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湿度对电子元器件和整机的危害

湿度对电子元器件和整机的危害

湿度对电子元器件和整机的危害
湿度对电子元器件和整机的危害

一、湿度对电子元器件和整机的危害:

绝大部分电子产品都要求在干燥条件下作业和存放。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4以上的工业制造不良品与潮湿的危害有关。对于电子工业,潮湿的危害已经成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1.集成电路:潮湿对半导体产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潮湿能透过IC塑料封装从引脚等缝隙侵入IC 内部,产生IC吸湿现象。在SMT过程的加热环节中形成水蒸气,产生的压力导致IC树脂封装开裂,并使IC器件内部金属氧化,导致产品故障。此外,当器件在PCB板的焊接过程中,因水蒸气压力的释放,亦会导致虚焊。

根据IPC-M190 J-STD-033标准,在高湿空气环境暴露后的SMD元件,必需将其放置在10%RH 湿度以下的干燥箱中放置暴露时间的10倍时间,才能恢复元件的“车间寿命”,避免报废,保障安全。

2.液晶器件:液晶显示屏等液晶器件的玻璃基板和偏光片、滤镜片在生产过程中虽然要进行清洗烘干,但待其降温后仍然会受潮气的影响,降低产品的合格率。因此在清洗烘干后应存放于40%RH以下的干燥环境中。

3.其它电子器件:电容器、陶瓷器件、接插件、开关件、焊锡、PCB、晶体、硅晶片、石英振荡器、SMT胶、电极材料粘合剂、电子浆料、高亮度器件等,均会受到潮湿的危害。

作业过程中的电子器件:封装中的半成品到下一工序之间;PCB封装前以及封装后到通电之间;拆封后但尚未使用完的IC、BGA、PCB等;等待锡炉焊接的器件;烘烤完毕待回温的器件;尚未包装的产成品等,均会受到潮湿的危害。

成品电子整机在仓储过程中亦会受到潮湿的危害。如在高湿度环境下存储时间过长,将导致故障发生,对于计算机板卡CPU等会使金手指氧化导致接触不良发生故障。

电子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存储环境湿度应该在40%以下。有些品种还要求湿度更低。

二、企业如何用现代化的手段管理电子产品的存放环境

综上所述,湿度是企业产品质量的致命敌人,那么,企业应该如何来管理电子产品的存放湿度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电子产品的生产全过程。电子产品的生产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企业应该着重管理原料仓库、生产车间、成品仓库和运输车辆的温湿度。那企业应该怎么来管理呢?传统的管理办法就是:由仓管员或管理人员不定时查看、记录仓库和车间的湿度值,发现异常情况即使用加湿或除湿设备控制仓库、车间的湿度。这样的管理办法比较费时间和人力,而且记录的数据因为有人为的因素,数据不是很客观,这样的方法不太符合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而在物流方面,企业基本没有办法管理运输车辆上的温湿度变化。那么能有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企业管理既科学又规范呢?其实很简单,这些都可以由温湿度自动记录仪来帮你做到!

如何有效控制保护湿度敏感电子元器件(MSD)

湿度敏感器件(MSD)对SMT生产直通率和产品的可靠性的影响不亚于ESD,所以认识MSD的重要性,深入了解MSD的损害机理,学习相关标准,通过规范化MSD的过程控制方法,避免由于吸湿造成在回流焊接过程中的元器件损坏来降低由此造成的产品不良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是SMT不可推脱的责任。

一、MSD的发展趋势

电子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使得MSD问题迫在眉睫。

第一,新兴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电子产品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对单一器件缺陷率的要求,在装配检测过程中不允许有明显的缺陷漏检率。

第二,封装技术的不断变化导致湿度敏感器件和更高湿度等级的敏感器件的使用量在不断增加。比如:更短的发展周期、越来越小的封装尺寸、更细的间距、新型封装材料的使用、更大的发热量和尺寸更大的集成电路等。

第三,面阵列封装器件(如:BGA,CSP)使用数量的不断增加更明显的影响着这一状况。因为面阵列封装器件趋向于采用卷带封装,每盘卷带可以容纳非常多的器件。与IC托盘封装相比,卷带封装无疑延长了器件的曝露时间。第四,虽然贴装无铅化颇具争议,但随着它的不断推进,也会给MSD的等级造成重大影响。无铅合金的回流峰值温度更高,它可能使MSD的湿度敏感性至少下降1或2个等级,所以必须重新确认现在的所有器件的品质。

由于产品大量定制化和物料外购化的大举推进。在PCB装配行业,这种现象转变为“高混合”型生产。通常,每种产品生产数量的减小导致了生产线的频繁切换,同时延长了湿度敏感器件的曝露时间。每当生产线切换为其他产品时,许多已经装到贴片机上的器件不得不拆下来。这就意味着,大量没有用完的托盘器件和卷带器件暂时储存起来以备后用。这些封装在托盘和卷带里的没有用完的湿度敏感器件,很可能在重返生产线并进行最后的焊接以前,就超过了其最大湿度容量。在装配和处理期间,不仅额外的曝露时间可以导致湿度过敏,而且干燥储存的时间长短也对此有影响。

二、湿度敏感器件

根据标准,MSD主要指非气密性(Non-Hermetic)SMD器件。包括塑料封装、其他透水性聚合物封装(环氧、有机硅树脂等)。一般IC、芯片、电解电容、LED等都属于非气密性SMD器件。

MSD的湿度敏感级别按J-STD-020标准分为6大类。其首要区别在于Floor Life(车间寿命)、体积大小及受此影响的回流焊接表面温度。影响MSL的因素主要有Die attach material/process、Number of pins、Encapsulation (mold compound or glob top) material/process、Die pad area and shape、Body size、Passivation/die coating、Leadframe/substrate/and/or heat spreader design/material/finish、Die size/thickness、Wafer fabrication technology/process、Interconnect、Lead lock taping size/location as well as material 等。

工程研究显示,经过温度曲线设置相同的焊接炉子时,体积较小的SMD器件达到的温度要比体积大的器件的温度高。因此体积偏小的器件会被划分到回流温度较高的一类。虽然采用热风对流回流焊可以减小这种由于封装大小造成的温度差异,但这种温度差异还是客观存在的。这里提到的“体积”为长×宽×高,这些尺寸不包括外部管脚,温度指的是器件上表面的温度。

湿度敏级别为 1的,不是湿度敏感器件。

三、湿度敏感危害产品可靠性的原理

在MSD暴露在大气中的过程中,大气中的水分会通过扩散渗透到湿度敏感器件的封装材料内部。当器件经过贴片贴装到PCB上以后,要流到回流焊炉内进行回流焊接。在回流区,整个器件要在183度以上30-90s左右,最高温度可能在210-235度(SnPb共晶),无铅焊接的峰值会更高,在245度左右。在回流区的高温作用下,器件内部的水分会快速膨胀,器件的不同材料之间的配合会失去调节,各种连接则会产生不良变化,从而导致器件剥离分层或者爆裂,于是器件的电气性能受到影响或者破坏。破坏程度严重者,器件外观变形、出现裂缝等(通常称作“爆米花”)。像ESD破坏一样,大多数情况下,肉眼是看不出来这些变化的,而且在测试过程中,MSD也不会表现为完全失效。

四、MSD涉及的制造工艺

MSD只会在采用Convection、Convector/IR、IR、VPR的 Bulk Reflow工艺过程受到影响,当然,在通过局部加热来拆除或者焊接器件的工艺过程中--如“热风返工”的工艺中也要严格控制MSD的使用。其他诸如穿孔插入器件或者Socket固定的器件,以及仅仅通过加热管脚来焊接的工艺(在这种焊接过程中,整个器件吸收的热量相对来讲要小的多。)等。

