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叶线气体交换

叶线气体交换

叶线气体交换
叶线气体交换

叶绿体与线粒体之间的气体交换

考情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必修1教学的重点,也是高中生物学的核心内

容,它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从历年高考题可以看出,高考常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结合在一起,通过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及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来考察。

教学重点:叶绿体与线粒体之间气体交换的分析。

教学难点:培养分析各种形式的图像数据、材料等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复习默写:1、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及场所。

2、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及场所。

进入本课:叶绿体与线粒体之间的气体交换

一、两细胞器间的气体联系

二、图例分析小结

结合上述分析,对下述三种情况进行讨论总结:

甲:乙:丙:

1.下图为植物在不同光照下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下列选项中与图中AB段(不包括A、B两点)相符的是()

2.请据下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图中可表示O2的字母是a、c、f,图中c 也可以表示葡萄糖的去向。

B.丁图中在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的2倍。

C.以C18O2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丁图中35 ℃时,测得含18O的呼吸作用产物的去向对应丙图中的d

D.植物在20℃和25℃时有机物的积累量相等,植物长时间在35℃条件下则不能生长。

3.右图为某植物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四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箭头表示的是O2进出细胞的过程

B.e、f箭头表示的是CO2进出细胞的过程

C.以C18O2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光

照下,测得含18O的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

向是图中的d

D.以H218O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呼吸

作用下,测得含18O的光合作用产物的主要

去向是图中的b

4.下图表示光照下叶肉细胞中A、B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交换,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黑暗中A将停止生理作用

B.A结构能产生ATP,B结构不能产生ATP

C.植物正常生长时,B结构产生的O2全部被

A结构利用

D.夜晚适当降温,能降低A结构的生理功能.

5. (2009年安徽卷)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

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B .H 2O 在光下分解为[H]和O 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C .CO 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 .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

6.(2009年上海卷)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 都需要O 2

B .只要提供O 2 ,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 2和A TP

C .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产生A TP

D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 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7.下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 、H 、O 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 .甲为光合作用,乙为呼吸作用

B .甲中的H 2O 在类囊体薄膜上

被消耗,乙中H 2O 的消耗与产

生都在线粒体中

C .甲和乙过程中都有[H ]的产

生与消耗

D .甲过程在叶绿体中进行,乙过

程在线粒体中进行

8.下图的装置在遮光条件下培养绿藻,培养液中营养成分齐全,分析下述各种条件

下的着色液滴移动情况。(不考虑绿藻的无氧呼吸) (1)装置1中的着色液滴 移动;装置2中的着色液滴 移动;若

装置2中的试管里的蒸馏水换成CO 2缓冲液,着色液滴 移动。

(2)将装置放于光照条件下,装置1中的着色液滴移动情况是:

装置2中的着色液滴移动情况:

若装置2中的试管里的蒸馏水换成CO 2缓冲液,着色液滴移动情况:

绿藻 绿藻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通过第一课时对“肺与外界地气体交换”学习地基础上.本节“肺泡与血液地气体 交换”具体阐述了人呼出地气体与与环境中地气体地不同;说明了肺泡结构适应气体交换功能地特点;概述肺泡与.血液地气体交换过程以及总结呼吸地全过程教案目标:知识目标包括 肺与外界地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地气体交换;概述肺内地气体交换——1.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地关系;通过吸入和呼出地气体成分地变化,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地能力;通 过探究吸入和呼出地气体成分地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地演示及分析是学 生认识到科学实验地重要性肺与外界地气体交换;教案重点:1..肺泡与血液地气体交换2..教案难点:发生在肺内地气体交换.教案方法:启发式、观察法广口瓶;,烧杯,香水教具准备:澄清地石灰水,干净地玻璃管,. 有关气体交换内容地教案软件教案地点:多媒体教室课时1课时安排:教案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气体在呼吸运动作用下进入了肺,这只是完成外界气体和肺泡内气体之间交换,它不是呼吸地结只有肺泡内气体与血,,只是呼吸地第一步束液间地气体进行交换了,而血液又与组织细胞之间地气体进行交换才是呼吸地实质.那么进入肺泡内.地气体与血液之间是怎样进行交换地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肺内气体发生地变化二、新课讲授: 探究:肺内气体是如何发生变化地?引导学生领会气体交换地原理:一种气教师演示喷洒香水地实验,1..,直至平衡为止体总是由多地地方向少地地方扩散2.教师实验、学生观察:教师按课 本实验地图示吹气.学生注意观察.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甲乙瓶中石灰水地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学生回忆做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地实验,也见到了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地现象,分析石灰水变浑浊地原因:由于澄清地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后会变得浑浊.甲乙瓶中石灰水地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呼出地气体中含二氧化碳. 多于吸入气体中地二氧化碳引导学生观察环境 中地气体与呼出地气体成分对照表:4. %环境中地气体%气体成分呼出地气体7878氮气1621氧气40.03二氧化碳 1.10.07水0.90.9其他气体5.学生从表中分析出:呼出气体中地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地氧 含量;呼出气体中地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地二氧化碳含量.根据呼出地气体中氧减少, 二氧化碳增多地数据,推测其原因与.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有关.启发学生思考肺泡结构适于气体 交换功能地特点演示肺泡地结构(图),6.7.学生概括肺泡适于气体交换功能地结构特点: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很薄(展示多媒体教案软件).8. 演示动画:肺泡和血液之间地气体交换过程提问:肺泡内地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地?.,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9.学生回答: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 教师:肺泡中地氧扩散到血液中;静 脉血中地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10.肺泡中地二氧化碳不向血液扩散?,静脉血中地氧不向肺泡扩散,提问:为什么在肺部. 学生推测:这是因为在吸入肺泡内地气体中,氧地含量比静脉血中地多,而二氧化碳地含量比静脉血中地少.因此,氧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由静脉血扩散到肺泡中.这完全符合气体扩散地.静脉血就变成了含氧丰富地动脉血经过这样地气体交换,原理.11.教师:氧进入血液后,绝大部分与红细胞中地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演示动画:组织细胞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会描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等活动,会描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型与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外界气体如何进入到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 教学难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一样吗?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任务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1.体验:大家体验一把,双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有什么感觉?再深深的呼气,你又有什么感觉? 2.探究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可以通过测量胸围差来进行。 (1)阅读教材P47-48实验“测量胸围差”完成下题。

测量胸围差之前,受测者要脱去外衣,取_____________姿势,双手自然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_____。用软尺围绕受测者的胸廓,软尺在背侧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在胸前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先让受测者尽力深吸气,记录下_____________,再尽力深呼气,记录下_____________,计算两次长度的差数,测___次,求出______。 (2)学生3-4人一组测量胸围差。 3.阅读教材P48-49正文完成下题。 (1)胸围差与胸廓容积等同么?除胸廓的前后,左右径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 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胸廓容积的变化还和_____________有关。 (2)观察图Ⅳ-26“膈肌的运动” 吸气时,膈肌______,膈顶部_______,胸廓的上下径________。 呼气时,膈肌______,膈顶部_______,胸廓的上下径________。 (3)演示膈肌运动模型(教材P49)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第三章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过程 教学重点: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过程; 教学难点: 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过程中膈肌的运动; 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外界空气会由呼吸道会进入到肺部,再会经由肺部进入到人体的组织细胞。但是,为什么外界的气体会进入到肺部呢?外界气体进入肺部后,又发生了一些怎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教材。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说一说肋骨间肌肉、嗝的变化与胸廓变化的关系 2.看看书P49的演示实验,想一想气球在什么情况下胀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 3.游过泳的同学一般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刚下水的时候,如果水超过胸部,你会感觉到呼吸有些吃力。这是为什么?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的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体质下降。综合这几个例子,你能否得出胸廓扩张与呼吸的关系吗? 二.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1.气体进入肺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 解疑合探: 1.小组内交流自探成果。 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 3.各小组按分工展示和评价。 4.教师作必要点拨。 1.吸气时,膈肌、肋肌收缩,胸廓扩大,肺部增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呼气时,膈肌、肋肌舒张,胸廓缩小,肺部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2.肺泡的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你吸气时,许许多多的肺泡像小气球似地鼓了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吸的过程排出体外。 质疑再探: 1.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想想看,氧最后是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的?

