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设计心理学第3章

设计心理学第3章

设计心理学第3章
设计心理学第3章

第三章

名字解释:

意识:意识是指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应。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是意识的一个属性。

意志: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支配、调节行为的心理状态,称为意志或意志行为。

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受与体验。或者是对外界刺激的肯定或否定。

情感中的“情”字,有情怀、情思、情意的含义,“感”字有感觉、感知、感触的含义。

问答题:

1 简答对意识的认识

意识是以认知、思维、语言等心理现象为基础的一个有系统的整体,也是一个人心理体验的总和。

意识包括自身意识和对客观事物的意识,既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意识是一种能力,经验越丰富,意识的水平越高。

2 意识的特征有哪些?

1)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进行生活或活动之前,就有目的与计划意识,明确活动的目的,遇见活动的效果,并有计划、办法然后才行动。

2)意识具有选择性;人们靠自身的选择意识,能在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中,选择最有意义、符合活动的目的的事物。

3)意识来源于生活与劳动;生活与劳动产生了意识,意识的内容与水平又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日益丰富与发展。

4)设计者对自己承担的任务及活动的目的,有明确的设计意识,能以制定的设计程序,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设计活动,准确地向预先构想的成果逐步深入。同时,设计者又以人的需求、使用等意识为依据,主动的调节和支配设计的实践活动。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品的日益激烈竞争,不但要求提高设计意识的水平,而且还要不断强化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

3 简答注意的特征.

一是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选择某一事物为对象而抛开其他事物:

二是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全神贯注的集中到某一事物上。

4 注意的种类哪些?

(1) 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无强迫意识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一是刺激强度大,与周围环境有鲜明的对比,容易引起注意;

二是主观状态也影响人的无意注意。

(2)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叫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服从

于一定目标的注意,时常受到主观意识的主动调节和控制。

(3)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但不需意志努力而继续保持的注意,称有意后注意。

5 注意的品质跟哪些因素有关?

(1)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刻內清楚的把握较多对象的注意品质。

(2) 注意的稳定性:人的注意能长时间保持在操作的对象上,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注意稳定性的标志是操作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高效率。

(3) 注意的分配:在同时进行两种或集中活动时,把注意分配到不同对象上,是注意的分配品质。

(4) 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要求,主动及时的吧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列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列一种活动上的特征。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前者是有目的的、主动积极的转移、而注意的分散是消极、被动、漫不经心的离开主义的对象。

6 设计者具有哪些优秀的注意品质?

设计者、艺术家优异的注意品质:不管工作任务多么复杂,他们都能同时把握多种对象,井井有条。靠注意的广度特征从千头万绪中走出来,圆满的完成任务;他们能把注意的目标紧紧锁定在设计与创作的对象上,而在灵感来临的某一段时间内又能获取高效率,靠注意的稳定性锲而不舍地工作;他们有同时进行多种工作,把注意分配到不同对象上的能力,使设计与创作的各项任务齐头并进,靠注意的分配能力独当一面;他们的职责是创造,是从一个锻炼高度走向列一个更新的高度,注意的转移品质使他们永不满足已有的成绩。

7 如何锻炼注意的品质?

(1) 明确目的,学会注意:工作或学习,首先应明确自己工作或学习的目的,使注意有明确的指向性与集中性。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细小的事情中,加深对目的的理解,学会注意的指向与集中。

(2 ) 动脑动手,强化注意:如果结合自己的技术业务,学习科学知识,发展思维,勤于动脑又动手对保持注意有很大作用。设计者、艺术家和学生,多参加实践劳动,动手中会有助于引起和保持注意。

(3) 培养兴趣,锻炼注意:选择健康有益的业余爱好,培养广泛的兴趣,是锻炼注意品质的有效途径。在紧张的工作与学习后,兴趣与爱好缓解了紧张、疲惫的心态,有利于排除不良的干扰,消除杂念,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与学习活动中。

8 意志有哪些特征?

意志以目标为前提:对奋斗的目标越是明确,越是意识到实现目标的深远意义时,意志就越是坚定。

意志以调节为基础:有目的的意志行为建立在正确的感知与最佳决策的基础上,靠对行动的方式与方法的不断调节,控制意志行为的发生、发展与达到目的的全过程。

意志以挫折为检验:无论什么事情,要实现预定的目的,总要遇到客观环境与人们自身的不利因素,比如困难与挫折,甚至是失败。适用于跨越还是退缩回避,是意志行为的衡量尺度。

9 人的意志行为简介

答:人的意志行为包含两个方面:

(1)选择产品的意志活动:它是为了满足使用的特定需要,人们经过思考或决策,预先确定了选择产品的目标,有计划地支配选择产品的行为。

(2)使用产品的意志活动:使用产品,就要有心志与体能的付出,就要劳动,因为劳动总是不如休闲娱乐那样轻松自在。因而,使用产品的过程就是意志驱动与调节的心理过程。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意志力量:是跨越困难、承受风险,最终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10 设计者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设计者重要的心理素质。

(1)设计意志的独立性:意志的独立性表现在设计者独立自信的决策与行动,不受客观环境影响的特性。独立性以冷静的理性思考为基础,充分发挥设计者自身的智慧和个性,向预定的设计目标行动。

(2)设计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果断性表现在设计决策的迅速与决断。工程实际中,最受欢迎的是能独当一面的设计人才:他们一旦接受设计任务,不附加任何条件,敢于挺身而出,处事果断,把握时机,按既定方针行动。、

(3)设计意志的坚韧性:设计是从无到有、为人类提供新思想、新方法、新工具的创造性劳动过程,是叩响未知之门,破解种种“不可能”谜团的探索过程。设计是艰难的跋涉,需要百折不挠;设计是为人类做嫁衣,只有奉献;这才是设计意志的坚韧性。

(4)设计意志的自持性:意志的自持性表现为设计者自我约束的自制力。设计活动的成功与失败,能给设计师带来收获的愉悦,也可能是无情的煎熬。调整设计心态,一是运用意志的激励功能,实现设计的成功目标;二是运用意志的抑制功能,控制转化冲动、盲目、沮丧等不良心态。

