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茶树栽培技术

二、课程基本情况:

(一)课程性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

(二)适用专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

(三)适用对象:专科

(四)学时:32

(五)教材:茶树栽培学(第四版),骆耀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10月

(六)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茶树栽培、茶区分布及其自然条件,掌握茶树栽培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其内容包括茶树生物学特性、茶树繁殖、?新茶园建立和低产茶茶园改造以及栽培管理技术。

教学基本方法:采取课堂讲授、电化教学、实训、教学实习相结合。讲课32学时侧重讲授茶树选种和良种繁育、新茶园建设、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茶园灌溉、茶树修剪、茶叶采摘、茶树病虫害防治、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方面:了解目前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简史与概况,掌握茶树生物学基础与适生环境、品种与繁育、茶园建设与土壤管理、树冠培养、茶园安全生产、茶叶采摘与茶叶可持续发展等教学理论。

能力目标方面:通过实践掌握茶树繁殖、除草、施肥、土壤管理、修剪、采摘等技能。

道德目标方面:树立学生学农、爱农、务农的良好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大胆质疑与勤奋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学时分配和课程内容

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

本章计划课时为2

教学目标:

1、了解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2、了解中国茶区分布。

3、了解世界茶区分布及主要产茶国的生产概况。

4、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茶树栽培技术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学农热情,树立努力学习的决心。

教学重点:

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1、茶树发现、利用起始时期;

2、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

3、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

4、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教学难点:

国内茶区如何借鉴国外茶树栽培成功经验。

教学内容:

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

第一节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一、茶树栽培的起始时期;

二、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

三、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

四、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第二节中国茶区分布

一、中国茶区分布概述

二、中国茶区的划分及其生产特点

三、中国主要产茶省的生产概况

第三节世界茶区分布及主要产茶国的生产概况

一、世界茶区分布概况

二、世界茶区的生产概况

三、世界主要产茶国的栽培特点

第二章茶树生物学基础

本章计划课时为4

教学目标:

1、掌握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2、掌握茶树的一生及茶树年生育。

3、了解茶树原产地及变种分类。

4、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树立爱农的专业思想。

教学重点:

1、茶树生物学特征特性。

2、茶树一生四期特点。

教学难点:

茶树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结构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茶树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植物学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分类的各级单元为“阶元”如界、亚门、纲、亚纲、目、科、亚科、族、属、种。

第二节茶树原产地及变种分类

一、茶树原产地

二、茶树的变种分类

第三节茶树生物学特征特性

一、茶树的根系

二、茶树的茎

三、茶树的芽

四、茶树的叶

五、茶树的花

六、茶树的果实与种子

第四节茶树的一生

一、幼苗期:指种子萌发或扦插苗成活开始。

二、幼年期:第一次生长休止到茶树正式投产这一时期。

三、成年期:茶树正式投产到第一次进行更新改造时为止的时期,亦称青、壮年时期。这一生物学年龄时期,可长达20-30年。

四、衰老期:茶树从第一次更新开始到植株死亡为止的时间。经济年限一般为40-60年。

第五节茶树的年生育

一、茶树树梢的生长发育

二、茶树根系的发育

三、茶树的开花结实

第三章茶树适生环境

本章计划课时为3

教学目标:

1、掌握气象要素、土壤条件、生物因子与茶树生育的关系。

2、掌握茶园生态系统与茶树生育的关系。

3、了解茶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4、通过系统知识学习,开阔学生的眼界,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教育。教学重点:

气象要素、土壤条件、生物因子以及地势、地形、人为活动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教学难点:

对影响茶树生育外部条件的调控。

第一节气象要素与茶树生育的关系

一、光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二、温度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三、水分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四、地形地势海拔对茶园气象因子及茶树生育的影响

五、其它气象因子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第二节土壤条件与茶树生育的关系

一、土壤物理条件与茶树生育

二、土壤化学因子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第三节生物因子与茶树生育的关系

一、地上部生物对茶树生育的关系

二、地下部生物对茶树生育的关系

第四节茶园生态系统

一、纯茶园生态系统

二、人工复合纯茶园生态系统

三、茶园生态系统的调控

第四章茶树栽培品种与繁育

本章计划课时为3

教学目标:

1、掌握茶树繁殖的种类及特点、茶树无性繁殖技术。

2、掌握苗木出圃与装运技术。

3、了解我国茶树栽培品种与繁育、品种的选用与搭配。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究意识、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茶树繁殖的种类及特点、茶树无性繁殖技术;苗木出圃与装运技术。

教学难点:

无性繁殖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主要茶树栽培品种

第二节茶树品种的选用与搭配

一、茶树品种的选用

二、茶树品种的合理搭配

第三节茶树繁殖的种类及特点

一、茶树繁殖的种类

二、茶树无性繁殖的原理和特点

三、茶树有性繁殖的原理和特点

第四节茶树无性繁殖

一、采穗母树的培育

二、扦插苗圃的建立

三、扦插技术

四、扦插育苗管理措施

五、苗木出圃与装运

第五节茶树有性繁殖

一、采种园的建立与管理

二、茶籽采收与茶籽贮运输

三、茶籽播种与育苗

第五章茶园建设

本章计划课时为3

教学目标:

1、掌握无公害茶园的基本建设;

2、掌握茶树复壮与换种技术;

3、了解日光温室茶园栽培技术;

4、培养学生对知识归纳、总结能力,认同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无公害茶园的基本建设;茶树复壮与换种技术。

教学难点:

换种改造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茶园建设

一、无公害茶园的基本概念

二、茶园规划

三、园地开垦

四、茶树种植和初期管理

第二节茶树复壮与换种

一、低产茶园的概念

二、形成低产茶园的原因

三、低产茶园茶树复壮与换种

第三节茶园土壤改良与园地改造

一、加深有效土层

三、提高土壤肥力

四、改良土壤结构

五、调整园地布局

第四节茶树设施栽培

一、茶园主要设施栽培形式和效应

二、塑料大棚茶园生产技术

三、日光温室茶园栽培技术

第六章茶园土壤管理

本章计划课时为6

教学目标:

1、掌握茶园耕作、水分管理、施肥的技术。

2、掌握茶园肥力培育及维护的技术。

3、了解时期灌溉技术指标、肥分在土中转化过程。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茶园耕作、水分管理、施肥、肥力培育及维护技术。

教学难点:

茶园土壤需水需施肥的量的确定。

教学内容:

第一节茶园耕作

一、茶园耕作的效应

二、茶园耕作技术

三、茶园除草

第二节茶园水分管理

一、茶树需水规律

二、茶园水分调控技术

第三节茶园施肥

一、营养元素与茶树生育的关系

二、茶园土壤中主要养分的形态及对茶树养分吸收的影响

三、茶园施肥技术

第四节茶园土壤肥力培育与维护

一、优质高产茶园土壤肥力指标

二、茶园间作

三、茶园地面覆盖

四、茶园土壤改良

第七章茶树树冠培养

本章计划课时为3

教学目标:

1、掌握茶树高产优质树冠的构成与培养;

2、掌握茶树修剪原理及效应;

3、掌握茶树修剪技术;

4、了解茶树树冠综合维护技术;

5、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茶树高产优质树冠的构成与培养;

2、茶树修剪原理、效应、修剪技术。

教学难点:

茶树修剪技术。

教学内容:

第一节茶树高产优质树冠的构成与培养

一、优质高产茶树树冠构成

二、修剪对培养茶树高产优质树冠的作用

三、茶树树冠培养的主要修剪方式

第二节茶树修剪原理及反应

一、茶树修剪原理

二、茶树修剪效应

第三节茶树修剪技术

一、茶树的定型修剪

二、茶树的轻修剪和深修剪

三、茶树的重修剪和台刈

四、茶树修剪时期的确定

五、茶树修剪机械及选配

第四节茶树树冠综合维护技术

一、茶树修剪后的培肥管理

二、茶树冠面的叶片的留养与采摘

三、修剪茶树的保护

第八章茶园安全生产

本章计划课时为3

教学目标:

1、掌握茶园气象灾害与防护。

2、掌握无公害、有机茶园的安全生产。

3、了解国外无公害、有机茶园的安全生产技术。

4、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

1、茶园气象灾害与防护。

2、无公害、有机茶园的安全生产。

教学难点:

气象灾害与防护。

教学内容:

第一节茶园气象灾害与防护

一、茶树寒害、冻害及其防护

二、茶树旱、热害及其防护

三、茶树湿害及其防护

第二节无公害茶园的安全生产

一、茶园公害生产的原因

二、无公害茶产品质量与生产技术要求

三、无公害茶园污染源的控制

第三节有机茶园的安全生产

一、有机茶生产的发展与意义

二、有机茶产品质量要求与基地选择

三、有机茶园的土壤管理与茶园施肥

四、有机茶园病虫草害的调控

第九章茶叶采摘

本章计划课时为2

教学目标:

1、掌握茶叶采摘技术;

2、掌握茶叶采摘方法;

3、掌握鲜叶贮运与保鲜技术;

4、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为农服务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茶叶的采摘技术、采摘方法、鲜叶贮运与保鲜技术。

教学难点:不同茶类的采摘标准。

教学内容:

第一节鲜叶的合理采收

一、茶叶采摘与留养

二、茶叶数量与质量

三、茶叶采摘与培肥管理

第二节不同茶类的采摘标准

一、采摘标准确定的依据及掌握方法

二、名优茶的细嫩采标准

三、大宗茶类的适中采标准

四、乌龙茶类的开面采标准

五、边销茶类的成熟采标准

第三节手采技术

一、采摘时期

二、手采技术

第四节机采技术

一、机采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二、机采茶园的基础要求与管理

三、机采技术

四、采茶机种类及机采效益

第五节新叶贮运与保鲜

一、鲜叶验收与分级

二、鲜叶贮运与保鲜

第十章茶树栽培的可持续发展

本章计划课时为3

教学目标:

一、掌握茶树栽培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基本要求。

二、掌握茶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原理应用。

三、了解茶区生态建设与综合开发利用。

四、培养学生树立全局观、整体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规划茶园的建设。教学重点:

1、茶树栽培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基本要求。

2、茶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原理应用。

教学难点:

茶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原理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茶树栽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基本要求展开

一、可持续农业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可持续农业的内涵

三、茶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茶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原理应用

一、茶区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二、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三、茶区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四、茶区可持续发展的部分生态学原理应用

第三节茶区生态建设与综合开发利用

一、茶园生态结构调整与修复

二、茶区生态文化建设与产业开拓

三、茶区生态农业的接口与配套技术

五、大纲说明

本大纲适应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总学时为32学时,课堂教学以教学参考书为参考材料,按照本大纲的内容进行教学。本课程宜安排在第二学年上学期,为以后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考核方式

课程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平时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占20%,卷面成绩占80%。

七、教学参考书

1. 童启庆主编. 茶树栽培学(第三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2.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主编.中国茶树栽培学.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3. 孙威江,林智,杨亨栋编著.无公害茶叶.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4. 潘根生,王正周编著.茶树栽培生理.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5. 刘宝祥. 茶树的特性与栽培.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6. 严学成. 茶树形态结构与品质鉴定.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0

7. 余永明等. 茶树优质高产技术. 北京: 金盾出版社, 1990

8. 施嘉璠等. 茶树栽培生理学.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92

9. 张天福,戈佩贞,郑乃辉,等编著.福建乌龙茶.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10. 中国茶叶学会主编:中国茶叶

11. 福建茶叶学会主编.福建茶叶.

12. 浙江省茶叶学会主编.茶叶.

13.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主编. 茶叶科学技术.

14.杨亚军. 中国茶树栽培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15. 骆世明等. 农业生态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16. 潘根生等. 茶树栽培生理生态.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6

17. 江俊昌等. 茶树育种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18. 石春华, 虞轶俊. 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19. 许允文, 朱跃进等. 有机茶开发技术指南.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1

20. 潘根生. 20世纪中国茶树栽培的发展与成就. 茶叶. 1998, 249(1): 7~10

21. 毛祖法等. 机械化采茶技术.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22.袁通政. 茶树扦插苗双层覆盖的研究与应用. 茶叶通讯, 1995, (1): 11~15

23. 董丽娟. 茶树插穗成熟度对扦插苗影响的研究. 茶叶通讯, 1991, (4): 28~31

24. 徐泽, 李中林, 胡翔等. 茶树插穗繁育综合技术研究. 西南园艺. 2005, 33(1): 4~6

25. 李光涛. 云南大叶茶树短穗扦插技术研究. 茶叶通报. 2005, 27(3): 115~116

26. 刘富知, 朱旗, 罗军武. 茶树修剪更新周期的探讨. 茶叶科学, 1994, 14(1): 1~8

27. 田永辉, 梁远发等. 茶园害虫生态调控体系的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2002, 30(1): 39~40

28. 唐明德, 陈国本, 陈兴琰. 茶树留养叶的光合特性. 茶叶科学, 1986, 6(2): 25~30

29. 骆耀平, 徐月荣. 茶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理应用. 中国茶叶. 1998, (4): 28~29

30. 陈爱瑞. 生态农业道路的选择与探讨. 财经论丛, 2004, (5): 19~23

茶树栽培技术

茶树栽培技术 一、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茶树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栽培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25℃之间,年要求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以酸性红壤、红黄壤、黄壤的丘陵、高山环境为宜;易旱易涝、石灰质、近中性或碱性土壤不宜栽植。 茶叶生产的最低日平均气温为10℃,以后随气温的升高而生长增快,日平均气温15-20℃时生长较旺,茶叶产量和品质较好,日平均气温超过20℃生长虽旺盛,但茶叶粗老质量差,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0℃时,茶芽生长停滞进入休眠。我国一般茶叶新梢生育4-5月为最旺盛时期,其次在7-9月。茶叶树新梢不采摘的自然生长,茶叶每年只发2-4轮,管理好,采摘技术措施得当可达到5-8轮新梢。 二、选好茶树品种和茶园地 茶树是一种长寿的常绿树种,定植后可收获几十年。茶树品种的优劣关系到将来投产的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茶园建设:1、基地应远离工业区、城镇、交通干道,基地附近及上风口、河道上游无明显的和潜在的污染源;2、茶园土壤背景及理化性状较好,没有严重的化学肥料、农药、重金属污染的历史;3、生产基地的空气清新,生物植被丰富,周围有较丰富的有机肥源。4、生产基地的生产者、经营者具有良好的生产技术基础,规模较大的基地周围还要有充足的劳力资源和清洁的水资源。 三、种植技术 1、种植方式:良种茶园品种布局应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的原则,选好当家品种和搭配品种。通常当家品种应占70%以上,以早、中生品种为主;搭配品种点30%左右。良种茶园每个品种均应做到集中连片栽植。不宜将品种分散栽种; 2、种植密度:良种茶园要做到合理密植,使之有效地利用光能和地力,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窄畦双行良种茶园的种植规格为:大行距1.33米,小行距40厘米,丛距33厘米,每丛植2株茶苗。双行的茶丛按等腰三角形交错排列。单行条栽良种茶园的种植规格为:行距1.5米,丛距25-33厘米。每丛植2株茶苗。 3、移栽时间:茶苗移栽的最适时期,是在茶苗地上部处于休止、地下根系生长旺盛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移栽容易成活。浙江茶区一般茶苗移栽的适期为早春的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和秋末冬初的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这段时期,选择空气湿润,土壤含水率较高的阴天或雨后初晴的天气移栽效果最好。要避免在刮西北风的晴燥天气和下雨天移栽。 4、定植技术:在茶苗定植时,做到现开现栽,保持沟内土壤湿润。扦插苗无主根,根系分布浅,定植时要适当深栽。一般栽到埋没根颈处为适度。栽植时要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将土填入沟中,将土覆至不露须根时,再用于将茶苗向上轻轻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与土壤密接。然后再适当加点细土压紧,随即浇足定根水,在茶苗基部覆盖些松土,使植后雨水便于渗入根部。移栽后要及时铺草覆盖,防旱保苗。覆盖的材料,可用于茅草、柴禾、稻草、麦秆等。 5、定型修剪:定型修剪是通过解除茶苗顶端生长优势,刺激腋芽萌发,促进侧枝生长,达到增加分枝、培养骨架、塑造树型的目的。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

