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

——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孟照莲

本节课内容是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这个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位置与方向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学生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且能通过第几列,第几行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一个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以及会用量角器测量角,学生有了例1的基础,可以自行探索根据方向角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从中认识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根据所给的条件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

1.首先,我放手让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信息,给学生广阔的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间,学生通过交流对于如何在平面图中准确表示的确切位置可以得到新的启示和感悟。

2.然后让学生交流确定准确位置的想法,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明确了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位置的具体过程和方法,较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

样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同时可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最后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自学提示,来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必须弄清楚:以谁为观测点?北偏西30°是以哪条边为起始边?向哪条变旋转?旋转多少度?量角器如何放置?如何表示“距A市200km”?在此环节中需要学生利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出B市位于A市的什么方向和多远的距离,学生反映出来的是:量角器的摆放和角度的测量容易产生错误,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测量哪个角,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谁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谁重合,再请学生动手操作。在小组汇报环节中,生生补充、纠正、最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并且请学生到黑板上示范。这样的环环相扣使学生逐渐清晰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确定A市的位置,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观测点”是确定物体位置的要素之一。在生生交流讨论和师生共同反馈的学习流程中精炼本节课的知识。课堂过程的探究和讨论是培养学生思考及形成知识结构的关键,师的适时点拨,方能锦上添花。

4、总结归纳“一定点三重合一偏离”的画方向方法

如“上海在北京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相距1067千米”的位置,“在”后面的词语就是观测点,即北京是观测点;“三重合”:就是量角器的中心与观测点(北京所在的点)重合;量角器的0°与南重合;量角器的90°与东重合。“一偏离”:就是以南为主方向,向东偏离30°,即可画出30°的角。

而“北京在上海北偏西约30°方向上,相距1067千米”的画法则是以上海为观测点,量角器的中心就应该与上海所在的点重合,量角器的放置应0°与北重合;90°与西重合,以北为主方向,向西偏离30°,即可画出30°的角,再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在这条线上画出多少段即可。

改进之处:

由于学生是初接触用方向角和距离来描述具体物体的位置,特别是角的测量上存在放置上的错误,并且读度数时不知道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没有到位,这节课上下来还是符合预想的。但也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1.教学过程中即探究具体方向时,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不够,没能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充分的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标示物体的位置。

2.学生对角度测量知识的遗忘,导致用时较长,练习没有完成。

3.个别学生作图不严谨,不规范,有12%的同学偏离角度画得或不够准确,或标错,或单位长度不统一,或没有定长。

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和画图的方法。对于自学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带来个别需要手把手教的学生;对于学生能力稍差的学生,单独辅导个别讲解比小组合作更有效,从而更好的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所以,课下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节课的活动交流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能利用培优补差的时间,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有时又不得不为学习能力稍慢一点的学生重复,减少耽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总之,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到有所提高,实现学生自己心中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有不少的差距。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新增添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我觉得本单元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严重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盛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 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上、下、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方位之后,进一步学习水平方向的东、西、南、北方位的概念。教材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了丰盛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会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反思本单元的教学,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 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辩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结合详尽的情景和儿童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经历认识方向的过程,从中体会方位知识,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3、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会到方位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达到以上几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创 设了大量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例如:例1 的教学,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说一说自己面对的是哪个方向?(因为我们的教室是东、西向的,学生面对的是西面,所以我让全体向后转。刚好是早上,学生很简易联系生活经验想起自己面对的是“东”。)“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又是什么方向呢?”我还来不及介绍,孩子们已不由自主地畅所欲言说了起来,此时的我已无需多言??…随后组织孩子们改变面对的方向,确定其余方向。整堂课学生是在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例5 的教学,我组织学生“当导游”,让学生在“导游”的角色中学会看有八个方向的路线图,能够根据路线图向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1)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开学的第一单元就是学习辨认方向,说实话对于这部分内容自己也有些心里没底,因为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话我能够说是个方向盲,经常把别人也搞晕。正因为这样,为了上好这单元的课我着实下了很大的功夫,就当跟着学生们一起再学习一遍方向的知识,因为自己也不太会辨认,所以我想更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一同去思考,知道问题出在哪,更好的引领学生不犯同样的错误。 为了让学生辨认清方向,吸取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以往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我在课堂上注意了以下几点: 1、定准参照,清楚关系 生活中辨认方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太阳,教材的初始也出示了一个小朋友面向太阳,两臂打开,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其实这样只要定好一个方向其他的最很容易辨认了,最重要就是要找好参照,明白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一找早上太阳是从哪个地方升起的(还好,今天是个晴天能看到太阳)学生们找到以后,我让学生面向东,打开双臂,直接告诉学生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然后让学生记一记,当然,光这样记的话效果还是不明显的,还要让学生主动记清四个方向的关系。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方向后,我按教室里的方向把它标在了黑板上,让学生观察怎样才能记准这四个方向呢?引导学生发现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学生清楚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后,我让学生观察并记住教室的四个方向,记准一个方向就能够辨认其余的方向了。选好一个参照物。 2、实践活动,由近及远 只清楚了方向之间的关系,还是不能很准确的辨认方向的,要通过系列的活动来找到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只有实践才能深化理解,于是我带领学生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首先我让学生辨认一下,以自己为中心,四个方向都有哪些同学,接着来说说教室的四个方向都有哪些物品,再让学生按老师的口令来转一转,又组织了两个学生背对背先指指自己的左面,右面,再指指东面和西面,学生会发现前,后,左,右是随着观察者的改变而改变的而东、南、西、北是恒定不变的。通过这几个活动学生对自己身边的方向有了一定的理解。在理解了自己身边的东、南、西、北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的眼光再放远些,观察学校的操场,想一想操场的几个方向都有什么物体,学生通过想像操场的东,南,西,北,进一步加深了对四个方向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想像抚顺市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你们知道吗?向学生介绍以浑河为界抚顺市的北面是顺城区,南面是新抚区,东面是东洲区,西面是望花区,向学生介绍一些家乡的知识。这样我通过由近及远的方式由理解自己身边的方向到自己周围环境的方向,加深学生对方向的理解,使这四个方向在学生心里打下深刻的烙印。 这节课结束不知道学生有没有掌握方向,对我来说对于方向的理解是更深一步,我想对于学生来说也会有所收获吧!这节课让我体会到什么叫“教学相长”!