11锻炼意志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1)新存高远,志在报负:每个人只有把自己的一生紧紧联系在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上,立志书写崇高而壮丽的人生时,才能胸怀大志,浩然正气,才能获得人生的最大幸福,才有值得欣慰的社会价值。只有将每个人的志气与执著,汇聚成国家与民族的凝聚力,在人生、事业、进取的激励下,锻炼意志才有无穷的动力。

(2)从小事做起,强化锻炼意志:意志是自觉的确定目的,为实现目标而决策调节行动的心理过程。人在不断的追求新的目标,不断的奋斗。在主观意识像意志活动转化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支配、调节行动的经验。所以,留心身边的小事,于细微处强化意识,才是锻炼意志的有效方法。

(3)磨练意志:渡过严冬的人,倍觉春天的温暖,历经坎坷与磨难,可以造就坚强的意志。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成功与顺利,不冲昏头脑;面对失败与挫折,不丧失斗志。

12 情感简介

答:1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受与体验。或者是对外界刺激的肯定或否定。情感中的“情”字,有情怀、情思、情意的含义,“感”字有感觉、感知、感触的含义。

2 情感发生的前提是客观环境与事物,任何情感都是由一定的对象引起的,都有客观的原因。情感与人的意识紧密相连,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带有社会历史性。是具有稳定而深刻社会含义的高级感情,是社会意义在感情上的体验。

情感是丰富而复杂的,又是相对稳定的。稳定的情感是在大量情境基础上形成的。情感的转变靠沟通与交流,并引起共鸣。

3 情感与情绪: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情绪。情绪是指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各种心理状态。情绪由感觉与知觉心理过程触发,是主观意识发展的最初表现。情绪与情感互为依存。情感的发展变化是通过情绪的变化而实现。

情绪又心境、激情、应激三种状态:心境是指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如取得成绩时精神愉悦,受挫折时情绪低落等,都是心境的表现;激情是指一种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如因某事而欣喜若狂,情不自禁;应激是指在始料不及时的一种高度紧张状态,具有高度的紧张性,比如遇到险情都可能使人处于应激的状态

13 情感具有哪些特征?

(1)情感需求:如今,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已不满足于“好用就行”的水平上,对产品不但有物质需求,而且还有精神文化的需求。希望产品惹人喜爱,成为生活和生产中相依相伴的知心伙伴。一件充满文化内涵的产品,虽然本来没有生命与情感,但使用产品的人,总要付之一情感,仿佛能与产品产生情感的交流与共鸣,这就是今天产品内涵的最高境界,即产品的人性化。

(2)情感交流:烧开了热水,水壶会柔声轻鸣地告知主人:洗涤的衣物会自动甩干等。如今,产品仿佛心领神会,乖巧的为人们尽职尽责。不管是谁不再由于操作而产生紧张、厌烦的情绪。家务与生产劳动,仿佛成为一种娱乐的方式。所以,人对产品不但要实现人机协调的关系,而且还追求与产品更多的情感交流。

(3)情感共鸣:当一个人对自己使用的产品非常满意而赞不绝口时,这种满意的情绪会感染另一个人,另一个人会产生一模一样的情绪,这时就产生了情感共鸣。

(4)情感迁移:情感迁移是指对产品的情感可能会由此及彼,转移到与产品有关的对象上。

14 设计的情感付诸

答:(1)设计的情感沟通

(2)发掘设计的情感底蕴

(3)让产品成为情感的纽带

情感的心理规律告诉人们:客观事物超出预期的目标越大,情感波及的范围也就越大,触发激情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

15 怎样深化情感?

深化情感,每个人都应当从我做起。

(1) 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紧紧相连,对祖国的自豪感、尊严感,对他人的道德感、友谊感,对自身价值的奉献感、义务感等,都是应当不断深化与发展的崇高的社会情感。设计者要为天下之忧而忧,为天下之乐而乐,就应当陶冶崇高的情感,开阔设计的情怀。

设计者要深入生活,坚持到生产第一线去体验情感,积累第一手资料,与平民百姓心心相印,强化设计的职业感与责任感。

(2 )陶冶崇高的情操:人么都有对道德、意识、审美的心理需要,因此,道德感、理智感及审美感构成高级的情感,即人的精神境界与情操。树立明确的信念与远大的理想,成为尊重自身,鞭策自己的动力。

学会理智的看世界,勇于追求真理,并讲求科学的方法。在设计活动及生产实践中,尊重客观规律,既充满探索激情,由持有平稳的心态,是设计与使用成为一种智慧活动。在愉悦与陶醉的心境中,升华对设计劳动的深情厚谊,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友谊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完整版)《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1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适用层次、专业: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 学时:32 学分: 3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设计构成 一、课程的教程目标与任务 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工业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本课程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研究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产品需求的心理,及其通过意识如何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 通过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可有效探索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关系的方法,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以实现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的目的。 二、课程讲授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设计心理学概述(4学时) 1.具体内容:设计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发展历史等。 2.基本要求: 了解并掌握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并在设计中广泛拓展思路,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 3.重点: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 4.说明:提高设计心理学的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中的感觉和直觉(6学时) 1.具体内容: (1)围绕“视觉生产的设计”剖析用户的感觉和知觉。 2.基本要求: 对用户的感觉和直觉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应用于产品设计实践。 3.重点难点: 重点:感觉

