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教育学修改稿

高等教育学修改稿

高等教育学修改稿
高等教育学修改稿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P.3

2、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P.20

3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高等教育结构各构成要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些要素从不同角度作用于总系统。根据不同的要素对高等教育结构进行分析,高等教育结构的构成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P.25

4 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

5 高等教育目的是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 高等学校的微观管理体制指高校管理体制中的高校各个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即高校的内部管理,它可以按管理要素分为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六个要素,也可按管理部门分成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物资管理、后勤管理等,还可以按管理职能分成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激励等。P.72

7 高等学校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或学校系统,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学校的种类、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主办权、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之间的衔接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等。高等学校的学制是整个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程度上分它属于学制中的最高层次。

8 学位制度学位制度即国家为保证学术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衡量标准从而对相应学术程度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P.93

9 专业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P.130

10 专业特色专业特色是指所办专业的优长之处、特殊之点。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的构成要素和培养方式方面,最终表现为专业造就的“产品”——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专业特色具有相对性、动态性、积淀性。P.133

11 课程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高教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和结果,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

12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教学大纲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说明、本文和附录。P.144

13 教材教材又称教科书或课本。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它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P.145

14 高等学校教学高等学校的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P.152

15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就是教学管理者遵循教学规律和管理规律,通过决策、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检查、总结等活动,合理运用教学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因素,使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转,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

二、简答题

1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及其基本发展规律。(一)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二)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

按教育自身运行的方式,可将其分为教育活动、教育事业、教育思想。以此为参照,按高等教育自身的运行形态,亦可将其分为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事业和高等教育思想。(三)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高等教育学要研究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三条:1、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2、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规律3、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协调发展规律P.15-18

2 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有哪些?

(一)促进个人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功能1、学习能力2、研究能力3、实践能力(二)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功能(三)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的功能P.36-38

3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P.40

4 高等学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是什么?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中世纪大学产生之后到19世纪初,大学一直沿着培养人才这一办学方向缓慢发展着。1810年,洪堡建立了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20世纪初,威斯康星思想(是对威斯康星大学20世纪初办学理念和经验的总称)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最基本的职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P.42-46

5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内涵包括以下三层涵义:第一层次是指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可以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等不同渠道来促进个体心理素质的和谐、全面发展以造出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个性。第二层次是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这是将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统一起来把握的全面和谐发展,要把智、德、美三育同作为其物质基础的体育内在地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第三个层次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全面发展,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和谐发展。P.56

6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是什么?

问题主要反映在:校—院—系或校—系间权力结构不尽合理,行政权力过于向校集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层自主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学院制尚在探索之中,学院的行政权力有待大力加强;校职能部门机构臃肿,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并且相互之间还存在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另外,行政管理部门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现象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第一,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结构,适当实行权力重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目前,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集中在校级的人事权、财权应逐步下放,实现校、学院或校、系两级管理,重心在学院或系。第二,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大量裁减机关人员编制,提高办学效率;其次,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第三,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当前及今后我国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到职称评定、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和考核等方面。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高校尝试着进行定编定员、严格考核、缩小核算单位和实行工资包干等一系列改革,目前虽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仍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造成了改革的障碍,如人员的合理流动和如何推向社会尚缺乏有效的机制。所以,如何适应社会的变革,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是目前亟待在实践中加以探索的难点之一。第四,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必须得到根本的改善,特别是后勤的社会化问题。所谓后勤社会化就是指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后勤服务部门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使之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实行后勤社会化的目的在于卸掉学校办社会的包袱,使学校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精力来搞好教学和科研工作,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P.80-81

7 高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P.99-102

地位:2002年9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般地,衡量一种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如何,人们通常以经济待遇、社会权益和职业声望三方面作为评价标准。在我国目前,高校教师的地位相比较而言,无论是经济待遇、社会权益还是职业声望都是较高的。作用:1、高校教师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2、高校教师是科技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实现者3、高校教师是知识、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4、高校教师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

8 高校教师的任务和基本修养有哪些?P.104-106

任务:1.教书育人2.科学研究3.服务社会基本修养: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第二,扎实的知识和广博的文化修养。第三,懂得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第四,精湛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9 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哪些因素?

