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太湖流域下垫面改变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_纪迪

太湖流域下垫面改变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_纪迪

太湖流域下垫面改变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_纪迪
太湖流域下垫面改变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_纪迪

第28卷第1期自然资源学报

Vol.28No.12013年1月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Jan.,2013

收稿日期:2011-09-15;修订日期:2012-05-04。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基于环境一号等国产卫星的环境遥感监测关键技术及软件研究”(2008BAC34B07-03,2008BAC34B01-2);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528-005)。

第一作者简介:纪迪(1987-),男,江苏苏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生态环境遥感监测。E-mail :jackal0077@hot-mail.com

*通信作者简介:张慧(1968-),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GIS 、RS 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安

全、气候变化与应对、资源开发与大型工程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E-

mail :zhanghui@nies.org 太湖流域下垫面改变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

纪迪1,2,张慧

2,3*,沈渭寿2,王桥3,4,李海东2,林乃峰1,2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南京210044;2.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42;3.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46;4.环境保护部环境卫星应用中心,北京100094)

摘要:运用两种NDVI 数据集(Pathfinder AVHRR 和SPOT VEGETATION )和卫星遥感数据,采用3S 技术,通过人机交互式目视方法解译出1979、1984、2000和2009年太湖流域的土地利用数据,结合1956—2007年太湖流域主要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研究了太湖流域下垫面(NDVI 和土地利用)变化与各主要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近30a 太湖流域NDVI 变化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空间上呈由东北向西南递增的趋势,浙江省区域植被覆盖较好,其次为苏锡常镇地区,上海植被较为稀少;②太湖流域耕地面积显著减少,城镇用地显著增加,林地与草地呈缓慢增长趋势,其中上海和苏州城市化进程速度最快,其次是无锡、常州,而杭州、嘉兴、湖州和镇江城市化进程较为缓慢;③20世纪80年代初期太湖流域出现显著的增温,并在近20a 增温幅度显著增加,平均相对湿度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下降速率为-1.25%/10a ,近50a 降水总量呈现小幅上升趋势,但近20a 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速率达到-37.31mm/10a ,日照时数呈现下降趋势,其下降速率为-56.66h /10a ;④与太湖流域NDVI 变化响应最为显著的气候因子为气温,其次为平均相对湿度以及日照时数,

降水总量与NDVI 的相关性比较弱;⑤城市化进程迅速的地区相较于城市化缓慢的地区,其增温更快、相对湿度降幅更大、降水量增加更为缓慢,日照时数减少越快。关

词:下垫面改变;土地利用;NDVI ;气候变化;太湖流域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3)01-0051-12

下垫面类型的改变会影响地球表面热量和水分的分配,从而导致局地或者更大范围的

气候变化。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土地利用变化、植被指数(NDVI )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黄奕龙、陈利顶等研究了黄土丘陵地区下垫面的变化对土地利用以及

气候的影响[1]

杨续超、张镱锂等分析了中国地表温度变化对土地利用以及覆被变化的影响[2],周淑贞研究了上海地区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3],刘娇妹等分析了北京地区不同下垫

面对气候的影响[4]

S.K.Jusuf 等分析了新加坡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5],J.L.Weiss 等分析了新墨西哥州不同季节及年内植被与气候的相关性[6],Fabricante 等分析

了巴塔哥尼亚北部地区NDVI 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7]

,宋怡等利用NDVI 数据分析了中国

寒旱地区的植被生长状况及其对各种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8]

。可以看出,多数研究并没有将气象数据以及下垫面变化数据(包括NDVI 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相结合开展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

52自然资源学报28卷

太湖流域位于东经119?11' 121?53',北纬30?28' 32?15'之间,流域边界西抵天目山和茅山山脉,北滨长江口,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总面积3.6?104km2,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0.4%,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投资增长和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由于受到全球变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太湖流域的下垫面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耕地显著减少,城镇扩张加速,NDVI呈现下降趋势。本文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时间序列植被指数数据集分析流域内NDVI的年变化;利用1979、1984、2000和2009年的遥感数据,解译太湖流域4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选用能够代表太湖流域的常州、溧阳、吴县东山、上海、杭州、平湖6个气象站点的气候资料,分析主要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由于NDVI数据、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以及气候因子数据的时段有差异,本文对NDVI、土地利用与气候因子进行单项分析时使用该数据各自的时间段,而进行联合分析时采用的时间段则统一为1982—2007年,从而保证了这3种数据在时间上的一致。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以上海地区为代表的城市化进程较为显著的区域与以嘉兴平湖地区为代表的城市化进程较为缓慢的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与各气候因子的不同耦合关系;此外,还分析了太湖流域不同地区NDVI变化对其局部气候的响应关系。

1材料和方法

1.1数据资料

NDVI数据主要采用西部数据中心提供的Pathfinder AVHRR NDVI数据集以及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集,其中Pathfinder AVHRR NDVI数据集是基于8km分辨率的从1981年7月至2001年12月的每10d合成的4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及每10d合成的NDVI 数据集(由于NOAA-13发射失败,没有使用Pathfinder AVHRR NDVI1994年的数据);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集是基于1km分辨率的从1998年4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每10d合成的4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及10d最大NDVI数据集。本文为了保持时间尺度的完整性,1982—1998年采用Pathfinder AVHRR NDVI数据集,1999—2007采用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集。

遥感影像数据是通过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获取1979年MSS数据、1984年TM数据、2000年ETM数据,以及通过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中心(http:∥www.secmep.cn/secPortal/ portal/index.faces)获取2009年环境小卫星数据,其中1979年MSS数据分辨率为60m,1984、2000和2009年的TM/ETM数据分辨率为30m。

通过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http:∥cdc.cma.gov.cn/index.jsp)获取太湖流域地区1956—2007年,6个气象站(常州、溧阳、吴县东山、上海、杭州、平湖)逐日气象资料,包括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以及风速。

1.2研究方法

1.2.1NDVI数据预处理

虽然这两种NDVI数据集数据经过了几何校正、大气校正、辐射校正等预处理,并且采用了最大合成法减少了云、大气、太阳高度角等的影响,但是由于卫星几何视场角、大气中的灰霾、云以及数据合成过程对NDVI的影响,因此用不同数据集中的NDVI数据仍然有偏差[9]。在本研究中使用Chen X Q等[10]提出的三点平滑方法修正NDVI数据,并且使用遥感软件ENVI求取1982—2007年(不含1994年)的NDVI影像平均值,用此值来表征太湖流域植被覆盖的年变化状况。利用现有的太湖流域矢量边界截取研究区域的数字影像,显示

1期纪迪等:太湖流域下垫面改变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53

研究区植被分布状况,由暗到亮表明植被覆盖度由差到好的基本状况。

采用简单差分分析方法:百分比变化图像=(NDVI年份2-NDVI年份1)/NDVI年份1,利用不同年份NDVI平均图像,分别生成太湖流域NDVI百分比变化图。对于简单差分分析法,选择使用的年份很重要,不同的选择组合,其变化趋势是完全不同的,本文由于用了两种不同的数据源,因此分别以AVHRR NDVI数据(1982、1990年)以及SPOT NDVI数据(1999年)为基准,生成太湖流域NDVI百分比变化图。利用ArcGIS软件,提取遥感影像中的NDVI数值,对太湖流域NDVI的空间变化进行分析。

1.2.2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方法

利用ERDAS遥感软件对影像进行预处理,采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对1979、1984、2000、2009年遥感影像进行几何精校正,像元重采样采用双线性差值法,从而消除不同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不同所造成的影响,使遥感影像几何精校正误差不超过1 2像元。参考相关研究方法[11]采用人机互动目视解译方法,其中MSS、TM、ETM以及小卫星影像在解译过程中均采用4、3、2标准假彩色合成,并且参考GB/T21010—2007将土地利用现状分为耕地(包括水田、旱田)、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他林地)、草地(包括高覆盖草地、中覆盖草地、低覆盖草地)、城镇用地(包括城镇、农村居民点)四大类,运用3S技术获取各个年代的土地利用情况,利用Excel2003统计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1.2.3气候因子与NDVI数据分析方法

对于各种气候因子数据,本文主要采用了Mann-Kendall(以下简称M-K)非参数分析趋势法[12-13]进行处理,并且计算了各个气候因子的M-K倾斜度以检验序列单调趋势的变化情况。M-K法是用来评估各种气候因子时间序列趋势的检验方法,该法不需要样本遵从一定的分布,因此在趋势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4-15]。为了减少单站记录的片面性,在计算全流域的各种气候因子数据时,主要根据泰森多边形法则计算出各种气候因子的平均序列。本文使用的气象数据都是通过累加或者平均获得的。文中分析所用的距平序列是相对于1956—2007年的多年平均距平,并对距平序列计算5a滑动平均。

由于植被生长状况与众多的因素(如气候因素、地形因素等)有关,因此,植被指数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不宜用简单的相关系数来探讨,而偏相关系数分析可以排除假象相关,找到真实联系最为密切的变量。

