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弱智儿童的康复训练和效果评估

弱智儿童的康复训练和效果评估

弱智儿童的康复训练和效果评估
弱智儿童的康复训练和效果评估

弱智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

一、康复训练

(一)康复训练基本原则

对智力残疾康复的教育与训练应该制定和实施以下基本原则:

1.可接受原则智力残疾儿童的教育和训练内容应选择儿童容易接受、符合实际发展水平和特殊需要的。

2.实用性原则在选择和确定智残儿童教育康复和训练内容时,应切实考虑到儿童未来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教给儿童脱离生活的或远离生活的“死”知识。

3.趣味性原则对智残儿童的全部教育和训练应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尽可能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训练。

4.循序渐进原则尽量将康复训练内容分成小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训练。

5.缺陷补偿原则在教育和训练中,有目的地对智残儿童的身心缺陷进行补偿和矫正,促进其尽快康复。

6.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集体训练中,可根据儿童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分层分组进行。个别训练,要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水平和具体需要对各部分内容适当增减,学习进度和要允许有一定幅度的调整。

(二)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1.感知能力训练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从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展),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出现(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现),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功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小孩绝大多数都有言语障碍,因此康复训练中,言语训练占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点、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弱智小孩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而概念要用语言来表达,弱智小孩言语差,不能用语言表达概念,因而认知能力就很差。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知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

学习的范围有:

(1)身体主要部位名称。

(2)衣物、日常用品的名称及用途。

(3)室内物品,小家电的名称及用途。

(4)认识周围环境,包括通道、楼梯、街道、公厕(男、女标志)、公共场所、交通

标志等。

(5)自然环境的知识,包括天气、温度、动、植物名称、习性等;方位、时间、颜色、形状、数量、是非好坏等。

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小孩在不依赖他人的帮助下,每日必须进行的最基本动作,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如厕等自理能力。自理训练和认知、体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因而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日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与他入(包括儿童与成人)交往的能力,作为社会的一名成员,小孩必须适应他所处社会的文化背景或要求,因此必须结合年龄教会小孩一些生活常识,以便被社会所接受。主要掌握礼貌用语、与人交往的称呼、交通规则、公共场所规则、与同伴应友好相处等。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儿童之需要游戏,犹如成人之需要工作,儿童从游戏中学习,“游戏”就成为儿童学习的媒介,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长伴侣。游戏能增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听力语言残疾康复,婴幼儿和小儿时期发生听觉障碍的儿童,由于听不到声音和语言,无法学会说话,因而发生言语障碍。

8.教育干预教学着重形象思维,主要利用挂图、投影幻灯片、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直观教学,同时采取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式。特殊训练:主要利用在校午餐、午睡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刷碗、叠被、打扫卫生。帮厨师摘菜、洗菜、做凉菜。4年级以上的学生设有编织、缝纫机及手工制作工艺品课等。此外还安排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上街购物,参加运动会、体操文艺表演等活动,从中培养和加强他们生活自理、经济活动,劳动技能、社会责任等能力的发展。

弱智儿童根据智力的高低选择进入正常教育机构随班就读,或进入特殊学校学习。在正常小学上学:较轻的可接受正常儿童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家长还需做许多辅导工作。随班就读:与

正常儿童一起学习、、生活,但教师根据他的缺陷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学。在特殊学校学习:专为弱智儿童开设的特殊学校。

9.职业康复培训轻度智力低下儿童,生活完全能够自理,适应性行为能力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只表现在读、写、算等基本的文化学习和人际交流上存在缺陷,通过及时的康复训练和个人努力,能够使他们获得社会交往和职业技巧。通过职业培训'可以部分或完全自食其力。中度智力低下,生活可以半自理,通过训练可从事简单的手工操作。

(三)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及常用的康复器具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要领域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常用的康复训练器具主要有以下12类。

1.各种规格的球类

(1)应用:锻炼智残儿童大运动能力,上、下肢肌力,平衡反应和协调能力。

(2)注意事项:直径在8~25cm的比较合适,宜选择耐用的橡胶质的,充气的小皮球,乒乓球质地较薄,易碎,不应选择。原则上应为小孩或智力差的孩子玩大球,大孩或智力较好的孩子玩小球。

2.积木

(1)应用:质地为塑料或木头的,可搭成图案。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空间知觉,数的概念,颜色形状的认识,以及对大小、多少的感知练习。

(2)注意事项:积木块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要着色均匀,不脱色。

3.穿珠子、绳

(1)应用:质地塑料或木头的均可,也可用大算盘珠。训练精细运动,数的概念,加减法,对颜色的认识。

(2)注意事项:珠子不能太小,以防儿童误食。要着色均匀,不脱色。

4.带盖的瓶子

(1)应用:训练精细运动和手指协调能力。

(2)注意事项:为防止玻璃瓶口划伤手指,应选用塑料瓶。

5.儿童用剪刀

(1)应用:训练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2)注意事项:应选择儿童用剪尖钝圆的小剪刀,以确保安全,防止扎伤。

