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株潭城市群构建过程中的行政区划调整

长株潭城市群构建过程中的行政区划调整

长株潭城市群构建过程中的行政区划调整
长株潭城市群构建过程中的行政区划调整

文章编号:1009-6000(2012)08-0076-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2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

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ZH007)资助。

作者简介:杨牡丹(1989—),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区划与城乡发展;何丹(1971—),男,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杨传开(1988—),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

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区划与城乡发展。

长株潭城市群构建过程中的行政区划调整

Analysis of Changes of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of CZT Agglomeration

杨牡丹 何丹 杨传开

YANG Mu-dan HE Dan YANG Chuan-kai

摘要:

行政区划调整是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长株潭城市群的构建过程中,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不断地调整以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适应区域一体化的需要,适应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推动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还将不断地调整。

关键词:

行政区划调整;变化;长株潭城市群

Abstract:In the past 20 years, a great change happened in the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of CZT agglomeration, reducing the total number of townships and expanding the scope of townships.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of the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of CZT, it is easy to learn that the change of the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of CZ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ZT agglomeration.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agglomeration, the change of the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of CZT agglomeration will keep going.

Key words: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pattern; changes; CZT agglomeration

1 引言

城市群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和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1]。因此,城市群的构建和发展就需要各个城市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城市群的发展对于促进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和意义。行政区划是国家权益的地方配置或空间安排,也是实现地方有效治理、协调或者重组区域利益的重要手段和法理路径,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总体上,行政区划体制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经济基础相适应[2]。因此,城市群的发展必然对行政区划格局带来挑战和压力,行政区划的变化也必然对城市群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基于城市群的发育过程,讨论城

市群行政区划的变革,探讨城市群行政区划的改革出路,对提高城市群的发展和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城市群之一,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长株潭城市群一般是指位于湖南省东北部,范围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一个城市圈。2006年11月,启动了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以长沙、株洲、湘潭为中心,包括岳阳、常德、娄底、益阳和衡阳在内的一个大城市圈的建设,一般称为“3+5”城市群。本文采用的是一般意义上的长株潭城市群。2007年12与14日,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在建设“两型社会”与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必然对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变革提出新的要求。作为全国第一个自觉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区域,探讨长株潭城市群构建过程中的行政区划的变革,对推进我国城市群的发展,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有着重大的意义,可以为中部崛起寻求新的突破点,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 形成中部地区的创新增长极,带动中部地区加快发展,缩小东中西部的区域差距,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 长株潭城市群发育中的行政区划调整2.1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态势

长株潭城市群地处我国中南部,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所辖行政区域为主体,空间范围涵盖长沙市区、株洲市区、湘潭市区三个核心区,浏阳市、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醴陵市、株洲县、攸县、茶陵县、炎陵县、湘乡市、韶山市、湘潭县12个县市,2009年总面积达2.81万km2,占全省

面积的13.7%,三市的总人口达1313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8.91%[3]。

长株潭城市群的构建过程,也是

长株潭区域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的过

程。作为我国第一个自觉推进区域经

济一体化发展的区域,长株潭城市群

的构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

20世纪50年代初就有人提出的将长

沙、株洲、湘潭三市建立为“毛泽东

城”,但是直到1982年底张萍第一次

提出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构想,这才

是长株潭城市群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

在这之后,长株潭一体化受到了多方

面的关注,1984年11月份正式启动

了长株潭经济区的建设。在1987年以

前,长株潭一体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

的突破,但由于各种原因,1987年到

1997年,长株潭一体化进程遭遇了10

年的停滞发展。直到1997年在长株潭

一体化专题会议上才再一次提出了长

株潭一体化的概念,之后长株潭城市

群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1997年,

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长株潭

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1998年,编

制实施交通同环、能源同网、金融同

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五个网络规

划。2000年,编制《长株潭经济一体

化“十五”规划》。2002年,编制实

施《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邀请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着手编制《湘江

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长

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3年,省

政府颁布《湘江长沙株洲湘潭段开发

建设保护办法》。2004年,编制实施

《2004-2010年长株潭老工业基地改

造规划》。2005年,省政府颁布实施《长

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这是我国内

地第一个城市群区域规划。编制实施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一五”规划》。

2006年,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大力

推进长株潭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

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简称

“新五同”。张春贤书记提出加快以长

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距离

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

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

三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召开,制订了

《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签署了《区域

合作框架协议》以及工业、科技、环

保三个合作协议。2007年12月14日,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

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

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区”[4]。2009年1月成立长

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领导协

调委员会,长株潭区域一体化进程不

断加速,现在长株潭城市群已经成长

成为我国中部地区一个重要的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

段:第一阶段为1982-1987年,这是

构建长株潭城市群的初步试验和理论

探索阶段。第二阶段为1987-1997年,

这是构建长株潭城市群的10年停滞阶

段。第三阶段为1997至今,这是构建

长株潭城市群的快速发展阶段。

将长株潭建设成为全国有重要影

响力的城市群和经济增长极,这是湖

南省“十一五”规划的区域经济发展

目标。经过近30年的发展,长株潭城

市群正在日益发育成为一个全国“两

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中部崛起

的重要增长极,全省新型城市化、新

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在

全国城市群中地位日益突出的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关系着湖南省甚

至是全国经济的发展。

2.2 城市群发育中的区划调整

2.2.1 地级行政区划单元

1980年以前,长株潭地区主要包括长沙市、株洲市、韶山区和湘潭地区4个地级行政区。 1980年2月20日湘潭地区的湘潭市升为地级市,由省直辖。1981年1月12日年撤销韶山区,其行政区域并入湘潭县。1982年,为了解决市县分治的弊端,中共中央发出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市管县(市)体制的通知,在此期间全国撤销了大部分地区行署[5]。湖南省在1983年2月8日撤销湘潭地区,所属浏阳县划归长沙市;攸县、茶陵、醴陵、酃县4县划归株洲市;湘潭、湘乡两县划归湘潭市。至此,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级行政单位包括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三个地级市[6]。长株潭城市群的三个地级行政区的规模差异较大(表1)。1949年以来,长沙市一直以来都是湖南省的省会城市,是全省经济增长的核心,也是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株洲市和湘潭市设市较晚,株洲市是在1953年4月才由湘潭专区的株洲市升为地级市的,而湘潭市是在1980年才升级为地级市的。目前长沙市是三市之中最大的城市,人口规模比其他两市要大得多,它也是长株潭城市群的唯一一个特大城市。

2.2.2 县级行政区划单元

1982年12月,张萍向湖南省政协四届六次会议提交了一个议案,建议“把长沙、株洲、湘潭在经济上联结起来,逐步形成湖南的综合经济中心”,这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开端。其中长沙市下辖5个区,2个县;株洲市下辖4个区,1个县;湘潭市