2结果与分析

2.1太湖流域NDVI年际变化

运用三点平滑方法修正NDVI数据,并且使用遥感软件ENVI求取1982—2007年太湖流域NDVI年际平均值,并求出其距平变化(图1),可以看出太湖流域NDVI变化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1990年NDVI达到最高值,高于NDVI多年均值0.075;且在1990年之后NDVI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在2002年达到最低值,低于NDVI多年均值0.048。

1982—2007年太湖流域NDVI变化量为-0.020/10a,就不同地区而言,变化最大的为常州,变化率为-0.049/10a,其他依次为平湖(-0.002/10a)>杭州(-0.004/10a)>吴县东山(-0.006/10a)>上海(-0.017/10a)>溧阳(-0.033/10a),可以看出,NDVI呈由东北向西南递增的趋势。湖州、杭州、嘉兴NDVI值较大,在0.3 0.6之间,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NDVI值比较低,在0.06 0.4之间,太湖流域中部地区NDVI在0.3 0.45之间。总体上讲,太湖流域浙江省区域植被覆盖较好,其次为苏锡常镇地区,上海植被较为稀少。

54自然资源学报28卷

图1太湖流域NDVI距平曲线

Fig.1Departure curve for mean NDVI in Taihu Basin

图2为太湖流域NDVI百分比变化图,可见,太湖流域不同时间段NDVI变化情况差异较大,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1982—1989年太湖流域NDVI呈上升趋势,整体NDVI变化百分比为12.3%;②1990—1998年呈显著下降态势,整体NDVI变化百分比为-13.42%;

③1999—2007年NDVI变化地域差异性较大,苏州、上海、嘉兴等区域呈显著下降趋势,湖州、杭州等呈上升趋势,整体NDVI变化百分比为-8.75%。可见,1982—2007年,NDVI下降的区域逐渐扩张,太湖流域整体的NDVI出现了显著的下降。植被覆盖度显著下降的区域集中在上海、苏州、无锡、常州一线,但是在城市内部如上海市区植被的覆盖率有所上升,杭州、嘉兴等区域植被覆盖度良好。

图2太湖流域NDVI百分比变化

Fig.2Percentage change of NDVI in Taihu Basin

2.2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

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改变了原来的地表特征,引起地表辐射平衡和能量交换过程与其他地区有很大差异,这影响着城市气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全球气候和大气环流的变化过程[4]。

太湖流域1979—2009年不同地区下垫面变化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太湖流域耕地呈显著减少趋势,通过解译近30a遥感影像可知,耕地面积减少了5698.95km2,占太湖流域总面积的15.19%;林地与草地面积呈小幅度增加趋势,增长率分别为9.94、2.58km2/a;城镇用地面积增加明显,其增长率为143.28km2/a,增加面积占太湖流域总

1期纪迪等:太湖流域下垫面改变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55面积的12.69%。

表11979—2009年太湖流域不同地区土地利用变化

Table1Changes of land use in different prefectures in Taihu Basin(km2)时期常州无锡苏州镇江杭州湖州嘉兴上海太湖流域

耕地

林地

草地城镇用地1979—1984年-90.29-67.50-210.90-33.57-27.87-44.53-105.25-206.88-838.85 1984—2000年-213.48-218.51-323.90-46.58-149.95-101.92-80.66-389.22-1623.09 2000—2009年-336.02-401.37-1098.33-192.19-127.49-193.78-203.32-736.23-3237.01 1979—2009年-639.79-687.39-1633.14-272.35-305.31-340.22-389.23-1332.32-5698.95 1979—1984年 1.81-5.20 2.85 3.94 4.83-7.92 1.64 1.3532.51 1984—2000年13.610.0112.59 1.73 5.7041.87 4.417.92144.52 2000—2009年71.2622.370.43 5.6713.1023.68 1.4613.82125.41 1979—2009年86.6817.1815.8711.3423.6357.647.5223.10302.44 1979—1984年0.58-0.43 1.590.05 3.1217.11-0.240.0019.52 1984—2000年0.720.46 1.090.420.6810.960.600.0126.27 2000—2009年-1.50-0.120.540.290.8941.50 2.27 1.3939.16 1979—2009年-0.20-0.09 3.220.76 4.6969.57 2.63 1.4184.95 1979—1984年66.6857.92147.2331.4814.5438.83116.58201.66714.19 1984—2000年164.28186.98243.8147.94124.6440.1178.76383.741227.57 2000—2009年228.75363.38865.54165.09124.46103.85215.75760.582822.42 1979—2009年459.71608.281256.58244.51263.64182.79411.081345.984764.18

苏州、上海耕地面积减少最为显著,减少面积分别为1633.14、1332.32km2(表1),占

苏州、上海总面积的19.82%、24.58%;无锡、常州、杭州和镇江耕地面积减少也较为显著,下降速率分别为21.29、19.85、10.10、7.93km2/a;湖州以及嘉兴耕地减少面积较小,仅占湖州、嘉兴总面积的5.84%、9.70%。

由表1可见,湖州、常州林地面积增加最显著,近30a林地面积分别增加了57.64、86.86km2,增长率分别达到1.99、2.54km2/a;太湖流域其余地区林地面积增加均较为缓慢,增长率保持在0.25(嘉兴) 0.73(上海)km2/a之间。

湖州草地面积增加最为显著,近30a草地面积增加了69.57km2(表1),占湖州总面积的1.19%;镇江、杭州、嘉兴、上海和苏州草地面积增加缓慢,其增长率保持在0.03(镇江) 0.13(杭州)km2/a;由表1知,无锡与常州2009年草地面积均低于1979年草地面积,草地减少面积分别为0.09、0.20km2。

从表1可知,上海和苏州城镇面积增加最为显著,其增加面积分别为1345.98、1256.58km2,城镇面积增长率分别达到40.93、36.97km2/a;无锡、常州和嘉兴城镇面积增加较为显著,增加面积分别占城市总面积的13.33%、10.59%、10.25%,城镇面积增长率分别达到18.77、14.38、11.84km2/a;镇江、杭州以及湖州城镇面积增加较少,近30a增加面积分别为244.51、263.64、182.79km2,其增长率分别达到7.19、8.69、5.37km2/a。

由此可见,上海和苏州城市化进程速度最快,其次是无锡、常州,而杭州、嘉兴、湖州和镇江城市化进程较为缓慢。

2.3太湖流域主要气候因子变化

2.3.1气温变化

根据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估计,北半球20世纪80年代平均温度比60年代高0.4?,90年代以后升温幅度增大,达1?左右[16]。最近的观测事实表明,1906—2005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74?[17],近50a的温度升高趋势为过去100a的2

56自然资源学报28卷

倍[18]。中国近100a平均气温的变化与全球增温趋势大体相似。北部地区增温较为显著,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为0.2 0.8?/10a,南方大部分地区变化趋势并不显著[19-20],且冬季升温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年较差呈现减少趋势[21]。

图3为太湖流域1956—2007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距平图以及平均气温的5a滑动平均曲线,可以看出,太湖流域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0—2007年平均气温比1956—1979年的高出了0.60?;并且近10a以来气温升高幅度尤为显著,其平均气温比多年平均气温高0.98?。

图3太湖流域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距平图与滑动平均曲线

Fig.3Annual mean,highest and lowest temperature anomalies curve in Taihu Basin

通过表1可知,太湖流域城镇用地与耕地面积的变化最为显著,而城镇用地以及耕地的面积变化对太湖流域的气温有着显著的影响,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速,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双重影响下,1956—2007年全流域增温幅度为0.38?/10a,并且升温幅度不断增加,近20a太湖流域的增温幅度已经上升到了0.79?/10a。

1956—2007年太湖流域各地区的增温速率差异不明显,均保持在0.40?/10a,其中上海地区增温速率较大,为0.48?/10a;但近20a以来由于城市化以及全球变暖双重作用影响,太湖流域各地区的增温幅度显著增大。太湖东部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的增温区域,20a 来气温升高达到1.80?;而嘉兴地区形成了增温幅度较小区域,目前其平均气温低于太湖流域平均气温0.20?,最高、最低气温也比太湖流域均值低0.33 0.35?。

2.3.2降水总量、平均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变化

根据图4中1956—2007年的降水量数据序列可以看出,太湖流域降水总量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其增幅为1.09mm/10a。太湖流域降水增加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其增速为5 10mm/10a;但是近20a以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全球变暖的影响,导致了相对湿度的降低,而相对湿度是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之一[22],这也使得太湖流域的降水量呈降低趋势,近20a以来太湖流域降水下降速率达到-37.31mm/10a。

由图4可知,太湖流域相对湿度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下降速率为-1.25%/10a,即52a 来太湖流域相对湿度下降了6.50%,并且平均相对湿度的下降趋势也逐年加剧,近20a其下降速率已增大到-1.89%/10a。全流域总体表现出一定干化现象。尤其是上海地区,增温速率加快加剧了平均相对湿度的下降,其下降速率增大到-3.57%/10a;而镇江、常州东部和无锡、苏州中部一线由于建设新的水库以及鱼塘等原因,水体面积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相对湿度降幅较小。

