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川课改足迹

四川课改足迹

四川课改足迹
四川课改足迹

《四川课改足迹》

新课改中出现的语文误区及应对策略

语文新课改已经实施好几年了,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都欣喜地看到了新课改给语文教育带来的新景象。但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教师怕影响自己的语文成绩,打着新课改的幌子,依旧老一套;2、对新课标研究不透,找不到正确的方法,不知如何下手;3、过于激进,使新课改走入误区。下面着重谈谈第三

个问题。

一、新课改中过于激进,走入误区的种种表现

(一)在“语文课程”总的方面过于激进的表现

“非语文化”倾向----对强调综合和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偏激理解而走入误区;

“泛语文化”倾向----对语文要联系生活的偏激理解而走入误区;

“文学化”倾向----对新课程强调培养人文精神的偏激理解而走入误区。

(二)在阅读教学方面过于激进的表现

不顾作者创作意图的倾向----为强调培养创新思维而偏激。

让学生任意理解(拔高、曲解、误解)的倾向----为强调个性解读、多元化解读而偏激;

随意拓展延伸的倾向----为强调“大语文”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而偏激。

(三)在语文知识教学方面过于激进的表现

淡化知识的倾向----认为重视知识是旧观念;

“去知识化”倾向----误解《课标》中对语文知识的表述;

连《课标》里最起码的要求也未做到,连实验教材上有的语文知识也不教----简直是没来由的放弃。

(四)在教师的地位和职责方面过于激进,走入误区的表现

以机代读,教师不范读的倾向;(教师朗诵的缺失)

把话语权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不讲解的倾向;

以新课程具有生成性为托词,教师无预设的倾向;

不了解学生的阅读需要,教师无生成的倾向;

以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多元解读为借口,教师无立场的倾向。

(五)在培养语文基本能力方面走入误区的表现

重“读”和“说”,轻“听”“写”的倾向。

(六)学习方式方面走入误区的表现

重“合作”“探究”,轻“自主学习”的倾向。

二、实事求是,务实创新,走出误区

其实新课改不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批判和否定,不要以为新课程是脱离传统土壤的天外来客。新课程的新,是继承了我国优秀的语文教育传统,吸纳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融入了我国二十几年来的语文教改成果,反映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呼声与要求、理想与愿望。它是对已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的整合、发展、创新,是对前人的教改成果的继承和运用。因此,新课改实施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原则:

(一)语文还是语文

段增勇先生有一首诗《语文是什么》,摘录几句如下:

语文是什么?

有一个诚朴的声音在回归线上吟唱:

语文就是语文,

语文还是语文!

语文姓语名文。这就规定性地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具有“语”和“文”的特质,即必须重视语言教学,必须讲究咬文嚼字;必须以“文”为本,帮助学生把文本的感情变为自己的感情(才能产生共鸣),把文本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学习语言运用)。不能脱离文本随意拓展,坚决杜绝下列“非语文化”现象: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把语文课上成历史评价课,把语文课上成自然地理课,把语文课上成心理咨询课,把语文课上成电影电视课,把语文课上成戏剧表演课,甚至把语文课上成了班会;所开展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看不到“语文”的身影,“综合”有了,“语文”没了,等等。

生活不等于语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究竟等于不等于生活?王荣生教授认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语文学习,称为语文学习的“社会通道”。与“社会通道”并行的,是专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课程”。把学生日常生活简单地搬到课堂而混淆“社会通道”和“语文课程”,这无疑也是不妥当的。所以,语文与生活结合也绝不是用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取消语文,来代替语文成为语文学习的内容。文学教育不等于语文教育。文学教育的目标定位是:文学审美教育、文学知识教育。文学审美教育包括:文学形象教学、文学语言教学。而语文教育的外延要比这大得多。所以,文学教育不等于语文教育。教材选文有“唯文学化”倾向;课程倡导的语文实践有“唯文学化”倾向;考试评价----阅读题所选的材料有“唯文学化”倾向,作文题不限文体而实际上学生所写的文体有“唯文学化”倾向;平时教学中,对实用文、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少了,甚至没有了,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唯文学化”倾向。要克服这些倾向,还需要教材编者、考试命题者和教师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达成。

(二)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只能是哈姆雷特,不能是林黛玉。而且,一个作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经典名言,应该理解为:进行个性化解读时,在一千个读者的心目中,有一千个不完全相似的哈姆雷特。而不能理解为:在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完全不同的哈姆雷特。如果是后一种理解,那岂不是说哈姆雷特连最基本的性格内核都没有了,就像一堆泥巴,你想捏一个圆的就是圆的,想捏一个方的就是方的了吗?这样,就违背了文学理论的一般常识。总之,对于一个文本而言,不管有多少个读者,不管如何解读,具有最基本的性格内核的哈姆雷特还是作者心目中的那个哈姆雷特。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文本的内涵有它的客观确定性,这个客观确定性就是作者心中的那个具有最基本的性格内核的“哈姆雷特”(作者的思想、感情、灵魂)。个性化阅读,多元化理解,都是与文本对话。文本的客观确定性是对话的前提之一,否定文本的客观确定性,对话就不存在。

我们认为,钻研文本、吃透文本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阅读、多元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的载体,深入文本的内部,最大程度地贴近作者的思想、情感、灵魂(即作者心中的“哈姆雷特”),完成与伟大灵魂的碰撞、交融,才是我们应努力达到的境界。

