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烧结工理论知识概述资料

烧结工理论知识概述资料

烧结工理论知识概述资料
烧结工理论知识概述资料

烧结工理论知识概述

第一章烧结生产概述

§1-1 烧结生产在冶金工业中的地位

一、简述烧结工艺的产生和发展

烧结方法在冶金生产中的应用,起初是为了处理矿山、冶金、化工厂的废气物(如富矿粉、高炉炉尘、扎钢皮、炉渣等)以便回收利用。

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矿石的开采量和矿粉的生成量亦大大增加。据统计,每生产1t生铁需1.7~1.9t铁矿石,若是贫矿,需要的铁矿石则更多。另外,由于长期的开采和消耗,能直接用来冶炼的富矿愈来愈少,人们不得不大量开采贫矿(含铁25%~30%)。但贫矿直接入炉冶炼是很不经济的,所以必须经过选矿处理。选矿后的精矿粉,在含铁品位上是提高了,但其粒度不符合高炉冶炼要求。因此,对开采出来的粉矿(0~8mm)和精矿粉都必须经过造块后方可用于冶炼。我国铁矿资源丰富,但贫矿较多,约占80%以上,因此,冶炼前大都需经破碎、筛分、选矿和造块等处理过程。

烧结生产的历史已有一个多世纪。它起源于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英国、瑞典和德国。大约在1870年前后,这些国家就开始使用烧结锅。我国在1949年以前,鞍山虽建有10台烧结机,总面积330m2,但工艺设备落后,生产能力很低,最高年产量仅几十万吨。我国铁矿石烧结领域取得的成就,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烧结工艺:自1978年马钢冷烧技术攻关成功后,一批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基本完成了热烧改冷烧工艺。部分企业建成原料混匀料场,并投入使用,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实现了自动化配料、混合机强化制粒、偏析布料、冷却筛分、整粒及铺底料技术。

(2)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和应用:如高碱度烧结矿技术、小球烧结技术、低温烧结技术、低硅烧结技术等,在钢铁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3)设备大型化和自动化:20世纪50年代,我国最大烧结机75m2,60年代130 m2,80年代265m2,90年代宝钢二、三期和武钢等450m2烧结机相继投产,这些都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并实现自动化生产的。

(4)烧结生产指标及产品质量:近年来我国烧结矿质量显著提高,目前多数企业烧结矿含铁品位达到55%以上,有的达到58%;SiO2含量降到5%,有的还低于5%,实现了低硅烧结。烧结矿FeO在8%~10%之间,转鼓指数明显提高,还原性提高。此外,烧结矿固体燃料消耗也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5)炉料结构趋于合理:20世纪70年代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高炉炉料结构是以单一自熔性烧结矿为主,近年来我国新建球团矿生产设备逐年

增加,酸性球团烧结矿工艺工业生产成功,酸性炉料产量逐年增加(包括进口部分块矿),这样使得酸性料配加高碱度烧结矿的合理炉料结构比例逐年增加,为高炉增铁节焦创造了条件。

(6)复合矿造块工艺过关:攀钢、包钢、酒钢所用的三种铁矿石,是我国三大特殊类型复合铁矿石,比普通铁矿石的造块难度更大。多年来,在企业及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分别解决了这三大类型复合矿石的烧结工艺及技术难题。

此外,宝钢等企业采用了近期开发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水平得到提高。烧结厂的环境治理及余热回收方面也取得较大的进展。

建国50年来,我国烧结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我国烧结矿技术与国外先进国家比较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是品位低、质量差,不少厂的产品成分波动大、能耗高,环境治理尚有差距,微机控制技术较为落后。

二、铁矿粉烧结的意义和作用

铁矿粉烧结是最重要的造块技术之一。由于开采时产生大量铁矿粉,特别是贫铁矿富选促进了铁精矿粉的生产发展,使铁矿粉烧结成为规模最大的造块作业。其物料的处理量约占钢铁联合企业的第二位(仅次与炼铁生产),能耗仅次于炼铁及轧钢而居第三位,成为现代钢铁工业中的重要生产工序。铁矿粉烧结要求烧结矿有很好的物理、冶金性能。由于现代炼铁设备的大型化,炉料倒运次数多,落差大,要求烧结矿有高的冷强度,如耐压强度等。烧结矿经历冶炼中的高温过程,要求一定的热强度,即在高温还原气氛下耐压、耐磨及耐急热爆裂性能;烧结矿在高炉内经历物理化学反应,要求它具有良好的冶金性能,如还原性、软化性、熔滴性等。铁矿粉烧结技术的困难还在于追求合理的经济效果,因此,铁矿粉烧结是一门技术复杂的专门学科。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经过选矿、烧结处理后的人造富矿能进一步地使矿物富集和去除有害杂质,因而使高炉生产率提高,焦比下降,其经济效果比天然矿好,见表1-1。

“精料”的研究工作也越来越深入,烧结矿朝着品位高、成分稳定、

粒度均匀、强度高、冶金性能好的方向发展。在烧结料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石灰石或生、消石灰,可生产出具有一定碱度的自熔性烧结矿、高碱度烧结矿。高炉冶炼这种原料时可不加或少加熔剂,从而进一步降低焦比,提高生产率。

综上所述,烧结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1)为高炉提供化学成分稳定、粒度均匀、还原性好、冶金性能高的优质烧结矿,为高炉优质、高产、低耗、长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可去除有害杂质,如硫、锌等;

(3)可利用工业生产的废弃物,如高炉炉尘、轧钢皮、钢渣等;

(4)可回收有色金属如稀有、稀土金属。

三、烧结矿质量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1)烧结矿含铁品位下降1%,高炉焦比上升2%,产量下降3%。

(2)烧结矿的FeO变动1%,影响高炉焦比1%~1.5%,影响产量1%~1.5%。FeO同时影响烧结矿的还原性和软熔性能。

(3)烧结矿的碱度(CaO/SiO2)在1.2以下,每变动0.1,影响高炉焦比和产量3%~3.5%。

(4)烧结矿的强度和高炉冶炼也有一定的影响,强度不够时,容易破碎成粒度小于5mm的粉矿,而粉矿含量变动1%,影响高炉焦比0.5%,影响高炉产量0.5%~1.0%。

(5)烧结矿的饿还原性对焦比和产量的影响:烧结矿在高炉内的直接还原度(rd)增加10%,焦比上升8%~9%,产量下降8%~9%。烧结矿试样在60min、1000℃条件下的间接还原度每提高5%,高炉煤气中的CO利用率提高0.66%。

(6)烧结矿的低温还原强度(RDI)每提高5%,煤气中CO利用率降低0.5%,产量下降1.5%,焦比上升1.55%。

(7)荷重软化性能对高炉操作的影响:据意大利的皮昂比诺公司4号高炉于1980年的统计,含铁原料的荷重软化温度由1285℃提高到1335℃,高炉的透气性△P由5.2kPa降低到4.75kPa,产量提高16%。

(8)熔融滴落性能对高炉操作的影响:烧结矿的熔滴性能是冶金性能最重要的性能,大量研究检测表明,含铁炉料熔滴带的阻力损失占整个高炉阻力损失的三分之二以上,熔滴性能直接影响高炉内熔滴带的位置和厚度,影响Si、Mn等元素的直接还原,从而影响生铁的成分和高炉技术经济指标。

§1-2 烧结方法分类及生产工艺流程

一、烧结过程及烧结矿的特性

将各种粉状含铁原料,配入一定数量的燃料和熔剂,均匀混合制粒,然后放到烧结设备上点火烧结。在燃料燃烧产生高温度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下,混合料中部分易熔物质发生软化熔化,产生一定数量的液相,并润湿其它未熔化的矿石颗粒,当冷却后,液相将矿石颗粒粘结成块,这个过程为烧结,所得矿块叫烧结矿。

烧结矿比天然矿石有许多优点,如含铁量高、气孔率大、易还原、有害杂质少、含碱性熔剂等,且对原料要求不像球团矿那么严格,所以烧结生产发展得十分迅速,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烧结方法分类

