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

文 史 哲JOURNAL OF LITERATURE,HISTORY AND PHILOSOPHY 2010年第1期(总第316期)No 1,2010(Serial No.316)

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

杨振红 徐歆毅

摘 要: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发展的里程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秦汉史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和丰硕成果。研究领域和视野有了很大拓展,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大量考古新发现特别是简牍材料的出土成为推动秦汉史研究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研究也普遍存在理论关怀相对缺失、范式探讨和长时段研究不足的问题。大量研究仍盘桓于以往提出的老问题,研究、阐释模式少有变化,在关系秦汉社会特质的重大问题上创新成果不多。

关键词:改革开放;三十年;秦汉史研究;理论关怀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历史学注定不是孑然独立的象牙塔之学,它的发展变化与时代脉搏的跳动息息相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历史学也迎来了久违的春天。史学工作者在清除 左倾思想影响的同时,重新出发,在正常的学术轨道上开始了历史学的新征程。三十年来,在秦汉史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秦汉史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和丰硕成果。

1981年9月,中国第一个秦汉史研究的民间团体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成立,将海内外从事秦汉史研究的专业学者们汇集在一起,定期召开年会(二至三年召开一次,至今已召开11次),出版会议论文集!秦汉史论丛?,成为秦汉史研究者们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2006年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和咸阳师范学院合作创办了!秦汉研究?年刊。各地也相继建立了与秦汉史有关的研究机构,出版各种书刊。

三十年来秦汉史研究和整个历史学的发展基本同步,大致可以20世纪90年代上半叶为限,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术界致力于拨乱反正,纠正以往研究中 左的倾向,对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唯物史观,世界历史的发展是否存在统一的规律和法则,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发展的动力等重大理论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这种学术思潮也直接反映在秦汉史研究的选题上。这一阶段的选题仍主要集中在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土地制度和所有制形态、农民战争、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历史人物评价等 五朵金花问题上。学者的观点虽然存在重大分歧,但普遍摆脱了教条主义倾向,从理论、方法和实证上深化了研究,并出版了大量总结之作。

另一方面,史学界在进行反思的同时,也开始重新探求历史学的学术定位、界限和方法,探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各种形式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逐渐展开,西方史学理论、方法和著作开始大量引介到国内,对中国的史学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史学工作者的史学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民俗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始广泛运用到历史学之中,跨学科研究成为新的趋势。研究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审视这一时期的历史,研究的视野和领域有

作者简介:杨振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徐歆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732)。

了很大拓展,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兴起是其标志,社会生活、婚姻家庭、民俗信仰、物质精神文明等都成为研究的对象。研究手段更加多样,特别是比较、计量和个案分析的方法被大量运用。在此期间,由于对历史学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的困惑,历史学在褪去 御用 色彩、还原其学术身份后造成的落差,以及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史学界出现了 史学危机 的呼声,它引发史学工作者对历史学的地位、任务和作用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推动了史学方法论的研究和实践。与此同时,70年代以睡虎地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代表的一系列震惊世界的考古大发现,极大地丰富了秦汉史的资料,成为推动秦汉史研究发展的动力。

第二阶段,从 史学危机 中走出来的史学工作者,对历史学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与此相伴,关于宏观、理论问题的讨论趋于平淡,研究者更多地转向具体的实证研究。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大量海外特别是日本和台湾学者的研究成果被译介过来,不同的研究旨趣、视角和方法以及由此导致的对秦汉历史面貌认识的差异,给秦汉史研究者特别是中青年学者带来了很大影响,在碰撞中,大陆的秦汉史研究既保持了中国史学的传统,又有了新的发展。跨学科研究克服了早期生硬套用的做法,更加醇熟、深入。世纪之交,张家山汉简、里耶秦简、龙岗秦简、长沙东汉至三国吴简等一大批重要简牍释文相继问世,再次掀起简帛学研究的高潮,极大地推动了秦汉史研究的发展。

90年代初,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开始运用到史学研究工作中,史学资料的信息化也在逐步完善,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传世文献、出土文字资料、学术期刊论文等都已完成数字化。计算机在史学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的速度,使得资料的穷尽成为可能,它意味着史学研究从手工业作坊阶段飞跃到大机器工业革命阶段。以上诸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研究成果剧增,现在每年出版的著作都达十几、数十种之多,发表的论文达数百篇。

笔者在 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f628262.html,/index.htm )中,以1978年1月1日至2009年5月15日为限,对其收录的学术期刊和重要会议、重要报纸论文,分别以 秦汉 、 秦代 、 秦朝 、 秦王朝 、 汉代 、 两汉 、 汉朝 、 汉王朝 、 西汉 、 东汉 为题名检索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11614篇论文。这一数字虽然不能囊括这一时期所有秦汉史论文,但大致可以反映三十年来秦汉史论文发表的规模以及各个时期研究的侧重和变化。

表1 三十年来中国学术期刊网收录秦汉史研究论文一览表

检索词1978

1982198319871988199219931997199820022003200720082009.5.15合计秦汉

551572093104346392172021秦代

19564540487925312秦朝

27111457019128秦王朝

9456715349汉代

10827342252378615254924129两汉35761181512824381431243汉朝

126614273718120汉王朝

002223211西汉

1102152243003947542302227东汉

631391812432203981301374合计4139331223160322053958

127911614 下面分专题对三十年来秦汉史研究的状况作一鸟瞰式回顾。

一、断代史和综合性研究

秦汉史的断代史著作(或通史的断代部分)继20世纪40年代后再度大量涌现。林剑鸣!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将秦的历史分为秦人早期历史、秦国和秦朝三个时段,全面论述秦人兴起、强盛、衰亡的历史过程,探讨秦文明的特征,是第一部完整叙述秦历史的著作。林剑鸣!秦汉史?

138文史哲#2010年第1期

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重视新出简牍等文物考古资料,有意识地围绕学界有争议的问题,对秦汉社会的历史面貌和演进轨迹展开系统论述。写作体例上,第一章 绪论 综述秦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介绍基础史料以及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书末 结束语 综论秦汉文明发展的系统,亦为其特色。白寿彝主编12卷22册!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起陆续出版),以 远古时代 (原始社会)、 上古时代 (有文字记载以来到秦灭六国)、 中古时代 (自秦汉到鸦片战争前)划分时期,一定程度折射了当时学界对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和分歧。体例上,除第一、二卷外,其余各卷都分序说、综述、典志、传记四部分。秦汉卷对学术界争论较大的土地所有制形态问题,采用封建土地等级所有制说,将国有制说和私有说囊括进去,并提出阶级中也有等级的看法。此后虽间有秦汉史(或通史)出版,但在结构、视角、观点等方面突破不大。

综合性研究方面,张金光!秦制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是一部全面论述秦制度的力作。该书重视新出土资料的利用,对秦的土地制度、为田、租赋徭役、户籍制度等学界长期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秦为官社经济体制,其基础是土地国有的普遍授田制,特点是政社合一,官民对立。

史料方面,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倾注作者半个世纪的心血,广泛利用新出土材料,将战国史料逐一系年,考证缜密,文末附有 列国纪年订正表 ,是秦史研究的必备参考书。工具书方面,!中国历史大辞典#秦汉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秦汉部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均汇集秦汉史专家精心编纂而成,反映了当时的研究状况和水平。

很多学者特别是老一辈学者出版有论文集,收录多年来潜心研究的成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如齐思和!中国史探研?(中华书局,1981),高敏!秦汉史论集?(中州书画社,1982),于豪亮!于豪亮学术文存?(中华书局,1985),张传玺!秦汉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1995增订),韩连琪!先秦两汉史论丛?(齐鲁书社,1986),吴树平!秦汉文献研究?(齐鲁书社,1988),裘锡圭!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2004年重订),吴荣曾!先秦两汉史研究?(中华书局,1995),张荣芳!秦汉史论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张政烺!张政烺文史论集?(中华书局,2004),林甘泉!林甘泉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二、社会性质与社会结构

如何看待秦汉时期的社会性质,是秦汉史研究的基本问题。改革开放前,它与古史分期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态的讨论紧密相连,讨论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 亚细亚生产方式 以及如何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嵌入到中国古史分期中。改革开放后,学界就古史分期问题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80年代中期以前,古史分期讨论仍在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框架内展开,基本延续了以往的老问题,即中国是否经历了奴隶社会,如何给奴隶、封建社会分期,如何看待秦汉社会的性质。战国封建说仍占主流,魏晋封建说较改革开放前活跃是这一时期古史分期讨论的一大特点?。1982年出版了古史分期的学术史专著:林甘泉、田人隆、李祖德!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一九二九%一九七九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80年代中期,一些学者开始对五种社会形态发展理论是否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规律和法则提出质疑,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不是单线而是多线的,五种社会形态是依据欧洲的历史提出来的,与中国的历史不相符合。一些学者提出,把秦以后称作封建社会是 泛封建观 ,既不符合 封建 的古义和西义,亦与马克思封建社会的原论相悖,为概念的误植。一些学者在研究中避用 封建 一词,而以 帝制 或 帝国时代 代之。一些学者则反对上述观点,指出 封建 概念是历史地变化着的,论定

139

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代表性论著有侯外庐:!中国封建社会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战国秦汉以后属封建社会,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是对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继承和发展。2006年冯天瑜! 封建考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的出版,将这一讨论推至高潮。2007年10月11日至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单位主办了 &封建?名实问题与马列主义封建观学术研讨会,双方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论辩。!史学月刊?2008年第3期辟专栏登载了论辩双方的文章。很显然,这一讨论还将继续下去,这场在学术范畴内的论争无疑会推进我们的历史认识。

与社会形态密切相关的是关于东方专制主义的讨论。1957年,卡尔#A#魏特夫(Kar l A ug ust Wittfogel)出版!东方专制主义:对于极权力量的比较研究?(耶鲁大学出版社),提出东方和西方是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西方是多中心的,而东方自古以来就是专制主义社会,其本质特征是集权。东方专制主义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与治水分不开。针对魏特夫的观点,199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组成 评!东方专制主义? 课题组,对此书进行批判,90年代上半期,!史学理论研究?、!世界历史?、!中国史研究?等杂志集中刊发了系列批判文章。这一讨论已超越学术范畴,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90年代中期以前大量选题仍集中在与秦汉社会性质有关的论题上,如商鞅变法的性质和作用、阶级关系、官私奴婢的数量以及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农民战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和特点等。关于商鞅变法的性质和作用,一种意见认为是封建制改革,其中又分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说,和以村社制为基础的早期地主封建制向以编户制为基础的典型地主封建制过渡说;一种意见认为是奴隶制改革?。关于秦汉社会分层和各阶层身份地位的讨论仍主要采取阶级分析法(。西汉中期以后各种依附关系的发展亦是讨论的热点。农民战争方面,出版了数种专著,如田昌五!中国古代农民革命史?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孙达人!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第一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朱大昀主编!中国农民战争史#秦汉卷?(人民出版社,1990)。

90年代后,关于阶级斗争、农民战争、社会性质的研究渐趋减少。社会分层主要采用阶层和职业分析方法,相关研究情况详见后文社会史部分。需要指出的是,三十年来关于如何界定秦汉时期官私奴婢的身份地位,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大部分学者根据秦汉奴婢的法律地位,认为其为主人的财产,不仅不算是公民,而且不算是人。但也有学者认为秦汉时奴婢的生活状况、社会地位复杂,不宜一概而论。有的学者以奴婢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中所处地位为标准,认为秦汉奴婢不能构成奴隶阶级。关于奴婢是登记在主人的户籍中还是财产籍中,学界也存在争议。造成上述分歧的原因除了对材料的理解不同外,最重要的是对划分阶级、确定身份地位的标准认识不同。

三、政治史

政治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有很大扩展。除了以往历史学视野下的官僚制、皇帝、选举、监察、爵、分封诸制度、政治事件等研究得到进一步开掘外,又开拓了政治学的视角,国体、政体形态、决策机制、行政运作管理体制等也成为学者关注的对象。此外,政治史亦与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等结合,从不同角度深化研究。

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齐鲁书社,1984、1985),在总结和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 中央官制、 地方官制和 官吏的选用、考课及其他各项制度三编,对秦汉官僚制度进行了全面论述。白钢主编、孟祥才撰!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秦汉卷?(人民出版社,1996),论述了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及特点,着重考察了政治权力的运行机制。卜宪群!秦汉官僚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140文史哲#2010年第1期

?(林剑鸣:!试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西北大学学报?1978年第2期;黄中业:!重评战国变法运动?,!史学月刊?1981年第

5期;李瑞兰:!商鞅变法的性质和作用新探?,!研究生论文选集#中国历史分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于琨奇:!商鞅变法性质之再探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

代表性论著有林剑鸣:!秦国封建社会各阶级分析?,!西北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吴树平:!云梦秦简所反映的秦代社会阶级状况?,中华书局编辑部:!云梦秦简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何兹全:!秦汉地主与魏晋南北朝地主的不同?,!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杨师群:!战国新兴地主阶级说质疑?,!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4期。

社,2002),论述了秦汉官僚制度产生的历史前提、渊源和演变,并着重探讨了官僚制度行政运作的基本形式。吴宗国主编的!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分 官僚帝国体制的奠基 、 文吏体制和律令秩序 、 尊儒改制与儒、吏分合 、 官僚阶级的士族化 四部分论述帝国开端时期%%%秦汉的官僚政治制度体系,视角新颖。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对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宰相的构成及变化、宰相与皇权、秘书咨询机构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上编论述秦仕进制度,具有开创性,下编主要讨论两汉的察举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考察了察举制的变迁及其向科举制的过渡历程,将士人及文化传统因素视为选官制变迁的动因之一。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2),构建 品位-职位 的分析框架,探讨这一时期官阶制的变迁,认为汉代以职位分类为主,禄秩从属于职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以门品为中心的品位分等。陈苏镇!汉代政治与)春秋?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从政治文化角度探讨了汉代!春秋?学与政治的关系。简帛文书的出土催生了官文书制度的研究,成果有卜宪群!秦汉公文文书与官僚行政管理?(!历史研究?1997年第4期),李均明、刘军!简牍文书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汪桂海!汉代官文书制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此外,田余庆!论轮台诏?(!历史研究?1985年第1期),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三联书店,2000),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学苑出版社,2002),张小锋!西汉中后期政局演变探微?(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从不同角度对秦汉官僚政治史进行了考察。

