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乙烯和苯精讲精练与习题

乙烯和苯精讲精练与习题

乙烯和苯精讲精练与习题
乙烯和苯精讲精练与习题

乙烯和苯(讲义)

一、知识点睛

1.不饱和烃

分子里含有______、_______或苯环()的烃。

2.乙烯的结构和性质

(1)分子结构

①乙烯的分子式为_______,结构式为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

②乙烯分子中的6个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内。

(2)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乙烯是一种____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

_____溶于水,_____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

a.乙烯易燃烧,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C2H4+3O22CO2+2H2O

b.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②加成反应

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不饱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常温下使溴水退色)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制一氯乙烯)

CH2=CH2+H2O CH3CH2OH(制乙醇)

③加聚反应

乙烯可通过加成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n CH2=CH2

聚乙烯

3.苯的结构和性质

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都属于_____烃。

_______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

(1)分子结构

①苯的分子式为_______,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

②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之间的共价键___________,所有原子都处于

同一平面内,具有__________结构,键角为___________。

(2)物理性质

苯是____色带有______气味的_____体,苯有毒,_____溶于水,密度

比水______,熔点5.5℃,当低于该温度时,苯就会凝结成____________。

(3)化学性质

苯分子中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①氧化反应

a.苯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带有浓烟的火焰。

2C 6H 6 +15O 212CO 2+6H 2O

b.苯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退色,也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但苯能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

②取代反应

+Br 2+HBr

(制溴苯,溴苯是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大)

+HNO 3

+H 2O (硝基苯是无色有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密度比水大,有毒) ③加成反应

+3H 2

(环己烷) 特点:易______,难______,易燃烧,其他氧化反应一般不发生。

4. 烃完全燃烧时的耗氧规律

燃烧通式:

C x H y +(4y x +

)O 2x CO 2+2

y H 2O 燃烧规律:

(1)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烃(C x H y )完全燃烧时,看(4y x +)的值大小,(4

y x +)的值越大,则该烃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越_______。

(2)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烃(C x H y)完全燃烧时,烃中氢元素的质量分

数越大,其耗氧量越_____,即y

x

的值越_____,则该烃完全燃烧时的

耗氧量越多。

二、精讲精练

1.能证明乙烯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

A.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B.乙烯分子里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C.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

D.乙烯容易与溴水发生反应,且1 mol乙烯完全加成消耗1 mol溴单质

2.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还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操作方法是()

A.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硫酸的洗气瓶

B.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溴水的洗气瓶

C.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

D.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3.由乙烯推测丙烯(CH2=CH-CH3)的结构或性质不正确的是()

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B.分子中最多能有7个原子在一个平面内

C.能使溴水退色

D.与HCl在一定条件下能加成只得到一种产物

4.如图是石蜡油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产生C2H4并检验C2H4性质的实验,完

成下列各问题。

(1)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B中溶液退色,是因为乙烯被___________;

(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在D处点燃时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5.某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

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A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

节剂,A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据图回答问

题:

(1)写出A、B、C、D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

(2)写出②、④、⑤三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

6.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B.苯的结构式为,分子中含有双键,所以属于烯烃

C.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与液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溴苯

D.苯分子中6个碳原子之间的碳碳键完全相同

7.苯环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的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是

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苯不能因反应使溴水退色

②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③苯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④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⑤苯的相邻位置的二氯取代物只有一种

8.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但不能使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的是()

A.乙烷B.乙烯C.甲烷D.苯

9.甲烷、乙烯和苯属于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但它们之间也有共性。下列关

于它们之间共同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有()

A.结构简式相同

B.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C.都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都生成CO2和H2O

10.下列现象中,因发生加成反应而产生的是()

A.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

B.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C.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D.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11.下列反应中分别属于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是()

A.甲烷与氯气光照下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

C.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退色;乙烯使溴水退色

D.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热;乙烯与水蒸汽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乙醇

12.下列烃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与生成水的物质的量相同的是

()

A.C2H6B.C2H4C.C2H2D.C6H6

13.下列烃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的是()

A.C2H6B.C2H4C.C2H2D.C6H6

14.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烃,完全燃烧,耗氧量最多的是()

A.C2H6B.C4H6C.C5H10D.C7H8

15.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耗氧量最多的是()

A.C2H6B.C4H6C.C5H10D.C7H8

16.充分燃烧某液态烃Q,并收集产生的全部水,恢复到室温时,得到水的质量

与Q的质量相等。则Q的分子式是()

A.C6H6B.C7H8C.C8H12 D.C9H14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睛

1.(1)碳碳双键碳碳三键

2.(1)C2H4CH2=CH2

(2)无难易

3.芳香苯

(1)①C6H6

②完全相同平面120°

(2)无特殊液难小固体

(3)③取代加成

4.(1)大

(2)大大

二、精讲精练

1. D

2. B

3. D

4.(1)催化剂

(2)氧化

(3)CH2=CH2+Br2→CH2BrCH2Br

(4)检验乙烯的纯度

5.(1)CH2=CH2CH3CH3CH3CH2Cl CH3CH2OH

(2)②CH2=CH2+HCl→CH3CH2Cl 加成反应

④n CH2=CH2加聚反应

⑤CH3CH3+Cl2CH3CH2Cl + HCl 取代反应

6. D

7.①②③⑤

8. D

9. D

10.D

11.D

12.B

13.A

14.D

15.A

16.C

乙烯和苯(习题)

17.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的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合成纤维的产量

D.硫酸的产量

18.下列反应中能说明乙烯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是()

A.燃烧B.取代反应

C.加成反应D.分解反应

19.关于乙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B.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2H4

C.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D.乙烯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20.关于乙烯和乙烷,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烯是不饱和烃,乙烷是饱和烃

B.乙烯能使溴水退色,而乙烷不能

C.乙烯分子为平面结构,乙烷分子为立体结构

D.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键能比乙烷分子中碳碳单键的键

能大,因此乙烯比乙烷稳定

21.在一定条件下,乙烷和乙烯都能制备一氯乙烷。据此请回答:

(1)由乙烷制备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

(2)由乙烯制备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

(3)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第_______种方法较好,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关于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分子为正六边形,每个氢原子垂直于碳原子所在平面

B.苯分子中含有3个碳碳双键和3个碳碳单键

C.苯分子里6个C-H键不完全相同

D.苯中碳原子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

之间的独特的键

23.人们对苯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1834年德国科学家希尔制取并命名了苯。苯不能使溴

水退色,性质类似于烷烃,请写出苯发生硝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66年,凯库勒提出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________事实

(填编号)。

①苯不能使溴水退色②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③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④邻二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3)现代化学认为苯分子中碳碳之间的键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结构简式为,它一般不可能

具有的性质是()

A.它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B.在一定条件下可与4倍物质的量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有机溶剂

D.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烟

2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其反应类型。

(1)苯完全燃烧

(2)由苯制取溴苯

(3)由乙烯制乙醇

(4)由制取

26.现有CH4、C2H4、C3H4、C2H6、C3H6五种烃,请回答:

(1)等质量的上述烃,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___。

(2)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烃,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量最多的

是_____。

(3)等质量的上述烃,完全燃烧时,生成CO2最多的是____,

生成H2O最多的是_____。

(4)在120℃,101KPa条件下,上述某气态烃与足量的O2

完全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没有发生改变,

则该烃为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7.B

18.C

19.B

20.D

21.(1)CH3CH3+Cl2CH3CH2Cl+HCl 取代

(2)CH2=CH2+HCl CH3CH2Cl 加成

(3)(2)乙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备一氯乙烷,是分步进行的,副产物多;而乙烯和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制备一氯乙烷,主要产物就是一

氯乙烷

22.D

23.(1)+HNO3+H2O

(2)①④

(3)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24.C

25.(1)2C6H6+15O212CO2+6H2O 氧化反应

(2)+Br2+HBr 取代反应

(3)CH2=CH2+H2O CH3CH2OH 加成反应

(4)加聚反应26.(1)CH4

(2)C3H6

(3)C3H4 CH4

(4)CH4、C2H4和C3H4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均可

高分子化学实验

实验一本体聚合——有机玻璃的制造 1. 实验目的 了解本体聚合的特点,掌握本体聚合的实施方法,并观察整个聚合过程中体系粘度的变化过程。 2. 实验原理 本体聚合是不加其它介质,只有单体本身在引发剂或光、热等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又称块状聚合。本体聚合的产物纯度高、工序及后处理简单,但随着聚合的进行,转化率提高,体系粘度增加,聚合热难以散发,系统的散热是关键。同时由于粘度增加,长链游离基末端被包埋,扩散困难使游离基双基终止速率大大降低,致使聚合速率急剧增加而出现所谓自动加速现象或凝胶效应,这些轻则造成体系局部过热,使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变宽,从而影响产品的机械强度;重则体系温度失控,引起爆聚。为克服这一缺点,现一般采用两段聚合:第一阶段保持较低转化率,这一阶段体系粘度较低,散热尚无困难,可在较大的反应器中进行;第二阶段转化率和粘度较大,可进行薄层聚合或在特殊设计的反应器内聚合。 本实验是以甲基丙烯酯甲酯(MMA)进行本体聚合,生产有机玻璃平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由于有庞大的侧基存在,为无定形固体,具有高度透明性,比重小,有一定的耐冲击强度与良好的低温性能,是航空工业与光学仪器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以 MMA 进行本体聚合时为了解决散热,避免自动加速作用而引起的爆聚现象,以及单体转化为聚合物时由于比重不同而引起的体积收缩问题,工业上采用高温预聚合,预聚至约 10% 转化率的粘稠浆液,然后浇模,分段升温聚合,在低温下进一步聚合,安全渡过危险期,最后脱模制得有机玻璃平板。 3. 实验仪器及药品

三角瓶50ml 1 只 烧杯1000ml 1 只 电炉1KW 1 只 变压器1KV 1 只 温度计100 ℃ 1 支 量筒50、100ml 各1 只 试管10mm×70mm 1 支 烧杯400 ml 1 只 制模玻璃100mm×100mm 2 块 橡皮条3mm×15mm×80mm 3 根 另备玻璃纸、描图纸、胶水、试管夹、玻璃棒若干 2) 药品: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新鲜蒸馏30ml,BP=100.5℃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重结晶0.05g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分析纯(CP)2ml 4. 实验步骤 1) 制模 将一定规格的两块普通玻璃板洗净烘干。用透明玻璃纸将橡皮条包好,使之不外露。将包好的橡皮条放在两块玻璃板之间的三边,用沾有胶水的描图纸把玻璃板三边封严,留出一边作灌浆用。制好的模放入烘箱内,于50℃烘干。

