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1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1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1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1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主要建筑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各种代表建筑及风格(设计者):

法国古典(罗马)复兴:巴黎万神庙(J.G.Soufflot)、凯旋门(J.F.Chalgrin)。

英国古典(罗马)复兴(不彻底):英格兰银行。

英国古典(希腊)复兴(重要地位):爱丁堡中学(T.Hamilton)、不列颠博物馆(Sir Robert Smirke)。

德国古典(希腊)复兴:柏林勃兰登堡门(https://www.wendangku.net/doc/7885659.html,nghans)、柏林宫廷剧院(申克尔)。

美国古典(罗马)复兴:美国国会大厦(Willian Thornton an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885659.html,trobe)。

美国古典(希腊)复兴:宾夕法尼亚银行(https://www.wendangku.net/doc/7885659.html,trobe)

浪漫主义又称哥特复兴:英国国会大厦(Sir Charles Barry)哥特风格。

折衷主义也称集仿主义:巴黎歌剧院(J.L.C.Garnier)巴洛克和洛可可、巴黎圣心教堂(Paul Abadie)拜占庭和罗马风。

法国的古典复兴:

1、净化建筑代表作:巴黎万神庙。

2、帝国风格特点:雄伟壮丽,内部具有东方和洛可可的装饰。

布赖顿英国皇家别墅:生铁构件。

伦敦“水晶宫”展览馆(1851,帕克斯顿)

巴黎埃菲尔铁塔(1889,埃菲尔)

“田园城市”由霍华德提出

“工业城市”由加尼埃提出

“带形城市”由索里亚提出

第二章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工艺美术运动:主张在设计上回溯到中世纪传统,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主张设计的诚实真挚。

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新艺术”运动则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的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装饰构思基本来源于自然。

红屋(1859~1860,韦布)

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

德国:奥尔布里希,贝伦斯。

英国:迈金托什。

西班牙:高迪(米拉公寓,圣加徒教堂)。

“装饰即罪恶”——阿道夫·洛斯

斯坦纳住宅(1910年维也纳,洛斯)

赫尔辛基火车站(1906~1916,老沙里宁)

美国的芝加哥学派的重要贡献: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形式跟随功能”——沙里文(学派代表人物)

C.P.S. 百货公司大厦(沙里文)

赖特

赖特草原式住宅特点:

1、与大自然结合成一体,不破坏自然条件。

2、平面略呈十字形,在十字交叉的地方设壁炉,以壁炉为中心向外发展。

3、立面样式:构图以烟道为中心,展开水平构图。

4、窗户非常大,以利于室内外相结合。

5、利用自然材料,并表明自然材料的质感。

6、流动空间。

赖特的草原住宅把平立面空间统一考虑,其全新的水平构图,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

赖特草原式住宅特点:

1、十字形平面。

2、坡屋顶伸得很远,大挑檐大片阴影。

3、建筑外部体形高低错落。

4、横线为主的构图,舒展安定的形象。

5、外墙成排门窗,内外空间连续性。

流水别墅(赖特)特点:

1、各层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向各个方向悬伸出来。

2、用石墙和玻璃围成不同形状的室内空间,有的角落封闭,有的开敞。

3、外形上一道横墙和几条竖石墙组成交错构图,使立面有水平垂直对比和颜色质感对比。

4、与周围自然风景紧密结合,建筑物与大自然形成相互渗透的格局。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赖特)

普赖斯塔楼(赖特)

赖特的有机建筑——是对工业社会带来问题的补充,有机建筑理论的前身起源于草原住宅。

主要理论:

1、由里向外,由外向里追求建筑整体性,即局部服从整体,整体由熔化局部。

2、协调的观念,建筑物与自然的协调,人与建筑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

3、建筑是自然的建筑。

4、建筑是真实的建筑。

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派与代表人物

德国波茨坦市的爱因斯坦天文台(门德尔松,表现主义)

第三国际纪念碑(马列维奇,风格派和构成派)

乌德勒支住宅(里特弗尔德,风格派)

格罗皮厄斯

法古斯工厂(格罗皮厄斯和A.迈尔)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TAC的协和建筑师事务所,由格罗皮厄斯和他七个徒弟组成)

格罗皮厄斯的建筑理论(新建筑特点):

1、提出建筑要随时间向前发展,创造时代新建筑,强调工业发展对建筑发展的影响。

2、设计原则和方法在20世纪20~30年代把功能、经济因素放在首位,后来(1952年)认为精神美感同样或更加重要。从19世纪到20世纪20年代末,促进了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的革新,创造勒一批很有表现力的新的手法和新的建筑语汇。

3、建筑教育原理和建筑艺术本质的论述。

格罗皮厄斯的艺术成就?

包豪斯校舍的建筑成就?

包豪斯校舍的建筑特点:

1、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2、采用灵活的不规则构图手法。

3、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

4、省钱,经济。

早期钢筋混凝土大师:佩雷

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贝伦斯):在现代建筑史中是一个里程碑,被西方称之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德意志制造联盟:(所关心的设计问题)

2、提倡艺术、工业、手工艺相结合。

3、主张通过教育、宣传,努力把各个不同项目的是金额综合在一起,完善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艺。

4、强调走非官方路线,避免政治对设计的干扰。

5、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化工业。

6、坚决反对任何装饰。

7、主张标准化和批量化。

勒·柯布西耶

《走向新建筑》——1923,勒·柯布西耶

萨伏伊别墅——1928,勒·柯布西耶

巴黎瑞士学生宿舍——1930,勒·柯布西耶

“建筑是居住的机器”——勒·柯布西耶

印度昌迪加尔规划(1951,勒·柯布西耶)

