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智能化设计总体目标

建筑智能化设计总体目标

建筑智能化设计总体目标
建筑智能化设计总体目标

总体建设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必须结合该项目的实际特点和应用需求,依据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在充分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及现代化商业办公大楼对信息化的需求外,系统还应适当超前设计,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充分展示智能化系统在项目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层建筑系统工程主要建设目标:

提供信息化的网络平台

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工作环境

提供大楼设备、功能和信息共享的智能管理环境,提高大楼现代化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提供未来发展所需的智能建筑功能升级与扩展余量

节能:通过能源监控和管理达到节能,在大楼生命周期内减少能耗及浪费,以可持续的方式提高设施效能

安保:确保大楼内人员及财产的安全

高效:通过建设高效的通讯网络设施,提供自动化办公及电话通讯等信息化服务

运营服务:为大楼住户提供服务,有效降低住户运营成本,提高住户的生产和经营效率,实现更高的客户满意度

以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依靠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管理,利用计算机及相关高新技术,将自然生态环境、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与信息处理技术等相结合,应用适度超前的先进、适用、优化集成的成套技术和设备体系,将项目的智能化各子系统有效集成,为大楼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开放的环境,最终实现节能、降低运营成本,保护环境和提高服务质量等目标

超高层10大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资深工程总必须知道的:超高层10大技术难点及解 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难点1——结构系统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

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难点2——垂直交通设计

办公楼智能化设计方案

石嘴山科技园办公楼智能化系统 设计方案 宁夏鹏声科技有限公司编制

1、前言 智能化建筑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依据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管理,利用计算机及相关的最新技术,将自然生态环境、建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与信息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高度综合复杂系统,它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更加舒适、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更加开放的商务办公、娱乐休闲环境、实现建筑物基础物业管理、安全防范管理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高度自动化,实现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保护环境和提高服务质量等目标。 针对科技办公楼项目的具体情况,我们公司融汇多年来的智能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智慧,紧紧把握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集成国内外先进的监测、控制和布线产品设备,融合多年来的工程建设经验,推出适合项目具体情况和特点的设计方案。 2、总体规划 2.1综合网络管理设备 2.2设计范围和内容 本次设计包括的建筑为:科技办公楼。 本次设计将提供以上范围的智能与信息设计,包括网络信息化,语音程控系列,综合布线、安全技术防范、等方面,为企业搭建通讯与信息传输平台、建立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管理系统。 3、综合布线系统 3.1系统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网络连接的物理基础和信息传输的通道。而楼层现状每户都是光纤入户后续无法进行综合管理,使用成本高。

3.2系统设计 此次设计采用主干分网,末端自由配置的原则,具体末端网络的分离在管理子系统(配线间)来实现。本次设计的综合布线系统铜缆采用非屏蔽超五类类布线方式。 3.3系统组成 4、视频监控系统 4.1系统概述 监控系统通过安装在主要通道等区域的前端摄像机,将图像传送到管理中心,进行严密的二十四小时电视监控,不仅能在第一时间对违法事件作出快速反应,还能提供事件发生前后一定时间内的查证资料。 本项目系统设计采用全数字方式,图像质量要求不低于四级。 4.2系统组成 系统由前端监控摄像机、网络平台、监视器、存储设备、及线缆组成,电梯专用摄像机采用模拟摄像机方式接入网络。 4.2.1监控点位分布 功能。

智能化资质标准

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07年02月11日 一、总则 (一)?? 为了加强对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企业的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结合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特点,制定本标准; (二)?? 本标准工程范围系指各类建设工程中的建筑智能化工程; (三)本标准是核定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活动的企业资质等级的依据; (四)本标准设一级、二级两个级别; (五)本标准中工程业绩和专业技术人员业绩指标是指已竣工并验收质量合格的建筑智能化工程。 二、标准 (一)一级 1、企业资信 (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2)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并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工商注册资本金不少于800万元,净资产不少于960万元; (3)近五年独立承担过单项合同额不少于1000万元的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不少于2项; (4)近三年每年工程结算收入不少于1200万元。 2、技术条件 (1)企业技术负责人具有不少于8年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经历,并主持完成单项合同额不少于1000万元的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不少于2项,具备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或高级工程类专业技术职称; (2)企业具有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中级及以上工程类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0名。其中,自动化、通信信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分别不少于2名,注册电气工程师不少于2名,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项目经理)不少于2名; (3)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均具有完成不少于2项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业绩。 3、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及固定的工作场所;