朱绍侯长期致力于军功爵制研究,先后出版!军功爵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军功爵制考论?(商务印书馆,2008)。1992年日本学者西嶋定生!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结构%%%二十等爵制研究?(武尚清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中译本出版。国内学界一般认为,二十等爵制的建立是为了适应春秋战国社会剧烈变革的需要,通过颁布爵制建立新的等级秩序,以达到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的目的。与中国学者的视角不同,西嶋定生将二十等爵制视为解开秦汉帝国形成原理的钥匙,认为君主正是通过二十等爵制,实现了对人民的个别人身统治,完成了从氏族制向君主制的转变。因此,此书的翻译对大陆的爵制和帝国形成史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关于这套爵制的命名,学者意见分歧。朱绍侯认为军爵制或军功爵制才是它的正名,高敏!秦的赐爵制度试探?(载氏著!秦汉史论集?)认为应称为赐爵制,西嶋定生则称之为二十等爵制。2001年张家山汉简释文公布,极大推动了爵制研究的深入,许多细部问题得以澄清。李均明!张家山汉简所反映的二十等爵制?(!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2期)认为,二十等爵分为四个档次,彻侯、关内侯属 侯 档,大庶长以下至左庶长属 卿 档,五大夫、公乘属 大夫 ,公大夫以下至公士属 士 。朱绍侯!西汉初年军功爵制的等级划分?(!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则将二十等爵划分为侯级、卿级、大夫级和小爵,认为大夫至五大夫为大夫级,公士至不更为简文中的 小爵 。刘敏!张家山汉简 小爵 臆释?(!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3期)认为,小爵是未傅籍成人者占有的爵位,与汉代的傅籍、力役、封爵制度有关。

郡国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出版有柳春藩!秦汉封国食邑赐爵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邹水杰!两汉县行政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睡虎地秦简释文公布后,针对 啬夫 一职的职官范围和性质,学界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裘锡圭!啬夫初探?(载!云梦秦简研究?),视野宽阔,考证翔实。关于乡亭里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王毓铨提出亭与乡、里属不同行政系统后,讨论一直在继续,特别是睡虎地秦简等新材料出土后,研究日益深入。讨论的焦点除了亭的性质以及与乡里的关系外,还包括都亭、乡亭的涵义,邮与亭是否同一性质,亭部是否是行政区域?。此外,陈长琦!汉代刺史制

141

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如徐乐尧:!居延汉简所见的边亭?,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甘肃省博物馆编:!汉简研究文集?,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余行迈:!汉代以 部 为称诸官概说%%%多部位的地方监察、警察制度?,!秦汉史论丛?第5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年;周振鹤:!从汉代 部 的概念释县乡亭里制度?,!历史研究?1995年第5期;谢桂华:!尹湾汉墓简牍和西汉地方行政制度?,!文物?1997年第1期。

142文史哲#2010年第1期

度的演变及特点?(!史学月刊?1987年第4期),何双全!)汉简#乡里志?及其研究?(载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秦汉简牍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李解民!)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研究?(连云港市博物馆、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尹湾汉墓简牍综论?,科学出版社,1999),高恒!汉代上计制度论考%%%兼评尹湾汉墓木牍)集簿??(!东南文化?1999年第1期),范学辉!秦汉地方行政运行机制初探?(!文史哲?1999年第5期),陈苏镇!汉初王国制度考述??(!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3期),均值得一读。

秦制、楚制与汉制的关系问题,是90年代官僚政治史的热议话题,代表作有田余庆!说张楚%%%关于 亡秦必楚问题的探讨?(!历史研究?1989年第2期),卜宪群!秦制、楚制与汉制?(!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1期),罗新!从萧曹为相看所谓 汉承秦制 ?(!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关于秦汉官僚制度的产生路径和基本框架,杨振红!秦汉官僚体系中的公卿大夫士爵位系统及其意义?(!文史哲?2008年第5期)提出,秦汉官僚制和二十等爵制是依托先秦 卿大夫士爵位系统衍生发展而来,为了适应统一王朝的需要, 卿大夫士系统逐渐发展为 公卿大夫士系统,西汉几次大的官制改革均与此有关。栾保群!由西汉外戚专政谈外戚与皇权的关系?(!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张鹤泉!东汉故吏问题试探?(!吉林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刘太祥!试论秦汉行政巡视制度?(!郑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阎步克!论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的 宦皇帝 ?(!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均有所创见。

四、法制史、军事史

由于秦汉律均已失传,使得传统秦汉法制史研究受到很大局限。20世纪70年代以来,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等大批法律文书的出土,使法制史的史料状况得到极大改观,为法制史研究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条件。睡虎地秦简释文公布后,刘海年发表系列论文,对秦的刑罚体系、适用原则、刑徒类型、刑期、诉讼制度及 爰书、农业经济法规、地方性法规!语书?、现场勘查与法医检验、法官法吏体系、监狱、治安、法律思想等进行了全方位考察,这些论文后被收入氏著!战国秦代法制管窥?(法律出版社,2006)。栗劲!秦律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结合新出睡虎地秦律,系统阐述了法家学派的一般理论基础,以及秦律的理论原则,并就隶臣妾、刑期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高恒发表了关于隶臣妾、刑徒与刑期的系列论文,后被收入!秦汉法制论考?(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2008年增订为!秦汉简牍中法制文书辑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此外还有安作璋、陈乃华!秦汉官吏法研究?(齐鲁书社,1993),张建国!帝制时代的中国法?(法律出版社,1999),于振波!秦汉法律与社会?(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张伯元!出土法律文献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曹旅宁!张家山汉律研究?(中华书局,2005),张功!秦汉逃亡犯罪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孙家洲主编!秦汉法律文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杨一凡总主编多卷本!中国法制史考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汇集海内外专家编纂而成,除了通贯性综论外,还选编了有影响的论文,是法制史的重要成果。三十年中还出版了大量法制通史论著,其中,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徐世虹主编第二卷 战国#秦汉(法律出版社,1999)最具代表性。

1947年,瞿同祖出版!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再版),提出 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即 以礼入法说,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等出土后,由于其中包含着被后世视为儒家思想的内容,一些学者开始对此说进行修正,提出儒家思想的影响实际上从战国秦时已经开始了。关于秦隶臣妾的性质,学界认识不一,大体有以下几种说法:刑徒亦为官奴隶说,刑徒说,官奴隶说,部分为官奴隶部分为刑徒说?。与此相关的是汉文帝刑法改革前刑期的讨论,大致有以下三种意见:汉文帝以前是无期徒刑或不定期刑;秦的徒刑就一定等级的苦役来说是有期的,但隶臣妾以上的罪隶是无期的;汉文帝以前是有期徒刑。张家山汉简出土后,学界就秦汉律篇构造、律令

?参见李力:! 隶臣妾身份再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

关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李振宏、孟彦弘提出九章律的 九 为虚数,汉律篇章不限于九章?。杨振红!秦汉律篇二级分类说%%%论)二年律令?二十七种律均属九章?(!历史研究?2005年第6期)提出,秦汉律存在二级分类,文献中不见于九章的律篇实为其下的二级律篇。韩树峰认为秦汉刑罚体系由隶臣妾司寇、城旦舂鬼薪白粲、死刑三个等级构成,这一体系为加刑和附加刑提供了空间。耐刑和徒刑均不能作为独立刑,而必须结合起来使用(。陈乃华!秦汉族刑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张建国!秦汉弃市非斩刑辨?(!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李均明!)二年律令#具律?中应分出)囚律?条款?(!郑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陈伟!张家山汉简)津关令?中的涉马诸令研究?(!考古学报?2003年第1期),高敏!)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诸律的制作年代试探?(!史学月刊?2003年第9期),宋杰!东汉的洛阳狱?(!历史研究?2007年第6期),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秦始皇陵、汉景帝阳陵、徐州等地出土的兵马俑及简牍材料的大量发现,同样成为推动秦汉军制史研究的动力。白建钢率先发表系列关于军阵、步骑兵兵种的论文,填补了此项研究的空白+。!中国军事史?编写组编纂的!中国军事史?(解放军出版社,19831991)

,是中国第一部军事通史,分兵器、兵略、兵制、兵法、兵家、兵垒六卷,并附历代战争年表上下卷。此外,有熊铁基!秦汉军事制度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黄今言!秦汉军制史论?(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龚留柱、胡宏起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军制、兵力、军费的论文,。邹本涛!西汉南北军考辨?(!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1期),高敏!东汉魏晋时期州郡兵制度的演变?(!历史研究?1996年第3期),亦值得一读。

五、经济史

经济史在中国现代历史学中曾经独领风骚,繁盛异常。改革开放后,这种状况曾延续了一段时间。80年代中期后,随着社会史、文化史等学科的兴起,史学观念和方法的变化,经济史研究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逐渐冷落。从事经济史研究的学者特别是中青年学者日渐减少,论文数量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下,秦汉经济史研究仍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这一时期出版了大量经济通史和通论性著作。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2),强调秦汉时代货币经济的高度发展,货币财富的形成与积累,着重探讨了秦汉时代三次大的经济波动及其原因,认为自战国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经济陷入动荡反复、发展迟滞的循环状态。林甘泉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是此前经济史研究的总结之作,除全面论述秦汉时期的基本经济区、生产单位、产业结构、经济类型、社会经济形态外,还涉及此前较少研究的财富分配、生活消费、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提出自然经济的本质特征不是自给自足,而是自给性生产,封建的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可以在同一经济单位中并存,互相补充。宋杰!)九章算术?与汉代社会经济?(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对!九章算术?反映的汉代社会经济如农业、交通、物价、徭役、赋税进行了细致考证。此外,尚有逄振镐!秦汉经济问题探讨?(华龄出版社,1990),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94),黄今言主编!秦汉江南经济述略?(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薛瑞泽!汉唐时期河洛地区经济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经济史研究大体从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关于宏观问题的探讨,讨论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何定性秦汉时期社会经济形态类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什么;秦汉时期的基本土地制度是什么,土地所有制形态是怎样的;如何看待秦汉时期的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两者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的讨论与古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态等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密不可分。二是关于具体制度

143

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

(

+,李振宏:!萧何 作律九章 说质疑?,!历史研究?2005年第3期;孟彦弘:!秦汉法典体系的演变?,!历史研究?2005年第3期。韩树峰:!秦汉徒刑散论?,!历史研究?2005年第3期;!耐刑、徒刑关系考?,!史学月刊?2007年第2期。白建钢:!秦俑军阵初探?、!西汉步、骑兵兵种初探?、!论秦俑军阵的轻、重装步兵?,分载!西北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1986年第1期、1988年第1期。

龚留柱:!释越骑?,!中国史研究?1986年第4期;!秦汉时期军马的牧养与征集?,!史学月刊?1987年第4期。胡宏起:!汉代兵力论考?,!历史研究?1996年第3期;!两汉军费问题研究?,!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4期。

和实态的实证研究,包括秦汉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赋役、土地等制度,城市与市场、贸易诸问题。当然两个层面的研究不可能截然分开,只是主题、视角有所侧重而已。总体上来说,第一阶段的研究更侧重宏观问题的探讨,第二阶段实证研究更为盛行。

关于秦汉社会经济形态,秦汉封建说者认为秦汉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是封建经济,魏晋封建说则认为是奴隶经济。秦汉封建说又分为封建国有制经济、小农经济、封建地主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等多种说法,其中封建地主制经济说占主流。以上诸说争论的焦点问题包括:小农、奴隶谁是秦汉农业生产等领域的主要劳动者,奴隶和小农破产后的归宿,秦汉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在经济体系中谁占主要地位,国有经济和地主经济、小农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大体上,汉代奴隶经济说强调汉代农业、手工业等生产领域存在大量的奴隶劳动,商品经济、城市经济发达,城市支配乡村,并最终导致了以自然经济和依附关系为主导的魏晋封建社会的形成;封建经济说则持相反意见。代表性论著有李桂海!封建专制主义与小农经济?(!中州学刊?1983年第1期),林甘泉!论秦汉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秦汉史论丛?第2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白文固!东汉庄园经济说质疑?(!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秦晖!汉代的古典借贷关系?(!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3期),刘秋根!关于汉代高利贷的几个问题%%%与秦晖同志商榷?(!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4期),杨师群!从云梦秦简看秦的国有制经济?(!史学月刊?1995年第4期),李根蟠!中国封建经济史若干理论观点的逻辑关系及其得失浅议?(!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3期),何兹全!战国秦汉商品经济及其与社会生产、社会结构变迁的关系?(!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2期),黄今言!秦汉商品经济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即使同属一说,但在具体认识上也存在相当大差异。如傅筑夫虽然也主张封建经济说,但认为战国时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高度发展,大型工矿企业已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性质,与其他封建经济说的认识相去甚远。

同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的讨论一样,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以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解构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形态也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赵冈提出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与停滞、资本主义萌芽,都是从僵硬框框中衍生出来的假设命题。从传统租佃制的实际运作来看,地主不但没有主导力,甚至无法消极防阻不利于他们经济利益的演变趋势。中国自战国以来已形成自由的私有产权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市场经济?。

土地制度研究是秦汉史学界长期关注的热点、焦点。研究经历了两次高潮,均由新出土资料引发。第一次高潮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睡虎地秦简、银雀山汉简、青川秦墓木牍等简牍释文公布以后,战国直至秦王朝统一时存在授田这一事实得到确认。但是,对于授田制是否是战国时期的基本土地制度,授田是国有还是私有土地性质等一系列问题,学界看法存在根本分歧。一些学者认为授田制是井田制废除后各国普遍实行的基本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的性质是国家所有。如刘泽华!论战国时期 授田制下的 公民 ?(!南开大学学报?1978年第2期)指出,授田制始于春秋,普遍实行于战国,是当时各国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授田也叫行田、分地、均地、辕田。受田的农民叫公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小农(。一些学者认为战国时授田并没有普遍实行,个体小农的私有土地及贵族官僚的军功赏田占重要地位。而且,战国 授田性质与井田制不同,土地一经授给就变成长期占有即私有土地。所有制形式为多种土地所有制并存而以土地私有制为主+。但论争各方在以下认识144文史哲#2010年第1期

