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密东北乡与莫言的生命哲学_莫言小说创作论

高密东北乡与莫言的生命哲学_莫言小说创作论

高密东北乡与莫言的生命哲学_莫言小说创作论
高密东北乡与莫言的生命哲学_莫言小说创作论

2010年第9期辽宁行政学院学报No.9,2010 (第12卷第9期)Jou rnal of L i aon ing Adm i n istration C oll ege(Vo.l12.No.9)

文学与艺术

高密东北乡与莫言的生命哲学

)))莫言小说创作论

刘清虎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南海口571100)

[摘要]本文试图勾勒出莫言小说中/高密东北乡0的变化及其反映出来的莫言生命哲学的变化,并进一步通过这些变化考察莫言对中国现代化的反应与思考。

[关键词]莫言;高密东北乡;生命哲学

[中图分类号]I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53(2010)09)0123)04

莫言曾数次谈到高密东北乡的改造,/福克纳的那个约克纳帕塔法县始终是一个县,而我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就把我的高密东北乡变成了一个非常现代的城市。0[1]并认为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地理和植被的丰富与增添,更重要的是思维空间的扩展,这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0[2]因此我们不禁要问:莫言为什么要改造/高密东北乡0?/深刻的哲学命题0是什么?改造前的/高密东北乡0是怎样与莫言日益/深刻的0哲学发生悖离的?改造后的/高密东北乡0又能否满足这种/哲学0的需要?

莫言这里所谓的/哲学0,我的理解主要是指/生命哲学0(莫言对生命、生存的关注有目共睹)。本文试图勾勒出莫言小说中/高密东北乡0的变化及其反映出来的莫言生命哲学的变化,并进一步通过这些变化考察莫言对中国现代化的反应与思考(所谓/改造0其实是中国现代化加快推进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当代文学中莫言的生命哲学或许并不显得多么深刻,但他对生命生存的坚持探索,他在特定时代与社会背景下所作的思考、努力与尝试却具有非常独特的意义。

一、/高密东北乡0的创建苦难黑暗中的生命绽放

莫言在一次演讲中总结自己的创作时说,/过去是我写小说,现在是小说写我,我成了小说的奴隶0[3]。所谓从/我写小说0到/小说写我0的转折点正是/高密东北乡0在莫言小说中的创建。

莫言在起初从事创作时采取的是一种/抵制故乡0的态度,当时/中国的当代文学正处在所谓的-伤痕文学.后期,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在控诉-文化大革命.的罪恶。这时的中国文学,还负载着很多政治任务,并没有取得独立的品格。我摹仿着当时流行的作品,写了一些今天看起来应该烧掉的作品。0[4]转机出现在一九八四年秋天,在一篇题为5白狗秋千架6的小说里莫言第一次战战兢兢地打起了/高密东北乡0的旗号,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家乡的草木河流、民风乡俗、传奇故事,童年的苦难与欢乐,无不激发着莫言的艺术想象,使他在创作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活力。1985到1986年他创作出5透明的红萝卜6、5秋水6、5球状闪电6、5金发婴儿6、5红高梁6等一系列优秀小说,/高密东北乡0也随之逐步扩展壮大。如同福克纳、马尔克斯一样,莫言在那块/像邮票般大小的家乡土地0为自己开创出一片天地。

/高密东北乡0创建初始就绝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空间,它被赋予深厚的生命内涵。在那充满苦难(如贫困、饥饿、洪水、战争、暴力、死亡等)的世界里涌动着强大的生命之流,那种种绚丽神奇的意象(如大风、秋水,爆炸、球状闪电、透明的红萝卜、纯种红高粱等)便是莫言着意的渲染。/高密东北乡0英雄们的生命伟力主要通过两种生存方式表现出来:反抗与忍耐。5红高粱家族6中余占鳌和戴凤莲敢说敢想敢做,在通红的无边无际的红高粱地里左冲右突,上演着一幕幕金戈铁马、恩怨情仇、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喜剧。他们的生命力在不屈不挠、无穷无尽的反抗中得到了极度的张扬。5丰乳肥臀6[5]中的母亲则是一个忍受种种苦难顽强活下来的典型代表:/越是苦越要咬着牙活下去,马洛亚牧师说,厚厚一本5圣经6,翻来覆去说的就是这个0。/反抗0与/忍耐0不仅让我们看到博大的生命力在苦难黑暗中绽放出来的眩目光辉,还在叙述上造成压抑与放纵,阴沉与明朗的互动变化,形成绚丽多姿、磅礴壮观的景象。

莫言对生命力的张扬与文革后中国文学对人性、主体的呼唤是同步的,但与西方近代/人文主义0主张借助理性和科学的力量实现人的自由不同,莫言作品中的人物尽管有顽强的生命力但显得非理性甚至愚昧,这导致莫言作品中的悖论和无法克服的悲剧性。尽管在5红高粱6中戴凤莲临终前的自白/天赐我情人,天赐我儿子,天赐我财富,天赐我三十年红高粱般充实的生活0表现出她对生活与爱情的满足和幸福感,然而在5高粱酒6、5狗道6、5高粱殡6、5奇死6中这种幸福感很快被消解了。红高粱家族的爱情公式/狂热的、残酷的、冰冷的爱情=胃出血+活剥皮+装哑巴0让我们看到浪漫爱情背后的苦痛,而/复仇、反复仇、反反复仇,这条无穷循环的

[收稿日期]2010-03-23

[作者简介]刘清虎(1978-),男,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师。

2010年9月第12卷第9期刘清虎:高密东北乡与莫言的生命哲学

Sep.2010

Vo.l12.N o.9

残酷规律0则是他们几乎为反抗而反抗的悲剧。为什么反抗只能使他们获得短暂的快意和幸福,而终究长久地陷入苦难深渊中呢?这当然有客观因素的制约,但反抗本身也存在种种问题。他们经历着波澜壮阔的社会变化内心却非常简单,对降临他们身上的苦难和悲剧很少进行反思。他们的反抗出于本能,而本能并不可靠。另外,强大的意识形态(包括各种社会规范)早已在他们的身体上刻满了符号,反抗者们可以无所顾忌地冲破他们意识到的规范,却必然要受到那些意识不到的甚至给予认同的无形规范的束缚。他们爱情的脆弱,他们陷入不停复仇的怪圈,他们把传宗接代看得高于一切,他们把人的命运归因于天,其实都是他们的盲目性和种种无形规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局限也是宿命。