柯布西耶就自己住宅提出的“新建筑五个特点”:

1、底层架空放独立支柱。

2、屋顶花园。

3、自由的平面。

4、横向长窗。

5、自由的立面。

勒·柯布西耶的主要贡献(成就):

1、在20世纪20年代就鼓吹现代建筑,站在现代建筑发展的最前例。

2、以现代工业为基础探索现代建筑建设问题——注重发挥工业和科技对建筑的影响,解决大城市问题。

3、在形式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前进,形式多样风格多变,即有理性又有浪漫主义。

4、在逆境中经过斗争不断前进。

朗香教堂的特点:

1、是一座象征性很强的建筑。

2、空间处理出乎人的料想。

3、具有强烈的雕塑感。

4、开窗大小无规律。

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以不断新奇的建筑观点和建筑作品使世人感到惊奇,其建筑特点如下: 1、“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其设计不可避免的受经济法则所支配,减少房屋的组成构件。 2、“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赞美工程师。此时勒·柯布西耶处于理性主义阶段,并提出“新建筑五个特点”,代表作有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

到20世纪50年代,萨伏伊别墅还推动了粗野主义的发展,代表作有马赛的“人居单元”(马赛公寓大楼)、昌迪加尔行政中心。

随后他又把建筑看作是纯粹精神的创造,“建筑艺术是超出实用的需要,是造型的东西”,“建筑轮廓不受任何约束”,强调建筑的艺术性。此时勒·柯布西耶以变成一浪漫主义者,代表作为朗香教堂,其造型带有表现主义倾向。

由此可见勒·柯布西耶是一位理性加浪漫主义的建筑大师。

密斯

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纪念碑(1926,密斯,表现主义)

“少就是多”——密斯·范·德·罗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1929,密斯)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密斯)

范斯沃斯住宅(密斯)

湖滨公寓(密斯)

西格拉姆大厦(密斯)

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密斯)

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密斯)

密斯的“纯净空间”或叫“全面空间”:

1、简化结构体系和构件,产生极少障碍的可作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全面空间。

2、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不带任何多余的,只有直线、直角组成的规整纯净透明的钢和玻璃

的方盒子。(是全面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为特征的设计手法和具体体现)。

现代建筑的四位大师:赖特格罗皮厄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

第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

帕米欧肺病疗养院(1929~1933,阿尔托)

维堡市立图书馆(1935,阿尔托)

珊纳特塞罗镇中心的主楼(阿尔托)

沃尔夫斯堡文化中心(阿尔托)

索尔克生物研究学院(路易斯康)

理查德医学研究楼(路易斯康)

巴西利亚规划(科斯塔)

巴西利亚总统府(尼迈耶)

广岛和平中心纪念馆与纪念券门(丹下健三)

日本新宿副中心,后开发为东京市政府新行政中心(丹下健三)

东京海湾规划方案(1960丹下健三)

东京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竞技场(1964,丹下健三,悬索结构)

山梨文化馆(丹下健三)

日本的香川县厅舍(丹下健三)

中银仓体大楼(黑川纪章成名之作)

巴黎德方斯副中心,分A,B两区。

新奥尔良意大利喷泉广场(穆尔,后现代)

日本筑波中心广场(1983,矶崎新,折衷主义作品,后现代)

空间城市(1970空间结构网络,弗里德曼)

插入式城市(1964库克)

行走式城市(1964赫隆)

海上城市(70年代初富勒)

仿生城市(20c60年代索拉里)

纽约利华大厦(SOM建筑事务所)

汉考克大厦(SOM建筑事务所)

西尔斯大厦(SOM建筑事务所)

美国科罗拉多州空军士官学院中的教堂(SOM,高技派)

亚特兰大,桃树中心广场旅馆(波特曼,挑出共享空间)

吉隆坡双塔大厦(西萨·佩利)

法兰克福 DG银行总部大楼(KPF建筑师事务所)

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大厦(诺曼·福斯特)

柏林国会大厦改建(福斯特)

雷诺公司产品配送中心(福斯特)

休斯敦共和银行中心大楼(P.约翰逊,哥特风格)

纽约的林肯文化中心(约翰逊,哈里森和阿布拉莫维兹)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楼(P.约翰逊)

罗马小体育宫(内尔维,网格穹隆形薄壳屋顶即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

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会议厅(内尔维)

通用汽车技术中心(小沙里宁)

英国伦敦的美国大使馆(小沙里宁)

耶鲁大学冰球馆(小沙里宁)

肯尼迪机场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小沙里宁)

圣路易斯大券门(小沙里宁)

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候机厅(小沙里宁,悬索结构)

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美国馆(斯通,悬索结构)

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联邦储备银行(悬索桥式结构)

美国罗利市牲畜展赛馆(双曲马鞍形悬索结构)

日本关西国际航空空港候机楼(R.皮亚诺)

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皮亚诺和罗杰斯)

芝柏文化中心(R.皮亚诺)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

《雅典宪章》——尽管内容片面,但说明了建筑师对城市问题的关心,大大的吸引战后渴望和平的年轻人。1933年CIAM在雅典的以“功能城市”为主题的第四次会议。与会者分析了34个欧洲城市,勒·柯布西耶提出了现代城市应解决好居住、游憩、工作和交通四大功能,此后该内容被收录于《雅典宪章》。后来勒·柯布西耶的看法被公开批评了。

阿姆斯特丹的儿童之家(凡·艾克,“多簇式”或“组团式”)

亨斯特顿学校(史密森夫妇,粗野主义)

谢菲尔德大学设计方案(史密森夫妇,粗野主义)

莱斯特大学的工程馆(斯特林和戈文,粗野主义)

