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故事简介及人物形象分析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关于作者:萧红(1911—1943)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曾因不满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受尽颠沛流离之苦,个人感情生活也屡遭坎坷。先后辗转于哈尔滨、北京、青岛、上海、日本等地。1942年,31岁的肖红在历经艰辛之后,寂寞地病逝于战火纷飞的香港。在她不到十年的创作中,留下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手》《牛车上》等大量作品,这些介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独特作品,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和独特的生命体验,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关于作品:《呼兰河传》创作始于1938年武汉,定稿于1940年12月的香港。1940年9月1日开始在香港《星岛日报》上连载,至12月27日截止;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历经重重变故,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的。是作者的后期代表作。它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以及“孤寂与苦闷”的情怀。著名文学家茅盾评价:“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二、故事简介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

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

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的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

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

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

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

三、人物形象分析

1、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怎样的一个人?

一个仅仅十二岁而被称作十四岁的小姑娘;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曾经“看见我,也还偷着笑”;说碗碟很好看,想坐起来弹玻璃球玩;一点也不害羞,坐得笔直,走得风快,吃饭就吃三碗等。说明她健康、天真、活泼的单纯的小孩子活泼。

2、小团圆媳妇婆婆

“用破棉把她蒙起来了”;“又把她给蒙起来了”;“把她的衣服撕掉了”;“团圆媳妇的婆婆也睡得打呼了”;“团圆媳妇的婆婆一边烧着还一边后悔,若早知道没有什么看热闹的人,那又何必给这扎彩人穿上真衣裳,……心里又悔又恨”;“说这团圆媳妇一定是妖怪”;再联系选段之外婆婆的那一大段语言描写:“她

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不打得狠一点,她是不能够中用的。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打得是着点狠了,打昏过去了。可是只昏了一袋烟的工夫,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了。是打狠了一点,全身也都打青了,也还出了点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鸡蛋青子给她擦上了。”

保守固执,遵从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麻木、残忍、愚昧

3、二伯-----处于奴隶地位,有时思想却是主子们的思想。作者着重揭示了二伯的病态心理和被扭曲了的性格。

4、冯歪嘴子----是《呼兰河传》第七章着重描述的人物他是个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规矩的奴隶。他勇敢地追求爱情和幸福,要争得做人的权利,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表现出生的坚强和勇气。他敢于和王大姑娘自由恋爱结婚,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冯歪嘴子任凭人们奚落,平静地生活着。

5、祖父

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40 分) 1、《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 2、我们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东二道街)上。

5、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染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6、呼兰河最有名的地方是(十字街)。

7、拔牙的洋医生的招牌撒谎那个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 8、卖豆芽的(王寡妇)的儿子,掉河淹死了。 9、(七月十五)是鬼节,呼兰河上会(放河灯)。

10、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火烧云)。 11、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12、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 13、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14、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

15、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这叫做(指腹为亲)。 16、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17、小灵花就是(小姑娘)。胡家就是(胡仙)。胡仙就是(狐狸精)。 18、(野

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三)天。 19、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20、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小猪),第二只是掉在井里的鸭子。二、选择题。 1、《呼兰河传》是萧红在(B)写的。 A、呼兰河 B、香港 C、台湾 2、跳秧歌是在每年的(C)。

A、七月十五

B、八月十五

C、正月十五 3、“我”是母亲的第(A)个孩子。 A、

一 B、二 C、三

4、农业学校设在(B)里。

A、祖师庙

B、龙王庙

C、娘娘庙 5、“毛子人”在呼兰河指(C)。 A、本地人 B、外地人 C、外国人

6、跳大神时,大神旁边的二神都是(A) A、男人 B、女人 C、男人、女人都行

7、娘娘庙的泥像以( B )为多。 A、男子 B、女子 C、天王 D、妖魔

8、祖母喜欢养(A),结果把果树都给啃了。 A、羊 B、牛 C、猪 D、马

9、到我记忆的时候,果园就只有一棵樱桃树和一棵(C)。A、桃树 B、梨树 C、李子树

10、祖母的内间里边,在墙上挂着一个很古怪很古怪的(B)。 A、字画 B、挂钟 C、匾 11、( C )在呼兰河的土语叫做“毛子人”。 A、老人 B、小孩儿 C、外国人 12、(B)好像变成我探险的地方了。 A、后园 B、储藏室 C、正房 13、我的祖母有(A)个女儿。 A、三 B、四 C、二 14、我一生下来,(B)给了我无限的爱。 A、爸爸 B、妈妈 C、祖父 D、祖母 15、祖母喜欢吃(B)的饺子。

A、青菜馅

B、韭菜馅

C、芹菜馅 16、二姑母的儿子曾经送给我一个(A)。 A、毛猴子 B、小兔子 C、小乌龟

17、祖母死了,人们都到(B)去报过庙。

A、娘娘庙

B、龙王庙8、下面属于萧红的作品是( A.《呼兰河传》 B.《生死场》 C.《初吻》 D.《小城三月》 18、关于《呼兰河传》,正确的说法有(A )。

A.是一篇回忆体的小说。

B.是成年的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C.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19、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她是(C)。A、妈妈 B、二姑母 C、团圆媳妇 20、一下雨,破草房上就长出了(B)。 A、木耳 B、蘑菇 C、青草

21、这粉房里的人吃蘑菇,总是和粉配在一道,汤少一点的叫(A)。 A、炖 B、炒 C、煮

22、粉房的人过河时,抛两个(A)到河里,河神高兴了,就不会把他们淹死。 A、铜板 B、馒头 C、粉条

23、在晴天里唱一个《叹五更》的是(B)。 A、拉磨的 B、漏粉的 C、养猪的

24、粉房旁边的小偏房里住着一家的赶车的,那家喜欢(C)。 A、打着梆子 B、看戏 C、跳大神 25、我喜欢在蒿草嘴里搜索(B)吃。 A、草莓 B、天星星 C、野果

26、小团圆媳妇是一个(C)的姑娘。 A、十八岁 B、二十岁 C、十二岁

27、西院的(A)有个偏方,用二两黄连,半斤猪肉切碎,焙好,压成面,用红纸包分成五包包起来,每次吃一包,来治小团圆媳妇的病。 A、杨老太太 B、周三奶奶 C、大孙子媳妇

28、老胡家又来个(B)的,特意从乡下赶来替小团圆媳妇看病。 A、跳大神 B、

抽帖儿 C、胡仙

29、抽帖儿的是一位(A)。 A、道人 B、郎中 C、和尚

30、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一和人在一起,就一句话也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他是(C)。 A、冯歪嘴子 B、磨坊掌柜 C、有二伯三、判断题。

1、二姑母的儿子小名叫“小兰”。(√)

2、祖父不怎样会理财,一切家务都由祖母管理。(√)

3、人们都是先到娘娘庙去,打过钟,磕过头,才上老爷庙去。(×)

4、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5、县官下令,初一十五,一律把庙门锁起来,不准闲人进去。(×)

6、娘娘庙的泥像以女子为多。(√)

7、娘娘庙的门口。卖泥人的特别多。(×)

8、庙会一过,家家户户就都有一个不倒翁。(√) 9、小团圆媳妇不是萧红小说中的人物。(×) 10、七月十五盂兰会,呼兰河上会放河灯。(√) 11、《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鸭子。(×) 12、《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呼兰河写的。(×) 13、《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原名张乃莹。(√)

14、在呼兰河这个小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 15、“我”家后花园的樱桃树年年结樱桃。(×) 16、祖父教我的《千家诗》,全凭口头传诵。(√) 17、萧红在写完《呼兰河传》两年去世了。(×) 18、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两天。(×) 19、小团圆媳妇是一个12 岁的姑娘。(√)

20、老胡家又来个跳大神的,特意从乡下赶来替小团圆媳妇看病。(×) 21、我喜欢在蒿草嘴里搜索草莓吃。(×) 22、一下雨,破草房上就长出了蘑菇。(√) 23、抽帖儿的是一位云游真人。(√) 24、有二伯有家眷。(×)

25、养猪的人家喜欢在一起唱着秦腔,拉着胡琴。(√)

26、赶车的那户人家跳大神是为了给小团圆媳妇治病。(×) 27、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赶集”。(×) 28、《呼兰河传》主要是作者回忆童年时和慈爱的父亲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29、被誉为“30 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30、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

四、简答题。

1、小团圆媳妇最终因用滚烫的热水洗澡而死,你觉得究竟是谁害死了小团圆媳妇? ( 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人们的愚昧、麻木、残忍等)

2 、文中“一切都是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3、童年的“我”有什么特点?“我”为什么对大花园这么喜爱?

(童年的“我”顽皮、稚气、好动、天真活泼、无拘无束。因为大花园各种生物都充满了活力,自由自在地生长,这正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

4、“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一

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在说明什么?

