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经济学复习整理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整理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整理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整理资料

一、概念题

1、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哪些?

(1)公共经济学就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更确切地说,公共经济学就是从经济学角度对政府等公共部门的职能和作用作出解说的科学。

(2)公共经济学研究面对政府及其所属的“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所涉的各种社会现象。2,什么是资源配置,试举例说明资源配置的实质?

(1)资源配置就是围绕着“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及为谁生产”问题的解决在生产活动中使掌控的相关资源如何调度和利用起来的过程。

(2)资源配置的实质:为了生产。(换言之,一旦生产得以展开,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其实现方式就是相关资源的配置过程。若要继续追问:为什么要生产?一句话:为了满足人们生产和发展的需要。换言之,失去需要的生产就是盲目的生产。显然,资源配置从实质上看,它体现着经济活动社会层面的基本问题:为什么要生产?怎样生产?为谁生产?一句话,生产的落脚点就是为谁而生产。)

3,什么是市场势力,为什么会造成市场势力?

(1)市场势力是指卖方或买方不适当地影响商品价格的能力。对于卖方,市场势力也就是卖方的垄断倾向。

(2)市场势力的产生是出于不完全竞争的条件;

1)规模经济的出现,企业的规模越大,其平均成本就越低,在行业在市场中就能独霸;2)对生产产品资源的独占,这种独占就能对同类的其他厂商的介入作出排斥状;

3)新技术新发明的拥有。由于厂商独家拥有某项专利,其生产的产品在一定时期处于垄断地位;

4)政府特许,国家实行专卖,政府通过发放特许权和经营执照,使相关厂商在生产和经营中处于合法的垄断地位。

4,什么是外部效应,试举例说明它的两种类型?

(1)外部效应是指产品的生产或消费,可以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着他人的经济利益或福利,从而产生额外的成本或利益,但并未因此进行赔偿或得到报酬的非市场现象。

(2)两种类型

1)正外部效应:它的存在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如新技术的开发研究、文物古迹的修复、教育投资、国防建设。

2)负外部效应:它的存在对经济发展起着消极影响。如环境污染、噪音释放、生态失衡、在公共场所吸烟。

5,什么是公共物品,它有那些显著特征?

(1)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相对私人物品而言的,它具有显著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在现代,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在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出于公共物品的品性,它的供给无法由市场价格来调节,唯有经由政府加以提供。(2)公共物品的显著特征

1)非竞争性。它指的是某人在使用和消费某种产品时并不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享用特性,也称为享用效用均等。

2)非排他性。它指的是某人在使用和消费某种物品时并不会排除他人的使用和消费该物的特性,也称为享用机会均等。

6,什么是公共财政支出,其种类是什么?

(1)公共财政的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相应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2)分类:

1)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消耗性支出是政府各部门的消费性支出,主要为政府各部门行政管理费用的投入。它反映了政府占有社会资源的要求。转移性支出是政府将一部分资金无偿地转移给受益人。无偿的转移不存在交换。

2)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

前者指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国家安全的支出费用。后者指用于维护社会环境、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

3)强制性支出和随意性支出:

前者指根据法律和契约必须进行支出的费用。它体现着政府对这方面支出的不可控制性;后者是指不受法律和契约的约束,政府可自行决定的支出费用。

4)一般利益支出与特殊利益支出:

前者指惠及社会全体成员利益的支出;后者指对社会某些特殊人群给予相关利益的支出。7,什么是公共财政的收入,它大体分为哪些类型?

(1)公共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从企业、家庭中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的总和。

(2)形式:

1)经常性的税收收入。它是公共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2)经常性的非税收收入。它包括国内外捐赠、管理费用、政府提供的劳务工本费、公产收入等;

3)公债。它是政府以信用形式从社会上吸收资金,以弥补财政不足的手段。

8,税收的三要素指什么,其具体形式有哪些?

(1)税收就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所收取的纳税人的收入。其三要素:

1)课税主体。也就是纳税人。它可以是公民个人,也可以是法人;

2)课税客体。也就是课税对象,即对什么征税。课税对象规定着征税的范围(划分税种和规定税名的根据);

3)税率。也就是课税的尺度,即所征数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关系。税率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税率有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的特殊形式)和累进税率(累退税率的特殊

形式

(2)具体形式:

1)按课征对象来分,可分为所得税(收益税)、流转税(商品或劳务买卖中的流转增额)、财产税(对支配财产的征收)和资源税(对从事资源开发的主体征税);

2)按税负是否转嫁来分,可以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前者指税负难以转嫁,后者指在流转中税负可以转嫁;

3)按税收与价格关系来分,可以分为价内税与价外税。前者的税金是作为价格的组织部分(如消费税),后者的税金是作为价格以外的附加(如增值税);

4)按税收的归属关系来分,可以分中央税、地方税及共享税。

9,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试说明该理论建立的理论依据?

(1)公共选择理论是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所有个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为前提,依据自由市场交换能使双方都获利的经济学原理,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民众的公共选择行为及两者关系的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以公共选择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试图解说如何才能更好地决策、更好地进行集体选择;尤其是在经由政府作决策作选择时,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更有效。

(2)公共选择理论的形成有着两个基本前提(条件)

1)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联是一个不容争辩的客观事实:

从经济的角度看,在私人产品的市场中,作为参与到市场交易中的个人,总是试图实现

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公共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人们追求的是公共利益(社会效益)最大化。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是交织在一起的,试图将其截然分割是不可能的。摆在人们面前的是,应该怎样看待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更重要的是,应该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后者的回答和解决,实际是走进了政治领域。2)公共选择理论建构的理论源头:

公共选择理论的建立虽说是20世纪60年的事情,但按其理论渊源来说,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处。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定: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动促进社会的公共利益。他力图实现个人利益的兼容。这种观念成了公共选择理论建构的出发点。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公共经济学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

(1)所谓实证分析,是指与事实相关的说明。它强调的经济理论要尊重客观事实,要对客观事实及其相互间的关联作出如实描述。(它要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

(2)所谓规范分析,是指与人们价值判断相关的说明。这种说明是力图要按照特定的价值判断调整或改变现实,向人们指明应该如何去行动。(它要解决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3)公共经济学研究之所以要借助这两种分析方法,因为实心分析能够计算出政策对经济均衡状态的变化的影响程度;而规范分析则可以评价政策对社会福利所带来的后果。

2,公共经济学与经济学两分支学科的关系如何?

