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扒一扒 介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扒一扒 介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扒一扒 介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扒一扒 介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扒一扒介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随着介入手术技术的逐渐成熟,手术适应证范围逐渐扩大,而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介入手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如何减少和应对并发症也成了临床医生的重要课题,这里专门归纳了PCI 的常见并发症。

PCI 常见并发症分类

1. 血管径路并发症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血肿并感染;夹层;血栓形成;栓塞;出血;动-静脉瘘。

2. 冠脉及循环并发症

冠脉痉挛;冠脉夹层;急性闭塞;支架内血栓;无再流现象;冠脉穿孔;假性动脉瘤、冠脉-心室瘘;边支闭塞;支架脱载;心包填塞;血栓瀑布现象;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有室性心律失常、窦房结功能丧失、传导阻滞);气栓;急诊CABG ;心跳骤停、死亡;急性肺栓塞;急诊二次介入。

3. 非血管并发症

低血压;脑卒中;心功能损害;造影剂肾病;过敏反应;硬膜外脓肿;感染;头痛、腰痛、胸痛;迷走反射(特别拔鞘管时)。

拔管综合征

拔管综合征是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伴恶心呕吐,出冷汗,严重时发生心跳停止,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主要是迷走反射引起,可能与疼痛和血容量偏低有关。

其预后有赖于快速诊断和处理。

1. 我们一般拔管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解除其恐惧心理,尤其是女性患者。

2. 拔鞘管之前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同时备好升压、解痉、扩血管及抗心律失常等急救药品,遇到特别紧张和疼痛敏感的常予利多卡因局部镇痛。

3. 拔管时压迫止血力度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波动为准,注意两侧股动脉有伤口时,严禁同时拔管按压。同时避免暴力拔管。

4. 拔管后30 分钟内,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面色及表情,询问有无头晕及恶心的感觉,以减少或避免拔管综合征的发生。

5. 处理原则:拔管综合征多为良性经过,但合并严重瓣膜病及冠心病者可出现严重后果。若患者出现症状,嘱其保持卧位,血压正常而以心率慢为主者可给予阿托品0.5-1 mg 静推;若有血压降低则可以给予多巴胺5-10 mg 静推,同时静脉快速补液。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无再流现象

靶病变部位无夹层、血栓、痉挛或高度残留狭窄存在时,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TIMI 血流0-1 级)的现象被称为无再流现象,发生率约有5%-10%。也有人将TIMI 血流2 级(冠脉血流受损程度较轻)的情况也归入无再流现象。

无再流现象实质为微血管功能严重失调,尽管壁外冠脉再通,但心肌细胞仍不能得到血流灌注。其机制可能包括血管痉挛、氧自由基介导的内皮损伤、远端血栓栓塞、红细胞或中性粒细胞造成的毛细血管堵塞、细胞内或间质水肿伴壁内出血等因素。

无再流现象的临床表现多样,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壁外冠状动脉再通后发生无再流者常表现为胸痛不缓解,心电图抬高的ST 段无明显回落。对梗死相关动脉已再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由于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等导致无再流现象,患者可再次出现剧烈胸痛,ST 段再次抬高,并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并发心原性休克。

一旦出现无再流,应立即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效果不好可冠脉内注射钙拮抗剂。伴发低血压时给予升压药,必要时迅速进行经皮主动脉内球囊反博。做好临时起博的准备。另外,迅速向冠脉内注射生理盐水有利于逆转无再流现象。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指行经皮穿刺后血液通过动脉壁裂口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并形成一个或多个腔隙(瘤腔)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载瘤动脉与瘤腔之间的通道(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血流回流到动脉内的一种病理现象。

发生涉及介入操作的各个环节、术前术后用药及患者自身血管解剖与功能状况。一般发生在术后24-48 h,患者自觉穿刺部位疼痛,穿刺部位出现进行性增大的肿块、搏动感、震颤以及血管杂音.可出现血管破裂、压迫周围神经、血栓栓塞、皮下组织坏死等不良后果。

预防

1. 正确使用抗凝剂治疗:术前应正确使用抗凝剂治疗,定期查血常

规及凝血功能。

2. 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动脉穿刺点:患者收缩压水平增高是PCI 术后出现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危险因素,血压波动过大或收缩压明显增高均可用造成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

3. 规范穿刺技术介入手术过程:操作人员由于穿刺点过高或过低.或刺破动脉后壁.或误入股浅动脉均可使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增加。

4. 正确压迫

①介入术后压迫处理:介入术后拔出鞘管后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压迫股动脉穿刺处,一般在皮肤穿刺点的正上方 1.5-2 cm 处.至少压迫

20 min。

②超声引导术后压迫处理:发生假性动脉瘤后应立即给予超声引导下用弹力绷带持续加压包扎卧床休息24-72 h,并保持绷带松紧度适中.以能扪及远端动脉搏动为标准。

5. 避免腹压增加

①术前充分控制上呼吸道感染:因剧烈或频繁的咳嗽可造成腹压上升,可能造成穿刺部位出血或加压包扎移位。

②保持大便通畅: 患者可因大便干燥,排便用力而导致腹压增高出现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治疗

1. 一旦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后,可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修复或超声指导下压迫修复:在超声探头指引下压迫假腔与股动脉相通处,使血流及频谱信号消失,一般压迫10 min 后轻轻松开并观察,若动脉瘤破口处血流或频谱信号仍然存在,再次压迫至破口闭合,然后用弹力绷带持续加压并卧床休息24 h 以上,2-3 d 后超声复查,血管腔及血流频谱信号消失为有效。

失败的患者可用选择超声指导下局部注射凝血酶,通常瘤体直径< 3.5 cm 或瘤体体积< 6 cm 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可形成自发性血栓。

2. 压迫无效需行外科手术修补。

冠脉穿孔

据有关资料表明,一般发生率在0.15%-2.5%,是个值得重视的并发症。急性冠脉穿孔的诊断较为容易,常可根据以下几点判断:

1. 冠脉造影可见到造影剂外溢;

2. 心包内造影剂滞留影;

3. 超声心动图可见到心包积液;

4. 心电图异常;

5. 新发生的胸痛;

6. 血流动力学改变。

注意冠脉穿孔可发生在术中或术后(迟发)。

通常可以将冠脉穿孔分为3 型:

Ⅰ型:常见,限于动脉外膜下,造影可见局部溃疡状或蘑菇状突出,多由导丝或旋切装置引起;

Ⅱ型:心肌内或心包内局限性片状造影剂渗漏;

Ⅲ型:其中又分两个亚型:A 型指造影剂流向心包;B 型指造影剂流向心室腔或其他部位。应注意:Ⅰ型和Ⅱ型穿孔表现为包裹性,Ⅲ型穿孔表现为游离性。

临床上操作应特别小心,特别是合并有下列危险因素者:

1. CTO、分叉病变、严重扭曲和成角病变冠状动脉穿孔风险高。

2. 应用硬钢丝,顺应性球囊过分扩张,高压球囊或切割球囊扩张,球囊血管直径> 1.2 时球囊扩张,支架经内皮下进入管腔等。

3. TEC、DCA 及旋磨等可导致冠脉穿孔。

处理策略

1. 出现心包填塞时立即穿刺引流,引流出的血液可经动脉鞘注入以维持血容量。

2. 持续低压球囊扩张,需长时间扩张时使用灌注球囊防止心肌缺血。

3. 出血不止可用等量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4. 循环不稳时可使用IABP。

5. 若球囊扩张不能封闭破口,可植入PTFE 带膜支架。

6. 栓塞治疗。

7. 若以上措施无效,应立即外科手术修补。

边支血管闭塞

边支闭塞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轻微并发症,由于双导丝技术的应用,边支闭塞的发生率已经降到了1.7%-3%。当扩张狭窄病变时,临近狭窄病变的分支血管容易发生边支闭塞。

