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耳源性脑脓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耳源性脑脓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耳源性脑脓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耳源性脑脓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耳源性脑脓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导读:本文介绍耳源性脑脓肿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耳源性脑脓肿的原发感染病灶主要是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以胆脂瘤型中耳炎最多见。CT检查尤其是高分辨率CT (HRCT)能充分显示耳和颞骨内部细小的解剖结构,对观察中耳乳突病变十分有利。如能结合冠状面扫描,可使CT与手术诊断不同部位胆脂瘤的符合率达93.5% ~ 100%。

如果在CT或乳突根治术中发现鼓室盖、乙状窦前壁或乳突窦骨壁破坏,应高度警惕并发脑脓肿可能。 CT平描与增强扫描对脑脓肿诊断的准确率可达91%~99%。CT能显示耳源性脑脓肿不同病理演变阶段的表现。在急性脑炎期因白质区的水肿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片状低密度区,有占位效应,一般无强化;在化脓期和包膜形成期,随着中央坏死液化形成脓肿,脓肿壁有炎性肉芽和纤维组织,外围有神经胶质增生,水肿开始减轻,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的脓腔,脓肿壁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环形影,化脓期可见强化的环壁略厚而不均匀,包膜形成期显示完整、光滑、均匀、薄壁环状强化之特点,且强化明显。但是耳源性脑脓肿与其它感染途径引起的脑脓肿,其CT表现无明显差异,一般耳源性脑脓肿均位于患侧乳突附近的大脑颞叶和小脑内,增强时除脓肿壁强化外,邻近脑回或天幕可出现强化,结合中耳炎病史,诊断并不难,很少发生误诊。当 CT表现不典型而难以做出明确诊断时,如果临床上有

明显化脓性中耳炎及急性发作病史,应首先考虑耳源性脑脓肿可能,然后进一步做CT复查或CT导引下脑穿刺抽吸活检证实。

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头皮血肿的鉴别诊断 1、头皮肿胀:一般无外伤史,且触痛不明显。 2、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有外伤史,CT及X线拍片有明显的骨折线。 颅内血肿(外伤性)的鉴别诊断(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1、脑挫裂伤:伤后昏迷持续时间长、局灶症状伤后立即出现,CT扫描可见点状出血及血肿带。 2、脑血管病出血:常有脑血管病史或高血压史,局灶性症状较常出现,CT扫描出现较为特殊的脑池内积血和某支供血血管区出血,DSA检查可确诊。 3、脑肿瘤内出血:出血前常有颅内增高症状或局灶症状。CT、MRI扫描动态观察待血肿吸收后,瘤灶仍存在。 脑震荡的鉴别诊断: 1、脑挫裂伤:意识障碍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头伤后昏迷时间多超过半小时,生命体征变化较明显,脉搏和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清醒后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和定向力障碍,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脑膜刺激症状如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2、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3、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4、脑胶质瘤:有癫痫,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性质。 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1、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

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2、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3、脑胶质瘤:有癫痫病史,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高血压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1、外伤性颅内血肿:即使有头部外伤的体征和病史,也要查明脑外伤和脑出血的发病先后和因果关系。 2、脑内肿瘤出血:中风前已有进行性加重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颅内压增高征和肢体无力、麻木、局限性癫痫等局部脑症状或病史。 3、脑梗死:发病于安静、休息状态中者较多,发病后偏瘫、失语、颅神经麻痹等定位体征明显,而没有或少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 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 1、三叉神经炎:可因流感、下颌窦炎、骨髓炎、糖尿病等引起。头痛呈持续性,压迫神经分支所在处头痛加剧。检查三叉神经区感觉退或过敏,有时可伴有运动支功能障碍。 2、舌咽神经痛:较少见,多见于年轻妇女。头痛部位在舌根、软腭,扁桃体、眼部及外耳道等处,常在进食、吞咽、谈话时发作,扁桃体常有压痛,用4%可卡因或1%丁卡因喷涂于咽部及舌根部即可止痛。 肋骨骨折的鉴别诊断: 1、胸部软组织挫伤:病人胸痛的程度与呼吸深浅、咳嗽的关系不很密切,胸廓挤压试验可为阴性或可疑,X线胸片阴性。 2、肝脾裂伤:通常有明显的失血和上腹部压痛、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阳性,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疗计划 1.脑病三维持:维持血气、血糖、组织器官灌流及心率,维持能量供给; 2.脑病早期限液量,保静,保暖;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 4.给予CTP10mg/天,疗程7-10天改善脑细胞代谢; 5.对症治疗:特福猛50-100mg/kg,实予100mg,q12h静点抗感染; 能量合剂改善细胞代谢; 给予光疗,监测血胆红素水平; 6.给予新生儿抚触早期干预 请上级医师指导诊疗 .维生素K1预防出血. .合理喂养:洗胃过程顺利后予早产奶开奶喂养,及时补液补充生理需要量,保证每日热卡摄 入. 2.新生儿暖台保暖保静,监测体温,血压,体重,呼吸,血糖,每日出入量,注意有无呼吸暂停等情 况,及时对症支持治疗.新生儿抚触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3.能量合剂静点调节细胞代谢 4.目前患儿血CRP略高,但是患儿为双胎,反应尚可,无明显感染中毒表现,不除外生产刺激 暂时性升高的可能,进一步寻找感染病灶,予头孢二代头孢孟多50-100mg/kg实予每次100mg, 每12小时一次静点防治感染. 5.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如CRP,血常规,超声心动,头颅CT,头颅B超等协诊重要脏器情况. 6.向家长交代病情:目前患儿为早产儿(适于胎龄儿),双胎A,早产儿有可能出现呼吸暂停,胃 食管反流等情况,随时可危及生命,交叉感染不能完全避免,费用较贵,住院时间较长,家长表示 理解并支持治疗.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主诉:呼吸促8小时。 现病史:患儿于入院前7小时(即生后1小时)出现呼吸促,偶吐沫,无青紫,呻吟样呼吸困难等表现,外院曾给吸氧治疗,无明显好转。即转来我院。于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2.0×109/L,中性61%,淋巴43%,血红蛋白123g/L.网织红0.67%,血型“O”"“”,胸片:两肺纹理增多,模糊,可见小斑片状阴影,右肺可见水平叶间裂。以收入院。 患儿自发病以来,精神反应稍弱,无哭声尖直及抽搐,未开奶,生后2小时排尿,排胎便,量正常。 诊断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羊水吸入性)任何原因导致胎儿宫内或产时缺氧,由于低氧血症刺激胎儿呼吸中枢,出现喘息样呼吸,羊水被吸入呼吸道,很快被毛细血管吸收,羊水中的皮脂和脱落的角化上皮细胞在肺泡内可引起化学性和机械性的刺激而发生弥漫性肺炎。该患儿母亲试产失败后行剖宫产,患儿有可疑缺氧史,且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入院后查体呼吸促,双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结合胸片两肺内带可见小斑片状阴影,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诊断成立。结合羊水清亮,考虑为羊水吸入性,待入院后观察呼吸系统表现及监测胸片进一步协助诊断。 新生儿肺炎(宫内或产时感染性) 该患儿有呼吸系统表现,血常规示白细胞偏高,且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其母有胎膜早破史,应注意新生儿肺炎(宫内或产时感染性),但患儿一般情况好,无感染中毒表现及宫内感染的其他器官受累表现(如小头畸形,黄疸,肝脾肿大等)故目前暂不考虑,待入院后观察病情,查血CRP, TORCH等协助除外。