茶树种植管理

茶树管理 茶树生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茶树的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环境条件是指茶树有机体的代谢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发生影响的生态条件。主要指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及地形条件。 (一)气候条件(1)气温当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茶芽开始萌动逐渐伸展。生长季节,月平均气温应在18度以上为宜,最适气温20—27度。生长适宜的年有效积温在4000度以上。如果当平均气温高于35度持续数日,又伴有旱情,枝梢呈枯萎状。(2)光照光照对于茶树的影响,主要是光的强度和性质,茶树有耐荫的特性,喜弱光照射和漫射光。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分析,光波较短的蓝紫光部分最多,而漫射光主要是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所以茶树在漫射光条件下生长好是有依据的。(3)雨量和湿度茶树适宜的降雨量在年平均1000—2000mm,生长季节的月降雨量在100mm 以上,相对湿度一般以80—90%为佳。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80%为宜。这样的雨量和湿度最适宜茶树生长(二) 土壤条件红壤、黄壤、沙壤土、棕色森林土,均适宜茶树生长,土壤结构要求保水性,通水性良好。上层深度1米以内没有硬盘层,土壤要求呈酸性反应,PH值4.5—6.5(4.5—5.5最适宜),茶树是嫌钙植物,石灰质含量0.2%以下,地下水位在地表1米以下。酸性土壤之所以特别宜于种茶,首先是酸性土壤为茶树提供了自身生长的适宜条件,茶树根部汁液含有多种有机酸,对土壤给予茶树共生的根菌提供了理想的共生环境,从而改善了茶树的营养与水分条件。 有机茶园的土壤管理技术 行间铺草有机茶园行间铺草,每亩每年不要少于1000公斤。茶园行间铺草可以增加土层蓄水量,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土壤肥力。此外还具有抗旱保墒、增温防冻的作用。 精耕细作、勤除杂草一般春茶采前要进行一次浅耕,深约10厘米,并清除越冬杂草;春茶采后再次浅耕削草。秋、冬季要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行间深耕,深20-30厘米,把覆盖草料深埋土中。深耕时采用行中深、根际浅的方法,做到不伤根或少伤根 一、浅耕一般来说,茶园耕作深度不到15厘米的都叫浅耕。通常,每年都要进行春耕、夏锄、秋锄和冬耕。春耕和冬耕以松土为主。耕作深度春耕10厘米左右,冬耕10厘米~15厘米。夏锄和秋锄以除草为主,锄草次数常因杂草生长不同而有一定差别。锄草深度以5厘米左右为宜。新开辟茶园的第一年,为了避免带动茶籽和茶苗,距茶苗30厘米以内的杂草宜趁雨后用手连根拔除,30厘米以外的照常进行浅耕,待茶苗长大后可用手锄除草。秋后就可全面浅耕。 在茶树幼年和青年阶段,茶园行间空隙大,容易生长杂草。为了减少杂草争夺土壤水分和养分,浅耕时期,次数的安排常在追肥之前进行一次。夏秋季杂草多,浅耕后要将杂草铺在地面晒干或耙出园外,堆积一处制成堆肥,特别在多雨季节更要注意 二、深耕成年茶园过去已深垦过的,如土壤疏松可不再深耕。若土壤很粘重,在尽量减少伤根的前提下,适当缩小宽度深耕30厘米左右,以后不再深耕。深耕时期,北方茶区宜在8月~9月,长江中、下游茶区宜在9月~10月,华南茶区还可适当推迟。 3.衰老茶园通常结合低产茶园改造,在秋末冬初离开茶根30厘米进行50厘米深耕。深耕时要结合施用有机肥料,将肥料与土壤混合,使土肥相融。 2.成年茶园过去已深垦过的,如土壤疏松可不再深耕。若土壤很粘重,在尽量减少伤根的前提下,适当缩小宽度深耕30厘米左右,以后不再深耕。深耕时期,北方茶区宜在8月~9月,长江中、下游茶区宜在9月~10月,华南茶区还可适当推迟。 3.衰老茶园通常结合低产茶园改造,在秋末冬初离开茶根30厘米进行50厘米深耕。深耕时要结合施用有机肥料,将肥料与土壤混合,使土肥相融。 一、无公害茶园水分管理水分的存在及其代谢对茶树的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据研究茶树生长适宜的环境水分指标是:土壤含水量为60-90%,空气相对湿度为70-90%。水分不足或过多,都会给茶树的各种生命活动过程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起整个植株死亡。无公害茶园水分管理重点是茶园灌溉和茶园排水。茶园灌溉可采用自流灌溉、喷灌和滴灌,灌溉水源要未受污染、PH指标呈弱酸性,严禁使用地下水直接灌溉(因为地下水与表土温差大)。山区茶园最好能利用水源与茶园的落差,安装滴灌系统,既可节约水源、能源,又可防止水土流失,不破坏土壤结构。 茶树怕涝,在新建无公害茶园时还应设置好茶园的排水系统。结合道路网的规划,把沟、渠、池及泵房等水利设施统一安排,要沟渠相通,渠池相连。暴雨后检查茶园是否有积水现象,及时开沟排水。同时根据当地土壤特点,进一步做好排湿排水工作。在茶园管理中结合土壤耕作、茶园铺草、合理间作等增强土壤的保水性能,也是茶园水分管理的关键。 二、无公害茶园土壤管理土壤是茶树生长的基础,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水、肥、气、热都依赖土壤供给,为获得高产优质的无公害茶叶,必须特别重视茶园土壤管理。土壤管理主要指茶园覆盖和茶园耕作。在茶园中广泛种植绿肥,就地埋青,同时采用茶园行间铺草覆盖,提高茶叶保土保水保温能力,减少杂草生长,增强土壤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覆盖物应为无污染源、不含农药残留及病虫害的作物秸杆,未结种子的杂草等。严禁在无公害茶园中使用土壤化学改良剂、除草剂,严禁向茶园倾倒公共垃圾等。 茶园耕作分为浅耕和深耕。一般在春茶前、夏茶前、秋茶前结合茶园追肥进行浅耕,浅耕可改变土壤表层板结,改善土壤通气透水状况,清除杂草,浅耕深度不超过15cm。在秋茶结束后,结合茶园秋季施基肥进行深耕,进一步加速耕作层土壤熟化,深度为25cm左右。在不适宜种茶地区开辟茶园,还应对茶园土壤进行改良,调节土壤PH值至4.5-6.5。