下辖5个区;湘潭地区包括了7个县。

1983年是长株潭城市群县级行政区划

变化较大的一年。地区行署管理体制

向“市管县(市)”体制转型,是我

国“八五”计划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的重大任务。1983年以来,为了充分

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根据中央决定而

试行市领导县体制,先后撤销了一部

分地区[5]。湖南省是全国撤区较早的

省之一,湖南省于1983年2月撤销了

湘潭地区,所属的浏阳县划归长沙市,

攸县、茶陵县、酃县、醴陵县划归株

洲市,湘潭、湘乡两县划归湘潭市,

益阳地区的宁乡县也划归长沙市。与

此同时,还撤销了娄底地区,所属的

娄底市和双峰、涟源两县划归湘潭市,

撤销娄底市,设立湘潭市娄底区,撤

销岳阳地区,所属湘阴县划归长沙市,

郴州地区的安仁县回归株洲市。但是,

在1983年7月,又恢复娄底地区,重

新领导湘潭市的双峰、涟源两县和娄

底地区,恢复了岳阳地区,重新领导

长沙市的湘阴县,株洲市的安仁县也

重新回归郴州地区[6]。

1982年到1997年,长株潭三市

的市辖区也有一些较大的变化(表2)。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市郊区行政建

制的缺陷越来越突出,郊区政府在发

展辖区经济中,片面追求自身利益而

很少顾及全市,特别是市区的利益,

市区为郊区所包围,经济发展受到很

大的制约,市区与郊区的矛盾越来越

严重,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各种矛盾交

叉,问题十分复杂[7]。因此市郊区体

制已严重不适应新形势下中心城市发

展的需要,撤销郊区建制,将郊区乡

镇分别整合到不同的市辖区,形成市

辖区带乡镇的城乡一体化格局,这是

改革开发以来郊区体制改革的主要方

向[8]。1992年6月25日撤销湘潭市

雨湖区、湘江区、岳塘区、板塘区和

郊区,设立雨湖区和岳塘区。1996年

4月22日撤销长沙市东区、南区、西

区、北区、郊区,设立长沙市岳麓

区、芙蓉区、天心区、开福区、雨花

区。1997年5月31日撤销株洲市东区、

南区、北区、郊区,设立株洲市荷塘

区、芦淞区、石峰区、天元区。另外,

韶山市作为一代伟人的故乡,其行政

区划的变动较大,经历了地区行署到

县辖区到市辖区再到县级市的过程。

1981年1月12日,省委、省政府决定,

撤消湖南省韶山区,设立湘潭县韶山

区,同时恢复韶山管理局。1984年5

月22日,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

决定:撤销湘潭县韶山区,设立湘潭

市韶山区(县级)。12月,中共湘潭

市韶山区委、湘潭市韶山区人民政府

正式建立。1990年12月26日撤销湘

潭市韶山区,设立韶山市(县级)[9]。

为了缓解城乡矛盾与城乡冲突,

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改革开发以来,

全国出现“整县改市”高潮,“县改

市”模式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设市

模式上的重要突破。湖南省于1985年

5月24日撤销醴陵县,设立醴陵市(县

级),1986年9月12日年撤销湘乡县,表1 2009年长株潭城市群地级行政区规模差异

行政区 总人口(万人) 面积(平方千米) 密度(人/km2) 人均GDP(元) 城市化水平(%)长沙市 642 11819 543.19 56620 62.63%

株洲市 382 11262 339.19 27536 50.30%

湘潭市 289 5006 577.31 26608 49.94%

资料来源:根据《2010年湖南省统计年鉴》和《2010年中国行政区划简册》整理所得。

设立湘乡市(县级),行政区域不变, 1993年1月16日撤销浏阳县,设立

浏阳市(县级)。

1997年之后,长株潭城市群的县

级行政区就基本没有变化,县级行政

区的稳定性是长株潭城市群的快速发

展的保障。到2009年,长株潭城市群

共有11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和8个县。

2.2.3 乡级行政区划单元

为了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减轻农

民负担,基层乡镇行政区划的调整成

为我国行政区划调整变化中的一个亮点。1985年“撤社建乡”工作完成后,我国大部分省区的乡规模偏小,导致

小城镇的建设布局分散,重点不突出,缺乏规模效益,建设财力不足和低水

平重复建设严重。因此,1986年,部

分省区进行了“撤区并乡”工作。20

世纪90年代,全国进行了大量的乡镇

规模调整和乡镇合并的工作[2]。1990

年以来,长株潭进行了大范围的乡镇

规模整合与区域调整。根据2001年民

政部下发的《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了长株

潭乡镇行政区划的调整与合并乡镇的

工作。长株潭城市群乡镇行政区的发

展趋势是乡镇规模扩大、乡的数量减少、镇的数量增多,到2009年底,长

株潭城市群共有188个镇,89个乡(表3)。

2.3 城市群发育中的体制冲突与问题

在长株潭城市群发育的过程中,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体制也不断

地发展以适应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要求。总的来说,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

区划体制促进了城市群的发展,但同

时也带来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1982年,为了解决市县分治的

弊端,中共中央以(1982)51号文件发出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市管县体制

的通知。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湖南

省实行了市管县体制。当时实行市管

县体制对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格

局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意义,但是随

着城市群的深入发展,市管县体制逐

渐曝露出了一些弊端。长株潭城市群

主要是采用地市合并的方式来实行市

领导县体制,即地区与地级市同驻一

地的,合并设立地级市,实行市管县。

湖南省在1983年2月8日撤销了湘潭

地区,所属浏阳县划归长沙市;攸县、

茶陵、醴陵、酃县4县划归株洲市;

