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徽商与传统徽商文化理念

新徽商与传统徽商文化理念

新徽商与传统徽商文化理念
新徽商与传统徽商文化理念

新徽商与传统徽商文化理念的对接

——记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以人为本理念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主题是新徽商的文化理念,从新徽商的不断新起和发展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们创造的商业奇迹,更多的是他们如何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也就是新徽商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思想。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对新徽商群体的研究,促进新徽商队伍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跟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主要是研究奇瑞公司的经营管理思想中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

关键字:新徽商;奇瑞公司;经营管理思想;文化理念;以人为本;人才

一.徽商简介

徽商,即徽州商人,一般指徽州府所属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和婺源六县经商之人,后泛指安徽商人。他们曾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商业奇迹。徽商多是小本起家,他们穷则思变、奋发进取,这种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一直代代相传。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是一支重要的商帮,它拥有着巨额的商业资本,活动范围广,从业人数多,具有很强的经商能力,在商界可谓是首屈一指。徽商萌芽于东晋,成长于宋唐,兴盛于明清,清朝道光年间逐渐衰落。徽商以资本雄厚、活动范围广、经营项目多、兴盛时间长且崇尚文化为特点,成为过去最大的最有影响的商帮之一。其商业活动遍布全国,主要经营盐、米、丝、茶、纸、墨、木材等,其中典当商最为著名,颇具垄断之势。徽商们往往引聚宗族以扩大经营,建宗祠,立会馆,筑书院,培养士子,亦商亦儒。

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婺源县,徽州六县指歙县、黟县、休宁、绩溪(包括现旌德一部分)、婺源(1949建国后被划入江西)、祁门。徽州府又称新安郡,境内又有新安江流经,所以,徽商又称新安商人,电视剧《新安家族》就是描述了徽州商人的自强不息精神。

《晋书》载,徽州人好“离别”,常出外经商。齐梁时,休宁人曹老常往来于江湖间,从事贾贩。唐宋时期,徽州除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产的运销外,商品茶和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文房四宝产品的问世,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

如今,一大批“新徽商”迅速崛起,影响日益扩大。新徽商的昌盛,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这让我们每一个土生土长的安徽人都倍感骄傲。

二.新徽商的文化理念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新徽商的经营思想中的文化理念。以安徽本土企业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我们会对它的文化理念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进一步分析,以下是本人对该公司的以人为本思想的总结。

(一).不拘一格降人才,适才适位得人心

从成立之初几百人的团队,发展到如今3万人的规模,奇瑞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一直坚持以大胆创新的用人风格和务实谨慎的考评制度相结合,做到不拘一格将人才,适才适位。

建厂之初,一大批国内相关企业的老专家及管理和技术精英支撑起了奇瑞汽车最早的创业团队。伴随着企业的高速发展,奇瑞始终坚持国内国际“两翼齐飞”的招聘模式。如今,奇瑞已和近100所高校、省内外近200家中等职业学校保持常年合作,并由企业领导带队,定期到北美、欧洲、日本及韩国等国家知名汽车企业考察,广泛宣传,招揽人才。从几千人的团队成长为三万人,奇瑞的原则,从未改变:只要愿意,只要有能力,只要是可造之才,不唯年龄、学历、背景,奇瑞都延揽来。

为了做到人尽其才,适才适位,奇瑞公司还针对性的设计实施了分类分层级岗位体系,规范职工选拔提升条件和程序,建立实施职工职业发展和晋升管理体系,坚持“用真挚的情感留住人、用精彩的事业吸引人、用艰苦的工作锻炼人、用有效的学习培养人、用合理的制度激励人”的用人机制,确保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在行业内部,不少人亲切的将奇瑞称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黄埔军校”,认为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用人风格和适才适位的管理体制,让众多有才之人特别是年轻人,找到了可以放心、放手干事创业的归属感,也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宽阔平台。

(二).付出决定回报,薪酬制度留人心

如果说优秀人才的汇聚,是因为奇瑞的美名在外,那么能否让走进奇瑞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强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这就要考验奇瑞企业内在的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建设了。

2011年,奇瑞面对公司现有三万人才团队的复杂构成,提出了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升人力资源工作效率的系列“转变”工程。其中,尤其以薪酬项目为典型。据了解,该项目是奇瑞联合全球第一个提出“能力概念”,并建立了以此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世界著名咨询公司HAY集团通力合作,欲搭建起一套能够体现“内部公平、外部竞争、团队合作、尊重人性”的薪酬管理体系,并将其作为奇瑞汽车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核心。

通过现状诊断、优化岗位体系、搭建绩效管理体系和建立薪酬体系四个阶段的项目实施,奇瑞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能够支撑多品牌、多基地、多事业部制的经营模式,在公司战略转型、

组织变革和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据了解,公司将工资与劳动的质和量挂钩,结合不同层次人员需求,制定大多数员工普惠政策,重点人群特殊政策相结合的策略,多种途径绩效考核并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促进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目前奇瑞在职职工工资以年均15%的速度稳步增长,优秀职工工资增幅在20%以上,真正做到付出与回报成正比例增长。(三).打通晋升渠道,多角度培训构筑人才企业双赢

打通职业晋升渠道,构建员工与企业双赢的成长模式,恐怕是奇瑞汽车给予这支年轻拼搏团队的最好礼物。在奇瑞,从一线岗位上晋升的内部人才,比比皆是。“不过分重视硬性背景条件,重视员工持续性的岗位优良表现”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怪象”。