难点:知觉和知觉模式 4.说明: 通过图片测试知觉,通过测试让学生熟悉知觉模式。 (三)认知与学习(4学时) 1.具体内容: 人的认知理论以及人的记忆相关概念。 2.基本要求: 掌握设计中的识别理论、记忆的三级模式、以及人的学习策略,可用性设计。 3.重点难点: 识别理论、记忆的三级模式、以及人的学习策略。 4.说明: 设计心理与需求心理的内在交互思维模式及思维判断,最终使工业产品设计具有 可用性。 (四)设计情感(6学时) 1.具体内容: 情绪与情感的界定,情绪的表达以及情感的特殊性和层次性。 2.基本要求: 掌握情绪有哪些作用,理解设计情感的特殊性,结合设计实践,明了情绪体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3.重点难点: 重点:情绪与情感的定义。 难点:情绪产生依托情感表达。 4.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心理交互间接或直接影响到产品设计,最终影响到消费者。(五)情感设计(8学时) 1.具体内容: 情感肌肤、情感的设计策略以及设计情感的表达。 2.基本要求: 掌握通过设计使人们产生快感和恐惧感的几种方式,并能够运用典型设计作品加以说明,理解产品的“使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设计心理学-徐健

研究生课程考试成绩单 (试卷封面) 院系艺术学院专业MFA 学生姓名徐健学号136199 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 授课时间13年月6至13 年6月周学时学分 2 简 要 评 语 考核论题 总评成绩 (含平时成绩) 备注 任课教师签名: 日期: 注:1. 以论文或大作业为考核方式的课程必须填此表,综合考试可不填。“简要评语”栏缺填无效。 2. 任课教师填写后与试卷一起送院系研究生秘书处。 3. 学位课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计分。

灾害后的设计心理学应用分析 ---韩国韩亚航空公司客机在美国空难为例 学位类型:MFA 学号:136199 姓名:徐健指导老师:许继峰 内容摘要:随着环境与气候的日益恶化,大自然已经给人类的生存环境亮起了“红灯”。近年来,世界范围的冰雪、洪涝、干旱以及飓风,局部地区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这类事件发生突然,影响大,涉及面广,伤害及损失严重,给全世界各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本文拟介绍重大灾难对人们设计心理的影响,以便使设计者能事先了解人在灾害面前会出现的心理问题,针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环境、交通工具、安全性能等方面进行设计,达到全面提高使用者心理素质的作用。 关键字:灾难、心理问题、应用 科学的进步使人类具有了预报、预防、减轻了一些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的能力。但只要出现灾害,就会有人员、财产损失,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其巨大破坏性不仅在物质方面的经济损失,而且表现在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威胁,尤其重要的是它能给人的心理带来强烈和显著的影响。作为一名设计者,我们可以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技巧,通过设计出更安全的环境、产品性能等措施来减轻灾害所带来的痛苦和损失,抚慰人民的心灵创伤。 一、韩国韩亚航空公司客机在美国空难介绍 2013年7月6日,韩国韩亚航空公司客机在美国旧金山机场着陆时遇险的一幕传遍世界,在带给无数人深深震撼的同时,尤其牵动着众多中国人的心。因为这架航班的291名乘客中有141人来自中国,其中包括两个赴美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学生团。据报道,事件造成三人死亡,180多人受伤,其中数人伤势严重。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向《环球时报》证实,两名死者均是中国公民。韩亚航空进一步透露,不幸遇难的是两名90后中国女孩。 《洛杉矶时报》报道称,在旧金山总医院就医的乘客中,伤势危急的人数已从10人下降到5人。医生介绍,比较严重的伤包括骨折和脊柱受伤,这是由于飞机坠地的冲击力造成的。有的人头部受伤,可能导致出血或者造成脑震荡。斯坦福大学医院收治的45名伤员中也有人脊柱受伤,还有人内出血。“中国乘客家人焦急等待消息”,《今日美国》报7日以此为题称,中国国内对这次事故非常关注,乘客家属急切等待他们亲人的消息,许多微博用户在网上发帖,希望乘客安全。这架航班上包括多名中国高中生,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日益开放,中国学生飞赴国外近年来已成日益寻常的全球现象。另据中国教育部消息,经核查,失事客机上共有70名中国师生。其中:浙江江山中学教师4人,学生30人;山西太原市第五中学教师5人,学生17人;太原外国语学校教师1人,学生13人。据了解,3名遇难者为浙江江山中学学生。

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五章(新完全版)

第五章、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 名词解释: 1、感觉:是感受器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感觉是知觉的第一个阶段,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即时、直接的反映。 2、阈限:是使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其中能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称为绝对阈限,而在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 3、颜色视觉:个体能察觉颜色是依赖于各种色彩的物体反射到视觉感受器上的光线,大脑对光线进行加工,产生了颜色视觉。 4、明度视觉:是最基本的视觉。是对照射在视网膜上的一定强度的光的感受,它受到两个要素的影响,一是眼睛的适应状态,二是光的强度。 5、运动视觉:是感觉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视觉。人类的运动视觉常常会忽视静止的物体,运动的物体格外容易吸引人的视觉注意。 6、注意: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存在指向和集中,即有机体对周围环境刺激的选择性知觉。 7、辨认与识别:主体从外界获得的感觉信息,与存储的知识相互匹配,赋予知觉对象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种途径,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8、原型匹配:各种事物被抽象为某种信息储藏在记忆中,人们在对物体进行知觉时会寻找与之相匹配的原型。 9、二可图形:一些模糊的、不稳定的图形,它们可使单一的图像在知觉和辨认上产生多种可能。 10、错觉轮廓:也称为主观轮廓。指那些没有直接刺激而产生的轮廓知觉。 11、不可能图形:这种图形看似合理,但是无法在三维空间中构造出来。形成的原因是感知对象需整合时间和空间上的信息。 12、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其给人们的感觉刺激由于某些外界条件变化而在一定限度内变化,人对它的知觉不变。 13、似动:是一种实际上没有动而知觉为运动的错觉。 14、识记:就是去记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则以内在的机制出发,称为编码,就是主体将感知到的信息有意或无意转变为大脑可以接受的形式的过程。 15、保持:即储存,把信息以一定的方式保存在大脑中,知识的存储也可以称为知识的表征,就是以某种方式存储知识。 16、回忆:即提取,是一个解码信息的过程。 17、图式:是关于事物、人、情境的概念框架或知识群。 18、重学节省:是记忆的两种再作用之一。即我们对于那些曾经记忆的信息,即时不能再现,甚至不能再认,但再次学习时,学习的时间和遍数都能减少。 19、正负迁移:指前后记忆的信息相互之间存在影响。有时,先学的内容能促进后学的内容,即正迁移;先学的内容会干扰后学的内容,即负迁移,二者主要取决于刺激元素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20、技能:是一种程序性记忆,以组块的形式保存在人的记忆中,它的外在表现是