湘潭、湘乡两县划归湘潭市;益阳地

区的宁乡县也划归长沙市。实行地市

合并、市领导县的体制有利于解决地

市矛盾,有利于城市经济互补和统一

管理,减少了一套地级行政管理机构

(取消了“省——地区——县、——

乡、镇”这一行政管理机构,只实行

“省——地级市——县、县级市、市

辖区——乡、镇”四级行政层级的

行政管理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10]。

但同时,实行市管县之后,长株潭城

市群的市县矛盾开始出现。株洲市(人

均G D P为24560元)是长株潭城市群

的第二大城市,但它与长沙市的经济

实力相差很大,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

株洲市管辖的县数多,面积大,而株

洲市的经济实力又不够雄厚,使得市

带不动县,不仅没有推动县的经济发

展,反而需要县的“贡献”来投入市

区建设。一般而言,经济实力高的市

领导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县和县级市情

况下的市领导县体制运行顺畅,可以

辐射较多的县,但长沙市的经济实力

高,但它管辖的县和县级市较少,而

株洲所辖的县和县级市较多(表4)。

3 适应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行政区划举

3.1 影响行政区划格局变化的因素

从1982年到2009年,长株潭

城市群行政区划的变革主要因素有①

全国行政调区整政策,全国经济体制

的变革要求;②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

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化、区域一体化

进程的要求;③“两型”社会建设对

行政区划格局的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下,原有的行政区

划体制已经不适应区域的发展。长株

潭城市群在发育的过程中经历一系列

的行政区划变革,主要原因是为了适

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长株潭一体

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行政区划的

制度性障碍是影响城市群经济发展以

及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最大因素。

1997年以前,长株潭城市群行政区划

的调整主要集中在县、市,而20世

纪90年代末以后,长株潭城市群行政

区划的调整主要集中在乡镇的整合中。

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

制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这就要求上

层建筑领域的行政管理体制发生重大

变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90年

代末期,为了保证城市群经济的稳定

增长,长株潭城市群的市级和县级行

政单位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

此时受市管县体制的影响,城市群城

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发展小

城镇,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了一系列的

乡镇调整。因此可见,长株潭城市群

的行政区划格局的变化主要是为了推

动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形成有利于

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体制,促进城乡

经济协调发展。

城市政府对管辖区利益最大化的

追求所产生的“行政区经济”是城市

群区域一体化的主要障碍,为此,需要调整城市群内部的行政区划格局,促进各区域之间的相互合作。建设“两型”社会要求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行政区划得调整正是为了提供一个有利于建设“两型”社会的制度环境。

3.2 行政区划变革的需求

行政区划变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需要随着区域的发展需要而不断的调整。目前,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具体来说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首先,市管县体制对长株潭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的阻碍越来越大,

尤其阻碍了县域经发展,不利于城乡

之间的协调发展。为了加速长株潭城

市化的进程,急需对市管县体制进行

调整。其次,长株潭核心是由三个城

市组成的,三市各自为政,三市之间

的利益冲突使得长株潭的核心区的带

动作用大大下降,因此,必须进一步

调整三市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三市

的区域合作。最后,20世纪90年代,

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了大范围的乡镇规

模调整与乡镇合并,其调整的结果

对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无疑起到了很

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长株潭城

市群的各县市中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

乡镇。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长

株潭城市群的交通条件大大改善,政

府的管理职能也日益完善,与之相比,

长株潭的乡镇规模较小,与长株潭城

市群的发展产生了不适应。乡镇规模

过小,往往无法统筹规划、集中建设,

使得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不能最

大限度地用于乡镇城镇化的建设,造

成基层行政区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和

管理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了行政管

理成本,这严重影响了乡镇经济和社

会的发展和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1]。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长株潭城

市群的发展,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

下,逐步改革乡镇行政区。

3.3 路径选择与突破

3.3.1 合理调整乡镇政区规模

为了适应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

长株潭乡镇的地域范围可以适度扩大。

因此,为了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

应该将一些规模较小、发展缓慢、以

及可以合并发展的乡镇进行合并。例

如:湘潭市岳塘区的昭山乡、易家湾

镇相邻,而易家湾镇的地域范围很小,

但是易家湾镇和昭山乡的发展方向一

表2 长株潭城市群县级行政区数量的变化(1982-2009)

年份 市辖区(个) 县级市(个) 县(个) 年份 市辖区(个) 县级市(个) 县(个)1982 14 0 10 1996 11 4 8 1983 14 0 11 1997 11 4 8 1984 14 0 11 1998 11 4 8 1985 14 1 10 1999 11 4 8 1986 14 2 9 2000 11 4 8 1987 14 2 9 2001 11 4 8 1988 15 2 9 2002 11 4 8 1989 15 2 9 2003 11 4 8 1990 14 3 9 2004 11 4 8 1991 14 3 9 2005 11 4 8 1992 11 3 9 2006 11 4 8 1993 11 4 8 2007 11 4 8 1994 11 4 8 2008 11 4 8 1995 11 4 8 2009 11 4 8资料来源:中国行政区划(1949——1997),中国行政区划简册 1998——2010年资料整理。

表3 近20年来长株潭城市群乡镇级政区数量的变化

年份 镇(个) 乡(个) 乡镇总数(个) 年份 镇(个) 乡(个) 乡镇总数(个)

1989 70 444 514 2000 177 142 319

1990 71 444 515 2001 181 134 315

1991 71 441 512 2002 183 131 314

1992 81 431 512 2003 184 131 315

1993 99 411 510 2004 184 131 315

1994 117 392 509 2005 181 105 286

1995 140 183 323 2006 181 105 286

1996 151 170 321 2007 183 96 279

1997 161 156 317 2008 185 94 279

1998 166 151 317 2009 188 89 277

1999 172 146 318

资料来源:1990年——2010年湖南省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样,产业发展也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昭山乡和易家湾镇可以合并为昭山镇。在长株潭城市群中,与昭山乡和易家湾镇的情况相似的乡镇还有很多,为了进一步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长株潭城市群应该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乡镇调整,合理扩大乡镇规模,减少乡镇总数。

3.3.2 建立城市联合政府

每一个城市群都有一个特大的、有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作为整个城市群的核心与枢纽。城市群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具备这样一个具有足够辐射带动力的巨型城市核心增长极[12]。因为长株潭城市群分别属于三个行政区,三市的行政区格局直接影响到各市自身的发展和长株潭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大多数学者认为,长株潭三市应该进行行政区合并,实现行政区划一体化。长、株、潭自古以来就是一体,1952年就提出将三市合为一体建立“毛泽东城” ,为了促进长株潭一体化,有必要组建长株潭联合政府(曾万涛等)。总体来看,长沙市的发育程度较高,但远低于我国其他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的水平,而且湘潭市和株洲市的发育程度较低。考虑到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的市区地理位置临近,且三市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一直以来就联系密切,因此,将三市联合起来,组建一个长株潭城市群联合政府,可以消除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经济,可以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可以促进长株潭经济的增长,对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以及长株潭城市群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3.3 实行中心城市与毗邻卫星城镇之间

协调发展的“组团模式”

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包括

长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三市地理

位置邻近,整体实力强。在三市周围,

均匀地分布着浏阳市,韶山市,湘乡

市和醴陵市4个县级市。根据曾万涛

等人的研究,长株潭的大都市外围区

包括长沙县、望城县、浏阳市、宁乡

县、株洲县、醴陵县、韶山市以及湘

潭县的部分地区[13]。无论城市规模大

小,城市的发展都有跨界需求,而且,

城市群城市化发展必然出现更多的跨

区域需求项目[14]。中心城市与毗邻卫星

城镇之间协调发展的“组团模式”,可

以尽可能地采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解决

城市规模发展所诱发土地跨界矛盾,全

方位提高行政区划手段在整合城市发展

所面临各种区域关系矛盾的作用[8]。

4 结论与讨论

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中部地区

一个重要的城市群,它是我国第一个

自觉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区

域,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格局的

变化对全国城市群的发展具有借鉴意

义。从长株潭经济区到长株潭“两型”

社会实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经历一个

漫长的发育过程。在长株潭城市群发

育的过程中,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推动

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

极意义,城市内部的行政层级之间的

体制摩擦已经大大减少,长株潭的行

政区划格局得到优化。但是,随着长

株潭经济的发展,目前的行政区划格

局也出现了一些阻碍长株潭城市群进

一步发展的因素,因此,还需进一步

的调整。行政区划格局对城市群的影

响至关重要,他是推动城市群发展的

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城市群发展的必

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姚士谋,陈振光等.中国城市群[M].安

徽: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9.