体内的气体交换

第十章第二节 体内的气体交换 七年级(2)班彭孝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到呼吸作用是所有细胞都必须进行的重要生命过程。人体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食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为此,人体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氧气,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随时排出体外,换言之,人体必须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这个过程需要呼吸系统各个器官的配合才能完成。 而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肺的通气,了解了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我们的呼吸作用完成的,那么当我们的气体到肺泡以后,是怎么样与我们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呢?血液在运输氧气的过程中,又是怎么样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的,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需要了解的内容。 二.教学流程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标题: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式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说到气体扩散,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气体扩散? 1、气体扩散的原理:气体扩散是指,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 直到平衡为止。例如:在书房能嗅到厨房内的炒菜香味。像这样,气体可以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运动,就是气体扩散。 2、请学生观察肺泡的图片资料。 提问:肺泡的结构有哪些特点? 答:数量多;总面积大;壁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肺泡外有弹性纤维;肺泡外有毛细血管网。这样的功能与结构相适应。 那么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我们的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如何实现的呢?原来,吸入新鲜空气后,肺泡中的氧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含量,氧气便向血液里扩散;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便向肺泡里扩散。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大家看我们书上的图片,是不是如此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板书】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那么,我们的氧气从肺泡里扩散到血液中以后,又是怎么达到我们的组织细胞呢?我们的血液是怎么来运输氧气的呢?前面我们讲到第九章的“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演示中,我们观察到血块为什么表层呈现鲜红色而内层呈现暗红色呢?这是因为啊,我们血块的表层从大气中获得的氧气多,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红细胞,与其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呈现鲜红色;血块的内层由于氧含量少,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分离,使其呈现暗红色。红细胞的这个特性我们再前面讲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特点是,在氧气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所以,我们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以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运输;而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板书】血液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保证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和政二中马军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新课标》的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二、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人体内的细胞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探究空气质量状况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概述人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以及肺部通过呼吸运动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活动。 本章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测量、取样和测算等基本方法,这些都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学生应当学会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②通过测量胸围差,该书费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③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②能动手操作本节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是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有好处。 四、教学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五、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第二节呼吸气体的交换 要求: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气体扩散速率,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 肺通气使肺泡不断更新,保持了肺泡气PO2、PCO2的相对稳定,这是气体交换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气体交换包括肺换气和组织换气,在这两处换气的原理一样。 一、气体交换原理 (一)气体的扩散 气体分子不停地进行着无定向的运动,其结果是气体分子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发生净转移,这一过程称为气体扩散,于是各处气体分压趋于相等。机体

内的气体交换就是以扩散方式进行的。单位时间内氧化扩散的容积为气体扩散速率(diffusion rate,D),它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气体的分压差在混合气体中,每种气体分子运动所产生的压力为各该气体的分压,它不受其它气体或其分压存在的影响,在温度恒定时,每一气体的分压只决定于它自身的浓度。混合气的总压力等于各气体分压之和。 气体分压可按下式计算: 气体分压=总压力×该气体的容积百分比 两个区域之间的分压差(△P)是气体扩散的动力,分压差大,扩散快。 2.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质量轻的气体扩散较快。在相同条件下,各气体扩散速率和各气体分子量(MW)的平方根成反比。溶解度(S)是单位分压下 溶解于单位容积的溶液中的气体的量。一般以1个大气压,38℃时,