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例如,通过“台风报道”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提供丰富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第一学段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位置”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教材创设了许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等活动,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注意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已经具有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也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 2.在这个年龄,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老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3课时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材第19页例1及第20页做一做。 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 根据条件正确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题主题图,教材第20页“做一做”图片投影片。 联系实际。 新学期,我们班又迎来了一名新同学,他对于学校的位置还不很熟悉,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给他当向导,让他尽快熟悉各专用教室的位置。 集体来到操场,用手势表示出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分组练习,辨认方向。 1.出示例1。

老师板书: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学生反复读几遍。 老师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然后集体订正答案。 老师追问:如果只有这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小组讨论,说说各小组的想法。 老师接着问:如果只知道台风中心到A市的距离,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想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只知道方向或距离是不行的,要同时知道这两个条件才行。 老师:前面我们已经掌握了准确确定位置的方法,那怎么求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到达A市? 学生:根据“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可以求出。 600÷20=30(时) 答:台风大约30小时后到达A市。 2.尝试练习。 (1)投影出示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说出八个方向。 (3)看一看: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完整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教后反思 南宁第四十九中学 学生早已积累了有关位置知识的感性经验,能通过一些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节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喜欢并学好这节课知识十分重要。在学生对定向运动有了了解之后,再进行例1的教学就非常轻松了。在解决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当出现学生在描述物体位置时只根据方向或距离其中一个条件时,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怎样说才能更准确呢?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发现、探索,进行实际操作,才能掌握这方面知识。我认为为学生创设实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认识方向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而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又是那样的抽象。因此,在教学时,我创设了大量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例如:例1的教学,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说一说自己面对的是哪个方向?(因为我们的教室是东、西向的,学生背面刚好是东面。又刚好是早上,学生很容易联系生活经验想起自己后面是“东”。)“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又是什么方向呢?”我还来不及介绍,孩子们已不由自主地想起儿歌“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此时的我已无需多言……随后组织孩子们改变面对的方向,确定其余方向。整堂课学生是在的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例5的教学,我组织学生“当导游”,让学生在“导游”的角色中学会看有八个方向的路线图,能够根据路线图向自己的“游客”描述行走的路线。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习,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效果极佳。 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结合上述教学目标,反思如下: 1、个人觉得本单元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辨别八个方位,至少应让学生掌握校园内部、学校与周围建筑物的位置关系。为了攻克难点,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在课上,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叙述,如:学校在我家的……,我家在学校的……;饭堂在学校的……、教师办公室在学校的…… 2、在描述行走路线的教学中,一开始,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吃力。不能很快辨别出方向,并加以描述,为了实现顺利过渡,我让学生在路线题的八个方向上先标出方向,再用语言描述,这样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了很多,比较容易接受和过渡。 3、教学中的不足:①对课本8页做一做重视不够。这题目提到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方位知识?举例中的知识点一带而过,没有讲解,学生没注意,也不理解。所以在单元测试中,失分很多。 另外,怎么样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向,我没有准备实物教具,比如“指南针”,

