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花卉苗木产业与旅游融合创新

花卉苗木产业与旅游融合创新

泛旅游:花卉苗木产业与旅游融合的创新

理念与设计方法

一、旅游发展的时代趋势

(一)旅游产品五大特性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资源不等于产品。产品是可以售卖和带来收益的,产品依赖于资源,但不仅仅局限于资源,产品是可以无中生有创新出来的。苗木产业是一种旅游资源,而苗木旅游产品才是实现产业转型的最终目的。故而必须认知旅游产品的五大特性:

搬运性:把游客从客源地搬运到目的地,伴随着消费,所以也叫消费搬运;

吸引核:旅游吸引核能够使旅游者形成出游动机,是实现搬运的前提;

预卖产品:旅游活动中,消费欲望和购买行为往往发生在出游行动之前,如门票和酒店的预订、车票机票

最近国家出台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农业要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花卉苗木产业正面临着转型,而旅游业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二者都在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有着天然的耦合性。苗旅融合,花卉苗木产业与旅游业的嫁接,是这两大产业需求突破的最佳路径之一。绿维创景在分析旅游产业的发展趋

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苗旅融合的“三个三”理念及设计方法。

的购买等;

市场终端:源于旅游产品的预卖性,旅游者自己决定出游方式和出游目的地,自主进行消费;

战略性:基于以上四个特性,要求旅游产品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统筹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旅游吸引核的打造、面向市场终端的营销方法、贯穿消费行为的搬运渠道是旅游产品最为重要的三个特征,也是新常态下旅游产业发展的几大方向。

(二)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已经进入大众休闲时代,意味着门票经济在旅游消费中的比例越来越小,多种多样的休闲业态将抢滩大量市场份额。在此影响下,当今旅游市场呈现自助化、家庭化、养生养老化、度假化几大趋势。

自助化程度高:旅游全程都可以用APP、微信、网站等进行线上购票、预订酒店、查看资讯、在线评价等,传统旅行社的作用随之弱化,而转变为电商或者平台商、纯服务商。据调查,黄山、少林寺等知名旅游景区接待的团队游客比例已经从原来百分之六七十下降到百分之三十以下,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助化相关的营销方式更加值得企业去关注和研究;

家庭化出游多: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家庭化出游已成为常态,老中青少齐聚的旅游人群组织形式越来越多,这也与自驾游的火爆有关;

养生养老需求大:亚健康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性的“都市病”,在快速生活节奏下,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而随着老龄化步伐加快,养老问题也更加突出。养生、养老成为旅游发展的两大利润空间,二者不仅对优美的旅居环境有所要求,也对绿色餐饮、环保设施有高质量标准,这显然是与花卉苗木产业分不开的。

度假化引导性强:随着带薪休假的实施,短期度假和中长期度假需求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但中国式度假与国外不同,本身具有物美价廉、一地多求、放松身心的心里需求,缓解压力、价格适中、功能多样的度假产品才能最大限度满足旅游者所需。目前,两个黄金周市场、学生寒暑假市场、带薪休假市场、银发度假市场、自由职业度假市场、周末微度假市场六大度假市场对苗木旅游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引导性。

旅游产业的四大发展趋势为苗木旅游提供了新思路,苗木旅游产品指向应更加有针对性、综合性、主题性、体验性,苗旅融合不一定要用传统的方式,更需要在新的环境下寻找竞争优势。例如,面对家庭化出游群体和养生需求,苗木旅游应开发具备休闲、观光、科普功能于一体的景区,研发有机的、绿色的、环保的具有养生功效的餐饮、保健品等,主动对接市场切入口、把握发展机遇。

二、苗木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三个三”理念

花木旅游可以为旅游市场带来巨大的人气和商气,花卉苗木产业向旅游转型是发展的必然,绿维创景重点提出“三个三”理念。

(一)第一个“三”——打造三个大场面,告诉大家怎样收好门票

花卉苗木旅游多是以观光作为吸引游客的敲门砖,门票经济是主要收入类型之一。植物观光有一个弊端,就是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这就需要我们打造三个大场面,一是要体现花卉苗木景观的大气壮观;二是要展示视觉上的震撼力和冲击力;三是要通过不同的角度塑造立体化、多维度的观赏结构,如樱花开得灿烂、月季花开得绵长、三角梅开得热烈,各种植物加以搭配,映衬山峦、湖水、高低起伏的地势,将形成色彩缤纷的大地景观,组织卡丁车、亲子农场等体验活动,一幅幅生动画面跃然天地间,引人流连忘返。

(二)第二个“三”——利用三个黄金时段,告诉大家怎样把门票经济放大

花木旅游的三个黄金时段分别为春天、夏天、秋天,正所谓春赏花、秋赏树、夏观景。发展花木旅游,有两点需要注意,避免多种树少种花和只观光不休闲,也就是说要着眼于景观延展性和消费释放。利用好这三个黄金时段,更需要解决季节性差异问题,这是旅游产业的特性之一,落实到花木旅游,则要做到“旺季更旺、旺季拖长、淡季淡化”。即在三个黄金旺季时段,充分发挥盛花期优势,合理布局停车场和出入口,合理调配人

