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重庆下半年公务员面试热点解读:就业难vs用工荒4

2014重庆下半年公务员面试热点解读:就业难vs用工荒4

官方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8353649.html,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2014重庆下半年公务员考试笔试结束意味着面试的到来,面试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何在2014年重庆公务员面试中取胜、赢在起跑线呢,中公网校专家为您支招。

2013年的699万高校毕业生还没有全部落实工作,2014年的几百万毕业生却已经开始涌入就业市场了,如此情形下,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

官方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8353649.html,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2013年也要被2014年比下去了。如今再批评大学生是“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已经有些苛刻了,因为月薪1000元的文员工作也能引发数百名大学生的竞争。不少刚毕业的学子栖居在大城市的破旧租处,每天花几个小时的时间上下班,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纷纷涌来,他们堪称是中国最能吃苦的一代了。

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体力劳动市场的冷清,不少招聘者表示招人一年比一年难了。由于卖方市场的形成,许多体力劳动者不会过早地定下年后的第一份工作,一般会处于观望状态。招聘单位面临着巨大的招工压力,开始纷纷以包食宿、提高底薪的方式来吸引农民工。但是,由于新生代的农民工一般不太愿意从事过于劳累的工作,外加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得很多农民工愿意选择留在家门口就业。

两相对比之下,我国一二线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出现的这种尴尬情景也就不难解释了。

就业难尤其体现在文科专业的毕业生身上,在2012年各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文科专业几乎包揽了薪酬排行的倒数十名。原因是全国各地的很多学校都把文科专业当成是提高办学质量和整体人文素质的途径,甚至单纯是为了提升学校的等级。开设文科专业无可厚非,但是盲目扩大办学规模,没有充足的社会调研和专业的教师,倒霉的只是学生而已了。

高校的专业教学也与社会严重脱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过于理论,有些知识对企业来说过于陈旧。有些面试官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应聘者的专业技能不够,思维创新能力不足。部分高校在开设交叉学科时更多的只是为了赶时髦,有名无实,根本没有相关学科的较强的优势,导师和学术带头人也没有很多的学科背景,却导致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因为专业名称限制而屡屡碰壁。

学生往往没有很好的职业规划,其实学生从进入大学时候起,就应该开始考虑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以及本专业的特点、面向的就业市场和人才需求。到了毕业的时候才能对自己准确定位,不会盲目提出地域、薪资要求。

笔者并非建议高校毕业生去和农民工竞争工作岗位,或者填补农民工市场的用工荒现状,而是要从自身的状况加以考虑,不要为社会大部分人的思维所限制和禁锢,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一些比较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2014河南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8353649.html,/zg/bscj.html

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奇怪并存

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奇怪并存 一、引言: “就业难”对于大家,尤其是大学生,早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天之骄子,而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教育; 每年输送到职业市场的毕业生也是一年比一年多。人保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我们在媒体上也能不断看到关于毕业生找工作困难的报道,甚至在社会上,出现了毕业即是失业的说法。 与此同时,“用工荒”问题也开始凸显,在今年年初,我们发现各地报纸电视等媒体相继报道这样一条新闻:许多企业在火车站汽车站等地点搭建临时招工摊位,招录将要离开本地的外出务工人员,同时抢先招收外来的务工人员。事实上,企业选择在汽车站或火车站进行招聘工作,这是因为这些地方是本地外出务工人员离开前的最后一站,也是外来务工人员来到这座城市的第一站。企业必须在这里抢先招录到自己需要的员工。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用工荒的出现。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以珠三角为例,近段时间媒体报导,广东、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劳动缺口达200万之巨。 这就是目前我国就业市场上出现的在一定意义上是矛盾的却又有其合理性的问题: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用工荒表明企业招不到人或者难招到适合岗位等人; 而就业难表明劳动者难找到工作岗位,是人等岗位。简单地说,也就是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另一方面人还找不到工作。 那么,究竟什么是产生这一“两难”问题的成因? 二、当前现状 (一)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将有24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其中将有超过70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数据显示,2009