04462设计艺术心理学第二章--《设计艺术心理学发展概述》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2)

《设计艺术心理学》 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练习题集: 第二章设计艺术心理学发展概述 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 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发展线索 2.距离说 3.实验心理美学 4.格雷夫斯的用户心理研究 5.感性工学 6.有限理性 二、问题与讨论 1.简要论述工业心理学与人际工程学的发展阶段及发生转变的原因。 2.目前国内外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现状如何?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 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发展线索: (1)心理美学的思想最早起源于哲学家们的思辨。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迷狂说”,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净化说”,中国古代老子、庄子提出的“虚静说”、“天人合一说”,以及之后出现的“顿悟说”、“意境说”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发表《美学》一书,标志着美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许多重要的美学论断仍是由哲学及所提出来的,他们的美学理论主要是从认识论的高度通过抽象思辨来探讨“美”的本质以及审美活动及其规律等问题; (2)心理美学受到科学心理学影响而倾向实证研究之后,成为了现代科学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相比,较重视探索情绪、情感及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感受、体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3)实验心理美学,早期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将心理实验引入到心理美学研究中,通过心理学实验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研究,从他开始,心理美学进入实验心理美学的

阶段; (4)20世纪初与实验心理美学同时兴起的重要理论还有“移情说”和“距离说”,也是运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美感和审美体验; (5)20世纪现代心理美学蓬勃发展,精神分析学派对心理美学影响最大,该学派重视无意识,强调无意识对于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作用; (6)其后,心理美学主要沿着科学心理美学和实验心理美学的路线前进,并且将新尽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融入其中; (7)此外,与西方的心理美学流派相比较,俄国心理美学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并且对我国影响较大,如“社会历史文化美学”。P20-25 2.距离说:认为审美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即所谓的“距离产生美”,要摆脱功利的、实用的考虑,用一种纯粹的精神状态来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距离过远或过近都无法引起美感。P22 3.实验心理美学:通过心理学实验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研究.P22 4.格雷夫斯的用户心理研究: 师格雷夫斯,1951年出版了《为人民设计》(并开始有意识地将人机工程学理论运用到工业设计中。书中介绍了设计流程、材料、制造、分销以及科学中的艺术等。对于他而言,设计师不仅是将美学原则运用于产品的表面,“诚实的设计工作应从内至外,而非从外至内"。书中的第2章主要介绍了人体测量和人机工程学研究,提出人与人的体形和尺度存在差异;在第4章(测试的重要性)中他提出一种可用性测试以了解设计的产品表现如何。格雷夫斯的测试不同于一般人机工程师的测试,虽然组织严格,但没有严格的测试流程,他只是想看看人们是如何看待他的设计,如何理解其工作模式;或者设计的哪些方面难以理解以便修正。他认为过于正式的测试使人感觉紧张而不可能得到与真实场景类似的结果,而通过询问(焦点小组)可能会获得被误导的答案,因为被试可能会说出你希望的答案,因此测试应使被试尽可能自然,因此他认为观察法,特别是使用情境下的观察非常重要。使被试尽可能自然,因此他认为观察法,特别是使用情境下的观察非常重要。 举例:(他还在书中列举了如何设计测试环境,比如他模拟了一一个客机内部舱位,让“乘客”呆10多个小时(这个时间是那时一个远洋飞机通常航行的时间)以检验人在这一空间中的活 动。在接下来的几个章节中,他利用实例介绍如何在设计中运用人机工程学提高产品使用性,例如针对老年人设计电话时应该考虑到他们难以阅读细小的数字;或者设计飞机场座椅时,应适应不同人身形的需要。除了可用性以外,他还提出设计师应考虑时尚对于设计的影响,一个最有趣的观点就是所谓的“残余造型,即设计师应将“旧”与“新”混合起来,所谓的“新”应是“新的和改进的"。) 虽然格雷夫斯没有在书中明确提出所谓的“设计心理学”,可是书中的许多内容都紧密

设计心理学

第一章日用品中的设计问题 无论是什么产品,在设计中包含的四个基本要素——预设用途、限制因素、匹配和反馈。 物品的预设用途为用户提供了改如何操作的线索。平板是用来推的,旋钮是用来转的,狭长的方孔是用来插东西的,球是用来抛掷或上下弹跳的,如果物品的预设用途在设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用户一看便知如何操作,无需借助任何的图解、标志和说明。 概念模式:一个好的概念模式能使我们能够预测操作行为的效果。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概念模式,我们在操作时就只能盲目的死记硬背,照别人说的去做,无法真正明白这样做的原因。 心理模式:是指人们通过经验,训练和教导,最自己、他人、环境以及接触到的事物形成的模式。一种物品的心理模式大多来自人们心中认为该物品能做什么和对物品构造的认识。把物品的可视部分称为系统表象。 可视性程度高,控制和被控制之间建立良好的自然匹配关系,每一个控制器通常只有单一的功能,因此信息反馈清晰快捷,整个系统易被用户理解。每当产品的功能总类超出控制器的数量时,就容易出现操作问题。 匹配原则:匹配这一专业术语是指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再此特指控制器、控制器操作及其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以汽车为例,要想把车往右转,你就需顺时针转动方向盘。用户此时必须明辨两种匹配关系:112个控制器中只有一个负责汽车方向;方向盘不是往左转就是往右转。这两种匹配关系都有些随意,但用户会很自然的选择方向盘和顺时针方向,因为它们和所需操作结果之间存在紧密可见的关系,信息反馈也很迅速,用户很容易记住,且永远不会忘记这种匹配关系。 自然匹配是指物理环境类比和文化标准概念,设计出让用户一看就明白如何使用的产品。设计人员可以利用空间类比概念设计控制器,如控制器上移表明物体上移;为了控制一排灯得开关,可以把开关的排列顺序与灯得顺序保持一致。 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科学和信息理论中一个常用的概念,其含义为:向用户提供信息,使用户知道某一操作是否已经完成以及操作所产生的结果。 第二章日常操作心理学 日常生活中的错误观念 通俗物理学——例子,推箱子。 通俗物理学就像心理学和其他领域中的通俗观念一样,虽然是错误的,但是听起来却很有道理。有时这种错误的观念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人类习惯于对外界事物加以解释,这就形成了针对事物作用方式、事件发生过程和人类行为方式的概念模型,即心理模式。这类心理模式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的经历,预测我们的行为结果,应对出乎意料的情况。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理模式取决于我们的知识结构,而不论这些知识是真实的还是想象中的,是粗浅的还是精深的。 心理模式经常是根据零碎的事实构建而成的,对事实的来龙去脉只有一种肤浅的理解,并依据某种通俗心理学,形成对事物起因、机制和相互关系等各种因素的看法,而这些因素

