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无机化学简答题.docx

(完整版)无机化学简答题.docx

(完整版)无机化学简答题.docx
(完整版)无机化学简答题.docx

1物质的状态

2.1 什么是理想气体?实际气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用理想气体模型处理?

2.1凡是在任何温度和压力下都严格遵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气体即为理想气体

在压力不太大、温度不太低的情况下,实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

2.2 为什么家用加湿器都是在冬天使用,而不在夏天使用?

2.2冬天天气干燥,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低于相应温度下水蒸气的饱和蒸汽压,故可采用加

湿器调节室内湿度;而在夏天,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相应温度下水蒸气的饱和蒸汽压相

差不多,采用加湿器会使得空气中水汽过饱和,从而凝结成水,起不到加湿效果。

2.6 一密闭容器放有一杯纯水和一杯蔗糖水溶液,

问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6 纯水杯的水全部转移入蔗糖溶液杯中

2化学热力学

3.1 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Q P等于 Q V?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Q P大于 Q V?什么类型的化

学反应 Q P小于 Q V?

3.1 当反应物中气体的物质的量比生成物中气体的量小时,Q p Q V;反之则 Q p Q V;当

反应物与生成物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或反应物与生成物全是固体或液体时,

Q p Q V。

3.5 金刚石和石墨的燃烧热是否相等?为什么?

3.5不相等

C 的同素异形体中,石墨最为稳定,即 f H m0 ;金刚石 f H m0 ;而石墨与金刚石

燃烧的产物完全相同,因此可得两者的燃烧热不同。

3.6 试估计单质碘升华过程焓变和熵变的正负号。

3.6 焓变为+;熵变亦为+。

3.25 比较下列各组物质熵值的大小

(1) 1molO 2 (298K , 1×105

Pa)

1molO 2(303K , 1× 105Pa)

(2) 1molH 2

O(s , 273K , 10× 5

2

, 10×10 5

Pa) 10 Pa)

1molH O(l , 273K (3) 1gH 2(298K , 1× 105

Pa)

1molH 2(298K , 1×105Pa) (4) n molC H (298K ,1× 10 5 Pa)

2mol -(CH ) -

5

2 (298K , 1× 10 Pa)

2 4

n

(5) 1molNa(s , 298K , 1× 105Pa)

1molMg(s , 298K , 1×105Pa)

3.25 ( 1) 303K 的氧气的熵值大

( 2)液态水熵值大 ( 3) 1mol 氢气的熵值大 ( 4) nmol 乙烯熵值大

( 5) 1molMg 熵值大

3.26 试判断下列过程熵变的正负号

(1) 溶解少量食盐于水中;

(2) 水蒸气和炽热的碳反应生成

CO

和 H 2;

(3) 冰熔化变为水;

(4) 石灰水吸收 CO 2;

(5) 石灰石高温分解。

3.26 ( 1)+( 2)+( 3)+( 4)-( 5)+

2 化学反应速率速率和化学平衡

4.2 当温度不同而反应物起始浓度相同时,同一个反应的起始速率是否相同?速率常数

是否相同?反应级数是否相同?活化能是否相同?

4.2 起始速率不同;速率常数不同;反应级数相同;活化能相同(严格说来活化能与温度

有关)。

4.3 当温度相同而反应物起始浓度不同时,同一个反应的起始速率是否相同?速率常数

是否相同?反应级数是否相同?活化能是否相同?

4.3起始速率不同;速率常数相同;反应级数相同;活化能相同。

4.16 回答下列问题:

(1)一反应体系中各组份的平衡浓度是否随时间变化?是否随反应物起始浓度变化?

是否随温度变化?

(2)有气相和固相参加的反应,平衡常数是否与固相的存在量有关?

(3)有气相和溶液参加的反应,平衡常数是否与溶液中各组份的量有关?

(4)有气、液、固三相参加的反应,平衡常数是否与气相的压力有关?

(5)经验平衡常数与标准平衡常数有何区别和联系?

(6)在 K p=K c(RT) n中 R 的取值和量纲如何?

(7)在△ r G m°=RTlnK中R的取值和量纲如何?

(8)平衡常数改变后,平衡位置是否移动?平衡位置移动后,平衡常数是否改变?

(9)对△ r G m°0的反应,是否在任何条件下正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10)△ r G m°=0,是否意味着反应一定处于平衡态?

4.16(1)平衡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而变化;随反应物起始浓度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2)无关

(3)有关(稀溶液中溶剂的浓度为1)

(4)是

(5)经验平衡常数有单位,而标准平衡常数无单位;二者数值相等

(6) R=0.08206atm·dm-3·mol -1·K -1

(7) R=8.314J ·mol -1·K -1

(8)平衡常数改变,平衡位置移动;但平衡位置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改变。

(9)否(如改变温度、压力等反应的条件使得G0 即可)

(10)不一定(如果反应条件是在298.15K 与标准压力下进行才可以判断处于平衡态)

4.17 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1) Zn(s)+ 2H + (aq)===Zn 2+ (aq)+ H2(g)

(2) AgCl(s) + 2NH 3(aq) ===Ag(NH 3)2+-(aq)+ Cl(aq)

(3)CH4(g) +2O 2(g) ===CO 2(g) + 2H2 O(l)

(4)HgI 2(s)+ 2I- (aq) ===HgI 42- (aq)

(5) H S(aq)+ 4H O (aq) ===2H +

2-

(aq)+ SO

(aq)+4H O(l)

2

2 2

4

2

c Zn 2 ?

p H

2

c

Ag ( NH 3 )2

?

c

Cl

4.17 ( 1) K

c p

( 2) K

c c

(

c

H )

2

(

c NH

3

)2

c

c

p

CO 2

c

2

c

2

c

HgI

)2

p

4

SO 4 ? ( H (3) K

( 4) K

c ( 5) K

c

c p

CH 4

p

O 2

c H

) 2

c I

2

c

H 2 S

2O 2 ) 4

? (

(

)

? (

p

p

c

c

c

4.29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

1dm 3 容器中 PCl 5(g)的分解率为

50%。若改变下列条件, PCl 5(g)

的分解率如何变化?

(1) 减小压强使容器的体积增大 1 倍;

(2)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入氮气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1 倍; (3) 保持体系总压强不变,加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增大

1 倍;

(4) 保持体系总压强不变,逐渐加入氯气使体系体积增大 1 倍;

(5) 保持体积不变,逐渐加入氯气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1 倍。 4.29 ( 1)变大 ( 2)无 (3)变大 ( 4)变小

( 5)变小

4 电解质溶液

5.1 常压下, 0.10 mol · kg -

1 的酒精、糖水和盐水的沸点是否相同?

5.1 不同

5.2 常压下, 0.10 mol · kg -

1 奈的苯溶液、尿素分水溶液、氯化钙的水溶液,凝固点下

降值是否相同?