?( +赵冈:!地主经济制质疑?,!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2期;!重新评价中国历史上的小农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4年第1期;!试论地主的主导力?,!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2期。

大致持此观点还有张金光:!试论秦自商鞅变法后的土地制度?,!中国史研究?1983年第2期;袁林:!战国授田制试论?,!社会科学?1983年第6期。

如祝瑞开:!汉代的公田和假税%%%附说秦的 受田和 租、 赋 ?,!西北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唐赞功:!云梦秦简所涉及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初探?,熊铁基、王瑞明:!秦代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均载中华书局编辑部编:!云梦秦简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上基本一致,即:授田制与土地买卖是互不相容的对立物;秦始皇三十一年 使黔首自实田 是土地私有制在全国确立的标志,此后不再实行授田。此外,宋敏!试论秦的土地国有制?(!求是学刊?1980年第4期),李解民! 开阡陌 辨正?(!文史?第11辑,1981),杨善群!商鞅 允许土地买卖 说质疑?(!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朱绍侯!试论名田制与军功爵制的关系?(!许昌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5年第1期),王彦辉! 间田 非 王田 辨%%%兼评王莽王田?(!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均值得一读。

1982年四川青川县郝家坪出土的秦武王二年 为田律 ?,使学界注意到秦的 为田 制度。李学勤!青川郝家坪木牍研究?(!文物?1982年第10期)提出,此律名应为 更修!为田律? , 为 的意思是作、治,为田即制田。为田是关于农田规划的法律,与云梦秦简!田律?有所区别。胡平生!青山秦墓木牍 为田律 所反映的田亩制度?(!文史?第19辑,1983),根据阜阳汉简 卅步为则 的记载,指出 为田律 中的 则 为量词, 八则 即二百四十步。

私有制为主说和土地国有制说,对西周田制向秦汉田制转化的路径作了完全不同的阐释。林甘泉!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化的具体途径?(!文物与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1986)认为,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化经历了两种途径:一是公社农民的份地变为个体小农的私有土地;一是田邑转让、军功赏田和私田的垦辟。春秋以前,土地由公有制过渡到公有与私有二重性的中间阶段,公社授田具有土地公有和私有二重性;战国时代,公社解体,农民的份地变为私有土地。张金光认为,商鞅田制改革的实质是土地国有化,即将村社土地占有制变为普遍国有与私人占有的二级结构。主要通过两种手段和渠道完成:取消采邑制,代以郡县制,以军功 家次 名田宅;通过 集小乡邑聚为县 等措施,完成对村社土地的集中和垄断,然后 制土分民 ,按户计口授田(。袁林!两周土地制度新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则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通过经济改革建立国家授田制,!周礼?系统的井田制反映的就是这一制度。秦始皇三十一年 使黔首自实田 ,国家授田制崩溃,名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自汉哀帝时有了充分发展,但国家授田制并未完全消失,并在北魏开始的均田制中复活,直到宋代正式结束。

这一时期出版了数种土地制度专著:赵俪生!中国土地制度史?(齐鲁书社,1984),朱绍侯!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林甘泉、童超!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袁林!两周土地制度新论?,均是作者长期潜心研究的力作,其主要观点前文相关部分已有涉及,此处不赘。

张家山汉简出土以后,由于所出!二年律令#户律?中有完整的关于田宅制度的律文,再次引发对土地制度问题的热议。关于这套制度的起源、实态、土地所有制性质、命名,以及它是否是秦汉时期基本的土地制度,所针对的人群,在此之外是否存在其他的土地制度,何时废止等问题,学界认识存在很大差异。一些学者称之为名田制+,杨振红认为这一制度源于商鞅变法,为秦及汉初的基本土地制度,文帝时废止,是西晋占田制和北魏隋唐均田制的源头,该文还对土地买卖是否能作为土地私有制的标志提出质疑;于振波认为名田制废止于元、成时。朱绍侯称之为赐田宅制,也叫名田制、授田制,认为它并非西汉的通制,而是吕后当政时的政策,为土地长期占有制,。一些学者称之为授田制?,臧知非认为土地一经授予即归私有;高敏认为它源于汉高祖五年诏,是土地国有制,与私有土地

145

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

(

+

,?四川省博物馆、青川县文化馆:!青川县出土秦更修田律木牍?,!文物?1982年第1期。张金光:!试论秦自商鞅变法后的土地制度?,!中国史研究?1983年第2期;!秦制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杨振红:!秦汉 名田宅制 说?,!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于振波:!张家山汉简中的名田制及其在汉代的实施情况?,!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1期;王彦辉:!论张家山汉简中的军功名田宅制度?,!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朱绍侯:!吕后二年赐田宅制度试探?,!史学月刊?2002年第12期;!论汉代的名田(授田)制及其破坏?,!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臧知非:!西汉授田制度与田税征收方式新论?,!江海学刊?2003年第3期;高敏:!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看西汉前期的土地制度?,!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3期;朱红林!从张家山汉简看汉初国家授田制度的几个特点?,!江汉考古?2004年第3期;张金光:!普遍授田制的终结与私有地权的形成?,!历史研究?2007年第6期。

性质的商鞅 名田制以及秦始皇 自实田制度不同;张金光则认为它是继井田制之后普遍授田制的延续,由于份地使用权和占有权的长期凝固化,最终在文帝时实现普遍授田制的终结。

刘光华!汉代西北屯田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对汉代是否存在民屯、屯田劳动者的身份、管理系统等作了探讨。柳春藩!西汉徙民屯田说质疑?(!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2期)认为,西汉政府徙民实边,是为了扶持自耕小农,属郡县管辖,耕种私田,承担赋役、田租,因此不是民屯。张德芳!从悬泉汉简看两汉西域屯田及其意义?(!敦煌研究?2001年第3期),根据新出悬泉汉简,探讨了两汉在西域屯田的情况和意义。

农业是秦汉时期最主要的经济部门。学界关于汉代粮食亩产量和家庭农业规模等估计相差悬殊。宁可认为汉代一个劳动力的垦田数是14市亩,家庭占有耕地为29市亩,粮食亩产为140市斤,家庭年剩余产品约占三分之一?。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农业出版社,1985)认为,战国时期粟的亩产量为247市斤,汉代粟亩产三小石,合今制281市斤。于琨奇!两汉田租征收方法与数量探析?(!安徽史学?1995年第1期)认为,汉代粟的亩产量只有112~117斤。传统看法认为自战国时起中国就形成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基本模式,一些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战国秦汉个体农户的耕织结合并不紧密,绝大多数妇女不从事纺织生产,农民所需衣物主要从市场购买,耕织紧密结合是在封建社会后期用棉时代(。李根蟠!对战国秦汉小农耕织结合程度的估计?(!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4期),对上述意见提出反驳。关于秦汉时期南方水稻的主要耕作方式、发展水平,特别是 火耕水耨的施行范围、技术特点、生产力水平,学界认识分歧较大+。张泽咸!汉晋唐时期农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按自然区划分为11个区域,按时间段论述汉唐时期各区农业发展变化的轨迹。张传玺!两汉大铁犁研究?(!北京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卫斯!我国汉代大面积种植小麦的历史考证%%%兼与(日)西嶋定生先生商榷?(!中国农史?1988年第4期),均为农业史研究的佳作。余华青、张廷皓对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林牧副渔业进行了开拓性研究,。

宋治民!汉代手工业?(巴蜀书社,1992),对汉代冶铁、陶瓷、铜器、玉器、盐业等行业的时代背景、生产状况、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论说。吴荣曾!秦的官府手工业?(载!云梦秦简研究?),指出秦从中央到地方都设工室管理手工业,按生产技能又分将作、工官、铁官等独立的生产部门,工匠中有少数的自由身份者,其余主要是刑徒。盐业史研究主要围绕盐业起源与盐铁专卖制度展开,成果主要有齐涛!汉唐盐政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郭正忠主编!中国盐业史#古代编?(人民出版社, 1997)。货币研究有钱剑夫!秦汉货币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张南!秦汉货币史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蒋若是!秦汉钱币研究?(中华书局,1997),陈绍棣!试论王莽改币?(!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2期)。西汉文献中多见有关黄金的记载,东汉时却大幅度减少,这一现象引起学界的关注,并尝试作出合理解释?。

六、赋役财政史

赋役财政史是秦汉史研究的基础领域。新出简牍资料虽然极大地推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但关于秦汉时期到底有哪些赋役种类、农民的负担到底有多大等基本问题,仍然悬而未决。这一时期出146文史哲#2010年第1期

?( + ,?宁可:!汉代农业生产漫谈?,!光明日报?1979年4月10日;!有关汉代农业生产的几个数字?,!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

第2期。

吴承明:!论男耕女织?,!中国社会经济史论丛?第1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于琨奇:!秦汉小农与小农经济?,合肥:黄山书社,1991年。

黄崇岳:! 火耕水褥与楚国农业考?,!中国农史?1985年第3期;陈文华:!中国汉代长江流域的水稻栽培和有关农具的成就?,!农业考古?1987年第1期;彭世奖:! 火耕水耨辨析?,!中国农史?1987年第2期。

余华青、张廷皓:!秦汉时代的畜牧业?,!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4期;余华青:!略论秦汉时期的园圃业?,!历史研究?1983年第3期。

唐任伍:!西汉巨量黄金消失之谜考?,!史学月刊?1989年第5期;秦晖:!汉 金新论?,!历史研究?1993年5期;李祖德:!试论秦汉的黄金货币?,!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1期。

版有马大英!汉代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钱剑夫!秦汉赋役制度考略?(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黄今言!秦汉赋役制度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并有大量论文发表。

睡虎地秦律!田律?规定: 入顷刍稾,以其受田之数,无豤(垦)不豤(垦),顷入刍三石、稾二石。 有学者据此认为,田租征收也是以一户有田百亩的假设,按人户征收?。一些学者认为,上述规定是针对刍稿税的,田租征收则根据实际耕种的土地数量课征(。以往学者多将假税理解为地租,柳春藩!论汉代 公田 的 假税 ?(!中国史研究?1983年第2期)提出,汉代假税分地租、地税和渔采税三种类型。杨振红!从新出简牍看秦汉时期的田租征收?(!简帛?第三辑,2008)认为,秦及汉初田租征收存在东西方差异,原秦、楚地区实行程租制即定率租,关东地区则实行定额租,西汉中期始在全国推广定额制。岳庆平!汉代 赋额 初探?(!中国史研究?1985年第4期),运用江陵凤凰山汉简,提出汉代以算征收的赋为 取民之赋 ,一部分用于上缴中央财政,即 算赋 ;一部分用于地方财政,无定额,因地、因时而异。学界一般认为更赋是代役钱,胡大贵!汉代更赋考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提出,更赋是固定征收的赋税,不是代役钱,起征于文帝十三年。于振波!从简牍看汉代的户赋与刍稾税?(!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第2期),利用新出张家山汉简,指出汉代户赋继承秦制,是一单独税目。

多数学者认为傅籍指广义的役籍,包括更卒、正卒和戍卒在内的徭役兵役;但另一些学者认为傅籍专指在正卒兵籍上登记,更卒徭役的始役年龄早于正卒兵役,而和缴纳算赋的年龄相同,为15岁。学界一般认为 正 指正卒兵役,包括一年屯戍(或卫士)兵役,一年力役即材官骑士的地方兵役,张荣强!)二年律令?与汉代课役身分?(!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2期)提出,汉代已实行丁中制, 傅 指傅籍为正卒,相当于后代服全役的丁,正卒不仅要服兵役而且要服徭役,15岁至傅籍以及正卒止役后至皖老为次丁(中),所服为半役。于豪亮!西汉适龄男子戍边三日说质疑?(!考古?1982年第4期)认为,秦代戍卒以累计一年的形式征发,吕后五年始改为一次服完一年。孙言诚!秦汉的戍卒?(!文史哲?1988年第5期)指出,只有服兵役的称为士(卫士、骑士),服徭役的称卒。骑士须经挑选,基本职责是战斗,戍卒则是候望和劳作。服戍边徭役为戍卒,不同于迁徙到边地的普通郡县民。宋杰!汉代私人徭役析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2期)探讨了私人徭役问题。

七、社会史、礼制风俗与宗教信仰

长期以来,社会史研究被阶级斗争史和社会发展史取代。80年代中期,社会史开始复兴,并成为三十年来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领域。研究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展开,出现了多样成果。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香港商务印书馆,1981;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增订),依托丰富的实物及图象、壁画、墓俑等形象资料,与相关的文献记载互见发明,是中国第一部服饰通史。彭卫!汉代婚姻形态?(三秦出版社,1988),运用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将汉代婚姻关系置于整个社会和文化背景中进行综合考察,富于开拓性。王子今!秦汉交通史稿?(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全面论述了秦汉陆路、水路交通及交通工具情况,并对产业布局及运销区划、交通心理与交通习尚等进行了考察。马新!两汉乡村社会史?(齐鲁书社,1997),力求全面、立体、动态地把握两汉乡村社会风貌,并对以往学界较少关注的生产环境、民谣民谚与乡村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阎爱民!汉晋家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认为,汉代家族以父系为主、兼顾母系,保留着许多 旧 的氏族因素,可称为 后氏族时代 ,魏晋时进入新的时期。张继海!汉代城市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从聚落形态、城市、城市社会三个层次,对汉代城市社会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汉代城乡之间联系不甚紧密。此外,还有周长山!汉代城市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杨师群!东周秦汉社会转型研究?(上

147

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黄今言:!秦租赋徭役研究?,!江西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3期;臧知非:!汉代田税 以顷计征 新证?,!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李恒全、朱德贵:!对战国田税征收方式的一种新解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4期。