((拟人意在说明花园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都能与童年的“我”进行情感的交流。)

5、你喜欢文中的祖父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喜欢。他是一位性格和蔼、待人非常亲切,勤劳慈爱的人)

老人与海

【内容梗概】

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人物】圣地亚哥

海明威不仅描写了老人的坚强意志,而且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那就是对真诚的友谊和世界美好事物的向往,而这部分正是小说中最为精彩的部分。老人唯一的朋友就是小男孩,他们两人相亲相爱,相互依存,相互照顾。当老人在捕鱼时,他曾几次叫小男孩的名字,足以证明小男孩可以给老人信心和力量。此外,老人心中的家就是大海,在那里他可以找到友谊和深爱的东西。老人爱大海,他把大海看作是一位仁慈的,美丽的女性;他把鸟、鱼和海风看作是他的朋友。有时候,他跟他的朋友聊天,他也会喃喃自语。从他们的对话,可以看出老人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就算是对大马林鱼,老人的情感也是一直在变化的。刚开始,老人是兴奋的,因为他终于可以结束他的噩运了,而且这样一条大鱼可以为他赚很多钱;但是渐渐地老人开始欣赏马林鱼的智慧和毅力了,甚至把它当作是一个伟大的敌人;到最后老人被感动了,他为马林鱼的死而感到难过。圣地亚哥带着战利品返回途中,不幸又碰到鲨鱼群的围攻,老人在与鲨鱼群的搏斗中同样表现出硬汉子的“硬”。面对成群结队的鲨鱼群的围攻,老人用“坚定的力量和狠毒无比的心肠,在几乎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与鲨鱼搏斗”,下定决心“我要跟它们斗到死”。所以老人不惜拿出血本,动用手头所有的武器去敲打去揍死迎面而来的鲨鱼。他同鲨鱼的搏斗比追捕大马林鱼还要惊险,当凶狠贪婪的鲨鱼接二连三地来围攻大鱼时,本已精疲力竭的老人,为了保存自己的劳动果实,重新振作起来,奋不顾身地迎战鲨鱼。开始他用鱼叉对付,鱼叉被受了伤的鲨鱼带走了,他就用绑在桨上的刀一个一个地结果它们,这时他满手血污,疲惫不堪,一点力气也没有了,而且鱼叉被带走了,刀子折断了,还有许多鲨鱼来围攻,老人仍然坚强不屈地支撑着。他在心里说:“只要我有桨,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办法去揍死它们”。夜里大群鲨鱼又来纠缠,老人在没有锐利武器的情况下仍然奋力拼搏,他的大鱼虽然被吃光了,但鲨鱼被他打得不是死亡便是负伤逃窜。在这里,海明威运用反衬法来刻画圣地亚哥的性格。正如黑格尔所说的:人格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只

有借矛盾对立面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才能衡量出来”。作品竭力渲染鲭鲨的凶残和星鲨的贪婪,年迈体衰的老人正是在同这些强暴者的搏斗中,焕发出“硬汉子”精神的夺目光辉。虽然最后他失败了,但仍不愧是个英雄。圣地亚哥的那句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是对“硬汉子”精神的高度概括。

马诺林

这个角色虽然在小说中着笔甚少,但他却出现在情节发展的关键之处。

从结构上看,马诺林从小说一开始就出现了;当圣地亚哥只身在海上时,他又出现在老人的思想意识里;老人捕鱼归来,马诺林又去安慰他、陪伴他。从社会关系上看,小孩马诺林是圣地亚哥的徒弟。他们彼此非常了解、亲密无间。老人丧妻无子,生活全凭马诺林照顾。从与老人出海捕鱼这一事件上看,马诺林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他离开了老人的小船,才使老人独自一人出海;老人出海,又是马诺林去送行,老人归来后,又是马诺林去照顾他,给他送饭,同他讨论以后的打算。由于他决定回到老人的船上,使得这一捕鱼事件同以后的事件之间有了明显的分界。可以说,没有小孩马诺林,老人圣地亚哥的故事无法开始;没有小孩马诺林,老人的故事也无法结束。

小孩马诺林这个角色在《老人与海》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帮助主要角色圣地亚哥获得了真正的谦卑的品质,完成了由个人英雄主义向团结互助精神的回归。这些“浑圆化”步骤的实现,不仅使圣地亚哥这一形象丰满起来,而且使他更适于作一个悲剧的主人公。其次,通过象征的手段,马诺林还帮助传达出了《老人与海》的两个次主题,即关于青年和老年的寓言,关于个人主义和团结互助的窝言。再次,在小说悲剧氛围的营造中,马诺林这一角色起着积极的作用。它帮助制造了悲剧所需要的孤独感,激起读者对圣地亚哥的同情怜悯;它又以主观客观两种形式与圣地亚哥构成对比,加深了我们对老人的同情和怜悯。最后,在确定《老人与海》的基调时,马诺林也起了关键作用。在老人安全归来这一客观事实基础上,它作为人间友爱和年轻一代的象征,将小说的方向对准未来,对准积极的乐观主义。

【主题】

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圣地亚哥在海上经过三天精疲力竭的搏斗,最终拖到海岸上的是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子,事实上,老人是一无所获的胜利者。而且今后人们也无法相信这位身衰力竭的老人,能够战胜奔腾不息的大海。在海明威看来,人生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就像老人那张“用好多面粉袋子补过的旧帆,看上去就像一面永远失败的旗帜”。但老人却始终没有停下行动的脚步,是一种面对巨大悲哀的追求,是一种面对死亡和失败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同样是顽强的、执著的。由此我们在圣地亚哥身上看到了诗人的尊严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且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审美效应: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的生命的有限和人的追求的无限之间的矛盾。在人生的

道路上,谁不经受一些挫折和失败?此时是缴械投降呢?还是顽强拼搏呢?圣地亚哥给我们的启示是:积极的进取和行动,是必然失败面前的不屈不挠的行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行动本身。所以,海明威为他所钟爱的硬汉们找到了灵魂,这灵魂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永恒价值——与命运作殊死抗争的悲壮与崇高。在圣地亚哥身上表现的是一种深沉而强烈的悲而壮的生命悲剧意识,这完全是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现代回响。尽管海明威笔下的人物都是悲剧性的,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海明威用象征性的寓言向我们昭示了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的自我求证意识

《老人与海》考题集锦

一、填空题:

1、老渔夫已经( 84 )天没打到鱼了。

2、老人太太留下的遗物中,有两幅图画。它们分别是(《耶稣圣心图》)和(《考伯瑞圣母图》)。

3、老人出海时从来不带饭,他只带(.一瓶水)。

4、老人仅仅只是抓到那条大鱼,不算回来的时间,花了将近( 3 )天。

5、老人抓到大鱼后要带回去,可却把(鲨鱼)引来了,把他的大鱼全给吃了。

6、老人在大鱼遭鲨鱼偷吃时,英勇地把鲨鱼杀死,并说:人不是生来就被打败的,人可以毁灭,但不能(挫败)。

7、经过鲨鱼群的偷吃,大鱼还剩下(鱼头) 8、老人用(鱼叉)打败了第一只鲨鱼。 9、这条鱼从鼻尖到尾巴总共( 18 )英尺。

10、后来,浪把(鲨鱼)的遗骸卷上岸,又卷回了大海。

二、选择题:

1、本文主人公是(A )。 A. 老人 B.小男孩 C.皮里哥

2、老渔夫几天没打到鱼了(B )。 A.40 B.84 C.44

3、老人早上一般会喝什么,那是他一整天的营养(A )。 A.咖啡 B.果汁 C.含矿物质的水

4、老人抓那条大鱼,花了将近(C )。 A.2天 B.4天 C.3天

5、什么鱼最后将大鱼吃掉了(B )。 A.鲸鱼 B.鲨鱼 C.食人鱼

6、老人打算怎样处理鱼头?( A )

A.让皮里哥劈碎,放进捕鱼机里

B.将它当作晚饭吃掉

7、老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C ) A.宽容 B.善良 C.不怕挫败 8、老人打的大鱼有多长(B ) A.17英尺 B.18英尺 C.20英尺 9、小男孩跟老人打鱼跟了多少天( C ) A.20 B.30 C.40 10、老人名叫( A ) A. 桑提亚哥 B.皮里哥.

