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古诗词教学法初探

初中古诗词教学法初探

初中古诗词教学法初探
初中古诗词教学法初探

初中古诗词教学法初探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中学教师应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感情,引导学生正确的诵读感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对古诗词进行品味鉴赏,课外适度的引导学生拓展迁移,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能力。它对于向学生进行古文化熏陶,培养、提高他们人文底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古代诗词;教学方法;语文教学

新课标对古诗词的教学做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诗词时不能再单纯的依照以前的“字字落实,句句过关”、“作者——背景——翻译——主旨——背默”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教师应该进一步的思考研究,在原有的“字字落实,句句过关”、“作者——背景——翻译——主旨——背默”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革与创新。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学生去学习呢?以下几点是我的一些粗浅见解。

1.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用有趣的游戏或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易学、乐学,经过对调查表的分析发现许多学生希望老师能营造出轻松的环境,有一种诗的意境,以诗人当时写诗的心情来分析

关于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探讨

关于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探讨 本文探讨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掌握一些实用的技巧,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从而达到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不累。 一、反复吟咏,创造激励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责任感的情境 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钱理群说:“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的文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惟,咀嚼体悟,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涵咏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诗教足以养心。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二、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老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钓和一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联想和想象在诗词学习的课外活动重要形式;;诗歌表演中更能指导其欣赏作用和创造精神渲泄得淋漓尽致。 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最终实现意义的建构。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读者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大道。 三、搭建手脚架,促进知识与能力相生相长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 古诗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关键,同时也是中学生的学习的难点。由于考试需求,学生学习古诗文往往停留在“背诵默写” 层面,而忽视了古诗文中所承载的中华优秀文化,古诗文的学习失去了它的终极价值。古诗文教学需要创新,需要学生在掌握字词句之后的再理解和再创造,这样才能让古诗文学习达到“形式” 和“内容” 的统一。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部分古典诗歌形成的环境及构成的意象距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学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秉承“字词句段篇” 剥竹笋形式,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 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抑制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激情,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枯燥无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 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有效性进行概括分析,寻求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合理途径。 1 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但“一口却吃不成胖子” ,古诗词的教学不是一夜春雨、杏花满树的快捷,它需一点一滴的积累沉淀,积小流才能成江河,到达一定程度时,进行“质” 的飞跃。当然,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宝贵、最精彩的部分,而作为语文老师,还有诸多的语文教学任务等着我们去完成,因此我们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个条件去大量的积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得靠语文老师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古诗词的好习惯了。如:每节语文课前由语文课代表在黑板一侧抄好一首诗词,语文课预备铃一响,由课代表带领大家反复朗读,每堂语文课把师生相互问好的时间改成让全体学生齐背这首古诗词,开始先由教师赏析,后来逐渐转变为学生赏析,为学生提供大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得以提高。利用这短暂的课前几分钟,每周可熟记并理解两三首诗词,日积月累,就是一笔不小的古诗词财富了。 2 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因此,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赏读杜甫的《春望》诗,先要弄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探家,正值安史之乱,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安家。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他乘隙逃离长安。这首诗就是他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诗人正是因为与家人难通音信,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萦,表达他对妻儿的强烈思念,于是发出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若不跟学生讲清这一背景,学生就很难明白作者的这种境遇,也就理解不了一封家书何以值万金。又如李白的《行路难》,若不弄清楚李白写这首诗的处境,那么诗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等句子学生就无从理解。因此分析诗歌前,我先跟学生把背景资料交代清楚:天宝元年,李白被召入京,供奉翰林。玄宗虽对他礼遇有加,但不过是赏识他文学上的才华,李白“济苍生” 、“安社稷” 的政治思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一向清高的李白忍受不了这种处境,而他的清高又为当朝的权贵所难容,终被“赐金放还” 。离开长安,就意味着被迫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不能不使有着积极入世之心的李白感到极度苦闷。这时,他的一位朋友在京城摆了一桌酒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和措施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和措施 10级汉语言文学本科陈春 初中语文课本中编入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名篇佳作。其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最终形成良好的品格修养和爱国主义情操。 然而在初中古诗词教学实践中却屡屡遭遇尴尬。教师深情并茂的讲解和引导,显得那样苍白无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赏析显得那样的勉强和无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古诗词仅停留在诵读、默写、了解大意的基本层面上,对作品的韵律、节奏、语言的色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难以理解。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它对仗工整,讲究押韵,节奏明快,色彩鲜明,诵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于美的享受。而学生在诵读古诗词时只是简单地、机械地重复记忆,就像读白话文一样,没有把古诗词中本来就有的韵律美和节奏美读出来。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和一部分教师把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当成学习古诗词的重点,花很多时间去背诵和默写古诗词。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已经偏离了学习古诗词的宗旨。 二、古诗词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难以体会诗中客观物象。 现在的初中生都是九零后出生的,他们处于社会的转型过渡时期。新中国成立六十二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后,中国社会正在从农