德国斯图加特州立美术馆扩建(J.斯特林)

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鲁道夫)

1964年西雅图世界博览会中的科学馆(雅马萨奇,尖券)

美国波士顿汉考克大楼(贝聿铭)

瑞典拉普兰的体育旅馆(厄金斯)

甘地纪念馆(C.柯里亚)

干城章嘉公寓(C.柯里亚)

柏林的爱乐音乐厅(沙龙)

悉尼歌剧院(伍重)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宾州栗子山文图里母亲住宅(文图里)

圣·约瑟夫喷泉广场(C.摩尔)

俄勒冈波特兰市市政厅(格雷夫斯)

海豚旅馆和天鹅旅馆(格雷夫斯)

荷兰的博尼芳丹博物馆(马斯特里赫特)

卢加诺戈塔尔多银行(博塔)

国家罗马艺术博物馆(莫奈奥)

海尔艺术博物馆(迈耶)

格蒂中心(迈耶)

螺旋大厦(祯文彦)

住吉的长屋(安藤忠雄)

光的教堂(安藤忠雄)

水的教堂(安藤忠雄)

劳伊德大厦(罗杰斯)

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让·努维尔)

萨特拉斯车站(卡拉特拉瓦)

解构主义

拉维莱特公园(屈米)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艾森曼)辛辛那提大学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大楼(艾森曼)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D.李伯斯金)

香港山顶俱乐部设计(哈迪得)

东京札晃餐厅(哈迪得)

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盖里)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盖里)

世界五大最著名建筑风格流派

一:巴洛克建筑 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二: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三: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欧洲各国的经典哥特式建筑 四:古典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 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和记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当时的考古学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这种思想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五: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中国建筑文化三大特色分析

中国建筑文化三大特色 李先逵 内容提要 创造中国特色建筑理论,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建筑之路,应当认真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华加以汲取。中国建筑文化有三大基本特色,一是深沉高迈的文化哲理,对建筑名称包含强烈文化意义,从哲学高度理解建筑本质,应用阴阳数理哲学表现艺术美学精神,创造独具一格的礼制建筑;二是重情知礼的人本精神,坚持以人为出发点的设计原则,亲近人的尺度营造空间环境,注重建筑环境的教化功能,强调建筑组群有机整体性,表现了“院落文化”的群体意识;三是“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人居环境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适应,广泛应用风水学说指导建筑选址规划,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山水城市,崇尚“中和美”的环境美学观,创造了极富特色的自然式中国园林艺术,把“意境美”的追求作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最高审美理想。中国建筑师应加深中国建筑文化修养,融入时代精神创造新的建筑理论。 关键词:中国建筑文化特色理论创新 在当今丰富多采的中国现代建筑创作舞台上,凡严肃的负责的中国建筑师都无不在思考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建筑之路。这是一条艰辛的路。它需要把传之欧美的现代建筑文明同源之本土的传统建筑文化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富于个性特色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随国门打开,当代西方现代建筑各种思潮理论、流派如洪水般涌入,虽然仍需要更深入地熟悉,“食洋”求化,但至今已不觉新鲜了。相反,在“食古”的另一方面,由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对中国文化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否定传统文化的余波未尽,暗流潜行,尤其在不少中青年建筑师中,崇洋甚于鉴古。在当今的建筑创作中,之所以欧陆风盛行,盲目模仿、抄袭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大行其道,原

因固然复杂,但鄙薄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研究自己本土历史建筑文化的思想倾向,却是一大重要原因。此外,在如何学习传统建筑文化精神上也存在模糊的观念,认为传统建筑作为一种古典的形式已经过时,提继承发扬传统的创作不能体现时代精神等等。不少对传统理解的片面性在于只看到外表形式的学习,而没有体味到更实质的学习是在对建筑本质内涵的认识。也就是说,对中国建筑传统的认识应该从建筑文化学的观点,从建筑观的高度,从建筑哲学原理的把握上去加以阐释和理解。从这个角度分析,笔者认为相比西方古典建筑文化而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应当有以下这样三大基本特色,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新的审视,以吸取其合理的营养。 一、深沉高迈的文化哲理 从艺术本质来看,建筑艺术如同音乐艺术一样,富于抽象的寓意性,以特有的符号语言表达一定的情绪和感受,所以,它们属于一种象征主义艺术,用这样的象征手法来映射人类的思想意识。如西方古典主义建筑中,用罗马式风格表现庄严,用希腊式风格表现公正等等。虽然其中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意义,但较之数千年一以贯之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底蕴来,却是失之浅表。由于中国文化哲学的早熟,使之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灌注和培育则比其它建筑体系显得格外的悠久、自觉、深刻、成熟,因而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文化哲理更加突出,更具普遍性。从宫殿、寺庙建筑直至普通民居、小品园林,莫不充满丰富多姿而又深沉高迈的哲学意识,其建筑形态表象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思维理念、心理结构以及人生观和宇宙观的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体现着建筑的本质。言其中国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实为历史的验证,绝非夸张之辞。正如英国伟大的哲学家李约瑟博士所指出的,中国建筑精神在于:“皇宫、庙宇等重大建筑自然不在话下,城乡中不论集中的,或是分布于田庄中的住宅也都经常地出现一种对‘宇宙图案’的感觉,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这的确颇有见地。 中国建筑文化哲理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举其大要可列陈数端。首先,在对建筑的名称上,就可看出强烈的文化意义。如称建筑群中位