三、简答题:

1.《老人与海》中有不少独白,这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

答:人物的内心独白,忠实地记录了桑地亚哥的内心活动,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不但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自豪、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

2.《老人和海》中的桑地亚哥是位怎样的人?举出——处情节加以说明。(5分) 答:桑地亚哥是位坚毅刚强的老人,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形象。他能忍受厄运的重压,虽然已经衰老,想到的却多是力的象征——狮子、抵手比赛,勇敢面对硕大的马林鱼和成群的鲨鱼。他是一个无论在怎么艰苦的环境都凭毅力和智慧进行抗争的勇士,是一个捍卫“人的灵魂的尊严”的人。

3.请简述《老人与海》的主要故事情节。(5分)

答:《老人与海》写古巴老渔夫桑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4.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历来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但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历采有所争议,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

答:以殉情的基督教精神教育世人;用古典悲剧中的命运观念来说明现代的生活;表现了“硬汉”精神,是对英雄的赞歌。

5.《老人与海》非常讲究照应的完美。试举例说明。

答:小说开头交代老人独自一人住在海边一座简陋的茅棚里,第85天的黎明他从这里扛着工具由孩子送他出海;两天后的黎明,他独自驾着小船又回到了海边。扛着工具又进了小茅屋,孩子第一个来看他。整个故事在时间、地点、人物及道具方面形成了照应关系,有头有尾,产生一种完满的美感。这样的照应头绪清晰,有助于对作品进行全面集中的把握,整体感很强。

6.简析《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答:《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桑地亚哥是海明威塑造出的一条“硬汉”。他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但是他乐观、自信、勇敢、坚韧,他的“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他连续84天在海上打鱼一无所获,但他既不唉声叹气,也不怨天尤人。在与马林鱼、鲨鱼搏斗中,他忍着饥饿、伤痛,竭尽全力,充分体现了他永不气馁的精神。

7.简述桑地亚哥勇斗鲨鱼的一个场面。

答:①第一条鲨鱼飞速逼近船艄,袭击大马林鱼。老人使出全身力气,用鱼叉猛扎鲨鱼的脑袋,鲨鱼翻了几个身,自己缠上了老人准备好的绳子,老人知道鲨鱼快不行了,它越挣扎绳子绷得越紧直到断裂。鲨鱼在水面上静静躺丁片刻,老人盯着它,然后它慢慢沉人海底。②两条鲨鱼一道来到跟前,他看见离得近的一条张开大嘴插进死鱼的肚皮时,他把短棍高高举起,朝鲨鱼的宽大的头顶狠狠地劈去。短棍落下的当儿,他觉得好像碰到了一块坚韧的橡皮。鲨鱼从死鱼身上滑下的时候,他又朝它鼻尖上狠狠地揍了一棍。③那条鲨鱼正在帆船下用嘴拉扯死鱼。老人放松帆脚索,船横过来时鲨鱼从船底暴露出来,他一看见鲨鱼就一桨戳进去。但只刺到肉,老人手受伤了,鲨鱼迅速浮上来,露出脑袋,老人对准脑袋正中扎了两次,又戳进左眼,鲨鱼还是吊着,老人又扎了一刀在脊髓和脑子中间,鲨鱼的肋骨断了,老人把桨片插进鲨鱼两颚间,鲨鱼松了嘴

溜开了。

8.请简要说明《老人与海》蕴含的深层内涵。

答: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通过展现老人的精神与命运,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子精神。作者让我们体会人与自然的观念,并启示我们:自然法则是人类力量不可抗拒的,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不能征服自然。人类尽管最终会失败,但他毫不退缩,敢于斗争,可以充分享受胜利者的欢乐,体现出人的尊严。

9.《老人与海》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对此你如何理解?答:①狮子为百兽之王,孤独贫困的老人屡遭厄运,从不灰心,总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②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10.《老人与海》最后写道,“现在我是给打败了,反倒轻松多了”,“我以前从来没想到被打败了会这么轻松。可是,究竟是什么把我给打败了呢?”老人真的失败了吗?简要分析一下老人的心理活动的意义。

答:这段话描写的是老头儿打跑了吃光了他的大鱼的鲨鱼后返回时的情景。老头儿的心里觉得很轻松,他不要再和鱼斗了也不要保护自己的收获了。他自以为失败后没有悲伤,反而很清醒,很轻松。他陈述自己,解释自己,承认自己的命运,接受死亡,完成自己的使命。他虽败犹胜,他的精神永远超越时空,成为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是典型的“硬汉子”特征。

11.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电报式”风格。在《老人与海》中,这种特点有哪些体现?答:①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②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载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③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④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12.《老人与海》:结尾“马诺林送来厂热咖啡,并告诉老人,以后和他一起出海。”一句表明厂马诺林什么样的想法?

答:孩子在老人勇斗大鱼及群鲨而威武不屈的精神感召下,决心以老人为榜样,并回到老人的身旁。

《鲁滨孙漂流记》名著复习资料整理

(一)作者

笛福,英国作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英国荒岛文学代表作家,是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鲁宾逊漂流记》是笛福创作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发表于1719年,也是他一生中最成功、最著名的一部小说。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讲述了鲁滨逊航海流落荒岛,最后脱险的经过,刻画了一个资产阶级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资产阶级新兴时期的进步思潮,冒险精神和实干精神以及创造和开拓精神,体现新兴资产阶级殖民主义思想。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志气,有毅力,勇于创造,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三)内容提要

《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鲁滨孙离家三次航海的经历,在巴西买了种植园;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体,写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经历;第三部分叙述他从荒岛回来以后的事情,主要经历是由陆路从葡萄牙回英国途中遇狼群的故事。

(四)人物形象

①鲁滨逊:性格坚强,有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不满足于现状,勇于开拓创造;热爱劳动,具有实干精神,有征服大自然的勇气;也具有资产阶级剥削掠夺的本性。

②星期五:勤劳真诚,性格开朗,忠诚老实又嫉恶如仇,知恩图报;对主人忠心耿耿,惟命是从;在紧要关头,他愿意牺牲性命来保护主人;同时他聪明伶俐,热爱学习。

(五)主要故事情节

①《鲁滨逊搭救“星期五”》

鲁滨逊看到野人吃人的残暴场面后,加固了自己的“城墙”并且深居简出,同时他也萌生把野人杀掉的念头。不久后,他又一次看见一群野人到岛上来举行人肉宴,其中一个野人“俘虏”从准备吃他的人群中逃出。鲁滨逊果断地帮助这个逃跑的野人,打死两个追赶者,搭救了这个野人。鲁滨逊将他收为自己的奴隶,并取名叫“星期五”。“星期五”在鲁滨逊的教导下,很快学会了穿衣、开枪、讲英语、信基督……成为鲁滨逊最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②《鲁滨逊制陶器》

出于生活的需要,鲁滨逊开始着手制造陶器。在找到陶土后,他做了无数次试验,刚开始,有的由于陶土太软没有做完,有的由于温度太高而爆裂。摸索了两个多月之后,终于做成两个大瓦器,还有许多小型器皿,但还是没有可以装流质、经得起火煮的泥锅。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有的破泥制器皿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于是鲁滨逊开始研究烧陶的火力,最后烧成了三个瓦锅,两个瓦罐,其中有一个罐子正是鲁滨逊最需要的。

③《鲁滨逊造木舟》

为了到孤岛对面的大陆,鲁滨逊便想和土人一样造独木舟。由于他思船心切,没有经过太多考虑便开始工作。结果,花去数月时间好不容易用大柏树凿成的木舟却因太大而废弃。又过了几年,鲁滨逊吸取教训,在沿河的地方又凿了一只更小的独木舟,并且安装了桅杆和帆,又在舟内凿了许多用来放东西的槽。但是因为木舟太小,鲁滨逊未能乘它到对面大陆,只能在附近使用。

①故事精彩离奇;

②小说表现了鲁滨孙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性格;

③小说对鲁滨孙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自然,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想像力和艺术表现力;

④小说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情节完全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

⑤小说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

《鲁滨逊漂流记》试题

一、填空题

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____。

2.他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________”,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友。小说中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书的精华。在岛上生活28年后,因帮助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祖国,他在成为巨富后派人到岛上继续垦荒,他的名字叫________,这部作品叫《________》。

3.《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成功的_________小说,小说主人公鲁滨逊也因此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鲁滨逊,他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他的名字,已经成为 __________ 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4.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__________年,高度浓缩地体现着人的本质和人类进步的历程,他成了一位独自创造文明的英雄。

5.鲁滨逊在__________买了一块庄园,曾在那儿过了四年安稳的庄园主生活。6.在荒岛上,鲁滨逊刚开始主要的食物是__________,由于担心弹药用完,他就把他们捉住饲养起来。

7.偶然机会,鲁滨逊抖装饲料的袋子,过了雨天,抖袋子的地方长出了__________ 苗和__________ 苗。

8.鲁滨逊在岛上捉到一只鹦鹉,给它起名叫__________。

9.鲁滨逊在岛上种粮的第一年收获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他把这些粮食碾碎放进自己烧制的瓦罐中烤成__________。

10.鲁滨逊在岛上还用__________制作了一把伞。

11.鲁滨逊用近__________年的时间造了一只独木船,还挖了一条__________尺的运河,把船运到了半里外的小河里。

12.救了“星期五”,鲁滨逊知道在另一个岛上住着十五个__________人,是海船失事后逃上去的。

13.《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________国小说家________,他是该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小说家,有__________ 的美誉,他的文章影响了后来期刊文章和报纸的发展。

14.《鲁滨逊漂流记》是以第__________ 人称写的长篇小说。

15.鲁滨逊第一次出海的目的地是__________,不料却遇到了可怕的风浪,好

容易才保住了性命。

16.鲁滨逊第二次出海是去__________ 经商,这一次他成功了。

17.鲁滨逊第三次出航极为不幸,他们遇到了________,被俘虏,变成了奴隶,逃出后抵达巴西,在那里独自经营一个________,生活过得很顺遂。

18.鲁滨逊第四次航行是去__________,遭遇飓风,一连十二天。当行驶到__________洲一个岛屿附近时,船突然触礁,遂遭灭顶之灾。

2

19.鲁滨逊有一包钱币,约值________金镑。可对于岛上的生活来说,它们却是 ________,都已经发霉了。

20.鲁滨逊来到岛上第________年的________月,突然发现岛上出现了一群? ________。两年后,他救下一个俘虏,那天是________,因此,这个俘虏名叫________,他成了鲁滨逊的仆人。

21.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鲁滨逊带着仆人乘船离开海岛,他一共在岛上生活了__________年。

22.鲁滨逊认为荒岛上可分两季:________ 和________。 23.鲁滨逊流落的荒岛叫________岛。 24.鲁滨逊荒岛第一夜在________睡觉。

25.鲁滨逊等人遇难时,船上有________个人。 26.鲁滨逊的原名________。27.鲁滨逊在反检柜子时发现了________。 28.鲁滨逊给了星期五________。

29.逃离了奴隶生涯,鲁滨逊来到了________。

30.他刚刚到岛上时思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谁?