流车流;科学设计基础设施,以免造成浪费,并在淡季做好维护工作;采取研发培育等方法,设法延长花期,打造三月到十一月的长花季;虽然工作日和节假日天然存在差异性,但可以在旅游内容和功能上有所侧重,如工作日可做会议市场,周末则主要做度假市场。

(三)第三个“三”——做好三方面业态规划,告诉大家怎样延长产业链条

三方面业态规划主要指将季节优势做到极致、将淡季保养做到合理、将产量过剩合理调节。关于解决季节性差异的问题,上面已经介绍过,这里主要讲一下产量过剩如何调节。传统花木产业主要是对接房地产、城市建设、城市公园等传统需求,但休闲类旅游景区,包括一些5A景区创建,对景观都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花卉苗木企业要主动和旅游行业做一些接口,以在原有产业渠道基础上实现更大的延展。

三、苗旅嫁接的旅游开发方法

(一)开发步骤

1、 先做产品策划

首先要确定究竟拿什么东西卖给游客,怎样获得收益,再去考虑如何建设。产品策划是最基本的前提,主要包括资源评价、交通可进入性、市场调研和市场定位几个方面的内容。

2、 获取建设用地

花木产业建设用地多为农田、林地等,面临用地难、转变土地性质更难的问题,怎样获得经济性用地是关键。关于如何拿地,既要跟地方政策相结合,又要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比较推崇的是点式拿地法,就是建设需要多少地,就实际拿多少地,总和加起来就组成了整片景区或园区的用地范围,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使经济用地最有效的分布于景区之中,得到合理利用。

3、 设计商业模式

对于投资而言,旅游是慢热型产业,投入和产出平衡期比较漫长,一般需要五到十年,主题公园类则需要十五到二十年。而休闲旅游、乡村旅游、花木旅游却能够带来更快速的投资和收益回收。有两类可以称为是印钞机的旅游资源,一个是漂流,一个是温泉,二者都是投入少,且开发好了当年就可以回收成本。这些被称作印钞机旅游资源都与水有关,利用了人天生与水有亲近关系的特性,这一点花木旅游可以借鉴,如何把水资源囊括在资源体系中,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旅游产品和配给设施,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二)杠杆运作原理

由于旅游产业是长投资慢回报的投入产出结构,我们建议运用杠杆原理,把钱投在刀刃上,撬动市场,已达到低投入高回报的效果。例如绿维创景的分权宝投入方式,可以引入到花木企业的投资结构中来,利用众筹方式获得产权,如土地认养、树木认养等,结合会员结构,形成一套资本实施方案。

(三)产业链整合

以花卉等植物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早已存在,苗木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产业链的整合最重要的步骤。二者需要在产业内部和产业外部进行联动,组织产业链上的传统业态和新兴业态合理分布,理顺从资源到产品的转化途径和方法,以期能够在生产端和消费端实现“小投入大产出,大产出大消费”。

(四)炒作资源

苗木企业如果不想做经营,那么如何进行对外合作与招商呢?我们提出炒作资源的五阶理论,即直接出让资源获取差价、进行包装出让项目、筑巢引蜂基础开发、市场引爆招商引资、组建队伍独立开发。就是转化经营权、做完规划做包装、从重点项目开发做到独立项目开发,把握竞争主动权。

四、苗旅融合的游憩方式设计

围绕三个场面、三个时段、三个方面业态规划,怎样去实现游憩方式的设计和创新呢?

(一)找魂为基——有说头

对于花木产业而言,旅游找魂尤为关键,可谓文化与自然的提炼和结晶,比如关于山水的传说、故事,一旦使其转化为具有唯一性特点的文化内涵,以区别具有资源同质性的其他景区,就具备了吸引核打造的重要素

质,抢占了市场先机。

关于找魂,绿维创景做的两个案例可以借鉴。

中国第一风水古城——阆中古城策划

将风水文化作为世界级的独特性卖点,为阆中古城塑魂。把风水文化融入到古城文化、山水文化中,形成“风水古城”品牌,以风水为主线,开发五大系列旅游产品并提炼出风水文化观赏的产品化理念,打造中国古代城市理想的典范。

明清看北京,汉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常州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体验化设计

依托具有独特景观魅力的三环三水国家级保护单位淹城遗址,设计了春秋文化体验区,以“系统展现春秋历史、深度体验春秋文化、在游乐中获取教益”为原则,形成了中西文深入结合下的游憩模式突破,是创新型旅游产品。

(二)体验为核——有玩头

首先要对旅游目的地的核心产品进行设计,按照观赏、娱乐、运动、疗养、修学、感悟等不同类别,单独或综合交叉的进行具体设计,包括景点观赏、文化品味、风情感受、游乐参与等等;其次要设计运输、住宿、饮食等基础服务,并尽力安排成具有特色、风情、文化及娱乐性的方式,使旅游的全过程都能获得一种有别于日常生活方式的全新体验。

体验为核,注重游憩模式设计,强调感觉、满足的过程。包括主题和核心吸引力策划,是任何项目缺少不了的灵魂;游憩设计,寻找用什么玩法来统领旅游资源的模式;解决游客需求的全面满足,通过游程安排,把游憩过程串起来,围绕主题与核心吸引力进行配置。