高分子化学实验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实验名称苯乙烯的悬浮聚合2013级高分子2班 覃秋桦 1314171027 林夏洁 1314171014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悬浮聚合的反应原理及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2. 了解珠状聚合实验操作及聚合工艺的特点。 3. 通过实验,了解苯乙烯单体在聚合反应上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是指在较强的机械搅拌下,借悬浮剂的作用,将溶有引 发剂的单体分散在另一与单体不溶的介质中(一般为水)所进行的聚合。根据聚合物在单体中溶解与否,可得透明状聚合物或不透明不 规整的颗粒状聚合物。像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其悬浮聚合物多 是透明珠状物,故又称珠状聚合;而聚氯乙烯因不溶于其单体中, 故为不透明、不规整的乳白色小颗粒(称为颗粒状聚合)。 悬浮聚合实质上是单体小液滴内的本体聚合,在每一个单体小液 滴内单体的聚合过程与本体聚合是相类似的,但由于单体在体系中 被分散成细小的液滴,因此,悬浮聚合又具有它自己的特点。由于 单体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水中,散热表面积大,水的比热大,因而 解决了散热问题,保证了反应温度的均一性,有利于反应的控制。 悬浮聚合的另一优点是由于采用悬浮稳定剂,所以最后得到易分离、易清洗、纯度高的颗粒状聚合产物,便于直接成型加工。 可作为悬浮剂的有两类物质:一类是可以溶于水的高分子化合物, 如聚乙烯醇、明胶、聚甲基丙烯酸钠等。另一类是不溶于水的无机 盐粉末,如硅藻土、钙镁的碳酸盐、硫酸盐和磷酸盐等。悬浮剂的 性能和用量对聚合物颗粒大小和分布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讲,悬浮 剂用量越大,所得聚合物颗粒越细,如果悬浮剂为水溶性高分子化 合物,悬浮剂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所得的树脂颗粒就越大,因此悬 浮剂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均一会造成树脂颗粒分布变宽。如果是固体 悬浮剂,用量一定时,悬浮剂粒度越细,所得树脂的粒度也越小, 因此,悬浮剂粒度的不均匀也会导致树脂颗粒大小的不均匀。 为了得到颗粒度合格的珠状聚合物,除加入悬浮剂外,严格控制 搅拌速度是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随着聚合转化率的增加,小液滴 变得很粘,如果搅拌速度太慢,则珠状不规则,且颗粒易发生粘结 现象。但搅拌太快时,又易使颗粒太细,因此,悬浮聚合产品的粒 度分布的控制是悬浮聚合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掌握悬浮聚合的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指导书总结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指导书

1. 实验课时间安排 高分子化学实验是在学生主修《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基础上开设的。其中学时安排如下: 2. 预习情况检查方式 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做好实验预习,否则不予参加实验。实验预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检查实验预习报告(预习报告要求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实验步骤等) 2、老师在实验前要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可采取口头提问的方式了解学是对实验的预习情况。 3. 相关知识的讲解 针对高分子化学开设的不同实验,指导教师要做好相关的讲解工作。主要包括:实验一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实验二酚醛树脂的缩聚 实验三PP球晶观察 实验四PS粘均分子量测定

实验一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自由基本体聚合的原理及合成方法; 2. 了解有机玻璃的生产工艺。 二、实验原理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有机玻璃广泛用在工业、农业、军事、生活等的各个领域,如飞机、汽车的透明窗玻璃、罩盖等。在建筑、电气、医疗卫生、机电等行业也广泛使用,如制造光学仪器、电器、医疗器械、透明模型、装饰品、广告铭牌等。每年全世界要消耗数以百万吨的有机玻璃及其制品。 工业上制备有机玻璃主要采用本体、悬浮聚合法,其次是溶液和乳液法。而有机玻璃的板、棒、管材制品通常都用本体浇铸聚合的方法来制备。如果直接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则由于发热而产生气体只能得到有气泡的聚合物。如果选用其它聚合方法(如悬浮聚合等)由于杂质的引入,产品的透明度都远不及本体聚合方法。因此,工业上或实验室目前多采用浇注方法。即:将本体聚合迅速进行到某种程度(转化率 10% 左右)做成单体中溶有聚合物的粘稠溶液(预聚物)后,再将其注入模具中,在低温下缓慢聚合使转化率达到 93 ~ 95% 左右,最后在 100 ℃下聚合至反应完全。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本实验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有机玻璃。本体聚合是在没有介质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聚合反应,体系中可以加引发剂,也可以不加引发剂。按照聚合物在单体中的溶解情况,可以分为均相聚合和多相聚合两种:聚合物溶于单体,为均相聚合,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等的聚合;聚合物不溶于单体,则为多相聚合,如氯乙烯,丙烯腈的聚合。 本体聚合中因为体系中无介质存在,反应是粘度不断增大,反应热不容易排出,局部容易过热,导致单体气化或聚合物裂解,结果产品内有气泡或空心。在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过程中甚至会使反应进入爆炸聚合阶段(爆聚),所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温度。

高分子化学实验书

实验一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自由基本体聚合的原理及合成方法; 2. 了解有机玻璃的生产工艺。 二、实验原理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有机玻璃广泛用在工业、农业、军事、生活等的各个领域,如飞机、汽车的透明窗玻璃、罩盖等。在建筑、电气、医疗卫生、机电等行业也广泛使用,如制造光学仪器、电器、医疗器械、透明模型、装饰品、广告铭牌等。每年全世界要消耗数以百万吨的有机玻璃及其制品。 工业上制备有机玻璃主要采用本体、悬浮聚合法,其次是溶液和乳液法。而有机玻璃的板、棒、管材制品通常都用本体浇铸聚合的方法来制备。如果选用其它聚合方法(如悬浮聚合、溶液聚合等),由于杂质的引入,产品的透明度都远不及本体聚合方法。为防止由于发热而产生气体并生成有气泡的聚合物,或爆聚的发生,工业上或实验室目前多采用本体浇注方法。即将本体聚合迅速进行到某种程度(转化率10% 左右)形成单体中溶有聚合物的粘稠溶液(预聚物)后,再将其注入模具中,在低温下缓慢聚合使转化率达到93 ~95% 左右,最后在100 ℃下聚合至反应完全。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本实验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有机玻璃。本体聚合是在没有介质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聚合反应,体系中一般只含单体和少量引发剂。按照聚合物在单体中的溶解情况,可以分为均相聚合和多相聚合两种:聚合物溶于单体,为均相聚合,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等的聚合;聚合物不溶于单体,则为多相聚合,如氯乙烯,丙烯腈的聚合。 本体聚合中因为体系中无介质存在,反应过程中粘度不断增大,反应热不容易及时排出,局部容易过热,导致单体气化或聚合物裂解,结果产品内有气泡或空心。在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过程中甚至会使反应进入爆炸聚合阶段(爆聚),

高分子化学实验(2015级)