海古籍出版社,2003)。

以新出文物考古资料为基材,通过与传世文献的结合,探求秦汉社会风貌和特质,成为这一时期社会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刘志远、余德章、刘文杰!四川汉代画像砖与汉代社会?(文物出版社, 1983),是较早运用这一方法的佳作。李振宏!居延汉简与汉代社会?(中华书局,2003),对居延汉简所反映的汉代屯戍管理制度、吏卒社会生活以及汉简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高大伦!尹湾汉墓木牍)集簿?中户口统计资料研究?(!历史研究?1998年第5期)指出,不但!汉志?中的人口数有较多水分,作为考古出土第一手资料!集簿?中的户口统计也与实际情形有较大出入,尤其是少儿和高龄人口数,提示了如何认识史料的问题。李学勤!睡虎地秦简)日书?与楚、秦社会?(!江汉考古?1985年第4期),袁仲一!从考古资料看秦文化的发展和主要成就?(!文博?1990年第5期),[美]简#詹姆斯!汉代西王母的图像志研究?(!美术研究?1997年第2、3期),宋杰!)元延二年日记?所反映的汉代郡吏生活?(!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3期),均是此方面的代表作。

20世纪80年代起,家庭史逐渐从宗族、婚姻研究中分解出来,成为社会史研究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李向平、黄金山较早从事这一研究?。1997年岳庆平!汉代的家庭与家族?(大象出版社)出版后,陆续有家庭史专著出版。张国刚主编!中国家庭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是中国第一部家庭史通史,秦汉部分收在王利华著第一卷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中。家庭史研究主要围绕家庭结构、家庭中各种关系及其法律地位、责任义务、财产继承等展开。传统看法认为商鞅实行分异政策后,秦汉家庭以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为主,近来一些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秦汉时存在大量扩大(或称联合、同居)家庭(。关于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一种意见认为虽然汉代妇女的地位比唐以后略高一些,但男尊女卑的倾向十分明显;一种意见认为秦与汉初家内人际关系相对平等、独立、自由,汉武帝独尊儒术后父家长地位提高;一种意见认为妇女家庭地位较高。江苏仪征胥浦西汉墓!先令券书?、张家山汉简等新材料的出土,推动了继承制度的研究,使我们了解到秦汉时期在财产继承之外,还存在身份和户主权的继承+。近年性别史研究开始兴起,成果有王子今!古史性别研究丛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豪族研究是秦汉社会阶层、社会势力研究的重点。唐长孺!东汉末期的大姓名士?(载氏著!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指出,东汉时已形成普遍承认的地方大姓,他们对东汉的地方政权、东汉末的政局以及曹操的选举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学界一般认为门阀士族是东汉豪族发展的结果,形成于魏晋,周天游!论东汉门阀形成的标志?(!西北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不同意这一看法,认为西汉后期已出现士庶之别,东汉时门阀形成。21世纪初,出版了崔向东!汉代豪族研究?(崇文书局,2002),马彪!秦汉豪族社会研究?(中国书店,2002)。王彦辉!汉代豪民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以 豪民界定非身份性地主,提出汉武帝推行工商官营政策是豪民发展的分水岭,并对豪民与乡里政权、 分田劫假与豪民兼并、豪民私债等问题作了有新意的考辨。游侠一度是学界关注的群体,有刘修明、乔宗伟!秦汉游侠的形成与演变?(!中国史研究?1985年第1期),宋超!)史记?)汉书?游侠传试探%%%兼论两汉社会风尚的变迁?(!学术月刊?1985年第10期),彭卫!古道侠风?(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值得注意的是,豪族和任侠风气亦为日本学界所关注,但两国学者关148文史哲#2010年第1期

?( +李向平:!秦代家庭形态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黄金山:!论汉代家庭的自然构成与等级构成?,!中国史

研究?1987年第4期;黄金山:!汉代家庭成员的地位和义务?,!历史研究?1988年第2期。

马新:!秦汉时代家内人际关系的变迁?,!山东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尹在硕:!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见 室的结构与战国末期秦的家族类型?,!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3期;魏道明:!从简牍资料看秦的家庭结构?,!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李根蟠:!从秦汉家庭论及家庭结构的动态变化?,!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1期。

马新、齐涛:!略论中国古代的家产继承制度?,!人文杂志?1987年第5期;李均明:!张家山汉简所见规范继承关系的法律?, !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第2期;徐世虹:!张家山二年律令简所见汉代的继承法?,!政法论坛?2002年第5期;王彦辉:!论汉代的分户析产?,!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4期。

注的出发点和视角有所不同,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研究。

随着睡虎地秦简的出土,士伍的身份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刘海年!秦汉 士伍 的身份与阶级地位?(!文物?1978年第2期)认为,士伍指无爵或被夺爵后的成丁,属于庶民,但并不构成一个阶级。秦进才!秦汉士伍异同考?(!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2辑)认为,秦的士伍身份与庶民、庶人相近,汉代士伍主要由削爵犯罪者构成,其地位与罪犯接近。施伟青!也论秦 士伍 的身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1期)认为,士伍指必须服正卒徭役的无爵的男子。此外,闾左、黔首、赘婿等身份,睡虎地秦简中 叚门逆旅 的释读和含义,亦是学界讨论的热点。沈刚!秦汉时期的客阶层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则是有关客阶层的专门研究。

河南偃师出土的东汉建初二年!侍廷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引发了学界对 僤 性质和功能的讨论。俞伟超!中国古代公社组织的考察%%%论先秦两汉的单%僤%弹?(文物出版社,1988)认为, 僤 是与里规模相当的基层社会组织。多数学者认为它是里中部分居民为了特定目的的结社,如杜正胜! 单 是公社还是结社??(!新史学?创刊号,台北,1990),但认为 僤 与公有制或私有制没有必然关系。林甘泉! 侍廷里父老僤 与古代公社组织残余问题?(!文物?1991年第7期)不同意杜正胜的观点,认为 僤 和里社一样都是古代公社组织的残余形式。关于社以及民间社区和组织的研究,还可见薛英群!居延汉简中的 社 及其源流?(!兰州学刊?1984年第3期),宁可!述 社邑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

社会风尚、社会心态、社会舆论等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课题。代表作有彭卫!汉代社会风尚研究?(三秦出版社,1998),王子今!秦汉民间谣谚略说?(!文史杂志?1987年第4期),吕宗力!汉代的流言与讹言?(!历史研究?2003年第2期)。

90年代后,礼制、风俗研究愈来愈受到学界重视,出版了陈戍国!秦汉礼制研究?(湖南出版社,1993),华友根!西汉礼学新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彭卫、杨振红!中国风俗通史#秦汉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从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卫生保健、农业生产、信仰、节日、游艺、交际等,全方位考察了秦汉风俗的基本特征及演变规律。李如森!汉代丧葬礼俗?(沈阳出版社,2003),结合历史文献对各地的汉墓遗存进行研究,全面考察了包括葬俗、丧礼、随葬品、陵园、墓葬形制在内的汉代丧葬礼俗。周振鹤!从 九州异俗 到 六合同风 ?(!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第4期),杨振红!月令与秦汉政治再探讨%%%兼论月令源流?(!历史研究?2004年第3期),亦值一读。

宗教研究主要集中于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有刘昭瑞!考古发现与早期道教研究?(文物出版社,2007),王育成!洛阳延光元年朱书陶罐考释?(!中原文物?1993年第1期),姜生!原始道教之兴起与两汉社会秩序?(!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李刚!从汉晋胡俑看东南地区胡人、佛教之早期史?(!东南文化?1989年第2期),吴廷璆、郑彭年!佛教海上传入中国之研究?(!历史研究?1995年第2期)。方术、巫术研究颇为兴盛,有李零!中国方术考(修订本)?、!续考?(东方出版社,2001),田静、史党社!论秦人对天或上帝的崇拜?(!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3期),张宏!汉代)郊祀歌十九章?的游仙长生主题?(!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刘乐贤!楚秦选择术的异同及影响?(!历史研究?2006年第6期)认为,楚、秦两地使用的选择术同出一源,但具体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后世流行的一些重要选择方法如 建除 、 丛辰 、 咸池 、 十二禽 等可能均出自秦系选择术。

八、学术、思想、文化、教育、史学史

1979年发表的顾颉刚! 周公制礼 的传说和)周官?一书的出现?(!文史?第6辑),将!周官?的成书与战国时代的统一思潮联系在一起,是一篇彰显作者功力和学术主张的巨作,在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彭林!)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认为,!周礼?中不见

149

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黄士斌:!河南偃师县发现汉代买田约束石券?,!文物?1982年第12期;宁可:!关于)汉侍廷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文物?1982年第12期。

150文史哲#2010年第1期

道家思想和谶纬灾异说,当成书于道家思想未成为主流前的汉初。简牍中发现的古代佚籍极大地推动了学术史的研究,成果有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裘锡圭!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三联书店,2004)。李振宏!论 先秦学术体系的汉代生成?(!河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提出,汉人根据时代需要对先秦诸子学进行了新的阐释或改造,形成今天所见的 先秦学术体系和诸子学派划分,它已非先秦学术的真实面貌。探讨发掘先秦学术的思想价值,应以诸子之名命名其学,如老学、孔学、庄学、孟学、荀学等。

改革开放使思想史研究的方向发生了重大改变,并出版了大量论著,代表作有张舜徽!周秦道论发微?(中华书局,1982),金春峰!汉代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1997年修订),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葛兆光!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学界纠正了文革时全面否定儒学的错误做法,儒学的思想价值和历史地位得到充分肯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深受儒学思想影响的东亚国家经济的腾飞,使得海内外掀起了儒学研究的新热潮,但对于如何评价儒学在中国历史发展、文化传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界意见分歧仍然很大。姜广辉主编!中国经学思想史#汉唐卷(第一、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充分吸收古史辨派等既往研究成果,对两汉经学思想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解析。董仲舒思想和春秋公羊学仍是这一时期儒学研究的重点,有周桂钿!董学探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黄朴民!天人合一:董仲舒与汉代儒学思潮?(岳麓书社,1999),汪高鑫!董仲舒与汉代史学思潮?(!史学史研究?2003年第4期)。孙景坛!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子虚乌有%%%中国近现代儒学反思的一个基点性错误?(!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对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说法提出质疑,引发了学界的激烈争论?。陈启云!论西汉时的 子学没落,儒学独尊问题?(!史学月刊?2003年第1期)提出,诸子思想的没落并非秦始皇 焚书坑儒所致,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并非罢黜诸子百家全部,汉代独尊的是 六艺经学而不是儒学思想,崇尚 经学是诸子思想消沉的主因。关于陆贾等思想研究有黄宛峰!叔孙通、陆贾与汉初的儒学走向?(!史学月刊?1995年第5期),李禹阶!陆贾新儒学的文化独尊思想%%%兼论儒家文化思想上的独尊性与唯我性?(!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90年代后一些学者将视野转向经学、儒学对现实政治、社会的影响和互动关系,有晋文!以经治国与汉代社会?(广州出版社,2001),张涛!经学与汉代社会?(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刘厚琴!儒学与汉代社会?(齐鲁书社,2002)。孙筱!两汉经学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认为应将经学作为一个学术流派来看待,以避免把经学家的理论或理想当作两汉社会政治的现实,并提出汉代学术发展的 内纯致治法则。谶纬是汉代思想的重要内容,成果有钟肇鹏!谶纬论略?(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吕宗力!东汉碑刻与谶纬神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2年第5期)。

一些学者提出西汉初年形成了新道家。熊铁基先后出版了!秦汉新道家论略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秦汉新道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后者分 历史篇和 思想篇,从纵横两方面对新道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及主要代表作和代表人物进行了论述。一些学者提出!吕氏春秋?不是杂家而是新道家的代表作。

文革期间,综合文化史和文明史研究几乎完全陷入停顿。改革开放以后,文化史研究迅速崛起,涌现了大批成果,并出现了专业性刊物。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自1993年主办!秦文化论丛?,目前已出版15辑。2001年西北大学周秦汉唐中心主办!周秦汉唐文化研究?,至今已出版4辑。长期

?管怀伦:!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有其事%%%与孙景坛同志商榷?,!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葛志毅!百家之学与独尊儒术?,!史学集刊?1994年第3期;庄春波:!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考辩?,!孔子研究?2000年第4期;杨生民:!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新探%%%兼论汉武帝 尊儒术与 悉延(引)百端之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周桂钿:!汉武帝是否独尊儒术?%%%兼论思想方法诸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第2期。

以来,文化史的学科定位一直困扰着研究者,从史学实践来看,文化史与社会史经常处于交融状态,出现了很多此类成果。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1984;1991年增订),以诸侯国为单位,分述东周与秦代各诸侯国的文物考古材料及有关历史问题,全面勾勒处于巨大变革期的东周和秦代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林剑鸣、余华青、周天游、黄留珠!秦汉社会文明?(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对秦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发展状况、城市风貌、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礼俗、信仰、祭祀、精神风貌等进行全面论述,指出多样化的统一、大规模吸收和远距离传播等是秦汉文明发展的主要特征。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结合出土文物,详细介绍了汉代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并进行了细致考证,书中附有上千幅汉代文物图样。此外,文化史著作还有韩养民!秦汉文化史?(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熊铁基!汉唐文化史?(湖南出版社,1992),王晓毅!中国文化的清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孙家洲!两汉政治文化窥要?(泰山出版社,2001)。

中国古代士的构成、士大夫阶层的形成、社会定位以及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关系,是文化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学者对此进行了完全不同的认识和解读。海外华人学者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003年增订),试图通过 士 阶层的历史发展探索中国文化的独特形态。提出以儒墨两家为先导的诸子是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他们将 批评政治社会、抗礼王侯 的 道 作为自己的精神凭藉,相信道尊于势,是 社会的良心 。批评以往学界将士或士大夫看成是学者-地主-官僚三位一体的看法是以决定论抹杀 士 超越性的偏见。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将士大夫定性为学士(知识分子)与文吏(官僚)的结合物%%%文人官僚,从两者的分合关系解析周政、秦政、汉政、新政的演变,认为秦政排斥父道、师道而独尊君道、吏道,是其速亡的根源,中国独特的政治形态-士大夫政治在汉代完成。林甘泉!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及其早期历史行程?(!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批评余英时所谓士 道尊于势 是儒家精英的自恋情结。认为春秋战国时代士的知识结构包括道术之学和器用之学,士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自始就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所谓秦朝短祚而亡是各种社会矛盾汇集激化的结果,并非由于儒家与法家两种 吏道 观念尖锐对立的缘故。中国古代知识阶层就其整体社会地位来说,不能不依附于统治阶级。