25% 患者发生边支闭塞时可发生心绞痛,30% 者出现心肌酶谱升高,5% 的病人可出现一过性心房纤颤,非持续性心动过速和ST 段抬高。对于直径小于3 mm 的边支闭塞,通常不做特殊处理,大于 3 mm 的边支闭塞,特别是引起血流动力异常时,按照急性血管闭塞处理。

1. 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

予以静脉输液、升压药物、正性肌力药物,必要时应用IABP 以维持血压和组织灌注;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维持心率及心律。

2. 恢复血运

(1)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以除外冠脉痉挛;

(2)药物不能缓解者,可重新送入球囊再次扩张闭塞部位,使血管再通,并植入支架;

(3)一旦出现冠状动脉夹层,应立即于病变部位植入支架以覆盖损伤的血管内膜,稳定冠状动脉血管壁。注意:支架直径不宜过大,不宜以过高压力充盈球囊。标准以造影下,支架充盈后直径与病变近端血管直径一致为宜;

(4)经以上处理效果不好时考虑急诊CABG 治疗。

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持续、严重的冠状动脉痉挛常可导致急性冠脉闭塞,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甚至死亡。

冠状动脉痉挛可分为以下几类:

1. 病变部位血管痉挛

病变部位血管痉挛最常见,尤其是在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有报导单纯PTCA 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率为1%-5%。多见于青年患者、非钙化病变及偏心狭窄病变(不包括变异性心绞痛)。血管内超声检查有助于造影不易发现的冠脉痉挛的诊断。

2. 病变远端血管痉挛

TCA 后扩张部位远端血管痉挛常见。多是由手术器械的机械刺激或血小板释放的缩血管物质,如5- 羟色胺引起。向冠状动脉内注入硝酸甘油可使其缓解,持续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可以预防其发作。而术前口服阿司匹林不能防止远端血管痉挛发作。

3. 微血管痉挛

与病变远端血管痉挛不同,微血管痉挛对硝酸甘油几乎无反应。4. 介入术后的冠脉痉挛

在PTCA 术后的数月中,其扩张部位血管仍是痉挛的敏感部位。持续、反复的痉挛可引起心绞痛发作,冠状动脉支架的广泛应用使其发生大大降低。

TCA 术中出现冠状动脉痉挛的处理

1. 首先予硝酸甘油(200-300 微克)经冠状动脉内注入,常使痉挛迅速缓解。少数患者需增加硝酸甘油剂量方能使痉挛缓解。若病变部

位血管痉挛,应将导引钢丝保留在冠状动脉内,同时向冠脉内注入硝酸甘油,多可使痉挛缓解。若为靶病变远端血管痉挛,可将导引钢丝回撤至血管近端,常可使痉挛解除。

2. 钙离子拮抗剂verapamil(100 微克/ 分,总量1-1.5 mg)或diltiazem(0.5-2.5 mg, 总量5-10 mg)冠脉内注射可使应用硝酸甘油后再次发生的血管痉挛解除。若患者同时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或低血压,可予阿托品1-2 mg 静脉注射或临时起搏治疗。冠脉介入治疗前常规口服钙离子拮抗剂合心爽30 mg tid、络活喜5 mg qd可以预防术中冠脉痉挛的发生。

3. 若上述方法无效,可用球囊以低压力(1-4 atm)持续2-5 分钟扩张病变部血管,常可明显改善痉挛而达到满意的冠脉血流。而反复痉挛发生系血管内膜撕裂所致,故对严重的冠状动脉痉挛特别是药物治疗无效的痉挛,不主张以球囊反复扩张,以避免加重血管损伤程度而使痉挛加重。于痉挛血管局部植入支架,多可获得满意效果。

4. 抗胆硷药物的应用:乙烯胆硷可缓解因氮氧化物丢失和直接的缩血管物质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导致的冠脉痉挛。

5. 循环支持:严重而反复的冠状动脉痉挛常可造成心肌缺血和低血压,此时应用硝酸甘油或钙离子拮抗剂可加重低血压使临床情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应在IABP 支持下方可应用上述药物,以保证有效的循环灌注压。

6. 对反复而严重的冠状动脉痉挛,植入支架已被广泛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较多应用于伴有冠状动脉内膜严重损伤而引

起痉挛的患者。

支架不到位

支架不到位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 放置失败,取出体外;2. 放置在血管病变处以外;3. 支架脱落,分为未取出体外和取出体外两种情况。

支架不到位与以下因素有关:1. 冠状动脉钙化;2. 靶病变近端血管迂曲;3. 指引导管未放置到位或支撑力较差;4. 球囊预扩张不充分。支架植入前球囊预扩张时球囊通过病变近端困难时,要高度警惕支架植入失败的情况发生。支架丢失栓塞外周血管一般预后为良性,但若发生在重要生命器官,如颅内血管等部位则预后凶险。手术时我们应尽量选择适当的导引导管,确保导引导管有好的支撑力和冠脉同轴性。同时,尽可能将导丝送达干预血管远端,在放置支架时注意观察导引导管走行,防止其脱位。支架一旦送出导引导管顶端,应尽量避免再撤入导引导管,对严重钙化和/ 或严重狭窄(最小管腔不足0.5 mm)以及病变血管近端迂曲等情况时,一般不要选用Direct Stenting,估计支架不易到位时,应尽量选用一些特殊设计的支架。对策

1. 设法回收支架。

2. 减少支架丢失或异位放置支架后可能发生的栓塞事件。

3. 少数情况下,在直径3.0 mm 以上血管内完好地从预装球囊上滑脱的支架,可通过送2.0 mm 直径球囊,将其回收。

4. 在SVGs 血管内丢失的支架,可考虑使用取异物钳,但应注意血管损伤。

5. 多数脱落并栓塞在冠脉内的支架最好对其进行充分扩张或设法将

其推送至冠脉以外。注意:只要调整好导引导管与冠脉开口间的同轴性,一些送出导引导管顶端的支架是可以回撤成功的。留置冠脉导丝在冠脉内对于已经脱位的支架极为重要,反之,脱失支架将成为栓塞物,尽可能地在肾动脉以下回收冠脉支架,以免肾动脉栓塞发生,当支架回撤至与其直径相当的外周血管时,可试图将支架释放在此处。支架内血栓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最主要的并发症是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支架内血栓一旦发生,可导致植入段血管狭窄,引起胸痛,伴心电图缺血性改变。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植入支架的血管闭塞,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甚至死亡,应积极处理。

虽辅以积极的抗凝治疗,支架内血栓仍时有发生,发生率在1% 左右。根据支架内血栓发生的时间可将其分为三类:

1. 急性支架内血栓:24 小时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支架部位血栓。

2. 亚急性支架内血栓:24 小时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见支架部位血流TIMI 0 ~1 级或1 个月内的猝死。

3. 早期支架内血栓:30 天内突然发生的胸痛,伴支架部血管供血区心电图缺血或梗死性改变。

支架内血栓X 线影像学特征是:管腔内有一个或多个充盈缺损,或交叉方向投照时管腔均模糊,如果交叉投照时有一个方向无充盈缺损则夹层可能性大。

处理

1. 即刻进入导管室进行冠脉造影,将导引钢丝通过血栓病变,争取

恢复血流。

2. 多体位投照排除夹层,如果经照影确认血栓可能与支架近或远端

内膜夹层、支架未完全覆盖病变有关,可再次置入支架。

3. 如果条件允许可应用血小板II b /III a 受体拮抗剂。

4. 如有较大血栓,可以考虑应用远端血管保护装置吸栓导管,抽吸

出较大血栓

5. 再次进入导管室条件不具备且无溶栓禁忌症,可以予以溶栓药物。

6. 再次PTCA :软导丝,扩张至残余狭窄<20 %,且无充盈缺损。冠状动脉穿孔

冠状动脉穿孔是造影剂经明确的冠状动脉撕裂处流至血管外,发生率为0.1% ~2.5%。冠状动脉穿孔是冠脉介入治疗中少见但非常重要和严重的并发症,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常可危及患者生命。