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内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局灶性癫痫:癫痫发作常为刺激性症状,如抽搐、发麻症状,常按皮质的功能区扩展。老年患者局灶性癫痫常为症状性,脑内常可查到器质性病灶。过去有癫痫病史或脑电图有明显异常(如癫痫波等),有助鉴别。 2、有先兆的偏头痛:其先兆期易与TIA混淆,但多起病于青春期,常有家族史,发作以偏侧头痛、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少见。每次发作时间可能较长。 3、内耳眩晕症:常有眩晕、耳鸣、呕吐。除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外,很少有其他神经功能损害的体征和症状。反复发作后常有持久的听力下降,一般起病年龄较轻(如梅尼埃症)。内耳眩晕症还见于良性位置性眩晕。 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 1、脑出血:脑出血常起病于活动时,有高血压病史,起病发展较快,可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脑膜刺激征,脑出血多见,而且出现得较早;头颅CT可见高密度出血灶。 2、脑栓塞:起病急,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3、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某些硬膜下血肿,脑脓肿,脑肿瘤也可呈卒中样发病,表现偏瘫等局限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时颅内高压症状并不明显,CT/MRI 检查不难鉴别。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1、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多见于青年,常有意识障碍、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可有动眼神经瘫痪,脑脊液压力增高,呈血性,脑血管造影可发现有动脉瘤等,可助诊断。 2、脑栓塞起病急,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3、脑血栓形成发病较缓慢,多见于老年人,常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一般发生在休息或睡眠中,起病之初常无意识障碍,脑脊液压力不高、透明,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鉴别。 4、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某些硬膜下血肿,脑脓肿,脑肿瘤也可呈卒中样发病,表现偏瘫等局限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时颅内高压症状并不明显,CT/MRI

肠梗阻病历模板

中医四诊:神志活晰,表情痈苦,双目有神,面色有华,形体适中,体态自 如。发声自然,语音活晰,无异常气味闻及。舌红,苔薄黄,脉弦。 本病因患者胃肠湿热郁结,加之饮食不当,以致脾胃损伤,湿热之邪内生,致肠道功能失调,传化不利,腑气不通,糟粕积滞,故发为本病。气机痞塞,胃肠升降失和,不通则痈,故见腹痈腹胀,胃气上逆,故伴恶心欲呕。舌红,苔薄黄,脉弦,四诊合参,故本病诊为关格,证为湿热蕴结。 中医鉴别诊断: 1、胃痈:疼痈部位在上腹,局部压痈,以腹胀为主,持续时间长,合并纳呆、恶心、呕吐等症状,多因长期饮食不洁,情志、外感、所致脾胃虚寒。主要丁胃脂部。 2、卒腹痈:卒腹痈表现为突然左上腹或上腹部疼痈,疼痈剧烈,多在暴饮暴食及饮洒后发病,结合血、尿淀粉酶及B超可明确诊断。 西医诊断依据: 1、腹痈、腹胀3天。 2、查体:腹部稍膨隆,以上腹部稍甚,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胃肠蠕动波,腹软,中上腹部稍压痈,无反跳痈及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异常肿块,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叩诊无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未闻气过水声。 3、辅助检查:入院微量血糖示:7.0mmol/L。 西医鉴别诊断: 1、麻痹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的特征为无绞痈、肠鸣音消失和全腹均匀膨胀,X线腹部平片有助丁鉴别,麻痹性肠梗阻时全部胃、小肠和结肠均有胀气,程度大致相同。 2、急性胰腺炎:上腹部或稍偏左侧疼痈,痈如刀割或如绞痈、钻痈,痈势剧烈,常放射至左腰、背及左肩部,伴恶心呕吐,发热,或见黄疸、腹胀、皮肤瘀斑,甚至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结合血尿淀粉酶及上腹部CT 可明确诊断。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关格 湿热蕴结 1 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坚强和无动于 衷是我们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 西医诊断:不全性肠梗阻