业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形态转变。而古诗词所描写的内容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农耕文化和当时的风土人情、社会风貌。古诗词中描写的这些内容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学习这些古诗词时自然就感到陌生和枯燥。 如马致远所写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了九种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出一幅清雅、安适的深秋晚景图。这些本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象,对于一个在城市生活的初中生,特别是没有过外出旅行、没有离开过父母身边的初中生来说是无法体会这些客观的景物,更不要说把它与“孤寂愁苦”的游子联系在一起。 王维写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大漠落日景象。白居易写的《观刈麦》,主要写农村夏日的农事劳动。诗中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艰苦和辛劳。“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一句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农民生活的贫困,揭露了赋税繁重和社会不公的现象。 温庭筠写的《商山早行》描写出诗人旅途的颠簸,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整首诗紧扣“早”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写出了早行的清冷图景。 这些古诗词中的景物和生活场景的描写都非常经典,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词。但都因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无法感知和体会诗词中所描绘的景物,更谈不上对这些诗词的深刻理解了。 三、受生活阅历和知识层次的限制,学生难于品味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初探》中期研究报告.doc

“关于《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初探》”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 ,有着悠久的历史。追根溯源 ,中国古代的教育就非常重视诵读。 1904 年现代语文独立设科以来 ,诵读教学虽然有专家提倡 , 但总体还是趋于弱化。中学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重讲轻读、重写轻读的现象 ,教师和学生都忙于应试 ,从而忽略了诵读 ,忽视了对语感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新课程改革以来 ,诵读教学再一次受到了关注。但通观全局,由于目前高考、中考等通行的书面考试不便检验,诵读教学至今常为中学语文教学所 忽略。诵读只不过作为一种表面形式,起不到关键作用,导致教学质量低下, 效果不明显。学生文字表达、语言运用以及文学阅读欣赏能力较差,与素质教 育背道而驰,适应不了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朱自清先生也曾说过:“教育上的诵读方法应当在小学和初中时期养成。”因而,诵读教学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历经岁月洗汰而不见褪 色的绝代才情,吸纳历经风雨磨砺而未曾稍减的人生智慧,领略遭受光阴剥蚀 而历久弥新的写作技巧,继承受忧患锻冶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在诵读中, 培养民族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诵读中,感受文化的冲击,学会鉴赏,取其精 华,弃其糟粕。。 二、研究目标 根据中学语文学科特点,通过开展语文实验,确立研究语文诵读的基本途 径,优化学生语言理解与感知,探索出一条以读代讲,以读带讲的语文课堂教 学新途径。让学生认识到诵读是一门语言艺术,激发他们想读,敢读,肯读, 乐读的兴趣,以读带思,做到从思考中产生疑问,在疑问中领悟,促进理解, 鉴赏,表达等多项能力的运用。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理医学理论:德国医学博士林助雄他指出,诵读经典的过程类似唱念,

