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海克尔的生态学概念: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机理的科学。

▲奥德姆的生态学概念: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农业生态学: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学科。

简答题:

▲简述农业生态学的特点:

答.理论实用性。2.学科交叉性。3.研究统一性.4.宏观层次性。

论述题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答: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2.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3.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4.农业生态系统的人工调控与优化。5.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学的任务:1.基础性的理论研究。2.为发展农业生产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

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

名词解释:

▲系统: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在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农业生态系统: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简答题:

▲组成系统需要哪三个条件?

答:1.必须具备两个以上都的构成要素。2.各要素之间必须有某种联系。3.以整体的形式完成特定的功能。

▲系统有哪三个基本特征?

答:1.系统的有序性,包括系统的边界和系统的层次。2.系统的整体性。3.系统功能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是由哪些基本子系统构成的?

4生态系统有哪三大功能?

答: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论述题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生态系统

非生物组成 生物组成

非生物环境 物质代谢原料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第三章生物种群

名词解释: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

▲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个生物种的个体总数。

▲出生率: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死亡率:种群内个体衰减的数量

▲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种群的年龄结构:某一种群中,具有不同年龄级的个体生物的数量与个体总数的比例。▲性别结构:种群中雌性与雄性占个体总数的比例。

▲邻接效应: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出现的相互影响。

▲迁移(和扩散):种群内个体因某种原因从分布区向外移动的现象。迁移多用于动物,扩散多用于植物和微生物。

▲分散利用:以个体或家族方式生活的物种,占有特定的空间和领域,并不允许其他个体在空间内生活的空间利用方式。

▲共同利用:以集群为生活方式的种群对其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

▲非密度制约:作用强弱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制约。

▲密度制约:作用强弱与种群密度有关的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制约。

▲生态对策: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

▲互利共生: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并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流的一种相互关系。

▲偏利共生:种间相互作用只有一方获利,对另一方无影响。

▲原始协作:两个种群相互作用,双方获利,但协作是松散的,分离后仍能独立生活。

▲种间竞争:围绕共同需要的资源进行的,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狭义捕食:食肉动物捕食其他动物

▲广义捕食:高一营养级动物取食或伤害低一营养级的动物和植物的种间关系。

▲寄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身体为定居空间,靠吸取其营养而生活。

▲化感作用: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其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

简答题:

▲种群的三种空间分布格局有哪三种基本类型?举例说明

答案:

随机分布,例如风播种子发芽后形成的植物分布。

均匀分布,例如农作物

成群分布,例如竹林

▲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有哪些因素?

答:季节、气候条件、食物储量、种间关系等。

▲影响出生率的主要有哪些因素?

答:性成熟的时间;每次产生后代的数量;每年产生后代的次数。

▲种群数量波动有哪些基本形式?

答:种群增长、季节消长、不规则波动、周期性波动、种群爆发、种群平衡、种群的衰落和

死亡、生态入侵

▲导致种群迁移(和扩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1.种群密度过高,使随拥挤效应出现的种群压力和进攻行为加强。2.种群内等级低的个体或领域性弱的个体被排挤,迁移到条件较差的栖息地。3.幼体长大后被亲代逐出而引起迁移。4.自然扩散。

▲种群共同利用空间有哪些基本方式?

答:暂时性集群、季节性集群、稳定而经常性集群。

▲种群数量波动的密度制约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1.种群内竞争食物和领地。2.种群密度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变化。3.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天敌数量。4.与种群密度相关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者的密度。

▲请比较r-对策者与K对策的差异。

答:r对策者:在环境变化不定,食物资源不稳定的生境中,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在短时间内充分利用资源,并尽可能产生更多的后代(种子、卵、孢子、幼体等)以寻找后代在其他环境中存活并发展的机遇。

K对策者:在环境相对稳定,食物资源相对稳定的生境中,生物进化的方向是控制种群数量,个体体型较大寿命长,以能够持续利用资源并具有竞争能力。

▲请比较CSR三种选择的差异。

答:在高胁迫环境中,采取忍耐对策S;

在高干扰生境中,采取生殖对策R,以较多的小型的后代(种子、卵)度过不良季节;

在资源丰富,干扰水平低的生境中,因为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多,因此采用高竞争力对策C。

论述题

▲请写出种群增长的几种模型,并解读各种模型的意义。

答案:

(1)种群几何级数增长模型:

N t=N0λt

该模型表达的是,世代不重叠的生物,在环境无限的条件下的增长,呈现出种群数量与增长时间的指数关系。

(2)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型

微分式dN/dT=rN

积分式:N t=N0e rt

该模型表达的是,世代有重叠的生物,在环境无限的条件下的增长,呈现出种群数量与增长时间的指数关系。

(3)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模型

dN/dT=rN(K—N)/K

该模型表达的是,世代有重叠的生物,在环境有限的条件下的增长。增长表现出有极限K,在种群数量接近增长的极限时,增长率降低的趋势。

▲请举例谈谈种群间相互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1.建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种。2.稻田养鱼、养萍,稻鱼、稻萍混作。

3.蜜蜂与虫媒作物的互相利用。

4.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

第四章生物群落

名词解释:

▲生物群落:生存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生态优势种:在群落中地位、作用比较突出,具有主要控制权或“统治权”的种类或类群。▲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内由于环境因素在不同地点上的不均匀性和生物本身特性的差异,而在水平方向上分化形成不同的生物小型组合。

▲群落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

▲边缘效应: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比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交错的区域中,不但增加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

▲生态位: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是一个生物种群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

▲竞争排斥原理:为食物或生活资源而竞争,迟早会导致竞争力弱的物种部分灭亡或被取代。▲生态位分异:对环境资源的不同利用使得不同物种同时存在于同一区域的现象。

▲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出现,出现了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

▲外因性演替:群落外部环境的改变所导致的生物群落演替。

▲内因性演替:在生物群落中,群落成员改变着群落的内部环境,而改变了的内部环境反过来又改变着群落成员。这种循环往复的进程所引起的生物群落演替,就称为内因性演替。▲原生演替:从从未有过任何生物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有生物群落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

简答题:

▲生物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具有一定的外貌

(3)具有一定的结构

(4)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5)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6)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7)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8)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为什么保护珍稀濒危生物的时候,要保护建群种和优势种?