忍耐的作用同样值得怀疑。是否有必要为了一个遥远的甚至是虚无的东西来承受种种苦难?忍耐有没有底线?无条件的忍耐是否会导致对恶的纵容?母亲和上官吕氏似乎对政治和日本的侵略漠不关心,他们关心的始终是怎样让他们和他们的孩子们活下来。这样的母亲当然是伟大和可敬的,然而这样的顺民无疑也是独裁者和侵略者求之不得的。上官吕氏就说过,/谁当官,咱都为民。日本人不也是人吗?日本人占了东北乡,还不是依靠老百姓给他们种地交租子?0更具悲剧意味的是,母亲忍受了种种苦难却并没有换来自己和子孙的幸福。他曾经反抗过上官吕氏的种种压迫,但当她自己成为母亲时却走向了同样的路)))重男轻女,怕/有伤风化0而对女儿们的婚恋横加干涉)))为子女们未来的悲剧埋下了种子。而上官金童的怯懦与无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她(的溺爱和忍耐哲学)亲手造成的悲剧。她最后显然认识到了这一点,/几十年了,我一直犯糊涂,现在我明白了,与其养活一个一辈子吊在女人奶头上的窝囊废,还不如让他死了!0。

因此,尽管莫言满怀崇敬之情极力展现高密东北乡英雄们在反抗或忍耐中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甚至让我们相信他们是多么幸福,而作品本身却在对这种幸福以及反抗和忍耐的作用进行着消解。这导致作品叙述上出现诸多不和谐之处,反映出来的其实是一种生存悖论。莫言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生命哲学和民间大地。我以为正是这种思考促发了莫言对/高密东北乡0的改造。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背景)))中国现代化的加快推进。

二、/高密东北乡0的/改造0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

5红蝗6是莫言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尽管它同样采取对照模式,如农村与城市、过去与现在,值得注意的是后者却不再仅仅作为背景而存在。5红蝗6首次较大篇幅描写城市,并表现出对城市、对现代文明甚至对人类本身的厌恶。当极度沮丧的/我0试图和5红高粱6中的/我0一样去寻找/我爷爷辈0的辉煌历史时,却发现自己根本不可能找到想象中的血性力量。几近绝望的/我0正是由此导向了对人的本性与欲望的怀疑:/什么样的道德劝戒、什么样的酷刑峻法,都无法遏止人类跳进欲望的红色沼泽被红色淤泥灌死,犹如飞蛾扑火。这是人类本身的缺陷。0/人类是丑恶无比的东西0。学者季红真一语中的:/从5红高粱6到5红蝗6,莫言几乎完成了从尼采到叔本华的认知转变过程0,/由情感的浪漫夸张到理性的荒诞认知,,莫言几乎跨越了一个世纪0。[6] 5红蝗6之后,那个瑰丽神奇的种满红高粱的/高密东北乡0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在长篇小说5十三步6、5酒国6、5丰乳肥臀6(之后半部)和中短篇小说5沈园6、5长安大街上的骑驴美人6、5幽默与趣味6等作品中,/高密东北乡0已经城市化,充满着现代文明的气息。莫言的叙述方式也由/乡村/城市0/历史/现在0的/对照模式0发展为/改造模式0,即单向度的城市叙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现代而又荒诞颓废的世界,这里既没有幸福也没有对幸福的向往,有的只是永恒的苦难和过度的欲望,以及在苦难与欲望面前展现出来的两种极端扭曲的生命状态。

一种病态的生存方式是生命力极度萎缩,无聊而颓废地活着。5沈园6让我们看到美好的爱情已不复存在也无从寻找;5长安大街上的骑驴美人6中人们过着极度无聊、毫无意义的生活;5十三步6与5幽默与趣味6展现的是知识分子压抑、荒诞的生存状况。生命力极度萎缩的典型代表无疑是5丰乳肥臀6中的上官金童。与母亲死中求生恰恰相反,上官金童总想着死,没有奶吃时想死,同学欺辱时想死,他甚至宁愿永远呆在监狱里,因为出去后/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0。他一生别无他愿,只是摸摸女人的奶头而已,这不是男人对女人的性欲需求(他本身是个性无能者),而是孩子对母亲的奶的渴望的延续,是他在一片虚无的世界里急于寻找依靠的象征。他一辈子活在母亲的庇护下,从未主动做过什么。在被独乳老金、鹦鹉韩夫妇、妻子汪银枝抛弃后也未想到自力更生,他在自轻自贱自欺之中说服自己去忍受屈辱,以便重新获得依靠。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当代的阿Q:/脸皮、面子是给富人的,不是给你的,骂你是臭虫,你就成了臭虫啦?骂你是虱子,你就成了虱子啦?0/大丈夫能屈能伸。磕头不过头点地。我错了。我不是人,我是畜生还不行吗?0这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缓解了他那关于存在的苦难与忧虑,他对/我不知道从哪里来,更不知道到哪里去0这个颇具存在意义的问题的思考也只是灵光一现,终究陷入到自欺、麻木的深渊中不可自拔。莫言说过上官金童就是他,其实上官金童是我们每一个人,他患的恋乳症不过是现代人生存困境的一个象征而已。

另一种病态的生存方式是生命力极度膨胀,疯狂追逐欲望堕落地活着。5酒国6是当今时代的一个寓言,食色本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机能,在这里却被置于生命之上。人为了食可以毫无顾惜的残酷的牺牲动物、自己乃至人类的未来)))孩子的生命。更荒诞的是这一切都是通过所谓的科学、文化、道德来包装和实现的。这是一个欲望极度膨胀的世界,一切都淹没在欲望之中。5酒国6中有两类人物,一类以侦探丁勾儿、作家/莫言/、李一斗为代表,另一类以余一尺为代表。看似前者在反抗后者,其实区别仅仅是后者已完全被欲望占有而彻底堕落,前者则趋向被欲望完全占有而正在堕落。/在举国上下轰轰烈烈的致富高潮中,咱酒国市领导人独具慧眼、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道路。0这是一条现代人都不陌生的道路。/人们在市场的引导和催促下不断膨胀的占有欲,驱使着人们不停地追利逐名、猎取声色犬马,从而形成了弗洛姆所说地-重占有地生存方式.。仿佛占有得越多,人就越能自我实现、扩张生命、超越死亡。其实,人越是孜孜于占有身外之物,他就越会为身外之物所占有,越会丧失自我和人性。0[7]