5.2 不同

5.3 常压下, 1.0 mol · kg-1氯化钠水溶液的凝固点高于- 3.72 C,为什么?

5.3 在 1.0 mol · kg-1氯化钠水溶液中,氯离子与钠离子的活度均小于 1.0 mol · kg-1

5.4 pH = 7.00 的水溶液一定是中性水溶液吗?请说明原因。

5.4 不一定。 K w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在常温下它的值为10-14,此时的中性溶液pH 为 7.00

5.6 判断下列过程溶液pH 的变化(假设溶液体积不变),说明原因。

(1)将 NaNO 2加入到 HNO 2溶液中;

(2)将 NaNO 3加入到 HNO 3溶液中;

(3)将 NH 4Cl 加入到氨水中;

(4)将 NaCl 加入到 HAc 溶液中;

5.6( 1)变大。同离子效应

(2)稍变大。加入的盐使得氢离子活度变小

(3)变小。铵离子加入使得氨水的‘水解’平衡左移。

(4)变小。盐效应

5.7 相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pH 是否相同? pH 相同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浓度

是否相同?若用烧碱中和pH 相同的盐酸和醋酸,烧碱用量是否相同?

5.7 不同;不同;不同。

5.20 通过计算说明当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时,下列哪组溶液可以用作缓冲溶液?

(1)

NaOH

SO 4;

0.200 mol · dm 3 0.100 mol · dm 3

H 2 (2)

0.100 mol · dm -3

HCl 0.200 mol · dm -

3 NaAc ;

(3) - NaOH -

0.100 mol · dm 3 0.200 mol · dm 3

HNO 2;

(4)

0.200 mol · dm -3

HCl 0.100 mol · dm -

3 NaNO 2;

(5)

3

4

- 3

NaOH ;

0.200 mol · dm NH Cl

0.200 mol · dm

5.20 ( 1)反应产物为 Na SO ,故不能构成缓冲溶液

2 4

( 2) [NaAc]= 0.200 2 0.100

0.050mol

dm 3

[HAc]=

0.100

0.050mol dm

3

2

此溶液为缓冲溶液

( 3) [NaNO 2]= 0.200

0.100 0.050mol dm

3

[H NO 2 ]=

0.100 0.050mol

dm 3

2

2

此溶液为缓冲溶液

( 4) [HNO 2]= 0.100 0.050mol dm 3

[HCl]=

0.200

0.100

0.050mol dm 3

2

2

此溶液不是缓冲溶液

0.20

0.10mol dm

3

( 5) [NH 3]=

2

不是缓冲溶液

5.26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下列各碱。

NO 2-

、 SO 42-

、 HCOO -

、HSO 4-

、 Ac -

、 CO 3 2-

、 S 2-

、 ClO 4-

5.26 下列碱由强到弱的顺序:

S 2- >CO 32- > Ac - > HCOO - > NO 2- > SO 42- >HSO 4- >ClO 4

5.28 写出下列各溶解平衡的

K sp 表达式。

(1) 2 2

O 4

Hg 2

2+

+ C 2

42

Hg C

O

(2) Ag 2SO 4

2Ag +

+ SO 2

4

(3) 34 )2

3Ca 2+

2PO

43-

Ca (PO

(4) Fe(OH) 3 Fe 3 +

+ 3OH

(5) CaHPO 4

Ca

2+

H

+ PO 43

5.28 ( 1)K sp =[ Hg 22+ ][ C 2O 4 2-

]

( 2)K sp =[Ag +

] 2[ SO 42-

]

( 3)K sp =[Ca 2+

]3[PO 43-

] 2

( 4)K sp =[Fe 3+

][OH -

]3

( 5)K sp =[Ca 2+

][ H +

][ PO 43-

]

5.29 根据粗略估计,按 [Ag ] 逐渐增大的次序排列下列饱和溶液。

5

AgCl ( K sp = 1.8×10

10

Ag 2SO 4( K sp = 6.3× 10 )

2 4

sp

12

AgI ( K sp -

17

( K = 2.0× 10

= 8.9 ×10 )

Ag CrO

Ag 2S ( K sp = 2× 10

49)

AgNO 3 。

5.29 Ag 2S < Ag 2CrO 4< AgCl < AgI < Ag 2SO 4<AgNO 3

5.30 解释下列事实。

(1) AgCl 在纯水中的溶解度比在盐酸中的溶解度大;

(2) BaSO 4 在硝酸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

(3) Ag 3PO 4 在磷酸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大;

(4) PbS 在盐酸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大;

(5) Ag 2S 易溶于硝酸但难溶于硫酸;

(6) HgS 难溶于硝酸但易溶于王水;

5.30 ( 1)同离子效应( 2)盐效应( 3)生成可溶的 AgH 2PO4

( 4)由于盐酸的存在使得S2-+H+HS -HS-+ H+H 2S 向右移动,从而使得PbS 的溶解度变大

( 5) HNO 3与 H2SO4均具有酸性,可使(4)中的两个平衡式右移,对Ag 2S 而言,它的 K sp°很小,单一的酸效应对其溶解度影响不明显,而HNO 3同时具有氧化性,可将S2-氧化到 H 2SO4,使得Ag 2S2Ag ++ S2-平衡向右移动

( 6)王水除具有 HNO 3溶解平衡的影响(见(5))之外, Hg 2+可与 Cl -形成稳定的[HgCl] 42-配离子,

5.31 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沉淀完全”的含义是什么?沉淀完全是否意味着溶液中该离子的浓度为零?

(2)两种离子完全分离的含义是什么?欲实现两种离子的完全分离通常采取的方法有

哪些?

5.31 ( 1)当某离子的浓度低于1.0× 10-5moldm - 3 时,认为该离子已沉淀完全;因此沉淀完

全并不意味着离子浓度为 0

(2)如果一种离子已经沉淀完全,而另一种离子还未沉淀,称两种离子完全分离。

实现离子完全分离的方法主要有:①利用沉淀溶解平衡:控制条件,加入适当的沉

淀剂对离子进行分级沉淀

②利用电化学平衡:控制条件,进行电解分离

③利用萃取

④利用离子交换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

6.1 什么是氧化数?它与化合价有何异同点?氧化数的实验依据是什么?