位置与方向教案设计

标题:位置与方向 副标题:认识东、南、西、北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呈现了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航拍照片和相应的平面示意图,从现实生活的场景引入,使学生体验在生活中需要用到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并可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接着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在操场上辨认方向的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方位来形成辨认东、南、西、北的技能,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的思考】 三年级的学生对东、南、西、北等等方位概念的掌握比较抽象,因此,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大量的活动情境中学习。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辩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操作活动,形成辨认东、南、西、北等方向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重点:能在实际情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难点:明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位置关系,掌握先定一个方向,再认其它方向的辨认方向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在哪? 生:北京。 师:对,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是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你们想不想看看首都?下面老

师就带你们去参观一下北京天安门。 2、出示课本第2页彩图 师:假设你现在就站在天安门广场中间,以自己为中心,你看见了哪些建筑物?谁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几名学生当导游,带好导游帽,手握小红旗,看谁介绍的更清楚)用已有的方位知识(前、后、左、右)描述天安门广场内各建筑物,(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关系。教师可利用学生在描述过程中,由于前后、左右方位概念所具有的相对性,学生观察的方向不同;描述也会不同,这一矛盾,引出新课的学习。 二、新授课 1、师:有一首儿歌是这样唱的: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板书) 早晨面对太阳,就表示我们前面是东,背对的方向是西。左手指着北,右手指着南。(教师说完后,让全班同学站起来,在自己位置上认识一下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感受一下这四个方向在生活中具体的位置。 2、出示教科书第3页例1 师: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谁能告诉教师他在干什么吗?(认方向) 生:对!他正在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呢? 师:要认方向首先要确定好参照物,即“以谁为中心”来说,图上应该以谁为中心。(操场) 师:(1)、小明学校的图书馆在操场的什么方向?(东方)为什么?(因为太阳在那边升起) 学校的体育馆在操场的什么方向?(西方) 为什么?(因为东和西是相对的方向) 教学楼在操场的什么方向?(北方)学校大门在操场的什么方向?(南方) (2)、刚刚我们帮小明的学校找出了东、南、西、北的建筑物,想不想去了解一下我们学校的周围有那些建筑物? 生:排好队来到操场,面向太阳站好? 师:我们前面是什么方向?(东方)背对是(西方)请同学们伸开两臂,我们左手指的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位置与方向(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实例,能够根据描述,在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确定方向和距离。 教学准备及手段:量角器,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感知新知。 1、谈话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表示一个点相对于另外一个点的位置关系,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首先来看一段视频。(通过微视频导入,呈现课题。) 看完这段视频同学们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导入新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关于天气的信息,请看,从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教材第20页例2(只出示图和对话)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并汇报 二、操作绘图,掌握方法。(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调用数学工具) 1、提供相关信息,明确绘图步骤。 课件出示收集到的关于台风的信息。 (1)B市位于本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本市200千米。 (2)C市在本市正北方,距离本市300千米。 2、师:要在平面图上准确地标出一个地方的位置,你认为需要考虑哪几个方面? 3、师生共同梳理 A、先确定好平面图的中心。(板书:定中心)