用工荒和就业难中英对照

目前,就业市场之所以出现“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根本原因是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这几年,大家都在谈论新生代农民工,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首提这一概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不久前发布的“新生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了农民工总数的60%,他们更倾向于城市生活,有71.4%的女性、50.5%的男性希望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在就业上,他们和老一代农民工最大的不同是,工资已经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考量因素,他们更在意工作环境、是否开心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工厂化、大规模、流水线式的枯燥工作环境,已经难以让他们满意。 At present, the job market appears "shortage" and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existence, the root cause is a structural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the job market. The past few years, everyone is talking about new generation migrant laborers, 2010 Central first, also the first mention of this concept. China Youth Research Center recently published the "new generation of young peasant workers in China studies" show that new generation migrant laborers have 60% per cent of the total number of migrant workers,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urban life, have two women, 71.4% of men want to settle in working cities to buy a House. On the job, most of them and the older generation peasant workers is different, wages had not the only consideration factors they find work, they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whether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fun and personal values realization, industrialized, mass, and line-boring work environment has been difficult to make them happy. 事实上,这些特征不仅存在于新生代农民工身上,也是“80后”计划生育一代的整体特征。而对这一代大学生而言,他们比农民工的选择余地更大。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这几年越来越突出,但即便如此,大学生们宁愿失业,也不会到东莞大朗的毛纺厂做一般工人,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工作环境好、能展示才能的白领工作岗位。In fact, these features not only exist in the new generation migrant laborers who are "generation y"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tion of family planning as a whole. For students and their options are more than migrant workers.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recent years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but even so, the students would rather unemployment, nor to Dongguan dalang woolen mill workers in General, because they need is a good working environment, show to white collar jobs. 这是劳动力市场需求方面的情况。而在供给方面,以往的就业结构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工厂还是原来的样子,工作环境一成不变,工作岗位大多还是蓝领的工作,已经失去了吸引力。从欧美、日本的情况看,当第二产业不能提供足够多的体面工作机会时,很多人会进入第三产业就业。和一般人的理解不同的是,第三产业除了餐饮、旅店、商业等传统领域外,也包括金融、保险、教育、政府部门等广阔的领域,它提供的是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工作环境和社会评价比较高。而从我国的大环境看,第三产业还很不发达,因此还不能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部门。 This is the situation on labor market requirements. On the supply side, there has been no obvious change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in the past. Original factory is like, work hard and fast, jobs are mainly blue collar work, has lost its appeal. From Europe, America, Japan, when the secondary industry cannot provide enough decent jobs, many people will enter the third industry employment. And most people's understanding is different,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areas such as restaurants, hotels, commercial, also including finance, insurance, education,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other broad areas, it provides a more personal service, higher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assessment. From the

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悖论

破解“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悖论 新春伊始,各地频现“用工荒”,不仅珠三角、长三角缺工,连四川、重庆、安徽等传统的劳务输出地也频频告急,而且从技工蔓延到普工。与此同时,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一边是“就业难”,一边却是“用工荒”,这看似矛盾的两面纠结在一起,恰恰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目前,就业市场之所以出现“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根本原因是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这几年,大家都在谈论新生代农民工,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首提这一概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不久前发布的“新生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了农民工总数的60%,他们更倾向于城市生活,有71.4%的女性、50.5%的男性希望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在就业上,他们和老一代农民工最大的不同是,工资已经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考量因素,他们更在意工作环境、是否开心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工厂化、大规模、流水线式的枯燥工作环境,已经难以让他们满意。 事实上,这些特征不仅存在于新生代农民工身上,也是“80后”计划生育一代的整体特征。而对这一代大学生而言,他们比农民工的选择余地更大。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这几年越来越突出,但即便如此,大学生们宁愿失业,也不会到东莞大朗的毛纺厂做一般工人,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工作环境好、能展示才能的白领工作岗位。 这是劳动力市场需求方面的情况。而在供给方面,以往的就业结构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工厂还是原来的样子,工作环境一成不变,工作岗位大多还是蓝领的工作,已经失去了吸引力。从欧美、日本的情况看,当第二产业不能提供足够多的体面工作机会时,很多人会进入第三产业就业。和一般人的理解不同的是,第三产业除了餐饮、旅店、商业等传统领域外,也包括金融、保险、教育、政府部门等广阔的领域,它提供的是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工作环境和社会评价比较高。而从我国的大环境看,第三产业还很不发达,因此还不能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部门。 另外,整个社会的富裕程度大大提高。以前即便在城市,学生一毕业就要马上工作,不管工资多少,重要的是能够补贴家用。现在不同了,有媒体报道年轻人“啃老”,这种现象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有“老”可“啃”,不工作也没有生存压力,因此可以等到有满意的工作为止。 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就业需求和供给上的不适应。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大学生,他们需要的工作社会不能提供,于是出现了“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尴尬现象,这反映了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不适应劳动力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就业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年轻人对工作岗位的挑拣,不是某些人所谓的“挑剔”、“眼高手低”,而是人的解放,人不再