(1)在西方,在现代,经济学的两分支学科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借用了这两学科研究的直接成果和方法,它们是公共经济学得以充实和完善的前提和基础。

(2)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来说明市场如何通过价格机制来配置各种社会资源问题,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也把政府本身看作一个单个经济单位,对其经济行为能否实现最大化作出分析。

(3)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民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分析如何充分利用资源问题,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更多地是就政府职能发挥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关联上,考究政府如何通过政策的创定和实施,不断使经济发展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过渡问题。

3,试说明市场如何通过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

市场价格作为最重要的经济信息,正如亚当·斯密所称谓的是只“看不见的手”,自动操控着进入市场的交易的各种各样的市场主体作出自认为最为理性的经济活动——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

(1)市场价格作为指示器,随时向生产者反映市场供求状况

生产者(企业)的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的决策完全是由他自己自主作出。但是这一系列决策的作出,其根据就是依据市场的供求关系的预测;而预测的准则就是当下市场价格这一指示器

(2)市场价格是进入市场交易的各式各样主体间展示交易活动的协调器

进入市场的各式各样的主体,不是买方就是卖方,他们都抱着自己的选择(决策)动机而来,并通过交易实现原先的目的。这过程,各主体的独立自主,似乎难以使他们相互间的活动相互协调、趋于一致;但是,实际表明市场交易活动既是自由的又是协调的。这其中,市场价格起着主导作用。

(3)市场价格成了市场交易各主体实现各自(物质)利益的风向标推进器

按亚当·斯密的观点,虽说每个进入市场交易的人都是为自己利益的实现而展开活动的,但是,当每个人都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时候,结果整个社会将会和谐而有效率地正常运行,社会利益也就实现最大化了。

4,试举例说明市场价格机制充分展开的条件

(1)交易主体完全理性的:

进入市场交易的主体,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其行为都是最优的。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利益(利润或效用)最大化而决策,并以自己的交易行为实现最大化。这样,以价格调节资源配置最优化才是可能的。

(2)市场是充分竞争的:

市场竞争的充分化是指在市场上任何交易的一方(买方或卖方)在生产和销售上都不可能处于垄断地位,每一方都不可能改变供求关系,从而来影响价格;换言之,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竞争最终使买者和卖者间的讨价还价能力均衡。

(3)市场信息是完全的:

完全的信息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迅速获得并作出相应决策,并使其行为最优化。这样一来,价格的自发调节使市场实现供求相等,实现市场出清。

(4)市场交易都是内部的:

市场交易的实质就是各资源的拥有者按自己的需要通过市场作出相互交换。交换是自主的且对等的,即物品和劳务的供给者需要向资源的所有者支付所使用的任何一种资源的成本。如果不支付出相应价格,就不得使用稀缺资源。这就是交易的内部性。

1)交易双方各自都拥有试图交换的资源,即这些资源是分属不同的所有者;

2)交易是自由的,所付出与所获得是对等的。有了这两条,市场价格调节就发挥着作用。5,试举例说明市场缺陷的主要表现?

(1)市场自身发育不完善。

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在人为压制、限制市场发育,使市场机制功能弱化,其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2)市场机制运行所必备的“理想”条件在现实中难于提供出来。

A如现实中的市场经济运行不能满足完全竞争的条件。出现竞争企业在价格、市场方面达成协议,形成垄断;采用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等不正当竞争手段造成对市场秩序的破坏。

B又如,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信息不完全时常存在。一般情况下,私人所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信息在私人的交易过程中会发生扭曲;市场行为主体所掌握的信息往往不对称,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市场交易活动的有序开展。

C再如,市场交易的纯内部性要求在现实中也难以满足,交易活动往往会产生“外部性”问题。所谓“外部性”(或称为“外部效应”)是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市场之外给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便利或施加的成本。这种外部性可能导致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时产生“偏差”——各个市场主体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之和与社会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效益之和不等。

D还如,市场经济的运行不能自行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所谓“公共物品”指的是可以为两个以上的行为主体同时使用之而不必增加任何成本的一类物品。“公共性”是该类物品的最显著特征,因而它区别于在市场竞争中的“私人物品”的交易。这类物品显然不能为市场自行提供出来。

6,政府经济活动在那些方面是对市场经济缺陷补充?

市场失灵的存在引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但是,政府的作用并不是代替市场机制,而是补充市场调节的不足,从而形成政特有的资源配置职能。政府资源配置的职能,指的是通过公共部门财政收入活动,以及相应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实现对社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的调整与

(1)公有财产资源的合理配置:

对于公有财产,每个人都有使用财产的权力,但却是免费的,即使用价值为零。理性的个人会尽力多使用公有财产,往往会导致财产的迅速恶化。面对之,以私有产权的存在为前提的市场经济是不可能作出合理配置的。而政府可以提供解决办法,通过强制性进行资源配置,对未经协调的结果进行帕累托改善。

(2)公共物品的合理配置: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面临着左右为难的尴尬:物品的提供不可能让私人自愿让出,然而物品的使用却是公共的(大家的)且都不为此付费。解除这一状况的途径,只有政府利用税收来提供这类公共物品。

(3)外部性问题的合理解决:

私人产品的生产往往会导致第三方效用的提高(称为“正外部性”)或降低(称为“负外部性”)。这种“外部效应”是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的,需要通过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整和解决。

7,试说明政府经济的主要职能?

(1)促成资源的合理配置: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市场的行为规则、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净化市场环境来消除种种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措施严格限制和管制各种负的外部经济效应的蔓延以至最后消除;政府可以通过国家预算开支,担负起公共物品的生产、供给和管理,以求补救市场运作带来的“缺陷”。

(2)力求收入分配公平:

收入分配不公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市场机制的运作是不能避免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公平的。因此需要政府来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政府利用税收政策把财富从那些应该减少收入的人手中收集起来,通过货币或实物形式转移给应该增加收入的人们;政府还可以通过福利政策的实施,解决诸如养老、医疗保障、扶贫等社会问题,力求社会收入分配公平。(3)力求收入分配公平:

收入分配不公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市场机制的运作是不能避免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公平的。因此需要政府来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政府利用税收政策把财富从那些应该减少收入的人手中收集起来,通过货币或实物形式转移给应该增加收入的人们;政府还可以通过福利政策的实施,解决诸如养老、医疗保障、扶贫等社会问题,力求社会收入分配公平。(4)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市场机制用来解决微观经济问题是大有作为的,但是由于它本身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盲目性,在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上则表现得无能为力。解决这类问题只能借助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的力量干预经济,从而使宏观经济稳定地向前推进。

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有以下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8,政府怎样才能实施对市场势力的管制?

(1)政府对部分公共事业的价格和产量实施管制:

1)自然垄断产业的管制,如通讯、电力、煤气、自来水等行业管制;

2)非自然垄断产生的管制,如航空、公共运输、水路运输等行业来的管制。

(2)政府通过“反垄断法”的实施:

一般认为,限制市场更严厉的措施是制定反垄断法,通过严厉执法对垄断企业(行业)的相关经济行为作出管制。不过,对反垄断法的实施应该辩证看待,其有正向作用,也存在负向效应。因此,政府执法时应对如何执法和执法后所产生的后果作慎重考究。

9,政府采取什么途径解决外部效应?