设计艺术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七章(全)

第七章、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应用 名次解释: 1、用户:是产品的使用者,还包括环境的使用者、网页信息的受众等。 2、目标用户:也称为典型用户,是指产品设计开发阶段中,生产者或设计者预 期该产品的使用者。 3、可用性工程:是一门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结构化的方法提高交互性产品 可用性的新兴学科; 4、可用性测试:即通过对设计,包括图纸、产品原型或最终产品的评价,为改 进产品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减少设计漏洞,并检验产品是否符合预 先设定的可用性目标和要求。 5、障碍:是指一切由于先天遗传、后天事故、疾病以及其他特殊情况所造成人 的生理或精神方面的能力不足。 6、心理模型:是指人们通过经验、训练和教导,对自己、他人、环境及接触的 事物形成的模型。 7、错误:是有意识的行为,是由于人对所从事的任务估计不周或决策不利所造 成的出错行为。 8、失误:是使用者的下意识的行为,是无意中出错的行为。 9、人格化设计:设计师赋予设计对象与人或者其他生物类似的特点。人格化设 计来自对自然的模仿,造型设计需要经过精心加工处理,使设计物呈 现的人格特点介于似是而非的状态。 10、形色刺激:是指设计中直接利用新奇的形和色彩,以及它们的夸张、对比、 变形、超写实的形式来吸引人的注意。 11、情色刺激:即通过设计将产品的特质或性能与性暗示混合在一起,吸引人的 注意,并产生愉悦感。 简答: 1、简述可用性设计的两个方面。(P206) 答:以目标用户心理研究(用户模型、用户需求、使用流程等)为核心的可用性测试; 将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工业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灵活运用于设计行为中。 2、简述可用性的几种不同角度的定义。(P208) 答:(1)可用性是指人们能多快和多容易完成他们的任务; (2)意味着确定物是否能很好工作; (3)最初源于一种设计哲学,即设计应满足用户需要,并获得更好地用户体验,但也是为了达到可用目标; (4)可用性不是用户界面的一个简单的、一维的特性;

第七章 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第一节心理神经免疫学及相关概念?第二节心理因素对免疫和疾病的影响?第三节心理因素对免疫调节疾病的影响

第一节心理神经免疫学及相关概念?心理神经免疫学 PNI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领域,它建立在个体的心理状况能够通过神经系统影响免疫系统的假设基础之上。Ader&Cohen在研究中发现,免疫系统可以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进行条件反应,这一结果开辟了PNI领域,为心理因素改变个体免疫反应的研究提供可能性。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机体进行自我监控的系统,它与感染、过敏症、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识别自体细胞与入侵物(抗原),攻击和清除外来入侵者,保护机体免受外来攻击。当免疫系统正常工作时,传染病和疾病被阻止在外面。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就会导致过敏。如果免疫系统将自体细胞误认为抗原,则会产生自身免疫紊乱。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分布于全身。包括胸腺、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阑尾、淋巴结群(小肠黏膜上密集的淋巴小结)和骨髓。

骨髓产生3种白细胞多核白细胞(循环细胞,能识别、摄取和破坏抗原。与炎症和 过敏性反应有关) 单核吞噬细胞 (识别、消化和 破坏外来抗原; 分泌细胞因子帮 助T细胞激活) 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NK细胞(可以攻击和破坏病毒 感染细胞的颗粒细胞,也可分泌干扰素, 干扰未感染细胞的病毒复制) B细胞(介导体液免疫,能抵抗细菌、中 和细菌产生的毒素) T细胞(细胞免疫,杀伤性T细胞产生毒素对抗原 作出反应,这种毒素能破坏病毒感染的细胞。辅 助T细胞通过产生各种淋巴因子,增强杀伤性T细 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 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由唐纳德·A·诺曼著作的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物品的外观为用户提供了正确操作所需要的关键线索--知识不仅存储于人的头脑中,而且还存储于客观世界。 设计必须反映产品的核心功能、工作原理、可能的操作方法和反馈商品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运转状态。设计实际是一个交流过程,设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其交流对象。 第一章日用品中的设计问题 “绝大多数的日常知识存储于外部世界,而非人的头脑中“,物品的外观为用户提供了正确操作所需要的关键线索。 几条最重要的设计原则: 1)概念模型:优秀的设计是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只是这种交流要靠产品来体现。产品本身必须能够说明问题。如果设计者没有提供这种概念模型,用户只得自己创造,结果容易出错。概念模型是优秀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2)反馈:显示操作的结果也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没有反馈,用户便总会琢磨自己的操作是否产生了预定效果。因为没有反馈,用户会在不合适的时间关闭或是重新启动机器,从而丢失刚刚完成的工作;或是重复指令,使机器操作两次,造成不利后果。 3)限制因素:要想使物品用起来很方便,几乎不出错,最牢靠的方法是让该物品不具备其他功能,从而限制用户的选择范围。设计时未考虑限制因素,是在产品上附加警告信息和使用说明的原因之一。 4)预设用途:优秀的设计人员总是设法突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将不正确的操作隐匿在用户的视线之外。如果物品的预设用途在设计中得到合理利用,用户一看便知如何操作,无须借助任何的图解、标志和说明。 设计模型是指设计人员所使用的概念模型,用户模型是指用户在与系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概念模型。系统表象基于系统的物理结构(包括用户使用手册和各种标示)。设计人员希望用户模型与设计模型完全一样,但问题是,设计人员无法与用户直接交流,必须通过系统表象这一渠道。如果系统表象不能清晰、准确地反映出设计模型,用户就会在使用过