实验1 脲醛树脂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脲醛树脂的反应原理及PH 值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2.掌握脲醛树脂的制备方法 二、原理 脲醛树脂是尿素与甲醛在催化剂(碱性或酸性)作用下缩聚而成的初期树脂、以及在固化剂或助剂作用下形成的不溶不熔的末期树脂的总称。 脲醛树脂胶粘剂具有较高的粘合强度,较好的耐热性、腐蚀性和一定的耐水性。树脂呈无色透明粘稠液体或乳白色液体,不污染胶合制品。加之制造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已成为人造板生产的主要胶种。脲醛胶粘剂的缺点是,胶合制品中常存在游离甲醛,污染空气,胶层易老化,耐水性不如酚醛树脂。 一般认为,脲醛树脂是经过两类化学反应形成的。一类是尿素与甲醛在中性或弱碱性介质中进行加成,生成一羟甲脲或二羟甲脲的反应: C O NH 2NH 2 + HCHO C O NH 2NHCH 2OH C O NHCH 2OH NHCH 2OH + 一羟甲脲 二羟甲脲 另一类反应是在酸性介质中脱水缩聚形成线型结构脲醛树脂的反应,包括羟甲基与胺基之间脱水生成亚甲基的反应,羟甲基与羟甲基之间脱水生成二亚甲基醚键(-CH 2-O -CH 2-)的反应,后者可能进一步脱甲醛仍生成亚甲基,最后生成线型或环化低聚体。 低聚体分子中存在大量的羟甲基,易反应,应在中性条件下保存。在使用时,将介质调至酸性,脲醛树脂的羟甲基在酸性条件下会进一步缩聚,发生三维交联,形成不溶不熔的体型结构。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尿素 甲醛(37%) 氢氧化钠 盐酸 氯化铵 pH 试纸 三颈瓶 搅拌器 回流冷凝管 烧杯 吸管 四、实验步骤 在装有搅拌棒、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三颈瓶中,装入130 mL 浓度为37%的甲醛水溶液,用5%的NaOH 溶液调节pH 为7.0-7.5。然后加入50 g 尿素,搅拌溶解。加热升温至90-92℃,并在此温度下反应30 min 。此时,体系的pH 值下降到6.0-6.5。

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

2012年第16期广东化工 第39卷总第240期https://www.wendangku.net/doc/701221712.html, · 157 · 师范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姜大雨,赵东雪,陈新颖,郝乐,崔运成 (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摘要]分析了师范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剖析,建立了开放式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了自主创新的教学特色。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实践能力;教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865(2012)16-0157-01 Improvement and Practice on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of Normal University Jiang Dayu, Zhao Dongxue, Chen Xinying , Hao Le, Cui Yuncheng (College of Chemistry,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China) Abstrac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were analyzed from both teacher and student. Open teaching mode and various test system were formed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student. Practice ability of student was trained and characters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experiment teaching were formed. Keywords: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practice ability;teaching character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化学实验单独设课,与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是化学专业基础课之一。分析化学实验应遵循“基础性、先进性、适应性、实用性”的原则,对实验原理部分力图做到阐述清楚,对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做到叙述详细,以加强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和加深其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 “传道、授业、解惑”是我国古代文学家韩愈对传授教师角色作用的概念。千百年来,无论在古代的个别教学中,还是近代的分析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基本上没有超出这六个字的范围。因此出现以下问题: 1.1.1 “封闭式”教学模式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实验条件和教学大纲、教学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使学生处于“封闭式”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实验教学没有应有的生机,学生只能在教学大纲安排的固定学时和时间内到实验室做已规定的实验项目,其余的空余时间没有地方补充实验[1]。教师会按照教学大纲把实验的内容完整地讲解,因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实验的状态。 1.1.2 “垄断性”教学体系 由于教师在信息上具有垄断性,教师控制了整个课堂活动,学生学习的内容、时间、方法、氛围、结果完全掌握在教师的预设之中,该教学体系忽视了学生的性格差异,漠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1.1.3 “单一化”考核方式 成绩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实验课的考核往往只流于形式,没有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考核手段和标准,实验教学的中心地位在考核比例中没有体现[2]。单一化的成绩考核方式,不仅不能评价学生实验的真实情况,还会扼杀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以致学生会出现相互抄袭或改写实验数据等实验不认真的现象。 1.2 学生的学习动机微弱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学生是否学习分析化学实验、以及学习的努力程度、积极性、主导性等,都受学习动机的影响。而学生的学习动机微弱主要受以下两个方面影响: 1.2.1 对知识价值的认识不充分 学习动机的强弱受对知识价值认识的影响。师范学校的学生把课程讲解和粉笔字作为将来工作的中心,认为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与将来工作关联不大,从而难以有学习分析化学实验的学习动机。1.2.2 缺乏学习的直接兴趣 学习的直接兴趣又称为求知欲,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探求真理并伴随着情绪体验的认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最活跃的成分。由于分析化学实验内容偏重于理论验证和规范化操作训练,学生们在做实验时只是照方抓药、纸上谈兵,到了工作岗位后,遇到实际问题,不知从何下手,往往感到无能为力[3]。实验内容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直接兴趣。 2 教学改革与实践 2.1 教师变为“平等中的首席” 2.1.1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师范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实行开放的内容体系,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实验空间,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思考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该体系是一种以教师提出实验目标或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和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实验、体验知识形成,启迪思维,激发兴趣,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教学活动[4]。以学生的主体为主题,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实验题目,实行开放式实验模式,例如: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在实验室内准备了充分的铝合金片、EDTA标准溶液和二甲基酚橙指示剂,实验室随时开放,有兴趣的学生就通过查教科书和搜索文献等途径学习这个实验,自己设计并完成了实验。实践证明,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实验转为主动实验。 2.1.2 因材施教的教学体系 师范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应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一般特点和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要正确处理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关系。有的学生性格内向、生性孤僻、沉默寡言、害怕实验、害怕失败,教师应通过鼓励和指导、多表扬他,使他树立信心、勇于实践。有的同学生性活泼、性格外向、易喜易怒、表现欲强,教师应适当地进行调整,设置设计性实验任务,培养其耐心,训练其耐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5]。这样有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1.3 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分析化学实验课的考核,是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根据分析化学与实验的特点把实验成绩考核分为两个部分,即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平时考核包括报告和课堂表现两部分,实验预习报告情况和实验报告的内容占总成绩的20 %,主要检查预习报告的目的、实验原理是否清楚,实验报告的内容是否完整;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20 %,主要检查基本操作是否规范,数据是否及时记录和处理,数据是否真实[6]。期末考试分为操作考试和笔试两种,操作考试占总成绩的30 %, (下转第156页) [收稿日期] 2012-10-15 [基金项目] 吉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吉师教科[2008]005号) [作者简介] 姜大雨(1972),男,吉林延吉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分析化学。