6.布口袋(内装软硬、大小不同的物件)

(1)应用:训练触觉分辨,以及对大小、形状的认识。

(2)注意事项:袋内物件不要锐利,防止扎、划伤皮肤。

7.看图识字的图片

(1)应用:训练认知及分类配对能力。

(2)注意事项:图、字要鲜艳、醒目易于辨认。

8.钟或表

(1)应用:认知训练,认识时间。

(2)注意事项:为了辨认方便表面应大,并要有lr12个数字。

9.彩色笔、纸

(1)应用: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

(2)注意事项:彩色笔尖要粗圆、钝些。

10.日常生活用品(分别准备有尼龙搭扣的、拉锁的、扣子的衣服;有尼龙搭扣的和系带的鞋、毛巾、杯子、牙刷等)

(1)应用: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注意事项:拉锁、扣子要钉牢,以免误食伤人。

11.各种玩具娃娃(应有男有女,大小不限)

(1)应用:训练社会适应能力,知道性别、年龄及人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

(2)注意事项:制作物要结实,不易损坏。

12.家居玩具(锅、碗、厨具等)

(1)应用:训练认知能力、精细运动。

(2)注意事项:玩具最好是塑料的,要结实、耐用,以防易碎伤人。

二、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估

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效果评估分阶段评估和总结评估。阶段评估是从智残儿童康复训练的初期测评时开始的、渐进的多次评估;总结评估则是在阶段评估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性判断。在各次阶段评估过程中,应尽早找出智残儿童在康复训练六个领域(即运动、认知、

感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中的优势、劣势以及进步幅度最大的领域。通常,对于运动、感知这样的领域,其发展是智残儿童自身发育与康复训练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残疾程度轻、基础好的儿童,更可能是自身发育在其中占较重的比例。而对于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领域,如果原来的起点低,后来的进步幅度大,则可认为是康复训练的效果比较

显著;如果进步幅度不明显,则应考虑身体和康复训练方面的问题,及时找有关医师咨询、指导。

应当看到,智残儿童与健全儿童在身心特点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各方面的能力都可能落后于健全儿童,所以,治疗师和家长不宜将期望值定得过高,更不能用健全儿童的尺度去衡量智残孩子。事实上,功能改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智残儿童通过康复训练,取得的极微小的进展和变化都是可贵的,应给予孩子鼓励。其次,从现象看,若某些智残儿童虽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但效果不明显,不能简单的认为是无效,只要按照科学、系统的方法持之以恒开展训练,并不断分析、总结,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通过对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进行的初次、中期、末期三次整体评估、判定末期训练效果(进步大、有进步、无进步)。

弱智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教学内容

弱智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 一、康复训练 (一)康复训练基本原则 对智力残疾康复的教育与训练应该制定和实施以下基本原则: 1.可接受原则智力残疾儿童的教育和训练内容应选择儿童容易接受、符合实际发展水平和特殊需要的。 2.实用性原则在选择和确定智残儿童教育康复和训练内容时,应切实考虑到儿童未来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教给儿童脱离生活的或远离生活的“死”知识。 3.趣味性原则对智残儿童的全部教育和训练应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尽可能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训练。 4.循序渐进原则尽量将康复训练内容分成小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训练。 5.缺陷补偿原则在教育和训练中,有目的地对智残儿童的身心缺陷进行补偿和矫正,促进其尽快康复。 6.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集体训练中,可根据儿童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分层分组进行。个别训练,要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水平和具体需要对各部分内容适当增减,学习进度和要允许有一定幅度的调整。 (二)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1.感知能力训练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从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展),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出现(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现),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功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小孩绝大多数都有言语障碍,因此康复训练中,言语训练占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点、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弱智小孩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而概念要用语言来表达,弱智小孩言语差,不能用语言表达概念,因而认知能力就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训练指导

智障儿童,他们也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帮助他们控制情绪不稳定行为,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主流社会,需要家长的努力,需要老师的教育,更需要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所有人的帮助。 智障儿童是我们群体中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他们.虽然他们在心理上或者在身体上,与我们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是他们与我们一样,都需要被尊重,需要被理解,需要被爱护。 智障儿童其实与我们普通儿童一样,他们有着活泼可爱的笑容。天真好动的天性。纯真无邪的话语,他们也是一群可爱的天使.只不过他们有时候不能够很快的理解我们惯用的表达方式,不能够很快的接受我们认为很简单的知识,不能够很快的找到排解不良情绪的恰当方式.所以,他们感到无助,他们发脾气,他们伤害自己,他们攻击别人. 作为一名智障儿童的家长,每天都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人,请问一下自己,我们真正的了解我们的孩子吗?我们知道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吗?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在表达什么,我们又知道吗?当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的孩子的时候,我们有没有也那样看我们的孩子呢?我们知道我们的孩子,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爱,但是不需要我们的溺爱,不需要我们对他们的一切都包办代替,他们是勇敢的海燕,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会更加坚强,但我们一定要坚信,我们的孩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训练该怎么做?智障儿童其实与我们普通儿童一样,他们有着活泼可爱的笑容,由于智力障碍的关系导致儿童情绪和交流不是很好,所以我们一定要对他们进行一个康复训练,加强儿童的语言交流。以下是专家介绍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训练。 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训练: 1. 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2.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3. 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 感知能力训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围)要求: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 5. 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

