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运筹学习题集(第四章)

运筹学习题集(第四章)

运筹学习题集(第四章)
运筹学习题集(第四章)

判断题

判断正误,如果错误请更正

第四章目标规划

1.正偏差变量大于等于0,负偏差变量小于等于0。

2.系统约束中最多含有一个正或负的偏差变量。

3.目标约束一定是等式约束。

4.一对正负偏差变量至少一个大于0。

5.一对正负偏差变量至少一个等于0。

6.要求至少到达目标值的目标函数是maxZ=d+。

7.要求不超过目标值的目标函数是minZ=d+。

8.目标规划没有系统约束时,不一定存在满意解。

9.超过目标的差值称为正偏差。

10.未达到目标的差值称为负偏差。

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中,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

第四章目标规划

1.要求不超过第一目标值,恰好完成第二目标值,目标函数是A minZ=P1d1-+P2(d2-+d2+)

B minZ= P1d1++P2(d2-+d2+)

C minZ=P1(d1-+d1+)+P2(d2-+d2-)

D minZ=P1(d1-+d1+)+ P2d2-

2.下列正确的目标规划的目标函数是 A minZ=P1d1-- P2d2- B maxZ= P1d1-+P2d2- C

minZ=P1d1--+P2(d2--d2+) D minZ=P1(d1-+d1+)+P2(d2-+d2-) E minZ=P1d1- +P2d2+

3.下列线性规划与目标规划之间正确的关系是A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由决策变量构成,

目标规划的目标函数由偏差变量构成 B 线性规划模型不包含目标约束,目标规划模型不包含系统约束C线性规划求最优解,目标规划求满意解。 D 线性规划模型只有系统约束,目标规划模型可以有系统约束和目标约束 E 线性规划求最大值和最小值,目标规划只求最小值

4.目标函数minZ= P1(d1-+d2-)+ P2d3- 的含义是A第一和第二目标恰好达到目标值,第三目

标不超过目标值。B第一、第二和第三目标同时不超过目标值。C首先第一和第二同时不超过目标值,然后第三目标不超过目标值。D首先第一和第二同时不低于目标值,然后第三目标不低于目标值。

计算题

4.1 某彩色电视机组装工厂,生产A、B、C三种规格电视机。装配工作在同一生产线上完

成,三种产品装配时的工时消耗分别为6小时、8小时和10小时。生产线每月正常工作时间为200小时;三种规格电视机销售后,每台可获利分别为500元、650元和800元。每月销量预计为12台、10台、6台。该厂经营目标如下:

P1 :利润指标定为每月1.6 ×104元;

P2 :充分利用生产能力;

P3 :加班时间不超过24小时;

P4 :产量以预计销量为标准;

为确定生产计划,试建立该问题的目标规划模型(不需要求解)。

解答:设生产电视机A型为X1台,B型为X2台,C型为X3台,该问题的目标规划模型为:

minz =p1。d1- + p2。d2- + p3。d3+ + p4。( d4- + d4+ + d5- + d5+ + d6- + d6+ ) s.t 500 X1 + 650 X2 + 800 X3 + d1- _ d1+ = 1.6 ×104

6 X1 + 8 X2 + 10 X3 + d2- _ d2+ = 200

d2+ + d3- _ d3+ = 24

X1+ d4- _ d4+ = 12

X2+ d5- _ d5+ = 10

X3+ d6- _ d6+ = 6

X1 , X2 , X3 ≥ 0 ; d i- , d i+ ≥ 0 ( i = 1,……, 6 )

运筹学习题集第四版判断题

。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图解法与单纯形法虽然求解的形式不同,但从几何上理解, 两者是一致的。 正确。 (b )线性规划模型中增加一个约束条件,可行域的范围一般将缩小,减少一个约束条件,可行域的范围一般将扩大。正确。 ! 这里注意:增加约束,可行域不会变大;减少约束,可行域不会变小。 (c )线性规划问题的每一个基解对应可行域的一个顶点。错误。 线性规划的基本定理之一为: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可行解对应于可行域的顶点。 (d )如线性规划问题存在可行域,则可行域一定包含坐标的原点。错误。 如果约束条件中有一个约束所对应的区域不包含坐标的原点,则即使有可行域,也不包含坐标的原点。 (e )取值无约束的变量i x ,通常令'''i i i x x x =-,其中''' 0,0i i x x ≥≥,在用单纯形法求得的最优解中,有可能同时出现''' 0,0i i x x >>。错误。 由于'"i i P P =-,() ()1'' 1""t t t i i t i i B P P B P P --==-=-,因此,'''i i x x 和中至多只有一个是t B 下的基变量,从而 '''i i x x 和中至多只有一个取大于零的值。 (f )用单纯形法求解标准型式的线性规划问题时,与0j σ>对应的变量都可以被选作入基变量。正确。 : 如表1-1,取k x 为入基变量,旋转变换后的目标函数值相反数的新值为: 1 0t t t t t t t l k l k t lk b z z z a σθσ+?-=--=-- 即旋转变换后的目标函数值增量为t t l k θσ,由于0t l θ≥,只要0,t k σ≥就能保证0t t l k θσ≥,满足单纯形法基变换 后目标函数值不劣化的要求。 表1-1 (④)