(三)知识还是知识

新课程试图构建一套新的语文话语系统,其中隐含新的语文知识系统,但现在这个新的知识系统没出来。因此,我们还是不能放弃原来的那个知识系统。

语文《课程标准》说,不宜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宜刻意追求”不等于“不追求”。现在淡化知识的情况严重,甚至有一种“去知识化”的倾向,这是应引起高度重视的。

有的学生读完初中一年级,写不成记叙文;广元中学的语文教研组组长王先军老师接手教高一时,有学生问他“什么是实词”。可见淡化知识的情况严重到何等程度。陈钟梁先生最近说:“这几年已经很少能看到语文课堂上有句子或句群的教学了。其实,句子很重要,它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单位,它下联词语,上联篇章,是必不可少的枢纽。如果脱离了‘字’和‘句’,社会意义、人文精神就只能飘浮在空中,无处着落。”“辨词析句,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离开了辨词析句,又何以能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呢?”(《肤浅:不属于我们新一代》《语文教学通讯》2006.9)

在还没有出来新的语文系统知识时,我们还是应该学好已有那些语文知识。我们既要遵循《课程标准》,又要依照《考试说明》(四川省)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对于《考试说明》要求的语文知识,我们不但要了解,更要掌握。只有牢固掌握了,才能正确运用,才能形成能力。不要等到九年级才去学《考试说明》,七年级就应学习,并结合教材所涉及的语文知识,有计划、有步骤地认真落实语文知识的教学。

知识毕竟还是知识,它是能力的基础。在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能力,从而获得发展。这条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在任何时候都是不会”改变的。

(四)教师还是教师

我们读师范院校时学的《教育学》中教师有教师的职责,国家的《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有教师的职责和义务,新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而我们现在有不作为、不在场的现象。

不管任何时候,教师还是教师,教师应当负起教师的责任。首席,你不能缺席!

在阅读教学中,特别是在进行多元化、个性化解读时,教师不作为的情况较多。他们既不参与其中去解读,也不对学生的解读失当作出评价和纠正,放任自流,没有负起教师的责任,这是不应该的。

我们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作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和阅读需要,临时调整事先的预设。二是积极引领。这是由教师在教学中所处的主导地位决定的。教师是“教”的主体,教师的阅读经验比学生丰富,能力比学生强,就应该组织和带领学生去进行生动活泼的文本解读。三是平等参与。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因此,教师应该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解读活动,例如各抒己见、讨论交流等等。四是客观评价。解读过程中的态度、方法、结果等,都有一个评价问题。即时评价,既要尊重欣赏学生,更需要以对文本深入的把握和睿智进行客观评价,不能以“多元解读”为托词,放弃是非好坏评价;对于与文本内涵严重偏离甚至南辕北辙的解读,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恰当不健康的解读,更应该有实事求是的评价。这种评价当然可以是“生--生”评价,但也应该有“师--生”评价。由于就一般情况而言,教师的阅历和能力优于学生,教师的评价就显得更为必要。五是有效促进。深入解读文本是件艰苦的工作,有些学生难免懒惰,难免浅尝辄止,这除了需要教师的指导外,还需要促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时,要提出具体任务,安排具体时间,还要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演讲讨论、写书间笔记,写阅读札记等。

(五)学生还是学生

学生有学生的特殊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育历来重视读写,听说往往被老师们所忽视。而新课改实施下的初中语文应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各方面的能力和全面语文素养。首先课堂上重视的应该是“读”、“说”,二者紧密联系。人的表现欲望、人的自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讲话能力,他会讲话,他就可以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他就有可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课堂上应要求学生朗读、默读、读熟课文,教师也应范读,指导学生

读出感情,读出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精读,在运用的过程中读,在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观点和看法等,并在“讨论”和“训练”时,说或写出来。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合作、讨论、互助,排除学生对课文理解、领悟的障碍。在讨论时让学生见仁见智,遇到有价值、有话可说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辩论,活跃学生思维,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但合作探究必须放在自主学习之后效果才好,即先必须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应该是听,要求学生上课必须要专注地听,听出对方的观点,听出对方的漏洞,还要在听的过程中观颜察色,辨析语气语调等。再次是写,除了课堂上的写作以外,应多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包括校内阅读书报,讲故事,朗读诗文,学书法等。写参观访问记、山水游记、调查报告,写所见所闻所感及应用文等。同时可综合训练读写听说能力,并贯彻到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不过,实事求是地讲,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学生毕竟还是学生,学生有学生的特殊性,学生要考试,要升学。所以,只要考试制度还存在,只要考试的主要方式是以读写呈现,在全面培养语文素养的前提下,我们绝不能放松读写。再者,学生的长远目标是以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的达成而实现的,所以,我们既要重过程,也要重结果。

总之,语文,还是语文;语文,只能是语文;语文,姓语名文。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着意角色意识的强化和教师姿态的觉醒;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沐浴着思想的光辉开拓创新;要维护语文教育的规范和纯洁,捍卫母语教育的尊严和荣光;要把读书学习作为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必修课,丰富文化内存,提高文化品位;向书本学习,在人类的知识和智慧中成长;向学生学习,在教学相长中成长;向同行学习,在借鉴与内化中成长;向自己的教育实践学习,在反思和修正中成长。只要我们敢于在任何时候都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观,结合前人的探索和未来的要求,务实创新,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符合语文特质的语文教学之路。