(1)行政干预措施。

包括直接管制、强制性的企业合并,以国家计划、强制性标准的推行对外部性的负效应

加以约束;

(2)通过经济性的激励措施来应对外部性的正负效应。

如通过征税来提高私人成本,通过补贴给予正外部效应的企业。

10,试说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所选择的基本方式?

(1)政府通过预算安排或政策安排的方式,将公共物品委托给私人企业进行间接生产。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公共除了”国营“或”公营“外,还大量选择”私营“的方式,以避免”搭便车“现象。

(2)政府还通过明晰产权的方式,把共有的资源转变为私人物品,以避免私人决策者过分使用产生”公有地悲剧“。

11,试说明市场机制在社会分配中的缺陷?

●一般认为,市场的价格机制为进入市场地各种资源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提供了充分发挥各种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从而发挥每一资源要素潜能的一切可能的机会。正是从这意义上,可以说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能使资源合理配置,从而实现高效率。

●然而,从进入市场的不同主体所获得的收入来看,并没有因为市场提供了一切发挥作用的可能机会,而各主体都能获得均等的机会,其收入均等化。实际表明,收入的分配悬殊,贫富差距的拉大却现实地表现出来。

●解读造成这种社会现象原因,我们很自然认定:市场提供的“机会均等”,这仅是从形式来说的;实际上看,进入市场各主体(各个人)由于他们各自的禀赋、偏好和运气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均等”的位置,这些因素所构成的“机会集合”就会现实地展现为“机会的不均等”。

●例如,在“相同机会”的情况下,由于个人禀赋不同,导致分配的收入就不同;在“相同机会”的情况下,由于个人的偏好不同,就不会直接间接地影响着他的收入;在“相同机会”的情况下,由于各人决策的不同,最终在收入的结果上也就不同。在市场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分配差距,对于市场机制的运作来看,它是理所当然的存在。市场不会因之而停滞下来流下同情的泪。

12,试说明转移性财政支出的形式,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形式:

1)社会保障支出。

它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公共措施的实施,使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等方获得基本的社会保障;2)财政补贴。

它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向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相应的补助或津贴。它包括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和职工居民的生活补贴。

(2)公共转移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1)流通域。如果补贴转移到个人或家庭中,他就可以形成私人的需求要求;如果补贴转移到企业,它就成了企业可以支配的收入,从而形成厂商的私人投资和私人的消费需求。这些需求就会制约着社会的总需求;

2)生产域。需求决定生产。由于上述两方面需求的改变,意味着对社会生产和服务产品需求的改变;这样一来,就会促成相关厂商对产品的生产;

3)分配域。政府转移性支出在总体上有可能改变在初次分配中形成的国民收入格局。这种改变不仅波及到相应的居民收入,也涉及到相关厂商的收入,从而导致社会各群体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相应变化。

13,中国现行有哪些主要税种,试说明中国税制改革的朝向?

(1)主要税种: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销售税和关税。

(2)中国税制改革的朝向

我国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取得了很大成就,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但分税制发展到后来,其弊端日益突出:两套税务机关铺摊,加大税收成本;加大企业负担,增加企业办事程序;加大地方负债。一个被关注的事实:自2003年开始,我国税收增速明显高于GDP 增速,并呈现年年递增的趋势。税制改革势在必然。改革应着眼于以下方面:

1)税种结构要由流转税为主转向以调节税为主。这样才能做到“抽肥补瘦”,实现分配上的相对公平;

2)税收环节要由生产型纳税为主转向消费型纳税为主。这样才能减轻企业负担,鼓励生产,解决大量偷税漏税问题;

3)应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税收向节能减排上倾斜。这种杠杆作用要比政府用行政手段强行关闭企业有效得多。这是发挥市场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

14,公共选择有哪些方式,试说明它们各自的长处和短处。

(1)直接民主制:

1)一致同意规则:它指的是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实施的一种表决方式。这一规则的实施,有以下特点:

①在这一规则下的选择结果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因为该决策所确定的方案的任何改动,都会使其中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至少损害了某一个其他参与者的利益;

②坚持这一原则能使所有参与者的权利都能平等地得到保障。由于每一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否决权,任何人的意愿都不能强加与别人的同时也不允许别人强加于自己;

③该原则的贯彻可以有效地避免“搭便车”行为的发生。它会使每个参与者都意识到自己所采取的行为都直接关系到决策方案的能否通过的问题,它杜绝了试图“搭便车”的任何可乘之机;

④该原则的真正贯彻通常需要全体参与者多次协商与讨价还价才能最终达成。在一般情况下一次性协商是难以实现全体参与者都满意的结果。

这种原则的实行有以下弊端:

①该原则的真正贯彻要花费很多成本。

②难以协商出全体参与者都满意的结果,使结果方案长期搁置。③是该原则无形中掩盖了投票人的不同偏好。

2)多数同意规则:多数同意规则根据约定的多数票不同,又可分为简单多数和比例多数两种形式。

其利就在于节约集体决策成本的优点。其弊端就在于很可能导致“多数人的强制”。(二)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间接民主制又称为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制是通过公民选举、委托代表来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的一种制度。

优点:①间接民主解决了政权来源的合法性问题。

②间接民主制解决了如何保障政权对人民忠诚这个千古难题。

③间接民主政制是高度稳定的。

④间接民主有利于保障人权,促进自由。

缺点:①间接民主实行的是精英政治

②间接民主具有导致民众意志异化的可能性。

③间接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冷漠。

三、材料分析

1,你是怎么理解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特征——效率与公平兼得?

(1)广义的资源最优配置要解决的是效率、公平和稳定。如果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不仅

在微观领域能实现效率和公平兼得,而且在宏观领域能实现稳定推进。这就是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最优配置。显然这是一个理想模式。

(2)①效率——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是资源配置的理想境地,说的是对于该配置状况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

②公平——资源配置的洛伦兹分析

一般认为,资源配置的“效率”标尺不是唯一的,还存在:“公平”这一社会标尺。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第一,在初次分配中充分体现效率。

第二,在再分配和三次分配中体现公平。

第三,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不合理的分配行为,如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打击非法收入。

第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注意把握效率和公平的均衡点。

2、怎样理解收入与分配制度的,在收入分配制度模式的选择上,你认为哪种更适合我国?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看,收入分配制度实际上是由“市场机制”与“权力机制”所展示的规则和方式的相互交织而成的有机体。

具体来看:

一是市场机制。它是以效率原则来展开,实现社会经济利益的初次分配;

二是权力机制。它是以公平原则来展开,实现社会经济利益的再分配。

在现代社会中,上述两种机制都沿着自己各自的原则来展开。但是,在社会分配系统运作中,两种机制展开的各种关系又交互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有机体。这又可以称为“机体”制度。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适合我国。