超高层智能化设计

超高层智能化设计 一、超高层建筑的建筑特征 超高层建筑具有显著的建筑特征。其建筑高度高、总建筑面积大、投资大,目前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功能更为复杂多样而且经常以多功能的综合建筑群或城市综合体的模式出现;不仅竖向交通占用空间很大,而且通常有竖向通道的转换,设备层、转换层内的相关专业设备及管道多而密集;设备竖井多,布置集中、密集;塔楼部分每层建筑功能相对单一,每层面积不是很大;避难层设置多(常以避难层作为功能分区);对消防、抗震等防灾要求都很高。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应针对超高层建筑特点并结合当前主流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选择适合的系统形式和技术路线(如模拟和数字、以太网和总线、自成套系统和非自成套系统等的选择),才能有效地解决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 超高层建筑特点体现在一明、一隐两个方面。明显的特点是由于建筑物的高度带来的竖向分区,其功能性分区之间均设置有避难层或设备层,每一个功能区建筑规模都较大,一般在几万m2左右,竖向分区一般在3个以上。隐含的特点是存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来维护、管理建筑物的日常运营。 二、通信系统 作为超高层建筑的通信系统,因其规模庞大,一般由当地电信运营商承担建造,提供语音、数据、视频、传真、因特网等多媒体综合传输

业务。在建筑物内设置的用户电话局是城市级别的通信网络的一部分,设计者应考虑预留物理上分开的双通信接入系统路由,以满足如城市SDH(同步数字体系)光纤通信传输网络的应用需求,在超高层建筑物内应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竖向分区的特点,分别采用分级和分区的设计措施: 1、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宜建立两级通信网络系统。一级通信网络系统由提供建筑物整体业务的中心程控交换机等局端设备组成。在不同使用区域构建二级通信网络系统,如办公、酒店、商业等区域,采用网络型程控交换机,分别提供各类业务需求。 2、可考虑如图1所示的无源光网络通信接入技术在建筑物内的应用。可将光网络单元(ONU)部署在避难层的电信主室内,管理避难层之间功能区的数据、语音业务。 通信系统的网络组成方式需要结合当地电信运营商的本地资源情况进行部署,其组成方式直接影响建筑物内综合布线系统的拓扑结构,因此设计者应立足于超高层建筑的特点,与当地运营商尽可能早地共同制定出网络方案,才能更好地把握设计品质。