高分子化学实验---实践大纲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编号:050331037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适用教学计划版本:2017 实验(上机)计划学时:16 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大纲编写依据 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7版); 2.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化学》理论教学大纲对实验环节的要求; 3. 近年来《高分子化学》的教学经验和现有的实验条件; 4.教学计划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5.卓越工程师计划和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要求。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1.《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 2.本实验项目是《高分子化学》课程知识的运用; 3.本实验项目是理解和运用高分子化学课程中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合成过程对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材料、分析检测手段以及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标定的基础; 4.本实验以《高等数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为先修课; 5.本实验为后续的创新周和毕业设计奠定实践基础。 三、实验目的、任务和要求 1.实验目的、任务 (1)巩固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更是要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从实验室各项操作入手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将化学与物理的知识综合应用于高分子领域扩大知识面,启发创新思维。 (2)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独立地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巩固与加深对高分子科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并了解高分子性能表征的各分析测试原理、方法和仪器设备,分析影响测量精度和准确性的因素。 (3)通过实验使学生得到基本操作技能与综合应用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评估和分析高分子材料生产、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过程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2.实验的要求 本实验要求学生综合掌握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运用相关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做到: (1)能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撰写实验报告; (2)学会常用高分子材料合成装置和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设备的使用,能够运用高分子材

浅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浅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许婷婷 沈阳师范大学沈阳 100034 【文摘】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克服传统化学实验中的一些不足是当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改变现行实验教学中“只看不做”的问题,开展实验是最有效的手段。而中学化学教学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来认识物质的性质,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全面贯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它对于传播绿色化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实验改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仍是最薄弱的环节,这严重制约了实验这一独特优势时培养学生创造力作用的发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所无法替代的。因此,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加大对实验课程的投入与关注。 1中学化学实验现状 中学化学课标对实验的要求是:力求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验,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化和管理员的配备与培训应满足具有的条件:条件好的学校,仪器配备应做到人手一套,应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但是,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教育教学功能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刻,仍有很多教师把实验单纯地当做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一种直观教学辅助手段,将其置于从属的位置;盲目的追求升学率,导致实验课程的真正意义上的丧失。而黑板实验,讲实验等还相当普遍,有一些学校即使开设实验课,也是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很少,再加上实验条件简陋,实验经费缺乏,致使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实际不容乐观。 2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 2.1演示实验的给出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由于现行的教材中大部分的演示实验后面都附有实验现象,这样倒是方便了教师和学生。但有利就有弊,教师在给学生做演示实验的时候,一部分学生并不是在认真思考,而更像是在看热闹,有的甚至不看实验。理由就是书本上都写着呢!这样不仅养不成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而且会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下降。由于学生对感性问题认识不充分,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常常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 2.2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不同步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实验总是放在演示实验之后,对于一些有关基本操作的实验,学生往往掌握的不好。因为学生每接触一种新仪器,总是先由教师进行课堂演示,讲解如

高分子化学实验8

高分子化学实验 梁晖卢江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书号 ISBN 7-5025-5633-X 出版日期 2005-7-1

目录 第1章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基础技术 (1) 1.1 聚合反应装置 (1) 1.2 聚合体系的除湿除氧 (5) 1.3 单体的纯化与贮存 (6) 1.4 常见引发剂(催化剂)的提纯 (8) 1.5 常见溶剂的处理 (9) 1.6 聚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0) 附:几种常见单体和溶剂的提纯处理 (12) 主要参考文献 (14) 第2章逐步聚合反应的实施 (15) 2.1 熔融聚合 (15) 实验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涤纶)的合成及其熔融纺丝 (16) 2.2 溶液聚合 (18) 实验二聚苯硫醚的合成 (19) 2.3 界面缩聚 (20) 实验三对苯二甲酰氯与己二胺的界面缩聚 (21) 2.4 固相聚合 (23) 实验四固相聚合法合成高分子量聚碳酸酯 (23) 2.5 逐步聚合预聚体的合成及其固化 (26) 实验五醇酸树脂缩聚反应动力学 (27) 实验六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及层压板的制备 (29) 实验七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 (31) 实验八不饱和聚酯预聚体的合成及其交联固化 (32) 实验九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其固化 (35) 主要参考文献 (38)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实施 (40) 3.1 本体聚合 (40) 实验十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41) 3.2 溶液聚合 (42) 实验十一乙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 (42) 3.3 沉淀与分散聚合 (43) 实验十二沉淀聚合合成单分散MMA/二乙烯基苯DVB交联微球 (44) 实验十三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的分散共聚合 (45)