据介绍,不同级别的人才,在奇瑞都有严格的培训机制和晋升渠道。针对企业高管,会以启发式、沟通式和辅导式的核心领导力素质模型为主,进行高层管理能力的提升;针对企业中层,公司会定期开展现有人员岗位的专业技能培训,尤其是领导力技能的加强;而对于普通员工,公司各个部门都会制定详细的人才培训计划,是以提高职工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进行职能优异,打造每一个岗位上的优秀专业人才。

目前,奇瑞汽车不仅在高校开设在职成人班、硕士班、“奇瑞班”,为职工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理论平台。还在日常实践中,建立师徒制,通过技能性强、研发性强的“师傅”手把手教学,形成不同的“师徒组”,进行交流学习甚至竞赛。针对高级技术人员,在与国外实验室进行合作时,奇瑞汽车也会利用各种机会派工程师进行进驻学习。从而在员工个人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正是在这样和谐劳动关系的氛围中,奇瑞人以积极的劳动热情和无限的创造活力投身民族汽车工业,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今年,奇瑞成功实现了第300万辆汽车下线,成为第一个实现该目标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目前公司正在实施战略转型,提升产品结构,以技术、品质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大提升来促进品牌的提升。正是由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具备了新徽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才有了它不断进步的空间。

三.作为大学生,我们能做点什么

参考文献:[1] 吴采莲. 新徽商:风正千帆举[J].《长三角》,2007

[2] 程余雷云锋. 当代徽商的精神解读[N].中国改革报,2007(04).

[3] 方利山徽州学散文[M].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0

[4] 百度https://www.wendangku.net/doc/6818583106.html,奇瑞之家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范文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范文.DOCX (20XX——20XX学年第X学期) (本文档共【10 】页/【4448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XX学校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校综合育人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校结合实际和学生发展特点构建“立德树人、活动育人、文

化育人”的综合育人体系,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学生,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熏陶学生,建立健全综合育人评价机制,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学校综合育人体系建设。 一、突出“两个到位”,强化组织领导 1、思想认识到位,建立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学校始终将育人工作放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在工作中加强领导,建立综合育人工作长效机制,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考核。一是学校制订德育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学校综合育人工作管理制度;二是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德育处、教导处和团委书记为成员的育人工作领导小组,以年级组长、班主任为主的育人管理队伍,具体落实学校育人目标;三是学校每期召开综合育人工作研讨会,反思学校育人工作经验,结合当前教育形势和存在问题对育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措施。 2、育人目标管理到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是学校育人工作目标明确,即:以培养具有行为规范、思维活跃、体格健全、善于实践、开拓创新、懂得感恩、勇于担当的合格中学生为目标。 二是学校制定涵盖品格修养、教育思想、科学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和特色的“一训三风”,

即:创新、奉献、自强、和谐的校训,文明、守信、和谐、创新的校风,厚德、博学、高效、创新的教风;勤学、苦思、好问、诚实的学风。 二、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契机,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我、认识自我、展现自我,挖掘潜能。为达成育人目标,学校认真抓好以下几个主要活动: 1、举办“校园艺术节” 学校每年一届的艺术节既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建设的全面展示和检阅,也是对学生快乐成长、个性发展、多元化成才的引导。举行“师生健身健心运动会”、“书画才艺赛”、“学生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校园艺术节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而且提高了学生艺术素养和整体素质,促进了班级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抓好德育“一月一主题”活动 德育“一月一主题”活动的设计,既要体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原则,又要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育人的目标细化、具体化。遵循“走近学生心灵,回归人本自然”的“小、近、实”德育教育原则。所谓“小”就是从大处着眼,从学生的日常小事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注重小节,注重细节。“近”就是从长远着眼,从近处抓起,从现在做起,学身边人做身

徽商研究综述

徽商研究综述 ——关于对徽商起源、特点和经营历程的分析概述

摘要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而徽商,指的是明清时期,江南省和江南省分治后安徽省江南地区徽州府辖地经商的商人和商人集团。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其辉煌达三四百年。 明清时期,徽商称雄商界数百年。其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资本之大、延续时间之长,可谓首屈一指,对社会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近60多年来,徽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世人对徽商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本文通过对徽商的定义、徽州人外出经商的原因、徽商的特点、徽商经营成败的原因以及徽商的历史影响进行的简介和分析,并浅谈了自己对徽商这个特殊的历史现象的看法。 关键词:徽商徽商的起源徽商特点徽商的兴衰

目录 一徽商概述 (3) (一)徽商的含义 (3) (二)徽商的起源 (3) (三)徽商的资本积累 (4) (四)徽商的特点 (4) 二徽商兴衰概述 (6) (一)徽商兴盛 (6) 1.兴盛的表现 (6) 2.兴盛的原因 (6) (二)徽商衰亡 (7) 1.衰亡的表现 (7) 2.衰亡的原因 (7) 三徽商的历史影响 (8) (一)徽商对重农抑商观念的冲击 (8) (二)徽商对古文化的影响 (8) (三)徽商对古代经济的影响 (9) (四)徽商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9) 四结语 (9)