区域文化研究是90年代形成并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领域。谭其骧!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复旦学报?1986年第2期)提出,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地区差异,远远超过中国文化的统一性。王子今!秦汉区域文化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将秦汉疆域划分为12个文化区,力图勾勒各区的人文社会面貌和民俗文化特征,探索其成因。此外,还有孟祥才、胡新生!齐鲁思想文化史%%%从地域文化到主流文化(先秦秦汉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孙继民、郝良真!先秦两汉赵文化研究?(方志出版社,2003),段渝!论秦汉王朝对巴蜀的改造?(!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1期)。

教育研究日趋深化,有张鹤泉!东汉时代的游学风气及社会影响?(!求是学刊?1995年第2期),张荣芳!论汉代太学的学风?!中山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葛志毅!汉代的博士与议郎?(!史学集刊?1998年第3期),王永平!汉灵帝之置 鸿都门学 及其原因考论?(!扬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姜维公!汉代学制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史学史研究有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2003),李小树主编!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学史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大量研究仍集中于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成果主要有白寿彝!史记新论?(求实出版社,1981),!历史研究?编辑部!司马迁与)史记?论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陈其泰!再建丰碑:班固和)汉书??(三联书店,1994),张大可、安平秋、俞樟华主编10卷本!史记研究集成?(华文出版社,2005)。

九、历史地理、人口、气候、灾害、生态环境研究

历史地理分支更为细密,除传统的政区沿革地理外,人口地理、宗教地理等人文地理也日益兴盛。谭其骧主编8卷本!中国历史地图集?(地图出版社,1982)是一项重大学术成果。谭其骧!长水

集?、!长水集续集?(人民出版社1987、1994),史念海!河山集?(29集)(三联书店、人民出版社等,151

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

1981

2006)均收录有秦汉方面的重要论文。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1986)对西汉人

口分布的密度、迁徙、增长率以及粮食生产关系等问题作了详尽论述。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分别论述了西汉、东汉政区地理情况。周振鹤!)二年律令#秩律?的历史地理意义?(!学术月刊?2003年第1期),王子今、刘华祝!说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津关令?所见五关?(!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1期),辛德勇!张家山汉简所示汉初西北隅边境解%%%附论秦昭襄王长城北端走向与九原云中两郡战略地位?(!历史研究?2006年第1期),均有所创见。

对咸阳、长安、洛阳都城遗址的持续调查发掘工作,推动了秦汉都城的研究。学界就咸阳是否有城墙、咸阳附近古桥遗址的性质、长安城的形状是否取法天象等,展开了讨论。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以成都故城和秦始皇陵园为线索,推测先秦到唐代为封闭式都城制度时期,郭内存在封闭的居民 坊里和 市,西周到西汉城郭的布局为西城连结东郭,秦始皇扩建咸阳后,在东门造阙。东汉时城郭布局发生重大变化,北部为城区,东西南三面为郭。杨宽的看法受到许多学者的质疑。刘庆柱、李毓芳从考古学角度提出,战国时期各国都城布局并不一致,不能以某些都城作为普遍模式概而论之。杨宽作为长安城存在大郭依据的遗址,实际上是桥和墓葬。东西两市也不在城外,而是在洛城门和横城门内?。都城研究还可见辛德勇关于汉唐长安城交通地理的系列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3、4期,1989年第1、2期),秦建明、张在明、杨政!陕西发现以汉长安城为中心的西汉南北向超长建筑基线?(!文物?1995年第3期),王学理!咸阳帝都记?(三秦出版社,1999),徐卫民!秦都城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姜波!汉唐都城礼制建筑研究?(文物出版社,2003),曲英杰!史记都城考?(商务印书馆,2007)。

人口史研究较之以往成果突出,有葛剑雄主编6卷本!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袁祖亮主编!中国人口通史?(人民出版社,2007),袁祖亮主编!中国古代边疆民族人口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

气候史、灾害史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但长期以来研究主要在自然科学界展开。历史学工作者广泛关注和开展这两项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并很快成为热门领域。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以 秦汉和 汉代为题名检索词的论文中,王子今!秦汉时期气候变迁的历史学考察?(!历史研究?1995年第2期)、杨振红!汉代自然灾害初探?(!中国史研究?1999第4期)两篇关于气候和灾害的论文,被引频次高居榜首,分别为57次和40次,一定程度折射出这两项研究的热度。主要成果还有蔡万进!尹湾汉简)元延二年日记?所载汉代气象资料?(!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陈业新!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王文涛!秦汉社会保障研究%%%以灾害救助为中心的考察?(中华书局,2007)。气候史、灾害史均属跨学科研究,自然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尤其值得重视。医学工作者赖文、李永宸撰写的!东汉末建安大疫考%%%兼论仲景)伤寒论?是世界上第一部流行性感冒研究专著?(!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年第8期)认为,东汉末建安大疫可能是世界上最早有记录的流行性感冒大流行,张仲景!伤寒论?可能是记录建安大疫的世界上最早的流感研究专著。

20世纪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生态环境的广泛关注,催生了生态环境史研究的兴盛。事实上,在生态环境成为专门学科之前,谭其骧、史念海就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研究。如谭其骧关于黄河水患与植被、水土流失关系的研究,史念海关于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的系列研究,都可视为生态环境史的滥觞。倪根金!秦汉环境保护初探?(!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2期)是较早以 环境为题的专论。李并成!河西走廊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3),是探讨历史时期河西走廊地区沙漠化的专著。王子今!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从气候、水资源、野生动物分布、植被、人为因素等方面讨论秦汉生态环境条件的基本形势,考察了秦汉人的152文史哲#2010年第1期

?刘庆柱:!古代都城与帝陵考古学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汉长安城?,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生态环境观、生态环境与秦汉社会历史的关系。朱诚、张强、张之恒、于世永!长江三峡地区汉代以来人类文明的兴衰与生态环境变迁?(!第四纪研究?2002年第5期),是中国城市与资源学、历史学和瑞典第四纪地质学等专家共同完成的,是跨学科、跨国界合作研究成果。

十、边疆、民族、中外关系

秦汉时期边疆与民族的论文逐渐增多,主要涉及汉匈关系和西南边疆诸问题。如何看待历史时期中国的疆域、疆域之外少数民族的活动与中国历史的关系,是边疆民族研究的重要问题。谭其骧1981年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应将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作为历史时期的中国,在这个范围内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史上的民族。中国的主权观念是近代才形成的,历史上 中国 的概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以古人心目中的中国作为历史上的中国,也不能拿今天的中国范围来限定历史上的中国。不能将中国与汉族王朝等同起来,历史上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属于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对于正确认识历史上的边疆和民族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边疆民族的综合研究有黄烈!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人民出版社,1987),陈连庆!秦汉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姓氏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李大龙!汉唐藩属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匈奴研究有林幹!匈奴通史?(人民出版社,1986),黄文弼!前汉匈奴单于建庭考?(!西北史地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黄盛璋!关于 汉匈奴为鞮台耆且渠 印的若干问题?(!西北史地?1984年第1期),白音查干!论汉武帝对匈奴的征服战争?(!内蒙古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朱泓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北方民族的人种进行了系列研究(。羌族研究有顾颉刚!从古籍中探索我国的西部民族%%%羌族?(!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1期),周锡银、李绍明、冉光荣!羌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西域研究有马雍!西域史地文物丛考?(文物出版社,1990),余太山!西域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中华书局,2003)。丝绸之路是西北史地、中外关系史、经济史等领域广泛关注的热点。西南方面研究有童恩正!古代的巴蜀?(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蒙默!试论古代巴、蜀民族及其与西南民族的关系?(!贵州民族研究?1983年第4期),张增祺!战国至两汉时期滇池区域发现的西亚文物?(!思想战线?1982年第2期)。越史研究有蒙文通!越史丛考?(人民出版社,1983),张荣芳、黄淼章!南越国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外关系史逐渐受到重视。孙毓棠!汉代的中国与埃及?(!中国史研究?1979年第2期)认为,黎轩指埃及亚历山大城,中埃交往始于张骞出使西域后不久。马雍!东汉后期中亚人来华考?(!新疆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指出,东汉中期以后特别是灵帝时期,中亚的月支、康居、安息以及部分北天竺人,陆续不断移居中国,并很快汉化,改为支、康、安、竺等汉姓,将佛教以及中亚的风俗、器物等传入中国,掀起一股 胡化 热潮。国外一种观点认为东汉末年贵霜王国曾一度征服于阗、鄯善等地,是没有根据的臆测。

十一、人物研究

历史人物研究长盛不衰,特别是不断兴起的历史剧热和百家讲坛热,更催生了大量著名历史人物传记的出版。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研究普遍摆脱了简单的阶级两分法,更注重从人物的性格、心理以及所处的政治、文化环境,对人物进行客观、历史的解析和评价。

秦始皇研究有张文立(1996)、黄中业(1997)、于琨奇(2002)、王子今(2005)、安作璋(2005)、王立群(2008)等近百种;商鞅研究有李存山(1997)、丁毅华(1999);汉高祖研究有安作璋、孟祥才(1997)、黄中业(1997)、于琨奇(1997)等数十种;汉武帝研究有刘修明(1984)、林剑鸣(1987)、杨生民(2001)、安作璋(2005)、王立群(2007)等数十种;董仲舒研究有周桂钿、吴锋(1997)、马勇(2000);司马迁研究

153

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

(后整理成!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一文,两次刊载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88年第3期、1991年第1期)上。朱泓:!从扎赉诺尔汉代居民的体质差异探讨鲜卑族的人种构成?,!北方文物?1989年第2期;!人种学上的匈奴、鲜卑与契丹?,!北方文物?1994年第2期。

有肖黎(1986)、张大可(1994)、施丁(1995)等数十种;桑弘羊研究有安作璋(1983)、晋文(2005);王莽研究有孟祥才(1982)、周桂钿(1996)、葛承雍(1997);刘秀研究有刘修明(1987)、张鹤泉(1993)、安作璋(1999)、黄留珠(2003)等二十余种;桓谭研究有苏诚鉴(1986)、钟肇鹏(1993)。此外,还有林剑鸣!吕不韦传?(1995),王云度!刘安评传?(1997),黄朴民!何休评传?(1998),朱绍侯、龚留柱!盛衰苍茫%%%汉元成二帝传?(2002),陈其泰!班固评传?(2002)。

笔者搜检了中国学术期刊网收录的三十年来秦汉历史人物的论文,研究最多的,是司马迁、董仲舒,这主要与两人的史学、思想成就有关。选题重复,创新成果不多,是另一特点。秦始皇研究最能说明问题,552篇论文中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只有5次,绝大多数论文没有任何反响。

十二、文献整理与文物考古

传世文献整理研究成果卓著,主要有陈直!史记新证?、!汉书新证?(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三辅黄图校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石声汉!氾胜之书汇释?(农业出版社,1980),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1984),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汪继培撰、彭铎点校!潜夫论笺校正?(中华书局,1985),王利器!新语校注?(中华书局,1986),蒋礼鸿!商君书锥指?(中华书局,1986),周天游!八家后汉书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后汉纪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吴树平!东观汉纪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周天游!汉官六种?(中华书局,1990),黄晖!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王利器!盐铁论校注?(中华书局,1992),韩敬!法言注?(中华书局,1992),钟肇鹏主编!春秋繁露校释?(山东友谊出版社,1994),陈立撰、吴则虞点校!白虎通疏证?(中华书局,1994),何清谷!三辅黄图校注?(三秦出版社,1995),张双棣!淮南子校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0世纪堪称考古大发现时代。三十年来,秦汉时期的文物考古工作又有许多重大发现和进展。如对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坑、咸阳城、长安城、洛阳城、云南晋宁石寨山等遗址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掘和清理;八九十年代分别对杜陵、阳陵进行了发掘和试掘;徐州发现了8座西汉楚王陵墓和兵马俑坑; 1983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发掘了3座西汉初墓,出土了1600多枚竹简,其中包括珍贵的法律文书!二年律令?和!奏谳书?;1983年在广州象岗发现了西汉南越王墓;1989年和1991年在湖北云梦县东南郊龙岗发掘了15座秦汉墓,6号墓出土了150余枚竹简;西北地区对新疆若羌楼兰古城、民丰尼雅遗址等进行了调查与发掘;1996年在湖南龙山县里耶镇发现了里耶古城和大量墓地,发现了36000枚秦简。重要的考古发掘报告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局编!满城汉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0);!云梦睡虎地秦墓?编写组!云梦睡虎地秦墓?(文物出版社,1981);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文物出版社,1983),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编!秦始皇兵马俑

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

1984)?(文物出版社,1988),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编!秦始皇陵铜

车马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98),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编!秦始皇帝陵园考古报告(1999)?(科学出版社,2000);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编!西汉南越王墓?(文物出版社,1991),广州市文物局编!广州秦汉考古三大发现?(广州出版社,199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汉长安城未央宫%%%

1980

1989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西汉礼制建筑遗址?(文物出版社,

2003)、!汉长安城桂宫遗址?(文物出版社,2006);洛阳市文物局等编!汉魏洛阳故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里耶发掘报告?(岳麓书社,2006)。

秦汉考古学研究也随之取得诸多突破性成果,如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中华书局,198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

古发现和研究(1950

1980)?(文物出版社,1984),俞伟超!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文物出版社,

1985),云南省博物馆!云南青铜文化论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王学理!秦始皇陵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徐锡台!周秦汉瓦当?(文物出版社,1998),袁仲一!秦始皇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黄晓芬!汉墓的考古学研究?(岳麓书社,2003),白云翔!先秦两汉铁器的考154文史哲#2010年第1期