浅谈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摘要】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感情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就从明确古诗词教学的作用、教学体现以读为本、抓住诗眼是关键、巧妙提问、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几方面来谈古诗词教学的一些粗浅的见解及做法。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教学 目前,农村初中古诗词教学存在主要是对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让学生死记名句。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对古诗词就感到枯燥。没有学习的欲望,更别谈体会古诗词的美。那如何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篇目,又能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激发联想和想象,品味诗词的丰富内蕴,获得审美体验,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呢?我在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我对古诗词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明确古诗词教学的作用 优秀的诗歌作品,蕴含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精练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对初中学生加强诗词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还有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1、有利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文学教育是一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通过文字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脍炙人口的诗词,为人们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也非常适宜。学习诗词名篇,体味作品中反应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诗歌意境的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比如,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人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千年之后,仍能令我们激扬奋发;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然能体会到苏轼那恢宏的气势。 古诗词中的语言精练,一个字表达出无数意境,无数情感。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因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直”字看似浅显平白,但却是“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既准确地摹状,又凸显出无风的大漠空旷苍凉之感,可见作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核心价值及教学方法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核心价值及教学方法 一、古诗词教学的核心价值 1.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2.促进人的持续发展 ——审美 ——育德 ——启智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总目标)小学阶段学生要求背诵古诗文160篇(首),其中课标推荐了70首古诗词。 二、古诗词教学的原则方法 1.走出“两个误区” 误区一:把理解诗意当成教学的全部 误区二:以为有深度才有内涵 2.明确“三项重点” ——诵读 ——积累 ——感受 诵读和想象是古诗词学习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3.突出“三种意识” 人文素养意识:奠定传统文化的基石 学生主体意识:珍视学习古诗的兴趣 语文本体意识: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4.处理“四个关系” (1)讲解与感悟的关系 学习古诗词要淡化“讲”,强调“悟”。“讲”易枯燥乏味,“悟”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习诗词,要把握“悟”的基本的阅读要领——

一是读中“直觉” 二是“熟读成诵” 三是“模糊解读” 四是“想象画面” 古诗词“讲”在何时何处?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整体入手 局部深入 局部的深入始终离不开整体,始终与想象等活动紧密结合(3)语法、修辞与语感的关系 对于古诗词的押韵、平仄——诸如此类的文学常识和技巧在小学阶段没有必要涉及。 对于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互文等点到为止,主要是通过诵读体会其表达之效。 (4)本体与客体的关系 ——把握好“背景知识”的度 ——把握好“精读一首”与“略读一组”的度 5.落实“四个环节” 古诗词教学应摆脱“解诗意,明诗情”的桎梏,在读正确、读通顺的情况下,力求读懂,追求“情”字,在情意浓浓的氛围中入神吟咏,领略情韵;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感受情境;在拓展延伸、对比感悟中,体会意境。 (1)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用同类诗导入,激情—— ——讲解轶事导入,激趣—— (2)通读:字字句句皆入心 读正确——扫除阅读障碍 ——生字、生僻字、多音字及通假字等的音或义 ——诗词表达形式上的特殊意义 ——诗词语言内涵上的特殊意义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指导思想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指导思想 古诗词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存在不少问题。如重语言传授,轻视吟咏诵读;重理性分析,忽视文化审美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对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指导思想进行反思,为研讨科学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奠定基础。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价值 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是指语文教育具有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作用和功能。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注意人文教育: 1、构建民主和谐、平等参与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保证学生“童言无忌”,一定要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创造一种朋友与知己的情感氛围,要学会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 2、提供自由和自主的学习机会。在教学中,要保证每堂课给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和机会,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后,对课文的理解必然会有个人不同的感悟和个性化的理解,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感悟、思考、生成的问题必须是自由的。教师不对学生做任何引导和暗示,更不能有硬性的统一规定。

3、提供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学生自主学习后,总会有交流的需要,总要有机会和时间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共享或征求他人的认同,我们应该提供给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个人的感受和理解得到丰富和完善,使个人在自由阅读中生成的疑问得到解决。 4、教师是引导者、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引导者,平等参与的一员,应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中间,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创造平等融洽的对话氛围。 二.古诗词教学的文学本位 在阅读和鉴赏诗词时,应当深入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包括诗人的生平和思想。诗词教学的文学本位立足于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则有利于我们从当时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深入体察诗人的心路历程、了解其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貌。诗词是一种审美的艺术,每一个优秀诗人的诗作都是具有独特生命的,因此,对诗歌的阅读和欣赏,就不仅要了解介绍生平履历,而应该落实到具体文本的“细读”和“审美”上来。也就是说,从作品文本的语音、语言、语法、章法、乃至意象组合等具体细节上一一细致审读、潜心咀嚼,在此基础之上,进入诗歌的审美艺术境界,与诗人心神相应,从而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深刻认识诗人的独特的心灵世界。

