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管理学基础 复习要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 复习要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 复习要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 复习要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

第一章

1、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区分

数据: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数据+背景=信息)

信息:是数据荷载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知识:是信息接受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信息+经验=知识)

数据>信息>知识三者的范围

2、信息社会与以前社会形态的变化表现

(1)信息、知识和智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成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3)信息劳动者、知识阶层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4)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3、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

(1)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

(2)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3)资源管理阶段:它的提出基于两个背景,一方面是技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另一方面,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这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

4、经济手段引进的原因

(1)用于信息活动和信息管理的预算有限,需要合理分配各项并支

(2)信息系统所采用的各种技术设施越来越昂贵,信息服务的耗费越来越大,需要对成本效益进行认真分析

(3)信息和信息服务中的有偿成分增多,这些都需要用经济手段对信息和信息活动进行研究和管理

5、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的局限性

(1)仅关注显在知识的管理,忽略对隐性知识的管理

(2)仅关注记录型信息,忽视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不能实现全方位的信息管理

(3)对信息者需求信息的根本原因不够重视,限制了信息效用价值的实现

(4)未能将信息看做一种资产,忽视了信息的增值问题,影响了组织对信息的评价

第二章

6、信息交流的定义

定义: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之间借助于相应的符号系统所进行的知识、消息、数据和事实等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共时交流:消除空间障碍,达到及时的信息共享

历时交流:消除时间障碍,为继承和发展提供条件

7、信息交流的几种模式

(1)申农-维弗的通信模式:把机器间的信息交流描述成一种单向的线性过程,该过程由5个环节构成:信源,解码器,信道,噪音,信宿。

(2)拉斯韦尔的5W模式:发送者,信息,渠道,接受者,影响

(3)施拉姆模型:注重信息交流循环往复、不断反馈的过程,能够体现人际传播的特点。(4)维克利的S-C-R模式:信息源(source),渠道(channel),接收方(recipient)。

8、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

正式交流:是通过科学文献信息系统或第三方的控制而进行的信息交流。

优点:信息可靠程度高,可从大量文献中获取科学信息,不需与信息生产者见面

缺点:信息传递不及时,通过文献寻找需要技巧和方法

非正式交流:是指科学家、研究人员之间通过个人接触进行的信息交流。

优点:信息间隔时间短,信息选择性和针对性强,反馈迅速,易于理解

缺点:可靠性和准确性难以检验,参与直接交流的机会少,不能为以后的加工进行情报积累

9、信息交流载体的演进和规律

演进:“零载体”(口头传授),天然载体,人工载体,纸型载体,缩微载体,音像载体,封装型电子载体,网络载体。

规律:载体存储容量扩大,信息载入方式优化,存取速率和传递速度加快,载体便携性及其与用户亲和力提升,载体成本下降。

10、网络传播的优势表现

(1)网络的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提供了最快捷、最便利的传播方式

(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3)检索方便,便于保存

(4)超文本和多媒体的结合,丰富了网络信息内容,增加了网络的亲和度

(5)交互性强,这是网络媒体最独有的特征之一

11、Web2.0的独特属性

去中心化,开放与分享,共同参与创作,自组织协同性,可在混合性

12、移动网络的特点

持续的网络连接性,位置感知,交互功能

第三章

13、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说明,一经存在的优势,这种优势的局面就会不断加强,反之若处于劣势,则这种不利条件也会继续加剧。

出现原因:人类社会特有的选择机制支配的结果

表现:信息富集分布表现为核心趋势和集中取向

14、布拉德福(分散)定律

布拉德福定律揭示论文在科学期刊中的分散分布,实际上简化了信息离散分布这一过于宽泛而十分复杂的课题研究:1:a:a^2

15、齐夫定律

关于词汇出现的频次规律:fr=c

16、洛特卡定律

关于论文数x和作者数y之间的关系:x^n*y=c

17、普赖斯定律

核心生产者分布的“平方根定律”,即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全部论文的半数系由该领域中全部作者的平方根的那些人撰写。

18、文献信息指数增长的内在原因

是由于社会信息流的传播和影响的结果。在一个健全的社会信息交流系统中,那些已掌握新思想,新信息的成员,比然会主动或被动地影响其他社会成员。

19、用指数曲线和生长曲线来研究文献增长、预测未来文献总量的局限

(1)普赖斯把对文献某一方面、某一历史阶段的研究成果,推广到文献的全部领域,根据是不充分的

(2)上述二曲线的使用,依据的是预测学中的趋势外推法。而文献的增长规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只有利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其作系统分析,才能得到比较符合实际的结果。

