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献综述-股权激励

文献综述-股权激励

文献综述-股权激励
文献综述-股权激励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研究论文题目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文献综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人才的越来越多样化,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间上市公司要应对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才的问题。一个好的管理层,不仅仅能帮助企业不断地创造新的良好的业绩,更能在众多的企业竞争中,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现代企业之间的挖墙脚行为确实越来越“猖獗”。如何留住人才这个问题就是重中之重。为了防止别的企业的挖墙脚行为,同时也为了能使企业管理层们能专心企业发展经营,提高企业业绩。这是就有了一个很直接的方式-------股权激励。

1. 股权激励的概念及理论

1.1股权激励的概念

随着公司股权的日益分散和管理技术的日益复杂化,世界各国的大公司为了合理激励公司管理人员,创新激励方式,纷纷推行了股票期权等形式的股权激励机制。股权激励(Stockholder's rights drive)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

1.2股权激励的假设理论

(1)利益一致假说

Berle 和 Means(1932)最早系统地思考过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委托代理问题,并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明确提出了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问题,还指出当经理人持有一定的股权时,他们的利益将会同股东趋于一致,进而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Jensen 和 Meckling(1976)在论文《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行为和其所有结构》中提出利益一致假说:①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和作为代理人的经理人员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因此委托人要对代理人进行监督从而产生委托—代理成本。为了降低代理成本,使委托人的福利最大化,他们认为需要给予代理人一定的激励,而授予他们股权就可以使双方的利益趋向一致,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效率的同时增加公司业绩。②代理成本与经理人员的持股比例成反比,当经理人员没有股权的时候代理成本会达到最大值,他们从理论分析中得出结论: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降低,公司价值也会随之增加。

(2)管理层防御假说

Fama 和 Jensen(1983)在利益一致假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管理层防御假说,如果管理层持股水平过高,那么他们对企业的控制力就会不断增强,受外部约束性就会变弱,进而管理层人员就会在更大范围内追求个人利益,提高代理成本,降低企业价值,因此,他们认为,公司价值会随着管理层持股水平的提高而出现先上升后下降。

stulz(1988)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经营者拥有适度的股权可以缓和经营者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而在西方大多数学者对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持肯定态度时,Demsetz 提出了一种相反的理论。Demsetz 提出管理层持股是内生变量,主要依赖于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特征,比如行业、投资机会、经营风险、成长性等,

它是市场长期影响的结果,对公司的效是不存在影响的。

另外,还有学者认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呈现负相关,即管理层持股不仅对公司业绩没有正面影响,反而会削弱公司价值。

2.股权激励作用

2.1国外的研究

Campbell和Wasley(1999)认为不合理的股权激励计划要素设计,会为股权激励对象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达到行权条件,来为自己获得相关利益和报酬,而自己并不需要更多的努力。

Murphy(2002)的研究认为股权激励这种薪酬模式对公司高管人员具有激励作用,对公司的基层员工激励并不能发挥其激励的目的。Hall和Murphy(2003)的研究认为对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公司核心人员进行股权激励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Hall(2002)认为股权激励的对象范围不应该太广泛,要避免全员福利现象,如果对公司全员进行激励,股权激励就不是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而成为了一种福利制度。搭便车的心里就会在普通员工中发生,因此,对全体员工进行激励并不利于股权激励机制发挥作用。

Jensen和Murphy(1990)认为适量的以经营业绩考核为基础的股权激励机制对管理层激励作用非常明显。Murphy和Oyer(2002)研究表明合适的经营业绩评价指标能够使得高级管理人员与股东之间找到利益共同点。并初步指出仅仅把一种财务指标作为业绩考核,会造成管理人员为了追求单一财务指标做出对企业长远发展不利的选择。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管理人员持有公司的股权比例与公司的价值成正比。Hall和Liebman(1998)的研究表明:在美国,股权激励得到广泛的利用,并把管理人员里的利益与公司的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管理层的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强相关性。

2.2国内的研究

袁国良,王怀芳和刘明(2000)、魏刚(2000)都认为国内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的业绩之间没有正相关关系。周建波和孙菊生(2003)认为股权激励能够为上市公司带来好的业绩,说明股权激励在我国发挥了刺激公司业绩增长的作用。宋增基、蒲海泉(2003)经过实证分析的结果证明检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经理人员持股可以提高公司业绩,但是要控制激励范围泛。俞鸿琳(2006)对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进行的分析,认为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会影响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国有上市公司并没有股权激励发挥作用的机制。顾斌、周立烨(2007)经过实证分析认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长期激励效应并不明显。谢元生(2010)通过对我国A股市场2006-2008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做分析,认为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能显著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但是在激励度与企业业绩之间没有找到直接的相关关系。陈璐(2010)通过对部分中小上市公司和格力电器的股权激励机制进行分析,找出了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的原因,认为主要是我国现行的股权激励制度和方案的设计不完善为高管们提供了可钻的空子。方明、洪荭(2010)实证分析了管理层薪酬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管理层薪酬水平之间相关关系不存在,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为提高其薪酬水平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不显著。