[2] 戴均良.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M].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118-119,98-99

[3] 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

国行政区划简册(2010)[M].北京:中国社会

出版社,2010:101-103.

[4] 曾万涛. 长株潭城市群研究综述[J]. 城

市,2008(10):48-53.

[5] 刘君德,冯春萍,等.中外行政区划

比较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

[6] 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1949——19997[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

社,1998.

[7] 刘君德,靳润成等.中国政区地理[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16-217.

[8] 汪宇明,王玉芹等.近十年来中国城

市行政区划格局的变动与影响[J].经济地

理,2008,(2) :196-200.

[9] 韶山市政府网站. http://ww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548621.html,.

[10] 戴均良.中国市制[M].北京:中国地

图出版社,2000:154.

[11] 浦善新.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研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6:143-145.

[12] 孙红玲.城镇化到都市化的战略提

升—— 基于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与发展[J].经

济地理,2007,(5):777-182.

[13] 曾万涛.中国城市群联市制研究—

以长株潭为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

社,2010:114.

[14] 汪宇明.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地区

的行政区划体制创新[J].城市规划,2002,

(6):22-25.

表4 2009年长、株、潭三市的行政单位对比

地级市 市辖区(个) 县(个) 县级市(个) 镇(个) 乡(个)长沙市 5 3 1 86 27

株洲市 4 4 1 64 41

湘潭市 2 1 2 38 21

资料来源:湖南省2010年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2)、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了解,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2)、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将长株潭地区的特色照片制成一段段视频,在课前播放给同学们看

虽然长株潭三市存在着发展差异,但三市的发展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节课我们就来梳理长株潭三市的发展联系。 在学习这节课前,借助课件先来具体了解三个城市。 一:预习检测 1.城市群概况: 1.读图,说一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 2.读图,说一说长沙、株洲、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 交通联系。 2. 三市的发展差异 分别得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各自特色。 3.长株潭的一体化建设 任务一:阅读教材66页第一段文字,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是什么? 2.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任务二:阅读教材66页活动文字,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将长株潭城市群建成一个高效能和生态的城市群,你认为上述举措合理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二:合作探究 1.长株潭为什么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不同组内讨论得出答案) 三:拓展研究

领导长株潭与中原城市群区域规划

2005年12月第49期 决策信息 领导长株潭与中原城市 城 市 背 景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主要内容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涉及功能定 位和发展目标、空间组织、土地利用、产业发 展和布局、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空间管治以 及近期重大建设项目等方面。 1.空间组织。包括两个层面的结构,一 是整个区域的城镇空间组织为“冉字型”结 构:以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及湘江 生态经济带为主轴;以319国道、320国道 和上瑞高速为两条次轴;以湘乡—韶山公路 和106国道两条辅轴,形成以长沙、株洲、湘 潭为核心和中心结点的放射状城镇布局。二 是城市群核心区空间组织为“一主两副环绿 心”的结构:以长株潭北、西南、东南三个功 能区分别为主、次核心,三市结合部为绿心。“一主两副环绿心”的结构,包括3个主中心 组团、4个次中心组团、15个片区组团和29 个小城镇组团,构成基础设施网络发达、各 类空间协调、生态循环良好的网络型城市化 地域。 2.产业布局。重点建设四带,即湘江生 态经济带、湘江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包括沿湘江西岸形成以长沙高新区、岳麓山大学城、湘潭大学科技园、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区、 株洲高新区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湘江东部制造业产业带、西部丘陵山区西部生态产业带。同时,对区域影响大的清水塘、下摄司和竹埠港等污染工业区提出了整治的内容和时限要求。 3.基础设施。按照合理布局、 共建共享的要求,对综合交通、能源、供水、污水处理、 防洪排涝、环境资源保护建设制定了有关标准和要求。在尊重三市总规框架的基础上, 突出了对三市规划建设用地外围地区的规 划引导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衔接。如从一 体化角度调整长沙总规中的水厂和污水处 理厂的数量和布局,规划长沙的污水厂从 17座减少为7座,并下移暮云水厂。 4.生态建设。从省级政府的事权要求出 发,提出了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措施 和监督主体,明确了禁止开发建设区的范 围,划定了生态底线。 内 容 中国城市化正在进入城市群时代 种种迹象显示,在人均GDP突破1000 美元,城市化水平突破40%以后,我国的城 市化正在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其中很重 要一点,就是城市群战略在城市竞争和经 济竞争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位置。自去年 长三角、环渤海都市圈规划上升为国家区 域规划战略试点之后,包括福泉厦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成渝一体化、长株潭、大 沈阳经济区等一大批新兴的城市群区域规 划在过去的一年中迅速成形发展,完成基 本构架。城市群战略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城 市化过程中的最高战略。有关专家也断言, 中国城市化正在进入一个城市群时代。 仅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部地区而 言,一场区域规划的浪潮正在 “十一五”规划期起步的前夜阵阵涌起。特别是今年以 来,中部地区原来一些固有的区划、部门和 行业壁垒,正在被经济规律支撑下的城市 一体化各个突破。芜马铜沿江产业带、江西 昌九工业走廊、长株潭一体化、武汉“1+8” 城市圈以及中原城市群,正在按照分工协 调、优势互补的规划,逐步被培育为各地区 域经济的增长极。 10月19日,作为国内首个内陆城市 群区域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经湖南省政府批准正式公布。11月16日,几易其稿的《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 出炉。对比分析上述两个城市群的区域规划的异同,对其他正在编制区域规划的中 部、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城市群(带),具有很好的借鉴与参考意义。案例解读: 长株潭区域规划体现五大特色与创新根据湖南省长株潭一体化办公室高级规划师卢庆沙对《长株潭区域城市群区域规划》的解读,该规划具有五大特色与创新:一是对三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整合、提升和凝练,在尊重三市总体规划框架的基础上,突出了三市规划建设用地外围地区的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衔接,对总体规划中考虑不够深入的环节有选择地重点研究;二是作为非法定规划,为完善中长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与空间规划的结合与融合做了有益的尝试,满足了省政府及三市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空间调控和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的需求;三是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规划,更具有宏观性、长远性、战略性的特征,同时兼顾了实用性、 可操作性,注重将区域规划的种种“终极合理目标”转化 为具体可行的“行动过程”;四是明确提出了区域空间开发管制的新内容,管制对象明确,管制要求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控制性;五是从省级政府的事权要求出发,提出了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措施和监督主体,明确了禁止开发建设地区和划定了生态底线。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特别强调郑州中心地位 根据《河南日报》等媒体对《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该规划的一大特点是特别强调省会城市郑州的中心地位。“十一五”时期,省会郑州的地位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媒体分析指出,在《纲要》中,与郑州有关的关键词特别多。第一个关键词是优先推动郑汴一体化。其重点为推进六个对接:即城市功能对接;城区对接;空间对接;产业对接;服务对接和生态对接。第二个关键词是加快郑洛互 动发展。内容包括形成五条郑洛之间的快速通 道;全面推进郑洛之间的产业布局等。第三个关键词是促进郑新呼应发展。第四个关键词是 密切郑许经济联系。重点加强两市在高新技术 产业、轻工、食品、烟草等领域以及人才、信息 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两市协调发展。第五个关 键词是强化郑州的中心城市地位。除了明确郑 州借助“集合城市”的力量,加快形成带动区域 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以外,配合《纲 要》,郑州现代物流中心、郑州区域性金融中 心、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空间布局、生态、交 通等6个专项规划也基本编制完成。 16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晓光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430079 刊名: 现代营销 英文刊名:MODERN MARKETING 年,卷(期):2011(4) 参考文献(3条) 1.张伟21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和分析 2009(09) 2.何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2010 3.钟珊城市群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2008(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伍晶广州建设和强化金融中心功能:背景分析与对策建议[期刊论文]-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8) 2.蔡景庆.CAI Jing-qing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对比——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对象的战略对策探析[期刊论文]-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6) 3.陈思思武汉、长沙两市的政府网站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作用之比较[学位论文]2010 4.王宗军.毛磊.王清我国中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分析[期刊论文]-技术经济2011,30(8) 5.曹前满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民问题解决的困境分析[期刊论文]-湖北社会科学2011(5) 6.陈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问题初步思考[期刊论文]-市场论坛2008(11) 7.李新平.LI Xin-ping"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期刊论文]-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 8.刘熙两型社会内涵比较探析[期刊论文]-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8(8) 9.李新平.黄小红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国际比较研究[期刊论文]-时代经贸2011(14) 10.王红国.姚华松.李娟文论"中部崛起"的七大关系[期刊论文]-湖北社会科学20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548621.html,/Periodical_xiandaiyx201104065.aspx