在改造后的/高密东北乡0叙事中,反讽、戏仿等艺术手法大量运用,从而使得这时期作品与饱含崇敬之情的5红高

粱家族6、5丰乳肥臀6(前大半部)相去甚远。然而在看似轻松的嘲讽背后却深藏着忧虑和痛苦。/我对人类的前途满怀着忧虑,我盼望着自己的灵魂得到救渎。0[8]/一个满怀着忧虑的灵魂是不得安宁的。我当年信仰的许多东西,已经很难安慰我的灵魂。0[9]或许这正是他作品显得躁动不安而又疲乏无力的原因。莫言似乎不再专注讲他的故事,而是急于探讨他的/哲学0问题。小说中议论大大增加(在5笼中叙事6与5酒国6中尤其明显,并多带激愤之言),小说的题目由具有特殊感观的意象变成抽象的概念(如5笼中叙事6、5幽默与趣味6、5模式与原型6等),小说的语言显得僵硬、粗糙,远不如前期那般天马行空。这段时期,莫言相对来说写得比较好的恰恰是那些类似于前期的从儿童视角来叙述、充满奇妙感觉的作品,如5红耳朵6、5牛6、5野骡子6等。这里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题材问题或作家的限度问题,它体现的是莫言内心的激烈冲突。他也许明知道自己更适合那个瑰丽神奇的民间大地,但强烈的责任感又使他无法回避这样一个沉重而艰巨的问题:面对这个充满苦难和荒诞的世界我们该怎么办?/我正在苦闷中,正在探索中,我相信我会在某个时刻得到一种专严的启示。0[10]

三、/高密东北乡0的/撤退0艰难突围中的想象性反抗

这种探索的结果是莫言从改造后的高密东北乡的/撤退0。莫言在5檀香刑6后记中说,/5檀香刑6是我的创作过程中的一次有意识地大踏步撤退,可惜我撤退得还不够到位。0我以为这种撤退不仅仅是叙述上的撤退(即莫言所谓的由魔幻手法到民间叙述的转换),事实上是莫言面对生存困境和艺术表现的双重困境所采取的一个策略)))以退为进,也是他对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现代化的进一步思考。

5檀香刑6似乎把我们重新带回5红高粱家族6中的那个/高密东北乡0:这里有可歌可泣的抗德运动,有骇人听闻的酷刑,有惊心动魄的爱情。不同的是,莫言这次有备而来,他找到了/猫腔0。他在5檀香刑6中自豪的宣称:/猫腔是高密东北乡发育成长起来的一个剧种,唱腔优美,表演奇特,充满了神秘色彩,是高密东北乡人的精神写照。0整部小说无论在结构还是语言上都借鉴了不少民间戏曲的东西。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莫言小说中的/高密东北乡0更具民间文化色彩和地域性。我们同时发现,在这个似乎更加地道的/高密东北乡0里莫言选取的核心人物却又不像是地道的农民了。孙丙显然更像一个农村知识分子(民间艺人),他是高密东北乡猫腔班的班主。作为民间小戏的猫腔在孙丙手里发扬光大,孙丙改革和发展了猫腔,猫腔又反过来成为孙丙的生命支柱。不难感受到,整部小说都弥漫着猫腔的声音,并形成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它能让/高密东北乡人深藏的血性迸发出来0,能使袁世凯和克罗德/满面灰白0,官兵洋鬼们/面如土色,如临大敌0,衙役们/魂不守舍,形同偶像0,,显然,莫言有意凸显了/猫腔0的力量,正如在5红高粱6过于张扬原始生命力一样,这里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不少论者将莫言的5檀香刑6与鲁迅的5阿Q正传6相提并论,但看到的只是两者的共同意义而忽视了迥异之处。的确,莫言通过残酷的刑罚/想展示人性中的阴暗0和/揭示一种不仅存在于历史中也存在于现实中甚至存在于心中的酷虐文化0[11]然而孙丙的受刑显然不同于阿Q的受刑,尽管他的行为在历史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在西方文明前显得愚昧脆弱,在那些阴暗麻木的看客看来也只是多了一出好戏和一些谈资(这正是世界的荒诞之处),但对孙丙来说却证明了他存在的全部意义。他是一个生于民间与历史的英雄,他所面对的荒诞世界和阴暗人性也是现代人所面对的,他那舍身取义、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行为更是现代人所亟需的。莫言在描绘了一幅幅荒诞颓败的画面后重新回到豪情迸射的英雄们的历史,其目的似乎再明显不过,他大概有震撼和拯救处于绝境中颓废懦弱的现代人的野心的吧。

带着5檀香刑6中猫腔的余威,莫言在5四十一炮6中又回到当下现实)))世纪之交的农村。5四十一炮6涉及到了当代农村改革的方方面面,但重点/考察和研究0的是/人的病态化的、欲望的夸张0。与5红高粱家族6、5丰乳肥臀6、5酒国6、5檀香刑6等都不同,5四十一炮6中的人物不再是一味地反抗或忍耐或享乐或颓废了,他们对自己的处境、前途甚至对人与世界都在进行主动的思考。罗小通疯狂地迷恋肉,有超强的食肉能力,但他并没有一味沉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他本来就很有个性和思考能力,有自己的一套/混蛋逻辑0,而父母的悲剧又进一步推动了他的思考。在/看破红尘0之后他还宣称/要在适当的时候,跳出这物欲横流的世界。0那么如何跳出来呢?在见到大和尚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武器)))/诉说0,并以此来/抵抗世界的诱惑0。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5檀香刑6,罗小通的/诉说0不是与孙丙的/猫腔0有异曲同工之妙吗?如同借助孙炳的诉说和行为来震撼懦弱的现代人一样,莫言又借助罗小通的/诉说0向这物欲横流、荒诞颓废的世界发射了/四十一炮0。于是难怪莫言在后记5诉说就是一切6中对/诉说0功用的竭力鼓吹,不仅认为/罗小通是一个在诉说中得到了满足的孩子,诉说就是他的最终目的0,而且认为/这也是写作者的自我救赎之道。0/所有在生活中没有得到满足的,都可以在述说中得到满足。0/所谓作家就是在诉说中求生存,并在诉说中得到满足和解脱的过程。0莫言似乎终于在苦苦探索中得到了那个/专严的启示0。