A.莎士比亚

B.雨果

C.笛福

D.雪莱 2.《鲁滨逊漂流记》的发行时间?

A.1718

B.1719

C.1720

D.1721 3.鲁滨逊用望远镜看见了多少个野人在会餐?

A.19

B.29

C.30

D.20 4.野人一共抓了几个俘虏?被解救了几个?

A.1,2

B.2,3

C.3,1

D.2,1 5.鲁滨逊离开那个岛时,已在岛上呆了多久(四舍五入)? A.27年 B.28年 C.29年 D.30年 6.鲁滨逊是哪个国家的人?

A.葡萄牙

B.西班牙

C.法国

D.英国

7.船触礁以后鲁滨逊上船搜寻有用的东西,下列哪一项不是他发现的? A.手枪 B.指南针 C.英镑 D.面粉 8.鲁滨逊上岸后的第一家是()。

A.一个山洞

B.一座小木屋

C.一顶帐篷 9. 鲁滨逊在岛上最危险的是()。

A.断粮

B.遇上野兽

C.落入吃生人番手里 10. 鲁滨逊()岁时重返自己的祖国。

A.45岁

B.50岁

C.55岁 11.鲁滨逊遇到海盗船后,后又()。

A.负隅(yú)顽抗举手投降

B.被俘获逃跑成功

C.顽强抵抗成功逃脱 12.鲁滨逊上岛后最想吃的是()。 A.饼干 B.面包 C.面条

《鲁滨逊漂流记》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笛福

2.星期五;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

3.现实主义;冒险家

4.28年 5.巴西 6.野山羊 7.稻;麦 8.波儿

9.两斗大米;两斗大麦;面包 10.羊皮 11.两;六 12.西班牙

13.英;笛福;英国小说和报刊文学之父 14.一 15.伦敦 16.非洲

17.土耳其海盗;种植园 l8.贩运黑奴;南美

l9.36;倒霉而无用的东西

20.23;l2;野人;星期五;星期五 21.1686;12;19;28 22. 旱季和雨季 23.绝望岛 24.树上 25.14人

26.鲁滨逊?克罗依茨拿(克罗索) 27. 糠米

28. 小刀、皮带、刀环和斧头 29. 黑人岛

30. 生存问题;物质问题;精神问题

二、选择题

1.C

笛福

2.B.1719

3.C.30

4.C.3,1

5.B.28年

6.D.英国

7.B.指南针

8.C.一顶帐篷

9.C.

落入吃生人番手里

10.C.55岁

11.B.被俘获逃跑成功

12.B.面包

名著导读《名人传》复习资料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他的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写作背景】

《名人传》创作于二十世纪前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名著简介】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三部“英雄传记”。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另一个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从结构上看,《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看似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既源于三位传主在精神上的相似,也源于罗兰另一重要的思想,即欧洲统一的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在这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这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且加以伸展开的。

《名人传》是一部独具魅力的人物传记,著者倾注他全部激情,成功地让读者在传记中跟三位大师接触,分担他们的痛苦、失败;也分享他们的诚挚、成功。《名人传》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侧面地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纵观三传,罗兰的英雄有着共同的命运图式和方向:经历长期的磨难,激流一般的生命力,体现生之意志的艺术创造和用痛苦换取欢乐的追求。

罗曼·罗兰把这三位伟大的天才称为“英雄”。他的英雄观点,不是通常所称道的英雄人物。罗曼·罗兰所指的英雄,只不过是“人类的忠仆”,只因为具有伟大的品格,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倾心为公众服务。罗兰自己也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为了突出英雄的这一本质,罗兰改变了常规传记的写法,舍弃了对传主生平的一般知识性介绍,而集中精力去把握人物高度统一的精神品格,在这种把握中又投射进自己对英雄们的敬仰激情。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这些被罗曼罗兰尊为英雄的人,他们或受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因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毁灭了理智。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贝多芬“用痛苦换来欢乐”的音乐;米开朗琪罗以一生的心血奉献出震撼心灵的杰作;托尔斯泰始终关心万千生灵的伟大

与渺小,借以传播爱的种子和宽容的理想。

《名人传》记叙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顽强拼搏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人物形象】

1.贝多芬遭遇病痛的折磨,仍不放弃音乐。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其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欧洲古典乐派推向新的高峰,并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

2.米开朗基罗遭遇的悲惨,仍然坚持雕塑.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3.托尔斯泰面对内心的惶惑矛盾,最终创作出不朽名篇.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托尔斯泰从没放弃对人生真谛的执着追求。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在哪里,农民贫困的根源何在,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真题训练】一、填空题

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___________ 。

2.《名人传》叙述了________ 国音乐家________ 、________(国)画家和雕塑家________ 、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3.《》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雄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

4.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5.贝多芬在致艾尔多迪夫人的心中有两句话成为今天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铭,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有一座先知雕像,草图很早就画出来,但一直无人敢接手,米开朗琪罗成功的完成了这伟大的作品,它是___________ 。

7.米开朗琪罗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莎画室里的惟一作品是:___________ 。 8.《贝多芬传》还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这是对___________的外貌描写。

10.脑袋滚圆,额头方方,凸出,布满皱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有很敏锐的眼睛,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是对___________ 的外貌描写。

11.“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黄色的阔脸庞……额头凸起、宽大……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为之震慑。”是对___________ 的外貌描写。 12.贝多芬第一首真正为革命而创作的音乐是___________ 。

13.托尔斯泰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填空题答案)1.罗曼·罗兰2.德贝多芬、意大利米开朗琪罗俄列夫·托尔斯泰

3.《第九交响曲》

4.《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5.“唯其痛苦,才有快乐”

6.《大为》

7.《胜利者》

8.医嘱、书信集、和思想集

9.托尔斯泰10.米开朗琪罗11.贝多芬12.《第五交响曲》13.《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二、选择题

1. 被称为近代《伊利亚特》的,是下面列举出的托尔斯泰的哪部作品?() A.《战争与和平》 B.《复活》 C.《世纪末》 D.《童年》

2.下列关于《名人传》的评析不正确的是( )

A.一个遭受家庭生活不幸和被社会排斥的人,要么在孤独和痛苦中死亡,要么不屈不挠地抗争,《名人传》中的三位艺术家无疑属于后者。

B.在《名人传》的中,罗曼·罗兰先是对传主的生平作详细的考述,接着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最后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C.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首“英雄交响曲”。

D.《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3.名人传中的故事是()

A.作者虚构的

B.完全真实的

C.绝大部分是真实的

D.是作者根据现代加工创作而成 4.罗曼·罗兰把名人的首席给了()

A.贝多芬

B.米开朗琪罗

C.托尔斯泰 D以上都不是

5.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就是以( )为原型的小说。

A.米开朗琪罗 B.贝多芬 C.列夫?托尔斯泰 D.伏尔泰 6.贝多芬献给恋爱对象朱莉埃塔的作品是()

A.《月光奏鸣曲》

B.《英雄》

C.《第九交响曲》

D.《四园交响曲》 7.贝多芬的()开拓他的音乐天分。

A.母亲 B.父亲 C.老师 D.歌德 8.贝多芬佩服()的天才。A.歌德 B.莫扎特 C.舒伯特 D.巴赫

9.贝多芬在致艾尔多迪夫人的心中有两句话成为今天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铭,它们是()。

A.“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B.“唯其痛苦,才有快乐”。 C.“音乐应该让人们的精神火花迸发出来。”

D .我同伏尔泰一样地认为,“被苍蝇咬上几口,骏马仍旧奔驰向前”。 10.下列不属于贝多芬的名言的是()。 A.“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

B.“音乐应该让人们的精神火花迸发出来。”

C.我同伏尔泰一样地认为,“被苍蝇咬上几口,骏马仍旧奔驰向前”。 D.“不能忍受考验的人是无法教点什么给能忍受考验的人的。”