冠状动脉穿孔可发生在不同大小的血管,多见于分支及末梢血管。可以是明显的漏血或局部渗血,表现为造影剂直接漏入心包或漏在局部;也可以是末梢血管不易发现的小的渗漏。少数情况下冠状动脉穿孔在术中未能发现,术后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后由于少量持续出血导致心包填塞。

处理

1. 持续低压力球囊扩张: 冠状动脉穿孔一经确定,立即将手边的球囊(多选用直径

2.0 mm 、2.5 mm 球囊)送至穿孔部位,以2 ~6 atm压力持续10 分钟充盈球囊封堵破孔。如果低压球囊扩张后未完全封闭破口,可再次以低压力持续扩张15 ~45 分钟,此时可应用灌注球囊以防止因长时间扩张使远端血管血流灌注不足导致心

肌缺血。

2. 若球囊扩张后仍出血不止,可以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使ACT< 200 秒。术前应用abciximab患者,可输注血小板6 ~10 单位来中和,但对tirofiben和eptifibatide的患者输注血小板无效。

3. 冠状动脉穿孔常引起急性心包填塞。X 线透视及超声可以迅速明确诊断。心包填塞一旦发生,应立即采用X 线透视造影剂指导下心包穿刺引流,此法见效快、可靠。若仍出血不止,需紧急手术治疗。

4. 若患者临床情况不稳定、血液动力学异常,可静脉灌注液体增加血压,必要时可辅助IABP 治疗以维持有效灌注压。若持续的低压充盈球囊压迫仍不能使破孔封闭,应立即于破孔处植入PTFE 带膜支架(JOMED )成功率100 %。

植入支架时要求导引导管支持力要好,要有良好的同轴性,同时要求支架定位准确,避免过度用力推送支架引起脱落。带膜支架常需高压扩张以使支架完全展开。

5. 栓塞治疗对于外科手术修补困难的患者(小血管、末梢血管、局限性心肌损害及以往慢性闭塞)可采用缠绕栓塞出血口。

6. 外科手术修复穿孔或结扎血管,同时搭桥。

造影剂肾病

造影剂肾病是排除其他肾脏损害因素后使用造影剂后2~3 天发生的急性肾功能损害。目前本病诊断标准尚不统一,通常认为血清肌酐(Cr)水平较使用造影剂前升高25%~50% 或升高0.5 mg/dl~1 mg/dl 便可诊断。

Cr 通常于造影后24~48 小时升高,峰值出现在3~5 天,7~10 天后恢复到原水平。使用造影剂后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一过性尿检异常(轻度蛋白尿、颗粒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等)及尿酶升高、尿渗透压下降、尿糖、尿钠排泄增加等。造影剂肾病多表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造影剂肾病发病机制相当复杂,目前认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肾髓质缺氧,造影剂可引起肾脏血管强烈收缩,肾髓质缺血缺氧。肾髓质是肾组织中对缺氧最敏感的部位,血流灌注较少时最易受到损伤。造影剂引起渗透性利尿,可加重肾组织工作负荷,加剧组织缺氧。

2.肾小管损伤可能。造影剂可引起氧自由基产生,氧自由基的产生直接引起肾小管损伤。氧自由基既有细胞毒作用,也能导致缺血损伤及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

3.肾小管阻塞造影剂可引起肾小管阻塞,可能与引起尿酸盐形成增加和Tamm-Horsfall蛋白分泌和沉淀有关。

4.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造影剂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已存在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及造影剂用量不当是 3 个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血容量不足、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I~IV 级)、高龄男性、肝硬化、ACEI 及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的使用、动脉粥样硬化等。

预防与治疗

1.水化水化是使用最早、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有效减少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的方法。采用的补液方法:0.45% 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造影前后各12 小时,以1.0~1.5 ml/(kg?h)的滴速各维持12 小时,保持尿量75~125 ml/h。

2.造影剂的选择选用低渗造影剂及减少造影剂用量可降低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用量<2 ml/kg 相对安全,我们一般选用欧乃派克和优维显。

3.腺苷受体抑制剂腺苷是肾脏缩血管物质,参与造影剂肾病发生。4.非诺多泮(fenoldopam)非诺多伴是高度选择性的DA-1 受体激动剂,甚至在很高的浓度下也无DA-2 受体和a、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作用,因而避免了低选择性受体激动剂激动上述受体所带来的副作用。另外,它的外周血管舒张作用也能引起肾脏血管的舒张。5.多巴胺多巴胺在所谓的肾脏剂量时[0.5~2 μg/(kg?min)]可增加肾血流量、GFR 及尿钠排泄率。

此外,还有N- 乙酸半胱氨酸、钙离子拮抗剂(CCB)、内皮素受体抑制剂、利尿剂、预防性透析、心钠素、前列腺素E1、ACEI、L- 精氨酸等等。

手 术 后 常 见 并 发 症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普外科) 一、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单叶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单叶全切术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甲亢)甲状腺癌根治术甲状旁腺切除术(甲旁亢)1、手术死亡(发生率约2/万)-以窒息、切口下出血和甲亢危象为主2、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3*、术中颈部血管损伤,造成手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4*、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钳夹、缝扎或切断),导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严重者永久性丧失功能,甚至需终生依赖气管造口双侧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急性窒息须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发生率约2~3%,甲状腺全切术、甲亢、甲状腺癌手术发生率较高)(一过性发生者可在3 个月至半年内恢复)5*、喉上神经损伤,导致呛咳、误吸发生和发音改变(发生率约0.5%)6、术后气管软化发生,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甲状腺肿物体积较大者容易发生,发生者须行气管切开或插管)7、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或永久性(发生率<1%,多见于甲亢、甲状腺癌术后)8、术后胸导管瘘或淋巴瘘(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癌根治术偶可发生)9、术后气胸及皮下纵膈气肿,严重者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罕见)10、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出现高热、大汗、心悸,严重休克死亡(发生率约3~5%,死亡率约1%,积极治疗,控制症状)11、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抽搐和神经精神症状12、切口并发症,包括血肿需二次手术,切口积液、感染、愈合延迟等13、舌下神经及副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节损伤 二、阑尾切除术并发症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髂血管损伤等,罕见)3、术中肠管损伤(回肠、结肠等,需手术修补)4、术后腹腔内出血(阑尾系膜血管、阑尾残端出血,需二次手术治疗)5*、术后腹腔感染,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发生率约2~5%)6、术后阑尾残端破裂致脓肿形成(发生率约0.5%)7、术后门静脉炎、肝脓肿及脓毒症(较少见)8、术后粪瘘、腹壁窦道形成(少见)9*、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5%,但穿孔性阑尾炎感染率可达20%以上)10、阑尾残株炎,残端囊肿、残株癌(发生率<1%)1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2、术后切口疝13、女性不孕症(约20~30%女性不孕症有阑尾切除史) 三、疝修补/成形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斜疝修补/成形术直疝修补/成形术滑疝修补/成形术复发疝手术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罕见)(损伤腹壁下血管、髂血管等)3、术中损伤肠管、膀胱(滑疝、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4、术中损伤重要神经(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致术后伤口疼痛)5、术中损伤精索,致睾丸萎缩,丧失性功能、生育功能6、术后阴囊血肿、水肿(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裂开,愈合延迟8、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者)9、切口感染严重者需取出疝修补网片10、疝复发(复发率2~3%,需二次手术)11、术中损伤血管或神经引致下肢永久性麻木、肢体供血障碍