脑出血

首次病程记录 2010年8月15日20:00 患者于晓玲,女性,57岁。主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3小时,于2010年8月15日20:00由门诊以“脑出血”收入院。 病例特点:①患者女性,57岁。②患者缘于入院前3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但能行走与持物,伴头痛及言语不利,无意识障碍及二便失禁,无恶心呕吐,无抽搐,未予诊治。就诊于陶瓷医院,查头CT示:右侧外囊脑出血,出血量约7ml,未予诊治,而来我院收入院。③现症见: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利,头痛,时有胸闷,气短,夜间明显,纳食可,夜寐欠安,大便干,小便调。④查体:BP170/100mmHg。舌质淡,苔白,脉弦。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双侧瞳孔左:右=2:2mm,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左,左侧肢体肌力V-级,右侧肢体肌力V级,双侧肱二头肌腱、膝腱反射(+),左Babinski征(+),右Babinski征(-)。左侧肢体痛温觉减退。⑤既往糖尿病史10余年,现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可。⑥头CT:右侧外囊脑出血,出血量约7ml。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 中经络 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西医诊断:1.脑出血 2.高血压病 3.糖尿病2型 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主要表现为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故诊断为中风-中经络。患者老年女性,脏腑渐衰,肝肾阴虚,阳亢风动,走窜经络,脉络不利遂发肢体活动无力,舌质淡,苔白,脉弦,均为阳亢风动之象,总之本病属本虚标实,治宜滋补肝肾,熄风平肝潜阳为法。 中医鉴别诊断: 痫证:患者无肢体抽搐,双目上视及口吐白沫等症状,故不诊断。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女性,57岁,主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3小时入院。 2.体征:BP170/100mmHg。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双侧瞳孔左:右=2:2mm,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左,左侧肢体肌力V-级,右侧肢体肌力V级,双侧肱二头肌腱、膝腱反射(+),左Babinski征(+),右Babinski征(-)。左侧肢体痛温觉减退。 3. 既往糖尿病史10余年,现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可。 4.检查结果:头CT:右侧外囊脑出血,出血量约7ml。 西医鉴别诊断: 脑梗塞:症状、体征及神经系统检查定位体征与脑出血相同,24-48小时头CT可见责任病灶为低密度影,与此患者影像检查结果不符,可资鉴别。 诊疗计划: 1.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肠梗阻

肠梗阻 教案摘要 患者,64岁,多年来反复出现腹部阵发性胀痛不适,程度时轻时重。2天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此症状,自诉腹胀,腹部呈阵发性的疼痛,伴恶心、呕吐,2天以来未解便排气;遂急诊来院就诊,查体: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脐周扪及5×6cm大小包块,边界清楚,中等硬度,活动度固定,听诊肠鸣音亢进,拟“肠梗阻”收治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肠粘连松解术”,术中留置腹腔引流管一根。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患者康复出院。通过本教案,学生可以学习肠梗阻的分类、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围手术期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腹膜刺激征(peritoneal irritation sign)胃肠减压(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主要学习目标】 1.掌握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2.掌握肠梗阻的分类 3.掌握胃肠减压的护理要点 4.掌握肠梗阻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护理 5.掌握肠梗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6.掌握肠梗阻的健康宣教 【次要学习目标】 1.熟悉肠梗阻的病因 2.熟悉肠梗阻的鉴别诊断 3.熟悉手术治疗的指征 4.了解肠梗阻的辅助检查

【教师注意事项】 本幕描述的是肠梗阻患者发病时就诊的情形。通过本幕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腹部体征,判断患者发生了何种疾病,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该疾病的鉴别诊断、病因、分类及辅助检查。 【学习目标】 1.掌握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2.掌握肠梗阻的分类 3.熟悉肠梗阻的病因 4.熟悉肠梗阻的鉴别诊断 5.了解肠梗阻的辅助检查 【提示用问题】 1.根据本幕所给出的信息,你认为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如何鉴别? 2.该疾病的病因和分类是什么? 3.哪些辅助检查可以诊断该疾病? 【教师参考资料】 1.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tion):指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当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时,可产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排气排便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肠壁血供障碍,继而发生肠坏死,如不积极治疗,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甚至死亡。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尤其患者高龄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常为死亡的主要原因。单纯性肠梗阻的病死率为3%左右,而绞窄性肠梗阻则可达10%-20%。所以对于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尤为重要。 (1)症状: 不同类型的肠梗阻虽然病因和病理生理变化不同,但是共同的特点是肠腔受阻,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所以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 腹痛,肠梗阻的患者大多有腹痛的表现,在发生机械性肠梗阻时腹痛往往是最先出现的症状。腹胀,一般在梗阻发生一段时间后出现,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由于呕吐较频繁,腹胀不明显,但有时可见胃型。低位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为全腹性胀气,中腹部最明显。局限性腹胀,腹部隆起不均匀对称,是肠扭转等闭襻性肠梗阻的特点。恶心、呕吐,肠梗阻早期,主要为反射性呕吐,呕出物为食物或胃液。此后,呕吐随梗阻部位高低而有所不