(三)消费为本——有赚头

消费为本,主要是为了通过旅游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在业态结构上实现“看的丰富、停得下来”,在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旅游基本要素上有所设计,使景区有赚头。

吃,是游客的常态需求,特色餐饮可成为吸引游客的产品类型之一,而结合花木产品的天然特质,稍作加工就可形成食疗餐、保健餐、绿色餐;

购,对于花木旅游而言,购物尤其独特之处,如绿色蔬果、盆栽盆景、熏香、花卉等,并可以组织采摘、认养等趣味互动式购物;。

住,花木旅游涉及到的住宿有其特殊要求,不仅要求一定的绿地空间,还需要根据不同主题设计不同的住宿结构。针对自驾自助游客,可设计露营地;针对度假旅游,提倡设计木屋别墅或者综合性酒店会所等;

行,景区内部交通作为游憩方式之一,可以进行景区化包装,并突出多元化、趣味化、体验化,强调创意互动;

娱,主要为了促进消费、增多收入点;

游,通过项目设计、游程设计让游客有流连忘返之感,产生重游行为和口耳相传的营销效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春秋淹城实景图

五、苗旅融合案例——产业联姻共塑经典

案例1 :北京蓝调庄园

为满足游客休闲、娱乐、体验、聚会等都市生活的补充需求,项目组围绕“蓝调”意境,运用产业创意整合法、养生创意提升法、动静结合创意法、时尚化创意法、特色设施创意法等五大创意休闲农业的打造手法,系统完整的规划设计了蓝梦工厂、蓝莓四季果庄、水晶古堡温泉花园、爱的伊甸园、青年之家五大组团,致力于将本项目建成北京第一家集蓝莓种植、生产销售、加工和体验为一体的蓝莓生产基地,实现“创意升级农业,浪漫打造农庄”。

案例2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

昆明世博园作为一个曾经辉煌的旅游品牌,在“后世博”期,由于品牌效应退化、联动关系未建立、被动经营、园内项目及游憩方式与市场需求的脱轨,呈现出光环越来越暗、收益空间越来越窄的局面。在此背景下,绿维创景以景区提升为出发点,为该项目量身制定了一套策划方案。方案涉及花园大道及砚塘水库区域的夜间开发、室内展馆的改造、艺术广场大型夜间演艺活动等。花木设计一直贯穿其中,例如花园大道中的立体花坛、光影立体花毯设计、三江并流区域植物多样性和微缩景观设计、世博花秀演艺节目设计等,该项目可谓是花木与旅游嫁接的典型案例。

案例3 : 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

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举办,主题为“天人长安?创意自然 ——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绿维创景为世园会的顺利举办形成了博览会总体方案、博览园概念性规划方案、会展策划、园区产品及持续利用策划。策划理念为以生态文明为宗旨、彰显本土化特色、打造鸟状规划结构、形成一批特色园区、建造绿色建筑。在项目设计中,陕西本土植物、园林、水系组成的景观体系是核心吸引力,正是因为有苗木产业在其中

穿针引线,才能使生态、和谐的意境充分表现出来。蓝调庄园鸟瞰图

宇宙天门效果图

湿地水景园区效果图

秦岭园区鸟瞰图

蓝莓四季果庄效果图

(完整版)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2012-08-22 | 阅:6 转:2 评:0 | 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伸文化产业链、提升旅游文化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旅游界和文化界的共识。于光远教授也曾提出,旅游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行业,同时也是经济性较强的文化事业。然而,如何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其融合发展的路径如何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 1.旅游产业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不同之处在于其没有明确的边界。为了充分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由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地以及两地的连接体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结合,组成了生产和服务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称为旅游产业(张辉,2002)。其定义是以同一服务市场(游客市场)为集合划分的,是从满足旅游需求的角度进行界定的。因此,其产业涉及的范围也会根据旅游需求形式的演化而变化,是一个以旅游活动为中心而形成的配置产业,这就决定了旅

游产业具有开放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游客的旅游活动得以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开展,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大了旅游产业的内涵。因此,从根本上说,旅游产业具有对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本质上即具有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 2.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一词最早起源于德国的马克斯·霍克海默(MaxHorkheimer)和西奥多·阿道尔诺(TheodorAdorno)在1947出版的《启蒙辩证法》中的“culturalindustry”,亦被称为“文化工业”。但是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文化产业都无统一定义。戴维·思罗斯比(DavidThrosby2001)认为:文化产业就是“在生产中包含创造性,凝结一定程度的知识产权并传递象征性意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他在《经济学与文化》一书中用同心圆对文化产业的行业范畴进行划分。处于同心圆核心层次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创意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手工艺等,此外,还包括更新一点的艺术形式,如表演艺术等;围绕这一核心的是那些具有上述文化产业特征同时还生产其他非文化商品和服务的行业:图书和杂志出版业、广播电视业报纸业和电影业;而处于同心圆最外围的则是那些有时具有文化内容的行业:广告业、旅游业和建筑服务业。 我国国家统计局在《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分类》标准中,将文化产业分为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部分,具体包含新闻服务;出版发行与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等九大类。 三、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主要基于资源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渠道融合和企业融合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有效地促进 了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壮大也推动了我国经 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在我国 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意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 泉,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现代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 行业,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在旅游产业当中,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所享受的也是旅游产业当中的文化内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旅游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视文化产业,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从而推出不断满足当代人们需求的服务。本文就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引言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两者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现代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当代人们的需求,许多产业开始积极探索共同发展之路。近年来,伴随着创意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相百 交叉发展的现象不断增加,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两大新兴产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好,就必须顺应产业融合的要求,不断推出新的业态和产品形式,开拓新的市场,走差异化竞争道路,从而获取更大的 收益。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述