《祁黄羊》教学设计三_教案教学设计

《祁黄羊》教学设计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重点读准“祁黄羊中军尉晋悼公解狐压根儿落下了毛病”;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以课文中心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支点,通过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4、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这一单元里,沿着历史的足迹,我们认识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刘备,我们认识了大智若愚、拒收礼物的公仪休。他们犹如夜空的星辰、始终照耀着我们,感动着我们。今天,我们学习又一篇感动人心的课文——(板书并要求学生书空)祁黄羊。 师: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读过。能读准这些词吗? 出示:祁黄羊中军尉征伐落下毛病 晋悼公准许辞职合适接替推荐举荐郑重慎重 教师引导逐组朗读——1、纠正不准的读音;2、点拔:“推荐”与“举荐”是一对近义词,“郑重”与“慎重”不一样。(慎重,小心谨慎地思量,深思熟虑,侧重于内。而郑重是严肃认真,多指表情凝重,侧重于外)。

二、初读(课堂上的初读,而不是也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初读”) 师:这些“拦路虎”都读准了,再来读课文也就容易了。下面请同学认真地读一篇课文,读了完课文,把书放下,要养成一个“掩卷沉思”习惯,思考这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并把它画出来。然后再思考,根据这句话,课文可以分成哪几段。在书上作个记号(双斜线),明白吗?开始读—— 教师巡视,点拔,提示学生分段没有统一的答案…… 三、读书、交流 师:课文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们是怎么分段的? a1-2;3-11;12 b1-2;3-7;8-12。 c1;2;3-7;8-12(学生说出段意即可) 师:这则故事不像《三顾茅庐》那样具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它就是由简单的人物对话构成的,但听同学们的分段,我忽然发现它也有一个清晰的过程。有起因,有发展,有波折而且还一波二折呢? 师:谁来读‘事情的起因’ 师:谁接着读‘波折中的第一波’。(鼓励学生多读一句——读到不久就去世了) 师:可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谁着读。 (注意随机指导学生读好书——注意人物的语气等!) 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练习并指名复述

刑事案件立案报告及范文

刑事案件立案报告及范文 一、概念及作用 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是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刑事案件,报请领导审批立案侦查的书面报 告。 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具有确定案件成立、指导侦查活动的作用。根据公安部有关文件规定,对于案情复杂的重大、特大刑事案件要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凡立案侦查的刑事案件都需填写刑事案件立案报告 表。 二、格式、内容及写作方法 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由以下三部分内容组成: (一)首部 1.标题 在文书顶端正中,一般采用公文标题。如“关于李××被杀案的立案报告。” 2.编号 在标题右下方,由机关代字、年号和顺序号组成。如“×公刑字[19××]38号”。(二)正文 由五部分内容组成: 1.案件发生、发现情况 简要写明何时接何单位或何人报案,所报案件的基本情况,接报案后公安机关采取的处理措施。若案件是检举、控告的,要写明检举人、控告人的姓名、性别、职业、住址等。 若案件是群众发现报告的,应重点写明报案人对案件发现的经过,包括时间、地点、主要情节、细节、犯罪嫌疑人逃跑的方向或可能隐藏的地点,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的关系,犯罪嫌疑人以及现场保护等情况。 若案件是公安机关发现的,要写明发现的简要经过和主要案情。 若为犯罪嫌疑人自首或被当场抓获的,要写明犯罪嫌疑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有无前科等基本情况,犯罪嫌疑人交代的主要犯罪事实以及被抓获的简要情况。 2.现场勘查情况 立案报告书中的“现场勘查情况”不能照搬“现场勘查笔录”的内容,一般是根据某一具体案件的“现场勘查笔录”,从中选择最能突出该案件特征的现场勘查内容,主要应写清以下内容:现场位置、环境状况。应写清现场的自然位置、地形地物、通道和周围环境等。如现场发生在室内,则要写明该处所在街道居民区或乡、村、组的位置,以及相邻的居室、房屋、楼层、通道等情况。这样,可以使侦查人员了解分析罪犯作案的环境条件、活动情况、来去踪迹和受害人被害时的处境以及他人知情的 可能。 现场状况。应着重写明现场的勘验实况,发现的证明犯罪的各种实物和痕迹。如现场家具、物品的布置状况和有无移动、翻动或破坏;现场有无搏斗、挣扎、翻滚等情况;有无犯罪嫌疑人遗留或抛弃的作案工具、凶器、衣物等其他物品;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的各种痕迹、指纹等;财物的损失情况;犯罪嫌疑人在出入、来去路线上留下的痕迹;现场出现的反常现象。 如果是凶杀案件,应写明死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或身份等;如系无名尸体,要写明性别、年龄(估计)、体态、衣着和容貌;尸体(或伤者)躺卧的具体位置、方向、姿态等;死者是否正常死亡、尸体有无移动迹象,是否第一现场;致死、致伤的手段、部位、尸僵、尸斑的部位、颜色、状态和尸体腐变等情况; 血迹分布、喷溅的形状、面积等情况;作案工具、凶器和有关物品、附着物等。 上述内容应根据具体案件的现场,据实择要写清现场勘查的有关情况、搜集到的有关证据和线索,以利于侦查人员对案件的分析、研究和判断,确立侦破方案。 有些刑事案件无现场可查,仅靠重大嫌疑线索立案的,现场勘查就不写,就着重于侦查对象的记写。 3.现场调查(访问)情况 现场调查是一种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也是获得犯罪信息、侦破案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现场调查,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案

一、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开始了顽强的抗争……中国历史从此开始步入了近代。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本段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个阶段。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新旧革命分期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近代西方列强曾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先后出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等光辉事迹;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国各界仁人志士的探索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如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兴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兴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但都因其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从领导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历史。而这一单元重点讲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因此本单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理顺各事件之间的关系;能够结合地图,讲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