20、文献信息老化的4种情形

(1)文献所含信息仍然有用,但现在被包含在更新的其他论著中

(2)文献中的信息仍然有用,但现在正处于一个人们对其兴趣下降的学科

(3)文献中的信息仍然有用,但为后来的著作所超越

(4)信息不再有用

21、影响文献信息老化的因素

文献增长,学科差异,学科发展阶段的差异,信息环境和需求

第四章

22、信息源的基本属性和特征表现

基本属性:客观性,可传递性,可激活性

特征表现:积累性,复杂性,再生性,共享性

23、区分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一次信息:凡是在科研、生产、经营、文化以及其他各类活动中生产的原始信息。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报告、专利说明书及各种网络信息。

二次信息:对一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信息。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形式的检索工具。

三次信息:是在一二次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而产生的信息。如:综述,述评,学科年度总结,文献指南,书目之书目等。

24、零次信息对经济活动和科技活动的作用

(1)获取零次信息可以补充记录信息和正规渠道的不足

(2)捕捉零次信息可以弥补组织机构信息系统不健全,信息工作者水平低而难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及信息渠道不畅的缺憾

(3)零次信息在市场环境中占有较大比例,反映市场供求、价格、竞争状态的变化,是市场调查和分析的重要依据

(4)零次信息在现代咨询服务中具有特殊意义,用户的需求通过零次信息反映出来,咨询人员提供的知识经验正是他们携带的零次信息。

(5)随着网络的普及,零次信息的传递超越了时空限制,传播量、速度和影响越来越大25、直接评价法的局限

(1)对个指标的评分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完全取决于信息工作者个人对信息源的认识(2)完全不考虑信息源在实际利用的真正动态,因而不能正确反映信息源的价值

(3)直接评价的五项指标不够完备。这些指标难以量化评分,指标过多使得评价变复杂26、网络信息源的特点

(1)信息数量大,内容丰富(2)信息更新及时,变化加快

(3)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化(4)信息非线性排列,无序性增强

27、信息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定义

深度:主要指反映某主题信息的详细程度

广度:指反映某主题涉及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范围

28、检索信息资源的方法——主题法

特征:第一,以待定事物、问题、对象,即主题为中心集中信息资源

第二,直接以语词作为信息的组织和检索标识

第三,以字顺作为主要检索途径

类型:标题法,单元词法,叙词法,关键词法

关键词法:指那些出现在文献的标题以及摘要、正文中,对描述文献主题内容具有实质意义的语句词。关键词法包括:题外关键词索引,题内关键词索引,单纯关键词索引。

29、标引语言的概念和类型

概念: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和检索需求主题概念的简明性、单义性和关联性的概念标识系统,是根据标引和检索需要而编制的人工语言。

类型:按标识组合的时间先后分为,先组式语言、后组式语言、散组式语言

按标识的规范和受控程度分为,受控语言和自然语言

30、HTML为网络信息的出版和发布提供的功能和缺点

功能:出版在线的文档;通过超链接检索在线信息;为获取远程服务而设计表单;文档中直接包含电子表格、视频剪辑等应用。

缺点:扩展性差;交互性差;语义性差

31、网络信息组织表现出的新的特点

(1)海量网络信息及信息生产、传播速度的加快,对传统信息加工方式提出了挑战

(2)信息种类增多,数据库成分复杂化,过去主要适用于文本信息的组织方法适用性降低(3)网络信息用户的信息行为要求信息组织方式透明化、易用化,希望信息传播快速便捷,组织方式简便实用

(4)网络信息形式上的非线性、交互性和动态性,需要信息组织方法及时而灵活

31、网络信息组织方式之一的文件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简单方便;是存储非结构化信息的天然单位

缺点:难以平衡网络负载与文件数量的关系;对结构化信息组织显得软弱无力;随着信息资源的增多,文件本身可看做信息单元,也需要去管理

32、知识表示——主观知识的表示和客观知识的表示的方式

主观知识:逻辑表示法,产生式规则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框架表示法,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

客观知识:分类标引法和主题标引法

33、主观知识组织的基本工具——数据仓库和知识挖掘技术

数据仓库:定义:是一个作为决策支持系统和联机分析应用数据源的结构化数据环境。

特征:面向主题、集成性、稳定性和时变性

组织过程:数据的抽取—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数据表现

知识挖掘技术:主要包括联机分析处理(OLAP)、知识发现(KDD)和数据挖掘(DM)

第六章

34、信息检索的概念

广义:“信息的存储与检索”,它指将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能根据用户的需要找出其中相关信息的过程,包括“存”和“取”两个基本环节。

