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年新课程高考(考试说明)解读

2013年新课程高考(考试说明)解读

2013年新课程高考(考试说明)解读
2013年新课程高考(考试说明)解读

2013年新课程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析

Ⅰ.考试性质

新课标《考纲》与原《考纲》考试性质定位一致。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能力要求

新课标《考试说明》将原《考试大纲》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进行重新整合,提出了新的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2)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在考试中如何体现?

示例:2008年第7题.图标所警示的是

A.当心火灾——氧化物 B.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C.当心爆炸——自燃物质 D.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考查内容是对化学实验安全图标的识别。

考查能力是公民的科学素养和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必修Ⅰ第4页)

(3)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在考试中如何体现?

10宁夏27题: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到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和;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4)尾气可采用溶液吸收。

(12年新课标) 28.(14分)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示意

图及有关数据如下:

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

(1)在a中加入15 mL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b中小心加入4.0 mL液态溴,向a中滴入几滴溴,有白色烟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______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

(1)在a中加入15 mL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b中小心加入4.0 mL液态溴,向a中滴入几滴溴,有白色烟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______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溴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

①向a中加入10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②滤液依次用l0 mL水、8ml l0%的NaOH溶液、10mL水洗涤。NaOH溶液洗

涤的作用是_______;

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

是____________;

(3)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___________,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的是___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

(4)在该实验中,a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25 mL B.50ml C.250mL D.500 mL

命题思路:

本题以实验合成溴苯为素材,考查了学生

以下几点基础知识:掌握合成溴苯的实验原理;能够利用已有的沸点、溶解度等

信息,判断杂质成分,选择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等综合知识和化学实验装置的基本作用及一些化学试剂对实验的特殊作用,如:CaCl2的干燥作用。---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本题灵活性强,实际应用价值大,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特色,在实验中学习化学,掌握化学。本题属于中档题,创新点在于综合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化学为一体,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评价能力,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2009宁夏理综)28. 2SO 2(g) + O 2(g) = 2SO 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1 mol SO 2(g)氧化为1mol SO3(g)的△H=-99kJ ·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C 分别表示 、 ,E 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该反应通常用V 2O 5作催化剂,加V 2O 5会使图中B 点升高还是降低? ,

理由是 ;

(原理序言第3页、正文第22页)

2010年12.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

B.

C.

D.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2()()2()()Ag s Cd aq Ag aq Cd S +++=+22()()()()Co aq Cd s Co s Cd aq +++=+22()()2()()Ag aq Cd S Ag s Cd aq +++=+22()()2()()Ag aq Co s Ag s Co aq +++=

+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重组后,对“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Ⅲ. 考试范围与内容

原《考试大纲》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个方面。

新课标《考试说明》将化学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和“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

比较新课标《考试说明》与原《考试大纲》,新课程必考内容包括: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增加了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这一内容,删去了原考纲化学计算部分内容,将化学计算的要求分散,与相关知识内容整合。

新课标《考试说明》具体考试内容及其要求的变化如下:

一、必考部分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包含化学科学特点和价值、科学探究、化学反应本质、定量研究和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等5个子项的内容,其中,除“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外,都是新课程增加的内容,也是以前教学被忽视或不被重视的内容。具体如下: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删去原《考试大纲》中“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将原考纲中“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的考试要求,降低为“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3、溶液:

增加“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在“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之后,增加“并能进行有关计算”。删去“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将“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降低为“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增加“了解核素的含义”“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等内容。将“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初步了解氢键;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等内容移至选考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试内容。

5、化学反应与能量:

增加

“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H=H(反应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理解盖斯定律,并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等。

删去原《考试大纲》中“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将“理解氧化还应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调整为“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年又增掌握常见氧化还应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增加“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等内容。(07-09为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转化率的计算。)

删去“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含义”;

将“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调整为“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

增加“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没有提及“酸碱中和滴定”的要求。

(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该部分内容变化幅度最大,新考纲除了删去原《考试大纲》中“IA和ⅡA 族元素——典型的金属”、“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了解常见盐类的性质和用途”等内容。

