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挑战杯--北京大学合并后校园文化融合现状及探索报告

挑战杯--北京大学合并后校园文化融合现状及探索报告

挑战杯--北京大学合并后校园文化融合现状及探索报告
挑战杯--北京大学合并后校园文化融合现状及探索报告

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融合情况研究报告

北京大学合并后校园文化融合现状及探索

研究报告

北京大学第十八届“挑战杯”特别贡献奖参选课题

目录

第一章导言 (1)

一.问题的提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研究的问题界定 (1)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二.研究方法 (3)

2.1 研究思路 (3)

2.2 具体的研究方法 (3)

三.文献回顾和评论 (4)

3.1 文献的总结评论 (4)

3.2 文献的梳理 (5)

四.个案简介-----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合并情况 (7)

第二章调查结果 (9)

一.问卷调查的定量分析 (9)

1.1 物质文化融合情况 (9)

1.2 制度文化融合情况 (13)

1.3 行为文化融合情况 (14)

1.4 精神文化融合情况 (19)

二.深入访谈的定性分析 (21)

2.1 物质文化 (21)

2.2 制度文化 (22)

2.3 行为文化 (24)

2.4 精神文化 (25)

第三章讨论与建议 (26)

一.物质文化融合 (26)

1.1 校园环境 (26)

1.2 校车 (26)

1.3 一卡通就餐 (27)

二.制度文化融合 (27)

2.1 开设跨校区通选课 (27)

2.2搭建统一的网上管理平台 (27)

三.行为文化融合 (28)

3.1 学生活动 (28)

3.2 学术交流 (28)

四.精神文化融合 (29)

4.1 两个校区的校园文化基础 (29)

4.2 精神文化融合的建议 (30)

第四章研究小结 (31)

第五章致谢 (33)

第六章附录 (34)

一.北京大学合并后文化融合情况调查问卷 (34)

二.部分问卷数据的分析统计图表 (36)

三.参考文献 (39)

第一章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1.1选题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国内外许多大学都开辟了新的校区,进行多校区办学。多校区办学在国外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如美国的加州大学、德州大学等公立大学大都设立了众多的分校,私立高校中也有不少学校实行多校区管理,如哈佛大学有坎布里奇、波士顿等校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内也有很多高校开始尝试多校区办学,如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在我国,多校区办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其一,以“共建、调整、合作、合并”八字方针为主要精神的大规模院校调整,将有关高校进行合并、整合,促使大批高校重新组建,即合并类多校区大学,如2000年四川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上海交通大学等等;其二,随着招生制度的不断改革,扩招人数连年递增,许多大学开辟了本校区以外的新校区,称为拓展型多校区大学,增大了办学空间,发展了大学的规模,满足了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如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都在市郊区为大一新生开辟了新校区,学生在大二再回到校本部继续学习。其三,近年来,全国各地兴建了许多大学城或高教园区,即不同的高校在大学城各自开辟新校区,形成了多所大学共存的城镇化教育形式,如廊坊东方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城等。

总的来看,三类多校区大学中,合并类大学所占比重比较大。据教育部统计资料表明,截止2006年,全国已有近1000所高校经合并调整为431所高校。一方面,高校合并增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提高了教学和科研的水平、推动了科研交流和教学改革,扩大了大学整体的品牌影响,这些对实现我国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改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人们在关注高校合并的机构重组、科研交流、教学改革等物质层面融合的同时,往往忽略了高校合并的精神层面,即校园文化思想方面的融合。很多合并后的高校出现了只注重合并的形式,而忽视合并的内涵;只注重物质资源上多校区的整合,忽视了文化层面上多校区间的交流融合的问题。这样,不同校区的校园文化之间产生摩擦甚至冲突,学校也因此可能陷入貌合神离的尴尬局面。

由此看来,高校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并,单单从物质、制度层面上合并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合并后的文化、精神层面的整合,以校园文化这一无形的作用来统一思想,使学生们在情感上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根本上消除合并高校所生产的一系列矛盾,实现高校从内到外的真正融合,走上长远发展的道路。只有重视不同校区校园文化层面的交流与整合,高校的合并才可能取得根本性的成功。所以,校园文化的交流融合问题是高校合并后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更是北京大学自2000年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以来,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的一个重要课题。

1.2 研究的问题界定

1.2.1 校园文化的定义

从狭义上看,校园文化仅仅是从精神层面来界定的,它主要是指学校全体人员的思想观念、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从广义上看,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整个范围内,由学校内包括教师、学生、管理者及其他人员在内的所有人为主体,在教育、教学、管理、学习、生活、服务等活动中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及创造的过程。它包括师生的价值观、精神境界和精神风貌、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教风与学风、学校的传统习

惯、学生社团、各类文体设施及文体活动、学校的网络、广播、报刊杂志以及学校的环境布局、美化绿化等诸多方面。

1.2.2 校园文化的层面

校园文化主要包含四个层面,分别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最直观最外在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学校的地理位置、文体设施、建筑风格、环境布局等物质形态,这些外在的校园建设可以为学校的教育活动提供阵地和平台,使师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熏陶。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用以规范和制约师生的行为,主要包括学校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准则等。这种强制性的制度文化,不仅能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更能凝结为一种在学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

校园行为文化是指校园人的行为方式,主要包括校园人的行为习惯、生活模式、各类群体(社团)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校风、学风等。只有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行为文化的建设中去,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大学的文化内涵。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以上三者共同作用之后形成的精神层面的积淀与升华。主要包括精神追求、文化氛围、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等等。

上述四种文化,共同处于校园文化的系统之中。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和外在形态,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行为文化是各种具体校园文化得以表现的方式。

1.2.3 校园文化融合

高校的校园文化融合是指在高校合并的过程中,原有的两所或多所院校之间,相互平行或独立的文化要素或形式通过相互接近、交流、冲突、协调、适应等一系列必要的阶段,最终产生交集,实现质的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优化的、共同的文化体系,是在继承被并学校的文化遗产和消除被并学校文化壁垒的同时,实现文化的更迭和创新的过程。从动态的角度看,校园文化的整合是一个运动的过程;从静态的角度看,它一种文化的平衡或和谐共存的状态。从整合的内容上看,它并不是校园文化元素的简单叠加或删减,而是各种文化元素之间的结构、形式、功能、意义、内涵的改变,进而实现不同文化间新的融合和适应。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渗透于学校活动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学校每个成员的行为之中。它对一所大学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包括价值导向、精神陶冶、群体凝聚、心理构建、行为约束等等。一所大学只有具备了自己的校园文化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所大学,这对于合并类大学尤为重要。

当高校进行合并时,人们更多考虑的往往是组织构架层面的合并,如人事、财务、后勤的人员安排等。不可否认, 这是院校合并时应主要考虑的问题,但隐藏在组织架构之下,深层次的文化因素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人们往往认为,合并后不同的校园文化是能够取长补短相互融合的,但其实不然。那些在大学的历史发展中沉淀形成的校园文化是根深蒂固、不可轻易磨灭的,这使高校合并后的文化融合难以与物质资源的整合同步发生,而这恰恰是影响合并类大学后期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物质上的合并只是浅层次的合并,要真正实现深层次的合并,就必须要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也就是说要实现校园文化的融合才是合并高校最终实质性融合的标志。合并高校如果不进行校园文化整合,就很可能会出现貌合神离、形合而神不合的局面。所以,在高校的合并过程中,不同校区校园文化的分析与整合问题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本文选择的个案是合并后的北京大学本部和医学部的校园文化融合情况问题。现在的北京大学是2000年4月由原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两所独立的重点大学合并成立的综合

性大学,类似情况合并成立的高校不在少数,例如上文提过的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等。因此该个案的研究不仅对北京大学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对我国其他合并类大学文化融合的现状也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通过对北京大学本部和医学部两个校区的校园文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在两个校区校园文化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探索针对北京大学的两校区校园文化整合的途径,为北大的校园文化融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2.1 研究思路

本研究经历了选题、阅读文献、访谈、设计发放问卷、分析数据、讨论总结等一系列过程,针对北大本部和医学部在合并以来的文化融合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搜集到比较翔实可靠的第一手数据,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探索出一些针对北大自身的校园文化整合的可行性对策,希望可以促进北京大学本部和医学部的校园文化的融合。

2.2 具体的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参与性观察法、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定性访谈法和定量调查统计法。

2.2.1参与性观察法

本组成员均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学生,三人曾经在本部学习一年后回到医学部继续学习,亲身地感受到了两个校区不同的文化气氛,对两个校区的文化融合情况有着比较直观的认识和感受,在研究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了参与性观察。

2.2.2文献研究法

课题研究初期,小组成员分工检索有关多校区大学的文献资料,结合北大的现状和调查条件的约束,进而将调查课题逐渐具体化,确定为北京大学本部和医学部的校园文化整合问题;接下来针对合并类大学的校园文化融合这一具体的课题,小组成员第二次搜索文献,精心阅读消化,进一步扩充知识储备,为下一步的访谈和问卷设计打下基础。