按照烧结设备和供风方式的不同烧结方法可分为:

(1)鼓风烧结:烧结锅,平地吹。这是小型厂的土法烧结,逐渐被淘汰。

(2)抽风烧结:①连续式:带式烧结机和环式烧结机等;②间歇式:固定式烧结机,如盘式烧结机和箱式烧结机;移动式烧结机,如步进式烧结机。

(3)在烟气中烧结:回转窑烧结和悬浮烧结。

三、烧结生产工艺流程

烧结生产的工艺流程,无混合料场时,一般包括:原燃料接受,储存及熔剂、燃料的准备,配料,混合,布料,点火烧结,热矿破碎,热矿筛分及冷却,冷矿筛分及冷矿破碎,铺底料,成品烧结矿的储存及运出,返矿储存等工艺环节。有混匀料场时,原、燃料的接受、储存放在料场,有时筛分熔剂、燃料的准备也放在料场。

是否设置热矿筛,应根据具体情况或试验结果,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机上冷却工艺不包括热矿破碎和热矿筛分。

烧结工艺流程不再使用热矿工艺,应使用冷矿工艺,宜推广具有整粒、铺底料系统的流程。

§1-3 烧结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烧结厂的主要技术经济包括:烧结机利用系数、作业率、质量合格率、原料消耗等。

1、烧结机利用系数:指1台烧结机每平方米有效抽风面积(m2)每小时(h)的生产量(t)。它用台时产量与烧结机有效抽风面积的比值表示:利用系数[t/(m2h)]=台时产量(t)/有效抽风面积(m2)

或利用系数=总产量(t)/[总生产台时(h)总有效面积(m2)]

2、台时产量是1台烧结机1h的生产量,通常以总产量与运转的总台时之比值表示。这个指标体现烧结机生产能力的大小,它与烧结机有效面积的大小有关。

烧结机利用系数是衡量烧结机生产效率的指标,它与烧结机有效面积大小无关。

3、烧结矿出矿率(%)=成品烧结矿量(t)/原料配料总量(干基)(t)

4、作业率是描述设备工作状况的一种表示方法,以运转时间占设备的日历时间的百分数表示:

设备作业率(%)=100%×烧结机运转台时/日历台时

日历台时是个常数,每台烧结机一天日历台时即为24小时。它与台数、时间有关。

日历台时=台数×24×天数

运转台时是按台计算的设备运转时间。

事故率是指内部事故时间与运转时间的比值:

事故率(%)=100%×事故台时/运转台时

设备完好率是衡量设备良好状况的指标,指全厂完好设备的台数与设备总台数的比值:设备完好率(%)=100%×完好设备总数/设备总台数扣外作业率(%)=烧结机运转台时/(日历台时-外部影响台时)

5、质量合格率是衡量烧结矿质量好坏的综合指标:

质量合格率(%)=100%×[总产量(t)-未验品量(t)-试验品量(t)-合格品量(t)]/[ 总产量(t)-未验品量(t)-试验品量(t)]

6、生产成本是指生产1t烧结矿所需的费用,由原料费及加工费两部分组成。

加工费是指生产1t烧结卡所需的加工费用(不包括原料费),包括辅助材料费(如燃料、润滑油、胶带、炉蓖条、水、动力费),工人工资,车间经费(包括设备折旧费、维修费等)。

劳动生产率是指每人每年生产烧结矿的吨数。这个指标反映了工厂的管理和生产技术水平,它又称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员包括工人和干部)。另

外,还有工人劳动生产率,即每个工人每年生产烧结矿的吨数。

§1-4 烧结生产基础知识

一、烧结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

烧结过程是许多物理化学变化的综合过程。这个过程不仅错综复杂,而且瞬息万变,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烧结料就因强烈的热交换而从70℃以下被加热到1200~1400℃,与此同时,它还要从固相中产生液相,然后液相又被迅速冷却而凝固。这些物理化学变化包括:

(1)燃料的燃烧和热交换;

(2)水分的蒸发及冷凝;

(3)碳酸盐的分解,燃料中挥发分的挥发;

(4)铁矿物的氧化、还原与分解;

(5)硫化物的氧化和去除;

(6)固相间的反应与液相生成;

(7)液相的冷却凝结和烧结矿的再氧化等。

二、烧结过程的特点

烧结料点火后,烧结过程自上而下地进行,根据料层的变化可将烧结过程沿料层的高度大致分为五个带,即烧结矿带、燃烧带、预热带、干燥带和过湿带。在这五个带中,燃烧带、过湿带阻力最大,预热带、干燥带次之,烧结带最小。

由于烧结过程具有以上特点,烧结过程中真空度(负压)及温度都随着少时间的进行而发生变化,生产中借助风箱的温度或真空度(负压)的变化,进行烧结“终点”控制。

三、烧结矿碱度的表示方法

烧结矿中碱性氧化物含量与酸性氧化物含量的比值称为烧结矿的碱度,有如下三种表示方法:

CaO/SiO2为二元碱度;(CaO+MgO)/SiO2为三元碱度;(CaO+MgO)/(SiO2+Al2O3)为四元碱度,一般使用二元碱度。

三、烧结矿按SiO2含量的可分为以下三种烧结矿

烧结矿按SiO2含量可粗略地分为高硅(SiO2含量大于8%)、中硅(SiO2含量大于6%~8%)和低硅(SiO2含量小于6%)三种类型。高硅烧结矿的自然粉化现象较为严重,低硅烧结矿的强度差。

四、名词解释

人造富矿:将富矿粉或精矿粉经过烧结、球团、压团等方法制造成满足冶炼要求的块矿,简称为人造富矿。

全铁(TFe)包括铁矿物及脉石矿物中所有的铁,其中还有微量的金属铁。

真空度:抽风烧结时的负压习惯上叫真空度,单位帕(Pa),千帕(kPa)。

比表面积:指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固体燃料所具有的表面积,单位是厘米2/克(cm2/g)或厘米2/厘米3(cm2/ cm3)。

网目:即1英寸筛网上的筛孔数,这是英国泰勒标准筛的表示方法。网目与孔径有对应的关系,如100网目为0.147mm,150网目为0.104mm,200网目为0.074mm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对应关系。

矿石的单烧值:单独以某一种矿石进行烧结生产时,在一定的碱度条件下,生产出的烧结矿的含铁量的百分数称为单烧值。单烧值的大小,表示有这种矿石生产出来的烧结矿的品位高低,矿石的品位越高,SiO2低,单烧值越高。单烧值与矿石烧损有关,烧损值越大,烧结后烧结矿的品位上升的幅度越大,但是实际重量降低,生产1t烧结矿的含铁料消耗增加。

蒸汽露点:即水蒸气凝结成水的温度。

物料堆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料的质量,以吨/米3(t/m3)表示。铁矿石(TFe=53.6%)的堆密度为 2.44t/m3,铁精粉(TFe=60%左右)1.6~2.5t/m3,石灰石1.2~1.6t/m3,生石灰0.55t/m3,烧结矿1.7~2.0t/m3,烧结返矿1.4~1.6t/m3,烧结混合料1.6t/m3。

标准煤:是指应用基低位发热量定为29.3MJ/kg(7000kcal/kg)的煤。这样,不同发热量情况下的耗煤量(B),都可以换算成标准煤耗量(B0)。

物料的烧损率:是指物料(干料)在烧结状态的高温下(1200~1400℃)灼烧后失去重量对于物料试样重量的百分数。

物料的残存量:即物料经过烧结排出水分和烧损后的残存物量。

烧结原料的水分含量:是指原料中物理水含量的百分数,即将一定的原料(100~200g)加热至150℃,恒温1h,已蒸发的水分含量占试样重量的百分比。

配合矿:是指含铁原料按规定的配比组成的料。

配合料:是指配料室配出来的了,可以不含外加料(热、冷返矿、除尘灰等),也可含外加料。

混合料:是指配料室配好的料(含外加料),在经过混合制粒的料。

烧结料:是指铺在烧结机台车上准备烧结的混合料。

混合机的充填率:混合料在混料筒内占的容积与圆筒容积的百分比或

混合料的平均横截面积与圆筒截面之比的百分数。

混烧比:混合机的容积(m3)与烧结机的有效面积(m2)之比称为混烧比(m3/m2)。混烧比是衡量混合机制粒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混烧比越大混合制粒能力越大,相反越小。