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越 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认识到创意的重要性,纷纷发展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创新为核心的种新兴产业。这种产业着重文化形式、内容的创新,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不断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赢得市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享受也越来越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其在我国当前社会主要囊括了应试、动漫、传媒、表演、雕刻、广告等多个行业。新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对物质资源依赖度不高。 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文化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行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对我国人民有着很好的鼓舞作用。时代在发展,文化对创意的需求也越来越咼,文化产业对文化创造力和创造型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而文

文旅融合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01817625.html, 文旅融合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作者:张锐 来源:《商情》2020年第09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力量的不断发展,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开始迅速蓬勃生长,很多人们习惯了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开始倾向于乡村的旅游生活,乡村旅游成为了振兴乡村的重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多的乡村旅游产业采用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的手段来吸引旅客,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播和传承。本文从文旅融合的基本思想入手,分析文旅融合的实际意义以及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从旅游环境、活动、服务等方面给予一些思路。 【关键词】文旅融合 ;乡村旅游 ;发展研究 一、文旅融合的思想 (一)文旅融合的理论思想 文化是旅游的基础;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本身便是一种人们的文化活动,因此在旅游的过程中会产生和创造文化。在旅游活动中是不能脱离文化而生的,旅游传播文化、保护文化,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当地文化、融入当地风俗、了解当地特色是至关重要的,文化和旅游是如影随形的共同发展。当前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国人的重视,但是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却缺少途径和方式,旅游活动便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出处。旅游的原生性和本质都在强调与文化的紧密结合,,旅游不仅能够产生和创造文化还能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的综合性很强正好适合广泛内涵的文化形式。 (二)文旅融合的实际思想 我国旅游业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升级和转型的重任,文旅融合是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做法。首先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来增强旅游产品中文化的内涵和品质,丰富的内涵可以吸引很多游客的到来;其次丰富文化的差异性还可以造就旅游产品的多种多样,一方面为各地的旅游胜地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也增强加了旅游产品的种类,提供了更多的市场选择机会;最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行为在提升了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发挥了促进的作用,促进旅游事业中的竞争和发展。 二、文旅融合的意义 (一)打造旅游特色,增强旅游吸引力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黔西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很多的文化遗产,其地理位置也就有很大的特色,近年来其旅游业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黔西南地区文化,走进黔西南地区了解民俗民风,旅游度假。这不断发展的旅游业慢慢的带动了黔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让黔西南地区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文化也得以快速的传播。为此,研究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本文重点的探讨了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根据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一、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分析 黔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效地融合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同时其融合发展也是有其地区原因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地方政策营造产业融合的优良环境。黔西南地区具有古老的文化,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非常适合搞旅游行业,地方政府也抓住了地区的这一特色,

不断的开拓旅游资源,创办各类文化旅游企业,同时这些企业也为了招揽顾客不断的创办各类活动,比如古老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根据地方风俗创办的各类节庆比赛活动等等。第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两者融合的有效的物质基础。第三,城市化建设对产业融合发挥带动效应。黔西南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步的快速推进,在通过旅游创收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该地区打造成旅游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城市。第四,地方政府不断的扶持基础建设,为两种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比如,近年来,该地区不断的完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该地区的出行条件。 二、两者融合发展的途径分析 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更具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一)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 旅游地区要想招揽更多的游客,必须有其吸引人的地方。黔西南地区要想发展其旅游行业,就必须重视其地区文

关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通过党校学习,在农委徐功学副主任的授课下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本人就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做一下个人小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新常态下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选择。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新的加速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好形势。但也必须看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还很不牢固:一是从农业资源看,不仅空间潜力有限,而且部分主产区土壤地力长期透支、质量持续下降、重金属超标、地下水超采等问题突出,已对农业稳定造成了日趋严重的威胁;二是从农村社会看,农业劳动力长期大规模向城市迁徙,不仅导致农村人才等资源严重流失,并引发了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管理、技术、资本、人才等现代要素更多更紧密地融入农业,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有利于扩大农村产业规模和就业容量,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有利于聚集农村人气和改善农村人员结构,促进农村社会繁荣稳定。 当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主要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紧密,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二是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育迟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无实,还有一些新型主体成长慢、创新能力较差,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三是利益