B、确定方向和距离。(板书:定方向、距离) 4、自主操作,独立绘制平面图。(插入背景音乐) (1)估一估:B市位于本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本市200千米。如果在这张图上标出来,你估计会在哪里?你怎么觉得在这里?教师指,学生完善。 (2)画一画:如果要知道它的精确位置在哪里,怎么办?借助量角器和直尺来测量角度和距离。请大家在作业本上把B市在图上标出来。 5、指名展示交流,完善绘图过程。 (1)学生展示绘制的图,并演示过程,其他同学评议补充。 A、你确定的B市的位置在哪里? B、是怎么确定的? C、你是怎么量出北偏西30°方向的?量给大家看看?怎么想到量角器要这样摆?有没有量角器不这样摆也能画出北偏西30°方向的?你又是怎么想的? D、本市200千米又是怎么确定的?你为什么量出2厘米?其他的同学是不是量2厘米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师总结:为了让大家知道你是表示了多少一般在图的左下角标清楚,这样就不会产生分歧了,我们的这个平面图上已经表明了1厘米表示100千米,所以画2厘米的同学是正确的。 (2)、展示绘图过程,明确绘图方法。 看来画图的过程有些复杂,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整个过程(板书:先确定起点,再确定方向,最后确定距离)。 (3)、出示:台风到达本市后移动的速度为40千米/时。 现在你能测算出台风小红星几小时到达B市了吗? 6、运用绘图方法,提高绘图技能。(老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作品) 请大家用这种方法,根据第二条信息,把C市的位置在图上标出来。(1)自主画图。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要让学生多动手。不少学生会说但是一旦动手就错,特别是对“东偏北,还是北偏西”以及在地图上标注某一地的位置等实际问题时,学生很茫然。我结合例一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号在东北方向(或者偏东方向)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如果学生提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则因势利导,课件演示30度、60度;接着请学生描述1号检查点的方向。教师说明在生活中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也就是夹角较小的方位。如果学生不能想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师则以合作学习者的身份,提出建议:能不能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角的知识来帮助我们呢?引导学生根据方位和度数说出具体的方向。并强化练习还可以怎样说:南偏东45度、东偏北50度、西偏南25度、北偏西15度。通过对比练习,学生能理解本课难点,会清晰表述任意角度方向。 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样去我们的操场上认识这四个方向吗?

《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执教课题: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活动背景分析 1、教材解读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只是没有进行过具体的学习,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3、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学单设计(见附表1) (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随机点人,说一说,我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电子书包的抢答功能),要求其中一名学生转方向,再回答上述问题。为什么一个人一下是你的前面,一下又是你的左面了。让学生体会到用前后左右描述位置有一定的局限性。引出我们除了可以用前后左右来描述方位,还可以用东南西北来描述。 教师板书:东南西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呢? (如:看太阳辨别、看北极星辨别等) 总结,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按顺时针旋转的,并且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而且画设计图的时候通常以北面朝上。 2.辨别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大家看我们的校园是按四合院的格局来布置的,课前我们都观察了校园的布置,并制作了校园的平面图,那根据你们掌握的生活经验,能判断出我们校园的东南西北吗?小组内说一说。 讨论要求: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19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到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同时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具准备:量角器、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请以你为中心,说说你周围的同学分别在你的什么方向? 3、请同学们将下面的方位图补充齐。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借助方向解决问题,比如:给别人指路,根据地图确定方位等。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探讨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稍作修改,不给出方向和距离) 师:这是山东省8月16日的天气预报,从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学生汇报。 师:台风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那么在得知这样的信息后,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呢?(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测算到达时间) 要测算台风到达时间,首先要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怎样来确定台风中心的准确位置呢? 1、确定方向。 (1)加方向标。 师:加方向标的好处是什么? ( ) ( ) ) ( ) ( ) (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具体位置 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 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在教学时候,我先让学生回忆了三年纪关于方向的知识和四年级上学期学习怎么样量角的知 识,因为这两个知识点都要灵活掌握,学生才能比较熟练进行方向的确定。因此本课时,对学生综 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接着,进行小组探讨确定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1.找到大方向2.确定角的偏向3.量准距离。学 生像这样慢慢的说,基本上能掌握方法。 在练习做一做的时候,学生存在的问题普遍是:角的偏向判断或者度量不准;个别学生大方向 掌握不到位,后来在张书记的知道之下,我意识到主要是课前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的复习不够到 位,导致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和效果。 《位置与方向》——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出物体位置 这一课时的难点是:在准确把握方向的基础上,量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然后确定单位长度, 再标出距离。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多 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物体具体位置的绘制。同时,我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 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