烧结有效风量:通过料层的风量为有效风量,而从料层以外进入抽风系统的风量为有害风量或称有害漏风。

垂直烧结速度,即燃烧带下移的速度。

即垂直烧结速度=料层厚度(mm)/烧结时间(min)

=料层厚度(mm)/[有效长度(m)/机速(m/min)]

五、烧结过程中的三碳及含碳量范围

三碳是指返矿残碳、烧结矿残碳及混合料固定碳。返矿残碳要求小于1%,烧结矿残碳要求小于0.4%,混合料固定碳一般在3%左右。

六、原料的混匀效果、烧结矿中的硫及烧结矿化学成分的稳定性对高炉指标的影响

提高原料的混匀效果对提高产量十分明显。按多年来生产实践统计的数据,TFe的标准偏差每降低0.1%,烧结矿产量可提高0.28%,高炉产量可提高0.56%。

烧结矿中含硫升高0.1%,高炉焦比升高5%,而且硫会降低生铁流动性及阻止碳化铁分解,使铸件易产生气孔。硫会大大降低钢的塑性,使钢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热脆现象。

有经验数据表明:烧结矿TFe波动范围由±1.0%降到±0.5%,高炉利用系数可提高2.0%,焦比降低1.0%;烧结矿碱度波动范围由±0.1降到±0.05,高炉利用系数可提高2.5%,焦比降低1.3%。

第二章配料工技能知识

§2-1 烧结原料的特性

一、铁矿粉的特性

组成地壳的各种岩石大部分都含有铁,已经知道的铁矿石有300多种。

但是,目前能做为炼铁原料的只有20多种。它们按照铁矿物的不同存在形态,又分为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菱铁矿四大类。

三、烧结熔剂的分类

熔剂按其性质可分为碱性熔剂、中性熔剂(Al2O3等)和酸性熔剂(石英、蛇纹石等)三类。常用的碱性熔剂有石灰石(CaCO3)、消石灰[Ca(OH2)]、生石灰(CaO)、白云石[CaMg(CO3)2]和菱镁石(MgCO3)。

四、烧结熔剂的质量要求

对熔剂质量总的要求是:有效成分含量高,酸性氧化物和硫、磷等有害杂质少,粒度和水分适宜。

(1)碱性氧化物的含量:烧结使用石灰石的CaO含量一般为50%~54%。白云石中CaO+MgO含量一般为42%~45%。生石灰CaO含量一般为80%~85%以上。消石灰CaO或(CaO+MgO)的含量一般为60%~65%。生石灰含CaO 过低时,除因含SiO2过高外,往往因煅烧不完全而影响其强化效果。消石灰含CaO过低时也是如此;含CaO过高时,则表明消化不充分,还有一部分生石灰没有完全消化。

(2)酸性氧化物的含量:熔剂中的酸性氧化物(SiO2)的含量偏高,会大大降低熔剂的效能。质量良好的熔剂中,SiO2+Al2O3的含量一般不超过3%~3.5%,含S一般为0.01%~0.08%,P0.01%~0.03%。如用高硫燃料煅烧出来的生石灰,则含硫较高,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3)粒度和水分:从有利于烧结过程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化学反应迅速、完全这一点来看,熔剂粒度越细越好。熔剂粒度粗,反应速度慢,生成的化合物不均匀程度大,甚至残留末反应的CaO“白点”对烧结矿强度有很坏的影响。但是熔剂破碎过细,不仅造成设备和电能不必要的耗费,而且会使烧结时的透气性变坏,增加生产成本,生石灰0mm含量过多时,下料量

难以控制且水加不均匀,恶化工作环境,有时还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从目前的生产条件出发,熔剂粒度达到3~0mm或2~0mm的范围即可。

生石灰进厂时不应含水,消石灰含水一般不应超过15%~20%。

五、目测判断精矿粉全铁的高低

可以从精矿粉粒度和颜色来进行判断:

⑴从精矿粉的粒度来判断。精矿粉的粒度越细,品位越高。判断精矿粉粒度的粗细,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一小撮精矿粉反复搓捏,靠手感来判断粒度的粗细。

⑵用颜色来判断精矿品位的高低,一般来说,颜色越深,品位越高。

六、目测判断熔剂的质量

抓把熔剂放在手掌上,用另一个手掌将其压平,如被压平的表面暴露的青色颗粒多,则说明CaO含量高,若很快干燥,形成一个白圈,说明MgO 含量高。

七、目测判断矿粉的水分

矿粉经手握成团有指痕,但不粘手,料球均匀,表面反光,这时水分在7%—8%;若料握成团抖动不散,粘手,这时矿粉的水分大于10%;若料握不成团经轻微抖动即散开,表面不反光,这时的水分小于6%。

八、熔剂在炼铁和烧结过程中的作用

构成矿石中脉石的主要氧化物熔点都很高,高炉炼铁时单靠加热的办法使脉石熔化是很困难的,加入熔剂使难熔的脉石生成低熔点化合物,这样,既可改善炉渣的流动性,保证冶炼过程正常进行,又可最大程度地去除炉料中有害杂质。

在烧结过程中的作用:①生灰加水消化后放热,可提高料温,防止或减轻过湿层。②熔剂与矿石中高熔点脉石能生成熔化温度较低的易熔体。

③生石灰消化生成消石灰,粘结能力强,有利于混合料的制粒,改善料层透气性,提高小球强度。

§2-2 配料作业过程

一、配料作业

烧结厂的配料作业,是根据烧结矿的质量指标要求和原料成分,将各种烧结料(含铁原料、熔剂、燃料等)按一定的比例组成配合料的工序过程叫做配料作业。

二、烧结配料的作用和意义

(1)提高烧结成分的稳定性对高炉顺行、对增铁节焦具有重大意义,搞好配料是高炉优质、高产、低耗的先决条件。例如,烧结矿含铁突然升高或降低时(即使波动只有1%~2%)都会引起高炉炉温急剧下降或升高。炉温波动过大,会引起炉况失常并造成生铁成分不合格。炉温过高,生铁含硅量易出格,炉温过低,脱硫效果不好,生铁含硫量易出格。所以在烧结矿成分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高炉操作往往被迫有较多的风温储备并将炼钢生铁含硅量(炉温标志)和碱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实践证明每升高或降低100℃风温,相当于降低或升高焦比30kg/t左右,生铁含硅±0.5%相当于±20kg/t焦比。

(2)精心配料是获得优质烧结矿的前提。适宜的原料配比可以生产出足够的性能良好的液相,适宜燃料用量可以获得强度高、还原性能良好的烧结矿,适宜的烧结料透气性可以提高烧结矿产量。

三、烧结工艺对配料作业的要求

(1)达到烧结矿质量指标要求;如TFe、FeO、R的稳定。

(2)达到高炉对杂质和化合物的要求,如S、P、MgO、SiO2等;

(3)满足烧结的烧结性能和燃料要求,如各种原料搭配合理,焦末的用量适当。

四、烧结矿的各种名称

CaO/SiO2小于1的称为非自熔性烧结矿,CaO/SiO2为1~1.5的称为自熔性烧结矿,CaO/SiO2为1.5~2.5的称为高碱度烧结矿,CaO/SiO2大于2.5的称为超高碱度烧结矿或熔剂性烧结矿。