答:生态学上的优势种对整个群落具有控制性影响,如果把群落中的优势种去除,必然导致群落性质和环境的变化。正是因为建群种和优势种对生态系统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不仅要保护濒危物种,也要保护建群种和优势种。

▲生物群落的成层性有什么意义?

答:生物群落的成层性,使单位面积内能够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产生更多的生物物质,同时以复杂的营养结构维持着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控制农业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有哪两种基本方式?

答:

(1)在不同的生境中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物种,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2)在同一生境中配置最佳密度,并通过饲养、栽培手段控制密度的发展。

▲请简述群落演替的三个特征定义。

答:

(1)群落演替是群落发展有顺序的过程,这种变化是有规律地向一定方向的发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

(2)演替是生物与环境反复作用的结果,也是群落内种群之间竞争和共存的结果。(3)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

▲从裸露的岩石上开始的旱生原生演替系列会经过哪些阶段?

答:

(1)地衣群落阶段

(2)苔藓群落阶段

(3)草本群落阶段

(4)木本群落阶段

▲从淡水湖泊开始的水生原生演替系列会经过哪些阶段?

答:

(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

(2)沉水植物阶段

(3)浮叶生根植物阶段

(4)直立水生植物阶段

(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

(6)木本植物阶段

▲云杉林采伐迹地上,如果没有人为的持续干扰,次生演替会经过哪些阶段?

答:

(1)采伐迹地阶段

(2)阔叶树种阶段

(3)云杉林定居阶段

(4)云杉林恢复阶段

▲与原生演替相比较,次生演替有什么特点?

答:

(1)次生演替的速度,一般快于相同地段上的原生演替。

(2)次生演替的取向,一般趋向于恢复到受破坏前的原生群落的类型。

(3)次生演替经历的阶段,取决于外界因素作用的方式和作用的持续时间。

论述题

▲草原的放牧过程,对草原群落有什么样的影响?

(1)在牧畜践踏下,草原植物不耐践踏的柔弱部分和丛生禾草逐渐减少以至完全消失。(2)牧畜践踏和消灭地被,甚至表土消失。

(3)促使多刺植物和有毒植物繁盛,和适口性好的牧草消失。

(4)影响到草原群落中原有草类的正常发育,促使一年生植物和春季短生植物的发育,(5)外来杂草植物增多,引起草原群落组成上的混杂性。

(6)践踏草原土壤,破坏土壤结构,引起土壤板结或者松散,导致水土流失加重或者风蚀加重,并导致旱生植物繁盛。

(7)牧畜过分践踏,引起表层土壤盐分增加,严重的形成碱斑地,降低草原群落的产量和质量。

(8)牧畜啃食植物的地上部分,使地下部分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

(9)牧畜粪便给土壤带来肥料。

(10)牧畜把草类的种子踏入土中,促使种子发芽,并把种子携带到其他地方,扩大某些植物种类的分布。

▲在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其能流、能流分别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

(1)物流特征:

初期,系统的开放性强,地质大循环大于生物小循环,大量的流出的物质靠土壤养分等补充。后期,系统的开放性减弱,系统的输入输出减弱,系统内部的循环加强。

(2)能流特征:

初期,生物生产力逐渐增加,能流输入大于输出,使有机物贮藏的能量逐渐增加。

其后,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消耗的能量逐渐增加,使能流的输入等于输出,有机物储藏的能量稳定在某一较高水平上。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名词解释:

▲环境:作用于生物个体或群体的外界条件的总和。

▲生态因子: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

▲生存因子: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植物的光形态建成:光能促进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分化,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形成正常的植物形态。

▲黄化现象:在无光或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植物不能形成正常的形态,表现出叶绿素缺少,叶片畸形,节间过长的现象。

▲长日照植物:需日照长于某一临界点才能形成花的植物。

▲短日照植物:需日照短于某一临界点才能形成花的植物。

▲范特贺夫定律: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生化反应的速度增加2~3倍。

▲基地:可以供生物居住的和活动的物体表面。

▲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谢氏耐性定律:一种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综合环境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种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该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该物种就不能存在。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或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生活型:不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或人为培育的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后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简答题:

▲日照长度的变化对生物有哪些影响?

答:

(1)影响到植物的萌发与休眠

(2)影响到植物形成花与开花

(3)影响到动物的交配和繁殖。

(4)影响到动物的迁徙行为

▲为什么说谁是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答:因为

(1)水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2)水作为很好的溶剂,参与生物的新陈代谢,影响生物的生理活性。

(3)水具有很高的热容量,可以缓冲环境温度的变化。

▲土壤PH值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主要有哪些?

(1)直接影响植物的代谢。土壤酸碱度引起酶和蛋白活性变化,但植物也具有对酸碱度的缓冲能力。

(2)土壤酸碱度通过影响矿质盐分的溶解度和微生物活动,间接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土壤有机质有哪些生态作用?

答:

(1)调节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状况。

(2)是植物的营养元素的来源

(3)腐殖质能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新陈代谢活动。

(4)提高酶活性,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

▲土地对生物的作用主要有哪两个方面?

答:(1)供给生物附着点、岩掩蔽处和营养物质。

(2)对生物有保护作用。

▲土壤动物和微生物有什么生态作用?