“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

“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伴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累计失业人数也在一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一年热过一年。特别是自经济危机以来,这种趋势尤为明显。而另一方面,企业招工难也越来越明显。自20世纪初,东南沿海地区陆续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而现如今,这一现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频繁出现。涉及的行业也由低端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企业蔓延到企业高级技术人才的匮乏。一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方是企业“招工难”,这两种现象初看是完全相反的,只能在某一时段内发生一种,但现在两者同时发生,而且都愈演愈烈。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关系? 因此,本研究将调查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企业“招工难”的原因,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结合当前的国家帮助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实现就业提供建议。 对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并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解决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相关文献综述 民工荒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各个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探究。本文在总结部分文献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工荒”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全面剖析。 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1)刘易斯二元模型 1954年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指出在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性质不同的两个经济部门,一个是“资本主义”部门、一个是“维持生计”部门。刘易斯模式的劳动力转移机制是: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只要工业部门能够提供最低生活水平以上的实际工资,农业部门就能够向工业部门无限供给劳动力,而工业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这种发展情况,一直延续到农业部门的边际生产力增大而使实际工资上升至与工业部门实际工资相等时,劳动力的转移便结束了。 (2)国外职业搜寻理论 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同时每个企业给劳动者的报酬不同,劳动者为了获得报酬满意的工作,必须在劳动力市场搜寻。这种为寻找工作而采取的失业时间越长,劳动者就越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获得的工作报酬就越高,但是随着他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时间的延长,未来寻找到的工作岗位报酬的提高幅度递减,即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收益递减。 2 国内的研究成果 (1)结构短缺论 “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年龄、性别、地域和技能型民工荒。“民工荒”并不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绝对数下降,而是由特定人群短缺而造成的结构性供给不足,或者可以说是结构性有效供给总量不足,是劳动力市场区域性和结构性失衡的结果。吕小燕、杨文选(2006)从“经济理性人”学说出发,假设农民工是经济理性人,会精确地考虑进城务工的成本和收益,只要收益大于其成本,农民工就会选择进城。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就是农民工对进城务工的成本和收益进行理性分析的结果。与我国较快的经济增长率相比,农民工工资增长缓慢,再加上雇主拖欠工资时有发生,这些都打击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王呈斌、毛晓燕(2010)通过市场问卷调查分析了“民工荒”的现状、特征,认为劳动力流动相对收益减少是其根本原因。 (2)基于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的就业难 在一个典型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由于就业机会分布的高度不均匀,而且进入一级劳动

用工荒与就业难

用工荒与就业难 目前,就业市场之所以出现“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局面,根本原因是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透过现象和矛盾的表面,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工人出现用工荒,一方面是不少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出现就业难。这两个看似是悖论的现象,在中国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 用工荒主要出现在新一代农民工身上,他们与前一代农民工最大的不同是,工资已经不是他们找工作的唯一考量因素,他们更在意工作环境、是否开心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工厂化、大规模、流水线式的枯燥工作环境,已经难以让他们满意。还有相对的一方面,随着近年经济结构的调整,一大部分企业借着高科技革命的春风转型,经济模式由粗放转向集约,有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由此催生出一大批新的岗位需求,这些工作不仅需要就业者有充足的精力和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更需要有专业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做后盾,这一部分就业市场形成了暂时空缺。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原因也是多层次多方面。首先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必要的理论框架、知识结构没有构建起来,自身素质不足,不符合一名合格大学生的要求。其次,大学毕业生没有一个理性正确的就业心态,很多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大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就得是“大家”,就得担当干部、管理人员,对工作没有一个认真的态度,缺少职业情操,容易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再次,现在一些企业缺少必要的社会责任感,新的岗位需求都要求有工作经验,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大学生,觉得大学生粗出茅庐,空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招收应届毕业生企业就等于承担起来培养大学生的义务,得不偿失。从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与其招收大学毕业生还不如招聘有工作经验者来的实际、实惠。最后,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成了影响大学生教育的瓶颈,管理机制,办学体制,投入体制,评价机制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专业学科设置不灵活,不能紧跟市场经济结构的转变,各地区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不均等。 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大学生,他们需要的工作社会不能提供,于是出现了“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尴尬现象,这反映了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不适应劳动力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就业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年轻人对工作岗位的挑拣,不是某些人所谓的“挑剔”、“眼高手低”,而是人的解放,人不再单一地只受经济因素的驱动,而更看重个人感受、发展前景等精神因素,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期,经济结构的转型,劳动力市场、就业市场也要跟紧节奏,要处理好经济结构转型和就业市场稳定良好的关系,既要保证经济有好又快的增长,也要兼顾劳动市场的结构问题,只有一个良好稳定的就业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才有内生的动力。就业问题是民生问题,民生无小事儿、,我们必须实事求是,找出问题的根源,发现问题的本质,从劳动者到企业到政府职能部门每一个环节都找出要害,针对性的处理好、解决好现阶段出现的用工荒与就业难的问题。 用工荒一方面是年轻农民工不满足与现实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另一方面是劳动者胜任不了企业新的岗位需求;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是对工作不满意,另一方面是企业对大学生不满意;这两者的矛盾其实大同小异,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只要我们把问题联系起来,就可以统一的解决问题。从劳动者本身、企业。