它确立了从先富到工夫的指导思想,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规定取缔非法收入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 重点: 公共经济学的含义 公共部门的三大经济职能 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 1、public economic:以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 (1)公共经济:是公共部门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在正规和非正规制度约束下从事的经济活动 (2)理论渊源:20C40S之前盎格鲁—萨克斯传统,20C40S之后,盎格鲁萨克斯传统与斯堪的纳维亚传统相融合 ——选择题:公共经济学与(20C40S后兼容了盎格鲁斯萨克斯和斯堪的纳维亚传统的财政学)相比,在实质上的区别并不明显。 2、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参与资源配置;协调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 ——选择题: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最初100—200年中,公共部门主要履行的经济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 公共部门参与资源配置的原因是(A私人部门不愿提供公共产品B私人部门不愿矫正外部效应C规模报酬递增所导致的垄断D私人部门的趋利本性导致仅依靠私人部门无法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 公共部门作用于社会公平的主要措施有(政府征收一些税,荣个税、财产税、遗产与赠与税等;济贫支出;社会保险支出;干预垄断行业;基建投资) ——判断(都是改对后的观点) 1、资源配置的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最优。 2、当基尼系数=0时,说明此时收入分配绝对公平。 3、对公平分配而言,经济学家公认的基尼系数合理区间是[0.3,0.4]。 (在资源配置这点上,还要掌握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产品组合的帕累托最优。要有完整的假设分析和作图说明)(在协调收入分配这点上,还有理解社会福利的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折中主义和平均主义的观点,会进行选择判断。) 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假设两个人AB,两种产品XY。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增加一个单位的X时所放弃的Y数量,就为两种产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简称MRS,如果以△X和△Y分别表示XY的变动量,则边际替代率为 () 交换帕累托最优实现的条件是,A的边际替代率与B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即()[用下图说明] 图中,横轴表示X产品的数量,纵轴代表Y产品的数量,盒形图空间为产品的总量。两个原点OA、OB

公共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公共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T ,错误的标注 F 。每题 2 分,共20 分) 1 .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于价格信号总是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 2 .存在正外部效应时,物品生产和销售将呈现过多状态。 3 .纯粹公共品的最佳产量在这样的点实现,即所有消费者因此而获得的边际效益之和恰好等于该公共品的社会边际成本。 4 .只要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双峰形,那么不论他们所须承担的税收份额如何,中间投票者定理均可以成立。 5 .征税是政府获取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 6 .在供给缺乏弹性的情况下,税收不易向前转嫁,而会更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 7 .在长期的U 型平均成本曲线上,曲线的下降阶段表示生产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8 .国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是指在国债管理上通过调整国债的流动性程度来影响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状况,从而对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 9 .存在负外部效应时,物品生产和销售将呈现不足状态。 10 .信息不对称会增加市场的交易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 分) 1 .当供求力量自由作用时,一次谷物欠收的效果通过什么显示在市场上?() A 政府规定的个人谷物购买量限制; B 谷物价格上升; C 报纸上劝告人们减少谷物消费量的广告; D 谷物贸易量增加。 2 .替代品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 A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 B 需求曲线右移; C 个人减少他所消费的所有商品数量; D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 3 .如果人们变得更加关注他们食谱中的饱和脂肪,牛肉需求会左移,牛肉销售量也减少。这种变化是()

A 沿着牛肉需求曲线的移动; B 牛肉供给曲线移动; C 沿着牛肉供给曲线的移动; D 以上都不对。 4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的是()的反应。 A 消费对价格变化; B 收入对消费变化; C 价格对消费变化; D 消费对收入变化。 5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意味着() A 边际商品的价值高于以前购买的单位价格; B 随着更多商品的买入,边际效用递增; C 边际商品的价值低于以前购买的单位价格; D 随着买进商品越来越多,支付意愿越来越高。 6 .当经济中所生产的产品组合反映消费者的偏好时,经济达到了() A 效用的效率; B 产品组合的效率; C 生产的效率; D 交换的效率。 7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竞争性市场相比,价格(),产量()。 A 较高,较低; B 较低,较高; C 较低,较低; D 较高,较高。 8 .公共品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A 非竞争性和排他性; B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 竞争性和排他性; D 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9 .下列属于商品税的是() A 消费税; B 所得税; C 遗产税; D 车船使用税。 10 .边际税率是指() A 全部应征税额除以课税对象数额的值; B 单位商品缴纳税收数额占商品价格的比例; C 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增量所占的比例; D 一国税收总额占GDP 总额的比例。 三、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 1 .外部效应; 2 .垄断; 3 .税收制度;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个人总结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在其自身的运行中自发产生的缺陷或弊病。 市场失灵的直接原因:自发性、滞后性、不稳定性 市场失灵的表现: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均2、公共产品与搭便车3、外部效应4、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5、垄断与自然垄断 6、信息不对称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规律的科学,是经济学的分支,是论述公共部门所需资源量、公共部门各领域的资源分配以及如何监督资源使用等问题,回答公共部门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 公共经济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第二章 公共品是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或无法全部生产的,必须由政府提供或者政府参与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私人需求和公共需求是共生和互补的关系,由于资源稀缺,必须取舍权衡。 私人品:排他的、具有很强竞争性的物品或服务。(竞争性、排他性) 公共品:有共同受益特征的物品或服务。(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竞争性:人数增加需求增加。无法使每个消费者在利益完整的条件下得到满足。 排他性:拥有者可以完全排除其他人收益 非竞争性: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每个消费者都可以享用,任何消费者无法排除其他消费者从公共品获得利益 私人品的有效供给(横向相加)公共品的有效供给(纵向相加) 公共品提供存在的问题: 1、搭便车:指即使不付费也能享受到公共品的好处。 2、强制乘车:政府使用强制性力量使人们为公共品买单,结果对公共品没有购买意愿的消费者也将被强制征税。公共品的攻击方式:政府、私人部门、自愿 公地悲剧:对于那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由于不能排他,但本身又是竞争性的,可能会存在资源被滥用的问题。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

帕累托效率效率最大化 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否则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这就是著名的帕累托效率准则。 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 (重点) MSB是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MSC则指的是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MSB=MSC 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结论一种具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可使其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满足这样一种条件,即每一种物品和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社会总效益 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总效益(total social benefit,TSB)是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 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marginal social benefit,MSB)则是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公共财政的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外部效应的存在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政府拥有强制征税的权力税制设计的巧妙安排各种类型转移性支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维持总供求的大体制通过制度性安排,使财政发挥某种“自动”的稳定作用 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如造纸厂在生产纸张时,除了生产的纸张以外,对于河流的污染,空气的污染也是一种成本)。 只要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另一个人或另一个企业,而后者没有为此付费或者收费,外部性就会出现。 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 外部效应的分类方法正的外部效应负的外部效应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答案(定稿)