联结机制松散,合作方式简单。目前农村地区产业融合多采取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真正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四是先进技术要素扩散渗透力不强,由于农业存在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加之盈利低下,许多社会资本和先进成熟的技术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扩散渗透进程缓慢,同时还由于农民的技能素质低下,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也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强调和始终坚持一定要把农业作为基点,将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农民务农就业增收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我们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点放在农业以外的其它方面,最终可能会带动农业农村的发展,但也可能会侵害农业和农民的利益。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只有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点从一开始就明确放在农业上,始终把农业和农民放在突出位置,融合的方向才不容易出现大的偏差;才能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 青干班五组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路径探究-最新范文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路径探究 摘要:随着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快速增长,对旅游功能和旅游业态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旅游在传统休闲、观光和体验功能基础上,需要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以旅游与文创融合发展形成新资源,拓展旅游与文化产品的新市场。因此,本文着手分析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通过探讨旅游与文创产业的融合效应,发现二者深度互动发展的有效路径,从而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 关键词: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近些年,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迅速,成为城镇居民休闲放松、体验生态、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同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可与传承也开始引起社会各界重视,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满足人们精神消费需求的主要业态,将乡村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性开展新型旅游模式,是乡村旅游经济转型的大势所趋,有利于盘活农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形式,赋予乡村旅游新的生命

力和活力。 一、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1.丰富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随着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紧凑的城市生活给人们生理和精神上均产生了较为负面的影响,焦虑的城市环境催生了人们追求慢生活的精神追求,这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乡村旅游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体验放松与休闲的慢节奏生活的场所,有效带动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助力。但是,传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旅游资源的利用相对较为单一,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递减,需要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农村传统文化作为特色资源,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一种创新,以文化创意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既挖掘了农村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又拓展了乡村旅游发展空间,丰富了乡村旅游资源种类,有利于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2.创新乡村旅游模式,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旅游经过了快速发展时期后,其单一的资源开发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相关产业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旅游业的跨界融合打破了原有旅游发展模式的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最新范文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黔西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很多的文化遗产,其地理位置也就有很大的特色,近年来其旅游业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黔西南地区文化,走进黔西南地区了解民俗民风,旅游度假。这不断发展的旅游业慢慢的带动了黔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让黔西南地区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文化也得以快速的传播。为此,研究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本文重点的探讨了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根据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一、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分析 黔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效地融合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同时其融合发展也是有其地区原因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地方政策营造产业融合的优良环境。黔西南地区具有古老的文化,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非常适合搞旅游行业,地方政府也抓住了地

区的这一特色,不断的开拓旅游资源,创办各类文化旅游企业,同时这些企业也为了招揽顾客不断的创办各类活动,比如古老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根据地方风俗创办的各类节庆比赛活动等等。第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两者融合的有效的物质基础。第三,城市化建设对产业融合发挥带动效应。黔西南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步的快速推进,在通过旅游创收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该地区打造成旅游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城市。第四,地方政府不断的扶持基础建设,为两种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比如,近年来,该地区不断的完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该地区的出行条件。 二、两者融合发展的途径分析 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更具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09T16:59:11.850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9年第1期作者:席武辉[导读] 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是针对经济型社会表现出来的规律,这也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创造出了新的思路。 席武辉兰州航空工业职工大学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是针对经济型社会表现出来的规律,这也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创造出了新的思路。如果可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和乡村旅游的有效融合,那么中国旅游业将迸发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经济产业乡村旅游持续发展产业融合随着社会文化活动的增加,节日庆祝、展览和会议等的活动氛围也越来越浓厚,文化创意发展也成为了中国经济第三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探究文化创意产业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增强文化特色和传统底蕴。在增加经济收益的同时,还能够更完美地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一、新常态下乡村旅游的发展现实状况 在中国当前新常态经济的状况之下,经济产业的结构正处于不断转型的进程之中。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人民的人均收入也逐年增加,人民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这样就推动了第三产业的需求和发展。旅游产业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乡村旅游,新常态的背景,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是就我村旅游发展的目前现状来说,经历过了早期的扩张发展之后,依然出现了发展瓶颈期,只是专注数量的增加和经济的投入,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开始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想要使得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现今的新常态仍然需要改革和优化。 二、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意义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第三产业就包括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就目前现状而言,推动这两者的融合发展已经具有了极为长远的影响意义。首先,文化创意的融合。能够使乡村旅游产业收获更多发展知识,融入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进而衍生出更多的周边产品和文化产品,有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并且创意产业融合能够使得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旅游的发展根基就是生态环境,为了更好保护环境的资源,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经济发展在满足了当代人民娱乐文化的同时还要保障子孙后代的权益。把文化创意产业放入其中,有利于丰富乡村旅游的经济发展,保护现在存在的生态资源,开发乡村文化的内在价值,提升文化资源利用率,可以更好地使乡村旅游产业健康发展。除此之外,两者的互相融合也可以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社会大众的需求已经逐渐向个性化和多样化转变,传统的旅游产业竞争已然十分激烈,为了更好地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高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率,需要不断地开拓思路,而文化创意产业则依赖于人的创新思路,两者互相融合则有助于促进发展模式的优化和转型。 三、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并发展 3.1 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乡村旅游的新空间 传统的乡村旅游发展大多是喜农家乐发展模式或者是古村镇形势的发展模式。乡村旅游需要借助附近已然成型的旅游景区中消费者吸引力,真正调动‘衣食住行游购娱’的功能要素,满足中国民众群体体验乡村民情的观光需求。但是在新常态之下,加入更具有文化内涵的产业创意打造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空间。把文化空间和自然空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比如借助乡村的展览,节庆,庙会等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活动,挖掘乡村文化的内涵底蕴,这样就可以避免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重复性和低层次,运用创新的思路来开发乡村旅游的衍生产品,可以更好满足乡村文化的需求。 3.2 民间文化艺术融入乡村旅游的价值内涵 乡村之中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民俗风情,并且还具有源远的传统文化底蕴,在这之中传统民间艺术成为了传统乡村文化的组成内容。民间手工艺术内容即为多样复杂,是当地民间生活的直接反映,其中可以包括物业,皮影,艺术,刺绣,陶瓷,剪纸微雕等多种多样的文化艺术形式。在新常态之下,融入创意产业的发展,持续开发民间艺术活动的内涵,让传统区域的这些文化。成为乡村的旅游特色之一。与此同时,还要让他的发展成为乡村旅游重要增长点,让社会上的广大民众对民间的文化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在享受轻松旅游的时候,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比如我国大兴的黑陶工艺,不仅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还结合了文化创意产业,把黑头工艺演变成为当地浓郁的地方风俗特色,达到自身优秀品牌形象,确实避免中国乡村旅游重复性和低端式运行。保证乡村文化有效传承,提高乡村经济效益,提高乡村百姓的经济生活水平。 3.3 研究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结合的产业链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旅游文化的需求正逐年递增。乡村旅游正是中国旅游产业的分支之一,凭借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俗做主要吸引点。但是他的传统发展模式确实存在些许的局限性,大多都是凭借于自然生态的环境,缺少长远的发展体系,发展可持续性存在一定缺陷。目前文化产业创意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重要支撑点,将其和乡村旅游相结合,可以实现融合发展,有利于构成一体化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在融入‘技术+文化+品牌+时尚’的产业特色,构筑乡村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局面,并且通过该局面可以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比如可以借助于乡村雅致自然风光,加入文化创意产业和民族风情的因素,开创出更具乡村特色的产业和文化品牌,比如民俗创意风光村,乡村客栈,新型乡村酒庄等实体产业园,都是文化品牌的一部分。并且基于这种拓展的文化品牌特色,提高乡村文化产业的聚拢效应,铸就乡村特色文化地区,真正提供目前乡村旅游收入的来源单一问题。乡村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互相融合,实际上,是把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美丽的自然资源互相集合,铸就乡村旅游的新特色品牌,提取多个乡村地区的差异性和个性文化内容,促进文化创意和乡村旅游的共同发展,切实提高乡村地区旅游吸引力。 四、结束语 新时期时代背景,中国经济结构迫切需要持续的优化和调整,新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我们不变目标。中国经济仍然面对巨大的改革,面对经济发展难题,第三产业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旅游不仅这些年最受欢迎消费方式,同样也促进经济的带动。但是如何能够推动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也变成了社会层面的关注点。把乡村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也是实现中国乡村地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措施。