3.股权激励的原理及成效反应

3.1企业契约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Coase于1937年提出企业契约理论,如今已经成为现代西方企业理论的主流,也对我国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各种契约的整合,它是居于现在及一定的预期条件之上的。但由于未来的交易及发展状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企业契约不可能够对每一种状况都制定出完善的制度,因此,企业契约并不是完备的。在现实经济发展中,企业的股东及经营者之间签订了一定条件的契约,但由于未来事态发展的不确定性,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营者与同样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股东之间就有可能为了避免风险或分享一份收益而产生纠葛,他们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就会出现问题,容易引发道德风险然而,企业的经营者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占据着信息的绝对优势地位,股东则由于信息的匮乏面临较大的道德风险。

股权激励这时候就是一种把经营者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不同意见,转化为他们共同的利益与目标。从而使双方的纠葛为乌有。股权激励的最主要作用是把经营者也变成股东,那么股东与股东的利益就不会有分歧。这样企业的管理效率将大大的提高。

3.2股权激励的在公司绩效中的作用表现

Jensen和Meek-Lng 和Johnson 通过研究股权激励水平与上市公司业绩的关系,发现管理者在公司中持有的股权比例越高,公司就能获得更好的经营业绩,同时代理成本也会相应降低并认为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管理者持股之后与所有者的目标趋于一致,降低了管理者选择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从而改善公司的绩效,在绩效的评价指标中,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能力指标是关键指标。Mehran在其研究中发现,公司的业绩随着总经理持有股权比例的上升而上升,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Hall&Liebman 选取了美国上市公司中的家作为样本,运用Black-Scholea 模型对经营者所持股票数量与股票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它们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相关程度在1980-1994年间是逐年递增的。

这是股权激励在企业中的最直接的作用表现,能在公司的年报数据中直观的反映出来企业的绩效。如果有股权激励之前的企业的绩效数据,那么和股权激励后的企业绩效的数据对比,就是一个最能说明股权激励与企业作用的对比。

现在暂时还没有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所以对股权激励的具体方案研究尚未十分明确的。但是呢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分析到,国内的股权激励的水平距离西方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国内股权激励从改革开放开始,短短的不过几十年,而西方至少是上百年的历史。所以在股权激励方面,难免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和缺陷。此篇论文的目的就是寻找到这些缺陷,并加以解决找到一个最佳的方案。但是不同的行业可能有不同的最佳股权激励的方案,这里就以一些行业为例子。

仅供参考严禁盗用!

可竞争市场理论研究综述

可竞争市场理论(the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又叫可竞争性理论(Contestability Theory),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1981年12月美国著名新福利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William.Baumol)在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作了题为“可竞争市场:产业结构理论的一次革命”的发言。1982年,鲍莫尔与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潘扎尔(Panzar)、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威利格(Willig)一起出版了《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一书,标志着系统化的可竞争性理论的形成。可竞争性理论在价格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方面都提出了极具创新意义的见解,在西方学术界引起较大的反响,并对政府规制体制改革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可竞争市场理论-产生背景 美英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陷于经济“滞涨”,由此引发了理论界对凯恩斯主义的全面反思。供给学派、货币主义、理性预期等一大批新的理论派别纷纷崛起,可竞争市场理论也是这一时代背景的产物。当然,可竞争市场理论与这些理论流派的基本立场并不完全相同,比如,可竞争市场理论不是一般的反对国家干预,而是主张重新认识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产生与传统微观经济学的内在缺陷和理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传统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该原理由十八世纪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经过几代经济学家的努力,这一原理发展成为形式优美、逻辑严密的完全竞争理论。该理论证明,在特定的假设条件(大数目厂商、自由进入、产品同质和完全信息假定)下,市场机制能够使一个经济体获得良好的绩效特征,比如,边际成本定价、不存在超额利润等等,并具有帕累托效率。这就给“看不见的手”赋予了具体而实际的内涵。从此,“边际成本定价”、“帕累托效率”等概念成为经济学家用来评价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政府政策的福利基准。 然而,完全竞争具有帕累托效率的结论依赖于非常严格的假设前提,比如,它要求大量的(小)厂商存在。当产业中由于规模经济而不存在大量厂商时,就无法实现完全竞争的效率。这就是规模经济与自由竞争的矛盾,即著名的“马歇尔冲突”。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看,“马歇尔冲突”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效率要求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但是当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即存在规模经济)时,按效率定价将给生产该商品的厂商带来损失。这是在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实现效率的一个基本障碍。 为了解决这一冲突,许多经济学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如斯拉法对马歇尔的批判、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理论。不过,张伯伦等人没有能够很好地把规模经济与竞争效率结合起来。张伯伦依然是用厂商数目来定义垄断和竞争,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等)也是按照厂商数目的多少来划分的。换句话说,张伯伦等人只是发展了对规模经济(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厂商行为分析,并没有解决规模经济与竞争效率的矛盾。并且,仍然把完全竞争作为评价不完全竞争厂商行为的基准。显然,这种做法——用不存在规模经济条件下得到的结论作为评价规模经济存在时厂商行为的基准——缺乏逻辑基础。