智能化建筑物网络工程设计方案

智能化建筑物网络工程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 1、设计依据 (1)智能化建筑概况 建筑规模为地上20层,地下4层,共计24层,地上5层以上为标准层。工程设计范围主要是高层的主楼建筑,总计建筑面积约五万多平方米。 (2)通信信息种类和数量 该智能化建筑的信息种类主要是话音和计算机数据,根据用户提供的各个楼层所需的话音和计算机数据的信息点数量和分布如表1所列,话音信息点为1260个,计算机数据信息点为629个。 (3)机房位置设置 根据用户使用需要和设备配置等要求,在智能化建筑设计中已将用户电话交换机房和计算机主机房的位置,分别确定在5层和7层。 (4)配线架和缆线的设计 为了便于使用管理和维护检修,根据用户要求每个楼层均需设置配线架,用户电话交换机机房设置总配线架。 2、设计标准 根据国内通信行业标准《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 926·1~3—1997)、《建筑与建筑群结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修订本)(CCECS 72:97)来设计。 3、设计要求 本工程设计要求目前能满足话音和计算机数据的需要,要适当结合今后发展趋势。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后,使整个网络系统一次布线后,在15~20年内能满足用户发展要求。 二、设计方案的确定 主要是系统构成、各子系统设计线缆选用和连接方式等设计方案。 1、系统构成 根据本工程设计依据和用户实际需要,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范围为主楼,无其他建筑,所以没有建筑群子系统,只有主干子系统和水平布线子系统两部分。 综合布线系统为电话话音和计算机数据两大网络系统服务,是它们的传输媒质,也是基础设施部分。 2、各子系统设计 (1)工作区布线 本工程具体配置是根据智能化建筑各部分使用功能不同,按用户通信需要,对各个楼层通信引出端的数据和位置进行考虑,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① 电话话音通信引出端(信息点)按用户预测要求进行配置。 ② 数据通信引出端一般按房间面积10m2为1个点,超过5m2时增加1个点;特殊用户或房间按实际需要或每间最少设1个点(如秘书室、财务管理室等),用户电话交换机机房内设置不应少于2个点。 (2)缆线类型的选用 ① 认为本工程中可采用非屏蔽系统。因为其技术较为成熟、运行可靠,目前完全可以满足该办公楼的信息需要。

建筑智能化工程资料全套标准

一、前期准备阶段 0 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0 2.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1) 3. 设备材料供货时间表 (2) 4. 工具借用清单 (3) 5. 技术交底纪要 (4) 6. 图纸会审记录 (5) 7. 设备材料进场检验单 (6) 8. 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使用报验单 (7) 9. 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 (8) 10. 工程开工报告 (9) 二、施工过程阶段 (10) 11. 施工日志 (10) 12. 设计变更表 (11) 13. 工程洽商会议记录 (12) 14. 工程签证 (13) 15. 设备安装记录 (14) 16. 管道、线缆安装记录 (15) 17.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6) 三、施工收尾阶段 (17) 18. 工程竣工报告 (17) 19. 工程延期说明 (18) 20. 系统调试合格证书 (19) 21. 系统调试及试运转记录 (20) 22. 设备材料验收交接单 (21) 23. 报验申请表 (22) 24. 移交资料清单 (23) 25. 验收报告 (24) 26. 工程总结报告 (25)

一、前期准备阶段 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备注: 1、项目经理、业务负责人及现场施工负责人接收并保存。

2.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3. 设备材料供货时间表 备注: 1、以上内容由产品采购部填写,并分交项目经理、现场施工负责人及仓管人员; 2、如有设备不能按计划供应或型号更换时,应及时通知项目经理与甲方进行协商,以 便不影响工程工期。