100ml液体中溶解的气体的ml数来表示。溶解度与分子量平方根之比(S/***)为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取决于气体分子本身的特性。CO2的扩散系数是O2的20倍,主要是因为CO2在血浆中的溶解度(51.5)约为O2的(2.14)24倍的缘故,虽然CO2的分子量(44)略大于O2的(32)。 3.扩散面积和距离扩散面积越大,所扩散的分子总数也越大,所以气体扩散速率与扩散面积(A)成正比。分子扩散的距离越大,扩散经全程所需的时间越长,因此,扩散速率与扩散距离(d)成反比。 4.温度扩散速率与温度(T)成正比。在人体,体温相对恒定,温度因素可忽略不计。综上所述,气体扩散速率与上述诸因素的关系是: (二)呼吸气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习题经典(带答案)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知识点归纳】 1、胸围差是尽力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与尽力呼气终了时胸围长度之差。 2、测量胸围差时,软尺在胸前下缘要与乳头上缘平齐;在背侧,将软尺固定在两肩胛骨的下角。在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应在同一位置测量,测量三次,并算出平均值。 吸气、呼气各结构变化情况: (1)吸气时隔肌收缩,肋骨间肌肉收缩隔顶部位置下降,胸廓上下、左右径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体压力减小,外界压力比肺内气体压力大,于是气体被吸入。 (2)呼气时各部状态隔肌舒张,肋骨间肌肉舒张,隔顶部位置上升,胸廓上下、左右径减小,胸腔容积减小,肺收缩,肺内气体压力增大,外界气体压力小于肺内气体压力,于是气体被排除。 3、气体交换过程:吸气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4、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最后进入细胞内的线粒体被利用。 5、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目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典型例题】 1.气体从外界进入人体血液的路线是() A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外毛细血管 B鼻腔→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外毛细血管 C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 D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2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 A气体扩散 B呼吸运动 C膈肌收缩 D肺的扩张

3人体主要的的呼吸肌是 A胸大肌和膈肌 B肋间肌和膈肌 C背阔肌和膈肌 D腹直肌和膈肌 4下表是某学习小组测量的明明同学的胸围长度(厘M)。明明同学的胸围差是() A13.6厘M B12.3厘M C12.6厘M D 10.5厘M 5下面是关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肺泡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进入血液 B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进入肺泡 C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D血液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同时,肺泡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 6在做胸部的X光检查过程中,医生要求你吸气后闭气不动,吸气过程中你的肋骨和膈的运动方式是() A肋骨上举,膈肌舒张而使膈上升 B肋骨上举,膈肌收缩而使膈下降 C肋骨下降,膈肌舒张而使膈上升 D肋骨下降,膈肌收缩而使膈下降 7氧气从肺泡扩散入血液后,绝大部分 A与静脉血结合 B与动脉血结合 C与血红蛋白结合 D与白细胞结合 8肺的结构与呼吸功能相适应,与此无直接关系的叙述是() A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B肺泡外包着毛细血管网 C毛细血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肺是内脏器官中位置最高的器官 9下列关于平静状态下呼吸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 B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上升,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 C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 D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上升,外界空气经呼吸道进入肺

初一生物学(北京版)-第六章 生物的呼吸-6.1人的呼吸4-气体交换与运输-学习任务单

《气体交换与运输》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 准确描述呼吸的过程:肺通气、肺泡处气体交换、气体在体内运输、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 2. 说出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的原理。 3. 能够利用呼吸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呼吸相关疾病的可能原因。 4. 能独立绘制或说明氧气在呼吸中的运输途径和变化过程及原理。 5. 理解人的呼吸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课前预习任务】 课前复习血液循环路径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气体进入人体后,在什么部位发生变化? 1.1 气体交换的场所是___________。 1.2 箭头标注氧气交换方向和血流方向。 呼气吸气 图1 肺泡简易模式图 1.3 模拟气体的运动 通过观看视频,得出:气体运动方向________________,称为 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资料,通过资料提供的信息,尝试找出实验数据,填入上图中对应位 置,验证你们的猜测。 资料一:血气分析是医学上常用于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等的检验手段。 混合静脉血氧一般采自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内静脉血的氧量,氧分压约为42~47 mmHg。。 资料二:一个标准大气压=760mmHg,吸入气体中,氧气占21%,氧分压是________mmHg。 学习任务二:气体在肺泡处发生交换后,气体如何运输? 2.1 血液中__________细胞可以运载气体,气体与 ___________结合。 2.2 肺泡外毛细血管,随血液流动,汇集到肺静脉,流经心 脏,流经主动脉,随血管逐级分支,流向全身各处 ___________。