氧化数是化合物中某元素所带的形式电荷的数值。

化合价是表示元素能够化合或转换一价基团的数目。

在离子化合物中二者数值上可能相同,但在共价化合物中往往相差很大

6.3 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氧化数:

Fe 3O 4 PbO 2

Na 2O 2 Na 2S 2O 3

NCl 3 NaH

KO 2 KO 3

N 2O 4

Fe 3O 4

Fe

+

8

O

-2

3

PbO 2

Pb +4 O -2 Na O

2

Na

+1

O -1

2

Na S O

3

Na

+1 S

+2

O

-2

2

2

NCl 3 N +3 Cl -1 NaH

Na +1 H -1

KO 2

K

+1

O

-

1

2

6.6 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1) Zn + HNO 3(极稀 )

Zn(NO 3)2 + NH 4NO 3 + H 2O (2) I 2 + HNO

3 HIO

3 + NO 2 + H O

2

(3) Cu + HNO 3(稀 )

Cu(NO ) + NO

+ H O

3 2

2

(4) P 4 + HNO 3 + H 2O H 3PO 4 + NO

(5) Mg + HNO (稀 )

Mg(NO 3 )

2

+ N O + H O

3

2

2

(6) CuS + HNO 3(浓 )

CuSO 4 + NO 2 + H 2O

(7) As 2S 3 + HNO 3(浓 ) + H 2O

H 3AsO 4 + H 2SO 4

(8) P+ NaOH+ H O NaH PO

2+ PH

3

422

(9) K

2Cr O

7

+ KI+ H

2

SO Cr (SO)

3

+ K SO

4

+ I

2

+ H O 242422

(10) Na2C2 O4+ KMnO 4+H2SO4MnSO 4+ K2 SO4+ Na2 SO4+ CO2+ H2O

(11) H O

2+ KMnO

4

+ H SO

4

MnSO

4

+ K SO+ O

2

+ H O

22242 (12) H2O2+Cr 2(S O4)3+ KOH K 2CrO 4+ K 2SO4+ H2O

(13) Na S O

3+ I

2

Na S O

6

+ NaI

2224

(14) Na S O

3+ Cl

2

+ NaOH NaCl+ Na SO

4

+ H O

2222

(15) K

2S O

8

+ MnSO

4

+ H O Ag H SO+ KMnO

4 2224

(16)4 Zn + 10 HNO 3(极稀 ) 4 Zn(NO 3)2+ NH 4NO 3+ 3 H2O

(17) I

2+ 10 HNO

3

2 HIO

3

+ 10 NO

2

+ 4 H O

2

(18)3 Cu +8 HNO 3(稀 ) 3 Cu(NO 3)2+ 2 NO+ 4 H 2O

(19)3 P+20 HNO

3+ 8 H

2

O12 H PO

4

+ 20 NO

43

(20)4 Mg+ 10 HNO

3(稀 ) 4 Mg(NO)+ N O + 5 H O

3 222

(21) CuS +8 HNO 3(浓 )CuSO4+ 4 H2O

(22) A s S

3+ 28 HNO(浓 ) 2 H AsO

4

+ 3 H SO

4

+ 28 NO + 8 H O

233222 (23) P4+ 3 NaOH + 3 H 2O 3 NaH 2PO2+ PH3

(24) K

2Cr

2

O

7

+ 6 KI+ 7 H SO

4

Cr (SO )+ 4 K

2

SO+ 3 I

2

+ 7 H O

22 4 342

(25) 5Na 2C2O4+ 2KMnO 4+3H 2SO42MnSO 4+ K 2SO4+ 5Na2SO4+ 10CO 2+ 8H2O

(26) 5H O

2+ 2KMnO

4

+3H SO

4

2MnSO

4

+K SO

4

+ 5O

2

+ 8H

2

O

222

(27) 3H O

2+ Cr (S O )+ 10KOH2K CrO

4

+ 3 K SO

4

+8 H O

22 4 3222 (28) 2Na 2S2O3+ I 2Na2S4O6+2NaI

(29) Na S O

3+ 4Cl

2

+ 10NaOH8NaCl + 2Na SO

4

+ 5H O

2222

(30) 5K 2S2O8+ 2MnSO 4+ 8H 2O Ag8H2SO4+ 2KMnO 4+4K 2SO4

6.7 配平下列离子反应式(酸性介质 ):

(1)IO3-+I-I 2

(2)Mn 2++ NaBiO3MnO 4-+ Bi 3+

(3)Cr3++ PbO2CrO72-+ Pb2+

(4)

38

+ MnO

4- 3 62

+Mn

2

+C H O C H O

(5)HClO+ P4Cl-+ H3PO4

6.7

(6)IO 3

-+5I-

3I

22

O

+ 6H+ 3H

(7)2Mn 2++ 5NaBiO 3+ 14H+2MnO 4-+ 5Bi 3++ 5Na++ 7H2 O

(8)2Cr 3++ 3PbO

22

CrO

72-+3Pb2++2H+

+H O

(9)5C3H8O +4MnO 4-+ 12H+5C3H6 O2+ 4Mn 2++ 11H2O

(10)10HClO +3P4+ 18H2O10Cl -+12H 3PO4+ 10H+

6.8 配平下列离子反应式(碱性介质 ):

(1) CrO42-+ HSnO2-CrO2-+ HSnO 3-

(2)H2O2+ CrO2-CrO42-

(3)I2

--

I

-+ H2 AsO 3AsO 43+

(4)Si + OH -SiO32-+ H 2

(5)Br 2+ OH-BrO 3-+ Br -

6.8

(6)2CrO42-+ 3 HSnO 2-+H2O 2 CrO2-+ 3 HSnO3-+ 2OH -

(7)

--

2 CrO 42

+ 4 H 2O 3 H2O2+ 2 CrO 2+ 2 OH

----+ 3H

2

(8)I 2

2

AsO

3

+ 4OH AsO

4

3+2I

H O

(9)

+H 2O

2

+ 2H 2 Si + 2OH SiO3

(10)3 Br 2+ 6OH -BrO 3-+ 5Br -+ 3H2O

6.9 根据电极电势判断在水溶液中下列各反应的产物,并配平反应方程式。

(1)Fe + Cl 2

(2)Fe + Br 2

(3)Fe + I2

(4)Fe + HCl

(5)FeCl3+ Cu

(6) FeCl3+ KI

6.9 ( 1) 2Fe + 3Cl22FeCl3

( 2) 2Fe + 3Br22FeBr3

( 3) Fe + I2FeI2

( 4) Fe + 2HCl FeCl2

2 H ↑

( 5) 2FeCl3+ Cu2FeCl 2+ CuCl 2

( 6) 2FeCl3+ 2KI2FeCl 2+ 2KCl+ I2

6.24 在下列四种条件下电解

组成如何变化。

(1)阴极、阳极均为铜电极;

(2)阴极为铜电极,阳极为铂电极;

(3)阴极为铂电极,阳极为铜电极;

(4)阴极、阳极均为铂电极。

a)CuSO4水溶液,因 Cu2+的部分水解而显弱酸性,有关的电极反应及电极电势

为:

Cu 2++2e-===Cu E°(Cu2+ / Cu)=0.34V

2H++2e- ===H 2E°(H + / H 2)=0.00V

O2+ 4H++ 4e-===2H 2O E°(O 2/ H 2O)=1.23V

2 82-+2e-42-E°(S2 82-42-

S O===2SO O/ SO)=2.00V

( 1)两电极都是铜电极,电极反应为:

阴极: Cu2++ 2e- ===Cu

阳极: Cu === Cu 2++ 2e-

溶液组成保持不变。

(2)阴极为铜电极,阳极为铂电极,电极反应为:

阴极: Cu2++ 2e- ===Cu

CuSO4溶液,写出阴极和阳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并指出溶液

阳极: 2H 2O ===O 2+4H++4e-

溶液中 Cu2+逐渐减少, H 逐渐增多

( 3)阴极为铂电极,阳极为铜电极,电极反应为:阴极: Cu2++ 2e- ===Cu

阳极: Cu === Cu 2++ 2e-

溶液组成保持不变。

(4)阴极、阳极均为铂电极,电极反应为:

阴极: Cu2++ 2e- ===Cu

阳极: 2H 2O ===O 2+4H++4e-

溶液中 Cu2+逐渐减少, H+逐渐增多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简答题大全docx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简答题大全考试必过 一、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7题,50分) 1、现代教育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现代教育技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2分),对教学的过程、教与学的资源进行综合实施(2分),以达到教学的优化,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2分)。 2、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作用为:1)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为它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3分)。2)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它能使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听觉获取知识,能使学生综合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3分)。 3、多媒体CAI有哪些主要特点? 多媒体CAI的特点:1)教学信息呈现的多媒体化;2)教学过程的交互性;3)教学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方式;4)教学信息的大容量存储;5)教学信息处理的智能化。(6分) 4、媒体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现代教学媒体具有那些基本功能?(6分) 媒体发展的三个阶段:语言发展阶段、印刷媒体阶段和电子媒体阶段(3分)。 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有:1)呈现功能;2)传送功能;3)重现功能;4)可控功能;5)参与功能段(3分)。 5、请叙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分)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基本环节:1)前期分析,包含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2分);2)确定教学目标(1分);3)组织教学资源,形成经常方案(2分);4)实施学习评价(1分)。 6、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方法有哪两种,其适用领域和具体涵义时什么?(10分) 1)ABCD法(1分),A指教学对象(Audience)、B指教学行为(Behavior)、C指教学条件(Condition)、D指标准(Degree)(2分),它非常适用于编写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目标(2分)。 2)内外结合法(1分),它是指用内部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来阐明学习目标的方法(2分),适合于编写情感领域的学习目标(2分)。 7、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学习评价的目的、方法和作用有什么不同?(10分) 教学过程不同阶段的学习评价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类:(1分) 1)1)诊断性评价:实施时间在教学之前,评价目的是摸清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安排教学,评价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作业分析法、测验等,评价的作用是查明学生准备情况和不利因素(3分); 2)2)形成性评价:实施时间在教学之中,评价目的是了解学习进程调整教学方案,评价方法有经常性测验、日常观察等,评价的作用是确定学习效果(3分); 3)3)总结性评价:实施时间在教学之后中,评价目的是检查学习结果评定学习成绩,评价方法有考试、考察等,评价的作用是评定血液成绩(3分)。 2教学设计操作程序 P84 (1)学习者分析: A学习者一般特征的分析(学习有关学科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特点) B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与测量 C学习者初始能力的确定(初始技能分析包括对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学习者学习态度的分析;试题测定包括前测(预 测)和后测)(2)学习需要分析: A学习需要(差距)=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目前学习状况 B学习需要分析在教学设计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C确定学习需要的方法-----内部需要参照分析法、外部需要参照分析法 D分析问题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 E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设计课题的认证;阐明总的教学目标 (3)学习内容分析: 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 分析学习内容的基本方法:归纳分析法、图解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 (4)学习目标阐明:目标的额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立目标,编写行为目标;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1 试讨论,为什么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却少至3~4位? 分子分解为Br原子需要的最低解离能为190kJ/mol,求引起溴分子解离1-2 Br 2 需要吸收的最低能量子的波长与频率。 1-3 氢原子核外电子光谱中的莱曼光谱中有一条谱线的波长为103nm,问:它相应于氢原子核外电子的哪一个跃迁? 1-4 周期系中哪一个元素的电负性最大?哪一个元素的电负性最小?周期系从左到右和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呈现什么规律?为什么? 1-5 什么叫惰性电子对效应?它对元素的性质有何影响? 1-6 当氢原子的一个电子从第二能级层跃迁至第一能级层时发射出光子的波长是121.6nm;当电子从第三能级层跃迁至第二能级层时,发射出光子的波长是656.3nm。问哪一个光子的能量大? 1-7 有A,B,C,D四种元素。其中A为第四周期元素,与D可形成1:1和1:2原子比的化合物。B为第四周期d区元素,最高氧化数为7。C和B是同周期元素,具有相同的最高氧化数。D为所有元素中电负性第二大元素。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并按电负性由大到小排列之。 1-8有A,B,C,D,E,F元素,试按下列条件推断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符号,给出各元系的价电子构型。 (1)A,B,C为同一周期活泼金属元素,原子半径满足A>B>C,已知C有3个电子层。 (2)D,E为非金属元素,与氢结合生成HD和HE。室温下D的单质为液体,E 的单质为固体。 (3)F为金属元素,它有4个电子层并且有6个单电子。 第2章分子结构

丙烷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docx

丙烷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物质名称:丙烷英文名称:propane 危险货物编号: 危险性类别:第 2.1类易燃气体UN编号: 1978 21011 物化特性 熔点(℃)-187.6沸点(℃)-42.1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燃烧热 相对密度(空气饱和蒸气压 53.32(-55 1.56 (kPa)(kJ/mol 2217.8 =1).6 ℃) ) 相对密度 ( 水 0.58(-44 外观与气味无色气体,纯品无臭。=1).5 ℃)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闪点(℃)-104 上限 9.5下限建筑火险 爆炸极限( %)甲 2.1分级 临界温度(℃) 96.8临界压力(MPa)4.25燃烧性本品易燃。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灭火方法 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 危险特性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反应活性数据

禁忌物:强氧化剂、卤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稳定性:稳定聚合危险性:不聚合 素化碳。 健康危害数据 侵入途径吸入、经皮吸收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 无资料 健康危害 本品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人短暂接触 1 %丙烷,不引起症状;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接触高浓度时可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极高浓度时可致窒息。 泄漏紧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 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 附 /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 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 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运输注意事项: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 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 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 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 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卤

