的工作能力还不如上海的一个区委书记(上海有16个区)。当然,我们选贤任能的模式还可以继续完善,但就现在这个水平也可以与西方大众民主模式进行竞争。其实,美国模式1965年才真正成型,中国模式1978年才开始真正形成,在这个意义上,两者都是新生事物,不妨继续竞争下去,我更看好中国模式。

李熙玉:一般认为“制衡(check and balance)”是民主政治的核心。不知这一原理在中国政治当中是如何体现的?

张维为:中国自己政治传统中权利制衡的历史就源远流长。从泛义的制衡看,孔子2500年前就说过,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就是中国人的“契约论”,政府失去民心,百姓可以揭竿而起,这比卢梭的“契约论”早两千多年,对统治者是一种巨大的制衡。从我们现在的政治制度安排来看,我们有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和制衡,有中共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和制衡,中共中央政治局实行的是集体领导,这也是一种制衡,重要的决定需要投票,总书记也只有一票。像小布什那样一旦当选就可以随意地发动两场不明智的战争,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下是难以想象的。这两场战争给美国,给阿富汗,给伊拉克带来的都是灾难。中国政治体制还包括了新型的民主集中制。一个现代政治制度不仅要能够制衡,还要能够形成共识做大事。制衡是保底的,是防止出现最坏的局面,某种意义上是中国人所说的“下下策”,中国制度安排已经有了这样的安排,但我们还有“上上策”的安排,也就是能让优秀的政治家做好事做大事。西方制度这方面很欠缺,美国政体已经成了福山先生所描述的“否决政治”,导致了美国国力的直线下降和美国民众的利益直接损害。中国的制度安排把“上上策”和“下下策”结合起来,这对西方制度是一种超越。

李熙玉:在最近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这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会议历史上可谓首次,在目前这样的时期提出“依法治国”这一主题,不知有何含义?有部分人对其“可持续性”表示怀疑,在您看来习近平主席贯彻这一主张的意志究竟如何?张维为:依法治国是应运而生的,因为中国崛起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已经非常复杂,唯有依法治国,才能真正解决好。这是中国治理体系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过去两年的情况已经表明,习近平是个做事十分认真的人,他提出的要求,他会严格地督促落实。今天的中国是幸运的,我们是政治家在领导国家,不是西方模式下的政客治国,政客治国特点是开空头支票,言行不一也没有关系。政治家治国的特点是有担当,一诺千金。另外,一定要注意,我们讲的依法治国不同于美国的法治,美国的法治几乎演变成了律师治国,结果律师自己成为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社会治理的成本变得异常昂贵,有钱人可以雇佣更好的律师团队,结果是缺乏真正的社会公正。中国探索的法治国家就是要解决类似这样的问题,以确保更多的社会公正和更低的治理成本,这也是我讲的对西方模式的一种超越。

李熙玉:不知应该如何理解“中国梦”?很多人开玩笑认为有关“中国梦”的解释并不明晰,如果需要您对国外的中国研究者做简单易懂的说明的话,不知道您将如何解释“中国梦”?张维为:如果和美国梦做一个比较,也许可以说的更清楚,在狭义的层面,中国梦和美国梦没有太大的差别,大多数中国人相信通过诚实的劳动,自己的生活可以变得更美好,过去30多年中,至少已有超过美国人口总数的中国人实践了这样的梦。但在政治层面,中国梦和美国梦存有相当的差别。美国梦强调的是美国政治制度的安排,特别是美国人自己界定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保证了生活版美国梦的实现,而政治版的中国梦则强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整体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但从过去30多年的情况来看,我个人认为,中国梦似乎已经比美国梦更精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2013年2月曾在《纽约时报》发表过一篇文章说:“一项又一项的研究揭示,‘美国是机会之地’的说法只是个神话。美国自称‘机会之地’或者至少机会比其他地区多,这在100年前也许是恰当的。但是,至少20多年来的情况不是这样”。他认为美国男性的中位实际收入还是1989年的水平。

与美国梦一路下滑相比,中国梦则展现出了强劲上升的势头,这个趋势还可能继续下去。仅就物质生活而言,过去20年,多数美国中产阶级的实际收入没有增加,而家庭资产减少者不在少数。这与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在这段时间里,多数中国人事实上经历了一场财富革命,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与美国人口相当的发达板块,中国的住房自有率已经超过了所有西方国家。如果生活在这个板块的中国人,过去10年或15年内移民美国的话,今天他再回到家乡,他会强烈地感受到中美两国命运的巨变,也就是中国人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

西”呀!

李熙玉:最后,想烦请您简单寄语《成均中国观察》的众多读者。另外,可能的话也请您简单谈一谈来成均中国研究所参加此次会议的感受?