妇产科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处理常规

妇产科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处理常规 手术并发症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处理原则如下: 一、放取宫内节育器并发症处理常规 1、子宫穿孔、节育器异位。确诊节育器异位后,应根据其所在部位,经腹或经阴道将节育器取出。必要时留院观察、治疗。 2、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取出宫内节育器,并给予抗生素治疗。 3、节育器嵌顿。一经诊断应及时取出,若取出困难,应在B超下或子宫镜直视下取出IUD,可减少子宫穿孔的机会。 二、人工流产并发症处理常规 1、子宫穿孔:一旦诊断,应停止手术,给予缩宫素和抗生素,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腹痛、阴道流血及腹腔内出血征象。子宫穿孔后,若患者情况稳定,胚胎组织尚未吸净者,可在B型超声或腹腔镜监护下清宫;尚未进行吸宫操作者,则可等待1周后再清除宫腔内容物;发现内出

血增多或疑有脏器损伤者,应立即剖腹探查修补穿孔处。 2、人工流产综合反应:一旦出现心率减慢,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 3、吸宫不全:若无明显感染征象,应行刮宫术,刮出物送病理检查,术后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漏吸:再次行负压吸引术。 5、术中出血:在扩张宫颈后,宫颈注射缩宫素促使子宫收缩,同时尽快钳取或吸取胎盘及胎体,吸管过细或胶管过软时应及时更换。 6、术后感染:卧床休息、支持疗法、及时应用抗生素。宫腔内残留妊娠物者按感染性流产处理。 7、栓塞:妊娠早中期羊水栓塞症状及严重性不如晚期妊娠发病凶猛。处理同妊娠晚期栓塞。 三、引产并发症处理常规 1、出血:对症处理。 2、感染:抗感染治疗。 3、软产道损伤:缝合修补,抗感染治疗等。

4、羊水栓塞:处理同妊娠晚期羊水栓塞。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全麻手术常见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呼吸系统:占麻醉总并发症的70%。常见的有: 1、呼吸暂停:多见于未行气管插管的静脉全身麻醉者,尤其使用硫喷妥纳、丙泊酚或氯胺酮施行门诊小手术、眼科手术、人工流产及各种内镜检查者;临床表现为胸腹部无呼吸动作. 2、上呼吸道梗阻:见于气管内插管失败、极度肥胖、静脉麻醉未行气管内插管、胃内容物误吸及喉痉挛者。病人往往在自主呼吸时出现“三凹征”,务必预防在先。一旦发生则应立即处理: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或立即人工呼吸 3、急性支气管痉挛:好发于既往有哮喘或对某些麻醉药过敏者,气管内导管插入过深致反复刺激隆突,或诱导期麻醉过浅也可诱发。病人表现为呼吸阻力极大,两肺下叶或全肺布满哮鸣音,重者气道压异常增高可〉3.92kPa (40cmH2O 4、肺不张:多见于胸腔及上腹部术后病人。主要是术后咳痰不力、分泌物阻塞支气管所致,也可与单侧支气管插管、吸入麻醉药所致区域性肺不张有关。预防:术前禁烟2~ 3周,避免支气管插管,术后有效镇痛,鼓励病人咳痰和深呼吸。 5、肺梗死:多见于骨盆、下肢骨折后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预防:对原有血脂高、血液黏稠度大的老年病人,术前口服阿司匹林;麻醉诱导后翻身时动作宜轻柔。 6、肺脂肪栓塞:多见于老年长管骨骨折行髓内钉固定或关节置换术病人。系器械挤压髓内脂肪,使大量脂肪滴入血,导致肺微血管广泛

阻塞,造成肺动脉压急剧升高、急性左心衰竭、发绀、血压急剧下降, 以至心搏停止等。 循环系统 1、高血压:是全身麻醉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除原发性高血压者外,多与麻醉浅、镇痛药用量不足、未能及时控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强烈应激反应有关。故术中应加强观察、记录,当病人血压>140/90mmHg 时,即应处理;包括加深麻醉,应用降压药和其他心血管药物。 2、低血压:以往血压正常者以麻醉中血压v 80/50mmHg有高血压史者以血压下降超过术前血压的30%为低血压的标准。麻醉中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包括麻醉药引起的血管扩张、术中脏器牵拉所致的迷走反射、大血管破裂引起的大失血,以及术中长时间容量补充不足或不及时等。 3、室性心律失常 4、心搏停止:是全身麻醉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前述呼吸、循环系统的各项并发症,如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均可导致心搏停止。需立即施行心肺复苏。预防: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杜绝因差错而引起的意外;严密监测,建立预警概念。 5、术后恶心、呕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上消化道手术、年轻女性、吸入麻醉及术后以吗啡为主要镇痛药物的病人。 6、术后苏醒延迟与躁动:苏醒期躁动多与苏醒不完全和镇痛不足有关。预防:正确施行苏醒期操作,并于拔管前应用肌松药拮抗剂,补充镇痛药 及避免低体温。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气道手术术后气道并发症及处理

气道手术术后气道并发症及处理 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陈莲华 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吴军正 任何手术术中术后都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全麻诱导期、拔管期和麻醉后恢复阶段,常见的有恶心呕吐,气道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精神状态改变及术后疼痛等。气道手术最常见而且对生命威胁最大的并发症主要涉及到气道问题,这些问题不一定与气道本身病变或解剖异常有关,原因涉及到多个方面。常见的气道并发症有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哮喘和气道梗阻等,小儿更多见,尤其易发生于术前合并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各种诱发气道梗阻的疾病时。 1.术前上呼吸道感染与术后气道并发症 术前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时,各项肺功能指标都会减弱,尤以小儿为甚。主要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降低,粘膜纤毛的清洁能力降低,气道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增加,这种异常可以持续4~6周。问题在于:此时期手术可能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如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尤其是气道内的手术;但如果手术延期,则不利于手术的正常安排,也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不便。 处理原则:如有发热(≥ 38.5℃)、咳嗽伴有脓痰、精神萎靡、肺部听诊有喘鸣音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6%等现象,手术应该推迟至少4周;如只是流清涕,而且手术可以在面罩或喉罩通气的方式下完成,如期手术则不会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非常重要,插管前用利多卡因液喷洒气道,达到足够麻醉深度下插管,静脉给予阿托品或胃长宁以减少气道分泌物等措施均有助于降低术后气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2.术前气道梗阻与气道并发症 多数上气道梗阻是由于胸外气道疾患引起,少数为胸内气道狭窄所致,造成固定性梗阻和非固定性梗阻两种结果,前者气道横截面积不受呼吸的影响,后者气道横截面积随呼吸时气道壁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尤其在小儿和老年人,小儿气道梗阻的部位、原因及严重程度往往很难及时识别,而且小儿肺储备能力差,耐受缺氧时间短;老人常有合并慢性疾病或伴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一旦缺氧发生可

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盐城新东仁医院 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当今社会患者对医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医患纠纷时常发生。骨科是医患纠纷发生最多的科室之一,主要是因为骨科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并发症。除个别属治疗失误外,大多数并发症是由于骨科治疗的特殊性引起的。比如对骨折的患者进行固定之后,很容易造成临近关节的僵硬,但患者有时却难以接受。熟悉骨科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前很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术后对患者密切的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习和掌握骨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观察与护理,对积极预防和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休克: 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量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起综合征。 预防措施: 1、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病人采取休克体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增加回心血量及早建立静脉通路,维持血压保持气道通畅,早期给予吸氧注意保暖,但不能体表加热 2、密切监测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的变化,病情危重时每15分钟记录一次,及时了解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监测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观察出血现象,一旦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或凝血异常(抽血过程中血液迅速凝集,要考虑DIC发生的可能)。快