高血压脑出血首次病程记录模版

2012-09-23 14:45 首次病程记录 根据入院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归纳,本病例特点如下: 患者以“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伴意识障碍8小时余”为代主诉入院。今晨4点患者因为亲人逝去悲伤过度在在省中医研究院时出现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测血压240/110mmHg.在医院给予输液降压等治疗。5点左右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急来我院急诊科行头颅CT检查显示右侧颞叶大面积出血,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急诊科期间患者昏迷程度较深生命体征不稳,请神经外科会诊后考虑患者病情危重建议入ICU进行相关治疗。入我科后患者为自主呼吸及自主心率,双侧瞳孔散大固定,紧急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 初步诊断:1.右侧颞叶脑出血并脑疝形成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3.糖尿病 诊断依据: 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伴意识障碍8小时余; ②查体:深昏迷状态,皮肤湿冷体温测不出,无自主呼吸及自主心率,颈动脉波动消失。氧饱和为0.双侧额纹对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固定于中立位,直径5.0mm,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张力(+)腱反射(+)双侧病理束征未引出。 ③头颅CT:右侧颞叶脑出血。 鉴别诊断: 1、脑梗塞:无外伤史,颅脑CT显示低密度病灶。 2、硬膜外血肿:多有外伤史,伤后多有短暂意识障碍或中间清醒期,以着力部位多见。CT显示颅板下双透镜状高密度影,可伴有对侧脑挫裂伤和着力部位颅骨骨折。 3、脑出血:多在活动中发病,数十分至数小时症状达到高峰,多有高血压病史,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意识障碍较重,头颅CT/MRI可见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呈高密度,与周围组织多有明显界限。 4、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突然,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或视网膜功能障碍,多于5分钟内达到高峰,持续时间短,恢复快,不留后遗症状,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症状相对较恒定;通常不表现为症状仅持续数秒钟即消失的闪击样发作。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病史。本病人发病后症状呈持续性,目前查体可见明确的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故可排除TIA。 5、颅内动脉瘤:多发生于40-60岁患者,常有高血压病史。约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90%,发病突然,表现为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该患者主要为基底池的出血,首先考虑此病,可行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 6、脑血管畸形:主要发生于青少年患者,主要表现为脑内血肿、抽搐发作,但少部分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约占SAH的10%,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针对病情制定以下诊疗计划:

腹痛的鉴别诊断

腹痛得鉴别诊断 急性腹痛就是常见得临床症状之一其病因复杂多样,但其共同特点就是发病急、变化快与病情重,需迅速准确得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1)腹腔脏器得急性炎症: ①急性肠胃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多以进食不洁食物或饮用污染水或暴饮暴食后出现持续性与阵发性腹痛健康搜索,伴恶心、呕吐、腹泻便后腹痛可减轻或缓解,可伴有畏寒发热等。上腹部及脐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听诊肠鸣音亢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可增高、②胆囊炎、胆石症: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感染细菌以大肠埃希杆菌为主、多因进食多脂食物或受凉而诱发,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剧痛,间歇性加重向右肩及右背部放射,伴有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有40%~50%得患者出现皮肤黏膜黄染火罐网。大多数患者有右上腹压痛与局部肌紧张有1/3得患者可在右肋缘下触及肿大得胆囊,Murphy征阳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B超及CT检查可发现肿大与充满积液得胆囊及结石征象即可明确诊断 ③急性胰腺炎火罐网:起病急,多有饮酒、暴饮暴食、高脂餐及精神激动等诱因,其主要得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中上腹或左上腹剧痛并向左后腰部放射;疼痛在弯腰或起坐前倾时减轻,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呕吐于腹痛发作不久出现,较剧烈,但不持久;少数出现黄疸;重症者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及局限性肌紧张,以左上腹部为明显,有时可有移动性浊音;血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清、尿淀粉酶升高。另外,血糖增高,血钙下降B超CT检查可见胰腺肿大,有时腹腔穿刺可抽出黄色或血性腹水,腹水淀粉酶增高等均可有助于诊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等,也可有轻度得血、尿淀粉酶增高而血钙及血糖多无改变。反复多次检测尿淀粉酶后可与上述疾病相鉴别。 ④急性阑尾炎:可见于任何年龄鶒但以20~50岁多见,临床表现为脐周或中上腹部隐痛,逐渐加重,并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或突然导致全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严重者可出现发热。体检: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及局部腹肌紧张火罐网,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若为盲肠后阑尾可出现腰大肌试验阳性,血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增高。急性阑尾炎需与急性非特异性盲肠炎鉴别因其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大致相同;女性急性阑尾炎还需与急性右侧输卵管炎、右侧异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肿扭转卵巢黄体或滤泡破裂等鉴别 ⑤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以儿童及少年居多,起病急,其病因尚不清楚健康搜索,可能与产生B毒素得C型产气荚膜芽孢杆菌感染有关。临床表现突然发生急性腹痛、疼痛多位于脐周及上腹部,可漫延到全腹,多为持续性呈阵发性加剧,伴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及血便;重症可出现中毒性休克、肠麻痹、肠穿孔等;腹部膨隆、腹肌紧张、脐周及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早期肠鸣音亢进,后期肠鸣音减少;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达(2~30)×109/L,粪隐血强阳性或血性便;腹部X线可见小肠胀气、大小不等得液平面或小肠壁增厚、黏膜不规则等 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但以8~12岁得少年儿童多见,有人认为就是病毒感染所致临床表现:腹痛常随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多呈持续性右下腹或脐周疼痛,短时间腹痛可减轻或消失健康搜索,伴有发热、恶心呕吐,有部分患者出现腹泻或便秘;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轻度肌紧张,压痛点较广泛,不固定;白细胞总数轻度增多此病需与急性阑尾炎鉴别。 (2)腹腔脏器破裂、穿孔: ①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常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或多年反复发作得胃痛史。疼痛绝大多数突然发生,疼痛性质不一致,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得上腹痛,继而为持续性或阵发加剧得全腹痛,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心慌、脉弱、血压下降或呈休克状态等。体检全腹压痛、反跳痛及板状腹,以中上腹或右上腹为重腹部可有移动性浊音、血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升高,腹部X线摄片及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对疑有本病且诊断不清者可行腹腔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周围型小肺癌诊断较困难,症状较少,常与其他病变混淆,易误诊,现将近年来对周围型肺癌的C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内容综述如下,以提高诊断水平。| 周围型肺癌系指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直到细小支气管的肺癌,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以腺癌、鳞癌多见。目前胸部CT检查仍是发现肺癌最重要的检查方法,CT在发现肺内结节方面显著优于平片及普通体层摄影,尤其是平片易被心影后方、后肋膈角、奇静脉食管隐窝、肺尖、胸膜下与肋骨重叠等遮盖的部位[1]。因此本文对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综述如下,旨在探讨CT对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1 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 1.1 病灶的形态和境界|, (1)分叶征:瘤较大常呈分叶状肿块,分叶的深浅程度对鉴别良、恶性有一定帮助。肺癌、结核球、炎性结节和其他良性病变均可出现。肺癌时有血管进入分叶间,形成脐凹征或称为支气管血管切迹。