对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的考试要求只界定为“了解常见

金属的活动顺序、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对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的考试要求只界定为“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注意虽然该部分没有呈现有关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关系的内容,但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中仍然明确要求“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新课标《考试说明》该部分必考内容要求比较低,只突出烃及其衍生物部分典型代表物的主要性质与重要应用,不要求用同系列原理拓展到类属,也不要求从官能团的角度去分析物质性质及其反应机理,凸显必考内容的“基础性”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6、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7、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五)化学实验基础

1、增加“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等内容;

2、把“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调整为“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把“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降低为“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六年的考纲上都为绘制和识别)

3、在实验能力要求方面,原《考试大纲》要求“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而新《考试说明》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要求考核“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六)化学计算

对纯数学运算的要求降低,删去原《考试大纲》中的化学计算专题。将化学计算穿插分布在各模块的不同部分,强调化学计算与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变化过程、工业流程等结合,体现计算为化学应用服务。

二、选考部分

选考内容涵盖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

(一)物质结构与性质

(二)有机化学基础

新课标《考试说明》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四部分,变化的

主要内容有:

1、增加“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某些物理方法”;

2、将“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调整为“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3、增加“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4、将“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由单体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原理”调整为“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5、新课标《考试说明》更加突出有机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如:

“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等。

三、题型示例

题型示例中设计了18个题,其中选择题6个,非选择题12个,选择题涉及必考内容,非选择题涉及必考及选考模块的主干知识、主要内容。与原《考试大纲》相比各题目答案后增加了试题【说明】部分,说明了命题立意,明确该题考查内容的具体模块和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考查的能力目标。

2013年《考试说明》将2012年《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的例7、例8、例11进行了替换,分别换为2012新课标27题、2011新课标26题、2012海南17题。

将2010年《考试说明》与2009年《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进行比较,2010年将2009年题型示例中的例8、例9、例11、例14进行了替换,增加了例16(有关晶胞),原例16、例17编为例17、例18。

2018高考英语考试大纲

英语 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见 附录1至附录5),要求词汇量为3500左右。 二、语言运用 1.听力 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 (3)对所听内容做出推断;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2.阅读 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 (4)做出判断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3.写作 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 (1)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 (2)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4.口语 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口头表达。考生应能: (1)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

(2)做到语音、语调自然;(3)做到语言运用得体;(4)使用有效的交际策略。

1. 基本读音 (1) 26个字母的读音 (2) 元音字母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3) 元音字母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 (4) 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5) 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 (6) 辅音字母组合的读音 (7) 辅音连缀的读音 (8) 成节音的读音 2. 重音 (1) 单词重音 (2) 句子重音 3. 读音的变化 (1) 连读 (2) 失去爆破 (3) 弱读 (4) 同化 4. 语调与节奏 (1) 意群与停顿 (2) 语调 (3) 节奏 5. 语音、语调、重音、节奏等在口语交流中的运用 6. 朗诵和演讲中的语音技巧 7. 主要英语国家的英语语音差异

2020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出炉

2020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出炉 2016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出炉 2016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近期将公布。今天上午北京教 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对《考试说明》作了解析,并表示与往年相比,北京卷《考试说明》稳中有变。记者注意到,各科目样题均调整替 换进了部分去年高考的真题。此外语文增加了12部中外文学和文化 经典作为“经典阅读篇目例举”,这些篇目将在明后两年的高考中 逐步纳入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 语文 《论语》、《红楼梦》等将入高考题 2016年语文学科在总体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为更好地适应当前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形势,在考试内容等方面略有调整。其中现代 文阅读,在以往要求考生对“文中信息的分析、筛选、整合”基础上,增加信息的“运用”“对多个信息的比较、辨析”。同时增加 对阅读经典的要求。在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中,提出“对中外 文学经典”“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经典”的“理解、感悟和评价”。 具体调整:“附录”在保持原有“古诗文背诵篇目”不变的同时,增加“经典阅读篇目例举”,包括古今中外12部文学和文化经典, 分别是:《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四世同堂》、《红岩》、《平凡的世界》、《雷雨》、 《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 据介绍,经典阅读篇目主要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例举”二字, 旨在鼓励考生在阅读这些篇目的基础上,能够更广泛地阅读。 记者了解到,阅读经典是目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在2015年 高考“微写作”选作题中,就涉及了《三国演义》、《平凡的世