古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等!汉长安城遗址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黄展岳!先秦两汉考古论丛?(科学出版社,2008)。

汉画像研究亦很兴盛,主要成果有中国农业博物馆!汉代农业画像砖石?(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周到、王晓!汉画%%%河南汉代画像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2000),蒋英炬、杨爱国!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文物出版社,2001),朱存明!汉画像的象征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004年中国汉画学会、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开始出版!中国汉画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其他出土文字资料研究论著有袁仲一!秦代陶文?(三秦出版社,1987),罗福颐!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文物出版社,1987),高文!汉碑集释?(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刘昭瑞!汉魏石刻文字系年?(新文丰出版公司,台北,2001),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20世纪70年代以来,江陵凤凰山汉简、睡虎地秦简、马王堆帛书、张家山汉简、新居延汉简、武威汉简、放马滩秦简、龙岗秦简、尹湾汉简、里耶秦简、长沙汉至三国吴简等一批批重要的简牍、帛书相继问世,数量达几十万枚之多,极大地弥补了传世文献记载的不足,为这一时段历史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可能。国际史学界由此掀起一股简帛研究的热潮。1995年第一个简帛专门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成立,主办!简帛研究?和!简帛研究文库?两份书刊。2005年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2007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牍研究中心相继成立,分别出版!简帛?和!简牍研究?刊物。各种形式的读简班则层出不穷。

新时期,上述出土简帛的释文相继问世。如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平装本和图版本(文物出版社,1978、1990),!居延汉简甲乙编?(中华书局,1981),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文物出版社,1985),谢桂华、李均明、朱国炤!居延汉简释文合校?(文物出版社,1987),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帛书?叁、肆(文物出版社,1983、1985),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居延新简%%%甲渠候官与第四燧?(文物出版社,1990),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汉简?(中华书局,1991),连云港市博物馆等!尹湾汉墓简牍?(中华书局,1997),中国文物研究所等!龙岗秦简?(中华书局,2001),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文物出版社,2001),中国文物研究所等!敦煌悬泉月令诏条?(中华书局,2001),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简帛研究论著也大量涌现,代表性的有陈梦家!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1),陈直!居延汉简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高敏!云梦秦简初探?(中华书局编辑部!云梦秦简研究?),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中国文物研究所等!尹湾汉墓简牍综论?,吴小强!秦简日书集释?(岳麓书社,2000),彭浩!张家山汉简)算数书?注释?(科学出版社,2001),李天虹!居延汉简簿籍分类研究?(科学出版社,2003),沈颂金!二十世纪简帛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3),刘乐贤!马王堆天文书考释?(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张显成!简帛文献学通论?(中华书局,2004),朱红林!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集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蔡万进!张家山汉简)奏谳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骈宇骞、段书安!二十世纪出土简帛综述?(文物出版社,2006),彭浩、陈伟、工藤元男主编!二年律令与奏谳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邵鸿!张家山汉简)盖庐?研究?(文物出版社,2007),陈松长!简帛研究文稿?(线装书局,2008),郝树声、张德芳!悬泉汉简研究?(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裘锡圭!汉简中所见韩朋故事的新资料?(!复旦学报?1999年第3期),田旭东!张家山汉简)盖庐?中的兵阴阳家?(!历史研究?2002年第6期),马怡!皂囊与汉简所见皂纬书?(!文史?2004年第4辑),邬文玲!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释文补遗?(!简帛研究二..四?,2006)。

当完成全景式的回顾后,我们不禁慨叹三十年来秦汉史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量而言,三十年来数以万计的研究成果远远超过了20世纪前七十年的总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有很大扩155

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

156文史哲#2010年第1期

展,许多问题得以深化甚至解决,优秀成果不胜枚举。研究方法更为多样、科学,对历史的认识也更为客观。三十年来在秦汉史研究者的辛勤耕耘下,秦汉的历史以更加鲜活、生动、立体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础。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三十年来的秦汉史研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隐忧。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唯一目的和生命力所在。史学研究的创新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史实层面的,一是理论层面的。创新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解决或推进了既往研究中提出的问题;二是提出了足以改变历史认识的新问题、新视角、新方法;三是提出了阐释历史的新理论、新范式。三种形式虽然无所谓高下,但是,对于历史学的发展来说,后两种形式显然影响更为重大和深远。

综观三十年来秦汉史研究的发展,我们遗憾地发现,我们的创新成果更主要地表现在第一个层面和第一种形式上。在阐释和构建历史的框架和范式方面,虽然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提出了批评,却未能提出自己的成熟的理论框架和体系。

三十年来秦汉史研究的领域虽然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研究视角、方法更加多样,然而,这些新领域、新视角的开辟以及新方法的运用基本上不是我们的原创,而是受西方史学思潮影响和刺激的结果。而且,即便是在新的视域和方法之下,我们对秦汉历史的认识更加丰富、立体、全面,但对于秦汉史的整体认识和把握却没有大的改观。这并非因为我们目前对秦汉历史的认识已经达到无法超越的高度,更多的是因为我们在开展这些研究时缺乏理论的、范式的、长时段的关怀,甚至有的研究一开始便是以现有的认识框架为基础构建的,这种情况下,这些 新的研究不过是从一个个新的角度论证了我们以往的认识,为以往的认识增加了一个个新注脚。

毋庸置疑,由于新领域的开拓和大量新材料的出土,三十年来我们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如果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就会注意到,我们的目光大多仍盘桓于以往提出的问题,在以往的问题框架和阐释框架中进行着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目标也因此更多地局限于解决问题本身,而不是从这些问题延展开来,探求更为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各种社会关系、变化之间的联系。这使得我们研究的附加值严重不足。虽然一直有学者倡导问题意识,但是,如何将问题意识贯彻到我们的研究中,对于中国历史学建立百年后的今天的我们仍然是一项极大的挑战。我们不仅仅需要有扎实的史料功底,更需要的是正确的史学观念、基本的史学理论常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些要求对于历史教学、历史研究后备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秦汉史研究引入、借用了许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历史学并不是其他学科方法的演练场或检验室,以历史的经验事实来填充、检验其他学科的分析框架。我们应该思考,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向历史学渗透的情况下,历史学能否保持它的独立地位?还是成为其他学科的一个分支或是历史的方法?历史学有没有自身独特的方法而为其他学科所不及?如果有,那又是什么?这有待于今后的研究实践做出回答。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学科的细化、专门化是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的研究愈来愈细致、愈来愈专业,也只有以这样的细致和专业为基础,才能创造出精品佳作。但是进行这样专、精的研究,并非意味着我们的研究视野也要局限在专门的领域之内。恰恰相反,研究越是专业,越是需要我们对历史有整体的宏观的认识和把握。否则,我们必然会陷入盲人摸象的困局。我们的领域虽然是秦汉时期,但是,秦汉只是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上承先秦下启魏晋的一段河道。探求秦汉社会各种现象的渊源,我们必须上溯至先秦;探求秦汉社会各种现象的流变,必须下探至魏晋以后。而且,由于秦汉时期的材料相对有限,我们也只有联系先秦、魏晋等时段的史料,才能更好地从其联系中探求历史的真相。

断代的划分使我们的领域更为清晰,但是,划分仅仅是为了利于研究工作的展开,而非目的。史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求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道路。因此,探求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中的位置,探求先秦至秦汉、秦汉至魏晋的发展演变轨迹,本就是秦汉史研究的重要使命。而现在我们却受断代

秦汉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
《秦汉史》期末考试 新 1
班级:默认班级 成绩: 78.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秦代实行中央集权后最早建立的是()。
1.0 分
?
A、
郡县制
?
B、
州县制
?
C、
省县制
?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州在()以后成了郡以上的行政单位。
1.0 分
?
A、
西汉末年
?
B、
西汉初年
?
C、
东汉末年

?
D、
东汉初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东汉的开朝皇帝刘秀起兵时的身份是()。
1.0 分
?
A、
豪强
?
B、
王嗣
?
C、
庶民
?
D、
循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周秦之变的主要改变是()。
1.0 分
?
A、
消灭剥削者
?
B、
消灭阶级
?
C、
消除贫富分化
?
D、

消除社会矛盾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
孟子所在的时代“君”是指()。
0.0 分
?
A、
国王
?
B、
天子
?
C、
国民
?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6
法家思想最早产生于()。
1.0 分
?
A、
秦国
?
B、
齐国
?
C、
燕国
?
D、
赵国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秦汉史期尔雅末考试答案 (2)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汉武帝之后的两千年里,历史基本的状态是()。(1.0分)0.0 分 A、 儒表道里 B、 法表儒里 C、 道表儒里 D、 儒表法里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历史上,通过()的驱使才能实现大义灭亲。(1.0分)1.0 分 A、 利益 B、 惩罚 C、 金钱 D、 官位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3汉代的法律系统是()。(1.0分)1.0 分 A、 法家化的 B、 道家化的 C、 儒法化的 D、 儒家化的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4所谓的“挪置罪名”是指将有罪的()可以说成无罪之人。(1.0分)1.0 分A、 官吏的恩宠 B、 官员 C、 道德的模范 D、 人民的公仆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下列人物中,不主张发展福利国家的是()。(1.0分)1.0 分 A、 王安石 B、 韩非子 C、 司马光 D、 桑弘羊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6西方历史上,所谓的“重商主义”是指重视对商业的()。(1.0分)1.0 分A、 尊重 B、 管控 C、 发展 D、 投资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7()是秦制与封建制的主要区别。(1.0分)1.0 分 A、 经济发展模式 B、 政治制度 C、 文化模式 D、 附庸或者奴才的管理方式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8()是秦制成功的关键所在。(1.0分)1.0 分 A、 使人人平等 B、 改善人民生活 C、 提高国际地位 D、 发展经济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9从()开始,中国法律逐步儒家化。(1.0分)1.0 分 A、 春秋时代 B、 明清时代 C、 曹魏时代 D、 秦汉时代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10儒家学说认为,()是个人的身体所有者。(1.0分)1.0 分 A、 国家 B、 自然 C、 自己 D、 父母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11()不仅将首都迁至北京,而且在南京还留有模拟政府。(1.0分)1.0 分A、 明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清代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12从()开始,尚书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机构。(1.0分)1.0 分 A、 西汉 B、 三国 C、 唐代 D、 东汉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超星尔雅秦汉史答案超全版

如果找答案直接使用WORD查找功能就好,只需要打入题干中几个字便可尔星泛雅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秦汉社会的特点是()。(1.0分)0.0 分 A、 家族群居性 B、 小家庭性 C、 非宗法性 D、 宗法性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2从()开始,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开始疏远。(1.0分)1.0 分 A、 孔子时代 B、 孟子、庄周时代 C、 老子时代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贵族和平民的差异被()削弱了。(1.0分)1.0 分 A、 隋唐时期 B、 唐朝时期 C、 宋朝时期 D、 秦制时期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与其他乱臣贼子相比,王莽篡党夺权的特点是()。(1.0分)1.0 分 A、 严重失去民心 B、 手段温和 C、 非常得民心 D、 手段残忍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汉代时期的五铢钱因为()的原因而对今天的收藏界来说卖不上价。(1.0分)0.0 分 A、 铸钱所用材质廉价 B、 工艺简单 C、 历史时间短 D、 发行数量大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A 6法家制度主张,在()面前人人平等。(1.0分)0.0 分 A、 权利

B、 皇上 C、 法律 D、 法制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C 7()是秦汉时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1.0分)1.0 分 A、 关东 B、 关中 C、 关南 D、 关西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8()不仅将首都迁至北京,而且在南京还留有模拟政府。(1.0分)1.0 分A、 明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清代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9明清时代的家族观念是()。(1.0分)0.0 分 A、 家族散居 B、 小家庭 C、 大家庭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10中国历史上第二度出现大城市崛起的时间是在()以后。(1.0分)1.0 分A、 元朝时期 B、 明朝时期 C、 秦汉时期 D、 唐宋时期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1汉武帝之后的两千年里,历史基本的状态是()。(1.0分)0.0 分 A、 儒表道里 B、 法表儒里 C、 道表儒里 D、 儒表法里

尔雅通识课课后作业答案_(国学智慧)

《论语》与君子修为作业 选择题 1、对于人类来讲,合乎正道实际上是合乎了什么?人类发展的规 律 2、首先摒弃了鬼神观念,开创了人文理性时代的是?孔子 3、《春秋》是根据哪国历史改编的?鲁国 4、不属于周朝的文献是?《大学》 5、“尚贤”思想的提出本身就带有人人平等的意味,它是用来打破 什么的?贵族专制 6、谁第一次用道德来区分君子与小人?孔子 7、孔子出生于哪一年?公元前551年 8、按照儒家文化的理解我们的“本性”是什么?要有善念 9、一个国家哪个阶级的人越多,这个国家就越安定?中产阶级 10、我们大部分的人没有能够成为能治国的人,原因是什么?我们不去做,不愿意改变自己 11、先让国家富强,再让老百姓富裕,这是哪个学派的观点?法家 12、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学与其说是技巧不如说是什么?心性 13、《中庸》讲的道是什么?儒家之道 14、孟子将“民本”的思想发展到了什么?民主 15、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制度其实从政治体制内部来讲应该是什么?贵族共和 16、不属于曹胜高老师的作品的是?《唐朝简史》

17、谁把教育从上层阶级特有扩展到平民百姓之中?孔子 18、古时对天的看法都有哪些?自然之天,主宰之天,道德之天 19、孔子去世于哪一年?公元前479年 判断题 1、“仁”是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体现出来的。是 2、周朝的文献典籍在鲁国得到了较好的保存。是 3、经济系数越大,那么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安定。否 4、“道”作为社会评价标准是孔子所提出的。是 5、孔子主张先让国家富强,再让百姓富裕。否 6、曹胜高老师任亚洲文明研究院教授。是 7、仁政其实是和后来的德政,王道是一样的思想。是 8、俗话说半本《论语》治天下,讲的就是论语的教化作用。是 9、周朝是中华文明第一个文明总结时代。是 10、道家的道是站在人的角度来看人的,儒家的道是站在天地的角度来看人的。否 《诗经》与文学之源(四)作业 选择题 1、季札观乐记录的是季札出使哪个国家?鲁国 2、礼的第一个功能起源于哪里?民俗的分配关系 3、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努力进取,很大程度上他是在为谁工作?自己 4、真正意义上记载下《诗经》的时间是在?鲁襄公29年

2016尔雅秦汉史考试答案讲解

成绩: 99.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秦代实行中央集权后最早建立的是()。
1.0
?
郡县制

A、
?
州县制
B、
?
省县制
C、
?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我的答案:A
2
州在()以后成了郡以上的行政单位。
1.0
?
西汉末年

A、
?
B、
西汉初年
?
C、
东汉末年
?
D、
东汉初年

我的答案:C
3
东汉的开朝皇帝刘秀起兵时的身份是()。
1.0
?
豪强

A、
?
王嗣
B、
?
庶民
C、
?
循吏
D、
我的答案:A
4
周秦之变的主要改变是()。
1.0
?