就业难与招工难“两难并存”

就业难与招工难“两难并存” 为了解咸安区的企业用工情况,最近,我们深入到有关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情况来看,在全区范围内劳动力供求基本平稳,就业难与招工难“两难并存”,“用工荒”现象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比较突出,全区就业形势总体上保持稳定。 一、当前咸安区企业用工的基本情况 本次用工调查共发放《企业用工情况调查表》46份,调查企业涉及机械制造、纺织、建筑业、食品制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服务业等10个行业,包含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等共7种登记注册类型企业。 根据调研情况看,咸安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村劳动力供求基本平衡。从调研的46家企业看,目前,有18家企业存在招工难问题,占企业总数的39%,有26家企业存在缺工问题,占企业总数的56%,缺工人数为428人。制造业用工缺口最大,达344人,占缺工总人数的80%。劳动密集型用工企业问题比较突出,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制造、机械制造、家具制造及木制品业等行业,其中个别中小型私营企业缺工更为严重。在对员工个人情况的要求方面,强调只招收男性员工的企业比例达30.8%,女性的就业压力明显高于男性;有46.2%的企业要求招收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有30.8%的企业要求只招收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员工。企业效益好、工资高、环境好,用工比较规范的企业没有出现招工难问题。 缺工人员结构情况: 1、性别结构。女工需求86人,占总需求20.1%;男工需求265人,占总需求61.9%;无性别要求77人,占总需求18.0%。女工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制造、纺织业等;男工需求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和其

他制造业等行业。 2、年龄结构。18-25岁需求66人,占总人数的15.4%; 26-35岁需求301人,占总人数的70.4%; 36岁以上需求33人,占总人数的7.7%,无要求28人,占总人数的6.5%。食品制造、机械制造业招用人员多为年龄18-35岁青年工人。 3、学历结构。高中以上学历需求322人,占总需求的75.2%;初中学历需求68人,占总需求的15.9%;无学历要求38人,占总需求的8.9%。高中以上学历需求的企业主要集中于机械制造业、汽车销售业;纺织业等行业对学历要求较低,一般对学历没什么需求。 4、技能结构。中级工以上需求178人,占总需求的41.6%;初级工需求132人,占总需求的30.8%;无技能要求118人,占总需求的27.6%。机械制造业、汽车销售业等行业对招用人员技能要求相对较高,印刷包装业、纺织业等行业技能要求相对较低。 二、咸安区部分企业招工难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企业的调查走访,可以看出,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人力资源的供需矛盾凸显,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问题同时显现,主要表现为: (一)结构性失业矛盾突出。一方面企业经济发展,缺员现象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城镇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职工和农村劳动力找不到合适就业岗位,呈现结构性失业。 (二)“新生代”劳动者就业要求高。当前80、90后群体受教育程度高、就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择业观念和求职意向发生很大变化,他们要求找一份既稳定、薪水又不低、还不能太辛苦的职业,能食“皇粮”更好。 (三)咸安区部分企业存在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工作环境较差等现象,致使就业岗位缺少吸引力和稳定性,导致劳动力招不进、留不下、

就业论文:浅谈企业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浅谈企业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企业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筒单的“有业无人就,有人无业就”的供需不匹配,其中存在着深层次、结构化鷂原因。笔者通过深入的分析这种矛盾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企业用工现状和大学生就业现状 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检测中心提供的资料,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0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些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1.78亿,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46%;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5325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54%。 从整体上来看,教育部发布2017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将达到795万,较2016年新增30万。加上出国留学归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将有近千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更是激烈异常。从专业上来看,从历年本科毕