界》、《四世同堂》和《巴黎圣母院》。但考虑到本届毕业生在高 中三年的学习及复习的实际情况,2016年这12部经典阅读篇目暂 不列入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2017年、2018年逐步将这些篇目纳入 考生必须作答的范围。 此外,《考试说明》还调整了参考样题。删除考查点、题型有重复的样题,将旧的高考试题或测试题替换为2015年的高考题,增加2015年出现的新题,如散文《说起梅花》,作文“二选一”试题等。调整后,参考样题由2015年的70个小题变为73个小题。 英语 写作体现中华民族文化色彩 英语“参考试卷”更换2道题,总分值为35分。新换试题均选 自2015年高考北京卷,新换试题位置均在第四部分“书面表达”。 据了解,新换试题不突破考试范围,在题型结构、分值设定、能力要求上保持稳定。此外注重基础考查,试题任务具体,要求明确,对考生完成写作所需要的词汇、句式等要求均比较基础,题目中还 给出了关键的提示词以帮助考生顺利完成写作任务。书信和稿件是 考生比较熟悉的写作体裁,考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都应该有过类似 的写作经历,有利于考生发挥自身真实的语言水平。 书面表达部分第一节的写作任务涉及具有强烈中华民族文化色彩的娱乐活动划龙舟,第二节通过写稿件的形式,宣传优秀民间艺术。试题要求运用英语完成真实的交际任务,很好地体现了语言的工具性。 其他学科 数学:理科数学更换4道参考样题,文科数学更换2道参考样题,均选自2015年高考北京卷。 物理:物理学科《考试说明》中,“试卷结构”和“考试内容与要求”均无变化。参考样题将3道考题调整为2015年北京高考理综 卷中的物理试题。

2018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历史)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Ⅱ.考试围与要求 考试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容和部分选修容。 必考容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二部分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改革 (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 (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制的确立 (3)法国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新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环县一中新课标新课堂新高考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方案

环县一中 2018 年“新课标 ?新课堂 ?新高考”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工作方案 2018 年 1 月 16 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 准( 2017 年版)》。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原有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了重 要修订。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线,新课程标准在育人目标、学科本质与育人价值、 课程结构、内容组织、学业质量标准、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考试评价等一系列 环节兼有历史性突破与实质性改进。 新课程标准理念和设计上的前瞻性和先进性,同时也对后续教学实施和考试 评价等方面的贯彻实施提出了崭新要求和重要挑战。为使教学校长、教研人员、一 线教师深入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依据和目的,及时 了解新时期课程改革的精神,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准确把握学科课程标准理念、结构、内容与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更好地把新课程标准落实在课堂、落实在教 师和学生的行为上,特制订本方案。 一、研修主题 新课标、新课堂、新高考——核心素养与高中新课标深度研读应用 二、研修对象 网络研修:管理人员和各学科教师127 人。 三、研修目标 1.学科核心素养深理解 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理解为什么要提出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了解 本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思路或依据,理解每个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和表现特征、本学科几个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明确本次提出的“核心素养”与“综合素 质”、三维目标是什么关系, 2017 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学科 核心素养是什么关系。 2.课程标准修订全把握 通过专题讲解,了解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依据和目的;知道 2017 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实验版课程方案相比,主要有哪些变化;明 确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比,现在的课程结构主要有哪些变化;准确把握素养导向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理科数学(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设1i 2i 1i z -= ++,则||z = A .0 B . 12 C .1 D .2 2.已知集合{} 2 20A x x x =-->,则A =R e A .{} 12x x -<< B .{} 12x x -≤≤ C .} {}{|1|2x x x x <-> D .} {}{|1|2x x x x ≤-≥ 3.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下饼图: 建设前经济收入构成比例 建设后经济收入构成比例 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 B .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 C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