2015新六年级美术下册《三百六十行》教学设计_苏少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绘画能力。 2、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注重把握画面的整体性、情节性。 2、突破手法的局限,运用多种手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分析 1、范画出示,师生共赏 2、小组讨论:画面画了哪些内容? 3、学生个别阐述,揭示新课内容。 二、启发学生想像 1、教师启发谈话。 三百六十行,行行不可少,既有各自的辛劳,也有各自的骄傲。不同的职业,有不同情趣,也有不同的特征和面貌。你知道哪些职业?描述一下你比较熟悉的职业,他们有哪些特征 2、学生想,小组讨论。 3、学生个别阐述。 4、提出要求:你能不能也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画一幅你喜欢的职业呢? 5、欣赏其他小朋友的画,总结画法。 (1)、构图要力求突破常规,做到完整、饱满。 (2)、运用自已熟悉的各种工具表现画面。比如:铅笔、蜡笔、水彩,或综合材料。 三、教师指导水粉、水彩等的综合绘画。 四、学生根据想像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轻快的音乐。 五、作业的欣赏 六、布置下节课工具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雕刻艺术的情感,以及创造力 2、学习泥工雕刻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泥工雕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说一说你知道的雕刻。 2、欣赏范作。 师:用黏土做出各行各业的职业特征,只有抓住服饰和道具,动作和神情,才能让人一眼认清。 3、欣赏并讨论例图中的各类泥雕作品,研究它们的表现形式,创作特色和不同风格。 师:做泥工时不但要注意捏好人物的五官和手脚,而且要注意道具、环境和人物的关系。如果是组合人像,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大小、前后相互呼应。 4、学习制作泥雕 用黏土做出你觉得有趣的,某个行业的人,作出他们工作时的情形。 三、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评价。 3、能干的脚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把握事物特征的能力,学会观察各种动物的脚。 2、拓展学生知识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有关的脚的知识。巩固各类绘画知识与技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才能。

公安机关刑事司法鉴定机构出具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示例

XX省公安厅 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 X公伤鉴(法)字[20××]××号 一、委托单位 ××县公安局 二、委托时间 20XX年1月4日 三、检验对象 赵××,女,61岁,汉族,文盲,住××县×城镇利民小区,身份证号××××××××××××××××××。 四、送检材料 XX市××医院住院病历、赵××右侧髋关节X线片。 五、简要案情 20XX年11月6日,赵××因纠纷致右下肢损伤,到XX 市××医院进行诊治。 六、鉴定要求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 七、检验时间 20XX年1月4日 八、检验地点 XX省公安厅

九、病历及相关材料摘抄 XX市××医院住院病历(住院号:×××××)记载:20XX 年11月6日,赵××以“右髋外伤半余天”入院。查体:生命体征稳定。右髋处活动受限,压痛,未扪及骨擦感,右下肢无明显内收外旋畸形。 20XX年11月6日摄X线片(号:49231)见:赵××右股骨颈骨皮质欠连续,右侧髋关节间隙正常。11月14日摄X线片(号:49689)见:右侧股骨颈骨折,对位对线良好。11月19日摄X线片(号:××××)见:右侧股骨颈骨折,断端对位尚可。12月1日摄X线片(号:××××)见:右侧股骨颈短缩,骨皮质不连续。诊断:右侧股骨颈骨折。 20XX年12月5日,在气管内麻醉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十、检验情况 20XX年1月4日,我们邀请XX省高级人民法院吴××主任法医师、XX省人民检察院李××副主任法医师、XX医学院附属医院秦××教授共同详细查阅了所送检的赵××在XX市××医院的住院病历及四张X光片。 审阅赵××的X线片(号:××××、××××、××××、××××)显示:20XX年11月6日,右股骨颈骨皮质欠连续;11月14日,右侧股骨颈骨折,对位对线良好;11月19日,右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完全离断,断端移位。12月1日,右侧

初中八年级历史: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esson 13 The return of Hong Kong and Macau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意义;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 2、过程与方法 搜集香港、澳门的历史、地理、回归历程、回归后的繁荣发展等资料,学会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通过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编演历史剧、观看香港、澳门回归录像等资料,感受香港、澳门艰难的回归历程,加深对港、澳回归意义的理解以及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的感性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说明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

加强。 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及其历史意义——通过研究小组的多项活动展示,加深对港、澳回归的了解和掌握;通过抒发港澳被侵占和回归的不同感受,加深对回归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影响——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理解含义及影响。 [导入新课] 播放《东方之珠》歌曲, (师):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歌中的“明珠”指的是哪里?(生:——香港) (师)香港、澳门是祖国两颗璀璨的明珠。但百年前的中国,由于落后,不断遭到外国侵略者的欺凌,使得香港、澳门这两颗璀璨的明珠就这样被列强从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夺走了。而今这两颗明珠历经艰辛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下面,就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共同回顾一下香港、澳门是如何回归到祖国母亲怀抱的。 活动一:港澳一游 (师):首先我们有请xx同学,带大家一起到香港、澳门去游览一番。 学生展示《港澳一游》课件,先向大家简单介绍香港、澳门情况,然后主持港澳地理知识抢答。

【名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第2课时 平面图上辨认东、 南、 西、 北【教案】

第2课时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例2及“做一做”,教科书P5~6“练习一”第3~6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将现实空间的方向转换到平面图上的过程,能在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会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知道平面图通常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的,初步形成辨认方向、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 3.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辨别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已学知识。 【学情预设】预设1:面向北极星,面向的是北面,后面是南。 预设2:顺时针方向转动,右面是东,后面是南,左面是西。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学会描述,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形成方位感,培养空间观念。 2.引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在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板书课题: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例2情境图。 (1)认识“方向标”。◎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强调“方向标”的重要性。