11.1806年所写的()(作品),是一朵精纯的花,蕴藏着贝多芬一生比较平静的日子的香味。

A.《第二交响曲》 B.《第四交响曲》 C.第五交响曲》 D.《热情奏鸣曲》 12.《第九交响曲》又叫()。

A.《第六交响曲》 B.《合唱交响曲》 C.《第五交响曲》 D.《第八交响曲》 13.贝多芬在维也纳生活了35年,他迁居了()次。

A.20 B.15 C.30 D.25 14.米开朗琪罗的成名作是()。

A.《胜利者》

B.《复活》

C.《大卫》

D.《哀悼基督》 15.米开朗琪罗的代表作品是()。

A.《星空》

B.《思想者》

C.《大卫》

D.《微笑的牧神面具》 16.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高峰的代表。

A.雕塑艺术 B. 绘画艺术 C. 建筑艺术 D. 音乐艺术

17.米开朗基罗最初本无意做一位画家,他的志向是成为一位()。

A.雕刻家 B.法官 C.农场主 D.商人 18.罗曼·罗兰将米开朗基罗比喻成()。

A.清澈的溪水 B.宁静的港湾 C.一座巍峨的高峰 D.闪电雷鸣

19.尤利乌斯二世克离开人间,米开郎基罗着手修建尤利乌斯坟墓,他用三年时间完成了最优秀的两部作品( )。

A.《暮》

B.《摩西》

C.《晨》

D.《奴隶》 20.托尔斯泰最喜欢的中国古代哲人是()

A.孔子 B .孟子 C.老子 D.墨子

21.1869年托尔斯泰()完成问世,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声誉。

A.《童年》 B.《战争与和平》 C.《安娜?卡列尼娜》

22.()是托尔斯泰艺术上的一种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的也是最高的一峰。

A.《复活》 B.《安娜?卡列尼娜》 C.《战争与和平》

23.“不能忍受考验的人是无法教点什么给能忍受考验的人的。一句出自《名人传》中的(),是一句富有启迪的名言。

A.《托尔斯泰传》 B.《贝多芬传》 C.《米开朗基罗》 24.下列哪部作品是托尔斯泰青春的歌曲,也是高加索的颂诗。()

A.《高加索人》 B.《伐木》 C.《哥萨克》

25. 被称为是托尔斯泰艺术上的遗嘱,也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的高峰的是()

A.《哥萨克》

B.《战争与和平》

C.《复活》

D.《安娜?卡列尼娜》

(选择题答案)1-5ABBAB 6-10ABABD 11-15BBCDC 16-20 AAC(AC)C 21-25BAACC

三、判断题

1.英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所著《名人传》获得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 )

2.托尔斯泰:俄国作家、革命家、道德思想家 ( )

3.《名人传》又称《英雄传》,因为三位主人公都是英雄人物()

4. 贝多芬出生于波恩,是十九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家( )

5.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与此而担当患难”,这句话是托尔斯泰讲的()

6. 罗曼.罗兰是法国作家和音乐评论家()

7. 米开朗琪罗的梦想是将来成为一个类似古希腊的雕塑家()

8. 米开朗琪罗的最后一封信写于1563年12月17日()

9.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了《哀悼基督》() 10.

米开朗琪罗视力变差是因为常年仰面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

11.1879~1882年,托尔斯泰写成的《忏悔录》是他宗教狂乱的表白() 12. 在1815年秋天,贝多芬的耳朵就全听不见() 13.贝多芬一生最后的作品是《告别奏鸣曲》()

14.托尔斯泰自传体作品《童年》、《少年》和《青年》() 15.被称为近代的《伊里亚特》的作品是《战争与和平》()

(判断题答案) 1-5 ×√√×× 6-10 √√×√√ 1 1-15√√×√√

四、简答题

1.《名人传》是一本怎样的书?作者是谁?

答:示例1.《名人传》是罗曼?罗兰最早享誉文坛的人物传记,它真实的记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大师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造,展现了艺术大师们伟大的心灵。

示例2.《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名人传》主要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答:伟大的天才必须向庸俗而且充满敌意的社会进行不屈的斗争,就能获得胜利,完成天才的创造事业。

3.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是最大的幸福又是什么?

答: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作为音乐家、作曲家却耳朵失聪;最大的幸福是他战胜痛苦,创造出拥抱欢乐的《第九交响乐》。

4.在《贝多芬》传后,作者附了“海利根遗嘱”的目的是什么?

答:增加传记“引文”的真实性,同时也是贝多芬痛苦生活和读者心灵的一次撞击。 5.《贝多芬》在立意和构思上扣住什么主题选材?

答:作者紧扣“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气息。”6.在《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为什么把人物的痛苦作为重要情节?这痛苦是作者凭空虚构的吗?

答:不是凭空虚构,而是从历史事实中吸收来的,为了使人物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全部伟大之处得以显示出来,其感染力在于克服痛苦,战胜痛苦,这是以痛苦为情节的目的所在。

7.《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写到雕塑家完成的许多雕塑,可看出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有怎样的与众不同的特征?

答: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表现了与众不同的男性的雄伟和戏剧性的结构,形式上也具有超越时代的新鲜感,因而备受世人的尊崇。

8.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中探索了这位艺术巨匠哪两方面的内容?

答:一是痛苦和磨难——时代与社会给他带来的种种苦痛;二是他的艺术创作带给他的短暂的狂欢。 9.请结合《托尔斯泰传》谈一谈托尔泰的艺术观。

答:托尔斯泰认为艺术不是一个阶级的所有物;不是一种技艺,它是真实情操的表白;艺术应当铲除强暴,它的使命是要用爱来统治一切;只有为了团结而工作的才是真正的艺术。 10.请结合《托尔斯泰传》谈一谈托尔斯泰的妇女观。答:他反对现代的女权主义,称赞贤妻良母,认为勇敢的妻子应该是丈夫的助手而不是他的工作障碍。

11.《托尔斯泰传》的立意是什么?作者的着眼点在哪儿?

答:立意是歌颂英雄主义;着眼于评论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是一部文学创作评传。 12.结合《托尔斯泰传》谈谈你对托尔斯泰的伟大之处的看法。

答:托尔斯泰一生向善,追求真诚的、博大的爱,厌恶痛苦的民众生活,因此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他爱的信仰、精神道德的再现,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有一颗真诚、善良、博爱的心。 13.谈谈你阅读《名人传》后的感受。

答:阅读感受: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14.请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即典型情节)

答案:示例: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地鼓掌,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

(典型情节:)

①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②米开朗琪罗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杰作。③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15、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为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文学家(托尔斯泰)写的三部传记。这三人共同的特点是:

答:三人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答案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40 分) 1、《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 2、我们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东二道街)上。 5、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染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6、呼兰河最有名的地方是(十字街)。 7、拔牙的洋医生的招牌撒谎那个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 8、卖豆芽的(王寡妇)的儿子,掉河淹死了。 9、(七月十五)是鬼节,呼兰河上会(放河灯)。 10、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火烧云)。 11、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12、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 13、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14、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15、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这叫做(指腹为亲)。 16、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17、小灵花就是(小姑娘)。胡家就是(胡仙)。胡仙就是(狐狸精)。 18、(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三)天。

