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我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我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我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我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多年,作为一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这场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我师范毕业在小学教了四年时间,随着毕业学生进入了初中教学,一呆就是六年。在初中我接了一年新教材的课程。从中悟出:新教材就是培养研究生、博士啥的,两极分化严重。

2007年秋天,我又回到小学,接手了三年级二班的数学及班主任工作,这一级教材是学校的第一茬新课程新教材。初接触新教材,感到无所是从。小学生不比初中生,你点拨点拨就行。他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需要你讲了又讲,每节课都不能很好完成教学任务。举个例子来说吧!有时候感觉课上讲的学生接受的还行,可一到做练习就傻眼了。习题和教授内容不一样,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达不到,错误可说是五花八门,有时出错的让人无法想象。每天上完课,面对一大堆的错题和不会的学生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在学校组织的全员优质课上,我每次听高年级的数学课,都感觉:人家老师讲得就是好,学生学得也好,尤其是数学应用题,班里几乎找不到糊涂的学生,可以做到一刀切,简直神了。

后来我仔细对比了新旧教材,发现:旧教材例题与习题的题型都是对应的,讲啥练啥,例题与习题的模式一样,学生照着模式比葫芦画瓢就行;新教材例题与习题题型却截然不同,有时习题还得当成例题来讲,拓展较深,新课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悟透了其中的奥秘,我开始改变教育观念,教学风格不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渐渐参与到课堂中来,每节课都动起来,成了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课堂

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各个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慢慢地,学生也摸透了数学课玄妙,学习起来轻松多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也渐渐地成长起来了。回想在我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觉得一个好的教师与知识面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敬业、爱学生、备课认真、表达有条理、解题能力强、指导考试有办法,就是家长口中的好教师。对教师不需要有阅读的要求,不需要拓展知识,不看书也不影响他教书。随着新课程体系的诞生,我发现教材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拓宽了,教育的方式方法改变了,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教学,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地收集各种信息,分析、处理信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满足课改的需要。当然,这对教师的挑战也是不言而喻的。

“书越来越难教”,这是我们一线老师的共同感慨。如何体现新理念,需要教师自我否定,“扬弃”习惯的教法,这是一个痛苦的脱变过程;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处在改革的初始阶段,没有标准可依,没有模式可仿,又谈何容易?感性地走近学生,学生是一个猜不完的谜;理性地研究课堂,课堂是一个解不完的结。我们只能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努力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才能找到更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我们需要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合作、共同成长。