香菇栽培技术与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d572287.html, 香菇栽培技术与管理 作者:兰百山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1年第02期 1.原料准备 (1)木材切片:将含水量在20%1~I-的木材段插入切片机的进料口中,切成厚4毫米左右,断面60x20毫米的碎片。 (2)原料粉碎:将摊晒风干的木片或蔗渣、油茶壳、稿秆类投入专用粉碎机或饲料粉碎机 中(筛孔为2毫米左右的特制铁筛),加工成粉料。 2.培养料配制 (1)培养配比:主料如木屑、蔗渣等占78%,麦皮或米糠20%,糖1%,石膏粉1%,另 加过磷酸钙0.5%,尿素0.2-0.3%。硫酸镁0.1-0.2%,50%多菌灵0.1%,主料可以单独使 用,也可二种以上混合使用。 (2)配制方法:将主料和辅料混合干拌。可溶性物质如糖、尿素、硫酸镁、多菌灵等,应 溶化水中,然后加入干料充分拌匀,含水量掌握55%左右。 3.装料 用直径15厘米,长50厘米聚乙烯筒形塑料袋装料。手工装料要逐层压实,上下松紧一致,手捏不凹入。原料切片、粉碎、拌料、装袋等均可采用机械化,速度快、效果好,已被广泛应用。 4.灭菌 装料后将袋口扎紧,烛火烧融密封,搬入常压灶中,逐层叠好,密闭升火,至100%后保持10小时,闷置一段时间后取出。 5.接种 将经灭菌的料袋趁势搬人接种室,按“井”字式架叠冷却,关闭门窗,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混合熏蒸消毒2-3小时,料温降至30℃以下时,就可进行接种。接种时,用直径2厘米的锥形小木棒打接种穴,穴深2厘米,每袋4-6穴,采用单面或双面接种。接种以三人配合操作,边打穴、边接种、边架叠,要求菌种与穴口密合,不留空隙。 6.养菌

《茶树种植技术》试卷

《茶树种植技术》试卷 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_ 本试卷均为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每题1分。 1、下面属于重修剪最主要作用的是:() A. 培养骨干枝 B.提升茶树树势 C. 控制树冠高度和平整度 D. 调节生产枝密度和粗壮程度 2、下面属于台刈的操作方式的是:() A. 在一级骨干枝离地10公分处剪去以上部分 B.剪去二级骨干枝以上部分 C. 在离地12-15公分以上剪去主干枝条 D. 剪去四级骨干枝以上的生产枝 3、关于长白蚧寄生茶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长白蚧吸附在茶树嫩梢上吸收嫩叶上的汁液危害茶树 B.以成虫危害茶树最为恶劣 C. 茶树毁灭性害虫 D. 可以施用石硫合剂配合封园进行 4、下面关于蓟马危害茶树说法正确的是:() A. 吸附在茶树嫩梢上吸收嫩叶上的汁液危害茶树 B.以成虫和若虫危害茶树枝干 C. 茶树毁灭性害虫 D. 可以施用石硫合剂配合封园进行 5、下面属于病虫草害农业防治措施的是:() A. 诱杀 B.深耕 C. 喷农药 D. 培养天敌 6、下面属于物理防治病虫草害措施的是:() A. 诱杀 B.深耕 C. 喷农药 D. 培养天敌 7、下面农药类型在茶园中禁止使用的是:() A. 植物源农药 B.生物源农药 C. 矿物源农药 D. 乐果 8、关于鲜叶采摘对茶树生育的影响,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采摘可以改变茶芽的萌发轮次 B.采摘可以改变植株各部分的生长比例 C.一定程度的采摘能促使茶树开花和结果 D. 采摘改变了茶树的物质积累 9、关于鲜叶采摘标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幼嫩采摘的对象一般是芽头或一芽一、二叶初展 B.适中采是指当新梢长到一芽三、四叶时,采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 C.要做名优绿茶一般都应采用幼嫩采 D. 粗采指当枝梢充分成熟,大约有十叶时才开始采摘 10、关于茶树合理采摘,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采摘应因树制宜,从新梢上采下的芽叶,须符合某一茶类加工原料的基本要求 B.采摘不能兼顾不同等级或者不同茶类的加工原料

茶树菇栽培技术

茶树菇栽培技术 第一节茶树菇基本知识 一、茶树菇营养价值 茶树菇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所含蛋白质中有18 种氨基 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 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 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都高于其它菌类,中医认为该菇具有补肾、利尿、治腰酸痛、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是高血压、心血管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食品。其味道鲜美,脆嫩可口,又具有较好的保 健作用,是美味珍稀的食用菌之一。茶树菇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所含蛋白质中有18 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 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中医认为,该菇性甘温、无毒,有健脾止泻之功效,并且有抗衰老、降 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 根据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报告,茶树菇营养成分为:每 100 克(干菇)含蛋白质14.2 克,纤维素14.4 克,总糖9.93 克;含钾4713.9 毫克,钠186.6 毫克,钙26.2 毫克,铁42.3 毫克。茶树菇富含人体所需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十七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八种氨基酸物质)和十多 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与抗癌多糖。中医认为:茶树菇性平,甘温,无毒,益气开胃, 有健脾止泻。具有补肾滋阴、健脾胃、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防病能力的功 效。常食可起到抗衰老、美容等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茶树菇对肾虚尿频、水肿、气喘,尤其小儿低热尿床,有独特疗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茶树菇由于含有多量的抗癌多糖,其提取物对小白鼠肉 瘤180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高达80%-90%可见有很好的抗癌作用。因此,人们把茶树菇称做“中华神菇”、“保健食品”、“抗癌尖兵”。 茶树菇性平甘温、无毒、有利尿渗湿、健脾、止泻之功能,清热平肝之疗效,是一种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集营养、保健、理疗于一身的名贵珍稀食药兼用的 真菌。茶树菇对肾虚尿频、水肿、气喘、小儿低热、尿床有独特的疗效,还具有美

芒果种植与管理技术

芒果种植与管理技术 芒果是著名的热带水果之一,其果实果肉细致、香甜,具有特殊风味和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芒果还具有适应性广,速生易长,结果期长和经济价值高的特点,因此享有“热带水果之王”的称誉。近年来,全世界芒果种植面积逐年不断扩大,产量也逐年上升,目前,位于葡萄、柑桔、香蕉、苹果之后,已成为世界上第5大水果。

选地建园 1、园地选择:芒果园要求土层较厚,土质不易板结、不积水,靠近水源,以利春旱时能灌水保丰收。 2、种植密度:根据气候与土壤肥力及品种不同而异,可以采用的种植规格为4米×4米、4米×5米、5米×6米等3种规格。 3、定植:每年定植时间6~8月为宜。选择阴天或晴天进行定植,植时将苗木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植穴中再回土,种袋苗时必须除去塑料袋方可种植。

果园管理 1、灌水与排水 定植后幼苗在天旱时需淋水保温。每7~10天淋水1次,保持果园土壤湿润为宜。在开花结果期需定期灌水以保证开花与果实所需水分。在雨季时对局部积水的,应及时排水。 2、中耕除草松土 果园每年要求除草4~6次,保持根圈除杂草。深秋至冬前应进行浅根圈松土。 3、覆盖 盖草能保持水分均衡土温,减少杂草滋生,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防止板结,有利于根群活动。 4、深翻改土压青、 在树冠滴水线处挖长80~150厘米,深与宽各40~50厘米的施肥沟。每条沟压入青草40~50千克,土杂肥10~20千克,过磷酸钙0.5~1千克。 5、结果树施肥 ①果后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深翻改土。每株还应增施速效氮肥0.5~1千克。 ②催花肥。开花前1个月为花芽分化期施下11~12月、。一般以硫铵或尿素0.5~1千克/株。