长株潭城市群的形成、发展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时间:2015年4月 制作人:邢冉 周楚平 朵耘慰 李小昱 施超

目录 综述 (3) 一、范围界定 (3) 二、该城市群的发展历程 (4) 1、城市群的形成 (4) 2、城市群的发展 (4) 3、发展现状 (6) 三、该城市群的区域基础分析 (6) 1、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6) 1、1地貌 (6) 1、2 气候 (6) 1、3 水文 (7) 1、4 土壤、植被 (7) 2、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7) 四、该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分析 (9) 五、城市化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 (10) 1、现状 (10) 1、1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区规模逐步扩大 (10) 1、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10) 1、3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环境逐步改善 (11) 1、4 收入渠道不断拓宽,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12) 2、特征 (13) 2、1 地理和交通区位优势突出 (13) 2、2 增长潜力较强 (13) 2、3科教和智力资源丰富 (13) 2、4产业基础雄厚,具有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优势 (14) 六、该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14) 1 、政策机制 (14) 1、1 基础设施建设 (14) 1、2 区域政策 (15) 1、3 户籍政策及行政区划调整 (16) 2 、投资机制 (16) 3 、乡镇工业、商贸市场集聚布局机制 (16) 4、辐射机制 (17) 七、该城市群的发展趋势分析 (17) 八、参考资料 (18)

综述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 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 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沙、株洲、湘潭三 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 40公里,结构紧凑。2007年,长株潭城市 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 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 群一体化是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国城市群建 设的先行者,被《南方周末》评价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在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不协调之下,通过项目推动经济一体化,长株潭为其他城市群做了榜样。不与中部六省争龙头,致力打造成为中部崛起的“引擎”。 一、范围界定 关于长株潭城市群范围的界定,现在学术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观点:三市市域,面积约为2.8万平方公里。 第二观点:长株潭三市城市群核心地区(以下简称核心地区),主要包括长沙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沙市城市规划区2893平方公里,湘潭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湘潭市区和湘潭县域涟水—湘江以北的用地范围)670平方公里和湘潭县易俗河—河口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案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理解长株潭三市的空间关系与交通联系方式。 (2)引导学生了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3)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4)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教学难点】 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歌曲《浏阳河》(学生欣赏) 过渡:歌曲中提到了哪条河流?还提到了毛主席的故乡是哪里?(学生回答)明确:歌曲中提到了湘江,毛主席的故乡是湘潭。湘江主要流经湖南省。今天,我们来学习湖南省的重要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 二、新课学习 (一)城市群概况

活动: 1.读图说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 2.读图说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关系。(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1.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中丘陵地区,湘江流经这三个城市的中心城区。 2.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区彼此相距约30千米,呈三足鼎立之势,其间有铁路、公路和湘江相连,通常称其为长株潭城市群。 提问:长株潭的地形、气候和人口如何?(学生回答) 明确: 长沙、株洲、湘潭位于湘中丘陵地区,城市分布在湘江河谷平原上;湖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区人口现有500多万,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二)三市的发展差异 (1)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城市规模较大,交通运输便利,拥有大型机场。长沙的教育、科技、文化均发达,计算机、杂交水稻、新材料、工程机械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长沙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岳麓山、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 (2)湘潭是制造业和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城市,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电、农产品加工等。所辖的韶山市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 (3)株洲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京广、沪昆等铁路在此交会。株洲是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和化学工业基地。株洲建有大型服装市场,物流业也很发达。 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你认为专家的观点有道理吗?议一议三市为什么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学生讨论回答) 在编制长株潭城市群规划的过程中,有些专家认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应结合自身实际,各有侧重,避免雷同,但又要取长补短,加强协作。就城市定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案 洪江市实验中学肖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理解长株潭三市的空间关系与交通联系方式。 (2)引导学生了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3)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4)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教学难点】 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欣赏长沙、株洲、湘潭的部分景观图片 二、新课学习 (一)展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学。

