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前俄罗斯工人阶级状况

当前俄罗斯工人阶级状况

当前俄罗斯工人阶级状况

陈爱茹

2012-08-30 21:45:39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京)2006年04期

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不仅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苏联社会各阶层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苏联时期法定的国家领导阶级——工人阶级在苏联解体后不仪失去了领导阶级的政治地位,而且经济处境艰难,经常面临着失业等各种现实的威胁。为了生存和自身的利益,他们也在积极地进行着争取和捍卫自己权利和利益的各种形式的抗争。笔者这里将当今俄罗斯工人阶级①状况作一介绍。

一、数量

据专家统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工人阶级的数量,1997年为1880万人,占国民经济中总就业人数的31.4%;1998年为1780万人,占国民经济中总就业人数的30.8%;1999年为1900万人,占国民经济中总就业人数的31.8%;2000年为1920万人,占国民经济总就业人数的31.6%。总体来讲,当今俄罗斯工人阶级约占总就业人数的30%左右。②也有人统计,当今俄罗斯的工人阶级在18岁以上的居民中大约占22.14%,或大约有2560万人。③这比苏联解体前俄罗斯工人的数量4380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58.2%)减少了很多。不过4380万人中还包括本不应该列入工人之列的“初级服务人员”和“警卫人员”④。最近十年俄罗斯工业中的就业人数几乎缩减了8个百分点,建筑行业缩减了4.2个百分点。⑤

二、经济状况

工资是工人阶级的主要收入来源。当今俄罗斯工人阶级因自己就业的生产部门不同而在经济上急剧分化成不同的阶层。例如燃料部门的就业人员就其收入水平来看已经接近或已经成了所谓的中产阶级。轻工业、食品工业等在很多方面还处于贫困线以下。具体来看,1990年工人的平均工资为300卢布,其中电力部门334卢布,燃料工业429卢布,天然气工业(开采和加工)505卢布,黑色金属冶炼334卢布,有色金属冶炼428卢布,化工281卢布,机器制造296卢布,电机工业281卢布,机床制造295卢布,轻工业239卢布,食品工业292卢布。1998年工人的平均工资为1062卢布,其中电力部门1798卢布,燃料工业2148卢布,天然气工业(开采和加工)3659卢布,黑色金属冶炼1269卢布,有色金属冶炼2080卢布,化工1053卢布,机器制造849卢布,电机工业772卢布,机床制造648卢布,轻工业474卢布,食品工业1053卢布。2004年12统计出的平均工资是8739卢布。而天然气的开采和加工29464卢布,石油开采21559卢布,燃料工业18291卢布,有色金属冶炼16202卢布,石油加工14110卢布,煤炭工业11574卢布,电力10743卢布,黑色金属冶炼9742卢布,林业部门3929,轻工业部门3530卢布⑥。从以上这几年各工业部门工人的工资情况看,天然气的开采和加工、燃料工业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等部门的工人工资最高。根据2004年的资料来看,这几个部门工人的工资比平均工资高出3.4-1.9倍,而轻工业的工资最低,远远低于平均工资,仅仅是平均工资40%左右。如果说1998年燃料工业部门只有4.6%的工人的工资处于生活最低保障的水平或低于生活最低保障的水平,那么在轻工业部门有43.6%、在农业中甚至有65.5%的工人工资处于生活最低保障的水平或低于生活最低保障水平。

最近十几年,在俄罗斯出现了独特的工人“农民化”问题上。俄罗斯的经济

危机使工人的收入急剧下降,平均下降30%,居住在中部俄罗斯的工人收入下降超过了50%,而且还存在不断拖欠工资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工人在郊区的一小块菜地替他们解决了大问题,出现了工人“农民化”的独特现象。

社会调查的结果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当今俄罗斯工人阶级的状况。根据2003年5月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所进行的调查,34.1%的具有熟练技术的工人和48.4%的普通工人认为自己家庭的物质状况“低于平均水平”。认为自己家庭的物质状况“很不好的”分别为3.4%和10.9%。58.9%的具有熟练技术的工人和39.4%的普通工人认为自己家的物质状况处于“平均水平”。42.9%的具有熟练技术的工人和44%的普通工人都声称钱买食品足够了,但买衣服就有很大的困难。而39%的熟练工人和25.7%的普通工人认为钱买食品和衣服还够,但购买长期使用的东西有困难。相应地,10%和20.7%的被调查者认为勉强维持生计,他们的钱甚至不够用来买食品。如果说,17.9%的熟练工人和16.2%的非熟练工人认为“一切并不是如此地差,还可以生活”,60.9%的熟练工人和58.4%的非熟练工人认为“生活很艰难但可以忍受”,那么,被调查者中有18%的熟练工人和21.3%的非熟练工人认为,“已经不可能忍耐我们的贫困状况了”⑦。

三、反抗运动

当今俄罗斯工人阶级的反抗运动主要是经济原因造成的。在当今俄罗斯的工业企业里拖欠工资的现象十分严重。自由主义改革导致的首要问题就是拖欠工资问题。有些企业拖欠工资甚至长达六个月。1997年的12月份,俄罗斯有97500多个企业和组织拖欠工资,其中工业领域的有51000多个,社会领域有48000多个。在1997年底,每4个企业中就有一个承认无力支付工资。根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委员会的资料,截至1997年12月1日,俄罗斯的企业拖欠工资的总

额达到了55.6万亿卢布。到1998年初,约有100000个企业没有按期支付工人的工资,俄罗斯大多数雇工都集中在这些企业。在这段时间里,工人收到的用来顶替工资的有食品、工业用品等,比如,木门、白酒、水晶制品等等,甚至还有棺材。⑧企业长期拖久工人工资断绝了工人的基本生活来源,是工人反抗的前提。也就是说工人的斗争主要还是经济斗争。

俄罗斯经济达到了“临界点”的1997-1998年,也正是以工人罢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俄罗斯反抗运动的一个高峰。