股权激励研究的背景说课材料

股权激励研究的背景

股权激励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股权激励的背景 我们了解到,在阿里等上市公司中,员工持股造就了许多百万富翁。股权激励已然成为众多企业留住人才的关键手段。随着市场经济逐渐规范,以前公司都是给予员工工资和奖金,但是人力资本的提升,很多公司招不到员工,老员工幸福感不强,面对公司的发展,必须要考虑股权激励的模式。 这种制度的设计产生于美国,主要是那个时间段美国适用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非常高,导致个人所得税税负比较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者的积极性[1]。在20世纪40年代,由于美国股份制企业数量逐渐攀升,在这其中委托代理问题就频频出现,股权激励制度很好地替公司解决了这一问题。股权激励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激励对象达到设定目标或业绩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让经营者和所有者拥有共同的目标,让大家团结在一起,共同促进公司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股权激励制度逐渐开始引入中国。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探索股权激励制度。 1972年,上海首次引入了企业股权激励制度试点方案。到2002年,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工作的试点意见开始发布。政策层面发布相关文件, 在2007年为了调整因为股权激励的制度的影响,中国证监进一步完善了会计处理,对于职工因此而取得的相应的股息分红进行了确认和尽量。在2008年这段期间就有大量的有关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一些相关规范性文件开始出现,其中国资委就发布有关上述的相关问题通知,2016年中国证监会又发布了有关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部门规章。 这些年来,股权激励在上市公司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一个法律更加规范、市场更加自由、制度更加灵活的社会,对股权激励的实施条件和实施效果的评价就需要越来越成熟。 1.1.2股权激励的目的 日本著名的“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有这样一句经典的名言,他说:“一个企业能否成功关键的核心在于人力上,人力是企业获得财富的源泉,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那么如何评价一个企业的人力管理能力主要在于是否能够留住企业的人才,适当和定性的供给,则无事不成。随着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明显,不管是国企老总还是私企老板,只要谈到股权激励,他们当中一定都还有正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股权激励并不是挽救一家倒闭公司的万灵药,但它又是企业前进的车轮之一。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新中国成立快70周年、从以前的引进外资到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从以前计划经济到现在市场经济占主导,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正面临着全面开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当今世界,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掌握核心技术和人才。在中国中,几乎每天有两家公司关闭,超过8000万家中小企业倒闭,预期寿命只有2.9岁。例如,世界通信、通用汽车、而安然和起亚两个大公司也都因此而进入了破产宣告。在2014年9月,我们国家的总 [1]熊姣.股权激励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3(19):117

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

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 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精选1篇 [1]赵晓津。计算机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探讨[J]。硅谷,2014(4):140-141。 [2]雷殷睿。网络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融合[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4):162-163。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 [3]余佩颖。微信电子商务模式探讨[J]。软件,2013(10):124-125。 [4]邵泽云。数字签名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4(3):83-85。 [5]齐赫。电子商务论文参考文献精选3篇lo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翟凤荣 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付出的近况及瞻望 The Actuality and Expectation of Electronic Business Payment in Chellona [重庆广播电视机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ongqing RTV University] 刘波 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成长远景瞻望 [互助经济与科学技术 CO-Oerativeconomy & Science] 张元慧 , 李少伟 , 许丽红 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瞻望现代贸易摩登 Business 2001年,第11期 浅析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的近况与趋向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蔺建霞 Lin Jianxia 电子商业上的事务的成长近况与瞻望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for E-Bussiness 很多顶 Xu Duoding 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成长远景瞻望 张元慧李少伟许丽红 我国电子商业上的事务情况下CA的成长瞻望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CA in Chellona 江艳霞左明