(2)毛刺征:是周围型肺癌的又一恶性征象,分为粗毛刺和细毛刺两种。两种毛刺长度、数目及粗细均不同,其中粗毛刺较长,数目较少,粗细不均,可有扭曲。而细毛刺短而直,数目较多,CT表现为呈放射状围绕肿瘤排列。

(3)棘状突起:表现为自肿瘤边缘向肺野内伸出的尖角状软组织密度阴影。数目不一,密集排列者可呈锯齿状外观,变换成肺窗可见由棘状突起向外延伸为毛刺,可见此棘状突起即为毛刺的根基部,系肺泡间隔与肿瘤表面重叠构成,薄层面扫描有助显示,其代表肿瘤浸润性生长。

1.2癌灶内部CT表现 1.2.1密度肿瘤多呈软组织密度,其内可有不规则低密度区;增强检查,低密度区更为明确,其代表瘤内坏死组织。癌结节分为实性密度、磨玻璃密度和混合密度。关于磨玻璃密度,需要注意:当磨玻璃密度结节持续存在数月,则提示早期肺癌。当结节大于1cm 或者混有实性密度结节,则提示恶性度高。

诊断与鉴别诊断

【心血管系统】 1.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1-2级、心脏长大:依据:①老年患者,病程长,本次加重为亚急性起病;②以"反复心累、气促5+年,复发加重1+月"为主要表现。长期在我院门诊诊治,诊断为"扩心病?全心长大、心律失常,频发早搏?Af?肺结核?脊柱结核?",予以"倍他乐克、卡托普利"及"安体舒通、双克、速尿"等利尿药治疗后可缓解,近两年+来病情反复发作,渐加重,出现双下肢反复水肿,有时安静休息也可有心累、气促。1+月前患者受凉后,上述症状发作并加重,伴有咳嗽;③入院查体:T 37.2℃,P100次/分,R 20次/分,BP 121/81mmHg。半卧位。口唇轻微发绀。双下肺可闻及少许中细湿罗音。左侧第6肋间隙锁骨中线外2厘米处可见心尖搏动,面积约2×2cm2,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率100次/分,律不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心包摩擦音。④床旁心电图:窦性心律、室性早搏(偶发)、频发房早、低电压(肢体导联)、ST-T改变(轻度)、下侧壁心肌缺血。故首先考虑诊断本病,必要时可行心脏彩超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为冠心病还是心肌病。 鉴别诊断:急性心力衰竭:该病起病较急,既往可有高血压等病史,临床表现主要为;严重呼吸困难、强迫坐位、面色苍白、烦躁、发绀、咯粉红色泡沫痰等表现,查体可有血压下降或升高、双肺满布哮鸣或湿鸣。心脏听诊看闻及、第一心音减弱、奔马律等。与患者病情不相符,暂不考虑该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冠心病:3.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侧壁心肌缺血:依据:①.患者有高血压史;②.入院查ECG提示:侧壁心肌缺血,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高血压:2级高血压(高危)、左室壁肥厚、窦性心律、心功能Ⅱ级:依据:①.患者既往高血压史2年,最高SBP达170mmHg,平素爬坡时感心累、气促,曾行UCG提示:左室壁肥厚,诊断成立。 2.3级高血压(极高危):依据:该患者有高血压及脑梗塞病史2年,本次入院多次测血压SBP均达180mmHg,该病应考虑;待病情稳定后行彩色多普勒检查了解靶器官损害情况。 原发性高血压1级(高危);依据老年患者、发现血压高6年,长期降压治疗,故诊断。入院后可再行相关检查了解有无心脏肥厚、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等其它靶器官损害依据。 3级高血压,高危,左房扩大,窦性心律,心功Ⅱ-Ⅲ级:依据:患者高龄,1年前在我院住院诊断高血压、高心病,出院后未正规服药及监测血压,入院时查BP:174/104mmHg,故诊断,可行B超、心彩超了解有无相关靶器官损害。 1.3级高血压、极高危组,依据:①.老年女性,起病急;②.以"头昏"为主要表现。门诊测血压160-165/80-85 mmHg2。门诊医师予以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5mg"经休息后血压降至140-150/80-85mmHg.③.入院查体:158/80mmHg血压偏高。故应予以诊断。可行24小时动态血压助诊。 鉴别诊断:继发性高血压: 1).肾性高血压?患者既往无解血尿、蛋白尿、颜面眼睑浮肿的肾实质性疾病的病史;患者老年发病,查体未发现腹背部血管杂音,肾血管性高血压可能性小,但患者近一月有尿频、夜尿增多的表现,应警惕继发肾性高血压病的可能,已安排患者检查肾功,必要时行肾动脉彩超探察,明确诊断。 2).内分泌性高血压;患者有高血压及头昏表现,但头昏不剧烈,经口服降压药或休息后血压有所下降。患者既往无低钾病史,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不考虑,可行血电解质检查以排除。 【呼吸系统】 1.慢性支气管炎伴双肺感染、双肺肺大泡:依据:①.老年男性,慢性病程,急性起病.②以"反复咳、痰、喘"为主要表现,连续多年发作,每年持续时间达3月以上.③.长期大剂量吸烟史;④.入院查体:唇绀,桶状胸,肋间隙稍增宽,双肺闻及干啰音;⑤.血分析:Gran% 85.7%,市一医院胸片: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肺心病征象,双肺肺大泡,诊断上应予以考虑。 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本病有家族史及过敏史,以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闷、喘息、咳嗽为主要表现,发病间歇期一切如常人,与本病不符,不考虑。 2).肺结核?该病除慢性咳嗽外还常伴潮热、盗汗、咯血的结核中毒症状,与该患者病情不符合,不考虑; 3)支气管哮喘:患者有咳嗽、咯痰、肺部干鸣,但发病年龄晚,无发作性哮喘,暂不考虑诊断。 4)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衰竭,多有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及体征,常咯粉红泡沫痰,左心界扩大,心率快,心尖区奔马律。胸片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目前该患者无相应病史及体征。 2、慢性支气管炎急发;依据:①老年男性,起病急,病程长。②以"反复咳嗽、咯痰10+年"为主要表现,受凉及天气变化为其诱因。③入院查:双肺呼吸音稍粗,可闻散在哮鸣。④血分析:WBC:7.8×109/L,Gran%:59.9%,Lymph 26%,基本正常。故考虑诊断。入院后可再行胸片等相关检查助诊。 鉴别诊断:

腹痛的鉴别诊断

腹痛的鉴别诊断 急性腹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病因复杂多样,但其共同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和病情重,需迅速准确的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1)腹腔脏器的急性炎症: ①急性肠胃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多以进食不洁食物或饮用污染水或暴饮暴食后出现持续性和阵发性腹痛健康搜索,伴恶心、呕吐、腹泻便后腹痛可减轻或缓解,可伴有畏寒发热等。上腹部及脐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听诊肠鸣音亢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②胆囊炎、胆石症: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感染细菌以大肠埃希杆菌为主。多因进食多脂食物或受凉而诱发,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剧痛,间歇性加重向右肩及右背部放射,伴有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有40%~50%的患者出现皮肤黏膜黄染火罐网。大多数患者有右上腹压痛与局部肌紧张有1/3的患者可在右肋缘下触及肿大的胆囊,Murphy 征阳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B超及CT检查可发现肿大和充满积液的胆囊及结石征象即可明确诊断 ③急性胰腺炎火罐网:起病急,多有饮酒、暴饮暴食、高脂餐及精神激动等诱因,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中上腹或左上腹剧痛并向左后腰部放射;疼痛在弯腰或起坐前倾时减轻,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呕吐于腹痛发作不久出现,较剧烈,但不持久;少数出现黄疸;重症者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及局限性肌紧张,以左上腹部为明显,有时可有移动性浊音;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清、尿淀粉酶升高。另外,血糖增高,血钙下降B超CT检查可见胰腺肿大,有时腹腔穿刺可抽出黄色或血性腹水,腹水淀粉酶增高等均可有助于诊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等,也可有轻度的血、尿淀粉酶增高而血钙及血糖多无改变。反复多次检测尿淀粉酶后可与上述疾病相鉴别。 ④急性阑尾炎:可见于任何年龄鶒但以20~50岁多见,临床表现为脐周或中上腹部隐痛,逐渐加重,并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或突然导致全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严重者可出现发热。体检: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及局部腹肌紧张火罐网,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若为盲肠后阑尾可出现腰大肌试验阳性,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急性阑尾炎需与急性非特异性盲肠炎鉴别因其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大致相同;女性急性阑尾炎还需与急性右侧输卵管炎、右侧异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肿扭转卵巢黄体或滤泡破裂等鉴别 ⑤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以儿童及少年居多,起病急,其病因尚不清楚健康搜索,可能与产生B毒素的C型产气荚膜芽孢杆菌感染有关。临床表现突然发生急性腹痛、疼痛多位于脐周及上腹部,可漫延到全腹,多为持续性呈阵发性加剧,伴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及血便;重症可出现中毒性休克、肠麻痹、肠穿孔等;腹部膨隆、腹肌紧张、脐周及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早期肠鸣音亢进,后期肠鸣音减少;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达(2~30)×109/L,粪隐血强阳性或血性便;腹部X线可见小肠胀气、大小不等的液平面或小肠壁增厚、黏膜不规则等 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但以8~12岁的少年儿童多见,有人认为是病毒感染所致临床表现:腹痛常随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多呈持续性右下腹或脐周疼痛,短时间腹痛可减轻或消失健康搜索,伴有发热、恶心呕吐,有部分患者出现腹泻或便秘;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轻度肌紧张,压痛点较广泛,不固定;白细胞总数轻度增多此病需与急性阑尾炎鉴别。 (2)腹腔脏器破裂、穿孔: ①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常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或多年反复发作的胃痛史。疼痛绝大多数突然发生,疼痛性质不一致,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的上腹痛,继而为持续性或阵发加