我与国培共成长

我与国培共成长的感受 【摘要】参加国培计划,每一天我都在汲取新知,每一天我都在成长、改变。上课之余,我聆听着专家精辟的讲解,和学员朋友在论坛里畅所欲言、交流心得。每一天,都有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我的大脑,我感受着新理念的激荡,学习着精深的专业知识,实践着上好每一节课。通过国培学习,聆听中获得教益,忙碌中感受充实,成长中收获感动。一句话,我与国培共成长。 【关键词】国培收获成长 今年,我参加了陕西省的国培计划,两个多月的学习,紧张而又充实,一路走来收获很多。今年的国培计划,培训平台也与时俱进,个人工作室的各项内容清晰明了,更为教师学习知识提供了专家答疑、QQ群和论坛,而且定期还会召开学情总结会议,让学员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在工作的同时,不断汲取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一句话,我与国培共成长。 一、聆听专家讲课,更新教育观念。 通过学习,我领略了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和一线教师的风采,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通过学习,我更新了教育理念,感悟到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要尊重学生成长的需求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注重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科学地评价学生,让学生在健康发展中发挥他们的潜能;通过学习,使我对今后如何上好思品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深入地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对今后的工作也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深刻体会到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绝非易事,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富有鲜明时代气息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新思维和新主张,我们需要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地吸取知识,学习别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与大家多讨论,多交流,力争做研究型教师。 二、明确教学目标,用好教材上好课。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针对课程标准,要针对教材,要针对学生。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路子,决定着案例的选择和活动的设计,决定着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决定着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决定着对学生的评价。要上好课首先要依据课标和学情制定教学目标,要吃透教材,要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参,把握重点和难点。思品课的教学重点是由学生原有的知行矛盾决定的,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通过认真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行矛盾,进而确定教学重点。 教材是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的教学离不开教材,但是,教师的活动又是创造性的活动。现在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中引入了许多有艺术性的资料,如: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插图漫画等。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多了解掌握教材,熟练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除此之外,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还要能够针对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需求,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去处理教材。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走进学生,平等地和他们交流,和谐相处;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的思品课程改革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把课本知识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讲授,善于联系生活,使学生感到思品课就在我们身边。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多地让学生参与教学,主动学习、探索社会现实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让每个学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具体来说就是创设新鲜有活力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主动质疑、积极思考,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并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可以说我们已经走进了新课程,在实现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中,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涉足容易,淌水难,如何更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实现对新课程理念的驾轻就熟,切实提高语文教案的有效性,却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我曾经听过不少公开课和示范课,尽管教师们经过了精心准备,上课气氛也相当热烈,教案课件也图文并茂、无可挑剔。然而听后总有一种疑惑萦绕在心头,那就是学生真的学到了多少,教案的效果到底如何,就几年来各级各类教案检测效果来看,我们的语文教案其实是不容乐观的,有不少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尽管决定一堂课是否有效的因素实在是琳琅满目,不一而论,但不管怎么样,一节有效的教案设计应该是保障一堂课教案有效的前提,因此我们的教案设计必须守住课改的底线,必须注意传承和创新,必须注重大气和细节的相得益彰,必须注重板块和线行的相辅相成,必须注重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必须注重师生角色的正确定位。 一、一节有效教案设计必须是传承与创新的教案设计。 有效课堂首先是一个本色课堂,原生态课堂,同样一个有效的教案设计首先是一个平实的教案设计。任何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无中生有或一蹴而就,而和其它事物毫无关系。教案水平的提高也是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继承一些,扬弃一些。教案设计首先来源于前人和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这就是平实,任何一个企图完全和别人不一样的教案者是严重的教案浪漫主义者,注定是要失败的,而且败得一塌糊涂!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追求创新了,相反,我们恰恰要不断创新,一节没有任何新意的课堂也不可能吸引学生,也就算不上有效课堂了。所以在教案设计中我们要有意识,甚至要刻意设计那么一两处亮点,以此来润色我们的课堂,这样平实和亮点结合,有时固然看起来美中不足,可谁又能否认这是一种完美呢? 二、一节有效的教案设计必须是大气中不乏细节的教案设计 一篇文章首先就是一个整体,这一点,教案设计者在进行教案设计布局时必须充分考虑进去,一个只关注局部的教案设计必然如刨丁解牛一般,索然无味,他所看到的只是一头牛的骨架,而不是鲜活的血液和肌肉,以及这些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线条美和力量美。所以任何一篇文章的教案思路的形成都必须建立在对文本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也就是有一种大气感!这就不是说细节可以忽略不计。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事实上,一节优秀的教案设计总是从细节入手,并以此宕开一笔,如掷入水中的一粒石子,激起的波纹不断向四周蔓延而去!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无限想象和联想。 三、一节有效的教案设计必须是板块与线行相辅相成的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从结构上看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板块结构和线行结构。其实两种教案设计结构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板块结构,重点突出,问题解决透彻,但前后联系缺失,显得生搬硬套,尤其是在文本整体感上难以给学生一种顺畅的思路;线性结构,浑然一体,过度自然,但容易流于形式,缺乏内容解读的深度。所以在教案设计时,设计者要注意二者的完美兼容,回避他们的缺点。这就需要超越于两者的复合型教案设计,那就是既要板块来突出重点,同时又要有线行的思路来贯穿整个教案设计过程,从而有条有理,至于那一种为主,那一种为辅,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四、一节有效的教案设计必须是注重预设和生成的教案设计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课堂上也是如此,有时候设计者的思路不为学生所完全接受,相反学生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可能按照自己的模式去理解文本,这时他们就会跳出设计者的框架,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会让设计者的课堂显得很被动,很杂乱无章!这时我们既不能完全迁就着学生的思路,又不能死板硬套地推进自己的设计。其实这就是教案设计中关于预设和生成的问题。这也是教案经验是否丰富的问题。不管怎么样,在进行教案

我与课改共成长演讲稿

我与课改共成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新课改同成长》。 当课改的东风吹进杜马校园的时候,已经教过两届毕业生的我,暗笑无非是换汤不换药。依旧是埋头于教材之中,苦干于课堂之上,每节课后对照教参,庆幸完成了教学任务。期末手捧考试成绩,数数能全部及格,脸上便情不自禁透出些欣慰。直到自己要参加课改实验,依然对课改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简单认为不过是变变教材而已。 曾几何时,年轻气盛的我总是一厢情愿的为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地切入点,寻找着进入文本的最快捷,甚至是最“科学”的方法,而把学生的感受和问题冷落一旁。于是课堂上就你讲你的,我想我的,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对话的共同话题,从而使交流几乎陷于停滞。本应是水乳交融的和谐,却成了油水难融的尴尬。于是课堂也就不能自由呼吸,生命活力也就不再,那种麻木呆滞,无奈忍从的沉寂课堂便一次次重演。直到06年的中考,97班沉重的一跤摔得我不得不反思,反思一年来辛苦的付出为什么会得来如此吝啬的回报?反思我的课堂上举手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见面就喜欢溜边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 在我徘徊琢磨苦恼时,学校讲座、组内研讨,大量课改书籍……像一场场及时雨泼洒在我的心田;宛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使我走出了迷惘的低谷。于是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重新去学习新课程理念,并进一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在我冷静而充分地审视了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后,渐渐地,我的思维变得开阔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是新课改所要追求的课堂吗?不也是我这个在多年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教师所渴望的课堂吗?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身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新课改的实施,迫使我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方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新课改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奏,