初中古诗词赏析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古诗词赏析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本文从沉潜诵读熟背于心、了解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读诗要抓诗眼、体会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等方面探究了诗词赏析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诵读背景诗眼意象手法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是了解承传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诗词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词鉴赏教学,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修养?下面就古诗词鉴赏教学作一些探讨: 一、沉潜诵读,熟背于心 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诵读能力、赏析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其中诵读是基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初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不仅可以扩展学生视野、夯实语文功底,而且能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对学生人格的造就和发展亦有重要意义。欣赏古代诗词,首先是

诵读能力的培养。 诵读不仅在于读和品味古诗,更在于熟背于心。海外学人刘铭绍先生认为,读诗,“除了复古,别无他法”。复古之意,乃背诵也。”只有通过大量的背诵,记住了优秀的语言材料,积累储存了大量的语言模式,才能形成语感,品味诗意,增加人文底蕴,真正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二、了解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诗歌是用一种用凝练的语言集中反映生活的文学形式。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诗歌中有所体现,并形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决定着诗歌的特殊主题。如杜甫穷困潦倒、乱世流离的不幸及忧国忧民的情杯,刘禹锡、苏轼屡遭贬官的经历,辛弃疾、陆游遭排挤打击、报国无门的无奈等。 另外,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离不开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背景,学习古诗词要善于把诗作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因此,在鉴赏古诗词课前,可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写作背景,他们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的认识和了解会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赏读诗歌打开方便之门。 三、读诗要抓诗眼 所谓诗眼,就是指作品中那些最能表现主旨、显得特

初中古诗词教学实践探究

初中古诗词教学实践探究 【引语】古是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走出传统古诗词教学注重对字词句的诠释和译的误区出发,就如何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篇目,又能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激发联想和想象,品味诗词的丰富内蕴,获得审美体验,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提出笔者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古诗词审美心境意境意象 正文: 说到中华民族的经典,人们往往对、宋词、元曲倍加赞赏。的确,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积累的文化是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我们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当然不能忽视古诗词的教学。2001年修订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选了大量炙人口的诗词,并基本上要求背诵。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字词句的诠释和译上,致使古诗词的审美意蕴被拆得支离破碎,失去其审美价值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发挥联想和想象力,体会古诗词的内蕴美。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诗词的审美心境。 导入除了对诗人作必要的介绍外,要把重点放在把学生带入对诗词的审美心境上。心境,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人整个行动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因而能使一个人的活动和体验染上一种情绪色彩。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的方法很多如:1、导语设计。精心设计好与诗词的意境相协调的导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提起对诗词赏的兴趣,对进入诗词情境起到事半功倍是效果。 2、音乐导入。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是融合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古诗词不仅大多可以配乐吟唱,而且由于其独特的韵味,常被改编成广为传唱的歌曲。在学习前,放一段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也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并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顺利进入审美心境。 3、画面导入。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诗词,既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样,又有深刻的内蕴。让学生在绘画艺术中初步感知诗词中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的韵味。导入的方法还有许多,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审美的心境。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词的音乐美和情境美。 欣赏诗词,要在反复诵读中仔细品味其中流淌的音乐美,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其创造的情境美。在诵读时,应避免流于形式,为“读”而读,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必要的点拔。 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重读以及语调的处理。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并不复杂,如:五言诗词一般可分为“二/三”或“二/一/二”形式;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 : 【内容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对于小学生来讲,古诗词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的思想和人格的重要途径;是为提升语文素养打下基础的关键阶段。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偏重教师的传授,学生机械的接受和记忆;存在着偏重背诵和默写,忽视对内容的感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情感培养方法 古典诗词博大精深,灿若星河,千百年来,滋润了多少代中国人。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呈现的古诗更是其中的精髓,它能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我们小学课本中就收录的诸多古诗词内容丰富深刻,情感积极健康,它们起着感染和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又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足。本文试着对古诗词的分析,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古诗词教学问题 1、枯燥单一的“演讲式”,课堂缺少活跃 “演讲式”俗称“填鸭式”,也就是满堂灌。这种教学使得课堂死气沉沉,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辛苦。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分为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说思想,齐背诵。整个过程机械化,使原本内容丰富,意味深远的营养大餐被做成毫无新意的小菜。同时这种教学形式限制了学生创造力,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隐藏着的美感被无情的摧残殆尽,课堂上缺乏美感,缺少情感的迸发。 2、学诗方法单一,破坏诗歌的整体性 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老是紧盯着课文,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节外生枝,生怕联系一些课外知识、拓展相关古诗会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采取一问一答,学生们只知道回答,并未理解问题到底与诗词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破坏了诗歌的整体性,进而无法很好的领悟诗歌的意境。