19、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20、《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小猪),第二只是掉在井里的鸭子。 二、选择题。 1、《呼兰河传》是萧红在(B)写的。A、呼兰河B、香港C、台湾 2、跳秧歌是在每年的(C)。A、七月十五B、八月十五C、正月十五 3、“我”是母亲的第(A)个孩子。A、一B、二C、三 4、农业学校设在(B)里。A、祖师庙B、龙王庙C、娘娘庙 5、“毛子人”在呼兰河指(C)。A、本地人B、外地人C、外国人 6、跳大神时,大神旁边的二神都是(A)A、男人B、女人C、男人、女人都行 7、娘娘庙的泥像以(B)为多。A、男子B、女子C、天王D、妖魔 8、祖母喜欢养(A),结果把果树都给啃了。A、羊B、牛C、猪D、马 9、到我记忆的时候,果园就只有一棵樱桃树和一棵(C)。A、桃树B、梨树C、李子树 10、祖母的内间里边,在墙上挂着一个很古怪很古怪的(B)。A、字画B、挂钟C、匾 11、(C)在呼兰河的土语叫做“毛子人”。A、老人B、小孩儿C、外国人 12、(B)好像变成我探险的地方了。A、后园B、储藏室C、正房 13、我的祖母有(A)个女儿。A、三B、四C、二 14、我一生下来,(B)给了我无限的爱。A、爸爸B、妈妈C、祖父D、祖母 15、祖母喜欢吃(B)的饺子。A、青菜馅B、韭菜馅C、芹菜馅 16、二姑母的儿子曾经送给我一个(A)。A、毛猴子B、小兔子C、小乌龟 17、祖母死了,人们都到(B)去报过庙。A、娘娘庙B、龙王庙 18、关于《呼兰河传》,正确的说法有(A )。A.是一篇回忆体的小说。B.是成年的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C.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最新---《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的“灵感”长篇小说。这部 小说的作者是萧红。 2、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 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东二道街上,它曾经害死 过马、猪。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彩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5、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 传诵。 6、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那边住着几个漏粉的、几个养猪的、拉磨 的。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我家是安静的的。街上热闹非凡,而我家里则仍是静悄悄的。 7、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蜜蜂、 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8、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 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9、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这叫做指腹为 亲。 10、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 都来逛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11、小灵花就是小姑娘。胡家就是胡仙。胡仙就是狐狸精。 12、三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 13、呼兰河这小城并不怎样繁荣,只有两条大街,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 了,街上有金银首饰店、等。 二、猜人物。 1、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 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 ————(团圆媳妇) 2、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一和人在一 起,就一句话也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 ————(有二伯) 3、边推着黏糕的单轮车,边喊着“黏糕、黏糕”,往街上一走,小孩子 们就跟着一大帮了。————(冯歪嘴子) 三、读片段,完成练习。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40 分) 1、《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 2、我们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东二道街)上. 5、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染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6、呼兰河最有名的地方是(十字街)。 7、拔牙的洋医生的招牌撒谎那个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 8、卖豆芽的(王寡妇)的儿子,掉河淹死了。 9、(七月十五)是鬼节,呼兰河上会(放河灯). 10、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火烧云)。 11、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 全凭口头传诵。 12、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 13、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 14、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15、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这叫做(指腹为亲). 16、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17、小灵花就是(小姑娘)。胡家就是(胡仙)。胡仙就是(狐狸精). 18、(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三)天。 19、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蜂子)、(蝴蝶)、(蜻蜓)、( 蚂蚱),样样都有。 20、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小猪),第二只是掉在井里的鸭子。 二、选择题. 1、《呼兰河传》是萧红在(B)写的。 A、呼兰河 B、香港 C、台湾 2、跳秧歌是在每年的(C). A、七月十五 B、八月十五 C、正月十五 3、“我”是母亲的第(A)个孩子。 A、一B、二C、三 4、农业学校设在(B)里。 A、祖师庙B、龙王庙C、娘娘庙 5、“毛子人”在呼兰河指(C)。 A、本地人B、外地人C、外国人 6、跳大神时,大神旁边的二神都是(A) A、男人 B、女人 C、男人、女人都行 7、娘娘庙的泥像以( B )为多。 A、男子B、女子C、天王D、妖魔 8、祖母喜欢养(A),结果把果树都给啃了. A、羊B、牛C、猪D、马 9、到我记忆的时候,果园就只有一棵樱桃树和一棵(C). A、桃树B、梨树C、李子树 10、祖母的内间里边,在墙上挂着一个很古怪很古怪的(B)。 A、字画 B、挂钟 C、匾 11、( C )在呼兰河的土语叫做“毛子人”. A、老人B、小孩儿C、外国人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40 分) 1、《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 2、我们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东二道街)上。 5、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染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6、呼兰河最有名的地方是(十字街)。 7、拔牙的洋医生的招牌撒谎那个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 8、卖豆芽的(王寡妇)的儿子,掉河淹死了。 9、(七月十五)是鬼节,呼兰河上会(放河灯)。 10、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火烧云)。 11、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12、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 13、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14、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 15、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这叫做(指腹为亲)。 16、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17、小灵花就是(小姑娘)。胡家就是(胡仙)。胡仙就是(狐狸精)。 18、(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三)天。 19、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20、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小猪),第二只是掉在井里的鸭子。 二、选择题。 1、《呼兰河传》是萧红在(B)写的。 A、呼兰河 B、香港 C、台湾 2、跳秧歌是在每年的(C)。 A、七月十五 B、八月十五 C、正月十五 3、“我”是母亲的第(A)个孩子。 A、一 B、二 C、三 4、农业学校设在(B)里。 A、祖师庙 B、龙王庙 C、娘娘庙 5、“毛子人”在呼兰河指(C)。 A、本地人 B、外地人 C、外国人 6、跳大神时,大神旁边的二神都是(A) A、男人 B、女人 C、男人、女人都行

呼兰河传测试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2、我们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课文()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上。 5、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6、呼兰河最有名的地方是()。 7、拔牙的洋医生的招牌撒谎那个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 8、卖豆芽的()的儿子,掉河淹死了。 9、()是鬼节,呼兰河上会()。 10、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 11、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12、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 13、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 14、花开了,就像()。鸟飞了,就像()。虫子叫了,就像( )。 15、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这叫做()。 16、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最多。 17、小灵花就是()。胡家就是()。胡仙就是()。 18、()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天。 19、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样样都有。 20、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第二只是掉在井里的鸭子。 二、选择题。

1、《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写的。A、呼兰河B、香港C、台湾 2、跳秧歌是在每年的()。A、七月十五B、八月十五C、正月十五 3、“我”是母亲的第()个孩子。A、一B、二C、三 4、农业学校设在()里。A、祖师庙B、龙王庙C、娘娘庙 5、“毛子人”在呼兰河指()。A、本地人B、外地人C、外国人 6、跳大神时,大神旁边的二神都是()A、男人B、女人C、男人、女人都行 7、娘娘庙的泥像以()为多。A、男子B、女子C、天王D、妖魔 8、祖母喜欢养(),结果把果树都给啃了。A、羊B、牛C、猪D、马 9、到我记忆的时候,果园就只有一棵樱桃树和一棵()。A、桃树B、梨树C、李子树 10、祖母的内间里边,在墙上挂着一个很古怪很古怪的()。A、字画B、挂钟C、匾 11、()在呼兰河的土语叫做“毛子人”。A、老人B、小孩儿C、外国人 12、()好像变成我探险的地方了。A、后园B、储藏室C、正房 13、我的祖母有()个女儿。A、三B、四C、二 14、我一生下来,()给了我无限的爱。A、爸爸B、妈妈C、祖父D、祖母 15、祖母喜欢吃()的饺子。A、青菜馅B、韭菜馅C、芹菜馅 16、二姑母的儿子曾经送给我一个()。A、毛猴子B、小兔子C、小乌龟 17、祖母死了,人们都到()去报过庙。A、娘娘庙B、龙王庙 18、关于《呼兰河传》,正确的说法有( )。A.是一篇回忆体的小说。B.是成年的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C.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19、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她是()。A、妈妈B、二姑母 C、团圆媳妇 20、一下雨,破草房上就长出了(B)。A、木耳B、蘑菇C、青草 21、这粉房里的人吃蘑菇,总是和粉配在一道,汤少一点的叫()。A、炖B、炒C、煮 22、粉房的人过河时,抛两个()到河里,河神高兴了,就不会把他们淹死。A、铜板B、馒头C、粉条

呼兰河传练习题及答案

1 / 13 《xx传》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 1、《xx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2、我们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上。 5、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6、xx最有名的地方是()。 7、拔牙的洋医生的招牌撒谎那个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 8、卖豆芽的()的儿子,掉xx淹死了。 9、()是鬼节,xx上会()。 10、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 11、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12、胡家养了个小xx——()。 13、xx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 14、花开了,就像()。鸟飞了,就像()。虫子叫了,就像()。 15、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这叫做()。

2 / 13 16、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最多。 17、小灵花就是()。胡家就是()。胡仙就是()。 18、()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天。 19、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样样都有。 20、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第二只是掉在井里的鸭子。 二、选择题。 1、《xx传》是xx在()写的。 A、xx B、xx C、xx 2、跳秧歌是在每年的()。 A、七月十五 B、八月十五 C、正月十五 3、“我”是母亲的第()个孩子。 A、一 B、二 C、三 4、农业学校设在()里。 3 / 13

呼兰河传 节选 阅读一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除了念诗之外,还很喜欢吃。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在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井口旁边围了很多人看热闹,祖父和我也在旁边看热闹。那小猪一被打上来,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 祖父把那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 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拉拉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样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 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 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点一下头,而且高兴地说:“这小东西真馋,”或是“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快蘸点盐吧,快蘸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要反胃的……” 说着就捏几个盐粒放在我手上拿着的鸭子肉上。我一张嘴又进肚去了。 祖父越称赞我能吃,我越吃得多。祖父看看不好了,怕我吃多了。让我停下,我才停下来。我明明白白的是吃不下去了,可是我嘴里还说着:“一个鸭子还不够呢!” 自此吃鸭子的印象非常之深,等了好久,鸭子再不掉到井里,我看井沿有一群鸭子,我拿了秫秆就往井里边赶,可是鸭子不进去,围着井口转,而呱呱地叫着。我就招呼了在旁边看热闹的小孩子,我说:“帮我赶哪!” 正在吵吵叫叫的时候,祖父奔到了,祖父说:“你在干什么?” 我说:“赶鸭子,鸭子掉井,捞出来好烧吃。” 祖父说:“不用赶了,爷爷抓个鸭子给你烧着。” 我不听他的话,我还是追在鸭子的后边跑着。 祖父上前把我拦住,抱在怀里,一面给我擦着汗一面说:“跟爷爷回家,抓个鸭子烧上。” 我想:不掉井的鸭子,抓都抓不住,可怎么能规规矩矩贴起黄泥来让烧呢?于是我从祖父的身上往下挣扎着,喊着:“我要掉井的!我要掉井的!” 祖父几乎抱不住我了。 一、请根据这篇节选课文内容推测,节选前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节选文章最后写“祖父几乎抱不住我了”,想象最后我会吃到鸭肉吗?并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直线划出文中描写“我”贪吃馋相的语句,找出动词并在动词下标上三角记号,想想从吃的动作中看出了什么? 三、祖父对的吃相是什么反应,从中看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为什么会想:“不掉井的鸭子,抓都抓不住,可怎么能规规矩矩贴起黄泥来让烧呢?”,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兰河传》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