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

宗教建筑演讲稿 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三种。罗马式教堂是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一些大教堂普遍采用的建筑式样。它是仿照古罗马长方形会堂式样及早期基督教“巴西利卡”教堂形式的建筑。巴西利卡是长方形的大厅,内有两排柱子分隔的长廊,中廊较宽称中厅,两侧窄称侧廊。大厅东西向,西端有一半圆形拱顶,下有半圆形圣坛,前为祭坛,是传教士主持仪式地方。后来,拱顶建在东端,教堂门开在西端。高耸的圣坛代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骷髅地的山丘,放在东边以免每次祷念耶稣受难时要重新改换方向。随着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在祭坛前扩大南北的横向空间,其高度与宽度都与正厅对应,因此,就形成一个十字形平面,横向短,竖向长,交点靠近东端。这叫做拉丁十字架,以象征耶稣钉死的十字架,更加强了宗教的意义。比萨大教堂(PisaCathedral)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位于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1092年主教堂竣工,1153年增加了洗礼堂,1174年修建了钟楼即后来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 拜占庭式建筑的主要成就与特征是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筑。其堂基与罗马式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东正教教堂的特征是堂基由长方形改为正方形,但在建筑艺术上仍保留拜占庭式风格。东欧的教堂是突出穹顶,提高鼓座,使穹顶更加饱满。现在苏联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其特点是中央一个大墩,周围八个小墩排成方形,上面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穹顶。该建筑是世界宗教建筑中的珍品。 圣索菲亚大教堂于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建成,但在532年被一场大火焚毁,现在看到的教堂是由查士丁尼大帝于同年重建的。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罕穆德二世征服该地,把教堂改为清真寺。其特点是方形平台上覆盖着圆形穹顶,有两个半圆球形拱门支撑,别具风采。这种典型样式成为后来许多清真寺设计的模板。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建筑,是民族和文明的个性体现。建筑艺术是伊斯兰艺术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因而,伊斯兰建筑风格这一视角有助于我们对伊斯兰文明加深了解。伊斯兰建筑由于地区和年代的不同而形式各异,觅其共性是比较困难的,可是下述各项是较为明显的。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的主要类型,它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点中必须建立的建筑。清真寺建筑必须遵守伊斯兰教的通行规则,如礼拜殿的朝向必须面东,使朝拜者可以朝向圣地麦加的方向做礼拜,就是面向西方;礼拜殿内不设偶像,仅以殿后的圣龛为礼拜的对象;清真寺建筑装饰纹样不准用动物纹样,只能是植物或文字的图形。 蓝色清真寺是回教世界最优秀的建筑师锡南(Sinan)的得意弟子Mehmet Aga的作品,也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建于1609年。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磁砖装饰。巨大的原顶周围有六根尖塔,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建造

建筑的十种风格

NO.1 地中海建筑风格(Mediterranean Style) 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是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地中海风格建筑,原来是特指沿欧洲地中海北岸沿线的建筑,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南部沿海地区的住宅。这些地中海沿岸的建筑和当地乡村风格的建筑相结合,产生了诸如法国普罗旺斯、意大利托斯卡纳等地区的经典建筑风格。后来这种建筑风格融入欧洲其他地区的建筑特点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豪宅的符号。闲适、浪漫却不乏宁静的地中海风格建筑所蕴含的生活方式的精髓所在。 长长的廊道,延伸至尽头然后垂直拐弯;半圆形高大的拱门,或数个连接或垂直交接;墙面通过穿凿或半穿凿形成镂空的景致。这是地中海建筑中最常见的三个元素。 地中海风格的建筑舍弃浮华的石材,用红瓦白墙营造出与自然合一的朴实质感。建筑外墙的涂料经过工匠们一层层、一遍遍的粉刷,颜色就渐渐的沉淀下来;岁月愈久,颜色愈白,味道愈浓,体现了一种传统的手艺精神。 地中海风格从建筑的形态上看,经常出现很多不对称的设计,尤其是西班牙风格的建筑,采用了很多圆弧形结构,包括墙体、护栏、门窗框架,乃至屋顶上使用的筒瓦。外立面颜色温润而醇和、材料粗朴而富有质感、建筑中包含众多的回廊、构架和观景平台。 地中海风格在细节的处理上特别细腻精巧,在西班牙建筑中,经常广泛运用螺旋形结构配件,包括阳台、窗间柱子等多用螺旋形铸铁花饰。此外,在地中海建筑中往往采用建筑圆角,让外立面更富动感,并配合以落地大窗和防锈锻铁为装饰的小窗,外墙局部用文化石河特别的涂料;露台上采用弧形栏杆等;而装饰性用的烟囱,则带有传统的英国风味。 N0.2 意大利建筑风格(Italian Style) 意大利建筑在建筑技术、规模和类型以及建筑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形装饰上,都体现一种次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 14世纪意大利出现“文艺复兴”运动,随之资产阶级的象征——市政厅、行会大厦、广场与钟塔等建筑兴起,这就是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建筑风格。这种建筑并没有简单地模仿或照搬希腊、罗马式样、它在建筑艺术、规模和类型以及建筑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建筑空间、建筑构件还是建筑外形装饰上,都体现一种次序、一种规律、一种统一的空间概念。