4. 工具借用清单 工程名称: 现场施工负责人(签字、日期):仓管员(签字、日期):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优化设计研究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优化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05T14:48:18.61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作者:詹锐斌 [导读] 核心筒作为超高层建筑的重要功能性空间,对其设计进行合理优化,不仅在结构上起到支撑建筑的效果,也在实用性上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 珠海市建筑设计院广东省珠海市 519000 摘要:核心筒作为超高层建筑的重要功能性空间,对其设计进行合理优化,不仅在结构上起到支撑建筑的效果,也在实用性上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文章站在设计的角度,对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中,电梯、消防、卫生、电力、功能五大系统进行分析,供相关研究参考的同时,为优化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方案提供方法。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建筑设计;核心筒 引言: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进一步加快,为了有效的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实际问题,超高层建筑在工程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提升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水平,必须从核心筒的设计优化展开,这一点既满足了建筑设计方式升级的需要,也适应时代对于建筑行业发展的要求。 一、电梯系统设计优化方案 在超高层建筑中的核心筒设计中,电梯系统占据着绝对的重要地位,并在比重上有着明显的优势性。在对电梯系统进行设计时,要从电梯井与电梯厅两个方面进行分别说明。 (一)电梯井道 电梯的数量与其具体的分布形式,直接的控制着整体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中,其他功能区域的分布情况。如果电梯的数量较多,需采用群控的方式进行管理时,单面的数量尽量不应超过4部,并尽可能在设计时采取面对面分布的方式,减少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观看指示信号不及时的情况。 以写字楼为例,在选用电梯时,尽量避免使用载重在1000kg以内的电梯,防止使用过程中由于轿厢狭小而产生的压抑感,尽可能使用1150kg以上的电梯,将使用中的舒适度进行提升[1]。 同时,在设计中对电梯型号进行选择时,由于不同品牌的电梯对于井道的要求不同,在井道尺寸、冲顶高度、底坑深度等系列参数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水平。所以,具体超高层建筑设计中,为了使核心筒中电梯的设计更为合理,应当以自身的实际使用条件为基础,对其进行选择,并至少预留三种不同的品牌,供招标使用,并配以具体的井道方案。 另外,为了保证使用过程中超高层建筑电梯的安全系数,在发生故障时,使梯内人员可以进行有效的逃生与自救,应当以11m为标准,在未停站的位置处设置逃生门。条件允许的工程中,可在每两层的厅门处设置逃生门。 (二)电梯厅 电梯厅的设计,是整个建筑中电梯最为密集的区域,应当对各竖向分区的分布进行合理的控制,并由此作为确定电梯设置形式的基础内容。 “一”字型的设置,是最为常见的设计形式,可以有效的保证各电梯厅之间保持独立的状态(如图 1 所示)。同时,对于停滞使用的电梯厅可以作为其他功能区域被合理的利用起来,实现使用效率的提高。 “T”型设计,在方形的核心筒设计中较为常见,当电梯终止使用时,可以将楼板打开,形成新的挑高前厅。 “十”字型的设计,也是十分常见的设计方案,将电梯设置在“十”字通道的两侧,可以将通道作为电梯厅进行有效的利用。然而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其宽度水平进行控制,一般单面梯保持在2.5M-3M,双面电梯尽量在3M-4M左右,以使其空间不至于产生拥挤感。 图 1 “一”字型单侧电梯厅 二、消防系统与楼道间的设计 安全设计在超高层建筑中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发生火灾或是其他突发性事故时,必须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所以,消防通道在建筑中位置的布置就成为了关键性的问题,在保证其功能性发挥的同时,还有对其覆盖范围进行设计处理。 一般情况下,消防通道在设计时,应当分置于整体建筑的两端,防止其由于过度集中而产生拥堵的情况。当高层低区的面积较大,需要增加消防通道时,可以在核心筒以外的空间进行加设,以免对整体核心筒结构产生影响[2]。 三、卫生系统的设计 在卫生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男女相邻的设计方案,以此可以将前室的空间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水平,同时还可在给排水系统上进行设计优化,使得整体的管线设置更加集中,方便后续工作中的维修与管理。由于清理间功能的特殊性,必须设置在卫生间的临近位置,以保证其功能作用的发挥。 在使用过程中,为了对楼层的利用效率进行优化,需不断的对电梯的分区进行变更处理,而这一点,就会对卫生系统中的用水房间位置产生新的要求。虽然在变更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管道,尤其是横管,但为了提高楼层内的空间利用率,进行变更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四、电力系统下,强弱电间的设计 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强电、弱电间,应当进行分开的独立设计,以免较强的磁场对信号的传输产生负面影响,并在空间上保证其面积范围在5m2左右。这样做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桥架出线的密集化,是体现设计科学性的重要措施。同时,还应当尽量保证强、弱电间与用水房间的隔离,如设计中两者处于临近关系,则必须用双墙或是混凝土墙对其进行分隔处理。 在弱电系统的处理中,复杂度水平较高,与相关的网络、视频、消防等设施息息相关,是实现超高层建筑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弱电系统在设计时展现出的智能化水平,也是体现其设计专业化与系统化的基本内容,因此在弱电间的设计中,应当预留足够的空间,

