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化学九年级总复习教案:第28讲专题七碳和碳的氧化物燃料与燃烧

中考化学九年级总复习教案:第28讲专题七碳和碳的氧化物燃料与燃烧

中考化学九年级总复习教案:第28讲专题七碳和碳的氧化物燃料与燃烧
中考化学九年级总复习教案:第28讲专题七碳和碳的氧化物燃料与燃烧

第28讲 专题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燃料与燃烧

,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1.碳的单质有_金刚石__、_石墨__、_C 60__,其中最硬的是_金刚石__,最软的是_石墨__,具有导电性和润滑性的是_石墨__,具有吸附性的是_木炭、活性炭__。它们的物理性质_不同__(填“相同”或“不同”,下同),化学性质_相同__,原因是_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__。

2.古代用墨书写字画可以保存至今是因为_常温下,墨汁中含有的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__;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具有_可燃__性,碳完全燃烧的方程式为_C +O 2=====点燃CO 2__;碳不完全燃烧的方程式为_2C +O 2=====点燃

2CO__;在高温条件下,碳具有_还原__性,碳还原氧化铜的方程式_2CuO +C=====高温

CO 2↑+2Cu__,现象为:_黑色粉末变成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_,写出碳还原二氧化碳的方程式_CO 2+C=====高温

2CO__,这个反应要_吸__热。

, CO 2和CO 的性质和用途比较)

2

1.实验室制取CO 2的药品为_大理石(或石灰石)__和_稀盐酸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aCO 3+2HCl===CaCl 2

+CO 2↑+H 2O__。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填发生装置的类型)_固液不加热型__,收集CO 2只能用_向上排空气法__,因为CO 2_密度比空气大且能与水反应__。验证CO 2收集满的方法是_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收集满了__。

2.工业制取CO 2的方法是煅烧石灰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aCO 3=====高温

CaO +CO 2↑__。

, 燃烧及其条件,灭火方法)

1.燃烧要满足的三个条件:①_可燃物__;②_与氧气接触__;③_达到着火点__。灭火的原理是切断_燃烧的三个条件__之一,使其不能燃烧。具体的方法有:①_移走可燃物__;②_隔绝氧气__;③_降低周围温度使可燃物达不到着火点__。

2.爆炸是_急剧__的燃烧,发生在_有限__的空间,短时间聚集_大量的热__,使气体体积_膨胀__而引起。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常要求“严禁烟火”的原因是_这些地方的空气中聚集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它们一遇到明火就会急剧燃烧而发生爆炸__。

3.CO 2能灭火的原因是一般情况下,CO 2既_无可燃性__又_无助燃性__,且_密度比空气大__,能灭火的原理是_CO 2隔绝了氧气__。

4.燃料充分燃烧要考虑的两点:①_要有足够多的空气__;②_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__。

, 化石燃料)

1.三大化石燃料是_煤__、_石油__、_天然气__,它们都是_混合物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属于_不可再生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煤主要含有_碳__元素,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得到焦炭、煤焦油等许多有用的物质,这一过程是_化学变化__;石油主要含有_碳__元素和_氢__元素,将石油放入分馏塔中加热炼制可以使煤得到综合利用,这一过程是_物理变化__。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甲烷__,它是_无__色_无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小__,_难__溶于水;但天然气却很臭,是因为在天然气中加入了_有臭味的物质__,这样可以起_泄漏时的报警__作用。天然气燃烧的方程式:_CH 4+2O 2=====点燃

CO 2+2H 2O__。

3.化学反应通常都伴随着_能量__变化,主要表现为_热量__变化。写出二氧化碳与炽热的碳反应的方程式:_CO 2+C=====高温

2CO__,这个反应要_吸热__(填“吸热”或“放热”,下同)。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方程式:_CaO +H 2O===Ca(OH)2__,这个反应要_放热__。

4.煤燃烧的污染物中会形成酸雨的气体有_SO 2__、_NO 2__,乙醇俗称_酒精__,属于_可再生__能源,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C 2H 5OH +3O 2=====点燃

2CO 2+3H 2O__。

5.最清洁的燃料是_氢气__,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2H 2+O 2=====点燃

2H 2O__,它的优点①_资源广__,②_产物无污染__,③_燃烧产生的热值大__。实验室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为_Zn +H 2SO 4===ZnSO 4+H 2↑__,制取它的发生装置选_固液不加热__型,收集方法有_排水法__、_向下排空气法__。

6.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_太阳能__、_风能__、_地热能__、_潮汐能__等。

【例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 可以将CuO 中的Cu 置换出来 B .在一定条件下CO 2能够转变成CO C .CO 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D .金刚石、石墨和C 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C

解析:A.碳具有还原性,C 可以将CuO 中的Cu 转换出来,故选项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CO 2能够转变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C.CO 2不是酸,不能使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约,故选项说法错误;D.金刚石、石黑和C 60只含有碳元素,所以都是碳的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例2】(2018,株洲)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 .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

D .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远离着火区域

C 解析: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隔绝了空气,A 正确;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B 正确;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水浇不灭,因酒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且酒精密度比水小,会浮在水面继续燃烧。C 错;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远离着火区域,因为火灾时产生的烟和有害气体受热膨胀,向上扩散,而且这些气体难溶于水,