D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 4.设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3243S S S =+,12a =,则=5a A .12- B .10- C .10 D .12 5.设函数32()(1)f x x a x ax =+-+,若()f x 为奇函数,则曲线()y f x =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 A .2y x =- B .y x =- C .2y x = D .y x = 6.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则EB = A . 31 44 AB AC - B . 13 44 AB AC - C . 31 44 AB AC + D . 13 44 AB AC + 7.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 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 ,圆柱表面上的点N 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 ,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 到N 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A .172 B .52 C .3 D .2 8.设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为F ,过点(–2,0)且斜率为2 3 的直线与C 交于M ,N 两点,则FM FN ?= A .5 B .6 C .7 D .8 9.已知函数e 0()ln 0x x f x x x ?≤=? >?,, ,, ()()g x f x x a =++.若g (x )存在2个零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0) B .[0,+∞) C .[–1,+∞) D .[1,+∞) 10.下图来自古希腊数学家希波克拉底所研究的几何图形.此图由三个半圆构成,三个半圆的直径分别为 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BC ,直角边AB ,AC .△ABC 的三边所围成的区域记为I ,黑色部分记为II ,其余部分记为III .在整个图形中随机取一点,此点取自I ,II ,III 的概率分别记为p 1,p 2,p 3,则 A .p 1=p 2 B .p 1=p 3 C .p 2=p 3 D .p 1=p 2+p 3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

2011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新课标版-化学卷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考试科目、时长和分值 理科综合 I.试卷结构 一、试卷结构和题型 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为选择题(单选),第II卷为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科目。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20分、化学100分、生物80分。 三、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组卷 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要求 化学思想方法是对化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是反映化学学科规律和特点的哲学思想。 在中学阶段,化学思想方法渗透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比如“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分类与比较;假说、模型与实验;以及定性与定量、宏观和微观、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分与合等相结合”的哲学方法始终贯穿于中学化学知识建立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必须与化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 2.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①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②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③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①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的知识,采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②能够将分析问题的过程和结论,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模型、图形、图表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①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②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考试范围和要求 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北京卷)化学考试范围涵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化学1、化学2、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5个课程模块的内容,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将上述内容按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分为: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部分。详细内容和要求列在“化学知识内容表”中。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在“化学知识内容表”中分别用罗马数字I、II、III标出,高层次的要求涵盖低层次的要求。I、II、III的含义分别为: I—了解: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II—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III—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

新课改下新高考二轮复习的一点思考

新课改下新高考二轮复习的一点思考 伊宁市第四中学邢小兵转瞬之间又迎来了新的一轮高考,而这次的高考非比寻常。因为这是新疆第 一年的课改高考。对我们每一位高三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认为新疆课改下 的新高考复习(尤其是二轮复习)当以新课改三大课程理念、四大课程结构特点 作为理论指导,以教材和宁夏四年高考为依据,以本校学生学情为中心切实做好 各项复习计划与实施方案。 一、高考命题的理论指导 新课改三大课程理念,一个是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 强调整合性,要建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三是完善评价 机制,特别是要求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评价机制。新课改的课程结构有四个 特点:一是模块制;二是选修制,三是学分制,四是学段制。这和以往的课程结 构肯定有出入,在这四大特点和三大理念的指导下,新课改的高考特点也就显而 易见。 因此:新课改高考的试题特点就是试题的难度在降低、试题的灵活性在增加、 新题也在增加,我们也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放活、限难、求新”。在 这种特点下,我们原来以往惯用的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就要失效了,所以同学们 在应对新课改下的高考,切勿大量做题,要有选择性的做题,做那些符合新课改 理念的试题。再有,死记硬背的东西也未必在考场上能发挥作用,要学会迁移, 学会综合,学会探究和学会创新。 二、高考命题最根本的依据是教材. 在高三复习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扔掉课本,重视资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说明》,而《考试说明》的依据是《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因此高考命题最根本的依据是教材。每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将近30%~45%的题目出自课本中的典型例题、练习题、习题或复习参考题。例如:1.2010年课标高考试题4(依据教材:必修4.习题1.5B组3题,1.6例2.)2.2010年课标高考试题9(依据教材:必修4. 3.2例1.练习1题)3.2010年课标高考试题13(依据教材:必修3. 3.3.2例4. 复习参考题B 组4题.选修2-2.习题1.5A组5题.)4.2011年乌鲁木齐市一次诊断试题21(依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物理)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物理) 总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物理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