实验指导书

苯甲酸红外光谱的测绘—溴化钾压片法制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红外光谱仪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熟悉红外光谱仪的主要应用领域。 3、掌握红外光谱分析时粉末样品的制备及红外透射光谱测试方法。 4、熟悉化合物不同基团的红外吸收频率范围.学会用标准数据库进行图谱检索 及化合物结构鉴定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红外光谱分析是研究分子振动和转动信息的分子光谱。当化合物受到红外光照射,化合物中某个化学键的振动或转动频率与红外光频率相当时,就会吸收光能,并引起分子永久偶极矩的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应频率的透射光强度减弱。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振动频率不同,会吸收不同频率的红外光,检测并记录透过光强度与波数(1/cm)或波长的关系曲线,就可得到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反映了分子化学键的特征吸收频率,可用于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定量测定。 根据实验技术和应用的不同,我们将红外光划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0.75~2.5μm;13158~40001/cm),中红外区(2.5~25μm;4000~4001/cm)和远红外区(25~1000μm;400~101/cm)。分子振动伴随转动大多在中红外区,一般的红外光谱都在此波数区间进行检测。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主要由红外光源、迈克尔逊干涉仪、检测器、计算机和记录系统五部分组成。红外光经迈克尔逊干涉仪照射样品后,再经检测器将检测到的信号以干涉图的形式送往计算机,进行傅立叶变换的数学处理,最后得到红外光谱图。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波数准确、重复性好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催化、材料科学、生物学、物理、环境科学、煤结构研究、橡胶工业、石油工业(石油勘探、润滑油、石油分析等)、矿物鉴定、商检、质检、海关、汽车、珠宝、国防科学、农业、食品、生物医学、生物化学、药学、无机和配位化学基础研究、半导体材料、法庭科学(司法鉴定、物证检验等)、气象科学、染织工业、日用化工、原子能科学技术、产品质量监控(远距离光信号光谱测量:实时监控、遥感监测等)等众多方面。 三、仪器和试剂 1、Nicolet 5700 FT-IR红外光谱仪(美国尼高力公司) 2、压片机(日本岛津公司) 3、压片模具(日本岛津公司) 4、玛瑙研钵(日本岛津公司) 5、KBr粉末(光谱纯,美国尼高力公司) 6、苯甲酸(分析纯) 四、实验步骤 1、样品的制备(溴化钾压片法)

高分子化学实验

实验二 丙烯酰胺溶液聚合 一、目的要求 1.认识并了解溶液聚合及其反应原理; 2.掌握丙烯酰胺溶液聚合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溶液聚合是将单体,引发剂溶于溶剂,然后进行聚合的方法。根据所生成的高分子物质溶解情况,可以分为均相溶液聚合和非均相溶液聚合(也叫沉淀聚合)。自由基聚合、离子型聚合和缩聚反应聚合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 溶液聚合一般具有反应均匀、聚合热易散发、反应速度及温度易控制、分子量分布均匀等优点。但是由于溶剂的引入,大分子自由基易向溶剂发生链转移反应,造成转化率降低,聚合度不高,使产物分子量降低,这是溶液聚合的主要缺点。因此,在选择溶剂时必须注意溶剂的活性大小。各种溶剂的链转移常数变动很大,水为零,苯较小,卤代烃较大。一般根据聚合物分子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溶剂。另外还要注意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性能,选用良溶剂时,反应为均相聚合,可以消除凝胶效应,遵循正常的自由基动力学规律。选用沉淀剂时,则成为沉淀聚合,凝胶效应显著。产生凝胶效应时,反应自动加速,分子量增大,劣溶剂的影响介于其间,影响程度随溶剂的优劣程度和浓度而定。 本实验以丙烯酰胺为单体,水为溶剂,(NH 4)2S 2O 8为引发剂,水为溶剂有许多优点:(1)价廉,(2)无毒,(3)链转移常数小,(4)对单体及聚合物溶解性能好,为一均相反应。 反应式: 链引发: ()4 4284222NH S O NH SO +?? → + O C H 2CH C NH 2 SO 4 _.+ O 3SO CH 2 C H C O NH 2. 链增长:

O C H 2CH C NH 2 O 3SO CH 2 C H C O NH 2 . n . +O 3SO CH 2 CH C O NH 2 CH 2 C H C O NH 2 n 链终止: 2O 3 SO CH 2 CH C O NH 2CH 2C C O NH 2 . n n n O 3SO CH 2 CH C O NH 2 CH 2 CH C O NH 2 CH C O NH 2 CH 2CH C O NH 2 CH 2OSO 3 在均相反应结束后,可通过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聚合物与溶剂分离,再用过滤等方法,得到固体聚合物。 聚丙烯酰胺是一种优良的絮凝剂,水溶性好,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选矿、化学工业及污水处理等方面。 三、仪器与药品 仪器:三口瓶250ml 、球形冷凝管、温度计100℃、烧杯100ml 、量筒100ml 、搅拌装置、控温装置。 药品:丙稀酰胺(分析纯)10g 、蒸馏水100ml 、(NH 4)2S 2O 8 (分析纯)0.06g 。 四、实验步骤 1.如图组装好各种实验仪器。 2.用天平称取丙烯酰胺10g ,量筒量取蒸馏水80ml ,并将称量好的丙烯酰胺和蒸馏水依次加入到三口瓶中。 3.将水浴温度设定至30℃,并开始搅拌。 4.用天平称取(NH 4)2S 2O 8 0.06g ,量筒量取蒸馏水20ml ,并将称量好的(NH 4)2S 2O 8溶解