浅谈超高层建筑的利与弊

浅谈超高层建筑的利与弊 刘治伟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在现今的主要城市中,超高层楼宇已经不是几个地标性建筑的专利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写字楼、酒店、商场、住宅等各种用途的超高层楼宇拔地而起,并且其内部结构也日趋复杂。毋庸置疑,我们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超高层建筑急剧发展期,这种发展具有全球性规模,从莫斯科到中东、从上海到旧金山,越来越密的城市,越来越高的建筑不断涌现。高层建筑像一柄双刃剑,利弊共存,既有节约土地不可代替的价值.又有破坏人居环境的潜在威胁。高层建筑设汁中.建筑师应高瞻远瞩,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本文从节约土地、开拓再生绿化空间;建设立体交通网络,建筑交通一体化;节约能源和气候意识的回归,尊重社会人文环境,发扬特色建筑文化等方面,阐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层建筑的认识。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未来发展利与弊 1.超高层建筑的诞生 超高层建筑隶属于高层建筑范畴,追溯超高层建筑的起源不能不涉及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出现是人类美好愿望、社会需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完美结合。 尽管高层建筑是现代文明的成果,但是人类追求 更高、更远的美好愿望早已有之,追求更高是人类的 天性和宗教情结使然。高大雄伟历来是权力、地位的 象征。高大建筑也从来都是神圣的,人们一直希望通 过高大的庙宇、教堂、高塔来架起通往天堂(神、上帝) 的桥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高层建筑建造方面表现 出了高超的智慧:中国古塔,是我国古代的高层建筑, 在工程技术上早就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我国大陆最高 的塔,要数河北定县城开元寺塔。开元寺塔建于北宋 咸平四年(1011年),从底到塔刹尖部高度有85.6 m,是

建筑智能化工程方案设计

建筑智能化工程方案设计 智能建筑开始了迅猛发展,新技术也有了越来越快的更新周期,涉及的管理部门和学科也越来越多,随之要求能与之匹配的管理新模式。在这一背景之下,对于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开展专门的项目管理研究,对有效管理项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必要性,下面是整理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方案设计,欢迎来参考! 必要性 智能化的建筑工程势必是集成化和一体化的,工程中的各个项目相互关联,任何项目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项目。如工程造价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工程效益,也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与进度。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就要求管理决策者科学衡量工程的进度、成本、质量等指标。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在于满足用户需求,其本质就是协调好各个工程项目,使它们的呈现保持均衡状态。因此,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项目集成管理应涵盖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满意度、安全、效益等全要素。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项目集成管理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现代工程项目各要素间的密切关联程度不断深化,所以,分析研究项目集成管理时应综合评估各个要素以及实施管理各项内容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整体性、系统性的管理思路就显得很重要。、

可行性 建筑项目的共性。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依托建筑主体,在其内部构建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三大系统,这些系统优化整合了结构、服务与管理,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且实现了最低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可以说是集节能环保、高效、优质于一体。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应用项目集成管理是基于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管理结构的思路,同时建设工程是为了满足业主的要求,不同的建设项目要以满足设计功能为条件,优化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等指标。所以项目集成管理在协调工程项目进度、质量、环境、各参与方满意等目标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理论与物质基础。第一,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项目管理理论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在其集成管理体系中融合了多种理论与模型,逐渐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都将为建设工程项目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因此应减少对细小环节的投入,减少相应的工作量。这就要求必须协调、统一各个项目,集成化管理各个项目。第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之间是是“协作、共赢”的关系,这就要求各参与方就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一致协商,以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目标为主线,相互配合,进而实现建设工程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技术研究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技术研究 随着城市空间压力的进一步加大,超高层建筑得以迅速兴起和应用。在实践过程中,体量大、功能强、需求复杂、功能齐全是超高层建筑的主要应用特征。面对着人们越来越高的居住要求,对超高层建筑进行智能化技术的设计应用已成为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由此展开分析。 1智能化建筑的基本内涵 智能化建筑是基于传统建筑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表现形态。其以建筑结构作为基本的应用平台,通过电气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的设备系统、应用系统、管理系统、安全系统、服务系统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了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化、高效化、便捷化、节能化、环保化和健康化。从应用过程来看,智能化系统的应用使得各个独立的资源和功能相互连接、协调,实现高效化的统一管理。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电气系统与互联网系统的充分结合是智能化建筑应用的核心所在。 2超高层建筑智能化应用的必要性 智能化系统是超高层建筑的大脑所在,其通过系统内部的资源协同和功能划分,使得整个建筑在功能、防护、舒适度等方面具有更加突出的应用优势。从建筑工程发展的趋势来看,进行超高程建筑的智能化应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而言,随着经济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这一因素的改变使得我国的建筑耗能持续增加,建筑工程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能源短缺问题,要实现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科学化,就必须通过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建筑工程行业能源问题的充分解决。基于此,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城市超高