答:

(1)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2)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能

(3)提高土壤质量

(4)影响到土壤的覆盖层

▲森林有哪些生态作用?

(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调节气候,增加雨量

(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4)净化空气,防治污染

(5)降低噪音,美化大地

(6)提供燃料,增加肥源

论述题

▲谈谈你对生态因子作用一般特征的理解。

(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理解为:

生态因子之间会相互影响。

各种生态因子综合地对生物发生作用。

(2)生态因子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

理解为:

环境中各个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都是同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的不足都会引起生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3)生态因子作用的主导性

理解为:

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有1~2个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的变化会使系统的全部生态关系发生变化,还会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发生明显变化。

(4)生态因子作用的直接性和间接性

理解为:

直接作用:直接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这些因子又被称为直接因子。

间接作用:不能直接影响新陈代谢,而是通过直接因子而起作用。

(5)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理解为:

生物的不同发育阶段需要不同的综合生境。

同一生态因子在生物的不同发育阶段的作用是不同的。

▲与非生物因素相比,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1)生物因素对某个物种的影响,往往只涉及到种群中的某些个体。

(2)生物因素对生物种群的影响程度通常与种群的密度有关。

(3)生物因素之间关系复杂,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产生了协同进化。

(4)生物因素一般仅涉及到两个物种或与其邻近密切相关物种之间的关系。

▲奥德姆是如何论述耐性定律的?

答:

(1)生物可能对某一个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很宽,而对另一个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很窄。(2)对很多种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都很宽的生物,其分布一般很广。

(3)当某种生物对于某一个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适状态下时,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受性限度可能随之下降。

(4)在自然界中,生物并不在对某一特定生态因子最适合的地方生活,而往往生活在很不适合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其他更重要的生态因子起决定作用。

(5)繁殖期往往是一个临界期,环境因子最有可能在繁殖期中起作用,因为在繁殖期中,个体的耐受性一般较低。

第六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名词解释: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彼此连接起来的一个序列,组成一个整体,就像一条链索一样。这种链索关系就被称为食物链。

▲营养级:食物链上能量和物质被暂时储存和停留的位置,也即是每种生物所处的位置。▲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员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往往不是单一的,多数情况是交织在一起的。一种生物常常以多种食物为生,而同一食物又往往被多种消费者取食,于是就形成了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互相联结形成网络,这种网络就被称为食物网。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被传递,在不同的形式中被转化,但数量上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即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是后横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自自然界的所有自发过程都是能量从集中型转变为分散型的衰变过程,而且是不可逆的过程。由于总有一些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变为不可利用的热能,所以任何能量的转化都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有效。

▲耗散结构:在远离平衡的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持续稳定的有序结构。

▲生态金字塔:生态学中用以反映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生物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比例关系的图解模型。

▲林德曼效率:食物链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平均大致为1/10。

论述题

▲生态系统中能量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它们的来源?它们存在于什么地方?对于生态系统有什么意义?

答:主要形式是

光能:太阳释放出的光谱电磁波。进入大气层后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参与了地球环境的构成;另一部分被生物吸收,参与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和流动。

生物化学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而来,贮存在有机化合物中。提供给生物生命活动需要,并通过食物链流动。

热能:是由太阳能和生物能转化而来,不能做功。到达地球的所有能量都将转化为不能做功的热能,最终散逸到环境中去。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的三条主要路径

答:

(1)捕食食物链与混合食物链路径:能量沿着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营养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与非生物环境。

(2)腐食食物链路径:从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以排泄物或残体进入到腐食食物链,在分解者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的有机物被还原为简单的无机物。有机物中的能量也以热能的形式回到非生物环境。

(3)呼吸作用消耗路径:各种生物呼吸作用和生命活动消耗化学能,最后变化为热能回到无机环境。

建筑施工技术A考试试题及答案

建筑施工技术A一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0道小题) 1. 柱类构件纵向钢筋采用绑扎连接时,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搭接接头面积百分比不宜大于50% 2. 现浇结构柱内的纵向钢筋可采用以下哪种方法焊接电渣压力焊 3. 某现浇悬臂板,悬臂长度1m,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4. 混凝土的设计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N/mm2,标准差为1.82N/mm2,, 则其试配强度计算值为24.1 N/mm2 5. 混凝土每组3个试件,其试验结果为20、25、27(单位N/mm2),该组的代表值为25 6. 搅拌后达到终凝状态的混凝土,正确的处置方法是不得再继续使用 7.后张法施工,混凝土强度要求达到何值时,才能张拉预应力钢筋?强度标准值的75% 8. 常温下砌砖时,普通粘土砖应提前1天浇水润湿 9. 采用旋转法吊装厂房柱子时,平面布置应满足柱脚中心、绑扎点和基础杯口中心在起重机工作半径的圆弧上 10.防水混凝土的自然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二、不定项选择题(有不定个选项正确,共5道小题) 11. 对摩擦桩打桩质量控制要求是() (A) 以桩尖设计标高为主 (D) 以最后贯入度作为参考 12. 对砖砌体砌筑要求正确的是() (A) 水平灰缝饱满度不小于80% (C) 水平灰缝厚度应在8-12mm内 13. 当验算混凝土楼板模板的刚度时,应考虑的施工荷载有( ) (A) 混凝土重量 (D) 钢筋重量 (E) 模板自重 14. 与后张法比较,先张法的特点是() (B) 工艺简单 (D) 锚具可重复使用件 15. 单层厂房结构的综合吊装法特点是() (A) 效率低,施工速度慢 (D) 适合采用桅杆吊 (E) 可以为后续工作提前提供工作面