速补液时注意有无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咳嗽,粉红色泡沫痰) 3、进行扩容治疗:休克时至少要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应选择较粗的静脉,可以快速补充血量。可首选用生理盐水或者平衡盐液(平衡盐溶液的电解质含量和血浆内含量相仿,用来治疗等渗性缺水比较理想,它的作用是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保持pH稳定及提供简单的营养)进行扩容。根据血压与中心静脉压值,合理补液,及时调整量和速度,并记录出液量。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从小剂量开始,随时注意血压的改变。根据血压调节滴速。(西地兰使用后段时间内不可使用钙剂,洋地黄类药物中毒)防止药液外渗,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注意保护血管,每24小时更换输液管。 二、肺炎: 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等引起。 预防措施: (1)饮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脂肪,易消化的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 (2)避免吸烟,受凉,饮酒。 (3)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出现高热,采取化学与物理措施降温。 (5)做好基础护理,注意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最新围手术期试题

五年护士培训-----围手术期护理考试答案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32分 1.手术前常规禁食小时,禁饮小时,目的预防麻醉和手术引起呕吐而发生或。腹部手术及胃肠道手术后,术后禁食24~48小时, 2.手术区皮肤准备的目的是,包括和。小儿备皮可不必。 3.外科热一般不超过oC,于术后天逐渐恢复正常,属正常生理现象。 4.全麻未清醒病人应取体位,硬膜外麻醉病人应取体位。 5.骨与关节,肌腱手术者必须在手术前天开始备皮。术日 晨。 6.按手术期限分类,将手术分为手术、手术、手术。7.颅脑手术后体位是,开胸手术后体位是。 8.手术后常见肺部并发症为肺感染和肺不张。 9.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手术后护理。 10、皮肤准备应于手术前一日或当日进行,如皮肤准备时间超过24小时,应重新备皮。 11、一般急诊手术病人手术前立即禁食,禁饮,禁服泻药,禁灌肠,未明确诊断前禁用止痛剂,必要时胃肠减压、导尿、心理安慰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9.5分 1.备皮操作中下列哪项最应重视() A.向病人解释备皮目的B.注意保暖 C.以肥皂液清洗皮肤后,分区剃尽毛发 D.术中勿剃破皮肤E.乙醇消毒后以无菌巾覆盖包扎

2.下列有关备皮的叙述中哪项正确() A.额面手术应剃去眉毛B.小儿手术不必剃毛 C.骨科手术在术前3天剃毛D.阴囊部手术入院后即清洗局部,并剃毛E.四肢手术以切口为中心上下方各10cm 3.急诊手术病人术前准备应除外() A.常规备皮B.常规禁食禁饮C.常规灌肠D.常规麻醉前用药E.常规药物皮肤过敏试验 4.手术早晨病人出现下列哪项需延迟手术() A.神经紧张B.脉搏加快C.月经来潮D.夜间睡眠不佳E.青霉素皮试阳性 5.全身麻醉病人未清醒前,宜取 A.仰卧位B.去枕平卧,头侧向一侧C.侧卧位D.半坐卧位E.头低足高位 6.腹部手术后给半卧位的目的不包括() A.利于血液循环B.增加肺部通气 C.减轻腹壁张力D.防止膈下脓肿E.防止切口裂开7.术后外科热的特点哪项不对() A.是因术后伤口积液分解吸收所致B.一般发生在术后2~3天 C.体温约38°C D.需用抗生素治疗E.3天后可退热8.下列哪项不是防治腹胀的措施() A.肛管排气B.胃肠减压C.腹部热敷 D.肌肉注射新斯的明E.进食粗纤维 9.手术日清晨的准备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修订版)

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目录 一、术后出血 二、术后切口感染 三、术后切口裂开 四、术后疼痛 五、术后急性胃扩张 六、术后肺不张及肺炎 七、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八、术后肺栓塞 九、术后尿潴留 十、术后腹腔感染 十一、术后肠梗阻

一、术后出血 (一)病因: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并逐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凝血机制异常着,可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出血量根据伤口敷料渗血多少,引流管内出血量

常见普外科手术并发症.doc

常见普外科手术并发症 一、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 手术类别: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单侧叶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单侧叶全切除术,甲状腺双侧叶次全切除术(甲亢),甲状腺癌根治术,甲状旁腺切除术(甲旁亢)。 1、手术死亡(发生率约2/万),以窒息、切口下出血和甲亢危象为主。 2、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3、术中颈部血管损伤,造成手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4、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钳夹、缝扎或切断),导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严重者永久丧失功能,甚至需终生依赖气管造口。双侧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急性窒息须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发生率约2~3%,甲状腺全切术、甲亢、甲状腺癌手术发生率较高)。一过性发生者可在3个月至半年内恢复。 *5、喉上神经损伤,导致呛咳、误吸发生和发音改变(发生率约0.5%)。 6、术后气管软化发生,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甲状腺肿物体积较大者容易发生,发生者须行气管切开或插管)。 7、术后头痛(颈过伸脑循环紊乱综合征),手术体位所致(发生率约40~50%,对症止痛等处理即可)。 8、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或永久性(发生率<1%,多见于甲亢、甲状腺癌术后)。 9、术后胸导管瘘或淋巴瘘(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癌根治术偶可发生)。 10、术后气胸及皮下纵膈气肿,严重者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罕见)。 *11、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出现高热、大汗、心悸,严重休克死亡(发生率约3~5%,死亡率约1%,积极治疗,控制症状)。 12、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抽搐和神经精神症状。 13、切口并发症,包括血肿需二次手术、切口积液、感染、愈合延迟等)。 14、远期复发(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等)。 15、舌下神经及副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节损伤。 16、膈神经损伤致膈肌麻痹。 17、远隔器官功能意外及脑供血失常。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完整版)

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目录 一、术后出血 二、术后切口感染 三、术后切口裂开 四、术后疼痛 五、术后急性胃扩张 六、术后肺不张及肺炎 七、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八、术后肺栓塞 九、术后尿潴留 十、术后腹腔感染 十一、术后肠梗阻

一、术后出血 (一)病因: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并逐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凝血机制异常着,可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出血量根据伤口敷料渗血多少,引流管内出血量