新课程下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作为教师,我们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何谓学生观?人们通常把它定义为:对今天学生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认识,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等在对待学生问题上的集中反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任何教师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某种“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教育实践的基础,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它直接影响到教师教育出发点的确立,教育观念的形成,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育目标的确定,并且最终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以及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所培养的人才能否与社会的需要相适应。因此,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很必要的。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人,需要平等与尊重 从社会学上看,学生首先是作为人而存在,学习首先是学生个人的行为,无论他的品行、为人怎样,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成绩好坏、家庭条件优劣,在教师面前都应是平等的。基于这一点,教师应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不以个人的好恶区别对待学生。(二)不以师长的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三)不以学生的过失伤害学生的人格。(四)不以成绩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 教书也好,育人也罢,都是师与生的双向交流。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应该得到教育者的尊重。缺乏尊重的教育,是强加的、被动的教育。尊重学生是师生人格平等原则的内在要求,缺乏尊重的严格要求与人格平等的原则是不相容的。这样的教育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容易产生逆反、抗拒的心理,造成师生之间的所谓“猫鼠关系”。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作为教师,应该从那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俯下身来。和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你、爱你;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独立人格、有健康心理、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二、学生是孩子,需要理解与宽容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错误中成长起来、在挫折中成熟起来的。孩提时的磕磕碰碰,青春期的莽撞冲动,成年后的自以为是……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因为他们还是孩子,思想还不够成熟,知识还不完善,阅历还不丰富……对于学生的错误,一些教师一是怒之,小错小怒,怒其不争;二是罚之,小错轻罚,大错重罚;三是告之,先告家长说:孺子不可教也,后告领导说:朽木不可雕也。 宽容是一种教育技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宽容地给予一个暗示的眼神远胜于大声呵斥,它可以满足学生的自尊心,给犯错误的学生一个台阶、一个机会,促其自我反省。同时,宽容能营造和谐的群体,形成民主的氛围,可以赢得学生,“宽以得众”就是这个道理。宽容意味着理解、信任。对犯错误的学生给予充分的理解与信任,给予充分的反思时间和悔过自新的机会,它可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学生是学生,需要严格要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带着家长的殷切希望到学校就是来求真知、学做人的。“教不严,师之惰。”我们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或随意指责学生,也不是无规律、随心所欲的严,而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教师敬而爱之。谈到“严”,为师者首先心中要有一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尺子,先严以律己,起表率作用,为人师表。作业批改、辅导答疑,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进而才能“严”中有道。对学生如何“严”?这就得从点滴小事

适应新环境-和孩子一起成长 教案

适应新环境——和孩子一同成长 昌邑市实验中学 七年级十二班 袁志民

适应新环境——和孩子一同成长 一、【教学目的】 1、针对初一孩子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的表现,提出帮助家长解决此类问题的对策。 2、使家长进一步认识家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二、【教学重点】 使家长了解孩子适应不良心理的表现,帮助家长找出孩子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的原因,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 三、【教学方法】 导入法,谈话交流法,总结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感谢大家从百忙中抽时间来开家长会!关心、帮助、督促贵子女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使您的孩子得到全面发展、提高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 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老师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家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进入初中,这标志着你们的子女将步入人生旅途上的一个新的历

程,一个新的起点。但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生,并不像转变称谓一样简单,初中不是小学的简单继续,而是一种转折和爬坡。在初中新生活开始的时候,如果我们缺乏心理准备不能及时调整的话就会出现不适应。为了让同学们迈好初中第一步,为了使大家熟悉学校的运作,今天召开家长会主要是向各位家长交流并希望得到各位的关注、支持,确保我们的孩子能健康的成长。在此,对各位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密切的配合表示诚挚的谢意!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已经成长为懂事的、有礼貌的有一定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中学生了。入学适应不良,是初中生常见的一种适应性障碍,尤其在初一新生中最为普遍。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挫折,他们有的一时没有了精神支柱,甚至失去了信心,产生自我怀疑的消极情绪,变得心情抑郁;有的遇事难以自控,便采取种种激烈的方式来发泄。我们的孩子在这方面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今天这堂课我们将针对孩子这方面的问题,对症下药,力争帮助孩子解决这样的问题。 引出课题《适应新环境------和孩子一同成长》 二、授课过程 (一)家长交流:初中生有哪些适应不良的心理表现? 结合孩子的表现观察孩子有哪些不良心理。 教师总结:初中生适应不良的心理表现 1、紧张、焦虑 因为学习场所便了,同学便了,授课教师变了,住宿环境变了,