16种腹痛鉴别诊断

16种常见急性腹痛,怎样鉴别呢? 一、急性胃肠炎 发病前常有不洁饮食史,或共餐者也有类似症状病史。腹痛以上腹部和脐周围为主,常呈持续性痛伴阵发性加剧。常伴恶心、呕吐、腹泻,亦可有发热。可有上腹部或脐周围压痛,多无肌紧张,更无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可有异常发现。 二、急性阑尾炎 大多数病人起病时先有中上腹持续性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加剧。少数病人起病时即感右下腹痛。中上腹隐痛经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腹痛的特点,约占70%至80%。可伴恶心、呕吐或腹泻。重者可有发热、乏力、精神差。右下腹固定压痛点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重要体征,典型的是麦氏点(Mc Bunery点)压痛或伴有肌紧张、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或闭孔内肌试验阳性不仅有助于诊断,还有助于术前阑尾定位。直肠指检及妇女盆腔检查对鉴别很有必要。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B超检查:可发现阑尾肿胀或阑尾周围液性暗区。稀钡灌肠造影:对反复发作右下腹部疼痛,疑为慢性阑尾炎者有助于诊断。若在右下腹扪及边缘模糊的肿块,则提示已形成阑尾包块,如伴有畏寒、发热,B超提示右下腹有液性暗区,则应考虑阑尾脓肿形成。此外,在老年病人如诊断为阑尾包块经抗生素治疗后长期不消退者,应考虑并存结肠癌可能,应进一步做结肠镜检查。阑尾炎早期在右下腹压痛出现前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而在阑尾炎穿孔后又易误诊为急性腹膜炎。此外,高位阑尾炎应与胆囊炎鉴别,腹膜后阑尾炎应与腹膜后脓肿鉴别,还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右侧尿路结石、妇科炎症及卵巢囊肿扭转、右侧胸膜炎或右下肺炎等众多疾病鉴别。如术中发现阑尾炎症较轻微,与临床症状不符合时,应常规检查末段回肠,以排除Meckel憩室炎或Crohn病等炎症性肠病。三、急性胆囊炎 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尤其是肥胖者。急性胆囊炎多伴有胆囊结石,常在脂肪餐后发作,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向右肩部放射,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但一般无黄疸。当结石嵌顿胆囊管或排入胆总管后可引起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并可有黄疸。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是急性胆囊炎的特征。有时可触及肿大胆囊,伴有胆道梗阻者可有黄疸。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B超可发现胆囊肿大,囊壁肿胀,壁厚或周围有渗出,是首选检查方法。 四、急性胰腺炎 多数有胆石症病史,常在暴饮暴食或酗酒后突然发作,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向腰背部放射,可有恶心、呕吐;重症病人腹痛迅速扩散至全腹,常有发热,并早期出现休克或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上腹压痛或伴有肌紧张、反跳痛,可有黄疸、移动性浊音阳性,脐周围或侧腹壁皮肤可出现紫红色瘀斑。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尿淀粉酶可明显升高,但血清淀粉酶的升高常在发病后6至8小时后,故发病初期如血清淀粉酶不升高不能排除该病的可能,重症病人血、尿淀粉酶或明显升高或不升高。X线腹部平片可见胃与小肠明显扩张,或伴横结肠扩张。CT检查可见胰腺肿大、胰腺周围脂肪层消失、胰周或腹腔积液。CT增强扫描可判断有无胰腺坏死,是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最可靠的方法。五、急性盆腔炎 是15岁至35岁的女性病人引起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表现为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或弥漫性腹痛。大部分都出现在经期或月经刚停止的时候,且常有盆腔炎症的既往病史或有早产、引产、流产、妇科检查操作史或有不洁性生活史。可伴有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重者有畏寒、发热。下腹部压痛或肌紧张、反跳痛。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多,宫颈摆痛、举痛。

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出血 鉴别诊断: 脑血栓形成:本病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常于安静时或睡眠中发病,由于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脑血液循环障碍、脑缺血或梗死。可出现头痛头晕、口齿不清、口角歪斜、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定位体征,意识多清楚,颅内压增高不明显,颅脑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脑栓塞:指因异常的固态、液态、气态物体(被称作栓子)沿血循环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动脉管腔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起病急,进展迅速,有风湿性心脏病或颈部动脉重度粥样硬化等栓子来源或/及身体其他部位(视网膜、肾、脾)栓塞的证据。神经系统查体有定位体征,颅脑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缺血或梗死区。急性硬膜下血肿:于急性颅脑外伤后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由于桥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可迅速出现因血肿压迫而导致的局造性神经定位体征,头颅CT可见硬膜下出血,可迅速出现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结合外伤史及脑CT可以确诊。 颅内占位:常慢性起病,以局造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症状渐进加重,出现头痛呕吐等高颅压表现,患者一般有其他部位的肿瘤病史,颅脑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CO中毒:(对于昏迷患者)常见于有CO接触的患者,首发症状以意识障碍为主,早期常无明显的神经定位体征,颅脑影像学检查早期无异常,严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血COHb可升高。确诊依靠明确的病史。 诊疗计划: 1、脑血管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密切监测并稳定控制血压、心电监护,注意呼吸瞳孔等变化。 2、进一步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纤维蛋白等以助诊疗。及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颅脑CT。 3、患者卧床,保持大小便、呼吸道通畅。吸氧改善脑供氧。 4、脱水降颅压:甘露醇、甘油果糖、七叶皂苷钠。 5、低温脑保护治疗。 6、预防肺部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7、保护胃粘膜:奥美拉唑。 8、补充水电解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9、注意血肿变化,必要时手术治疗。 10、预防继发性癫痫:卡马西平。 11、预防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