五、MSD标识和跟踪

要控制MSD,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器件的正确标识。绝大多数情况下,器件制造商在MSD封装和防潮袋标识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但是并非所有的厂商都遵循IPC/JEDEC标签标识方面的指导原则,实际上MSD的标识是各种各样,有的仅仅采用手写在包装袋上来注明MSL,有的则用条形码来记录MSL,有些就没有任何标示,或者是收到物料时器件没有进行防潮包装。如果收到物料时,器件没有进行防潮包装,或者包装袋上没有进行恰当的标识,那么这些物料很可能被认为是非湿度敏感的,这就很危险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唯一措施就是建立包括所有MSD的数据库,以确保来料接受或来料检测时物料是被正确包装的。除了通过观察原包装上的标签,没有其他更便利的措施来获得给定器件的湿度敏感性信息,因此,建立和维护MSD数据库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性的工作。

其次,一旦把器件从防潮保护袋中拿出来,就很难再次确认哪些是湿度敏感器件。为了获得任何可能的控制措施,很有必要为物料处理人员和操作工提供便利和可靠的方法以获得物料编码以及相关的信息,包括湿度敏感等级。根据JEDEC/EIAJ标准规定,大部分MSD都被封装在塑料IC托盘内。不幸的是,IC托盘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贴标签,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直接把几张纸或者不干胶标签贴在货架、喂料器、防潮柜或者袋子上来区分每种托盘。经过不同的流程以后,器件相关的所有信息必须从原始的标签完整的保留下来。在跟踪托盘物料封装和由此导致的人为错误的过程中,会遇到巨大的困难,有过SMT生产线经历的人对此深有感触。

再者,MSD分为六类,根据标准,每一类控制方法也相差很大;同时,一个生产工厂内的操作人员上千人,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都不一样,所以要保证每个人都对MSD了如指掌,操作不出现任何失误,实在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在实际的操作中,简单而实用的标识方法是:首先,对所有与此操作相关的人员不断培训和考核,至少保证其知道MSD是怎么一回事。其次,直到MSD规范操作的规章制度,奖罚分明。再者,建立MSD 准数据库,由专人负责定期将MSD列表发布给相关部门。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大多数MSD的MSL为3级,为了简化操作,除了特别指明外,所有MSD以Level 3的方法进行处理和操作,这样就使得MSD 的标识非常简单。如果采用SAP系统,物料在入库的时候,收获库会在每盘物料的包装上贴上一个SAP 标签(SAP标签包括物料编码、物料描述等信息,格式是死的),操作人员会根据MSD列表中列出的MSD 清单,把所有MSD的标签都使用醒目的黄色标签,其他物料全部使用白色标签。SAP标签是唯一的,而且与每种物料一一对应,不论物料走到哪里,SAP标签也跟到哪里,从而保证MSD受到全程标识和跟踪。

为了确保物料在特定的时间内组装,组装人员可能会完全依靠物流管理层来进行控制,这是最糟糕的做法。在某些时期,这种做法还可以接受,但随着器件制造工艺的变化和产品多样化的激增,这种做法的危害性也随之增加。由于组装人员根本没有对器件的存储和使用信息进行跟踪,所以他们也不知道物料曝露了多久,更不了解已经超过拆封寿命的MSD的比例是多少。

这种做法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下面是一个例子。假设每块成品需要一个BGA,现在取出一盘(卷带包装)BGA,和大部分PBGA一样,其湿度等级为4,拆封寿命72小时。这就意味着,一旦器件被装到到贴片机上,生产线的生产率必须大于12块/小时。为了在器件失效以前完成生产,一天24小时,必须连续三天不停机生产。同时必须考虑SMT生产线上料调试(可望不进行离线上料)以及其他常见的情况所导致的器件曝露时间,如生产计划的变化,缺料和机器故障等。其次,还必须考虑大多数生产情况:每天进行一个或更多的产品切换,导致多次更换物料。由于同一盘料被多次从贴片机上换上换下,使器件的曝露时间成倍增加。在整个曝露时间中,还必须考虑干燥储存的时间,下面会提到这个问题。当考虑了器件各个方面的实际寿命以后,会发现在回流焊以前超过拆封寿命的器件,其数量占据非常大的比例。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求操作工在SAP标签上手工记录元器件首次从防潮保护袋拆出的日期和时间,并注明截至日期。在截至时间内,没有用完的物料必须放在防潮柜内。如果使用的元器件超过了截至日期,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六、配送适量的物料

为了确保物料在当班8小时内完成贴装,物料配送数量在保证生产的同时,保证上线物料数目最小的原则。如果在8小时以内,仍然有器件曝露在工作环境中,则还有机会退回到干燥环境中进行充足的干燥保存。因此,在每次配料时,必须详细计算每个MSD的数量,当然要考虑不良物料的比率。

七、MSD存储问题

通常,物料从贴片机上拆下以后,在再次使用以前,会一直存放在干燥的环境里,比如干燥箱,或者和干燥剂一起重新封装。很多组装人员认为,在器件保存在干燥环境以后,可以停止统计器件的曝露时间。其实,只有在器件以前就是干燥的情况下,才可以这样做。事实上,一旦器件曝露相当长一段时间后(一小时以上),所吸收的湿气会停留在器件的封装里面,并慢慢渗透到器件的内部,从而很可能对器件造成破坏。

最近的调查结果清晰的表明,器件在干燥环境下的时间与在环境中的曝露时间同样重要。最近,朗讯科技的Shook和Goodelle发表了与此相关的论文,论道精辟。有例子表明,湿度敏感级别为5(正常的拆封寿命为48小时)的PLCC器件,干燥保存70小时以后,实际上,仅仅曝露16个小时,便超过了其致命湿度水平。

研究表明,SMD器件从MBB内取出以后,其Floor Life与外部环境状况呈一定的函数关系。保守的讲,较安全的作法就是严格按照J-STD-020和J-STD-033的标准对器件进行控制。

如果MSD器件以前没有受潮,而且拆封后曝露的时间很短(30分钟以内),曝露环境湿度也没有超过30℃/60%,那么用干燥箱或防潮袋对器件继续存储即可。如果采用干燥袋存储,只要曝露时间不超过30分钟,原来的干燥剂还可以继续使用。

对湿度敏感级别为2~4的MSD,只要曝露时间不超过12小时,则其重新干燥处理的保持时间为5倍的曝露时间。干燥介质可以是足够多的干燥剂,也可以采用干燥柜对器件进行干燥,干燥柜的内部湿度要保持在10%RH以内。

另外,对于湿度敏感级别为2、2a或者3,如果曝露时间不超过规定的Floor Life,器件放在≤10%RH 的干燥箱内的那段时间,或者放在干燥袋的那段时间,不应再计算在曝露时间内。

对于湿度敏感级别为5~5a的MSD,只要曝露时间不超过8小时,则其重新干燥处理的保持时间为10倍的曝露时间。可以用足够多的干燥剂来对器件进行干燥,也可以采用常温自动干燥箱对器件进行干燥,干燥箱的内部湿度要保持在5%RH以内。干燥处理以后可以从零开始计算器件的曝露时间。

如果干燥箱的湿度保持在5%RH以下,这样相当于存储在完整无损的MBB内,其Shelf Life不受限制。

八、MSD包装

许多公司会选择对没有用完的MSD重新打包,根据标准要求,打包的基本物资条件有MBB、干燥剂、HIC等,不同等级的MSD其打包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在用MBB密封以前,对于湿度敏感级别为2a~5a的器件必须进行干燥(除湿)处理。