我与课改共成长-范文

我与课改共成长 我与课改共成长 “教师”这一职业在自己的记忆中,简单地说就只是“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这种传统模式。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对这一职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自己的脑海中融入了一新的名词——“课改”,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关于课改的许多知识,了解了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应怎么上,如何上得更好,这些都使我对课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使我在教学中又积累了许多经验。 以下就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谈谈我个人的认识及一些思考: 一、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评价所关注的重心应该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师要迅速进行角色的转变,即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合作者;学生也要从原来的知识接受者,变成学 习过程的主导者。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都是按照自己的课程设 计让学生一步步地跟着学习,这样就严重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 机会,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以自主、 合作、探究、讨论为主,教师也就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 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的作用降低了,工作减少了,相反地,教师肩上的任务更重了。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

到充分的发展。 二、不断深入学习新课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不是简单的等于课标加上教材,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由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组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新课 程的基本目标也是总的课程目标。教师是课程的经营者和设计者,但更着重强调的是教师要担负起学生的学习经验重组以及引导 学生进行创新的责任。新课标的学习不仅只是一两次的大规模的 学习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它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领会,并要 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继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深 入理解其先进理念及精神。 三、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主、老师的教为辅进行,一切应该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注意学生的言行举止,留意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感 受了什么,体验了什么,还想学习什么等,而不应该再强调以前 的老师讲得多生动、多精彩。对于现在的课堂教学,我们要特别 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把课堂教学从传统上老师“教”转变到现在学生的“学”。这就需要教师要深刻挖掘学科教材, 追求知识深度,否则你怎么能够引领好学生呢?由于如今的课堂 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增多了,而信息技术课程大都在多媒体电脑室进行,这就要求我们除了指导学生学习的同

我与新课改同成长演讲稿

我与新课改同成长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新课改同成长》。 突如一夜春风来,千校万校改革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终于在我们翘首企盼下,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迈进了新高一学生的课堂。 我有幸能够赶上了这次新课改的大潮,伴随着课改一同成长;但同时我也很迷茫困惑,正可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从第一天走进新课改的课堂,我就在边教边学中领悟着课改的精神,并逐步的渗透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 这样的课堂是新课改所要追求的课堂,也是我这个在多年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教师所渴望的课堂。 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身为一线地理教师的我,新课改的实施,迫使我们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方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新课改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奏,而是师生的合奏,演奏主旋律的是学生,教师只是那个伴奏者!有句话说得好,"学生未必不如师",在新课改的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应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学生惟命是从为荣,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从高高在上的指挥者中走出来,蹲下身子来欣赏我的学生,倾听我的学生,向我的学生学习,和我的学生一同成长。 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但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不是知识的收购站,他们需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一种能力,一种去探究、去寻找整

个知识海洋的能力!与其让教师有一桶水往学生的杯里倒,不如教学生如何去挖掘水源,如何变杯中水为长流水。 课改因不同的声音而艰难,也因不同的声音而精彩。 我相信这股新课改之风会让我如愿以偿,让我尽我所能变枯燥为有趣,变呆板为灵活,让我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改革摧人奋进,让人深思,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明天繁花似锦的希望。 在新课改下,我在成长,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伙伴,成为课堂上一个小小的导航;在新课改下,我的孩子们在成长,成为学习的主人,带着梦想,放飞希望;我们一起成长在新课改下那激情燃烧的课堂下,一起体验着创新的快乐,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 一同战斗在新课改这条战线上的我的可敬的领导、可爱的同事们,让我们一同奋进,一起到达成功的彼岸!