五、配料的方法

三种配料方法:容积配料重量法检查;重量法配料;按成分配料。多数采用的是重量法配料。

容积配料是基于物料具有一定的堆密度,借助给料设备对添加料的容积进行控制,以达到混合料所要求的添加比例的一种方法。调节圆盘给矿机的闸门开口度的大小,就可以控制料流的体积即物料的重量。现在国内中小型烧结厂大多数采用这种配料方法。为了提高这种配料方法的精度,常配以重量检查。也就是用一个半米长的长方形料盘,在圆盘给料机下通过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称量所接物料,看它是否符合按配料计算应配的重量,若不符就应进行调整。

重量配料法是按原料的重量进行配料的一种方法,通常称为连续重量配料法。这种方法是借助于电子皮带秤和定量给料自动调节系统来实现自动配料的。电子皮带秤给出称量皮带的瞬时送料量信号,而后信号输入给

料机自动调节部分,调节部分根据给定值和电子皮带秤测量值的信号偏差,自动调节圆盘转速,以达到给定的给料量。

在国外有的烧结厂开始采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分析混合料中的各种化学组成,并且通过电子计算机控制混合料化学成分波动,实现烧结厂较为理想的按原料化学成分配料的方法。

六、配料室的“五勤一准”操作内容

“五勤”即勤检查、勤联系、勤分析判断、勤计算调整、勤总结交流;“一准”即配料准确。

⑴“勤检查”即随时观察原料粒度、颜色、水分、给料量的情况。

⑵“勤联系”即经常与原料上料系统、烧结机、化验室等岗位联系。

⑶“勤分析判断”即经常分析判断原料成分、给料量、配比与烧结矿的情况,不断提高分析能力与操作水平。

⑷“勤计算调整”即根据分析判断情况,及时进行计算调整。

⑸“勤总结交流”即及时总结当班配料的经验教训,并毫不保留的向下班交流。

⑹“配料准确”,其总的含义应该是:水分稳定、粒度均匀、下料精确、给料连续、判断准确、调整及时、成分合格。

七、配料调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滞后现象:由于各种影响因素的存在,当配料比或给料量经过调整以后不能在调整的样中反映出来,往往要在第二,三个样中才能看出调整结果。其中R的表现最为明显。

(2)整时要综合考虑其它成分的变化。

(3)返矿的影响:当烧结操作失常时,返矿量大增,因此,就会造成烧矿品位下降,R下降,但是,当烧结过程恢复正常后,烧结矿的品位、R 又会偏高,因此,生产过程中,配料工应经常了解烧结机生产情况以便掌握烧矿质量的主动权。

(4)配比调整有两种措施,一是经过分析计算适当调整,在循环的周期内(大约为2小时)即可反映出来。二是猛调就是调整比例比合适值大,但此时时间要严格控制在40分钟左右,随后就要恢复到合适值进行正常配料操作。

八、影响配料作业的因素

(1)物料水份的影响:由于物料水份的提高,物料在矿槽内经常产生“棚料”、“悬料”、“崩料”现象,破坏了配料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2)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化学成份波动,直接影响烧结矿成份的波动,如全烧单一精矿粉时,原料TFe±1%,影响烧结矿铁波动±1%—1.4%。

同一种物料,由于组成粒度不同,则不同粒度的堆密度和其他物理性质是有别的,因此在同一闸门开度情况下料量也不会一样。

(3)料仓存料量的影响:圆盘给料是借助摩擦力、离必力和机械作用力来完成的,而摩擦力的大小是与料柱的正压力成正比例平系。因此,矿槽内存料量的波动会破坏圆盘给料的均匀性。

(4)设备性能的影响:设备性能的好坏对保证均匀给料、准确称量重要的,如圆盘的水平度、衬板的磨损情况、圆盘与矿槽的同心度、电子皮带称的精度、转差离合器或调速电机的稳定性、配料皮带的速度等都会影响配料的质量。

(5)外加料的影响:如冷返矿、高炉尘、水封刮板泥、铁屑等若添加不当,添加不匀,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6)操作不当和失职带来的影响:如混料、断料和操作不精心会带来误差。

九、烧结原料水分对烧结生产的影响

烧结原料水份过高或过低或波动都会对烧结生产带来影响:

(1)结原料水份进高,如精矿粉,容易成团粘矿槽,影响配料的准确性,影响混合料的均匀性,烧结机尾断面产生“花脸”,影响烧结矿的产质量。

(2)烧结原料水份过低如综合粉和进口粉,粉尘大影响配料操作,物料得不到提前润湿,在一、二次混合加水润湿不透,影响制粒效果,烧结矿的产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3)烧结原料水份波动,将会引起配料的波动,因为配料是按百分之百的湿料配入,按干料进行计算的,各种原料的水份都是假定不变的,若原料水份发生波动,必然会引起配料的波动,也会对混合料水份稳定带来影响。

十、生石灰配料前消化对配料的影响

一是热量起不到提高混合料温度的作用;二是配入的CaO减少,要保证原生石灰配入的CaO量,就必须增加配比;消化程度不同和不均匀会影响CaO波动。

第三章混料工技能知识

§3-1 混合制粒设施的作用

一、混合与造球的目的及主要作用

为了使送去烧结的烧结料各组分的分布均匀,以保证烧结矿的物理、化学特性一致。同时通过混合与制粒可以改善烧结料的透气性,提高烧结机的垂直燃烧速度,因而获得优质、高产、低耗的烧结矿,所以要进行混合、制粒。

混合主要目的是将配合好的料各组分仔细混匀,并适当地加水润湿,以得到水分、粒度及各种成分均匀分布的烧结料。造球是为了改善烧结料的粒度组成,增加透气性,强化烧结过程,提高烧结矿的产质量。

一次混合的目的主要是加水润湿、混匀,使混合料的水分、粒度和料中各组分均匀分布,当加热返时,可以将物料预热,当加生石灰时,可使生石灰消化。

二次混合除继续混匀外,主要目的是制粒,并进行补充润湿和通蒸汽,通蒸汽是为了提高混合料的温度。

二、混合料加水的目的

混合料加水主要是为了润湿混匀混合料,为制粒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也能改善混合料热交换条件导热性能。

三、混合机加水的方式

混合机加水必须均匀,注意要将水直接喷在料面上,如果喷在筒底将造成混合料水分不均匀,圆筒内壁粘料。加柱状水的目的是形成母球,加雾状水的目的是使母球长大(即制粒),加柱状水不能制粒。

四、预热混合料的目的及方法

目的:为了降低烧结过程中水汔冷凝时的过湿,同时提高混合料的温度还可以降低固体燃料的消耗。统计表明:混合料温度每提高10℃,降低燃料用量2%—3%。

5种方法:热返矿预热、生石灰预热、热风预热、蒸汽预热、热水预热。

五、“稳定水碳”的重要意义

“稳定水碳”是指烧结料的水分、固定碳含量符合烧结机的要求,且波动小。烧结料的适宜水分是保证造球、改善料层透气性的重要条件。烧结料中的固定碳是烧结过程的主要热源。减少烧结料水、碳的波动就为烧结机的稳定操作创造了条件。因此,“稳定水碳”是烧结生产的关键性措施。

六、目测判断混合料水分的方法

(1)水分合适:手握混合料成团,料面无特殊光泽,抖动即散开。

(2)水分偏大:手握混合料成团,料有光泽,抖动后不易散开。

(3)水分偏小:手握混合料不成团,无小球。

七、物料在混料筒中的运动状态

物料在在混料筒中有三种运动状态:翻动、滚动、滑动。翻动对混匀有利,滚动对造球有利,滑动对造球、混匀都不起作用。因此,应增强翻动和滚动,削弱滑动。

§3-2 混合制粒的基本理论

一、混合料的造球过程

造球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形成母球(球核),第二阶段母球长大,第三阶段长大的母球(又称生球或准颗粒)进一步紧密。上述3个阶段重要是靠加水润湿和用滚动方法产生机械作用来实现的。