1.了解三市的位置特点和相互间的交通联系。 2. 知道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经济发展的差异。 3.理解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4.通过对“两型社会”建设的了解,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自学检测、讲授 1.城市群概况 活动: (1)读图说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 (2)读图说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关系。(学生读图回答) (3)长株潭的地形、气候和人口如何?(学生回答) 2.三市的发展差异 (1)阅读课本P65,完成下表: (2)阅读P65活动题,你认为专家的观点有道理吗?议一议三市为什么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 3.三市的发展差异 长株潭城市群的一体化建设: (1)阅读课本p66的第一段文字,思考问题: ①三市实施了什么建设? ②三市实施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是什么? ③三市实施一体化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2)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避免“城市病”。 “两型社会”建设: ①说一说:什么是两型社会?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绪论 200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先后承接了湖南省湘潭市、浏阳市、株洲市、衡阳市、永州市、醴陵市、湘乡市和湘西里耶镇等城市的总体规划编制任务,特别是2001年上半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接受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长株潭办”)的委托,承担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的技术咨询工作,该工作从三市一体化的研究高度出发,提出了整体的框架研究报告,保证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工作沿正确的技术路线圆满完成。中规院项目组在2001年8月份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工作会议上向湖南省党政各级领导详细汇报了框架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这些工作基础上,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在会上明确提出委托中规院进行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的任务。后经长株潭办与中规院多次磋商,确定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为项目正式名称。2002年5月双方正式签定合同,中规院将其列为院管重点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展开。 2002年6月—7月,中规院项目组正式进驻现场,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现场调查工作,并在调查结束时,向长株潭办作了调研情况的初步汇报交流。 2002年9月6日,中规院项目组向院总工联席会议作了关于现状问题的初步汇报,听取总工意见。项目负责人严奉天等介绍了项目进展情况,李晓江、杨保军等院领导发表了意见,蒋大卫、官大雨等院总工提出了下一步的技术工作要求。 2002年底,中规院项目组赴长沙向省直各部门作了城市群区域规划整体框架构思的汇报。 2003年2月,项目组在中规院一年一度的院技术交流会上作了交流。

2003年3月,项目组向院总工室作了技术汇报并发了会议纪要。 2003年3月,项目组进行了补充调研。 2003年4月,项目组先后向湖南省部分老专家、湖南省建设厅作了沟通交流,并向湖南省长办公会作了技术汇报。 2003年8月,中规院李晓江副院长和严奉天高级规划师在第四次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会议上作了汇报。 2003年12月,中规院项目组许顺才、刘贵利、杨明松等赴长沙向省直部门、三市有关部门进行了纲要前的阶段性成果汇报。 2004年5月和6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赴长沙,就区域规划纲要阶段性成果与各有关部门和专家讨论并修改,形成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2004年8月7日—8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长沙市组织了省内、外16位专家,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纲要成果进行了评审,专家组对该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规划指导思想明确、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分析深入,规划的主要内容,符合该地区的实际和发展要求。规划成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并在区域规划的编制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评审会主任赵士修认为这是国内第一个内陆城市群区域规划,规格高,难度大,富有新意。为进一步完善规划成果,专家组提出了若干主要意见和建议。专家们同时强调,湖南省是中部地区最早启动区域规划的省份,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先机,为这一规划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004年8月底,中规院项目组又赴长沙市,与省直各专业部门和三市政府就专家意见逐条进行了落实,并作了补充调研。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第一章总则 一、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目的 1.为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服务,提高湖南省的区域整体竞争力以及协调和促进三市城市发展。 2.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该地区有序发展和资源整合,为建立生态化、网络状城市群提供总体蓝图。 3.为各类建设项目投资提供空间依据和项目库,并强调实用性。 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 1.以树立区域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区域和城市的双向角度,以目标和问题为双重导向,统筹安排经济社会建设,形成高度的经济、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态势;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协调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区域整体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走文明发展道路。 2.主要出发点是提高城市群区域的国际国内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推进城市群的共同发展,切实保障区域内各城市、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 3.借鉴国内外城市群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探求在新时期、新需求下形成的解决地区空间发展的新问题和新途径。并且从国际城市群比较到国内经济区的分析,努力以整体的观念审视长株潭的发展,为制定区域发展政策和法规条例提供一个实施平台。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它是指导三市总规的上位宏观空间规划,对下一层次的各级各类规划起到指导作用。 三、长株潭城市群的工作范围 工作范围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三市市域,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长株潭三市城市群核心地区(以下简称核心区或规划区),主要包括长沙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沙市城市规划区2893平方公里,湘潭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湘潭市区和湘潭县域涟水—湘江以北的用地范围)670平方公里和湘潭县易俗河—河口地区(含易俗河镇域、河口镇域、梅林桥镇域)约200平方公里,株洲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536.7平方公里(即株洲市辖四区:天元区、芦凇区、荷塘区、石峰区)和株洲县渌口地区(含渌口镇、雷打石镇、南阳桥乡、白关镇)约200平方公里,总面积为4500平方公里左右。 核心区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是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生态保育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重要区域,也是本规划的重点工作范围。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2004—2020年, 近期:2004—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同时提出远景发展框架:2021—2050年。 五、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 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现实与目标”、“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这四对错综复杂的关系,构成本次规划的指导原则: 1.各司其职,正确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既要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强化政府对公共资源和战略性资源的有效控制。既要充分利用传统的自下而上、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惯性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保持区域经济活力,同时又要适应未来发展转变的要求,针对战略性地区和战略资源的配置,构建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发展调控模式。 2.顺应规律,正确把握“现实与目标”的关系。立足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效率与公平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了实施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提高湖南省的区域竞争力,打造湖南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协调和指导对三市区域城市发展的调控,根据省政府规定的事权范围,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7.《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8.《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成果送审稿)(2003.6) 9.《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送审稿)(1997—2010年) 10.《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十五计划》 11.《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 12.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已经国务院批准) 株洲市、湘潭市二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送审稿)(2001-2020年)

13.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年) 14.长沙市城市林业生态圈规划 第三条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的工作范围 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三市市域,面积约为2.8万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长株潭三市城市群核心地区(以下简称核心地区),主要包括长沙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沙市城市规划区2893平方公里,湘潭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湘潭市区和湘潭县域涟水—湘江以北的用地范围)670平方公里和湘潭县易俗河—河 口地区(含易俗河镇域、河口镇域、梅林桥镇域)约200平方公里,株洲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536.7平方公里(即株洲市辖四区:天元区、芦凇区、荷塘区、石峰区)和株洲县渌口地区(含渌口镇、雷打石镇、南阳桥乡、白关镇)约200平方公里,总面积为4500平方公里左右。 核心地区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是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生态保育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重要区域,也是本规划的重点工作范围。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2003—2020年, 近期:2003—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同时提出远景发展框架:2021—2050年。 第五条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思想,统筹长株潭城乡发展,统筹长株潭核心地区和外围区域发展,统筹长株潭经济社会发展,统筹长株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人为本,