品牌理论研究综述

32 商业时代 (原名 《商业经济研究》) 2006年33期 牌是相关事物的象征,Jay P.McCormack和Jonathan Cagan (2003)认为建立和保持一个一致 的品牌陈述是建立一个成功产品的重要部分。自1931年美国宝洁公司(P&G)的麦克尔?罗伊提出品牌经理制以来,品牌日益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源泉。实业界的操作需求带来了品牌理论研究的繁荣。品牌理论研究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笔者根据品牌一词在使用时具体语言环境的差异,把对品牌的理解划分为三类:服务的理念、利益的源泉和进化的角度。 品牌的传统观——服务的理念 由Burleigh B.Gardner和SidneyJ.1evy(1955)发表的第一篇有关品牌的论文阐明了下列原理:品牌的发展是因为品牌具有一组能满足顾客理性和情感需要的价值,品牌的创建要超越差异(differentiation)和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它应该注重开发一种个性价值(personality),让顾客得到满意的服务。King(1970)指出,品牌不仅由于其功能性价值而被喜爱,而且由于其心理和社会的价值而被喜爱。David A. Aaker(1993)则指出,目前大多数经理仍 然过多地关注于短期的财务收益,而不注意对品牌的长期投资。纵览当前国内外品牌界,对于传统品牌观的描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张焱、张锐,2004)。 (一)符号说 Lynn B.Upshaw(1999)在其出版的《塑造品牌特征》一书里指出:品牌是使某种产品和服务能够区别于其他产品和服务的名称、标识和其他可展示的标记。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定义委员会(1960)认为,品牌是用以识别一个或一群产品或劳务的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美国管理协会认为,品牌是经营者或经营者集团的产品与服务,基于与其他竞争者有所区别而赋予之名称、术语、记号、象征、设计,亦或是上述方式的结合(PeterD.Benneh,1998);Philip Kotler(1997)认为,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从本质上说,品牌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的允诺和质量的保证。 (二)情感说 由Burleigh B.Gardner和Sidney J.1evy(1955)发表的第一篇有关品牌的论文是具有创新性的,他们阐明了下列原理 :品牌的发展是因为品牌具有一组能满足顾客理性和情感需要的价值,品牌的创建要超越差异性(differentiation)和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它应该注重开发一种个 品牌理论研究综述 ■ 宋旭琴1 向 鑫2 (1、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广州 5107252、广东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广州 510090) 品 内容摘要:品牌是使某种产品和服务能 够区别于其他产品和服务的名称、标识和其他可展示的标记。这些名称和标识等会由于不同的品牌表述方式而产生差异,又将会产生不同的品牌观念。本文整合了国内外有关品牌理解的各种观点,并对各种品牌理论研究进行评述和归纳,以期能对品牌的历史及未来的发展进行概括,揭示品牌理论研究的新趋势。关键词:品牌 品牌理论 品牌观念 性价值(personality),因此,品牌管理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建立品牌的个性,要创造性地运用广告资源来为品牌建设(即企业的长 期收益)投资。King(1970)指出,品牌不仅由于其功能性价值而被喜爱,而且由于其心理和社会的价值而被喜爱。David A.Aaker(1993)则指出,目前大多数经理仍然过多地关注于短期的财务收益,而不注意对品牌的长期投资。Lannon和Cooper(1983)坚持了品牌创建中的情感主题,他们运用人类学与心理学的理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并指出美国广告方式(其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欧洲广告方式(其是神话和仪式的具体化,即它使人们可以看到品牌如何随着文化的变化而演变)的不同特点。 (三)关系说 奥美公司认为,品牌是消费者与产品的关系,消费者才是品牌的最后拥有者,品牌是消费者经验的总和。Michael Perry认为,品牌是消费者如何感受一个产品,它代表消费者在其生活中对产品与服务的感受而滋生的信任、相关性与意义的总和。David Arnold认为,品牌就是一种类似成见的偏见,成功的品牌是长期持续地建立产品定位及个性的结果,消费者对它有较高的认同。王新新(2000)认为,品牌是一种关系性契约,品牌不仅包含物品之间的交换关系,而且还包括其他社会关系,如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情感关系;苏晓东等(2002)认为,品牌是一种复杂的关系符号,它包含了产品、消费者与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总和,基于这个认识从而架构了“7200品牌管理系统(BMS)”。 (四)资源说 Alexander L.Biel认为,品牌资产是一种超越生产、商品及所有有形资产以外的无形资产,其带来的好处是可以预期未来的进账远超过推出具有竞争力的其他品牌所需的扩充成本;而陈伟航则指出,品牌会渗透人心,因而形成不可泯灭的无形资产,品牌资产的妥善运用可以给企业带来无穷的财富;韩志锋认为,品牌是企业内在属性在外部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资源,它不仅是企业内在属性的外部环境集中体现出来的(外化的)有价值的形象标志,而且因为其能整合企业外不同资源对企业内在属性发展产生反作用,它更是一种资源。 营销谋略 Sale Stratege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文献综述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文献综述 摘要: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否发挥了应有效用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长期关注和争论的热点。为了检验股权激励机制的效用,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不同的学者在研究问题时的政策环境、选择的样本、指标及分析方法等存在差异,导致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1、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2、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3、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具有区间效应,即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关键词:股权激励;公司绩效;综述 Re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ty Incentiv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Abstract:Whether the equity incentive system, as a long term incentive, has played its due effect is concerned and debated long-term by theory and practice.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equity incentives,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d done a lot of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ty incentiv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But the conclusions are not uniform, because of different scholars research policy environment,samples and research methods.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the following three viewpoints, first of all, equity incentive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corporate performance.Secondly, equity incentiv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are not related.Thirdly, equity incentive has interval effect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which as to say that there is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ty incentiv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Keywords:equity incentive;corporate performance;review 一、引言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通过授予高级管理者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将高管的个人收益与公司利益紧密联系,以激励高管努力工作,减少短视行为,从而改善公司治理,优化股权结构,提升公司绩效。股权激励使经营者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中国股权激励的实践源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采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 二、国外关于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 Morck,Shleifer和Vishny (1988) 以美国1980年《财富》500强的371个公司研究样本,选取托宾Q值为被解释变量,以拥有的股份不少于0.2%的董事们的持股比例之和来衡量管理层持股比例,对样本的横截面数据运用分段回归,根据管理层持股的利益一致假说和战壕挖掘假说,提出管理层持股可能区间有效并设计模型实证检验得出:持股比例在0一5%范围内,托宾Q值与董事的持股比例正相关;持股比例在5%一25%范围内,托宾Q值与董事的持股比例负相关;超过25%,二者又正相关,但托宾Q值与持股比例的