由于盛放器件的料盘,如:Tray盘、Tube、Reel卷带等,和器件一块儿放入MBB时,会影响湿度等级,因此作为补偿,这些料盘也要进行干燥处理。

九、MSD的干燥方法

一般采用的干燥方法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对器件进行一定时间的恒温烘干处理。也可以利用常温自动干燥箱来对器件进行干燥除湿。

根据器件的湿度敏感等级、大小和周围环境湿度状况,不同的MSD的烘干过程也各不相同。按照要求对器件干燥处理以后,MSD的Shelf Life和Floor Life可以从零开始计算。

当MSD曝露时间超过Floor Life,或者其他情况导致MSD周围的温度/湿度超出要求以后,其干燥方法具体可参照最新的IPC/JEDEC标准。如果器件要密封到MBB里面,必须在密封前进行干燥。

湿度敏感等级为6 的MSD在使用前必须重新烘干,然后根据湿度敏感警示标志上的说明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回流焊接。

对MSD进行烘烤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般装在高温料盘(如高温Tray盘)里面的器件都可以在125℃温度下进行烘烤,除非厂商特殊注明了温度。Tray盘上面一般注有最高烘烤温度。

装在低温料盘(如低温Tray盘、管筒、卷带)内的器件其烘烤温度不能高于40℃,否则料盘会受到高温损坏。

在125℃高温烘烤以前要把纸/塑料袋/盒拿掉。

烘烤时注意ESD(静电敏感)保护,尤其烘烤以后,环境特别干燥,最容易产生静电。

烘烤时务必控制好温度和时间。如果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很容易使器件氧化,或着在器件内部接连处产生金属间化合物,从而影响器件的焊接性。

烘烤期间,注意不能导致料盘释放出不明气体,否则会影响器件的焊接性。烘烤期间一定要作好烘烤记录,以便控制好烘烤时间。

十、MSD的返修

如果要拆掉主板上的器件,最好采用局部加热,器件的表面温度控制在200℃以内,以减小湿度造成的损坏。如果有些器件的温度要超过200℃,而且超过了规定的Floor Life,在返工前要对主板进行烘烤,烘烤方法见下段介绍;在Floor Life以内,器件所能经受的温度和回流焊接所能承受的温度一样。

如果拆除器件是为了进行缺陷分析,一定要遵循上面的建议,否则湿度造成的损坏会掩盖本来的缺陷原因。

如果器件拆除以后要回收再用,更要遵循上面的建议。MSD经过若干次回流焊接或返工后,并不能代替烘干处理。

有些SMD器件和主板不能承受长时间的高温烘烤,如一些FR-4材料,不能承受24小时125℃的烘烤;一些电池和电解电容也对温度很敏感。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选择常温自动干燥箱来进行干燥。

电子元器件焊接工艺要求

电子元器件焊接工艺规范 一、目的 规范电子元器件手工焊接操作,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此工艺规范,要求生产二部全体员工严格遵守。 二、手工焊接工具要求 1、焊锡丝的选择要求 1)直径为1.0mm的焊锡丝,用于铜插孔焊接,焊片和PCB板的注 锡,一些较大元器件的焊接。 2)直径为0.8mm的焊锡丝,用于普通类电子元器件焊接。 3) 直径为0.6mm的焊锡丝,用于贴片及较小型电子元器件焊接。2、电烙铁的功率选用要求 1)焊接常规电子元器件及其它受热易损件的元件时,考虑选用35W 内热式电烙铁。 2)焊接导线、铜插孔、焊片以及给PCB板镀锡时,要选用60W的 内热式电烙铁。 3)拆卸一些电子元器件及热缩管热缩时,考虑选用热风枪。 3、电烙铁使用注意事项 1)新的烙铁在使用之前必须先给它蘸上一层锡(给烙铁通电,然后 在烙铁加热到一定的时候就用锡条靠近烙铁头),使用久了的烙铁将烙铁头部锉亮,然后通电加热升温,并将烙铁头蘸上一点松香,待松香冒烟时在上锡,使在烙铁头表面先镀上一层锡。 2)电烙铁通电后,不用时应放在烙铁架上,但较长时间不用时应切 断电源,防止高温“烧死”烙铁头(被氧化)。要防止电烙铁烫坏其他元器件,尤其是电源线,若其绝缘层被烙铁烧坏而不注意便

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3)不要把电烙铁猛力敲打,以免震断电烙铁内部电热丝或引线而产 生故障。 4)电烙铁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在烙铁头部留有锡垢,在烙铁加热 的条件下,我们可以用湿布轻檫。如有出现凹坑或氧化块,应用细纹锉刀修复或者直接更换烙铁头 三、电子元器件的安装 1、元器件引脚折弯及整形的基本要求 手工弯引脚可以借助镊子或小螺丝刀对引脚整形。所有元器件引脚均不得从根部弯曲,一般应留1.5mm以上;电阻,二极管及其类似元件要将引脚弯成与元件成垂直状再进行装插。 2、元器件插装要求 1)电子元器件插装要求做到整齐、美观、稳固,元器件应插装到位, 无明显倾斜、变形现象。同时应方便焊接和有利于元器件焊接时的散热。 2)电阻,二极管及其类似元件与线路板平行,要尽量将有字符的元 器件面置于容易观察的位置。 3)电容、三极管、电感、可控硅及类似元件要求引脚垂直安装,元 件与线路板垂直。 4)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插座装插件时注意引脚顺序不能插反且安装 应到位,元件与线路板平行。 5)有极性的元件在装插时要注意极性,不能将极性装反。 6)相同元件安装时要求高度统一,手工插焊遵循先低后高,先小后

电子元器件插件工艺

元件插件工艺及检测标准 一、目的: 使LED电源PCB板组装(PCBA)工作人员掌握基本的电子元件操作工艺; 规范电子元件在PCBA上的插件/焊锡等操作要求, 并为PCBA检验提供检查标准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PCBA(LED电源PCB的插件/焊锡)的工艺操作和检查。 三、参考文件: 工艺要求参照: IPC-A-610B (Class Ⅱ) 四、定义: PCB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印刷线路板组装) AX: (轴向) RD: Radial (径向) HT: Horizontal (卧式) VT: Vertical (立式) SMT: 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表面安装技术) SMD: Surface Mount Device (表面安装元件) SMC: Surface Mounting Components (表面安装零件) SIP: Simple in-line package 单列直插式封装 SOJ: Small Outline J-lead package (具有J型引线的小外形封装) SOP: Small Outline package (小外形封装) SOT: Small Outline Transistor (小外形晶体管) IC: Integrated Circuit (集成电路) PR: Preferred (最佳) AC: Acceptable (可接受的) RE: Reject (拒收) 五、元件类别: 电阻, 电容, 电感, 二极管, 三极管, IC, IC Socket, 晶体, 整流器, 蜂 鸣器, 插头, 插针, PCB, 磁珠等, 在此文件中, 根据本公司情况暂时定义电阻, 电容, 电感, 二极管, 三极管,MOS管工艺标准