运筹学习题集(第二章)

运筹学习题集(第二章)

判断题 判断正误,如果错误请更正 第二章线形规划的对偶理论 1.原问题第i个约束是<=约束,则对偶变量yi>=0. 2.互为对偶问题,或则同时都有最优解,或则同时 都无最优解. 3.原问题有多重解,对偶问题也有多重解. 4.对偶问题有可行解,原问题无可行解,则对偶问 题具有无界解. 5.原问题无最优解,则对偶问题无可行解. 6.设X,Y分别为{minZ=CX|AX>=b,X>=0}和 {maxw=Yb|YA<=C,Y>=0}的可行解,则有 (1)CX<=Yb; (2)CX是w的上界; (3)当X,Y为最优解,CX=Yb; (4)当CX=Yb 时,有YXs+YsX=0; (5)X为最优解且B是最优基时,则Y=C B B-1是 最优解; (6)松弛变量Ys的检验数是λs,则X=-λs是 基本解,若Ys是最优解, 则X=-λs是最优解.

7.原问题与对偶问题都可行,则都有最优解. 8.原问题具有无界解,则对偶问题可行. 9.若X,Y是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则 X=Y. 10.若某种资源影子价格为0,则该资源一定有 剩余. 11影子价格就是资源的价格. 12.原问题可行对偶问题不可行,可用对偶单 纯形法计算. 13.对偶单纯形法比值失效说明原问题具有无 界解. 14.对偶单纯形法是直接解对偶问题的一种解 法. 15.减少一个约束,目标值不会比原来变差. 16.增加一个约束,目标值不会比原来变好. 17增加一个变量, 目标值不会比原来变差. 18.减少一个非基变量, 目标值不变. 19.当Cj(j=1,2,3,……,n)在允许的最大范 围内同时变化时,最优解不变。 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中,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

专转本《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练习题

专转本《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00年,电子信息产品的世界市场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______大产业。 A、1 B、2 C、3 D、4 2.现代集成电路使用的半导体材料通常是_______ A、铜 B、铝 C、硅 D、碳 3.如一个集成电路芯片包含20万个电子元件,则它属于_______集成电路. A、小规模 B、中规模 C、大规模 D、超大规模 4.下列有关于Moore定律正确叙述的是______. A.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8 ~14个月翻一番 B.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番 C.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28 ~34个月翻一番 D.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38 ~44个月翻一番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集成电路的技术还将继续遵循Moore定律若干年 B.集成电路的技术还将永远遵循Moore定律 C.人们正在研究如何利用纳米技术制造芯片 D.人们正在研究集成光路或光子、电子共同集成 6.下列______不属于通信三要素。 A.信源 B.信宿 C.信道 D.电信 7.调制解调器用于在电话网上传输数字信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 ①在发送端,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 ②在发送端,将模拟型号调制成数字信号 ③在接收端,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 ④在接收端,将模拟信号调制成数字信号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关于多路复用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将同一信号沿多条线路传输,以提高可靠性 B.将多路信号沿同一信道传输,以提高利用率 C.将同一信号多次传输,以提高传输正确率 D.将多路信号沿多条线路传输,以减少干扰 9.下列不属于微波通信方式 A.地面微波接力 B. 卫星 C. 对流层散射 D. 光纤 10.关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大大提高频率利用率和用户数目。 B.在蜂窝移动系统中,任何两个不同的小区可以使用相同的频率。 C.六边形的无线小区邻接构成的服务区是最好的。 D.移动电话交换中心将各基站与市话局连接起来。 11.关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下列不是他的目标。 A.全球漫游B.提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C.具有高保密性 D.不再使用基站、移动点话交换中心和通信卫星。 1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位表示数据信息,二进制主要优点是。 A.容易实现 B. 方便记忆 C. 书写简单 D. 符合使用的习惯 13.在计算机内部,无论是数据还是指令均为以二进制的形式储存,人们在表示储存地址时常采有

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第一节研究课题的选择 一、选题的意义 1.选题是研究的起点 2.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和水平 3.对整个研究工作起制约作用 一)选题的要求 1.价值性 选择课题应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教育实践和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选择那些在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或在理论上有较大意义的课题进行研究。 2.现实性(实践性)与科学性 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指选题要有科学依据,即选题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或理论依据,不能凭空臆想。 3.具体明确 选题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要小,不能太笼统。问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研究全局的成败。 4.创新性 创新性是指选题要有创见,要着眼于给人类增加新的知识、新的见解,并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时间新、内容新和方法新三个方面。 5.可行性 可行性包括三个方面的条件: (1)主观条件:研究者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研究基础、技术水平、个人爱好、研究热情等。 (2)客观条件: 1)获得充分的资料; 2)必要的物质条件,如仪器、技术手段等; 3)有一定的科研经费。 4)必要的理论准备等。 (3)时机问题:要考虑与研究课题有关理论、研究工具以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等多种因素。 (二)选题的主要来源 (1)纵向课题 (2)横向课题(委托课题) (3)研究者自选课题 A.从教育实践出发,课题产生的途径有: 1.从社会变革与发展需要中提出课题 2.从教育实践的变革与发展中提出课题 3.从日常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发现课题 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教师问题 如“中小学教师专业生活研究”、“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促进研究”、“教师心理枯竭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实施反思型教学,促进教师向研究型发展”、“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品质的方法与途径”