文献大部分来自北京大学图书馆数据库,如https://www.wendangku.net/doc/6318628317.html,/,https://www.wendangku.net/doc/6318628317.html,/等,一部分来自相关书籍的阅读。总体来看,研究中查阅的中文文献居多,英文文献涉及较少。一方面原因是目前我国和西方国家多校区大学的运行体制有着很显著的不同,所形成的校园文化问题也就有着很显著的差异,国外的文献论述等不太适用于我国多校区大学的情况,所以小组成员将搜索的重点放在国内的文献研究上,在主观上减少了对国外文献的涉猎;另一方面是客观条件的原因,国外文献的关键词检索比较繁琐、下载权限有一定限制等;这些原因促使本次调查的文献研究主要在中文文献里进行,希望可以在下次研究中加大英文文献的研究力度。

2.2.3个案分析法

选取北京大学为个案,研究在两校合并过程中校本部和医学部两个校区的校园文化融合情况,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对两个校区文化融合现状的看法和建议,为北大自身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2.2.4定性访谈法

小组成员分工访谈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和本部的相关老师和同学,包括医学部的学生辅导员、团委负责人、教学办公室老师、主管科研教学的教授、部分社团的学生负责人等等,针对北大本部和医学部的校园文化融合问题还提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韩启德副委员长和医学部的柯杨副主任。通过访谈,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对两个校区文化融合

现状的看法,搜集了师生对此问题的问题反馈和建议等,对本部和医学部的校园文化融合问题有了一个总体的定性的认识,为下一步设计问卷进一步打下基础。

2.2.5定量调查统计法

根据前一阶段的亲身观察、文献阅读和定性访谈,大致总结出两个校区文化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问卷;经过导师的修改、小范围预调、再次修改之后,在两个校区进行发放回收,就回收的问卷进行spss统计分析。根据同学们的问卷反馈情况分析、讨论、总结存在的问题和学生们的建议。

问卷调查的对象以医学部学生为主,匹配以相同抽样方法得到的相同样本量的本部学生。据北京大学医学部官方网站数据,医学部现有本、专科及硕、博生共7211名,以经验法按3%比例抽样,并考虑15%的问卷损失率,得样本量为7211*3%*115%=250。故定于医学部、本部各抽取2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抽样方法选用随机抽样,地点选取为医学部和本部自习室,对于回答问卷的同学赠送一支签字笔作为回馈,发放回收时间控制在一天之内。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8份,回收率为95.6%。问卷调查的过程比较顺利,参与的同学配合情况较好,问卷作答情况令人满意,回收率较高,因此,本次问卷调查比较好地反映了现实情况,数据比较翔实可靠。

三.文献的回顾及评论

3.1 文献的总结评论

3.1.1国内研究概况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学者对校园文化的研究,主要是从教育学、社会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比较深入全面的研究,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围绕校园文化的概念、特征、内涵和功能等方面,各抒己见,提出了一系列的看法和理论;第二,对新时期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情况,从校园文化的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这四个层面写起,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和探索,提出一系列的融合途径和解决对策;第三,对于多校区大学的校园文化融合问题,从校园文化在多校区办学中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整合的途径方法以及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几个方面,比较概括地阐述了完善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急迫性和一系列对策。第四,对合并类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侧重于研究高校合并这一行为给高校校园文化带来的挑战,从整合和重构的角度宏观地探索相关的对策。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目前我国教育界存在这些有关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但对于经过合并组建而成并以多校区模式办学的高校校园文化整合问题,相关的研究还是很少很不够的;文献对该类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文化整合过程中的冲突类型和问题的根本原因等缺乏深入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因此所提出的对策也比较缺乏实际意义。

3.1.2国外研究概况

事实上,虽然多校区大学的概念源于国外,但国外多校区大学的管理体制与我国的高校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而且国外这些大学大都历史悠久,校区之间有着沿袭历史的文化传承,所以国外关于多校区文化融合这一话题的研究比较少,有的仅仅是针对校园文化范畴本身的研究,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点等方面的界定,以及多校区大学办学体制方面的研究大都。再者,高校合并这一教育现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在国外的研究中没有相关的内容,因此对合并类多校区大学校园文化整合的研究几乎没有相关理论可以借鉴。

3.2 文献的梳理

合并高校的校园文化融合是对各校区的校园文化的交流、适应和整合,以形成一种和谐博大的整体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个包含了四个层次的文化系统,它的融合构建也应当从这四个方面来研究探讨,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现将校园文化融合的相关研究情况简要的梳理如下,希望可以增加读者对本次研究背景的了解。

3.2.1 物质文化融合

物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是大学文化的外在标志,而且由于形式直观而具体,是大学合并后最容易完成的浅层文化融合层面。合并的高校需要从学校整体的交流融合角度出发,对原有的校园硬件环境做出适当的优化和改造,以体现合并办学后整个大学应有的整体意识、风格和气氛,起到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增加同学们心理上的文化认同感的作用。

具体来说,物质文化融合包括学生们的衣、食、住、行等配套设施的统一和完善,学习、休闲等软硬件资源的保障与融合等。在阅读了一系列文献之后我们将物质文化融合总结如下:1)衣:合并后的高校应有共同的校徽、学生证、毕业证等统一的身份证明,这是大学合并最基本的统一元素,象征着多个校区同学共同的身份,给同学以大学的整体认同感。

2)食:合并的高校可能存在不同的校区,学生们的餐卡不能统一是彼此的交流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如果可以使用整个大学通用的餐卡,不仅可以使学生们的交流活动更加方便,而且可以使整个学校更统一,更有整体性。

3)住:是指校园整体的环境,包括统一的建筑风格、相近的居住气息、合理的绿化布局等。这样的校园环境调整和优化会让身处不同校区的同学有共同的文化熏陶,无形中增大了整个大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使学校的外在形象更统一,更和谐。

4)行:当年大学合并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鼓励学生团体之间的交流互动,而地域因素恰恰是影响校区之间交流的最大障碍。所以开设校车可以说是校区之间实现文化交流融合最有效的手段了。通过定点开设校车,方便了不同校区同学之间的往来,为老师同学跨校区上课、科研、活动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从侧面鼓励了学科交叉和学生团体的互动,增强了学校的整体统一性和集体凝聚力。

5)学习资源:学习资源的整合和分享也是高校合并的主要目的,不同校区的特色与教学重点不同,使得合并后的大学具有更全面更丰富的图书、数据库以及教学资源等。可以通过整合图书管理系统,使各校区的同学共享整个大学的图书资源;统一学生的电子档案,方便全校学生跨校区选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术热情;鼓励教师跨校区开通选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提供条件等等。通过学习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共享,实现高校合并“1+1>2”的构想。

6)休闲:学习之余,学生们休闲娱乐的交融也是合并高校要考虑的问题,事实上校区之间文化的交融更多时候还是在课余活动中体现的。如果还是任由学生们在自己的校区活动而不创造条件加以引导使之交流的话,合并高校的文化融合也还是纸上谈兵。在这方面,高校的BBS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它为空间上存在距离的多校区大学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及其便捷的交流平台,来自不同校区的同学的言论和思想在BBS上涌现出来,交叉碰撞,展示了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一面。此外,学校文化活动中心、体育馆等也会为学生们的课余交流提供方便的条件。总之,文体休闲的软硬件条件建设也是校园文化融合的一个必要的方面。

3.2.2制度文化构建

两所或多所高校在合并后,各自的办学层次、培养目标、教育模式以及发展规划等都会发生变化,而由于不同高校原来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学校的领导层及老师如果还停留在原来的思维和管理方式上,势必会在校区相互交流和整体运作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不便甚至是矛盾。所以,高校的合并,要从大学的全局出发,将各校区之前的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与重构,建立一整套与高校实际情况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合并高校才能更好地维系学校的正常秩序,规范师生的行为,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提高各校区的管理效率,促进校园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根据国内外文献来看,制度文化的构建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管理制度的统一

目前,合并类大学基本都比较好地通过行政手段实现了教育部要求的“五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机构、统一制度、统一财务和统一规划。“五个统一”的实现,标志着合并建成的新大学“从体制上完成了从多个办学实体到一个办学实体的变革”。但这还只是高校合并的大框架的形成,具体的适于各高校实际情况的管理形式和制度还需要长期的摸索与实践。

合并类大学,在考虑原来各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应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着眼,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符合自身发展的领导方式和规章制度,保证合并后全体师生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可遵循,增强合并高校的整体感和统一性,还可提高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例如:有的高校经过长期实践和反复比较,确立了新校区管理“以条为主、条块结合、条要重视、块要落实、适当强化块状功能”和“贴近实际、强化管理”的总体方针,以确保各校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人员的整合

高校合并办学的一个突出价值在于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高校合并后,整个大学可支配人员的总数增加,学科配备更齐全、科研资源更完善,提高了全校人力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另外,不同校区之间学科的交叉融合也是高校合并的重要目的之一,所以需要学校从整体上组织各校区各专业相互合作的教学、科研团队,发挥大学里多专业的优势,提升整个学校的总体教学科研水平。