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摘要: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具备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群、影响和辐射四方的区位优势。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结构紧凑、区位条 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城市群资源。 一、背景分析 长沙、湘潭、株洲三个城市分别发端于春秋战国、隋朝以及三国时期,三个 城市呈品字状相邻分布于湘江下游,彼此城市中心直线距离分别为:长沙与湘潭、株洲 40 公里,湘潭与株洲 20 公里。历史上多数时期三地同属于大长沙,联系紧密。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具备建设区 域性中心城市群、影响和辐射四方的区位优势。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结构紧凑、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城市群资源。 2007 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区,这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国家在新时期赋予长株潭城 市群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长株潭城市群进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实现又好又快 发展的新机遇。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曾有专家提出合并三市为“毛泽东城”的构想,80 年代初长株潭经济区由构想开始转入理论探索。 1997 年,湖南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省级协调机构,开始推进长株潭 三市一体化。 2006 年 11 月,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报告中提出 了“ 3+5”城市群战略。 2007 年 12 月 14 日,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 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轮新的发展空间由此打开。 2012 年 7 月 16 日,正式亮相的《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调整)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xx-2020)(xx 年调整) 文本 图集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xx年9月

目录 调整说明 (1) 第一章总则 (3) 第一节发展基础 (3) 第二节战略意义 (4) 第三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5) 第四节规划范围和期限 (6) 第五节规划强制性内容 (7) 第二章城市群发展战略目标 (8) 第一节战略定位 (8) 第二节战略重点 (8) 第三节发展目标 (9) 第三章城市群核心区发展战略和空间规划 (12) 第一节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 (12) 第二节核心区发展规模 (13) 第三节核心区空间功能分区 (13) 第四节核心区生态系统 (15) 第五节核心区空间发展结构 (16) 第六节核心区城市职能结构 (17) 第七节核心区创新发展区域 (19) 第八节湘江整治与提升转型 (20) 第九节核心区城乡功能布局 (22) 第十节乡村地区发展 (23) 第四章城市群区域统筹发展战略 (25) 第一节总体发展思路 (25) 第二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26) 第三节重点城镇发展定位 (28) 第四节产业分工与布局 (31) 第五节交通建设 (32) 第六节生态保护建设 (32) 第七节长株潭三市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33) 第八节功能拓展区分区发展指引 (34) 第九节外围协作区战略节点发展指引 (35) 第五章城市群发展支撑体系 (37) 第一节产业发展 (37)

第二节交通规划 (39) 第三节基础设施 (44) 第四节公共服务 (47) 第五节资源利用 (49) 第六节环境保护 (51) 第六章规划的环境影响与评价 (55) 第一节资源环境促进与约束因素分析 (55) 第二节规划与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协调性分析 (55) 第三节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56) 第四节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措施 (57)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 (59) 第一节近期行动 (59) 第二节法制保障 (61) 第三节组织保障 (62) 第四节政策机制保障 (63) 第五节示范区优化发展保障 (66)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五节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教案_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学设计 课题: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城市群概况、三市的发展差异三市的发展联系 班级:八(2)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范围,让学生理解长株潭三市的空间关系与交通联系方式。 2、引导学生了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3、引导学生分析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确定不同发展方向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分析及评价,认识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了解,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教学难点: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教学方法:读图法,分析法。 教学媒体:多媒本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湘潭市韶山“毛泽东故居”图片设问导入课题。 二、学习新知识 任务一:长株潭城市群概况 1、读图7---40和图7---41,说一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 (1)长株潭位于哪个省级行政区?具体指哪三个城市? 从图上找出:长沙、株洲、湘潭、 位于湖南东南部,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2)读图7---41,说一说长沙、株洲、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联系。 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市区彼此相距约30千米,呈三足鼎立之势,其间有铁路、公路和湘江相连。 (3)读《地理图册》P31,找出长沙、株洲、潭三市所在地形区名称。长沙、株洲和 湘潭位于湘中丘陵地区,城区大多在湘江河谷平原区。长江支流湘江,是湖南省最大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课标要求: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二、教材内容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地处我国中部地区,2007年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地理区位和区域发展模式均具有代表性。本节教材包括“城市群概况”、“三市的发展差异”和“三市的发展联系”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所对应的课标内容主要是“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即差异性。区域性之所以成为地理学的特征,就是因为区域的这种差异性。区域间之所以需要联系,也是因为区域各有特点。“因地制宜”的观念正是基于区域差异的存在。对区域差异的认识可以从区域间和区域内两个角度入手。区域的划分是有不同指标的,但总体来说,区域内主要指标有明显的一致性,区域间则有显著的差异性。差异会形成区域发展的特点。根据区域自然及人文条件的优势发展经济,区域发展才会表现出特点,才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区域地理教学也应充分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之处,才能体现区域地理教学的特点。一个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当我们把某一级区域又划分成更小的区域来讨论它们之间的差异时,这种区域内部的差异也可看做是区域间差异。例如,湖南省和上海市的区域差异,是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之间的比较。在湖南省内部,仍然可以区分为不同地区,并通过比较这些地区之间的差异更具体地认识区域差异问题。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城市群概况”这部分内容中,正文扼要介绍了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人口状况、三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区域内的交通联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这些内容是学习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差异与发展联系的基础。本部分知识内容较少,学习难度不大。为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长株潭地区在湖南省的位置”、“长株潭城市群城区交通分布”2幅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长株潭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特点,以及城市群内部主要的交通联系方式。需要注意的是,长株潭地区和长株潭城市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长株潭地区的范围更大,它包括了长株潭城市群下辖的县(或县级市)。教材P.64安排了一组“活动”,旨在通过对图像信息的分析,引导学生认知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联系。 在“三市的发展差异”这部分内容中,正文内容点到即止,主要采用图解的方式介绍了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让学生对三市不同的发展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材P.65安排了一个“活动”,该“活动”既是对图7—42“长沙、株洲、湘潭的发展差异”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三市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考察报告(修改稿4.12)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 考察报告 石嘴山市发改委 (2010年4月12日) 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首个全国性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2008年湖南省进一步修改完善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并批准实施。 为学习借鉴长株潭城市群在产业定位、城市化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3月24日—30日,市发改委田生宇副主任带领相关科室负责人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学习考察。考察期间,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深切地感觉到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大思路、大手笔、大气魄,“两型社会”建设起步早、定位准、措施到位,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后发优势非常明显,给考察组一行带来诸多启迪和思考。现将学习考察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长株潭城市群是以长(沙)、株(州)、(湘)潭为基础,包括周边市县的“3+5”城市群。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成员。三市相距不足40公里,既有绿色带隔离,又有高速