运筹学习题集(第七章)电子教案

判断题 判断正误,如果错误请更正 第七章网络计划 1.网络计划中的总工期等于各工序时间之和。 2.在网络计划中,总时差为0的工序称为关键工序。 3.在网络图中,只能有一个始点和终点。 4.在网络图中,允许工序有相同的开始和结束事件。 5.在网络图中,从始点开始一定存在到终点的有向路。 6.在网络图中,关键路线一定存在。 7.PERT是针对随机工序时间的一种网络计划编制方法,注重计划的评价和审查。 8.事件i的最迟时间等于以i为开工事件工序的最迟必须开工时间的最小值。 9.紧前工序是前道工序。 10.后续工序是紧后工序。 11.箭示网络图是用节点表示工序。 12.事件j的最早时间等于以j为结束事件工序的最早可能结束时间的最大值。 13.虚工序是虚设的,不需要时间、耗费和资源,并不表示任何关系的工序。 14.若将网络中的工序时间看作距离,则关键路线就是网络起点到终点的最长路线。 15.(i,j)是关键工序,则有TES(i,j)=TLS(i,j)。 16.网络计划中有TEF(i,j)=TE(i)+t(i,j)。 17.工序的总时差R(i,j) =tLF(i,j)+tLS(i,j)-t(i,j)。 18.工序(i,j)的最迟必须结束时间TLF(i,j)= TL(i)+t(i,j)。 19.工序时间是随机的,期望值等于3种时间的算术平均值。 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中,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 第七章网络计划 1.事件j的最早时间T E(j)是指A 以事件j为开工事件的工序最早可能开工时间B 以 事件j为完工事件的工序最早可能结束时间C 以事件j为开工事件的工序最迟必须开工时间 D 以事件j为完工事件的工序最迟必须结束时间 2.时间i的最迟时间T L(i)是指A以事件i为开工事件的工序最早可能开工时间以 事件i为完工事件的工序最早可能结束时间C 以事件i为开工事件的工序最迟必须开工时间 D 以事件i为完工事件的工序最迟必须结束时间 3.工序(i,j)的最迟必须结束时间T LF(i,j)等于 A T E(i)+t(i,j)B T L(j)C T L (j)-t ij D min{T L(j)-t ij} 4.工序(i,j )的最早开工时间T ES(i,j)等于 A T E(i) B maxT E(k)+t ki C T L (i) D min{T L(j)-t ij} E T EF(i,j)-t ij 5.工序(i,j)的总时差R(i,j)等于A T EF(i,j)- T ES(i,j) B T LF(i,j)- T EF (i,j) C T LS(i,j)- T ES(i,j) D T L(j)- T E(i)- t ij E T L(j)- T E (i)+ t ij 计算题

计算机基础第1章练习题(答案)

计算机基础第1章练习题(答案)

一.关于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1.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 __A____。 A.1946年 B.1952年 C.1959年 D.1962年 2.下列关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__D____。 A.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诞生的 B.它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电子器件 C.它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和科学计算,例如弹道计算 D.确定使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解析] ENIAC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缩写。从第二代计算机才开始引入高级程序语言BASIC和ForTran等,所以D是错的。 3.目前,微型计算机中广泛采用的电子元器件是__D____。 A.电子管 B.晶体管 C.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解析]略

4.早期的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速度慢,其主要原因是制约于 __D____。 A.元材料 B.工艺水平 C.设计水平 D.元器件 -----早期的计算机元器件是电子管,其体积大、耗电多。 [解析]略 二.计算机的分类 1.计算机可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数模混合计算机,这种 分类是依据__B____。 A.功能和用途 B.处理数据的方式(或处理数据的类型) C.性能和规律 D.使用范围 [解析]目前学习、办公和生活中使用的计算机属于电子数字计算机,但也有一些场合使用模拟计算机。电子数字计算机处理的是离散数据(用“1”或“0”表示,即所谓的二进制数),模拟计算机处理的数据是连续(例如声音、温度等物理量)。如果电

子计算机按使用的用途或范围来分类,则可以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我们现在个人电脑都属于通用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按规模和处理能力划分,可以分为__C___。 A.数字电子计算机和模拟电子计算机 B.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C.巨型计算机、中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 D.科学与过程计算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和数据计算机 [解析]巨型计算机体积大,速度快、存储容量大,而微型计算机相对而言体积小、处理速度、容量均小,我们工作学习中使用的计算机均属于微型计算机,又称为个人计算机即PC(Personal Computer)机。 3.个人计算机简称PC机,这种计算机属于__A___。 A.微型计算机 B.小型计算机 C.超级计算机 D.巨型计算机 [解析] PC机全称是:Personal Computer。

