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代大学生“良心观”培育路径研究

当代大学生“良心观”培育路径研究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9

当代大学生“良心观”培育路径研究

思 雨

【摘 要】“良心观”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展现,拥有积极健康的“良心观”,才可以成为推动国家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有用之才。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良心观”,是高校道德教育的目标之一,不但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良心观 大学生 培育路径

一、“良心观”概述

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心观”,才能成为具备健康人格的社会人。从古至今,中西方学者都对“良心观”进行了大量研究,可见“良心观”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拥有怎样的“良心观”,不仅对其个人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发展也有决定性的影响。

(一)“良心观”的基本内涵

在我国最早提出良心这一概念的是孟子,在《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於木也。”这里所说的良心,是指仁义之心。在西方,良心就是指整体知、共同知、完全知或自觉。在我理解看来,良,就是善、好;心,除生理器官以外的含义就是心理、意识。良心,就是社会中所公认的被大家广为接受的并且自己认为对的价值取向。“良心观”,就是我们秉持的这种正确的价值取向的辩证统一的观念。良心的特点就是自我认知,它不同于其他的道德标准,需要涉及对他人进行道德评价,它仅仅是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命令、分析与认识。

(二)中西方“良心观”主要观点

在中国伦理学史上,孟子的良心观最具有代表意义,他强调仁义之心,提出了“四心说”: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是判断一个人是否为人、为善人的标准之一。董仲舒也提出:良心是为人的根本,是一种道德意识。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人的本性,是与生俱来的。虽然他们的观点都带有唯心主义色彩,但是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有其可取之处,因为他们的思想根植于人性,将良心作为一个人的根本,所以他们的观点才会流传至今。

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德谟克利特第一次提出,良心是区别人和动物不同的标准,良心是一种羞耻感,是对自己行为善恶进行自我判断的能力。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良心是重要的范畴,他曾给良心下定义:“良心是不同的自我意识的公共元素,而这个公共元素乃是行动在其中可以取得持续存在和现实性的实体,他也是被别人承认的那个环节。”黑格尔的良心观内容对我们的道德教育实践具有重巨大的指导意义。叔本华主张良心的主观性,认为良心是“道德的自我决定”。费尔巴哈强调良心是受利益关系制约的。

当然,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良心观”,从人们的知识水平和具体生活环境出发来认识良心。

二、当代大学生“良心观”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良心观”现状

1、多数学生有正确的“良心观”

多数大学生是在政治经济稳定发展、社会环境完善协调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从小接受道德教育,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孝顺父母长辈,懂得感恩;与同学相处融洽,互相帮助;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奉献爱心等等,都表现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良心观”。

2、部分学生“良心观”出现问题

由于一部分大学生从小生活环境与接受教育的方式不同,也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心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错误引导,逐渐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从而“良心观”出现问题,不想与他人合作与交流,对他人产生敌意等等。

(二)当代大学生“良心观”现状形成的原因

1、缺乏系统的“良心观”教育

在学校方面,许多高校没有系统的理论教导,没有意识到“良心观”教育的实践意义,只是刻板的进行传授。在家庭方面,许多家长认为良心应该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持久的言传身教,所以很多时候在没有形成健全人格的孩子面前无所顾忌进行错误的“良心观”示范,因此一部分学生“良心观”出现问题。

2、大学生缺乏自我判断意识

很多大学生在面临问题时,缺乏自我判断的意识,没有形成一个特定的规范来要求自己,比如,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出现冲突时,只顾个人感受,当让他对此事进行自我评价时,也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就是因为缺乏对自身思想意识与行为方式的判断能力,这对于当代大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3、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当中,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在体现着“良心观”的现状,比如在公交车上的让座事件、比如救死扶伤事件等等,都折射着整个社会的良知,如果我们凭良心做事,我们的社会环境就会变得充满良知,相反,我们的社会环境将一蹶不振,。只有我们的生活环境是正能量的、健康的,我们才能拥有正确的、积极的“良心观”。

三、当代大学生“良心观”培育路径

(一)“言传身教”的正确引导

能够对大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就是父母与老师。父母与老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的“良心观”发展,比如,需要传递感恩之心,父母要对自己的长辈加以关爱,不计回报,潜移默化中影响自己的孩子;要传递诚信之心,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诚实,说实话,办实事,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要传递宽容之心,老师要注重学校生活的细节,要调解学生之间的关系,要传递宽容豁达的思想观念,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要传递正直与善良之心,父母与老师要时刻以善心为重,要严格要求自己,以正直的心态做善良的事,从而给予孩子良好的行为教育。

(二)构建良好的道德环境

良好的道德环境是正确“良心观”形成的重要条件。

· 194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