D 正确;故选C 。

【例3】(2018,福州)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

A .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不会污染档案资料

B .二氧化碳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

C .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3)过多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写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建议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压下,CO 2和NH 3可以合成尿素,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5)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化石燃料有煤、_______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6)天然气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表中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_________。

(1)硬度大 导电性 吸附性 (2)AB (3)节约用纸(合理均可) (4)CO 2+2NH 3

=====高温、高压

CO(NH 2)2+

H 2O (5)石油 不可再生 (6)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7)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煤完全燃烧,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煤,放出的热量高于煤

解析:(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故可用于切割玻璃;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作电极;活性炭可吸附色素和异味,故可用于净水。(2)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后直接变成了气体,无残留,故不会污染档案资料,由于C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可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环境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不能降低的。(4)根据题给信息,反应物为CO2和NH3,生成物为尿素和水,反应条件为高温高压,注意配平即可。

【例4】(2018,南京)2018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

(1)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_______和天然气等。

(2)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

A.二氧化氮B.二氧化硫C.PM2.5D.氮气

(3)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

①D烧杯中_____(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

②B处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处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_________;写出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石油(2)D (3)①下层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碳酸(或H2CO3)

CO2+Ca(OH)2===CaCO3↓+H2O

解析:(1)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2)氮气是一种无毒的气体,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3)①D烧杯内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②B处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非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H2O+CO2===H2CO3,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水、溶液、浊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任何物质溶于水都会放热

C.过滤自然界水可得到纯净水 D.洗涤剂清洗油污是洗涤剂溶解了油污

2.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它们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都为20%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80g溶液

C.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D.t2℃,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

3.下列各组物质,其化学性质不相似的是()

A.CO、CO2B.Zn、Fe

C.HCl、H2SO4D.Ca(OH)2、NaOH

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A B.B C.C D.D

5.据报道,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胡炳成团队成功合成世界上首个超高能全氨阴离子(N5-)钴(Co)盐(化学式为:Co(N5)2(H2O)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N5)2(H2O)4中共含有4个水分子

B.Co(N5)2(H2O)4中H、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8

C.Co(N5)2(H2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1g

D.Co(N5)2(H2O)4中Co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6.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C.图中n的值为10

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①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

②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④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关于如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5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C.要使乙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冷却乙的热浓溶液

D.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9.目前,哈尔滨公交车都已换成电、气两用车辆,大大改善了人们出行的环境,据此,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电、气公交车就是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汽车

B.制造公交车使用了大量的有机合成材料

C.改换后的公交车减少了PM2.5的排放

D.汽车尾气能影响地球的“温室效应”

10.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t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

B.在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11.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

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

顺序正确的是( )

A.X Y Z B.X Z Y C.Y Z X D.Z Y X

12.工业用CaO 和硝酸反应制Ca(NO3)2·4H2O 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既不补充水分,又无水剩余,则应选用的硝酸质量分数

A.30% B.63% C.70% D.84%

13.酚酞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其化学式为 C20H14O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酚酞属于氧化物B.酚酞遇盐酸变红色

C.酚酞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酚酞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0:4

1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P点表示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

D.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使处于Q点的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应采取降温的方法

15.通常情况下,不列能实现“1+1=2”这一结果的是

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

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

C.1克食盐加1克水得到2克食盐的水溶液

D.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2克混合溶液

二、填空题

16.用适当的化学符号或名称填空

金元素_______ 钠离子_____ 两个氧分子______ 铵根离子_____ +4价的硫元素_________ 碱溶于水后解离出的阴离子是________2N2表示__________ 2Cl-表示________

17.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

(2)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可用_____方法提纯a物质(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3)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 (写一种)。

18.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现有①食盐②硝酸钾③熟石灰④小苏打等物质,请按要求填写化学式:可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是

____________;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可用下列物质之一涂抹以减轻疼痛,该物是 ________;(填字母) A.食醋(pH<7) B.食盐水(pH=7) C.肥皂水(pH>7)

三、简答题

19.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用语表示①构成氯化镁的阳离子____;②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

(2)化学肥料对农业的高产丰收起着重要作用,从组成上分析,硝酸铵属于_______肥,施肥时不能和熟石灰混合施用,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

(3)为减少污染,逐渐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它属于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4)实验小组从某地取了水样,观察到:水样呈黄色,有异味;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净化处理,请回答:

①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

②含氮的物质进入水中会造成水中藻类大量繁殖,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这里的“氮”是指______(填序号)。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20.某中学配合环保小组的检查,回答以下问题:

(1)小黄同学取了少量水样品,观察到水并非无色透明,他可以加入适量____________,用来除去水样中的异味和色素。

(2)下列方法能从海水中获取淡水资源的是(______)

A 过滤

B 蒸馏

C 沉降

(3)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_方法降低硬水的硬度,加入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4)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0.9%的生理盐水实验时,称量氯化钠固体时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使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配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_____。(填:偏小或偏大或不变)

四、实验题

21.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证明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CO2、H2(实验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温馨提示: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1)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_____;

(2)B的作用是_____,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实验时小明发现C中黑色固体变红,D中白色粉末变蓝,于是得出混合气体中含有H2,小红认为小明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

(4)如图所示的装置被称作“万能瓶”,它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除用于洗气、验证气体的功能外,还有_____功能。(答出一点)

五、流程题

22.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空气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分子式为

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分离空气的过程属于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空气中含有的少量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_________(填“活泼”或“稳定”)。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