张维为:希望《成均中国观察》的读者能够通过这本杂志看到一个更全面、更真实的中国。也希望《成均中国观察》能为促进中韩两国更多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我参加了这次成均中国研究所的会议,感觉很好,我们友好坦诚地讨论了大家所关心的各种问题,见到了一些老朋友,结识了一些新朋友。我真诚地感谢您和您的团队为这次会议的成功所付出的努力。

张维为教授与李熙玉教授对谈

张维为:我们是时候解决“挨骂”问题了

2015-01-25 10:41 来源:新华思客字号:

我们今天已经解决了“挨饿”、“挨打”的问题,现在是解决“挨骂”问题的时候了。

1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已成为理论界、学术界的一个共识。但也有人担心,这是否与我们韬光养晦的外交理念相矛盾?实际上,韬光养晦主要指的是根据自身实力确定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位置和作用,不盲目当头。建构强势中国话语与之并不矛盾。

中国人从来不想惹事,想低调做事,遗憾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由西方意识形态主导的西方媒体上充满了对我国的偏见和负面报道。这背后是许多西方人盲目的政治自信,是“历史终结论”的影子在作怪。所以,我们要点破和解构这种西方话语,指出其不智和荒谬之处。同时,我们要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把我国的事情说清楚,对国人说清楚,也对世界说清楚。

西方的一个特点是承认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强大后,它才会尊重你。增强我们的软实力,一个重要环节是建构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必要的交锋,这个坎是绕不过去的。只有通过交锋,才可能交流得更好。在西方,如果人家向你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你避而不答,那你就输了,你所代表的国家就输了。所以,我们应自信地回应西方话语的挑衅,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把自己的话语体系建立起来。我的感受是,中国话语可以走遍天下,我们可以用中国话语把中国的事情解释得清清楚楚,也可以把世界的事情解释得清清楚楚。中国话语体系的受众,特别是海外的许多受众,总体上是比较自信的,有的是出于宗教信仰,有的是出于意识形态信仰,有的是被西方媒体洗脑了。所以,很多人是盲目自信,喜欢教训中国,但经不起交锋,真的交锋起来,一点就破。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继续沿着自己探索的成功之路前行,我们将更为强大。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用自己的话语清晰地向国人、向世界说明我们从哪里来、走什么路、往哪里去,自信地回应海内外对中国的成绩、问题和未来的一切质疑。我们已经无法回避外界的质疑。

我们必须加强中国话语建设,建构全面、透彻、强势的话语体系。所谓全面,就是指我们的话语要能够全面解释中国的成绩、问题和未来;所谓透彻,就是要把大家关心的各种问题讲清楚、讲明白,使普通百姓和一般老外也能听懂;所谓强势,就是要强势回应西方话语的挑战。西方指责中国的话语属于强势话语,国内亲西方势力谩骂自己的国家和制度也采用西方强势而又浅薄的话语,我们有必要强势地予以回击。

我们党已经形成自己的许多话语,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都是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凝聚全党共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确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大意义。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我们还需要进行话语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建构包括民间话语、学术话语和国际化话语在内的话语体系,建构接地气、有学术含量、能与国际社会进行沟通和对话的话语体系。

我们没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就可能被西方话语忽悠。当年,武装到牙齿的德国法西斯没能摧毁苏联和南斯拉夫,但美国和西方的话语作用于它们发展中的失误和错误,把它们摧毁了。这个教训我们必须铭记,千万不能被西方话语忽悠。我们今天已经解决了“挨饿”、“挨打”的问题,现在是解决“挨骂”问题的时候了。要抓紧补上这个短板,这是关系我国长治久安的大问题。应有一种紧迫感,尽快把自己的话语体系建立起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已超出西方话语的诠释能力,这种实践呼唤我们从僵化的西方话语中解放出来,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我们应该借鉴西方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但绝不能失去自我。做西方话语的“传声筒”和“打工仔”,是没出息的。

中国历史著名文学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国历史著名文学家孔孔(公元552(农历八月廿七-公元471(农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东时鲁陬邑(中国山东省曲阜南辛镇)人。中春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华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朝鲜半日越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认为他曾序周称《易经十,或易,著春》。论》儒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语录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弟言行,集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大》中孟并称四”。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而且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孟孟(37年-28年,名轲字子(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战时邹人,鲁国庆后古代著思想教育战国时儒代表人物著《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孔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 老老子,又老李,汉族春时楚国苦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哲学思想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太上老,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又《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道中子被尊为道祖 庄庄子(约36-28)战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汉宋蒙(今安徽蒙城,又河南商)人。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道家始老并称为老”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原系楚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河南商),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屈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末楚丹阳(今湖北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屈的后代。屈原虽忠楚怀,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被流放,最终汨罗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九歌》《离骚的传统。代表作品有《“香草美人””这种文体,也开创了楚辞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mǐ),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前278)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原姓芈等。屈原(前340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公元34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宜秭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早年楚怀信任,左三闾大,常与怀王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章明法,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提倡“美政”。在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30,屈原反对楚王与秦国订黄棘之,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郢,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楚襄即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27,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