第2章 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第2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第2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选题是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的过程。从广义上讲,选题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二是选择进行研究的问题。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第一步,并且是关键性的一步,在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必须认真对待。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一)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即当前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关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目标研究;我国教育层次结构、类别结构、形式结构的研究等。 (二)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这往往是从教育理论发展方面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揭示已有的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对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判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 (三)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对于广大的大中小学教师来说,这是提出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努力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性;另一方面要从争论中发现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一)问题有研究价值 选定的问题不仅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好的内部价值(即理论上要有新突破,实践上要对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相关其他领域,如心理学、哲学等有高的外部价值。问题的意义是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它制约着选题的根本方向。 (二)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选择的课题要以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这就是选题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的作用。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选定的课题必然起点低、盲目性大。 选定的课题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是选题的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确定的依据。 (三)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楚,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 (四)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一是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实践、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有科学上的可能性; 二是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 三是时机问题,选题要抓住关键性时期,有关理论、研究工具等条件发展成熟时才提出研究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运筹学习题集二

运筹学习题集二 习题一 1.1 用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并指出各问题是具有唯一最优解、无穷多最优解、无界解或无可行解。 (1) min z =6x1+4x2 (2) max z =4x1+8x2 st. 2x1+x2≥1 st. 2x1+2x2≤10 3x1+4x2≥1.5 -x1+x2≥8 x1, x2≥0 x1, x2≥0 (3) max z =x1+x2 (4) max z =3x1-2x2 st. 8x1+6x2≥24 st. x1+x2≤1 4x1+6x2≥-12 2x1+2x2≥4 2x2≥4 x1, x2≥0 x1, x2≥0 (5) max z=3x1+9x2 (6) max z =3x1+4x2 st. x1+3x2≤22 st. -x1+2x2≤8 -x1+x2≤4 x1+2x2≤12 x2≤6 2x1+x2≤16 2x1-5x2≤0 x1, x2≥0

x1, x2≥0 1.2. 在下列线性规划问题中找出所有基本解指出哪些是基本可行解并分别代入目标函数比较找出最优解。 (1) max z =3x1+5x2 (2) min z =4x1+12x2+18x3 st. x1 +x3 =4 st. x1 +3x3-x4 =3 2x2 +x4 =12 2x2+2x3 -x5=5 3x1+2x2 +x5 =18 xj ≥0 (j=1, (5) xj ≥0 (j=1, (5) 1.3. 分别用法和单纯形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并对照指出单纯形法迭代的每一步相当于法可行域中的哪一个顶点。 (1) max z =10x1+5x2 st. 3x1+4x2≤9 5x1+2x2≤8 x1, x2≥0 (2) max z =100x1+200x2 st. x1+x2≤500 x1 ≤200 2x1+6x2≤1200 x1, x2≥0 1.4. 分别用大M法和两阶段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并指出问题的解属于哪一类:

第二章习题运筹学

第二章习题 12、对于下面的线性规划问题,以()632,,A A A B =为基写出相对应的典式。 ???? ? ?? ??=≥=+++-=++-=++-+-61,010 8341242723..2min 6 3215214321321 j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 s x x x j 解:由题可以知: ???? ? ?????---=100834010042001213A []000121-=T C 取一个基()65 4 A A A B =,即:??????????-=183004021B 且???? ? ?????---=834042213N []012-=T B C []001=T N C 在matlab 中可以计算得到: ?? ????? ?????????--=-14740812104101 B []T b B b 39531-==- 1-=b C T B ?? ?? ??-=--832 1 4 51T N T B C N B C 由() N T N T B T B x C N B C b C Z --=-1可得典式的目标函数: 5418 3 21451x x x Z +---= 由b Nx B x N B =+-1可得:

???? ?? ???-=+---=+++=++-39474225 581214 5 34 121 6541 54 3152 1x x x x x x x x x x x 由此与题中线性规划问题相对应的典式为: ?? ????? ?? ????? ? =≥-=+---=+++=++-+---=6,,1,039 4742255 812145341 21..8321451min 65415431521541 j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 s x x x Z j 14、用单纯形法求解线面的线性规划问题,并在平面上画出迭代点走过的路线。 ????? ??????≥≤≤+≤+≤+--=0 ,10443186052..2min 21221212121x x x x x x x x x t s x x z 解:由题先将题中线性规划问题化为标准形: ?? ??? ? ???? ?=≥=+=++=++=++--=6,,1,010*********..2min 625214213212 1 j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 s x x z j 由此可写出A ,即为:????? ???? ???=10 0010 010********* 000152A