茶树栽培技术。优质、高产、高效

茶树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 茶园建设 茶园建设包括新园建立和低产茶园改造两个内容。 (一)茶园建设 1、园地选择。茶树原产我国亚热带地区,在它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喜温湿、怕严寒,喜酸性土壤。怕碱性土壤和耐阴等一些基本特性。因此,人工栽培茶树首先要选择好与茶树在系统发育中,所获得的基本特性相适应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地势条件,使茶树的生长发育有一个较好的环境,为茶树的优质、高产、高效益打下基础。 我国中、北部茶区,茶树适生条件为:光照强度最低不低于1000勒克斯;冬季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100C;年降雨量在800或1000毫米以上;土层的深度不低于60厘米,土壤的PH在-6之间,最高不得超过,土壤的地下水位离地面1米以上;海拨高度在1000米以下,最高不高于1200米;地势要求平坦,20度以上山坡地不再用来开辟茶园。计划生产有机茶茶园,宜选择在离城市和交通要道较远、高拨较高的地段建立。 2、茶园规划。新建茶园要认真做好规划。其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布局要合理、路沟要分明、茶园要富有园林化的优美环境。其茶园规划的主要内容:

(1)茶园区块划分。大面积茶场,要依据地形、地貌情况,划分成若干个生产作业区,每区又划分成若干个地块。地块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这有利于耕作管理。山地茶园的地块,一般是用纵、横水沟来划分、平地和缓坡茶园,一般是用道路来划分。地块面积一般以10亩左右为好,但不能强求一致,不过每块茶行的走向应尽量做到一致。 (2)道路设置。茶园道路必须按需要设置,防止过多的占用好地面积和割裂地块。茶园的系统是由干道、支道、步道、环园道组成。 干道:对内连结场部、加工厂和作业区、对外与公路相接,其宽度为6-8米。面积较小的茶场,可不设干道。 支道:是园内运输、耕作采摘等机具运行的道路,其设置一般与茶行平行并与干道相接,宽度为4-5米。 步道:是从支道能向茶园地块的道路,其设备一般与步道垂直或成一定交角,宽度为米,两步道之间的距离,以50米左右为宜。 环园道:是用来与农田分界的线路,设在每片茶园的边缘,宽度为米。 (3)排灌系统设置。茶树是怕旱又怕涝的作物,山地茶园还有一个水土保持问题。因此,在规划时必须把茶园排灌系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茶园的排水系统,包括纵沟和横沟。纵沟顺坡向开设,一般与茶行方向垂直,用于接纳横沟溢水;横沟依等高线开设,一般与茶行方向平行,用于拦蓄茶园流水,坡地茶园要每隔15-25米设置一条。

茶树栽培管理技术(简易手册)

茶树栽培管理技术 一、移栽 种植方式和密度常规生产茶园适宜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单行条栽:行距1.5米,株距0.33米,每穴种3株,每亩茶园约1333丛,需茶苗4000株左右。双行条栽:大行距1.5米,小行距0.4米,株距0.33米,每亩约2470丛,每丛2~3株,每亩约需6000株茶苗。移栽开宽30厘米、深40厘米的沟,沟底施底肥,肥上加土后定植茶苗,定植后要浇1次定根水,以后视天气情况每5~7天浇水1次。每年的11月或3月前后进行移栽。新定植茶苗要注意浇水,并及时松土,有条件的可行间铺草。伏旱高温期间要遮阴。移栽当年不施化肥,旱季浇稀薄的粪水3~5次,第2年可开始施化肥,冬季培土壅根。 二、茶树树冠的管理塑造 (一)定型修剪对移栽后的幼龄茶树,要及时定型修剪,当苗高达30cm以上时,应在离地15cm处定剪;第2年春茶前,在上次定剪的剪口上提高15cm,进行第2次定型修剪;第3次定型修剪可在次年春茶采摘高档茶后进行,其高度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5~20cm,当年夏秋茶采取打顶养蓬,后期留叶采。以后两年均可采取春茶前多采高档茶,后期适度修剪的方法,当年新梢以养为主,采留结合,当树高达70cm左右,树幅达85cm以上才可逐步投入正常采摘。 (二)轻修剪龙井茶群体种在本地具有生长力强、分枝多、发芽密的特性,传统的栽培管理没有修剪的习惯,而是采用打顶养蓬、以采代剪、采留结合的方法培养采摘面。随着技术进步与生产的发展,根据生产茶园采摘批次多的特点,对生产茶园常采用轻修剪措施,目的是刺激茶芽萌发、平整树冠、控

制树高、便于采摘。每年或隔年进行1次,一般在春茶采后进行,剪去冠面3~5cm的新梢,阳坡茶园可在秋茶结束后进行,有利春茶早发和增加名优茶产量,这比传统方法要优越得多。 三、茶园施肥时期和方法: 基肥在“立冬”前施,一般都用菜饼或农家肥,每亩开沟施200~300kg,也可用三元复混肥,如“中茶1号”专用肥作基肥,每亩施75kg左右。 追肥每年施3次:第1次在“惊蛰”前后施,称催芽肥;第2次在“立夏”后施,称接力肥;第3次在“小暑”前施,称脱力肥。追肥均用速效氮肥,如每次每亩用尿素30~40kg或用硫酸铵60~80kg。 施叶面肥在采茶季节还多次用浓度为0.5%的尿素或0.3%的硫酸铵溶液喷施叶面,多数采取采1批鲜叶喷施1次,可以增产和提高茶叶品质。龙井茶区群众还有“看树、看土、看天”巧施肥的经验,遇雨天不施肥,在雨前雨后巧施肥,干旱天气掺水施薄肥。要注意的是;一是肥液浓度不能太高;二是施肥要喷施叶背面;三是夏、秋施肥晴天要在上午10时前,下午4时后喷施,施肥后不到4小时下雨要进行补施。 施肥位置及深度 施肥位置: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茶园施肥要相对集中,无论是施基肥还是施追肥,条载茶园要条施,丛载茶园要按丛环施,幼龄茶园要按苗穴施。成龄采摘茶园,一般以茶蓬面边缘垂直向下沟施,未形成蓬面的幼龄茶园,施肥沟或穴要离根颈有一距离,1~2年生茶树为6~10厘米;3~4年生的茶树为10~15厘米,平地茶园一边或两边施肥,坡地茶园或梯级茶园,要在茶行的上方开沟施肥,以防肥料流失。 施肥深度:基肥要深施,成龄生产茶园一般在25~30厘米,1~2年生茶

评茶员教学大纲

评茶员教学大纲

评茶员培训教学大纲 评茶员教学大纲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评茶技能是茶文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最为重要的技能之一,是专业教学中评茶员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在茶文化与评茶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评茶是茶文化专业1门骨干课程,教学在茶树栽培与制茶、茶叶化学基础等课程后,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茶的泡饮技巧。包括不同种类绿茶、红茶、花茶和乌龙茶的识别;不同茶类不同品种茶叶冲泡的茶具选配;泡茶用水及水温选择;评茶礼仪、泡茶环境布置及音乐、服装等配置等内容。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每个学员掌握红茶、绿茶、花茶、普洱茶和乌龙茶的冲泡技艺,主要有冰红茶、泡沫红茶及红茶清饮的冲泡;绿茶的玻璃杯泡法、盖碗泡法、壶泡法及各种名茶评茶;花茶评茶;普洱茶评茶;乌龙茶的潮汕工夫、武夷山工夫、台湾工夫等评茶;各地特色民族评茶等技能。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四川省的茶产业及茶文化研究状况,不断改进评茶教学内容,特别是要突出创新和地方特色。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实践,重点训练学生根据不同场合需要准备相应的评茶表演。 教学大纲名称:

1、了解评茶要素、评茶礼仪等评茶基本知识; 2、明确不同茶类的品质特征; 3、掌握不同茶类冲泡的茶具选配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茶类识别; 2、不同茶类冲泡的茶具选配方法。 【授课时数】10学时 【教学方法】讲述、操作示范与实训 【教学内容】 1、评茶6要素的基本内容; 2、6大茶类的品质特征与识别; 3、不同茶类冲泡的茶具选配方法。 二、绿茶审评【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绿茶冲泡的基本知识; 2、掌握绿茶的玻璃杯、盖碗和壶泡法。 【教学重点难点】绿茶的玻璃和壶泡法【授课时数】8学时【教学方法】操作示范与实训【教学内容】 1、绿茶的玻璃杯冲泡法; 2、绿茶的盖碗冲泡法; 3、绿茶壶泡法; 三、红茶审评【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红茶的清饮泡法;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茶树栽培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茶树栽培技术 二、课程基本情况: (一)课程性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 (二)适用专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 (三)适用对象:专科 (四)学时:32 (五)教材:茶树栽培学(第四版),骆耀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10月 (六)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茶树栽培、茶区分布及其自然条件,掌握茶树栽培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其内容包括茶树生物学特性、茶树繁殖、?新茶园建立和低产茶茶园改造以及栽培管理技术。 教学基本方法:采取课堂讲授、电化教学、实训、教学实习相结合。讲课32学时侧重讲授茶树选种和良种繁育、新茶园建设、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茶园灌溉、茶树修剪、茶叶采摘、茶树病虫害防治、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方面:了解目前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简史与概况,掌握茶树生物学基础与适生环境、品种与繁育、茶园建设与土壤管理、树冠培养、茶园安全生产、茶叶采摘与茶叶可持续发展等教学理论。 能力目标方面:通过实践掌握茶树繁殖、除草、施肥、土壤管理、修剪、采摘等技能。 道德目标方面:树立学生学农、爱农、务农的良好专业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大胆质疑与勤奋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学时分配和课程内容 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 本章计划课时为2 教学目标: 1、了解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2、了解中国茶区分布。 3、了解世界茶区分布及主要产茶国的生产概况。 4、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我国茶树栽培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茶树栽培技术的兴趣,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学农热情,树立努力学习的决心。 教学重点: 茶树栽培发展简史: 1、茶树发现、利用起始时期; 2、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 3、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 4、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完整版)茶树栽培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茶树栽培学》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20分) 1、茶树树冠形状因分枝角度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2、茶树的叶分、、三种。 3、茶树插穗长一般厘米左右,要求是“一个、一片、一个”。 4、造成低产茶园的原因可归结为、和__________________。 5、茶园耕作可分为和两种。 6、茶树总发育周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7、因水分不足而使茶树生育受到抑制或死亡的现象叫做。 8、我国一级茶区有四个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其中,西南茶区为最古老茶区,江南茶区为我国茶叶的主产区。 9、茶树的植物学分类地位为: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亚科山茶族山茶属茶种。茶树国际命名法的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 10、茶树根系由主根、侧根、吸收根和根毛组成。按发生部位不同,根可分为定根和不定根。根具有向肥性、向湿性、忌渍性和向阻力小方向生长四大特性。 11、茶树可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三种类型。茶树冠分为直立状、半开展状和开展状三种。茶树分枝有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枝两种形式。 12、茶树叶片分鳞片、鱼叶和真叶三种。 13、茶树四个生物学年龄时期,即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 14、茶树无性繁殖方式有:扦插、压条、嫁接和组织培养等。 15、目前,我国国家审定的茶树品种96个,其中有性系品种17个,无性系品种79个。省级审定品种120个。 16、扦插时间:从综合经济效益来看,选择早秋扦插最为理想。 17、现代无公害茶园建设规划要求:茶区园林化、茶树良种化、茶园水利化、生产机械化、栽培科学化。 18、茶园土地管理包括耕作除草、水分管理、施肥、土壤覆盖和土壤改良等措施。 19、茶园土壤水散失的途径有:地面径流、地下水移动、地面蒸发和蒸腾作用。 20、控制土壤水分的散失途径有:地面覆盖、合理布置种植行、合理间作、耕锄保水、造林保水、合理运用其他管理措施和抗蒸腾剂。 21、茶园灌溉的四种方式是:浇灌、流灌、喷灌和滴灌。 22、茶叶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目标:茶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兼顾。 23、修剪类型包括: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五种类型。 24、云南省经国家认定的群体品种(国家品种):勐库大叶茶、凤庆大叶茶、勐海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 25、茶园施肥可分为底肥、基肥、追肥和叶面施肥等几种。 26、茶园地面覆盖有生物覆盖和人工覆盖两种。 27、优质高产型茶树树冠的外在表现是分支结构合理、树冠高度适中、树冠覆盖度大和有适当的叶层厚度。 28、影响扦插成活的本身因素有:品种差异、插穗老嫩程度、插穗的粗细长短、插穗留叶量和插穗上的叶芽生育状态等。 29、山区开梯的目的是:保持水土、改善茶园条件。

杨树栽培与管理技术

杨树栽培与管理技术 一、关于造林地的选择 根据杨树的生态学特性和山东省林地土壤状况,杨树造林地土壤应具备以下主要条件:土层深厚,土壤质地较轻,以轻壤、砂壤最好,中壤和紧砂次之;生长期内地下水位应在1m以下,不低于~3m;土壤无或有轻度盐渍化,土壤含盐量在%以下,地下水矿化度低于1g/L;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有机质大于%,全氮大于%。有效氮大于15mg/L、速效磷大于2mg/L、速效钾大于40mg/L。 二、关于密度与轮伐期 培育胶合板等大径级用材:造林密度应使立木的单株营养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在立地条件好、经营强度高的情况下可适当稀植,每亩栽植17~22株,采伐年龄10~12年,可培育小头直径大于26cm 的大径材。在立地条件较好、经营强度较高的情况下不宜稀植,每亩栽植22~28株,采伐年龄9~10年,可培育小头直径大于20cm的大中径材。培育纸浆材等小径级用材:造林密度应使立木的单株营养面积不小于6平方米,在造林地立地条件好的情况下,以每亩73-111株为宜,轮伐期3-5年。而在较差的立地条件上,造林密度可稍大些,以每亩33~55株为宜,轮伐期6-7年。 三、关于苗木与栽植技术 苗木要粗壮,高粗匀称,枝梢充分木质化,根系发达,具有充实而饱满的顶芽,无机械损伤、无检疫对象和严重病虫害。黑杨当年生扦插苗地径应大于厘米,苗高大于米,,2年生扦插苗和2根1干平茬苗地径应大于厘米,苗高大于米。毛白杨1年生炮捻苗和芽

接苗的地径应大于厘米,苗高大于米,2年生炮捻苗的地径应大于厘米,苗高大于米。栽植技术的关键是降低苗木的水分消耗和增加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保持苗木的水分平衡。尽量随起苗随运随栽植,不能及时栽植的苗木要妥善假植,有条件的可用清水浸泡1~2天。春季和秋末冬初(10月底至11月中旬)均适合杨树造林,但I69杨、55/65杨、中菏1号、T26、T66等美洲黑杨无性系不宜秋季栽植,春季造林时应等树液流动、芽快萌动时(3月下旬至4月初)再栽植。栽植深度以深栽60cm左右为宜。造林后立即浇透水,然后扶正苗木,培土封穴。 四、关于施肥和灌溉 造林前每公顷施土杂肥22500kg以上,掺入过磷酸钙750kg左右,造林后于每年的5~6月杨树生长速生期追施氮素化肥2次,每年每公顷施肥量折合氮~75kg(相当尿素~225kg或碳酸氢铵300~750kg)。灌溉主要在4~6月干旱季节进行,遇到严重秋旱时,也应进行灌溉,在一般降雨量年份,我省东部南部每年至少为杨树丰产林浇水2次,西部北部每年应浇水3次以上,每次每公顷灌水量450~750m3,要保持土壤含水量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如砂壤土土壤含水量不低于11%)。 五、关于病虫害防治 主要的杨树蛀干害虫是危害枝干的光肩星天牛、桑天牛、白杨透翅蛾等。白杨透翅蛾主要危害苗木和幼树,用有机磷农药注射虫孔或蘸药棉堵孔;光肩星天牛幼虫期可用有机磷农药注入虫孔或插入毒签;成虫期可用人工捕捉或用有机磷农药毒杀。桑天牛主要危