中国近代史人物专题作业

中国近代史人物专题作业 姓名: 学号:

我眼中的林彪 林彪是我小时候最感兴趣的人物之一,从小到大,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在课堂上了解到全面的林彪,通过中国近代史人物专题这门课的学习,在老师介绍下,联系以前所了解的信息,终于对林彪的一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原名育蓉,字阳春,一字祚大,号育容、育荣、尤勇,乳名春儿。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的中共二号人物,党内唯一的中央副主席,曾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被破天荒地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但其后与毛泽东关系破裂,随即失势。中国官方称其在试图发动政变失败后出走苏联,于蒙古温都尔汗坠机身亡。 他短暂参与的抗日战争及苏德战争中均有出色表现。林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开国功臣,他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从中国最北端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的黑龙江一直打到最南端摄氏四十多度的海南岛,兵力居四个野战军及华北军区野战部队之首,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歼敌数180万人,位居第三,高于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和第一野战军。 以上是维基百科对林彪一生的概述。 林育蓉出生于湖北黄冈县回龙镇林家大湾,少年师从“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的父亲李卓侯,接触进步思想,1925年,在其堂兄林育南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一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并改名林彪。 1926年12月,林彪被教官聂荣臻分派到第4军叶挺独立团2营7连任见习排长,后升任排长。1927年4月,蒋介石宣布清党后,林彪依然选择跟随中共。8月1日,中共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事。2日,林由聂荣臻、周士第直接率领到达加入暴动。1928年4月28日,林彪随朱德、陈毅部与毛泽东秋收暴动所部等会师井冈山。由于林彪脑子灵活,加上毛泽东的欣赏,1932年3月12日,红四军、红十二军合编为红一军团,25岁的林彪升任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1934年10月10日,博古、李德等率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共中央红军)8.6万余人以向西突围离开根据地,与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会合的方式对付国军“第五次围剿”。林彪率红一军团1.8万人和彭德怀所率红三军团负责开路。1935年5月,红一方面军强渡大渡河失败后,林彪率未渡河的红一方面军一部奔袭泸定桥,先头部队红4团强行军,历经数场战斗于25日到达泸定桥一侧,后到的林彪迅速开会研究部署夺桥方案。红

总结名人们时间管理的五个魔法法则

总结名人们时间管理的五个魔法法则 王呓:培训师经济师咨询顾问 管理学硕士多年IT通讯行业、互联网、商贸营销、汽车类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咨询经验,历任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总监,兼任浙江才纳人力资源集团。 连续八年培训行业经验,专注于打造两大核心职业能力——优秀的演讲表达能力、突出的市场开拓能力。 《高效时间管理》 对于时间管理,你的期望是什么呢?究竟是那80%的任务还是获得那80%的收获呢?我自认为自己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顿时豁然开朗了些,曾经我很羡慕别人有那么多的时间,而我却在忙于准备该死的但是我发现我付出的时间是为了那80%的收获,我禁不住笑了笑,事情本应该是这样。 既然是管理,不管是管理我们的行动还是别的什么,我们总对管理的结果有一些期望,这个期望肯定是管理之前没有的。我对于这个期望也一直有一些迷惑。我们希望通过时间管理得到些什么呢? 在讨论分析如何做好时间管理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概念,也是时间管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时间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时间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衡量一件工作做的好不好,一是看到底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看你做这件事情所花掉的时间,三是看效果除以时间,即单位时间之内的效果,也就是效率。 时间管理就是追求最高的工作效率,用最短的时间处理最多的事情,站在电话销售的角度上面,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高的销售业绩。 美国财富杂志曾经有一个报道高级主管是如何分身乏术的例子。高级主管的一天时间是十分忙碌的,一个接一个的会议,电话不断,很多的研讨会,甚至于吃饭时也有人向你汇报,这叫早餐汇报,或者叫午餐汇报。这些高级的主管们,既要有宏观的眼光思考公司的长远大计,又要聚精会神地盯着公司的那些营运的琐事。前任惠普总裁,还有东南航空的最高执行长官,天美时钟表的最高执行长官,这些名人几乎是常年在外。他们没有时间跟客户沟通,要接受采访,甚至还要跟总统开会,他们有什么秘诀来管理时间呢?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士对时间行为学的研究发现这样两种对待时间的态度:“这件工作必须完成,但它实在讨厌,所以我能拖便尽量拖”和“这不是件令人愉快的工作,但它必须完成,所以我得马上动手,好让自己能早些摆脱它。” 当你有了动机,迅速踏出第一步是很重要的。不要想立刻推翻自己的整个习惯,只需强迫自己现在就去做你所拖延的某件事。然后,从明早开始,每天都从你的中选出最不想做的事情先做。 时间管理魔法一、学会列清单