如何区分欧洲建筑风格

如何区分欧洲建筑风格 1)哥特式建筑风格。 盛行于众世纪1050-1550,以宗教建筑为多,最主要的特点是高耸的尖塔,超人的尺度和繁缛的装饰,形成统一向上的旋律。亚眠主教堂、科隆主教堂、巴黎圣母院等是其典型代表。 (2)巴洛克建筑风格。 1600-1760,他是几乎最为讲究华丽、装饰的一种建筑风格,即使过于繁琐也要刻意追求。 (3)洛可可建筑风格。耶苏会教堂 1750-1790,主要起源于法国,代表了巴洛克风格的最后阶段,主要特点是大量运用半抽象题材的装饰。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4)拜占庭式建筑风格。 兴盛时期(4-6世纪),主要是按古罗马城的样子来建设君士坦丁堡。在6世纪出现了规模宏大的以一个穹隆为中心圣索菲亚大教堂。 中期:(7-12世纪),由于外敌相继入侵,国土缩小,建筑减少,规模也大不如前。其特点是占地少而向高发展,中央大穹隆没有了,改为几个小穹隆群,并着重于装饰,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 后期:(13-15世纪),十字军的数次东征使拜年占庭帝国大受损失。这时建筑既不多,也没有什么新创造,后来在土耳其入主后大多破损无存。 (5)罗曼建筑风格 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罗曼建筑原意为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又译作罗马风建筑、罗马式建筑、似罗马建筑等。罗曼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罗曼建筑的著名实例有: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德国沃尔姆斯主教堂等。 (6)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继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成了欧洲建筑发展的主流。古典主义建筑是法国绝对君权时期的宫廷建筑潮流。丢勒里宫、鲁佛尔宫等。 (7)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折衷主义建筑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折衷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有:巴黎歌剧院,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建筑,巴黎的圣心教堂。 (8)浪漫主义建筑风格 浪漫主义建筑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最著名的建筑作品是英国议会大厦、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堂和曼彻斯特市政厅。

欧洲古代各时期建筑特点范文

欧洲古代各时期建筑特点 城规122 洪强 一、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建筑风格,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300年,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讲究精致,爱奥尼,多利克等,古罗马由于帝国强盛,大规模的建造,以规模、气势、数量取胜。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 成为1:1.618或1: 2的矩形,中央是厅 堂,大殿,周围是柱 子,可统称为环柱式 建筑。这样的造型结 构,使得古希腊建筑 更具艺术感。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它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 第二特点是: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 陶立克柱式,2. 爱奥尼克柱式,3. 科林斯式柱式,4. 女郎雕像柱式。

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特点是: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第四特点是: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所以,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 第五特点是: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从爱奥尼克柱式柱头上的旋涡,科林斯式柱式柱头上的由忍冬草叶片组成的花篮,到女郎雕像柱式上神态自如的少女,各神庙山墙檐口上的浮雕,都是精美的雕刻艺术。由此可见,雕刻是古希腊建筑的一个重要

欧洲建筑风格特点及代表

北欧建筑设计风格 材质上的精挑细选,工艺上的尽善尽美,回归自然,崇尚原木韵味,外加现代、实用、精美的设计风格,反映出现代都市人进入后现代社会的另一种思考方向。北欧人强调简单结构与舒适功能的完美结合,即便是设计一把椅子,不仅要追求它的造型美,更注重从人体结构出发,讲究它的曲线如何与人体接触时完美地吻合在一起,使其与人体协调,倍感舒适。松木家具的大量使用满足了人们既想亲近自然,又要注重环保的最新需要。 北欧家具设计风格的色彩? 编辑本段 北欧瑞典风格的居家,浅淡的色彩、洁净的清爽感,让居家空间得以彻底降温。客厅空间的布置重点,在于家具的选购与色彩以及布品的搭配,协调、对称的技巧,让每一个细节的铺排,都呈现出令人感觉舒适的气氛。 想要营造一个北欧风格的居家空间,色调上以浅色系为主:白色、米色、浅木色等,而材质方面以自然的元素,如木、藤、柔软质朴的纱麻布品等,所使用材质、色彩都可兼容,而且比重拿捏得当,若想做点装饰变化亦需掌握重点;使用北欧风格不可或缺的天然元素,再加入一点点其它材质如金属类,然后再考量颜色的搭配是否协调。 何谓北欧风格? 编辑本段 大体来说,有两种,一是充满现代造型线条的modern style,另一种则是自自然然的nature style,不过当然其间并没有那么严格的界线,很多混搭后的效果也是不错的,现在的居家不会完全遵循同一种风格,通常是以一个风格为基础,再加入自己的收藏或喜好。 丹麦和瑞典的建筑,那种古典的风格总给人一种纯朴、原木古典的韵味。石砌的街道,青铜的雕塑,广场上的喷泉,和喷泉旁边成群的鸽子。 有北欧最古老的斯堪森露天民俗博物馆,还有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乐高乐园,

西方建筑风格体系(哥特式建筑风格)

西方建筑风格体系 ——浅析哥特式建筑的风格 哥特式建筑是流行于欧洲中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了欧洲中世纪艺术的最高成就。 哥特式起源于12世纪的法国,盛行于12—15世纪的欧洲大地,前承罗马式后肩文艺复兴。其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其思想、文化和艺术也达到了空前的发展。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通常被称为“哥特式”风格。“哥特式”(Gothic)一词的来源颇难说清,因为“哥特”本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野蛮游牧部落之名称。哥特人自1世纪起开始南迁,并定居多瑙河地区,但在其后漫长的岁月中并未发展出这种子高水落石出平的艺术风格。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在其给教皇利奥十世的信中首先用到“哥特式”一词,借以批评文艺复兴之前中欧及北欧的建筑样式,即把“哥特式”一词作为“野蛮”的同义语,从而将凡是从网尔卑斯山以北传来的东西都称之为“哥特式”的。此后,16世纪的意大利艺术评论家乔尔乔欧·瓦萨里把介于欧洲古代与文艺复兴之间的所有艺术都贬称为“哥特人的创作”,“哥特式”之名在艺术史上遂沿用至今。其实,哥特式艺术与哥特人并无任何联系,它乃“罗马式”艺术的更高发展,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观念在艺术上的一种反映。 哥特式建筑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尖峭的形式,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撑技术、扶壁技术的功绩,体现了创造者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哥特式建筑艺术实现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与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其塔形屋顶、飞扶壁结构、玫瑰花窗、柱了雕像等经典建筑特点无不体现其作为“上帝之屋”的宗教精神本质。哥特式建筑最明显的建筑风格就是高耸入云的尖顶及窗户上巨大斑斓的玻璃画。最富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以及凯旋门。哥特式建筑艺术不只影响着中世纪欧洲各艺术领域的发展,更影响着现今世界各艺术领域的发展趋势。 哥特式建筑的典范——科隆大教堂 说到“哥特式建筑”最容易使人联想起来的莫过于那些弥漫着中世纪风情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哥特式大教堂。坐落在德国科隆的“科隆大教堂”,正是这样一座建筑史上的传奇,也是“哥特式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璀璨明珠”。科隆大教堂是科隆城的象征,是德国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堂之一,与巴黎圣母院、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教堂。2000多年前,罗马人创建了科隆城。1248年,科隆人又动于建造科隆大教堂,这个工程远比建一座城艰巨,直至1880年10月15日才完成,创造了欧洲建筑史上的奇迹。科隆大教堂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歌特建筑的杰出之作——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