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双重价值体现

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双重价值体现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影视旅游发展的现状,从影视旅游对于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双重价值体现的角度,总结了影视旅游的功能价值对于旅游产业的影响和作用,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对于影视产业的双向作用力,指出了明确其双重影响的重要意义,由此提出对二者融合与发展的再思考。 关键词:影视旅游;双重价值;融合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10年12月22日电影《非诚勿扰2》上映以来,影片镜头里涉及的慕田峪长城、798(yi house酒店)、尚8创意产业园等景区一时成了旅游胜地,其实早在2008年《非诚勿扰》第一部上映后,影片中的浙江西溪和日本北海道等地唯美浪漫的景色就已经推动 了当地旅游业的高涨,此次续集的拍摄乃是在与北京旅游局的合作下完成,影片中加入了很多北京的旅游景点,由此电影对旅游的推动作用可见一斑。现阶段由于缺乏商业运作的空间和意识,以及盗版严重等原因,我国的电影收入主要依靠票房,这严重制约了电影产业的发展空间。而电影是一个依靠产业链经营最突出的产业,这个产业链包括图书故事、剧作创意、影视图像作品、音乐、dvd、授权播放使用和部分肖像授权、开发后续产品等[1]。我国电影产业急需延长产业链,进行后电影产品开发增加赢利能力。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劳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