然而/诉说就是一切吗0?我丝毫不想贬低/诉说0对作家的作用,因为那是他们创作和思考的方式。正如美国批评家欧文#豪所言,文学创作在伟大的现代作家手中已成为他们对抗荒诞的现实和确证自身存在的形而上手段。我想指出的是创作意图与创作实践之间的差距。莫言着意强调的是/四十一炮0和/诉说0,但也许在/诉说0中过于得意忘形以致大篇幅的/诉说0成了对/诉说0本身的消解。那个在罗小通的/诉说0中被炮弹拦腰打成两半的老兰不是反而/事业更加辉煌,身体更加健康0吗?罗小通抵抗诱惑显然也不成功,他的内心其实非常矛盾,一方面想摆脱物欲横流的世界,另一方面又仍然充满着欲望,所谓的/抵抗0只不过是靠幻想来满足欲望。这其实是自欺和逃避。按照存在主义的观点,人在意识到世界的虚无和人生的荒诞并为此而绝望、焦虑时,才有可能发现自己存在的本然处境和自己选择的绝对自由,从而进行自我创造,作绝望的抗战,达到存在的/本真状态0,然而大多数人因为承担不了这样令人苦恼和焦虑的自由而往往陷入/自欺0和/非本真状态0。罗小通无疑属于这/大多数0中的一员。在我们瓦解了罗小通/诉说0的功用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莫言看似豪情万丈的/诉说就是一切0背后其实深藏着尴尬与无奈:面对这荒诞的世界他难以拥有真正的乐观和自信。他能做的也许就只有/诉说0了(5檀香刑6中(下转第139页)

证明韩国文化的脉象正统或韩国人起源的本源性,以此撇清与中国文化的历史联系。影视剧中也大量存在与历史不符甚至相悖的观点,有的干脆把中国文化强行/移植0至韩国历史剧。例如曾经风靡东亚的5大长今6,剧中就有把中医当作韩医之嫌,很多观众看后误认为针灸是韩国人发明;而在5该隐和亚伯6剧中不遗余力把中国描写成一个贫穷、野蛮、落后的国家,所刻画的中国人几乎都是以贪污、无知和愚蠢的形象出现,对中国的错误理解和歪曲演绎让人觉得荒诞离奇、不可思议。韩剧的火爆更会把这种不严肃的历史观与失实解读传播至世界各地,长此以往,媒体受众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错误的历史概念与历史判断。这种混淆历史文化的言论与作品越发加剧韩国民众对历史真实记忆的渐行渐远。

四、结语

1.民族文化不能让位于民族主义,简单地割裂历史极可能招致文化危机

民族主义往往引发狭隘的民族情绪,以至于民族文化纯粹化、极端化。韩国/去汉化0的同时也遭遇同样的问题,即历史研究遭遇断裂、文化沟通出现障碍。

文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虽有文化血统的象征意义,但为达到所谓纯粹民族化的功利主义,抑或各种政治目的,只会对本民族自身利益带来不利影响。韩国去汉字后,民众不识汉字造成很大的文化断层,无法更好地继承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导致旅游、商务、学术研究等问题的不断出现。近两年韩国已放缓/去汉字化0步伐,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让位于现实利益,这是对狂热的文化情绪进行的冷静规劝和纠错,只有如此才可避免韩国出现更多的文化危机。

由此可鉴,对待历史文化不能简单地切割与刻意阻断,更不能情绪化地渲染,因为历史强大的惯性足以冲破人为地改换与阻拦。

2.韩国/去汉化0让我们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遗产

当今,西方文化在中国大有攻城略地之势,衣、食、住、行等不经意间侵染着/洋味0,图书、音乐、动漫、影视等大量的舶来元素已经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尴尬不已。无论韩国消除/汉文化0印记也好,还是抢注文化遗产也好,足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能并珍重自己的文化遗产,认真对待自己的历史传统。给自己的传统文化保留一点情怀、多一点关爱。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感叹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在文化的传承,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0[11]

当前,我们应努力挖掘并承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让生活的内在与外显多一些传统元素,肩负起扬历史传统于世之重任。r

注释

[1][4]李炬.汉文化对朝鲜司法文化的影响.5延边大

学学报哲社版6;1996年3月

[2][韩]金夏中.韩中关系十年及展望.5现代国际关

系6,2003年3月

[3]<郭锐.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流变.5学术中国6,

2008年5月

[5][6]纪宝成.共创中韩教育交流更加美好的未来.

5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6,2004-2005学年第

3期

[7]杨万娟.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联系蠡探.htt p://

www.hb.x inhuan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874706.html,2005年3月

[8]李奎泰.论韩中文化关系的历史和现状.5当代韩

国6,2004年10月

[9]茹莹,宫玉振.东亚朝贡体系的文化内涵)与西方殖

民体系的比较,5滨州学院学报6,第25卷第2期

[10]罗兹#墨菲著,黄磷泽.5亚洲史6.海南出版社,

2006年版第378页

[11]曹晓鹏.高举传统文化旗帜.建设民族精神家园)

谈青少年中华传统文化教育,5校长阅刊6,2007年

第12期

[责任编辑:一然]

(上接第125页)的/猫腔0同样是一种诉说,也露出其虚弱

的一面。孙丙作为猫腔戏班班主,既是民间文化中自由、道义、反杭精神的象征,又具有盲目、迷信、荒诞、滑稽的色彩)。但既然/诉说0只不过是一种思考方式,那么只要他思考的问题永远存在,他就永远得不到/满足0和/解脱0。而一旦自认为找到而实际上却并不可靠的答案便停止探索,不也是一种/自欺0吗?如何面对世界的荒诞,如何走向本真的生存状态,以及如何将自己的思考融于艺术表现是莫言必须继续思考的问题。