1997年,总计有17007个企业举行了罢工运动,而1996年参加罢工的企业只有8278个,也就是说,1997年罢工企业的数量比1996年增长了两倍多。参加罢工的人数也明显增加,1996年参加罢工的人数约为664000人,1997年参加罢工的人数为887000人,1997年罢工者的数量是1996年的1.3倍。在俄罗斯联邦的67个共和国、边疆区和州都发生了罢工运动。每个地区罢工企业的数量大约在100个左右。

1999年罢工的次数比1998年缩减了1.5倍,在2000年上半年,2000年上半年同1999年的同期相比,罢工次数几乎缩减了8倍。⑨

1997年,工业企业罢工参加者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1980-1990年,矿工是工人运动的首倡者,在1997年之后,人数明显下降。比如,工业企业的罢工者中,1996年矿工所占的比重是81.6%,到1997年只占22.6%。现在在反抗运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机器制造业的工人。1995年在反抗运动中机器制造业的工人是10600人,到1997年已经达到107700人,增加了10倍多。在这一时期,冶金领域工人增长了近3倍。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在罢工运动中人数占比重更大的不是工人阶级,而是教育工作者。据统计,在1994年以后,就罢工数量来看,绝大多数罢工都发生在教育系统。比如,1995年教育部门的罢工占该年罢工总数的96.6%;1996年占89.3%;1997年占91.8%;1998年占94.8%;1999年占97.8%;2000年占96.6%。就罢工参加者的数量来看,在1995-2000年这段时间内,除了1996年,其他各年教育系统参加罢工的人数都超过了罢工总人数的一半。比如,1995年教育系统参加罢工的人数占罢工运动参加者总数的65.4%,1996年占37.9%,1997年59.9%,1998年68%,1999年90.3%,2000年77.3%。1995年在工业工人中参加罢工的只占这个部门就业总人数的0.8%。在其他物质生产部门更少。而在教育系统参加罢工的人占这个部门就业总人数的5.2%。1996年工业部门参加罢工的人占这个部门就业总人数的2.2%,1997年1.2%,1998年0.9%,1999年0.1%,2000年为0,而教育部门相应的年份分别为4.0%,8.8%,6.1%和3.6%。⑩

四、对政党的态度

当今俄罗斯工人对各个政党的态度,从2003年议会选举前的民意调查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在回答下列政党中哪个政党最大限度地代表了他们的利益时,10.7%熟练工人和27.3%的非熟练工人认为是俄共;13.3%的熟练工人和9.8%的非熟练工人认为是俄罗斯自由民主党;8.3%的熟练工人和7.2%的非熟练工人认为是统一俄罗斯党;2.6%的熟练工人和5.1%的非熟练工人认为是“苹果党”;1.4%的熟练工人和1.4%的非熟练工人认为是右翼力量联盟。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在被调查工人中的信任度也不如普京高。普京在熟练工人中享有的信任度为

35.6%,在非熟练工人中享有的信任度为35.9%,自由民主党的领导人日里诺夫斯基分别为9.5%和9.3%,而久加诺夫则分别为7.6%和19.7%。(11)

俄共本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党,但在工人中间经常能听到对俄共不满的各种言论。雅罗斯拉夫尔州图塔耶夫市发动机厂工人认为“俄共不帮助我们。”维堡纸浆造纸联合工厂的工人指出,“我们也捍卫久加诺夫提出的口号,但他却不援助我们。”亚斯诺戈尔斯克机器制造厂的工人认为,“我们既不需要俄共,也不需要总统。无论是久加诺夫还是他的党谁都没有帮助我们。”有些工人甚至认为“俄共是俄罗斯联邦资本主义政党。”(12)

俄罗斯现在的政治经济情况

世界银行提供的报告中,有两份报告,极具震撼。第一份是世界银行专家在4月17日公布的关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报告中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第二份是世界银行专家12月1日宣布的分析报告:在2001年至2003年间,中国经济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人群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 第一份报告让人震撼,是让人们知道,有一种经济增长,叫“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开始于1999年。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速度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的工资和人均收支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的增长,超过了200%。8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2倍。 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10800卢布,约合人民币3650元。其中莫斯科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2万卢布,折合人民币6700元;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9500至10000卢布(人民帀3200至3360元)之间。 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俄罗斯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领域的。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随着经济增长,俄罗斯各地每一个季度都调整“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也就是“贫困线”。最低生活标准每一季度由俄罗斯各联邦主体制定,用于评估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作为制定补助金、补偿金及其它社保支付的款项。莫斯科今年第三季度,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为月5124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700元,北京市2006年7月1日起,基本生活费确定为每人每月448元,仅为莫斯科最低生活费标的26%),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为5795卢布,退休人员3533卢布,儿童是4381卢布。与中国东北接壤的滨海边疆区今年第二季度居民人均最低生活费标准定为月4362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450元,与之接壤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现行居民最低生活费保障标准是1997年制订的,市区每人每月200元,阿城

俄罗斯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

2016年俄罗斯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 俄罗斯能源概况 2016年,俄罗斯一次能源消费量为6.74亿吨标准油,其中天然气占52.2%、石油占22.0%、煤炭占13.0%、核能占6.6%,可再生能源占6.3%。可再生能源以水电为主,当年水电发电量为186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加了9.5%。 2016年俄罗斯一次能源消费结构1 主要政策措施 俄罗斯联邦能源部是联邦政府机构,负责能源领域的公共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包括电力、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可再生能源。 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俄罗斯需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其中关键就是能源发展战略必须从传统模式向可再生能源转变,逐步减少对传统石油、天然气的依赖。因此在发展可再生能源以替代化石能源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俄罗斯能源政策也在开始转变。 2013年6月,俄罗斯能源部通过了“在电力市场推广可再生能源的机制”449号法令。通过每年一次的招标确定发电容量补贴合同。只有容量不小于5兆瓦风电、光伏和容量不大于25兆瓦的小水电有资格参加。投资成本最低的项目中标。中标的项目可获得15年的电力容量补贴。一旦发电厂不能满足事先协议的发电能力,则其发电能力补贴就会相应降低。同时投标项目还必须满足本地化率要求。 1BP,世界能源统计2017,2017-6-14