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 篇一:中国古代文学家排名 中国古代文学家排名 说明:1、古代文学时期界定为起自我国第一位诗人屈原止五四新文化运动。2、思想家、历史学家原则上不入选。 3、所列作品均为能反映作者主要成就的代表作。 4、因只列一百名有成就的作家,难免会忽略某些很有特色的作家。 5、100个作家排名主要依据作品的文学价值及其对后世作家的贡献。 6、由于这100个作家文学类别不尽相同,如诗词人、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之间很难比较高下,根据各自文学类别的影响力相互递补排列。 7、代表作较多的,优先入选最能反映作家各个重要阶段的代表作。 8、代表作为单篇的,列收入该作的集子,如苏洵的《过秦论》收入《嘉佑集》。 李白(诗集《李太白集》) 杜甫(诗集《杜工部集》) 司马迁(史学著作《史记》;赋《报任安书》) 关汉卿(杂剧《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

会》) 曹雪芹(长篇小说《红楼梦》) 苏轼(诗文集《苏文忠公全集》) 韩愈(诗文集《韩昌黎集》) 欧阳修(诗文集《欧阳文忠公集》;词集《六一词》) 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隋(: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唐志传》、《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施耐庵(长篇小说《水浒传》) 吴承恩(长篇小说《西游记》;诗文集《射阳先生存稿》)王维(诗集《辋川集》) 刘禹锡(诗文集《刘宾客集》) 黄庭坚(诗文集《山谷集》) 陆游(诗集《剑南诗稿》;文集《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 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诗文集《文木山房诗文集》) 蒲松龄(短篇集《聊斋志异》) 陶潜(诗文集《靖节先生集》) 秦观(词集《淮海居士长短句》;诗集《淮海集》) 李清照(词集《淑玉词》、《易安词》;文集《易安居士文集》)

中国近代史风云人物——王韬

中国近代史风云人物——王韬 王韬(1828—1897)是一个充满个性的复杂的人物,生活在多灾多难的晚清年代,经历过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自强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等中国现代重大历史事变,距戊戌变法仅一年之遥,他不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改良主义者,又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热心参加者,同时又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时代风云际会,交织在他的身上,使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独一无二的人物。一、生平 王韬(1828-1897)清代江苏长州(今苏州吴县)人,初名利宾,学名瀚,字兰卿,后改名韬,别号天南、遁叟等。王韬祖先原籍昆山,系明代巨族,明末兵乱,迁至甫里。其父王昌桂乃一个儒生,以授徒自给。王韬从小受到家庭传统的儒家教育。以后就学于明经顾惺,不但学习了大量的儒家经典,还饱览了诸如“二十二史”、《资治通鉴》、野史稗钞、笔记小说、诸子文集、诗赋词章等各类书籍。1845年以第一名成绩考中新阳县秀才。次年,随父与师赴金陵应乡试,结果铩羽而归。但他并不后悔,从此放弃科举,以期读书十年,另辟蹊径,然后出为世用。20岁那年,王韬赴上海探望在那里设馆授徒的父亲,富有西洋气息的上海立刻向他展现了一个新的奇异世界。不久父亲去世,他接受英国人麦都司的聘请到新教伦敦会办的墨海书馆从事著译工、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做个时间管理的高手

做个时间管理的高手 我的《时刻治理》培训通常是用李宗盛的《忙与盲》这首歌来欢迎每一位入场的学员的: 曾有一次晚餐和一张床,在什么时刻地点和哪个对象,我差不多遗忘,我差不多遗忘生活是肥皂香水,眼影唇膏。 许多的在响,许多的事要备忘。许多的门与抽屉,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如此的慌张。 我来来往往,我匆匆忙忙,从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向。 忙忙忙,忙忙忙,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依旧为了不让别人败兴? 盲盲盲,盲盲盲,盲得差不多没有主张,盲得差不多失去方向。 忙忙忙,盲盲盲,忙得分不清喜悦和悲伤,忙得没有时刻痛哭一场!培训一开始,我会问大伙儿: “你忙吗?” “要是忙的话,能有多忙?” “忙得有目的吗?依旧瞎忙?” “是忙得心力交瘁,依旧忙而欢乐着?”