《公共经济学》期末考试 一、简答题 1、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相比,研究的重点发生了那些转向?3 答:公共经济学已经从财政学所主要研究的政府收支问题转向更加注重研究这种收支活动的经济影响;转向分析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绩效水平;转向对各种类型的公共政策进行评价。 2、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28——34 答: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资源配置失效。资源配置失效是由垄断形成的不完全竞争、外部效应、公共产品的存在、市场不完全、不充分和不对称、偏好不合理造成的。 第二,收入分配不公。 第三,宏观经济波动。 3、简述外部效应的含义、如何纠正外部效应?29——30 答:外部效应,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行为对他人或企业产生了影响,而受影响者没有因受损害而得到补偿,或没有因获得利益而付费的现象。外部效应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 纠正外部效应一是根据科斯定律通过重新分配产权由私人交易自行解决;二是进行组织重构,合并与外部效应影响有关的企业;三

是使用矫正性的税收(收费)政策和补贴政策。 4、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7 答:纯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供给上的非排他性,即受排他成本或技术原因的限制,它很难排除“免费搭车”的问题;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即增加人消费这一产品并未相应增加其边际成本。 5、财政支出划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分析意义是什么?90 答:第一,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只有间接影响。转移性支出则恰好相反。 第二,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政府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相对较软。 第三,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强,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软。 在公共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公共支出所配置的资源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政府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联系政府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政府活动,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政府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考5) 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P21) 政府失灵:是指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供给水平不能使个人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到很好的满足。具体体现在供给数量过多、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表现在:信息有限;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成本过大) 公共选择:是使用经济学的一系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府决策制定的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的决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和改进决策结果。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是用经济学的工具揭示公共产品供应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用脚投票理论:以自由迁徙为前提,每个居民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不断迁徙,只有当其个人迁徙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一致时才会停止寻找最佳的地方政府的努力而定居下来,迁徙的根本目的是在公共产品与货币收入中进行选择。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并试图通过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集团。它与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机构的权力,但他们通过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和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包括正的外部效性和负的外部效性。它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家预算:是指政府,也即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换言之,国家预算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收支计划的总和。它的主要功能有: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对政府规模的控制;是监督和调节国民经济、实施反周期的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关立法手段建立专门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和机会时提供基本生活上的物质帮助的形式与制度。社会保险主要由退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构成,其享受者以对社会尽义务为前提,是社会保障的主干部分。 林达尔均衡:即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主动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这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拉弗曲线:在一定限度以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因为税源不会因税收的增加而等比例地减少;当税率超过了这个限度,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不但不能增加反而会下降。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P193)

公共经济学期末重点

公共关系 1.公共部门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公共部门指的是政府及其附属部门之和,它包括政府,公共企业,非营利组织,国际组织,民间团体,其中政府是公共部门的主体. 2.如何理解混合经济体制? 混合经济体制是国家以社会目标补足私人目标,以政府调节补充市场调节,通过国家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和个人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经济效率实现条件是什么? 两个条件:①产品的净社会收益非负,②总社会收益与总社会成本的差异最大化(净社会收益最大化) 4.资源配置的三种主要方式是什么? 习惯模式,政府命令模式,市场模式 5.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自然垄断,公共产品问题,外部性问题,市场的不完全问题,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信息不完全问题,收入公平分配问题.失业通胀及经济失衡. 补充,公共部门经济职能(市场失灵的原因):一资源配置(自然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市场不完全)二收入分配.三稳定经济, 6.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有限信息,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 7.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生产的负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主要表现:企业生产活动中私人成本与其生产活动造成的社会成本不一致,导致产品生产数量超过社会适宜量,污染物过度排放. 生产的正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科学技术创新有可能产生生产的正外部性问题.在企业技术革新产生后,会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商品. 消费的负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消费活动也会对他人产生额外的不利影响例如吸烟. 消费的正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一些消费活动具有正的外部性,该消费活动的社会边际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消费活动存在正效应的外溢. 8.公共部门矫正外部性的措施有哪些? 命令与控制,征税或收费,(征收排污费征收庇古税,命令控制与征税收费的比较.)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可交易污染许可证:是运用市场机制控制污染的有效手段,既能达到高效率的污染控制目标,又能实现污染控制成本最低,而且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 根据一定的污染物排放量,向各个排污厂商分配排污权,从而有效的满足一个地区特定的总量排放水平或满足一个确定的环境标准,然后准许各个持有排污权的厂商进行交易. 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9.何为公共产品的政府直接供给和间接供给? 政府建立公共产品的生产经营实体,由政府直接控制经营实体来生产经营公共产品.,叫做政府直接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由市场上的私人部门生产经营通常是指政府利用预算安排和政策安排形成经济刺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 一、资源配置理论(22) 内涵:广义的理解就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就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总的说来,资源配置就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以优化的资源结构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 方式: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混合经济的涵义 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与管制等,以实现市场稳定与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就是当今各国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 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的基本制度,只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 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即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效率:指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经济情况:当经济运行到达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她人的效用或满足感。(无法“做到利己不损人”) 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情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差。 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 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难题、经济波动 五、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 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优势、公共部门解决外部效应的优势、公共部门可以抑制垄断与鼓励竞争、公共部门可以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介入可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可以发挥稳定经济功能 六、现实中的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的含义与特点: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混合;垄断与竞争的混合;多种产权的融合; 市场与政府即“瞧不见的手”与“瞧得见的手”结合;既有私有经济也有共有经济 第二章公共经济主体 一、主体(61-68) 一)政府 政府的基本特征 政府的决策建立在权利的普遍性与强制性的基础上也有强制性、公共性与普遍性。【课税优势;禁止与允许优势;节约交易成本优势;遏制搭便车优势;财务优势;经济权力优势】 从信息上讲,政府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纵向信息流就是主要的。 从动力上讲,政府的动力来源于政治家的政治纲领约束与推动及官僚的升迁欲望。【公民与政治家、政治家与官僚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 二)私人部门 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

2018成本《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A4)