3)新制度的建立

制度的合并不仅仅是两种或多种不同体制的简单硬性相加减,而是相互比较、分析、实践之后的取长补短以及推陈出新。选择各个校区中适合合并后学校发展的制度,在实际操作中随着体制的深入去发现新问题,思索新方法,建立新制度。

比如随着合并时间的深入发现各校区内部的社团发展很好,但校区间的交流很少,就可以建立鼓励社团交流的评优体制,促进学生团体之间跨校区的活动交流。像这类问题可能在合并初期并不明显,但随着合并的深入会逐渐出现各种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时就需要管理层积极面对,探索新的适合学校发展的制度措施等,完善原有的管理体制。

3.2.3行为文化融合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在学生和老师身上的具体体现,主要指师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模式、各类群体(社团)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校风、学风等。可以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融合主要是从校方和管理层的角度出发,学生是协同配合作用;那么在行为文化融合中,学校和管理层只是倡导者,广大的学生才是主体,代表了校园行为文化的主流。所以,在行为文化融合过程中,需要校方创造便于学生们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基础上,调动学生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学校和学生二者共同促进行为文化的融合。

综合文献所得,现将校园行为文化的融合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学术科研方面

学术科研始终是一所大学的主体内容,反映着这所学校的整体水平和档次,也是高校合过程中并要始终关注的问题。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科研上的交流合作、优势学科的全校性资源共享是我们要具体讨论的三个问题。

合并大学的学科门类因合并变得多而全,然而在高校合并初期却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学科的交叉融合性,而只是为学科的交叉、渗透、互补和融合提供了可能性。所以,合并的高校在学科的发展中,应该注重在学科体系和实现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上下功夫,改革学科管理体制,建立跨学科、跨学院的研究所,为各学科的融合和交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激励制度;同时,通过重组学科布局,鼓励跨学科研究,促进文理渗透、理工交融,工商并举,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带动学科的整体发展。

科研方面,由于学科的增多,研究领域的扩大,研究思路的开阔,合并大学也有很大的

优势。但目前各校区之间的科研交流是比较少的,不是人们曾经期望的那样积极,究其原因,还是体制和硬件条件的问题。申请科研项目的步骤过于繁琐、条件过于苛刻、资金的分配体制不完善、校区之间的交通不便利等等,这些都限制了不同校区老师之间的科研交流合作,很大程度地影响了科研交流的进程。所以,应该考虑优化审批程序,减少阻碍老师间沟通的客观因素,在体制上鼓励科研交流等等。

关于优势学科的资源共享,无论是强强联合还是强弱联合还是弱弱合并的大学,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优势学科,这个位于某一个校区的优势学科如何被全校的学生共享到,优化资源配置,其实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尝试让优势学科的老师来往于不同校区开设通选课,或者定期举办讲座,或者进行网络平台的资源分享等等,通过尝试不同的途径,使不同校区的学生们能共享优势资源。

2)文艺体育方面

文体活动是促使同学们交流接触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有的高校开展校园艺术文化节、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校园篮球争霸赛等活动,将来自不同校区的同学聚集到一起,增加彼此的交流沟通,从而促进校区之间的文化融合。

在这方面合并的高校做的比较到位,大部分的大学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吸引广大的同学参加,交流。但存在的问题就是信息的宣传不太到位,还有地域问题交通不便,导致参加的同学比较局限,影响力不够大。

3)社团活动方面

各色的社团可以说是一所大学最具文化代表性的学生团体组织了,学校里多彩的社团活动大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跨校区的社团活动更是为学生们的文化交流融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几大地促进了多校区大学的文化融合。

多校区大学的社团建设和发展,不仅仅要关注在本校区的规模扩大、自身宣传、活动组织等,还有多从全校的角度考虑,有把社团推向全校的积极性。社团可以考虑在不同的校区创建分会,在其他校区举办讲座、活动等,在各校区进行活动的宣传和准备,校区之间的社团可以多交流合作,共同举办一些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等,通过各种手段增加社团在全校范围内的影响,促进校区之间的文化融合。

3.2.4精神文化构建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前三者比较直观具体,而精神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感性的概念,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事实上,只有在前三者融合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精神文化层面的融合。

精神文化的融合涉及到不同校区的同学们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相同或相似的治学精神、文化氛围、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传统等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方面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交流融合的,是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经过物质、体制、行为层面的深度融合之后,慢慢形成的精神层面的共同追求、信仰和文化认同。所以精神文化的融合更多的还是时间的问题。【9】我们可以通过提出共同的校训来激励师生,完善教育教学体制来规范校风、教风、学风等,加强校史教育来增强学生们的历史文化认同感,颁发共同的校徽胸章等来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等等。总之,精神文化的融合绝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的过程。

四.个案简介-----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合并情况

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作为我国的重点高等院校,曾有共同相处的历史渊源。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曾是北京大学医学院,1950年从北京大学独立出来,成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两校从1994年4月开始,进行了多层次的接触,后经卫生部与国家教委的批准,于1995年2月28日正式签订两校联合办学协议,以共商、共享、共建的形式,进行全面合作。1996年6月在联合办学的基础上,成立了以北医为基础的北京大学医

学中心,进一步从体制上保证了两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的广泛合作。后经国务院批准于2000年4月3日正式宣布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又一重大举措。在北医发展的历史上,是一次跨跃式的前进,影响深远。

两校合并后的新北京大学,党政领导班子做了调整。国务院已于1999年11月任命许智宏为北京大学校长,在两校合并后继续担任新组建的北大校长;原北医大党委书记、校长王德炳为新组建的北京大学党委书记。目前,周其凤任北京大学校长,韩启德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柯杨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主管医学部的日常运行。

北京大学和原北京医科大学通过强强联合,将实现优势互补,对于拓宽学科结构、促进学科交叉,对于推进科学研究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于新组建的北京大学提高综合实力,向世界一流大学进发,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两校合并大大加强了两所学校之间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大学成立了多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包括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等;学科之间也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如校本部的生命科学、化学分子工程、社会学法学等,与医学部的生理学、药学、公共卫生学等的交叉,必将生出很多闪光的学科生长点;两校区的科研项目还可以共同申报国家重点学科,提高了各自的学术影响力和科研的综合实力;合并后的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大学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融合。第二,合并后,北医利用大学的拨款,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造,新建了教学楼、修缮了体育馆、改善了北医的文体条件,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第三,合并对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医疗事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北医制订了新的长学制培养模式,即在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基础医学专业实施8年本硕博连读,预防医学专业实施7年制本硕连读,药学专业实施6年制本硕连读;医学部的学生能在北大校园里进行一到两年的基础课程的学习,感受北大人文气氛的熏陶,增加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全面素质,实现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但另一方面来看,这些都是高校合并时物质、制度方面的融合与发展,并没有涉及到两个校区的文化、精神层面的融合情况,这也是高校合并初期不可避免的问题。北京大学自由开放的校园气氛,医学部严谨勤奋的学术精神,在合并10年后的今天,融合发展的情况如何,同学们对此有何看法和建议,还是需要研究和调查的。

本文通过对北京大学本部和医学部的学生老师进行调查,了解两个校区校园文化整合的情况,分析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旨在探索出该类高校合并后校园文化整合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并且希望能为其他同类高校的校园文化整合提供借鉴。

第二章调查结果

一.调查问卷的定量分析

1.1 物质文化融合情况

1.1.1 关于校园环境的调查

Q13 你认为两校区的校园物质环境,如建筑、绿化等方面给人的文化统一感强吗?

表1 校园环境统一感评价情况统计

有效问卷4728人,占1.7%;选择统一感“一般”或者“不强”的有378人,占全部作答人数的80.1%。可见学生们普遍认为两个校区的校园物质环境给人的文化统一感不够强。

对不同专业学生与统一感的相关分析显示,不同专业性质的学生对两校区校园环境统一感的体验有着显著差异(p<0.01)。

1)在本部学生的调查中,选择“不知道”的人数比例明显较其他群体高,占本部作答人数的34.73%,说明这部分本部学生对医学部其实是比较陌生的,并不了解医学部的校园环境;选择统一感“不强”的37.66%,选择“一般”的比例也较高,为25.52%。说明了解医学部情况的本部学生认为两校区给人的环境统一感不强。

2)有预科经历的医学生仅有两种选择,选择“不强”的人数比例明显较高,为88.98%;另外11.02%的人选择“一般”,这部分学生对两个校区都有着比较深入的认识,所以近九成的同学认为统一感不强,这个数据比较有说服力。

Q14你认为两校区校园环境建设哪些方面应该增加一致性?(可多选,限二个)【1】

表2 校园环境改进建议统计

如表2

进措施支持率相差不大,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以后校园环境建设的参考。

【1】该题可多选,故数据统计时,我们按照人次数进行计数和分析。以后的多选题均依次方式进

行统计。

1.1.2 关于校车设置的调查

Q15 你认为有必要每天定时提供往返医学部与本部间的校车吗?