急救护理学简答题.docx

感谢你的观看第一次工地例会 开场白:由建设单位组织,邀请参建三方参加第一次工地例会等等 声明会议流程: 1、业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分别介绍各自驻现场的主要组织机构、人员及其分工。 2、建设单位根据监理合同宣布对总监理工程师的授权。 3、建设单位介绍工程开工准备情况。 4、承包单位介绍施工准备情况。 5、业主施工准备情况提出意见和要求。 6、总监介绍监理规划的主要内容,在以后的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7.请业主就监理及施工单位提出要求 8、研究确定各方在施工工程中参加工地例会的主要人员召开工地例会周期地点及主要议题。 一、对监理及施工单位的意见和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要求开工前对进场设备、仪器进行报验,凡测量和计量仪器均应附法定检测单位 的鉴定证明。进场施工设备、仪器应与施工技术需要合理匹配。 (2)工地管理人员要求到岗到位。开工前应报审施工主要管理人员名单和相关资质上 报的管理人员名单要求到岗到位。各项具体工作应落实到人。尤其专职质检员、安全员必须到位。 (3)对进场所有施工原材料的现场抽样试验必须经施工、监理、或业主共同见证,其 试验结果方能有效。 (4)施工期间不能随意更换施工作业班组和主要岗位管理人员,如确需更换的应提前 报请业主、监理同意,以免影响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5)施工准备工作应充分。开工前应提交开工申请报告,经监理审查批准报业主同意 后才能开工。资料的时间问题请施工单位按规范要求填报。 (6)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业主审核批准后,应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不得 擅自改变施工方案。如确需更改的应提前报请业主、监理审批。由于改变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而造成费用增加的,增加部分将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 感谢你的观看

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无机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的选择填在括号内):(共20分) 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都属于“两性电解质”的就是( ) (A)HCO3-,H2O,HPO42- (B)HF,F-,HSO4- (C)HCO3-,CO32-,HS- (D)OH-,H2PO4- ,NH4+ 2.室温下 ,0、20mol、dm-3HCOOH溶液电离常数为3、2%,HCOOH的电离常数=( ) (A)2、0×10-4 (B)1、3×10-3 (C)6、4×10-3 (D)6、4×10-4 3.8Ce3+离子的价层电子结构为( ) (A)4f2 (B)4f05d1 (C)4f1 (D)6s1 4.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合能大小正确的顺序就是 ( ) (A)CN>O>F (C)C>NNF 5.偶极矩不为零的分子就是( ) (A)PCl5(g) (B)NF3 (C)SF6 (D)BeCl2(g) 6.不存在分子间或分子内氢键的分子就是( ) (A)NH3 (B)对羟基苯甲酸 (C)CF3H (D)HNO3 7.晶体熔点高低正确的顺序就是( ) (A)NaCl>SiO2>HCl>HF (B)SiO2>NaCl>HCl>HF(C)NaCl>SiO2>HF>HCl (D)SiO2>NaCl>HF>HCl 8.不属于二元质子酸的就是( ) (A)H3PO3 (B)H2SO4 (C)H3PO2 (D)NaH2PO4 9.氧化性强弱正确的顺序就是( ) (A) HClO4H2TeO4 (C)HClO4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简答题

1.简述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及作用。 答: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天然免疫,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非特异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作用:在感染早期,产生一定的免疫应答,包括皮肤、黏膜物理屏障作用以及局部细胞分泌杀菌物质的化学效应,有非特异性效应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进行杀伤,及血液和体液中效应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受到外来异物刺激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的异物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作用:经识别抗原成分后开始分化增殖的T、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经一段时间后生成效应细胞,杀伤清除病原体,起主导作用。 2.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卫、致病)的理论基础。 答:免疫系统通过对“自己”或“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应答,来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免疫系统在免疫功能正常条件下,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效应,对自身抗原成分产生不应答状态,对机体正常运行具有一定的防卫作用;但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免疫应答可造成机体组织损伤,例如免疫应答反应水平过高或过低,或者对自身组织细胞产生免疫应答,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这就导致免疫性相关疾病的发生。 3.简述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答:BCR(B细胞抗原受体)是通过其V区抗原结合部位来识别抗原的,BCR的V区,尤其是V区的CDR1、CDR2和CDR3氨基酸序列的多样性,决定了对抗原识别的多样性。造成BCR多样性的机制主要有 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编码BCR重链V区的基因有V、D、J三种,编码轻链V区的有V和J两种,而且每一基因又是由很多的基因片段组成。这样,重链基因的组合和重链基因与轻链基因的组合将产生众多不同特异性的BCR。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编码CDR3的基因位于轻链V、J或重链V、D、J片段的连接处,两个基因片段的连接可丢失或加入数个核苷酸,从而增加了CDR3的多样性。 3)体细胞高度突变造成的多样性:在BCR各基因片段重排完成后,其V区基因也可发生突变,而且突变频率较高,因而增加其多样性。 4.简述细胞因子共同的基本特征。 小分子蛋白(8-30KD);可溶性;高效性,在较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活性;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可诱导产生;半衰期短;效应范围小,绝大对数近距离发挥作用。

草甘膦的特性.安全性及特性docx

草甘膦的特性、安全性及其应用评述来源 文章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1971年孟山都公司开发出在世界农业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广谱除草剂草甘膦(Glyphosate),70年代中后期推出草甘膦异丙胺盐、胺盐与钠盐;ICI公司于1989年推出三甲锍盐。目前,草甘膦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农药品种,其年销售额一直居农药之首。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的发展,草甘膦用量逐年增加,不仅影响新品种的开发方向,而且对现有除草剂品种的市场格局也造成较大冲击。 1 草甘膦的性质与剂型 1.1 化学结构 草甘膦是非常稳定的化合物,其存在形态为酸及其盐: 1.2 物理化学性质 草甘膦为白色、无味固体;密度1.74g/ml,熔点200℃(不分解),45℃蒸气压2.45×18-8KPa(1.84×10-7mmHg);在25℃,pH5.7~9时贮存32d稳定。在25℃水中溶解度,草甘膦酸为15.7g/l(pH7)~11.6g/l( pH2.5),异丙胺盐为900g/l(pH 7)~786g/l (pH 4)。 1.3 剂型 以草甘膦酸为基础将其加工成盐或酯,由于植物对酸的吸收差,高剂量,特别是低喷液量时草甘膦酸易沉淀,因此,酸的活性通常低于盐类。最常用的剂型是含异丙胺盐的“农达”(R oundup),此盐类显著溶于水;一般为可溶性液剂(SL),含有效成分365g/l或480g/l。近 年来,孟山都公司推出高含量草甘膦的干制剂(94%)、可溶性粒剂及片剂。在草甘膦剂型加工中,表面活性剂及增效剂非常重要,硫酸铵及硫酸二铵是常用的活化剂。草甘膦异丙胺盐是一种弱酸,在溶液中能够解离,分子的阴离子部分是活性成分,它们能够在喷洒液中与其他阳离子如:Ca2+、Mg2+、K+、Na+、Fe2+/3+缔合,形成植物不易吸收的盐类,而硫酸铵与硫酸二铵能够阻止此种拮抗性盐类产生,从而形成草甘膦-NH4+迅速被植物吸收。磷酸盐、酒石酸以及乙二胺四醋酸均能增进草甘膦的活性。 在草甘膦剂型中应充分重视表面活性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在新西兰被指定为草甘膦必备助剂,它可诱导草甘膦迅速通过气孔被植物吸收,避免雨水淋洗,显著提高除草效果。最近,美国EPA接受了Hampshire化学公司生产的Ⅳ一酰基肌胺酸(甲替甲胺酸)及Ⅳ-酰基肌胺酸钠盐表面活性剂作为草甘膦剂型加工中的助剂,它们优于现有绝大多数表面活性剂。 在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田,根据作物种类可将草甘膦与该作物所使用的除草剂品种加工成混剂或进行混用。目前以草甘膦为主的混剂主要有(g/l):FallowStar[草甘膦+麦草畏(dicam