1期纪迪等:太湖流域下垫面改变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57

图4太湖流域降水总量、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距平图与滑动平均曲线

Fig.4Annual precipitation,relative humidity and sunshine duration anomalies curve in Taihu Basin

研究表明,云量、降水和气溶胶含量都对日照也有很大的影响[23]。由图4中的日照时数距平曲线可以看出,降水与日照有着显著的负相关,1956—2007年,太湖流域日照时数呈现下降趋势,其下降速率为-56.66h/10a;近20a以来,由于降水的减少,日照时数的下降趋势也有所减缓,其降速为-11.52h/10a。

3讨论

3.1NDVI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

由表2可知,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太湖流域NDVI与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均通过了置信水平为0.01的显著性检验。溧阳NDVI与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负相关关系最为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55和-0.68,均通过了置信水平为0.01的显著性检验;常州、上海和杭州NDVI与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负相关关系较为显著,均通过了置信水平为0.05的显著性检验,吴县东山与平湖NDVI与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相关性较低,均没有通过置信水平为0.05的显著性检验。

通过表2可见,运用偏相关分析得出太湖流域NDVI与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相关关系不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12、0.13和-0.10。上海NDVI与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偏相关性最为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43和-0.78,均通过了置信水平为0.05的显著性检验,其中NDVI与平均、最低气温的相关系数通过了置信水平为0.01的显著性检验;吴县东山以及平湖的NDVI与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偏相关性较为显著,均通过了置信水平为0.05的显著性检验;常州、溧阳和杭州NDVI与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偏相关性并不明显。

由表2中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可知,各种气温因子对NDVI直接作用的次序为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

近年来太湖流域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大面积耕地转变为城镇用地,并且太湖流域温度的不断攀升使得NDVI与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研究表明这是由于当温度超过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增加会使植物的Rubisco加速反应大于羧化反应,最终使植物的净光合作用下降。同时气温的升高使蒸发量增大,土壤含水量减少,也不利于植被的生长[8]。

58自然资源学报28卷

表2太湖流域年平均NDVI与气温相关关系

Table2Correl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NDVI in Taihu Basin

地区

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Pearson相关偏相关通径系数Pearson相关偏相关通径系数Pearson相关偏相关通径系数

常州-0.50*-0.18-2.12-0.53**-0.01-0.06-0.44*0.28 1.52溧阳-0.66**-0.36-5.10-0.55**0.41* 2.61*-0.68**0.27 2.34

吴县东山-0.16-0.41*-5.54*-0.120.44* 3.56*-0.130.32 2.11上海-0.59*-0.62**-4.62**-0.49**-0.43*-1.73*-0.69**-0.78**-3.63**杭州-0.40*0.29 3.11-0.37-0.29-1.81-0.43*-0.22-1.21平湖0.040.44* 3.080.01-0.32*-1.20-0.03-0.35-1.46

太湖流域-0.60**-0.12-2.09-0.55**0.13 1.12-0.61**-0.100.98注:*表示通过置信水平为0.05的显著性检验,**表示通过置信水平为0.01的显著性检验。下同。

由于太湖流域降水量较高,从表3可以看出年降水总量与NDVI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其相关系数仅为0.23。这是由于水在植物养分输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较为干旱地区,植被的生长与降水量的多少往往呈现显著正相关,但是在降水量充足的地区,情况则会不同,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地区降水量较高,对于植被的生长水分已经相对充足,而过多的降水使得云量增加,从而减少了光照。这对于植被的光合作用不利,对植被的生长有着负面影响。

通过表3可知太湖流域平均相对湿度与NDVI的变化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0.59,偏相关系数达到0.74,且均通过了置信水平为0.01的显著性检验。其中溧阳以及平湖地区平均相对湿度与NDVI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其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1、0.42,分别通过了置信水平为0.01以及0.05的显著性检验;其余地区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由表3可知,太湖流域NDVI变化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49,通过了置信水平为0.05的显著性检验,偏相关系数为0.67,通过了置信水平为0.01的显著性检验。其中杭州地区日照时数与NDVI相关性最显著,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0.55,偏相关系数为0.47,分别通过了置信水平为0.01和0.05的显著性检验;溧阳地区日照总数与NDVI也呈现较为显著的相关性,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0.44,通过了置信水平为0.05的显著性检验。

表3太湖流域年平均NDVI与降水总量、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相关关系Table3Correlation of precipitation,relative humidity as well as sunshine duration and NDVI in Taihu Basin

地区

降水总量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

Pearson相关偏相关通径系数Pearson相关偏相关通径系数Pearson相关偏相关通径系数

常州0.06-0.16-0.16-0.150.120.11-0.150.340.43溧阳0.25-0.33-0.410.61**0.440.520.44*0.070.07吴县东山-0.05-0.06-0.070.190.160.190.220.070.07上海0.030.480.300.220.230.680.310.160.08杭州-0.08-0.03-0.020.120.060.080.55**0.47*0.56*平湖0.49*0.28 1.210.42*0.440.630.120.220.21太湖流域0.23-0.25-0.200.59**0.74** 1.09**0.49*0.67**0.72**

1期纪迪等:太湖流域下垫面改变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59

3.2土地利用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

表4是以城市化进程迅速的上海地区以及进程较为缓慢的嘉兴平湖地区进行比较,分析了两个地区20世纪60—70年代、近20a各气候因子均值的差值,以及各气候因子变化率差值,归纳下垫面的变化对于各气候因子的影响如下:

从表4可以看出,20世纪60—70年代上海地区平均和最低气温总体要低于平湖地区,其差值分别为0.06?和0.13?,上海地区最高气温要高于平湖地区,其差值为0.17?;但近20a上海地区平均和最低气温远高于平湖地区,其差值分别达到0.58、1.10?,最高气温高出平湖地区0.17?;并且上海地区平均和最低增温速率高于平湖地区0.12?/10a、0.23?/10a。这是由于城镇用地因直接接收太阳辐射,气温较高,同时由于地表面平整,吸热和放热均比较迅速,气温变化相对激烈[24-27]。由表1可知,上海地区城镇用地增加面积明显高于平湖地区,特别是近20a上海地区城镇用地增加速率更为迅速,促使了上海的气温升高速率远高于平湖地区的增温速率。

根据表4可知,上海地区平均相对湿度降幅明显大于平湖地区,并且平均相对湿度的差异正在不断扩大。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地平均相对湿度差异为3.37%,近20a扩大到5.35%,并且上海地区平均相对湿度下降速率比平湖地区要高出0.38%/10a。由于草地、林地的蒸散量最大,增湿效应明显;城镇用地蒸散量最小,增湿效应较差,表现为干化特点;耕地的蒸散量介于这两者之间[25]。由表1可知虽然上海地区林地增加面积大于平湖地区,草地增加面积与平湖地区相差不明显,但是其耕地减少面积以及城镇用地增加面积要远大于平湖地区,促使上海地区大气相对湿度降低速率高于平湖地区。

由表4可以看出,20世纪60—70年代上海与平湖降水差异并不明显,而近20a上海地区降水量显著小于平湖地区,并且上海地区降水量增幅小于平湖地区17.63mm/10a。根据气象数据分析近20a以来上海、苏州等城镇面积增长较快的地区其降水量比太湖流域平均降水量低32.24 40.74mm;杭州以及嘉兴地区由于城镇面积扩张较小,其降水量高于太湖流域平均降水量61.42 220.85mm。

城市化发展引起的气溶胶增加还对日照时数的变化有着一定的影响[28]。根据表4可知上海地区日照时数降幅明显高于平湖地区,其变化率差值为28.09h/10a,20世纪60—70年代平湖地区日照时数略高于上海地区,而近20a两地日照时数的差距已经扩大到214.71h。

总体上来看城市化进程迅速的地区相较于城市化缓慢的地区,其增温更快、相对湿度降幅更大、降水量增加更为缓慢,日照时数减少越快。

表4上海、平湖各气候因子差值、变化率差值

Table4The difference of each climate factor and change rate between Shanghai and Pinghu

气温

平均相对湿度降水总量日照时数

平均最高最低

20世纪60—70年代-0.06?0.17?-0.13?-3.37%-1.99mm-68.62h 近20a0.58?0.17? 1.10?-5.35%-93.67mm-214.71h 变化率差值0.12?/10a0.00?/10a0.23?/10a-0.38%/10a-17.63mm/10a-28.09h/10a

4结论

(1)近30a太湖流域NDVI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下降速率为-0.02/10a。其中上

60自然资源学报28卷

海、常州地区NDVI下降最为显著,其下降速率为0.02 0.05/10a。太湖流域浙江省地区,NDVI变化并不显著,只呈现出微弱的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保持在-0.004 -0.002/10a。

(2)近30a太湖流域耕地面积显著减少,城镇面积显著增加,林地以及草地也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上海、苏州城市化最为显著,常州、无锡其次,杭州、湖州以及嘉兴城市化进程较缓慢。

(3)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和人类活动的耦合作用下,近50a太湖流域的气温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降水总量也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平均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并且在近20a太湖流域各个地区气温增长率不断加快,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

(4)与太湖流域NDVI变化响应最为显著的气候因子为气温,其中气温的变化对NDVI 的响应最为显著,其相关系数达到-0.55 -0.61,相关性显著(P<0.01);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对太湖流域NDVI变化的响应也较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9(P<0.01)、0.49(P<0.05);太湖流域降水总量与NDVI的相关性比较弱,相关系数为0.23(P>0.05)。

(5)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化较为迅速的区域与城市化较为缓慢的地区相比,气候因子受下垫面影响更为显著,其气温上升更快,平均相对湿度降低更快,降水量更少,日照时数减少趋势加快。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黄奕龙,陈利顶,傅伯杰,等.黄土丘陵小流域生态用水试验研究———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J].水科学进展,2006,17(1):14-19.[HUANG Yi-long,CHEN Li-ding,FU Bo-jie,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ecological water use in a gully catchment of the loess plateau:Effects of climate and land use change.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2006,17(1):14-19.]