狭义:仅指该过程的后一个环节

35、信息检索语言

作用:(1)被用来描述文献及文献中信息内容的特征;也被用来描述检索提问和需求内容的特征

(2)能够把文献标引与检索提问联系起来,把标引人员与检索人员联系起来,把文献信息的存储与检索联系起来,以取得两者共同理解和相互对应。

类型:描述信息外部特征:题名语言,著者语言,号码语言

分类语言:体系分类语言,组配分类语言,混合信息检索语言分类语言

描述信息内容特征

主题语言:单元词语言,标题词语言,关键词语

言,叙词语言

36、影响查全率和查准率的因素

查全率:(1)文献存储方面:文献收录不全,索引词汇缺乏控制和专指性,词表结构不

完整,词间关系模糊或不正确,标引不详,标引前后不一

致,标引人员遗漏了原文的重要概念或用词不当等。

(2)信息检索过程:检索策略过于简单,选词和进行逻辑组配不当,检索途径

和方法太少,检索人员不熟练和缺乏耐心,检索系统不具

备截词功能和反馈功能等。

查准率:索引词不能准确描述文献主题和检索要求,组配规则不严密,选词及词间关系不正确,标引过于详尽,组配错误,检索词专指度不够,检索面宽与检索要求,

检索系统不具备逻辑“非”功能和反馈功能,检索式中允许容纳的词数量有限,

截词部位不当等。

37、元搜索引擎

元搜索引擎是将用户递交的查询请求经过多种转换处理后提交给多个预先选定的成员引擎,并将所有查询结果集中起来以整体统一的格式呈现给用户。

几个比较著名的元搜索引擎:MetaCrawler;Dogpile;Mamma;Ixquick

38、理想的智能信息检索系统应实现的功能

(1)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能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信息推送等技术

(2)允许用户添加、修改查询条件,能根据查询条件进行语义扩展和推理,以返回更多用户所关心的信息,提高系统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3)支持对检索结果的多种排序方式

(4)根据用户浏览和检索习惯信息,熟悉用户的兴趣爱好,建立用户描述并据此主动向用户提供相关的信息

(5)具有良好的自适应能力和较高的智能程度,能根据各种领域知识来提高服务质量39、信息检索可视化

定义:指把文献信息、用户提、各类情报检索模型以及信息检索过程中不可见的内部语义关系转换成图形,在一个二维或三维的可视化空间中显示出来。

当前文本信息检索存在的缺陷?(将可视化技术引入信息检索领域的原因)

(1)检索过程不连续不透明,用户的参与程度和控制能力较差

(2)检索结果的线性显示,不能显示检索结果之间的关系,也不能显示检索结果和用户提问式之间的关系,不利于用户的对检索结果的理解、接收和利用

(3)未充分考虑用户的检索要求与习惯,缺乏比较直观、形象的检索交互措施和渠道

(4)信息检索可视化有助于营造简洁、高效的信息检索视觉环境,提高检索操作的透明度,而且有利于激发用户认知思维,帮助用户理解提问与检索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减少理解检索结果所需要的时间等(信息检索可视化自身的优势)

第七章

40、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一种纯主观的在用户使用一个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主要来自于用户和服务界面的交互过程。

41、信息服务传递过程的3个基本要素

信息服务的可接近性,供需双方的相互作用,用户参与情况

42、穆尔斯定律

该定律指出:“一个信息检索系统,如果对用户来说,他取得信息要比不取得信息更伤脑筋和麻烦的话,这个系统就不会得到利用。”这说明,信息用户总是希望检索系统越便于使用越好,越简便的检索系统,使用频率就越高,这是“省力法则”的体现。

43、个性化网络信息服务

个性化服务包括2个方面:一是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定制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二是互联网信息库针对用户服务的特点,主动为用户选择最需要的资源与服务,根据用户的需求变化,动态地改变所提供的信息,让用户得到个性化的服务。

它包括的服务方式有:学科门户服务,个性化分类定制服务,信息主动推送服务,信息智能代理服务,数字参考服务,信息帮助检索服务,词表导航服务,自动摘要服务。

第九章

44、信息机构开展的信息工作为科研活动提供的3个层面的支撑?

科技文献保障;技术检测与分析;科研活动的评估与评价

45、国内外科技信息机构在针对科学数据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表现出的一些趋势?

(1)国际组织越来越基础性科技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

(2)图书馆、科技信息研究机构正面向服务对象,拓展传统的文献服务领域,广泛集成各种数据资源,同时收集科学数据。文献服务和网络信息资源,并探索建立各类资源间的关联;部分科技信息机构还在尝试采用E-science的架构进行科技信息资源、计算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整合。

46、影响信息机构发展的因素f(D,P,H,R,V)

用户的信息需求(最主要的因素),政策,人员的素质,所拥有资源的多寡,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

第十章

47、我国的信息政策

我国的信息政策是从科技信息政策入手的,内容起初局限在传统的科技信息系统建设和工作规程之中。目前内容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pdf