新课程标准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摘要:实施新课程,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成效。新课程实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在这种条件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教师将从课程的执行者逐渐转向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学校的管理理念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从过去的行政管理模式逐渐转向以人为本的帮助教师发展并为其发展提供各种机会和条件、引导教师快速成长的新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专业成长专业培训 校本培训校本教研 有人说,新课程如同龟裂许久的河床涌动着一汪清泉,让教育这块沃土呈现出了绿色、生机、活力、色彩,使它更加富有激情、诗意、机智、灵敏。也有人戏称新课程是“狼来了”,对新课程产生畏惧心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现象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缺乏正确地理解。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就是在这种改变中成长着。 一、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把教师置于学习共同体中把教师当作需要成长、正在成长的动态对象加以关注,以可持续性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教师的工作。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指教师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指显性之下的隐性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包含三个层面: (一)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及技能的熟练程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只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满足学

生的各种需求,只有熟练的技巧才能培养新型的人才。尽管过去也强调教师要不断充电,要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但由于知识更新速度慢,学科教材相对稳定,加上聘任终身制等因素,致使许多教师多年吃老本,无进取之心。当今的教育,天天都在改革,月月都有新的变化,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如果自身不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就无法完成教书育人这一神圣而专业的使命,也无法完成新课改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过去经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这一古训也有新解:肯定有二,一是强调了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二是也讲求学科知识的有效传递(很讲究“倒”的过程和方式);不足有三,1、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当做知识的容器,2、传递内容的单一(只有水),教学内容的学科性过强,不利于的汇通;3、教与学不是一个简单的“倒给”,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也就是说,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广博精深”与“熟练”,就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理念,就要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追求。 (二)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如今,实践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探究性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方向。反思教学实践是教师自我教学过程中的现象、经验甚至教训的反思,对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走出传统的圈子,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如果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深刻的反思,不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仍照搬理论,一味依赖教学参考书,很难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富有理性的内涵。 (三)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成长文化与模式。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改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教师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要求教师学会挖掘、开发课程资源,重新构建教学模式,优化组合教学内容。而这一切又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这就表明一改传统的“单打独斗”“孤军作战”为协同合作的模式已成为新课改的必然。教师群

活——我与新课程同成长演讲稿

活——我与新课程同成长演讲稿 Live -- Speech of growing up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编订:JinTai College

活——我与新课程同成长演讲稿 小泰温馨提示:演讲稿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 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同时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 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本文 档根据演讲稿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我与新课程同成长演讲稿 重庆市xxx小学曾令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演讲的题目是《活》。我认为,一本书的最大成功之 处不在于让读者学会其中的知识,而在于影响读者的思想、指导其行动。新课程标准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让我深深地领悟了一个字,那就是“活”。 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教参是死的,老师是活的;课 本是死的,学生是活的。放眼华夏五千年,真正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有一个时期,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人们

思想之活,学术氛围之浓、成就之大,可谓空前。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儒、道、法、墨”等思想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并完善的,孔子、老子更是被后世称做“圣人”。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为什么会有如此重大的成就,我想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思想的活跃、言论的活跃、言论的自由。《孙子兵法》曰:“不战而屈人之兵,此为上上策也。”这说到底,就是对兵法的巧用、活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对于教学,我们未尝不可以做一个实用主义者呢?我们教给学生知识是为了什么?不就是想学生出人头地,个个成才吗?学生学了知识干什么?除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外,还要考虑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维持生计。所以,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技能。教师灵活使用教材、灵活教授知识;学生灵活学习知识、灵活使用知识。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升化教法、感悟学法,让教师教而悦,学生学而悦。 同是一本教参、同是一本教材,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不同就使得其教学过程存在许多变数。教师应创造性地灵活使用教材,根据自己和学生实际,探寻一种灵活多变的教法与学法。只要有利于学生学、有利于学生悟、有利于学生用,就大胆取舍教材。例如在教学《秦兵马俑》一文时,我发觉学生对秦兵

我与校本共成长(胡金)