《应用数理统计》吴翊李永乐第二章 参数估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汇编

第二章 参数估计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1 设总体X 服从二项分布()n X X X p p N B ,,,,11,,21 <<为其子样,求N 及p 的矩法估计。 解: ()()()p Np X D Np X E -==1, 令() ?????-==p Np S Np X 12 解上述关于N 、p 的方程得: 2.2 对容量为n 的子样,对密度函数22 (),0(;)0,0x x f x x x ααααα ?-?=??≤≥? 其中参数α的矩法估计。 解:12 2 ()()a E x x x dx α αα== -? 22 02 2 ()x x dx α α α=- ? 232 1 22 133 3 αααααα α = - =-= 所以 133a x α∧ == 其中121,21 (),, ,n n x x x x x x x n = +++为n 个样本的观察值。 2.3 使用一测量仪器对同一值进行了12次独立测量,其结果为(单位:mm) 232.50,232.48,232.15,232.52,232.53,232.30 232.48,232.05,232.45,232.60,232.47,232.30 试用矩法估计测量的真值和方差(设仪器无系统差)。 ?? ? ??? ? -=-==X S p S X X p X N 2221???

解: () () () ∑∑====-= ===n i i n i i S X X n X D X X n X E 1 22 1 0255 .01 4025 .2321 2.4 设子样1.3,0.6,1.7,2.2,0.3,1.1是来自具有密度函数()10,1 ,<<=ββ βx f 的总 体,试用矩法估计总体均值、总体方差及参数β。 解: () ()()()4.22?2 ,1 ,407 .012 .110 1 2 2 1==== === =-===? ?∑∑==X X dx x dx x xf X E x f X X n S X n X n i i n i i β β β ββ ββ β参数:总体方差:总体均值: 2.5 设n X X X ,,,21 为()1N , μ的一个字样,求参数μ的MLE ;又若总体为( )2 1N σ,的 MLE 。 解:(1) ()()()()() ()()() () ()X x n x x L x n x L e x L x f e x f n i i n i i i n i i i x n i n i i x i n i i i =∑=∑=-=??∑---=∑= == ===--=-- =∏1 112 2 2 1 2 1?0,ln 212ln 2,ln 21 ,,21,1 2 2 μ μμ μμπμπμμπ μμμ

计算机基础第1章练习题(答案)#精选.

一.关于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1.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 __A____。 A.1946年 B.1952年 C.1959年 D.1962年 2.下列关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__D____。 A.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诞生的 B.它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电子器件 C.它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和科学计算,例如弹道计算 D.确定使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解析] ENIAC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缩写。从第二代计算机才开始引入高级程序语言BASIC和ForTran等,所以D是错的。 3.目前,微型计算机中广泛采用的电子元器件是__D____。 A.电子管 B.晶体管 C.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解析]略

4.早期的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速度慢,其主要原因是制约于__D____。 A.元材料 B.工艺水平 C.设计水平 D.元器件 -----早期的计算机元器件是电子管,其体积大、耗电多。 [解析]略 二.计算机的分类 1.计算机可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数模混合计算机,这种 分类是依据__B____。 A.功能和用途 B.处理数据的方式(或处理数据的类型) C.性能和规律 D.使用范围 [解析]目前学习、办公和生活中使用的计算机属于电子数字计算机,但也有一些场合使用模拟计算机。电子数字计算机处理的是离散数据(用“1”或“0”表示,即所谓的二进制数),模拟计算机处理的数据是连续(例如声音、温度等物理量)。如果电

子计算机按使用的用途或范围来分类,则可以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我们现在个人电脑都属于通用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按规模和处理能力划分,可以分为__C___。 A.数字电子计算机和模拟电子计算机 B.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C.巨型计算机、中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 D.科学与过程计算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和数据计算机 [解析]巨型计算机体积大,速度快、存储容量大,而微型计算机相对而言体积小、处理速度、容量均小,我们工作学习中使用的计算机均属于微型计算机,又称为个人计算机即PC(Personal Computer)机。 3.个人计算机简称PC机,这种计算机属于__A___。 A.微型计算机 B.小型计算机 C.超级计算机 D.巨型计算机 [解析] PC机全称是:Personal Computer。

组合数学第二章

课堂中的“空白”艺术 所谓“空白”,就是指空着,没有被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在绘画艺术中就有一种美叫做空白美。那么以此为鉴,在课堂教学中也有一种方法称之为——“空白”艺术。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要提供给学生充分体验与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走进新课标,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作为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特别是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课堂上,教育者要善于适时、适度地巧设“空白”,秉承“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真切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活动实践中逐步学会学习”的课改理念,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尽情展示、描绘出属于他们的精彩。 教学内容:北京市21世纪教材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数学实验本第1册第十一单元《统计初步知识》。 [片段一] 课堂练习1:猜丁克游戏(石头、剪子、布)。 师:大家玩过这个游戏吗?(学生辨认游戏中的手势。)下面请同座位的两个人为一组玩这个游戏,要求统计出你们各自赢的次数填入表格中。 学生一边玩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如下: 第一种用符号表示:…… 第二种用画图表示:…… 第三种用实物表示:小棒、学具卡片……