图2:人体血液循环模式 图 学习任务三:气体运输到毛细血管网后,如何进入组织细胞? 3.1 阅读资料,填写在图中相应位置。 表1:体循环中血气指标 图3 组织细胞简易模式图 3.2 自主学习教材38页最后一段,结合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由于细胞不断消耗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产生的气体通过______________进入周围毛细血管,随着血液循环,最后到达_________,排出体外。 学习任务四:归纳总结氧气在体内的运动、变化过程及原理。 4.1 总结归纳氧气在体内的运动。 4.2 归纳总结人的呼吸过程,_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__系统协同配合;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参与调控。 项目 动脉血 静脉血 氧气 (mmHg ) 80~100 一般大于87 37~40 二氧化碳 (mmHg ) 35~45 大多为40 46~50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人教版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 1. 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 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 教学重点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教师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观看肺的位置结构图,说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 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细心地体会一下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及肋骨如何运动,在此基础上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当深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 刚才同学们仅凭感官感觉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准确呢?是否与科学事实相符呢?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准确地测量呢? 学生实验:测量胸围差,用数据证明胸廓容积的变化。 测量方法:三人一组(男女分开)、设计表格,做好记录。为了数据准确,应测定三次,取平均值,然后计算胸围差。 学生讨论: 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差别,原因是什么? 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吗?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 教师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 教师演示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学生讨论:小气球代表什么?橡皮膜代表什么?气球在什么情况下涨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 然后播放多媒体,演示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膈肌的收缩和舒张。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运动,并进行讨论: 1. 呼吸运动时,主要有哪些肌肉的收缩、舒张引起了胸廓容积的变化?在呼吸肌收缩和舒张时,胸廓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随着胸廓容积的变化,肺的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是肺容积的变化导致了气体的吸入和呼出吗? 4. 学生分析、归纳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

体内气体的交换

体内气体的交换 能力目标 1、通过做向澄清的石灰水装置中吹气和吸气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训练学生应用科学方法做对比实验,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煤气中毒的原理和学习预防煤气中毒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教育,渗透爱惜生命、预防为主的生物学观点的教育。 (1)学生通过上节课学习呼吸运动,已经解决了人体外环境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接着要解决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如何进行气体交换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要理解呼吸的全过程,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是关键,因而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是本课的重点。 (2)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应该有整体的认识。学生在前面一章已经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具备了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基础知识。在本章第一节中又学习了呼吸运动,了解了肺的通气。在此基础上学习了体内气体交换,就可以自己概括出呼吸的全过程。 因此,无论是从知识的完整性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分析,呼吸的全过程应作为本课的重点。 2、本课的难点是气体交换的原理。由于学生在物理课上还没有学习扩散作用,这个物理概念要从生物学的角度给学生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加上肺泡里的气体、血液中的气体、组织细胞里的气体都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让学生理解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也是有一定困难的。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气体中的含量多,建议用探索实验:先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假设,设计实验设置对照实验,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装置中分别吸气和吹气。观察石灰水的浑浊现象。根据实验现象,验证