尽管如此,相对于当下越来越多的作家回避现实、放弃责任,我仍然对莫言现在的选择(即/撤退0)充满敬意,他重新发掘并试图凭藉高密东北乡这块民间大地上的力量勇于突围的艺术尝试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期待,而他敢于承担、坚持探索的精神则已经证明在这也许从根本意义而言是荒诞的世界里人类并非无所作为、无能为力。尽管在探索中莫言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5檀香刑6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 5四十一炮6却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毕竟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性,甚至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也不无启发意义。r 注释

[1][2]莫言.什么气味最美好[M].海口:南海出版公

司,2002:199-215

[3][4]莫言.我变成了小说的奴隶[N].文学报,2000

-03-23

[5]莫言.丰乳肥臀[M].作家出版社,1996.由于颇为厚

重的5丰乳肥臀6贯穿了/高密东北乡0/改造0前

后,本文在不同时期会提到

[6]季红真.现代人的民族民间神话[J],中国现代、当

代文学研究,1998(03):135

[7]张曙光.生存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146

[8][9][10][11]莫言.小说的气味[M].沈阳:春风文

艺出版社,2003:73-110

[责任编辑:李丹]

作家们笔下的故乡

诺奖的火热似乎还要继续,但与莫言一起出名的还有他笔下的“高密东北乡”,虽然当地的群众早已不再靠种地为生,但地方政府还是决定将“红高粱”打造成一张文化名片进行推广。其实,一个知名作家成功的作品中,往往和他们的故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老舍笔下的“北京城”,孙犁笔下的白洋淀,再如贾平凹的商州、沈从文的边城、陈忠实的白鹿原、阎连科的耙耧山……在无声的文字中,我们总能看到作家们浓厚而复杂的故乡情结。 ■故乡,不只有思念 最近我常想一个事,那就是多年以后,当一群兴致勃勃的游客来到诺奖得主莫言故里进行文化游览时,在一片火红的高粱前忙着合影的他们,真的能感受到“我爷爷”和“我奶奶”(《红高粱家族》)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吗? 这种想法会出现在许多地方,比如在鲁迅笔下的绍兴水乡里,比如在沈从文的凤凰古镇上,比如陆文夫的苏州小巷中,再比如老舍的皇城根下。同样的地方,我们却只能去尽力摸索他们的感受,才发现在“故乡”这两个简单而朴素的字中,寄托的远不止是所谓“思念”。 “桑梓”、“故里”、“乡关”、“扮榆”……很多作家都曾带着自己的理想而漂泊四方,开始独立面对艰难的人生。然而,尽管他们走的路有所不同,但起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故乡。纵然飞越千山万水,故乡的记忆也会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们,影响着他们。所以,在一个作家的文字里,我们总能读出浓厚的故乡情结。 从1921年鲁迅把家乡的“阿Q ”搬上文坛开始,这种故乡情结就传达出别样的味道。那时的作家沐浴到了先进的思想,当他们带着俯视的眼光回望自己那荒凉、封闭的故乡时,不禁痛心疾首,并希望“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者注意”的描写来唤醒千千万万的人。于是,我们看到了在“咸亨酒店”里挣扎的孔乙己,看到了“鲁四爷家”中走投无路的祥林嫂,看到那个“从小和我一起长大”却日益陌生的闰土哥。在“鲁镇”的这些人和物中,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对家乡的思念,而是一个时代的压抑和悲凉,以及作者无声的呐喊。

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 指导老师:涂成林 学生姓名:范志丽 学号:44741412220025 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写作批次:2015年秋

原创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 范志丽 日期: 2015年 12 月 12日

摘要...........................................................................................................................I Abstract (Ⅱ) 一、语言的修辞手法灵活多样………………………………………………………………………………… 二、语言风格幽默诙谐………………………………………………………………………………………… 三、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 四、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 五、狂欢化、变异化的语言结构……………………………………………………………………………… 六、乡土气息浓厚……………………………………………………………………………………………注释………………………………………………………………………………………………………………参考文献…………………………………………………………………………………………………………致谢词……………………………………………………………………………………………………………