师:示意图上有一个“”,这个就是方向标。“指的方向是北”表示向上的方向是北方。那么其他三个方向分别是怎样的呢? 【学情预设】学生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了北,能很容易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 教师介绍: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掌握在平面图上确定东、南、西、北的方法。 (2)描述物体间的位置。 师:我们知道了示意图的方向,大家能说说图中的建筑物分别在校园的什么方向吗?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能说出教学楼在校园的北方,大门在校园的南方。 预设2:能说出教学楼在操场的北方或者教学楼在大门的北方。 预设3:因为操场在示意图的中间,以操场为参照物,教学楼在操场的北方。 师:你们觉得谁说得最清晰?为什么呢? 【学情预设】第一位同学说的没有参照物,第二位同学说的有相对的参照物,但是没有固定的参照物,第三位同学说得最清晰。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白物体间位置的相对性,描述时要说清楚是在“谁的北面”“谁的南面”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2.根据学校示意图,回答问题。 师:辨认方向时要确认找对参照物。例如,教学楼在操场的()面,是以操场为参照物;图书馆在体育馆的()面,是以体育馆为参照物;大门在教学楼的()面,是以教学楼为参照物。 师: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标准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当我们看一幅地图时,一定要先看清所给的方向,然后根据所给的方向,辨认出其他方向。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与实际物体位置的认识相结合,让学生先确定“上北”,再确定其他三个方向,按照顺时针方向排列为“右东、下南、左西”,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按照这个规律指出其他建筑物在操场的哪个方向。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让新知顺理成章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4“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根据描述标明天安门地区示意图中的建筑物。 【学情预设】预设1:先找到国旗,再根据“上北”,找到国旗的“北”面,填写“天安门城楼”。 预设2:先找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再根据“左西”,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左面空格处填写“人民大会堂”。 预设3:先找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再根据“右东”,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右面空格处填写“中国国家博物馆”。 学生自主完成后集体交流展示。 2.完成教科书P5~6“练习一”第3~6题。◎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判断物体所在的位置时,一定要找准参照物,向哪个方向看物体,物体就在参照物的哪个方向。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一课历史的足迹第2框百年沧桑,百年抗争教案教科版

百年沧桑,百年抗争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不畏列强的优秀品质,形成初步的唯物历史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能力目标 能正确看待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所遭受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百年英勇抗战的历史。 教学重点 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教学难点 学生收集史料,以史带论,懂得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动力来自于对祖国的热爱。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1.通过网络查找并整理有关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战后签订《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资料。 2.收集抗日战争时期,有关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资料。(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 3.整理有关中国人民反抗外国列强侵略和发愤图强的史料。(如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邓世昌捐躯甲午海战、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教师引导】1868年,英租界在上海外滩建起开埠以来的第一座公园。园内,树木成荫,美不胜收。然而,在公园门口却竖着“狗与华人不得入内”的牌子,成为中华民族备受帝国主义欺凌的标志性记忆。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回顾我国自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屈辱历史,以及中华民族的百年抗争史。 (设计意图:以“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事例创设情境,引入1840年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屈辱和百年抗争的历史。) 【教师引导】1840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忘记的年份,从这一年开始,中

历史教学设计

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l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编写一个教学设计。(要求写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培养想象、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形成基本的社会和历史发展观,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组织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历史情境,扩大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学内容,便于理解。 (3)以模拟活动的形式自我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分小组讨论,加强同学之间互相协作、沟通的意识。 (4)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思维,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与相关的地理、语文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通过了解丝绸之路,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分组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 2 - 课件:成语填空:千____ 万缕锦____ 前程牛郎____ 女衣____还乡 ____ 入扣花拳____腿 讲述:这些成语都和丝或丝织品有关。中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中国的丝绸举世闻名,古代西方称中国为“丝国”,寄托了他们对古老东方的美好想象。历史上贯通东西方的一条著名的国际交通要道就是以中国的丝绸命名的,即丝绸之路。今天,我们将追溯历史的足迹,感受先辈的辉煌,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探究之旅——寻访丝绸之路。 讲授新课: (一)丝绸之路 课件: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伴配乐诗①《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②《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讲述:古代丝绸之路分为海陆两路,一直以来人们对陆上丝绸之路的关注更为密切。诗中的阳关、玉门关是陆上丝绸之路上的两个重要地点,它们以西的广大地区,历史上称为西域。今天进行的探究之旅活动将全班同学组成一个联合考察团,从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向西进行寻访考察。这个团队由四种不同身份人员组成,即旅游观光者、考古学家、古代商人、文化使者,他们将分别为大家介绍沿途景色、考古发现、贩运的物品、传播的文化等。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身份,组成四个小组,互相讨论、交流。教师鼓励同学们充