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教学总结

一、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单叶次 全切除术甲状腺单叶全切术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甲亢)甲状腺癌根治术 甲状旁腺切除术(甲旁亢) 1、手术死亡(发生率约 2/万)-以窒息、切口下 出血和甲亢危象为主 2、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3*、术中颈部血管损伤,造 成手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4*、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钳夹、缝扎或切断),导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严重者永久性丧失功能,甚至需终生依 赖气管造口双侧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急性窒息须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发生率约2~3%,甲状腺全切术、甲亢、甲状腺癌手术发生率较高)(一过性发生者 可在 3 个月至半年内恢复) 5*、喉上神经损伤,导致呛咳、误吸发生和发音改 变(发生率约 0.5%) 6、术后气管软化发生,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甲状腺肿物体积较大者容易发生,发生者须行气管切开或插管) 7、术后头痛(颈过伸脑 循环紊乱综合征),手术体位所致(发生率约 40~50%,对症止痛等处理即可) 8、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或永久性(发生率<1%,多见于甲亢、 甲状腺癌术后) 9、术后胸导管瘘或淋巴瘘(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癌根治术 偶可发生)10、术后气胸及皮下纵膈气肿,严重者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罕见)11*、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出现高热、大汗、心悸,严重休克死亡(发生率约3~5%,死亡率约1%,积极治疗,控制症状)12、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抽搐和神经精神症状 13、切口并发症,包括血肿需二次手术,切口积液、感染、愈合延迟等14、远期复发等(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等)15、舌下神经及副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节损伤 16、膈神经损伤致膈肌麻痹17、远隔器官功能意外及脑供血失常二、阑尾切除术并发症 1、麻醉意外、心 脑血管意外 2、术中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髂血管损伤等,罕见) 3、术中 肠管损伤(回肠、结肠等,需手术修补)4、术后腹腔内出血(阑尾系膜血管、阑尾残端出血,需二次手术治疗) 5*、术后腹腔感染,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出 现发热、腹痛、腹泻(发生率约 2~5%) 6、术后阑尾残端破裂致脓肿形成 (发生率约 0.5%) 7、术后门静脉炎、肝脓肿及脓毒症(较少见) 8、术后粪瘘、腹壁窦道形成(少见) 9*、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 <5%,但穿孔性阑尾炎感染率可达 20%以上) 10、阑尾残株炎,残端囊肿、 残株癌(发生率<1%) 1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12、术后切口疝 13、女性不孕 症(约 20~30%女性不孕症有阑尾切除史) 14、按现代医学水平,慢性阑尾 炎误诊率高达30%以上,因此术后症状不能缓解,甚至加重不是罕见现象三、疝修补/成形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斜疝修补/成形术直疝修补/成形术滑疝修 补/成形术复发疝手术 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出血,致失血性休 克(罕见)(损伤腹壁下血管、髂血管等) 3、术中损伤肠管、膀胱(滑疝、 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4、术中损伤重要神经(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致术后伤口疼痛) 5、术中损伤精索,致睾丸萎缩,丧失性功能、生育功能6、术后阴囊血肿、水肿(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裂开,愈合延迟 8、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者) 9、切

肛肠手术后的常见的8个并发症

肛肠手术后的常见的8个并发症 1.疼痛 肛门术后的疼痛分两种,反射性痛和炎症性痛。因为人体肛门区域神经丰富,属脊神经支配,痛觉非常敏感,所以手术创伤和炎症刺激都可导致疼痛。疼痛有以下原因: (1)患者因恐惧,对疼痛极度敏感,肛门括约肌处于紧张状态,稍有刺激便可引起疼痛。这种疼痛主要出现在手术时和术后换药。 (2)术后感染,创口水肿,便秘、异物刺激亦可引起疼痛。 (3)肛门狭小,大便时用力撕裂肛管皮肤引起疼痛。 (4)创伤面较大,愈合后瘢痕过重,瘢痕挛缩压迫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 处理:对轻度的疼痛不需处理,疼痛剧烈者根据情况分别处理。如口服或注射强痛定等止痛药。排便困难者服乳果糖。瘢痕性疼痛,轻者无需处理,重者用中药坐浴熏洗。炎症性痛行抗炎治疗,如炎症已化脓应及时切开。 2、肛门水肿 肛缘水肿也是肛肠手术后常见反应,水肿后会加剧肛门疼痛,水肿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手术时肛缘组织过多被切除或结扎、切口过多及切口选择不合理等,致局部血液和淋巴回流障碍,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在组织间隙中潴留。 (2)肛缘静脉团剥离不充分。 (3)术后敷料填入不均及大小便困难,下蹲过久。 处理:轻度的水肿都可以慢慢自行吸收,不必反复去修剪。可以口服迈之灵,用祛毒汤外洗,局部换药时用40%高渗盐水湿敷,或用金黄膏外敷。水肿甚者,可手术作减压切口。 3、腹胀

肛肠术后出现腹胀的原因主要有: (1)麻醉,尤以腰麻和骶麻明显,出现在术后当天。 (2)包扎创口的敷料过多过紧,使肛门无法排气。 (3)术后卧床,肠蠕动差。 (4)过食奶、糖等食品。 处理:先用腹部热敷,在征求医生同意后适当松弛包扎创口的绷带,也可请求医生给予肛管排气,必要时口服理气助消化药,木香顺气丸,四磨汤等。 4、发热 主要原因有: (1)术中失血、出汗失液,身体抵抗力下降,导致感冒发烧。 (2)术中使用的药物反应,如一些硬化剂和枯痔液。 (3)输液反应。 (4)手术消毒不严格,引起局部感染。 处理:先查明是否局部感染,通过血常规检查和肛门局部检查一般可以确诊。若确为局部感染,应及时予以感染部位手术切开,全身抗感染。若不是局部感染,再考虑其他原因,给予对症处理。 若没有其它症状和体征,体温不超过38°C者,应考虑为药物吸收热,无需特殊处理,一般5~7天可自行缓解。 5、便血 肛肠手术多是开放伤口,主要采用局部压迫止血,术后几天时间每次排便时少量出血,便后自止,属正常情况。若出血不止,应立即找医生处理。肛肠术后便血有以下原因: (1)术中遗忘小动脉未结扎或术后结扎线脱落。 (2)创口包扎时未压紧。 (3)术后当日即排便。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_图文.

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研讨会肺部并发症是胸外科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病人的康复,并可造成一定病死率。为了在胸外科临床进一步贯彻“快速康复”理念,提高胸外科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防治水平,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组织全国各地知名胸外科专家就其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以下共识,供同道们参考。一、关于“围手术期肺保护”的概念会上提出的:“围手术期肺保护”属于广义的肺保护范畴,即主动地针对各种原因和危险因素引起的、即将或已经发生的肺部损伤进行的预防和治疗,以防止各种肺部并发症,维护病人肺功能,促进其早日康复。这是快速康复胸外科的重要措施。二、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一)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常见的包括肺不张、肺水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痉挛、ARDS、呼吸衰竭、肺栓塞,基础慢性肺疾患加重等。(二)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胸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病人相关和手术相关危险因素两方面。前者包括吸烟、总体健康状况不良、病人术前基础肺部疾病、COPD、年龄、肥胖、长期卧床和糖尿病。后者包括手术部位、麻醉类型、麻醉药物的选择、麻醉侵入操作手术操作、手术时间、体液平衡和镇痛。三、围手术期肺保护的策略与措施围手术期肺保护措施要从术前开始,并贯穿术中和术后。(一)术前评估1.认真询问病史术前应全面细致复习病史,了解疾病的诊治过程。尤其应注意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吸烟史、治疗史等情况。2.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体型与外貌,呼吸情况(频率、模式),胸部听诊,肺部叩诊和其他(如心脏听诊等)。3.术前肺功能评估肺功能检查有助于了解肺部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病变是否可逆、可预测手术的疗效和术后肺部并发症(表1)口],有助于选择胸部手术类型、手术范围(表2、3)[2]。开胸手术DOh10.37601cma.j.i缱1.1001-4497.2009.04.002?肺夕卜科?以及年龄>60岁、有肺部疾病、吸烟史的非开胸手术,需常规行肺功能检查。表1术前肺功能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性的相关性(孟4-s)指标中度危险高度危险F、,c(用力肺活量)<预计值的50%<15ml/kglEVl(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2L(1FEVl/FVC<预计值的70%(预计值的35%17邙25%.75%(最大呼气峰流速)<

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精选.)