十九世纪前半期欧洲的改革与革命

第二节十九世纪前半期欧洲的改革与革命 一19世纪前半期的欧洲 (一)1832年议会改革 英国的工业革命在各国中进行得是最早的,到19世纪20、30年代已接近完成。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大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自诞生起就要求实现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让他们参加对国家的统治和管理。但是这时候掌权的仍然是工厂手工业时期的土地所有者,直接执政的多数是土地贵族。他们的政策明显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阻碍了工业革命的推进。最典型的例子:英国推行保护主义的外贸政策。1815年的《谷物法》。英国此时已拥有海上和领先的工业双重优势了,实行自由贸易对英国有利。 由于上层建筑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阻碍了工业革命的进行,人民、尤其是工业资产阶级对其腐朽部分进行改革。20年代后期,英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又加速了改革的到来。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1829年又出现了农业歉收。经济萧条持续了4、5年,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严重恶化。工人的罢工斗争、农业工人、破产的工厂主以及农村手工业者的不满情绪和斗争都高涨起来。这种情况,更使人民、尤其是工业资产阶级感到改革的必要。工业资产阶级极其渴望进入国会,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但是陈腐的选举制度妨碍了他们进入国会。英国议会的选区划分和议席划分自中世纪以来从未变动过。而到此时,有些选区已人烟稀少,个别的甚至已沉沦海底,但这些“衰败选区”仍有选派议员的权利。最为典型的是康沃尔郡,仅30万人口,但有权选派44名议员。就城市而言,工业发达的南开夏地区人口有133万,但只能选派14名议员,而新兴的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里兹、谢菲尔德等却没有一名议员。正是由于这一系列原因导致了1832年国会选举改革。 早在反法战争结束之后,英国国内就成立了一些要求改革的团体,其中著名的有“汉普顿俱乐部”(汉普顿:17世纪革命时下院的反对派著名领导人,主席:卡特莱特),另外,受到17世纪平等派和18世纪末民主派及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思想影响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柯伯特、汉特、卡莱尔也为了恢复“昔日正义事业”而斗争。卡莱尔的《共和党人》报、柯伯特的《每周政治指南》影响都很大。在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遍及全国各地并日益高涨的大环境下,1830年1月,由托马斯〃阿特武德领导的一个激进民主主义团体在伯明翰举行大会,成立“保卫社会权利政治联盟”,提出要求社会中、下等阶层应享有议会

欧洲建筑风格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欧洲建筑风格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所属类别:学科 所属子类:世界历史 欧洲建筑风格的发展史是怎样的?建筑风格因受不同时代的政治、社会、经济、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等的制约以及建筑设计思想、观点和艺术素养等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如外国建筑史中古希腊、古罗马有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等代表性建筑风格;中古时代有哥特建筑的建筑风格;文艺复兴后期有运用矫揉奇异手法的巴洛克和纤巧烦琐的洛可可等建筑风格。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其平面严谨对称,主次分明,砖墙木梁架结构,飞檐、斗拱、藻井和雕梁画栋等形成中国特有的、建筑风格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以无限想象力创造了无数个另人激动不已的辉煌文明,这些辉煌文明是人类智慧与灵感的结晶,是前人留给后人不可替代 的精神财富.但这些韵含着前人智慧与结晶的文明能够流传至今的却以所剩不多,其中-----含有浓郁古典风情的欧式建筑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一个地域文明的象征,是一个有别于其他文 明的典型代表,更是一个种族文明将自己所拥有的最高才能发挥到极致的体现. 欧式风格分好几种典雅的古代风格、纤致的中世纪风格、富丽的文艺复兴风格、浪漫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一直到庞贝式、帝政式的新古典风格,在各个时期都有各种精彩的演出,是欧式风格不可或缺的要角。欧洲风格在建造形态上的特点是:简洁、线条分明、讲究对称、运用色彩的明暗,鲜淡来对视觉进行冲击.在意态上则使人感到壅容华贵.典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正因为欧式建筑的风格具有另人们感到无限向往及产生遐想的力量,所以才能够促使 众多房产商们趋之若物,纷纷将资金投入到欧式房产开发的浪潮中去,以求获取自身的最大利益.但最后真正能够开发出具有正宗欧式风格建筑的恐怕却是为数不多.而将诸多风格容入一体的更是凤毛麟角.以致与那些喜爱欧式建筑的、对生活情趣有较高要求的人们难以寻匿到自己心目中真正的归宿.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在建立县市之前便以经是一个与西方有广泛联系的地方.是一个深受西方文明熏陶的城市,无论是在上海市区的哪个角落都 能够感觉到浓郁的西方风情,因此如何因时因地的建造属于上海人自己的欧式建筑是摆在每一位开发商面前的课题.房产讲的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是光喊口号就能够完成的”艺术”所以在“欧陆风”刮得正劲时,许多欧式风格的建筑被“移植”在一个个小区内:“威尼斯水上广场”“哥特式花园”“巴比伦空中花园”等等,虽然颇具欧式建筑风格的神韵,但不过又是一件成功的拷贝品而已,我们需要的不是在别的地方以有的拷贝建筑,而是需要我们自己创造的独一无二的经典欧式风情建筑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在建立县市之前便以经 是一个与西方有广泛联系的地方.是一个深受西方文明熏陶的城市,无论是在上海市区的哪 个角落都能够感觉到浓郁的西方风情,因此如何因时因地的建造属于上海人自己的欧式建筑是摆在每一位开发商面前的课题.房产讲的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是光喊口号就能够完成的”艺术”所以在“欧陆风”刮得正劲时,许多欧式风格的建筑被“移植”在一个个小区内:“威尼斯水上广场”“哥特式花园”“巴比伦空中花园”等等,虽然颇具欧式建筑风格的神韵,但不过又是一件成功的拷贝品而已,我们需要的不是在别的地方以有的拷贝建筑,而是需要