第四种用数字表示:1、2、3、…… 第五种用“正”字表示。 学生游戏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自己的记录方式并汇报统计结果。 [评析:这里老师只是提出了学习任务,即“统计出你们各自赢的次数填入表格中”,但对于学习方式即怎样统计、如何记录并没有作出任何要求。因此为学生创设了创新实践的空间,这样的“留白”使学生能够得以彰显其鲜明的个性,并满足其渴望同辈群体认可的价值需求。] [片段二] 课堂练习3:数一数屋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学生提出质疑:屋外的这些鞋摆放得太乱了!不好数,能不能摆整齐再数呀? 师:题目要求是数人,你们为什么想到要数鞋呢? 生:因为有一双鞋就等于有一个人。 师:(数出人数后)你们想对屋里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吗? 生1:你们乱放鞋子,出门时容易被鞋子拌倒,不安全。 生2:你们应该做文明的好孩子。 生3:你们要养成把东西摆放整齐的好习惯。 [评析:作为变式统计练习,这里一方面留有学生逻辑推理的空白,即“有一双鞋就等于有一个人”,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想;另一方面又留有学生情感、态度的空白,即“你们想对屋里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吗?”,由题及事,以事为载体,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的态度以及要做文明好孩子的情感。] 以上两个片段,在教师的巧妙布白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主动

运筹学习题集

数学建模 1、某织带厂生产A 、B 两种纱线和C 、D 两种纱带,纱带由专门纱线加工而 解:设A 的产量为x 1,B 的产量为x 2,C 的产量为x 3,D 的产量为x 4,则有 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max f (x )=(168-42)x 1 +(140-28)x 2 +(1050-350)x 3 +(406-140)x 4 =126 x 1 +112 x 2 +700 x 3 +266 x 4 s.t. ?? ? ??=≥≤+≤+++4,3,2,1 ,012005.02 720041023434321i x x x x x x x i 2、靠近某河流有两个化工厂,流经第一化工厂的河流流量为每天500万m 3,在两 个工厂之间有一条流量为200万m 3的支流。两化工厂每天排放某种有害物质的工业污水分别为2万m 3和1.4万m 3。从第一化工厂排出的工业污水流到第二化工厂以前,有20%可以自然净化。环保要求河流中工业污水含量不能大于0.2%。两化工厂处理工业污水的成本分别为1000元/万m 3和800元/万m 3。现在要问在满足环保要求的条件下,每厂各应处理多少工业污水,使这两个工厂处理工业污水的总费用最小。列出线性规划模型。 解:设x 1、2标可描述为 min z =1000x 1+800x 2 x 1 ≥1 0.8x 1 + x 2 ≥1.6 x 1 ≤2 x 2≤1.4 x 1、x 2≥0 3、红旗商场是个中型的百货商场,它对售货人员的需求经过统计分析如表所示。为了保证售货人员充分休息,售货人员每周工作五天,休息两天,并要求休息的两天是连续的,问应该如何安排售货人员的作息,既满足了工作需

应用数理统计作业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章)(2)

第二章 参数估计(续) P68 2.13 设总体X 服从几何分布:{}()1 1k P X k p p -==-,12k = ,,,01p <<,证明 样本均值1 1 n i i X X n == ∑是()E X 的相合、无偏和有效估计量。 证明: 总体X 服从几何分布, ∴()1= E X p ,()2 1-= p D X p . 1 () ()1 11 11 11==????===??== ? ????? ∑ ∑ n n i i i i E X E X E X n E X n n n p p . ∴样本均值11n i i X X n == ∑ 是()E X 的无偏估计量。 2 () 2222 1 11 1111==--???? ===??= ? ?????∑ ∑n n i i i i p p D X D X D X n n n n p np . ()()()()11 11 ln ln 1ln 1ln 1-??=-=+--??;X f X p p p p X p . () 111ln 111111f X p X X p p p p p ?--= - =+?--;. () () 2 11 2 2 2 ln 11 1f X p X p p p ?-=- + ?-;. ()()()()21112 2 2 22ln 11 1111f X p X X I p E E E p p p p p ???? ?? ?--=-=--+=+???????--?????? ? ?? ? ; () ()() ()12 2 2 2 2 211 11 111111111??-= + -= + ?-=+? ?---?? p E X p p p p p p p p ()()() () 2 2 2 111 1 111-+= + = = ---p p p p p p p p p .