新课标版数学必修二(新高考 新课程)综合卷2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模块综合测试卷(二)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直线3x+3y-1=0的倾斜角为() A.60°B.30° C.120°D.150° 答案 C 2.设E,F,G分别为四面体ABCD的棱BC,CD,DA的中点,则此四面体中与过E,F,G的截面平行的棱有() A.0条B.1条 C.2条D.3条 答案 C 3.直线3x+4y-13=0与圆(x-2)2+(y-3)2=1的位置关系是() A.相离B.相交 C.相切D.无法判定 答案 C 4.已知A(0,8),B(-4,0),C(m,-4)三点共线,则实数m的值是() A.-6 B.-2 C.2 D.6 答案 A 5.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α⊥γ,β⊥γ,则α∥βB.若m⊥α,n⊥α,则m∥n C.若m∥α,n∥α,则m∥n D.若m∥α,m∥β,则α∥β 答案 B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两平面平行,夹在两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②两平面平行,夹在两平面间的相等的线段平行; ③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 ④如果夹在两平面间的三条平行线段相等,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A.1个B.2个 C.3个D.4个 答案 B

7.若a>0,b<0,c<0,则直线ax +by +c =0必不通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答案 B 8.直线l 1过A(3,0),直线l 2过B(0,4),且l 1∥l 2,用d 表示l 1与l 2间的距离,则( ) A .d ≥5 B .3≤d ≤5 C .0≤d ≤5 D .0

201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英语)

201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英语) 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见附录1至附录5),要求词汇量为3500左右。 二、语言运用 1.听力 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 (3)对所听内容做出推断;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2.阅读 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 (4)做出判断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3.写作 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 (1)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 (2)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4.口语 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口头表达。考生应能: (1)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 (2)做到语音、语调自然; (3)做到语言运用得体; (4)使用有效的交际策略。 附录1 语音项目表 1. 基本读音 (1) 26个字母的读音 (2) 元音字母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3) 元音字母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 (4) 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5) 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

(7) 辅音连缀的读音 (8) 成节音的读音 2. 重音 (1) 单词重音 (2) 句子重音 3. 读音的变化 (1) 连读 (2) 失去爆破 (3) 弱读 (4) 同化 4. 语调与节奏 (1) 意群与停顿 (2) 语调 (3) 节奏 5. 语音、语调、重音、节奏等在口语交流中的运用 6. 朗诵和演讲中的语音技巧 7. 主要英语国家的英语语音差异 附录2 语法项目表 1. 名词 (1) 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 (2) 不可数名词 (3) 专有名词 (4) 名词所有格 2. 代词 (1) 人称代词 (2) 物主代词 (3) 反身代词 (4) 指示代词 (5) 不定代词 (6) 疑问代词 3. 数词 (1) 基数词 (2) 序数词 4. 介词和介词短语

新课标版数学必修二(新高考 新课程)(课件)作业19

课时作业(十九) 1.两条不重合直线,其平行的条件是( ) A .斜率相等 B .斜率乘积等于-1 C .倾斜角相等 D .倾斜角的绝对值等于90° 答案 C 解析 当直线垂直于x 轴时,倾斜角为90°,斜率不存在,所以只要倾斜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2.已知直线l 1经过两点(-1,-2),(-1,4),直线l 2经过两点(2,1),(x ,6),且l 1∥l 2,则x =( ) A .2 B .-2 C .4 D .1 答案 A 解析 l 1:经过两点(-1,2),(-1,4),倾斜角为90°, 又∵l 1∥l 2,∴l 2倾斜角也为90°,∴x =2. 3.直线l 1,l 2的斜率分别为-1a ,-2 3,若l 1⊥l 2,则实数a 的值是( ) A .-2 3 B .-3 2 C.23 D.32 答案 A 解析 l 1⊥l 2?k 1·k 2=-1,∴(-1a )·(-23)=-1,∴a =-2 3 ,选A. 4.若点P(a ,b)与Q(b -1,a +1)关于直线l 对称,则l 的倾斜角为( ) A .135° B .45° C .30° D .60°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知k PQ =a +1-b b -1-a =-1,k l ·k PQ =-1,∴k l =1,即l 的倾斜角为45°.故选B. 5.(2017·陕西榆林高一测试)直线l 1,l 2的斜率是方程x 2-3x -1=0的两根,则l 1与l 2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重合