层建筑中,消费群体对于建筑安全度、高效度、舒适度便捷程度等内容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建筑技术与新兴信息技术的充分结合。由此可见,在超高层建筑发展过程中,实现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信息通讯的结合势在必行。只有充分实现这些智能技术的交叉使用,才能确保超高层的高效化发展,进而满足人们的应用要求。 3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超高层建筑的智能化技术应用是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系统性较强的实践过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现代施工工艺的成熟,超高层建筑中的智能化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体的技术应用表现如下: (1)运维管理系统的智能化。传统建筑模式下,超高层建筑的运维管理受到电气设备、管线道路等诸多内容的干扰,使得整个运维过程难度较大,且效率较低。而在智能化建筑应用过程中,BIM 技术运营维护管理系统得以充分应用。BIM 技术运营维护管理系统包含了数据存储服务器、能耗采集服务器、设备运行管理服务器等诸多内容;其在大数据云平台的支撑下,使得运维管理的系统运行、物理信息和几何信息进行集成,实现了管理的三维可视化。另外,通过对人员、设备、能源及运维报表等内容的系统把控,其使得整个管理过程中的控制更加集中,实现了运维管理的高效准确。 (2)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使得建筑工程领域的电子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利用,有效的实现了建筑工程的网络化、智能化。从应过程来看,物联网技术、宽带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是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网络技术应用的三个主要表现方面。物联网技术是对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垂直交通设计难点2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筒上下统一等多方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 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 1.内核式:中央核心筒布局 在建筑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

智能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通用版)

1、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工程施工部署 根据建设单位招标文件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我公司经过认真研究,决定选调我总公司主力施工队伍,调配良好的机械设备,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施工工艺,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采取严格的科学组织管理手段,密切与建设单位合作,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快速,优质,安全地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努力创建优良工程。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现作如下部署: 1、我公司如中标,在三日迅速调集主要管理人员、施工机械和劳动力进入工地,形成施工能力,同时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并根据工程需要和施工现场情况,合理安排必须的施工生产、生活设施,做好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布置好管线路,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2、由于本工程的施工现场相对较为适合,故施工现场计划安排必需的施工生产及现场办公设施;其生活设施按照文明施工的要求与施工生产设施分开搭建。本工程施工现场的生产设施计划安排现场工地办公室、会议室、门卫室、材料库、施料堆放场地以及临时厕所等设施。生活设施则计划安排职工宿舍、职工食堂、厕所等设施。

3、土建工程的施工应采取全力突击施工的方式,尽快完成土建工程的施工,消除天气影响因素,确保工程进度,减轻后期施工的工期压力。 4、抽调各专业工种技术骨干,并配足各专业施工人员,组成强有力的施工队伍。科学组织现场施工,充分利用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法,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5、由于本工程周围环境要求清洁卫生,达到市容清洁卫生标准。故我公司一旦中标,将对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用地及道路均采取硬化地坪处理,消除污染源,为整个工程的文明施工和保护环境创造必要的条件。 6、抓紧做好各种工程材料、构配件的加工、订货工作,并随工程计划进度,配套供应。安排专人作好市场调查,力求就近选择加工单位和大宗材料供应,减少转运环节和损耗,降低工程成本。 7、为保证工期进度,按工种分工序组织施工突击作业队,各工种各专业人员配备齐全,计划一线施工人员最高峰时,拟进10-20人左右。同时组织必要的劳动竞赛与物质奖励,开展赛质量、赛进度、赛安全,赛文明的施工活动。 8、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堵绝一切安全事故隐患,防火、防盗。