通过招标产生的项目需要签署“供电协议”,协议规定了可再生能源电力价格和期限。449号法令和联邦电力法32条都规定要优先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 在2013年9月的第一次全国可再生能源项目招标中,有39个项目中标。中标项目公司将在2014-2017年建设1100兆瓦风电和710兆瓦太阳能项目。2014年6月举行了第二次招标,中标公司将在2015-2018年建设57个、共567兆瓦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其中包括53个太阳能项目、共496兆瓦,1个风电项目、51兆瓦,三个小水电项目、共20兆瓦。太阳能在中标项目中占有主导地位。这是因为风电受到50%以上本地化率的约束较强,而太阳能部分实现了本地化生产。 2015年3月,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签署了俄罗斯电力法修订案,旨在刺激全国电力市场中的可再生能源销售。新措施适用于各类可再生能源,包括沼气、生物质能、填埋气、太阳能、风能以及小水电。修订案指出,可再生能源电价将由俄罗斯各地区的监管机构采用新方法制定。 2015年7月,俄罗斯政府颁布第1472号法令,提高了对风电和小水电项目的补贴额度,降低了2016-2018年风电项目的国产化率,同时将风电项目的实施期限延长到2024年。2015年11月颁布的2279号法令,规定2015年及以后投标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最大资本支出额按照2015年11月的卢布汇率进行调整。 2015年夏季,由于卢布大幅下滑,预定的两轮清洁能源招标计划被迫延期。2015年12月俄罗斯启动了第三轮清洁能源招标计划。此次清洁能源项目招标将在2016-2019年间建设,共计365兆瓦,包括280兆瓦太阳能项目,25兆瓦风电项目以及49.8兆瓦的两个水电项目。 2016年6月,在俄罗斯的第四次可再生能源招标中,俄罗斯国有核电公司Rosatom 成为唯一投标者,并中标610兆瓦风电项目(2018年150兆瓦,2019年200兆瓦,2020年260兆瓦),总投资额约为13亿美元。俄罗斯经济形势下滑、严格的本地化率要求和项目补贴的减少是影响投资者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市场和产业发展 (1)水电 水电在前苏联时期便得到重视并一直发展至今。俄罗斯水电装机容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五,位于中国、巴西、美国和加拿大之后。2016年,俄罗斯已投入运行的水电装机容量为5171万千瓦,水电占总发电量的17.2%。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综述 张健荣 当今俄罗斯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普京总统执政八年后,俄罗斯正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头。新一轮的国家杜马选举以及2008年3月份的总统选举无疑是俄罗斯未来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后普京时代,或者说普京卸任后的俄罗斯的发展趋势正成为我国对俄罗斯研究十分迫切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与欧亚所于2007年11月2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为国内部分俄罗斯问题专家学者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30多名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俄罗斯大选前后及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未来趋势以及俄罗斯对外政策走向和中俄关系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普京执政期及其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与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对普京总统执政八年间俄罗斯社会所发生的巨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普京的执政理念以及当前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发言中他提纲挈领地就俄罗斯的巨变作了归纳。他指出,普京执政八年,俄罗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恢复了国家的权威;二是经济恢复到了苏联解体时期的水平,进入了世界经济前十强;三是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大国的地位和形象;四是恢复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五是恢复了民众对俄罗斯未来的信心。在“五个恢复”基础上,俄罗斯开始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大国发展道路。董晓阳指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现状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现状 苏俄的百姓是决醒了。因为他们在“民主化”后一夜醒来,发现前苏联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丢失了十四个,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一半,新老沙皇历经几个世纪打下的出海口丧失殆尽,曾经强大无比的红色黑海舰队变成了内湖舰队,装备老化腐蚀,最后变成一堆废铁,国内新贵疯狂掠夺国有资产,俄罗斯老百姓照样在街上排队,只不过这次连前苏联时期的计划供应卷都没有了,老兵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勋章换取面包,苏联解体十年后的2001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大约为3000亿美元,是1991年苏联的十分之一。外贸进出口总额大约为800亿美元,只相当中国的五分之一。黄金和外汇储备200亿美元,只相当于中国的十分之一。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就是说,俄罗斯已经从一个强大的国家变为一个在经济上无关紧要的世界二三流国家了。 长期流亡国外的不同政见作家,号称俄罗斯的良心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尼仁琴目睹苏共的倒台,兴致勃勃的回国参与“民主建设”,目睹对“市场化”后俄罗斯母亲的惨状,悲愤的写出回国后出的第一本书是《崩溃的俄国》,1996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在转折关头》,其中通过对一个“红色厂长”的生活经历的描写,肯定了斯大林以及在斯大林领导下取得的成就。在作品里通过主人公之口说:”党是我们的杠杆,是我们的支柱!可是把它搞垮了。” 他在《论俄罗斯现状》一文中又说,在当今的俄罗斯没有什么民主,主宰国家命运的是“由过去共上层精明的代表人物和用欺骗手段发了大财的暴发户”变成的一百五十个到二百个寡头。他把俄罗斯发生的事情称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场大灾难”,把”民主化“后俄罗斯社会叫做“残酷的、野蛮的、犯罪的社会”。俄国媒体的民意调查,民众普遍怀念过去强大的苏联!这就是苏俄人民的觉醒。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这样的”民主国家“,现在沦为了靠卖资源为生。俄罗斯如果没有如此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工业体系崩溃后肯定是穷得要死的国家。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马蔚云 从人类诞生到现在,世界人口的发展经历了大约300多万年的漫长历史。世界人口从公元元年的3亿增长到1750年的8亿。一般认为,由于工业革命和西方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自以1750年为起点的现代时期以来,世界人口加速增长。1830年世界人口达到10亿,1990年为53亿, 2000年为62. 3亿,到2050年将突破100亿。 俄罗斯人口作为世界人口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世界人口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但其变动趋势同世界人口相比,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人口数据资料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渠道:人口普查、人口登记和人口调查。据考证,俄罗斯最早的人口调查始于1719年。当时为了掌握信仰东正教居民的情况,教会和警察局对人口进行清查,为最早的人口统计。1897年,俄国开始第一次人口普查。从1719年最早的人口调查至今,俄罗斯人口的发展经历了近300年历史,总的趋势是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等条件各不相同,俄罗斯人口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1719~1917年的沙俄时期,为加速增长期;1917~1991年的苏联时期,为缓慢增长期;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的当代俄罗斯时期,为平缓下降期。很显然,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准确性不高。因此,我们把1897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后俄罗斯人口发展作为分析的重点,尽可能地利用俄罗斯官方公布的可靠资料并结合俄罗斯社会经济的变化,阐释俄罗斯各个时期人口的演变过程。 一沙俄时期人口演变