茶树栽培学实验指导

茶树栽培学 实验一茶树叶片的外部形态观察 一、目的: 茶树是叶用植物,因此了解叶片的外形及其特征对于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生育规律和识别真假茶都有一定意义。 二、材料与用具 不同叶片形态的腊叶标本,不同叶尖形态的腊叶标本、鲜成叶、幼嫩叶、放大镜、绘图用具等。 二、说明: 1.锯齿:叶缘有锯齿,锯齿顶端有一个圆锥体,由许多腺细胞组成,能分泌胶质,在幼嫩时锯齿上还有排水孔,具有排水作用。排水孔因叶片的发育和气孔的出现而消失,残留下棕褐色的斑痕,在放大镜下是一种棕色突起,形似老鹰嘴。 2.茸毛:叶片背面,具有银白色的茸毛,嫩叶比老叶多,因此茸毛多少往往是品质良好的特征。茸毛是长形的细胞,细胞壁厚,它的基部大多变曲成为直角形,卧伏在叶背面上,尖端指向叶尖。 3.叶脉:叶脉是茶树分类的依据之一,主脉明显,在叶片的中央部位,主脉两边分出8-15对(少数在5-7对)侧脉。主脉在叶正面呈凹痕,在叶背面呈突起状。侧脉末端伸展到叶缘约2/3处,即向上弯曲,呈弧形与上一条侧脉相连接,主侧脉构成明显的封闭状的网状结构。由侧脉再分出细脉,细脉向叶缘伸展到锯齿部位的小腺体里。 4.叶尖:叶尖的形状各有不同,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四种:圆头、钝头、渐尖和急尖。此外,叶尖尖端略有凹陷。 5.叶片形状:以叶的长与宽之比来划分: 圆形:长宽比在2.0一下; 椭圆形:长宽比为2.0~2.5; 长椭圆形:长宽比为2.6~3.0; 披针形:长宽比在3.0以上。 6.叶片大小:叶片大小是茶树品种分类的标准之一,以叶面积(叶长×叶宽×0.7)大小来划分,我国分级标准为: 特大叶:叶面积大于60cm2; 大叶:叶面积在40~60cm2之间; 中叶:叶面积在20~40cm2之间; 小叶:叶面积小于20cm2。

茶叶种植管理与加工技术

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指导方案 一、茶叶树的生物学特性 茶叶树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栽培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25℃之间,年要求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以酸性红壤、红黄壤、黄壤的丘陵、高山环境为宜;易旱易涝、石灰质、近中性或碱性土壤不宜栽植。 茶叶生产的最低日平均气温为10℃,以后随气温的升高而生长增快,日平均气温15-20℃时生长较旺,茶叶产量和品质较好,日平均气温超过20℃生长虽旺盛,但茶叶粗老质量差,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0℃时,茶芽生长停滞进入休眠。我国一般茶叶新梢生育4-5月为最旺盛时期,其次在7-9月。茶叶树新梢不采摘的自然生长,茶叶每年只发2-4轮,管理好,采摘技术措施得当可达到5-8轮新梢。 二、造好茶叶品种和茶园地 茶叶品种的优劣关系到将来投产的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县栽培的品种主要是福鼎大亮、福云六号等。 茶树是一种长寿的常绿树种,定植后可收获几十年。新建茶园是百年大计,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认真地选择茶园地是获取高产、稳产的基础,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施工设计,使其实现规模化、良种化、机械化创造条件。一般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缓、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湿润、能排能灌、集中连片的红壤、黄壤为主。茶园地确定后,开垦种植时应有利水土保持的原则,15度以上的坡地应筑水平梯田,梯田宽不能小于165㎝,坡度大于30度以上的陡坡不宜作茶园,以免水土流失严重,茶树生长不良减产。茶园地不论平地或梯田都应深耕达70㎝以上。 三、种植技术 1、开定植沟施基肥。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深翻、平整、施足基肥。肥料以含有机质的堆厩肥、饼肥和一定数量的磷肥为好。用量依土质而异,一般每亩施堆厩肥30-50担或饼肥50-100㎏,骨粉或过磷酸钾15-25㎏。按茶行设计布局,开定植沟,深宽为20-50厘米,施入肥料后与土充分拌匀,盖土耙平再按株丛距种植。 2、种植方式和造林密度。一般采用单行条栽(高寒山区茶园),为了提高茶叶树群体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以密植密播和培养低矮型的比较合适。行丛距90㎝×20㎝×25㎝,亩栽茶苗4000-5000株。如果是扦插繁殖的茶苗,每穴种植2-4株为定,待茶苗成活后根据茶苗生长情况进行间苗、补植,每穴保留2株即可。栽植完毕即压紧土壤浇定根水。为防止

茶树栽培简史

茶树栽培简史 一、茶树栽培简史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茶树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世界上的产茶国,都是直接或间接将我国的茶子、茶苗传入,逐渐发展而形成产茶地。 (1)茶的发现、利用起始时期 秦以前(公元前220年以前)是发现、利用茶和茶树栽培的起始时期。 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相传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农时代,神农为普济众生,尝百草,采草药,虽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自茶在神农时代发现以后,并逐步加以利 用。 利用茶叶的历史年限:2700+2000=4700年。 (2)茶树原产地 茶树原产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证据一:野生大茶树的发现 四川南部及东南部、贵州 云南:是发现野生大茶树最多的地方。其中有历史达 1700多年的野生茶树王。最高的野生茶树达31.2m,是 目前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高茶树。

证据二:山茶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山茶属植物现有200余种,其中90%以上集中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及南部,以云南、广西及广东横跨北回归线 前后为中心,向南北扩散面逐渐减少。张宏达认为,山茶属植物在系统发育上的完整性和分布方面的集中性,足以说明我国西南部及南部不仅是山茶属的现代中心,也是它的起源中心。 (3)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589年,即秦汉到南北朝时期,这一阶段是茶树栽培在巴蜀地发展,并向长江中下游扩展 的时期。 陕西南部和河南南部是最古老的北方茶区 长江中下游扩展,传至南方各省 发展的原因:政治—秦始皇统一中国;宗教—佛教、道教的兴起。道教视茶为养生之“仙药”。 (4)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 公元581-1911年,即隋唐至清代。历史上茶叶生产的 兴盛时期。 南方—中原—边疆举国之饮。 (1)唐代:大茶园纷纷出现,种茶已成专业经营; 饮茶之风盛行。在浙江盛产紫笋茶的顾诸山建立了首座 “贡茶院”。公元780年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问