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根据旅游消费自身的发展规律,其将经历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即先经历观光游(人均收入1000美元起步),然后是休闲游(人均收入2000~3000美元起步),最后是度假游(人均收入3000~5000美元起步)三个阶段[2]。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的旅游需求也逐渐发生变化,观光性的旅游产品不再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消费者更加注重追求彰显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与服务的体验性旅游,旅游产业由此面临着不断加快自身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挑战。在电影产业急需延长产业链,旅游业面临产业升级挑战之时,影视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模式,将电影业与旅游业完美融合,发展前景被学者及业界人士所看好。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发展对于突破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各自的发展瓶颈,实现二者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影视旅游发展情况概述 目前关于我国影视旅游现在所处的阶段,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是刘滨谊、刘琴的观点。他们二者以国内外影视旅游发展兴衰为依据,总结概括出影视旅游的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指出中国影视旅游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3],即游客仍以游览拍摄地和影视主题公园为主,旅游活动的内容仅限于参观、娱乐,旅游特征虽然已经体现出动静结合、注重参与互动和体验的特点,但是发展程度不高,距离成熟阶段游客完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旅游与文化产业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二者的融合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现实意义。立足于各地社会经济环境,通过对旅游资源状况和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的分析,提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三种类型,进而提出二者融合发展的策略,为各地探寻适宜自身融合发展的道路提供可寻思路。 [关键词]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一、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思考的提出 (一)旅游业:文化产业全面、多元化发展的依托产业 文化产业是继旅游业之后的又一大绿色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无烟工业”。以“内容”、“创意”为主要支撑的产业特征使其成为各国后工业时代重点发展的产业,并逐步培育成为支柱产业。资本和技术的高度密集是文化产业的又一大特征,其产生和发展与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才聚集有着密切的联系。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东部发达城市以其较高的经济水平和大量的人才汇聚 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率先崛起的城市。较之于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在社会经济状况和人才聚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整体水平较低,文化需求不足,社会环境基本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然而,西部所拥有大量原真性。活态化的民族文化遗产,从客观上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内容上的支持。如何发展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从而使我国的文化产业得到全面的发展?旅游业的介入有效化解了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桎梏。旅游业所属外向型产业,其

发展对于地区社会经济水平要求不高,依托于旅游业的开展,树立自身的文化品牌,将资源转化为资本,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原始积累,优化市场环境,提供有效需求,从而使西部地区出现文化产业的雏形,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关键在于中西部落后地区。多元化发展重点则在于文化产业先行的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本质在于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将旅游业融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之中,对文化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旅游化的开发,提高文化产品生产的附加值,扩大文化产品的消费市场,强化了文化产业链的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具体而言,通过旅游线路和专项旅游产品的设计,将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生产环节中的好奇心整合成为有效的市场需求,使原本无法产生经济价值的生产环节发挥经济效益或使原本终止于文化产品生成的产业链 得到继续延伸,创造出额外的经济效益。例如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其发展主要以原有文化产业园区中的艺术创作、文化产品生产工序为主要吸引物,通过游客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游乐项目的增加使原本因生产集聚而形成的园区增加了旅游的功能,扩大了经济效益。又如影视城旅游的开展,作为电影拍摄的大型道具,旅游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影视城的附加值,根据影视剧作中的内容所开发出的旅游纪念品,又延伸了影视城的产业链,从而整体上提升了影视城的经济效益。 (二)文化产业: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助推产业 我国旅游业目前正处于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的时期,旅游活动

关于加快现代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探讨

关于加快现代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探讨 中共浦北县委党校陈贤东 【摘要】201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现代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是适应当今市场需求,推进农村经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复合型、集约化的多业态现代农村经济体系,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以“旅游+”来引领农村经济产业融合,对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产生强力的拉动作用,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 【关键词】现代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转型 今天的城市高楼林立, 生活节奏紧张,人们生活空间日趋缩小,环境污染也在加速。节假日公园和风景区人满为患,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居民对休闲和旅游的心理需求,迫切需要到郊外农村寻求新的旅游空间,欣赏田园风光、享受乡村情趣,实现回归自然、陶冶情操、休养健身的愿望。农业的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和就业增收功能不断强化,农业的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也日益凸显。因此,加快现代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构建复合型、集约化的多业态现代农村经济体系,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产生强力的拉动作用,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 一、现代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形势 (一)国外现代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兴旺发达 英、法、德、美、日、荷兰等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通过政策支持

心得体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发力点(最新)

心得体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发力点(最新) 近年来,“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乡村旅游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促进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是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面对乡村旅游这一巨大的市场,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还不够深入,存在基础不牢、创意不够、特色不足、结合不紧、覆盖不广、品牌不响等诸多问题,制约着乡村旅游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推进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要在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上做文章,以文创产业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找准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着力点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是两个不同产业的碰撞,必须找准着眼点和立足点,实现精准融合。乡村旅游具有地域属性和资源属性,是文化创意的土壤,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必须以文化创意为手段,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体现文化创意的价值。目前,乡村旅游侧重以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古迹等地域资源吸引游客,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不够。固有的文化资源是文化创意的母体,