中世纪三种典型的建筑风格

中世纪三种典型的建筑风格 1.拜占庭风格 特征: (1)以集中式布局,往往以一个大厅为中心,以纵横两条中轴线布局 (2)穹隆顶,大厅用半圆形的穹隆顶,四周有用半个及?个穹窿顶对称布置,在高度上层层跌落,形成庄重、辉煌的造型效果。 (3)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圣索菲亚大教堂 此建筑位于君士坦丁 堡(今伊斯坦布尔)建成于 公园537年,为中世纪世界 七大奇迹之一。这座建筑东 西长77m,南北宽72m,是 一座以典型的以穹窿顶大 厅为中心的集中布局的建 筑。 俄罗斯华西里教堂 此建筑位于莫斯科的 红场的边上,由俄罗斯历史 上第一位沙皇伊万四世于 1555年到1561年间兴建, 拥有九间独特的礼拜堂,每 间都自己独特的穹顶。由俄 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伊 万四世于1555年到1561 年间兴建,拥有九间独特的 礼拜堂,每间都自己独特的 穹顶。

圣马可大教堂 圣马可大教堂矗立于 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 场上。始建于公元829年, 重建于1043~10711年,它 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 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 典之作,它同时也是一座收 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教堂 建筑循拜占庭风格,呈希腊 十字形,上覆5座半球形圆 顶。 2.罗马风格 特征:(1)罗马式半圆形的拱券结构深受基督教宇宙观的影响,罗马式教堂在窗户、门、拱廊上都采取了这种结构,甚至屋顶也是低矮的圆屋顶。这样,整个建筑让我们感到圆拱形的天空一方面与大地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同时又以向上隆起的形式表现出它与现实大地分离 (2)罗马风建筑还常采用扶壁和肋骨拱来平衡拱顶的横推力,罗马风建筑的另一个创新是钟楼组合到教堂建筑中。从这时起在西方无论是市镇还是乡村,钟塔都是当地最显著的建筑。 (3)罗马式建筑的窗户很小而且离地面较高,采光少,里面光线昏暗,使其显示出神秘与超世的意境。门窗上方均为半圆形。在艺术风格上,罗马式教堂表现为堂内占有较大的空间,横厅宽阔、中殿纵深,在外观上构成十字架形。 比萨大教堂 比萨大堂是意大利罗 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 位于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始 建于1063年,由雕塑家布 斯凯托·皮萨谨主持设计。 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 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 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 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 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 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 架结构屋顶。

高中历史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旧人教版高二上

19世纪前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一、维也纳体系的确立 1.维也纳会议 ①召开:1814年—1815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开会,会议由俄、英、普、奥四大国操纵。 ②内容:a.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 b.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 c.分割海外殖民地,英国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进一步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d.继续维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 2.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二、维也纳体系的维护 1.神圣同盟:1815年秋,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倡议下,俄、普、奥三国组成(后来除英、奥斯曼帝国、意大利的教皇国外,欧洲各国相继加入)。其目的是联合欧洲各国的专制君主共同镇压革命,维护维也纳体系。 2.四国同盟:英、俄、普、奥四国组成。(1818年法国加入,变为五国同盟),决心以武力贯彻“神圣同盟”的使命,规定定期召开会议,解决争端。 3.维也纳体系的历史作用:维纳体系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在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国际间的争端,客观上促使近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三、维也纳体系的动摇 1.维也纳体系下存在的各种矛盾 ①各国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同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②被压迫民族同欧洲大国压迫者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③神圣同盟内部各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19世纪早期欧洲各国的革命、改革和独立运动 ①首先在西班牙,随后在意大利、俄国和法国爆发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1830年法国发生“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建立君主立宪制的“七月王朝”。 ②1832年,英国通过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