单选题 01.(B)从非私人供给的俱乐部产品意义上定义公共产品,指出“任何集团和社团因为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商品和服务,都被定义为公共产品”。 A.范里安B.布坎南 C.奥尔森斯 D.斯蒂格利茨 02.(A)是从不可分割性的角度界定公共产品的,认为“公共产品是指对所有涉及的消费者都必需供应同样数里的物品”。 A.范里安B.布坎南 C.奥尔森斯 D.斯蒂格利茨 03.(A)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生产里,厂商之外的其他居民和厂商所必须支付的追加成本。A.边际外部成本B.边际私人成本 C.边际社会成本D.总成本 04.(A)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回购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货款,购买资产等手段,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里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货。 A.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B.量化紧缩的货币政策C.量化宽松的财政政策D.量化紧缩的财政政策05.(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生产里,整个社会所必须支付的追加成本。 A.MPC B.MEC C.MSC D.MSR 06.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A)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论述了利己主义利益观。 A.亚当·斯密B.杰里米·边沁 C.阿瑟·庇古D.莱昂内尔·罗宾斯 07.1789年,英国哲学家(B)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一书中,阐述了他的功利主义思想。 A.亚当·斯密B.杰里米·边沁 C.阿瑟·庇古D.莱昂内尔·罗宾斯 08.1848年,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C)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运用折衷主义方法分析了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必要性和职责。 A.霍布斯B.大卫·休漠 C.约翰·斯图亚特·穆勒D.让一雅克·卢梭 09.1883年,奥地利学者(B)在《国家经济导论》一书中,阐述了税收作为公共产品价格的观点。 A.番塔莱奥尼B.萨克斯 C.马佐拉D.马尔科 10.1883年,意大利财政学家(A)在《公共支出分配理论》中,基于最大效益原则阐述了公共产品供给的均衡问题。 A.番塔莱奥尼B.萨克斯 C.马佐拉D.马尔科 11.1890年,意大利学者(C)在《论财政科学》一书中,研究了公共产品价格的形成问题。 A.番塔莱奥尼B.萨克斯 C.马佐拉D.马尔科 12.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B)在《有闲阶级论玲一书中,认为经济学就是对制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的研究。A.李斯特B.凡勃伦 C.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D.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 13.1913年,美国经济学家(D)在《经济周期》一书中,以分析制度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为例,论证了经济统计对分析制度因素的重要性。 A.李斯特B.凡勃伦 C.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D.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 14.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C)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福利经济学》命名的著作,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A.亚当·斯密B.杰里米·边沁 C.阿瑟·庇古D.莱昂内尔·罗宾斯 15.1924年、1934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制度经济学》等著作中,把制度看成是人类社会经济的推动力量。 A.李斯特B.凡勃伦 C.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D.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 16.1936年,意大利学者(D)在《公共财政学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公民纳税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义务对称性观点。 A.番塔莱奥尼B.萨克斯 C.马佐拉D.马尔科 17.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A)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主张国家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B.阿尔文·汉森财政政策”。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B.阿尔文·汉森 C.保罗·萨缪尔森D.马斯格雷夫 19.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A)在《经济学》一书中指 出,政府规制解决的是市场配置资源失灵问题。 A.保罗·萨缪尔森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D.乔治·施蒂格勒 20.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经济学》一书中论 述了税收的两次再分配作用、乘数一一加速数模型等理 论。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B.阿尔文·汉森 C.保罗·萨缪尔森D.马斯格雷夫 21.1948年,英国经济学家、政治学家(A)发表的《论 集体决策原理》一文,分析并提出了投票假设,阐述了 多数投票原理。 A.邓肯·布莱克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2.1956年,(A)在《地方支出理论》一文中建立了地 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型。 A.蒂布特B.布坎南 C.奥尔森 D.德姆赛茨 23.1958年,(B)在《委员会与选举理论》一书中正式 提出单峰偏好理论。 A.邓肯·布莱克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4.1959年,德裔美国经济学家和思想家(D)在《财政 学理论:公共经济研究》一书中首次使用“Public economics”即“公共经济学”一词来论述公共财政问 题。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B.阿尔文·汉森 C.保罗·萨缪尔森D.马斯格雷夫 25.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多数表决的问题玲 一文中,分析了互投赞成票的问题。 A.邓肯·布莱克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6.1961年,日本经济学家(B)在《经济法原理》一书 中,对政府规制进行了界定。 A.保罗·萨缪尔森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D.乔治·施蒂格勒 27.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D)和塔洛克在《同意的计 算》一书中,分析了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问题。 A.邓肯·布莱克B.布莱克 C.戈登·塔洛克D.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28.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B)在《俱乐部的经济理论》 一文中提出了“俱乐部产品理论”。 A.蒂布特B.布坎南 C.奥尔森 D.德姆赛茨 29.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C)在《集体行 动的逻辑》一书中论述了集体行动的搭便车行为。 A.蒂布特 B.布坎南C.奥尔森D.德姆赛茨 30.1970年,(D)在“公共物品的私人生产”一文中, 主张竞争性市场可以生产公共产品。 A.蒂布特 B.布坎南 C.奥尔森D.德姆赛茨 31.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C)在《规制经济学:原理 与制度》一书中,把规制理解为一种基本的制度安排。 A.保罗·萨缪尔森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D.乔治·施蒂格勒 32.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D)在《经济规制论》一文 中,运用经济学基本范略和标准分析方法,提出了规制 的政府俘获理论。 A.保罗·萨缪尔森B.金泽良雄 C.艾尔弗雷德·E·卡恩D.乔治·施蒂格勒 33.19世纪4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A)在《政治经济 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论述了生产力与社会政治制度 的关系。 A.李斯特B.凡勃伦 C.约翰·罗杰斯·康芒斯 D.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 34.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脸胀率、经济增长率之间负相关 关系的曲线,被称为(A)。 A.菲利普斯曲线B.二拉弗曲线 C.无差异曲线D.洛伦兹曲线 35.厂商生产经营中的私人收益与外部收益之和等于 (A)。 A.社会收益B.公共收益 C.厂商收益 D.边际收益 36.纯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A) A.等于0 B.大于0 C.小于0 D.等于1 37.消费的(A)是指,无论消费者是否为某一产品付费, 都无法排斤任一消费者消费该产品。 A.非排他性B.排他性 C.竞争性 D.非竞争性 38.消费的(A)是指,一个产品不可以被分割为许多能 独立消费的部分,必须以整体形态提供给消费者消费的 产品属性。 A.不可分割性B.非排他性 不会增加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也不会增加产品消费的 边际拥挤成本。 A.非排他性 B.排他性 C.竞争性D.非竞争性 40.在经济萧条时,政府利用乘数效应,通过减少税收、 增加财政支出,拉动居民消费和厂商投资,可以使得国 民收入具有(A)效果。 A.倍增B.稳定C.平衡D.倍减 41.政府税收乘数表示政府每增加1元税收,会弓}起 国民收入减少(B) A.1/(1-e) B.e/(1-e)C.e D.1 42.政府转移性支出乘数表示政府每增加1元转移性支 出,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B)。 A.1/(1-e) B.e/(1-e)C.e D.1 多选题 01.《贝弗里奇报告》的主张包括()。 A.社会保险,即由国家强制实施,要求每个公民必须 参加,用于保障居民退休、医疗、失业等的基本生活需 要 B.社会救济,即由政府集资、社会捐献,对伤残、遗 属等提供保障,帮助公民克服个人难以解决的困难,满 足居民的特殊需要 C.自愿保险,即由收入较多的公民自愿投保,用于满 足公民个人诸如人寿、财产等有较高愿望的需要 D.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以政府税收和政肩福利为主要 方式实现 E.社会保险费用标准应该人人平等 02.1934年,()在《价值理论的再思考》一文中指出,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无法计里的,因为不可能找到 效用的计里单位。 A.约翰·希克斯B.罗伊·艾伦 C.亚当·斯密D.杰里米·边沁 E.莱昂内尔·罗宾斯 03.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杰克·鲍莫尔在《福 利经济及国家理论》一书中,以庇古“外部不经济”和 “外部经济”概念为基础,考察了()。 A.垄断条件下的外部性B.受害者行为与外部性 C.社会福利与外部性 D.知识外溢效应与报酬递增现象 E.竞争性动态均衡模型 04.1964年至1996年期间,美国经济学家奥利弗·伊 顿·威廉姆森,相继在()等著作中,对市场失效和企 业组织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A.《自由裁里行为的经济学》 B.《公司控制与企业行为》 C.《市场与等级制》D.《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E.《治理机制》 05.1968年至1950年期间,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 思在()等论文与著作中,从制度变迁角度研究经济增 长的原因。 A.《1600一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 B.《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增长》 C.《西方世界的增长的经济理论》 D.《资本主义经济制度》E.《治理机制》 06.1979年和1982年,印度经济学家马蒂亚·森在() 等著作中,提出了解决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假设前提,讨 论了价值判断在研究社会福利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A.《集体迭择与社会福利》 B.《选择、福利和里度》 C.《价值理论的再思考》 D.《福利经济学某些方面的重新论述》 E.《经济学的福利命题和个人之间的效用比较》 07.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直接干预措施包括()。 A.政府接管与直接注资入股 B.批准投资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型 C.鼓励私募基金和私人投资者入股银行 D.暂停卖空交易E.全球监管协作 08.MEC曲线有()情况。 A.递增B.不变C.递减D.倒U E.正U F.倒V 09.庇古税原理的积极意义在于()。 A.通过对排放污染物的厂商征税,把厂商污染行为造 成的外部成本内在化,降低厂商的边际净收益,使生产 规模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减少污染物排放里 B.引导生产者不断寻求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的技术、工 艺、管理等创新 C.作为一种污染税,庇古税提供了主要用于环保事业 的税金收入 D.由于外部性效应具有多样性、流动性、间接性、滞 后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因此操作难度较大、成本高 E.可以避免诱发寻租行为 10.标准委托代理模型的基本结论包括()。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经济学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155252--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经济学期末备考题库155252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单选题: (1)20世纪30年代以来,从经济运行角度提出的新颖的课税根据学说认为,国家征税除了为公共产品的供给筹措经费外,还发挥了调节经济的功能。下列哪一种不属于这种功能() A.优化产业结构 B.协调收入分配 C.刺激有效需求 D.稳定社会结构 正确答案:D (2)按照发展阶段增长理论,在经济发展早期,政府应注重为经济发展提供() A.社会救济 B.社会基础设施 C.社会治安 D.社会福利 正确答案:B (3)财政联邦制的具体形式是() A.中央集权制 B.分税制 C.转移支出 D.地方负责制 正确答案:B