A、
消灭剥削者
?
B、
消灭阶级
?
C、
消除贫富分化
?
D、
消除社会矛盾
我的答案:B
5

孟子所在的时代“君”是指()。
0.0
?
国王

A、
?
天子
B、
?
国民
C、
?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我的答案:B
6
法家思想最早产生于()。
1.0
?
秦国

A、
?
齐国
B、
?
燕国
C、
?
赵国
D、
我的答案:B
7
秦汉社会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

就业指导(雷五明)尔雅通识课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 1 下列关于“家- 职平衡”叙述正确的是?()( 1.0 分) 1.0 分 A、 从事一项工作,如果能得到家人支持或注重处理好生活、工作的关系更有利于成功 B、 从事一项工作,如果不能得到家人支持就不能成功 C、 从事一项工作,就要放弃生活 D、 从事一项工作,能不能得到家人支持或注重处理好生活、工作的关系并不重要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下列关于避免过于谨慎描述不正确的是?()( 1.0 分) 1.0 分 A、 动机适度 B、 谨慎不等于不敢尝试 C、 利用大满贯疗法 D、 不敢尝试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关于档案投递正确的说法是什么?()( 1.0 分) 1.0 分 A、 毕业生自带 B、 用人单位自取 C、 不是所有用人单位都可以接收档案 D、 有政府部门可以接收毕业生档案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以下不属于面试中的职业规划类问题的是()。( 1.0 分)1.0 分 A、 进入我们单位你准备干几年? B、 如有其他的工作机会,你怎样看待? C、 假如你被录用,你准备怎样开展工作? D、 你为什么来到本公司应聘?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大公司的优点不包括()。( 1.0 分) 1.0 分 A、 培训机会多 B、 管理制度完善 C、 有规范的企业文化 D、 强调独立作业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面试之前需要做好的物质准备不包括哪一个?()( 1.0 分)1.0 分 A、 相关证件 B、 纸笔 C、 照片 D、 红包 E、 公文包或文件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秦汉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二、判断题(题数:50,共50.0分) 1 暴秦在政治上实行强弱民政策。()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V 2 构成内朝的人员都是品级较高的贵族。() 0.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V 3 大夫和贤良文学争论中的“有为”和“无为”所代表的自由是针对权贵阶级的。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4 汉代的酷吏的特点是其本身都是我们当今所谓的法律专家。()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5 王安石认为天下是皇上的,不主张皇上应该节俭。() 1.0分

正确答案:2我的答案:V 6 "部院”是朝官而不是地方官。()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7 汉昭帝是汉武帝所立的第一个太子。()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8 东汉末年的大乱和东西汉之间的大乱与王莽时代的大乱相比其持续的时间较长。()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9 所谓的史书其实质是对官吏生活的记录。 0.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V 10 循吏与酷吏的共同点是忠实的执行上级的旨意。()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11 汉代与“里”有关的官衔通常显得较为简单。()

1.0分11

12 世界历史中很多重大的文明都不会被划分时段。()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13 秦汉的法家帝国的特征是专制的国家主义和反宗法的伪个人主义的结合。()0.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V 14 东汉时期的财政状况呈现出中央财政状况良好而地方财政萎靡不振的特点。()0.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V 15 汉武帝以前汉代的经济管理模式是极端化的国家管理。()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16 在西周族群社会很稳定的时候能社会强烈需求儒家思想。()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17 汉代记载中提到的“公社”与今天我们所说的“公社”具有截然不同的含义。()1.0分

2018年尔雅超星《书法鉴赏》最新习题答案汇总

2018慕课习题答案最新汇总 1 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因为对自然的感受,对美的认识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鉴赏水平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鉴赏书法的人大部分都是书法家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 中国最早可考的文字是下列哪种文字?() A、金文 B、篆书 C、楷书 D、甲骨文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 品鉴书法正确的方法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上 A、哲学 B、历史 C、文学 D、真善美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 篆书是在哪种历史背景下创造的 A、文景之治 B、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 C、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 D、商鞅变法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1 1 书法的内涵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表现对象 B、表现内容 C、何如表现 D、表现结果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中国书法是通过汉字书写来表现什么的艺术 A、文学 B、历史 C、情感意向

用启功先生的瘦金体去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 书法对象的艺术性表现不包括 A、书家创作艺术时的审美艺术性 B、汉字的象形性 C、汉字及其点画的丰富性 D、书法作品内容的文化艺术性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 毛笔的特点是柔软、有弹性,因此在书写书法作品时很难体现出字体的各种形态。()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法国总统观看了中国书法中的哪个汉字后称中国书法是艺中之艺 A、汉 B、京 C、文学 D、舞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中国的()被称为笔尖之舞。 A、绘画 B、书法 C、刻章 D、芭蕾舞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 通过()会使中国书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A、对比 B、临摹 C、欣赏 D、训练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4 因为中国书法与音乐一样寓杂多于统一,讲究对称与呼应、节奏与韵律,因此中国书法也被称为无声之音。()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法国画家毕加索认为:真正的艺术在中国。()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

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作业考试答案

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作业考试答案 一、孔子在文化上的承上启下 1《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正确答案:V 2《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 正确答案:A 鲁国 3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 正确答案:X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D 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 5孔子用()区分君子与小人。 正确答案:B 道德 二、《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1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 正确答案:X 2《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107 次,“小人”一词出现107次。()正确答案:X 3在儒家典籍里()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 正确答案:C 人与人 4孔子最提倡以()来区分君子与小人。 正确答案:A 格局 5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 正确答案:D 《论语》 6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大同社会”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

正确答案:V 三、君子的内涵 1儒家思想认为君子的道德底线是“仁”。() 正确答案:V 2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说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听天由命,不用学习的意思。() 正确答案:X 3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D 自弃 4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下面不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C 要吃亏 5论语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的解释。 正确答案:C 孝 四、君子之道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对()的描述。 正确答案:B 仁 2墨家的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的爱是有差别分先后顺序的。() 正确答案:V 3孔子认为所有人认为是好人的人就是好人。() 正确答案:X 4“德不孤必有邻”是谁说的? 正确答案:C 孔子 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解释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D 做事不用认真 五、广义《春秋》与狭义《春秋》 1《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12 个国君,242 年的历史大事纲要。()正确答案:V

秦汉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人民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二、判断题(题数:50 ,共50.0分) 1 暴秦在政治上实行强弱民政策。()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构成内朝的人员都是品级较高的贵族。() 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 大夫和贤良文学争论中的“有为”和“无为”所代表的自由是针对权贵阶级的。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 汉代的酷吏的特点是其本身都是我们当今所谓的法律专家。()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王安石认为天下是皇上的,不主张皇上应该节俭。()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6

"部院”是朝官而不是地方官。()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7 汉昭帝是汉武帝所立的第一个太子。()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8 东汉末年的大乱和东西汉之间的大乱与王莽时代的大乱相比其持续的时间较长。()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9 所谓的史书其实质是对官吏生活的记录。 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0 循吏与酷吏的共同点是忠实的执行上级的旨意。()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1 汉代与“里”有关的官衔通常显得较为简单。() 12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3

世界历史中很多重大的文明都不会被划分时段。()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3 秦汉的法家帝国的特征是专制的国家主义和反宗法的伪个人主义的结合。()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4 东汉时期的财政状况呈现出中央财政状况良好而地方财政萎靡不振的特点。()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5 汉武帝以前汉代的经济管理模式是极端化的国家管理。()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6 在西周族群社会很稳定的时候能社会强烈需求儒家思想。()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7 汉代记载中提到的“公社”与今天我们所说的“公社”具有截然不同的含义。()18

第二章 秦汉史学

第二章 两汉史学——中国封建史学的初步奠定 第一节:两汉史学形成的基本文化背景 战国末年,秦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强大,需要在文化方面有个有力的指导。相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成为秦的军事、政治、经济的指导原则。不久,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但是秦始皇为了推行思想上的大一统,却采纳了法家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造成了中国学术空前的浩劫。焚书坑儒,使史书损失最大。西汉王朝“休养生息”。武帝时,西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秦王朝二世而亡,只存在了短短的14年。汉初的君臣都在深刻的思索:为什么强大的秦王朝骤然灭亡?为何如此短命?新兴的汉王朝如何才能长治久安?陆贾的《楚汉春秋》汉初以无为求进取,促进恢弘的精神文化建设。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主张大一统,天人合一,以神学作政治依据,重“天意”。天人关系问题成为此时研究的重点,是当时最大的课题。文学上,“大赋”这种文学形式非常兴旺,吸取《离骚》长篇大论的形式,恢弘博大,总览一切,气势博大。司马迁的《史记》,也是一样的恢弘博大,对周边国家都有记载。《史记》受到“大赋”的影响较大,此外,哲学上也深受董仲舒的影响。 第二节: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重要的历史学家,被梁启超成为“史界太祖”。司马迁《史记》的撰成,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中国史学影响巨大。 一、司马迁生平1、少年时代的家乡生活2、入仕前的壮游祖国山河。20岁以后,离家远游。这个过程对司马迁眼界的开阔、知识的积累和他进步的历史观的形成,都有极为巨大的影响。 3、入仕及宦途经历 4、36岁立志修史:一生的转折点 5、42岁开始著史 6、48岁自请宫刑 7、刑馀著史 8、《史记》宗旨:“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记轩辕,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9、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和《报任安书》外,流传下来的还有《悲士不遇赋》一篇、《素王妙论》佚文四节,其他的都已经散失了,但就是《悲士不遇赋》这篇司马迁晚年的作品,也有人说是别人假借其名而伪造的。 二、《史记》的体例和内容 1、《史记》的体例分为五部分。“本纪”12篇,是编年体的大事记,是最高统治者的编年史。“世家”30篇,记载世代传家的政权人物等,分为三类:诸侯列国;汉朝的宰相、功臣,如萧何等;历史上的特殊地位的人物,如陈涉、孔子等。“书”8篇,涉及礼乐制度、历法、天文、地理、重大祭祀、经济财政等社会生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诸多方面,是一种综合论述的形式,以反映社会制度的变化为主,意在明其“损益”、“改易”之迹,“承蔽通变”之状。《汉书》后改为《志》。“表”10篇,有世表、年表、月表、人表等几种形式。是以谱牒的形式,厘清错综复杂的史事。“列传”70篇,记载各个时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各种人物,为“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各种历史人物立传。有专传、合传和类传的不同形式。这五种体例,并不是各自独立,而是互相配合,互为补充,从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郑樵说:“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赵翼说:“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这五种体例都有前人的成就作为凭借。《史记》将这五种体例合为一书,自成一家,创立了纪传体。白寿彝先生认为“称《史记》为纪传体不恰当,实际是‘综合体’。”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通史的标准:①时间上:从古到今;②地域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包括全国的广大地域;③内容上,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

2019尔雅书法鉴赏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 孙过庭《书谱》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 散氏盘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 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下列哪部作品是唐朝的法正楷书和其他书体进入宋代“尚意”书体的一个先河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下列哪幅作品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三国时期的书法真迹 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九成宫》是谁撰文的 分 A、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 下列选项不是魏碑结构的基本要求的是 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张猛龙碑左右伸展的字形是由于()形成的。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8 李白书法宗法于谁 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汉字字体匀称类型有四种,下列选项错误的是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 10 文征明学习的是谁的草书 分 A、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1 下列选项中,()的行书风格是与其他人不同的。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2 张迁碑碑文用笔粗细属于什么笔法 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3 下列石鼓文中哪一个是歌颂秦始皇的 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4 颜真卿是唐朝哪个时期的书法家 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5 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甲骨文的风格特征?() 分

秦汉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秦汉史》期末考试新1 班级:默认班级成绩: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 秦代实行中央集权后最早建立的是()。分 A、 郡县制 B、 州县制 C、 省县制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州在()以后成了郡以上的行政单位。分 A、 西汉末年 B、 西汉初年 C、 东汉末年 D、 东汉初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东汉的开朝皇帝刘秀起兵时的身份是()。分 A、 豪强 B、 王嗣 C、 庶民 D、 循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周秦之变的主要改变是()。 分 A、 消灭剥削者 B、 消灭阶级 C、 消除贫富分化 D、 消除社会矛盾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 孟子所在的时代“君”是指()。 分 A、

国王 B、 天子 C、 国民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6 法家思想最早产生于()。 分 A、 秦国 B、 齐国 C、 燕国 D、 赵国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 秦汉社会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分 A、 非宗法性 B、 宗法性

C、 家族群居性 D、 小家庭性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8 秦制的成功在于()。 分 A、 发展经济 B、 使人人平等 C、 改善人民生活 D、 提高国际地位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9 汉代基层设置的官员在名称上往往和()是对应的。分 A、 皇宫的等级 B、 社会的等级 C、 上级的官吏 D、

下级的官吏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10 庄子所代表的道家的特点是将一切()。 分 A、 绝对化 B、 相对化 C、 理想化 D、 完美化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1 法家思想的特征之一是()。 分 A、 反对社会福利 B、 主张救济穷人 C、 主张公平分配 D、 反对按劳分配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2 韩非子提出的观念“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中的“先王”是指()。分