莫言小说

莫言小说艺术评点 天马行空——莫言小说艺术评点 “创作者要有天马行空的狂气和雄风。无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必须有点邪劲儿。” ——莫言:《天马行空》 有人这样评价他:如果说1985年的中国文坛有什么大事的话,那就是出现了莫言。也许莫言的名字对于相当多的人们来说,还不很熟悉。1985年以前,他总共发表了不过十几个小说,艺术上也还缺乏明显的个性。开始有些与众不同的短篇《民间音乐》,因其“空灵缥缈”而得到前辈作家孙犁的青睐,也仅仅是认为其“主题有些艺术至上的味道”而已,默默无闻是自然的。可是,1985年中,他突然排炮式地在《中国作家》、《收获》、《钟山》等刊物上连续轰出了《透明的红萝卜》、《球状闪电》、《金发婴儿》等五部中篇,和《秋千架》、《枯河》等八个短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作者在短短一年之内就奉献出一个多达数十万字的作品群,这已经是蔚为大观了。但仅止于此,我们至多也只能把他称作为一个“快手”。值得庆幸的是,他创作的质量几乎和产量等高(如果可以这样比较的话)。他不仅是带着“天马行空的狂气和雄风”,而且也是带着立足继承传统而又着意打破传统钳束的“邪劲儿”,带着从中外小说艺术的融渗中脱胎出来的独异的小说风貌登上文坛的。因此,要及时地对其作出较为全面的审美批评以及成因分析,的确是一件艰巨甚至危险的事情。所以本文只能仅仅就莫言小说艺术的十点特色,结合大量实例,进行一次粗浅的,然而是关于艺术本体的评析与探美。但愿能对读者的审美和作者的“创美”活动均有所启示。 一“有一天凌晨,我梦见一块红萝卜地…… 红萝卜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彩”。 这是莫言曾经作过的一个有趣的梦,这个梦使他如闻天籁,如悟禅机,创作发生了嬗变。从这个梦里,他获取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美丽而奇特的意象。这个意象像一段电影,一个童话,萌发了一种莫名的感受,他觉得很妙,妙不可言,只有诉诸笔端。于是,这个意象不断膨胀,这种感受渐渐发酵,终于变成了一个小说。这就是后来颇为人们称道的中篇《透明的红萝卜》。我们先不讨论小说中那种迷离恍惚的梦幻感与这个梦之间究竟有什么血缘关系,我们只想指出,这种小说的产生(或构思)方式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多少年来,我们总习惯于一种所谓“从外往内注入式”的构思方法,即往往是带着某种需要的眼光,去生活中“量体裁衣”,甚至“削足适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大脑动力定型”。直至今天,不少人仍然不自觉地在自己禁锢自己,在固定的模子里不能越雷池半步,这是十分可怖的创作自由的自我丧失。而莫言则不然,他或者从一个梦境里得到一个意象,并由此产生《透明的红萝卜》、《三匹马》等,或者从川端康成的《雪国》中“一只黑色壮硕的秋田狗蹲在那里的一块踏石上,久久地舔着热水”这样一句话里,唤起一种遥远苍凉的情绪记忆,从而捕捉到一种叙述的“调子”,写出了《秋千架》。总之,都是用受到了某种激活的主体心灵去融铸生活积累,进而显示出作家鲜明的审美个性。我们称这种方法为“由内向外放射式”的构思方法,并认为它比那种“从外往内注入式”更接近艺术创作的规律。一个作家能自如地运用它,也就获得了相对的创作自由。丹纳早就发现:“有艺术才能的人有两个特点:一是强烈而自发的印象;二是这个印象所占的优势能改变一切周围的印象。”当然所有“意象”或“印象”都只是酵母,都必须和生活中和才能发酵。那么,在“生酵过程”中遇到生活不足的部分怎么办?莫言的经验是“用想象来补足。” 想象,则是莫言艺术的最大特色。 二“一个文学家的天才和灵气,集中表现在他的想象能力上。” 女孩抱着他的衣服,仰着脸,看着白杨慢慢地倾斜,慢慢对着自己倒过来。恍惚中,她又看到光背赤脚的男孩把粗大的白杨树干坠得像弓一样弯曲着,白杨树好像随时都会把他弹射出去。女孩在树下一阵阵发颤。后来,她看到白杨树又倏忽挺直。在渐渐西斜的深秋的阳

莫言作品的乡土意识

莫言作品的乡土意识 摘要 在当代中国的小说创作中,莫言的小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在莫言的小说中,“乡土意识”作为一个明显的存在已经被很多研究者所发现并讨论。但本文试图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莫言小说中的“乡土意识”做进一步的剖析与解读。在莫言二十余年的小说创作中,农村题材、农民形象和童年视角屡屡出现,并且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故乡景物、动物牲畜等描写都具有高度的拟人化特征,这一切在莫言的笔下变成了具有生命感的鲜活存在。这样独特的写作方式与审美追求与莫言的“乡土意识”紧密相连。本文通过把握莫言小说中所呈现出的“童年记忆”、“故乡情结”、“土地观念”和“天人合一”等重要元素,结合它们的特征与成因进行梳理与分析,试图论证莫言对于故乡、对于大地的情感与他对于母亲的情感体认是具有一致性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情感对于莫言的价值观具有最根基、最核心的意义。 关键词:童年记忆;土地观念;乡土意识。

目录 一、莫言小说中的“故乡情结” (4) (一)莫言的童年记忆 (4) (二)故乡在莫言小说中的呈现 (6) 二、莫言小说中的“土地观念” (7) (一)人生与土地 (7) (二)“天人合一”与“大地之母” (8) 三、“乡土意识”对于莫言小说的意义 (10) (一)“乡土意识”作为莫言小说素材的源泉 (10) (二)“乡土意识”作为构建莫言式民间历史的基石 (11) (三)“乡土意识”作为故乡、土地与母亲的情感统一体 (13) 四、参考文献 (15)

一、莫言小说中的“故乡情结” (一)莫言的童年记忆 童年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人在童年时期就开始了对于世界与自身的感悟与认知。西方精神分析学派尤其认定,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对于他以后的成人生活具有决定性影响。奥地利的医生兼学者弗洛伊德常常用个体的童年经历来解释其成年以后的异常行为。在他之后的荣格认为:祖先的记忆也存在于今天的我们的头脑中;法国的学者拉康则认为,人不过是在模仿人自身之外的“他者”。一个人对于世界的最初的感受与记忆,以及童年生活的环境与环境中的人,对其往往具有异常深远的影响,这在人的一生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个作家的童年经验与记忆,对于其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莫言,更是如此。 在莫言20岁参军之前,他是个完全在农村里长大的孩子,连热水澡都没有洗过。他的《红高粱》、《天台蒜薹之歌》、《丰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以及《生死疲劳》都是清一色的农村题材,主要人物也是农民。他的中篇小说中的《司令的女人》、《透明的红萝卜》、《欢乐》、《三十年前一场赛跑》以及短篇小说中的《初恋》、《苍蝇与门牙》也都是地道的乡土小说。 中国乡土小说的开端应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鲁迅的“乡土小说”。知识分子与农民是鲁迅笔下最常见的两种人物类型。①鲁迅的乡土小说比较有代表性有《阿Q正传》、《故乡》、《祝福》、《离婚》和《社戏》等作品。鲁迅乡土小说中的精神视野处在“乡土生活”的上方,在他的小说中透露出的是“觉悟者”对于“尚未觉悟者”的批判与悲悯,正是所谓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②从文本结构上,呈现出的形态正如学者钱理群所描绘的“看与被看”的二元模式,而在思想层面上则是具有五·四时期的文化特征——“启蒙与被启蒙”的二元模式。鲁迅的乡土小说中描绘出的农民形象与乡村世界,更大程度上是作者以一个“外来者”的眼光,居高临下地审视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③ ①鲁迅开创的知识分子与农民两人题材被后来的中国作家一直传承下来,在当代文学中,莫言、贾平凹等人一直是农民题材的孥持者,2008年f}{I连科的长篇小说《风雅颂》则对知识分子做了“另类”的书写。 ②关于鲁迅与“传统文化”抗争的情形与思考,以及对于当下人的感召意义,在当代学者众多的论述中,李新宇先生的感悟与思考显得十分独到而且深刻的,他的《愧对鲁迅》一书在众多讨论鲁迅的著作中卓尔小群,观点新锐精准,而且文笔动人,具体町参见李新宇:《愧对鲁迅》,上海三联出版社,2004年。