13种常见刑事案件主要证据规格

13种常见刑事案件主要证据规格 为指导各级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提高办理刑事案件的质量,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以下13 种常见刑事案件主要证据规格。 一、共性证据规格 在审理刑事案件中,为了能准确、及时查清案件事实,使违法犯罪嫌疑人得到应有的处罚,使无罪的人免予追究,采集、获取证据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证据充分、确实,才能将犯罪嫌疑人交付审判。刑事案件应具备的共性证据,主要有: ( 一) 报案登记。侦查单位( 包括派出所) 的报警记录应记清发案时间、详细地点、简要案情、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如特征、价值等情况,报案人自然情况及与被害人的关系等等,如报案人见过犯罪嫌疑人,则应问明并记录犯罪嫌疑人的性别、年龄、身高、外貌、衣着等情况。填写受理报案人的姓名、时间、地点及初步处理意见。 ( 二) 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材料。犯罪嫌疑人作案后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的,受案的公安机关应作详细的讯问并就投案情况写出说明。 ( 三) 案件来源。应写明何时、何地、何部门接何人报案,报案的内容及措施,以受案单位名义填写。对当事人以书面材料举报的,公安机关也应按要求如实写明。 ( 四) 抓捕经过。由具体承办人写明接报案后,采取何种方法于何时在何地抓获犯罪嫌疑人,如有同案犯的可依次列出。 ( 五) 犯罪嫌疑人的自然情况。包括盖有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户籍专用证明章( 不可用公章) 的户籍复印件和住所地派出所或居( 村) 民委员会出具的现实表现证明材料。 ( 六) 犯罪嫌疑人的前科劣迹和其他材料。包括刑事判决书( 裁定书) 、劳动教养决定书、释放证明、假释证明、暂予监外执行通知书等复印件或抄件,并加盖印章,且有证明该材料的出处。 ( 七) 有关物证的保存。对赃款、赃物、作案工具等有关物证应制作扣押手续,如实填写品名、数量、特征,并妥善保管,不得损坏、遗失或调换。对无法保存的物品,应拍摄照片,制作销毁物品清单。 二、类案证据规格 除以上共性证据外,几种常见刑事案件的主要证据规格要求如下: ( 一) 故意杀人案件 1 、被害人陈述或目击及知情人的证明,由办案人员就案件的具体情况制作询问笔录,从中获取案件的有关证据。 2 、通过询问案发现场的邻居、过路群众、犯罪嫌疑人或被害人家属、亲戚朋友等,获取案发前后的情况。 3 、现场勘查卷。包括现场图、现场照片、现场勘查笔录,提取现场遗留物及有可能与侦查有关的物证、书证,复查现场的照片及笔录。 4 、法医、技术鉴定卷。(1) 解剖被害人尸体。确定死者死亡时间、血型、伤口位置( 包括受损伤程度及由何凶器形成) 、致死原因;(2) 被害人受伤情况。包括受伤程度、形成原因、与凶器比对检验、鉴定记录、结论,提取被害人病志;(3) 精神病患者应当由指定的医院做出鉴定;(4) 与案件相关的技术鉴定材料。包括血型、毛发、唾液、指纹、足迹、遗留物、痕迹、排泄物、毒性等检验都应作出详细的鉴定报告; (5) 作案工具的鉴定材料。如刀的长短、宽度与伤口的比对鉴定,枪杀案件的子弹、弹道、弹壳的鉴定;(6) 尸体腐烂或碎尸的,应作颅像重合鉴定或DNA 同一认定。 5 、作案工具。包括犯罪嫌疑人作案时遗留于现场的凶器,如刀、匕首、斧头、棍、棒、毒物、爆炸物,交通、通讯工具等实物和照片( 刀、匕首的照片放比例尺) 。有辨认能力的,由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及知情人辨认凶器,制作辨认记录。 6 、讯问犯罪嫌疑人。(1) 问清杀人动机,如仇杀、奸情杀人、图财杀人、义愤杀人、流氓杀人等,并进行查证核实;(2) 问清作案手段,确定是刀杀、电击、溺水、活埋或闷死( 伤) 、勒、掐、冻死( 伤) ,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同步测试(教科版初三)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同步测试(教科版初三) 教材知能精练 【知识点1】五千年文明了解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文明史。针对性练习 1 ?中华民族曾经制造了无愧于人类的科技文明。以下内容属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是〔 〕 A、闻名于世的金字塔 B、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讲 C四大发明 D 、"神舟'’系列飞船 2. 2007年8月中国"文房四宝〃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书写工具,雅称"文房四宝〃或"文房四士〃。由中科院科技史所、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牵头,联合申报中国”文房四宝'’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材料编撰工作日前在北京正式启动。除中国的"文房四宝〃外,我们还应弘扬的优秀文化有〔〕 ①中国古代科技方面的文化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观念 ④长城、故宫等世界闻名建筑艺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马克思讲:"火药、罗盘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 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入侵扩张 C我国古代文明对人类社会进展产生重大阻碍 D三项发明蕴涵资本主义进展因素 4.为"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2007年1月,北京市将每月 11日确定为自觉排队日,右图是"排队推动日〃的标志。对此你 的正确明白得是〔〕 A.排队白费时刻、阻碍工作效率没有必要 B.我国自古确实是礼仪之邦,自觉排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表 达 C.人人都自觉排队是为了培养法治观念 D.人人都排队是为了更好地爱护公共设施 【知识点2】百年沧桑了解中华民族历经的百年沧桑及其缘故。针对性练习 5.近代以来,导致中国落入灾难的深潭的战争有()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中日甲午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2018年的北京奥运会,圆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妄图,一幅奥运图见证着百年强国梦。近代导致中国备受屈辱的缘故有〔〕 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②"闭关锁国〃造成国家的落后 ③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 ④中国没有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 B?①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7.近代帝国主义列强的入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教案全册 教师电子教案 科目:班级:册次:教师:时间:可爱的四川 七年级1班 七年级下册 第 1-2 课时 教学内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资源教具第一课灿烂的文学课型新课课时 2 知道汉赋是汉代文学代表,识记汉赋三大家的姓名和他们的代表作品,知道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文学形式。赏析唐宋大家的代表作品,比较他们作品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目标学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调整与思考 1.导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如今,邛崃县城里,“文君井”、“琴台”古迹犹存。 2.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司马相如人,一说成都人,汉族,西汉文学家,是汉赋的代表作家。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他有赋29篇,但流传至今的只有《天子游猎赋》、《哀二世赋》、《长门赋》、《大人赋》等几篇。就这几篇作品,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赢得