《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读书笔记

一、书名:《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二、作者:银春铭 三、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四、页数:256页 五、内容大意和要点摘录: 第一章关于智力落后的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了什么是智力落后,产生的原因,弱智儿童的筛选和诊断,智力落后的分级。 第二章关于弱智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 主要介绍了对弱智儿童心理发展的4种看法,阐述了弱智儿童发展异常的根本原因,表明改进环境和教育是促进弱智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途径。 第三章弱智儿童的认识过程 1、弱智儿童的感觉特点 ⑴知觉速度缓慢容量小。 ⑵知觉不够分化,联系少 ⑶缺少知觉积极性

⑷感知图画的特点: ①不全面不深刻; ②不能正确感知画面所表达的主体图像和图画中的景物;(不懂得透视原理,不理解绘画技巧;知觉恒常性缺乏) ③不能正确理解图画中人物、景色,以及人物和景色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把握不住图片中内容的主题,造成看图说话十分困难。 3、弱智儿童的记忆特点 ⑴识记缓慢,容量小;保持差,易遗忘;再现不完整。 ⑵记忆的编码过程不完善,不会分类、组块、中介、联想、特殊编码等方法。 ⑶记忆目的性欠缺,有意识记差。感兴趣的和运动记忆效果较好一些。 ⑷意义识记差,机械记忆相对较好。 4、弱智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 思维:感性认识不完整、言语发展不良、实践活动有局限条件下形成的。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Piajet。J。) ⑴直观具体,概括水平低,思维发展过程中速度慢;产生固着和粘滞。 大多数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⑵思维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 ⑶思维缺乏批判性和独立性 5、弱智儿童的言语发展特点 ⑴言语发生晚,表达能力差 ⑵词汇贫乏,语法简单 ⑶发音不准,吐字不清 6、弱智儿童的注意发展特点 ⑴注意的发展水平低。 ⑵注意的稳定性差,易分心。 ⑶注意的广度狭窄,使弱智儿童反应迟钝,学习速度缓慢,动作笨拙,影响学习。 ⑷注意的分配差。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 智能训练 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 2.锻炼记忆力训练 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 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异常行为矫正训练 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 1.正强化2.消退3.塑造4.条件强化5.惩罚 智能障碍的定义 智能障德指现有的能力水准有实际上的限制,其特征为: 显著低于平均的智力水准(IQ70以下)。 同时有下列各项适应技能中两种以上的相关限制: ●沟通●居家生活●自我照顾●社交技巧●使用社区●自我引导●健康安全●功能性学科能力●休闲娱乐●工作●智能障碍发生于十八岁以前 早期干预与系统康复训练 一、什么叫时期干预 "早期"从年龄来讲,是指从出生0岁到上学6-7这段时间,也就是人生最初阶段。"干预"包括医疗与保健,教育与训练,社会心理咨询。其中为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主。 二、早期干预的效果 儿童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就是0-7岁即人生的初几年,是大脑、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东西最容易,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可塑性很大,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儿童进行干预,可以促进儿童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受过早期干预的智障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小学或培智学校。 三、障碍系统康复训练 1.系统康复训练的领域 我们把康复训练的内容分解为可以观察测评的六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领域,形成系统康复训练的内容。他们分别是: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互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六个领域。 2.个别训练计划 由于智障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每一个智障儿童在上述六个领域发展情况

智障康复家庭训练

智障康复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07455381.html, 2008-10-28 [收藏] [推荐] [有奖纠错] [字号: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亲爱的家长: 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智障康复部全体同仁竭诚为您服务。 您的孩子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大脑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而造成其心理、智力、适应行为发展的各方面障碍。但是孩子是发展中的儿童,只是发展速度,质量不如正常儿童,但是只要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奇迹是会出现的。 让我共同努力,用真诚和信任,为孩子进行积极的,有效的康复训练,使孩子拥有美好的一天又一天。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五个原则: 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持因人实施原则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四、坚持强化性原则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 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