题点训练二文言文简答题.学生版docx

文言文阅读之文意概括 文言文阅读之文意概括的命题特点与答题技能 【真题例示】 (2015 ?四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 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 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 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 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 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扬、

无机化学练习题答案

练习题 1、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混合气体中某组分的摩尔分数与体积分数不相等。【1】答:(错) 2、在恒温恒压下,某化学反应的热效应Q p=△H=H2-H1,因为H是状态函数,故Q p也是状态函数。【2】答:(错) 3、因为△r G(T)=-RTlnK,所以温度升高,K减小。【3】答:(错) 4、反应CaCO 3(s)CaO(s)+CO2(g),当p(CO2)减少,或加入CaCO3(s),都能使反应向右进行。【4】答:(错) 5、NaHS水溶液显酸性。【5】答:(错) 6、在Na3PO4溶液中,c(Na+)恰是c(PO43-)的3倍。【6】答:(错) 7、当溶液的pH值为4时,Fe3+能被沉淀完全。【7】答:(对) 8、配合物的配体中与形成体直接相连成键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8】答:(对) 9、从Cr和Mn的第二电离能相比较可知,Cr的第二电离能大于Mn的第二电离能,可以推测Cr的价电子排布为3d54s1,Mn的价电子排布为3d54s2。类似的情况在Cu与Zn,Mo与Tc之间也存在。【9】答:(对) 10、锑和铋为金属,所以它们的氢氧化物皆为碱。【10】答:(错) 11、反应1 2N2(g)+ 3 2H2(g)NH3(g)和2NH3(g)3H2(g)+N2(g)的标准平衡常数不相等。但是, 按上述两反应式计算平衡组成,则所得结果相同。【11】答:() 12、0.10mol·L-1的某一有机弱酸的钠盐溶液,其pH=10.0,该弱酸盐的水解度为0.10%。【12】答:(对) 13、某溶液中c(HCl)=c(NaHSO4)=0.10mol·L-1,其pH值与0.10mol·L-1H2SO4(aq)的pH 值相等。【13】答:(对) 14、弱酸及其盐组成的缓冲溶液的pH值必定小于7。【14】答:(错) 15、MnS(s)+2HAc Mn2++2Ac-+H 2S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K=K(MnS)·[K(HAc)]2/[K(H2S)·K(H2S)]。【15】答:(对) 16、p区元素的原子最后填充的是np电子,因ns轨道都已充满,故都是非金属元素【16】 答:(错) 17、NaCl(s)中正、负离子以离子键结合,故所有金属氯化物中都存在离子键。【17】答:(错) 18、MgO的晶格能约等于NaCl晶格能的4倍。【18】答:(对) 19、常温下H2的化学性质不很活泼,其原因之一是H-H键键能较大。【19】答:(对) 20、氯的电负性比氧的小,因而氯不易获得电子,其氧化能力比氧弱。【20】答:(错) 21、Pd2++Cu Pd+Cu2+(1),E Cu2++Fe Cu+Fe2+(2),E Pd2++Fe Pd+Fe2+(3),E 则E=E+E【21】答:(对) 22、E(Cr2O72-/Cr3+)(Cl2/Cl-)。【22】答:(对) 23、金属离子A3+、B2+可分别形成[A(NH3)6]3+和[B(NH3)6]2+,它们的稳定常数依次为4?105和2?1010,则相同浓度的[A(NH3)6]3+和[B(NH3)6]2+溶液中,A3+和B2+的浓度关系是c(A3+)>c(B2+)【23】答:(对) 24、HF、H2SiO3皆是弱酸,但是H2SiF6却是强酸。【24】答:(对)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论述题大题

1 、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与主要生物学功能。 组成: 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 ②补体调节蛋白 ③补体受体 功能:补体旁路途径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经典途径在感染中、晚期发挥作用。 ①、细胞毒作用:参与宿主抗感染、抗肿瘤; ②、调理作用: C3b/C4b 可作为非特异性调理素介导调理作用; ③、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将免疫复合物随血流运输到肝脏,被吞噬细胞清除; ④、炎症介质作用:C3a/C5a 的过敏毒素作用、 C5a 的趋化和激活作用、 C2a 的激肽样作用,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 ⑤、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2 、补体激活的三个途径: 经典途径: ①激活物为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C1q 识别 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4b2a 和 C4b2a3b ③其启动有赖于特异性抗体产生,故在感染后期或恢复期才能发挥作用,或参与抵御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机体 旁路途径: ①激活物为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细胞等,直接激活 C3 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3bBb 和 C3bBb3b ③其启动无需抗体产生,故在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就能发挥作用 ④存在正反馈放大环 MBL (凝激素)途径: ①激活物非常广泛,主要是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 N 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由MBL 识别 ②除识别机制有别于经典途径外,后续过程基本相同

③其无需抗体即可激活补体,故在感染早期或对免疫个体发挥抗感染效应 ④对上两种途径具有交叉促进作用 3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过程及比较: 经典途径 / 旁路途径 /MBL 途径 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 内毒素、酵母多糖、凝聚 IgA/ 病原微生物、糖类配体 参与成分: C1-C9/ C3 、 C5-C9 、 B 、 D 、 P/ C2-C9 、 MBL 、 MASP C3 转化酶: C4b2a/ C3bBb/C4b 2a 、 C3bBb C5 转化酶: C4b 2a 3b/ C3bBb3b/ C4b 2a 3b 、 C3bBb3b 作用: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4 、试述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全过程。 经典激活途径指主要由 C1q 与激活物( IC )结合后,顺序活化 C1r 、 C1s 、 C4 、C2 、 C3 ,形成 C3 转化酶( C4b2b )与 C5 转化酶( C4b2b3b )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它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 5 、补体系统可通过以下方式介导炎症反应 激肽样作用: C2a 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性充血; 过敏毒素作用: C3a 、 C4a 、 C5a 可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炎症性充血、水肿; 趋化作用: C3a ,C5a 能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向炎症部位聚集,引起炎性细胞侵润。 6 、简述补体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的方式。 第一,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通过三条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体,从而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第二,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 C3b 、 C4b 、 iC3b 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第三,引起炎症反应。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了具有炎症作用的活性片断,其中,C3a C5a 具有过敏毒素作用, C3a C5a C567 具有趋化作用。 7.简述I g生物学功能。 一、V区功能