徽商研究综述 一徽商概述 (一)徽商的含义 1.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现今徽商概念多泛化指所有安徽籍商人)。徽商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曾经占有全国总资产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赢得了“徽骆驼”的美称。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清朝后期,随着封建经济的瓦解,徽商逐渐衰亡。 2. 殷明明在《“徽商”含义之探索》一文中所说的,徽商的概念不仅仅包括古徽州经商的人,同时还应该包括徽籍商人所经营的商业,也就是说“徽商”(含新安商、歙州商)是指古徽州从商的人以及由他们创造的、以商业为主导的徽州地域特色经济和商人文化。 (二)徽商的起源 在我国古代,等级制度是十分明显的,。封建社会将人分成士农工商四等,商人地位十分低下,不为人们认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徽州人走上经商这条道路,是需要强大的推动力的。 1.自然环境因素 据《复初集》卷二十二记载:“徽处众山中,民人稠产寡且瘠,视他郡曾不能以万一”人地矛盾尖锐,居民生活难以维持;同时,群山环绕又为徽州人提供了丰富的林木、茶叶等资源,这些都是未开发的商品;徽州虽处在万山丛中,但是境内水路发达,为商品的外运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学习心得体会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学习心得体会 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好好继承和发扬,这是我国先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将它引进校园中,让学生好好学习和继承,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学习心得体会,大家一起来看看。 **镇中心校非常鼓励教师外出学习,注重教师专业成长。初冬时节,中心校领导组织我和***校长一起奔赴山东参加“第四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考察交流活动。11月17日五点多起床,一路欣赏初冬时节车窗外的美景,一路奔波六个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路途虽远,兴趣却浓。为时三天的活动我们共参观了三所小学,聆听了四场报告,欣赏了两节写字课和一节传统文化快乐入门课,以及传统文化学习成果展示、展演。此行时时处处都让我为之感动,感动于一群有共同目标的追梦人的坚持,感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先祖圣贤的诞生地得以传承、创新和发扬。 下了公共汽车,简简单单的一顿午饭后,我们就随着考察团步入了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这是一所占地仅有十九亩始建于XX年的一所小学,从外面看,不觉得他有特殊之处,但是当我踏入校园的一刹那,便被那规划有序、布满传统文化的一面面墙壁、一道道走廊、甚至每一个角落所吸引,目之所及,经典无处不在。因为学校面积不大,每一面墙壁、

每一道走廊都被充分利用,孔子学堂、六艺长廊、校园图书馆就布置于走廊处,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让每一位到此者仿佛置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讲解老师告诉我们,这所小学的办学理念是以“仁爱”为核心,建立班级、课堂两个阵地,建立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课堂上探索“学思行”的模式,德育上开展“少年君子”行动,根据年段特点,一个年级一个主题,衣冠整洁、文明礼貌、孝亲敬老等。离开这所小学前听了***校长的一段发自肺腑的教育追求,他说,中国教育就要培养中国人,要教育出有中国心、民族魂、文化根、创造力的中华学子,要让传统文化教育走向育人、走向生活、走向现代、走向大众,既要学进去又要走出来,要让传统文化成为学校的底色、本色,用经典滋润孩子的成长。最后,他还不忘推荐经典——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句子曰益终生。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济南明睿小学,这是一所刚刚建校四年的新办小学,校园文化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想逐步完善,教学楼共分四层,一层一个主题:明德、明学、睿思、睿行,整个校园文化既有底色又有特色,第一层走廊文化是汉字的文明发展史,第二层走廊是经典语录及经典推荐……参观的第三所小学是济南市中心小学,每个学校都有传统文化的底色也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所小学从校园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教育学生从小会听、会走、会说、会思。

学校理念文化概述

学校理念文化概述 学校文化识别系统 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是学校文化建设个性化解决方案。SIS 即School Identity System的英文简称。它包括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MI)、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VI)、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EI)、学校行为文化识别系统(BI)四个分支系统。 一、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 概要: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M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的核心工程,它对内可以激励全体师生,对外可以展示学校的价值追求。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要依据教育发展趋势和具体的教育政策,结合学校的地域特色、历史沿革、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发展的多种可预期因素进行综合规划。 具体规划内容: 1.核心理念; 2.基本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精神、学校使命、学校形象定位、学校发展愿景等; 3.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德育理念、办学目标等; 4.治校理念:发展理念、管理理念、用人理念等; 5.口号誓词:校长寄语、教师誓词、学生誓词等。(注:根据学校性质、学校地域文化、学校所在省市教育政策的不同,研究所会确定符合学校的理念文化元素。) 二、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

(1)概要: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V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最为直观的组成部分。它兼顾学校内部不同的功能需要,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涉及教学、办公、指示、公关等100多种应用元素,通过个性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规范呈现,从而塑造学校良好的视觉形象。 (2)具体规划内容: 1.基本元素系统:校徽、标准字、标准色; 2.应用要素系统:办公、服饰、公关、运输、指示、环境系统等100余个设计元素。 三、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 (1)概要: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E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的基础工程。环境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隐性资源,其主题突出的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生活区文化、活动区文化及个性鲜明的校园人文景观对在校师生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学校环境文化建设要以“六化”为指导原则,做到校园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秩序化、人文化、教育化。 (2)具体规划内容: 1.教学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包括楼宇命名、教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设计; 2.办公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包括楼宇命名、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及会议室、接待室等各种功能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设计;