有资料表明, 18世纪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为9. 9‰,出生率为51‰,死亡率为37‰,自然增长率为14‰。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为11. 7‰,出生率为60‰,死亡率为51‰,自然增长率为9‰;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为9. 7‰,出生率为50‰,死亡率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1801~1860年,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10. 2‰,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未发生变化)。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下降为10. 6‰,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49‰,自然增长率下降为6‰;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 10.1‰,出生率为50‰(未发生变化),死亡率下降为35‰,自然增长率上升为15‰。 以上即是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其准确性不高,因为缺乏全国性的人口统计和调查情况。其一,统计的人口仅限于信仰东正教的居民;其二,统计的人口仅限于纳税者或有纳税义务的男性人口;其三,未统计人口的城乡结构;其四,未统计婴儿死亡率。不过,根据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米罗诺夫提供的资料, 1858年和1897年俄国信仰东正教的居民分别占当年国内总人口的85%和84%。也就是说,以上人口统计资料虽然不完整,但却反映出当时俄国人口的基本状况。 1897年俄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不仅统计质量大大改善,而且人口统计数 字比较接近实际。当年,俄罗斯帝国境内总人口为1. 282亿,其中城市人口2 010万,占16%,农村人口1. 081亿,占84%。到1914年,俄罗斯帝国境内总人口达到1. 657亿,其中城市人口为3 060万,占18%,农村人口为1. 351亿,占82%。 这一时期,沙俄人口出现加速增长的趋势,主要归功于工业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 其一,工业革命的进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人口增长。始于18世纪中期发轫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19世纪30~40年代扩展到还在农奴制统治之下的

俄罗斯经济发展进程及现状

俄罗斯经济发展进程及现状 俄罗斯作为前苏联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在当前世界也经济大国,对世界政治、经济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作为“金砖国家”的之一的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之一。今年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10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14769亿美元。在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2010年各国GDP排名中,俄罗斯排名第十,而相对于其亿的人口来说,其10521美元的平均GDP就比像中国、印度、巴西等经济实力雄厚但人口也相对较多的其他发展中大国要有优势,排名世界第54位。在原料出口型经济结构下,俄罗斯经济长期与国际能源市场密切挂钩。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几乎成为俄罗斯经济的“命根”。俄罗斯经济形势与经济发展往往与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为俄罗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能源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与不可预见性也使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俄罗斯一波三折的经济发展进程 1991年,苏联解体后成立的俄罗斯联邦,叶利钦从西方经济学那里,引进了“休克疗法”,价格放开、卢布自由兑换和经济私有化,进行了一场激进的经济改革,希望借此跨入市场经济轨道,跻身西方发达国家之列。不料事与愿违,俄罗斯经济非但没有起色,反倒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不顾国情盲目改革,使俄罗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休克疗法的对于俄罗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经济连年萧条,物资匮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到了1997年,俄罗斯的经济似乎有了转机,但1997到199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沉重的打击了俄罗斯刚刚复苏的经济形势。 普京接掌政权后,俄罗斯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朝着国富民富的目标大步前进,其发展变化令全世界惊叹。俄罗斯在普京总统的带领下迎来了一个为期10年的春天。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始于1999年,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人的工资和人均收入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增长超过了200%。2007年俄罗斯的宏观经济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俄罗斯业已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到近7年来的最高水准,据俄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俄多项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十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二倍。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10800卢布。其中莫斯科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 2万卢布;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9500至10000卢布之间。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俄罗斯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公共领域。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而对比一

俄罗斯能源现状和发展趋势

俄罗斯能源现状和发展趋势

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在世界动力领域现状如何,今后发展方向如何?俄罗斯科学院能源物理学部主任法沃尔斯克?奥列格?尼古拉耶夫就此撰文。 俄罗斯目前年人均能源消耗为 6.3吨固体燃料。如果将其全部转化为优质煤产生的热能来计算,相当于7000大卡/公斤,多于欧洲人均4.7吨水平。目前世界人均水平为3.3吨。如果按国民能源拥有量来看,俄罗斯人均是美国和英国的2.5倍。虽然由于气候等原因,这个数字可能有些偏差,但从另一个角度却反映了俄罗斯经济水平不高。 至于动力所需的能源资源,天然气和石油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0O%以上。在需求中热和电力保障占47%,但应指出,热能在能源中占绝大部分(其中锅炉和分散供热占17%)。俄罗斯每年出口占总量三分之一的燃料,这反映了俄罗斯实际需求低于欧洲平均水平。尽管俄罗斯对热的需求很高,因为一年的供暖时间大多为6-7个月。 当前,俄罗斯经济所需能原效率有所下降。首先表现在工业部门。九十年代总能源效率下降了16%,其中电能效率下降了30-32%。但电能成本却增加了,特别是交通和偷盗而造成的损失却大大增长了。能源储存在增加,即从热能采集到家庭、家电设备等与从前所需相比均有所下降。我们仅仅关注的是一些大型能源储存问题上,也就是在热值转