假设,得出结论。 讲述体内的气体交换,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肺泡内气体中的氧是怎样进入人体细胞的?人体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排出体外的?引出体内气体交换的内容。讲述气体交换的原理——扩散作用时,除了结合课本图,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香水,上课撒到教室讲台前,问教室后排的同学有什么感觉,使学生获得气体可以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知识。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教师可以利用板图、剪贴图来表示,有条件的学校做成电脑软件来讲述,并把这部分内容与血液循环联系起来,给学生交代所交换的气体都是由血液运输的。 关于呼吸全过程所包括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利用书本上的插图,并联系学习的血液循环知识:血红蛋白的特点、动脉血和静脉血的知识进行总结,也可以用录像或做成电脑软件讲述。 联系生活实际,讲述呼吸全过程中四个环节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阻碍,都会造成呼吸障碍,而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在这基础上,教师阐述呼吸的意义。 关于煤气中毒,一定要从生理角度讲清楚煤气中毒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煤气中毒。 如果是同学们上课呼吸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那么将刚下课的教室里的空气导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会变浑浊。 玻璃瓶两个、橡皮塞两个、打孔器、弯成直角的玻璃管四段(两长两短)、药棉、石灰水、70%酒精、凡士林。

(八年级生物教案)体内气体的交换

体内气体的交换 八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气体交换的原理。 2、掌握肺泡内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及各结构中含氧量的变化。 3、知道煤气中毒原理及其预防、急救常识。 4、知道呼吸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做向澄清的石灰水装置中吹气和吸气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训练学生应用科学方法做对比实验,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归纳呼吸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煤气中毒的原理和学习预防煤气中毒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教育,渗透爱惜生命、预防为主的生物学观点的教育。

2、在分组实验及讨论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和呼吸的全过程。因为: (1)学生通过上节课学习呼吸运动,已经解决了人体外环境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接着要解决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如何进行气体交换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要理解呼吸的全过程,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是关键,因而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是本课的重点。 (2)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应该有整体的认识。学生在前面一章已经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具备了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基础知识。在本章第一节中又学习了呼吸运动,了解了肺的通气。在此基础上学习了体内气体交换,就可以自己概括出呼吸的全过程。 因此,无论是从知识的完整性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分析,呼吸的全过程应作为本课的重点。 2、本课的难点是气体交换的原理。由于学生在物理课上还没有学习扩散作用,这个物理概念要从生物学的角度给学生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加上肺泡里的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课题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教时2课时 教案目标和要求 (1)理解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运动的原理。 (2 )通过测量胸围差,能说明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4)使学生知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肺功能强,并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重点通过测量胸围差,能说明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难点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个课件课型新授课 教案过程 教案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呼吸址喉 支弋 管 说体的通1L并傥气体圏贏甌端 肺:气拣交换的场 所 〖二、情境引入〗 师:请学生像游泳时练习憋气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 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 师:在你不知不觉中,你的肺在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 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 『三、讲授新知识〗 播放课件, 引导学生对学 过的知识进行 回顾。 创设问题 情境,引出课题, 诱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利用相关课件 指导实验:测 量 在老师的 指导下,复习 回答上节课学 习的有关内 容。 测量自己 一分钟的呼吸 次数。

1、指导实验:测量胸围差 指导学生说出: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可以感觉到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再深深地呼气,可以感觉到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利用课件,先示吸气时胸腔,再示呼气时的胸腔,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二者之间有差值,并分析出差值大小,反映出肺功能的强弱,使学生理解胸围差。 师生讨论测胸围差的用具、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在达成共识后,教师先用课件演示测量方法,或请学生示范操作,使学生明确:①测量胸围差的位置:胸前是软尺下缘与乳头上缘平齐,背侧是软尺要在两肩胛骨下角; ②测量呼气时胸围和吸气时胸围,并计算出两者的差值,即是胸围差。 ③测三次,并算出平均值。胸围差。 强调注意 事项。 在老师的 指导下,讨论 测胸围差的用 具、方法、步 骤及注意事 项。 2、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播放模拟膈肌运动的课件,引导学生理解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将呼吸运动过程制成课件。使学生通过观察理解肋骨运动时,胸廓前后、左右径的变化以及膈肌运动时胸廓上下径和肺的变化,并启发学生分析、归纳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胸廓有节律地扩张和缩小-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肺内气压下降和上升- 气体进出肺泡。 采用自学 导思法一—老 师引导下的学 生自主探究,和 直观教案 法――主要利 用多媒体现代 教案手段相结 合的方法,进行 讲解。 呼吸运动 是负压呼吸,而 学生还没有压 强的概念,就很 难理解空气是 “压入” 肺内 而不是“吸入” 肺内,着重解 决这个问题。