主要智能化系统设计国家规范

一、建筑智能化类 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二、综合安防类 1、安全防范 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A 70-2004安全防范工程费用预算编制办法 GA 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 T94-2000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 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2、视频监控 GB 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7401-87彩色电视图象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B 50198-19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入侵报警 GB 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A/T 368-2001入侵报警系统要求 GA/T 669-2006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GB 12663-2001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16796-1997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6677-1996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 GB/T 16572-1996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 4、出入口控制 GA/T 761-2008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GB 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A/T 269-2001黑白可视对讲系统 GA/T 72-2005楼寓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 678-2007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 5、其他 GA/T 670-2006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GA 27-2002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B 16571-1996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GB/T 16676-1996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GA 38-2004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 GA/T 514-2004交通电视监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三、综合布线类

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

1.智能建筑: 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2.建筑智能化工程: 又称弱电系统工程,主要涉及通信及控制、安全防范、多媒体三大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也是智能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其重要特点是人机结合,是以人为主的综合集成体系。 3.建筑智能化工程对设计人员的要求 1)专业知识的要求 。设计者应熟悉设计规范、准则,使设计更符合规定要求; 。除要掌握弱电系统的专业知识,还需了解建筑专业技术知识; 。需多与用户沟通,了解、分析用户要求,设计合理方案,以 免竣工后出现集成性差、配置不合理、控制精度低等问题; 。熟悉掌握产品及市场变化,保证设计运用产品的合理性; 2)专业配合要求: 与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的配合;与通信专业的配合;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与结构专业的配合;与给排水专业的配合;与暖通空调专业的配合;与电气专业内部的配合。 4.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和功能要求 ⑴ 基本要求。对管理者:便于管理、控制和维护,且成本较低; 。对使用者:舒适、安全、便捷。 ⑵ 实现目标。高效节能且节约运营管理费用; 。投资合理,能达到短期或长期投资受益目的;。具有可扩展性、 可变性,且能适应环境变化 5.系统规划具有的特性是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整体性: 强调与建筑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相结合,使之在外在和内在上进行最优组合,整体实现建筑与智能化系统的组合。 ?相关性: 强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系统集成关系,实现具有智能化特定功能的智能化系统工程。 ?目的性: 强调系统需实现的总目标(高效,舒适,方便,节能)和投资合理性问题。? 环境适应性: 强调必须能适应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实现技术的变化。 6.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规划的步骤及内容 ⑴ 系统规划步骤: 从系统建设必要性、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作出判断,并给出可行性报告。其可行性报告主要内容有: 。任务来源及工程项目的内容和目的要求; 。工程投资控制数额; 。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建设工期及工程费用概算; 。建成后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2)系统规划内容: 环境规划:对智能化系统的控制室、机房、弱电间等场所的空间、环境、视觉、电源及接地等要求提出设计要求。弱电系统规划:对18 个子项提出设计技术要求和实现手段。 7.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阶段的共划分为四个阶段。建筑智能化系统方案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初步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图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深化设计; 8.建筑智能化工程规划设计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系统规划设计就是对待建项目进行有步骤的探索分析和制定系统总体构想的过程。其规划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含施工、结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 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