表3 设置校车的必要性统计

从表3可知,认为两个校区间开设校车“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的比例高达到82.4%,其中有28.0%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54.4%的人选择“有必要”,这些数据表明超过八成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北大本部和医学部之间开设校车。

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专业性质的学生对校车的需求有显著差异(p<0.01),详细数据见表4。

尽管不同专业性质的学生对于校车必要性的看法存在一些数据上的差异,但总体看来,78.7%被调查的本部学生,91.7%被调查的医学预科生,84.3%被调查的有预科经历的医学生,88.6%被调查的无预科经历的医学生认为设置校车“非常有必要”或者“有必要”,因此可以说,各专业学生对设置校车的支持度都很高。所以我们认为,设置校区间的校车是十分必

要的。

Q16、17 如果每个工作日定时提供医学部→本部/本部→医学部的校车,你认为最佳时间是?(可多选,限二个)。

表5 医学部-本部校车时间统计

出于资源优化利用的角度,我们认为,目前校车时间应该选择在同学需求最多的时间段,因此我们设计了16、17两道题,对同学们对班车时间的需求进行了调查。

由表5可知,医学部去往本部的校车时间:14:00-16:00,16:00-18:00,18:00-20:00,20:00-22:00四个时间段的支持率比较平均,另外7:00-9:00是问卷中“其他”选项中一些同学认为需要的。可见,学生们在表中所列各时段对校车都有一定程度的需求.

表6中可以看出,本部去往医学部校车的开设时间:20:00-22:00的支持率最高,为44.7%,另外选择18:00-20:00的人也较多。

1.1.3 跨校区就餐情况(18、19题)

Q18你认为跨校区使用一卡通就餐方便吗?

表7 一卡通的使用统计

由表7可知,选择“非常方便”和“比较方便”的人数占到71.2%,没用过一卡通的有18.4%,另外少数人(10.4%)认为不方便。可见目前两个校区均可使用一卡通就餐,这令同学们感觉比较方便。数据分析显示不同专业性质间无显著差异(p>0.05)。

Q19你认为有必要保证两校区食堂都能使用一卡通吗?

表8 两校区食堂普及一卡通的必要性统计

目前两校区的就餐情况是,本部所有食堂都可以使用北大饭卡,部分食堂可以使用一卡通。医学部所有食堂都既可以使用一卡通也可以使用医学部饭卡。在问卷中,93.9%的同学认为“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保证两校区食堂都能使用一卡通就餐,仅有6.1%的人认为没有必要。

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专业性质在选择上有显著差异(p<0.01)。下表显示不同专业性质学生对两校区食堂普及一卡通必要性的看法:

表9 不同专业学生对食堂普及一卡通的态度统计

不难看出,越以在医学部学习为主的学生对一卡通跨部就餐的呼声越强烈,推究原因可能为其对就餐的不便体会更为深刻。尽管不同专业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各专业同学认为“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的比例均超过90.0%,可见保证两校区间都可使用一卡通就餐是十分必要的。

1.2 制度文化融合情况

1.2.1 关于开设跨校区通选课的民意调查

Q20你认为学校应该让学生们自由地跨校区选择选修课吗?

如表22所示,有超过80%的学生(85.4%)选择了应该让学生们自由地跨校区选课,而且本部学生和医学部学生两个群体无显著性差异(q>0.01),说明不论是本部的学生还是在医学部的学生,大家都强烈希望能够在两个校区之间自由地进行选课。

Q21如果可以跨校区修选修课,你会修吗?

如表23,选择“会”与“不一定”的学生的人数较多,且比例比较相近,分别达到44%和48%,说明大家对于跨校区选课这个实际做法没有太大的排斥性,主要持有支持和观望两种态度。

进一步分析不同专业性质的群体之间的调查结果,发现不同专业性质的学生调查结果有显著性差异(q<0.01),分别观察不同组内选项的分布,我们发现,本部学生选择“不一定”选项的同学明显高于医学部学生,而医学部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会”这个选项。上述结果表明,本部种类繁多的课程和知识渊博的学者、教授对医学部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大家都希望能够走入燕园,感受北大“兼容并包”的思想氛围;而相对来说,由于学科局限性等原因,本部学生对于在医学部选课主要抱着观望的态度,不是很强烈地希望进入医学部校园学习医学知识。

另外,对比表22和表23,表示“希望能够跨校区选修课的同学”(85.4%)比“会跨校区选修课”的同学(44.8%)多出将近一倍的数量,表明一部分学生在支持该措施的同时又不会真的去跨校区选课。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还是两校区之间空间距离阻碍所致,学生们来往本部和医学部比较不方便,因而真的跨校区选课在目前的状况来看还是有一定障碍的。具体影响因素见表24。

Q22 影响你跨校区选课的因素?

为了弄清楚影响北大学生跨校区选课的主要原因,并希望对今后的工作进行改进,我们设置了这道问题,结果表明,“课程吸引度”、“交通便利度”和“时间是否冲突”是主要的

三个影响因素,而且本部学生和医学部学生选择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q=0.317>0.01),说明这些影响因素是当前本部和医学部同学跨校区先科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1.2.2 关于创建公共网络信息平台的调查

Q23 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将两部学生的网络信息(如选修课、成绩等)进行统一管理,以便跨校区选课更容易?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非常有必要”(25.4%)和“有必要”(55.6%)两个选项的学生最多,二者加起来超过80%,而且本部和医学部学生的选择结果无群体性差异,说明目前来说,没有一个统一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是两个校区教学合作面临的主要的问题之一,大家都希望两个校区能够有一个统一的教学管理系统,这样不论是在教学管理形式上进行了统一,更重要的是使大家对于合并后的北大有一个更深的认同感,可以很好地推动校区合并的建设,对学生们的跨校区选课也是一个促进因素。

1.3行为文化融合情况

1.3.1 跨校区的学生活动情况

Q1你认为跨校区参加活动(如医学生去本部听讲座)是否方便?

表10 跨校区参加活动的方便度情况统计

本问题有99.8%“不方便”的占65.5%,认为“一般”的占30.7%,而认为“方便”的仅占3.6%。通过这个调查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目前跨校区参加活动是不方便的。

专业性质与本题的选择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更多的本部同学认为跨校区参加活动是不方便的,而医学部的同学对这个问题表示一般。究其原因,医学部同学更多的去北大本部参与活动,而本部同学相对而言来医学部参与活动比较少,所以在面对这个问题上会存在一个习惯性的选择偏移。当然我们还是要看到,选择“不方便”的同学还是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的。

Q2 你希望更多地跨校区参加活动吗?

(结果图表见下页)

这个问题中,有44.1%的同学认为希望能够更多地跨校区参加活动,39.4%的同学认为对此兴趣一般,11.2%的同学并不希望跨校区参加活动,而 5.1%的同学则表示对此无所谓。可见还是有相当多的同学愿意更多的参与两个校区的文化融合活动中的。

进一步分析,专业性质成为影响跨校区活动意愿的主要因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更多的医学部学生表示希望参与跨校区活动,而更多的校本部学生则对此表示热情和兴趣不大。这种情况的出现和两个校区的校园活动数量和内容、以及同学对它的兴趣程度有关系。相对于医学部的情况而言,校本部的校园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多样,参与性高、影响力大的活动数量都更多,因此更多的会吸引医学部同学到本部参加活动;而本部学生的课外活动已经比较丰富,对到医学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Q3 你跨校区参加活动的目的最主要是?(可多选,限二个)。

此题中,有78.3%的同学做出了有效回答。从回答的结果可以看到,几个选项的支持率相差不是很大,排名前三位的选项分别是“几乎不去”、“听讲座”和“会友”;与此同时,“去图书馆”、“看电影”、“社团活动”和“上课”也是占有比较大的比例的。因

此整体来说,选择“几乎不去”的同学也只占了五分之一。

本问题的各个影响因素中,专业性质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为生活和学习都在同一个地方,不用经常跨校区来到医学部校园进行学习和活动,所以本部的同学在这个问题上大多是选择“几乎不去”。跨校区的活动更多的是由医学部学生来参与和操作的,也就是到北大本部去进行学习和活动,所以在跨校区活动这方面,医学部学生显现出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

Q4你认为影响你跨校区参加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可多选,限二个)

从表13中可以看到,对于跨校区参加活动影响最大的是交通因素,占35.5%;其次是活动的吸引力,占24.1%;还有时间安排因素(20.8%)和信息通畅程度(17.3%)也占有很

大的比例。这意味着两校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其实是制约两校区学生进行交流和活动的第一大影响因素。

在这方面的问题上,在读学位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不同学位的选择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本科生因为空闲时间比较多,业余生活更为丰富,交友面广阔,而成为了主要的跨校区活动群体。

专业性质也成为了这个问题的一个比较大的影响因素(P<0.05)。本部学生和医学预科生因为主要的活动都在本部完成,所以很多人并不常跨校区参与活动。没有预科经历的医学生则因为主要的朋友圈和活动范围都在医学部,所以也不常参与跨校区活动。因此最主要参与跨校区的人群是有医学预科经历的医学生,他们一方面在两个校区都有各自的朋友圈和活动范围,一方面也要照顾到两个校区的空间距离和医学课程的紧张程度。

Q5你认为最能使你便捷地获得跨校区活动信息的来源是?(可多选,限二个)

表14中可以看到,信息来源影响最大的是未名BBS,占52.3%;其次是校园海报传单,占23.4%;还有老师和同学互相传递讲座信息(12.2%)和校园官网(6.9%)等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同时我们发现,在学校里占据图书馆和教学楼最主要位置的电子公告牌却并没有成为影响比较大的宣传工具。由此我们说,未名BBS是联系两个校区学生活动的最主要纽带,在两校区的相互交流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学校的电子公告牌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和能力。

深入分析,在读学位对本题的选择具有比较大的影响,使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相比于博士生和硕士生,本科生对于讲座信息的获取的热情明显要高出很多。这反映了本科生对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和学者都有意愿进行接触和了解;而硕士生和博士生因为已经有了比较专业性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所以在不同种类不同方向的讲座之间会有所取舍,大多选择去听和本专业有较大相关性的讲座。

Q9你认为两校区校园文化活动交流合作密切吗?