因此,我还一定会问:“各位参加时刻治理培训的期望是什么?” 众说纷纭之后,我会请学员回答以下10个问题: 你是否曾: 1、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想起今天还有一项工作没有完成? 2、给对方打,放下后突然意识到该说的事没说? 3、看到记在某张纸上的却不知是谁的,然后恶作剧地把打过去,听到对方自报姓名后赶忙把放下? 4、认为打算赶不上变化? 5、给对方递名片时,突然意识到仅剩的两张名片上还记着别人的联系信息? 6、记不清把信息记录在哪里了? 7、别人说你的桌子太乱? 8、想做一件事,比如健身或谈恋爱、与家人多在一起等,却总没开始或找不到时刻做? 9、别人承诺你一件事,过了期限后你才想起来? 10、不记得某个约会后,谎称自己生了病或亲属有病?

看你有多少个问题回答为“是”: 1、0个:没必要参加培训。 2、1-3个:你的时刻治理专门棒,但还有提高的余地。 3、4-7个:生活过得还不错,但你满足吗? 4、8-10个:祝贺你!你参加培训是来对了。 培训目标: 通过本次培训,学员应能够: -说明时刻治理的实质意义 -明确高效能人士的成功适应 -制定人一辈子7个方面的目标 -把握时刻治理的具体方法 内容概要: 单元一:时刻治理的意义——本末兼顾 单元二:时刻治理的原则——要事第一 单元三:时刻治理的方法——集中统筹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后练

最新精选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后练习第九篇 第1题【单选题】 《旧唐书》载,贞观年间,“绝域君长^① ,皆来朝贡;九夷重译^② ,相望于道。”(①绝域君长:指各个国家。②九夷重译:指各国翻译人员。)《旧唐书》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唐朝( )①国势强盛②成为世界中心③对外开放④国际影响深远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成为贤明君主 B、笼络人才 C、维护封建统治 D、减少决策失误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唐太宗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太宗( )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640年,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管辖 A、西藏地区 B、西域地区 C、陕西地区 D、西亚地区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与材料所述思想相似的是( ) A、商鞅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B、秦始皇颁布“黔首自实田”的法令 C、唐太宗时期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D、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作家及代表作

中国古代作家及代表作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左丘明(前556—前451)春秋时代鲁国人,著名史学家,据说他是《左传》《国语》两书的作者。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篇。 孙子(约前551—前479年)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又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县)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著有《孟子》一书。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庖丁解牛》等。 荀子(前313—前238)名况,尊号“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著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韩非子(前280—前233)名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等。 吕不韦(前292—前235)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又名《吕览》。 列子(约前649—前606年)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被道家尊为前辈。著有《列子》8篇。

中国近现代十大人物

毛泽东 (1893年 12月26日- 1976年9月9 日),字润之, 笔名子任。湖 南湘潭人。中 国革命家、战 略家、理论家 和诗人,中国 共产党、中国 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

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早年投身革命,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成长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毛泽东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为古老的中国赶上时代发展潮流、阔步走向繁荣昌盛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孙中山 在中国近代 史上,孙中山领导 了两场革命,一场 是辛亥革命,革命 的对象是满清王 朝。另一场是国民 大革命,是一场反 帝反封建的伟大 革命。 推翻满清王 朝是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孙中山是这场革命的领导者。若论先行者,青洪帮一类的许多帮会组织,都是推翻满清王朝的先行者,孙中山是继承了他们的遗志。辛亥革命早期打出的,也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帜。虽然,北伐战争最后由蒋介石领导的,但是,也不能说孙中山是国民大革命的先行者。因为,国民大革命是由国共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领导,而“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孙中