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及诊断与鉴别标准 关于“智力障碍”的有关用语相当多,如早期的“低能”、“呆子”、“白痴”、“笨瓜”、“傻瓜”、“蠢材”等。在特殊教育中,一般采用“弱”、“智能障碍”、“智力残疾”、“智力缺陷”、“智能低下”等术语,这些术语,虽然在涵义上有一定的差异,但通常被交互使用。 一、智力障碍的定义 对智力障碍的界定,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学科领域各有差异,如: (一)美国的定义 美国智力落后协会自1921年第一次提出弱智的诊断和分类系统后,先后进行了九次修订。在1959年之前,以IQ分数为标准,即IQ 低于70为弱智。1959年(第五版)的智力障碍定义,除智商外,增加了适应行为,要求必须同时具有低IQ和适应行为障碍才能被诊断为智力障碍。自此,对智力障碍的判断均以智力发展的明显落后以及社会适应行为障碍作为两个重要的标准。 下述为美国智力落后协会1983年、1992年和2002年对智力障碍所作的定义。 1.美国智力落后协会1983年(第八版)的定义 智力障碍是指一般的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同时存在适应行为方面的障碍,并发生在发育时期。 2.美国智力落后协会1992年(第九版)的定义 智力障碍是指个体现有的功能存在真实的局限,其特点是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同时伴有下列各项适当的适应技能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局限:交往、自我照顾、居家生活、社会技能、社区运用、自我管理、卫生安全、实用的学科技能、休闲生活和工作。智力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3.美国智力落后协会2002年(第十版)的定义 智力障碍是一种落后,其特征是在智力功能以及适应性行为两个方面有显著限制,表现在概念、社会和实践性适应技能方面的落后。障碍发生在18岁以前。 (二)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在1986年颁布的《精神障碍国际分类法(第十版草案)》(ICD - 10)中把智力障碍定义为精神发育受阻或发育不完全,以致智力水平和各种能力受损,如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技能方面的受损,适应性行为通常也有不同程度的受损。 (三)日本的定义 日本文部省将智力障碍定义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智力发展有一定的停滞,从而形成智慧能力的低劣,在处理自己身边事物及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有显著困难的人。 (四)我国的定义 我国于2006年4月1日开始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此次调查修订了1987年首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所采用的智力障碍的定义,将智力残疾界定为: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行为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或在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二、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在心理和行为特征方面,智力障碍儿童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如此,他们之间仍有很多共性特征。这些共性特征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一)认知方面 (1)识别身边、周围事物和现象有困难,重度者不能识别颜色与形状; (2)记忆缺乏明确的目的,记忆的组织能力较差,尤其是需要深入处理的记忆任务; (3)后设认知(认知执行任务时需要什么策略与使用自我调节能力的策略)的能力有困难; (4)分类能力差,例如,无法将火车与汽车视为一类; (5)理解、推理、判断能力低,智力发育低下、迟滞,智商指数(IQ)在70 以下。 (二)语言方面 (1)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发育迟缓,始语迟; (2)轻度的弱智儿在日常会话方面接近普通孩子,但对于复杂、抽象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低下; (3)发音、构音迟缓、异常;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计划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计划》使用说明 为规范我县3—6 周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顺利实施和业务管理,平邑县残联委托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制定《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教育计划》,主要用于智障儿童康复项目实施的监测、检查和督导。班级教学计划内容涉及学期、月、周教学计划、课程表、教案、个案研讨报告、康复训练效果分析等康复教育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规范智障康复训练与服务、提高康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教育班级教学计划》使用有关事宜作如下说明: 、班级教学计划的使用及填写 (一)《智障儿童基本情况一览表》 儿童监护人的基本信息,是老师与家长联系的重要信息,原则上每学期末家长会上与家长校对一次。 二)《智障儿童学习能力分析一览表》 根据《智障儿童学习能力评估表》上评估内容,分析儿童在粗大运动、精细动作、感官知觉、认知、语言交往、社会技能、生活自理七个领域的学习优势与弱势。原则上要求各康复机构每学期初进行一次儿童的学习能力分析。 (三)《智障康复学期单元教学主题》 单元教学主题的设计,遵循“孩子的学习就是生活,孩子的生活就是学习”的原则,筛选与孩子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原则上每月一个单元主题,二周一个单元主题之下的教学分主题。 ( 四)《智障康复学期教学计划》、《智障康复月教学计划》、《智障康复周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标、课程设计原则及儿童发展现状,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对教育工作作出长期和短期的安排,以确保康复教育工作有目的、有步骤、有成效地开展,使康复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位智障儿童身上,以达到促进每位智障儿童康复的目标。 1.学期教学计划:是教育内容的整体框架,为安排月计划、周计划指明方向