如图15所示,51.2%

半数以上;33.2%的同学回答“不密切”,12.1%的同学对此表示“不清楚”,而只有 3.6%的同学认为是“密切”的。从数据分析来看,绝大多数同学对现在两校合并后校园文化活动交流的情况是不太满意的。

深入分析,发现入学年份在评价结果上有显著差异(P<0.05)。与老生相比,更多的新生认为两校区校园文化交流不密切。新生是在学校里对各种校园活动最为热衷和积极的一

个群体,他们对校园活动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因此都很想积极参与其中并有所了解,因此对校园活动的进行也是感受最深。我们在在08级和09级的新生中看到,只有9个人认为两校区的文化交流活动是密切的,而更多的是选择了一般和不密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两校区之间存在着不小的文化交流屏障。

Q10 你希望两校区增进校园文化活动交流合作吗?

如图16所示,78.0%的同学认为希望两校区增进校园文化活动的交流合作,18.0%的同学对此热情一般,3.8%的同学认为不在乎。整体看来还是有相当大的比例的同学是希望两校区之间多进行些校园文化活动交流合作的。

在这个问题上,专业性质成为了主要的影响因素(P<0.01)。我们看到,在北大校本部的同学选择“希望”的比例不如在医学部的同学的比例高,然而目前还在校本部的医学预科生的选择却是百分之百的“希望”。相对于“希望”,也有部分比例本部学生选择了“一般”(约25%)。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本部同学来说,医学部的同学对增进两校区校园文化活动那个的迫切性更大。

Q11你认为影响两校区校园文化活动交流合作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可多选,限二个)

由上表可知,43%的同学选择“学校的支持度(如政策、资金等)”,33%的同学选“硬件条件的限制(如距离、场地、设备等)”,这两项均为同学们选得最多的选项。而诸如“主办方的态度及意愿”(9.2%)、“参与者的态度及意愿”(10.0%)等选项虽然被选的比例并不是很高,但是对同学们跨校区参加活动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这里我们看到,学校对两校区校园文化活动交流的支持度对活动的顺利举办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也对两校的文化融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在主观上还是在客观上都显得十分重要。

深入分析,专业性质对本问题具有较大的影响力(P<0.01),这道题的分析因素依然和前面的问题的分析因素相似,源于两个校区的同学的生活、学习、社交圈等等。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感触最深的是有医学预科经历的医学生。他们更深入地接触了两个校区的生活,对两校区学生活动的侧重面、影响力和内容形式会经过对比而产生更为有借鉴意义的看法。另外,校本部的同学有更多的人认为“硬件条件的限制”是主要制约因素,而医学部的同学认为“学校的支持度”是十分重要的。

Q12 你认为跨校区活动,如十佳歌手大赛、生物医学论坛、运动会等在促进校园文化融合中起到的作用大吗?

大学生挑战杯优秀获奖作品-范文

参赛作品 学校: 项目名称:大焊王朝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 团队名称: 负责人: 联系电话: 类别: G A、农林、畜牧食品及相关产业类 B、生物类、医药类 C、化工技术、环境科学类 D、电子信息(软件、网站) E、电子信息(硬件) F、材料类 G、机械能源类 H、服务咨询类

保密须知 本商业计划书属于商业机密,所有权属于“大焊王朝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创业团队(以下简称甲方),其所涉及内容和资料只限于(以下简称乙方)及其关联的投资者使用。收到本计划书后乙方应在7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确认,并遵守以下规定: 1.若乙方不希望涉足本计划书所述项目,请按上述地址尽 快将本计划书完整退回; 2.在没有取得甲方的许可,乙方不得将本计划书全部或部 分泄露给他人,不得私自部分摘抄、复印或拷贝计划书内 容。 3.乙方应该尽到对待自已的机密资料一样的义务对待本计 划书。 本商业计划书项目所涉及的具体事宜均可协商。 申请人/公司(签章): 项目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目录 执行总结 (3) 第一部分项目介绍 (7) 1.1 项目背景 (7) 1.2 项目来源 (7) 1.3 项目意义 (7) 第二部分产品与行业介绍 (9) 2.1 产品 (9) 2.2 后续产品 (14) 2.3 技术 (15) 2.4 国内外同类产品和技术的综合比较 (16) 2.5 行业分析 (19) 第三部分公司战略 (21) 3.1战略分析 (21) 3.2公司战略 (22) 第四部分市场分析 (25) 4.1 目标市场定位 (25) 4.2 市场细分 (25) 4.3 市场需求及发展预测 (25) 4.4 现有市场容量 (27) 4.5 市场特征 (28) 4.6 市场形成的背景、过程及发展速度 (28) 4.7 发展动力与前景 (29) 第五部分市场营销 (30) 5.1 市场目标 (30) 5.2 营销策略 (30) 第六部分竞争与风险 (35) 6.1 竞争分析 (35) 6.2 风险分析 (38) 第七部分生产与研发 (41) 7.1 生产技术方案 (41) 7.2 建厂筹划 (42) 7.3 环境保护 (45) 7.4 研究与开发 (45)

“挑战杯”作品申报书样本

附件2 (作品申报书样本) 序号: 编码: “挑战杯”湖南省直高校创新创业创效大赛 作品申报书 作品名称: 学校全称: 申报者姓名 (集体名称):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类 □科技发明制作B类 竞赛组委会制 年月

说明 1.申报者应在认真阅读此说明各项内容后按要求详细填写,表格各项内容不得为空。 2.申报者在填写申报作品情况时,需根据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情况填写A1或A2表,根据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分别填写B1、B2或B3表(作品类别必须细化到最末一级类别标题)。所有申报者可根据情况填写C表。 3.表内项目填写时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字迹要端正、清楚,此申报书可复制。 4.序号、编码由第十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填写。 5.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请以4号楷体打印在A4纸上,附于申报书后,学术论文及有关材料在8000字以内,社会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文章版面尺寸14.5×22cm)。 6.参赛作品(一式四份)须由各高校按要求于2015年4月15日前统一寄送至湖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设湖南科技大学团委)。 7.其他参赛事宜请向本校竞赛组织协调机构咨询。

A1.申报者情况(个人项目)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申报者情况栏内必须填写个人作品的第一作者(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工作者);

A2.申报者情况(集体项目) 说明: 1.申报者代表必须是作者中学历最高者,其余作者按学历高低排列;2.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申报者情况的确认。

挑战杯心得体会

挑战杯心得体会 参加“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是我一次难忘的经历,它不仅是我的一次学术之旅,更是一个让我学会如何表达学术观点、如何与导师交流、如何规范学术论文的人生大课堂。我庆幸自己在大学的尾巴上拥有了这样一次机会,我也热切地希望周围的同学们都能够加入到这样一次能让你在学术上迅速成长的科研之行中去。在此,我把我参加“挑战杯”的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也算是对自己的这次参赛作总结: 首先,选题很重要。“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作品分为三大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的内容涉及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等方面。在参赛的过程中,我发现入选的或者获奖的论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与时代热点的结合性和社会实用性都特别强。比如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特等奖的论文,它们的选题都与社会热点有很大的关联,所以我总结出可能这样的选题更适合参加挑战杯: 一、要有创新性,二要有社会实用性。我们要学会将自己所学的理论与社会热点有效结合,站在自己学科的角度对当下社会现象作独特的研究,那么你就领先别人一步,你的研究才会有当下意义。比如我前一届外汉语专业的学姐,她就从语言语境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差异,找到了语言学与社会现象一个新的交汇点,对现今大学生价值观发生重大变化的现象作了深入地研究,获得了“挑战杯”浙江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专业优势,并多关注社会现象,不断提高敏感度,那么我们就会有更多新鲜的思想火花。 其次,做研究要有宽阔的视野。专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的角度,但我们绝对不能把自己的视野就囿于本专业。因为很多情况下,我们的专业不一定与社会现象有直接的联系,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可能平时此专业的同学多从事的是关于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研究,那么如何找到专业与现实社会热点的交叉点,就需要同学们宽阔的视野。我大学里选修的《社会调查方法》课就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无论问卷调查、数据统计还是最后的数据分析都使我在课题研究中找到了一个捷径。所以在抓住本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我们还是要多关注