[2]杨续超,张镱锂,刘林山,等.中国地表气温变化对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敏感性[J].中国科学D辑,2009,39(5):638-646.[YANG Xu-chao,ZHANG Yi-li,LIU Lin-shan,et al.Sensitivity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change to land types in China.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9,39(5):638-646.]

[3]周淑贞.上海城市发展对气温的影响[J].地理学报,1983,38(4):397-405.[ZHOU Shu-zhen.The influence of Shanghai urban development on temperature.Acta Geographica Sinica,1983,38(4):397-405.]

[4]刘娇妹,杨志峰.北京市冬季不同景观下垫面温湿度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09,29(6):3241-3252.[LIU Jiao-mei,YANG Zhi-feng.Dynamics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underlaying surface of different landscape type in win-ter in Beijing City,China.Acta Ecologica Sinica,2009,29(6):3241-3252.]

[5]Jusuf S K,Wong N H,Hagen E,et al.The influence of land use on the urban heat island in Singapore[J].Habitat Inter-national,2007(31):232-242.]

[6]Weiss J L,Gutzler D S,Allred Coonrod J E,et al.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vegetation and climate in central New Mexico[J].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2004,57(4):507-534.

[7]Fabricante I,Oesterheld M,Paruelo J M.Annu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NDVI explained by current and previous precip-itation across northern Patagonia[J].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2009,73(8):745-753.

[8]宋怡,马明国.基于GIMMS AVHRR NDVI数据的中国寒旱区植被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遥感学报,2008,12(3):499-505.[SONG Yi,MA Ming-guo.Variation of AVHRR NDVI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imate in Chi-nese arid and cold regions.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08,12(3):499-505.]

[9]丁明军,张镱锂,刘林山,等.1982—2009年青藏高原草地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2):2114-2122.[DING Ming-jun,ZHANG Yi-li,LIU Lin-shan,et al.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rassland coverage change in Tibetan Plateau since1982.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10,25(12):2114-2122.]

[10]Chen X Q,Tan Z J,Schwartz M D,et al.Determining the growing season of land vegetation on the basis of plant phenolo-gy and satellite data in Norther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2004,44:97-101.

1期纪迪等:太湖流域下垫面改变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61

[11]刘高焕,刘庆生,叶庆华,等.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与海岸带综合管理[J].资源科学,2006,28(5):171-175.[LIU Gao-huan,LIU Qing-sheng,YE Qing-hua,et al.Monitoring ecosystem change and l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Resources Science,2006,28(5):171-175.]

[12]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62-76.[WEI Feng-ying.Statistic Diagnose and Foreshadow Technology in Present Climate.Beijing:Meteorological Press,1999:62-79.]

[13]Xu Z X,Takeuchi K,Ishidaira H.Long-term trends of annual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time series in Japan[J].Journal of Hydroscienee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2002,20(2):11-26.

[14]Ercan K,Serdar K.Trend analysis of stream flow in Turkey[J].Journal of Hydrology,2004,289:128-144.

[15]姜彤,苏布达,王艳君,等.四十年来长江流域气温、降水与径流变化趋势[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1(2):65-68.[JIANG Tong,SU Bu-da,WANG Yan-jun,et al.Trends of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from1961to2000.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2005,1(2):65-68.]

[16]IPCC.Climate Change2001:Impacts,Adaptation,and Vulnerability[M].Summary for Policymakers.A Report of Working GroupⅡ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Geneva,Switzerland,2001.

[17]IPCC.IPCC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AR4)[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18]IPCC.Climate Change2007:Synthesis Report[M].Oslo: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2007.

[19]林学椿,于淑秋,唐国利.中国近百年温度序列[J].大气科学,1995,19(5):525-534.[LIN Xue-chun,YU Shu-qiu,TANG Guo-li.Series of average air temperature over China for the last100-year period.Scientia Atmospherica Sinica,1995,19(5):525-534.]

[20]秦大河.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综合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10.[QIN Da-he.Colligate Report of Assessment in Environment Evolvement of West at China.Beijing:Science Press,2002:2-10.]

[21]闫冠华,李巧萍,邢超.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未来中国地面气温变化特征[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36-46.[YAN Guan-hua,LI Qiao-ping,XING Chao.Futur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changes in China under differen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scenarios.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1,3(1):36-46.]

[22]黄俊雄,徐宗学.太湖流域1954-2006年气候变化及其演变趋势[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1):33-40.[HUANG Jun-xiong,XU Zong-xue.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long-term trends for climate change in the TAIHU Basin during1954to2006.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2009,18(1):33-40.]

[23]陈碧辉,张平,郝克俊,等.近50年成都市日照时数变化规律[J].气象科技,2008,36(6):84-87.[CHEN Bi-hui,ZHANG Ping,HAO Ke-jun,et al.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nshine duration in Chengdu in recent50years.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36(6):84-87.]

[24]左洪超,吕世华,胡隐樵.中国近50年气温及降水的变化趋势分析[J].高原气象,2004,23(2):238-244.[ZUO Hong-chao,LüShi-hua,HU Yin-qiao.Variations trend of yearly mean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China in the last50years.Plateau Meteorology,2004,23(2):238-244.]

[25]朱西存,赵庚星.局地不同下垫面对气象要素的影响及其气候效应[J],中国农业生态学报,2009,17(4):760-764.[ZHU Xi-cun,ZHAO Geng-xing.Local influence of underlying surface on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and associated climatic effect.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2009,17(4):760-764.]

[26]王连喜,闵庆文,李凤霞,等.宁夏南部山区不同下垫面的小气候特征分析[J].资源科学,2005,27(4):18-21.[WANG Lian-xi,MING Qing-wen,LI feng-xia,et al.Micro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underlying surfaces in South Ningxia mountains.Resources Science,2005,27(4):18-21.]

[27]娄德君,李治民,孙卫国.夏季不同下垫面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J].气象科技,2006,34(2):166-169.[LOU De-jun,LI Zhi-ming,SUN Wei-guo.Contrast analysi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t different underlying surfaces in sum-mer.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34(2):166-169.]

[28]龙红,谢国清,李蒙,等.近46年来昆明市日照变化特征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21(4):101-105.[LONG Hong,XIE Guo-qing,LI Meng,et al.The analysis of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nshine in the recent46years in Kunming.Yunnan Geographic Environment Research,2009,21(4):101-105.]

62自然资源学报28卷

The 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derlying Surface Changing and Climate Change in the Taihu Basin

JI Di1,2,ZHANG Hui2,3,SHEN Wei-shou2,WANG Qiao3,4,LI Hai-dong2,LIN Nai-feng1,2(1.School of Remote Sens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Nanjing210044,China;2.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Nanjing210042,China;3.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210046,China;4.China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Satellite Data and Application,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Beijing100094,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long-term vegetation index dataset of China-Pathfinder AVHRR NDVI (the data produced through funding from the Earth Observing System Pathfinder Program of NASA’s Mission to Planet Earth in cooperation with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and were provided by EOSDIS,distributed Active Archive Center at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which archives,manages,and distributes this data set),long-term vegetation index dataset of China-SPOT VEGETATION NDVI(source for this dataset was VITO),the change of land use data which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data of remote sensing image,includ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Multispectral Scanner(MSS)images in1979,Thematic Mapper(TM)images in1984,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ETM)images in2000and HJ-1images in2009,in combination with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gathered from six weather stations in Taihu Basin,variation of vegeta-tion in Taihu Basin and its NDVI in the period of1956-2007,as well as their relations with major climate factors(temperature,relative humidity,precipitation,sunshine duration),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annual mean NDVI in Taihu Basin demonstrated a decreasing trend during the26years,with an increase rate of-0.02/10a.The most significant NDVI decrease occurred in Changzhou area and Shanghai.It remarkably decreased by-0.017to-0.049/10a in those two areas.2)The cultivated area shows significant reducing trend and the urban area shows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and area of forest land,grassland and water area shows a slow increasing trend during the recent30years.3)Because of the global warming and the increasingly rapid urbanization process,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in Taihu Basin demonstrated an increas-ing trend during the52years,with a significant rising rate of0.38?/10a,which caused the precipitation demonstrating an increasing trend during the52years with the increase rate at1.09 mm/10a and also caused the average relative humidity demonstrating a declining trend that de-creased at a rate of-1.25%/10a,and sunshine duration presented an decreasing trend,with the decrease rate at-56.66h/10a.4)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fac-tor and NDVI by adopting the path coefficient shows that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relative humidity are highly related with the NDVI(P<0.01).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0.55to-0.61 for NDVI and temperature,and0.59for NDVI and relative humidity.And the sunshine duration is also related with NDVI(P<0.05).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0.49for NDVI and the sun-shine duration.However,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NDVI and precip-itation(P>0.05).This is because there’s no remarkable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trend found for this climate factors.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0.23for NDVI and precipitation.