(1)形成母球。这一阶段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加水润湿。当物料润湿到最大分子结合水以后,成球过程才明显开始。当物料继续润湿到毛细水阶段后,成球过程才得到应有的发展。因为当已润湿的物料在混合机中受到滚动和搓动的作用后,借毛细力的作用,颗粒被拉向水滴的中心形成母球。所谓母球,实际上就是毛细水含量较高的紧密颗粒的集合体。

(2)母球长大。成球第二阶段是紧接着第一阶段进行的。母球长大的条件是:在母球表面其水分含量要求接近与适宜的毛细水含量;在精矿层中其水分含量要求比较低一些,只需接近最大分子结合水含量。

第一阶段形成的母球在造球机内继续滚动,母球就进一步压紧,引起毛细管状和尺寸的改变,从而使过剩的毛细水被挤压到母球的表面上来。这样,过湿的母球表面,在运动的过程中就很容易粘上润湿程度较低的颗粒。母球的这种长大过程是多次重复的,一直到母球中颗粒间的摩擦力比滚动成型的机械压密作用大时为止。

(3)长大了的母球进一步紧密。长大到符合标准要求尺寸的生球,在成球的第三阶段发生紧密。利用造球机内所产生的机械力的作用,即滚动和搓动的机械作用会使生球内的颗粒发生选择性的按接触面积最大的排列,并使生球内的颗粒被进一步压紧,使薄膜水层有可能相互接触,会使一个为若干颗粒所共有的总的薄膜水层形成,这样得出的生球,其中各颗粒靠着分子粘结力、毛细粘结力和内摩擦阻力的作用相互结合起来。这些力的数值越大,生球的机械强度就越大。如果将全部毛细水由生球中排除,

便得出机械强度最大的生球。

必须指出,上述成球阶段的过程是为了分析问题而划分的。第一阶段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润湿,在第二阶段除了润湿作用外,机械作用也起着重大影响,而在第三阶段机械作用成为决定因素。这样,就可以根据物料在造球前和造球过程中被润湿情况,决定加水等操作措施,也可以进一步改进造球设备结构,加强其产生的机械作用力,以保证造球机内高产优质。

混合料的成球机理简单地说即滴水成核,雾化长大,无水密实。

二、物料的混合原理、混匀效果及影响因素

混合料被送入混合机后,物料随混合机的回转而不断地运动着,物料在混合机内的运动是很复杂的,它受到摩擦力、重力等力的作用,使其产生剧烈运动而被混匀。

物料被混匀的效果与原料性质、混合时间以及混合的方式等有很大的关系,粒度均匀、粒度小的原料容易混匀,物料颗粒之间相对运动越激烈,混合时间越长,混合效果越好。

为了保证混匀和制粒效果,需要足够的混合时间,这与原料性质和混合设备有关,细磨精矿粉在混合机内混合时间不应少于2.5~3分钟,即一次混合不产于1分钟,二次混合不少于1.5~2分钟,最佳时间4~5分钟成造性最好,有利于提高产、质量。

三、混合料的造球

(1)造球的条件:①物料加水润湿;②作用在物料上的作用力。

(2)造球机理:物料在混合机内加水润湿,物料颗粒表面被吸附水和薄膜水所覆盖,同时在颗粒与颗粒之间形成U形环,在水表面张力作用下,使物料颗粒集结成团粒。此时颗粒之间部分空隙还是充满空气,由于造球机的回转,因而使得初步形成的团粒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团粒不断地滚动、挤压,则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接触越来越靠近,团粒也越来越紧密,颗粒之间的空气被挤出,空隙变小,此时在主毛细力的作用下水分充填所有空隙,则团粒也就变得比较结实,这些团粒在混合机内继续滚动,逐渐长成具有一定强度和一定粒度组成的烧结料。

(3)造球的效果:造球效果是以混合料粒度组成来表示的,改善混合料的粒度组成,就可以改善烧结料的透气性,提高烧结矿的产质量。

(4)造球的目的:减少混合料中0~3mm级别,增加3~8mm级别,尤其是增加3~5mm级别的含量。

四、混合制粒对烧结生产的影响

混合料粒度和粒度组成对烧结的影响:烧结料的粒度和粒度组成主要是影响烧结过程的垂直速度。一方面,垂直烧结速度主要决定于料层透气

性,而透气性与烧结料的粒度和粒度组成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垂直烧结速度决定与烧结机的生产率,在成品率一定的条件下,垂直烧结速度越快,则烧结的生产率越高。

(1)粒度过粗,烧结料层透气性太好,燃料燃烧过快,物料达不到所要求的高温,难以生成液相或液相生成太少,则烧结矿强度很差。这是因为,一方面物料的传热速度小于燃烧速度;另一方面是废气带走大量的热量所致,因而烧结矿强度差,返矿增加。

(2)粒度过细,细粒物料充填在粗粒之间的空隙中,使烧结料层的透气性变差,严重时导致烧结过程难以进行。

五、混合料水分对烧结生产的影响

混合料加水润湿的目的:为了使细粒物料在水的作用下成球制粒,改善烧结混合料的透气性。

(1)合适的水分在烧结过程中的反映:烧结料透气性好,改善了烧结料的导热性,使料层中的热交换条件变好,有利于将烧结带控制在较窄的范围内,减少了烧结过程中料层对气流的阻力,同时保证了在燃料消耗较少的情况下,获得必要的高温。

(2)水分含量少时对烧结生产的影响:首先,在混合制粒过程中就不能成球,混合料的粒度及粒度组成变差,因而料层的透气性变坏,垂直烧结速度降低,严重时使烧结过程无法进行。

(3)水分含量过大对烧结生产的影响:混合料水分过大时,在烧结过程中会因高温蒸发的大量水汽进入气流中,当下部烧结料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水汽开始冷凝的温度叫露点),气流中的水汽几乎都不能随气流一起排至大气,而会在料层温度低于“露点”温度(60—65℃)的冷料上冷凝下来,致使该部的物料水分超过其原始水分,形成过湿层,原始水分含量越大,则过湿层愈严重,过湿层会破坏烧结料的透气性。

六、混合料温度的高低对烧结料透气性的影响

在抽风烧结过程,上部烧结层的高温废气预热和干燥下部湿混合料层,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低温废气里含有大量的水蒸气,这种含有大量蒸气的废气,当它接触低温混合料时,继续向混合料传热而降温。当温度降低到露点时,水蒸气便在低温料层上凝聚下来,这就会产生两料结果,其一是低温混合料的温度继续上升,其二是低温混合料的水分增加,并大大超过原始水分,这对烧结过程是不利的,如果将混合料的温度提高到露点以上时,可以显著减少料层中水汽冷凝,而形成的过湿现象,从而降低了过湿层对气流的阻力,改善了料层的透气性,使抽过料层的空气量增加,为料层内的热交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燃烧速度加快,燃烧带变薄,同时,熔

融物的冷却速度加快,阻力减少。

七、影响一次混合加水量的主要因素

(1)物料原始水分的影响:原始水分±1%,一次混合补加水量波动+3.8t/h。

(2)配料室配合料流量的影响:配合料流量增减10kg/m,一次混合补加水量减增2.1t/h。

(3)热返矿的影响:热返矿配比增减1kg/m,一次混合补加水量增减2.1t/h;温度增减50℃,一次混合补加水量增减3.25t/h。

(4)物料性质的影响:物料粒度大,比表面积小,需加水少;物料粒度细,比表面积大,需加水大;物料的亲水性强,表面松散多孔的需加水大,组织致密的需加水少。赤铁矿、磁铁矿比较致密,亲水性差;褐铁矿结构比较松散,亲水性好。

(5)季节不同加水量也不同。夏季水分蒸发快,加水量多一些,冬季水分蒸发慢,水分稍少一些,春秋季节加水量要适中。

(6)除尘灰的排放量及加水量是否均匀稳定。

§3-2 影响物料混匀制粒的因素及强化措施

一、影响物料混匀和制粒的因素

(1)原料性质的影响:

a.物料的粘结性:粘结性好易于制粒,不易于混匀;一般赤铁、褐铁矿比磁铁矿好制粒。

b.物料的粒度:差别大难混匀,不易制粒;粒度均匀易混匀。

c.物料的比重:各种物料密度差别太大,不利混匀、制粒,因密度不同,易偏析,影响混匀、制粒。

(2)加水量和加水方式:

加水量:a.当加水量过大时,对混合料的混匀和制粒都不利,而且在烧结过程中易形成过湿层,影响烧结料透气性。b.当水量过小时,混合料均匀也许能达到,但影响球粒的生成和长大,混合料末多,容易堵塞台车炉条或从炉条缝中抽入风箱,同时也使料层透气性恶化。

加水方式:混合料加水应该均匀,应将水直接喷在料面上,若不恰当则会造成混合料水分不均匀及混料筒内壁粘料。

(3)返矿的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a.返矿的质量对物料混匀和制粒的影响

(i)返矿粒度:返矿粒度过大,对混匀和造球有不良影响,且烧结烧成率下降;粒度过小,返矿过小,返矿大部分对未烧好的夹生料,使混合料粒度组成波动,由此而引起料层透气性变坏,烧结生产率下降。

(ii)返矿温度:返矿温度高,有利于混合料预,但是影响细粒混合料成球。这是因为混合料温度的升高,使水分的表面移动和粘性变小,因而靠水分形成的小球的细粒温合料不易成团。且已形成的强度下降易裂碎,成团的细粒混合料又因温度高使水分蒸发。

b.返矿数量对物料混匀和制粒的影响

(i)返矿数量减少,对混合料的预热作用不仅减小,而且还会因以返矿为成球核心作用减少,因而使混合料的粒度组成发生变化。细粒部分增加,大于3毫米部分下降,使料层透气变差,垂直烧结速度变慢,影响烧结矿的产质量。

(ii)返矿量过多,对混匀和制粒都有利,但当水分控制不好时大量的返矿反而会因润湿不好而使细粒物料不能以返矿为核心形成小球,而细粒物料也因水分不足而不易形成团粒。另外,返矿量过多,料层透气性过好,通过料层的风速过快,成品率会明显下降。

(4)混合料内添加剂的影响:如生石灰、消石灰、除尘灰、热返矿的影响。

(5)园筒混合机工艺参数

a.混合时间:由混合机的长度和安装倾角决定

b.转速:过大过小都不利于造球。临界转速=30/ R(R为圆筒的半径)

一次混合机转速采用临界转速的0.2-0.3

二次混合机转速采用临界转速的0.25-0.35

二、强化混合料混匀与制粒的措施

(1)添加粘结剂:有些原料有的成球性好,有的成球性差,如果用成球性好的物料作烧结原料,在混合制粒过程中,其混匀效果就差一些,而其成球效果就较好;这时烧结矿的成分会因混匀效果差而出现各组分不均匀。如果在这种成球性好的物料中加入成球性差的原料时,其混匀效果会随加入量的增加而变好,而其成球性会随加入量的增加而变差,因此影响到烧结矿的产量。为了不降低烧结矿的产、质量又能综合利用矿物资源,往烧结混合料中加入适量的被称作粘结剂的其它物料。这种物料具有粒度细,表面积大,能够持有大量的水,能改变物料的亲水性,使混合料既能混匀又能粘结在一起成球。这类粘结剂常用的有消石灰、生石灰等(2)延长造球时间:生产实践证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混合

时间愈长,则物料混匀效果愈好,成球率也愈高,粒度组成愈好。延长混合时间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减小混合机的安装倾角;其二是加长混合机的长度。一般增加二混的长度以延长混合机造球的时间来改善混合料的粒度。

(3)其他方法:a.往运热返的皮带上打水。热返矿打水不仅可以降低返矿温度,而且能起到粉化返矿的作用,使大粒返矿粉化,因而增加了以返矿为核心的制粒作用。同时因返矿打水后,一次混合加水少了,则二次混合可以不加水,其造球作用更加突出b.改变水的性质将加入混合机内的水改为磁化水,因磁化水提高了水的表面张力和粘度,的利于混合料成球。

c.提前将混合料进行润湿,达到混匀制粒的水分要求,可以在进入一次混合前的皮带上安装雾化喷头,并安装分料器、埋料器,使混合料在进入一混前的水分均匀,减少一混的加水量。

第四章烧结工技能知识

§4-1 烧结矿的质量指标

一、烧结矿转鼓指数

新转鼓指数=1.24×旧转鼓指数-32.74

旧转鼓:¢1000×650mm,内侧有三块成120°的提升板,板高250mm,装料20Kg,转速25r/min,转100转,然后用5*5mm的筛子往复筛10次,测定5mm以上部分的比例,即转鼓强度。

当5mm筛孔的筛下物用标准筛检查后,大于5mm粒度部分超过15%时,该筛网报废。

转鼓指数≥75%为合格,是部颁标准的二级品,≥78%为一级品。

新转鼓:¢1000×500mm,内侧有两块成180°的提升板,板高50mm,装料15Kg,转速25r/min,转200转,然后用6.3*6.3mm的筛子往复筛30次,测定6.3mm以上部分的比例,即转鼓强度。

当烧结矿二元碱度为1.5~2.5时:转鼓指数6.3mm以上部分≥66%为国标一级品,≥63%为二级品。

当烧结矿二元碱度为1.0~1.5时:转鼓指数6.3mm以上部分≥62%为国标一级品,≥59%为二级品。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点集锦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点集锦 -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 知识 小编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资料][学科专业知识备考][面试技巧]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

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知识的巩固)【圣才出品】

第15章知识的巩固 15.1 复习笔记 一、知识巩固概述 知识的巩固是指知识掌握过程中对教材的持久记忆,它是通过人类的记忆系统实现的。 1.知识巩固的实质 (1)知识巩固的含义 知识巩固的实质就是记忆。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内容及环节 ①内容 记忆包括“记”与“忆”两个方面。“记”体现在识记和保持上;“忆”体现在再认和回忆上。 ②环节 a.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是主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b.保持是第二个环节,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和巩固过程; c.再认或回忆是第三个环节,是从头脑中提取和恢复知识经验的过程。 在这三个环节中,识记和保持是再认或回忆的前提,而再认或回忆又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因此,在记忆活动中,识记和保持占主导地位,知识的巩固主要是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两

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2.知识巩固的类型 (1)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①形象记忆 a.含义。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保存着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显著的直观性。 b.类型。根据各个感觉通道形成的形象的特点,形象记忆可分为视觉记忆、听觉记忆、触觉记忆、嗅觉记忆和味觉记忆等,但一般人均以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为主。 c.特点。形象记忆与人的形象思维密切联系,并随着形象思维的发展而发展。 ②情景记忆 a.含义。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空关系中的某个事件的记忆。 b.特点。由于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储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情景记忆不够稳定,也不够确切。 ③语义记忆 a.含义。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又称语词逻辑记忆或逻辑记忆。它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如字词、符号、概念、公式、规则、思想观点等。 b.特点。语义记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逻辑性和抽象性,它只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而不受特殊的地点、时间限制,也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而比较稳定,容易提取。语义记忆为人类所特有的,语义记忆与人的抽象思维密切联系,并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而发展。学生在教学领域中所要运用的记忆主要是语义记忆。 ④情绪记忆

教育学原理-基本知识

教育学原理-基本知识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a理论建设的任务b实践指导的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 教育学萌芽:《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 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苏格拉底“知识就是道德”“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国》是一部重要的哲学政 治学著作,也是著名的教育理论著作, 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哲学王”。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623英国科学家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 出。 1632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 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独立形态 的教育学产生。 1776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