__________(填“大”或“小”)。

(5)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天然气属于__________再生资源(填“可”或“不可”)。

②点燃CH4之前应__________。 8g CH4完全燃烧消耗32gO2,生成agCO2和18gH2O,则a=__________。

③由CH4在该流程中的作用表明: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也会伴随有________变化(填“能量”或“原子个数”)。

(6)尿素属于_______(填“氮肥”、“磷肥”或“钾肥”);写出NH3合成尿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23.2011年3月11日,地震导致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各机组发生多次氢气爆炸和放射性物质碘﹣131(I﹣131)的泄露.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日本政府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了防止碘﹣131辐射的药物﹣﹣碘片(碘片可阻止游离碘进入甲状腺,含90%的碘化钾),在我国甚至还出现了抢购加碘盐(每千克含碘为35毫克)的荒唐事.

(1)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_____(选填“裂变”或“聚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

(2)在加碘盐中的碘(I﹣127)是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的,那么每千克加碘盐中碘酸钾的含量约为_____毫克(计算结果取整数).

(3)该次爆炸的氢气主要由锆水反应产生.由于冷却系统故障,机组中大量冷却水被高温蒸发,水位急剧下降,堆芯一度露出水面3米,致使堆芯燃料温度持续上升超过1 300K,水蒸气与锆合金(Zr)包壳发生强烈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氢气和二氧化锆(ZrO2).试写出水蒸气与锆合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4.将7g粗锌(杂质不溶于水且与稀硫酸不反应),加入到盛有93.7g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00.5g。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克;

(2)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七、探究题

25.为了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课外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

①(实验猜想)猜想1:只有CO2;

猜想2:只有_____(填化学式);

猜想3:含有CO和CO2。

若猜想1成立,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实验探究)基于猜想3,根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探究。

(提示:NaOH溶液能吸收CO2)

(Ⅰ)观察到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产物中有CO2,A装置中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Ⅱ)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CO。

现象1: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_____,E装置中出现浑浊的现象。

现象2:D装置中出现_____的现象。

(Ⅲ)C装置的作用是_____。

(Ⅳ)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猜想3成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6.Au Na+ 2O2 NH4+ OH-两个氮气分子 2个氯离子

17.在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20g 降温结晶增加溶质c(或减少溶剂或升高温度)18. NaHCO3 Ca(OH)2 C

三、简答题

19.Mg2+氮 2NH4NO3+Ca(OH)2= Ca(NO3)2+2H2O+2NH3↑有机物煮沸 A

20.活性炭 B 煮沸肥皂水用药匙取下少量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偏小

四、实验题

21.二氧化碳吸收二氧化碳 2NaOH+CO2═Na2CO3+H2O 若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在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混入了水蒸气,也能使C中黑色固体变红,D中白色粉末变蓝收集气体

五、流程题

22.混合物 N2物理稳定 CaCO3+2HCl═CaCl2+H2O+CO2↑ 大不可检验甲烷的纯度 22 g 能量氮肥 CO2+2NH3CO(NH2)2+H2O

六、计算题

23.裂变 59 Zr+2H2O═ZrO2+2H2

24.(1)0.2g (2)92.9% (3)16.1%

七、探究题

25.CO C + 2CuO 2Cu+ CO2↑ CO2+Ca(OH)2 CaCO3↓+H2O 不浑浊(或无明显变化)固体从黑色变红色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收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对大气的污染。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则溶于水放热的物质一定是氢氧化钠

B.分子是不带电的微粒,则不带电的微粒一定是分子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下列各选项与如图所示曲线不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3.现有16g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是氧化物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4.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A .A

B .B

C .C

D .D

5.现有常温下的3种溶液:①氨水 ②雨水 ③海水,pH 大小关系为 A .②<①<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①>②>③

6.化学物质通常都有其“功”与“过”,以下对化学物质的评价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氧气可支持燃烧但会使钢铁锈蚀 B

.化肥能促进植物生长但会污染土壤 C .二氧化碳能灭火但会造成酸雨 D .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但会使人中毒

7.对实验现象的认真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化学本质。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关于物质组成(或成分)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将某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说明该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

B .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蜡烛中含有氧元素

C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 .向某化肥中加入熟石灰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则该化肥中含有铵根离子 8.下列组别中,用括号内的物质或方法不能区分的是( ) A .铁丝、铜丝、水银三种全属(观察)

B .镁粉、木炭粉、氧化铜粉末三种固体(稀盐酸)

C .烧碱、食盐、纯碱三种溶液(酚酞溶液)

D .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燃着的木条)

9.科学家最新发现,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 .W 物质由碳和氢两种原子构成

C .反应中Y 和W 的分子个数之比为4:5

D .参加反应的Y 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Z 的质量

10.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集气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明显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 .①②③④ B .只有②④ C .只有①②③ D .只有①③ 11.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A

B .B

C .C

D .D

1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及黄色火焰,放热

B .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铜片上留下的痕迹比黄铜片上的浅

C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白色固体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3.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3Fe+2O 2Fe 3O 4 B .Zn+2HCl ZnCl 2+H 2↑ C .2HgO

2Hg+ O 2↑

D .KOH+HCl=KCl+H 2O 14.描述错误的是( )

A .CO 有毒且无色无味,使用燃气时要注意室内通风

B .熟石灰能中和土壤酸性,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C .N 2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起防腐作用