学生合作、思考、讨 论,拓展学习思维。 本节课不够理想的地方就是:学生对方向还不是很明确,容易找错大方向;角度度量不是很准 确;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够好,绘图不清晰、书写不干净。这些都是在教学中要多多强调的地方。 《位置与方向》——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今天学习的是体会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书本以“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距离1067千米。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这一内容为例题。首先,我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几个方向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僧两人小组相互说一说北京和上海的相对位置。最后总结规律:相对物体的相对位置是:方向相反、角度一样、距离不变。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关键性就是:教师要让学生把握好以什么为观察点(即参照物)。“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它是以北京为观察点。而“北京在上海的什么方向上。”它是以上海为观察点。如果学生把握好了观察点(要求他们在观察点画好坐标轴),就比较容易地得出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位置与方向》——描述并绘制简单的线路图 描述简单的线路图,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基础之上,加上前几个课时的用具体的方向和距离表示位置的方法来进行描述。通过“两人小组说——个人说——集体说——后进生说——”大量训练,基本上都会叫准确的描述线路图。 接着做一做“我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米到公园。要求学生画出路线示意图。”这一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1.此题中的观察点是在不断地变化,一开始自己要确定一个起点作为观察点,然后向正南方向走50米到路口,到了路口要以路口为观察点,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米到公园。2.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多少米。3.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每画(走)到一个地方,标出这是什么地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位置和方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将丰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点: 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 教具:校园情境图、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位置和方向》是在学生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关于东、南、西、北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按水平方向分出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新学期,我们班上又迎来了一些新同学,他们还不太熟悉我们学校的位置,谁能给他们介绍一下 (学生用二年级所学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知识不能很清楚地描述出学校的位置,从而产生疑问冲突,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出示课题:位置与方向) 师:今天我们用东、南、西、北这些新的方位知识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开课从学生熟悉、现实的生活中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强烈地探求欲望。) 二、联系生活,自主探索。 (一)学会辨认东、南、西、北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师:生活中,你观察过太阳是从什么方向升起的吗 (学生齐声回答从东方升起) 师:现在坐在教室里观察,你能在黑板上的哪个方向画出太阳(指名一个学生画,同时老师标出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面) 师:从黑板上太阳的位置,你能知道我们教室里哪一面是东面吗请大家面向东面。 (学生运用上、下、前、后、左、右等原有的方位知识帮助认识东、南、西、北)(1)各小组选4名同学站好,拿出东、西、南、北的标牌。提问:你们每个人应该拿哪一张标牌,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分组讨论,并根据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太阳从()边升起,从()边落下。

份位置与方向二教学反思优选稿

份位置与方向二教学反 思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九月份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学反思 本单元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和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一些感性经验,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学生会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以不同的地点为观察点判断方向,体会位置的相对性,并描述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从作业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不少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不会确定方向和画角的度数 由于观测点不断变换,给学生的描述和绘画带来很大的困难。比如:生活中的方向的界定他们一清二楚,如:小明在学校的什么方向上,不明白哪里是观测点哪里是看点,还不明白东偏南相反的就是西偏北,还有就是角的度数不会画,特别是六(2)班的学生,一时还弄不清,但又不是完全不清楚,学生只能慢慢说出来。图上的方向也是出现了相同的问题,会说不会辨别,完成作业只能胡乱猜测乱画角的度数。他们虽然能说出一些相关的规定,但是不能完全理解,也不能灵活运用,如果要想让这些分学生基本掌握这部分知识,只能是一个一个手把手的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就比较差,抽象的知识不易被他们掌握(位置与方向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这部分学生留到每天中午以个别辅导的形式完成。

二、理解不到位 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都有这方面的问题,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时出现错误。比如:小明从家去学校要经过书店经过商场经过邮局再到学校,绘制简单的路线图;小明放学从学校回家要描述回家的路线。小明从家去学校的方向和距离画对了,可回家的描述路线就乱了,不明白从学校回家走的路线和从家去学校的路线方向相反,距离不变,可学生就出错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仔细观察学生的结果,不难发现造成错误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如果要深入一步理解的话,出错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弄清楚到底谁是观看物谁是观测点也就是站点。如何让学生明白这一点,教学中我反复强调这一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醒悟,多出一些学生熟悉的路线图来练习。 三、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在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时不够详细和精确,因此教学时,结合生活经验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线路,通过多种形式确定每一段行进的方向、途径的建筑物以及相应的距离,画在黑板上,供课上使用加强学生练习,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孩子们的好奇心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我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位置与方向课后反思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唐山市陡电小学甘晓辉 《位置与方向》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以及航海、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生活中也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使用上、下、前、后、左、右和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位名词描述物体的大致位置,能够利用数对精确地表示平面内一个点或一个区域的位置。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利用方向与距离这两个参数确定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 要让学生多动手。不少学生会说但是一旦动手就错,特别是对“东偏北,还是北偏西”以及在地图上标注某一地的位置等实际问题时,学生很茫然。我让某一小组做题出错较多的学生到前面操作交流。教师说明在生活中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也就是夹角较小的方位。如果学生不能想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师则以合作学习者的身份,提出建议:能不能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角的知识来帮助我们呢?引导学生根据方位和度数说出具体的方向。并强化练习还可以怎样说:南偏东45度、东偏北50度、西偏南25度、北偏西15度。通过对比练习,学生能理解本课难点,会清晰表述任意角度方向。 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 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本节课的活动交流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能利用培优补差的时间,照顾稍差一点的学生,有时又不得不为思索稍慢一点的学生的反复的重复,减少了稍好一点学生进一步的提高机会,总之,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到自己的数学,实现学生自己心中学习数学的乐趣,还有不少的差距。