电子元器件安装与焊接工艺规范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电子元器件安装与焊接 工艺规范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电子元器件安装与焊接工艺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设备电气盒制作过程中手工焊接技术要求、工艺方法和质量检验要求。2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规范,但提倡使用本规范的各方探讨试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未注日期或版次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HB 7262.1-1995 航空产品电装工艺电子元器的安装 HB 7262.2-1995 航空产品电装工艺电子元器的焊接 QJ 3117-1999 航天电子电气产品手工焊接工艺技术要求 IPC-A-610E-2010 电子组件的可接收性 3技术要求与质量保证 3.1一般要求 ,及时清除杂物(如污、油脂、导线头、绝缘体碎屑等)工作区域不得洒水。 3.2安装前准备 ,并放在适当位置,以便使用; ,无油脂,按下列要求检查工具: 切割工具刃口锋利,能切出整齐的切口; 绝缘层和屏蔽剥离工具功能良好。 ,在安装前均应进行清洗除油,并防止已除过的零件再次糟受污染。 4元器件在印制板上安装 4.1元器件准备 4.1.1安装前操作人员应按产品工艺文件检查待装的各种元器件、零件及印制板的外观质 量。 4.1.2元器件引线按下列要求进行了清洁处理: a、用织物清线器轻轻地擦拭引线,除去引线上的氧化层。有镀层的引线不用织物清 线器处理; b、清洁后的引线不能用裸手触摸; c、用照明(CDD)放大镜检验元器件引线清洁质量。 4.2元器件成型注意事项 a、成型工具必须表面光滑,夹口平整圆滑,以免损伤元器件; b、成型时,不应使元器件本体产生破裂,密封损坏或开裂,也不应使引线与元器件 内部连接断开; c、当弯曲或切割引线时,应固定住元器件引线根部,防止产生轴向应力,损坏引线 根部或元器件内部连接; d、应尽量对称成型,在同一点上只能弯曲一次; e、元器件成型方向应使元器件装在印制板上后标记明显可见; f、不允许用接长元器件引线的办法进行成型; g、不得弯曲继电器、插头座等元器件的引线。 4.3元器件成型要求 4.3.1轴向引线元器件 引线弯曲部分不能延长到元器件本体或引线根部,弯曲半径应大于引线厚度或引线直径;见图1: 图1 轴向引线元器件引脚折弯要求 水平安装的元器件应有应力释放措施,每个释放弯头半径R至少为0.75mm,但不得小于引线直径。 图2 元器件应力释放弯头处理要求

电子元器件焊接工艺要求

电子元器件焊接工艺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电子元器件焊接工艺规范 一、目的 规范电子元器件手工焊接操作,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此工艺规范,要求生产二部全体员工严格遵守。 二、手工焊接工具要求 1、焊锡丝的选择要求 1)直径为1.0mm的焊锡丝,用于铜插孔焊接,焊片和PCB板的注 锡,一些较大元器件的焊接。 2)直径为0.8mm的焊锡丝,用于普通类电子元器件焊接。 3) 直径为0.6mm的焊锡丝,用于贴片及较小型电子元器件焊接。 2、电烙铁的功率选用要求 1)焊接常规电子元器件及其它受热易损件的元件时,考虑选用 35W内热式电烙铁。 2)焊接导线、铜插孔、焊片以及给PCB板镀锡时,要选用60W的 内热式电烙铁。 3)拆卸一些电子元器件及热缩管热缩时,考虑选用热风枪。 3、电烙铁使用注意事项 1)新的烙铁在使用之前必须先给它蘸上一层锡(给烙铁通电,然后 在烙铁加热到一定的时候就用锡条靠近烙铁头),使用久了的烙铁将烙铁头部锉亮,然后通电加热升温,并将烙铁头蘸上一点松香,待松香冒烟时在上锡,使在烙铁头表面先镀上一层锡。 2)电烙铁通电后,不用时应放在烙铁架上,但较长时间不用时应 切断电源,防止高温“烧死”烙铁头(被氧化)。要防止电烙铁

烫坏其他元器件,尤其是电源线,若其绝缘层被烙铁烧坏而不注意便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3)不要把电烙铁猛力敲打,以免震断电烙铁内部电热丝或引线而产 生故障。 4)电烙铁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在烙铁头部留有锡垢,在烙铁加 热的条件下,我们可以用湿布轻檫。如有出现凹坑或氧化块,应用细纹锉刀修复或者直接更换烙铁头 三、电子元器件的安装 1、元器件引脚折弯及整形的基本要求 手工弯引脚可以借助镊子或小螺丝刀对引脚整形。所有元器件引脚均不得从根部弯曲,一般应留1.5mm以上;电阻,二极管及其类似元件要将引脚弯成与元件成垂直状再进行装插。 2、元器件插装要求 1)电子元器件插装要求做到整齐、美观、稳固,元器件应插装到 位,无明显倾斜、变形现象。同时应方便焊接和有利于元器件焊接时的散热。 2)电阻,二极管及其类似元件与线路板平行,要尽量将有字符的元 器件面置于容易观察的位置。 3)电容、三极管、电感、可控硅及类似元件要求引脚垂直安装,元 件与线路板垂直。 4)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插座装插件时注意引脚顺序不能插反且安装 应到位,元件与线路板平行。 5)有极性的元件在装插时要注意极性,不能将极性装反。

电装工艺规范

电子及电气安装工艺规范 第1版 共52页 江苏中航动力控制有限公司 2008年06月

文件编审 会签 审批 发放部门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本公司电子产品安装、焊接及导线连接和电气设备安装的通用工艺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各种电子产品以及电气设备的装联。 2 引用文件 Q/14S.J11-2004 电装工艺规范(第六一四研究所所标) 3工艺过程 3.1 电子产品 准备——元器件成型——元器件零组件的安装、固定——元器件的焊接——自检——补充装焊——清洗烘干——调试老化——检验——补充装焊——检验 3.2 电器产品 准备——元器件成型——元器件零组件的安装、固定——元器件的焊接——自检——补充装焊——清洗烘干——调试老化——导线的加工——机械装配——整机安装——整机调试——自检——检验——补充装配——检验 3.3 电气产品 准备——电气零部件的机械装配和固定——母线的装配和固定——电气零部件间的导线加工——电气零部件间的导线连接——自检——检验——补充装配——检验 4 一般要求 4.1 人员要求 a)各岗位的操作人员必须有相应的上岗证; b)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 4.2 工作场地及环境要求 a)温度应为15℃~30℃; b)应通风,相对湿度为30%~75%;

c)照明度应在500lx~750lx范围; d)各工作部位应配备相应的工作台、电源(零线与地线应分开); e)各工作部位在工作时间内只应放置由工艺规程规定的用于指定工作的零部件、必要的工艺装备及技术文件; f)工具、器材、文件、产品应定置定位; g)应划分工作区和非工作区,工作场所应始终保持清洁。 4.3 防静电要求 a)工作台应铺防静电桌垫并良好接地; b)进入工作场地须穿防静电服、防静电鞋; c)触摸产品内部模块,装焊元器件时须带防静电手腕; d)静电敏感元器件在发放、传递、装联过程中应有防静电措施。 4.4 操作要求 操作时应严格按现行有效的工艺文件进行: a)发现影响装焊质量的问题应及时向工艺员反映,操作员不得擅自处理; b)元件插装后要进行定向、定位复查,在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焊接; c)易碎、热敏和精密元器件成型、安装及焊接应严格按具体工艺文件规定执行; d)在装焊等工序中,应保持手干净无油腻,必要时可带手指套进行操作;检验岗位等需触摸PCB的应戴防静电手套;清洗后的印制板组装件不得用手触摸,以后的 操作一律戴防静电手套。 4.5 多余物控制要求 a)所有切屑形成的操作应在与装配工段隔开的场所进行; b)现场应设立多余物专用箱并每天定时清除; c)剪掉导线、元器件引线或保险丝多余长度时,应采用专用斜口钳或在剪脚专用箱内进行,余头足够长度时应用手捏住余头后一次剪断,以避免导线及引线头掉入

电子元器件焊接标准

迪美光电电路板焊接标准概述 ---A手插器件焊接工艺标准 一.没有引脚的PTH/ VIAS (通孔或过锡孔) 标准的 (1)孔内完全充满焊料。焊盘表面显示良好的润湿。 (2)没有可见的焊接缺陷。 可接受的 (1)焊锡润湿孔内壁与焊盘表面。 (2)直径小于等于1.5mm的孔必须充满焊料。 (3)直径大于1.5mm的孔没有必要充满焊料但整个孔内表面和上表面必须有焊锡润湿。