5系统函数及系统特性分析.docx

系统函数及系统特性分析 实验目的: 1. 理解系统函数在分析离散系统特性吋的作用; 2. 掌握系统函数的不同表示形式及零极点分析方法; 3. 掌握利用系统函数求解频率响应的方法; 4. 了解用DFT 及DTFT 确定离散系统特性的方法。 实验原理: 一、系统函数的表示形式及零极点分析 MATLAB 信号处理工具箱提供的tf2zp 、zp2tf 和zp2sos 等函数可以进行系 统函 数的不同表示形式的转换。 > Z 有理多项式表示的系统函数: H(z) = 4+处:+…+ 加: + Q] Z + …+ Cl” Z ' >用零点、极点和常数表示的一阶因子形式的系统函数: 二 k (z-z(l))(z — z(2))???(z-z(M)) (z-p(l))(z — p(2))???(z — ”(N)) > Z 的二阶因子表示形式: ? [z,p,k]=tQzp(b,a)将有理多项式表示的系统函数转换为一阶因子形式的系统 函数; ? [b,a]=zp2tf(z,p,k)将一阶因子形式的系统函数转换为有理多项式的系统函数。 例:试将下面的系统函数表示为一阶因子形式。 H ⑵=(1+0.04Z -2)/(1-0.8Z 1+0.16Z 2-0.128Z 3) 解: b=[l,0,0.04,0]; a=[l,-0.8,0.16,-0.128]; [z,p,k]=tf2zp(b,a); dispC 零点);disp(z); dispC 极点');disp(p'); dispC 常数);disp(k f ); [b,a]=zp2tf(z,p,k)% 还原验证 ? sos=zp2sos(z,p,k)将零点、极点和增益常数表示转换为二阶因子表示。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简答题全解.docx

公共政策学简答题 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本质属性与基本功能: ( 1)基本特征:阶级性、目标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 ①阶级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一定的公共政策总是要为一定的统治阶级的利益 服务的,超阶级的公共政策是不存在的。 ②目标性:在公共政策中,目标集中体现了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利益追求。 ③强制性:公共政策作为社会公共权威所选择或制定的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有其 合法性基础并且具有权威性,因而它对于社会成员特别是目标团体具有约束 力和强制力。 ④相对稳定性:只有保持政策一定的稳定性,才能有利于特定社会问题的最终解决和 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但是其稳定性又是相对的,需要根据具体事实进行 调整。 ( 2)本质属性: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判一切公共政策的基 准性价值,成为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精神。 ①阶级性和社会性: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联的,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②超前性 ③系统性:即公共政策往往不是孤立的,它们应是一个政策体系,这个政策体系是一个整体 ④合法性:这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要求。 (3)基本功能:指公共政策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功效与作用。从其对社会 所起到的基本积极作用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配社会资源;规范社会行 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2、公共政策学产生的背景: 公共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学科而出现,既是当代世

界中社会、经济和政治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与战后美国特殊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虽然导致公共政策学科产

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更直接的原因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问题的压力;政府管理的需要;政治科学的发展;其他学科的发展。 4、经验决策模型的基本观点: 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非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一项新的政策。①决策者不必企图调查与评估全面的政策方案,其只要着重于那些与现存政策只具有渐进性的差异者就可以了。 ②决策者只要考虑几个有限的政策方案就行。③决策者对每个方案,只评估几个可能产生的重要后果而已。④决策者所面对的问题,一直在重新的界定。渐进主义斟酌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调适,其结果使得问题较易处理。 ⑤社会问题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透过分析与评估的过程,永无休止地对所面对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指正。 ⑥渐进决策是补救性的,其适应于减轻现行的具体的社会问题,但较少着重于将来社会目标的增进。 5、传统公共政策过程模型的成就与局限: (1)过程模型的主要贡献 首先,过程模型简化了复杂的政策过程。 其次,过程模型带来了众多关于公共政策过程各阶段研究的成果,加深了人们对政策过程的认识,丰富了政策科学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 第三,过程模型为全面了解现实的政策运行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概念框架,尤其是它与常识相一致,易于被接受、把握和运用于实践之中。 第四,对于政策过程的强调,使研究不再严格地依附政治科学中逐渐增多的公共行政和制度的研究,以及在经济学偏好中的准市场研究。 (2)对过程模型的主要批评 第一,“阶段模型并非真正是一个因果关系模型”,也就是说,它并不适合预测,或者甚至指示一个阶段怎样导致另一个阶段。

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1,A 2D 3C 4C 5C 6 B 7A 8D 9B 10B 1、下列各对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A) Li,Mg (B) Al,Si (C) Na,Al (D) H,Li 2、至今未发现有过氧化物的是…………………………………………………………………() (A) Li (B) K,Rb,Cs (C) IIA (D) Be … 3、下列偶极矩不等于零的分子是………………………………………………………………() (A) BeCl2(B) BF3(C) PF3(D) CS2 4、H2S分子中硫原子的杂化轨道是……………………………………………………………() (A) sp(B) sp2(C) sp3(D) dsp2 5、下列氢键中最强的是…………………………………………………………………………() (A) S—H…O (B) N—H…O (C) O—H…F (D) C—H…N 6、在[Ni(NH3)4Cl2]中,Ni的氧化数为…………………………………………………………() (A) 3 (B) +2 (C) +1 (D) 0 7、下列各对物质,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的是…………………………………………………() (A) FeCl3和溴水(B) H3PO3和AgNO3溶液 、 (C) H3AsO4和KI 溶液(D) N2H4和HgCl2溶液 8、下列离子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A) CoF-36(B) Co(NH3)+33 (C) Co(CN)-36(D) Co3+ 9、硝酸盐热分解可以得到单质的是…………………………………………………………() (A) Pb(NO3)2(B) AgNO3

医学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免疫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名词解释(翻译并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CAM(cell adhesion molecules) 2、ADCC(antibody-deppendent-mediated cytotoxicity) 3、TD-Ag (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4、Adjuvant 5、Epitope 二选择题:(每题只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30分) 1、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D、有利无害 E、有害无利 2、不成熟B细胞表达的mIg主要为() A、mIgA B、mIgM C、mIgD D、mIgG E、mIgE 3、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 子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分子、黏膜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细胞、黏膜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4、科学家Jenner发明了() A、白喉抗毒素 B、狂犬疫苗 C、人痘苗 D、牛痘苗 E、卡介苗 5、关于抗体,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抗体都是体外产生的 B、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黏膜表面及分泌液中 C、抗体是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D、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 E、抗体是指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A、CH区 B、VH区 C、VH与VL区 D、VL区 E、CL 区 7、在种系发生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是() A、IgG B、IgD C、IgE D、IgM E、IgA 8、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A、所需离子相同 B、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C、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 D、具有共同的末端通路即MAC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 E、激活物质相同 9、与mIg共同组成BCR复合物的是() A、CD19和CD21 B、CD28和CD152 C、CD79a和CD79b D、CD80和 CD86 E、CD40和CD40L 10、下列物质中,属分泌型模式识别受体的是() A、α-防御素 B、甘露糖受体 C、乳铁蛋白 D、C-反应蛋 白 E、Toll样受体 11、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 是() A.IgG2 B.IgG3 C.IgE D.SIgA E.IgM 12、胸腺是() A.外周免疫器官B.T 细胞与外来特异性抗原相遇的场所C.中枢免疫器官 D.B 细胞获得抗原特异性受体的场所E.巨噬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13、有多个重复B表位的抗原是:() A. Supper antigen B. TD-Ag C. TI-Ag D. 构象决定 基 E. 线性决定基 14、哪两类Ig 的H 链有4 个CH 功能区:() A.IgA 和IgG B.IgE 和IgM C.IgD 和IgG D.IgA 和 IgM E.IgD 和IgE 15、直接特异杀伤靶细胞的是:()