《呼兰河传》阅读题 (内容全,有答案) 一、填空题。 1、《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的“灵感”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 2、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 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东二道街上,它曾经害死 过马、猪。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彩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5、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6、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那边住着几个漏粉的、几个养猪的、拉磨 的。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我家是安静的的。街上热闹非凡,而我家里则仍是静悄悄的。 7、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蜜蜂、 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8、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 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9、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这叫做指腹为亲。

10、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 都来逛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11、小灵花就是小姑娘。胡家就是胡仙。胡仙就是狐狸精。 12、三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 13、呼兰河这小城并不怎样繁荣,只有两条大街,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 街了,街上有金银首饰店、等。 14、《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我们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我 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这本小说。 15、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跳 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 16、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他十分疼爱我。我经常跟他学诗,他教 我的《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17、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 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18、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19、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堂堂的了,一会金洞洞的啦,一会半紫 半黄的,一会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大黄梨、紫茄子,这些颜色天空上边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的,见也未曾见过的,诸多种的颜色。 20、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 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21、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那边住着几个漏粉的、几个养猪的拉磨的。他们 不知道光明在哪里。我家是安静的的。街上热闹非凡,而我家里则仍是静悄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故事简介及人物形象分析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关于作者:萧红(1911—1943)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曾因不满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受尽颠沛流离之苦,个人感情生活也屡遭坎坷。先后辗转于哈尔滨、北京、青岛、上海、日本等地。1942年,31岁的肖红在历经艰辛之后,寂寞地病逝于战火纷飞的香港。在她不到十年的创作中,留下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小说《生死场》、短篇小说《手》《牛车上》等大量作品,这些介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独特作品,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和独特的生命体验,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关于作品:《呼兰河传》创作始于1938年武汉,定稿于1940年12月的香港。1940年9月1日开始在香港《星岛日报》上连载,至12月27日截止;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历经重重变故,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的。是作者的后期代表作。它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以及“孤寂与苦闷”的情怀。著名文学家茅盾评价:“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二、故事简介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眼光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第一章写呼兰河的自然风光以及它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 第二章写当地人们“精神上的盛举”——风俗民情; 第三、四两章写作者的幼年生活,她的慈祥的祖父以及左邻右舍; 第五、六、七章分别写三个独立的故事,三个不同的生活悲剧: 天真活泼的小团圆媳妇的死, 孤苦无依的有二伯遭受凌辱, 贫困的磨官冯歪嘴子的不幸。 三、人物形象分析 1、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怎样的一个人? 一个仅仅十二岁而被称作十四岁的小姑娘;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曾经“看见我,也还偷着笑”;说碗碟很好看,想坐起来弹玻璃球玩;一点也不害羞,坐得笔直,走得风快,吃饭就吃三碗等。说明她健康、天真、活泼的单纯的小孩子活泼。 2、小团圆媳妇婆婆 “用破棉把她蒙起来了”;“又把她给蒙起来了”;“把她的衣服撕掉了”;“团圆媳妇的婆婆也睡得打呼了”;“团圆媳妇的婆婆一边烧着还一边后悔,若早知道没有什么看热闹的人,那又何必给这扎彩人穿上真衣裳,……心里又悔又恨”;“说这团圆媳妇一定是妖怪”;再联系选段之外婆婆的那一大段语言描写:“她

呼兰河传练习及答案1

《呼兰河传》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40 分) 1.《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2.我们五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课文(《》)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分别叫()和()其中大泥坑在()上。 4.呼兰城的人冬天手上生冻疮了,到()店买()泡酒擦,或者买()贴,但效果都不太好。 5.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6.呼兰河最有名的地方是()。 7.拔牙的洋医生的招牌撒谎那个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 8.卖豆芽的()的儿子,掉河淹死了后,她疯了,隔三差五地到庙台上去哭一场。 9.一个孩子说他家吃的肉是()肉,被他的母亲和祖母打了。 10.小胡同里的五个孩子买了()个麻花,付了()个麻花的钱。 11.呼兰城这里的晚霞很好看,在这里,晚霞有一个土名叫()。 二、选择题。 1.《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写的。 A、呼兰河 B、香港 C、台湾 2.关于《呼兰河传》,正确的说法是 ( )。 A.是一篇回忆体的小说。 B.是成年的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C.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 4.农业学校设在()里。 A、祖师庙 B、龙王庙 C、娘娘庙 5.“毛子人”在呼兰河指()。 A、本地人 B、外地人 C、外国人 6.晚饭时节,到小胡同去做生意的是()。A.卖豆腐的 B卖凉粉的 C.卖麻花的 三、判断题。 1.《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呼兰河写的。() 2.《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原名张乃莹。()

3.在呼兰河这个小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 四、阅读片断,完成练习。 1 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照得小孩子的脸是红的,把大白狗变成红色的狗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tán)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子,往墙根上靠,他笑盈盈的看着他的两匹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 2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着了火。 色。 4 五秒钟之内,天空里有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那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背上,它才站起来。再过一秒钟,没有什么变化。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加大了。马腿也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一条马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的时候,那匹马就变靡了。 5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边跑着,它的后边似乎还跟了好几条小狗仔。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6 又找到了一个大狮子,跟娘娘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的,也是那么大,也是那样地蹲着,很威武地,很镇静地蹲着。它表示蔑视着一切的样子,似乎眼睛连什么也不睬。看着看着的,一不谨慎,同时又看到了另一个什么。这时候,可就麻烦了,想要再看到那头大狮子,怎么也看不到了。 7 一时恍( huǎng)恍惚(hū)惚的,满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是什么也不像,什么也没有了。必须是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1.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恍恍惚惚()蔑视() 2.…

(完整word版)《呼兰河传》导读、练习

《呼兰河传》名著导读 一、萧红与《呼兰河传》 萧红,原名张迺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鲁迅为书作序,并在称赞萧红的创作,从而奠定了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初的地位。在萧红不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主要作品有小说《生死场》(1935)《马伯乐》(1941)《呼兰河传》(1942),散文集《商市街》(1936)《回忆鲁迅先生》(1940)等。 萧红一生生活动荡,情感也遭受挫折。寂寞的童年生活以及成年后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岁月强化了她性格中的敏感和坚韧倔强,同时,女性所独有的纤细、敏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感悟能力,使她成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在萧红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她远离故土,索居香港,在寂寞、怀旧的心情中,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呼兰河传》融进了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绪记忆。作品不着力塑造“典型”的人物,也不刻意丰满故事的情节,而从叙述的结构章法上突破传统、另辟蹊径,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用一种率直的真实、凄婉细腻的笔触,真实、感人地再现了呼兰河的乡土人情、风俗习惯。并通过作者年幼时代的生活和感受,反映出呼兰河畔人民的生活、思想和精神状态。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萧红创作的颠峰之作。 二、作品导读 (一)内容简介 《呼兰河传》共七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其中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呼兰河传》不是为某一个人作传,而是为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作传。 第一、二章是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 第一章以宏观的俯瞰视角,按照空间顺序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格局: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若干小胡同,将呼兰固定在了寒冷而荒凉的东北大地上。 第二章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面貌。小城人的生活空间局促、逼仄、简陋,城里除了十字街外,还有两条都是从南到北五六里长的街,再就是有些小胡同,街上为人而做的设施不多——几家碾磨房,几家豆腐店,一两家机房、染缸房,东二道街上唯一的文化设施是两座小学校,西二道街还有一个设在城隍庙里的清真学校。 东二道街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全城引为光荣与骄傲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让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呼兰河人虽然深受其苦,但一直没有想法用土去填平,因为这泥坑子施给当地居民两条福利:一是常常抬轿抬马,淹鸡淹鸭,闹得非常热闹,可使居民说长道短,得以消遣;二是居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吃又经济,又不算不卫生的瘟猪肉。 在呼兰河畔,人们对生活抱着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的态度,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呼兰河人过着卑琐平凡的生活,对生命抱着让人难以置信的漠然态度,而在对鬼神的精神依附上他们却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也许正因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无知,才促使他们把最大的希望投注在对遥遥无期的来世的关怀上。呼兰小城有非常齐全的为神鬼服务的设施:几家扎彩铺、老爷庙、娘娘庙,还有龙王庙、祖师庙、城隍庙,相应的便是异彩纷呈的不少精神上的盛举: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呼兰河人也就在这些信仰风俗中找到他们的一点卑微的生存的理由和乐趣。 第三、四章是“我”童年的回忆,展现“我”在呼兰河城度过的童年时光。 第三章写“我”幼时的生活,总共九个小节,除了第三、第九两个小节外,其余七小节都是以祖父或者祖母开头,中断以前的言语,继续新的言说。第三章是整部小说的浓墨重彩的聚焦点,描绘了“我家”的后花园。 第四章写“我”家,共五小节,除第一小节外,其余四小节的开头分别是: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我家是荒凉的。每个小节就是一个完整的言说序列。该章节,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 1.《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B)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A.冰心 B.萧红 C.鲁迅 D.老舍 2.不断给呼兰河小城的人们带来不便,并充满危险的是(D)A.黑龙江 B.呼兰河 C.西二街 D.东二街道上的大泥坑 3.团圆媳妇的惨死的原因是( D ) A.病死 B.老弱 C.意外死亡 D.婆婆折磨而死