不可接受的 (1)部分或整个孔内表面和上表面没有焊料润湿。 (2)孔内表面和焊盘没有润湿。在两面焊料流动不连续。 二.直线形导线 1、最小焊锡敷层(少锡) 标准的 (1)焊点光滑、明亮呈现羽翼状薄边,显示出良好的流动和润湿。 (2)导线轮廓可见。 可接受的 (1)焊锡的最大凹陷为板厚(W)的25%,只要在引脚与焊盘表面仍呈现出良好的浸润。

不可接受的 (1)焊料凹陷超过板厚(W)的25%。 (2)焊接表现为由焊锡不足引起的没有充满孔和/或焊盘没有完全润湿。 2、最大焊锡敷层(多锡) 标准的 (1)焊点光滑、明亮呈现羽翼状薄边,显示出良好的流动和润湿。(2)引脚轮廓可见。 可接受的 (1)在导体与终端之间多锡,但仍然润湿且结合成一个凹形焊接带。(2)引脚轮廓可见。

不可接受的 (1)在导体与终端焊盘之间形成了一个多锡的凸形焊接带。 (2)引脚轮廓不可见。 3、弯曲半径焊接 标准的 (1)焊接带呈现凹形,并且没有延伸到元件引脚形成的弯曲半径处。 可接受的 (1)焊料没有超出焊盘区域且焊接带呈现凹形。 (2)焊料到元件本体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一个引脚的直径。

不可接受的 (1)焊料超出焊接区域并且焊接带不呈现凹形。 (2)焊料到元件本体之间的距离小于一个引脚的直径。 4、弯月型焊接 标准的 (1)焊接带呈现出凹形并且弯月型部分没有延伸进焊料中。 可接受的 (1)元件弯月型部分可以插入焊接结合处(元件面),只要在元件和邻近焊接接合处没有裂痕。

电子器件工艺要求规范

元器件工艺技术要求规范 1 目的 (1) 2 适用范围 (1) 3 定义 (1) 4 职责 (1) 5 引用和参考的相关标准 (1) 6 术语 (2) 7 要求 (2) 7.1 元器件管脚表面涂层要求 (2) 7.2 表面贴装器件封装 (3) 7.3 表面贴装器件的共面度要求 (4) 7.4 工作温度 (4) 7.5 可焊性要求 (4) 7.6 耐焊接热 (5) 7.7 外型尺寸及重量要求 (5) 7.8 相关尺寸 (6) 7.9 封装一致性要求 (6) 7.10 潮湿敏感器件要求 (6) 7.11 防静电要求 (7) 7.12 器件包装及存储期限的要求 (8)

7.13 加工过程要求 (9) 7.14 清洗要求 (10) 7.15 返修要求 (10) 8 说明 (10) 9 参考资料 (11) 10 相关附件、文件、记录 (11) 10.1 附件 (11) 10.2 文件 (11) 10.3 记录 (11)

1 目的 元器件的工艺性对于生产加工和产品质量非常重要,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性能指标,为了使元器件符合焊接、加工制造质量要求,要求所选用的元器件满足产品生产工艺的一致性,对SMT 元器件供应商所供的产品工艺性作出统一规范,本要求规定了表面贴装元器件和插装元器件的工艺技术要求,以保证所选用的元器件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2 适用范围 对元器件工艺技术的通用要求,只有满足要求的元器件才能被选用、生产。 本要求将随工艺水平的提高而更新。 3 定义 无 4 职责 采购部门、质量部门根据本技术要求选用的元器件及其供应商进行监督和管控,确保被选用及生产的元器件是满足工艺技术要求的。 5 引用和参考的相关标准 EIA/IS-47《Contact Terminations Finish for Surface Mount Device》 J-STD-001B《Requirements for Soldered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Assemblies》 IEC68-2-69《Solderability testing of electronic conponents for 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 by the wetting balance methods》 EIA-481-A《表面安装器件卷带盘式包装》 IEC286《表面安装器件卷带盘式包装》 IPC-SM-786A《Procedures for Characterizing and Handling of Moisture/Reflow Sensitive Plastic ICs》

电子元器件工艺要求

焊接工艺要求 一:电子元器件贴片的工艺要求: 用贴装机或人工将片式元件器准确地贴放在印好焊膏或贴片胶的PCB表面上。 贴装元器件的工艺要求 1.各装配位号元器件的型号、标称值和极性等特征标记要符合装配图和明细表要求。 2.贴装好的元器件要完好无损。 3.元器件焊端或引脚不小于1/2的厚度要浸入焊膏。 4。元器件的端头或引脚均应与焊盘图形对齐、居中。由于再流焊时有自定位效应,因此元器件贴装位置允许有一定的偏差。 .二:施加焊膏技术要求: 焊膏一般含有铅和有机溶剂。请勿直接用手触摸焊膏一般含有铅和有机溶剂。请勿直接用手触摸 1.施加的焊膏均匀,一致性好。焊膏图形要清晰,相邻的图形之间尽量不要连接。焊膏图形与焊盘图形要一致,尽量不要错位。 2.在一般情况下,焊盘上的单位面积的焊膏量应为0.8mg/mm2.左右。对窄间距元件,应为0.5mg/mm2左右。 3.应刷在基本上的焊膏与希望重量值相比,可允许有一定的偏差,至于焊膏覆盖每个焊盘的面积,应在75%以上。采用免清洗技术时,要求焊膏全部位于焊盘上。 4.焊膏印制后,应无严重塌落,边缘整齐,错位不大于0.2mm,对窄间距元器件焊盘,错位不大于0.1mm,基板表面不允许被焊膏污染。采用免洗技术时,可通过缩小模块开口尺寸的方法,使焊膏全部位于焊盘上。 三:丝印技术要求: 1.所有元器件,安装孔,定位孔都有对应的丝印标号为了方便制成板的安装,所有元器件,安装孔,定位孔都有对应的丝印标号,PCB上的安装孔丝印用H1 、H2……Hn进行标识。 2.丝印字符遵循从左至右、从下到上的原则,丝印字符尽量遵循从左至右、从下到上的原则,对于电解电容、二极管等极性的器件在每个功能单元内尽量保持方向一致。 3.器件焊盘,需要搪锡的锡道上无丝印,器件位号不应被安装后器件所遮挡。(密度较高,PCB上不需作丝印的除外)保证器件的焊接可靠性,要求器件焊盘上无丝印;为了保证搪锡色锡道连续性,需要搪锡的锡道上无丝印;为了便于器件插装和维修,器件位号不应被安装后器件所遮挡;丝印不能压在导通孔、焊盘上,免开阻焊窗时部分丝印丢失。丝印间距大于5mil. 4.有极性元器件其极性在丝印图上表示清楚,极性方向标记就易于辨认。 5.有方向的接插件其方向在丝印上表示清楚。 6.PCB板上应有厂家完整的相关信息及防静电标识。 7.PCB光绘文件的张数正确,每层应有正确的输出,并有完整的层数输出。 8.PCB上器件的标识符必须和BOM清单中的标识一致。 四:电子元器件插焊技术要求: 1.用插件机或人工将元器件准确地插放在印好焊膏或贴片胶的PCB表面上。 1.各装配位号元器件的型号、标称值和极性等特征标记要符合装配图和明细表要求。 2.插装好的元器件要完好无损。 3在插焊时应按照五步骤: ⑴步骤一:准备施焊,左手拿焊丝,右手握烙铁,进入备焊状态。要求烙铁头保持干净,无焊渣等氧化物,并在表面镀有一层焊锡。 ⑵步骤二:加热焊件,烙铁头靠在两焊件的连接处,加热整个焊件全体,时间大约为1~2秒钟。对于在印制板上焊接元器件来说,要注意使烙铁头同时接触两个被焊接物。例如,图(b)中的导线与接线柱、元器件引线与焊盘要同时均匀受热。