的一种文化历史。②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 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 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要 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 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④教育的目的就 是要培养完整的人格。 c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 屈《设计教学法》 d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和 民主主义》是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 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专著。凯洛夫 《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 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 述教育学的著作。 e 批判教育学:美国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 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与权利》 法国布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 生产》 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活动,都是教育。狭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C.《论语》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知识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知识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反映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 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 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 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 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 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 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 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 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 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 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要点梳理巩固练习全册资料(提高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要点梳理巩固练习(提高版)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提高)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角形及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文字、符号语言及图形表述方法; 2. 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 3. 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及重心的概念,学会它们的画法及简单应用; 4. 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所认识,知道这个性质有广泛的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 1. 定义: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诠释: (1)三角形的基本元素: ①三角形的边:即组成三角形的线段; ②三角形的角:即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三角形的顶点:即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 (2)三角形定义中的三个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 (3) 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为A 、B 、C 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注意单独的△没有意义;△ABC 的三边可以用大写字母AB 、BC 、AC 来表示,也可以用小写字母a 、b 、c 来表示,边BC 用a 表示,边AC 、AB 分别用b 、c 表示. 2.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类: ?? ?? ?? ?? 直角三角形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 ①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②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2)按边分类:

要点诠释: ①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外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顶角,腰与底边夹角叫做底角; ②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要点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的差小于第三边. 要点诠释: (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 (3)证明线段之间的不等关系. 要点三、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的数学语言: 如下图,AD 是ΔABC 的高,或AD 是ΔABC 的BC 边上的高,或AD⊥BC 于D ,或∠ADB =∠ADC=90°. 注意:AD 是ΔABC 的高 ∠ADB=∠ADC=90°(或AD⊥BC 于D); 要点诠释: (1)三角形的高是线段; (2)三角形有三条高,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3)三角形的三条高: (ⅰ)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部,三条高的交点也在三角形内部; (ⅱ)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且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ⅲ)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是直角的顶点. 2.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中线的数学语言: 如下图,AD 是ΔABC 的中线或AD 是ΔABC 的BC 边上的中线或BD =CD = 2 1 BC.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蓝色部分代表考纲要求,黑色代表考纲解读) (一)教育学。 1. 教育与教育学。 (1)了解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心理,生理,性格发展的人. 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得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题. 教育媒介:建构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或者沟通关系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容,教育方法及组织形式,教育手段 (2)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代表人物:朱熹也支持此观点 2、生物起源说(标志着在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法1831-1902),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主要思想: ①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他把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都说成是教育; ②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页脚

③人类只是在早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上做了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起本质来说与动物没有不同。 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 代表人物:孟禄(美国,1869-1947) 主要思想: ①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②儿童对成人一种出于本能的模仿是教育过程的基础。不管成人是否意识到或同意,儿童总是在模仿他们的行为。模仿是教育的本质。 忽视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和社会性。 4、劳动起源说(批判生物起源和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主要思想: ①教育是人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途径; ③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中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 基本形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历史发展脉络 (3)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4)了解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国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 中国 页脚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 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

教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一】 一、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1、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 2、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⑴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②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③教育具有原始性。 ⑵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⑶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⑷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专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学之父”;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930年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二、了解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1、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主要是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2、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上的要求: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⑶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⑸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二】 五、了解学制的历史沿革,掌握现代学制的类型。 1、教育制度:广义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旧中国: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100道高频主观题集锦

教育学部分 1. 简述《学记》中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师导和考试制度。(3)主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 (4)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5)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2. 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3. 论述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4、简述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 d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a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b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5、论述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6、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7、简述我国美育德基本任务。 (1)初步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情趣。 (2)培养审美能力。 8、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9、分析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2)强调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读教育理论专著的经典摘录

读教育理论专著的经典摘录 《新教育之梦》读书笔记摘抄 1、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智育在整个教育中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但智育的目的是什么?为数不少的教育者认为传授知识是智育的全部内容,或者至少是主要目的,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而这种片面的认识,正是"唯知识论,唯分数论,的畸形智育得以泛滥的原因之一,智育当然离不开知识传授,但传授知识并不是智育的真正目的。 2、著名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曾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__财富蕴藏其中)一书,在"学会认知时指出,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既可以个将其视为一种人生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作为手段,它应该每个人学会

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的生活,能够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与理解,认识和发现。 3、在传统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知识更多的是经验,因此,那时智育的主要目的甚至唯一目的就是传授知识,让经验一代代传下去,但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的信息时代,学生在学校学的大多数知识今后直接被派上用场的可能性很小,虽然仍有一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有用的,但从总体上来说,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不是学以致用,而在与学习知识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 4、这种智育在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同时却剥夺了学生精神发展的权利,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怀特曾经说过,在你丢失你的课本,焚毁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你为考试而死记的细节之前,你的学习是无用的。理想的智育是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只有在智慧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心智活动.知识关注点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

生物知识巩固学习法

生物知识巩固学习法 发表时间:2011-08-18T19:12:48.183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36期作者:张周燕王兰[导读] 强调素质教育,理应注意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思想。 四川省内江威远县威远中学张周燕王兰 在高中二年级才开设的生物学科,对选择学习理科的学生而言是高考必考科目。可是由于教材中文字叙述较多,很多知识需要建立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解题,所以要让平日素以理科思维思考问题的理科生们学好生物,轻松自如的运用生物知识解答问题的话,注重平时的知识巩固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常言道“学而不思则惘”,思是建立在掌握的基础上的,所以学习知识后要及时复习巩固,才能防止快速遗忘,才有机会思考从而获得提高。进行复习的方法有多种,有针对课堂知识点的分散复习,有一节内容或一个章节的集中复习。多种复习方法相结合的重复多次复习都很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一、导入新课前的分散复习 简约精当的导课,是教师素养的一个体现。能够利用好新课前的几分钟将前堂知识做个回顾,也是新学知识的良好开端。可以通过对生物学概念、现象、知识点的设问,唤起学生的再认再现。 二、教会学生活学活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讲课时要侧重教给学生运用知识的方法。如讲授课时联系生活常识以及具体例题,请学生马上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问题,或者解释现象。这样一堂课下来,不是教给学生死的定义、条款,而是知识的运用。等到学生需要运用时,即使遗忘了相关定义,也能通过实例或习题回忆其运用方法,也能达到灵活运用目的。 三、注重教学的信息反馈 知识要学以致用,知识掌握的程度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来观察。对于学生的作业,最好能够及时的全批全改,这样才能有效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让老师发现问题,改进措施促进学习;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激励其再次学习巩固知识。还可以对学生最近的学习情况写一些评语,把祝福关心的话语送到学生的心里。 四、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的结合 针对生物学习中需要理解记忆知识较多,没有掌握这些基本概念知识,很多选择填空题,根本没法入手的现象。在平时让学生及时巩固归纳相关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一周新课练习结束后,利用周末或者晚自习的时间请学生将本周知识归纳到专用的知识归纳本子上,既让学生对本周知识作一次有条理的理解记忆,也便于学生以此为纲,对知识进行集中复习。所谓读书:要把厚书读薄,也要会把薄书读厚。这种归纳可以通过学生自行总结,也可通过老师提纲挈领的点拨以后,由学生默写回顾总结。 五、及时检测,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在考试出题时,不仅要紧扣本节重点难点,还要有针对性,考虑到平时练习时,哪些知识点是这个教学班同学易混淆的,易出错的,在出题时就要有侧重点。对平时易错的就有意识的增加类似例题,进行考核。 批改试卷要及时,在阅卷中不仅要看到一道题中学生的对、错,还要看到对于这道题学生最容易错选哪个答案,分析学生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错误选项。再回归书本,是哪个知识点没有及时掌握,还是思考问题出现疏忽。最后还要抽样调查统计,这一道题在全班的失分率是多大,以决定自己在讲授卷子是将花多长时间来分析这道题,用最适当的时间做最高效的事情。还可以对失分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典型考题做一个变式,再以习题的形式展示于下次考核的卷子之上,还可结合新知识对学生进行考核练习。 六、试卷分析重在落实 强调素质教育,理应注意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思想。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要引导作为主体的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如果老师一味的讲,学生只是听,很难达到教与学的和谐。面对一道例题,可以请学生来分析,他作题的突破口,思考问题的思路,再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讲解分析这道例题,让学生容易接受,还让学生全神贯注于课堂,以防自己被抽问。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 我国春秋末期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注,比罗马的昆体良《论演 说家的教育》早300年。其主要思想有:“不陵节而试”,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3. 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 “班级授课制”。 4. 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做中学”,开启现代教育派。 5. 苏联赞可夫《教育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6. 美国的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 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分别被称为“活的教育 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8. 教育的概念:广义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为思想道德教育。 9. 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 10. 我国封建社会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