路网联接,是不可多得的优质城市群资源。 长沙市又称“星城”,湖南省会城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长浏盆地西缘,现辖五区一市四县,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人口646.5万。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4.8亿,增长14.7%,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第7位,人均GDP 达到56620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8∶50.6∶44.6;地方财政总收入406亿元,增长1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41.8亿元,增长3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7亿元,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38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9432元,增长17.9%,其中工资性收入4482元,农民占人均纯收入的47.5%。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是炎黄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现辖五县四区、株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两型”社会建设云龙示范区,总面积 1.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2.8万。2009年全市GDP达到1020.6亿元,增长14.2%,人均GDP达到27474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54.8:34.7;财政总收入100.33亿元,增长22.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7.3亿元,增长46.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4亿元,增长1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25元,分别增长12.5%、11.8%。 湘潭市地处湘江之滨,是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是湖南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现辖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和雨湖、岳塘两个城区,总面积5015平方公里,总人口295.26万。2009年全市GDP达到739.38亿元,增长13.7%,人均GDP达到26608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28南方地区__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贵州省长株潭城市群2

第三部分第二十八讲南方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贵州省、长株潭城市群 目标达成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位于粤赣两省交界处的梅岭山区中的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在粤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南段)修通之前,是广东和外界最主要的通道之一,成为当时中国南北交通要道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读图回答1~2题。 1.材料中所说的梅岭,位于图中的(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由题干梅关古道位于粤赣两省交界处,可以判断梅岭即图②所示的南岭。 答案:B 2.梅关古道所连接的两大水系是 ( ) A.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B.长江水系和闽江水系 C.珠江水系和闽江水系D.淮河水系和长江水系 解析:南岭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答案:A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种植棉花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 ①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②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③河网密度大,排灌方便④梅雨季节降水多,晴天少⑤接近消费市场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①②③D.①②③⑤ 解析:结合图示区域的实际情况可知,该地的地形、气候、水源、市场等条件都较为有利,但梅雨季节的晴天少是不利条件。 答案:D 4.目前,图示区域的部分产业正在向安徽省转移,其原因是( ) ①安徽省科技发达,技术先进②安徽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③安徽省地价相对低廉④安徽省气候温和适宜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解析:图示区域的部分产业向安徽转移主要是由于安徽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答案:B 读我国某地某月等温线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其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可能是( ) A.甲、乙B.乙、丁 C.甲、丙D.丙、丁 解析:从图中气温数值分析,此季节为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丁地温度低于28 ℃;从河流的流向分析,乙地海拔高,其温度低于28 ℃;而甲地海拔低,且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其温度高于28 ℃;丙地受海洋的影响比丁地小,其温度高于28 ℃。 答案:B 6.图中M地气温及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 A.27 ℃地形地势B.25 ℃海陆位置 C.27 ℃海陆位置D.25 ℃地形地势 解析:依据等值线分布特点,结合M地为山地,可知其气温应低于26 ℃。 答案:D (2017·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7~9题。

八年级地理下册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导学案新版湘教版

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位置特点和相互间的交通联系。 2.知道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发展特点的差异。 3.理解长沙、株洲、湘潭一体化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 4.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了解,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预习要点 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位置特点和相互间的交通联系。 2.知道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发展特点的差异。 三、达标练习 1. 长株潭城市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城市,位于______省___部。地处湘中丘陵地区,______流经这三个城市。这三个城市其间有_____、______和______相连。 2.长沙是______省的省会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名胜古迹。 3.株洲位于_______、_______等铁路交会处。 4.湘潭是_____业和______业相对发达的城市,所辖的______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 5.2007年,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__________型和__________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6.关于长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市中城市规模最大 B.计算机、杂交水稻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 C.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 D.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基地 7.下列措施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是() A.设置城市“绿心” 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C.鼓励私人汽车发展 D.把湘潭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8.长株潭城市群位于() A.湖南南部 B.江西西部 C.湖南东部 D.湖北南部 9.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交通方式有() A.铁路、公路和航空 B.铁路、公路和河运 C.航空、河运和公路 D.海运、河运和铁路10.流经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中心城区的河流是( ) A.长江 B.湘江 C.珠江 D.汉江 11.长沙、株洲在全国著名的工业部门分别是()A.工程机械、机车制造 B.纺织服装、有色冶金 C.飞机制造、汽车制造 D.电子工业、日用家电 12.关于长株潭城市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B.位于湖南省东部 C.地处洞庭湖平原 D.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悬殊 探究案 一、要点回顾 位置 城市群概况地位 长株潭长沙 城市群三市的发展差异株洲 湘潭 三市的发展联系发展 联系 二、问题展示 1.长株潭城市群的位置?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1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目录(新) 绪论 总则 城市群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城市群空间组织 城市群区域和核心地区土地利用 产业发展和布局规划 交通运输设施体系和通道建设 能源、供水、污水处理、防洪排涝 环境资源保护和利用 生态建设和空间管治 近期建设和主要规划项目 附表一 附表二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图件 01-区域位置图 02-区域分析图 03-区域城镇空间结构 04-核心区土地利用现状 05-核心区空间结构规划图(一主二副环绿心) 06-核心区功能组团结构分析图 07-核心区综合交通规划图 08-核心区生态功能区划图 09-核心区供排水设施规划图 10-核心区环保设施规划图

绪论 200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先后承接了湖南省湘潭市、浏阳市、株洲市、衡阳市、永州市、醴陵市、湘乡市和湘西里耶镇等城市的总体规划编制任务,特别是2001年上半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接受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长株潭办”)的委托,承担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的技术咨询工作,该工作从三市一体化的研究高度出发,提出了整体的框架研究报告,保证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工作沿正确的技术路线圆满完成。中规院项目组在2001年8月份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工作会议上向湖南省党政各级领导详细汇报了框架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这些工作基础上,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在会上明确提出委托中规院进行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的任务。后经长株潭办与中规院多次磋商,确定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为项目正式名称。2002年5月双方正式签定合同,中规院将其列为院管重点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展开。 2002年6月—7月,中规院项目组正式进驻现场,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现场调查工作,并在调查结束时,向长株潭办作了调研情况的初步汇报交流。 2002年9月6日,中规院项目组向院总工联席会议作了关于现状问题的初步汇报,听取总工意见。项目负责人严奉天等介绍了项目进展情况,李晓江、杨保军等院领导发表了意见,蒋大卫、官大雨等院总工提出了下一步的技术工作要求。 2002年底,中规院项目组赴长沙向省直各部门作了城市群区域规划整体框架构思的汇报。 2003年2月,项目组在中规院一年一度的院技术交流会上作了交流。 2003年3月,项目组向院总工室作了技术汇报并发了会议纪要。 2003年3月,项目组进行了补充调研。 2003年4月,项目组先后向湖南省部分老专家、湖南省建设厅作了沟通交流,并向湖南省长办公会作了技术汇报。 2003年8月,中规院李晓江副院长和严奉天高级规划师在第四次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会议上作了汇报。 2003年12月,中规院项目组许顺才、刘贵利、杨明松等赴长沙向省直部门、三市有关部门进行了纲要前的阶段性成果汇报。 2004年5月和6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赴长沙,就区域规划纲要阶段性成果与各有关部门和专家讨论并修改,形成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