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计算机基础知识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1946年诞生的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 A)UNIVAC-I B )EDVAC C )ENIAC D )IBM650 【答案】C) 【解析】1946年2月15日,人类历史上公认的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 亚大学诞生,名称为ENIAC。 2.第一台计算机在研制过程中采用了哪位科学家的两点改进意见()。 A)莫克利 B )冯·诺依曼 C )摩尔 D )戈尔斯坦 【答案】B) 【解析】众所周知,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其两点改进意见:一是采用二进制运算;二是将指令和数据存储,由程序控制计算机自动运行。 3.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是()。 A)继电器 B )晶体管 C )电子管 D )集成电路 【答案】B) 1958~1964年)是晶体管时代。IBM7000 系列是影响最大的第二代计算【解析】第二代 ( 机的代表。 )。 4.硬盘属于 ( A)内部存储器 B )外部存储器 C)只读存储器 D )输出设备 【答案】B) 【解析】PC常用的外存是软磁盘(简称软盘)和硬磁盘(简称硬盘),此外光盘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 5.显示器的什么指标越高,显示的图像越清晰?()。 A)对比度 B )亮度 C )对比度和亮度 D )分辨率 【答案】D) 【解析】分辨率指显示器所能表示的像素个数,像素越密,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 6.下列的英文缩写和中文名字的对照中,正确的一个是()。

A)URL——用户报表清单C)USB——不间断电源 B D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RAM——只读存储器 【答案】B) 【解析】URL——统一资源定位符,UPS——不间断电源, ROM——只读存储器。 7.下列关于 ROM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ROM中的信息只能被CPU读取 B)ROM主要用来存放计算机系统的程序和数据 C)不能随时对 ROM改写 D)ROM一旦断电信息就会丢失 【答案】D) 【解析】ROM为只读存储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而RAM是随机存储器,其所存内容一旦断电就会丢失。 8.下列正确的叙述是()。 A)十进制数可用10个数码,分别是1~10 B)—般在数字后面加一大写字母B表示十进制数 C)二进制数只有两个数码:1和2 D)在计算机内部都是用二进制编码形式表示的 【解析】基数是指某种数制中,每个数位上所能使用的数码个数。如十进制:可用0~9,基数为10。二进制:可用0或1,基数为2。一般在数字后面用大写B表示二进制数,用H表示十六进制,用K或不加字母表示十进制。 9.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 A)程序、数据和相应的文档 B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C)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 D )编译系统和办公软件 【答案】B) 【解析】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0.按操作系统的分类,A)批处理操作系统C) 分时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是 ( B D )。 )实时操作系统 )单用户操作系统 【答案】C) 【解析】按操作系统的分类,UNIX操作系统是分时操作系统。

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设计第五节如何选择研究对象

第二章 学前教育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是整个研究的施工蓝图或实施计划。一个完整的研究设计主要涉及确定研究课题,提出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变量,下操作性定义,选择研究对象等环节。研究设计要通盘考虑研究的每一步骤,对研究作出全面规划。本章就如何选择课题、提出假设、决定变量、下操作定义、抽样等作详细的描述。 第五节 如何选择研究对象 选择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设计的重要一环。 它是在研究对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对象作为被试,这个过程也叫抽样。 一、什么是抽样 抽样就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然后用这一样本的结果去推断总体。 抽样是以概率论的大数定律作为理论基础。抽样的作用是为了合理地减少研究对象,既可节约人力、物力、时间,又可使研究力量相对集中,使研究工作更深入、细致,从而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抽样的基本要求 抽样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抽样的基本要求是: 1.确定研究总体范围 抽样,首先要明确抽样的总体范围,通常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决定了总提的范围。如,“上海市区6岁儿童识字量的调查”,这个课题的总体就是上海市区全体6岁儿童,不包括郊县的6岁儿童,也不包括市区其他年龄的儿童。如果总体范围不很清楚,在抽样前应对总体做出明确规定。否则,会对抽样本和结果推断造成麻烦。 2.抽样的随机化 随机化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选入样本的概率不为零。换句话说,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入选的机会均等。抽签、摇奖就是根据抽样的随机化原理设计的。抽样必须是随机的,这样可避免研究者的主观倾向或认为因素造成的偏差。 3.样本的代表性 样本的代表性指样本应具备总体的性质或特征,样本能在较大程度上代表总体。样本的代表性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影响研究结论的推断程度。

运筹学习题集第四版判断题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1判断下列说法就是否正确: (a)图解法与单纯形法虽然求解的形式不同,但从几何上理解, 两者就是一致的。 正确。 (b)线性规划模型中增加一个约束条件,可行域的范围一般将缩小,减少一个约束条件,可行域的范围一般将扩大。正确。 这里注意:增加约束,可行域不会变大;减少约束,可行域不会变小。 (c)线性规划问题的每一个基解对应可行域的一个顶点。错误。 线性规划的基本定理之一为: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可行解对应于可行域的顶点。 (d)如线性规划问题存在可行域,则可行域一定包含坐标的原点。错误。 如果约束条件中有一个约束所对应的区域不包含坐标的原点,则即使有可行域,也不包含坐标的原点。 (e)取值无约束的变量i x ,通常令'''i i i x x x =-,其中''' 0,0i i x x ≥≥,在用单纯形法求得的最优解中,有可能同时出现''' 0,0i i x x >>。错误。 由于'"i i P P =-,() ()1'' 1""t t t i i t i i B P P B P P --==-=-,因此,' ''i i x x 和中至多只有一个就是t B 下的基变量,从而 '''i i x x 和中至多只有一个取大于零的值。 (f)用单纯形法求解标准型式的线性规划问题时,与0j σ>对应的变量都可以被选作入基变量。正确。 如表1-1,取k x 为入基变量,旋转变换后的目标函数值相反数的新值为: 10 0t t t t t t t l k l k t lk b z z z a σθσ+?-=--=-- 即旋转变换后的目标函数值增量为t t l k θσ,由于0t l θ≥,只要0,t k σ≥就能保证0t t l k θσ≥,满足单纯形法基变换后 目标函数值不劣化的要求。