C .相交但不垂直 D .垂直 答案 D 解析 由韦达定理知,x 1x 2=-1,∴l 1与l 2垂直. 6.过点E(1,1)和点F(-1,0)的直线与过点M(-k 2,0)和点N(0,k 4)的直线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重合 C .平行或重合 D .相交或重合 答案 C 解析 ∵k EF =1-01-(-1)=1 2,k MN =k 4 -00-(-k 2)=k 4k 2=12,∴选C. 7.已知l 1⊥l 2,直线l 1的倾斜角为45°,则直线l 2的倾斜角为( ) A .45° B .135° C .-45° D .120° 答案 B 8.下列三点能构成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为( ) A .(1,3),(5,7),(10,12) B .(-1,4),(2,1),(-2,5) C .(0,2),(2,5),(3,7) D .(1,-1),(3,3),(5,7) 答案 C 解析 分别计算第一点与第二点连线及第二点与第三点连线的斜率. 9.过点(0,7 3)与点(7,0)的直线l 1,过点(2,1)与点(3,k +1)的直线l 2与两坐标轴围成的四 边形内接于一个圆,则实数k 为( ) A .3 B .-3 C .-6 D .6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kl 1=0-737-0=-1 3,kl 2=k +1-13-2=k ,l 1⊥l 2,即kl 1·kl 2=-1,解得k =3.故选 A. 10.已知直线l 经过点(3,2)和(m ,n). ①若l 与x 轴平行,则m ,n 的取值情况是________; ②若l 与x 轴垂直,则m ,n 的取值情况是________. 答案 ①m ≠3,n =2; ②m =3,n ≠2.

2019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发布

2019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发布。新版《考试说明》继续强调立德树人,突出能力、思维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和去年相比,在保持整体稳定的基础上有微调。其中,英语学科单项填空题调整为语篇填空题,政治学科和生物学科调整“考试范围与要求”内容,所有学科的“参考样题”都用2018年北京卷部分试题进行相应替换。 下面即《关于2019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修订的说明》,让我们先睹为快~

【语文】 2019年北京卷《考试说明》(语文)的修订,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同时结合北京市高中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总体稳定,局部调整。 新版《考试说明》中,“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附录1古诗文背诵篇目”“附录2经典阅读篇目例举”均保持不变。“参考样题”略有调整,删去个别往年旧题或试测题,将2018年高考北京卷语文部分试题纳入,具体调整如下: 调整后,参考样题总数由2018年的69道增至71道。从整体看,2019年参考样题体现出对语文基础、经典阅读、思维品质的重视,反映高考语文北京卷的命题思想和考查思路。 1.重视语文基础,突出综合与运用 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对学生的素养形成、终身发展有重要意义。样题强调在阅读、表达等语文活动中,重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融合贯通,突出以特定情境为依托进行综合考查的思路。如2018年第15题,在阅读情境中考查对古代诗歌基本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运用,第17题第④题,用校庆致辞的现实生活场景引出古诗文默写,表现出积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特征。 2.重视经典阅读,强调理解和感悟 经典著作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较高的审美价值,是传承文化、塑造品格的重要载体。样题强调阅读经典文学和文化著作,应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理解、感受和领悟作品的形象、主旨及思想内涵等。如2018年第13题考查儒学经典《论语》,