位置与方向_教案教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之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7~26页) 本单元共安排了4个例题。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能根据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小组合作能力。 教具: “公园定向运动图”挂图和指南针;每生准备一个量角器、拼图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春节刚过去,在春节期间,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哪些地方? 生:到过姑姑家。 生:到过襄阳公园。 生:到过武汉市。 师:像刚才同学们回答,到姑姑家、襄阳公园、武汉市等,这些过程就是定向运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挂图。图上画着什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图上有…… 师:从起点到1号点,我们应该怎样走?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本领? 生:我们必须会看地图、识别方向。 师:对,我们必须具备识图的本领,从图上找到每个目的的位置与方向。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2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怎样用字母表示南、西、东等方向,初步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实际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2、在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画图能力、计算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积极参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方向和实际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明确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位置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中国地图的平面图。 (1)以北京为中心,北京的上、下、左、右分别表示什么方向? 相机指出:东——E 西——W 南——S (2)在图上指出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方向。 2.如果知道北南偏东30°方向1000千米处是上海,你能在图上表示出上海的吗?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1.出示右图所示的平面图。 谈话:这是一幅表述豌豆和三叶 草相对位置的平面图,你能从图中了 解哪些信息? 介绍:我们已经知道在平面图上 常用N表示方向北,另外还常用E表 示方向东,用S表示方向南,用W表示方向西。 提问:你能在平面图上指出东、西、南、北以及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等方向吗?请你在平面图上指一指。

题目还告诉我们“豌豆在三叶草的西偏北25o方向上,距离200米”,这句话有哪几层意思? (一是告诉了豌豆相对于三叶草的方向,二是告诉了豌豆到三叶草的实际距离)你能根据题中的已知数据指出豌豆相对于三叶草的大致位置吗? 怎样在平面图上准确地表示出豌豆的位置呢?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2.在班内交流。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位置的具体步骤。 (1)在平面图上确定西偏北25o的方向。 根据“西偏北”的含义,以表示三叶草中心为顶点,正西方向为角的一条边,用量角器偏北25o画出角的另一条边,并在图中标出角的度数。 (2)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计算出豌豆到三叶草的图上距离。 根据“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米”计算出豌豆到三叶草的图上距离。 (3)根据计算出的图上距离在所画射线上确定豌豆的位置。 提醒:①根据计算出的图上距离,找到豌豆的位置,用圆点表示,并在旁边标注“豌豆”。 ②标注出实际距离,把射线多余的部分擦掉。 3.同桌互相说一说刚才指出豌豆的大致位置与准确位置相差远不远。 4.试一试 (1)出示题目要求:在三叶草南偏西30°方向150米处是南瓜,你能在图中表示出它们的位置吗? (2)各自独立完成。 (3)组织全班交流,重点交流画南偏西30°方向的射线的方法和所确定的位置。 三、组织练习 1.完成课文21页“做一做”。 (1)让学生尝试做题。 (2)组织展示、交流。 (3)提问:你是怎样确定北偏东35o方向的?是怎样计算出图书馆到校门的图上距离的?在图上表示图书馆位置时你又是怎样做的? 2.完成练习五第7题。 (1)让学生在图中指出各场所的大体位置。 (2)让学生按给出的条件在图中画一画,算一算,确定每个单位在平面图中的位置。 (3)在小组里互相检查、评议。 四、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哪些方面表现较好?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位置与方向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以理性的要求塑造学生、以良好的礼仪规范学生、以先进的观点引导学生、以优秀的课程培养学生。一堂数学课就是一段生活,一段教师和学生相依共进、交流互动的生命历程。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就学习数学来说,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所以,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形象而直观的教学能够为儿童多种感观所接受。所以本课结合新课标,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理解规律,借助多媒体生动,直观,信息量大,操作简便的优势,有效激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互动式提问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小组合作精神。 1、开放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使用数学知识对其实行思考,对之实行解释、阐述,使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让学生理解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