信息管理学基础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 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 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 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 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 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 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 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 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 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 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始于 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的信息准备,即当接 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或符号组合公认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获取一组数据载 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数据+背景=信息 2.信息: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信息是数据 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3.知识: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 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 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取决于接收者的信息与知识准备。 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整合才能转化为知识。信息+经验=知识。 可以认为,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则是知识的原材料,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 4.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相交或不相交,相关或不相关,三者具有独立内涵和典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重点模拟试题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 资料见第二页 封 面 第1页

“信息管理概论”试卷 1 系别 专业 姓名 学号 得分 5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 20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 请在正确的答案前打“√”,本题共 20 分) 1.“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由主体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这一定义属于 a 客体论的信息定义 b 主体论的信息定义 c主客体联系的信息定义 d 日常生活的信息定义 2.一个不懂英语的人看到一块标牌上写着“ No Smoking ”,他所获得的是 a 数据 b 信息 c 知识 d 情报 3.不适用于某一条信息的性质是 a 传递性 b 动态性 c 无限性 d寄载性 4.信息在描述事物时,出现了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以至模糊不清,这称为 a 信息的模糊度 b 信息的多余度 c信息的密集度 d 无法判断 5.电视台节目的播放属于 a 收敛型信息流 b 发散型信息流 c 双轨型信息流 d 单线型信息流 6.学校属于 a 自然信息源 b 生物信息源 c 社会信息源 d 无法确定

7.图书馆管理员应读者要求为其提供所需信息,这类信息传递服务属于 a 单向主动传递 b 单向被动传递 c 多项主动传递 d 多项被动传递 8.信息资源共享效果最好的信息流形式是 a 纵向信息流 b 横向信息流 c 网状信息流 d 环状信息流 9.校园网一般属于 a WAN b LAN c MAN d 无法判断 10.只知道信息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关系,但不知道实现输入/输出的结构和过程的信息系统 称为 a 黑色信息系统 b 灰色信息系统 c白色信息系统 d 均可 11.关于信息产业特征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战略型、先导型产业 b 渗透型、增殖型产业 c 高投入、低产出型产业 d 朝阳型、综合型产业12.若要查找某物品的化学分子式,可以到 中查找 a 文献数据库 b 数值数据库 c 事实数据库 d 无法确定 13.将分散的信息活动按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组织起来,这称为 a信息产业化 b 产业信息化 c 经济信息化 d 社会信息化 14.国家电子信息政策属于 a 国家信息政策 b 部门信息政策 c 地区信息政策 d 无法确定 b a

信息管理学基础(简答题)

信息管理学基础(简答题) ㈠论述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及现状 ㈡论述信息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及主要内容 ㈢信息组织的基本思想方法有哪些?网络信息组织的技术方法极其特征是什么? 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信息检索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㈤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第一题:论述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及现状 答:1、中国信息化的现状: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十分重视信息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早在1984 年 9 月,提出的“开发信息资源, 服务四化建设”,就把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业的发展同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腾飞联系在了一起。从八十年代中期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以来, 10 年左右时间里, 全国已形成以中央、省、地、县( 市) 各级计划部门信息中心为骨干的信息专业队伍。连同各行业、部门的信息机构已构成较完整的信息体系。1993 年, 以“三金”工程的提出和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的成立为主要标志, 中国进入了第二次信息化的高潮。由于政府的重视, 中国的信息化进程正在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 在信息通信设施方面全国新增长途光缆干线 8 万余公里, 新增局间电话 5600多万线, 电话主线用户超过4400万。公用数字数据网已联通约 1000个县市, 公用分组交换网已覆盖2000多个县市和乡镇。卫星通信方面新建了12 座地球站, 形成由 20个城市组成的卫星通信网。至 1995 年底全国已有近千座广播电台、约 700 座电视台和 700 余座有线电视台, 其中有线电视用户已近 4000万。不仅如此, 各种高新通信技术已普遍使用,异步传输模式也开始试验。在信息处理设施方面国内计算机拥有量已超过 300 万台( 套) 。信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源于近些年的高额投入。在信息资源的开发方面, 不仅传统的信息媒体有了很大发展, 如报纸已有 1000 种、杂志已近7000种, 年出版图书已逾 10 万种。而且电子化信息资源开发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据国家计委、科委和国家信息中心去年的联合调查, 国内有一定规模可以上网服务的数据库已达1038个。在信息服务业方面, 据各方面的资料分析, 国内现有信息服务企业约 1 万家, 从业人数约 20 余万人。与 10 年前相比有了几倍至 10几倍的增长。在网络建设上, 近些年各部门、各地区的局域网以及纵向的广域专业网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去年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国内已有电子化信息服务网络 104个。可以说, 中国信息化进程近几年确实取得了跳跃式发展。 2、中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尽管中国信息业近年来有了较长足的进展, 但毕竟仍是起