莫言和他的高密东北乡

莫言和他的高密东北乡 ■文/叶开 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农民,土 里生,土里长,对土地的爱恋和憎恨同样强 烈。 他曾对自己的家乡充满逃离的强烈渴望, 一度试图抹杀故土对自己的羁绊,最后却在家 乡寻找到了自己汹涌澎湃的创作之泉。 三十多年来,他创作了《透明的红萝卜》 《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酒国》《丰 乳肥臀》《十三步》《檀香刑》《生死 疲劳》《蛙》等作品,这些作品在其诞生 的不同阶段,都成为那个文学时期的标志性创作 事件。 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拥有广泛的读者,还 被广泛地翻译到国外,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认 同。 2012 年10 月11 日,他获得2012 年 度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作 家。他终于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把自己一 度想逃离的家乡—山东省——高密县东北乡这 样一个默默无闻的、隐秘在胶东平原边缘的丘 陵和平原过渡地带的微地,扩展为世界性的中 心舞台。 1990年的莫言他就是莫言。 饥饿之乡 莫言生不逢时,出生在一个极其不合适的年代,遇到了20世纪60年代的饥寒交迫和粮食大匮乏。他和同龄的猴孩们思想单纯,每天想的就是食物和如何才能搞到食物。他们大冷天的还光着屁股像小狗一样四处游他们的身上没有多少肌肉,胳膊和腿细得荡。像木棍样,肚皮薄得透明,里面的肠子蠢蠢欲动,肚子却大得像一个大水罐子。这段日子发生的所有有关饥饿的事情让莫言刻骨铭心。 1961年的春天,莫言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校园里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孩子们没有见过煤块,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一个大胆的孩子试探着拿起一块,放到嘴里咬了他嘎嘣嘎嘣地吃了起来,就像一口。接着,是在品尝一块珍贵的饼干,香甜无比,表情享受。看他这种样子,其他孩子得到启示,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嘎嘣嘎嘣地吃起来。 莫言说:……我感到那煤块越嚼越香,“味道的确是好极了。看到我们吃得香甜,村子里的大人们也扑上来吃,学校里的校长出来制止,于是人们就开始哄抢……” 生逢饿世,莫言不能不对这种饥饿刻骨铭心。他把这种情景写进了短篇小说《铁孩》,