最新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精)

2011年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 何郁(北京朝阳教研中心教研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一、对中考试卷中古诗文考查的基本认识 研究初中古诗文教学,必须要关注中考语文对古诗文的考查。中考的导向很重要,中考考什么,怎样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古诗文教学怎么教,教什么。不要责怪我们的老师太现实,太功利,他们首先是要对孩子的分数负责,对家长的期望负责。离开这个前提,研究初中古诗文教学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那么,中考古诗文是怎样考的呢?这里以2011年中考试卷为例,作一点说明,也算是一个抽样调查。我们一共选了40套试题,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河北、河南、安徽、江西、陕西、山西、广东七个省,南京、武汉、杭州、沈阳、哈尔滨、成都、贵阳、兰州、乌鲁木齐等十三个省会城市,以及深圳、黄冈、荆州、金华等十六个教育较发达的中等城市,涉及范围较广,涵盖区域较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该有说服力。 这四十套试题对古诗文的考查主要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都有名篇名句的考查。分数不等,最少的也有5分,如北京卷,最多的有10分,如重庆卷、安徽卷等。这方面主要是考查学生课内的积累。 第二,都有文言文的阅读考查。分数也不等,最少的也有7、8分,如北京卷、上海卷,最多的达到16分,如天津卷、陕西卷。文言文考查又分课内、课外、课内外结合三种,也就是说有的省市区只考课内的,有的只考课外的,有的课内外相结合。试题类型有基础题,如解释词语、翻译句子等,也有文意理解题,如人物品质的概括、思想感情的把握等。 第三,一部分省市区没有诗词赏析的考查。共19家,其中包括北京、天津、重庆、安徽、陕西、哈尔滨、福州、武汉、广东、沈阳、贵阳、南宁、呼和浩特、包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

初探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 古诗词是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深深积淀的体现。“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学习古诗词是学生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新颁布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增加了古诗词的比重,强调了它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古诗词教学的研究显得迫切而重要。 传统观点认为古诗词“可以意会,不可言传”,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面对初中学生,如果只是“意会”,不去“言传”,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吗?鲁迅在《社戏》中描述了一个渴望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少年,他对古诗词的厌学心理无疑是这种作法产生的必然结果。下面就谈谈我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 课文选入的古诗词远的距今两千多年,近的也有一百多年,都打着时代的烙印,今人与古人之间横亘着一条天然的鸿沟。要透彻理解这些作品,对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说确是一大难事,所以初学应把培养兴趣放在第一位。记得学生初学古诗词,我并未急于让他们接触课文,而是放了一首歌———《涛声依旧》让他们听,然后问他们歌的内容和哪一首古诗有关,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他们是学过的。接着教师又举了几首学生熟悉的歌曲中的一些歌词,告诉他们词作者只是把李白、杜甫甚至是《诗经》中的诗句稍作了改动而已。学生们马上产生了兴趣,原来古诗词和我们的生活离得这样近!在教学中,还应适当介绍一些诗词所涉及的史实、典故或诗人、词人的轶事,诗词创作的背景等内容,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还增加了一些课外知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 二、培养朗诵技巧 要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享受音韵美,培养朗诵技巧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所以应将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反复诵读。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开始是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然后师生齐读,先把字音读准,然后对难于理解的词句作点拨,容易理解的可发动学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