股权激励研究综述

股权激励研究综述 广西大学商学院覃少波 【摘要】近年来股权激励在公司内部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越发凸显,越来越多的企业推行股权激励计划。本文通过分析2010—2014 年国内外有关股权激励的研究文献发现,学者对股权激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激励实施的动机、股权激励机制的影响因素、股权激励与高管行为的关系、股权激励的效应等方面。 【关键词】股权激励激励动机影响因素高管行为公司绩效 一、引言 股权激励一直是公司治理领域十分重要的问题。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在现代企业中,公司股东拥有的所有权与高层管理者实际掌控的经营权相互分离,企业中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契约的不完善和信息的不对称,容易导致企业管理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大股东的利益有可能会被损害,这就是所谓的委托代理问题。 为有效解决股东和高管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股权激励应运而生。股权激励作为公司薪酬结构的一种制度安排,目的是

让企业经营者能够获得公司以股权形式给予的经济权利,并将公司员工报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相联系,使其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更好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这种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问题,从而降低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股权激励被正式引入我国公司治理的时机较晚,但其被视为更加完善的公司激励机制,在我国得到了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市场的积极反应。2006 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境内) 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等文件的颁布为标志的股权激励改革,标志着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激励拉开序幕。随着股权激励实施的逐步推行和规范,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的研究也达到了新的高潮。本文将从股权激励实施的动机、股权激励机制的影响因素、股权激励与高管行为的关系、股权激励的效应等方面,对近几年来有关股权激励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探寻可能的研究方向。 二、股权激励相关文献综述 (一)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动机 吕长江等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具有两类动机:激励型动机和福利型动机(或非激励型动机)。冯星等(2014)引入Black-Scholes 模型对实施股权激励动

浙江龙盛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财务管理 浙江龙盛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研究自从股权激励制度形成开始,各界学者们就对其很感兴趣,有关股权激励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层出不穷。美国作为股权激励的起源在这方面的研究历史较长,无论是对纯理论研究还是面对公司的实践研究,其相关的研究成果都很丰富。与此同时,逐渐发展成熟的欧洲和日本等国家中很多的学者也都对自己国家的公司进行了股权激励的研究。而我国在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激励也逐渐在各大上市公司中兴起。良好的实践往往需要强大理论指导。因此学者们努力了解分析研究国外的股权激励相关成果,然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目前,股权激励研究大都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且研究内容大体分为两方面:一是研究影响股权激励产生实施的因素及其方式;二是研究股权激励与公司经营业绩的关系。除此之外,小部分可能还将股权激励与交叉学科联系,以独特的视角进行探索。本文根据其研究的内容,按照不同的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1 关于股权激励方案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本理论是股权激励的前提。人力资本的显著标志是,它既是人自身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一种资本,是未来收入的源泉。对于两种资本的价值,舒尔茨(1982)指出:“1909-1929年间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几乎是科技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两倍,但在1929-1957年间,科技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超过物质资本”。郝晓东(2006)指出人力资本价值是企业最主要的无形资产,人力资本作为要素投入,必须同其他资本一样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而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不可分离的特征决定了对人力资本要进行充分的激励。 委托代理理论——正相关论。现代企业基本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东往往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是委托专门的经理人员进行管理。Jensen and Meckling(1976)把股东与业主——经理人员之间的契约称为代理关系,他们把代理关系定义为“一个或若干个委托人(委托人)聘用其他人(代理人)代表他们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契约关系,其中包括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他们指出委托人可以通过对代理人进行适当的激励,以及通过承担用来约束代理人越轨活动的监督费用,以限制其利 益偏差。Kaplan and Atkinson(1999)表明激励方案的目的是使委托人(股东)和代理人(经理)具有共同利益。谭小红(2007)指出委托代理理论从原理上解释了为什

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

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战略分为总体战略和经验战略两类。他认为:战略是一个正式的过程,有控制而且有意识,山閒层的管理者负责。战略的完成通过目标、项目、预算的层层分解, 将各个小的部分进行实施,进而完成整个战略。此后,企业战略的研究逐渐由单纯的组织内部转向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设计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蚀理学者钱德勒。1962年在《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一书中,他提出“结构追随战略”的观点,拉开了现代战略管理研究的序幕。他认为企业的战略、市场(环境)需要、组织结构三者是相互联系的,首先市场的变化引导战略的制定,而组织结构又要跟随企业战略制定的要求,战略应当清晰、简明、易于了解和贯彻。 同样为设计学派代表人物的哈佛大学教授安德鲁斯著有《商业政策:原理与案例》、《公司战略概念》等书.他和他的同爭认为:战略的构造由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两个阶段组成的,而且在战略的制定中可以使用SWOT分析。 另一位哈佛商学院的教授边克尔?波特则是定位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根据产业经济学里的相关理论,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战略研究,重点放在行业竞争分析上,提出了以竞争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波特教授的著作《竞争战略:产业和竞争分析技巧》以及《竞争优势》被祥为是竞争战略及其管理思想的开山Z作。他的这一思想在管理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深远的彩响,山此产生了波特“五力分析"模型。这一模型认为一个行业的收益受五个方面压力的共同影响,其中三个足水平方向上的:行业克?者、潜在克争者、替代品威胁。另外两个足垂直方向上的:供应商议价能力和消费者议价能力。而在这五种影响压力中,它们分别又有自己的决定因素,企业管理者要根据自己的行业所处的环境,综合分析这五种力联对企业的影响,然后选择、制定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能够大大减少企业Z 间程式化的产业结构分析而带來的定位趋同,并降低企业之间的克争强度。波特教授根据自己的研究得出了三种基本竞争的战略:成本优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 上世纪60年代福雷斯特开发了系统动力学,在这之后用动力学的思想和方法來分析和研究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被称为战略动力学,它是将动力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到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是对传统的战略借理理论的改进,使得战略管理理论能够向更加深入、更加帮细化、更加符合实际的方向发展,也必将对企业的战略实贱起到更好的指?作用。⑴沃伦提宙了战略动力学模型帮助企业对已经取得的绩效进行解释,并Ji在企业所保有的资源利能力的基础上,制定战略提升金业耒來绩效。