我与校本共成长 江夏区法泗小学胡金 课程改革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向我们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深深感受到学校组织“以校本教学教研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专题的校本培训这个平台,给我们创造了在新课程教学中探讨交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有了向更多优秀老师学习契机。为期八个多月来的校本培训,经历了老师们的专题培训,感受颇多。 一、教师必须拥有教育的灵魂 新课程改革,归根结底是教育思想的变革。教育思想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先导和核心,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人之一,教育思想自然要成为教师的第一素养。伟大的教育思想形成教师的伟大,进而建构了教育的伟大,没有教育思想,教师就成了一台机器了。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理念。理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信仰。教师本身的教育思想和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在学校组织的“教学论坛”、“德育论坛”上,谭水林、丁晓群、陈成等等,许多优秀的老师们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诠释了教师教育岗位的真谛,是一份平凡人的朴实,也是一份不平凡的理想和追求。年轻老师,在工作的起点上,熏陶着这份思想,是弥足珍贵的。 二、教师必须让课堂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学生的培养没有和生命意识有机联系起来,学校教育的独特作用就没有全面、深刻地体现出来。同样,教育的生命意蕴得不到陶冶和滋养,教育也就显得贫乏和粗糙。课堂教学应该充满生活气息——生活性教学。课堂教学应该向生活回归,虽然生活不等同与教学,但教学一旦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了。一堂好课绝不应该孤立与生活之外,与学生的成长无关;一堂好课更应该是学生探索现实和未来世界的窗口,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的加工厂和加油站;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教学,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 激发课堂的的生命力,也就是从内驱力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本阶段的校本培训中,我们生化组的金国文开了一堂公开课,全组成员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分组对金老师的课进行课堂观察。“从教学模式的设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心得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心得体会 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比起一些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也面临许多的机遇与挑战。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已逐步受到大家的关心,人们开始认识到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既是一种自我更新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个体长期努力和种种促进个体从教素质提高的机制共同作用的过程。 1.建立开放性教师教育体制,构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建立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体系,克服传统封闭性教师教育体系的弊端,实现教师教育师范生与学术性的统一,增强师范院校的竞争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教育的整体质量。现有的师范教育中职前职后隔离、体制机构各自为政、教育内容重叠交叉、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建立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可以把教师的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联系起来,实现教师教育的高学历化;可以提高教师上岗的基础学历层次,实现师范教育层级的提升。而且,通过建立多样化的教师教育体系,适应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多样化和地区的差异,促进整个国家教师教育的发展。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时实施各种培养模式与师资培训的前提。师范院校要充分地利用教育学科的优势,增强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形成一种包括基础理论课、教育教学技能训练课和教育实践课三类课程合理分配的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还包括在教育类课程中增设教育技术课程,使接受培养与培训的教师普遍掌握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应建立教师教育课程的认定制度,包括对课程结构的认定即课程内容、教材、教学安排等都要通过严格的认定程序,以确保教师的培养质量。 2.提高教师物质待遇和职业声望。长久以来,我国教师职业是一种付出与收获不平衡、职业声望超越而物质待遇贫乏的职业,教师经济地位不高,它对人的吸引力比其他很多职业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国教师教育,需要切实解决教师的经济地位不高的问题。当教师的工资待遇制度不断完善,教师职业队伍的吸引力增大时,教师的筛选、竞争机制紧跟其后,那么一个求职时业择人、任职时人敬业的良性循环就有可能出现。在目前教师专业地位不高的情况下,作为提升教师地位的直接的手段,莫过于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使教师真正成为收入可观、令人羡慕的职业。 3.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教师教学专长发展与促进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提高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方法与途径之一。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必须得到创新,才能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首先,继续教育的目标要注重人的发展。教师培训不仅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更要促进教师全面、健康发展;既要强调教师在培训中获得经验,促进其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应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教师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促使教师在培训中成为严格主动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在这种目标的指导下,教师继续教育不仅要重理论指导和技能训练,同时应关注教师基本教育观念的重塑和核心教学技能的提升,倡导和体现某些核心的教育理念。继续教育培训,能促使教师创造出符合这种课程理念的教学技能,以新颖、科学的教学技能作为实现教育理念的必要手段,以确保课程改革

教师征文 我与学生共成长

我与学生共成长 小纪镇第二小学孙翠 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也有人说,教师是落红,化作了春泥,呵护了红花。还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耗尽了生命,吐出了希望。这些都是赞美老师的句子。但我觉得这些赞美声应该分一半给我们可爱的孩子们。因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师,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孩子们,教师和孩子们是共同成长的。 一、与学生共成长是师生关系的一种改善 刚走出校门的我,带着五彩斑斓的梦,走进这圣洁的港湾。看着孩子们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听着老教师们一声声温暖亲切的教导,很快的,我便全身心地融入到他们中间。 任教一年级,每天上课不是丢课本的就是打打闹闹、捣乱,不好好听,怪喊怪叫的。要不就下位,玩东西。我口干舌燥,声嘶力竭,上课效果还不好。校领导找我谈话,委婉地说要多学习组织教学,多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真是笨哪,怎么连这些小屁孩都镇不住。我记得当初我的领导告诉我,要沉下心来,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多去听一下老教师的常态课,向成功的前辈学习,用心揣摩,用心发现。 刚开始,我以为是自己的性格太柔和,不够威严。所以,我决定施展一下自己的魄力,要用严厉的态度树立威信。我

