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整体设计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整体设计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整体设计

一、课程设置

1.课程构建

(1)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由工业设计(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方向)专业教师和工业设计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组成专业课程开发设计小组,针对《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采用调研方式,依据《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对知识与技能水平要求,通过岗位(群)分析确定本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2)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纳、整合,确定行动领域

通过与工业设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研讨、广泛听取企业及一线专业教师等各方意见,根据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点不同,将相近工作任务按能力阶次进行归并和分层、分类,归纳出本课程基于能力标准为支点的行动领域。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行动领域

(3)通过对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解构与重构,实现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对照职业标准,结合教学资源的整合,根据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以行动为导向,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开发出《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主要学习领域。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主要学习领域内容

2.建立《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体系

依据建筑模型设计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建筑模型制作职业标准,遵循建筑模型设计规律,开发《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学习情境。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学习情境中。以下为本专业主要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总表。

主要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总表

二、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

本课程围绕有关建筑模型的基本知识点、职业能力要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科学定位并妥善处理好与先行课程、后续课程之关系,避免知识的过多交叉和重叠,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围绕学习建筑模型创意知识、训练创意技能、参与实践项目设计的课程教学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专题设计为重点”的理念为指导思想,实现具有社会职业设计能力的教学效果。

课程内容及情境设计一览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基础和特点,从教学内容中探索,从教学手段中发掘,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法体系。

1.激发兴趣教学法

“激发兴趣教学法”就是积极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快乐因素,是用来增强学习兴趣、增进师生关系、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激发兴趣教学法的内容十分丰富:对设计作品生动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针对课程内容的活动,组织各种竞赛,课内课外结合,寓教于乐。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教师运用大量的设计案例或学生的设计作品让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如让学生拿上自己的作业上台,以“设计者”的身份向大家推介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和其他学生以“客户”的身份提问题,由“设计者”给予回答。这样,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提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推销自己设计作品的能力。这种采取师生共同讨论,听取学生的见解,教师最后进行总结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能说”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3、“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教学法

一方面坚持“有教无类”,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鼓励所有同学进行创新,参与竞赛;另一方面又实施“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禀赋气质和艺术个性,进行不同的辅导,扬长避短。

三、师资队伍

四、实践教学环境

校内实训条件及环境:拥有图形图像实验室、模型制作实训室具有良好的实训条件,为学生仿真模拟设计与策划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能够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校外拥有多家教学基地,为工学结合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使学生实践技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考核方式

贯彻“理论够用,注重实践”,“面向一线”的教学指导思想,改变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动手设计创新能力的过时模式,加大后者的占分比重。本课程在实施这一指导思想中,不仅从教学管理环节严格规定了所有主干课程中动手设计教学占时比重的界限,而且教师尤其注重学生动手设计中创新能力的占分比重。从最根本的环节上,使学生对环境模型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高度重视。

1.考核的形式

理论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侧重能力。平时成绩70%(单元课题、设计项目、考勤),期末考试30%。

2.课程测试、考核的内容

平时考查,因为环境模型课程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不可能短时期掌握,所以《环境模型》教学对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查尤为重要,主要要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情况等。

单元课题考核,单元课题主要是根据《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的板块式教学来设计,教师尽量选择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不同行业属性的设计内容和针对性的各种形式的设计,使学生涉猎各个行业和同一行业不同表现形式的设计,有助于扩展想象力。教师分类别进行打分。课程每一单元结束后,以单元作品展示的方式对本单元课程的教学进行展示、总结和汇报。

实训项目考核,建筑模型的教学实践中,重点通过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来实现实训项目考核。项目的来源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现今很多企业、机关在招标时将环境模型项目发布到网络、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二是由各级部门、行业协会组织的环境模型比赛和展览;三是由产学企业提供的课题和设计业务;四是由任课教师或学生个人在社会上寻求的环境模型设计与制作项目,拿回学校分组进行具体创意项目攻关。

五、课程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实践性很强课程,既有学院的“学”,同时又有在企业中的“做”。通过“工学结合”,将企业真实实践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中来, 培养学生设计思维能力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素质,通过真实项目巩固理论,强化技能,使学生学与做统一。

将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深层次融合学生在学期间参加实践的时间不断线。根据社会企业对学生的要求“走出去”,学生在企业中顶岗实习进行毕业实践创作。同时根据课程需要“引进来”,将企业中的能工巧匠聘到课堂中来,将企业的生产、设计经验带到课堂中。通过校内实训工厂对实习进行支持,将校外真实项目带入到校内教学环境,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取得双赢。

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设计市场对设计师的能力的综合素质要求,我们按模块化将分散在有关课程中的内容设置为“职业技术”教学模块。该模块包括:软件基础能力、软件技术能力、设计前沿技术、实践设计、综合应用五大模块,并将这些能力模块分解为若干子要素,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体现“工学结合”的原则,设置专业课程。

六、课程建设规划

1.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课程建设需要,合理引进人才,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相对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综合素质强的师资队伍。鼓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主持课程建设。每门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同时,每门课程建设均要有培养青年教师、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计划和措施。

2、教材建设

积极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注意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质量的新教材。使用近三年出版的高水平优秀教材占培养计划课程的比例达50%以上。

结合本专业课程建设实际,大力支持教师编写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质量较高、特色鲜明自编教材。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省级统编教材,对于获得此类立项的教材,将给予资助。鼓励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教材向多媒体立体教材方向发展,使教材建设达到较高水平。

3、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大力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逐步完善实验中心的建设。要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将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实验教学手段引入实践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4、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教学内容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精选经典教学内容,删除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去掉课程内容之间不必要的重复。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将当今科技发展和本学科最新科技成果引入课堂教学,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正确处理单门课程与系列课程建设的关系,单门课程教学内容和结构的优化应服从于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建立相对稳定与动态更新相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要有完善的课程教学大纲。要加强试题库建设,推进教考分离,完善课程考核环节,改进考核方式,增加课程考核的科学性、实用性。

5、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改革“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各门课程教学应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为原则,不断加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鼓励教师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