电路板焊接通用工艺规范

电路板焊接通用工艺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路板焊接中的工艺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XXX公司电子元器件焊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B 7262.1-95 航空产品电装工艺电子元器件的安装 HB 7262.2-95 航空产品电装工艺电子元器件的焊接 SJ 20385A-2008 军用电子设备电气装配技术要求 QJ 3011-1998 航天电子电气产品焊接通用技术要求 QJ 3012-1998 航天电子电气产品元器件通孔安装技术要求 3环境要求和一般要求 3.1 工作场地应通风、照明良好,并保持温度为15℃~35℃,湿度为30%~75%。 3.2 工作场地应无灰尘,及时清除杂物(如污垢、油脂、导线头、绝缘体碎屑等)。工作区不得洒水,不允许吸烟和饮食。 3.3 工作台上应有防静电台垫等防静电措施,防静电台垫要可靠接地。工作台应整洁、干净、无杂物。工作台上应有触电断路保护装置。 3.4 在焊接ESDS元器件时,操作人员必须身着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工作鞋、防静电帽、防静电腕带进行操作。 3.4 技术文件、工具、元器件等应放在规定的地方。 3.5 操作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人员,并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4元器件搪锡 4.1 清洁元器件引线 检查元器件引线查看是否有氧化层、粘污,用橡皮擦轻擦引线去除氧化层、粘污,必要时可用W14-W28号金相砂纸单方向轻砂引线表面,直至去除氧化层,但不可将引线上的镀层去除。距引线根部3~5mm的位置处不进行去除氧化层操作,引线清洁后要对清洁部位进行清洗。氧化层去除后2H内要搪锡完毕,清洁后引线禁止用手直接触碰。 4.2 元器件引线搪锡 在清洁后的元器件引线上搪锡,搪锡段离引线根部距离一般不小于3mm。引线上无氧化层,可焊性良好的元器件,可不搪锡直接焊接在电路板上。 5元器件安装 5.1 元器件成形 5.1.1 成形工具必须表面光滑,夹口平整圆滑。以免损伤元器件。 5.1.2 成形时,不应使元器件本体产生破裂,密封损坏或开裂,也不应使引线与元器件内部连接断开。 5.1.3 当弯曲或切割引线时,应固定住元器件引线根部,防止产生轴向应力,损坏引线根部或元器件内部连接。

研发工艺设计规范(Pcb设计)

研发工艺设计规范(Pcb设计) Pcb设计参考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71259309.html,/item.htm?spm=a230r.1.14.32.RKUxpu&id=528247491620&ns=1&abbu cket=6#detail 1.范围和简介 1.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研发设计中的相关工艺参数。 本规范适用于研发工艺设计 1.2简介 本规范从PCB外形,材料叠层,基准点,器件布局,走线,孔,阻焊,表面处理方式,丝印设计等多方面,从DFM角度定义了PCB的相关工艺设计参数。 2.引用规范性文件 下面是引用到的企业标准,以行业发布的最新标准为有效版本。 3 术语和定义 细间距器件:pitch≤0.65mm异型引脚器件以及pitch≤0.8mm的面阵列器件。 Stand off:器件安装在PCB板上后,本体底部与PCB表面的距离。 PCB表面处理方式缩写: 热风整平(HASL喷锡板):Hot Air Solder Leveling 化学镍金(ENIG):Electroless Nickel and Immersion Gold 有机可焊性保护涂层(OSP):Organic Solderability Preservatives 说明:本规范没有定义的术语和定义请参考《印刷板设计,制造与组装术语与定义》(IEC60194)4. 拼板和辅助边连接设计 4.1V-CUT连接

[1]当板与板之间为直线连接,边缘平整且不影响器件安装的PCB可用此种连接。V-CUT为直通型,不能在中间转弯。 [2]V-CUT设计要求的PCB推荐的板厚≤3.0mm。 [3]对于需要机器自动分板的PCB,V-CUT线两面(TOP和BOTTOM面)要求各保留不小于1mm的器件禁布区,以避免在自动分板时损坏器件。 图1 :V-CUT自动分板PCB禁布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自动分板机刀片的结构,如图2所示。在离板边禁布区5mm的范围内,不允许布局器件高度高于25mm的器件。 采用V-CUT设计时以上两条需要综合考虑,以条件苛刻者为准。保证在V-CUT的过程中不会损伤到元器件,且分板自如。 此时需考虑到V-CUT的边缘到线路(或PAD)边缘的安全距离“S”,以防止线路损伤或

电子元器件安装与焊接实用工艺要求规范

电子元器件安装与焊接 工艺规

电子元器件安装与焊接工艺规 1围 本规规定了设备电气盒制作过程中手工焊接技术要求、工艺方法和质量检验要求。2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规的条款。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规,但提倡使用本规的各方探讨试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未注日期或版次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 HB 7262.1-1995 航空产品电装工艺电子元器的安装 HB 7262.2-1995 航空产品电装工艺电子元器的焊接 QJ 3117-1999 航天电子电气产品手工焊接工艺技术要求 IPC-A-610E-2010 电子组件的可接收性 3技术要求与质量保证 3.1一般要求 3.1.1参加产品安装和检验的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 3.1.2环境温度要求:20℃-30℃。 3.1.3相对湿度要求:30%-75%。 3.1.4照明光照度要求:工作台面不低于500lx。 3.1.5工作场地应无灰尘,及时清除杂物(如污、油脂、导线头、绝缘体碎屑等)工作区域 不得洒水。 3.2安装前准备 3.2.1把安装所用的器材备齐,并放在适当位置,以便使用; 3.2.2所有工具可正常使用,无油脂,按下列要求检查工具: 切割工具刃口锋利,能切出整齐的切口; 绝缘层和屏蔽剥离工具功能良好。 3.2.3按配套明细表检查和清点元器件、印制板、紧固件、零件等的型号规格及数量。 3.2.4凡油封的零件或部件,在安装前均应进行清洗除油,并防止已除过的零件再次糟受污 染。 4元器件在印制板上安装 4.1元器件准备 4.1.1安装前操作人员应按产品工艺文件检查待装的各种元器件、零件及印制板的外观质 量。 4.1.2元器件引线按下列要求进行了清洁处理: a、用织物清线器轻轻地擦拭引线,除去引线上的氧化层。有镀层的引线不用织物清 线器处理; b、清洁后的引线不能用裸手触摸; c、用照明(CDD)放大镜检验元器件引线清洁质量。 4.2元器件成型注意事项 a、成型工具必须表面光滑,夹口平整圆滑,以免损伤元器件; b、成型时,不应使元器件本体产生破裂,密封损坏或开裂,也不应使引线与元器件 部连接断开; c、当弯曲或切割引线时,应固定住元器件引线根部,防止产生轴向应力,损坏引线 根部或元器件部连接; d、应尽量对称成型,在同一点上只能弯曲一次; e、元器件成型方向应使元器件装在印制板上后标记明显可见; f、不允许用接长元器件引线的办法进行成型; g、不得弯曲继电器、插头座等元器件的引线。

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规范

电子产品总装工艺规范 整机装配就是将机柜、设备、组件以及零、部件按预定的设计要求装配在机箱、车厢、平台,再用导线将它们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它是电子产品生产中一个重要的工艺过程。 1 整机装配的顺序和基本要求 图1 整机结构树状图 1.1整机装配的基本顺序 电子设备的整机装配有多道工序,这些工序的完成顺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装配质量、生产效率和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电子设备整机装配的基本顺序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铆后装、先装后焊、先里后外、先平后高,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