生态农业技术

生态农业技术 专业代码510106 专业名称生态农业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生态农业生产、管理、建设与服务基本知识,具备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良种繁育、有机食品开发与营销能力,从事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经营管理、技术服务,以及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分析、评价、规划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农业生产、农业环境保护部门,在生产技术指导、种子农资营销、新品种的选育及良种繁育岗位群,从事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与维护,无公害农产品与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熟练掌握生产计划的制订并指导农民进行高产、高效栽培; 3.熟练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管理要求及申报程序; 4.熟练掌握园艺植物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并能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防治; 5.掌握不同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能够设计种子生产程序并指导种子生产; 6.掌握常见农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生态农业技术; 7.掌握识土、改土、科学施肥技能和应用技术;

8.了解企业管理的一般规律,能够根据不同企业类型进行管理; 9.了解基本的农业政策和法规,能进行各种农资的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作物栽培、种子产业化技术、农业生态工程、生态农业与区域发展、生态农业应用技术、无公害农业与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农业环境保护、农资营销与推广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种子检验、病虫害防治、作物栽培等实训。在农业生产企业进行实习。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农艺工蔬菜园艺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循环农业生产与管理现代农艺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同名7224)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同名7224)

农业生态学作业题(一)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3.邻接效应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邻接效应。 4.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 5.生态位是生物物种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即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 6.人工辅助能人类为防止农业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演化,提高农业生物种群的生产力,减少消耗,人为地向系统加入的那一部分能量。

7.总初级生产力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光合作用总速率,Pg=Pn+R。 8.生物小循环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 9.社会资源指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来的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人工资源,如劳力、畜力、农机具、信息等。 10.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有机农业在可能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作物秸秆、家畜粪肥、豆类作物、绿肥、有机废物、含有矿物质养分的岩石和机械耕作,以保持土壤肥力和耕性,尽可能用生物防治抑制病虫和杂草的危害。 二、单选题 1.1865年,(A )将两个词合并构成Oiko1ogie (生态学)一词。 A.勒特 B.海克尔 C.坦斯列 D.奥德姆 2.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流动。

专升本《建筑施工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专升本《建筑施工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土方工程 一、填空题 1.土方工程的施工往往具有??工程量大 、?劳动繁重??、 施工条件复杂?等特点。 2.土方施工中,按照?土的开挖难易程度?划分,土可分为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砂砾 坚土、软石、次坚石、坚石、特坚石八类。 3.土方施工中要考虑土的可松性,是由于土方工程量是以?自然状态的体积?来计算的,土的可松性用?可松性系数??来表示。 4.场地平整用三角棱柱体确定初步设计标高的计算公式?? ()4321043241z z z z n z ∑+∑+∑+∑=?土方量计算中部分填挖方时的计算公式V 锥= ?? ))((63231332H H H H H a ++???;? V 楔=??[]1233231332))((6H H H H H H H H a ++-++?? 5.最佳设计平面既能使?土方工程量最小?又能保证?填方量相等?,一般可用?最小二乘法?方法求解。 6.影响土方边坡稳定的因素主要有?土质、开挖深度、施工工期、地下水水位、坡顶荷 载、气候条件因素?。 7.计算水井系统时,水井可分成??承压完整井、承压非完整井、无压完整井、无压非完 整井?。 8.一般轻型井点的管路系统包括??滤管、井点管、弯联管、总管?。 9.填土的压实方法有???碾压、夯实、振动压实??其中??夯实、振动压实??适用于非粘性土。 10.防治流砂的方法有??水下挖土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枯水期施工、地下连续墙、抛大石块法、打钢板桩法?。 11.挖土机根据工作装置可分成??正铲、反铲、抓铲、拉铲?等类型。 二、是非题: 1、动水压力GD 的大小与水力坡度i 成正比,与地下水渗流路程L 成反比。(√) 2、当动水压力GD 大于土的浮重度γw'时,土粒便会产生流砂现象。(×) 3、井点平面环形布置运用于大面积基坑降水。如采用U 形布置,则井点不封闭的一段应设在基坑的任一短边位置。(×) 4、集水井的开挖随基坑逐层开挖,并保持低于挖土面1.0~2.0m.(×)0.7--1.0m 5、土的渗透系数小于0.1m/d 时,应选择喷射轻型井点降水。(×)电渗井点 6、计算环状井点管的埋深公式h ≥h1+△h+iL 中,L 为取短边总管长度的二分之一。(√) 7、群井系统涌水量计算公式中的x0为环状井点系统的假想半径,其适用条件为总管的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大于3。(×) 8、井点打设并填砂后,须用粘土封口,其目的是防止井点系统漏气。(√) 9、井点管路系统是由滤管、井点管、弯联管、总管等组成。(√) 10、埋设井点的程序为:埋设井点管、排放总管、用弯联管接井点管与总管。(×) 三、单项选择题 1.基坑(槽)路堤的土方量可采用下列方法计算:( C ) A.三角棱柱体法 B.等截面计算法 C.拟柱体体积计算法 D.四方棱柱体法

全国自考农业生态基础试题

全国2009年1月自考农业生态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6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生态学的方法论基础是( ) A.环境科学 B.生态学 C.系统分析 D.运筹学 2.以下叙述中,不属于系统构成必备条件的是( ) A.两个以上的组分 B.组分之间有联系,又称偶联 C.以整体的方式完成一定的功能 D.边界 3.以下叙述中,属于大型消费者的特点是( ) A.动物的体型很大 B.动物每口吃得很多 C.动物吃的是大型的动物 D.动物是以活的有机体为食物的 4.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配置,和物质、能量在各成分间的转移、循 环途径,这就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 B.生态系统的特点 C.生态系统的功能 D.生态系统的子系统 5.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不应该选择的农业技术是( ) A.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 B.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 C.大力发展旱作农业 D.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6.作物在某一时期内,每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每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叶面积的累计 值,即光合面积与光合时间的乘积,就是( ) A.叶面积系数 B.光合势 C.光合生产率 D.净生产量 7.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完成的能量转变是( ) A.从光能到化学能 B.从机械能到电能 C.从光能到机械能 D.从光能到电能