摘要: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古诗表达形式重含蓄,诗文讲究凝练,充满画意。针对这些特点,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应用独特的方法,灵活有效的授课,让学生从古诗中开智慧之泉,养浩然正气,立奋发之志,为将来的成就奠定基础。 关键词:古诗教学独特方法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语句铿锵,极富韵味;语言表达简洁含蓄,极富美感。因此古诗文的积累,会增强儿童对美的鉴赏力,从优美的诗句中感悟人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代,涉及诗人三十多家。这些诗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寄情山水……总体而言,古诗的表达形式重含蓄,诗文讲究凝炼,充满了画意。针对这些特点,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应用独特的方法,灵活有效的授课。 一、从诗文入手,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诗人都善于观察,他们把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等,用优美精炼的语言刻画出来。如《鹅》、《游园不值》、《春晓》等诗。这些诗的教学可以通过直观启迪,从诗文入手,让学生对教材有感性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妙,只要多留心就能够观察到。又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只需引导学生从诗文入手,顺理而下,自然就领会诗中意味:碧空万里,江水浩荡,江面一叶孤舟,扬帆东去。站在黄鹤楼上的送行人李白,目送这只小舟向天水相接的地方逝去,而他敬爱的孟浩然就在这舟上,他的心和眼都系在这片帆上,望呀,望呀,帆远去了;望呀,望呀,帆只剩影儿了;眼一迷忽,帆影不见了。可见诗人瞩望已久,思念之切。于是,长叹一声“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感情多么真挚啊。 二、深入诗的意境,与诗文产生共鸣。 古诗的表达往往是言近而旨远,景近而情深。不论是写人、记事、状物或绘景的诗,不论是抒情和叙事的诗,无一不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概括,使诗文思想感情升华。 如柳宗元的《江雪》,通过概括描写环境,衬托人物,精刻细节,来突出人物性格,立意含蓄深刻,选材详略得当。讲授时,可随学生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看懂画面上描绘了多少景物,确定诗人观察事物的立足点;2.理清画面的层次结构,探索出作者观察生活的顺序和展开想象的思路;3.弄清楚字、词、句的确切含义,体会出诗人感情爱憎的倾向;4.有条件的还要尽可能考查诗人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评论出作者的功过得失以印证诗作。这样既感触到了诗人苦恼与孤立无援的处境,又坚决坚持自己的主张,宁折不弯,继续探索的精神。 三、重视联句和译说的训练 古诗讲究凝练,即用极为有限的词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古诗中词序的颠倒、词语的省略,甚至句子成份的省略比比皆是,所以句与句、词与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初看起来显得难以捉摸,领悟整个诗篇所描写的意境就更难了。教学时可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逐个弄清字词句含义及其内在联系,然后,要求他们用现代语言,通过课堂口述或书面作业比较准确地把一个个诗句译出来,进而贯通全诗内容。 如《早发白帝城》后两行作者先写猿声,继写轻舟,又用上一个“已”,把前

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初探

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初探 后所镇中学赵和云 内容提要:意境是中国古代诗词特有的一个概念,学会理解意境是中学生古诗词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全面培养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意境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过程,需要我们的教师坚持围绕“三维目标”,引领学生加强诵读,激发想象,再现内容,体会情感,一步步完成对古诗词意境的领悟和体会。 关键词:意境三维目标诵读感悟升华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中国古代诗词以其短小的形式、凝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世界艺术长廊的一朵奇葩。对于青少年学生,古诗词学习无疑是理解和提高母语运用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古诗词学习的要求分散在“阅读”各条中,即“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和“背诵优秀诗文80 篇”。因此,在初中古诗词的学习中,众多的师生都将古诗词的学习定位为背诵默写和简单的理解上,对意境的探讨往往浅尝辄止。这种功利式的教学,使得学生不仅不能充分领略古诗文化的魅力,还失去了全面培养语文综合能力的大好机会。因此,本文试从意境教学的角度,对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作一探讨,以正方家。 一、理解概念,培养能力意境是中国古代诗词特有的一个概念,是诗词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因为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被一些教师作淡化处理。其实,意境并不神秘。那么,什么是意境呢?笔者以为,所谓意境,就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来抒发感情所达到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景即是情,情即是景”就是最好的概括。意境同样包含旧有的“中心思想”的基本含义,另外还多了一层“交融”的含义。也就是说,意境难理解,难就难在这景里怎么就有了情,而情里怎么就有了景呢?“诗言志” ,这里的志,就是情感、态度、立场和观点。情不离景,景不离情,这就是“交融”的含义。 在实践中,笔者一般从常见常用的表达方式入手,让学生通过比较、思考和探