肺内气体交换

七年级《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是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和体会: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是在第一节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之后继而探究气体是如何进出人体内的过程。 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包括两个部分: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肺通气)和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这两部分内容是有内在关联的统一整体,并且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前部分又涉及部分物理知识因此难度较大授课时应注意正确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关乎呼吸作用的完成 (2)知道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 (3)掌握气体交换的具体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胸廓的结构 (2)利用实验探究熟悉气体交换的原理和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物科学实验探究的乐趣,养成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 (2)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教学难点】 因为在学习肺的通气时涉及到大气体积和压力等物理知识所以学生理解起来较难因此我将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作为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此阶段已经通过上册对“细胞的生活”和“呼吸作用”的学习已大致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来自哪里,吸入的氧气又去了哪儿。但是对于气体在肺内是如何进行交换充满了疑惑。而在心理方面他们充满了好奇心,更热切的关心身体健康问题,对知识也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缺乏理性思考。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取多媒体展示结合实验探究的教学,并尽量结合身边常见实例进行探究活动和实例分析激发学生兴趣,将生活中常遇见生理健康问题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让学生觉得生物学科与我们生活健康息息相关以此增强学科与学生的亲密度。 【学法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前面的学习对人体各大系统有初步的了解,但具体知识比较贫乏,因此采用师生互动式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相互竞争抢答等模式。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识记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肺的换气原理和过程,通过游戏加深对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我将教学过程主要设计为以下几方面(40分钟) 1.游戏导入新课(2分钟)

生物七年级《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课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 ●教学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 ●教学方法

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软尺、多媒体、模拟实验模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的)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 学生:(猜测并假设) (1)当肺变大时外界空气就进去了;当肺变小时,肺内气体就排出。 (2)当气体到达肺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发表看法,设置悬念)同学们敢于大胆猜测和设想,这种精神很好,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的假设是否正确,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观看肺的动画片)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 教师:(让学生自己体会感觉)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肋骨如何运动?胸廓如何变化? 学生:(让学生看肺的动画: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同时仔细体会感觉,研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当深深地呼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二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2.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能力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2.能动手操作本节课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好处。●教学重点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教学难点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教学方法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的)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学生:(猜测并假设)(1)当肺变大时外界空气就进去了;当肺变小时,肺内气体就