1.2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电子设备的整机装配是把半成品装配成合格产品的过程。对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如下: 1)整机装配前,对组成整机的有关零部件或组件必须经过调试、检验,不合格的零部件或组件不允许投入生产线。检验合格的装配件必须保持清洁。 2)装配时要根据整机的结构情况,应用合理的安装工艺,用经济、高效、先进的装配技术,使产品达到预期的效果,满足产品在功能、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等方面的要求。 3)严格遵循整机装配的顺序要求,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 4)装配过程中,不得损伤元器件和零部件,避免碰伤机壳、元器件和零部件的表面涂敷层,不得破坏整机的绝缘性。保证安装件的方向、位置、极性的正确,保证产品的电性能稳定,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度。 5)小型机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其整机装配在流水线上按工位进行。每个工位除按工艺要求操作外,要求工位的操作人员熟悉安装要求和熟练掌握安装技术,保证产品的安装质量,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与专职调试检查的“三检”原则。装配中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都应进行检查,分段把好质量关,从而提高产品的一次通过率。 2 整机装配中的流水线

(仅供参考)电子元器件焊接标准

电路板焊接标准概述 ---A手插器件焊接工艺标准 一.没有引脚的PTH/ VIAS (通孔或过锡孔) 标准的 (1) 孔内完全充满焊料。焊盘表面显示良好的润湿。 (2) 没有可见的焊接缺陷。 可接受的 (1)焊锡润湿孔内壁与焊盘表面。 (2)直径小于等于1.5mm的孔必须充满焊料。 (3)直径大于1.5mm的孔没有必要充满焊料但整个孔内表面和上表面必须有焊锡润湿。

不可接受的 (1) 部分或整个孔内表面和上表面没有焊料润湿。 (2)孔内表面和焊盘没有润湿。在两面焊料流动不连续。 二.直线形导线 1、最小焊锡敷层 (少锡) 标准的 (1) 焊点光滑、明亮呈现羽翼状薄边,显示出良好的流动和润湿。 (2)导线轮廓可见。

可接受的 (1) 焊锡的最大凹陷为板厚(W)的25%,只要在引脚与焊盘表面仍呈现出良好的浸润。 不可接受的 (1) 焊料凹陷超过板厚(W)的25%。 (2)焊接表现为由焊锡不足引起的没有充满孔和/或焊盘没有完全润湿。 2、最大焊锡敷层 (多锡) 标准的 (1) 焊点光滑、明亮呈现羽翼状薄边,显示出良好的流动和润湿。

(2)引脚轮廓可见。 可接受的 (1) 在导体与终端之间多锡,但仍然润湿且结合成一个凹形焊接带。 (2)引脚轮廓可见。 不可接受的 (1) 在导体与终端焊盘之间形成了一个多锡的凸形焊接带。 (2)引脚轮廓不可见。 3、弯曲半径焊接

标准的 (1) 焊接带呈现凹形,并且没有延伸到元件引脚形成的弯曲半径处。 可接受的 (1) 焊料没有超出焊盘区域且焊接带呈现凹形。 (2) 焊料到元件本体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一个引脚的直径。 不可接受的 (1) 焊料超出焊接区域并且焊接带不呈现凹形。 (2) 焊料到元件本体之间的距离小于一个引脚的直径。

电子器件工艺要求规范

元器件工艺技术要求规范 1目的 (1) 2适用范围 (1) 3定义 (1) 4职责 (1) 5引用和参考的相关标准 (1) 6术语 (2) 7要求 (2) 7.1元器件管脚表面涂层要求 (2) 7.2表面贴装器件封装 (3) 7.3表面贴装器件的共面度要求 (3) 7.4工作温度 (3) 7.5可焊性要求 (4) 7.6耐焊接热 (4) 7.7外型尺寸及重量要求 (4) 7.8相关尺寸 (5) 7.9封装一致性要求 (5) 7.10潮湿敏感器件要求 (5) 7.11防静电要求 (6) 7.12器件包装及存储期限的要求 (6) 7.13加工过程要求 (7) 7.14清洗要求 (8) 7.15返修要求 (8) 8说明 (8) 9参考资料 (8) 10相关附件、文件、记录 (8) 10.1附件 (8) 10.2文件 (8) 10.3记录 (8) 1 / 9

1 目的 元器件的工艺性对于生产加工和产品质量非常重要,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性能指标,为了使元器件符合焊接、加工制造质量要求,要求所选用的元器件满足产品生产工艺的一致性,对SMT 元器件供应商所供的产品工艺性作出统一规范,本要求规定了表面贴装元器件和插装元器件的工艺技术要求,以保证所选用的元器件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2 适用范围 对元器件工艺技术的通用要求,只有满足要求的元器件才能被选用、生产。 本要求将随工艺水平的提高而更新。 3 定义 无 4 职责 采购部门、质量部门根据本技术要求选用的元器件及其供应商进行监督和管控,确保被选用及生产的元器件是满足工艺技术要求的。 5 引用和参考的相关标准 EIA/IS-47《Contact Terminations Finish for Surface Mount Device》 J-STD-001B《Requirements for Soldered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Assemblies》 IEC68-2-69《Solderability testing of electronic conponents for 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 by the wetting balance methods》 EIA-481-A《表面安装器件卷带盘式包装》 IEC286《表面安装器件卷带盘式包装》 IPC-SM-786A《Procedures for Characterizing and Handling of Moisture/Reflow Sensitive Plastic ICs》 J-STD-020《Moisture/Reflow Sensitivity Classification of Plastic Surface Mount Devices》 IPC-SC-60A《Post Solder Solvent Cleaning Handbook》 IPC-AC-62A《Post Solder Aqueous Cleaning Handbook》 IPC-CH-65《Guidelines for Cleaning of Printed Boards and Assemblies 》 IPC-7711《Rework of Electronic Assemblies(Replaces IPC-R-700)》

电子元器件防静电工艺规范

电子元器件防静电工艺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科学保护电子元器件,减少静电对产品的损害,提升我们的产品质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ANSI/ESDS2020 静电放电控制程序 IED61340-5-1 电子器件静电的防护——基本要求 GB 12014 防静电服 GB12158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GB/T 15463 静电安全术语 GB 21146 个体防护装备职业鞋 GJB/Z 25 电子设备和设施的接地, 搭接和屏蔽设计指南 GJB/Z 105 电子产品防静电放电控制手册 GJB 3007A 防静电工作区技术要求 SJ/T 10694 电子产品制造与应用系统防静电检测通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名词解释:

3.1.1静电:一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电荷。由它所引起的磁场效应较之电场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3.1.2静电放电(ESD):是指带电体周围的场强超过周围介质的绝缘击穿场强时,因介质电离而使带电体上的静电荷部分或全部消失的现象。 3.1.3静电放电敏感器件(SSD或ESDS器件):易于受静电放电损坏的电子器件(组件)。 3.1.4静电感应:在静电场影响下引起物体上电荷重新分布,并在其表面产生电荷的现象。 3.1.5静电耗散:将电子生产用的各类用品(装备)用ESD防护材料来制备。当因各种原因在其上产生静电时,通过静电消散使其静电不能在用品(装配)的某点或区域积聚,降低单位面积的静电电量,从而降低静电电位作用,防止静电放电的发生。 3.1.6静电泄露:将带电体上的电荷通过内部和其表面等途径,而使之部分或全部消失的现象。 3.1.7静电中和:将带电体上的电荷与其内部和外部相反极性的电荷(电子或离子)的复合而使所带静电荷部分或全部消失的现象。 3.1.8静电屏蔽与接地:对某些高压电源屏蔽与接地,从而避免静电场对SSD和SSD组件的感应及静电放电的产生。 3.1.9防静电工作区(EPA):配备各种防静电设备和器材、能限制静电电位,具有确定边界和专门标记的适于从事静电防护操作的场所叫防静电工作区;凡是操作或生产静电放电敏感电子产品(元器件)的场所,都应视为需要防静电的工作区,在该区域内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管理都应符合防静电系统构成的要求。同时在工作区内任一指定空间所允行的对大地(接地)的静电电位值不超