《设计心理学》 考试大纲

《设计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07122220 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 Psychology of Design 课程总学时/学分:32/2 (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0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 一、考试对象 修完该课程所规定内容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学生。 二、考试目的 《设计心理学》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三、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命题的原则是:题型尽可能多样化,题目数量多、份量小,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占3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占40%左右,较难的题目占30%左右。 四、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 1、了解设计心理学的定义;设计心理学的主要观点;设计心理学形成与发展。 2、掌握现代设计艺术心理学的雏形大致产生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原因;建立于工业心理学、消费行为学和广告心理学等应用心理学分支基础上的设计的应用心理学研究;设计艺术心理学发展历程中还有两位重要的人物――赫伯特·A·西蒙和唐纳德·A·诺曼。 3、熟练掌握影响主体的心理活动的因素,即心理学的研究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实用与审美一-消费者(用户)心理的两个主要方面;设计艺术实用性和审美体验的两重属性。 第二章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1、了解脑结构及其功能;人眼;其他感受器;反射与行为。格式塔心理学——“感知”(视知觉)研究;拓扑心理学——“心理环境”理论;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人机工程学与工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格理论和行为下的潜在动因;审美心理学(Psychology of Esthetics)——美感与审美体验;人本主义心理学——需要层次理论与“高峰体验”。 2、掌握第二信号系统与人的意识。 1

04462设计艺术心理学第五章 《 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5)

《设计艺术心理学》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练习题集: 第五章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 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 1.感觉 2.阈限 3.绝对阈限 4.差别阈限 5.遮蔽效应 6.阈下知觉 7.杨格--赫尔姆霍兹理论三原色理论 8.拮抗加工理论 9.明度视觉 10.暗适应 11.眩光 12.运动的视觉途径 13.知觉 14.注意 15.知觉组织 16.深度知觉线索 17.自上而下的加工与自下而上的加工 18.错觉 19.OP风格 20.错觉轮廓 21.恒常性 22.记忆 23.记忆泛化 24.图式 25.原型

26.回忆 27.重学节省 28.正负迁移 29.短时记忆 30.长时记忆 31.感觉记忆 3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33.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34.情绪 35.情感 36.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37.情绪的评价理论 38.情绪的认知一激活理论 39.高级情感 40.移情 41.移情论 二、问题与讨论 1.结合你所学的设计门类,谈谈如何通过设计提升观众的注意力? 2.描述记忆信息加工的三级模式,并绘制模式图。 3.简要阐述增进记忆的方式和策略。 4.结合设计作品,谈谈设计仿样的产生机制以及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和危害,设计师应如何对待“模仿”。 5.简要论述设计艺术中的情绪、情感的特点。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 1.感觉:感觉是感受器一一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一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P82 2.阈限:感觉依赖于输人能量的差别。在感觉过程中,外界刺激的强度是一种相对强度。阈限是使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P83 3.绝对阈限:能弓|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称为为绝对阈限。P83 4.差别阈限:在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P83 5.遮蔽效应:即强烈的变化会阻碍对微妙变化的知觉。P85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篇一:设计心理学读后感这本设计心理学是结合了《艺术与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现代心理学》三本书来写的。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对于一个学设计的人来说,当然设计师也不例外了。我对设计心理学的感觉就是,分成了两部分了,一个是设计,另一个则就是心理学了,对于我自己也可以说是个设计类的人吧,对于设计要说我懂得很多呢,也不是很多,但是也不少,毕竟也学了那么多年,大概的要了解的还是知道一些的,但是要说我学的很精了呢,就还有好多等着我去学习的。其实每人看事物的眼光,都有所不同,脑子里装的东西也不同,也只有个人的眼光的高低而已了,就好像一个懂设计的和一个不懂设计的人来说,这样的两个人是很难有共同的话题的,俗话说“当不同不相为谋”。这也就是设计师与人得不同吧,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才会有设计师吧。对于心理学,虽然我们一从小学就有学过心理学,但那只是交了我们一些皮毛的东西而已,而且对于以前都不是很在意这个心理学的,到现在老师也让我们如果选课的话就可以选心理学这方面的课程,这样也会对我们的专业有所帮助的。书中也讲到了计计心理学的概念,也就是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所以对于学设计来讲,是很有必要去读下有关心理学的书籍的,这样的话有助于我们的专业的提升的因为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创造性活动。篇二:设计心理学读后感漫进了大学的门阶,使我对一切新鲜的环境产生了好感,对周围独特的事物产生很多的联想,而且,最近通过阅读心理学家诺曼的《设计心理学》后,使我大有感触,这本书用诙谐的手笔,深入的分析,阐明了以人为本的至上设计原则。《设计心理学》这部书,主要是给设计师上一门设计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创造性活动。《设计心理学》把设计计划分为三类:为了传达设计的称为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使用设计的称为产品,为了居住设计的称为环境设计。而且,《设计心理学》通过对人的心理的深入研究,和设计师的主观思维相结合,主要研究的是企图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关系。使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了解消费者心理和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己知道自己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择你喜欢的道路走下去。这本书就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足够了,要想要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你该如何寻找道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设计,无处不在。我是一位动画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了解到动画设计是新兴的设计,是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产物。是一门幻想艺术,更容易直观表现和抒发人们的感情,可以把现实不可能看到的转为现实,扩展了人类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学习动画设计,不仅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要扎实,更要懂得如何将自己的成果和产品推销出去,那就需要我们的营销能力。阅读过《设计心理学》之后,我体会到,一部能受人欢迎的动画产品,不仅要自己人生经验和思想观念的表述,还要以实现商业价值为最终的创作目的,针对一定的文化消费人群来进行和创作,当然,需要迎合特定人群的审美