肠梗阻诊疗方案1

肠梗阻中西医诊疗规范 肠梗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肠腔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而出现的一组症候群。临床上以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为主症。按梗阻的原因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和血运性肠梗阻;按肠管血供情况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按梗阻部位分为高位、低位小肠梗阻;按梗阻程度分为部分和完全性肠梗阻;按发病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属中医“肠闭”“肠结”范畴,多由寒、热、气瘀内结,闭阻肠道,腑气不通所致。 【病因及病机】 本病多由于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寒邪凝滞,热邪闭阻,湿邪中阻,瘀血留滞,燥屎内结或腹部手术等因素,使肠道气血痞结,通降失调而成。若气滞血瘀,日久化火,肠道血肉败腐,可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等危重之象;如热毒炽盛,正不胜邪,则可导致"亡阴"、"亡阳"之候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腹痛: (1)阵发性剧烈绞痛:见于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 (2)间歇性、持续性、阵发性加剧腹痛:提示绞窄性肠梗阻。

(3)持续性腹胀不适,无阵发性腹痛,提示麻痹性肠梗阻。 2、呕吐:梗阻发生后很快发生,早期为反射性的;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1)呕吐频繁,呕吐物为胃液、十二指肠液、胆汁的,见于高位小肠梗阻。 (2)呕吐静止期长,1~2天开始呕吐,呕吐物为带臭味的粪样物,为低位小肠梗阻。 (3)呕吐物为咖啡样物质,是肠管血运障碍的表现。 (4)呕吐少为结肠梗阻。 3、腹胀: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 (1)高位小肠梗阻,腹胀不明显; (2)低位小肠梗阻,全腹膨胀,有肠型。 (3)麻痹性肠梗阻全腹膨胀显著,无肠型。 (4)闭袢性肠梗阻腹部膨隆不对称. 4、停止排气排便 5、体征: (1)腹部视诊:机械小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肠扭转时腹胀多不对称;麻痹小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腹部触诊:单纯性肠梗阻可有轻压痛,无腹膜刺激征;有压痛性包快时,常为较窄的肠袢;较窄性肠梗阻可有局限性压痛和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见于绞窄性肠梗阻。 (3)腹部听诊:机械性肠梗阻可听见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音

鉴别诊断病历模板

后循环缺血 定义:是指后循环的TIA 和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的TIA 与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鉴于MRI 弥散加权成像(DWI) 发现约半数的后循环TIA 有明确的梗死改变且TIA 与脑梗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因此用后循环缺血涵盖后循环的TIA 与脑梗死,有利于临床操作。 我们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凡明确为梗死或短暂性缺血的患者,不要给与本诊断,而尽量给与确切诊断,诸 如:小脑梗死、脑干梗死等等。本诊断在我们临床实践中,其实就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这是很片面的, 因为后循环缺血是个很大的诊断,要给它写鉴别诊断,必须根据临床症状,但是缺血总有一个必须的鉴别 诊断,那就是出血,其余的可以根据病状加减。 此处总结了眩晕的鉴别诊断: 小脑出血:患者一般为老龄,常伴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于活动中动态下发病,多数表现突然起病的眩晕, 频繁呕吐,枕部头痛,一侧上下肢共济失调而无明显瘫痪,可有眼球震颤,一侧周围性面瘫。少数呈亚急 性进行性,类似小脑占位性病变。重症大量出血者呈迅速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很快进入昏迷。多在48 小时内引枕大孔疝而死亡。颅脑影像学可以明确诊断。 美尼尔病:又称内耳性眩晕或发作性眩晕,为内耳的一种非炎症(淋巴代谢障碍) 性疾病,本病以突发性眩晕、耳鸣、耳聋或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眩晕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病人多数为中年人。发作性 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眼球震颤为四大主症。可有或无颈椎病的症状。颅脑影像学检查无异常,部 分患者颈部的突然转动而诱发本病。 基底动脉偏头痛:患者有反复的脑干及小脑功能障碍,在基底动脉偏头痛发作时出现眩晕、复视、步态蹒 跚、共济失调、感觉异常、失明及焦虑不安,有些患者有意识丧失。脑血流的检查发现,在颞顶枕区常有 缺血性改变。经颅多普勒可发现BA 及MCA 血流速度持续增快。 前庭神经元炎: 是一种前庭神经元的病变,病变部位可位于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 经末梢的整个通路上。一般认为可能为病毒感染所致。发病年龄一般为20-60 岁(平均39 岁)的成人。大部分患者在起病前先有病毒性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史。起病突然,常在睡醒后发病,临床表现为严重、持 续性眩晕,伴跌倒,闭目卧床、不敢动、不敢睁眼,剧烈呕吐,持续性快速眼球震颤,无耳鸣耳聋及神经 系统体征。通常发作2-3 天后症状减轻。 神经官能性眩晕:病人症状表现为多样性,头晕多系假性眩晕,常伴有头痛、头胀、沉重感,或有失眠、 心悸、耳鸣、焦虑、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神经官能症表现,无外物旋转或自身旋转、 晃动感。颅脑影像学检查正常,神经系统体查正常。 诊疗计划: 1、脑血管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监测血压。 2、进一步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纤维蛋白以及颈部血管彩超、TCCD、颈椎平片等,以助诊疗。 3、抗血小板聚集:拜阿司匹林。 4、扩张脑血管,保护神经元:尼莫地平。 5、降血脂,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 6、改善循环供血:丹参川芎嗪。 7、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神经元:依达拉奉。 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出血 鉴别诊断: 脑血栓形成:本病多见于50 ~60 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常于安静时或睡眠中发病,由于血流缓慢、 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脑血液循环障碍、脑缺血或梗死。可出现头痛头晕、 口齿不清、口角歪斜、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定位体征,意识多清楚,颅内压增高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