茶叶种植管理技术

茶叶种植管理技术

春茶前生产管理技术 春茶提早开采、提早上市,从而提高春茶产量产值,是茶业增效茶农增收的关键,结合富阳市茶叶生产实际,春茶开采前主要抓好茶园施肥、茶树修剪、冻害预防、茶厂茶机维修等工作。 1、浅耕施肥。通过浅耕,可疏松土壤、提高土温,促进春茶早发,浅耕时间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进行。浅耕时结合施春茶催芽肥,上年秋冬未施基肥的茶园,春茶催芽肥和基肥同时施入,施肥量视茶叶产量而定,一般全年亩产100公斤名优茶的茶园施用300公斤菜饼作基肥,加50公斤尿素作追肥。施肥时间:早生品种茶园在2月底前施入,中、晚生品种茶园在2月底至3月初施入。施肥方法:以茶园浅耕后开沟(沟深3-5厘米)施入并覆土为宜,以防肥分挥发流失。过于密集茶园,如采用抛施,须在阴天以及下雨天前进行,否则易灼伤茶树叶片及肥分流失。 2、茶树修剪。为早采、多采名优茶,一般成龄茶园将春茶前修剪改为春茶后修剪,修剪时间一般在5月20日前进行,宜早不宜迟,否则影响茶树生长。对无性系良种幼龄茶园,春茶期间要抓好茶树定型修剪,并在定剪基础上辅以打顶,以快速培养树冠,形成平整采摘面。修剪方法:第一次定型修剪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离地15-20厘米处剪去主枝,第二次定型修剪是茶苗栽后第二年2月底至3月初进行,一般离地30-35厘米处剪平,第三次定型修剪是栽后第三年进行,离地45-50厘米剪去,春茶辅以打顶采,一般春茶以留二叶采为好。 3、谨防春季冻害。去年3月的春雪使我市早生茶园生产受损,特别是乌牛早品种茶园损失惨重,所以防雪冻或“倒春寒”在春茶期间成为重要工作。防治办法:⑴覆盖防霜,在低温寒潮来临之前用稻草、杂草、遮阳网、地膜等 覆盖蓬面和茶行地面,促进茶园地温上升,减少茶园霜冻作用;铺草量每亩1500公斤以上,以不露地面为宜;茶园蓬面覆盖在气温0℃以上或有太阳的天气要及时揭去覆盖物。 ⑵熏烟防冻,方法是在晚霜来临之前,在无雨晴朗的傍晚,点燃设置在内向、地势得当的茶园边际的草皮堆,使烟雾弥漫,减少夜间辐射散热,可有效预防晚霜对茶园危害。⑶土壤保温,加强茶园肥培管理,施足基肥,增加客土,增厚活土层,以及在茶园迎风口建立防护林带。 4、茶机配置与维修。春茶前要做好茶厂机械配置、茶机维修,厂房清洁卫生等工作,确保茶叶加工有一个清洁环境,以防在茶叶炒制过程中受到污染。 茶籽春播新技术 一、播种 根据不同地区,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良种,如单枞、乌龙茶等。于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播种。如3月下旬以后播种,出苗迟,降低发芽率,并影响成活。 二、催芽覆盖 春播前,将茶籽用清水浸泡2~3天,每天换1次,取出沉底茶籽催芽。浮于水面的劣质茶籽淘汰掉。催芽床设在避风向阳处,床底垫湿草,上铺7~10厘米厚茶籽,再撒5厘米厚的细砂,共铺3层,每层浇水湿透,并覆盖农用薄膜。每日早晚分别掀开薄膜淋水1次。气温高至35℃时要散热换气。10~15天后,茶籽种壳开裂或有40%~50%胚根外露时,即可取出播种。这样催芽的茶籽出苗早而齐,长势好。 三、播种量 每穴播3~5粒。规格为150×30厘米的单行条播茶园,每667平方米约需7公斤茶籽,播种深度3~5厘米。播种时,黏土宜浅,砂土宜深,壤土居中。播种过深或过浅,都会严重影响幼苗出土率。 四、铺草 播种后行间铺草,既能保持土壤疏松,又能保温保湿,而且可防止杂草,能满足茶籽

茶树栽培管理技术

茶树栽培管理技术 一、园地选择 茶园宜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连片集中、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养分丰富、地下水位低、排水保水性能良好,土壤呈微酸性(PH值在4.5~6.5之间),适应机械化耕作管理、未种过木薯、红薯等荒坡地、耕地。 二、园地规划 1、茶场规划:宜应用生态学原理,建立以茶为主,多种经营、主体种植、生态管理、产出绿色食品的新型茶场。宜山水田林路综合规划,农林牧副渔统一安排。茶场内宜根据生产规模、经营管理方式,科学规划好总场与分场、办公区与生活区、生产区与厂房区、商业区与文化区。 2、种植规划:坡度25度以上山地宜规划植树造林,25度以下集中连片地块宜规划建立茶园,零星地块宜规划种植牧草、饲料、绿肥、豆科作物、花卉、药材等,低洼积水地宜规划修筑水库,茶园梯壁、路旁、沟边及房前屋后宜规划种植水果和观赏树,风口处宜种植防护林带,使茶场成为一个人工生态群落区。 3、茶园规划: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坡度10度以上地块规划建立梯级茶园,10度以下地块规划建立棋盘或长方型茶园。茶行尽量规划南北走向,茶行间保持平行,避免出现断行和闭合行,每8~10行茶宜规划植一行遮阴树。 4、道路规划:宜根据茶园面积和方便管理与提高工作效率来规划道路。一般500亩以上设立主道,宽7~9米;500亩以下只设支道,宽6~7米;茶园内还要设步行道,把茶园分割成若干作业区,一般以10亩为宜,茶行长60米左右较为恰当;梯级茶园一般8~10行设一条步行道,宽2米,横向步行道按水平开设,纵向步行道根据山形设置,可建成直道、Ⅰ字道、S道。主道、支道、步行道应连接贯通,以方便运输。 5、水利规划:以有利于水土保持,防止水分养分流失,利于排水、灌水、蓄水为原则进行规划。园内规划建立能排、灌、蓄水的排灌蓄水沟和蓄水池,滴喷灌水利设施,水沟条数和深宽度宜视排水量与需水量而定;园外规划建立能阻隔

茼蒿种植技术及管理方法

茼蒿种植技术及管理方法 茼蒿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皇帝菜。因其美味且营养分价值高,是非常有名又倍受人们喜爱的蔬菜。那么这里要说茼蒿种植的技术及管理方法,无论是家庭菜园种植还是大棚种植,都值得参考与借鉴。 一、选地整地 茼蒿栽培以沙壤土为宜,要求有方便的灌溉条件,选好地后翻地,并施入优良农家肥,每公顷施1000千克以上,磷酸二铵25千克做基肥。做成宽米,长10-20米的平畦,准备播种。 二、播种及育苗 (1)种子处理:在播种前3-4天,将种子用50-55热水浸种15分钟后浸泡12-24小时,置于25度左右温暖地方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用清水投洗1次。若是新种子要提前置于0-5度的低温处理,7天左右打破休眠。 (2)播种选择:春季保护地栽培一般在3月下旬或4月份用温床播种育苗:春季露地栽培,在4月中旬温床播种育苗;春季露地直播栽培,在5月上旬扣小拱棚或地膜播种,夏、秋栽培,可冷床或露地分批分期开播种,7-10天一个播期。 (3)播种方法:可视栽培方式(直播或育苗移植)采用撒播栽培或条播,撒播每公顷种量为60-70千克,条播按行距10厘米左右播种,每公顷用种量千克,早春苗床育苗播种要用药土覆盖,防止发生猝死病。育苗苗龄以20-0天为宜,3-4片真叶为定植适期。 三、定植及田间管理 播种至发芽出苗,一般需5-7天时间。在发芽期间要注意保湿防止土壤干燥。当苗高2-3厘米、1-2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和田间拔苗,使株距保持1-2厘米。并进行浅中耕,待幼苗在3-4片真叶期定植,定植的外界或棚内温度要稳定通过10度.定植或定苗株距要在4-6厘米。第一次间苗时浇水一次,定苗后再浇水,且随水追肥速效氮肥。以后可以分次间苗采收。 四、采收 茼蒿一般生长期40-50天,当株高达20厘米左右时,具12-13片真叶即可采收,为保持产品鲜嫩,收获宜在早晨进行。采收不及时,气温高,会导致茎叶老化,品质低劣,或节间伸长,抽苔开花。如果想多次采收,可利用刀在主茎基部留2-3厘米割下,割下的嫩茎叶捆成千克小把上市。割后进行浇水,一个月后可以再次采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