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并发症是患者手术后发生的疾病或情况,如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败血症、休克/心脏骤停、吻合口漏、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手术后出血或血肿、手术后伤口裂开等。一般可以分为二大类:一类为某些手术特有的并发症,如胃手术后的倾倒综合征、肺叶切除术后的支气管胸膜瘘等;另一类则为多数手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医疗安全和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举措。所以,对常见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1、术后出血预防措施 (1)手术时严格止血,关腹前确认无活动性出血点; (2)术中渗血较多时,必要时术后应用止血药物; (3)凝血机制异常者,可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2、切口感染预防措施 (1)术前完善皮肤和肠道准备; (2)注意手术操作的精细,严格止血,避免渗血、血肿; (3)加强术前、术后的处理,改善病人营养状态,增强抗感染能力; (4)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无污染; (5)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预防应用广谱抗生素; (6)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注意手卫生,更换敷料时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 3、切口裂开的预防措施 (1)术前、术后积极纠正病人的营养状况,特别是年老体弱、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者; (2)术后再突然增加腹压时,如:起床、用力大、小便、咳嗽、呕吐和胃肠胀气等情况发生时,注意按压切口,防止张力增大后切口裂开; (3)防止切口的局部张力过大,切口血肿和感染; (4)老年病人切口采用减张缝合法,术后腹部应用腹带适当包扎等,可减少切口裂开的机会。 4、肺不张预防措施 (1)术前锻炼深呼吸; (2)有吸烟嗜好者,术前2周停止吸烟,以减少气道内分泌物; (3)术前积极治疗原有的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

胸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

胸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胸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 1)术后出血术后出血一般发生在12h 内,多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血管结扎线脱落,大量输入库血、凝血功能障碍亦可造成术后出血。若出血较多时患者常主诉口渴、心悸、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面色口唇苍白。护理措施:术后早期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并注意胸腔引流管及胃肠减压管引流物的性质、颜色及引流量,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2)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与病人的体质和病变的性质有一定关系。腹部切口感染的病源菌具有内源性和混合性的特点,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近年来,肠道内的无芽胞厌氧菌,特别是脆弱类杆菌,受到临床的重视。切口感染发生的时间大多在术后7-10天,个别发生较晚,在3-4周后。.临床表现:手术后3-4天,已经正常的体温重新上升,应首先想到切口的感染。如同时出现切口的胀痛和跳痛,应立即进行检查。切口局部肿胀、发红、有明显的压痛,甚至有脓性分泌物由缝合针眼溢出,均说明已发生感染。少数病人可伴有全身症状,有时因感染的位置较深,不易早期发现。 防治措施:切口感染的预防应遵循的原则是:(1)严格无菌操作技术;(2)广谱抗菌素的预防性应用;(3)严重污染切口的延期缝合;(4)增强病人的抵抗力等。感染的早期阶段,及时进行物理治疗,促进炎症的吸收。切口已化脓时,应立即折除缝合线,扩开切口充分引流,并剪去已经坏死的皮下组织、肌膜和腱膜。脓汁应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两种

培养及药敏试验,为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为缩短治疗时间,可 加强交换敷料后肉芽新鲜的创面行二期缝合。 3)切口裂开:切口裂开主要发生在腹部的手术切口。裂开的时间大多在术后1-2周左右,与下列因素有关:(1)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慢性贫 血等,术后切口愈合不佳;(2)切口局部张力过大,切口的血肿和化脓感染;(3)缝线过细,缝扎不紧,麻醉不满意情况下缝合时腹膜被撕破;(4)突然咳嗽、用力排便和呕吐,术后胃肠胀气。.临床表现:病 人在一次突然腹部用力后,随之切口疼痛并有血性渗出,有时甚至能听 到切口崩裂的响声。严重时,有内脏由裂开的切口脱出,常见为大网膜 和小肠袢,可发生休克。检查时可见腹部切口有不同程度的裂开,裂开 可分为两大类:(1)完全性裂开一指腹均各层组织均已裂开,伴内脏脱出;(2)部分性裂开一皮肤缝合完好,皮下各层裂开,故无内脏外露。.防治措施:纠正病人的营养状况,老年病人切口采用减张缝合法,术后 腹部应用腹带适当包扎等,可减少切口裂开的机会。如切口已裂开,无 论是完全性或部分性,只要没有感染,均应立即手术,在腹肌完全松驰 的情况下,重新逐层缝合腹壁,并加减张合线。 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内血栓形成的因素有:术后长期卧床,下肢静脉回流缓慢;手术创伤和组织的破坏后,大量凝血物质进入 血流;盆腔和下腹部手术,可引起静脉壁的损伤,有利于血栓的形成; 严重的脱水,血液浓缩,血流缓慢。血栓好发于下肢的深静脉内,尤其 是多见于左侧腓肠肌静脉丛内,栓子可向上蔓延到股静脉和髂静脉内。 已经形成的血栓容易脱落,可引起肺梗塞或致死性的肺动脉栓塞。临床

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当今社会患者对医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医患纠纷时常发生。骨科是医患纠纷发生最多的科室之一,主要是因为骨科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并发症。除个别属治疗失误外,大多数并发症是由于骨科治疗的特殊性引起的。比如对骨折的患者进行固定之后,很容易造成临近关节的僵硬,但患者有时却难以接受。熟悉骨科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前很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术后对患者密切的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习和掌握骨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观察与护理,对积极预防和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休克: 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量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起综合征。 预防措施: 1、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病人采取休克体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增加回心血量及早建立静脉通路,维持血压保持气道通畅,早期给予吸氧注意保暖,但不能体表加热 2、密切监测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的变化,病情危重时每15分钟记录一次,及时了解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监测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观察出血现象,一旦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或凝血异常(抽血过程中血液迅速凝集,要考虑DIC发生的可能)。快速补液时注意有无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咳嗽,粉红色泡沫痰)

3、进行扩容治疗:休克时至少要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应选择较粗的静脉,可以快速补充血量。可首选用生理盐水或者平衡盐液(平衡盐溶液的电解质含量和血浆内含量相仿,用来治疗等渗性缺水比较理想,它的作用是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保持pH稳定及提供简单的营养)进行扩容。根据血压与中心静脉压值,合理补液,及时调整量和速度,并记录出液量。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从小剂量开始,随时注意血压的改变。根据血压调节滴速。(西地兰使用后段时间内不可使用钙剂,洋地黄类药物中毒)防止药液外渗,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注意保护血管,每24小时更换输液管。 二、肺炎: 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等引起。 预防措施: (1)饮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脂肪,易消化的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 (2)避免吸烟,受凉,饮酒。 (3)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出现高热,采取化学与物理措施降温。 (5)做好基础护理,注意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6)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不良反应。

屈光手术常见并发症处理措施样本

屈光手术常用并发症及解决办法 一、术中并发症 1. 角膜帽缘扯破或切口处角膜上皮破损 可因角膜帽厚度过薄、角膜切口过小、患者眼球突然转动或器械操作不细致等因素导致。 解决:(1)轻度切口边沿扯破:将其平整对合,不需要特殊解决,较明显者需将裂开处严密闭合,避免术后角膜上皮植入。必要时术毕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2)若发生角膜上皮破损,术毕将上皮平复,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避免角膜上皮植入。 2. 角膜基质透镜分离困难 也许由于激光能量异常、浮现黑区或角膜组织构造异常等因素,导致角膜帽下方(透镜上表面)或透镜下表面分离困难。解决办法:(1)调节分离方向,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轻轻分离。(2)使用特殊分离器械,小心分离。(3)若预测分离困难,且无法找到正常组织构造时,建议暂放弃手术。 3. 负压脱失 由于角膜表面液体过多、患者固视不良或眼睛突然转动、结膜嵌入负压锥镜与角膜间隙等因素,导致在飞秒激光扫描过程中负压脱失,使激光扫描自行终结。解决办法:(1)激光进行微透镜底部切割进程<10%时负压丢失,可以重新开始扫描。此时机器会自动弹出与否进行迅速重启选取菜单,选取继续,原始治疗方案不做任何修改。(2)若激光微透镜底部切割进程>10%且接近中轴区时负压丢失,建议暂终结SMILE,改为FS-LASIK 或择期行SMILE。(3)若已完毕透镜底部切割进程,在侧切透镜时负压丢失,可以从侧切重新开始继续激光扫描(注意对位)或可将透镜侧切直径缩小0.2~0.4mm。(4)若已完毕透镜底部切割进程且侧切完毕,在角膜帽扫描时负压脱失,可不变化原始治疗参数,重新制作帽,但此时一