单元质量检测(二) 中国古代政治家

单元质量检测(二)中国古代政治家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嬴政十七年(前230年)灭韩,十九年(前228年)灭赵,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二十三年(前224年)甲兵六十万灭楚,“以令于天下”的大势已成,称帝就成为一种很自然的现象。这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秦始皇开创了君主专制制度 B.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 C.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 D.实现法治和思想大一统 解析:选B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国家,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故B项正确。 2.《汉书·食货志》中详细地叙述了秦始皇时期的某项改革,“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据此,该改革() A.为后世封建政府制定货币所沿用 B.可以有效减轻地方对中央的过分依赖 C.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D.加强了秦朝对其他诸侯国的有效控制 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可知,秦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并做了严格规定,这有利于加强统一,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错误;秦朝并未设立诸侯国,D项错误。 3.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千米,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 A.宣扬国威,安定天下B.平定叛乱,安定一方 C.奢侈享乐,玩物丧志D.金戈铁马,王道霸业 解析:选A秦始皇的巡游是在统一六国之后,故其用意在于宣扬国威,安定天下,故A项正确。 4.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下面各项主张与唐太宗的认识比较接近的一项是() A.无为而治B.重农抑商 C.民贵君轻D.以法治国 解析:选A由材料“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可知强调政府、君王清静无为,这样百姓安乐,体现了无为而治的思想,故A 项正确;材料无关政府对农业与商业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无为的治国思想,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这是我以前看书的时候的资料,好像是自己打的。想不起具体来源了。 可能不太全,凑合着用吧。 秦 汉 公元前221 年 公元前206 年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基本国策-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政治上受道教影响,汉初-黄老之学清净无为 文学一片空白,今只能看到几篇散文,一些石铭文 西汉文学成就表现在-散文,辞赋。 政论文最为突出 秦代散文大低是歌颂帝王公德,秉受《诗经》 的“雅”“颂”风格。 西汉辞赋主要继承战国时期楚辞的余绪而发展起来的骚体赋 汉赋:汉武帝时开始繁盛大赋,再汉初还未形成 骚体赋:流行于汉高祖-汉武帝初,是楚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和变种 汉初骚体赋的优秀作品;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赋》 楚歌:汉初的韵文作品-楚声短歌。“楚声”是楚地民歌,其作者多为楚人。 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是楚声短歌的代表。 赋: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主要特点“不歌而诵”;着重铺叙和描写而少抒情成分,于行文时往往韵散间出,具有半诗半文的性质。 赋的结构多采用虚拟的人物的设为问答的形式。 大赋发轫于枚乘的《七法》,至武帝时,已产生了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等一批赋家。 魏晋以后把汉乐府保存的民歌称之为乐府,即乐府民歌的简称。 西汉后期和东汉初期的文学,词赋和散文是两种重要文体。 东汉前期,散文创造也较繁荣。内容上有较重的经学气和神学气,形式上成堆砌,排偶,模拟,繁缛,取向于类型化。 汉代文人诗歌不太发达

汉代最早的文人创作的五言诗-班固的《咏史》 贾谊-《过秦论》稀罕,政论文 司马相如,汉代最重要的一位大赋作家代表作-《子虚府》《上林赋》确立“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为以后的汉赋大家所相沿不改。 刘向-西汉后期的著名散文作家,其重要作品:《新序》《说苑》《列女传》,书中还保存了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 袁康的《越绝书》,赵晔的《吴越春秋》都是记述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史实的著名的杂 史散文 扬雄的代表作品-《甘泉赋》和《羽猎赋》 班固-《两都赋》包括《西都赋》《东都赋》 《论衡》从“疾虚妄”“求实诚”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批判了当时的天道神权迷信 思想,并提出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文学见解,对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汉书》沿袭《史记》的体例,记述了西汉200 余年的历史 《古诗十九首》汉代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的标志。作者多为失意文人。 建安以前无名氏的抒情诗,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汉赋兴盛演变和影响。 赋,西汉最流行的一种文学样式 旧时把汉赋看成汉代文学的代表,因而文学史上有“汉赋”的专称。 赋,最早在战国后期已经产生 汉赋的产生和楚辞有着密切的关系 赋既有别于诗,又有别于文的一种独具特点又自成体系的文学体载。 从文学本身的发展与继承关系而言,赋的产生受到时代的制约。 章学诚《文史通义》概括地阐述了前代文体对赋的影响,大体指出了赋确是周诗,楚辞,寓言及个体散文交汇融通的产物。 赋是一种共诵读的文学样式 汉高祖初年至汉武帝初年约70年间是汉赋形成期 骚体赋,篇幅多比较短小,内容多抒发作者的身世感慨,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 《七发》已脱骚体赋窠臼而在汉赋中首创一体成为一篇散体大赋。 散体大赋是汉赋的主要形式

中国近现代人物素材

中国近现代人物 1.季羡林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1946年,他由德国留学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季先生长年任教北大,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现在即使在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反映。 推荐语: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颁奖词: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 2.梁实秋的演讲 著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以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话题:“语言的妙用”“幽默人生” 3.林语堂上课请学生吃长生果 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分析:林语堂,一位大师级语言大师。性格幽默、风趣,听其谈话,如沐春风,获益多多。 4.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 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5.华罗庚立志回国

做个时间管理的高手共19页

做个时间管理的高手 时间管理的实质 很多人都认为,时间管理的意义在于让我们工作得更有效率。这确实是掌握时间管理技能的一大好处。然而,时间管理的本质并不如此。时间管理的根本是人生的自我管理。它应该是每个追求成功的人的必备素质。 那么,什么又是真正的成功呢?成功包含“效能”和“效率”两个方面。“效能”是指一个人是否在“做正确的事”,即是否确立了适合他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此行动;“效率”是指“正确地做事”,即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是否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并行之有效。因此,时间管理不仅涉及“效率”,更要关注“效能”,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效能”为本,“效率”是末。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在内心深处探寻这样一个难解之谜: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的人生价值何在? 既然“效能”为本,那么一个自然的问题是:你确立了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吗?很多学员正是带着“如何确定人生目标”这样的疑问来参加培训的。我们常常感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人并不多。我们都知道人活着应该有目标,这说起来确实容易;但到底怎样确立目标,什么样的目标才是正确的,这的确是个难题。