(4)产权归政府所有或受政府直接控制的企业的总和称() A.公共事业部门 B.公共部门 C.私人企业部门 D.公共企业部门 正确答案:D (5)充分就业是指没有() A.非自愿性失业 B.自愿性失业 C.摩擦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正确答案:A (6)从当今世界各国的税制情况看,税制模式主要有()。 A.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直接税制模式、以流转税为主体的间接税制模式及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的税制模式 B.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直接税制模式、以财产税为主体的间接税制模式及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的税制模式 C.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直接税制模式、以财产税为主体的间接税制模式及以财产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的税制模式 D.以财产税为主体的直接税制模式、以流转税为主体的间接税制模式及以流转税和财产税为双主体的税制模式 正确答案:A (7)从理论上说,经常性支出的补偿方式应为() A.税收

B.收费 C.公债 D.公债加收费 正确答案:A (8)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的税种是()。 A.企业所得税 B.消费税 C.增值税 D.人头税 正确答案:B (9)对政府所提供的特定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按照一定的标准收取使用费,是公共收入的一 个有偿性的来源。下列对于使用费特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收取使用费的特定设施通常属于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设施 B.使用费的特点是谁使用谁付钱。享受政府所提供的特定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效益, 应当相应地为此支付一部分费用,即所谓谁受益谁出钱 C.政府收取的使用费,通常低于其提供该种物品或劳务的平均成本。平均成本和使 用费之间的差额,便是对使用者的补贴,而这一补贴是以税收为资金来源的 D.使用费收入的获取稳定,与使用者的意愿无关 正确答案:D (10)分税制是一种中央与地方政府划分公共收入的财政管理体制;实行分税制,要求按照 税种实现“三分”。“三分”指的()。 A.分权;分税;分管 B.分钱;分税;分管 C.分钱;分税;分权

公共经济学试题

一、判断正误,并给予解释(50分) 1、 正外部性也能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 答:对。效率要求,边际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在Q*点。在市场决策中,边际成本等于 边际个人收益,在Q 点。故供给不足,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2、 如果所有物品和服务的边际社会收益(MSB )都等于边际社会成本(MSC ),资源配置便 达到了帕累托效率。 答:对。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符合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假设,即不存在市场影响力 和市场不存在,资源配置就达到了帕累托效率。 3、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意味着,为提高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政府可通过改变商品价格干预 收入分配。 Q* P 价格 Q 产量 Q Q* P 价格 Q 产量

答:错。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社会通过作出初始资源禀赋的适当安排,然后让市场发挥作用,就能得到实现公平又不抑制效率。直接改变商品价格会干预市场效率。 (书上第42页的图,大家自己看下吧) 4、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私人产品只能由私人部门提供。 答:错。公共产品可以由私人部门提供,例如通过慈善活动修路建学校等。例如私人雇佣保镖提供“保护”;私立学校提供“教育”。 私人产品可以由政府提供,例如政府为了公平而提供的食品券等。 (答一部分也行。例子可能不恰当,大家可以自己举) 5、如果某产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使用价格为零是有效率的定价(注:本地电话月租 费不是使用价格,按每分钟收取的费用是使用价格)。 答:错。市场机制不能有效提供消费具有非竞争性的物品。使用价格为零导致生产者不再提供这种产品。 6、信息不对称有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答:对。一方拥有信息,另一方没有,没有信息的一方得到的是对方的逆向选择,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或者:对。拥有信息的一方根据另一方的出价做出决策,收益大于成本的人交易,收益小于成本的人不交易,导致没有信息的一方提高价格,最终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或者举例子:对。比如在健康保险市场上。买者拥有更多的信息,低风险的人,即预期健康补偿小于保费的将不购买保险,高风险的人购买。保险公司会亏损,提高定价也一样,可能导致市场不存在。 7、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只要界定了产权,外部性问题不需要政府也可以得到解决。答:对。交易成本为零为交易双方进行讨价还价提供了条件,界定了产权,可以使外部性内部化,市场会达成资源的配置效率。 或者:交易成本为零和界定产权符合科斯定理的假设,在这种前提下市场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另一个假设条件是:资源所有者能识别使其财产受到损害的源头且能合法地防止损害。不符合这个条件的话,也是错的。但我记得老师说是对的,所以哪位同学记得当时老师是怎么讲的在群里说一下吧,对还是错) 8、“中位投票人定理”适用于任何民主决策机制。 答:错。当某些投票人的偏好是多峰偏好时,可能出现投票悖论,即中位投票人定理不成立。 9、专利制度是对知识的垄断,不利于技术扩散,因此阻碍社会的进步。 答:错。知识创新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性,市场提供不足。通过专利制度可以使研发活动的边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