智障儿童评语

智障儿童评语 篇一:弱智儿童的鉴定与评估 弱智儿童的鉴定与评估 郑涛 (学号:0810053911专业:08级特殊教育系) 摘要:目前公认的弱智儿童定义是在发育期间智力发展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在适应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在鉴定弱智儿童时不能仅仅依靠智力测验的成绩,更应考虑到儿童在实际生活中的适应行为,综合考虑。本文将综述弱智儿童鉴定与评估的整体思路,并论述作为鉴定弱智儿童重要过程的智力测验量表——wiSc-iii。 关键字:弱智儿童;智力测验 并不是智力上有缺陷,智力测验成绩低于正常儿童就能够断定为弱智儿童,理论界与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智力测验成绩与儿童的实际状况以及后来的成就不相适应。因此在长期的理论实践中逐渐达成了共识,即智力落后儿童不仅是在智力和适应行为两方面有明显的缺陷的儿童,他们在认知、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弱智儿童的鉴定和评估绝不等于智力测验。而应该是一系列相互扶助,共为全面的评估体系。 ()一、认识弱智儿童

一直以来,研究领域对智力的理解不尽相同,然而我比较赞同多因素智力理论,人类是由各个方面的特质组成的。智力落后儿童应该如何定义、如何鉴别呢?我认为当前学者与研究人员多是以多因素智力理论为依据,从各个方面的综合考虑来鉴别智力落后儿童的。总体说来智力落后儿童的鉴别应考虑到运动、认知、感知觉、语言、适应性行为和社会性等方面。一般来说由于智力落后儿童在智力上的缺陷导致他们在其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往往存在差距。 弱智儿童在认知发展上的滞后表现最为明显,往往表现出注意的水平较低,注意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暂,选择性注意和注意的分配均很差,记忆能力落后,与正常儿童相比,弱智儿童很少采用间接记忆的方法进行意义记忆,对老师要求记住的词汇往往按呈现的顺序死记硬[1]背,而不会寻找规律和联系进行记忆。理解能力发展迟缓,学习迁移能力低,思维缺乏目 的性和灵活性,往往不能根据条件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势。 在运动和感知觉上,感知客观世界的信息少,速度慢,不精确,容量比同龄儿童小得多,感受外部刺激的能力较低,他们所获得的信息少且质量低,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差,语言学习困难,缺乏感知的积极性,对别人的呼唤反应迟缓,对近似的音节听觉分辨也很困难,常把形近、音近的汉字混淆,弱智儿童的知觉恒常性也比正常儿童差,同时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均衡性一般也比正常儿童差。但是弱智儿童的嗅觉、味觉和肤觉与一般儿童无显著差异。无论何种程度的弱智儿童,语言发展方面大致上都表现为说话晚,口齿不清,词汇量少,词不达意,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1、感知能力训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要求: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运动(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作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识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 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游戏"是儿童学习的媒介,它能增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

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

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关于智障儿童的康复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五个原则: 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持因人实施原则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四、坚持强化性原则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 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 智能训练 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 2.锻炼记忆力训练 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

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

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 一、康复训练 (一)康复训练基本原则 对智力残疾康复的教育与训练应该制定和实施以下基本原则: 1.可接受原则??智力残疾儿童的教育和训练内容应选择儿童容易接受、符合实际发展水平和特殊需要的。 2.实用性原则??在选择和确定智残儿童教育康复和训练内容时,应切实考虑到儿童未来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教给儿童脱离生活的或远离生活的“死”知识。 ?3.趣味性原则??对智残儿童的全部教育和训练应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尽可能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训练。 ?4.循序渐进原则??尽量将康复训练内容分成小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训练。 ?5.缺陷补偿原则??在教育和训练中,有目的地对智残儿童的身心缺陷进行补偿和矫正,促进其尽快康复。 ?6.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集体训练中,可根据儿童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分层分组进行。个别训练,要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水平和具体需要对各部分内容适当增减,学习进度和要允许有一定幅度的调整。 (二)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1.感知能力训练??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从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展),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出现(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现),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功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计划清单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计划》使用说明 为规我县3—6周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顺利实施和业务管理,平邑县残联委托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制定《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教育计划》,主要用于智障儿童康复项目实施的监测、检查和督导。班级教学计划容涉及学期、月、周教学计划、课程表、教案、个案研讨报告、康复训练效果分析等康复教育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规智障康复训练与服务、提高康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教育班级教学计划》使用有关事宜作如下说明: 一、班级教学计划的使用及填写 (一)《智障儿童基本情况一览表》 儿童监护人的基本信息,是老师与家长联系的重要信息,原则上每学期末家长会上与家长校对一次。 (二)《智障儿童学习能力分析一览表》 根据《智障儿童学习能力评估表》上评估容,分析儿童在粗大运动、精细动作、感官知觉、认知、语言交往、社会技能、生活自理七个领域的学习优势与弱势。原则上要求各康复机构每学期初进行一次儿童的学习能力分析。 (三)《智障康复学期单元教学主题》 单元教学主题的设计,遵循“孩子的学习就是生活,孩子的生活就是学习”的原则,筛选与孩子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原则上每月一个单元主题,二周一个单元主题之下的教学分主题。 ( 四)《智障康复学期教学计划》、《智障康复月教学计划》、《智障康复周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标、课程设计原则及儿童发展现状,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容,对教育工作作出长期和短期的安排,以确保康复教育工作有目的、有步骤、有成效地开展,使康复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位智障儿童身上,以达到促进每位智障儿童康复的目标。 1.学期教学计划:是教育容的整体框架,为安排月计划、周计划指明方向。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五个原则: 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持因人实施原则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四、坚持强化性原则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 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 智能训练 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 2.锻炼记忆力训练 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 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异常行为矫正训练 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 1.正强化2.消退3.塑造4.条件强化5.惩罚 智能障碍的定义 智能障德指现有的能力水准有实际上的限制,其特征为:

智障儿童期末评语

智障儿童期末评语 篇一:弱智儿童的鉴定与评估 弱智儿童的鉴定与评估 郑涛 (学号:0810053911专业:08级特殊教育系) 摘要:目前公认的弱智儿童定义是在发育期间智力发展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在适应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在鉴定弱智儿童时不能仅仅依靠智力测验的成绩,更应考虑到儿童在实际生活中的适应行为,综合考虑。本文将综述弱智儿童鉴定与评估的整体思路,并论述作为鉴定弱智儿童重要过程的智力测验量表——wiSc-iii。 关键字:弱智儿童;智力测验 并不是智力上有缺陷,智力测验成绩低于正常儿童就能够断定为弱智儿童,理论界与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智力测验成绩与儿童的实际状况以及后来的成就不相适应。因此在长期的理论实践中逐渐达成了共识,即智力落后儿童不仅是在智力和适应行为两方面有明显的缺陷的儿童,他们在认知、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弱智儿童的鉴定和评估绝不等于智力测验。而应该是一系列相互扶助,共为全面的评估体系。 一、认识弱智儿童

一直以来,研究领域对智力的理解不尽相同,然而我比较赞同多因素智力理论,人类是由各个方面的特质组成的。智力落后儿童应该如何定义、如何鉴别呢?我认为当前学者与研究人员多是以多因素智力理论为依据,从各个方面的综合考虑来鉴别智力落后儿童的。总体说来智力落后儿童的鉴别应考虑到运动、认知、感知觉、语言、适应性行为和社会性等方面。一般来说由于智力落后儿童在智力上的缺陷导致他们在其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往往存在差距。 弱智儿童在认知发展上的滞后表现最为明显,往往表现出注意的水平较低,注意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暂,选择性注意和注意的分配均很差,记忆能力落后,与正常儿童相比,弱智儿童很少采用间接记忆的方法进行意义记忆,对老师要求记住的词汇往往按呈现的顺序死记硬[1]背,而不会寻找规律和联系进行记忆。理解能力发展迟缓,学习迁移能力低,思维缺乏目 的性和灵活性,往往不能根据条件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势。 在运动和感知觉上,感知客观世界的信息少,速度慢,不精确,容量比同龄儿童小得多,感受外部刺激的能力较低,他们所获得的信息少且质量低,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差,语言学习困难,缺乏感知的积极性,对别人的呼唤反应迟缓,对近似的音节听觉分辨也很困难,常把形近、音近的汉字混淆,弱智儿童的知觉恒常性也比正常儿童差,同时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均衡性一般也比正常儿童差。但是弱智儿童的嗅觉、味觉和肤觉与一般儿童无显著差异。无论何种程度的弱智儿童,语言发展方面大致上都表现为说话晚,口齿不清,词汇量少,词不达意,

中重度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研究

一、康复训练课程内容 健康的身体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能量消耗,提高身体各器官的机能,促进生长发育。针对一切脑瘫患儿。但智障的脑瘫患儿不同于一般脑瘫患儿,他们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在给他们做训练时训练的方式、方法要做些变化。以下是我用的“知觉动作发展训练”为智障的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一些经验。 (一)训练人数和训练时间 每次训练最多训练两名到三名学生。康复训练中复杂的动作需要老师的辅助。尤其是一些比较危险而学生又不能独立完成的动作需要辅助的地方就更多。在康复训练中我们不仅要帮助他们做训练还要帮助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在康复训练中能够正常的训练。所以每次康复训练时学生人数不能过多,否则训练会顾及不暇,训练效果也就不理想了。那么我们要求学生的训练时间分为上午和下午以全部训练项目加在一起大概一百分钟左右为宜。通常在康复训练时要有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休息,所以真正的训练时间是九十分钟。训练时间过长孩子会感到很疲劳且没兴趣,训练时间太短效果就会不理想了。所以我们的项目也在上午和下午的进行搭配。 (二)训练次数与动作方法 学生在学校康复训练的时间每周五次为宜休息两天的时间安排。康复训练是需要一定的运动量。训练的次数不够导致对正确动作产生不正确的记忆,也不能提高需要训练的肌力,训练效果达到不明显。训练的手法要依照学生的情况进行训练,不能够盲目的给学生进行训练,训练前必须给学生进行评估。动作的错误和训练的次数过多,学生容易引起训练的反作用和身心疲劳,并且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康复训练内容,形成恶性循环。常此下去不仅没能形成正确的康复训练,更大造成反效果。 (三)家庭训练