书、礼、易、春秋)。 11. 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但环境决定 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收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 我国普通中学的双中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背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 生。 13.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 “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 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 其中思维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 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 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 18. 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 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19. 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 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20. 义务教育是指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 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种强制性教育。

学习知识要及时复习巩固

学习知识要及时复习巩固,是由学生学习的特点决定的。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这些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提炼,由于课堂学习时间短,内容多,需要及时不断地复习巩固,否则,便会一边学,一边志。 从时间上讲,复习有三种:课后复习,单元或阶段复习,学期或学年复习。 1、课后复习 听课之后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好比吃饭要消化一样,是消化吸收知识的重要环节。这种复习可以把听课时理解不清的内容弄明白,使已经听懂的知识加深印象,搞清新;日知识的逻辑联系,以便融会贯通,把学过的知识真正变成头脑中的财富。 课后复习可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静心回忆,把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认真回忆一遍,老师讲的内容,理解和记住了哪些,还有哪些不太理解或没记住。 第二步细读课文,对所学知识有个全面的掌握,看有没有忽略或遗漏的地方。 第三步深入思考,通过认真推敲,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把知识学活。

第四步反复记忆,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把知识牢固地储存在头脑里。 2、单元(或阶段)复习 单元(或阶段)复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把知识系统化,既利于理解,又利于巩固。例如学习完第一单元后,把第一单元的内容通过归纳整理(知识框架结构),系统地复习一遍,既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又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3、期末(或学年)复习 期末(或学年)复习是学期结束前或一门课程学完之后的复习。这类复习绝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理解,牢固记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突击复习,开夜车,由于忽视了课后复习和单元复习,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方面,欠账太多,加之时间短,复习的内容多,只能企求死记硬背,结果搞得头昏脑胀,效果很差。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 学会科学地复习是学会学习的重要内容。下面介绍几种复习方法,以便通过比较,择优选用。 (1)及时复习与延迟复习。及时复习是在学习新知识后立即复习,比如上午学习的内容,下午自修课或晚上抽时间复习。延迟复习则是在学习新知识一段时间后才复习,例如到老师要进行阶段测验或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总结

教育综合知识绝密口诀《教育学》 科举制度始隋唐,科举考试依四书。 生物起源利托尔,心理起源有孟禄。精神分析弗洛伊,还有动机压抑论。埃拉斯首用班级,斯宾课程倡导者。绅士教育白板说,教育漫话属洛克。 教育心理教育学,教育心理桑代克,杜威专长教育学,赫尔巴特教心学。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共同要素迁移论,痕迹衰退遗忘论,现代教心奠基人。 实用主义属杜威,儿童中心主义论,教育无目的杜威,现代教育代言人。 泛智教育源夸美,首用班级授课制,首先提普及教育,强调教育自然性。大教学论夸美钮,标志教育学独立。 赫尔普通教育学,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学具有教育性,教育学教授纲要。 认知结构学习论,发现教学和学习,课程改革大运动,课程结构布鲁纳。 身心发展内发论,孟子人性本善论,基因复制威尔逊,成熟机制格塞阿诺。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福禄卢梭泰洛奇。 教学目标分类法,掌握学习布卢姆。 操作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斯金纳。 发生认知皮亚杰,最近发展维果斯,人格发展埃里克,人力资本舒尔茨。 幼禽随母劳伦兹,家庭三教鲍姆宁,完形顿悟说苛勒,耶克多德倒U线。 社会知觉布鲁纳,实验教育梅伊曼,范例教学根舍因,教师反思源科顿,量杯实验陆钦斯,标准参照戈莱塞。 比率智商斯比纳,离差智商韦克斯。 他律自律皮亚杰,皮翁效应罗森尔。 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的理想国。 阿里士多政治学,法国卢梭爱弥尔。 教学机器发明人,程序教学创始人,个别教学普莱西。 学习条件有分类,学习层次与结果,联结学习的理论,信息加工论加涅。 强调教育的自然性的教育学家:

阿里士多德---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 夸美纽斯---《大教学楼》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原则。卢梭---《爱弥儿》强调教育的自然性,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 裴斯泰洛奇---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教育者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的人-教育的自然性,。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格塞尔、阿诺德----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威尔逊---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注重儿童发展的教育学家: 阿里士多德---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 杜威---儿童中心主义的代表人物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 被称为第一的教育学家: 乌申斯基—俄国(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泰勒-当代教育评价之父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代表杜威--现代教育学代言人认知结构迁移论,奥苏泊尔安德森。 心智动作五三段,加里培林安德森。 科尔伯格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 学习动机内驱力,先行组织奥苏伯。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全真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全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下列哪一个观点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具有教育性 C.人的和谐发展和年龄分期 D.教育即生活 2. 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3.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5. 在呈现某一事物时,交替变更它所存在的形式,使该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方式被称为()。 A.直观教学 B.启发教学 C.比较 D.变式 6. 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A.二元论阶段 B.多元论阶段 C.相对论阶段 D.约定论阶段 7.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8. 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9. 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的哪一层的标准?() 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10. 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11. 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2.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13.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此资料转贴于贵-州.学,习_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6518597382.html,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14. 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15. 一名教师在走到安静的课堂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16. 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反了()。

第七章--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高等教师岗前培训材料)复习过程

第七章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 【评价目标】 1.了解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不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不同,理解知识遗忘的进程与特点。 2.理解记忆的不同解释对增进教学的启示。 3.掌握记忆的三个环节,能举例说明防止提取失败(或遗忘)的主要对策。 4.理解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并能应用于教学实际。 5.运用大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和编码方式,掌握促进识记效果的策略。 第一节记忆与大学生记忆的特点 一、记忆的实质与类型 (一)记忆的实质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操作过的动作,都会以映象的形式保留在头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这就是记忆。 (二)记忆的类型 记忆的类型传统上包括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这其中有些属外显记忆,有些属内隐记忆。 1.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显著的直观性。根据各感觉通道形成的形象的特点,形象记忆可分为视觉记忆、听觉记忆、触

觉记忆、嗅觉记忆和味觉记忆等,多数人以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为主。形象记忆与人的形象思维密切联系,并随着形象思维的发展而发展。 2.情景记忆 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空关系中的某个事件的记忆。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储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记忆不够稳定也不够确定。 3.语义记忆 语义记忆是人们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或逻辑记忆。它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如字词、符号、概念、公式、规则、思想观点等。语义记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逻辑性和抽象性,只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而不受特殊的地点、时间限制,也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容易提取。语义记忆为人类所特有,从简单的识字、计数到掌握复杂的科学技术知识,都离不开语义记忆。语义记忆与人的抽象思维密切联系,并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而发展。 4.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人们在回忆起愉快的事件时,会重新兴奋起来;在回忆难为情的行为时,会再次变得面红耳赤;在回忆以往体验过的恐惧时,会变得面色苍白等,这些都是情绪记忆。情绪记忆往往一次形成经久不忘。它常常成为人们当前活动的动力,推动人们从事某些活动或者某些行为,而回避某些对他们有害的事情。 5.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也叫动作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比较容易保持、恢复而不易遗忘,人的各种生活技能的形成和发展都要依靠动作记忆。 6.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可以回想起来和可以意识到的长时记忆的知识,我们意识到了这些记忆——我们知道我们记住了它们。有人认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属于外显记忆。 7.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指人们并非有意识记起的知识,但可以无意识的影响行为或思想的知识。 二、记忆的解释之一:三种记忆系统理论 三种记忆系统理论包括三个记忆的核心概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