业生就业率来看,财务管理专业一直位于前列,成为就业率最高的专业。艺术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法学专业就业率较低,仅接近90%。其中法学专业更是连续三年(2014、2015、2016)垫底,成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 企业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1)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新的产业部门不断崛起,旧的产业部门(尤其是夕阳产业)不断被淘汰,而此时劳动力本身所拥有的一技之长并不能适应变化了的产业结构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供给的变化滞后于劳动力需求的变化,从而引起劳动者失业。这就导致了“有人无业就,有业无人就”的矛盾现象。 (2)就业能力不足。有部分劳动者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缺乏正确的职业定位和对自身清醒的认识,太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事实上,一些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并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尤其是学生在学校只顾埋头学习,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而企业却希望新招人员能够在短期内迅速适应企业的业务,并能为企业创造一定价值。这也就是许多用人单位倾向于招收具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的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学校与劳动力市场的脱节。

关于“用工难”和“就业难”的调研报告

关于“用工难”和“就业难”的调研报告

关于“用工难”和“就业难”的调研报告 当前,“就业难”问题日趋明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而另一方面,“用工难”的现象,却也成为一个越来越困扰企业、越来越明显的现象。本文立足日前社会反映强烈的企业用工难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问题,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一、企业用工的现状和农村富余劳力就业情况 近几年,在我区劳动保障局备案的各类企业共2000多家,从业总人数4万多人。其中本地劳动力1.1万人,外来劳动力2.9万多人。本次调查的企业8家,涉及纺织服装、电子电器、精细化工、文具用品等主要用工企业,共有从业人员4240人,其中女员工2730人,占65%,外来工2490人,占59%,主要来自四川、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份。 不少镇(街道)干部和企业主反映,目前,大部分企业空岗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纺织、服装、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更为严重。企业用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女工短缺。据了解,我区近60%企业需求女工,特别是纺织、服装等企业,女电平车工尤为短缺,全区仅纺织、服装 2

行业女工缺员估计多达20%左右。二是年青工人短缺。企业招工普遍要求年轻化,多数要求年龄在18-30岁之间,使40岁年龄段以上的劳动力难以再找到工作,造成了“有事没人做,有人没事做”的现象。三是熟练工短缺。部分企业由于考虑成本等因素,只招收有工作经验的熟练工,大部分企业中师傅带工、新工培训不够完善,未建立订单式、定点培训等机制,以致一些行业、岗位出现用工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四是高素质技能型员工短缺。调查的8家企业4240名从业人员工中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比例高达77.8%;高中、中专(中技)的占20.3%;大专以上的仅占1.9%。 在“用工难”的同时,却出现富余劳动力“就业难”的矛盾,全区现有农业人口100.44万人,农村劳动力50.08万人,其中富余劳力5.70万人,已经实现转移就业的有2万人,占富余劳动力的35%。当前近三分之二的富余劳动力未能实现就业。 二、企业用工难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等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内地省份劳动力流动呈现多极化趋势,近年来流入我区的外来工逐年减少。而我区本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任务繁重。当前, 3

基层反映:当前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应引起重视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基层反映:当前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应引起重视 今天,好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当前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应引起重视》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近年来,各地用工荒现象越来越凸显,企业高薪聘请却无就业人员能操岗的局面,显现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学毕业生及低学历劳动者就业困难。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已经成为当前就业与用工面临的一大难题,以我市为例,截至目前我市登记失业人员3034人,企业登记岗位需求约9765人。为此,基层建议,从根本上调整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应着重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人才结构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破解二者并存难题。 一、原因分析 ??? 一是岗位需求与人力供给匹配度差。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转型升级、外贸形势变化等原因,用人需求变化速度快,技能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供求缺口较大,加之,人才供给结构变化慢,劳动者能力素质与企业岗位需求不符,导致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的匹配度差距越来越大。 二是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适应。每年人力资源市场中,近1/2求职者为大学毕业生,而在当前工业化中期阶段,中低端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用人比重一直维持在六成以上,人才供需难以对接。部分劳动者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缺乏正确的职业定位和对自身的专业、素质、求职期望和市场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是企业用工成本的承受力与劳动者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导致供求双方难以对接。一方面,社会工种薪酬体系不完整,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底层劳动群体的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恶劣,社会地位低,求职者多数不愿从事这类工作;另一方面,工人工资增长和企业承受能力存在矛盾,导致中小企业和大型劳动密集企业的普工短缺。 二、对策建议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向服务业倾斜。第一,推动生活性现代服务业发展,如电子商务、社区服务、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形成放开搞活就业扶持的相关政策。第二,大力发展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如研发、信息、科技、物流、金融、咨询等智力密集型领域,实施创新研发带动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第三,落实工商登记、财政支持、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等相关扶持政策,主动跟进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在小额贷款、就业资金扶持、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条件,引导劳动者就业创业。 二是教育培训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第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在职员工的技能尤其是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水平,造就高素质的产业大军。第二,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制度,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第三,加大企业参与职业