古诗词教学方法浅谈

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浅谈 丽山小学吴兰香 古诗词不仅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而且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农村的学生思想单纯、生活单调,正缺少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所以我们希望小学生通过对古诗文诵读,让他们从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用古诗文的精华来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我们应走出死记硬背诗、诗意及表达思想感情,逐字逐句翻译诗句的误区。把古诗词教学课堂上成欣赏课、审美课、上得有情有趣。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审美体验,达到陶艺情操增强文化底蕴之功效。我在古诗词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多了解诗人及此诗的创作背景、或创作此诗的相关故事。 由于时间距离,学生和诗人之间往往导致情感距离,因此,教师如果不顾及这些就照本宣科开始讲诗,学生的情感就难以与作者相融,难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进而难以达到理解诗意、感情朗读。可如果把搜集到的资料一股脑倒给学生,学生又会觉得索然无趣,被动接受.诗词的意义应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建构起来的。因此,首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主动权,还给学生读书感悟的时间,让学生走进诗词,潜心会文,涵泳体味,获得带有个性化的

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其次要组织好关于对文本感悟的交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完善对文本的解读,达成阅读主体对诗词意义的自我建构。因此,在教学时我会把与诗相关的资料尽量变成像人物传记一样的故事讲给学生,学生就会听得津津有味,在学习古诗时,就会联系前面讲过的故事中的人物或事件去理解诗表达的情感,效果较好。 二、抓住重点词句充分发挥想象再现诗歌意境。 古诗的遣词造句精辟意深,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教学中如果把学生引入到一个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动画世界中,古诗的形、声、情、意直接让他们的直观领略,强于老师的语言输灌、机械记忆。有利于学生在特定环境下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古诗的美妙与美丽.诗是语言的艺术,以含蓄、精炼的语言著称。许多经典名诗佳句都有“诗眼”,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僧敲月下门” 中的“敲”,“笛弄晚风三四声”中的“弄”等。这些“诗眼”及重点词句是作者的经典之笔。是诗的传神之笔。如果抓得住,抓得准。即让学生根据词语联想画面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抓住了上阙中的“相媚好”和下阙中的"无赖”、“卧”让学生想象“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夫妻二人生活虽清贫,但拥有三个健康的儿女,满眼秀丽的田园风光,老人家知足常乐的和谐画面。”想象练习时抓住了两点:1、老夫妻二人聊天中会怎样相互讨好呢?老太太可能会说:“老头子,你勤劳善良,我老太婆和三个儿子在你的照顾下生活得很快乐!”;老头可能会说:“老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_教学设计 一、导入: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想知道我心底的幸福吗?我心底的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那种温馨,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那种惬意,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那种豪放,也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那种感应,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恬淡。可是,幸福从哪儿来呢?习总书记给出了答案-----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那现在我想知道在你心里有哪些古诗词一直激励着你不断奋进! 学生展示 从大家刚才的展示来看,几位同学都涉及到了这几首诗,看来大家对这些诗歌都有所了解。可是在我们即将面临的中考中不是了解就能解决问题的,所以我们这节课来研究一下古诗词鉴赏,掌握一些鉴赏方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先来看看中考诗词鉴赏考点要求: 1、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 2、理解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3、品味诗歌语言,分析词语的锤炼 针对要求,我们确定一下这节课的复习目标:1、熟悉常考题型2、掌握答题技巧。 有哪些常考题型呢?咱们来看一下历年中考题!