历史古迹、名人故居、影视拍摄点、特色人文聚集区、历史事件发生地等都可以成为文化创意的活载体,各地可以通过创意手段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比如,河北铁花村、剪纸村、陕西的泥塑村、四川绵竹的年画村等,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通过发挥自身文化优势,加上独特的创意,赢得了广大游客的青睐。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在乡村旅游产品、市场、组织方面的拓展和延伸。要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注重创新的优势,将文化创意理念、模式、智慧融入乡村旅游开发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一是促进产品融合。积极推进“创意+产品开发”模式,结合乡村旅游中的绿色生态、乡村文化、建筑艺术、生活方式、农业园艺等多种元素,利用创意形式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增强游客的体验感。随着城市的大力开发建设及带来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很多城市居民开始向往乡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通过创意开发,可以使这些元素从静态的低层次旅游产品向高层次立体化旅游产品升级,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二是促进市场融合。文化创意融入乡村旅游产业能够扩大传统乡村旅游市场,通过结合其区位特点和周边人群结构,合理划定目标人群,针对可能的目标人群,提供符合其消费习惯的产品。比如,针对青少年群体推出文化创意产品,要开发青少年喜爱的配套服务设施,如游戏、娱乐设施等。三要促进营销融合。扩大市场需要对应的营销思路,要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原文出处】资源开发与市场 【原刊地名】成都 【原刊期号】20104 【原刊页号】322~326 【分类号】F9 【分类名】旅游管理 【复印期号】201007 【英文标题】A Study on the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09XJY033);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编号:09ZDB01);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湘财教[200870])。 【作者】张海燕/王忠云 【作者简介】张海燕(1970-),女,甘肃省兰州人,硕士,教授,主要研究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等,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王忠云,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内容提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在回顾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产业边界做出界定,并构建了两大产业的互动融合机制;然后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过程,并从技术、产品、企业、市场四个层面对两大产业的融合过程进行了解释;最后提出了通过体制观念整合引导市场整合,进而促进资源整合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摘要题】本期关注 【英文摘要】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was the inevitable trend and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his paper defined the industry boundarie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and constructed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the two industries. Then, it fromed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 analyzed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explained from four aspects(technology, products, enterprises and markets). Finally, it proposed the path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lead the market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concept integration,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关键词】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产业融合 tourism industry/cultural industry/industrial convergence 【正文】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同属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其中旅游产业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文化在旅游经济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不断地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旅游业如何加大自身的文化含量、两大产业如何实现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将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产业融合

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而且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质。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时代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一、我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近年来,我省强力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态势喜人。 1、多措并举,融合发展的氛围和机制已经形成。着眼于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我省多措并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是注重政策引领。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文化厅、省旅游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旅游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文化与旅游协调推进机制加快全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 意见》,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是营造良好环境。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各地围绕土地、资金、人才、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陆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优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营造了良好的融合发展氛围。三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省市县三级成立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工作机构,健全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注重在产业规划项目建设、企业培育、产品开发、宣传推介上深度融合,有效促进了全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坚持以文促旅,旅游项目文化内涵得到极大提升。对原本以休闲观光为主的纯旅游项目,各市、各有关单位注重挖掘历史资源,把握文化脉络,提炼核心主题,丰富文化内涵。同时,注重创新理念,不断完善服务,着力优化环境,强化比较优势,全力打造特色,提高内在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景区(景点)的提档升级、跨越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比如,承德市与战略投资者合作投巨资推出大型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提升了该市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领略皇家文化的魅力,旅游收入呈井喷式增长。 3、坚持以旅兴文,不少文化项目(企业)成为特色“旅游景点(区)”。石家庄市的藁城宫灯博物馆、唐山市的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和启新博物馆、保定市的曲阳石雕和易水砚产业基地、邯郸市的大剧院和磁州窑博物馆、沧州市的乐海乐器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目录 第一章试点背景 (1) 一、基本情况 (1) 二、基础和优势 (3) 第二章试点总体要求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8) 三、申报试点的类型和理由 (9) 四、发展定位 (10) 五、试点目标 (10) 第三章试点示范主要内容 (12) 一、构建“2+3+N”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布局 (12) 二、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 (13) 三、推进工业与农业融合 (19) 四、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 (20) 五、构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 (26)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0) 七、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31) 第四章机制创新 (33) 一、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 (33) 二、积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35) 三、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36) 四、加快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框架 (37) 五、大力引入工商资本 (38)

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 (41) 一、农业建设项目 (41) 二、景点景区建设项目 (44) 三、农产品加工建设项目 (45) 四、商贸物流建设项目 (45) 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45) 六、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 (48) 第六章实施进度安排 (58) 一、实施年限 (58) 二、进度安排 (58) 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1) 一、投资估算 (61) 二、资金筹集方案 (63) 第八章保障措施 (64) 一、加强组织领导 (64) 二、制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64) 三、强化招商引资 (65) 四、加强政策宣传 (65)

中共中央2015年、2016年连续两个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1号文件明确要求: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湖北省2017年1号文件、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7?1号)对我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为落实上述文件精神,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经信委、省商务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旅游委等部门《关于开展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镇)申报的通知》要求,我们编制《**县**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实施方案》。 第一章试点背景 一、基本情况 (一)**镇概况 1、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中部,大别山南麓,全镇版图面积52.04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1个社区,184个村民小组,7251户,总人口2.22万人。森林覆盖率达到80%,属滨江平原向山区过渡的低丘陵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时数2086小时,年均雨量1240毫米,多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63天。 2、区位交通 **镇交通优势明显,距**县城18公里,距黄冈市区36公里,距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专家解读⑤ 《农民日报》( 2015年02月10日 01 版)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马晓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一个新亮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件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根据国内外的发展实践经验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的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很显然,以农业为基本依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农民分享三次产业“融合”中带来的红利,有利于吸引现代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新农村建设。 在国际上,日本今村奈良臣较早提出产业链整合、融合的发展理念。他认为,提高农民收入必须采取产业链整合的方式,1994年他提出农业的“六次产业”概念,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六次产业,后来他又提出,六次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日本政府吸收了“六次产业”的发展思想,2008年制定《农工商促进法》,支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