欧洲各国建筑风格

欧洲各国建筑风格 一、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 二、巴洛克建筑风格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 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巴洛克建 筑的特点是运用矫揉的手法(如断檐、波浪形墙面、重 叠柱等)以及透视深远的壁画、姿势夸张的雕像,使 建筑在透视和光影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追 求豪华的内部装饰和动势与起伏的形态;将建筑、雕 塑、绘画融为一体。 三、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 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 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 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 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 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 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 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 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中国正餐的上菜程序和餐桌的摆设礼仪 以为只有在吃西餐时才讲究什么“开胃菜”、“主菜”、“点心”等,其实,吃中餐时,无论从点菜还是上菜,都严格地按照分类和顺序的。 一、中餐的出菜顺序 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盘组成的大拼盘。有时种类可多达十种。最具代表性的是凉拌海蛰皮、皮蛋等。 有时冷盘之后,接着出四种热盘。常见的是炒虾、炒鸡肉等。不过,热盘多半被省略。 主菜紧接在开胃菜之后,又称为大件、大菜,多于适当实际上桌。如菜单上注明有“八大件”,表示共有八道主菜。 主菜的道数通常是四、六、八等的偶数,因为,中国人认为偶数是吉数。在豪华的餐宴上,主菜有时多达十六或三十二道,但普通是六道至十二道。 这些菜肴是使用不同的材料、配合酸、甜、苦、辣、咸五味,以炸、蒸、煮、煎、烤、炒等各种烹调法搭配而成。其出菜顺序多以口味清淡和浓腻交互搭配,或干烧、汤类交配列为原则。最后通常以汤作为结束。 点心指主菜结束后所供应的甜点,如馅饼、蛋糕、包子、杏仁豆腐等。最后则是水果。 二、餐桌摆设的辨别法 每个人座位面前都摆有筷子、汤匙、取菜盘子、调味盘、汤碗、茶杯、酒杯等。有时也会备有放置骨头的器皿或餐巾。 筷子多使用柱形长筷。以往会以象牙、珊瑚制作的筷子作为地位的象征,不过,今日仿镶牙的塑胶筷子已相当普遍了。使用长筷子的原因是便于夹菜。 汤匙多为陶瓷制。有时会备置搁置汤匙的汤匙架。 取菜盘是盘缘稍高的中型盘子。有时准备两只。 深碗开口较深的汤碗。

欧洲建筑风格演变

欧洲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 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第?一座巴洛克建筑—罗马耶稣会教堂。 欧洲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 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欧洲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

朱建宁《西方园林史——19世纪之前》(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英国园林【圣才出品】

第5章英国园林 5.1复习笔记 一、英国概况 1.地理位置 (1)岛屿组成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由不列颠岛组成,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北部及附近许多岛屿组成。 (2)海陆边界 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陆界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 (3)国土与人口 英国的国土面积为24.4×104km2,总人口逾5800万人。其中,英格兰是英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文化发展最早、经济最繁荣的地区。 2.自然条件 地形起伏、河流密布、森林稀少,以牧场为主的英国国土景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英国园林的特色。 (1)地形 ①东南部为平原,土地肥沃,适于耕种。 ②北部和西部多山地和丘陵。 ③北爱尔兰大部分为高地。

(2)河流与湖泊 ①全境河流密布,全长346km的泰晤士河是英国最重要的河流。它自西向东经伦敦平原注入北海,水位稳定,终年不冻。 ②全境湖泊众多,其海岸线在西欧国家中是最长的,也是世界海岸线最长、最曲折的国家之一。 (3)气候 ①英国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纬度较高,但全年气候温和。年均降水量1100mm,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中部和东部地区。 ②冬季温暖,夏季凉爽。多雨多雾是英国的气候特点,尤其是秋冬季节。 ③充沛的雨量、温和的气候,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4)森林资源 ①15世纪以前,英国曾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足以自给的国家。 ②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以后,由于滥垦滥伐、毁林放牧等使森林资源几乎丧失殆尽。 ③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通过立法鼓励人工造林,逐渐使森林覆盖率恢复到8%的水平。 (5)耕地资源 ①英国的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 ②从16世纪的“圈地运动”发展起来的畜牧业,是英国农业的重要产业,其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3,重要性超过了种植业。 3.历史概况 (1)罗马帝国统治时期

世界主要建筑流派风格

世界主要建筑流派风格简介 1、巴洛克风格 这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2、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等。凡尔赛宫不仅创立了宫殿的新形制而且在规划设计和造园艺术上都为当时欧洲各国所效法。 3、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

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法国盛期的著名教堂还有兰斯主教堂和沙特尔主教堂它们与亚眠主教堂和博韦主教堂一起被称为法国四大哥特式教堂。 4、古典复兴建筑古典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采用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对一般的住宅、教堂、学校等影响不大。这种风格极力表现雄伟,强调纪念性。 5、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同时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就是成熟的实例 6、浪漫主义建筑浪漫主义建筑 浪漫主义建筑浪漫主义建筑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浪漫主义建筑主要限于教堂、大学、市政厅等中世纪就有的建筑类型。它在各个国家的发展不尽相同。大体说来在英国、德国流行较早较广而在

欧洲古代各时期建筑特点

欧洲古代各时期建筑特点 城规122 洪强 1120530050 一、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建筑风格,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300年,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讲究精致,爱奥尼,多利克等,古罗马由于帝国强盛,大规模的建造,以规模、气势、数量取胜。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 成为1:1.618或1: 2的矩形,中央是厅 堂,大殿,周围是柱 子,可统称为环柱式 建筑。这样的造型结 构,使得古希腊建筑 更具艺术感。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它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 第二特点是: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 陶立克柱式,2. 爱奥尼克柱式,3. 科林斯式柱式,4. 女郎雕像柱式。

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特点是: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第四特点是: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所以,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 第五特点是: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从爱奥尼克柱式柱头上的旋涡,科林斯式柱式柱头上的由忍冬草叶片组成的花篮,到女郎雕像柱式上神态自如的少女,各神庙山墙檐口上的浮雕,都是精美的雕刻艺术。由此可见,雕刻是古希腊建筑的一个重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