关于挑战杯的详细报告

关于挑战杯的详细报告 “挑战杯”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挑战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展现自己实践创新的能力的舞台。“挑战杯”自1989年来已经走过了24年的发展历程,在这24年中逐步发展壮大。 一、“挑战杯”的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宗旨是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目的是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二、“挑战杯”带来的功效

1.“挑战杯”竞赛有利于引导我们大学生从事学术科技活动“挑战杯”竞赛的导向性体现在竞赛的宗旨与目的上。根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竞赛的宗旨是“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竞赛的目的是“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挑战杯”的举办引导我们各个年级的大学生积极从事学术科技活动,从我们科大信息学院就可以看出“挑战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它吸引了一大批同学进入实验室学习科技学术方面的知识,并且形成了以动手能力为主的学习氛围。 2.“挑战杯”竞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挑战杯”竞赛许多存在着许多实践性和前沿性的东西,大学生们参加竞赛便需要搜集、处理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实践就是要求我们结合书本上的知识自己去找一些课题和搜集一些前 沿性的东西,并且需要我们思考。这些就恰好弥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很难学到的知识。“挑战杯”竞赛的创造性和综合性使得大学生们需要深刻理解知识、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使得大学生不在脱离实际来对知识盲目理解,也使得学生和老师能够一起探索现实问题,它不仅有利于不仅有利于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课内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可以接触很多先进的技术,同时锻炼自

“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格式要求完整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A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及C类(科技发明制作)申报项目论文的撰写格式规范 (2010年四月修订) 为全面规范挑战杯竞赛的论文书写格式,方便专家评审,确保评审规范性,挑战杯竞赛组委会发布申报论文撰写格式规定如下: 一、论文应由8个部分组成,排列顺序依次为: (1)封面(中文、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封面及全文中不能出现作者姓名、学校、指导老师等相关信息) (2)中文摘要 (3)英文摘要 (4)目录 (5)图标清单及主要符号表(根据具体情况可省略) (6)主体部分 (7)参考文献 (8)附录 二、论文的书写规范 论文一律由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定稿后转成pdf格式,在集中申报时通过网络上传。进入特等奖答辩的项目须提供纸质项目论文,论文打印在标准A4纸(210×297mm,70g)幅面白纸上,采用单面印刷。 1、字体和字号 论文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章标题:三号黑体居中 节标题:四号黑体居左 条标题:小四号黑体居左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码:五号宋体 数字和字母:Times New Roman体

2、行距 章、节、条三级标题为单倍行距,段前、段后各设为0.5行(即前后各空0. 5行)。 正文为1.5倍行距,段前、段后无空行(即空0行)。 3、页眉 页眉内容为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作品。页眉都用小五号宋体字,页眉标注从论文主体部分开始(绪论或第一章)。 4、页码 论文页码从“主体部分(绪论、正文、结论)”开始,直至“参考文献、附录”结束,用五号阿拉伯数字编连续码,页码位于页脚居中。 封面不编入页码。 摘要、目录、图标清单、主要符号表用五号小罗马数字编连续码,页码位于页脚居中。 5、图、表及其附注 图和表应安排在正文中第1次提及该图、表的文字的下方。当图或表不能安排在该页时,应安排在该页的下一页。 5.1 图 图题应明确简短,用五号宋体加粗,数字和字母为五号Times New Roman 体加粗,图的编号与图题之间应空半角2格。图的编号与图题应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图内文字为5号宋体,数字和字母为5号Times New Roman体。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注明(如无量刚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5.2 表 表的标号应采用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编号,如:“表1”、“表2”、……。表编号应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并与章、节和图的编号无关。只有一幅表,仍应标为“表1”。表题应明确简短,用五号宋体加粗,数字和字母为五号Times N ew Roman体加粗,表的编号与表题之间应空半角2格。表的编号与表题应置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表内文字为5号宋体,数字和字母为5号Times New Roman 体。 5.3 附注 图、表中若有附注时,附注各项的序号一律用“附注+阿拉伯数字+冒号”,如:“附注1:”。附注写在图、表的下方,一般采用5号宋体。

挑战杯金奖作品-优秀案例解析

第四届“挑战杯”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作品 —上海盛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 案例为第四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金奖作品,由复旦大学团委提供,特此表示感谢(为避免篇幅过长,编者对部分内容作了删减)。 目录 1、执行总结 2、项目背景 3、市场机会 4、公司战略 5、市场营销 6、生产管理 7、投资分析 8、财务分析 9、管理体系 10、机遇与风险 11、风险资本的推出 附录 1、“闪电贴”前期调研报告 2、超薄打印池核心技术 1、执行总结 上海盛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秉承“Tech application应用科技”的经营理念,努力将高科技实用化,满足大众需示。公司目前拥有的一次性打印电池技术由复旦大学化学系研究开发,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并已申请专利。 盛旦在一次性打印电池技术的基础上首先推出了“闪电贴

(Flashtip)”一次性超薄手机电池系列产品。填补了一次性手机电池的市场空白。目前手机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费品之一,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手机用户2.5亿,但手机的不便之处也逐渐暴露,比如关键时刻的电量不足,突然断电的现象常常给人们带来很多尴尬,特别是外出洽谈商务或结伴出游时手机电池的突然断电有时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损失。虽然一些大商场提供了临时充电器,但由于充电需等候多时,且中有少数大商场提供此类服务等原因,手机电量的及时补充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闪电贴(Flashtip)”系列一次性超薄手机电池正是针对这一市场空白而推出的最新产品。 品将提供约为12小时的电池电量,只需将其贴于现有电池表面即可电力十足,轻便而快乐捷,既可以作应急使用,尽可能地降低短期断电造成的通讯中断损失,也可省却外出携带充电器等不必要的麻烦,作为常用的备用手机电池。当然,由于其较高的性价化,其他普通消费者也可以接受。 在区域市场上,初期以国办市场为主,先大中城市后小城市,同时在适当的时间进入国际市场,利用全球化的市场需求获得规模竞争优势。 盛旦准备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加工基地,由于有成熟的技术(主体技术为现代喷墨打印技术和纳米材料技术),产品的加工工艺并不复杂,主要设备为打印设备和电池材料配置设备,初期成本为1.2元/帖(大小类似普通手机电池,厚度为1mm,待机时间12小时),售价5元/贴,随着生产规模扩大成本不断降低。由于其市场容

“挑战杯”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参考题目

附件2: “挑战杯”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参考题目(仅供参考,注意密切结合当前实际选题) 重点方向: 1、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三农”问题 4、基层选举 5、基层法律服务 6、环境保护与发展 7、教育消费与教育公平 8、社区医疗服务 9、食品安全 一、哲学类 1.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研究 2.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经验和做法的调查研究 3.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 4、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 二、经济类 1、失地农民的现状调查 2、社会大众食品消费安全意识调查

3、中小股民的投资行为调查 4、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参与意识调查 5、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研究 6、农村税费改革调研 7、假日经济发展调查 8、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 9、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10、金融风险防范与我国金融业改革研究 1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研究 12、城乡就业形势和扩大就业门路问题调查研究 三、法律类 1、中国公民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调查 2、司法改革研究 3、新婚姻法实施后问题研究 4、消费者利益的法律保护 5、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6、律师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7、中国反垄断法的理论与实践 四、社会学类 1、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2、农村生育观的变化趋向及原因分析 3、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4、社会公益捐赠行为调查分析

5、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6、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 7、养老方式变化趋势及原因调查分析 8、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研究 9、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10、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11、城市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改变及其社会意义 五、教育类 1、推进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2、从学生角度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3、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调查 4、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5、我国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 6、高校后勤社会化调查分析 7、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青少年教育 8、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调查 9、大学生的就业实践与高等教育改革的研究 10、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六、管理类 1、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调查分析 2、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3、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4、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2004年6月10日全国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

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一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 第七条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 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和评审规则; 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 3.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 4.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由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设副秘书长若干名。 第九条竞赛设立全国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非高校专家组成。全国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常务副主任二名,评审委员若干名。 全国评审委员会经主办单位批准成立,有权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所规定的原则下,独立开展评审工作。 第十条全国评审委员会职责如下: 1.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基础上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2.审看参赛作品及其演示,对作者进行问辩; 3.确定参赛作品获奖等次。 第十一条竞赛设立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在全国组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时成立,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名、评审委员3名(根据被评判作品学科分布选定)、主办单位各1名代表、全国组织委员会高校委员中抽签产生的10名代表组成。资格评判委员会主任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担任。资格评判委员会会议由资格评判委员会主任负责召集。