8.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能量转化率约为( ) A.1/1000 B.1/100 C.1/10 D.10 9.对于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来说,用以下公式: SA=(投入总能量—产出总能量)/投入能量相当标准煤重量 计算出的SA就是( ) A.农业系统 B.农业系统熵 C.农业系统产投比 D.农业系统能量利用率 10.每增投一定数量的变动资源所取得的某种农产品的增产数量,就是( ) A.产品的边际产量 B.追加投资增产量 C.边际平衡原理 D.边际投入 11.用分散度方法判断种群分布格局时,计算公式S2=∑(x—m)2/(n—1)中S2的统计学意义是 ( ) A.均数 B.众数 C.标准差 D.方差 12.从种群的年龄金字塔来看,增长型种群表现为( ) A.金字塔的基部宽而顶部狭窄 B.金字塔的年龄结构呈橄榄形 C.幼年个体数量和中年个体数量大致相等 D.幼年个体比例较小,老年个体比例较大 13.如果种群是世代有重叠的,且假设处于无限制的环境条件下,种群增长模式可以表示为 ( ) A.Nt=N0·ert B.Nt=N0·λt C.dN/dt=rN(1-N/K) D.Nt+1=N0λ 14.若两个生物种群可以在一起生活得很好,但并不存在依赖关系,即离开协作,双方仍能独立生存,这样的种群间相互关系被称为( ) A.原始协作 B.互利共生 C.偏利共生 D.竞争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生态农业模式(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的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具体形式: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的技术特点是:1、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度,为猪等禽畜提供了适宜的生产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3、猪呼出大量的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可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经济效益:1、蔬菜增产,如冬季黄瓜、茄子1平米可增产2-5公斤,增收5-6元,年节

省化肥开支约200元;2、温室育猪可提前150天出栏,降低成本40-50元;3、沼气点等年节电60元,节煤130元。4、改变了北方地区半年种田半年闲的习俗,也改变了冬闲季节“男人大麻将,女人玩纸牌,邻里吵架和打骂”的陈陋风俗,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5、农村庭院面貌整齐、清洁、卫生,完全改变了“人无厕所猪无圈,房前屋后多粪便,烧火做饭满屋烟,杂草垃圾堆满院”的旧面貌。现有规模:“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二)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形式:“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经济效益:1、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2、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肥的年生长量高0.2多米,多长5-10个枝梢,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1-2个等级。3、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现有规模: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三)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地区干旱地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全资料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在一定空间的全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最小因子定律:德国化学家比希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即最小因子定律。 种群调节:指种群数量的控制。是物种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与死亡、迁入与迁出两方面决定的,所有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的环境因子、生物因子都对种群的数量起调节作用。 4 、种群:在一定时间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空间分布:随机的、均匀的、和成从的或聚集的。其增长型:在无环境限制下成指数式增长;在环境制约下成逻辑斯蒂增长。)。 5 、优势种: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比较突出,具有主要控制权或统治权的种类或类群,其中优势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6、群落: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群落。群落的水平结构特点:常形成相当高密度集团的 片状或斑块状镶嵌。垂直结构的特点:成层性(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地被层)。 7、边缘效应:由于生态环境的过渡性,不同斑块间能量、物质和

信息交换频繁,生物种类繁多,生产力较高(是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相邻斑块或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或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过渡区域称为边缘效应)。8、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想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 9、顶级群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发展演替,达到最后成熟阶段的群落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稳定群落。顶级群落: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演替发展到最后出现的稳定的成熟群落称为顶级群落。 10 、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11 、十分之一定律: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在自然条件下,每年从任何一个营养级上能收获到的生产量,按能量计只不过是它前一个营养级生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林德曼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的这种必然的定量关系,叫做“十分之一定律”。 12、生态金字塔:由于能量每经过一个营养级时被净同化的部分都要大大少于前一营养级,当营养级由低到高,其个体数目、生物量、所含能量一般呈现出下大上小类似埃及金字塔的塔形分布,称为生态金字。其类型有数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13、生物放大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

农业生态工程考题整理

《农业生态工程》试题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工程(Engineering):指人类设计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工艺系统。 2.生态工程( Ecological engineering ):是应用生态系统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及分层次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3.生态工程的目标:就是在促进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以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4.农业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共生原理、系统内多种组分(产业)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原理等,设计与建立的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多样性及稳定性,维持系统高生产力的农业生态系统所涉及的理论、方法及工程技术体系。 5.无公害农产品:指不受农药、化肥(硝酸盐含量)、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中的重金属以及农用激素、生长调节剂等污染物污染的农业产品,其质量达到国家及地方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 6.AA级绿色食品: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7.A级绿色食品: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8.OFDC——中国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9.中国的有机农业定义:指在作物种植与畜禽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家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的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平衡,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10.生态系统边缘效应——生态交错带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11.农业自然资源:指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技术条件和经济水平下可用于及潜在可用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的质和量的总称。 农业生态工程设计中的 12.加环:指通过增加或减少某些食物链环节,系统获得资源的充分利用,生产出相应的可为人类二次利用产品的过程。 13.生产环:指所加入的环节,可以使非经济产出组分或者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直接生产出人类可以利用的经济产品。 14.增益环:指所加入的环节,虽然不能直接生产出商品,但可以加大或提高生产环的生产效益。 15.延链:即通过增加或替换一种或几种环节,将原来已有的生产链条进一步延伸,使之在产品品种和效益等方面均能获得良好回报的过程。 16.接口:即将原来构不成循环关系又互不相关的两条或多条食物链通过适宜的配置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合循环的食物网的技术。 17.“桑基鱼塘”:是一种水陆交换物质循环系统,由基面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作肥等生物链环所组成,通过水陆物质交换,使桑基和鱼塘达到良性循环。18.“养草灭草”:即在稻田翻耕后移栽前,及时上水泡田并保持干湿交替状态,促使土壤浅层杂草种子萌发、出苗后,使用机动驱动耙浅旋灭草,以此降低移栽后稻田杂草基数。19.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水分(溶液)、空气和生物等所组成的能够生长植物的