Key words:underlying surface changing;land use changing;NDVI;climate change;Taihu Basin

气象学 不同下垫面的小气候参考资料

实验三不同下垫面的小气候 一、实验目的 综合之前的实验内容,测定小气候区域内的温度、湿度、风等。学会气象实验数据的综合测量。 二、实验注意事项 1、保持场地的自然状况; 2、温度表读数:读气温表时,先干球、后湿球;读数时切忌用手去触摸温度表球部,眼睛与温度表的水平面在同一平面;读最低温度表时,眼睛应平直地对准游标离感应部分远的一端。 三、实验要求 1、不同下垫面的同一气象要素的时间序列分析 2、同一下垫面的不同气象要素的时间序列分析; 注:综合分析、实测资料的应用。不同下垫面分析时,注意下垫面的作用;不同要素分析时,注意气象要素间的关联。 四、实验结果 下垫面一:地球仪边 时间气温 (℃)湿球 温度 (℃) 水汽压 (hPa) 相对湿 度 露点温 度(℃) 照度 (lux) 8:15 云状云量 (0) 7.0 6.8 9.7 97 6.6 32800 10:15 云状云量 (0) 12.4 9.4 9.8 68 6.7 66500 12:15 云状云量 (0) 15 9.6 8.3 49 4.4 66300 14:15 云状云量 (0) 16.4 10.2 8.3 49 4.4 34000 16:15 云状云量 (0) 14.2 11.0 11.0 67 8.4 4220 下垫面二:青年广场 时间气温 (℃)湿球 温度 (℃) 水汽压 (hPa) 相对湿度露点温 度(℃) 照度 (lux) 8:15 云状云量 (0) 6.6 4.4 6.9 71 1.7 10450 10:15 云状云量 (0) 13.0 5.8 4.4 29 -4.4 15700 12:15 云状云量 (0) 15.0 6.8 4.4 26 -4.4 25600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和深入,越来越明显的气候变化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森林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很多物种都在相继绝迹。基于这个背景,文章论述了气候的变化对森林生态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策,以唤起人们对森林生态的重视。 关键词:气候变化森林生态系统影响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生物生产力和生物量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陆地上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虽然其面积仅占陆地的26%,但碳储量却占整个陆地植被碳储量的80%以上,而且森林每年的碳固定量约占陆地生物碳固定量的2/3。森林不仅向人类提供木材、淀粉、蛋白质等众多产品,而且还能够涵养水源、减轻自然灾害、调节气候、孕育和保存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此外,森林还具有医疗保健、陶冶情操、旅游休憩等社会功能。所以,森林有维系地球生命系统平衡的作用。 由于森林与气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气候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森林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我国未来主要森林分布可能发生明显变化,除云南松和红松分布面积有所增加外,其他树种的面积都将有所减少,减少幅度约为2%~57%,草原和荒漠分布范围将向中国西部和高海拔地区扩展。同时,气候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变化还将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许多珍贵的森林树种将面临灭绝。为了不让珍贵的森林树种再继续丧失,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共同探讨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的影响并思考其对策。 一、气候对森林生态的影响 (一) 对系统组成结构的影响 森林生态系统包含着丰富生物资源,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相关研究表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倍增时的气候变化,将使主要植被类型过渡带在水平方向上向北移动100~300km,垂直高度向上移动150~300m,加上降水量及其时空分布的变化,将使森林生态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气候与环境的剧烈变化。由于森林群落优势树种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其生态特性而在超出其气候适应范围的条件下生长,所以有可能导致某些森林群落的消失或脆弱化,甚至导致某些森林生境将恶化或消失。这些变化的速度超出某些物种的适应能力时,一些不易迁移的物种将会就地灭绝。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对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繁殖及扩散能力等都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某些侵略性物种或杂草可能得益,从而增强其在群落中的竞争能力,导致群落原有的竞争和协调关系发生变化,使某些物种灭绝,甚至导致某些群落类型消失。 (二) 对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证券模拟交易综合实验报告

证券模拟交易综合实验 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证券模拟交易综合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一、实验目的 (2)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2) 三、实验过程 (2) 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 (2) 3.1.1基本面分析 (2) 3.1.2技术分析 (4) 对弘高创意公司的基本面分析 (6) 3.2.1公司基本分析 (6) 3.2.2公司财务分析 (11) 对弘高创意公司的技术分析 (15) 3.3.1 K线分析 (15) 3.3.2相对强弱指标RSI分析 (16) 3.3.3随机指标KDJ分析 (16) 3.3.4趋向指标DMI分析 (17) 3.3.5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分析………………………………………… 18 3.3.6变动速率ROC分析 (19)

四、模拟心得 (20) 参考文献 (21) 证券交易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应熟悉一般股票行情动态分析系统的功能构成,掌握基本的鼠标和键盘操作,理解系统中的相关行情术语、符号、图形的含义。同时通过股票模拟交易熟悉股票的交易流程和交易规则,能够阅读公司资料进行并初步的基本分析。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内容: (1)进入行情分析系统和交易系统,掌握其主要功能的键盘以及鼠标操作方法。 (2)阅读大盘和个股动态行情图,验证主要行情术语和指标的含义 (3)通过模拟交易验证股票交易的流程和交易规则。 (4)掌握阅读上市公司资料的一般方法 要求: 实验结束后写出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或结论) 三、实验过程: 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 首先是了解了证券投资分析,其中包含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 基本面分析 基本面分析又称基本分析,是以证券的内在价值为依据,着重于对影响证券价格及其走势的各项因素的分析,以此决定投资购买何种证券及何时购买。基本面分析又分为宏观基本面分析和微观基本面分析。 宏观基本面分析包含以下因素: (1)自然、政治因素:地震、台风、战争等的影响。 (2)经济因素: ①国内生产总值:持续、稳定、高速的GDP增长,对证券市场最有利。宏观调控下的GDP减速增长对证券市场暂时不利。GDP停滞或下降,证券市场可能大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第2卷第4期 2006年7月 目次 研究论文 147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Ⅲ):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对策的综合评价何建坤刘滨陈迎等154 近30 a青藏高原气候与冰川变化中的两种特殊现象施雅风刘时银上官冬辉等 综述 161 国际气候变化研究新进展丁一汇孙颖 研究短论 168 塔里木盆地气候变化的季节差异杨莲梅张广兴崔彩霞173 天山巴音布鲁克草原植被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刘艳舒红李杨等177 三江源区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唐红玉肖风劲张强等181 渭河、汉水流域秋季降水的变化特征赵珊珊张强陈峪等184 1951-2005年华南春播期气象条件的年代际变化陈丽娟张培群188 影响北京城市增温的主要社会经济因子分析郑艳潘家华吴向阳193 哈尔滨、石家庄、武汉和广州的气候变化对比郝立生 对策建议 197 英国促进企业减排的激励措施及其对中国的借鉴陈迎 动态快讯 202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谈判艰难迈出第一步苏伟孙国顺赵军204 IPCC第25次全会在毛里求斯召开戴晓苏205 2005年Nature杂志刊载的气候文献贾朋群胡英207 第一届亚洲气候与冰冻圈学术会议在横滨召开效存德 208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征稿细则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III):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对策的综合评价 National Assessment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 (III): Integrated evaluation of strategies o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何建坤1,刘滨1,陈迎2,徐华清3,郭元3,胡秀莲3,张希良1,李玉娥4,张阿玲1,陈文颖1,韦志洪1,段茂盛1,张晓华1,吕应运1 (1 清华大学,北京100084;2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732;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北京100038;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要:回顾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对国内外的碳排放状况、中国减缓碳排放的技术潜力、中国减缓碳排放的宏观影响、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公平性与国际合作行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估。提出了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思路与对策,指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下,中国要积极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及贸易格局变动的趋势,将减缓气候变化对策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之中,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影响;减缓碳排放;对策;评估 中图分类号:P467/D820 文献标识码:A 近30a青藏高原气候与冰川变化中的两种特殊现象 Two Peculiar Phenomena of Climatic and Glacial Variation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施雅风1,2,刘时银1,3,上官冬辉1,李栋梁1,叶柏生1,沈永平1 (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 3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085) 摘要:近30 a全球强烈变暖,水循环加快,冰川也加剧退缩。青藏高原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下垫面,既对全球变暖有正常的反应,也出现了异常特殊现象。这种特殊现象已发现两处:1) 青藏高原北部偏西冰芯记录降温0.6℃,相应的冰川退缩微弱,融水径流降低;2) 青藏高原东南部以岗日嘎布山区为代表,出现较多的冰川前进,可能指示降水量有较大的增加。上述事实指示气候变化与冰川响应的复杂性。 关键词: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北部;降温;冰川退缩;青藏高原东南部;冰川前进 中图分类号:P343.6 文献标识码:A 国际气候变化研究新进展 Recent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Science 丁一汇,孙颖