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解读

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解读 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解读 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实施幸福教育,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大器人物。以“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为核心理念,文化理念是“习惯养成教育”,让习惯养成贯穿于学校管理和师生工作学习的始终,精心培育每一名学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的适应教学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坚持以人为本和以质量为中心,规创新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特色意识,注重建立学校品牌。 一、核心理念 1.教育理念: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大器人物。从孩子所具有的独有天赋来看,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要教育得法,普通孩子也会成为大器人物。所谓大器人物,就是充满了道德感和责任感,能够创业和服务于社会的某个领域的能工巧匠或大家巨子。人人生而平等。每个学生都有做人的权力和尊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生存价值,才能把每个孩子打造成大器人物。 2.校魂: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幸福人生”有两层涵义,第一,要创设生动、活泼、健康、快乐的学校生活,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第二,要为孩子的学习奠基,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奠基。我们要为孩子储备一笔能够全面发展和终身受享用的精神“财富”,使之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创造人生的辉煌。 3.管理法则:用“习惯养成”的校园文化理念实施“精雕细琢、终成大器”。 4.校训:教有特色,学有特长。 5.校风:让读书成为习惯。 6.教风:关爱人、相信人、发展人。 7.学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成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 8.培养目标:培育品学兼优的幸福孩子,打造中西合璧的大器人物。 9.学校追求:打造“优质教育”。“优质教育”就是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的教育——让问题孩子变成正常孩子,让正常孩子变成优等孩子,让优等孩子变成大器孩子!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确保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顺利开展,全面推进和谐校园的构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弘扬坚韧、乐观、豁达、包容和自强、自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通过开展系列化、普及化、立体化的优秀文化宣教活动,使传统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自尊自爱、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活动主题 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培育艺术文化人才,打造艺术特色新校园。 三、基本原则 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艺术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活动目标 全面普及中华传统文化及艺术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艺术鉴赏能力;打造艺术特色校园。 五、主要内容;

1、“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品目繁多,针对青少年学生心理特点及地区文化基础现状,将以年级为单位,以课程化的形式开展“戏曲进校园”、“武术进校园”、“国学进校园”、“书法进校园”、“民乐进校园”等主题活动,学生按兴趣报名,固定时间、集中上课,通过普及化的教育培训,达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的良好局面。 “戏曲进校园”是中央针对“传统文化进校园”所特别提出的重点项目,近日,文化部办公厅专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戏曲进校园工作的通知》,同时,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4部门联合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印发<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对“戏曲进校园”工作做了专门的部署,为了更好的落实文件精神,我们将聘请知名的戏曲大师,面向学生介绍中华国粹——京剧,主要介绍一些京剧的基本知识、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京剧、辨识京剧脸谱,学会简单的京剧唱段。 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缘起起于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传统文化注重“武德”的培养,成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进校园”活动,以入门基础“五步拳”为主,重在以武养德,继承传统武德中的精华,要把习武同发扬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祖国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磨练出慈、勇、智、恒的坚强意志,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文武双全,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国学进校园”,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突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

学校核心理念

以翰墨传承文化,用特色创建品牌 办学特色:书法教育 办学理念:传承翰墨文化,奠定做人基石 理念的解读:我们认为,汉字在今天已不单纯是承载信息的符号,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将汉字本身演绎成为一种厚重的文化,而这种凝结着民族智慧、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的文化,我们称之为“翰墨文化”。这种独特的学校文化成为东里小学立校的根基和灵魂,发展的力量和源泉。 “传承翰墨文化”是书法教育的显著特征,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它强调的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应确立文化育人的意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用博大精神的文化影响人,培育人。我们重视让小学生从小写好汉字,修习书法,既是让孩子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又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 “奠定做人基石”,是实施“书法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义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它要求学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不舍本逐末,不追求功利,始终把这个任务放在首位。所谓“做人基石”是指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知识技能、意志品质和人生智慧。我们强调“基石”概念,就是要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准确把握学校的整体发展的方向,有效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办学思路: 以学生发展为基础,通过创设浓郁的书法氛围,探索以课堂为主,课外校外为两翼的新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努力营造“翰墨校园”,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打造教育品牌的理想平台。 育人目标:字品人品俱佳 包含着两层意思: 字品,即东里师生应人人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 人品,教师追求“仁爱、豁达、知性、儒雅”;学生追求“诚信、正直、聪慧、优雅”。教师文化:翰墨飘香育桃李,书道立德润童心 学生文化:书中华汉字,做龙之骄子 环境文化:构建富有中国韵味的墨香校园(墨香溢、茶香远、琴声扬、书声朗、诗情韵、画 意浓);

浅谈安徽区域文化

浅谈安徽区域文化 安徽,简称皖,位于东经114°53′—119°30′、北纬29°22′—34°40′,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约13.96万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5950.1万人,地处华东腹地,属于中部省份。 安徽建省,较为公认的说法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分臵江苏、安徽两省而成;至于省名的得来,乃是取所辖府州中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而成。安庆和徽州,在当时分别是省域内江北和江南的两大首府,一为桐城文派发祥地,一为“贾而好儒”的徽商故里,人文蔚盛,科举取士在全国均名列前茅。康熙建省,采取的是跨江(淮)而治的办法,既反映出在政治上防范因划江(淮)而治、易滋生分裂割据弊端的雄才大略,也含有经济上调剂南北、贫富相济的意图。但这样一来,势必在文化上形成省内不同地区间较大的差异性和较为复杂的多样性。从总体上看,安徽虽然建省较迟,但在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底蕴,则十分厚重,而又丰韵灵秀。 一、安徽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 安徽省域,正处在横贯全球四大文明古国的北纬30°线上下,分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两个气候带,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量适中,气候宜人。省域内地貌多样,多山多水,山河壮