最新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题(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 农业生态学(agricultural ecology, agroecology):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 3.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定义) 4. 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简言之,是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5. 生产者(producers):是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6. 大型消费者(macroconsumers):是指以初级生产的产品为最初十五来源的大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动物。 7. 小型消费者(microconsumers):又称分解者,是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是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8. 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是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二、问答题 1 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事件有哪些? 答:生态学10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 (1)生态学知识累积阶段(1866年前); 主要事件有:在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就累积了像二十四节气这种实质反映气候与生物关系的知识,而且广为流传,成为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2)个体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阶段(1866--1935); 主要事件有: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定义了生态学,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生态学产生以后便分化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等学科分支。 (3)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1935—1962); 主要事件有:1935年,植物生态学的英美学派代表人物,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列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他把生物与其环境看成是一个动态整体。1941年,美国科学家林德曼,发表了《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的论文。她用确切的研究数据揭示了在食物链顺序转移中生物的数量关系。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了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1952年,他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地位。 (4)生态学向调控与工程方向发展阶段(1962--); 主要事件有: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的《寂静的春天》,她的书是人类生态环境意识觉醒的标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64年开展以生态系统定量研究为重点的“国际生物学研究计划”之后,又于1971年组织了“人与生物圈”长期研究计划。中国于1972年加入这个研究。1992年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气候变化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21世纪行动议程》、《里约热内卢宣言》。 (5)农业生态学发展的生态学基础;

施工技术期末考试试卷

水利班《施工技术》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以下能综合使用于铲土、运土、卸土、填筑、 整平的土方机械有:____。 A、推土机 B、铲运机 C、挖土机 D、蛙式打夯机 2、当填方土料为粘土和砂土时,正确的填土顺序是:____。 A、将两种土混合均匀后再填 B、可不分先后随意填 C、先分层填粘土,后分层填砂土 D、先分层填粘土并填成一定斜坡,后分层填砂土 3、某填土工程用1升环刀取土样,称其重量为2.5kg,经烘干后称得重 量为2.0 kg,则该土样的含水量为____。 A、20% B、25% C、30% D、15% 4、下列____是基坑土方工程施工的辅助工作。 A、基坑土方开挖 B、土方运输 C、施工排水 D、土方回填 5、下列四种土中渗透系数K最大的是____。 A、黄土 B、粘土 C、粉砂 D、中砂 6、雨天施工砖墙每天的砌筑高度不宜超过____。 A、2m B、1.8m C、1.5m D、1.2m 7、砌体工程按冬期施工规定进行的条件是10天室外平均气温低于____。 A、0℃ B、+5℃ C、-3℃ D、+3℃ 8、下列不属于砌砖施工过程的是____。 A、芯柱浇筑 B、材料运输 C、脚手架搭设 D、砖墙砌筑 9、砌筑用砂浆中的砂应采用____。 A、粗砂 B、细砂 C、中砂 D、特细砂 10、捡查灰缝砂浆是否饱满的工具是____。 A、锲形塞尺 B、方格网 C、靠尺 D、托线板 11、当设计无规定时,梁或板底模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____。 A、1/100~3/100 B、1/100~2/100 C、1/1000~3/1000 D、 3/1000~5/1000 12、下列不适于作为清水混凝土模板的是____。 A、木模板 B、木胶合板模板 C、竹胶合板模板 D、钢 模板 13、下列钢筋连接方法中只能进行竖向钢筋连接的是____。 A、电弧焊 B、对焊 C、电渣压力焊 D、直螺纹套筒 14、插入式振动棒的操作要点是____。 A、快拔慢插 B、慢拔慢插 C、快拔快插 D、慢拔快插 15、应在模板安装后再进行的是____。 A、楼板钢筋安装绑扎 B、柱钢筋现场绑扎安装 C、柱钢筋预制安装 D、梁钢筋绑扎 16、在下列运输设备中,既可作水平运输又可作垂直运输的是____。 A、井架运输 B、快速井式升降机 C、混凝土泵 D、塔式起 重机 17、热轧钢筋的力学性能试验若有1项指标不符合规定时应____。 A、正常使用 B、降级使用 C、该批钢筋为废品 D、双倍 取样送检 - 1 -

生态文明建设》测试题

《生态文明建设》测试题——单选题 1、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 B)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 A、全面 B、可持续 C、又快又好 D、协调 2、建立和完善环保立法和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加快环境保护立法、执法、监督的动态机制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环保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把人和自然关系纳入制度化、( C)轨道。 A、民主化 B、规范化 C、法制化 D、有序化 3、循环经济的特征是( C )。 A、能量梯次使用 B、物质闭路循环 C、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4、( B)的核心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A、低碳发展 B、绿色发展 C、循环发展 D、生态发展 5、(A )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的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 A、生态文明 B、生态文化 C、生态和谐 D、生态精神 6、“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是以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B)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 B、价值论视角 C、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 D、文化形态的视角 7、在党在十八届( D )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A、二 B、三 C、四 D、五 8、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B) A、艰巨性 B、人文性 C、长期性 D、复杂性 9、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哪个方面彻底转型?(B) A、两者都不是 B、两者都是 C、经济结构 D、能源结构