了几个“第一”。司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为“绿绮”,是传说中最优秀的琴之一。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击剑,被汉景帝封为“武骑常侍”,但这并非其初衷,故借病辞官,投奔临邛县令王吉。临邛县有一富豪卓王孙,其女卓文君,容貌秀丽,素爱音乐又善于击鼓弹琴,而且很有文思考2 教师活动才,但不幸成望门新寡。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司马相如早巳听说卓王孙有—位才貌双全的女儿,他趁一次作客卓家的机会,借琴表达自己对卓文理解君的爱慕之情,他弹琴唱道,“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交接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教学设计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的事件。卓文君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大大方方地在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后人则根据他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 3.汉赋三大家。扬雄一作杨雄。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以文章名

2015年教师资格国考初中历史综合练习:教学设计题(三)

2015年教师资格国考初中历史综合练习:教学设计题 (三) 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l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编写一个教学设计。(要求写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培养想象、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形成基本的社会和历史发展观,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组织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历史情境,扩大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学内容,便于理解。 (3)以模拟活动的形式自我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分小组讨论,加强同学之间互相协作、沟通的意识。 (4)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思维,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与相关的地理、语文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通过了解丝绸之路,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2020秋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一、课时基本内容:1课时历史的足迹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法、学法的选择等 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分为三个框题:“五千年文明”简要回顾了我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百年沧桑”以我国被迫与外国列强所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为线索,回顾了我国自1840年以来所遭受的屈辱,阐释了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和损失,并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由强大变衰弱的根本原因。“百年抗争”通过介绍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叙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抗争史,反映了我国人民不畏强权、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和毅力,从而揭示了国家兴亡对国民的影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学情分析:本课几乎全在历史教材中,学生均已学过。要让学生以史带论,重点在论,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感受团结爱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重、难点的确立: 本节重点、难点:①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的世界列强的侵略,其中的重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中国战败后被迫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教学的难点之一是查找资料,阅读有关资料对于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难点。所以,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尽量简短的资料,让学生简单了解事件即可。 ②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面对世界列强的凌辱时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懂得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动力来自于对祖国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4.教学资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课文中的材料。(2)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中国战败后被迫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需补充一些相关材料。 5.教法、学法的选择:探究、体验、讨论、讲授等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讨论,将问题分析清晰,给学生以启发和反思,同时增加认同感:(1)讨论法。(2)问答法。在导入阶段和课中,大量使用。(3)阅读法。对课中重要文字、图片、图表要引导学生阅读。(4)笔记法。课文中重要的概念、意义等要通过笔记批注和用笔勾画的方法进行标识。(5)探究法。结合课中的交流和探究。(6)讲解法。本课知识点较多,需要教师适当进行归纳和讲解。 三、拟达成的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中国近代百余年沧桑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历史。 能力目标:学习搜集资料、以及结合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 态度、情感、价值观: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流程

读《可爱的四川》有感

读《可爱的四川》有感 在这学期,我们在阅读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观看了《天府的记忆》并学习了《可爱的四川》。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了很多关于成都的文化、历史,并对整个四川充分的认识。 四川具有独特的灿烂的地域文化。 四川自古就人杰地灵,出了很多著名的科学家,比如西汉的天文学家落下闳、北宋的医学 家唐慎微、南宋数学家秦九韶。他们都是古代四川地区的杰出代表。 四川也有一位伟大的北宋诗人苏东坡,他自幼好学聪颖,22岁就考中了进士,一生在散文,诗词,书画领域的成绩都很显著,有着巨大的贡献。 四川的艺术也很多彩。四川的历史很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三星堆的青铜立人,安岳的石 刻等,都在向我们展示着四川古代时候,不同人民,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 四川的和谐宗教也毫不逊色。就拿成都为例吧!成都的青羊宫是一处十分珍贵的人文旅游 地点。大慈寺与星都的宝光寺,和昭觉寺等,都是非常有名的佛教寺院。 四川也出过很多对文学有巨大贡献的人,比如近代文化伟人郭沫若。他的很多诗歌,现已 列入学生教材中,供我们学习。巴金也很有名,出了很多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近些年来,四川省加快了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四川的中部地区经济很发达。这几年这个地区涌现出了饲养、蔬果、园艺、水果专业化的 生产区域,建立了许多农产品的加工的体系,形成了一批花卉、果品、禽蛋的出口基地。 所以农业成了这区的重要产业,为了促进这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改善了交通条件。 自贡市中国井盐的发祥地,开始是在战国末期,如今自贡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现代井盐生 产基地了,并称之为“盐都”。 在四川的西北部地区,秀美的山川,具有特色的名族风情,已构成了丰富多样的自然与人 文旅游资源,旅游业在西北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 接下来让我们认识四川的环境,防震减灾吧! 四川幅员辽阔气象条件是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的所以是一个自然条件多发的省份。 四川位于我国地震多发区,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因此我们应该了解一些防范知识,以用来 做最足的防范措施。 环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条件,我们应该保护四川的环境。 在10年、20年以后,我们应该投身于祖国的经济社会建设。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四川的另一形象已在我心中建立,我相信四川会变得更好、更可爱!