第二篇高分子化学实验

第二篇高分子化学实验

实验2-1 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体聚合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本体聚合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并着重了解聚合温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掌握有机玻璃制造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本体聚合又称为块状聚合,它是在没有任何介质的情况下,单体本身在微量引发剂的引发下聚合,或者直接在热、光、辐射线的照射下引发聚合。本体聚合的优点是: 生产过程比较简单,聚合物不需要后处理,可直接聚合成各种规格的板、棒、管制品,所需的辅助材料少,产品比较纯净。但是,由于聚合反应是一个链锁反应,反应速度较快,在反应某一阶段出现自动加速现象,反应放热比较集中;又因为体系粘度较大,传热效率很低,所以大量热不易排出,因而易造成局部过热,使产品变黄,出现气泡,而影响产品质量和性能,甚至会引起单体沸腾爆聚,使聚合失败。因此,本体聚合中严格控制不同阶段的反应温度,及时排出聚合热,乃是聚合成功的关键问题。 当本体聚合至一定阶段后,体系粘度大大增加,这时大分子活性链移动困难,但单体分子的扩散并不受多大的影响,因此,链引发、链增长仍然照样进行,而链终止反应则因为粘度大而受到很大的抑制。这样,在聚合体系中活性链总浓度就不断增加,结果必然使聚合反应速度加快。又因为链终止速度减慢,活性链寿命延长,所以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也随之增加。这种反应速度加快,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加的现象称为自动加速现象(或称凝胶效应)。反应后期,单体浓度降低,体系粘度进一步增加,单体和大分子活性链的移动都很困难,因而反应速度减慢,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也降低。由于这种原因,聚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均一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宽)就更为突出,这是本体聚合本身的特点所造成的。 对于不同的单体来讲,由于其聚合热不同、大分子活性链在聚合体系中的状态(伸展或卷曲)的不同;凝胶效应出现的早晚不同、其程度也不同。并不是所有单体都能选用本体聚合的实施方法,对于聚合热值过大的单体,由于热量排出更为困难,就不易采用本体聚合,一般选用聚合热适中的单体,以便于生产操作的控制。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的聚合热分别为56.5 kJ/mol和69.9 kJ/mol,它们的聚合热是比较适中的,工业上已有大规模的生产。大分子活性链在聚合体系中的状态,是影响自动加速现象出现早晚的重要因素,比如,在聚合温度50 ℃时,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出现自动加速现象时的转化率为10%~15%,而苯乙烯在转化率为30%以上时,才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这是因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对它的聚合物或大分子活性链的溶解性能不太好,大分子在其中呈卷曲状态,而苯乙烯对它的聚合物或大分子活性链溶解性能要好些,大分子在其中呈比较伸展的状态。以卷曲状态存在的大分子活性链,其链端易包在活性链的线团内,这样活性链链端被屏蔽起来,使链终止反应受到阻碍,因而其自动加速现象出现的就早些。由于本体聚合有上述特点,在反应配方及工艺选择上必然是引发剂浓度和反应温度较低,反应速度比其他聚合方法为低,反应条件有时随不同阶段而异,操作控制严格,这样才能得到合格的制品。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试管,平板玻璃(5cm×10cm),弹簧夹,250mL锥形瓶,玻璃纸、牛皮纸 甲基丙烯酸甲酯(已精制),过氧化二苯甲酰(用重结晶法已精制) 四、实验步骤

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改革

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改革——化学实验改革的新特点 清泉镇中学李显贵 随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科层面的有效实施和落实,有关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有的研究呈现出未来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从而概括出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改革的一些新的理念。 化学实验改革是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化学实验改革,不能就实验谈实验,而应当将其置于整个化学甚至理科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加以思考"这就有一个化学实验改革的指导思想问题。 一、化学实验改革的指导思想 1.扭转实验的学术化倾向 化学实验是侧重于为培养未来的专家服务,还是侧重于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未来社会的公民服务,这是在培养目标上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目前的化学实验,无论在实验课题和内容的选择上、实验方案的设计上,还是在实验教学的要求和评价上,实验的学术化倾向都较为明显。“过分侧重于学科训练的实验,不仅功能过于单一,而且未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诱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未来的科学家,至少其中大部分不是化学家”。 2.拓展实验的功能 从体现和落实培养科学素质这一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总目标来看,非常有必要对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重新进行审视。就当前的化学实验的改革而言,有三个问题尤为突出。 一是化学实验技能训练问题。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是化学实验的功能之一但不是唯一功能。过分强调实验技能的熟练化,进行专门训练的做法既枯燥,效益又不

高是需要加以扭转的。为此,应将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置于实验探究活动之中,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实验探究活动上,在积极、主动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化学实验技能,使实验技能的训练成为实验探究活动的结果之一。 二是关于验证性实验问题。目前对验证性实验的批评较多,很多人主张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或研究性实验。对于这些批评和主张要辩证地加以认识。验证性实验过多,探索性实验偏少,二者比例关系失衡,导致各自的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这肯定是不合适的因此有必要增加探索性实验,或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但一味地因为验证性实验“结论”在前,“实验”在后,过分强调它对结论的验证,因而对验证性实验加以“排斥”的话,那就很容易走到另一个极端。从理论上讲,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在化学教学认识中都有各自的作用,只不过是在认识的不同阶段发挥了作用罢了,不存在谁代替谁的问题诸如“告诉学生详细的实验步骤”、“告诉学生结论”、“教师依据学生接近结论的程度给予评价”等问题,并不是验证性实验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是在验证性实验的设计和实施中人为造成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验证性实验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要系统规划,统筹考虑,将验证性实验作为实验探究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与实验探究活动其他功能的发挥紧密结合起来;再次要改变验证性实验“照方抓药”式的设计,倡导结合所学知识对“验证性实验”进行探究。 三是“结果”与“过程”的关系问题。化学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不重视过程的实验等于把生动活泼的化学现象变成了静止的某个预期的-结论.,何况这个-结论.学生从教师的表演实验和书本上早已知道,就像水平很低的侦探小说或者电影那样,没有悬念,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没有发现时的快乐,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同时由于结论和书本所叙的或理论所推测所预期的完全一致,教师无须为解释或探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新的或未曾预料到的化学现象进行思考,因而失去了许多了解或理解化学的机会。” 3.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将“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面向公民的化学”这一理念落实到化学课程与教

西安交大高分子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西安交大高分子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西安交大大化实验报告模板-2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第页(共页) 课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年月日专业班号__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__交报告日期:年月日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同组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审批签字: 实验名称铁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2. 试剂

五、数据记录 表一铁标准溶液浓度/铁含量-吸光度关系表 图一铁标准溶液浓度-吸光度关系图 六、实验讨论及思考题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第页(共页) 课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年月日专业班号__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__交报告日期:年月日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同组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审批签字: 实验名称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级数及反应活化能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2. 试剂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1、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表1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室温: 表2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篇二:西安交大实验报告模板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第页(共页) 课程:____金相技术与材料组织显示分析____实验日期:年月日专业班号_______组别____________交报告日期:年月日姓名_______学号__ 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同组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审批签字:实验名称:金相定量分析与定量样品组织的特殊显示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热分析法测定材料的临界点的方法; 2.学习根据临界点建立二元合金相图;

修改高分子化学实验指导书(最新x)