10、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是(D) A、生物修复 B、植物修复 C、物理与化学修复 D、以上都是 11、(A)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强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种理性的、具有生态智慧的信念。 A、生态精神 B、生态文明 C、生态和谐 D、生态文化 12、“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A) A、生产方式层次 B、物质层次 C、生活方式层次 D、以上都不是 13、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D)和生态相结合的生态化理论。 A、自然哲学 B、社会学 C、伦理学 D、经济学 14、佛教认为,生命中的行是( B ) A、一种思维活动 B、生物行为 C、生活的感觉 D、地、水、风、火 15、“生态文明提倡适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属于下面哪个层次?(C) A、物质层面 B、生产方式层面 C、生活方式层面 D、以上都不是 16、将( D)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与政绩考核指标,各级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决策行为、经济环境行为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听取群众意见。 A、治理环境 B、节约资源 C、保护生态 D、保护环境 17、生态旅游业的根本性质是( A ) A、经济型 B、生态型 C、文化性 D、以上都不对 18、( D )仍然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A、人口结构问题 B、人口分布问题 C、人口素质问题 D、人口数量问题 19、系统的( C )动态均衡发展是宇宙发展演化的根本规律。 A、规范化 B、辩证化 C、机制化 D、开放化 20、( A)报告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完整版)工程技术人员培训考核试题带答案

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培训考核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当专业验收规范对工程中的验收项目未做出相应规定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制定专项验收要求。涉及安全、节能、环境保护等项目的专项验收要求应由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论证。 2 、建筑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进行进场检验。凡涉及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重要材料、产品,应各专业工程施工规范、验收规范和设计文件等规定进行复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 3、各施工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经施工单位自检符合规定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各专业工种之间的相关工序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应记录。 4、对于监理单位提出检查要求的重要工序,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检验批抽样样本应随机抽取,满足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的要求,抽样数量不应低于有关专业验收规范及本标准表3.0.9 的规定。明显不合格的个体可不纳入检验批,但必须进行处理,使其满足有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对处理的情况应予以记录并重新验收。 6、工程质量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7、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 8、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9、对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试块、试件及材料,应在进场时或施工中按规范进行见证检验。 10、隐蔽工程施工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文件,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11、对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在验收前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12、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 13、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应齐全完整,当部分资料缺失时,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按有关标准进行相应的实体检验或抽样试验。 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15、单位工程应按下列原则划分: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为一个单位工程。对于规模较大的单位工程,可将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部分划分为一个子单位工程。 16、分部工程应按下列原则划分:分部工程可按专业性质、工程部位确定。当分部工程较大或较复杂时,可按材料种类、施工特点、施工程序、专业系统及类别等将分部工程划分为若干子分部工程。 17、分项工程划分的原则:可按主要工种、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类别等进行划分。 18、检验批划分的原则:检验批可根据施工、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的需要,按工程量、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 19、建筑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宜按本标准附录B 采用。施工前,应由施工单位制定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划分方案,并由监理单位审核。对于附录B 及相关专业验收规范未涵盖的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可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施工等单位协商确定。 20、检验批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专业工长等进行验收。 21、分项工程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22、分部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应参加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应参加主体结构、节能分部工程的验收。

2020年10月全国自考农业生态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生态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6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植物的花粉数量大大超过授粉所需要的数量的现象属() A.反馈调控B.冗余调控 C.程序调控D.最优调控 2.农业生态系统的组份比自然生态系统增加了() A.动物B.人类 C.植物D.微生物 3.在全国农业综合区划中,山东丘陵农林亚区属于() A.东北区B.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 C.黄淮海区D.黄土高原区 4.作物在某一时期内,每亩土地上,每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叶面积的累计值称为() A.叶面积系数B.光合势 C.光合生产率D.光合生产量 5.食物链“稻草→牛→蚯蚓→鸡→猪→鱼”属于() A.捕食食物链B.腐食食物链 C.混合食物链D.寄生食物链 6.在下列作物间种组合中,空间结构属于Ⅱ-2型的是() A.蚕豆与小麦B.棉花与芝麻 C.玉米与豆类D.果树与油菜 7.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一般模式是() A.土壤—植物—土壤B.土壤—植物—家畜—土壤 C.土壤—植物—家畜—微生物—土壤D.土壤—植物—家畜—水体—土壤 8.下列生物中,能进行初级生产的是() A.兔B.猪 C.人D.水稻 9.气相型循环的元素或化合物主要贮存在() 1

A.土壤圈B.岩石圈 C.大气圈D.生物圈 10.动物为适应其生长环境而分化形成了哺乳类动物、低等脊椎动物、昆虫及原生动物等繁多的不同类型,这叫() A.生理适应B.形态适应 C.生态适应D.生存适应 11.凡生活周期短、个体小、死亡率高且无规律,终生仅繁殖一次,生殖消耗能量大的生物,称作()A.r-对策者B.K-对策者 C.r-k连续体D.CAM-对策者 12.下列为生物种间负相互作用的类型是() A.竞争B.原始协作 C.偏利共生D.互利共生 l3.群落的成层性是指() A.植物在季节上的变化规律B.群落中植物按高度的垂直配置 C.植物的演替变化规律D.群落中光、温条件的变化规律 14.接触生物个体表面或其表面不同 ..部位的环境为() A.生境B.立地背景 C.小环境D.内环境 15.农业上利用汞灯诱杀害虫,是利用光谱中的() A.红光B.蓝光 C.红外线D.紫外线 16.提高土壤自净能力,减轻土壤污染的有效措施是() A.提高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B.控制氮肥的施用,增施磷、钾肥 C.增施有机肥D.增施化肥 17.下列为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是() A.劳动与技术密集B.化石能投入程度高 C.规模大投入少D.高投入高产出 18.生物农业的核心原理在于() A.发展农药防治B.改良作物品种 C.对能量多级利用D.促进农田土壤的生物学肥力 19.实行作物的合理轮作和秸杆还田,其生态农业原理主要是() A.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B.生物种群相生相克原理 2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 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