自考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导论 1、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如何选择的科学。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是稀缺性和效率。 经济学研究社会在稀缺性的条件下如何选择使用有限的资源时,通常会有四个最主要的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如何做出决策? 2、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在社会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究竟应该用多少来生产公共产品,多少来生产私人产品?显然,这是一个权衡取舍的问题。(生产什么?)(2)这些产品应该由公共部门来生产,还是由私人部门来生产?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效率性。(如何生产?) (3)对于同一种公共产品来说,有些社会群体可能从中受益匪浅,有些群体则可有可无,还有些群体却可能对之深恶痛绝。那么究竟应该为谁生产?(为谁生产?) (4)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均衡的产品价格由供给与需求决定,但是在公共部门,相关的决策却并非以此方式进行。事实上,公共部门里一般都是集体决策,即社会一起做出的选择。但这绝非易事,因为随着人数增多,达成一致会越来越困难。(如何做出决策?) 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蒂格利茨对公共部门经济问题的分析,通常有描述、分析、评估、解释四个阶段。 (1)描述政府做什么;; (2)分析政府行动的结果;

(3)评估可选的政策; (4)解释政治程序。 4、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问题有“描述性的实证方法”和“与研究者主观价值判断有关的规范方法”(理解) 5、公共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前公共经济学阶段:公共经济学是从财政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威廉·配第在《赋税论》中将国家经费分为六个项目;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及国家的财政问题。 (2)公共经济学阶段 1959年,马斯格雷夫出版了《财政学理论》一书,首次引入了“公共经济”这一概念;在马斯格雷夫的带动下,斯蒂格利茨等人纷纷将自己的著作称为“公共经济学”。 20世纪70年代:公共经济学开始重视政府规制问题; 20世纪80年代:政府规制理论发展,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有长足进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考试题(完整)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考试题 题型与分值:单选(20分);多选(20分);判断(20分);简答(25分);论述题或案例分析(15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 A、参与资源配置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 B、协调收入分配以地方为主、中央为辅 C、促进经济稳定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 D、所有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提供 2、居民从公共支出中获得的收益与他们通过纳税而承担的成本之间的差额叫( A) A、财政净收益 B、净利润龄前 C、边际贡献 D、净现值 3、财政联邦制的具体形式是( B ) A、中央集权制 B、分税制 C、转移支出 D、地方负责制 4、在自由贸易往来的情况下,若某一地方政府想要单独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则会形成(B ) A、进口漏损 B、出口漏损 C、顺差 D、逆差 5、在西方国家,议会颁布和实施法律法规,规范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称为(C ) A、非正规的硬约束 B、正规的软约束 C、正规的硬约束 D、非正规的软约束 6、产权归政府所以或受政府直接控制的企业的总和称( D ) A、公共事业部门 B、公共部门 C、私人企业部门 D、公共企业部门 7、公立学校、医院、研究所属于(A ) A、公共事业部门 B、公共企业部门 C、私人企业部门 D、公共部门 8、某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其他企业,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获得应有的报酬,这种情况称为(B ) A、违法行为 B、外部性 C、违纪行为 D、信息不对称 9、企业生产产品排污影响下游居民饮用水属于( C ) A、正外部性 B、不道德行为 C、负外部性 D、违纪行为 10、公共企业一般局限于( C ) A、私人部门 B、中小企业 C、垄断行业 D、竞争性行业 11、下列哪一种权限不属于政府部门行使范围( B ) A、立法权 B、执行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 12、狭义的政府部门仅指(A ) A、国家行政机关 B、国家军事机关 C、国家立法机关 D、国家司法机关 13、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运行,时常会出现失业、经济失衡和( D ) A、成本上升 B、停产 C、产量下降 D、通货膨胀 14、在西方国家,议会为制衡公共权力,可履行质询权、调查权和( B ) A、司法权 B、弹劾权 C、行政权 D、立法权 15、在西方国家,非正规的软约束往往是由社会公众通过( C )来督促公共部门合理、合法地从事公共经济活动。 A、集会 B、社会关系 C、舆论 D、游说 16、帕累托最优只有在哪种市场条件下才能出现(A ) A、完全竞争 B、不完全竞争 C、垄断 D、计划经济 17、规模报酬递增必将导致(C )

公共经济学期末模拟卷

一、名词解释 政府预算 瓦格纳法则 财政支出结构 外部性 社会保障 税收负担 拉弗尔曲线 资源配置 二、填空 1、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要素)。 2、个人对公共需求表达的缺陷是________。 3、公共选择的交易成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认为存在最有多 数原则,就是在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之和最小的那个多数。 4、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效应。 5、政府投资性支出与非政府投资性支出的差异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6、财政性转移性支持主要包括___________(其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7、社会保障包括以下四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8、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五大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9、税负转嫁的特征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 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0、税收的两大原则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税制更适合发展中国家,“____________”税制更适合发达国家。11、公共选择理论的主题是一个国家内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做出的公共选择之间的关系。在公共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上,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所做出的决策或选择应达到___________的最大化或促使________________的不断提高。 12、一项公共需求从产生到实现要经过以下三个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3、国家分配论关于分配的目的的阐述是____________;公共财政论阐述的是____________。 14、国债的还本资金来源有这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5、政府预算按政府级次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按照收支管理范围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投票悖论是指在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肯尼迪曾断言“那种能保证___________,尊重______________,并且不依赖________________的多数规则的投票方法是不存在的”。塔罗克也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越大,就越难以使某个提案获得多数票。 17、帕累托效率是指在既定条件下,当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使得一个人福利的改善必然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率。这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大多数情况下,资源配置的状态都不具有帕累托效率。但往往存在着这样的变动,这种变动称为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属于财政特征的是 A.以满足公共需求为目的 B.分配主体是国家 C.分配主体是财政部门 D.以保证国家机器运转为目的 E.分配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 2、公共需求与私人需求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