大学生挑战杯优秀获奖作品-范文

参赛作品 学校:河南工业大学中英国际学院 项目名称:智能焊接机器人 负责人: 联系电话: 类别: G A、农林、畜牧食品及相关产业类 B、生物类、医药类 C、化工技术、环境科学类 D、电子信息(软件、网站) E、电子信息(硬件) F、材料类 G、机械能源类 H、服务咨询类

平面弯曲焊缝跟踪自主移动焊接机器人系统(HC-WMR)和无轨导全位置爬行式智能弧焊机器人系统(WT-WCR)两款产品,兼营二维运动平台、旋转电弧传感器、机器人本体等部件。 由于两款产品的软硬件在开发过程中都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想,便于二次开发,因此在公司创立以后,我们将针对市场需求,以现有两种产品为基础,开发系列化、多元化产品。 2.1.1 主打产品 平面弯曲焊缝跟踪自主移动焊接机器人系统(HC-WMR) 【构成】 本产品由轮式机器人、跟踪控制系统和焊接电源系统组成。其中轮式机器人又由机器人本体、二维运动平台、焊炬支撑板和旋转电弧传感器等组成。焊接电源系统可由我公司代买或推荐。 【功能】 本产品可以对各种平面弯曲角焊缝、折线角焊缝、弯曲V型焊缝以及平面直角焊缝进行自动跟踪焊接,尤其适合于狭窄空间焊缝及折角变化频繁焊缝的自动焊接,可以大幅提高焊接效率,降低成本,保证焊接质量,改善工人劳动条件。 【实物图】

【应用领域】 本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以下场合的(准)平面焊缝焊接: ◆船舶焊接◆集装箱焊接 ◆大型储罐◆钢板焊接 ◆钢制厂房、场馆 【优势】 ◆可用于焊接上述多种焊缝; ◆移动平稳、转弯灵活,能保证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焊缝 成型美观,跟踪精度高达〒0.5mm; ◆无需导轨及导向,省去轨道成本及铺轨、画线等大量时间及成本; ◆焊接生产成本为手工电弧焊的50%,焊接效率分别是手工电弧焊 的8倍; ◆操作简单,可在无人监控状态下工作于恶劣环境,对使用者技术 要求不高; ◆可采用MIG、MAG、FCAW等多种焊接方法,适合不同的焊丝直径; ◆焊炬支撑板采用组合装配结构,不同场合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应用情况】 本产品在江西九江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得以成功应用,跟踪精度满足实际生产要求,焊缝尺寸满足焊接质量要求,焊缝成型明显好于人工,实现了上述焊缝的自动跟踪焊接,特别是人工及其它焊接设备难以进入的空间、弯曲焊缝的焊接,使工人从恶劣的生产环境中解放出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焊接质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客户反馈文件(试用报告)见附录五 无轨导全位置爬行式智能弧焊机器人系统(WT-WCR) 【构成】 本产品由总控系统、焊缝识别系统、焊炬摆动及调节系统、自适应脉冲电源系统、爬行机器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和手控器构成。 【功能】 本产品能够吸附于导磁性工件表面自由行走,代替人高空作业,无需轨道和导向就可以实现大型结构现场生产平焊、立焊、横焊、曲面焊等全位置自动跟踪焊接,可实现多层多道焊,保证焊接质量,同时大幅提高焊接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工人劳动条件。 【实物图】

挑战杯统计调查报告

财金系“挑战杯”实践项目统计调查报告 大学生业余时间安排对就业影响的调查 成员:刘谭慧(11级财金系证券一班) 阮玉芳(11级财金系证券一班) 付莎(11级财金系证券一班) 指导老师:胡娟

目录 第一章选题----------------------------------------------------------------------------------------------2 第二章背景---------------------------------------------------------------------------------------------3 一.背景一-----------------------------------------------------------------------------------------3 二.背景二-----------------------------------------------------------------------------------------3 第三章调查情况分析---------------------------------------------------------------------------------4 一.摘要--------------------------------------------------------------------------------------------4 二.调查方式--------------------------------------------------------------------------------------4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5 a.业余时间部分安排------------------------------------------------------------------------5 b.兼职选择与所学专业是否相关---------------------------------------------------------5 c.学生社团与业余时间---------------------------------------------------------------------6 d.职业规划、兼职、学生社团对学生未来就业的影响------------------------------6 第四章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7 一.当代人才的基本素质------------------------------------------------------------------------7 二.学生社团和未来就业------------------------------------------------------------------------8 三.职业规划和未来就业------------------------------------------------------------------------9 四.兼职与就业------------------------------------------------------------------------------------9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10 一.结论---------------------------------------------------------------------------------------------10 二.建议---------------------------------------------------------------------------------------------10 a.对大学生-------------------------------------------------------------------------------------10 b.对学院----------------------------------------------------------------------------------------10 第六章附录----------------------------------------------------------------------------------------11

2013挑战杯研究报告

序号: 编码: 可快速拆装小型船用式水草收割机 研究报告 院(系)全称:工程学院 申报者姓名 (集体名称):王向春、潘海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类 □科技发明制作B类

可快速拆装小型船用式水草收割机 研究报告 王向春,潘海 (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国内生态景观及人工养殖区域面积广阔,分散程度高。通过研究显示,市场对于小型灵活作业的水草收割设备需求量大,国内外现有小型水草收割设备存在成本高、结构复杂等不足。结合小型分块水域水草生长特点,设计出一种可快速拆装小型船用式水草收割机。产品通过建模,仿真分析,优化设计,产品样机生产,调试实验等环节。本产品呈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动力传递效率高,价格低廉等特点,为小型水草收割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小型水草收割机;快速拆装;仿真分析;试验测试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域生态景观旅游开发将成为今后城市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拿上海来说,根据规划,上海市2005年的理想水域覆盖率不低于8.4%,到2010年增至9%。另外,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300多家大型高尔夫球场[14],每家都在都用生态的方法进行治理,其中种植水草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有效维护水域的生态平衡,收割机是不可缺少的。中国淡水总面积约20×104平方公里,养殖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36.7%,有很多养殖水域需要种植水草并使水草维持在一定高度。但是这些水域生态景观和人工养殖水域大部分面积小,分散度较大,造型不规则,有的地方非常狭小,不利于大型收割机械的行进和转弯。当前市场上的大型水草收割机械,满足大型湖泊水草的收割,但不适合小型河道和湖泊等小水面水域中水草的收割。 目前市场存在的小型水草收割设备多,结构较复杂,用户在购买机器的同时还要购买专用的船只,成本较高。但是无论是景观水域还是养殖池塘中都存在小型船只,为此研究成本低、小型、便捷、模块化以及可拆卸的水草收割设备,通过与普通船只安装组合实现水草收割,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割草机的灵活性和使用率。 所研制的小型可快速拆卸组合的水草切割装置,可以有效取代在中小型水域的人工收割,有效减轻了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切割效率,符合水草收割机械小型化与智能化的发展方向[35]。可快速拆卸组合的水草切割装置将通过固定装置与任意种类的船只相结合。当用户需要割草时,可以实现快速安装;当不需要割草时,可以快速拆卸,以免切割装置在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

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 赛江苏省参赛项目一览 特等奖(31 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飞行模拟技术开发验证平台》 《自拼接双目立体测量系统》 《高速率短波OFDM调制解调器》 苏州大学 《电纺高强超细功能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青蒿素对人宫颈癌Hela 细胞辐射增敏作用的研究》 《推进大学生“村官” 扎根基层机制研究——来自苏北灌南、灌云两县的调查》 江苏大学 《短纹杆——板齿脱粒装置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并联混合动力轿车多能源管理控制器产业化自主研发》 《关于混沌突然发生系统控制的研究》南京工业大学 《利用秸秆原料制备PBS类生物可降解聚酯》 基于代谢组学新方法调控新型功能因子花生四烯酸高 效生物合成》

《有机硅树脂的水性化技术》 《液化石油气球罐综合评定系统》 南京师范大学 《抗病促生的植物微生态复合接菌剂》 《完善我国地方应对自然灾害法律制度研究——以南京市2008 年雪灾应对为例》 江南大学 《“绿色纺织,清洁生产”——用于纺织品前处理的酶制剂研究》 《白酒原料造柴油——大曲华根霉在白酒及生物柴油中的应用》《传统食品方便、安全新途径——微波化技术应用与产品开发》《新型侧压式安全油门》 南京大学 《远程心电智能监护系统》 《自旋矩纳米振子中的混沌抑制》 《大学生团队创业因缘模式探讨——求解大学生创业二元悖论的新思路》 《我国部分地方迷信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研究》 东南大学 《基于非接触电极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现状与规范发展研究-- 基于六省十县的调研分析》