开始板着脸,学生稍有过失就训斥批评,课堂有了小声音我脸一沉,立刻指着学生狠批一番。学生带了小零食、小玩具,我毫不客气地全部没收,一节课没有上好,我罚学生全班留校。这样一番重拳出击,课堂安静了,我自鸣得意。可是,学生却把我当作母老虎,避之唯恐不及。 在第一次公开课领导听完课后问我:“小孙,你是不是平时对他们太严厉,批评太多了。低年级的孩子都很活泼好动,怎么课堂上孩子们死气沉沉,毫无生气,一点都不像这个阶段的孩子呢?”他的这番提醒让我回顾起学生确实都躲着我,完全没有师生之间的亲昵与信任感。完了,我沮丧地想:失败了,自己从一个极端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了。 我翻开桌上已盖灰尘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了“在洛衫机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一位名叫雷夫的小学老师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奇迹的第56号教室。创造这一奇迹的雷夫先生到底有何魔力?关键就是一个字:爱!在书中,雷夫先生对学生和对教育的那份热爱随处可找。他用心地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他的爱,只为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学生变得爱学习,会学习。是他的爱,使孩子们自愿早到学校和老师一起读书学习,是他的爱,使孩子们爱上了学习、爱上了阅读,是他的爱创造了这间教室的奇迹!回顾我的语文课堂,孩子们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是不是没有顾虑和恐惧?学语文对于孩子

我与学生共成长

我与学生共成长 综合组陈唯 踏上这三尺讲台,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为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感到自豪。 特别是从事新课程《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和《校本—人防》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来,在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完善教育观念中,在提高教育教学艺术的同时,特别在与十四个教学班的学习交互教学活动中,自己的新业务水平与知识水平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在共同进步,我与学生共成长。 有言:“智高方能为师,身正方能为范”,我想这就是“我与学生共成长”的座右铭。 要说师者的教学高智,我可以告诉你就是教学的“四个会”和教育中的“三种眼光”。 先谈教学的“四个会”。特指:一个会微笑、二个会倾听、三个会应变、四个会反思。 1、“一个微笑”的作用。有时候,教师不经意间的一个微笑会让温暖学生那幼小的心,因为它能将老师的关爱、理解、宽容传递给学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是学生产生好亲近的感觉。“一个微笑”在低年级阶段,会忽悠到孩子们喊你“妈妈”来。因为世界上妈妈的微笑最美,最让他们觉得亲切、自然。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一

个微笑”能产生亢奋的情绪,能使他们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2、“一个倾听”的重要性。有人说,教育是一个不断消除误解的过程。教育需要倾听,需要教师蹲下身子去倾听学生的世界。倾听是一种接纳,是一种等待,更是一种欣赏。一个会倾听的老师,他没有话语霸权,他不会粗暴地去侵占属于学生自己的言语空间,他在时刻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教育的平等和尊重。 3、“一个应变”的机智。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它是动态生成的,很多课堂上发生的细节是我们无法预见的。面对课堂上的这些意外,一个优秀的老师会“四两拨千斤”,用巧变引领学生在交流和对话中激迸出智慧的火花,放飞学生的思维。这样的“应变”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化解教师教学中的尴guai,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在教师的预设教学轨道之中停留,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教育技能--会应变。 4、“一个反思”的效应。“埋头拉磨”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书匠式教学的“标杆”形象的写照。这种只顾“拉磨”,不管“抬头看路”的教学就像“驴拉磨”在“原地转”。最终导致教学水平的停滞不前和教学效率的低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反思”能使教学达到最优化,能将“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完善自我,在教学中总结和提高,使之不断成长

我们与课程一同成长 - 张江高科实验小学

实施多元培训助推专业发展 ——张江高科实验小学2016年暑假全员校本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做好2016年暑假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助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在专家引领下,围绕“跨界学习”、“课题指导”、“班主任管理”、“晓黑板”运用等主题,通过主题讲座、高科论坛、自主学习等形式,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分层培训,不断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培训原则 针对性、实效性、主体性、自主性 三、培训形式 以集中培训、专家指导和个人研修为主要组织形式,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教师个人研修相结合、师德教育与专业引领相结合。 四、培训对象 全体教工 五、培训时间 2016年6月30日—8月29日 六、具体安排

七、培训要求 1. 每位教师认真、按时参加相关培训活动,原则上不得请假,相关负责人做好考勤工作;教师服务中心根据每场培训的考勤和“十三·五”培训要求帮教师折算好相应学时,按照时间节点为老师申报“学校认定的”选修通识分,如有教师没有参加相关的培训,学校将不给予相应学时,学时不满将不能申报选修通识分。 2. 专家讲座听好后,请各位教工于9月2日之前完成不少于100字的网上评论;(具体路径:“教师发展”——“杂谈随想”——“有话就说”栏目)9月10日之前完成一篇读后感,填写于教师档案袋中的读后感一栏。 3. 各专题负责教师收集好相关资料:培训简案、会议记录、照片、新闻稿及过程性资料等。 八、预期成果 1.全体教工:通过网络办公完成课程培训的网上评论,不少于100字;撰写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教师服务中心负责) 2. 班主任教师:按照学生发展部要求完成家访工作,并填写好家访登记表;1-3年新班主任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培训随笔。(学生发展部负责)