4.作者的祖父是一个(B)的老人。 A.严厉 B.和霭可亲 C.说话不算数 D.不诚实 5.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多次提到“我的院子(C)的。” A.非常热闹的 B.异常美丽的 C.很荒凉的 D.幽静整洁的 6.七月十五孟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了,河灯有白菜灯,西瓜 灯,还有(D)。 A、电灯 B、华灯 C、彩灯 D、莲花灯 7.那时,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B)留看。

B.谷穗 C.白菜 D.菊花 8.粉房子里的人常常以苦作乐,边漏着粉,边(C)。 A.跳着舞 B.打着拍子 C.唱着歌 D.狂叫着 9.祖父常常教我念这首古诗:“春眠不觉晓”,下句是(A)A.处处闻啼鸟 B.黄河入海流 C.报得三春辉 D.床前明月光 10.火烧云上来了,颜色变化极多,而且变化极(B) A.大 B.快

D.慢 11.萧红的《呼兰河传》完稿是在(C) A.呼兰河 B.黑龙江 C.香港 D.上海 12.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最多的是(B) A.男子 B.女子 C.孩子 D.儿子 13.天时.地利.人和,最要紧的还是(A)。人和了,天时不好也好了,地利不利也了。 A.人和 B.天时 C.地利 D.财旺

《呼兰河传》阅读检测题

《呼兰河传》阅读检测题 【作品概述】 《呼兰河传》创作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 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故事梗概】 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 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 又到了小城举行盛举的日子,人们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热闹异常。 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我们有几家邻居,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给一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租给一家开粉坊的,他们常常一边晒粉、一边唱歌,过着很快乐的生活;厢房里还住着个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大车的胡家。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一一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我有一个亲戚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有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征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磨官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有一次,我去磨坊买年糕,看到里面炕上躺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原来冯歪嘴子成家了,那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 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相关评论】 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 当然,最值得重视的是这部作品的独特的艺术个性。茅盾对此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堪称精当。 “但是我却觉得正因其不完全像自传,所以更好,更有意义。而且我们不也可以说:要点不在 《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一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论萧红的〈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的“灵感”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用她绘画式的语言,娴熟的写作技巧,

《呼兰河传》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与答案(2019年浙江卷高考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 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 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馆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 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满窗是黄瓜了。 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实在好看。 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 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 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 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 隔了一张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 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他说拉着磨的小驴,驴蹄子坏了,一走一痴。祖父说 请个兽医给它看看。冯至嘴子说,看过了,也不见好。祖父问那驴吃的什么药?冯歪嘴子说 是吃的黄瓜子拌高梁醋。 冯至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见冯歪嘴子,冯歪嘴子看不见祖父。 有的时候,祖父走远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磨房的墙根下边坐着玩,我听到了冯 歪嘴子还说: “老太爷今年没下乡去看看哪!” 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故意的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 有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来了,用手敲打着窗子,笑得我把 窗上挂着的黄瓜都敲打掉了。而后我一溜烟地跑进屋去,把这情形告诉了祖父。祖父也一样和我似的,笑得不能停了,眼睛笑出眼泪来。但是总是说,不要笑啦,不要笑啦,看他听见。有的时候祖父竟把后门关起来再笑。祖父怕冯歪嘴子听见了不好意思。 秋天,大榆树的叶子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干倒了,园里一天一天地荒凉起来了。 这时候冯歪嘴子的窗子也露出来了。因为那些纠缠缠的黄瓜秧也都蔫败了,舍弃了窗模而脱落下来了。 于是站在后因里就可看到冯歪嘴子,扒着窗子就可以看到在拉磨的小驴。那小驴竖着耳朵, 戴着眼平。走了三五步就响一次鼻子,每一抬脚那只后腿就有点痛,每一停下来,小驴就用三条腿站着。

(完整版)呼兰河传练习题

呼兰河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呼兰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2、《呼兰河传》中,祖父用黄泥裹起来烧了给我吃的第一只是掉在井里的(),第二 只是掉在井里的()。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上。 5、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 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6、呼兰河最有名的地方是()。 7、拔牙的洋医生的招牌撒谎那个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 8、卖豆芽的()的儿子,掉河淹死了。 9、()是鬼节,呼兰河上会()。 10、这个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 11、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12、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 13、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 14、()是在河边上唱的,一唱就是()天。 15、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这叫做()。 16、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 但其中以()最多。 17、小灵花就是()。胡家就是()。胡仙就是()。 二、选择题。 1、《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写的。A 、呼兰河B 、香港C、台湾 2、跳秧歌是在每年的()。A 、七月十五B、八月十五C、正月十五 3、“我”是母亲的第()个孩子。A、一B 、二C、三 4、农业学校设在()里。A、祖师庙B 、龙王庙C、娘娘庙 5、“毛子人”在呼兰河指()。A、本地人B 、外地人C、外国人 6、跳大神时,大神旁边的二神都是()A 、男人B 、女人C 、男人、女人都行 7、娘娘庙的泥像以()为多。A、男子B 、女子C 、天王D 、妖魔 8、祖母喜欢养(),结果把果树都给啃了。A 、羊B 、牛C、猪D、马 9、祖母的内间里边,在墙上挂着一个很古怪很古怪的()。A、字画B 、挂钟C、匾 10、()好像变成我探险的地方了。A、后园B 、储藏室C、正房 11、小团圆媳妇是一个()的姑娘。A 、十八岁B 、二十岁C、十二岁 12、西院的()有个偏方,用二两黄连,半斤猪肉切碎,焙好,压成面,用红纸包分成五包包起来,每次吃一包,来治小团圆媳妇的病。A 、杨老太太B、周三奶奶C 、大孙子媳妇 13、老胡家又来个()的,特意从乡下赶来替小团圆媳妇看病。 A 、跳大神B、抽帖儿C、 胡仙 14、抽帖儿的是一位()。A、道人B 、郎中C 、和尚 15、祖母喜欢吃()的饺子。A 、青菜馅B 、韭菜馅C、芹菜馅 16、二姑母的儿子曾经送给我一个()。A、毛猴子B 、小兔子C、小乌龟

《呼兰河传》练习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练习题 班级:姓名:v (一)作者作品简介 1.作者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她出生于一个旧式家庭,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鲜活和质朴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作品《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 (二)简答题 1.东二道街还有一个赫有名的、全城引为光荣与骄傲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让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这泥坑子施给当地居民哪两条福利? 第一条:常常抬车抬马,淹鸡淹鸭,闹得非常热闹,可使居民说长道短,得以消遣。第二条就是这猪肉的问题了可以使瘟猪变成淹猪,居民们买起肉来,第一经济,第二也不算什么不卫生。 2.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哪些精神上的盛举? 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 3.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归纳:从以上语句可以看出,祖父在“我”的眼里,是;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对“我”非常宽容、慈爱、谆谆教诲、平易近人的人。 4.写《呼兰河传》这部小说时,萧红已经是一位很成熟的作家了,为什么她这样怀念童年的生活?她童年生活很美好,很自由,而成年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在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的童年是一种精神寄托。对于萧红而言,真正想回到的,真正眷恋的是后花园、祖父和她构成的温馨世界,是过去自由、幸福的生活。 5.童年的“我”有什么特点?“我”为什么对大花园这么喜爱? 童年的“我”顽皮、稚气、好动、天真活泼、无拘无束。因为大花园各种生物都充满了活力,自由自在地生长,这正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 6.文中哪些情节能表现小时候的我自由快乐,天真烂漫? 祖父带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的,西一脚的瞎闹。有的把菜种不单没被土盖上,反而把菜子踢飞了。 7.团圆媳妇惨死的原因是什么?你觉得究竟是谁害死了不团贺媳妇? 小团圆媳妇最终因用滚烫的热水洗澡而死。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人们的愚昧、麻木、残忍而及愚昧的看客庸众们等 9.有二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二伯是个性情古怪,勤劳、倔强而又麻木的老人。有二伯处于奴隶地位,有时思想却是主子们的思想。作者着重揭示有二伯的病态心理和被扭曲了的性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