中国矿业大学 《矿井瓦斯突出实时监测装置及预警系统》《基于氧化动力学的煤自燃倾向性测定方法与装置》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中药眼部雾化器的研究制备》江苏科技大学 《水面多体多用途无人艇研制》苏州科技学院 《太湖蓝藻公众风险感知水平调查研究》南京医科大学 《基于人工智能的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系统-- 环孢素 A 血药浓度和用量预测》一等奖(53 件): 江苏大学 《新型气流扰动茶园防霜冻技术系统》 扬州大学 《基于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微驱动系统》真空平板玻璃太阳能集热群真空干燥系统》 多取代喹啉化合物绿色化学合成研究》花木主导型新农村建设 发展模式探究——国家级新农 村建设科技示范村江都市横沟村实证分析》 南京工业大学 《高功率LED灯相变脉动热翅板散热器》 南京师范大学 《可定位便携式影视直播系统》 《寻找危机中的希望——金融危机背景下江苏玩具企 业现状调查和发展策略研究》

挑战杯调查报告

挑战杯调查报告 篇一:挑战杯调研报告 西安公交车专用车道发展情况及 车辆违规现状调研报告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姓名:迅行暑期社会实践队 摘要:公交先行政策作为国家有效解决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举措,全国各大城市先后建立的公交车专用车道以保障公交车的顺利运行。本调查旨在分析我国公交车专用车道的发展前景,和违章占到现象对公交车正常运行的影响,了解车载式违章自动抓拍系统的优越性,以有效解决公交车专用道的违章现象。 关键字:公交车专用车道、违章自动抓拍、车载式、调研正文: 调研背景: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加之机动车和驾驶员不断增多,各大中城市相继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20XX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XX]46号),20XX年,国家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建城[20XX]288号)两部文件先后发布。国家的公交先行政策,发展快速公交系统成为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主要途径。但目前,在我国的快速公交专用道中,绝大多数线路都处

于和社会车辆混行的半封闭状态。因此,想让快速公交真正快起来,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措施,保障公交车辆的专用道使用权,用智能化的手段有效治理抢行占道行为。 调研目的: 1、对西安市是做详细的调查,了解西安公交车专用车道的发展和使用情况,及现今一些道路违规现状和正在运行的抓拍系统,进而推测全国公交车专用车道在未来的发展情况,了解违规占道现象的严重性,了解同类抓拍系统,从而确立我公司车载式违章抓拍系统的应用前景和市场。 2、锻炼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增加我们的阅历,增强社会责任感。 调研内容: 一、调研对象及方法 1、调研对象: 我们先后对300名西安市经常乘坐公交车的市民、私家车主和部分公交车司机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随后我们又走访了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和西安市公交总公司的信访部和安全生产部的相关领导。最后,我们有和“居于牌照是别的车载式公交车专用车道违章抓拍系统”的研究主宋焕生教授和我校公路学院教授、BRT研究中心主任王元庆老师。 2、调研方法 1)网上查阅资料。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网站我们了解了国家公交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超高层建筑火灾逃生气囊设计 1、研究背景 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天发生火灾1万起左右,死2000多人,伤3000-4000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达10多亿元。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人死亡的特大恶性火灾不断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公安部消防局公布的2010年火灾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接报火灾13.17万起,死亡1108人,受伤573人,直接财产损失17.7亿元。从全国火灾形势看,仍 呈现火灾多发的趋势,较大火灾起数上升, 社会防控火灾基础薄弱的局面尚未得到根 本扭转。2010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 人至9人或损失1000万元至5000万元(不 含)的较大火灾65起,发生一次死亡10 人至29人或损失5000万元至1亿元(不 含)的重大火灾4起。吉林省长春市“3?28” 天元商贸市场火灾、上海市静安区“11?15”高层住宅楼特别重大火灾充分暴露了社会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全国消防形势的稳定。 据研究发现,高层住宅和商业大楼仍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场所。由于我国城市用地变得日益紧张,并伴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开启,高楼的数量和高度都在增加,其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高层建筑

楼道狭窄、楼层高,这为短时间内从火灾现场撤离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不容易逃生,救援困难,而且常因人员拥挤阻塞通道,造成互相践踏的惨剧。 总结以往造成群死群伤及重大经济损失的特大火灾的教训,大部分人在火灾中死于浓烟毒气而不是熊熊火焰之下。鉴于此,我们亟需一种便携的、安全的逃生自救装置。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火灾逃生自救装置主要有缓降器和救生索两类,这两类自救装置均采用拉索来救助的主要救助手段,可伸缩的套筒状悬臂支架(以下简称悬臂支架)、钢索、限速器来进行人员降落,这种装置对操作人员有一定的技术要求,而且针对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需要超长的钢索,使用起来不方便,同时考虑到目前结构及火灾发生的状况比较多样,也需要多种火灾自救装置。不难发现,在高层住宅和商业大楼发生火灾时逃生,现有的逃生设备将变得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创新设计的高楼逃生自救气囊便应运而生。 2、作品简介 高楼逃生自救气囊主要针对现代高层建筑,当火灾或者地震等突发性灾难发生时,可正确使用高楼逃生自救气囊从建筑物阳台或窗户跃下,即可安全着陆。从而使受困于高楼的人员安全快速的脱离险境,充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解决高层建筑难逃生的问题。 高楼逃生自救气囊的设计和研发依托于华北唯一风工程研究所,采用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使用方法简单,适宜多种人群。

创业计划书范文_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作品 (1)

创业计划书范文 甲壳质材料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本案例为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作品。 请参照其内容。

目录 1.执行摘要 (4) 1.1.公司描述 (4) 1.2.市场 (5) 1.3.投资与财务 (5) 1.4.组织与人力资源 (6) 2.项目背景 (6) 2.1.产业背景 (6) 2.2.产品概述 (7) 2.3.甲壳质可吸收缝合线的优点 (8) 2.4.甲壳质应用前景 (9) 3.市场机会 (9) 3.1.市场特征 (9) 3.2.市场细分 (10) 3.3销售渠道分析 (11) 3.4竞争分析 (12) 4.公司战略 (15) 4.1总体战略 (15) 4.2发展战略 (16) 5.市场营销 (18) 5.1目标市场(Target Market) (18) 5.2产品和服务 (18) 5.3价格(Price) (19) 5.4销售渠道(Place) (20) 5.5推广策略(Promotion) (20) 5.6市场开发与进入 (23) 6.生产管理 (25) 6.1生产要求 (25) 6.2厂址选择 (25) 6.3项目进度 (25) 6.4生产工艺流程 (26) 7.投资分析 (27) 7.1股本结构与规模 (27) 7.2资金来源与运用 (28) 7.3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 (28) 8.财务分析 (32)

8.1会计报表及附表 (32) 8.2会计报表分析 (38) 9管理体系 (40) 9.2公司性质: (40) 9.3组织形式 (40) 9.4部门职责 (40) 10机遇与风险 (42) 10.1机遇 (42) 10.2外部风险 (42) 10.3内部风险 (43) 10.4解决方案 (43) 11风险资本的退出 (43) 11.1撤出方式 (43) 11.2撤出时间 (44) 附录 (45) 附1 市场容量估算 (45) 附2 财务附表 (54)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张全明老师提供) (一)项目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省级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承办、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挑战杯”每两年举办一次。经过省级初评和组织申报阶段3月至6月,全国复赛和参赛准备阶段7月至10月,全国决赛和表彰阶段10月份。在第十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诚毅学院团队以《多选熟面自动售货机》经过逐级选拔获得省赛一等奖和国赛三等奖的佳绩。 (二)指导老师 1、皮均:男,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职称教授和高级工程师。2002年至2015年福建厦门集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先进材料精密复合加工技术和液压传动与控制。迄今为止负责了“高压大流量电液直控液压换向阀系统”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高压、高速液压缸关键设计理论和加工技术”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子课题;“厦门市工程机械产业技术路线图”横向;“超声弯曲振动车削研究”校启动基金。 2、…… (三)参赛对象 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大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书

附件三: 序号: 编码: 第四届“挑战杯”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 赛 作品申报书 作品名称: 学院全称: 申报者姓名 (集体名称):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类 □科技发明制作B类

说明 1.申报者应在认真阅读此说明各项内容后按要求详细填写。 2.申报者在填写申报作品情况时只需根据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填写A1或A2表,根据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分别填写B1、B2或B3表。所有申报者可根据情况填写C表。 3.表内项目填写时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字迹要端正、清楚,此申报书可复制。 4.序号、编码由湖南科技大学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填写。 5.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本),请以4号楷体打印在A4纸上,附于申报书后, (文章版面尺寸14.5字数在8000字左右(社会调查报告为15000字), ×22cm)。 6.作品各一式四份(含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分别按组委会规定的时间送交组委会指定地点。 7.其他参赛事宜请向校竞赛组织协调机构咨询。 8.作品报送地址:湖南科技大学团委社团实践部办公室。

A1.申报者情况(个人项目)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申报者情况栏内必须填写。 个人作品的第一作者(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工作者); 2.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认。

A2.申报者情况(集体项目) 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 2.申报者代表必须是作者中学历最高者,其余作者按学历高低排列; 3.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情况的确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