电子元器件安装与焊接工艺规范

电子元器件安装与焊接 工艺规范

电子元器件安装与焊接工艺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设备电气盒制作过程中手工焊接技术要求、工艺方法和质量检验要求。2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规范,但提倡使用本规范的各方探讨试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未注日期或版次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HB 7262.1-1995 航空产品电装工艺电子元器的安装 HB 7262.2-1995 航空产品电装工艺电子元器的焊接 QJ 3117-1999 航天电子电气产品手工焊接工艺技术要求 IPC-A-610E-2010 电子组件的可接收性 3技术要求与质量保证 3.1一般要求 3.1.1参加产品安装和检验的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 3.1.2环境温度要求:20℃-30℃。 3.1.3相对湿度要求:30%-75%。 3.1.4照明光照度要求:工作台面不低于500lx。 3.1.5工作场地应无灰尘,及时清除杂物(如污、油脂、导线头、绝缘体碎屑等)工作区域 不得洒水。 3.2安装前准备 3.2.1把安装所用的器材备齐,并放在适当位置,以便使用; 3.2.2所有工具可正常使用,无油脂,按下列要求检查工具: 切割工具刃口锋利,能切出整齐的切口; 绝缘层和屏蔽剥离工具功能良好。 3.2.3按配套明细表检查和清点元器件、印制板、紧固件、零件等的型号规格及数量。 3.2.4凡油封的零件或部件,在安装前均应进行清洗除油,并防止已除过的零件再次糟受污 染。 4元器件在印制板上安装 4.1元器件准备 4.1.1安装前操作人员应按产品工艺文件检查待装的各种元器件、零件及印制板的外观质 量。 4.1.2元器件引线按下列要求进行了清洁处理: a、用织物清线器轻轻地擦拭引线,除去引线上的氧化层。有镀层的引线不用织物清 线器处理; b、清洁后的引线不能用裸手触摸; c、用照明(CDD)放大镜检验元器件引线清洁质量。 4.2元器件成型注意事项 a、成型工具必须表面光滑,夹口平整圆滑,以免损伤元器件; b、成型时,不应使元器件本体产生破裂,密封损坏或开裂,也不应使引线与元器件 内部连接断开; c、当弯曲或切割引线时,应固定住元器件引线根部,防止产生轴向应力,损坏引线 根部或元器件内部连接; d、应尽量对称成型,在同一点上只能弯曲一次; e、元器件成型方向应使元器件装在印制板上后标记明显可见; f、不允许用接长元器件引线的办法进行成型; g、不得弯曲继电器、插头座等元器件的引线。 4.3元器件成型要求

电子工艺实训报告(格式与要求)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电子工程系 【电子工艺实训报告】 姓名:朱松松 学号:201310599247 专业:自动化 班级:2013级电子二班 实训科目:电子工艺实训 实训时间: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实训地点:11530 成绩:

《电子工艺实训》报告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电子元器件认识: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加工工艺,掌握电子元器件的电路符号、标识方法以及应用; 2、焊接工艺的认知:包括助焊剂、焊料、焊接工艺的认知与应用方法; 3、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完成386功放电路的装配与调试。 二、实训内容 2.1 电子元器件认知 1.电阻的色环标识方法 色环电阻是电子电路中最常用的电子元件,色环电阻就是在普通的电阻封装上涂上不一样的颜色的色环,用来区分电阻的阻值。保证在安装电阻时不管从什么方向来安装,都可以清楚的读出它的阻值。色环电阻的基本单位有:欧姆(Ω)、千欧(KΩ)、兆欧(MΩ)。1兆欧(MΩ)=1000千欧(KΩ)=1000000欧(Ω)。平常使用的色环电阻可以分为四环和五环,通常用四环。其中四环电阻前二环为数字,第三环表示阻值倍乘的数,最后一环为误差;五环电阻前三环为数字,第四环表示阻值倍乘的数,最后一环为误差。误差通常也是金、银和棕三种颜色,金的误差为5%,银的误差为10%,棕色的误差为1%,无色的误差为20%,另外偶尔还有以绿色代笔误差的,绿色的误差为0.5%。 2.电容的标识方法 1).直标法。容量单位:F(法拉)、μF(微法)、nF(纳法)、pF(皮法)。1法拉=106微法=1012皮法,1微法=103纳法=106皮法,1纳法=103皮法。 2).数码表示法。一般用3位数字来表示容量的大小,单位为pF。前两位为有效数字, 后一位表示倍率,即乘以10n,n为第三位数字,若第三位数字是9,则乘10-1。如104代表10×10*4。 第一种方法是看电解电容胶管,胶管一端印有负极的标示。另外一端正极则不表示。另一种是看导针,导针长的那一端为正极。导针短的一端则为负极。 3.二极管的测量方法 (简述)发光二极管正负极的识别方法。看引脚长短可以看出来,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引脚长的为正极,短的为负极。也可以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测量。 4 集成电路引脚的识别方法。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品种、规格繁多,但就其管脚的排列情况常见的有以下 3 种形式:通

电子元器件工艺要求

XXX有限公司 电子元器件工艺守则 XX-54-01-B/2 文件履历 X X X有限公司发布

电子元器件工艺守则 1.目的 本标准对通用工艺、阶段工艺、静电的防护作出了规范,对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的各 种因素进行工艺控制,减少不良率,确保产品质量。 2.范围 本程序根据IATF16949:2016、QC080000:2017要求制定,本标准适用于零部件、辅料、产品 的贮运,产品的制造过程及在此过程的电子元器件、设备和仪器的静电防护。 3.规范性引用文件 ESD 20.20(静电防护管理体系标准) 4.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1 SMT:表面贴片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4.2 QFP:小型方块平面封装(Quad Flat Package)。 4.3工艺: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方法、技术等。 4.4 静电:物体表面过剩或不足的静止电荷。 4.5 静电放电:在具有不同静电势的两个物体之间的静电的转移。 4.6 静电导电材料:具有表面电阻率小于或等于1×105Ω或体积电阻率小于或等于1×104Ω·CM 的材料。 4.7 绝缘材料:具有表面电阻率大于1×1012欧姆,或体积电阻率大于1×1011Ω·CM的材料。 4.8 ESDS:静电敏感器件,日常操作、试验和运输容易遭受静电场或静电放电所损害的分立器件、 集成电路或组件。 4.9静电耗散材料:具有表面电阻率大于1×105Ω和小于或等于1×1012Ω,或体积电阻率大于1 ×104Ω·CM和小于或等于1×1011Ω·CM的材料。 4.10静电防护操作:指的是要求人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具体地说,是在对静电敏感电子产品的加 工、制造、安装、运输、失效分析、捆扎、包装、打标示或挂标签等类活动中,用手或工具接触产品时,遵守静电防护的特殊程序和方法,以把由此而引起的静电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4.11 EOS:电气过载,是某些额外出现的电能导致元件损害的结果,通常表现为由于工具、设备漏 电导致的ESDS器件损伤。 4.12湿度敏感器件:指的是在再流焊过程中,快速的湿气膨胀、材料的不匹配以及材料界面的劣 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会导致封装的开裂和/或封装内部关键界面处的分层的元器件。 4.13车间寿命:从防潮袋里将器件取出所允许的一个时间周期,在回流焊接之前需要干燥包装或 进行烘烤。 5.职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