换为电能和热能上。这些措施根据俄罗斯"统一动力系统"可以在2010年降低20%的热能费用和 5.7%的电能需求。从政府到每一个公民,如果对此没有全面彻底的观念和更改措施,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就不能达到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俄罗斯的电能特点是绝大部分电能(70%)用在有限的能源上,尽管在各个地区所耗不一。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天然气作用急剧下降。家庭住宅耗能不大,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所需能源是俄罗斯的2.3倍。 应该指出,俄罗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广阔的领土上实施的是作为动力系统部分的统一电网。它可以有效利用各种形式的电站,以及补偿昼夜和四季所消耗不均的情况。(大约15-17百万千瓦)。应该考虑到:时区、核电站的饱和状态、(由于开关过程很长,因而造成设备工作资源的下降)和水电站,(特别是在很大程度上的高峰耗能饱和)或者长期低价,从前苏联时期,其可靠能源资源只有10%,而世界为30%。由于俄罗斯89个主体中只有20个在电能需求中达到满负荷。俄罗斯统一动力系统可以随时调节,保障各电站的不足。 近十年,在统一动力系统中的总电站能力有了长足的储存,达到215百万千瓦。而在1997年最大用量也没超过134百万千瓦。近8年,在近50%的工业部门生产下降的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从人类诞生到现在,世界人口的发展经历了大约300多万年的漫长历史。世界人口从公元元年的3亿增长到1750年的8亿。一般认为,由于工业革命和西方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自以1750年为起点的现代时期以来,世界人口加速增长。1830年世界人口达到10亿,1990年为53亿,2000年为62.3亿,到2050年将突破100亿。 俄罗斯人口作为世界人口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世界人口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但其变动趋势同世界人口相比,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人口数据资料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渠道:人口普查、人口登记和人口调查。据考证,俄罗斯最早的人口调查始于1719年。当时为了掌握信仰东正教居民的情况,教会和警察局对人口进行清查,为最早的人口统计。1897年,俄国开始第一次人口普查。从1719年最早的人口调查至今,俄罗斯人口的发展经历了近300年历史,总的趋势是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等条件各不相同,俄罗斯人口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719~1917年的沙俄时期,为加速增长期;1917~1991年的苏联时期,为缓慢增长期;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的当代俄罗斯时期,为平缓下降期。很显然,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准确性不高。因此,我们把1897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后俄罗斯人口发展作为分析的重点,尽可能地利用俄罗斯官方公布的可靠资料并结合俄罗斯社会经济的变化,阐释俄罗斯各个时期人口的演变过程。 一沙俄时期人口演变 有资料表明,18世纪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为9.9‰,出生率为51‰,死亡率为37‰,自然增长率为14‰。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为11.7‰,出生率为60‰,死亡率为51‰,自然增长率为9‰;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为9.7‰,出生率为50‰,死亡率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1801~1860年,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10.2‰,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未发生变化)。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下降为10.6‰,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49‰,自然增长率下降为6‰;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10.1‰,出生率为50‰(未发生变化),死亡率下降为35‰,自然增长率上升为15‰。 以上即是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其准确性不高,因为缺乏全国性的人口统计和调查情况。其一,统计的人口仅限于信仰东正教的居民;其二,统计的人口仅限于纳税 者或有纳税义务的男性人口;其三,未统计人口的城乡结构;其四,未统计婴儿死亡率。不过,根据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米罗诺夫提供的资料,1858年和1897年俄国信仰东正教的居民分别占当年国内总人口的85%和84%。也就是说,以上人口统计资料虽然不完整,但却反映出当时俄国人口的基本状况。 1897年俄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不仅统计质量大大改善,而且人口统计数字比较接近实际。当年,俄罗斯帝国境内总人口为1.282亿,其中城市人口2 010万,占16%,农村人口1.081亿,占84%。到1914年,俄罗斯帝国境内总人口达到

俄罗斯居民的贫困状况

俄罗斯居民的贫困状况 顾志红 早在2003年,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国情咨文就把解决贫困问题列为国家面临的三大重要任务之一,并提出在2010年以前消除俄罗斯社会中存在的贫困现象。在2005年的总统国情咨文中,普京再次以金融行业的职工为例强调解决贫困问题的紧迫性。可见,贫困问题已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函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虽然俄罗斯经济连年高速增长,但是贫困人口并没有减少,反而呈上升之势,而且贫困人口年龄构成趋向年轻化。2004年贫困人口中年轻人的数量增加了1倍。俄罗斯政府减少贫困人口工作难有成效的一大障碍是,大多数俄罗斯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生活现状,严重依赖国家的优惠政策。 一俄罗斯政府规定的贫困线 (一)2004年俄罗斯政府规定的贫困线是月收入低于2376卢布的人群。根据这一标准,2004年俄罗斯的贫困人数约为2550万(占总人口的17.8%)。与2003年相比,贫困人数减少了13%(380万人)。但是,官方的这一数字还不能全面反映出俄罗斯贫困化的实际清况。首先,这一数字没有反映出贫困人口中的年龄构成。2003年,在极度贫困人口中有65.2%的人具有劳动能力(从19一59岁)。而且这一比例从1999年开始呈稳定上升之势。同时,有1/4的贫困人口是16~30岁的壮劳力。其次,过去我们认为,俄罗斯的贫困人口主要是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但实际上,55岁以上的妇女和6o岁以上的男人只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2.1%(2003年)。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领取养老金人群的生活必需支出减少,或者有灰色收入,所以这部分人还不是俄罗斯赤贫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俄罗斯穷困人口具有显著的地区特征。在某些联邦主体,贫困已成为普遍现象。 例如,在印古什共和国,有83%的居民(2003年)生活在政府划定的贫困生活线以下。而在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贫困人口只占当地总人口的8%。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在俄罗斯人口中有一大部分居民生活在贫困线的边缘,他们随时可能滑向贫困人群。如果把贫困线提高5个百分点,那么,俄罗斯的贫困人口就会增加19.7%。 虽然政府不断给居民增加工资,但是俄罗斯职工2004年的实际工资收入水平仍然只是1991年的89.8%。也就是说,俄罗斯人现在的实际货币收入还没有达到苏联解体前的水平。 另外,42.2%的俄罗斯人认为,自己属于贫困人口。这一数字反映出俄罗斯官方与民间对贫困的理解有差异。 (三)目前,俄罗斯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居民收入不平衡。这是引起社会紧张的主要因素之一。2004年,在俄罗斯总人口中10%的最有保障的人群的收入占全国货币总量的29.8%。同时,在俄罗斯人口中10%的最低保障人群的工资收入仅占全国货币总量的2%。我们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俄罗斯政府提高工资的政策主要受益者是高收入人群。 2004年,俄罗斯lO%的富人的收入比10%的贫困人群的收入高出13.8倍。2003年这一差距为13.5倍,2002年为13.3倍,而1990年仅为3.4倍。2003年年底,莫斯科10%的富人的收入高出10%的穷人的收入51倍。秋明州的收入差距为21倍。全俄平均收入差距为133倍。 二俄罗斯居民的收入结构和消费水平