用工荒与就业难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用工荒与就业难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摘要] 随着实体经济的阶段性回暖,企业出现了用工短缺的现象;同时就业难也客观存在,不少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从逻辑上讲,用工荒与就业难是一对矛盾的共同体,但只要用工单位提高待遇,求职者放下架子,不挑肥拣瘦,这一矛盾就会彻底解决。本文首先分析了产生用工荒的原因,然后从就业观念、家长的引导、求职者的素质与技能3个方面分析了产生就业难的原因,最后从求职者个人、企业、国家3个层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用工荒;就业难;成因;对策 1 用工荒与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1.1 用工荒的成因 一是分配机制不合理。垄断行业待遇优厚,公务员与事业单位收入稳定,工作压力小且工作环境优越,这一点从每年的“国考”热中可见一斑。而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及民营企业,不但劳动强度大、收入低,而且随时有企业倒闭、员工失业的风险。表面上说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可仔细审视一下不同的待遇、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社会地位后,就会发现人们不愿到企业就业的原因。二是有的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水平往往偏高,而求职人员大部分是普通人员,在技术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三是近些年国家对内地的扶持力度加大,有一些优惠的政策,农民工从中得到实惠,因此更愿意留在家乡工作而不愿到处奔波。四是随着经济的阶段性回暖,企业的订单增加,因此需要的工人增多,这是一个客观的原因。 1.2 就业难的成因 一是就业观念难转变。不少高等院校毕业生人生定位不准确,就业思路不清晰,求职时特别迷茫。挑选职业时拈轻怕重、好逸恶劳,进公务员队伍或考个事业编就为找个“金饭碗”,图个好名声。其实个别民企效益很好,待遇也很高,但众多大学生认为自己寒窗苦读十几年,花掉父母无数钱,如果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工作会很不甘心。二是家长的不合理引导。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当父母领着孩子走在田间地头或城市的马路上,看到环卫工人、劳务人员及正在田间耕种的农民时,就拿他们当“活教材”、“开现场会”,来一个“现身说法”,不约而同地说:“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干这个”,“你看人家某某某从小爱学习,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了北京”,这种落后的就业理念在国人头脑中根深蒂固。而日本人的就业理念就很淡泊。日本一家调查公司对全日本一年级小学生的理想进行调查后发现:女生将来最理想的职业首选是糕点师,其次是演员和花店员工;男生最想从事的职业依次是运动员、警察、司机。日本人对孩子的教育比较注重实际和因材施教,善于征求孩子的意见,绝不好高骛远。对其来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是好士兵。这样的教育理念不仅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充分发挥其特长,培养其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而且避免了终生总是与别人攀比而挤“独木桥”。三是

浅谈国内“用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这段时间翻开报纸和打开各大网站都不难找到“用工荒” 这样一个词语。企业缺少劳动力,难以正常运转,成了当 前政府最关心,人民群众谈论最多的问题。一场全国范围的 “用工荒”蔓延开来,很多企业招不到人。一边是大批企业已经出现毋 庸置疑的用工荒,一边却是大学毕业生仍然就业艰难。很多大学生也像 工人一样,过完年就涌向各个人才招聘会现场,成功者却没有多少。而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怎么解决呢? 一“用工荒”产生的可能原因分析 首先,企业没有储备人才的概念,以及学校与社会脱节,这是导致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第一个原因。企业大多需求的是熟练技工,而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工人不太愿意录用,这种现象在中小企业尤其明显,他们的用人理念是:希望招到的工人马上就能进入工作状态,为企业创造效益。这样一来,很多大学生以及农民工刚踏上社会,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就被挡在了门外。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反映了很多学校过度产业化而设置了许多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或市场无法消化的就业难专业。中国的人力资源并不短缺,却也出现了用工荒。 其次,国家连续多年的一号文件,鼓励三农发展,虽然有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仍不改我国的农业发展势头。在这种政策扶持下,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工转变就业观念,不再一味追求大城市高收入高消费的生活,而在农村落脚,虽然收入较低但消费也低还可以照料家人。还有一小部分的农民工和刚毕业的80后和90后大学生,因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头脑,看准了农村将来的发展前景,在农村进行创业并且带动大量的农民工就业。这样也在很大