建筑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简述

建筑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简述 1、概述 1.1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建筑业的结合,智能建筑与智能住宅小区工程项目迅速发展。建筑智能化正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单位所接受。目前智能化设计主要分两个阶段,总体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建筑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初步设计在智能化设计中被忽略。这有以下原因: 1.1.1当建筑工程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时,往往重视建筑设计本身的平、立、剖,而对其它专业,特别是设备工种,包括水、电、暖忽视,只要写一个简单的说明即可,而对智能化设计则未被列入内容,有的甚至不被考虑。 1.1.2当在设计方案评审时,有关主管部门提出或设计单位询问甲方(建设单位)关于智能化设计时,项目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这时,有的甲方才认识到需要这方面的设计。设计单位才被要求做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1.1.3正当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进行时,由于工期紧迫,建筑设计已进入施工图阶段,甚至已出桩位图,设计迫在眉梢。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甚至未经评审就进入施工图设计。1.1.4部分工程项目在进入施工后才发现缺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施工图,重新找设计单位进行智能化系统设计,在招投标时产生总体方案,中标单位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 1.2上述种种情况说明在目前智能化系统设计尚不正规,不能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时,总体方案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2、总体方案设计内容 总体方案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2.1工程概况 叙述本工程区位:建筑总面积、总高度;属民用建筑级别;工程意义;建筑平面功能、用途等。 2.2设计依据 包括国家现行规范、标准、行业标准;建筑单位、主管部门有关文件及具体意见与要求;设计单位建筑等各工种提供的技术资料或文本。 2.3设计原则 智能化子系统配置的总体要求及目标。 2.4智能化子系统配置 列出本工程项目所需设计的所有智能化子系统名称,这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工程,建筑单位不同的要求而设置不同的智能化子系统。 2.5智能化子系统内容介绍 这部分是设计的实质性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的子系统作详细介绍,以一个高层综合楼为例,主要有以下智能化子系统。 2.5.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该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占全部智能化子系统设计的三分之一工作量,还要与水、电、暖等设备专业密切配合。其主要描述内容有:设计原则;本工程建筑机电设备设置情况,如冷暖空调机组;热源锅炉(热水器);油系统;通风设备;变配电设备;给排水设备;照明设备,包括公共照明、室外照明、泛光照明等;电梯、自动扶梯等;各机电设备的控制要求;分类列出各机电设备监控点数表,并介绍选用监控系统厂商、品牌及系统情况、产品性能的简单介绍。 2.5.2通信网络系统

超高层建筑公共安全与智能化设计浅谈

编号:AQ-JS-07679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超高层建筑公共安全与智能化 设计浅谈 Discussion on public safety and intelligent design of super high rise buildings

超高层建筑公共安全与智能化设计 浅谈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概述 超高层建筑一般为重要建筑,其政治和经济价值巨大,然而超高层建筑随时可能受到火灾、恐怖袭击和自然灾害的威胁。如果事先没有对应措施,损失将是惨重的。总体来说超高层建筑有如下特点:1)建筑结构复杂:超高层建筑主体建筑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疏散到安全场所;2)功能多样:一般的超高层建筑都具有多种功能、人员密集容易出现混乱,火灾时更容易导致伤亡;3)发生火灾时,在烟囱效应作用下,烟气和火势竖向蔓延快,增加了安全疏散的困难。 建筑火灾发生后,人员是否能够安全疏散,由4种影响安全疏散的时间因素:1)从火灾发生到人员感知火灾之间的时间间隔2)从人

员感知到开始疏散的时间间隔:人员意识到有火情时,一般不急于疏散,而是首先通过获取信息进一步确定是否真的发生了火灾,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3)从人员开始疏散到疏散结束的时间间隔:从疏散开始,通过走廊、楼梯间、安全出口至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4)危险来临的时间:自火灾开始,到由于烟气的下降、扩散和轰燃等原因而致使建筑或疏散通道发生危险状态为止的时间。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的安全系统设置应着眼于缩短上述1~3点时间,拖后时间点4的到来。 本文重点阐述智能化系统在安全预警及人员疏散方面起到的独特作用,以及相比常规建筑而言,超高层建筑的智能化系统设计特殊性。超高层建筑的智能化弱电系统中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综合安防、广播系统与公共安全最直接相关。 2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扑救难度非常大,成灾后果更严重,因此高层建筑应立足于自防自救,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正是从及时报警和联动消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