俄罗斯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东欧中亚研究 2000年第2期·经济· 俄罗斯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世才 【内容提要】西方倡导的激进的经济改革使俄罗斯陷入了全面的经济危机之中,危机的程度已超过1929 -1933年西方的大萧条时期。当时美国和欧洲的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40%-45%,而现在俄罗斯的工、农业生产均下降50%以上。俄罗斯的经济危机具有“疲软型”的特点,这是一种持续时间更长,破坏性更大的经济危机。俄罗斯经济改革政策的失误和俄罗斯独立后新生成的障碍因素是造成现在俄罗斯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俄罗斯的经济要恢复到1990年时的水平至少要到2005年或2010年以后。经过这一恢复期后,俄罗斯经济将进入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 【关键词】俄罗斯经济现状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王世才,1949年9月生,现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长春 130031) 苏联解体后,西方倡导的激进的经济改革使俄罗斯陷入了全面的经济危机之中,危机的程度已超过1929~1933 年西方的大萧条时期。当时美国和欧洲的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下降40%~45%,而现在俄罗斯的工、农业生产均下降50%以上。工农业生产的持续下降,生产投资逐年减少,物价暴涨,通货膨胀率不断攀升,投资危机、财政危机、金融危机、支付危机有增无减,外债、内债、三角债交织在一起,使俄罗斯经济陷入长期的衰退之中。较之1929~1933年西方的大萧条时期,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危机具有持续时间更长,破坏性更大的特点。同1990年相比,俄罗斯的国内总产值、工、农业产值均下降50%以上。1990年,俄罗斯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只略少于5%,而现在这一份额仅稍高于1.6%。在 1990~1997期间,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大约减少2/3。现在它与一些主要国家间的差距已拉大。美国的国内总产值超过俄罗斯将近11倍,日本将近4倍,德国1.8倍,其它欧洲大国约1倍。在国内总产值方面,俄罗斯比中国少85%,比印度约少50%。在人均国内总产值方面,现在俄罗斯比美国低 85%,比经济发达国家低78%,比东南亚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低20%~25%以上;但略高于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 一俄罗斯经济的现状 自1991年12月独立以来,俄罗斯国内总产值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1992 年比上年下降18.5%, 1993年下降12%, 1994年下降15%, 1995年下降4%, 1996年下降5%, 1997年出现暂时的转机,增长0.4%, 1998年又下降4.6%。 1998 年俄罗斯政府不得不将年初宣布的“经济增长年”改为“反危机年”。俄罗斯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工农业生产的大幅度下降。如果1990年俄罗斯工业产品物量指数等于100%,那么1995年仅达到50%。俄罗斯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生产量大幅度减少。电能的生产量从1990年的10 820亿千瓦小时降至1995年的

俄罗斯马业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俄罗斯马业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刘非1,张目2 (1.辽宁省沈阳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辽宁 沈阳110034; 2.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866) 摘要:俄罗斯是世界上马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培育出很多优秀马匹品种,在世界养马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根据2011年数据,俄罗斯马匹保有量为136万多匹。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俄罗斯马业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运动用马、产品用马、工作用马、繁育用马结构较为合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管理机构,制定了标准的马匹登记、质量评价及马匹饲养、繁育、调教全过程财政补贴体系,依据马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马业经济软硬件设施建设。 关键词:俄罗斯;马业经济;产品养马业;运动马中图分类号:S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377(2015)04-0001-05 俄罗斯经济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马产业也是处在转型的过程,在这个大背景下,马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 1马业经济现状 1991-2011年俄罗斯马匹数量由261.84减少到136.22万匹,降幅48%。1990-2006年连续十六年马匹 数量下降,2007-2011年马匹数量首次回升,5年间马匹数量增加了5.83万匹,增幅为4.5%。详见表1。 表11991-2011年俄罗斯各区马匹数量分布及年度变化表 作者简介:刘非(1971-),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匹育种及饲养管理。E-mail :liufei7080@https://www.wendangku.net/doc/6b18888950.html, 通讯作者:张目(1973-),女,中国马业协会副秘书长,致力于中俄及独联体国家马业经济研究。收稿时间:2015-04-14,修回日期:2015-04-15 各区1990年2000年2006年2011年2011年占% 1990年2006年中心区32.5420.5111.797.2122.261.2西北区 6.24 4.01 2.46 1.7227.669.9南部区21.4910.699.019.4343.9104.7北高加索区12.927.617.018.1563.1116.3沿伏尔加区64.4241.6131.9724.8238.577.6乌拉尔区18.7311.157.17 6.5935.291.9西伯利亚区82.1451.8846.7459.3172.2126.8远东区23.3614.3114.2318.9881.3133.4总计 261.84 161.77 130.38 136.21 52.0 104.5 万匹,年末马匹数量 1