乙醇的基本特性.docx

乙醇的结构简式为 CH3CH2OH,俗称酒精、无水酒精、火酒、无水乙醇。乙醇的用途很广,可用乙醇来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 70%—— 75%的乙醇作消毒剂等。 乙醇的物性数据: 1.性状:无水透明、易燃易挥发液体。有酒的气体和刺激性辛辣味。 2.密度: cm^3; ( 液) 20 °C 3.熔点:°C K) 4.沸点:°C K) 5.在水中溶解时: p Ka = 6.黏度: mpa · s(cp) ,°C 7.分子偶极矩: fC·fm D) ( 气 ) 8.折光率: 9.相对密度 ( 水 =1) : 10.相对蒸气密度 ( 空气 =1) : 11.饱和蒸气压 (kPa) : (19 ℃) 12.燃烧热 (kJ/mol) : 13.临界温度 ( ℃) : 14.临界压力 (MPa) : 15.辛醇 / 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16.闪点 ( ℃,开口 ) : 17.闪点 ( ℃,闭口 ) : 18.引燃温度 ( ℃) : 363 19.爆炸上限 %(V/V) : 20.爆炸下限 %(V/V) : 21.燃点(℃): 390~430 22.蒸发热: (kJ/mol ,: 23.熔化热: (kJ/kg): 24.生成热: (kJ/mol ,液体 ) : 25.比热容: (kJ/ ( kg· k) ,20°C,定压): 26.沸点上升常数: ~ -19 27. 电导率( s/m ) : ×10 28. 热导率( w/(m· k) ) : 29. 体膨胀系数(k -1 ,20°C) : 30. 气相标准燃烧热(kJ/mol): 31. 气相标准声称热(kJ/mol): 32. 气相标准熵 (J/mol · k) : 33. 气相标准生成自由能(kJ/mol): 34. 气相标准热熔(J/mol· k): 35.液相标准燃烧热(kJ/mol): 36. 液相标准声称热(kJ/mol): 37.液相标准熵(J/mol· k):

古代汉语简答题.docx

1、什么是六书?答:六书指汉字构字的六种方法.六书一词,最初见于 《周礼?地官?保氏》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汉书?艺文志》始列“六书”,名目为“象形、象事、象声、转注、假借.”郑众《周礼解诂》列 “六书”名目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汉许慎《说文解字》论述“六书” 最详:“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曰,月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此说对后世影响最大.汉王莽变八体书为六体书?亦称“六书” ?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及亡 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 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2、六书说流行于什么时代,最早见于哪部书? 答:六书说流行于东汉,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3、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几家,有什么异同?答:汉儒所列六书的细目有班固、郑众、许慎三家。三家之说大同小异,郑众由于是随文注经后世很少采用,据为典要的是班、许两家,其中以许慎之说影响最大,班固次第。许慎用功最勤,以“六书”为指导剖析了近万汉字的结构,写出了中国汉字史上第一部汉字研究的巨著——《说文解字》。 4、许慎对“文字”的概念是如何解释的?答:第一,解释了汉字之源,即汉字从哪儿来。“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是《说文解字叙》引用《周易》里面的话。对于文字的起源,学术界有种种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都跟许慎在这里的表述有关。许慎引用《周易》里面的话,说明在他之前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些学说,他从里边看到了自己的使命,写了《说文解字》,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更清晰的文字解释系统,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第二,说明了汉字之用。我们可以来看看《说文解字叙》里的话:“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文字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通过它把文明传给后代,后人通过它可以了解自己的过去。这是中华民族跟世界上其他民族很不相同的一个方面,很多民族的文化都是往未来看去,我们并不放弃过去,我们慎终追远。没有文字,我们就看不到《史记》、《汉书》,就不知道我们的文化五千年都没有断过。 第三,解释了文字之理,包括三个方面:始一终亥、以义相从、理据体察。 始一终亥,整个《说文解字》一共有540 个部,从“一”开始,到“亥”结束,这是一种理念。许慎用“一”作为发端,是一个事物的头,从这儿开始,通过形体的联系,最后到达了“亥” 。“一”是“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是道的发端。而亥是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最后一个,结束了,又从子开始,而子就是一,所以复从一起,又回到前面去了。 以义相从,每一个部里的文字是按照义排列的。比如我们看“雨”部,第一个是“雨”,接下来就是“雷”,“雷”后面的五个字都跟雷有关系;然后是“雪” ,后面的都跟雪有关系;然后是“霝” ,“霝”就是下雨,后面也有一系列跟下雨有关系的字;接着是“露”、“霜”。我们可以看到,“雪”是在“雷”声震动之后讲的,从冬天的“雪”到春天下雨,即“霝” ,到夏天的“露”,到秋天的“霜” ,有其排列顺序。 理据体察,是对字义的体会和说明。比如“人” ,许慎说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荀子曾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可见,“天地之性最贵”不是许慎的发明,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当然,它也经过了许慎的选择。 第四,文字之证。许慎解释、分析、探索和体察古人造字的道理,再把这种道理通过他的证据给我们证实,告诉我们它是必然的、准确的。比如“儒”这个字,许慎解释说是“柔” ,为什么呢?它从“需” 声,“需”有柔的意思,比如糯米的“糯”,相濡以沫的“濡”。但是,你要以为这就是“儒” 的特征,恐怕不够。“需”,许慎解释为:“頁也。遇雨不进,止頁也。”“需” 是《易经》的一卦,许慎引用《易经》的话“云上于天,需。” 说明“需”是等待的意思。云出来之后,你别着急走,忍一忍,等雨下完了再走。这里面就有柔的含义。但是,它也有刚的一面,“需” 不是不出去,还是要出去,出去是必达的,所以它是柔中有刚。通过“需”让我们联系到“儒” ,柔刚并济才是“儒”的本质特征。 5、许慎对六书是如何解释的六书的内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给六书下的定义是: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3)形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 如:江、河、杨、柳等.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 5)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