程度减少了发达地区的用工来源,这对企业招工影响很大。政策越来越好,工人找到了其余的致富之路,导致工人的流失,当然这不是一个坏现象,只是它意识用工荒的一个原因。从今年全国各地的招工形势来看,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其实也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矛盾,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第三,许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第四,国外经济回暖,劳动力大量外流 国外的经济恢复发展,消费需求上升,国外企业恢复发展,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国内工人工资和国外的工人工资还有很大程度上的差距,所以一有机会很多在国内就业的人员又开始到国外就业。 第五,人口红利效应减退,劳动力结构失衡 近年,我国政府大力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老年化越来越明显,劳动力资源明显减少。加上50年代和60年代很多人退休,和一些大学毕业生又不愿意到生产一线做体力活和简单的操作活,而一些需要技术的岗位由于职业教育还没能够跟得上,导致了这些活没有人干,出现了劳动力结构性失衡。 第六,劳工工资水平和保障水平得不到相应的提高 我国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普遍较低,社会保险的转接不便给流动就业带来难度,很多不负责任的企业加上农民工的保障

“用工难”“就业难”问题解决工作总结

“用工难”“就业难”问题 解决工作总结 本文作者:徐勋伟原创投稿 近年来,随着汉川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加上原有外来企业技改扩能和本地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全市企业用工需求增长较快,缺工高峰时期达2万人。与此同时,由于工人的期望值与现实工作的巨大差距又导致了求职者“就业难”问题凸显。致使汉川市一度出现“有事无人做”和“有人无事做”的错位现象。为了有效缓解全市企业“用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的问题,汉川市劳动就业局大胆探索,采取积极措施,有效解决了劳动力市场“两难怪圈”的问题。 一是强化宣传,加大就业信息的发布力度,拓宽供需渠道。第一是利用网络报刊媒体发布用工信息。通过汉川电视台开设的《就业广场》栏目、广播电台用工信息专栏和汉川就业信息网等现代化网络媒体资源及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目前全市所有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信息都可通过市劳动力市场在第一时间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零收费“的发布,使城乡各类求职人员都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最新用工消息,使“要上班,到汉川”的用工品牌进一步叫响。第二是散发企业用工信息宣传单。今年以来共发放企业用工宣传单共6万多份,在十月中旬秋季招聘会期间,发放各类宣传单数

万份。第三是利用“公告”宣传。为了满足企业的用工需要和各类求职人员的求职需求,及时将企业的招工信息制成招工信息宣传板,在固定的宣传橱窗和电子显示屏上发布,供求职者详细了解企业情况和招聘信息。 二是举办招聘会,实现企业和求职者岗位对接,积极满足用工双方的需求。通过开展“春风行动”,举办专场招聘会,着力缓解“招工难”和“就业难”。2月22日,汉川市举行大型用工招聘会,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及时,有针对性的服务,共有XXX家企业提供了纺织、缝纫、营销、文员、会计、管理等15XXX个用工岗位,共有18XXX人进场,当场达成用工意向7XXX人,其中返乡农民工 1XXX人,特困人员XXX人,下岗职工XXX人,大中专毕业生20__人。今年十月中旬,汉川市就业局又举办了“20__年汉川市就业援助行动暨秋季劳动用工招聘会”,共有XXX家企业单位参加,提供各类就业岗位达6000多个,现场达成用工意向的人数就有1XXX人。同时,不断加强与周边县市劳务协作关系,积极引进劳动力资源,今年汉川市就业局专程带领XXX家回归企业参加孝感、孝昌、云梦等地的招聘会,共招得员工300多名,进一步缓解了劳动市场“两难”问题。 三是增加投入,健全基层劳动就业服务网络,为用工双方提供服务平台。一方面,着力加强了基层公共就服务平台建设。近两年来,市政府投入资金XXX万元,按平均每年乡镇XX.X万元的标准 在全市XXX个乡镇和XXX个社区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达标建设活