丽,物产丰饶。 在远古时期,长江以北的绝大多数省域,属于淮阳古陆地质板块,江南的省域,则属于江南古陆地质板块,这两大古陆板块,都是在前震旦纪的造山运动中形成的。在皖西,大别山脉以“此山大别于他山也”的与众不同的南北走向,巍然峙立,成为江淮分水岭和暖温、亚热两个气候带分界的标识。山脉东南麓的薛家岗文化,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是一支自成体系的原始土著文化,在其活动范围内春秋时出现过皖国、皖城、皖山、皖河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古皖文化,是整个安徽文化体系中一支较早的亚文化,这也是安徽简称为“皖”的由来。 在皖南,有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美誉的天下第一奇山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山下的古徽州,一府六邑,即是徽文化的发源地,青山绿水,阡陌纵横,白墙黛瓦,书声朗朗,“虽十户之家,不废诵读”。文化的传承及其对于世道人心风俗礼仪的浸润,于此可见一斑。徽文化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对这份文化遗产所做的研究——徽学,已经成为与藏学、敦煌学并立的中国地方学“三大显学”之一。 “皖”字的本义,有如白玉般完美无瑕的意思;“徽”字的本义,也是美好善良,同时还含有团结的意蕴。无论皖文化、徽文化,还是下面要讲到的各种亚文化,都是发生发展在今天安徽省域这片土地上的,都属于安徽文化的大范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路径和方法研究

城内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的研究 湖北襄阳谷城县城内小学张红丽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提出 1、伴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和文化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市场经济固然有很多优秀的方面,但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也不可忽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是化解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良剂。 2、由于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教育应试教育突出,以考试分数论英雄。影响到理科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又影响到文科学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形成。学校培养的人才只有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才能担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3、“90后”、“00后”的孩子具有强烈的被关注意识,具有开放思想和创新精神,但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与滋养教育。不少孩子都有421 综合症的表现,吃苦耐劳性差,心理抗挫力较弱,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少数学生追求物质享受;少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集体归属感降低,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缺乏,胸无大志。受西方文化影响,不少学生嗜吃洋快餐,热衷过洋节。 (二)课题界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进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文化遗产层面看,包括有重要传承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规范文化层面看,包括传统节日习俗、中华传统美德、隆礼重法等;从认知文化层面看,包括汉字汉语、古代文学、书画艺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等。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类别分别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进校园的路径主要有:一是内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网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实践。二是外联,就是“请进来,走出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中小学校园文化理念集锦

中小学校园文化理念集锦 导语:学校是学生读书、成长的地方,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学校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无声、道法自然、水到渠成……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讲,学校的文化形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制度文化。不仅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原则,学校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制度纪律等。 二是精神文化。指学习的品牌价值、文化精神、办学思想、教育理想、团队精神及共同价值观等。 三是行为文化。指学校组织的运作方式、发展战略、工作行为,组织成员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话语方式、交际方式等。 四是物质文化。学校的硬件建设形式、学校环境建设理念、学校物质资源配置方式等。 常言道:一流学校文化管 二流学校制度管 三流学校校长管 一流学校用环境教育学生 二流学校用制度约束学生 三流学校用武力压制学生 可见,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文化管理是办学的至高境界,是办学者的永恒追求。

得课堂者得质量,得教师者得发展。 一个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学习力。 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能走得更远。 教育是慢的艺术、等待的艺术,教育既少不了,也快不了。 每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是相似的,而每一个“差生”背后,却有着各不相同的“问题”。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阅读是教师的生命方式。 学校核心竞争力有四大特征:一是买不了,二是偷不走,三是拆不开,四是带不走。 心中有朝阳,脚下有力量。 校长领导力须修炼“五气”: 勤奋好学厚底气、内外开放铸大气、理性思辨凝精气、实践研究炼真气、品格高尚重正气。 高效课堂十六字箴言: 相信学生解放思想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高效课堂理念:以人为本尊重生命

徽商文化

学号:20114513 姓名:汪山班级:11级信管2班 徽商文化 徽州,一个充满了魅力的地方,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辖境为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行政版图相对稳定。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商,即徽州商人,徽商始于南宋(1127年-1279年),发展于元末(1271年-1368年)明初(1368年-1644年),形成于明代中叶,盛于清代(1644年-1840年)中前期,至中晚期日趋衰败,前后达六百余年,称雄三百年,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徽商与徽商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徽商的发展促进了徽商文化的形成和发扬。徽商文化有着几方面内容:新安理学、徽州戏曲、徽州书画、徽州风景。徽商文化由南宋的兴盛到清朝道光年间的衰退,这是徽商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产物,有它的创造性进取性和历史必然性。 徽商作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其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商能力之强,从业人数之多,在商界首屈一指。徽商不仅以自己的杰出实践实现了雄踞中国三百余年事业的辉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中之翘楚之一,是与它的贾而好儒的本质特点分不开的。徽商的贾而好儒首先表现在其思想观念上的崇儒重儒。如在黟县古民居村落西递村有这样一幅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从中便可看出徽商对儒与商的看重。徽商贾而好儒还表现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上,即不少商人致富后,或弃贾业儒,或弃贾就仕,不少徽商甚至选择了一条捐赀买官的道路。植根于厚实新安文化土壤之上的徽商,作为一个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的商帮,他们在商业活动中大多自觉用儒学思想来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讲究义利之道,见利思义,以义取得利,讲究诚信商德,不欺妄奸诈,货真价实。他们善于把握商机,权衡大道,在商海竞争中技高一筹。他们大多在致富后重视文化建设,捐资兴学,刻书藏书,修方志,邀讲学,培养子弟读书入仕,谋求政治地位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地方论的繁荣,孕育了一大批国家的杰出人才。自明清以来,徽商以自身的开拓进取创造了辉煌业绩--商业