2018年高考数学考纲与考试说明解读

2018年高考数学考纲与考试说明解读 专题一:函数、极限与导数的综合问题(一)不等式、函数与导数部分考查特点分析与建议

全国课标卷考查内容分析(考什么) (一)结论: 考查的核心知识为: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象、导数的应用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分段函数); 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对称性、周期性; 函数的图象:包含显性与隐性; 导数的应用: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利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 与零点;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或证明不等式、求参数范围. (二)试题题型结构:全国卷基本上是2道选择题或填空题、1道解答题,共3道题.分值为22分. (三)试题难度定位:全国卷对函数与导数的考查难度相对稳定,选择、填空题中,有一道为中等难度,另一道作为选择、填空的“压轴题”进行考查;解答题均放置于“压轴”位置. 小题考点可总结为八类: (1)分段函数;(2)函数的性质; (3)基本函数;(4)函数图像; (5)方程的根(函数的零点);(6)函数的最值; (7)导数及其应用;(8)定积分。 解答题主要是利用导数处理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等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往往放在解答题的后面两道题中的一个.纵观近几年全国新课标高考题,常见的考点可分为六个方面:(1)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2)证明不等式的问题; (3)方程的根(函数的零点)问题;(4)函数的最值与极值问题; (5)导数的几何意义问题;(6)存在性问题。

考点: 题型1 函数的概念 例1 有以下判断: ①f (x )=|x | x 与g (x )=? ?? ?? 1 x -x 表示同一函数; ②函数y =f (x )的图象与直线x =1的交点最多有1个; ③f (x )=x 2-2x +1与g (t )=t 2 -2t +1是同一函数; ④若f (x )=|x -1|-|x |,则f ? ?? ??f ? ????12=0. 其中正确判断的序号是________. 题型2 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和零点(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理科第8题) 例 2、已知函数()()2112x x f x x x a e e --+=-++有唯一零点,则a = 【解析】函数()f x 的零点满足()2112e e x x x x a --+-=-+, 设()1 1 e e x x g x --+=+,则 当()0g x '=时, 1x =;当1x <时, ()0g x '<,函数()g x 单调递减; 当1x >时, ()0g x '>,函数()g x 单调递增,当1x =时,函数()g x 取得最小值,为 ()12g =.设()2 2h x x x =-,当1x =时,函数()h x 取得最小值,为1-,若0a ->, 函数()h x 与函数()a g x -没有交点;若0a -<,当()()11a g h -=时,函数()h x 和 ()a g x -有一个交点,即21a -?=-,解得故选C. 例3、 (2012理科)(10) 已知函数1()ln (1)f x x x = +-;则 () y f x =

新高考、新课改、新机遇、新挑战 —参加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感

新高考、新课改、新机遇、新挑战—参加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 感 为期四天的外出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新高考改革后高中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考考试和招生改革就是指挥棒,对高中的教育教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浙江和上海几所学校的考察和学习,让我对这一轮的高考改革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高考改革实行的是3+3模式,语数外必考,其中英语实行一年两考,其他六科中任选三课,结合我省的情况这样的组合就有二十多种,这些对高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中在此就要通篇考虑,全局筹划,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做好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学生现在的选课决定了今后上大学的专业录取和今后的人生选择,所以高中阶段的选课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科学选课。 2、做好走班制教学工作,组合越多,意味着学校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越大,怎样科学分班,怎样解决走班制下的学生管理,怎样解决走班制下的科学评价等问题都成为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绕不过去的难题。 3、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高考录取“两依据一参考”原则改变了以往录取中的只看分数,分数成为了依据之一,素质评价将成为重要的参考。怎样科学公平公正的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也是学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行的评价制度弄虚作假、应付了事肯定不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所以学校需要认真研究高考改革,结合学校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制定自己的综合素质评价规则。 4、我校学生生源基础差,根据高考改革录取方向,我校学生参加高考的人数将大大降低,而以参加高职高专录取为主,这样我校在新高考后学校教学工作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处理好学术性高考和技术性高考的区分管理,怎样合理指导学生选择,怎样合理安排教育教学资源等问题也更为突出。