目录 实验一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1) 实验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4) 实验三乙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 (6) 实验四醋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与聚乙烯醇的制备 (7) 实验五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 (10) 实验六聚己二酸乙二醇酯的制备 (13) 实验七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悬浮共聚 (16) 实验八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 (19) 实验九酚醛树脂制备 (21) 实验十单体、引发剂和溶剂的精制

实验一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1.1 目的要求 (1) 学习悬浮聚合原理和实验技术. (2) 掌握苯乙烯的悬浮聚合的实验操作 1.2 实验原理 悬浮聚合是依靠激烈的机械搅拌使含有引发剂的单体分散到与单体互不相溶的介质中实现的,由于大多数烯类单体只微溶于或几乎不溶于水,悬浮聚合通常都以水为介质。在进行水溶性单体如丙烯酰族的悬浮聚合时,则应当以憎水性的有机溶剂如烷烃等作分散介质,这种悬浮聚合过程被称为反相悬浮聚合。 在悬浮聚合中,单体以小油珠的形式分散在介质中,每个小油珠都是一个微型聚合场所,油珠周围的介质连续相则是这些微型反应器的热传导体。因此,尽管每个油珠中单体的聚合与本体聚合无异,但整个聚合体系的温度控制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悬浮体系是不稳定的,尽管加入悬浮稳定剂可以帮助稳定单体颗粒在介质中的分散,稳定的高速搅拌与悬浮聚合的成功关系极大。搅拌速度还决定着产品聚合物颗粒的大小,一般说来,搅速越高则产品颗粒越细。产品的最终用途决定着搅拌速度的大小,因为用于不同场合的树脂颗粒应当有不同的颗粒度,用作离子交换树脂和泡沫塑料的聚合物颗粒应当比1mm还大一些,而用作牙科材料的树脂颗粒的粒径则应小于0.1mm,直径为0.2一0.5mm 的树脂颗粒则比较适于模塑工艺。 悬浮聚合体系中的单体颗粒存在着相互结合形成较大颗粒的倾向,特别是随着单体向聚合物的转化,颗粒的粘度增大,颗粒间的粘连便越容易,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分散颗粒的粘连结块不仅可以导致散热困难和爆聚,还可能因使管道堵塞而造成反应体系的高压力,只有当分散颗粒中单体转化率足够高、颗粒硬度足够大时,粘连结块的危险才消失。因此,悬浮聚合条件的选择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工业上常用的悬浮聚合稳定剂有明胶、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和聚乙烯醇等,这类亲水性的聚合物又都被称为保护胶体。另一大类常用的悬浮稳定剂是不溶于水的无机物粉末,如硫酸钡、磷酸钙、氢氧化铝、钛白粉、氧化锌等等,其中工业生产聚苯乙烯时采用的一个重要的无机稳定剂是二羟基六磷酸十钙(Ca10(PO4)6(OH)2)。 本实验进行苯乙烯的悬浮聚合,若在体系中加入部分二乙烯基苯,产物具有交联结构并有较高的强度和耐溶剂性等,可用作制备离子交换树脂的原料。 1.3 仪器及药品 三口烧瓶、回流冷凝管、搅拌器、固定夹及铁架、加热器、温度计、量筒、烧杯。 苯乙烯单体45g、聚乙烯醇1.0g、过氧化二苯甲酰(BPO)0.45g、蒸馏水。 1.4 实验装置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无机化学实验作为制药工程、药学、食品科学本科专业学生进入高校后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其他后续课程的教学,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从我院无机化学实验开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完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为目标,从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手段及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为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依据。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 一、无机化学实验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目标单一、规程化、实验项目缺乏专业特色。目前,我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目标还只停留在要求学生掌握“三基”即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规范操作验证实验教材中正确的数据和结论[2]。这一目标导致验证式实验过多,实验时间短、内容少,规程化问题较突出,无论是制药工程专业、还是食品科学工程专业开设的无机化学实验项目基本都一致,缺乏专业特色,不利于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知。 2.实验教学管理模式较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做什么实验、什么时间做实验、实验步骤是什么、要用到哪些实验药品仪器,一旦确定就很少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自主设计学习过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观能动性,很容导致学生上实验课时不主动思考,甚至在课上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这样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3.四大化学实验室单独设置,现有实验资源浪费。我校四大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室都是独立设置并开设课程,实验资源没有互通。由于每门课程开设的时间不同,导致出现某一特定时段集中在某个实验室开展教学,实验室极度拥挤、实验试剂及仪器短缺,而有的实验室闲置无用的现象。 4.现有实验教学队伍师资严重匮乏,教学经验不足,不利于保障实验教学质量。我校实验教学队伍师资队伍严重匮乏,师生比远远超过1∶8,不得不大量使用年轻教师或助教授课,但年轻教师往往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使得其对实验理解不够全面、操作不规范、指导学生不到位、批改实验报告不严谨,难以保证实验教学质量[3]。 5.学生实验成绩评定的随意性大、缺少科学的评定标准。无机化学实验课程考核成绩评定一般是由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两部分组成。学生即使没有认真做实验也可以通过抄袭别人或者教材中的实验步骤等完成考核。而且一般由于没有科学详尽的评定标准[4],教师只能根据主观判断给出一个较为笼统的分数,成绩评定存在随意性大、不合理的问题,十分不利于全面衡量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能力[5]。 二、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1.丰富课程教学目标,优化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无机化学实验分为三种类型: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设计性实验。①基础实验:通过无机化学的基础实验,使学生规范化、熟练化和标准化地掌握化学基本操作技能,是综合性实验和创新设计型实验能顺利进行的保证。针对很多大一同学在高中化学课中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验经验的现象,在最新修改的无机化学教学大纲中,第一次实验课的内容就是详细系统地讲解化学基本仪器操作规范,包括:各种仪器放置规则、如何清洗玻璃仪器及洗净的判定标准、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溶液的配制、加热、过滤、冷却结晶的操作以及离心机、吸量管和容量瓶的使用等。首先由教师示范操作,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最后随机抽查学生演示操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