“你的天赋才能与世界需求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你的使命所在。”亚里士多德其实很早就为我们指点了迷津。而遗憾的是,现实中人们所追求的,往往不是内心呼唤的自我,而是攀比与虚荣。这样得来的结果,只能是暂时的满足,更多的却是失落。你认识到自己真正的才能了吗?你知道这些才能如何满足世界的需求吗?你若想成功,就从回答这一问题开始吧,否则你很难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当你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你就开始有了目标——人生效能的起点。人生不是单一的色彩,而是万花筒。要实现目标,需要关照人生的各个方面,这就是你的——人生之轮。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在研究并采访过大量的成功人士之后得出:真正成功的人注重人生各个方面的修炼。 练习: -请为自己目前人生的7个方面从最满意到最不满意排序。 -你希望在哪些方面寻求大的发展? -你为这几方面树立了目标吗? 你对人生7个方面的关照程度,将决定你人生效能的高低。 高效能(成功)人士的8个习惯 1、积极主动

做一个优秀的时间管理者

做一个优秀的时间管理者 作者:周丹发布时间:2015-10-26 08:18:53本文来源于:高中生 核心提示:何为优秀的时间管理者?当然是能恰当而高效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我们身边应该不乏这样的人,总能完成那些看似应该要花更多时间完成的事,并且看起来毫不费力。我们高中学生应该怎样合理利用时间呢? 高中生要做一个优秀的时间管理者 一、如何向时间要潜力 对于面临升学考试的广大高中生来说,考前的复习何其紧张。为了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不少同学每天都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经常“开夜车”到深夜。这些同学的学习精神可嘉,但做法却未必可取。因为每天都全然不顾地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恰恰说明他们在学习上不善于利用时间,不会制定计划、统筹安排,学习没有质量、没有效率,只会用耗时间的方法求得心安。实际上,他们试图不浪费每一秒钟,结果反而是很多时间都没有用得其所。 当然,时间是获得好的学习成绩的重要资源,一个学生在学业上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时间的利用。而成绩与时间又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耗时多未必成绩好。 不少同学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总试图扩大自己的学习时间,不仅挤占了休息、锻炼、娱乐时间,甚至连老师上课的时间也用在看书上,“投入”可谓多

矣!但由于头昏脑涨、精神疲劳等原因,时间的使用效率并不高,真正学好、学扎实的并无多少,“产出”何其少!不用说,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会有大的起色。于是这些同学开始“愤愤不平”:为什么我整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成绩还总不见提高,而班上有的同学又是玩球又是看课外书,学习时间并不多于我,最后却考了个好成绩呢? 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有许多,但两者学习效益的不同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朋友,从现在开始不要光顾埋头于学习,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向时间要潜力,向方法要效益!你不妨从下面几点做起: 1.不要逼迫自己学习 每个人读书学习都有兴奋与抑制的时候,当你开始感到厌倦,学习效果很不好,需要逼迫自己看书,而且即便努力仍然很讨厌看书时,你就要适当地休息,做一点儿你喜欢的事情,不要强迫自己。如果你很轻松地对待自己的这种厌倦,通常过不了一两天,你就会重新拾起对复习的兴趣、正所谓“月有阴晴圆缺”,“潮起潮落”。不要对自己的厌倦大惊小怪,要接受它。反之,如果你看不进去书的时候,还在装模作样地学,一定会毁灭自己学习的信心。 记住,要盯住更长远的目标,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 2.领悟考试的意义,激发主动性 一些考生考前复习时,总是把近期的考试当作唯一的目标,人在复习,可内心却对复习充满厌倦,心想这样的苦日子快一点过去吧。过去了一天,他们就对自己说:“终于又熬过去了一天,愿苍天保佑,不要再有这样的苦日子了。”他们完全把复习当作一种磨难,心中很苦。他们没有看到,人人都是这样吃苦走过来的,这种吃苦是自己漫长人生道路上的一种磨炼,是一个考验自我的机会,是很光荣的经历。 考生们可以从相反的角度想一想,如果剥夺了你的考试机会,天天玩,天天享乐,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你愿意吗?你肯定会觉得人生无意义。所以,复习考试不是吃苦,而是在积累知识和做人的资本,是正常人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3.接受自己的自卑与不完满 许多同学浪费时间、学习效率不高,是因为心灵经常被消极的情绪所占满,整天想自己的不足和弱点,“无论如何努力,还是在班上的中下水平”,“我都比平时努力两三倍了,怎么还是考不了第一名?”其实,不光你有这样的想法,其他人也在这么想,这么想说明你有上进心,说明你还想通过努力达到更高水平。所以,可以允许自己这样责备自己,但不能总是看见自己的不足。心理健康的人在这种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已经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干得不错”,“我有理由为自己取得的现有成绩而自豪”。每天在找自己的差距的同时,找一找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要善于看到自己的成绩 4.别对自己要求过高 许多同学之所以不能有效地复习考试,主要是对自己的期望过于完美,