2017尔雅书法鉴赏课后答案

绪论(一) 1 【单选题】篆书是在哪种历史背景下创造的 ?A、文景之治 ?B、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 ?C、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 ?D、胡亥 我的答案:A得分:0.0分正确答案:B 2 【单选题】品鉴书法正确的方法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上 ?A、哲学 ?B、历史 ?C、文学 ?D、真善美 我的答案:D得分:0.0分正确答案:A 3 【判断题】鉴赏书法的人大部分都是书法家 我的答案:√得分:0.0分正确答案:× 4 【判断题】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因为对自然的感受,对美的认识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鉴赏水平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书法的内涵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表现对象 ?B、表现内容 ?C、何如表现 ?D、表现结果 我的答案:C得分:0.0分正确答案:D 2 【单选题】书法对象的艺术性表现不包括 ?A、书家创作艺术时的审美艺术性 ?B、汉字的象形性 ?C、汉字及其点画的丰富性 ?D、书法作品内容的文化艺术性 我的答案:B得分:0.0分正确答案:A 3 【判断题】用启功先生的瘦金体去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 我的答案:√得分:0.0分正确答案:× 4 【判断题】毛笔的特点是柔软、有弹性,因此在书写书法作品时很难体现出字体的各种形态。 ()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 【单选题】中国的()被称为笔尖之舞。 ?A、绘画 ?B、书法 ?C、刻章 ?D、芭蕾舞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法国总统观看了中国书法中的哪个汉字后称中国书法是艺中之艺?A、汉 ?B、京 ?C、文学 ?D、舞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单选题】通过()会使中国书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A、对比 ?B、临摹 ?C、历史性 ?D、文学性 我的答案:C得分:0.0分正确答案:A

尔雅通识课作业答案

尔雅通识课作业答案 写尔雅通识课作业答案,以下是管理资料下载网带来写给老师的自荐信范文,希望本篇文章能够为您的工作提供一定便利,范文全文如下: 1,《五帝本纪》中五帝的文献材料贴合于哪一段?A,新石器文化晚期 2,《汉书》里边记载大臣给皇帝上书,说帝王最大的事情是什么?B,承天之序3,下面哪个遗址的发现救活了《尧典》这个文献?D,陶寺 4,四方的概念加一个中方的概念,即羲和在中间待着,这是一个历法体系,叫什么?A,五方历法体系 5,远古时代,在中国这样一个这么大的广大地域上是怎么把大家凝聚起来的?C,宗教 6,上古时期的族群凝聚靠的是什么来吸附?B,它自身的文明 7,什么时期有了12个贤臣?D,舜 8,小族归于一个强大的族群,给人当儿子,这在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里面叫做什么?B,收族 9,“同姓不婚”遵循的是哪个族群的习俗?B,周人 10,随着家天下到来的时候,尧舜时期的那种服凑奔向文明的哪种方式徒然就中断了,变成了什么?C,杀伐征服11,关于分封制说法不正确的是?A,周武王分封 12,周公建议在哪里建立精神首都?B,洛阳 13,本视频中提到把殷商人分散了,下面哪个没有殷商人?D,楚 14,古代有一个观念,灭你的国家但不灭的你的香烟后代,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人相信什么?D,闹崇鬼 15,分封制在精神上造就了一个结果就是什么?C,忠 16,分封体制下的君民关系是什么?A,君民同体关系 17,分封制在西周造成了极好的效果,到了以后朝代却不行了,是因为西周时有什么?D,众多的异族 18,周人用什么手段联合异族?B,通婚 19,本视频说看到()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华夏意识成为显形的存在?C,齐恒公尊王攘夷 20,分封制最大的功劳是什么?B,统一文化 21,关于礼乐文明说法不正确的是?C,商人创制 22,中华文化的什么对于中国民族大融合很有利?A,开明性

超星尔雅秦汉史秦晖题库答案2018

秦汉史习题题库,如果找(期末考试)答案直接使用WORD查找功能(CTEL+F)就好,只需要打入题干中几个字便可 秦汉史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秦汉社会的特点是()。(1.0分)0.0 分 A、 家族群居性 B、 小家庭性 C、 非宗法性 D、 宗法性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2从()开始,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开始疏远。(1.0分)1.0 分 A、 孔子时代 B、 孟子、庄周时代 C、 老子时代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贵族和平民的差异被()削弱了。(1.0分)1.0 分 A、 隋唐时期 B、 唐朝时期 C、 宋朝时期 D、 秦制时期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与其他乱臣贼子相比,王莽篡党夺权的特点是()。(1.0分)1.0 分 A、 严重失去民心 B、 手段温和 C、 非常得民心 D、 手段残忍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汉代时期的五铢钱因为()的原因而对今天的收藏界来说卖不上价。(1.0分)0.0 分A、 铸钱所用材质廉价 B、 工艺简单

C、 历史时间短 D、 发行数量大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A 6法家制度主张,在()面前人人平等。(1.0分)0.0 分A、 权利 B、 皇上 C、 法律 D、 法制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C 7()是秦汉时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1.0分)1.0 分A、 关东 B、 关中 C、 关南 D、 关西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8()不仅将首都迁至北京,而且在南京还留有模拟政府。(1.0分)1.0 分A、 明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清代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9明清时代的家族观念是()。(1.0分)0.0 分 A、 家族散居 B、 小家庭 C、 大家庭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10中国历史上第二度出现大城市崛起的时间是在()以后。(1.0分)1.0 分A、 元朝时期 B、 明朝时期

秦汉史答案82分

1
早期儒家思想所强调的是()。
?
A、
君臣关系
?
B、
父子关系
?
C、
国家与人民关系
?
D、
社会与个人关系
我的答案:A
2
秦代实行中央集权后最早建立的是()。
?
A、
郡县制
?
B、
州县制
?
C、
省县制
?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我的答案:A
3
秦代的法家所讲的法制主要是管制()的。
?
A、
政府
?
B、
皇上
?
C、
老百姓
?
D、
权贵阶级
我的答案:C
4
研究秦汉史的文献来源于()。
?
A、
野史
?
B、
历史
?
C、
考古

?
D、
历史学家
我的答案:C
5
秦制的成功在于()。
?
A、
发展经济
?
B、
使人人平等
?
C、
改善人民生活
?
D、
提高国际地位
我的答案:B
6
东汉的开朝皇帝刘秀起兵时的身份是()。
?
A、
豪强
?
B、
王嗣

?
C、
庶民
?
D、
循吏
我的答案:A
7
秦统一六国时期,亲秦派的思想背景是()。
?
A、
儒家思想
?
B、
道家思想
?
C、
法家思想
?
D、
选项 A 和选项 B
我的答案:B
8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实行于()。
?
A、
三国时期

2016尔雅超星慕课《书法鉴赏》课后题答案

慕课习题 1 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因为对自然的感受,对美的认识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鉴赏水平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鉴赏书法的人大部分都是书法家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 中国最早可考的文字是下列哪种文字?() A、金文 B、篆书 C、楷书 D、甲骨文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 品鉴书法正确的方法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上 A、哲学 B、历史 C、文学 D、真善美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 篆书是在哪种历史背景下创造的 A、文景之治 B、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 C、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 D、商鞅变法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1 1 书法的内涵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表现对象 B、表现内容 C、何如表现 D、表现结果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中国书法是通过汉字书写来表现什么的艺术 A、文学 B、历史 C、情感意向 D、哲学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用启功先生的瘦金体去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 书法对象的艺术性表现不包括 A、书家创作艺术时的审美艺术性 B、汉字的象形性 C、汉字及其点画的丰富性 D、书法作品内容的文化艺术性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 毛笔的特点是柔软、有弹性,因此在书写书法作品时很难体现出字体的各种形态。()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法国总统观看了中国书法中的哪个汉字后称中国书法是艺中之艺 A、汉 B、京 C、文学 D、舞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中国的()被称为笔尖之舞。 A、绘画 B、书法 C、刻章 D、芭蕾舞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 通过()会使中国书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A、对比 B、临摹 C、欣赏 D、训练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4 因为中国书法与音乐一样寓杂多于统一,讲究对称与呼应、节奏与韵律,因此中国书法也被称为无声之音。()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法国画家毕加索认为:真正的艺术在中国。()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 书法作品中只要存在共性就一定是优秀的作品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这就是最高的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出自()。

秦汉史尔雅课后答案

1、【单选题】以下时期中,不属于比较稳固得时期得就是(B)。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明清时期 2、【单选题】(A)就是我们研究秦汉历史时得主要文献来源。 ?A、考古 ?B、野史 ?C、历史学家 ?D、历史 3、【判断题】世界历史中,很多重大得文明都会被划分时段。(对) 4、【判断题】我们国家被世界所认识就是从秦以后开始得。(对) 5、【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第二度出现大城市崛起得时间就是在(D)以后。?A、元朝时期 ?B、明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唐宋时期 6、【单选题】(C)对我们民族与国家认同得形成起了重要影响,地位特殊。

?A、隋唐时代 ?B、元明时代 ?C、秦汉时代 ?D、唐宋时代 7、【判断题】周原甲骨采取了与殷商甲骨完全不一样得文字系统。(错) 8、【判断题】随着甲骨文得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西周就是封建得,殷商就是奴隶制得。 (错) 9、【单选题】贵族与平民得差异被(D)削弱了。 ?A、隋唐时期 ?B、唐朝时期 ?C、宋朝时期 D、秦制时期 10、【单选题】(A)就是秦制成功得关键所在。 ?A、使人人平等 ?B、改善人民生活 ?C、提高国际地位 ?D、发展经济 11、【判断题】在对秦制价值得判断上,毛泽东与康有为得观点完全相同。(错)

12、【判断题】康有为认为秦汉以后取消了贵族制与封建制。(错) 13、【单选题】关于西周得封建,(B)认为它就是以宗族领主为基础得。 ?A、郭沫若 ?B、范文澜 ?C、尚钺 D、陶希圣 14、【单选题】(D)就是周秦之变得主要改变内容。 ?A、消除贫富分化 ?B、消除社会矛盾 ?C、消灭剥削者 ?D、消灭阶级 15、【单选题】(D)就是秦制与封建制得主要区别。 ?A、经济发展模式 ?B、政治制度 ?C、文化模式 ?D、附庸或者奴才得管理方式 16、【判断题】学者们普遍认为:秦制时期得“族”社会与秦以后得非“宗”、非“族” 社会无区别。(错)

秦汉史尔雅课后答案

1.【单选题】以下时期中,不属于比较稳固的时期的是(B)。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明清时期 2.【单选题】(A)是我们研究秦汉历史时的主要文献来源。 A、考古 B、野史 C、历史学家 D、历史 3.【判断题】世界历史中,很多重大的文明都会被划分时段。(对) 4.【判断题】我们国家被世界所认识是从秦以后开始的。(对) 5.【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第二度出现大城市崛起的时间是在(D)以后。 A、元朝时期 B、明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唐宋时期 6.【单选题】(C)对我们民族和国家认同的形成起了重要影响,地位特殊。

A、隋唐时代 B、元明时代 C、秦汉时代 D、唐宋时代 7.【判断题】周原甲骨采取了和殷商甲骨完全不一样的文字系统。(错) 8.【判断题】随着甲骨文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西周是封建的,殷商是奴隶制的。(错) 9.【单选题】贵族和平民的差异被(D)削弱了。 A、隋唐时期 B、唐朝时期 C、宋朝时期 D、秦制时期 10.【单选题】(A)是秦制成功的关键所在。 A、使人人平等 B、改善人民生活 C、提高国际地位 D、发展经济 11.【判断题】在对秦制价值的判断上,毛泽东和康有为的观点完全相同。(错) 12.【判断题】康有为认为秦汉以后取消了贵族制与封建制。(错)

13.【单选题】关于西周的封建,(B)认为它是以宗族领主为基础的。 A、郭沫若 B、范文澜 C、尚钺 D、陶希圣 14.【单选题】(D)是周秦之变的主要改变内容。 A、消除贫富分化 B、消除社会矛盾 C、消灭剥削者 D、消灭阶级 15.【单选题】(D)是秦制与封建制的主要区别。 A、经济发展模式 B、政治制度 C、文化模式 D、附庸或者奴才的管理方式 16.【判断题】学者们普遍认为:秦制时期的“族”社会与秦以后的非“宗”、非“族”社会无区别。(错) 17.【单选题】(A)是周的建构特点。

中国书法史尔雅通识课习题答案

1 书法定义的要点不包括()。 ?A、书写工具 ?B、表现对象 ?C、表现方法 ?D、书写人群 我的答案:D 2 日本的文字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他们是中国古代()的转写。?A、楷书 ?B、草书 ?C、行书 ?D、隶书 我的答案:B 3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汉字文化圈。() ?A、韩国 ?B、日本 ?C、阿富汗 ?D、新加坡 我的答案:C 4 从广义上讲,书法就是书写文字的方法。() 我的答案:√ 5 一个概念内涵丰富了,外延也会随之扩大。() 我的答案:X 1

仰韶文化代表的是()早期的考古学文化。?A、山东地区 ?B、黄河中下游 ?C、黄河中上游地区 ?D、长江流域地区 我的答案: 2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采用的文字是()。 ?A、小篆 ?B、甲骨文 ?C、金文 ?D、汉隶 我的答案:A 3 书法艺术的自觉时期大约可以划在()时期。?A、唐朝 ?B、西周 ?C、明朝 ?D、魏晋 我的答案:D 4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我的答案:√ 5 书法的历史就是文字的历史。() 我的答案:× 1 奚仲发明了()。 ?A、稼

?B、邢 ?C、书 ?D、车 我的答案:D 2 埃及最古老的文字是()。 ?A、楔形字 ?B、表形字 ?C、圣书字 ?D、汉字 我的答案: 3 下列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结绳记事说 ?B、瓷器符号说 ?C、源于图画说 ?D、其余八卦说 我的答案: 4 《诗经》是十三经之首。() 我的答案:X 5 后稷是西周人的祖先。() 我的答案:√ 1 以下属于南宋著名学者郑桥的作品是()。?A、《题临安邸》 ?B、《过零丁洋》 ?C、《满江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