传统文化进校园

传统文化进校园经验材料 中华文化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为社会培养知文明、懂礼貌、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在上级党委和宣传部门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实践活动, 这次活动我校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把传统文化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精心设计了活动内容和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道德好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幼小的心灵都受到强烈的震撼,唤起孩子们善良、聪颖、活泼的天性。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我们制定了弘扬传统教育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部分,定期研究总结工作的经验和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教育内容,不断挖掘新的教育资源,使这项工作向着更高的水平迈进。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我们把抓“三生教育”(即生命、生活、生存)《弟子规》教育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切入点,从学校的环境建设改善,营造视觉氛围,通过咏颂、讲座、《道好人、倡文明》主题班会学习讨论等方式,置学生与传统文化氛围之中。 1.学校每周一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全体师生齐唱国歌,并进行庄严的国旗下宣誓。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学校、爱集体、文明守纪、文明礼仪等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性强。 2.充分利用校园网、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俗文化。同时校园广播站每周准时开播,专题为传统文化润我心民族精神代代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宣传和介绍,在校园内营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及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的经验出来进行推广,对活动中典型的事例及时进行宣传,使中华传统文化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氛围, 确保活动有条不紊,丰富多彩。 (1) 张贴有关宣传标语;把学生的优秀书画、摄影、制作成一幅幅壁挂,点缀教室、走廊,达到既美化环境,又鼓舞学生、启迪学生的目的。 (2) 各班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组织学生背礼仪规范、看经典书籍、唱文明礼仪歌曲、办手抄报和黑板报、写文明礼仪文章等。 (3) 课间开展以书为友营造书香校园育人环境。 (4建立班级学习园地、图书角,定期更换,形成独特个性的班级文化。 三、开展丰富的活动,进行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教育 1.与开学典礼相结合,宣传弘扬和培育民俗文化意义。 2.加强各种民俗节日的宣传,营造学习氛围。 3.将传统文化与的主题班队会活动相结合,创新活动载体。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校利用周五班会进行主题班会活动,学校与团委及时进行记载与检查。 4.开展黑板报、手抄报评比活动,深化民族精神。 5.结合学校校本课程,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 (1)结合学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及音乐校本课程传统戏曲进课堂传承民族文化。 (2)利用活动课及大课间时间组织开展校园传统小游戏,活跃民俗文化。 (3) 结合学校爱国画、学国画、画国画校本课程开展活动。 6. 开展师生才艺活动,抒发爱国情怀。

学校理念文化设计

学校理念文化设计 (修改稿) 矾山镇砖桥小学 2012年9月

前言 学校文化之于一所学校的意义,犹如灵魂之于生命、思想之于人类,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富有魅力的学校文化会衍生出一股强大的文化力,它无时不在,润物无声,能使学校的品质卓然,绽放个性神采。 砖桥小学始建于1937年9月,校址位于砖桥街道王氏祠堂,占地500平方米,初名“庐江县砖桥小学”,是一所公立学校,开设一 ---- 三年级3个班,有五、六十名学生,后逐渐发展至一 ----- 六年级6个班,200多名学生。1950年迁至隔壁的柳氏祠堂。其时教学正规,学风浓郁,声名鹤起,方圆一、二十里的学生都来此就读。历任校长为朱子端(1937-----?)、曾普伦(1950----1953)、李觉民(1954----1955)、柳卜如(1956)、王家爱(1957)、徐龙璋(1958----1959)。 1959年春季因兴修砖桥大水库,学校迁址至刘屯刘氏祠堂,与刘屯小学合并,校名仍为砖桥小学,同时在砖桥村的吕洼组设立教学点。此时,在校学生仍有200多人,校长分别是蔡继民(1960----1961)、邢周培(1962)。 1963年,砖桥小学与刘屯小学分离,迁址罗氏祠堂,设一 ----三年级3个班,隶属于巴滩小学,时任校长为张永寿。1967年因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校长夏所柱担任。 1969年,由人民公社安排,砖桥大队决定在万冲大树根兴建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全体村民群策群力,挖土制砖,挑石垒墙,拆运罗氏祠堂木料,1971年一所四合院式崭新学校迎来了(一----- 五年级)200多名学生,1976 ---- 1978年又增设了初中班,在历任校长刘德宇(1968 ---- 1970,1975 ---- 1978)、徐詠霞(1971 ---- 1972)、黄奇(1973 ----- 1974)、刘世民(1979)、徐光应(1980)等的艰苦努力下,教学条件得到大力改善,教风纯正,学风浓厚,教学秩序井然有条,各项活动丰富多彩,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其中不乏出类拔萃的栋梁之材,全体师生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各级政府及社会的广泛赞誉。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学生数的增长(1989 ----- 2004年均在300人左右),原有校舍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时任校长杨定国(1990)积极与村、乡联系,在原校舍的东面兴建了一幢十间平房,1993年在校长王锦程(1991 ---- 1994)的主持下,又翻建了一幢11间的教室,同