信息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new

2010年~2011年信息管理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2信息管理(广义):信息管理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3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相互交换信息的过程。 4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5信息组织: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6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2分) 1、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受者 的模式。 2、信息对物质载体具有依附性。 3、“三金”工程是指金卡金关金桥三大 基础工程的简称。 4、核心信息源是马太效应优势积累的结果。 5、我们可以通过对信息源、信息的准确度信息费用 三方面的评价来判断信息是否有价值。 6、信息组织的特性是依附性、渗透性、增 效性。 7、从便于对信息管理的角度将信息源划分为记录型、 智力型、实物型、零次型。 8、信息检索的特性是相关性、逻辑性、不确定性。 9、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子系统或要素)组成的具有

信息管理学基础习题,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 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 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重要概念】 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信息流社会信息化 信息社会GII “三金”工程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 【简答】 1、如何理解通讯领域信息的含义? 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3、简述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本章知识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二章信息交流思考习题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交流概念、信息交流行为 2.信息交流的基本条件和要素 3.信息交流传播的模式和特征 4.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过程,信息栈和栈交流 5.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 6.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交流的条件要素 2.栈交流 3.信息守恒原理、信息扩散原理 4.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简答】 1、简述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信息交流与认识过程。 3、信息交流有哪些条件和要素。 4、怎样理解信息交流与传播中的栈以及信息交流传递中的代理。 5、简述S、R、T信息守恒的含义。 6、了解信息扩散原理的内容。 7、简述两种信息变异的形式和原因。 【本章知识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第一节信息得含义 【本章考点】 1、信息、全信息、社会信息得概念(2010年名词解释) 2、信息得特征 3、社会信息化得含义及层次 4、信息管理得内容及任务 5、信息管理得沿革发展 【本章重难点】 1、社会信息化 2、信息管理得目标与任务 3、信息管理得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 【知识点详细讲解】 一、信息概念得发展 1、消息层面得信息 早期,人们对信息得理解就是很肤浅得,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瞧做就是消息得同义语。这种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中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得名句。诗中得“信息”就就是指音信、消息。在西文中“信息”(information)与“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就是相互通用得。 2、通信领域得信息概念 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得就是在通信领域。 (1)哈特莱得开创研究 1928年,哈特莱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得方式,并用选择得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得大小。 (2)申农得负熵理论 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得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与信道容量得方法与一般公式,得到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得编码定理,即负熵理论,把信息定义为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得东西。 (3)维纳得控制理论 1950年,控制论得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瞧做广义通信得内容,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得过程瞧做就是一种广义得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得信息传递与交换。维纳同样也把信息解释为负熵。 3、经济科学得信息概念 不确定性与信息之间关系得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就受到许多经济学家得关注。这些关于信息得理解也在不断影响着其她领域得研究,例如有关风险定性得减少(信息得获取)与成本、收益联系起来,取得了突出成果。 4、信息得生物科学概念 英国生物学家W、阿思比把信息定义为“变异度”,她认为,任何一个集合包含得元素得数目以2为底得对数就就是该集合得变异度。 在生命科学领域,动物界与植物界得信号交换,甚至生命体由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由一个机体传递给另一个机体,也开始被瞧做就是信息得传递。例如生物体内得核酸分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与核糖核酸RNA)就就是通过自我复制,把遗传信息一代代传下去,这就就是一种重要得信息传递。 5、科技工作得信息概念 科技信息工作中信息被瞧做经验、知识与资料。诸如:“信息就是作为存贮、传递与转换得对象得知识”,“信息就是人与人之间传播着得一切符号系列化得知识”,“信息就是决策、规划、行动所需要得经验、知识与智慧”,“信息就是组织好得、能传递得资料”等等都就是有代表性得信息定义。 6、哲学中得信息概念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简单的说,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信息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试卷:(B卷)考试方式:(闭)卷校区:本部 课程名称:《信息管理学基础》考试用时: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方式,这指的是_____层次的信息。 2、主体所感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这指的是_____层次论的信息。 3、布拉德福定律的两个基本要点:一是_________,形成主体来源(期刊)的有序目录;二是 指确定相关论文再主体来源中的分布规律。 4、文献的半衰期,是指某学科领域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的_______是在多长一段时间 内发表的。 5、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系统分析与设计阶段是_______,______。 6、《中图法》一般以_____标志大类,采用______方式标识其二级类,其余类目均采用数字 标志,所有数字按_____对待,为使号码醒目,规定______一点。 二、选择题(10分) 1、信息链中最高级别的环节是(D、智能) 2、信息分布的“富集”和“贫集”现象实际上是人类社会特有的_____机制支配结果。(B、 选择) 3、普莱斯指数,即某一学科领域内,对发展年限不超过___年的文献的引用次数与总的引用 次数之比值。(C、5) 4、信宿可以是(A、人,物,也可以包括机器) 5、信息论的创始人是(A、香农)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请结合实例,解释以下转化关系:数据+背景=信息,信息+经验=知识。 2、信息分布中的“核心趋势”和“集中取向”有什么不同? 3、试分析马太效应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 4、其夫定律。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习题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习题重点(精品课程) 可以有很多方式的,没有固定答案,但实际工作中,要考虑实际来选择。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如OA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ERP 系统等;二是利用网络平台,如局域网、门户网站、VPN网络;三是使用沟通交流平台,如BBS、电子邮件、新闻组等方式、企业qq、飞信、rss订阅等;四是将其编纂成内部刊物、出版物;五是其他方式,如利用宣传栏、宣传板宣传,甚至有的更强的在公司厕所也宣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三个层次,四个阶段) 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 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重要概念】 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信息流社会信息化 信息社会GII “三金”工程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简答】 1、如何理解通讯领域信息的含义?