股权激励文献综述

股权激励问题文献综述 高杨2013年8月3日星期六

目录 一、国内外研究侧重综述 (3) 二、股权激励问题研究现状综述 (3) (一)股权激励的特征 (4) (二)股权激励定量研究 (5) (三)关于股权激励模式的细化分析 (5) (四)股权分置改革与股权激励的关系研究 (5) (五)对我国已实行的股权激励的效果分析 (6) (六)选择股权激励的动机 (7) (七)股权激励在我国的运用应关注的问题 (8) (八)股权激励结合公司治理分析企业价值 (8) 三、关于股权激励效果问题的详细总结 (8) (一)股权激励效果问题的争论与发展 (9) 1.高管股权激励具有治理效应,能够改善企业绩效 (9) 2.高管股权激励不具有治理效应,甚至会毁损企业绩效 (10) 1.高管股票期权的授予问题 (12) Lie发现,期权授予日期前公司股价的异常收益为负,而期权授予日期后公司股价 的异常收益为正,并且这一异常波动有逐渐加强的趋势,高管的择机行为则成为此 现象的可能解释。Heron和Lie则进一步指出,上述期权授予日期前后的股价异常 波动在监管当局出台更为严格的披露要求之后则完全消失了,这表明高管存在倒填 期权授予日期的动机。 (12) 2.高管股票期权的重新定价问题 (12) 3.高管股票期权的执行问题 (13) (二)高管股权激励模式的治理效应差异 (13) 1.高管股票期权的治理效应优于高管持股的治理效应 (13) 2.高管持股的治理效应优于高管股票期权的治理效应 (14) (三)高管股权激励的内生性 (14) (四)公司治理与高管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 (16) 四、股权激励实证问题研究详细总结 (18) (一)关于实行股权激励企业的数量 (18) (二)股权激励企业的行业分布特点 (19) (三)股权激励的模式 (19) (四)股权激励的额度 (20) (五)股权激励制度运行效果 (20) 五、总结与新进展的可能方向 (21) (一)深入剖析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 (22) (二)充分关注并尽可能解决高管股权激励的内生性问题 (22) (三)全面研究并比较不同股权激励模式的实施效果 (22)