俄罗斯原油现状及未来趋势

俄罗斯原油现状及未来趋势 俄罗斯是世界第八大石油资源国,截至2013年底,其石油探明储量达到127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5.5%。2013年,俄罗斯原油产量为5.23亿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3%。2013年其原油出口创汇1725亿美元,是俄罗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2/3的财政收入来自其油气企业的税款。随着乌克兰危机愈演愈烈以及国际油价急剧下滑,俄罗斯的原油生产和出口将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石油收入减少是卢布对美元汇率降低41%的重要影响因素,也使国际上普遍看空俄罗斯经济。 一、俄罗斯原油生产和出口情况 1. 2013年俄原油生产与出口情况 (1)原油生产 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2013年俄罗斯原油产量为5.23亿吨,仅比沙特阿拉伯少约1000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3%。俄罗斯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其中陆上石油资源占87.4%,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占61%)、伏尔加—乌拉尔(占16%)、东西伯利亚—远东(占15.1%)等地区;海上石油资源占12.6%,主要分布在北极海、鄂霍次克海和里海等陆架油气区。 俄罗斯国内的石油生产企业有数十家,其中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卢克石油公司(Lukoil)、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Surgutneftegas)、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Gazpromneft)是前四大原油生产企业。俄罗斯石油公司收购TNK-BP后,在俄国内原油生产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产量占国内总产量

的比重由2000年的31%提高到2013年的38%,也使得四大原油生产企业的产量合计达到俄罗斯总产量的73%(见下图)。 (2)出口情况 俄罗斯是全球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原油出口国,每年出口规模在2.5亿吨左右,约占国内原油总产量的50%(见下图)。自2008年以来,由于欧洲原油消费量下降,俄罗斯调整了原油和成品油税费(提高原油相关税费,降低成品油税费),推动俄罗斯国内原油加工量提升,导致俄罗斯原油出口量持续下降。2013年,俄罗斯原油出口量约为2.35亿吨,占国内总产量的44%。

论近年来俄罗斯与我国的国际关系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论近年来俄罗斯与我国的国际关系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在中国对外交往关系中,中俄关系始终占据重要地位。两国均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维护世界和科和安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两国幅员辽阔、山水相连,有着近400年的交往历史。400年来两国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俄罗是世界大国,又是我国最强大的邻国,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关键性因素。 在谈及两国国际关系的时候,从国家利益的根本立足点角度看,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中俄加强战略合作实为明智之举。 (一)中俄军事方面合作的背景和问题 首先从地缘角度分析,中俄有4300公里的漫长接壤国界线,2008年 随着黑瞎子岛问题的解决,中俄双方在领土方面的争议问题基本解决,双方在领土方面基本没有了利益冲突。从中国方面看,美国一直将中国作为潜在威胁最大的敌人,日本更是将战略假想敌直指中国,为牵制中国发展,美国一直暗中扶植台独势力,对台军售,支持台湾与大陆的分裂状态,台湾问题日益成为中国核心利益的最大最直接威胁。与此同时,日本在中国东海竭力与中国争夺钓鱼岛,妄图控制东海一带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而在南中国海,在美国的支持和扶植下,东南亚各国蠢蠢欲动,非法占据中国南海岛屿,非法修筑各种军事民用设施,大量开采属于中国的油气资源,由此可见,中国目前最大的威胁在东南沿海,而中国在西面北面与俄罗斯接壤,为更好直面和解决东南沿海的复杂问题,中国必须将俄罗斯作为其战略纵深。 从俄罗斯方面看,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政治实力、国际影响力都大大下降,华约解体后,以前在两极格局掩盖下的诸多矛盾日益显现。美国和西方也趁机侵入俄罗斯原有的势力范围,普京时代,俄罗斯又调整对外战略,企图重新以大国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这都引起东欧国家的恐慌,东欧各国自己也强烈要求加入北约。而北约的新一轮东扩,更是形成了对俄罗斯的分离和包围的态势,从西面对俄罗斯造成重大威胁。与此同时,俄罗斯境内的恐怖主义、分离主义、极端主义的威胁都存在于西部地区,为应对北约威胁及三股势力,俄罗斯也必须将中国作为东南的战略纵深。。 但是由于中俄两国长期处于政热民冷的状态,虽然两国在政治上实现互信,但双方国内的社会基础却明显不足。虽然中俄两国政府和军方建立起一系列互访机制,交流密切,但是由于政治、经济、历史、语言等原因,两国民间交流明显不足。正是由于缺乏必要社会基础和民间的深入了解,不符合两国利益的观点甚嚣尘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方军事合作。中两国事技术合作进入发展调整期,矛盾浮出水面,带来更多利益纠纷。目前中国军事技术合作处于转期,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中俄军事装备交易数量下降,双方围绕交易价格和知识产等一些内部性争面。 (二)中俄战略合作现状和前景

俄罗斯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现状

俄罗斯合成橡胶工业的现状 发布时间:2009-11-20 编辑:俄罗斯葛长宇来源:调研 俄罗斯合成橡胶工业的现状 一. 危机前起伏不平的发展趋势 合成橡胶是俄罗斯化工工业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2008年8月前,俄罗斯化工和石化工业一直处于顺利发展时期,合成橡胶的发展则显得更为突出,它的全国生产和消费增长速度超过俄罗斯石化工业其他许多产业的增长速度。在生产增长速度比较接近情况下,合成橡胶的消费明显高于聚氯乙烯和轿车轮胎消费的增长,只有与矿肥和聚苯乙烯市场发展速度比较时方显得落后一步。 合成橡胶市场好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出口在生产中的比重上升,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依赖进口的程度降低(表1)。 表1 俄罗斯合成橡胶市场及其主要产品

备注 1)在“俄罗斯至2015年化学和石化工业发展战略”中所规定的初步指标 从2007年以来,该产业情况已经有了根本的变化:在石化产业许多部门有明显增长的背景下(特别是在消费品和建筑工业领域使用的聚合物、塑料制品和颜料的生产方面),俄罗斯的合成橡胶起初骤然减缓了增长速度,接着产量开始下降,2007年前三季度俄罗斯合成橡胶主要生产企业均削减了产量(见表2)。 表2 2007年1-9月俄罗斯企业生产合成橡胶情况 资料来源:俄罗斯统计局