设计心理学要点

设计心理学要点 《设计心理学》赵江洪编,共分9章,从心理学基础入手,介绍了设计心理学这门还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学科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科学的心理学及心理现象的基础;知觉与艺术及个体的行为;审美心理;社会文化心理现象;设计艺术中的心理研究、心理方法,造型心理等内容。 《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解决设计艺术领域各种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 《设计心理学》赵江洪编,共分9章:第一章,科学的心理学,梳理了设计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着重介绍设计心理学的性质: 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性质是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二艺术性和人文性的属,主要反映在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概念的抽象上。以及,心理学的性质,历史,学派和发展。 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主要讲:心理的生理基础:生物基础:因果,遗传,进化。还有神经系统基础及脑的功能;感觉与知觉:主要讲了感觉和知觉的区别,重点讲了模式识别:模板匹配理论,特征检测理论,部件识别理论,解构与重构。 第三章,知学与艺术:视觉系统主要讲了视觉恒常性、格式塔及视错觉;空间知觉,视觉给了我们空间知觉也称深度知觉的能力,即通过二维的视网膜,看到三维的世界。心理学认为,空间知觉是通过提升视觉线索获得的。空间线索可以分为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颜色知觉,色彩的差异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属性,一是色相或色调,基本由光的波长决定,第二是明度或明暗度,与光照强度有关,第三是彩度或纯度,也称饱和度,区分颜色的鲜艳程度。听觉、触觉、化学感觉与通感(通感的心理现象解释是一个感官对真实刺激的感觉伴随着另外一个感官的感受)。 第四章,主要讲个体的行为,人的行为非常复杂,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很大。个体的发展与学习及个体的动机性行为:需求与动机(动机产生原因及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分为六大类),原始动机与社会心理动机;个体的情绪性行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个体的认知性行为:认知,记忆,视觉传达,知识。 第五章,审美心理:审美心理流派心理分析学派,完形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审美反应:情绪,认知,兴趣。审美反应的测量:审美量表和审美描述,行为捕捉,动作行为,生理心理测量。 第六章,社会文化心理实际由三个层面的相互关联的概念组成:社会,文化,心理。文化心理,社会动力机制,态度与说服。 第七章,设计艺术中的心理研究:消费行为研究:消费心理学,消费者行为总体模型,消费决策过程,影响消费行为的心理因素。以及广告心理研究;创造心理研究:创造性思维,符号及其意义化,思维与设计。

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美)唐纳德?A?诺曼 第一章:日用品心理学 这一章中作者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麻烦,比如:水龙头,灯的开关,双开式弹簧门使用中的缺点中提出来好的设计具备可视性和易通性两个重要的特征,以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本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意符”和“示能”,“意符”作为一种信号,提示人们发现这些可能性,实现正确快捷的操作。 本章中作者介绍了优秀设计原理:可视性:用户一看便知物品的状态和可能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概念模式:设计人员提供给用户一个正确的概念模型,是操作键钮的设计与操作结果保持一致。正确的匹配:用户可以判定操作与结果,控制器与其功能、系统状态和可视部分之间的关系。反馈:用户能够接收到有关操作结果的完整、持续的反馈信息。 第二章:日常行为心理学 本章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顾客在日用品使用中的两个鸿沟,执行和评估的鸿沟,评估的过程放映了努力的程度。最要的是作者从行为的7个阶段,引导出设计的7个原则:可视性,让用户有机会确定哪些行为是合理的,以及呈现该设备的当前状态;反馈,关于反馈的后果,当前服务状态下充分和持续的信息,当这个动作结束后,很容易进入下一个新的状态;概念模型,创造一个良好的系统概念模型引导用户理解系统状态,带来掌控感;示能,让希望的行动在良好示能的设计之下,能够顺利的完成;意符,有效的使用意符保证可视性,做好良好的沟通和理解反馈;映射,使得控制和控制结果关系遵循良好的映射关系;约束,提供物理,逻辑,语义等约束来指导行为。 去年我兴致勃勃的买了一台全自动榨汁机,对于它的安装和试用我研究了快两个小时,心情非常的沮丧,当我好不容易安装和试用体验完之后,我发现机子试用中的非常麻烦,需要一只手按下榨水果的头部,一只手的稳住榨出的果汁,这样的体验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失败的设计。阅读完本章可以从行为导出的设计概念中找出其中出错主要的环节在于机子的可视性引导的行为非常的差,以及没有良好的操控感。 第三章:头脑中的知识与外界知识 本章作者详细的阐述了行为的精确性与知识的不精确性,其中含糊的知识引导精确的行为中原因有四个,第一知识同时储存于头脑中的外部世界里,第二,无须具备高度精确的知识,很少有场合要求知识的精确和完整性,人们所需要的是结合外界的知识和头脑中的知识来做清晰的决定。第三,外界存在自然约束条件,外界存在许多自然的、物理的限制性条件,对人的可能性行为有约束作用,第四,头脑中有关文化规范与习俗的知识,文化规范与习俗是后天习成的,施加在人的行为之上,减少了可能发生的动作。储存在外界的知识,作者举了例子,打字员不会把键盘全部记在心里,键盘的设计就是把字母标记在键盘上,然后再输入需要的字母。 记忆是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这个章节中,笔者写了关于心理学家把记忆分为了两大类,短时记忆也就是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头脑中的知识就是记忆中的知识,我们研究人们怎么运用他们的记忆去获取知识,比如随意记忆,有意义的记忆,近似模型的现实世界里的记忆,未来记忆等,其中有些记忆也是储存于外界的知识。同时外界知识和头脑中知识之间的权衡中,外界的知识和头脑中的知识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设计师通过人类记忆的这些特点,就可