股权激励的四种相关理论

现代公司的两大特征是公司所有权结构的广泛分散和只拥有少量股权的经理人员对公司具有控制权。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公司资源可能被用来最大化经理人员的利益而不是股东的利益。为解决高级经理人员激励问题,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企业就开始把一定的股权授予经理人员,将经理人员的收益与公司的长期发展计划联系起来,对股权制度安排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从理论上来讲,企业经理人股权激励约束机制的基础主要是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委托—— —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以及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 契约理论及委托—— —代理理论现代契约理论的分支之一是委托代理理论,它是研究经营者激励机制问题的主流。信息不对称是委托代理理论的出发点和契约设计的基本动因。信息不对称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范畴,在信息经济学中,委托代理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信息不对称的交易,交易中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另一方称为委托人。代理人很清楚他的决策(努力等)如何影响所观察的业绩,而委托人对这种影响并不确定,这时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最早对信息不对称范畴加以规范和分类的是阿罗(ArrowK.),他将信息的不对称性按照以下两种标准划分:一是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产生于契约行为发生之前的信息称为事前不对称信息,即逆向选择;由契约签订后无法观测的行为所导致的不对称信息,称为事后不对称信息,即道德风险。二是信息不对称的内容:包括隐藏行动和隐藏信息两类。 詹森和麦克林(1976)将委托代理关系定义为一种企业契约,“在这种契 约下,一个人或更多人(即委托人)聘用 另一个人(即代理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 些服务,包括将若干决策权托付给代理 人。如果这种关系的双方当事人都是效 用最大化者,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代 理人不会以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而行 动”。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包括:①所 有者和经营者;②股东和债权人;③企 业与非投资的利害关系人,例如雇员、 供应商以及顾客之间的关系。由于所有 者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影响着企 业代理链条上的全部委托代理关系,所 以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是 最典型也是最重要的代理问题。 企业经营者代理问题可以归结为 两个方面:其一是,经营者直接侵蚀所 有者的财富;其二是,经营者不尽心尽 力为增加所有者的财富而工作。因此存 在着代理成本,詹森和麦克林(1976)将 代理成本定义为三部分的总和:委托人 的监督成本,代理人的担保成本以及由 于信息不对称与契约不完全所导致的 契约损失。 在有限理性、交易成本为正和信息 不对称的环境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 的委托代理契约是不完全契约,在此情 境下,解决代理成本问题,必须进行企 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调整。剩余索 取权则是指对企业总收入扣除所有固 定合约支付后的剩余额要求权。在一个 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总收入肯 定不是一个常量,而是一个不确定的变 量。因此,不可能企业的所有者、债权 人、经营者及工人均以自身投入获得一 个固定的报酬,总得有人分享一个不确 定的报酬。这就是企业剩余。剩余可能 是负的,那就意味着以投入来承担损 失,所以,分享剩余索取权就意味着分 担企业的风险。 法玛和詹森(1983)认为,在企业内 部,解决经理人的代理问题有两种途 径:其一,经营权和控制权分离,并且由 所有者掌握控制权。其二,是分配给经 营者一部分剩余索取权(即承担风险), 让其承担决策的一部分财富效应。与经 营者业绩相联系的报酬契约(如股权激 励)就属于这一类。 控制经营者在报酬上承担的风险 是非常重要的。按照斯蒂格利茨的分 类,企业经营者存在着风险规避和风险 偏好两种行为。一般认为企业经营者都 有规避风险的行为倾向,即避免向那些 期望收益很高,符合所有者长期利益, 但风险很大的项目投资;同样,出于对 自己人力资本市场价值的关注,经营者 还会避免那些预期收益高,但投资周期 长的项目。当经营者在报酬上承担的过 大风险时,规避风险的行为倾向会更加 突出,从而导致短期行为问题。 人力资本理论 以西奥多?舒尔茨、加里?贝克尔为 代表一批美国经济学家系统地研究和 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的人力资 本理论认为,经济制度的最显著的特征 就是人力资本的增长。人力资本是促进 经济增长的重要的生产要素,人力、人 们的知识和技能是资本的一种形态;对 人力资本的投资包括教育、培训、医疗 保健和迁移等方式,对人自身生产能力 的投资带来的收益率超过了对一切其 他形态资本的投资收益率。中国经济学 家对人力资本理论也进行了大量的研 究和发展,周其仁认为,企业是一个人 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特别 市场合约。企业合约在事前没有或不能 完全规定各参与要素及其所有者的权□广州刘进 股权激励的四种相关理论研究与探讨 22 现代企业2008?5

物流英文文献翻译英语论文

物流英文文献翻译英语论文 物流英文文献翻译及物流论文参考文献[1] 崔介何.物流学概论[M].北京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〆1-2. [2] 叶怀珍.现代物流学[M].北京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〆49-56. [3] 许建帄.对培育广州物流市场的再思考[EB/OL]. [4] 深圳新闻网.“入仓即予退税”新政策助推物流发展[EB/OL]. [5] 吴德群.“入仓退税”适应国际采购商全球配送[N].深圳特区报,2006-01-23. [6] 广东禾田物流有限公司网.广东禾田物流有限公司简介[EB/OL]. [7] 快递公司网.广州物流市场[8] 来源.十一月回顾〆物流篇(三)[EB/OL]. [9] 徐晓阳,饶欠林. 深圳盐田港出口监管仓的现状与发[DB/OL].,200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出口监管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办法[DB/OL]. [11] 公共商务信息导报,海关对出口监管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办法[DB/OL]. 2005-12-06. [12] Wei Liu,Wenshun Li,Wendy Huang.Analysis of the dynamic relation between logistics development and GDP growth in China[DB/OL]. http:// 毕业论文[13] Deng Mingran,Wang Hua. A government guarantee system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China[DB/OL].,2006. [14] Goh,M,Ling,C.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China[DB/OL]. ,2003. [15] Chen Siyun, The developing trend and countermeasures of Yantian port logistics[DB/OL]. 研究物流业及中国物流技术摘要为了进一步推进同中国发展物流业,作者基于中国物流业的现状,肯定其在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学习物流产业的各方面,包括了解物流产业,标准术语,物流技术和管理知识,剖析主要的问题存在于中国当前的物流业,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关键词〆物流,发展,问题,方法1 前言现代物流工业是现代最受欢迎的行业。自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物流概念从海外引入,物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有相当多的物流园区及中心, 发展了一系列现代物流技术和取得了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研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化物流管理系统(LOG++/SMCS),成功实现了与著名ERP系统(SAP R/3)的实时连接。改变了我国传统物流系统性能单一、集成度低的现状,标志着我国物流软件系统与国际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的接轨。研究开发了新型结构快速堆垛机。其运行速度0~150m/min,起升速度0~40m/min,货叉速度0~20/40m/min々水帄方向采用激光测距技术,测距误差±1mm(500m以内),定位精度达到±3mm々垂直方向采用旋转编码器加齿形带技术,定位精度达到±3mm。进行了结构研究和动态性能分析,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々成功地将激光认址和旋转编码器、齿形带测距等新型检测技术整合到一起,运用于认址,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认址方式,并采用冗余控制技术和故障自诊断技术等大大提高系统的效率与可靠性々新型货叉结构、带尺寸检测与条形码检测的新型载货台等10多项新技术,促进了物流关键设备的技术进步,大大缩短我国物流关键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帄的差距。在2003年,国内外首创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帄的推挽式激光导引AGV小车(专利产品)々攻克了路径规划、反射板布置、精确定位等难题,使小车能在卷接包机组内安全、灵活地行走和定位,实现完全自动化运送。2003年设计应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帄的视觉识别移动式机器人自动辅料搭配系统。红河卷烟厂自动化物流系统和联想电脑公司集成化物流系统的成功开发与应用,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创新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帄的系统和设备,大大缩小我国物流系统关键设备及主要技术指标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在行业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经过多年研究和探索,太原钢运储存公司通过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成功地发展出由电脑计划设计的自动化的仓储打包系统,同样也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帄。由于受到政府的大力指出与重视,中国的现代物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是,还是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的物流业整体还是处在初级阶段。中国在2000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8.94×1000亿元,其中流通领域总占比重仅仅百分之8.1 这比发达国家如英美日要低许多。2000年,沃尔玛,世界零售巨头的销售总额达193.3亿美元,占中国年零售业总额的46%。从上面可以看出,沃尔玛的销售额以每年20—3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在国内的零售业领先的上海联合利华仅仅XX 人民