排出。(2)当气体到达肺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发表看法,设置悬念)同学们敢于大胆猜测和设想,这种精神很好,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的假设是否正确,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讲授新课]教师:(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观看肺的动画片)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教师:(让学生自己体会感觉)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肋骨如何运动?胸廓如何变化?学生:(让学生看肺的动画: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同时仔细体会感觉,研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当深深地呼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教师:刚才同学们仅凭感官感觉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准确呢?是否与科学事实相符呢?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呢?学生:(动脑筋,提出实验办法及方案,对自己的感觉充满自信)用软尺测量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长度。如果吸气时长度变大,呼气时长度变小,就说明我们的感觉是对的。教师:好,同学们想的办法很好。我们现在就可以通过测量胸围来探究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现在请同学们参照课文中的实验方案,分组实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湖北襄阳第四十七中学刘国清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的第二节。包括两部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这两部分是有内在关联的统一的整体。本节课安排学习呼吸道对空气处理之后,仅凭学生已有知识理解本课有挑战性。另本节上承消化系统,后续循环系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这本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2.三维目标 2.1知识与能力 (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 2.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教学重难点 3.1教学重点 (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概述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2教学难点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二、学情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也是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看,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好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由于先前已经学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等相关知识,但是形不成逻辑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 三、教法与学法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应该“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改革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具体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各种方法相结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呼吸生理 二、气体的交换 气体的交拜分为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两部分,肺换气指在呼吸器官血液与外环境间的气体交换,组织换气指在组织器官, 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它们均是通过物理扩散的方式实现的。 气体扩散以物理扩散的方式进行,各种气体的扩散主要取决于各种气体分压差,气体分压差是气体交换的动力。和交换膜的通透性及交换面积有关。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在呼吸的过程中,血液担任气体运输的任务,不断把氧从肺运输到组织,又不断把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运输到肺部。 (一)氧的运输 氧的运输有以下两种方式,少数氧直接溶解于血液中,随血液运输到组织利用,此种方式仅占运输氧的0.8~1.5%左右。大部分与血红蛋白结合后运输到组织被利用。 在高氧分压情况下氧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中血红素的亚铁离子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叫氧合作用。这种结合受氧分压的影响,是可逆的。 (三) CO2的运输 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有以下三种方式 1、有2.7%的二氧化碳直接溶解于血液中,随血液运输 2、20%的二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这种结合也是可逆的,受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在组织毛细血管处,二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在肺毛细血管处,二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分离。 3、70%的二氧化碳以碳酸氢盐的形式运输,经组织换气,二氧化碳扩散入血液,先部分溶解于血浆,与水结合成碳酸,血浆中缺乏碳酸酐酶,反应速度慢,二氧化碳增多时,由于分压高,进入红细胞,红细胞内含有碳酸酐酶,可使二氧化碳生成碳酸的速度加快,在红细胞内的碳酸又迅速解离出碳酸氢根离子,与钾和钠离子结合。当碳酸氢盐到肺部时,由于二氧化碳分压低,碳酸氢根离子和水结合生成碳酸,碳酸再释放出二氧化碳。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人教版初一下) (2)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人教版初 一下)(2)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讲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课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锤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 ●教学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看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看、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 1.正确把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比实验的目的。 ●教学方法 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备 软尺、多媒体、模拟实验模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咨询题,明确学习目的〕外界的空气通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如何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 学生:〔推测并假设〕

〔1〕当肺变大时外界空气就到里面去了;当肺变小时,肺内气体就排出。 〔2〕当气体到达肺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发表看法,设置悬念〕同学们敢于大胆推测和设想,这种精神专门好,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的假设是否正确,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那个咨询题。〔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观看肺的动画片〕肺是呼吸系统的要紧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 教师:〔让学生自己体会感受〕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受到肋骨如何运动?胸廓如何变化? 学生:〔让学生看肺的动画: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同时认真体会感受,研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当深深地呼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 教师:刚才同学们仅凭感官感受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准确呢?是否与科学事实相符呢?我们能够采纳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呢? 学生:〔动脑筋,提出实验方法及方案,对自己的感受充满自信〕用软尺测量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长度。假如吸气时长度变大,呼气时长度变小,就讲明我们的感受是对的。 教师:好,同学们想的方法专门好。我们现在就能够通过测量胸围来探究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现在请同学们参照课文中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提醒学生要注意实验要领〕1.测量时躯体取自然站立姿势,双手自然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要平均。2.软尺的位置要合适。3.软尺不要有折转。4.作好记录数据:尽力深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尽力深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5.测三次记录好数据并设计表格,算出平均值。 学生:〔实验活动:依照实验要求每3~4人一组〔男女分开〕。测三次后将胸围差数据记录在各小组设计的表格中,并算出平均值,各小组分别向老师汇报〕 教师:〔组织学生对胸围差数值进行分析,提出如下咨询题进行讨论〕 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不的同学胸围差有差不吗?假如有差不,缘故是什么? 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吗?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阻碍胸廓的容积?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出〕 1.我们的胸围差〔不〕明显。同学间的胸围有差异,这与年龄、性不以及是否经常锤炼有关。 2.胸围差并不能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隔肌的收缩和舒张也会阻碍胸廓的容积。 教师:专门好。同学们刚才通过准确测量,认真运算,得出正确的结论和估量。 教师:〔播放多媒体,演示肋间肌收缩和舒张,膈肌收缩和舒张。让学生认真观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