定要注意中心对位。(5)当扫描周切口时负压丢失,可不变化原始治疗参数,重新扫描周切口或机械切开。注意重新吸引时尽量与原中心对位。 4.角膜基质透镜扯破或组织残留 由于激光能量异常、透镜过薄或手术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导致透镜扯破或透镜组织取出不全。解决办法:若浮现组织残留,原则上应所有取出,特别在光学矫正区域。但若仅是在边沿部位残留极小条带状组织(如长度在1~2 mm 内,宽度在1 mm内),且在光学区外,可以观测。 5.角膜基质透镜偏中心 当患者存在较大kappa角、患者注视不良或对位不良时可发生角膜基质透镜偏中心。解决办法:(1)若浮现偏心对位,在激光扫描开始前,可以解除负压,重新对位。(2)若激光进行微透镜底部切割进程<10%,可暂停激光扫描,重新对位。重新对位扫描容易浮现周边扫描错层而致透镜分离和取出不完整和破损,应引起注意。(3)若已完毕大某些切割,但发现偏心明显,应及时终结手术,不适当分离透镜,依照状况进行下一步解决。(4)已形成较明显偏心通过手术进行修正,如角膜地形图引导手术或波前像差引导手术。(5)对于kappa角较大患者,需慎重。手术中心对位建议参照角膜顶点。 6.角膜帽下异物 结膜囊冲洗不干净、冲洗时将异物带入或由于过多器械操作,导致颗粒状金属异物残留。解决办法:应用乳酸钠林格液从切口处进入囊袋内冲洗,冲洗完毕后注意切口复位。 7.寻找角膜基质透镜困难 可由于角膜透镜过薄、手术操作不纯熟和不规范或异常分离等因素导致。解决办法:(1)运用相对尖端SMILE 分离钩仔细寻找微透镜边沿。(2)放大手术显微镜倍数或打开附置裂隙灯,确认透镜位置。(3)应用前节OCT测量角膜厚度并观测手术扫描痕迹,确认微透镜位置。(4)若仍无法找到透镜,可暂闭合切口,

全麻手术常见并发症

全麻手术常见并发症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常见并发症 呼吸系统:占麻醉总并发症的70%。常见的有: 1、呼吸暂停:多见于未行气管插管的静脉全身麻醉者,尤其使用硫喷妥纳、丙泊酚或氯胺酮施行门诊小手术、眼科手术、人工流产及各种内镜检查者;临床表现为胸腹部无呼吸动作. 2、上呼吸道梗阻:见于气管内插管失败、极度肥胖、静脉麻醉未行气管内插管、胃内容物误吸及喉痉挛者。病人往往在自主呼吸时出现“三凹征”,务必预防在先。一旦发生则应立即处理: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或立即人工呼吸 3、急性支气管痉挛:好发于既往有哮喘或对某些麻醉药过敏者,气管内导管插入过深致反复刺激隆突,或诱导期麻醉过浅也可诱发。病人表现为呼吸阻力极大,两肺下叶或全肺布满哮鸣音,重者气道压异常增高可>(40cmH2O) 4、肺不张:多见于胸腔及上腹部术后病人。主要是术后咳痰不力、分泌物阻塞支气管所致,也可与单侧支气管插管、吸入麻醉药所致区域性肺不张有关。预防:术前禁烟2~3周,避免支气管插管,术后有效镇痛,鼓励病人咳痰和深呼吸。 5、肺梗死:多见于骨盆、下肢骨折后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预防:对原有血脂高、血液黏稠度大的老年病人,术前口服阿司匹林;麻醉诱导后翻身时动作宜轻柔。 6、肺脂肪栓塞:多见于老年长管骨骨折行髓内钉固定或关节置换术病人。系器械挤压髓内脂肪,使大量脂肪滴入血,导致肺微血管广泛阻塞,造成肺动脉压急剧升高、急性左心衰竭、发绀、血压急剧下降,以至心搏停止等。

循环系统 1、高血压:是全身麻醉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除原发性高血压者外,多与麻醉浅、镇痛药用量不足、未能及时控制手术刺激引起的强烈应激反应有关。故术中应加强观察、记录,当病人血压>140/90mmHg时,即应处理;包括加深麻醉,应用降压药和其他心血管药物。 2、低血压:以往血压正常者以麻醉中血压<80/50mmHg、有高血压史者以血压下降超过术前血压的30%为低血压的标准。麻醉中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包括麻醉药引起的血管扩张、术中脏器牵拉所致的迷走反射、大血管破裂引起的大失血,以及术中长时间容量补充不足或不及时等。 3、室性心律失常 4、心搏停止:是全身麻醉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前述呼吸、循环系统的各项并发症,如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均可导致心搏停止。需立即施行心肺复苏。预防: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杜绝因差错而引起的意外;严密监测,建立预警概念。 5、术后恶心、呕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上消化道手术、年轻女性、吸入麻醉及术后以吗啡为主要镇痛药物的病人。 6、术后苏醒延迟与躁动:苏醒期躁动多与苏醒不完全和镇痛不足有关。预防:正确施行苏醒期操作,并于拔管前应用肌松药拮抗剂,补充镇痛药及避免低体温。

围手术期处理

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要求: 掌握内容: 1. 围手术期处理概念、重要性。 2. 手术前准备的详细内容、手术耐受力判断。 3. 手术前针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脏病、肾脏病等疾病的特殊术前 准备。 4.手术后监测与处理的重要性。 5.手术后监测与处理的具体内容及原则。 熟悉内容: 1.“围手术期”一词的历史由来。 2.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与内容。 3. 急诊手术、择期手术及限期手术的概念及内容。 4.手术后一般监测项目、术后止痛的各类方法。 5.常用导管的应用。 6.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了解内容: 1.切开分类及拆除时间。 2.切开愈合的记录。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1.围手术期:即“手术前准备、手术后处理”。 2.围手术期处理:将术前处理、术中处理与术后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来认识和处理,其目的是使病人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最佳的手术治疗结果。 3.围手术期时间:从确定手术治疗住院时起,到此次手术有关的治疗结束时止。 4.沿革: (1)围手术期(penoperafive period)一词见于20世纪70年纪70年代国外文献中,其后国内逐渐有人使用。1981年第26版的Doland医学词典曾对该词加以解释,认为围手术期是“从病人因需住院做手术时起到出院为止的时限”。 (2)它不同于产科学围产期(perinatal period),它的含意较为明确,是指妊娠28周至分娩后1—4周。不同的外科疾病围手术期有不同的情况。 (3)“围手术期”一词的问世,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重视,并对围手术期的概念和临床意义、围手术期处理的范畴、围手术期的处理方药和新技术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 二、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性 对于外科疾病的治疗,优良的手术操作固然重要;然而完善的手术期处理和满意的麻醉也是必不可少的。 1.围手术期处理考虑的是手术病人的整体因素,并将其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2.包括了病人的体质与精神状态的准备,手术方案的选择,术中发生困难与意外等特殊情况的对策,麻醉方法的选择,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等等。 3.因此,对大多数的外科病人来说,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重要性并不亚于单纯的手术技巧。有了这些措施的保障,才能确保手术的成功。 三、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与内容 (一)手术前处理 其目的是使病人和手术人员以最佳状态投入手术。手术前处理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