国内外市场细分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外市场细分理论研究综述 物流工程——沈伟钦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各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细分理论的提出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并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术界通过多年的研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市场细分研究的回顾,从研究视角、细分方法、细分标准以及各种细分模型等方面对市场细分理论进行概括与评价,并对于国内对于市场细分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市场细分细分方法细分模型聚类回归分析客户价值研究 一,引言 市场细分是指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具有类似需求倾向的消费者构成的群体【1】。 在行业发展的成熟期,消费者的需求变得越来越细致。因此如何进行市场细分并选择适当的细分市场,成为企业战略营销分析的核心。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差异化营销战略也进入目标客户终身化的阶段,即差异化营销围绕客户终身价值来进行。但无论是差异化营销还是顾客的终身化战略,其实施的前提是对市场消费需求进行有效的细分。 二,国内外市场细分理论研究状况 市场细分理论最早是Smith Wendell在1956年首先提出来的,多年来,市场细分一直都是西方市场营销学界与实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2】。国内外的的研究者主要是从研究视角、细分标准、细分方法以及细分模型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下面本文就这些方面进行归纳阐述。 (一)市场细分研究的视角 对于市场细分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两个视角,由此也形成了两大流派【3】:一派是消费者导向的细分,主要为理论界所采用;另一派是产品导向的细分,主要是营销决策者所采用。对于消费者导向细分的研究重点是对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特征进行分类,主要以顾客总体特征为细分标准去对消费者进行分群,这些学者运用分析解剖方法论,从个体的心理(包括感知、动机、认知、个性等)、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消费者行为决策过程这三个不同的侧面对消费者进行细分。产品导向细分则是根据不同的营销决策目标(例如:产品定位、产品定价、广告定位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发展的影响【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发展的影响 背景: 经理人和股东实际上是一个委托代理的关系,股东委托经理人经营管理资产。但事实上,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契约并不完全,需要依赖经理人的“道德自律”。股东和经理人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股东希望其持有的股权价值最大化,经理人则希望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存在“道德风险”,需要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引导和限制经理人行为。 在不同的激励方式中,工资主要根据经理人的资历条件和公司情况预先确定,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因此与公司的业绩的关系并不非常密切。奖金一般以财务指标的考核来确定经理人的收入,因此与公司的短期业绩表现关系密切,但与公司的长期价值关系不明显,经理人有可能为了短期的财务指标而牺牲公司的长期利益。但是从股东投资角度来说,他关心的是公司长期价值的增加。尤其是对于成长型的公司来说,经理人的价值更多地在于实现公司长期价值的增加,而不仅仅是短期财务指标的实现。 为了使经理人关心股东利益,需要使经理人和股东的利益追求尽可能趋于一致。对此,股权激励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通过使经理人在一定时期内持有股权,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风险,可以使经理人在经营过程中更多地关心公司的长期价值。股权激励对防止经理人的短期行为,引导其长期行为具有较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股权激励定义: 股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股权,泛指股东得以向公司主张的各种权利。狭义的股权,则仅指股东基于股东资格而享有的、从公司或经济利益并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股权,是指股东因出资而取得的、依法定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和程序参与事务并在公司中享受财产利益的、具有可转让性的权利。 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物流管理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 [1]陈兵兵.SCM供应链管理策略、技术与实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1-22 [2]邹文涛.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6) [3]刘文静.业务流程管理影响营运资金管理的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4]刘作仪.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进展与分析-基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J].中国管理科学.2009(4):185-192 [5]宋玉,杨长春.中国汽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6]李方峻.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连锁零售物流模式研究[D].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7]苗亚娟.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2) [8]王凡.基于渠道理论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7(6) [9]王兴河.渠道管理影响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10]刘涛,李帮义,公彦德.商务信用下的供应链协调策略及其测度[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8):1345-1353 [11]杨桢,罗兵.一种价格折扣和延期支付条件下最优支付时间确定[J].中国管理 学.2008(10):473-476 [12]王颐中.制造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概况[J].物流技术与应用(京),2008,9:55-59 [13]王国文.2006-2007美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八大趋势[J].现代物流报(石家庄),2007,7:31.B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