智障康复家庭训练

智障康复 亲爱的家长: 赣州市立医院康复医学科全体医务人员竭诚为您服务。 您的孩子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大脑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而造成其心理、智力、适应行为发展的各方面障碍。但是孩子是发展中的儿童,只是发展速度,质量不如正常儿童,但是只要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奇迹是会出现的。 让我共同努力,用真诚和信任,为孩子进行积极的,有效的康复训练,使孩子拥有美好的一天又一天。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五个原则: 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因人实施原则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四、坚持强化性原则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 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

弱智儿童的鉴定与评估

弱智儿童的鉴定与评估 郑涛 (学号:0810053911 专业:08级特殊教育系) 摘要:目前公认的弱智儿童定义是在发育期间智力发展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同时在适应 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在鉴定弱智儿童时不能仅仅依靠智力测验的成绩,更应考虑到 儿童在实际生活中的适应行为,综合考虑。本文将综述弱智儿童鉴定与评估的整体思路,并论述作为 鉴定弱智儿童重要过程的智力测验量表——WISC-III。 关键字:弱智儿童;智力测验 并不是智力上有缺陷,智力测验成绩低于正常儿童就能够断定为弱智儿童,理论界与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智力测验成绩与儿童的实际状况以及后来的成就不相适应。因此在长期的理论实践中逐渐达成了共识,即智力落后儿童不仅是在智力和适应行为两方面有明显的缺陷的儿童,他们在认知、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弱智儿童的鉴定和评估绝不等于智力测验。而应该是一系列相互扶助,共为全面的评估体系。 一、认识弱智儿童 一直以来,研究领域对智力的理解不尽相同,然而我比较赞同多因素智力理论,人类是由各个方面的特质组成的。智力落后儿童应该如何定义、如何鉴别呢?我认为当前学者与研究人员多是以多因素智力理论为依据,从各个方面的综合考虑来鉴别智力落后儿童的。总体说来智力落后儿童的鉴别应考虑到运动、认知、感知觉、语言、适应性行为和社会性等方面。一般来说由于智力落后儿童在智力上的缺陷导致他们在其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往往存在差距。 弱智儿童在认知发展上的滞后表现最为明显,往往表现出注意的水平较低,注意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暂,选择性注意和注意的分配均很差,记忆能力落后,与正常儿童相比,弱智儿童很少采用间接记忆的方法进行意义记忆,对老师要求记住的词汇往往按呈现的顺序死记硬背,而不会寻找规律和联系进行记忆[1]。理解能力发展迟缓,学习迁移能力低,思维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往往不能根据条件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势。 在运动和感知觉上,感知客观世界的信息少,速度慢,不精确,容量比同龄儿童小得多,感受外部刺激的能力较低,他们所获得的信息少且质量低,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差,语言学习困难,缺乏感知的积极性,对别人的呼唤反应迟缓,对近似的音节听觉分辨也很困难,常把形近、音近的汉字混淆,弱智儿童的知觉恒常性也比正常儿童差,同时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均衡性一般也比正常儿童差。但是弱智儿童的嗅觉、味觉和肤觉与一般儿童无显著差异。 无论何种程度的弱智儿童,语言发展方面大致上都表现为说话晚,口齿不清,词汇量少,词不达意,表达不连贯,经常出现构音、声音和语流等方面的障碍,理解语言的能力强于表达语言的能力,与同龄人相比句法简单词汇贫乏。 智力落后儿童的个性和行为上存在一系列特点,独立性差,坚持性不强,相互关系简单,很少主动与其它儿童友好交往,自我意识差,是非观念淡薄,易受暗示,常有不可遏制的冲动,兴趣狭窄且不易持久,对环境变化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情感上智力落后儿童情感幼稚、表露在外,内心体验不深刻、调节性差,高级情感发展迟缓,且不少儿童有病态的情感,如忽而情绪高涨,忽而感情冷漠等[2],自我控制能力缺乏。 对于弱智儿童的鉴别,目前采取的较为一致的标准有三条: 1、智力显著低下,在个别施测的标准化智力测验中,其智商在70分以下。2006年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分级标准如下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知识分享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 则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五个原则: 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持因人实施原则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四、坚持强化性原则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 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 智能训练 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 2.锻炼记忆力训练 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 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异常行为矫正训练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实践与探索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19-11-21T13:07:37.44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8期作者:李军王雪梅 [导读] 化学是学生在初三阶段开始接触的学科,使注重化学实验活动。 