中国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项目

附件: 中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项目 “中国碳交易登记簿系统研究” 任务书 一、项目背景 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在挪威政府、欧盟和UNDP的资金支持下,组织开展了中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项目,支持包括新疆兵团在内的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编制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在地方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机构与能力建设。 我国政府公布了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责任和意识,有效保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落实,并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要求。通过中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项目,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已经编制完成本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相当部分省区市在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中主动提出要运用温室气体减排市场机制,积极开发CDM项目,推动实施自愿减排交易,还有省份同时提出要探索建立省内碳交易试点,这与国家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综合考虑现阶段国情和发达国家相关经验,为落实国家和地区提出的运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要求,我国将从自愿减排交易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登记簿是所有碳交易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合理设计的登记簿体系是交易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为推动国内自愿减排交易顺利开展,亟需开展相关研究,设计建立国内基于项目的碳减排交易登记簿系统。本项目成果将为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落实提供有力支撑,并将进一步扩展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项目对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积极影响。项目办将聘请一家研究能力强、具有丰富相关经验的专业机构,就“中国碳交易登记簿系统研究”课题开展专门研究。 二、项目目标 结合我国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的实际需要,研究设计我国基于项目的碳交易登记簿系统,开发相关的软件,为开展自愿碳交易、逐步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奠定基础和提供支持。 三、研究任务 为完成该项目的目标,咨询机构需要完成以下研究任务:任务一:调研国外相关交易登记簿设计 调研京都议定书下联合国登记簿体系及设计要求,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ETS)、自愿碳交易市场登记簿体系设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森林火灾灾害的响应特征及展望_孙龙

第29卷第1期2014年1月 灾害学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Vol.29No.1 Jan.2014 孙龙,王千雪,魏书精,等.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森林火灾灾害的响应特征及展望[J].灾害学,2014,29(1):12-17.[Sun Long,Wang Qianxue,Wei Shujing,et al.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 of Forest Fire Disasters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in China[J].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2014,29(1):12-17.]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森林火灾灾害的 响应特征及展望* 孙龙,王千雪,魏书精,胡海清,关岛,陈祥伟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系统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灾害的影响,论述了当前发生的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火灾灾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重点剖析了火行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火险天气与防火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火周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并提出了气候变暖背景下实现碳减排增汇效应的科学的林火管理策略与合理林火管理路径。最后对今后尚需加强的一些重点研究领域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气候变暖;森林火灾灾害;火行为;火险天气;火周期;林火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P467;X43;S76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11X(2014)01-0012-06 doi:10.3969/j.issn.1000-811X.2014.01.003 0引言 近100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100年(1906-2005年)全球年均地表气温升高了0.74?。近十年来,气候变化引发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等诸多方面的严重问题,引起学术界以及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会更加频繁,森林火灾灾害频率不断加重。 近年来,森林大火频繁发生,如2007年8月23、24日希腊两天连发170场森林大火,火灾面积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2009年2月,澳大利亚大火创下了1908年以来的历史纪录,死亡人数超过230人,受灾面积超过3.3?105hm2[1]。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近年来森林火灾频繁发生,火灾面积及强度加剧。2002年以来,森林火灾发生有所增加,1999-2007年年均火灾次数为8700次,年均森林受害面积为147671hm2,2002-2007年年均次数为10486次,年均受害森林面积为220285hm2,相对于1999-2002年年均火灾次数6468次,年均受害森林面积为56905hm2,火灾次数增加了62.12%,受害森林面积增加了287.11%[2]。从近年火灾数据显示,森林火灾次数、受害森林面积均有上升的趋势[3]。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受气候变化影响,森林可燃物分布格局及载量均将发生显著变化,导致火险等级提高[4]。 森林火灾灾害的防灾减灾是21世纪全球减灾战略实施的重点内容之一[5]。然而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和干旱天气增加,在未来20 100年里,我国森林防火形势更为严峻。为此,加强气候变化与森林火灾灾害交互关系研究,尤其是森林火灾灾害对气候变化响应特征的研究,进一步把握森林火灾灾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对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火灾灾害预防与管理策略,减少森林火灾灾害,提高碳减排效应,实现碳增汇效应,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1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灾害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就是暖干化,而森林火 *收稿日期:2013-07-08修回日期:2013-08-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0544);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GA09B201-06);霍英东基金基础项目(13102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DL12CA07) 作者简介:孙龙(1976-),男,黑龙江五常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林火生态学研究.E-mail:sunlong365@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305219.html, 通讯作者:陈祥伟(1966-),男,吉林抚松人,教授,博导,主要从事林业生态工程和森林生态学研究. E-mail:wqx8907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305219.html,

技术分析实验报告

证券投资模拟 技术分析实验(实训)课程报告 实验(实训)时间: 2016 年5 月27 日指导教师评分: 姓名XX 班级、学号XX 组别XX 实验课程证券投资模拟实验项目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实验名称: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同花顺) 实验目的:熟悉同花顺炒股软件的盘面分析;掌握K线的基本理论及含义;掌握集中主要切线的画法及应用;掌握主要形态的识别、画法及理论;掌握主要指标的盘面分析及相关理论。了解扩展证券投资扩展理论及方法。 实验内容: 1、同花顺盘面解读与分析 2、切线的画法与分析 3、形态的画法与分析 4、指标分析 实验原理: 1、市场行为包含一切信息:基本面、政治因素、心理因素等等因素都要 最终通过买卖反映在价格中,也就是价格变化反映供求关系,供求关系 决定价格变化。 2、价格沿趋势波动:对于已经形成的趋势来讲,通常是沿现存趋势继续 演变。 3、历史会重演 实验(实训)案例分析——以中信证券(600030)为例

上证(深圳)A股大盘分析: 个股技术分析: 分析一图一中1位置出现明显的“希望之星”图形,是一个非常好的买入信号,同时下方成交量较上一交易日有明显上升也是对买入信号的一个有力支撑。接后几日5日均线一改前面与10日均线纠缠不清的状况,一路之上,冲破10日均线的封锁,紧接着更是突破30日均线,一路上扬。 分析二图一中2位置已经出现“怀星抱月”,显示出多空双方力量正在发生转变。之后两天多空双方开始拉锯战,但从图中可以看出,卖方力量正在逐渐形成,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成交量上比之之前的大力上涨已经有了明显的放缓,5日线已经向下穿透10日线,说明后期可能出现成交量的反降。 之后第四日无论是价格还是交易量都出现反常的增长,如果被这一反常的变化所迷惑那就很可能在接下来的交易中造成损失。其实我们仔细想想不难发现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因为这正是价格即将下降前多方力量的一次全力出击,因为成交量的异常上升有力的说明了这点。随着前段时间价格的不断上涨,多上市场已经力量不足,之前出现“怀星抱月”的时候已经显露出来,但多方力量中,特别是一些大庄家手里已经持有一定的股份,这可以从前端时间的成交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阅览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发展中国家,制定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基本准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中国将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保护全球气候继续做出贡献。 应对气候变化的总目标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总目标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明显成效,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气候变化相关的科技与研究水平取得新的进展,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得到较大提高,气候变化领域的机构和体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坚持正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遵循《气候公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减缓与适应并重的原则;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有机结合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原则;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 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对中国现有发展模式提出了重大的挑战。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必然还要持续增长,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将使中国面临开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挑战。 (二)对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和消费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使得中国在降低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方面比其他国家面临更大的困难。 (三)对中国能源技术自主创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能源、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如果不能及时获得先进的、有益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则这些设施的高排放特征就在会未来几十年内存在。 (四)对中国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中国生态环境脆弱,现有可供植树造林的土地多集中在荒漠化、石漠化以及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给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带来巨大的挑战。 (五)对中国农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提出了长期的挑战。如何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中国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对中国农业领域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和抵御气候灾害能力提出了长期的挑战。