关于徽商文化

徽商文化 C31214081 李浩 我这是第一次接触徽商文化,以前知道有晋商。上过桑老师的藏书文化后,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查询等途径慢慢的知道了徽商。 徽商,即徽州商人,发展于元朝,形成明朝,在清朝慢慢盛行,发展成为中国的十大商帮之一,实力与山西的晋商相抗衡。 徽商文化出现的区域主要是在古徽州区域,而不单单是安徽,古徽州包含现今的安徽黄山市的歙县、屯溪、徽州区、祁门、休宁、黟县、太平;宣州的绩溪县;江西的婺源县。 徽人的思变精神是徽商能够源远流长的最本质的原因。他们敢于打破“重农抑商”的偏见,冲破世俗的桎梏,使得徽商能能够鼎盛。 徽商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徽商往往是官商一体,徽商一旦发迹,衣锦还乡,大兴土木,建楼院、祠堂,修路桥、会馆,以荣宗祖,壮大势力;特别热衷于兴院,开学堂,办试馆,培养封建人才,巩固宗法统治。明、清时徽州名臣学者辈出,仅仅有五个小县城的进士就有两千多人,造就了诗书礼仪之风,培育了竞相怒放的徽学之花,给后人留了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景观。 此外,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中之翘楚之一,是与它的贾而好儒的本质特点分不开的。徽商的贾而好儒首先表现在其思想观念上的崇儒重儒。如在黟县古民居村落西递村有这样一幅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从中便可看出徽从对儒与商的看重。徽商贾而好儒还表现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上,即不少商人致富后,或弃贾业儒,或弃贾就仕,不少徽商甚至选择了一条捐赀买官的道路。 植根于厚实新安文化土壤之上的徽商,作为一个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的商帮,他们在商业活动中大多自觉用儒学思想来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讲究义利之道,见利思义,以义取得利,讲究诚信商德,不欺妄奸诈,货真价实。他们善于把握商机,权衡大道,在商海竞争中技高一筹。他们大多在致富后重视文化建设,捐资兴学,刻书藏书,修方志,邀讲学,培养子弟读书入仕,谋求政治地位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地方论的繁荣,孕育了一大批国家的杰出人才。自明清以来,徽商以自身的开拓进取创造了辉煌业绩--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成就,同时形成了一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策划方案是策划成果的表现形态,通常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策划方案源自于提案者的初始念头,终结于方案实施者的手头参考,其目的是将策划思路与内容客观地、清晰地、生动地呈现出来,并高效地指导实践行动。范文WTT整理了各类策划方案,可以顶部搜索栏中找到您需要的,供您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中小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指导中小学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传统节日教育、传统经典诵读教育、地方名人民俗教育等系列主题活动,特制定本方案。一、活动主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活动对象全区普通中小学在校学生三、活动内容(一)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1.通过推进文明校园、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广泛掀起学习、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不断加强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教育。 2.通过开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等活动,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3.通过深入开展“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活动

等推进文明礼仪教育。包括升旗礼仪、就餐礼仪、课堂礼仪、尊师礼仪、同学间交往礼仪、穿戴礼仪、借用物品礼仪、迎客礼仪等礼仪习惯养成,引导学生养成谦虚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言行合一的礼仪规范。 4.通过推动书法教育健康和深入发展,激发培育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和欣赏书法的热情。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努力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5.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研学实践教育、冬夏令营等活动, 加深学生对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感悟,传承红色基因。组织中小学生到革命历史遗址、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先辈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参观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二)重视传统节日教育 1.以忠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感恩老师、感恩长辈”等关爱师长的道德实践活动。 2.利用元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经典知识、故事的普及教育。积极挖掘这些节日中的德育元素,培育学生民族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3.以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家公祭日、国庆节为契机,引导广大师生缅怀先烈,了解党和祖国的发展史,不断增进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 (三)抓好传统经典诵读教育 1.构建国学经典诵读体系。各校每学期制定诵读计划,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在各年级开展不同的国学

学校办学理念

学校办学理念 前言 文化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文化既是学校历史的积淀,又是继续发展的基础。它体现为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精神和师生员工所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等。 名校之特在于个性,名校之魂在于理念。学校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内核和原动力,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和统率。理念的塑造是学校整个文化建设的基础。 广饶县英才学校坐落于全国百强县之一的广饶县城东新区中心位置。学校于2008年9月由原广饶一中初中部、县第二实验小学整合组建而成,是全县第一所初中、小学、幼儿园分区施教、一体化管理的国办学校。学校建设投资1.2亿元,校舍全部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设计,建筑风格如行云流水,彰显了学校建设的高质量、高起点、高品位,为学校做大做强,成为品牌名校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尊重差异,张扬个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创新工作思路,深化教学改革,教育教学亮点纷呈,质量稳步提升,得到上级的肯定、社会的认可和学生的欢迎。 学校重视文化发展,大力提升文化品位。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英才学校立足自身实际,举全校之力,集众人之智,创建了一整套个性化、系统化、实用性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无形,却是凝心聚力的磁石;无言,却是掷地有声的宣言。它能汇成一股强大的文化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引领学校成为特色鲜明的品牌名校。 第一部分基本理念 【核心理念】 1.定义:核心理念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经营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学校办学行为的起点和归宿,是学校文化理念系统的灵魂。