专业培养目标要与教育方针和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位条例一致,要体现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要求,要体现德与才,身与心,知识与能力,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协调与和谐。要体现高校层次规格的差异性,要使专业人才质量规格具有国际可比性。

10 高校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专业培养目标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设施建设。专业管理的建设。P.137-138

11 高等学校教学有哪些基本形式?社会实践教学有哪些特征?

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1、课堂教学2、实验课教学3、社会实践教学4、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社会实践教学有以下特征:第一,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为根本目的。第二,以参与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第三,教育教学内容具有定向选择性。第四,能与其他教学形式相互促进、效果互补。P.163-165

12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三)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五)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原则(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P.157-159

13高校开展科学研究的意义有哪些?

(一)高等学校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二)高等学校科研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三)高等学校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坚实基础(四)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五)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P.180-182

14 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的原则有哪些?

(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性的原则(二)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三)研究组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四)不同层次的科研规模与组织方式相统一的原则(五)自定选题与课题组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P.188-190

15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有哪些?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二、高等教育现代化三、高等教育多样化四、高等教育大众化五、高等教育终身化P.216-221

三论述题

1 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目的观的认识。

社会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这种观点强调人是社会产物,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人。

个人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这种高教目的观所关心的是个人价值,即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健全人格形成和个体生活幸福。

以上两种高教目的观既有合理之处,也各有其局限性。社会本位观肯定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强调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把服务于社会放在首位,这对于高等教育走出“象牙塔”,密切与社会的联系,发挥高校的功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绝对的社会本位观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一些问题:导致高等教育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波动而波动,使高等教育缺乏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往往做出一些违反教育规律的蠢事;没有分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容易导致高等教育走偏方向和短视行为;容易助长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忽视和对学生个性的抹杀。与此相反,个体本位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丰富了人对个体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弥补了社会本位观的某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它没有揭示出真实存在的个人与社会的多种关系,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集合,过分强调个体本位观也会导致高等教育的某些弊端:完全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使得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把个体需要强调到不适当位置,导致教育中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下降。

根据社会本位观、个人本位观的基本观点、价值及发展的历史经验,当前,我们在高教目的观选择上,应寻求与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相适合的整合思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高等教育在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单向抉择,已被证明是有弊端的。杜威早就论定这种单向抉择属无谓之举。他主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的价值协调起来”,并建立实验学校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当代教育学者也提醒我们,在高等教育价值选择上,不能重复“一边倒”的做法,应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具体情况,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作出动态的调整。但切实措施尚有待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摸索。P.58-60

2 试述如何在高校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P.127-128

(一)师生交往要以平等为基础(二)加强理解和沟通,拓展双方交往渠道(三)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高校教师权威的基础并不是教师的地位,而是教师本人的学识、品行与才能。(四)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必须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3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加强课程建设,使所教课程成为精品课程。

师资队伍建设。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设备、设施和实验建设体制机制建设。P.148-150

4 结合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说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一)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逐步增强

(二)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逐步增强(三)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具有很强的过渡性(四)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学科发展、职业要求紧密结合,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P.160-161

5 如何正确认识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客观上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即“源”与“流”的关系,从培养人才意义上说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高等学校一方面通过教学不仅为科技事业培养大批高层次的创造性人才,提供最主要人才资源,而且培养这类人才过程的本身为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环境,既可利用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这支自然流动更新的有生力量,又有助于活跃科研人员学术思维,将成果系统化并得以广泛扩散与传播。另一方面,高等学校教学有赖于科研支持,科学研究以探索自然和人类社会获得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丰富革新教学内容和手段,成为教学进步最重要的驱动力;科研过程则为提高师资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最有效的训练条件和机会,是创造型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手段。可见,教学与科研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两者综合是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教育与科技的最佳选择。人才、资源和设备既用于科研,又服务于教学,可获得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双重效应,有利于提高综合效益。而且不同类型人才与不同年龄段的人员,在教学、科研结合体内不同岗位间适当交流,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和充分利用。因此,高等学校在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中,应当采用“以教兴科、以科兴教、科教结合、振兴国家”的发展方略,从指导思想、确定方向、选择课题到组织实施,都要坚持走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道路。P.188-18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