D .CH 4在空气能燃烧,属于化合反应

15.20℃时,NaCl 溶解情况见下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0%

B .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C .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45.0g /100g

水 D .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二、填空题

16.将不同质量的NaCl 晶体分别加入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NaCl 晶体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1)A 组的溶液为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C 组x 的值为_____。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_____。

(4)若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CaO ),充分搅拌,溶液的温度_____(填“升高”或“降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后,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填“>”、“<”或“=”)原石灰水的质量。 17.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化学密不可分。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最清洁的燃料_____; ②实验室最常用的溶剂_______;

③可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_; ④发酵粉成分之一的小苏打_____。 (2)铅蓄电池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其构造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铅蓄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__能;

②铅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PbO 2+2H 2SO 4═2PbSO 4+2H 2O ,据此可知,铅蓄电池在放电时,溶液的 pH 不断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从材料分类角度看,塑料是一类_______材料;(填“合成”或“复合”)

④废硫酸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可以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请对下列错误观点举出相应的否定例证(写出否定的化学方程式):

三、简答题

19.如图是氢、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电池工作时,H2与O2反应生成水,同时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1)请写出电池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溶液pH将如何变化?

(3)如何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

20.某小苏打中混有少量碳酸钠。为了测定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取2.0g样品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小时,共收集到二氧化碳0.44g。求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 + H2O + CO2↑,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四、实验题

2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五、流程题

22.海水中含有MgCl2和NaCl等多种物质,利用海水提取金属镁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1)在①~⑤的每个反应装置内都发生了化学反应,发生分解反应的装置有___(填序号)。

(2)写出装置④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3)MgCl2溶液在进入结晶池之前需先加热浓缩,加热过程中,MgCl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会逐渐________。

(4)利用海水除了可以提取镁,还可以有很多开发利用的价值,请你说出其中一点_____。

六、计算题

23.把H2、O2混合气10克,点燃生成4.5克水蒸气,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氧气可能是______和_______。24.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测定长期放置的铁粉中铁单质的百分含量.他们准确称量两份质量各为10.0g的铁粉样品,分别进行如下操作:

(1)如图所示甲同学记录天平砝码和游码的数据为54.0g.将气球中的10.0g铁粉样品加入到盛有过量的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反应停止后,天平是否平衡(不考虑空气浮力)______(填“是”或“否”);要想获取实验的相关数据,后面必须的操作是______(假设气球不破裂且能恢复原状).

A打开弹簧夹a放出气体 B取下砝码

C向右拨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D向左拨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2)乙同学把10.0g铁粉样品加入到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10.8g,计算该样品中铁单质的百分含量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七、探究题

25.某校2019年实验操作模拟考试的一个考题是: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

(进行实验)

写出a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把c 试管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滤液。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

Na 2CO 3和NaOH ;猜想二:NaOH ;猜想三:_____。 提示:Ca(OH)2微溶于水。

(实验过程)为证明猜想一是否正确,进行了如下实验:

同学们还对a 试管反应后废液的酸碱性感兴趣,决定用pH 试纸测定其pH 值 (反思与交流)a 试管中的废液显酸性,从环保、经济、操作简便等方面考虑,应向废液加入(写化学式)_____后再排放。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6.不饱和 120 36g 升高 <

17.H 2 H 2O CaO NaHCO 3 化学 增大 合成 Ca (OH )2+H 2SO 4═CaSO 4+2H 2O 18.3CO+Fe 2O 3 2Fe+3CO 2 CaCO 3+2HCl=CaCl 2+ H 2O + CO 2↑

三、简答题

19.(1)2H 2+O 2=2H 2O (2)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3)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 20.84% 四、实验题

21.(1)酒精灯(2)2KMnO4K2MnO4+MnO2+O2↑(3)BC

五、流程题

22.(1)①⑤(2)2HCl + Mg(OH)2=MgCl2+2H2O(3)增大(4)海水淡化、晒盐等

六、计算题

23.4克9.5克

24.是 AD 设样品中的铁的质量为x,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的质量y,则有

即,

根据题意

解得x=5.6g

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答: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6%。

七、探究题

25.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OH、Ca(OH)2 CaCl2或BaCl2待测液体滴到试纸上,与标准比示卡对照,读取数值 Ca(OH)2