南京市四种下垫面气温日变化规律及城市热岛效应

南京市四种下垫面气温日变化规律及城市热岛效应 黄良美;黄海霞;项东云;朱积余;李建龙 【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 【年(卷),期】2007(016)005 【摘要】为了监测城市热岛特征、热场空间分布及综合评价城市环境质量,探讨消减城市热岛效应对策,2005年7-9月期间,通过对南京市的中心城区夫子庙、城市湖泊玄武湖、城市森林紫金山、城市郊区浦口四个观测点选取水泥地、草地、林地和水体四种下垫面进行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的24 h同步观测,结果表明,(1)四个观测点的四种下垫面白天气温呈林地<水体<草地<水泥地的变化趋势,夜晚则是相反,但草地的温度最低;与水泥地比较,其他3种下垫面白昼期有明显的降温效应,均幅度为0.2 ~2.9 ℃,而夜晚林地与水体有轻微的保暖效应,晴好无风天气时这种效应更明显.(2)南京市的热岛强度平均为0.5 ~3.5 ℃,凌晨3:00左右热岛强度较大且平稳,当日出后热岛强度减小,但在中午12:00左右有一个明显回升,然后下降,至傍晚18:00 ~21:00,热岛强度有个强烈提升的高峰.(3)利用各观测点温度的时间标准差、空间标准差及时空数据正规化的标准差定量与定性的揭示了城市景观与城市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的影响机理.(4)不同观测点舒适度指数表明观测期间人们对温度、湿度和风速日变化的综合生理感觉是暑热到较舒适间的变化过程,紫金山和浦口有时给人舒适的感觉.基于实验观测数据,对南京市不同下垫面的温度日变化规律、热岛强度特征、舒适度指数以及相关成因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探讨,为城市生态建设、城市规则、城市环境治理及城市绿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总页数】10页(1411-1420)

期货基本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实训)课程实习报告 实验(实训)时间: 2013 年11 月25 日指导教师评分: 姓名XX 班级、学号XX 指导老师XX 实验课程期货模拟交易实训实验项目对沪铝期货基本分析 实验名称:对沪铝1312期货的基本分析 实验目的: 通过对上市铝期货进行基本分析,了解市场供求关系对铝的价格影。分析各种影响铝的供求关系的因素,以及它们的影响方式,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铝的价格走势。 实验内容:1、分析铝的供求关系 2、影响铝的供求关系的因素 3、铝在未来的价格走势 实验流程: 1、品种选择:沪铝1312 2、分析铝目前的供求关系 3、分析影响铝的供求关系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式分析 4、预测未来铝的价格走势 实验原理: 国内市场上铝的供求关系影响着铝的价格,大体上看,影响铝的供求关系的因 素如下: (一)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价格;2、消费者收入;3、消费者偏好;4、相关商品价格变化;5、消费者预期。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1、商品价格;2、生产成本;3、生产技术水平;4‘相关商品价格;5、生产者预期。 (三)基本分析指标: 1、需求量指标:国内消费量、出口量、年末库存需求量。 2、供给量指标:前期库存量、当期生产量、当期进口量。

3、经济指标:GDP、GNP、利率、汇率、货币供应量、可支配收入、(人 均)国民收入、CPI等。 实验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制造业也在稳步的发展,对铝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中国2013年铝消费量料增加8%-9%,高于2012年的7%-8%的预期增幅。铝作为一种世界上应用广泛的金属,它的价格决定着它的用途和用量,很多的因素影响着铝的供求关系,当铝的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当铝的供给增加时,价格下降。 铝的需求主要受到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相关商品价格、和消费者预期的影响。比如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购房、装修等行为增加了对铝的消费,导致需求增加,从而价格上升。其次,若是铝的价格上升,人们对铝的消费兴趣就会大减,或少买,或选择铝的替代品。近几年来,由于中日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的恶化,中央出台政策,将民企加入到国防制造业上来。这些原因也一定程度上增加对铝的消费,使其价格上升。铝的供给主要受到商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格、生产者预期等因素的影响。生产技术越先进,生产成本就越低。因而在同一生产条件下,技术先进可以降低成本生产出更多的铝产品。其次,从氧化铝供应量来看,今年7月份中国氧化铝产量达到383.3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0.62%,增速较6月份加快4个百分点左右。而7月份氧化铝进口为2.34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49.15%,但是较6月份环比大增157.09%。7月份中国氧化铝出口1.62万吨,7月份氧化铝总供应达到400万吨,按照1吨电解铝消耗1.93吨的氧化铝计算,8月份理论电解铝产出可以达到210.7万吨。由此可以看出,铝的供给量在逐年增加。2013年虽然有色企业的生产经营格局变化不大,但从第三季度开始企业利润降幅开始收窄,出现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这种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稳固,有色金属价格的回升还依然乏力,所以第四季度行业运行不会有太大变化, 总体来讲,2013年我国铝工业运行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第一、氧化铝进口大幅减少,铝土矿进口显着增加;第二、电解铝产量增速放慢,消费量稳中有升;第三、加工材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出口水平保持稳定;第四、再生铝产业升级曲折,积极进展。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的铝的价格上升走势依然乏力,即在未来,铝的价格上涨,但是上涨的幅度较小。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2009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讲话指出: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全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先后制定和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把法律法规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中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不断完善税收制度,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快建立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千家企业节能计划,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开展节能行动;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汽车,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鼓励支持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持续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大力增加森林碳汇。 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庄严承诺: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南京市四种下垫面气温日变化规律及城市热岛效应

生态环境 2007, 16(5): 1411-142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305219.htm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305219.htm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70432);广西林科院青年科技基金项目(2005-f-02) 作者简介:黄良美(1977-),男,博士,从事城市生态方面的研究。E-mail: huangliangmei@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305219.html, *通讯作者,E-mail: xianggfri@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305219.html, 收稿日期:2007-01-05 南京市四种下垫面气温日变化规律及城市热岛效应 黄良美 1, 2 ,黄海霞2 ,项东云1 *,朱积余1 ,李建龙2 1.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01; 2.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摘要:为了监测城市热岛特征、热场空间分布及综合评价城市环境质量,探讨消减城市热岛效应对策,2005年7—9月期间,通过对南京市的中心城区夫子庙、城市湖泊玄武湖、城市森林紫金山、城市郊区浦口四个观测点选取水泥地、草地、林地和水体四种下垫面进行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的24 h 同步观测,结果表明,(1)四个观测点的四种下垫面白天气温呈林地<水体<草地<水泥地的变化趋势,夜晚则是相反,但草地的温度最低;与水泥地比较,其他3种下垫面白昼期有明显的降温效应,均幅度为0.2 ~ 2.9 ,℃而夜晚林地与水体有轻微的保暖效应,晴好无风天气时这种效应更明显。(2)南京市的热岛强度平均为0.5 ~ 3.5 ℃,凌晨3:00左右热岛强度较大且平稳,当日出后热岛强度减小,但在中午12:00左右有一个明显回升,然后下降,至傍晚18:00 ~ 21:00,热岛强度有个强烈提升的高峰。(3)利用各观测点温度的时间标准差、空间标准差及时空数据正规化的标准差定量与定性的揭示了城市景观与城市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的影响机理。(4)不同观测点舒适度指数表明观测期间人们对温度、湿度和风速日变化的综合生理感觉是暑热到较舒适间的变化过程,紫金山和浦口有时给人舒适的感觉。基于实验观测数据,对南京市不同下垫面的温度日变化规律、热岛强度特征、舒适度指数以及相关成因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探讨,为城市生态建设、城市规则、城市环境治理及城市绿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城市下垫面;热岛强度日变化;成因与机理分析;舒适度指数 中图分类号:X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7)05-1411-10 城市热岛是指城市地区整体或局部温度高于周围地区的一种异常温度分布现象,除了当地天气条件、城市地理位置的影响外,城市的街道走向,建筑群密度,工厂生产,植被覆盖率降低,大量人为热排放等,都是导致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因素。城市热岛以其独特的气候变化对城市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城市热岛现象的研究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早在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Howard 就指出伦敦城市中心的气温比周围的乡村高[1];此后各国学者对不同纬度、不同类型的城市陆续做了大量的城、郊气温对比观测,都发现城区气温高于郊区的热岛现象,并对其时空分布、成因机理、数值模型及其环境生态影响作了深入的研究。Manley 将这种城区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命名为“城市热岛”[2],而Oke 则定义从地表面到建筑物屋顶面附近为城市覆盖层, 从屋顶面附近到上空积云层为城市边界层,并将城市中心区的温度“高峰”值与郊区温度的差值定义为“热岛强度”[3]。 国内外学者对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热岛效应已作了大量的研究报道[4-6],而作为“长江上的三大火炉”城市之一的南京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还少见报道[7, 8]。随着南京市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出现了较多的工、商、贸、居住等混杂的区域,城市的 环境因子非常复杂。而城内绿化在各功能区不均匀,较多地方出现较大斑块的绿化空缺及薄弱区,城市生物多样性下降,绿地种质资源锐减,城内绿地面积下降,城效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城市生境较以往更为复杂。为了监测城市热岛特征、热场空间分布及综合评价城市环境质量,探讨消减城市热岛效应对策,为城市规则、城市环境治理及城市绿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通过观测实验,对比分析了2005年7、8、9月间南京市夫子庙、玄武湖、浦口、紫金山四种景观用地的日温变化规律及南京市城市热岛强度特征,综合评价了风、湿、热温因子的环境舒适度。 1 实验地与研究方法 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地处长江下游平原,居长江三角洲顶点,北纬31o14’~32o37’,东经118o22’~119o14’,距上游的武汉722 km ,距下游的上海380 km ,长江穿越境域;现辖11区4县,面积6597 km 2。南京属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全市年平均气温16 ℃,年度最佳气节为秋季9~11月。南京三面环山,西北方向滨临长江,形成向西北开口的“簸箕”地形。由于热季东南群山阻挡了海洋季风,热空气不易扩散,所以炎热高温,热岛效应明显。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研究对策.