最新北京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及解读

2014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历史)及解读 I. 试卷结构 一、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题包括两部分: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试题以科目内知识综合为主,科目间综合试题所占比例较小,一般设置一道或两道科目间综合试题,回答科目间综合试题需要同时运用政治、历史和地理中的2个或3个科目的相关知识。 二、分值比例 文科综合满分为300分,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选择题共140分,选择题共140分,非选择题共160分。 三、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组卷 试题按照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科目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II .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查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政治、历史、地理各科目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反映各科目之间的综合联系,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说明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查目标与要求:其中“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 二、考试范围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涉及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考试内容。 (二)历史 第一部分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 (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分封制 宗法制 (2)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 郡县制 秦始皇 (3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 唐太宗 王安石变法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丞相制度的废除 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康熙帝 2. (1)古代中国的农业 生产工具的改进与耕作技术的发展 水利设施的完善 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土地制度的演变(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金属冶炼、制瓷和纺织 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 (3)古代中国的商业 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繁荣 (4)“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 老子、庄子与道家思想 韩非子与法家思想 (2)汉代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宋明理学 “三教合一”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的“异端”思想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数学 天文学 农学 医学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2)书画与戏曲艺术 汉字与书法 中国画

2018年度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总纲) 总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新课标版数学必修二(新高考 新课程)(课件)作业11

课时作业(十一) 1.如果直线a∥平面α,b?α,那么a与b的关系是() A.相交B.不相交 C.平行D.异面 答案 B 解析a与b平行或异面,但不能相交. 2.若直线a不平行于平面α,则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 A.α内的所有直线都与直线a异面B.α内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 C.α内的直线都与a相交D.直线a与平面α有公共点 答案 D 3.过平面α外的直线l,作一组平面与α相交,如果所得的交线为a,b,c,…,那么这些交线的位置关系为() A.都平行B.都相交且一定交于同一点 C.都相交但不一定交于同一点D.都平行或交于同一点 答案 D 解析若l∥平面α,则交线都平行; 若l∩平面α=A,则交线都交于同一点A. 4.如图,四棱锥S-ABCD的所有的棱长都等于2,E是SA的中点,过C, D,E三点的平面与SB交于点F,则四边形DEFC的周长为() A.2+ 3 B.3+ 3 C.3+2 3 D.2+2 3 答案 C 解析因为CD∥AB,AB?平面SAB,CD?平面SAB,所以CD∥平面SAB. 又CD?平面CDEF,平面SAB∩平面CDEF=EF, 所以CD∥EF,所以四边形CDEF为等腰梯形, 且CD=2,EF=1,DE=CF=3, 所以四边形CDEF的周长为3+23,选C. 5.下面四个命题中:①平面外的直线就是平面的平行线;②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③过平面外一点可作无数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④△ABC中,AB∥平面α,延长CA,CB,分别交α于E,F,则AB∥EF.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 ③④ 6.四边形ABCD 是矩形,P ?平面ABCD ,过BC 作平面BCEF 交AP 于E ,交DP 于F ,则四边形BCEF 的形状为________. 答案 梯形 解析 ∵四边形ABCD 是矩形,∴BC ∥AD. ∵AD ?平面APD ,BC ?平面APD ,∴BC ∥平面APD. 又∵平面BCFE ∩平面APD =EF ,∴BC ∥EF.∴AD ∥EF. 又∵E ,F 是△APD 边上的点,∴EF ≠AD.∴EF ≠BC. ∴四边形BCEF 是梯形. 7.过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三个顶点A 1,C 1,B 的平面与底面ACD 所在平面的交线为l ,则l 与A 1C 1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 答案 平行 8.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 中,P ,Q ,R 分别是AB ,AD ,CD 的中点,平面PQR 交BC 于点S.求证:四边形PQRS 为平行四边形. 证明 如图,∵P ,Q 分别为AB ,AD 中点,∴PQ 綊1 2BD. 又∵BD ?面BDC ,PQ ?面BDC , ∴PQ ∥面BDC. 又∵四边形PQRS ∩面BDC =SR , ∴PQ ∥SR ,同理PS ∥QR , ∴四边形PQRS 为平行四边形. 9.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为棱DD 1的中点,求证:B 1D ∥平面A 1C 1E. 证明 连接B 1D 1交A 1C 1于M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