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学习体会

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学习体会 亳州一中张素娟 细细读完《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掩卷沉思,课堂、课下的一些情形又重新浮现眼前。其中有快乐,感动,惊喜,也有尴尬,无奈与困惑。在教师责任心的驱使下,怀着对英语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的爱,我在浩瀚的因特网上搜寻,惊喜地打开了一些著名英语教育人士的博客,(如刘道义,包天仁等)。品读着这些语言教育大师的心声,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下面我将结合我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新课改体会,希望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目前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全国范围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从准备、启动到推进,经过两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中。但是,随着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也暴露和反映出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诸如关于教学观转变的问题、关于教学方法、方式改革的问题、关于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问题、关于把握和钻研教学内容的问题等等。为了促进改革的深入开展,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我认为一线教师中关于新课改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一:怎么老是“新课改”,“新教材”,成天都是“新”? 自从我参加工作2000年到现在,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了,几乎年年我们都参加“新课程”培训。这几年的论文评选中,论文标题出现的频率最多的字眼就是“新课标下”、“新课标理念下”或“新课改下”。这几年改革幅度之大,程度之深,速度之快,使很多一线教师对课改认识不清,对教材分析不透从而导致了教学上的盲目性。为什么老是在改呢? 实际上,建国以来,我们已经进行了8次课改。目前课改正在调整和转变,正处在一个转折点和新的起点上,也可能还会进行下一次课改。这是很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唯物辩证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遵循否定之否定原理。如果每次课改都是成功的,那么我们还用课改8次么?改革创新是永恒的,是动态的。课程改革本身就是一个实践任务,我们以及课改专家也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问题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保守主义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突出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和知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进行培养。一些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尚不到位,尤其是对新课标提出的各级目标的认识尚不足。还有个别教师,甚至个别还算比较年轻的教师,根本不理会新课改的事,而是仍然坚持按照自己的那老一套去教学生,好像新课程与他们无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干脆考倚老卖老,或者说一套做一套,穿新写走老路。尤其是高三的老师,迫于高考的压力,为了给学生系统的复习基础知识。培养提高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经常不得不填鸭式的灌,搞书山题海战术打时间仗。很多学校都存在这种现象:高一高二轰轰烈烈搞课改。到了高三就完全变了样、 新课程改革是社会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与认识是实现新的教学

教师与学校共成长故事

故事一: 我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好搭档黄彩霞,分班以后,老同学就问我和谁搭档,我说出名字时,用老同学的原话就是:搁哪哪中。在后来的共处下,确实名不虚言。别看她年龄小,但管理起班级可是井井有序,让我自叹不如。为了尽快了解本班学生方方面面的表现,她积极深入班级,深入学生,同时通过询问其他教师及家长关于学生的情况,所以开学前几天她就已能准确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开学一个月,就对全班同学的学习能力、学习状况及行为习惯等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她对待工作的那份执着令我敬佩。每天放学送完路队,她总是在办公室加班到天黑,把班级里大大小小的琐事处理的井井有条,还记得刚开学时举行的学生的体能测试,上传数据,紫竹姐见到我问我班班主任是谁?我说怎么了,紫竹姐说全校数据上传其他班多少都会有一些错误,只有恁班全部正确,没有一点错误,末了又加上一句“彩霞真中”。在以后的各种活动比赛中,她以“细微之处见成败”来证实了自己的成果,从“迎十一”的手语操比赛,到五一的春季运动会,再到“迎六一”七彩童年活动周中的到嵩阳书院进行“校外实践活动”、“戏曲进校园”、“家长讲堂”、“读书漂流”等,每一次的活动,她都思虑周祥,面面俱到。犹记得手语操比赛训练时每一个动作的指导、定位;春季运动会前夕,她陪着学生参加训练,赛前为学生鼓励、呐喊;六一活动中的读书漂流,圆梦日等。正是由于她重视每一个细节,我们班才得到了“手语操比赛一等奖”、“运动会优秀团体”“综合测试年级第一”这些荣誉。遇见彩霞,我很幸运,因为有一个好搭档及时帮我处理班级问题;走进三语,我很幸福,因为有一位优秀的教研组长和可亲可敬的姐妹们帮我解疑答惑;走进北区,我很骄傲,因为有睿智的领导者引领我们砥砺前行。忙忙碌碌的一年已经过去了,相信这样的活动以后还有很多,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我们形成了团结友善、合作进取、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北区精神!今天,新的学期,学校也向前迈进了一步,同时,我们又迎来了新的老师,在新的起点上,又有了新的方向和目标,我们北区人又将面临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将继续与学校共成长,共发展,期待明天,期待辉煌!共同书写我们2017-201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