2.广饶县英才学校的核心理念是: 养正行健 3.阐释: 养正:即涵养正道之义。《易传》有言:“蒙以养正,圣功也。”童蒙时期的习惯养成,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甚至会影响一生。我校立足幼儿到小学、初中生实际,大力推行习惯养成教育,致力于成为文明之地、养正之所。对学生而言,习得良好品性和习惯是成功人生的第一步,有助于其开启智慧之门,成就幸福人生。对教师而言,“养正”具有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注重修己,即努力提升自我素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其次更要达人,即注重言传身教,用优良的品行教育和影响学生。 行健:行健,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指天道运行刚健强劲,君子应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奋发有为。行健就是有追求、有作为,就是勇于创新、誓争一流。行健表征着学校定位高远,不懈进取,历经艰难而永不止步;教师脚踏实地,追求卓越,在奉献中实现价值;学生勤奋不辍,奋发有为,在求知中成就人生。 “养正、行健”作为核心理念,精炼而深刻地概括了我校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对学校和师生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学校愿景】 1.定义:学校愿景描绘的是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是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望。 2.广饶县英才学校的学校愿景是: 创英才品牌建一流名校 3.阐释: 创英才品牌:英才品牌,之于学生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是未来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英才品牌,之于教师是教育界的精英,是富有教育智慧的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英才品牌,之于学校是教育领域中的佼佼者,是领航中国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 建一流名校:一流名校,之于学生是拥有良好的品德、卓越的才能和一流的成绩;一流名校,之于教师是具备渊博的知识、鲜明的教学风格、一流的教学水平;一流名校,之于学校是拥有先进的办学思想、雄厚的师资力量、一流的教育教学成果。 【学校精神】 1.定义: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被全校师生认同并自觉践行的精神追求,它对全校师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 2.广饶县英才学校的学校精神是:

徽商文化研究

徽商文化研究 班级:贸易经济一班姓名:李月学号:32013030315 摘要:徽商在历史上曾展现了其辉煌的历程,本文介绍徽商的文化特征,引出徽商的文化根基,进而论述徽商文化的现实意义徽商兴于文化, 徽商文化中的儒学精神、诚信风范、重教风等, 具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给后代民众, 特别是给现代商人留下一笔宝贵财富, 继承和弘扬徽商精神, 总结和研究徽商经营的成功经验, 对我国商业领域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市场全球化的局面有着很好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徽商文化现实意义文化启迪 一、徽商文化研究历史回顾 徽商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是在1947年傅依凌发表的《明代徽商考》,该论文论述了徽商从事的各个行业,堪称是徽商研究的奠基者。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国内关于徽商的研究就很少了。国外研究徽商的第一人是日本学者藤井宏,他在1953年发表了《新安商人研究》的长文,后被傅衣凌、黄焕宗译成中文分别发表在《安徽历史学报》(1958年第2期)和《安徽史学通讯》(1959年第1期)上。该文以汪道昆《太函集》为主要资料,第一次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新安(即徽州)商人产生的背景、活动范围与经营项目,新安商人资本积累的过程与其经营形态,新安商人与生产者、消费者、国家和官僚的种种关系。到了上世纪80年代,徽商研究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83年,叶显恩出版了《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黄山书社1983年版)一书,研究了徽州农村的土地制度、乡绅阶层以及宗族制度、佃仆制度,并辟有专章研究徽州的商业资本和封建文化,为徽学研究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与此同时,安徽师范大学成立张海鹏教授为首的明清史研究室,组织学术团队开展徽商研究。王廷元、唐力行、王世华、周晓光、

传统文化进校园

征文——传统文化进校园 我校紧紧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寻找传统文化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知礼、懂礼、习礼在校园蔚然成风。目前已开设了戏剧表演、武术、经典诵读等传统艺术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学校美育过程中,吸引众多学生参与其中。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相连,孩子们只有在生活中了解它、喜欢它、使用它,才能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生活,是学校传承历史、开展素质教育、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 “戏曲文化进校园”就是要通过这种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载体给予学生们唱念欣赏、身段体验、表演互动、色彩内涵、服饰文化、历史知识、道德教育的传递和普及。 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具体体现在戏曲脸谱和服装上。脸谱的颜色、图案象征人物的善恶、好坏、性格;服装上的花纹、色彩缤纷,同样使学生加深对戏曲的理解和认识。再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几个龙套走几圈圆场就是千军万马行过了万里疆场,这种虚无主义的传神表演能够让学生培养一种创造性思维。最后戏曲可以宣扬传统美德,教化群众。如《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展示了杨家三代人精忠报国的英雄事迹和优良家风。这种精神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教育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经典诵读课程中让学生在诵读语言凝练、富有韵律、朗朗上口的国学经典使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诵读吟咏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播种国学文化的种子,培养健全人格,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为学生的人格发育奠基。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能强身健体,还可磨练人的意志。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武术服,随着音乐的节拍,喊着响亮、清脆的口号,一招一式彰显武术的神韵气度,上托、叉掌、架按、震脚,个个像武术行家,武出了武术操的阳刚气势与自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健全人格的宝贵资源。学生时代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健全人格的宝贵资源。围绕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对领悟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加深对优秀传统精髓的感悟,在行动中重植民族根本,让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学生之心、外显于学生之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