教案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高一年级化学导学案(032) 碳地多样性 主备课人:李媛媛审核人:时凯 2014.12.4 学习目标: 1、了解同素异形体地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 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地主要性质, 重点突破: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地性质. 预习导学:阅读课本62页到65页有关内容,并完成下列内容. 一: 多种多样地碳单质 1.同素异形体 由元素组成地性质地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地同素异形体.如碳元素地同素异形体有,氧元素地同素异形体有和. 2. 碳元素地三种重要单质、和. 思考1:组成元素相同地物质一定是同素异形体吗? 思考2: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该过程属于什么变化? 二:广泛存在地含碳化合物 1.碳元素地存在形:式碳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形式存在. 2.重要地含碳化合物:Na2CO3和NaHCO3 ( 物质Na2CO3NaHCO3 俗称或 色态白色粉末,Na2CO3?10H2O是白色晶体细小地白色晶体 溶解性二者都溶于水,Na2CO3比NaHCO3溶于水. 用途用于玻璃、造纸等工业,发酵粉地主要成分之一溶液都显性,因此被用做食用碱 (2)化学性质 ①与酸反应:Na2CO3、NaHCO3分别与盐酸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 思考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易与酸反应,但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比碳酸钠更剧烈,为什么? 提示:二者与酸反应地原理分别为: Na2CO3: 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 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 ②与碱反应: Na2CO3与NaOH不反应,而易与Ba2+、Ca2+地碱反应生成碳酸盐沉淀和NaOH. 如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NaHCO3能与所有可溶碱反应生成碳酸正盐和水.如NaHCO3与NaOH溶液反应地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③与盐反应:Na2CO3与CaCl2在溶液中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④对热稳定性:加热时,碳酸钠不分解,而碳酸氢钠则分解.即:碳酸钠比碳酸氢 钠.利用该性质可鉴别Na2CO3和NaHCO3 (3)Na2CO3和NaHCO3之间地相互转化: Na2CO3NaHCO3 如:Na2CO3和NaHCO3相互转化地化学方程式是: NaHCO3→Na2CO3::① ② Na2CO3→NaHCO3: 达标训练: 1.下列叙述中,正确地是() A.由碳元素地单质组成地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地化学性质 C.金刚石与石墨之间地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D.C60是新发现地一种碳地化合物 2.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地是() A.Na2CO3溶液 B.CaCO3C.NaHCO3溶液 D.Na2SO4溶液 3. 可以用来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地最好地是() A. 加澄清地石灰水 B. 加热 C.加稀盐酸 D.加CaCl2溶液 4. 关于Na2CO3和NaHCO3地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是() A. Na2CO3不如NaHCO3易溶于水 B. NaHCO3比Na2CO3稳定 C.石灰水能和NaHCO3反应,不于Na2CO3反应 D.等物质地量地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Cl地物质地量之比 为2:1 5. 在盛有NaOH溶液试剂瓶口,常看到有白色固体生成,该白色固体( ) A.NaOH B.Na2O C.Na2CO3 D.NaHCO3 6.某二价金属地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地混合物跟足量地盐酸反应,产生地CO2地物质地量之比为5:4,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地物质地量之比为( ) A.1:3 B.2:3 C.3:4 D.4:5 7.除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1)Na2CO3 (NaH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2)NaHCO3溶液(Na2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3)NaCl溶液(Na2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8.将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地混合物2.74g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物质地质量为 2.12g.求:⑴混合物中碳酸氢钠与碳酸钠地物质地量;

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

点燃 点燃 A B C F E D 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 列 过 程 中 发 生 了 化 学 变 化 的 是 ( )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 C.用铅笔写字 D.用焦炭冶炼 2. 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 ) A.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3.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4.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 ) A .同种元素组成,但原子排列不同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 .都是碳元素组成 D .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同 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于谦的 《石灰吟》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形象地描述了化学反应: CaCO 3 CaO 十CO 2↑,该反应的类型是 ( )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9.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 )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 用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10. 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将其加强热,粉末变为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黑色粉末可能是 ( ) A.木炭粉 B.四氧化三铁 C.氧化铜 D.木炭粉和氧化铜 二、填空题 13. (6分)5月13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为了鉴定该烟雾中是否存在CO 2和CO ,在对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进行适当处理后,依次通过足量的以下试剂:①澄清石灰水;②浓硫酸;③灼热的黑色氧化铜粉末;④澄清石灰水,发现①、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回答: (1)①中的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烟雾中是否存在 CO ?____,做出此判断所依据的实验现象 为 。 14. (8分)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右图中转化的化学反应,并在括号中说出 其反应类型: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7.已知A 、B 、C 、D 、E 、F 六种物质间有如下的转变关系(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其中A 、B 、C 在通常情况下是三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且C 为化合物,D 是一种无色的液体 氧化物,F 是一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 (1)请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高温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上海初三化学燃料及其燃烧教案习题带答案