山东省荣成市特殊教育学校山东威海264300 智障儿童由于大脑器质性损害或脑发育不全,造成认识活动障碍及心理活动障碍,同时伴有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表现为肢体不灵活、反应迟钝、运动能力差,这些都对智障儿童的正常活动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此,特殊教育学校都专门开设了康复训练课,以促进智障儿童身心发展,补偿缺陷,挖掘潜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进行科学化初期评估 我们把康复训练的内容分解为可以观察测评的六个部分,即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互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每个部分称为一个领域,形成系统的康复训练的内容。 针对进行康复训练的所有智障儿童,一是根据《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进行测评;二是根据《智障儿童康复训练档案》中的6大领域60个项目进行具体评估,从中发现儿童各种功能和能力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分析出康复训练的需求和发展可能,确定康复训练的长期目标、细化短期目标,选择、设计康复训练活动形式和训练方案,为制定个别康复训练计划做准备。 二、建立个别化教育档案 由于智障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每一个智障儿童在上述六个领域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各有自已的特殊需要,因此需要为每个儿童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来指导康复训练进程。根据初评结果,为每个儿童量身打造一套长期训练计划和具体、详实的可行性短期训练方案,然后在训练过程中针对训练内容做好详细记录,便于随时调整。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中期评估与总结,查看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为下一步开展训练工作提供依据。学年末再进行一次末期评估与总结,形成个别化教育档案,提高康复训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训练效果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三、探索生本化训练模式 1.训练情节趣味化。智障儿童的天性也和正常孩子一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竞争、比较、合作或支持。恰当地运用比赛或合作的方式及趣味化训练能增强训练的娱乐性,建立他们互相仿效、互相激励的态度,增加“我要做得更好”的动机,激起儿童良好的情绪和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注意力集中、记忆清晰、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如趴地推球,仿佛在给小动物喂食;平衡台训练,两两相对拉大锯;滑板训练,学做小乌龟爬来爬去,和小鱼小虾做游戏……轻松的游戏氛围,使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产生愉悦的情绪,训练效果倍增。 2.训练过程人本化。根据每个智障儿童的能力水平,综合考虑训练环境与条件,我们常用“工作分析法”小步子、多循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使其多种感官参与训练。以教学“穿裤子”为例,我们采取“演示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个别辅导——强化提高”的训练模式。对于能力较好的儿童,采用顺序法:第一步儿童坐着,从椅子上拿起裤子;第二步穿进一条裤腿;第三步再穿进第二条裤腿;第四步站起来,把裤子拉到膝盖;第五步把裤子拉到腰上;第六步扣上扣子,完全穿好。对于能力较差的儿童,我们采用倒序法,先由教师做好前几步,孩子只需做好第五、六步,以此类推,直至达到训练目标。训练过程分解步骤越详细,越利于儿童接受。训练时,力求活动设计难度与训练强度适中,使孩子们“抬一抬脚,就能吃到苹果”,训练梯度呈螺旋化上升。 3.训练评价科学化。评价在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对训练任务完成情况及儿童训练效果的评估,也有利于对训练目标及时调整。我们本着“人人进步一点点,天天进步一点点”的原则,每学年对儿童进行三次综合评估,主要从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六大领域对学生进行评估。其特点:一是不同儿童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即基础好的学生标准高一点,基础差的学生标准低一点;二是不同方面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即同一儿童发展快的方面标准高一点,发展慢的方面标准低一点;三是不同发展阶段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即训练时间长的标准高一点,训练时间短的标准低一点。这种“一对一”的评价方式更具科学性、全面性、规范性。教师定期与家长联系,进行家长意见反馈(每学期每生一次),并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解决,家长满意率达100%,持续参加训练一年以上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0%左右。 四、带动家长社区共同参与 智障儿童个性和品质的形成受到家庭教育的直接影响,而家庭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面对现实,尊重和欣赏自己的孩子。为了使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我们定期开展家长培训、亲子同训、家访等活动,传授康复训练知识,主动教给家长教育康复知识、方法,倾听家长心声,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康复训练指导服务,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康复训练格局。每年度我们开展24次知识宣传活动、6次社会融入活动,每周一次家庭康复训练指导,为更好地实现家校训练、社区融合、提高训练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长期的家校结合训练,孩子悄悄发生着蜕变,有的行动麻利了,有的讲话清晰了,有的生活自理了,有的自食其力了。家长开放日上,当看到孩子们用笨拙的小手流畅地写下“人、口、手……”;看到孩子们摆着小棒数起“1、2、3……”;听到孩子们快乐地唱起“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有的家长默默不语却泪流满面,有的妈妈走上前温暖地拥抱着孩子。 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训练效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我们坚信:只要以爱心和耐心接纳智障儿童,循序渐进,科学训练,每一个智障儿童都能够拥有灿烂的明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