2007年合成橡胶生产总体增长仅达到2.7%,比计划要求(“发展战略”要求)低13万吨。这在化工行业里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2008年初俄罗斯合成橡胶产量减少趋势加剧,而且,如果说2008年一季度产量减少是在合成橡胶再加工制品生产增长情况下出现的,到年中下滑趋势则已经渗透到整个橡胶工艺制品生产领域。 据俄罗斯统计局资料,2008年上半年俄罗斯生产了合成橡胶628891吨(为2007年同期的99.7%),而汽车、农业机械、摩托车用轮胎为2067.7万只(2007年同期的99%)。 2007-2008年期间俄罗斯合成橡胶厂生产者价格显著上涨,而且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石化产品,如轮胎等橡胶再加工制品的价格增长速度。 分析表明,合成橡胶国内市场价格提高得比国际贸易价格更快,特别是与俄罗斯出口商的出口价格相比。这一事实显示,俄罗斯供应商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所下降。 合成橡胶国际价格和俄罗斯国内价格两者之间的关系表明,在国际市场上,按照商品质量排序,俄罗斯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比在国内市场上更缺乏竞争力。虽然如此,尽管存在经济合理性问题,该产品生产仍然是以出口为主,而且出口一直处于增长状态。 俄罗斯国内市场平均价格绝对水平显著高于俄罗斯供应商平均出口价格和的进口平均价格:相应地分别高出20%和88%。 2008年上半年,俄罗斯生产者的合成橡胶平均价格,根据俄罗斯统计局的数据,为82366.4卢布/吨(2007年平均为58763.5卢布/吨)。农业机械用的汽车、摩托车轮胎平均价格为2022.2卢布/个(2007年为1792.0卢布/个)。轿车轮胎为692.5卢布/个(2007年价格为653.4卢布/个)。农业机械轮胎价格为3482.4卢布/个(2007年为3246.6卢布/个)。 合成橡胶市场过去不仅是俄罗斯石化产业的佼佼者,而且按照国际标准也是被认为是发展极为顺利的生产部门,但是最近几年里的它的生产出现了不少消极因素,发展迟缓,这一状态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忧虑。

俄罗斯经济发展史精选

俄罗斯经济发展史精选 大家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史有哪些吗?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俄罗斯经济发展史范文精选,小伙伴们一起来参考一下吧。 冒天启:天则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交流。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对俄罗斯、中国市场化进程比较的一个评估》,所以内容不单是讲俄罗斯,也不单是讲中国,而是对两者市场化进程的一个比较。这个问题涉及的东西比较多,而且实践性比较强,也涉及很多理论问题,所以副标题我想就是《兼论转型经济研究的现状和理论问题》。在这个大题目的限定之下,今天我想讲三个问题。第一是转型经济研究的现状及其观点的重要评定,也就是理论背景;第二个问题是中国和俄罗斯转型比较的主要理论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对中国和俄罗斯市场化进程做一个大致的比较。这是一个大的课题,所以这次只是就基本观点作一些评述,把它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目前学界对于转型的含义是有一个严格限定的,主要是指上个世纪后半期,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的这样一个时段的问题。这个界定在我印象中是盛洪最早提出来的。现在学界对这个界定好像已经淡化了,有篇文章甚至把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也包括了进去,把《资本论》

的研究也包括了进去。淡化以后很多问题就不好讨论了,所以今天我还是严格按照界定,讲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这样一个时段内发生的问题。 研究转型主要的一个理论还是比较问题,比较经济学过去一直是按照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划分,按照制度比较来进行的,苏联解体以后,按照主义来划分就失去了研究对象,所以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比较经济学目前比较沉寂,研究不是很多。国际上对中国、俄罗斯还有东欧国家进行比较,作为比较经济学的分支,目前还是有一些研究成果的。这里面有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基础性的理论文献,第二部分是研究的观点。从中国和俄罗斯的比较来看,研究的观点主要有 6 大类,第一类的观点就是把激进和渐进作为主要内容来对制度变迁进行专项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是斯第格利茨,他在《改革下回去论十年》这一系列文章中间,把中国和俄罗斯的转轨按照激进和渐进进行了比较,在他的所有文献里面,归纳一下,主要讲了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主要讲俄罗斯为什么失败了,中国为什么成功了?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对市场经济最基本的概念的认可。 斯第格利茨认为,在目前美国流行的主流教科书是依赖于新古典经济学派的,而这个学派的观点对俄罗斯的转轨造成了误导。第二个观点是俄罗斯奉行的手段有偏差,把私有化、公开资本账户看作是转轨成功的标准,而不是手段。第

俄罗斯原油现状及未来趋势

俄罗斯是世界第八大石油资源国,截至2013年底,其石油探明储量达到127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2013年,俄罗斯原油产量为亿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3%。2013年其原油出口创汇1725亿美元,是俄罗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2/3的财政收入来自其油气企业的税款。随着乌克兰危机愈演愈烈以及国际油价急剧下滑,俄罗斯的原油生产和出口将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石油收入减少是卢布对美元汇率降低41%的重要影响因素,也使国际上普遍看空俄罗斯经济。 一、俄罗斯原油生产和出口情况 1. 2013年俄原油生产与出口情况 (1)原油生产 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2013年俄罗斯原油产量为亿吨,仅比沙特阿拉伯少约1000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3%。俄罗斯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其中陆上石油资源占%,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占61%)、伏尔加—乌拉尔(占16%)、东西伯利亚—远东(占%)等地区;海上石油资源占%,主要分布在北极海、鄂霍次克海和里海等陆架油气区。 俄罗斯国内的石油生产企业有数十家,其中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卢克石油公司(Lukoil)、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Surgutneftegas)、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Gazpromneft)是前四大原油生产企业。俄罗斯石油公司收购TNK-BP后,在俄国内原油生产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31%提高到2013年的38%,也使得四大原油生产企业的产量合计达到俄罗斯总产量的73%(见下图)。 (2)出口情况 俄罗斯是全球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原油出口国,每年出口规模在亿吨左右,约占国内原油总产量的50%(见下图)。自2008年以来,由于欧洲原油消费量下降,俄罗斯调整了原油和成品油税费(提高原油相关税费,降低成品油税费),推动俄罗斯国内原油加工量提升,导致俄罗斯原油出口量持续下降。2013年,俄罗斯原油出口量约为亿吨,占国内总产量的4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