第四章:燃料及其燃烧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碳 第1课时碳单质 第2课时 CO2和CO的性质 第三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第四节化学燃料 考点一: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爆炸,燃烧与缓慢氧化的联系与区别 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 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 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 离;与空气隔离;降低 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 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 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 氧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接触 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2)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4)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教学重点: (1)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3)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碳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阅读、探究、合作交流、演示教具准备:模型、图片、锥形瓶、木炭、红墨水、试管、酒精灯、导气管、铁架台、澄清石灰水和氧化铜粉末。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 [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学生演示实验】用玻璃刀切割玻璃【提问】1、根据生活经验,你知道玻璃刀切割玻璃的原理吗? 2、由此,你可以推断出金刚石的性质吗?【讲解】1、金刚石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金刚石砂轮用来磨削硬质合金; 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讲解】金刚石经过仔细的琢磨加工后,折光性能大大加强,成了商店里价格昂贵的钻石。总结: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学生活动) 2、石墨【过渡】金刚石是碳单质家庭中最璀璨夺目的、最稀有和昂贵的,而同为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指导看图】:书本石墨图【介绍】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细鳞片状的固体。【联系生活:】生活中哪些物质中含有石墨?(1)、质软【设疑】为什么石墨可以用作铅笔芯?【讲解】石墨也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跟金刚石相反,它是硬度最小的矿物之一。【介绍】由于石墨太软,只用石墨做铅笔芯,易断又易磨损,所以加入粘土。铅笔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7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2)(或空气)(3)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2);(3)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氧气的、与氧气的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 (2)。 4、燃烧(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爆炸(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是变化,天然气爆炸是变化。 1、6、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 2、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对比,得出。 7、为什么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的矿井要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 。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均为物、均为再生能源) (1)煤:俗称“工业的”(主要含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引起酸雨)、CO、烟尘等。 酸雨的危害:①②③。 (2)石油:俗称“工业的”(主要含、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是较清洁的能源。 2、甲烷 (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2)甲烷的化学式: (最简单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 (3)物理性质: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收集甲烷可以用法。 (4)化学性质:性。化学方程式(发出色火焰) 3、乙醇 (1)俗称,化学式: (2)化学性质:性。化学方程式 (3)乙醇汽油的优点①②。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反应及等。 (2)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如。 5、新能源:、、、、、等。 6、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1)优点:、、。 (2)需解决问题:①②。 7、实验室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氢气的方法是或。 8、除杂(写出除杂方法,化学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H2(H2O) H2(HCl) CO2(HCl) 9、鉴别H2、CO和CH4根据进行鉴别。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7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或空气)(3)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2)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3)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燃烧一定(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爆炸不一定(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是物理变化,天然气爆炸是化学变化。 6、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7、为什么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的矿井要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因为这些地方的空 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俗称“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酸雨的危害:①影响植物生长②腐蚀大理石等建筑物③腐蚀金属制品。 (2)石油:俗称“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备课资料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备课资料教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单元备课讲座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材概览]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碳和碳的氧化物安排在空气、氧、分子和原子、水、氢、化学方程式之后,铁、溶液、酸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在氧气的性质中已经知道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而且与氢气的性质很相似,因此也进一步巩固、补充和深化了氧气、氢气性质的认识。而且通过学习了解化合物之间的衍变关系,为以后学习铁和酸等的内容打下基础。 二、本单元内容特点: (1)氧气、氢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碳是固态非金属单质,通过本章学习,能使学生学到固态非金属单质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 (2)氧气、氢气仅就其单质本身的性质、制法和用途进行了研究,没有过多涉及他们的化合物。而本章还包括了碳的氧化物,涉及了碳的含氧酸等。因此,从研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角度看,本章更具有典型性。 三、与老教材相比 第一节与第二节合并为课题1,木炭等无定形碳一笔带过,没有放在与金 作为正文出现。第三节与第五节合并为课题3,加强刚石并列的位置上,将C 60 了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对比。甲烷、乙醇、煤和石油以及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改变均放到了第七单元。醋酸没作专门的介绍,但对其酸性还是要了解的。 所以本单元内容表面看好象少了,但从整本书看却没少,要求也没降。[知识结构透视] 金刚石 碳的单质石墨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室制法 C 60 二氧化碳性质 碳的氧化物用途 一氧化碳 [单元目标聚焦]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的化学活动性,了解各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掌握碳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 一:燃烧及灭火 1、通常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但镁和二氧化碳,钠和氯气的燃烧现象告诉我们可燃物在特殊条件下即使没有氧气参与也可以发生燃烧。只要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都能称作燃烧。 3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1)完全燃烧的条件:优点:碳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2)不完全燃烧的条件;缺点:碳不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4、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5、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 (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6.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1)用水扑灭,水起的主要作用: (2)电器失火时不能用水来扑灭,应先,然后再用不导电的物质来灭火,例如:四氯化碳。 (3)酒精洒在桌面上失火时用: (4)油锅失火时用: (5)油失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原因: ,可用 灭火剂或者扑灭。 (6)森林失火时,常围绕火场原理是: 7.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①泡沫灭火器:使用时能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附在可燃物 上,使之与隔绝,由于灭火时喷大量的泡沫,只 能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引发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在受热时碳酸氢钠会发生分解反应 其中二氧化碳能起到灭火的作用,还能吹动干粉,具有不 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了扑灭一般火灾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教学反思 在讲授《燃烧和灭火》这节课时,我将教材的层现方式做了适当调整,把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部分内容做为一课时来学习,其余内容在下课时学习。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任务:查阅有关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方面的资料。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反驳意见及实验验证等方法对燃烧条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灭火方法和着火自救措施,由于学生课前查阅了大量资料,因此获得了大量相关知识,其中某些知识有的学生不太理解,再通过其他同学的解释,解决了他们心中的疑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导作用,大部分活动都是由学生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相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所以我认为在今后教学中,凡符合此类型的课应多采用这种方法教学,使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更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还从学生所查资料中获得了很多新知识,如有的学生说用纸锅来烧水,由于纸是很容易着的,这个方法是否可行呢?课后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由此使我进一步体会到现代教学不但是教师传授给学生新知识,学生也能给教师带来新的知识、新的思路,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这部分资源,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对于这节课我认为还存在如下不足:1、每组同学的观点应归纳到黑板上,在学完燃烧条件后,可分组讨论学生所说摩擦、钻木、放大镜起火的原因,干的着、湿的不着、纸锅烧水的原理,使学生对燃烧条件认识更深。2、对于灭火方法或火灾逃生措施配上一些关于指错找错的画面效果更好。今后再上这节课,针对以上不足之处,应进一步完善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提高。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第1课时 碳的单质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碳氏三兄弟” 一天碳氏家族的三个兄弟在表功,老大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硬的,我能破石开山”;老二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软的,我很滑,能导电,但我过后留有痕迹”;老三说:“我在当前社会上具有广泛应用高科技材料”。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碳的单质 提出问题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 、石墨和C 60 2.金刚石 、石墨和C 60的性质比较及用途:

课堂讨论(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 知识拓展(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白磷、红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因此,我们不能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探究点一无定形碳 提出问题无定形碳是碳的单质吗?它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类物质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因为它们没有固定的几何形状,所以叫无定形碳, 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在盛有品红溶 液的烧杯中加 入几块烧烤过 的木炭(或活性 炭),轻轻振荡, 观察现象 红色褪去,溶液 变成无色 木炭(或活性炭)有吸附能力,此变化属于物理 变化。 ⑴木炭具有吸附能性,可以吸附气体、色素,可用来作冰箱的去味剂。 (2)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可以用在防毒面具中吸收毒气、制糖工业中脱色制白糖、处理水等。 (3)焦炭用于冶金工业,作还原剂。 (4)炭黑用于制造油墨、油漆、鞋油、橡胶工业的填充剂等。 知识拓展 1.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木炭、活性炭的脱色吸附是物理变化。 2.“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比如碳元素、碳单质、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而“炭”指的是具体物质,它表示由碳元素组成的某种单质——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一般在未指明具体单质时,习惯上用碳。 板书设计 第1课时碳的单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堂课在教学中设法把学生的课堂学习融入社会生活,引入广阔的生活实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同步测试

第四章燃烧燃料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燃烧的是( ) A .“鬼火” B .火箭升空时尾部的喷火 C .铁丝在纯氧中被引燃,火星四射 D .加热碳酸氢铵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水煤气 D .高锰酸钾 3.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体所需能量,这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若R 代表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R +6O 2=6CO 2+6H 2O ,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 A .C 6 H 12 B . C 6H 1206 C .C 6H 10O 5 D .C 5H 6O 2 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仅完全正确,而且又能表示一个分解反应的是( ) A .2HgO====2Hg+O 2 ↑ B .CO+CuO===Cu+CO 2 C .2Fe+6HCl===2FeCl 2+3H 2↑ D .CuO+H 2===Cu+H 2O 5.在反应4P+5O 2===2 P 2O 5中,若生成2W 克P 2O 5,则反应中消耗磷的质量为( ) A .4W 克 B .大于2W 克 C .小于2W 克 D .3W 克 6.下列有个关碳、氢元素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 B . 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 C . 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 D .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7.下列说法你不赞成的是( ) A .塑料既可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又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B .大气中CO 2浓度不断上升,有利于促进绿色植物的生长,但会使全球变暖 C .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它们的燃烧对大气的污染程度严重 D .CO 2浓度较大会使人死亡,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8.吸烟有害健康,原因之一是烟气中含有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 A .N 2 B .H 2 C .CO D .CO 2 9.在发生火警时,应立即拨打的电话是( ) A .119 B .122 C .110 D .114 10.甲烷(CH 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这个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烷、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水的质量比是 ( ) A .4:16:11:9 B .8:16:22:9 C .4:8:11:1 D .8:16:11:9 11.下列场所贴有等消防标志的是。①煤矿②油库③面粉厂④煤气站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下列对环境的影响与化石燃料燃烧没有关系的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热污染 C .大气污染 D .赤潮现象 13.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时,用酒精灯帽盖灭火焰 B .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C .通常的一般性火灾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 D .由活泼金属组成的精密仪器失火时,可用水来灭火 14.4g 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的质量是( ) A .18g B .36g C .54g D .9g 15.世界上最早用煤,开采石油、天然气的国家是( ) A .中国 B .美国 C .伊拉克 D .英国 加热 加热 Δ 点燃

初三化学专题04—燃料与燃烧

2019——燃料与燃烧 2.(2019·铜仁市)为了安全,在加油站、纺织厂和矿井内等场地,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A B C D 42.(2019·上海市)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可以 A.减少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 C.减少CO2生成量 D.使C8H18等分子变得更小 7.(2019·攀枝花市)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明火检查天然气管线是否漏气 B.图书档案起火时,用高压水枪喷水扑灭 C.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皮肤不慎沾到浓硫酸时,立即涂大量浓NaOH溶液 2.(2019·攀枝花市)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天然气B.石油C.煤D.乙醇 10.(2019·盐城市)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2.(2019·株洲市)(2分)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A.禁止吸烟B.禁止燃放鞭炮 C.禁止放易燃物D.禁止烟火 11.(2019·株洲市)(2分)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 A.煤焦油B.润滑油C.柴油D.煤油 25.(2019·株洲市)(6分)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C2H5OH)作为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2)二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则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红色:若反应生成了葡萄糖,则反应条件为光照。 (3)C2H5OH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AD。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教学设计 【正文】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阶段唯一全面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一个单元,涉及知识内容较广,化学反应方程式繁多,物质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这部分知识往往被学生看成零碎、易懂、难记的内容。这种情况与学生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不够、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有关。如何根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建立有序的知识结构,这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本文将从单元教学设计的角度进行一些探讨。 一、对“单元”与“单元教学”的认识 1.如何看新教材中的“单元” 与以往化学教材采取章-节编排结构不同,初三化学新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采用单元-课题式编排结构,上下两册共编入了12个单元。这些单元是:走进化学世界,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界的水,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燃料及其利用,金属和金属材料,溶液,酸和碱、盐,化肥,化学与生活。其中每个单元都有几个相关课题组成。这些单元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某一方面的知识内容或专题为主,也就是说组成单元的每个课题之间都有共同的、相互联系的内容,这就体现了单元构成的目的性与整体性。 由于不同单元所突出的知识内容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师一般认为这样的单元与旧教材中的“章”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在新教材的单元中增加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 但到底有没有差别?从化学课程标准来看,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内容(见表1),不仅为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提供了感性基础,也为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组成、性质、用途方面的内容,也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了课题。课程标准这样的处理,是突破了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 表1 课程标准中与“碳和碳的氧化物”相关的内容 内容标准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内容 一级主题二级主题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探究初步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价值,过程和方法 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装置和方法 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碳酸、碳酸钙 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等;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相同两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