历史教案 5课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拜占廷帝国灭亡。掌握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历史教训。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有哪些特点?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怎样?西欧市民阶级怎样形成?拜占廷帝国为什么灭亡?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在中古欧洲社会,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海洋文明”,形成了与东方不同的封建等级制度、新生的城市与基督教等,人文素养方面:作为古代西方文明的继承者──拜占廷帝国的兴衰启示我们: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

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难点:如何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启发导学: 展示:播放视频《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生活》 教师:刚才视频向我们展示了中世纪欧洲的点滴风貌。大家想不想深入了解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全貌呢?现在就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走进中世纪的欧洲。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等级森严——西欧的封建社会 展示:播放视频《世界历史》中法兰克王国的形成片段 思考:结合视频和教材谈谈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史? 展示: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式总结,适时出示史料: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教材29页 思考:这句话反映了当时欧洲的一种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和突破,引导学生了解认识查理马特改革。 展示:视频《查理马特改革》,使学生对查理马特改革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说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查理马特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 展示:向学生提供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示意图 思考:中国的封建政治制度与西欧的封建政治制度有何区别? 总结:西欧的封建主通过层层采邑分封建立起依次互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但是,附庸只效忠于直接的领主,对于其他领主包括更高级的领主,则不必承担什么义务。于是,中小封建主阶层的力量得到加强。中国古代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则强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七年级下册《可爱的四川》 1.西汉时,汉景帝末年,文翁被任命为蜀郡守。文翁在蜀郡兴学, 文翁石室是第一所由地方政府兴建的官学,开中国地方官办学校之先河。 2.西汉的天文学家落下闳,是《太初历》的主要创立者,也是“浑 天说”的创始人之一。他制造了观测星象的浑天仪。 3.北宋的唐慎微,是蜀中著名医药学家。他“疗疾如神,百不失 一”,著有医学巨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4.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是宋元四大数学家之一,著有《数书九章》。 他创造的“大衍求一术”,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他所论证的“正负开方术”,被称为“秦九韶程序”。 5.李时珍以《正类本草》为蓝本,把药物从分类到每味药的内容 都纳入到一个完备的“纲目”体系,编撰了我过传统药学的巅峰之作《本草纲目》。 6.汉赋,四川地区的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王褒、扬雄。 7.司马相如的成名之作是《子虚赋》,他开创的汉赋写作的基本 模式,为后人竞相模仿,被誉为“赋圣”。 8.王褒最有名的作品是《洞箫赋》,扬雄著有《甘泉赋》、《河东 赋》等。 9.唐时李白,被誉为“诗仙”,他以四川为题材的诗歌《峨眉山 月歌》《蜀道难》等为世人所记诵,尤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为千古的名句。 10.比李白早40年,四川的陈子昂,他的《登幽州台歌》中的名 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旷世绝代。 11.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称为“诗圣”,他最著名 的作品有《蜀相》、《茅屋被秋风所破歌》、《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12.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四川生活了八九年。他情系四川,“心 未尝一日忘蜀”,并将自己的诗集命名为《剑南诗稿》。 13.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同登“唐宋八大家” 之列。苏轼在文学方面成就最大。 14.苏轼的散文代表作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他的词作豪迈 奔放,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文思独具的千古绝唱。15.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立人像、纵目人面像、青铜神 树等,就是商朝时期中国西南青铜文明的典型代表。 16.汉朝时期,四川艺术成就的最高峰是画像砖。 17.唐宋时期,四川的石刻艺术异彩纷呈,特别是与宗教密切相关 的人物摩崖造像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较大的有:唐宋时期的乐山石刻、安岳石刻、荣县石刻,南北朝和唐朝的广元千佛崖石刻等。特别是安岳石刻在中国的石刻艺术史上有着“上承敦煌、下启大足”的重要地位,被称为中国又一伟大的古代石刻宝库。 18.四川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被诗人誉为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可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19.四川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东汉时,张陵来川,青城山成为 道教的发祥地。五代到宋初,陈抟创绘了“太极图”,道教把“太极图”作为自己的标志。 20.佛教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东汉时传入中国。据文字记 载,佛教传入四川的时间约在公元365年后,四川有佛教圣地峨眉山,有著名的石刻佛像乐山大佛,有不少闻名遐迩的佛教寺院,如成都文殊院、大慈寺、昭觉寺及新都宝光寺等。21.郭沫若,中国近现代文化伟人。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 剧《屈原》《武则天》,杂文《甲申三百年祭》,历史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青铜时代》,古文字研究专著《甲骨文字研究》《金文丛考》等。 22.巴金,“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 代文学巨匠。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等。 23.张大千,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人士,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 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他的创作“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 24.朱德,被誉为“共和国的脊梁”,名列十大开国元帅之首。毛 泽东同志称赞朱德是“人民的光荣”。这是党和人民对朱德的最高评价。 25.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涌现出了一批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捍 卫新中国的优秀儿女,丁佑君、黄继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他们是四川人民的骄傲。 26.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堵住了敌人的枪眼。 他牺牲后,被授予“特级英雄”称号,记特等功。他所在的志愿军连队被称为“英雄六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27.邓小平,四川省广安县人,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主要成 员之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准备会上,他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指明了方向。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他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人民亲切地称他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8.20XX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 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20XX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29.四川酿酒:宜宾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古蔺郎酒特曲。泸州 有“酒城”之称。 30.自贡是我国井盐生产的发祥地,有“盐都”之称。 31.泸州港是四川最大的水运港口。 32.攀枝花——西昌一带是我国金属矿产十分集中的地区,被誉为 “富甲天下的聚宝盆”。其中钒的储量占全国的64%,钛储量占全国的93%。 33.四川有我国著名的航天工业基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这是 我过对国际市场开放并承揽发射外国商用卫星的航天发射中心。 34.四川恐龙多,自贡是个窝。 3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