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数据+背景=信息 数据是载荷或记录物理信息的物质符号。 信息+经验=知识 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取决于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 3、简述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普遍性和客观性、广延性和无限性、共享性、时效性、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传递性 分类:按性质划分: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传统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源的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以文献为主要载体,以公益性服务为主要目标 技术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技术因素占主导因素 资源管理阶段 知识管理阶段 【本章知识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本体论、认识论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对象:广义: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内容:实质就是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控制目标:生产和开发、利用、管理机制 任务宏观: 微观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第二章信息交流思考习题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

信息管理学

第二篇信息管理学概论 第一章信息管理 一、信息管理概述 (一)信息管理的概念及对象:实质就是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信息管理不只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如信息、人员、技术、机构等进行管理,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社会对信息需求的过程。) (二)信息管理的视角: ①技术角度: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贮、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②经济角度: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③行政和法律角度:立足于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着眼于解决和协调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等,促进社会更充分利用信息,发挥其社会功能,为实现某种发展目标服务。 ④人文角度:立足于研究信息流控制中的道德、伦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建设。 (三)信息管理的流程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二、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一)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 (二)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问题是拼命追求新技术,完全忽视了信息管理中其他因素的作用。 (三)资源管理阶段:概念剔除的两个背景,一是技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二是信息成为一种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角度思考问题,并对它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带来的问题,一是网络信息的无序化扩大,二是信息污染,三是信息侵权和安全问题,四是根据需求和效率配置网上信息资源的难度更大。 (四)知识管理阶段:是一种重视与人打交道的信息管理活动,其实质是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信息与人们利用这些信息的规则联系起来。其核心是知识的创造、应用、学习、理解和协商。其实现必须以相应的信息技术为条件。 三、信息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一)信息管理的目标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马费成、宋恩梅)说课材料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马费成、宋恩梅)

一、信息与信息管理 1、信息 信息(本体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认识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全信息: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 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2、信息的特征: (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 (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 (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 (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 (7)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 3、信息链、数据、信息与知识 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

“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4、信息流 当信息生产出来后(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5、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6、信息管理的视角

(1)从技术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这一直是信息管理研究的重点和目标。(2)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包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和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信息经济学是该视角下信息管理与经济学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 (3)从行政和法律视角,立足于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政策、计划、规划)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着眼于协调和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冲突、新的利害关系,促进社会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更好地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为实现某种发展目标服务。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是该视角下的典型研究领域。 (4)从人文角度,立足于研究信息流控制中道德、伦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建设。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信息行为仅仅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是难以有效约束的,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信息活动进行管理。在此视角下,信息伦理、网络伦理的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7、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马费成、宋恩梅)

一、信息与信息管理 1、信息 信息(本体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认识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全信息: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 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2、信息的特征: (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 (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 (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 (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 (7)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 3、信息链、数据、信息与知识 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 “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

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4、信息流 当信息生产出来后(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5、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6、信息管理的视角 (1)从技术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这一直是信息管理研究的重点和目标。(2)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