幻灯片1 概括意象意境(内容概括、画面) 幻灯片2 把握思想情感 幻灯片3 炼字 幻灯片4 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方式、表现手法) 了解了常考题型,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又怎么组织答案呢? 1 咱们来研究一下李白的这首《行路难》。先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李震,你给大家读读吧!请同学们仔细听。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从大家的掌声里可以知道李震读的很好,对不对? 的确读得很有味道!咱们来看题目: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3分) 同学们先自己考虑一下答案,然后小组内交流谈论一下你们的想法,最后总结展示你们的讨论结果。首先声明:待会你不能只告诉我答案,还要告诉我答题思路。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到六年级,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自然就到了它的巅峰,学生学习的古诗词不下数百首。而且,每次素质测试中,变化万千的古诗词题之失误,真是一次次“麻醉术”后的剧痛。使我们彻底醒悟:自认为学生熟知的友情“诗”,原来是那么不近人情的疏远。加之,学生习作时语言的网络化与匮乏化,如环境沙漠化那样让我们感到可怕。那么,如何疏通古诗词之源,使学生才能有可取之活水呢?下来,我就本册语文教学谈谈古诗词的复习方法。 一:因势利导锲而不舍 本学期第一天,我用古诗给予学生深深的期望“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学生信心大增,我又说:“可是,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我们该怎么做呢?请你们也有诗词回答我。”这下,就像点燃了导火索,什么声音都有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学生会用古诗词,是建立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在校时间的节奏是紧张的,几乎没有空闲之处,如何来利用时间对其进行巩固。我们虽不可能利用“马上”“厕上”“榻上”,但我们可以利用“课前”“课

中”“课后”,早晨来校后,学生就可以利用早读前的十几分钟将你布置的古诗文进行记忆,(当然,我们六年级是以《语文知识精粹》这本课外工具书为主的。)每天只理解记忆几句诗句足已。你想,一学期下来,我们大概就复习了数千句了,数百首了。加上,古诗词的学习本来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事,想要好,就得慢慢的做。得保证诵读的时间。 二:学法灵活,加强考核 对于托管学生来说,复习古诗词方法会更多一些,因为,晚上给家长背诵,并说出诗意。或根据古诗词改写成记叙文、散文等。这样,既复习了古诗词,又加强了习作练习,岂不一举两得吗?第二天,老师只需检查那些学困生就可以了。同时,我们每天更换课表,就在课表旁写上一两句哲理诗、惜时诗、给孩子鼓舞了士气,有学习了诗句,渲染了学习的氛围。其实,在这期间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孩子会背诵,理解,不会写字,或写错字的现象。这点,我们就在写字课上画上田字格,很规范的将难字、易错字板书出来,孩子临写,这样,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平时,我们在听写生字生词的时候,不妨出几句诗词,让孩子填空。考察了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与应用。再进行查漏补缺。逐步提高学生整体的古诗词水平。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语言的最深层的功用有时并不是直接能够感知到的。虽然文言诗文不再是现代社会主要的交流工具,在生活交往中似乎已没有必不可少的用途,但它承载着从汉文字诞生之日起至近代开始前的中国历史,中国历代许多伟大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都使用这种语言,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今天我们要继承这笔遗产,就必须有阅读古书的能力。现代汉语应该是脱胎于古代汉语,且仍然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深层语义的语言,与古代汉语失去了联系的现代汉语必然由于文化底蕴的不足而显得浅薄和苍白。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文言诗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人文素质,其意义非常重大,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编订的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十分明 显的改进,就是课文当中的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这实质上也是对语言的工具性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文言诗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 高度重视的结果。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初中语文教材中富含文学审美价值、人文文化因素的古诗文的篇目的增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这对提高初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的档次也有帮助。而强调熟读尤其是强调背诵,对于改变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以讲代读的状况,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将古诗文的教学摆在一个较之过去更为重要的地位,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师,笔者深感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忽视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不重视诵读教学,以讲代读的情况普遍;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记不熟,记混,错别字现象严重;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翻译理解时不懂得用,面对句子,下不了手;古诗词作者介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积累,如作者的字号称谓等,而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本身的经历创作风格等相关情况涉之甚少;教师要求学生对文言词汇进行梳理积累,学生做不到;学生对古诗词只是简单的翻译,字面上的理解,不关注古诗词的鉴赏美读,忽视古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生学古诗词的热情不高,兴趣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