历史(岳麓版)一轮教案:选修4-第1讲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西方的先哲和科学家 Word版含答案

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东西方先哲和 杰出的科学家 知识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秦始皇 (1)统一全国:先后灭掉韩、赵、魏、燕、楚、齐,完成统一六国大业。 (2)制度创设 ①创建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 ②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强干弱枝,避免国家分裂。 (3)巩固统一 ①经济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奖励垦荒;统一度量衡、货币。 ②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通行的文字。 ③军事上,修筑万里长城,设桂林等三郡。 ④法律上,制定严密、严酷的法律。 ⑤交通上,统一车辆形制,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2.唐太宗 (1)制度:发展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2)法律:修订颁行《唐律》,重视法制建设。 (3)经济:延续唐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奠定了唐初经济逐步复苏的基础。 (4)选官:发展隋代的科举制,使庶族地主获得晋升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

(5)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6)对外: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3.康熙帝 (1)贡献 ①平定“三藩”:扫除了割据势力,加强了对云南、广东、福建等地区的统治。 ②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③抗击沙俄 a.组织战争:1685年至1686年,康熙帝组织了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沉重地打击了俄国军队。 b.签订和约:运用军事和外交双重手段,迫使俄国与中国于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了领土主权。 (2)评价: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知识点2东西方先哲 1.孔子 (1)政治思想 ①“仁”的思想:“仁”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其最基本的含义是“爱人”,但它是一种有等差的爱;主张统治者要施仁政;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之道。 ②“礼”的思想:“礼”是指周礼,主张“克己复礼”;为维护“礼”,提出“正名”主张。“中庸”思想。认为中庸是最高品德,要遵循中庸之道。主张用中庸思想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 (2)教育思想 ①教学原则: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②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原则。 (3)思想影响 ①对古代中国: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其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春秋:《诗经》、《论语》、《左传》、《孙子》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几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方的歌谣,里面有不少古代劳动人民的创作。选入课本的有《硕鼠》、《伐檀》。 ??《论语》--为孙子弟子编纂,是记录孙子言行的语录体作品。孙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课本选入《论语六则》。??《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相传作者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左传》也称《左氏春秋》,选入课本的有《曹刿论战》。 ??《孙子》--又名《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很有名的军事著作,共十三篇。作者孙武,春秋时齐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选入课本的有《谋攻》。?? ??战国:孟子、墨子、荀子、庄子、韩非、《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国语》、屈原 ??孟子--名轲,战国时代儒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孟子》,这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一部书。选入课本的有《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 ??墨子--名墨,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和墨家子弟和后辈学生著有《墨子》一书。选入课本的有《公输》。 ??荀子--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收在《荀子》里,选入课本的有《劝学》。 ??庄子--名周,战国时蒙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选入课本的有《庖丁解牛》。 ??韩非--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选入课本的有《郑人买履》、《扁鹊见蔡桓公》。 ??《吕氏春秋》--是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叫的他的门客们编写的,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选入课本的有《刻舟求剑》、《察今》。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人列御寂著。书中保存了不少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选入课本的有《愚公移山》。 ??战国策--是西汉族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选入课本的有《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 ??《国语》--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分国编次,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五百余年的史事。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选入课本的有《国殇》。 ?? ??汉:司马迁、贾谊、王充、《孔雀东南飞》

中国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则徐

中国近代史纲要人物评 价林则徐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林则徐生平简介: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70多年,被誉为近代最重要的名族英雄。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新闻纸》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彷制。林则徐督师数败英军。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九月被革职。二十一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五月充军伊犁。他在伊犁协助办理垦务,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 历史罪人:在中国,凡读完中学的人都知道,林钦差赴任后,不去深入调查鸦片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和流入的渠道与路径,也不细查贩运鸦片的英商有何强大的国家背景,更不认真评估禁烟后所能产生的严重国际反响及其对自己国家可能产生的祸害,其上任伊始,就拍脑门做决定,实行了对境内外鸦片贩子“入即正法,船货归官”的铁腕政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强硬手段,从英国鸦片商人手中缴获了2万多箱鸦片现货,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沙滩上掘池予以全数销毁。现在回过头看林则徐在钦差大臣任上的所作所为,他其实丝毫没有顾及自己的强力禁烟举措给国家招惹的战祸究竟有多大的危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