2016年电大管理学基础形考全部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 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管理的对象。 正确答案: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计划 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这强调的是()。 正确答案:管理的实践性 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的角色。 正确答案:精神领袖 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是最为重要的。 正确答案:概念技能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正确答案: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为重要标准。 正确答案:效率的逻辑 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 正确答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计划工作的前提是()。 正确答案:预测 每一层级的管理者都参与组织计划的制定,这就是计划工作的()特征。 正确答案:普遍性 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 正确答案:更短 选择方案就是根据评价结果,从各种可行方案中选出()的方案。 正确答案:最满意 当预测者能够得到足够的准确数据资料时,采用()是可取的方法。 正确答案:定量预测 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 正确答案:权变性 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以内。 正确答案:5个 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这就是战略管理的()特征。 正确答案:全局性 战略只是规定了发展方向、目标和基本措施,为了使其得以顺利执行,必须(),以明确每一阶段的任务。 正确答案:编制具体的行动计划 就组织的发展战略形式而言,可口可乐公司采用的是()。 正确答案:密集型发展战略 海尔公司原来以生产冰箱为主,后来又引进空调生产线,这是()的发展战略。 正确答案:关联多元化 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简单化决策,属于()。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笔记 一、名词解释 1、信息:狭义,是用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广义,本体论层次: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全信息: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语法信息: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 ;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 ;语用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3、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4、信息管理(狭义)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如分类、主题、代码、计算机处理等等)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5、信息交流就是社会活动中信息交流双方借助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播渠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实现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行为。 6、知识组织是揭示知识单元(包括显性知识因子和隐形知识因子),挖掘知识关联的过程或行为,最为快捷地为用户提供有效的知识或信息。(特征: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 7、信息服务(Information?Service)通过研究用户、组织用户、组织服务,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最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是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 8、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9、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10、信息道德就是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在信息活动中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符合社会一般要求的行为和伦理规范。 11、信息伦理是指人们从事信息生产、加工、分析、研究、传播、管理、开发利用等信息活动的伦理要求、伦理规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伦理关系。 12、信息政策是国家和社会组织为实现信息管理目标而规定的信息管理行为准则,是进行信息管理决策的指导方针,代表了国家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管理思想,

武大、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真题笔记

PS:各章都是按照个人认为的重要程度,也就是会考的可能性来排序的,加粗的重要,有划线的的更重要。 第一章 (连续好几年没有出了,今年应该会出现一道,名词的可能性比较大) 1、社会信息化、信息管理 2、信息、社会信息 3、信息化、信息的特征和性质 论述:信息管理发展的基本阶段和各个阶段的特点 第二章 (重点章,名词和简答都会出现,熟悉掌握前三组) 1、信息直接交流与信息社会代理交流的区别、多向主动主动传递(单向被动传 递) 2、信息传递的密度递减原则、信息失真 3 4、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特征、信息栈 第三章 (重点章,从考题分布就可以看出) 1、马太效应的表现形式、马太效应 2、文献信息老化的影响因素、赖普斯曲线 3、齐夫分布曲线、齐夫分布定律 4、赖普斯指数、(文献的)半衰期 第四章 1、简述信息搜集的方法和途径 2、零次信息源在经济活动和科技活动中的作用 3 4、怎样评价信息获取的效率 5、简述信息的经济性评价方法 第五章 (重点章,从考题分布就可以看出) 1、XML、与传统的文献型组织相比,网络信息组织有哪些主要特征 2、KWOC(题外关键词索引)、信息组织的基本内容 3 4 、知识组织、信息组织的特性和原则 (了解:网络信息源的特点)

第六章 1、向量空间检索模型、布尔逻辑检索模型 2、信息检索、信息检索系统、 3 4、信息检索的程序 第七章 1、信息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研究的主要内容 2、信息服务的原则 3、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 4、简述用户行为的特征 5、信息服务、穆尔斯定律 PS:后三章感觉八、十会被忽略,因为就九、十没有一起考的,第八章也时隐时现,所以…… 第八章 ①制定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误区 ②当代信息系统的特征和功能 ③诺兰模型 ④信息系统 第九章 ①非营利信息机构的营利方法 ②简析信息机构的管理办法 ③非营利信息机构为什么要设置专门的营利部门 ④信息机构最重要的管理工具是什么?在考虑营销计划时需要考虑哪些策略 第十章 ①信息法律②信息政策的评价③信息政策 更多资料: 2014年武汉大学档案学考研必备资料(无敌版) 武汉大学情报学/档案/图书馆/信息资源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资料 2014年武汉大学/武大情报学专业考研必备资料(专业课无敌版) 2014年武大/武汉大学管工/情报考研数据库原理教程全套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信息管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课程编号:0500823 实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时数:54 学分:3 编写者:马费成宋恩梅 课内实验(一)网络信息交流的工具与模式(3个学时) 【实验目的】 1、巩固第2章“信息交流”理论学习的内容,加深对信息交流一般模式的认识; 2、了解网络环境下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工具、原理; 3、能够结合网站实例,对相应的网络信息交流模式进行分析; 4、引发学生对于信息交流模式的演变、传统信息交流与网络信息交流比较等问题的进一步 学习和思考。 【实验内容】 本实验课程为课内实验,时间为3学时。首先简要回顾关于信息交流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具体网站实例对一些主要的网络交流工具进行介绍,包括博客(Blog)、播客(Podcasting)、交友网站、超文本协同式写作系统(Wiki)、六度分离实验(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等。在介绍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各人的学生机与老师的讲解对网站进行同步浏览和了解,期间也通过随堂提问和讨论的形式来加强互动沟通。最后,对本次实验课程的内容和效果进行小结。【实验步骤】 1、简要回顾先前理论课程的学习内容,介绍本次实验课程的目的 和内容。 2、网络信息交流模式和特点概述 3、网络信息交流工具的介绍 (1)博客(Blog) 博客的兴起、发展与应用 (2)播客(Podcasting) 播客的由来与发展 【提问与讨论】播客与博客作为交流方式的比较 (3)超文本协同式写作系统(Wiki) Wiki简介 相关条目浏览,如流氓软件 (4)交友网站 谷歌Orkut:

Myspace交友网站: 【提问与讨论】新型交友网站与先前的即时通讯工具(如QQ)的比较分析(如功 能、版面等) (5)六度分离实验(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六度分离与小世界理论介绍: 【讨论】六度分离理论在网络中的适用性和可验证性 4、实验小结 (1)网络信息交流的一些特征: 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交流的载体较之传统的交流载体有了很大的突破,方式上也更加多样化;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其交互性的显着特点为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更强的关联度,特别是在web2.0环境下,大 家的参与程度得到极大的加强; 一些相关的理论开始兴起并得到人们的关注,如六度分离、小世界、社会性软件SNS等; 信息交流中的“信息栈”理论在网络背景下需要重新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网络交流中的直接交流(零栈交流)与间接交流(有 栈交流)的界限逐渐模糊,相对于传统的信息中介(代理)而 言,网络中介的角色和定位也发生着改变。 (2)实验课中给大家介绍的只是众多网站中的一些代表,而对这些网站和工具的认识更多也都还停留在一种感性的层面上。希望大家课后能够进行延伸和拓展,搜集相关的网站进行了解和比较,如果能够在理论层面的高度进行一些思考则更好。 5、课后阅读与作业 (1)延伸阅读:【美】托马斯·弗里德曼着. 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9月(2)作业:传统信息交流与网络信息交流的比较分析(可从载体演变、工具更新、交流主体的角色变化、信息栈及网络中介等角度展开) 【实验准备知识】 1、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 优点:突破时空限制,存储量大,传输速度快,表现形式多样,使用便捷,成本低廉 缺点:信息质量,网络安全,检索难度,知识产权问题

信息管理学基础资料整理

| 信息管理学基础 资料整理 华中师范大学 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1.1 信息 1.信息的定义:信息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实质上是事物的存在方式、运动状 态和相互联系特征的一种表达和陈述,也可以说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 2.信息的属性: ①普遍性:一切事物都同时具有信源、载体、信宿三重性。凡是有物质的地方就必然 存在着信息,人与人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植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都 存在着信息交换。 ②多样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1)按其发生的领域不同:无机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 (2)按其载体和储存方式不同:天然型、实物型、智力型、文献型、网络型信 息。 (3)内容性质不同:政治、法律、科技、经济、管理信息。 (4)对其内容的加工深度:零次、一次、二次、三次信息。 ③可识别性: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被不同的主体所识别,在这里主要是指能被人类 所识别。人类可以通过感觉器官直接识别信息,也可以通过各种工具间接识别信息,不同的信源发出的信息往往需要不同的识别方式。 ④可加工性:信息可以被汇总和组织、分析和综合、扩展和浓缩,也就是人们可以对 信息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 ⑤与载体的不可分性:信息要传递和保存,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这就是与载体的不 可分性。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信息加载在一定载体上以供传递或以后备用。 ⑥对载体的独立性:绝大部分信息不会因为载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其信息内容,这就 是对载体的独立性。 ⑦可传递性:信息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递或交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扩大了人类 传递信息的范围,提高了传递信息的速度。 ⑧可共享性:同一信息在不同时期可被不同的人利用,在同一时期也能被多个人共享。 ⑨非消耗性:信息资源是非消耗性资源,可以被多次开发,反复使用。如一本书的信 息不会因为被人阅读而减少。 ⑩强时效性:信息资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其开发利用价值。信息必须满足用户特定时的信息需求,信息必须与执行的任务极其环境密切相关,超越了时间界限,情况有了变化,原有信息就没有价值了。 3.知识:知识是通过人脑加工的自然和社会的信息,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形态与规律的认 识和描述。具有社会性、语言性、积累性。社会性是知识区别于信息的根本属性。 情报:具有特定利用价值的动态知识。具有知识性、动态性、有用性。动态性是情报区别于知识的根本属性。 信息、知识、情报的关系:信息包含知识,知识又包含情报。 数据:是信息载体上反映信息内容且可被接受者识别的物理符号。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信息是数据所包含或反映的内容,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