清华大学-杨虎-应用数理统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2

习题三 1 正常情况下,某炼铁炉的铁水含碳量2(4.55,0.108)X N :.现在测试了5炉铁水,其含碳量分别为4.28,4.40,4.42,4.35,4.37. 如果方差没有改变,问总体的均值有无显著变化?如果总体均值没有改变,问总体方差是否有显著变化(0.05α=)? 解 由题意知 2~(4.55,0.108),5,0.05 X N n α==, 1/20.975 1.96u u α-==,设立统计原假设 0010:,:H H μμμμ=≠ 拒 绝域为 {} 00K x c μ=->,临界值 1/2 1.960.108/0.0947c u α-==?=, 由于 0 4.364 4.550.186x c μ-=-=>,所以拒绝0H ,总体 的均值有显著性变化. 设立统计原假设 22220010:,:H H σσσσ=≠ 由于0μμ=,所以当0.05α=时 22220.0250.9751 1()0.03694,(5)0.83,(5)12.83,n i i S X n μχχ==-===∑% 22 10.025 20.975(5)/50.166,(5)/5 2.567c c χχ==== 拒绝域为 {}2222 00201//K s c s c σσ=><%%或 由于220/ 3.167 2.567S σ=>%,所以拒绝0H ,总体的方差有 显著性变化. 2 一种电子元件,要求其寿命不得低于1000h .现抽测25件,得其均值为x =950h .已知该种元件寿命

2(100,)X N σ:,问这批元件是否合格(0.05α=)? 解 由题意知 2(100,)X N σ:,设立统计原假设 0010:,:,100.0.05.H H μμμμσα≥<== 拒绝域为 {}00K x c μ=-> 临界值为 0.050.0532.9c u u =?=?=- 由于 050x c μ-=-<,所以拒绝0H ,元件不合格. 3 某食品厂用自动装罐机装罐头食品,每罐标准重量为500g ,现从某天生产的罐头中随机抽测9罐,其重量分别为510,505,498,503,492,502,497,506,495(g ),假定罐头重量服从正态分布. 问 (1)机器工作是否正常(0.05α=)? 2)能否认为这批罐头重量的方差为5.52 (0.05α=)? 解 (1)设X 表示罐头的重量(单位:g). 由题意知 2(,)X N μσ:,μ已知 设立统计原假设 0010 :500,:H H μμμμ==≠,拒绝域 {}00K x c μ=-> 当0.05α=时,2500.89,34.5, 5.8737x s s === 临界值 12(1) 4.5149c t n α-=-?=,由于 00.8889x c μ-=<, 所以接受0H ,机器工作正常. (2)设X 表示罐头的重量(单位:g). 由题意知 2(,)X N μσ:,σ 已知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人类的各项社会实践总是处于历史进程的发展之中,社会的发展时时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这是任何社会变革和发展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前我国的社会已经给教育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如:关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目标、层次结构、类别结构研究。基础教育质量规格的指标体系、基本要求与地区差异研究等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教育理论研究课题是在教育科学领域的各学科理论发展与构建中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揭示已有理论同客观事实的矛盾,而且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对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扬弃,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例如:现代教学论的范畴与体系研究,教学过程中主客体问题研究,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变化研究,等等。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置身于教育实践与理论思考的研究者对各种教育问题的观察反思,并试图形成较为完整的理性化解说,事实上形成了教育研究问题的重要来源。研究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是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二是要从争论中发现问题。例如,如何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问题,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形成及矫正等等。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有研究价值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

新,有新意和时代感,这样的选题才能够体现应有的价值。衡量选题有无意义及意义大小的标准主要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所选择的问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二是所选择的问题是否根据教育科学发展本身的需要,能否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选定的研究课题要有科学性,既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又要有科学的实践基础。选题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问题要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定的研究课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作用。选题的科学性还表现在要有一定的客观事实作为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针对性。而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深入研究的依据。应该看到,选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制约着选题的全过程,影响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研究问题一定要具体、适度,研究范围要明确界定,宜小不宜大,所含的研究问题要明晰,不能太笼统。初步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空泛、笼统,需要研究者进一步分解,把一个大的问题所涉及的主要因素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的网络,即把所要研究的问题展开成一定层次结构的问题网络,从而在问题具体化的基础上选题。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它具体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条件:第一,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更重要的是研究方案具有科学上的可行性。第二,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的学识、能力、精力、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第三,时机问题。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性时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