我国“用工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用工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同时出现了“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问题,表面上看似矛盾的两者,实际上却反映出我国劳动市场并非是简单的表面的就业矛盾,而是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全国范围出现的“用工荒”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的“用工荒”呈现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供需两方面并结合经济因素、制度因素、人口因素对“用工荒”的产生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用工荒”;劳动力;技术培训 一、我国“用工荒”的特征及现状 (一)我国”用工荒”具有一定的“局部性” 一是发生的区域具有“局部性”,以传统的劳务输出市(县)为主。正因为传统的劳务输出市(县)既是主要的劳务输出地,同时也是沿海产业转移的主要接纳地,从而这些地区的“用工荒”矛盾相对突出。二是发生的行业具有“局部性”,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集中在纺织、服装、餐饮、娱乐等行业。三是发生的企业具有“局部性”,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小、用工方式相对不规范的企业。 (二)我国“用工荒”出现区域扩展的特征 从地域上看,我国“用工荒”一般出现在沿海经济相对发展较快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2010年春节后出现的“用工荒”较之以往一个很重要的不同就是由传统的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一线城市率先开始出现并逐渐向全国范围内蔓延, 四川、河南、安徽、湖南等一些劳务输出大省的部分企业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招工难”现象,据各地新闻报道,一些中西部的省份,比如安徽、湖北、重庆、新疆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用工荒”已成为全国范围的用工问题,为增强就业吸引力,2011年以来已有十几个省份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整幅度在10%以上。种种迹象表明“用工荒”已经由东南沿海蔓延到全国。 (三)“普工荒”与“技工荒”并存 从各大人力资源市场报道的招工情况和对企业的采访情况来看,目前企业主要缺少的工种都是集中在一线生产线上,一些体力活和一些需要专业技术较强的工种,“用工荒”的实质是“技工荒”,初级技工和中级技工最为紧缺。一直以来,技能型、高素质工人的短缺都是“用工荒”的突出特征,这一特点在本轮的“用工荒”中依然存在。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力需求结构发生变动,致使素质型工人满足不了劳动力需求从而造成岗位空缺,而新一代的农民工虽比上一代在知识水平和技能上更具优势,但依然无法达到产业升级所需要技能水平,

浅谈“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矛盾问题

浅谈“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矛盾问题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其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即将面临的就是就业问题。然而现如今却出现了一方面大量企业用工荒;另一方面,尤其是大学生却面临着就业难,有些地方大学生的平均工资已低于农民工群体,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彰显。 一边是年复一年增加的高校毕业生,一边却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出现的劳动力短缺,“就业难”和“用工荒”在中国矛盾地存在。本文首先从经济、企业、劳动者各方面分析了这一矛盾现象的直接成因,继而进一步分析,根据根本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从理论上对这一难题提出解决方案,促进经济更健康地发展。 “就业难”对于大家,尤其是大学生,早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天之骄子,而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教育;每年输送到职业市场的毕业生也是一年比一年多。人保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与此同时,新春伊始,“用工荒”问题也开始凸显,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以珠三角为例,近段时间媒体报导,广东、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劳动缺口达200万之巨。那么,究竟什么是产生这一“两难”问题的成因? 一“两难”直接成因 (一)就业市场供需的不平衡 这一点是造成两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又体现在多个方面:首要的一点,是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简而言之,就是就业并不缺少人,缺的是合适的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40个城市抽样调查显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是14%以上,供求之间差距明显。其次,地域性失衡。虽然国家已经大兴西部开发,但不容否认的是,对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沿海地区发达城市比广大西部地区更具吸引力,“孔雀东南飞”现象并未得到缓解。最后,劳动力供求数量不均。每年达1200万的供求缺口是造成就业难的直接原因。 (二)劳动者自身素质不够

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的分析

目录 一、用工荒、就业难并存的表面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经济环境变化,用工需求加大 (1) (二)国家政策和开发战略的改变 (1) (三)农民工主体结构上的转变.........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就业意愿与岗位要求存在落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深层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城乡就业结构矛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城市内部存在的新二元结构 (6) (四)企业产业结构的低端化 (6) 三、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途径 (7) (一)根据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7) (二)规范劳动力市场,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8) (三)发展教育,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 (9) 参考文献: (10)

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的分析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表面原因,进而得出产业结构不舍理、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内部存在的“新二元”结构及人力资本不足是两者并存的内在原因。文章认为,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对策:一要调整产业结构;二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三要加大资本投资;四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用工荒;就业难;产业结构;二元结构;人力资本2004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逐渐产生用工荒现象。在金融危机背景下,2012年春节后用工荒现象再次发生,表现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型制造企业缺乏普通工人,以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企业缺乏熟练工人。 在出现用工荒的同时,中国社会却普遍存在就业难现象,突出表现为我国的总体就业弹性较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年份GDP增长率都在8%以上。即使在金融危机严重的2009年,GDP的增长幅度也有8.7%,这种增长速度在国际社会是比较罕见的。但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及低学历劳动者的失业。 一、用工荒、就业难并存的表面原因 (一)经济环境的变化,用工需求加大 随着经济环境的逐步改善,我国内需的增加,外贸进出口的增加,一部分沿海外向型企业的订单陆续增加,有的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状况,甚至还好于之前的状况,产生了大量的用工需求 (二)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随着国家事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中西部劳动力大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民工有从东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