九年级化学碳练习题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知识梳理 1.三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碳的其他单质 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___________,木炭可以吸附有颜色的大的粒子,也可以吸附有臭味的气体。活性炭比木炭的吸附性更强,所以一般使用___________作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剂。炭黑在常温时非常稳定,故用炭黑墨汁绘的画和书写的字久不变色。 3.CO2和CO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

体。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一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难溶于水。 (2)一定条件下CO2存在下列变化: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不经过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干冰升华是物质状态间的变化,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 4.碳单质、CO、CO2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CO+O点燃2CO

5.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要研究气体实验室制取的化学反应原理,即选择合适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还要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并需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用的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如图: 图5-4 (4)CO2的收集: CO2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与水 反应生成碳酸,一般只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底部以排尽集气瓶中空气,使收集到的气体纯度较高。 (5)CO2气体的验证: ①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碳的单质 60 4、以上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不同,因此它们的_______________ 存在着差异。 碳的化学性质 课题2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 2.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 3?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原料: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2?原理: 3.实验装置(请画图) 4.收集方法: 5.验满方法: 6.检验方法:方法: 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 ________ 元素和_______ 组成的化合物,但其性质差异很大,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二氧化碳( __________ )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______ 是 _____ 色______ 味的气体,密度比_____________ 溶于水。降温条件下,会变为 _______ 体,称作“ _________ ”。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C02既________ 燃烧,也_________ 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C02与水反应: 若在水中先加入紫色石蕊,观察到的现象是: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3)C02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 现象: 该反应的用途: 应用: 用石灰浆抹墙一段时间后变硬的原因是:在刚抹过石灰浆的室内生一盆炭火,墙壁变得 更湿的原因:实验室里久置的石灰水上层会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3、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温室效应: 怎样防止温室效应: 二. 一氧化碳() 1.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性质:___________ 在通常状况下,____ 是色味的气体,密度 比____________ , _______ 溶于水。 2.化学性质:(1 )可燃性: 燃烧现象: (2)还原性: 现象: (3)毒性:

九年级化学燃烧燃料单元测试题

第4章燃烧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知识归纳 1.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 2.一般情况下,使可燃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叫着火点。燃烧应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⑴,⑵,⑶。3.可燃物燃烧可以分为和。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和;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放出热量,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的物质。 4.一氧化碳是一种、的气体,它有,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结合,使其丧失功能。,,都会增加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 5.在内,如果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集,使气体的体积,就会引起。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6.灭火的方法有:、、。当被困火灾区,应用捂住口鼻,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 方法研习 1.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 C.电路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B.木柴是可燃物 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D.散热快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我们选用细铁丝并卷成螺旋状,这是为了()A.铁丝不易燃烧B.散热快 C.温度达到着火点D.使铁丝和氧气充分接触 4.下列爆炸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B.蒸汽锅炉爆炸 C.气球爆炸D.车胎爆炸 5.夜间发现煤气泄露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打开排气扇,把煤气抽走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处 C.关闭气源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立即打电话,请人来维修 6.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高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D.火柴梗潮湿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案 大连市第四十七中学赵毅超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单元复习课,要注重碳单元的系统知识整理归纳,学会梳理和组合相关知识的串联方式,强调要重读课本,俯视课本,完整构建学生个人的知识体系。 在《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章里,学生认识了几种含碳物质,对每一种物质的性质及用途,学生都有了比较深刻地了解,但是对于这些物质之间的联系,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掌握,但要想总结得出各物质间的关系,就要求学生必须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所以在课前发给学生学习预案,使学生在课前巩固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课堂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为了避免课堂上一味的重复基础知识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这一过程中设置了“你问我答”环节,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找出本章的关键物质二氧化碳,围绕该物质总结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围绕该框架将本章的基本化学方程式书写出来,培养学生归纳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最后通过能力提升训练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装置依据及操作方法。 (3)关注环保及健康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复习总结归纳基本知识的方法。 (2)能用碳及其氧化物的基本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用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体验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2)由对碳及其氧化物的不同用途的讨论,体会到物尽其用的道理。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梳理基本知识,形成科学系统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燃料与燃烧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燃料与燃烧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简易灭火器的原理: 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生成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增加,液体随气体喷出。 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用 泡沫灭 火器 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 泡沫,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 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 的 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 火器 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 要含有碳酸氢钠)来灭火 具有流动性、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 变质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 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 氧化碳 灭火器 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 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 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 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 密仪器等处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 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 四、爆炸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爆炸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1)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决不允许违章操作。 (2)油库、面粉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在醒目位置张贴安全图标。(3)爆炸会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为了使警钟长鸣,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经常会看到下面的—些图标: 复习要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