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 三、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区实施种草养畜,在潜在沙漠化地区实施以草为主的综合治理,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产力,遏制沙漠东进,改善生存、生活、生态和生产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建筑施工技术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的可松性: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以后虽然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成原来的体积,这种性质,称为土的可松性。 2.土方边坡坡度: 土方边坡:土方边坡的坡度以其高度h与底宽b之比表示(图),即 式中:,称为坡度系数 3.土层锚杆:土层锚杆是埋入土层深处的受拉杆件,一端与工程构筑物相连,一端锚固在土层中,以承受由土压力、水压力作用产生的拉力,维护支护结构的稳定。 4.土钉支护土钉支护:基坑开挖的坡面上,采用机械钻孔,孔内放入钢筋并注浆,在坡面上安装钢筋网,喷射厚度为80~200mm的C20混凝土,使土体、钢筋与喷射混凝土面板结合为一体,强化土体的稳定性。这种深基坑的支护结构称为土钉支护。 5.动水压力:流动中的地下水对土颗粒产生的压力称为动水压力。 6.流沙现象:采用集水坑降水法开挖基坑,当基坑开挖到地下水位以下时,有时坑底土会形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涌入基坑,这种现象称为流砂现象。 7.土的最优含水量:在压实机械和压实遍数相同的条件下,使填土压实获得最大密实度时的土的含水量,称为土的最优含水量。 8.压实系数:压实系数是土的施工控制干密度和土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9.摩擦桩与端承桩: 端承桩——是指穿过软弱土层并将建筑物的荷载通过桩传递到桩端坚硬土层或岩层上。桩侧较软弱土对桩身的摩擦作用很小,其摩擦力可忽略不计。 摩擦桩——是指沉入软弱土层一定深度通过桩侧土的摩擦作用,将上部荷载传递扩散于桩周围土中,桩端土也起一定的支承作用,桩尖支承的土不甚密实,桩相对于土有一定的相对位移时,即具有摩擦桩的作用。 10.静力压桩: 静力压桩是在软弱土层中,利用静压力(压桩机自重及配重)将预制桩逐节压入土中的一种沉桩法。 11.护筒:护筒用4—8mm厚钢板制成,内径比钻头直径大100—200 mm,顶面高出地面0.4~0.6 m,上部开1一2个溢浆孔。 12.复打法施工: 复打法是在单打法施工完拔出桩管后,立即在原桩位再放置第二个桩尖,再第二次下沉桩管,将原桩位未凝结的混凝土向四周土中挤压,扩大桩径,然后再第二次灌

全国自考农业生态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全国 2018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生态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 026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植物的花粉数量大大超过授粉所需要的数量的现象属() A .反馈调控B.冗余调控 C.程序调控D.最优调控 2.农业生态系统的组份比自然生态系统增加了() A .动物B.人类 C.植物D.微生物 3.在全国农业综合区划中,山东丘陵农林亚区属于() A .东北区B.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 C.黄淮海区D.黄土高原区 4.作物在某一时期内,每亩土地上,每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叶面积的累计值称为()A .叶面积系数B.光合势 C.光合生产率D.光合生产量 5.食物链“稻草→牛→蚯蚓→鸡→猪→鱼”属于() A .捕食食物链B.腐食食物链 C.混合食物链D.寄生食物链 6.在下列作物间种组合中,空间结构属于Ⅱ-2 型的是() A .蚕豆与小麦B.棉花与芝麻 C.玉米与豆类D.果树与油菜 7.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一般模式是() A .土壤—植物—土壤B.土壤—植物—家畜—土壤 C.土壤—植物—家畜—微生物—土壤D.土壤—植物—家畜—水体—土壤 8.下列生物中,能进行初级生产的是() A .兔B.猪 C.人D.水稻 9.气相型循环的元素或化合物主要贮存在() 1

A .土壤圈B.岩石圈 C.大气圈D.生物圈 10.动物为适应其生长环境而分化形成了哺乳类动物、低等脊椎动物、昆虫及原生动物等繁多的不同类型,这叫() A .生理适应B.形态适应 C.生态适应D.生存适应 11.凡生活周期短、个体小、死亡率高且无规律,终生仅繁殖一次,生殖消耗能量大的生物,称作()A . r-对策者B. K- 对策者 C. r-k 连续体D. CAM- 对策者 12.下列为生物种间负相互作用的类型是() A .竞争B.原始协作 C.偏利共生D.互利共生 l3 .群落的成层性是指() A .植物在季节上的变化规律B.群落中植物按高度的垂直配置 C.植物的演替变化规律D.群落中光、温条件的变化规律 14.接触生物个体表面或其表面不同..部位的环境为() A .生境B.立地背景 C.小环境D.内环境 15.农业上利用汞灯诱杀害虫,是利用光谱中的() A .红光B.蓝光 C.红外线D.紫外线 16.提高土壤自净能力,减轻土壤污染的有效措施是() A .提高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B.控制氮肥的施用,增施磷、钾肥 C.增施有机肥D.增施化肥 17.下列为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是() A .劳动与技术密集B.化石能投入程度高 C.规模大投入少D.高投入高产出 18.生物农业的核心原理在于() A .发展农药防治B.改良作物品种 C.对能量多级利用D.促进农田土壤的生物学肥力 19.实行作物的合理轮作和秸杆还田,其生态农业原理主要是() A .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B.生物种群相生相克原理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