第19 卷第1 期中国农业气象1998 年 2 月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研究对策 肖扬郭晋平 田双宝 薛俊杰 (山西农业大学,太谷030801 (太原市林业局 (山西农业大学 摘要在系统地分析和讨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我国近 年来气候变化研 究方面的主要成果,探讨了我国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情景,重点分析了气候变化 对森林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地理分布格局、组成结构和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脆弱带和特殊生态系统等几方面的影响,讨论了各方面的研究现状、主要结论和发展趋势,指出了今后研究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为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研究对策和重点研究领域。 关键词: 气候变化;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对策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举世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持生物圈的稳定,维护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功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在未来气候变化的挑战面前林业和森林 资源管理的对策,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都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1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 工业化以来,由于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森林的大面积砍 伐等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使全球气候在自然变率以外获

得一个额外的增温,并将进一步导致全球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变化。据政府间气候变 化委员会(IPCC 1 990年公布的研究结果,按照现有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长速率,到2060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将比工业化前增加一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将使下世 纪末全球平均气温上升3C (1.5~45C ,降水增加3%~ 15%;其中陆地升温速率比海洋快,北半球高 纬度地区的升温比全球平均快。各区域变化规模和速率差异很大。由于海洋热膨胀和大陆冰的融化,全球海平面平均升高速率将达到6c m 10年(3~10c m 10年预计2030年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20c m ,到下世纪末上升65c m [15,16]。2 中国气候变化2.1 中国古气候变迁特征 中国气候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表现。从气候变迁的历史背景来看,现代 气候处于第四纪大冰期的一个亚间冰期2冰后期。研究表明,在较大时间尺度上,气候表现出暖湿2干冷为特征的波动式变化过程。但变化速率相对来说是缓慢的,过 去1万年以来年均温变幅在±3C以内,过去3000年以来的温度变幅为1~2C。全国各区域气候变化细节不同,但变化趋势和特征基本一致。目前处于自1700年代(小冰期1550~1850年以来的波动式转暖过程中②。变化趋势与同期全球气 02?吆王开发.根据抱粉分析推断1万年来的气候变迁.全国第四纪学术会议 文件.197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600115 第一作者简介:肖扬,男,1947年生,大学,副教授收稿日期:1997-01-06候变化趋势一致,但位相不同[11]。 2.2 中国近百年的气候变化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时间: 组别:第组指导教师:组长:组员: 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c(标)×V(标) = c(待)×V(待)【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10)、甲基橙(3.1~4.4) 四、实验步骤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3、量取:用碱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并往 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现象为。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盐酸,使液面恰好在01 (二)滴定阶段 1、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面,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滴定时,右手不断旋摇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此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被盐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2。 2、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将上述操作重复2~3次。(三)数据处理 注意:取两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四)误差分析 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①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②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③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④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⑤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2、来自锥形瓶中产生的误差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3、读数带来的误差 如:标准液读数时①先俯视后仰视②先仰视后俯视

不同下垫面环境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

不同下垫面环境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 摘要:城市化建设中采用了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引 起下垫面发生变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再加上较多气象观测站的探测环境 遭到破坏,导致观测的气象要素记录有所偏差,严重影响了气象探测数据的代表性、连续性。本文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地面观测站环境分级标准为切入点,创建台站环境模拟试验场并开展不同场景观测试验,获取不同下垫面环境 因素对要素影响的试验数据集,为分析试验资料获得定量结论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不同下垫面;环境;地面气温;影响;分析 引言:气温作为一项气象要素,在农业生产中一直具有重要的影响。不仅气 温本身的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与气温有关的灾害性天气如高温、干旱、寒潮等也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因此气温变化特别是每日的最高最低气温 异常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关注。对气温在不同下垫面环境下的精细化预报,特别是 对气温日最高最低的精细化预报成为基层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 1.温度变化分析 城市中不同下垫面对城市温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不同下垫面的反射 率存在差异,使得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另一方面地表与大气之间的物质(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化碳)、能量交换也取决于下垫面的性质,这些都会直接或 间接地影响近地层气温。由于城市中各种下垫面空间尺度较小,相邻较近,其温 度特点很大程度受到城市区域气候条件的制约。冬季,4种下垫面的温度在1~7℃间变化,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出现时间分别为7时和14时(北京时,下同)。其中,玄武湖的夜间温度最高,但白天温度与其他站点相近;植物园在夜晚温度 最低,低于玄武湖1℃,8时以后温度上升较快,正午过后温度高于玄武湖,但 16时以后温度下降也较快,以至于夜晚温度低;光华东街夜间温度接近玄武湖, 白天温度最高;河海大学校园在夜间温度较低,只是稍高于植物园,在白天高温 时段温度最低。夏季,不同下垫面之间的温度日变化差异与冬季有很大不同,各 站点最低温度出现时间为6时,最高温度除光华东街以外均发生在13时。光华 东街的夜晚温度一直最高,白天高温特点更加明显,12时以后,光华东街的温度 比其他站点高出1.5℃,并且其升温趋势一直持续到16时,最高温度超过32℃; 玄武湖和河海大学校园的夜间温度稍低于光华东街,而植物园的夜间温度则要低 于光华东街2℃以上,这3个站点白天温度比较一致。春季,玄武湖在夜间温度 最高,白天温度与其它站点温度相近;光华东街夜间温度接近于玄武湖,白天温 度变为最高,在15时其温度高于其他站点1℃左右;植物园在夜间温度最低,低 于玄武湖2℃以上,但白天温度上升很快;河海大学校园在夜间的温度低于光华 东街,高于植物园,白天温度变为最低。 2.温度变化速率 自动气象站获得的逐小时温度资料,为我们分析不同下垫面上温度变化速率 的日变化提供了条件。本文以相邻2 h(整点北京时)的平均温度差表示温度变 化速率,得到了四种下垫面上的温度变化速率在不同季节的日变化特征。白天的 温度变化明显比夜晚时快,各站点温度变化速率的差异也主要在白天。冬季,夜 晚的情况不同于其他季节,各站点的温度变化速率起伏较大,有时还会出现小幅 度增温。8时以后,各站点开始稳定增温。植物园早晨升温剧烈,到10时左右增 温速率达到最大值1.4℃/h,但11—15时内其升温速率却低于其他站点,进入降 温阶段后其降温速率一直最高,并在18时达到最大值-1.2℃/h。玄武湖早晨升

股票基本面分析实验报告

《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 ST大荒股票基本分析 学生姓名:许清霞专业: 13金融学专升本学号: 实验地点: C347 实验日期: 2014 年 10 月 26 日 一、实验目的 学习利用网上的相应资讯和股票行情软件,对股票市场的未来走势进行宏观分析。 二、实验内容 1. 知道K线图的构成并会看K线图 2. 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进行模拟炒股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利用K线图进行分析 五、实验条件 1.系统软件:Windows 7? 2.工具:同花顺证券投资专用软件 六、实验步骤 我选的股票是*ST大荒,股票代码 600598, 1998 年 11 月 27 日,黑龙江垦区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将优势资源进行战略性重组,组成了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公司经国家经贸委批准,由具有 60 年发展历史的中国 500 强企业,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作为独家发起人,注册资本为万元。 2006 年 5 月 16 日,中国证券报“2005年度上市公司百强评选结果”揭晓,“北大荒”列“2005 年百强主榜单”第 90 名。2006年5月29 日,“北大荒”入选中证 100 指数样本股,北大荒股份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进一步提升。“2008 年中国蓝筹种植企业十强”荣誉称号。特别是 2009 年,公司在沪深两市 1573 家上市公司中脱颖而出,荣获“2009 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排序第 21 名的殊荣,如今势头也强劲。 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我选这只股票的原因:? (一)、基本面分析 1、本年度业绩回顾

净利润82232 营业总收入 营业收入 营业总成本 营业成本 营业利润 投资收益 其中:联营企业和合 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资产减值损失1163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营业税金及附加 利润总额 所得税 综合收益总额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 综合收益总额82232 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 合收益总额 2、行业对比 2014-09-30 2014-6-30 3、财务分析摘要 科目\时间2014-09-30 2014-06-30 2014-03-31 2013-12-31 2013-09-30 2013-06-30 基本每股收益 净利润8223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