设计心理学复习题

《设计心理学》复习题库 (张青认为艰苦漫长的题海战术是考试制胜法宝,只有量变才能质变)复习题说明(实践题和复习题将作为平时成绩) 1每天花大量时间专注反复阅读诺曼序、再版序和7大章节,看懂后做题,通过做题来理解记忆复习。 2 每章复习题答案要写在作业本上,以签字笔钢笔书写整齐规范。 3答题要求:概念准确,思路清晰,结构合理,科学论证。 4请课外辅助学习《现代心理学史》中当代心理学部分的认知心理学章节和做课后习题,这里略。不作为考试内容。 5考试那天我会来监考收复习题作业和实践题作业。 6复习题不接受打印稿和电子文档。 7 题库最后的实践题接受打印稿和手稿,不接受电子文档。 8 考试题分为简答题、分析阐述题和实践题三种类型。随机抽取该题库内题目作为考试题目。 初版序和再版序要点 1 诺曼是谁?他为什么想写这本书? 2 诺曼是怎样写出此书?(提示:他发现什么问题,他如何解决问题,写作该书获得哪些学术支持,研究基金和相关人员的支持?) 3 何为“诺曼门”,作者个人对以此成名有何积极看法? 4 该书出版后,再版时作者认为对用户和设计人员以及他个人的的研

究方向和职业生涯有何重要影响? 5 诺曼从日常经验出发,发现使用物品遇到麻烦不是用户的错,是技术问题,并开始提出哪些问题来推动本书的形成,最后他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个答案是什么? 6 诺曼本书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设计实际上是一种沟通?何谓以人为本?(提示:以人为本就是设计者深入了解使用者并与之沟通。)参考答案提要:(见新版序) 诺曼认为设计必须反映产品的核心功能、工作原理、可能的操作方法,以及反馈产品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运转状态。这样设计就是一种设计者和用户的沟通,这就是他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建立在当代心理学派的认知心理学对知识不仅存在内部头脑,而且还储存在客观世界的科学基础之上。这样物品外观设计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这就是设计原则,提供外部知识的线索。 此书影响表现在:这些原则在诺曼提出的年代被认为奇思怪想,现在被设计人员广泛认可。 7 本书的主要内容。(三大重要方面) a不是你的错 b 设计原则(何为概念模式,反馈,限制因素,预设用途) c 观察力 8诺曼本书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设计实际上是一种沟通?何为以人为本? 9 诺曼为何认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再版时,此书的原则,实例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总的来说是一本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倡导书籍。一半是辩论性内容,一半是科学知识。既有严肃,又有乐趣。它以7个章节大体讲述。本书开头就为我们讲述了什么叫“诺曼”。讽刺了那些设计产品,或是产品制作过程中设计者没有考虑或是毫不在乎用户的需要,而制造出所称的“设计品”。 在第一章日用品中的设计问题中, “专为受虐狂设计的卡洛曼咖啡壶”,“波士顿某家饭店的双开式弹簧玻璃门”...设计优秀的作品是很容易被理解的,因为他们给用户提供了使用方法上的线索。设计拙劣的作品使用起来则很难,往往让使用者很沮丧,因为他不具备任何操作上的线索。有的设计甚至提供了一些错误的线索。本章通过对一些糟糕设计的举例,从而反馈给我一些重要的信息。一个好的设计必须考虑比别人多的问题,设计产品自身与外界不能有矛盾,含糊不清,偏差。 第二章让我领悟到: 人人都会出错,尽管某种设计被指出有毛病,往往用户还是会责怪自己。对于物品操作更简单的,那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某种错误有可能发生,就一定会有人犯错误。所以,作为设计人员就必须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错误,在设计时尽量降低差错发生的可能性或是减轻差错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而第三章头脑中的知识与外界知识 为我们讲述影响我们行为知识储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但是我们所需的大多数信息都存储与外部世界。告诉我们如何记忆。并存储在我们的记忆里。 第四章知道要做什么让我明白做 设计,我们必须知道什么,知道要做什么。 第五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讲述了了各种给设计制成的失误与错误,失误的种类,失误的原因。我们必须下意识的减少,降低我们的失误。 第六章设计中的挑战 我们要正视在设计中所面临的挑战。 第七章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 英文名称:Design Psychology 课程学时:32学时课程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课程性质:限定选修 预备课程:设计史 1. 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设计心理学》,使学生了解设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初步学会从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出发,创造性地提出和解决设计问题,并且能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阅读其他有关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书籍。 2.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科学的心理学 1、了解心理学的性质,内容涉及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艺术研究的一般过程、心理学的 定义。 2、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内容涉及描述、解释、预测,基于实验科学(因果关系)的研 究方法,基于描述—预测(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基于设计艺术的研究方法。 3、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内容涉及从哲学到科学(从灵魂到行为),心理学流派,心理学 发展(认知心理学) (“感性心理学”)。 4、设计心理学的性质,内容涉及设计心理学概念,设计心理学发展,设计心理学论题。第二章心理现象 1、了解心理的生理基础,内容涉及神经系统基础,心理是大脑的功能。 2、了解感觉与知觉,内容涉及基本感觉过程,知觉与知觉的组织。 3、了解视觉,内容涉及视觉系统,视觉现象,视觉感受,艺术与视知觉。 第三章个体的行为 1、了解个体的发展与学习,内容涉及新生儿的意义,青春期的烦恼,代沟,个性心理特征,“镜面大厅”。 2、了解个体的组织性行为,内容涉及需要、动机与消费行为,人的基本需要,行为的动,诱唤 3、了解个体的情绪性行为,内容涉及情绪,情感体验(feeling),表情,故事与情节。 4、了解个体的认知行为,内容涉及注意,记忆,知识,思维。 第四章审美心理 1、了解审美心理流派,内容涉及心理分析派与审美,完形学派与审美,行为主义与审,人本主义与审美,认识心理与审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