论莫言小说中的民间英雄主义情结

论莫言小说中的民间英雄主义情结 巴俊玲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摘要:当代山东作家莫言继承了民间英雄主义传统,创作出了有浓烈个人风格的草根英雄形象余占鳌、孙丙等。他大胆地改造了传统的英雄心理模式,尽力发掘出人物的强悍生命力,笔下的民间的英雄人物身上有着明显的游民性,忠义本色与齐鲁民间英雄传统一脉相承,是地地道道的民族民间的本色英雄。 关键词:莫言;民间英雄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1)02-0047-02 在山东文学史上,除了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描写鬼狐花妖的神怪传奇外,梁山好汉代表的英雄传奇一直是民间津津乐道的对象。东汉以后,由于国家政治权力中心集中在黄河中游和长江下游一带,山东地区的官方文化和精英文化的支配力减弱,民间文化得以繁荣起来。由于山东作家纷纷转向俗文学创作,“以歌颂山东江湖豪杰和绿林英雄故事为题材的戏曲和说唱文艺在山东民间广为流传。”〔1〕到了隋末唐初,“乘见‘山东豪杰’之语,此‘山东豪杰’者乃一胡汉杂糅,善战斗,务农业,而有组织之集团,常为当时政治上两方争取之对象。”〔2〕相应地,描写隋唐“山东豪杰”传奇人生的小说层出不穷,最负盛名的是《说唐前传》。到了《水浒传》,梁山好汉们充分满足了人们对于民间英雄的渴望,水泊梁山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地理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讲话》中指出的文艺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方向成为唯一的创作道路,民间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得到了普遍的肯定和实践。山东文学中,政治意识形态和民间文化形态融合为一体。“十七年”时期,山东作家创作英雄主义题材作品时,往往将共和国理想和民间英雄们的江湖生活结合起来,创作出了《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苦菜花》等红色经典小说。曲波的《桥隆飚》讲述了草莽英雄桥隆飚率领“飚字军”逐步走上人民革命道路的过程。与桥隆飚的思想改造过程相比,读者们更倾心于江湖英雄们逍遥自在的绿林生涯。非山东籍作家如杜鹏程、吴强等的作品缺乏民间英雄主义的支撑,着重歌颂解放军将领和人民子弟兵杀敌报国的豪情,作品的史学价值明显大于文学价值。六十年代山东文学中,英雄们纷纷过滤掉了身上的“杂质”,演变成为忠于党和国家的高大完美的人民英雄形象。 到了莫言的小说,英雄形象出现了重大的转变,“民间英雄不再高大无比,也没有很高的阶级觉悟,他们被还原为平民英雄的原生形态。”〔3〕莫言褪去了英雄们身上的政治意识形态外衣,使他们重新焕发出“人”的生机。莫言的这种转变来自他在故乡受到的民间英雄主义的影响。“在民间口述的历史中,没有阶级观念,也没有阶级斗争,但充满了英雄崇拜和命运感,只有那些有非凡意志和非凡体力的人才能进入民间口述历史并被不断地传诵,而且在流传的过程中被不断地加工提高。在他们的历史传奇故事里,甚至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一个人,哪怕是技艺高超的盗贼、胆大包天的土匪、容貌绝伦的娼妓,都可以进入他们的故事,而讲述者在讲述这些坏人的故事时,总是使用着赞赏的语气,脸上总是洋溢着心驰神往的表情。”〔4〕在继承民间英雄主义传统的基础上,莫言创作出了有明显个人风格的草根英雄形象。 莫言小说中的民间英雄余占鳌、孙丙等人身上有着明显的游民性。1919年杜亚泉在《中国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会革命不发生之原因》中以大量的篇幅谈到了中国的游民文化问题。“游民是在主流社会失去容身之地的人。他们所托命的空间称作江湖。不过这个‘江湖’与文人学士‘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的‘江湖’是完全不同的,那里风波险恶,一饱难求。他们朝不保夕,因此轻生忘死,所追求的只是‘大称分金银,大碗吃酒肉’,有朝一日能‘发迹变泰’。‘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是他们的美好愿望;‘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是他们的最高理想。”〔5〕《红高粱家族》中余占鳌出身农民,与母亲耕种三亩薄地度日。后来他刺杀了与母亲有染的天齐庙和尚,在逃亡的途中开始了自己的游民生涯,混迹于三教九流。游民文化“以尚游侠,喜豪放,不受拘束,不治生计,疾恶官吏,仇视富豪为其特色。”〔6〕余占鳌在脱离了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后,一直在社会底层挣扎度日。余占鳌身上有着强烈的游侠风范,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当花轿遇劫时,余占鳌沉着冷静,主动上前制伏了土匪。当他知道花轿中的美貌女子要嫁给麻风病人时,夜入单家用那柄短剑刺杀了单氏父子,挽回了她的悲剧命运。余占鳌原打算只杀新郎单扁郎,单老头当日给轿夫们赏钱时的倨傲和吝啬激起了他对有钱人的仇恨。此时他想的是“积德行善往往不得好死,杀人放火反而升官发财”。〔7〕这是典型的游民意识。而刺杀单家父子,既满足了余占鳌用暴力主持正义的心理,又使得他成为日后单家烧酒锅实际上的男掌柜。只有在剧烈的社会冲突中富于主动进攻精神,他才有机会改变命运。 强烈的帮派意识是游民社会的重要特征。“以结拜为起点的游民帮派是游民帮派意识的基础,帮派意识有强烈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甚至影响他们正确地判断极为普通的是非曲直。”〔8〕余占鳌在击毙“花脖子”后,就离开烧酒作坊,过起了打家劫舍的土匪生活。小土匪们纷纷前来投奔,余占鳌领导的土匪帮进入了高密东北乡土匪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抗日战争爆发后,余占鳌拉起一支半是农民半是土匪的队伍,加入抗日大潮。国共两党都想收编这支有着相当实力的抗日力量,余占鳌却拒绝受制于人。墨水河伏击战后,几乎全军覆没的余占鳌转投黑眼的铁板会,再次入匪帮。熟读“三国”、“水浒”的五乱子直呼余占鳌为“主公”,向其献计。余占鳌要在高密东北乡地区打出“铁板国”的旗号,然后一统天下。乱世之中,“皇帝轮流做”的思想是深植于余占鳌的头脑中的,这种意识也注定了这支队伍的江湖游民气。余占鳌领导的铁板会有着自己长远的发展目标,但这种发展是建立在鱼肉百姓的基础上的。铁板会为了敛财,强行发行自己的货币,对百姓变相盘剥。余占鳌为戴凤莲出大殡就是靠这种不义之财,而且抢夺了前清秀才的珍贵棺木。在余占鳌心中,一切是非曲直是以自己帮派的利益为标准,不惜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恶劣行为。他一方面显得英雄豪迈,一方面也欺压良善,全然不觉得有何矛盾而于心有愧。 余占鳌身上体现出来的突出的复仇意识也是游民的特征。中国人本来是注重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的,反对极端复仇主义。“而脱离了主流社会的游民则不愿意接受中庸之道”,他们“是把复仇当作美德的,而且,睚眦必报。”〔9〕极端复仇意识一直贯穿着余占鳌的行为始终。当他知道母亲与大和尚有私情时,明明知道和尚对他们母子是有真情的,却碍于礼教,必须为生父复仇,洗去耻辱。戴凤莲被土匪“花脖子”所劫,余占鳌苦练“七点梅花枪”,智闯 文学界·文学评论 47 ·· 文学界

莫言作品中的乡土气息

莫言作品中的乡土气息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浓郁的乡土味道 乡土文学作为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贯穿于文学创作的整个历史之中。现代乡土小说的勃兴始于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全面否定传统、主张全盘西化等思想盛行,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回归,努力在乡土田园中找寻精神的归宿和力量,于是便出现了以鲁迅等人为代表的乡土小说。1949年以后,以“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为代表的乡土文学依然是中国文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之后,乡土文学更是被赋予了回顾过去、思考未来、反映现实等重要责任,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通过描写乡土对中国社会的文化根基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总之,从鲁迅笔下的浙东乡土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到萧红笔下的呼兰河、汪曾祺笔下的苏北小城,再到贾平凹笔下的陕西南部山村和莫言的高密东北乡,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中国乡土文学的历史画卷,也体现了乡土创作作为一种经典的文学创作潮流拥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乡土文学的盛行源自中国传统社会的乡土性本质。正如费孝通所指出的,“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因此,生活经验的乡土性使得相当多的现代作家开始以乡土生活为素材,以乡土和乡民为基点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整体文化和历史进行观察和反思。多年来,乡土始终是中国作家解不开的情结,并为此魂牵梦绕。 二、莫言及其乡土王国 从高密东北乡走出来的莫言是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代表,同时,他也被称作新时期以来“真正触摸到乡土灵魂”的作家。莫言的作品,从最初的《透明的红萝卜》到后来荣获诺奖的长篇巨著,都是关于乡土农村的人和事,展现了百姓乡民在高密东北乡这片乡土中的勤奋耕耘、奋争和对生活的希冀盼望。莫言的作品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的乡土情怀,描述了这种乡土文化的历史嬗变过程,一部一部地,排列组和成了中国乡土文学的宏伟史诗。正如莫言自己所说:“我的高密东北乡是我开创的一个文学共和国,我就是这个王国的国王。每当我拿起笔,写我的高密东北乡故事时,就饱尝到了大权在握的幸福,在这片国土上,我可以移山填海,呼风唤雨,我让谁死谁就死,让谁活谁就活……” (一)故乡——无法逃离的情愫 童年时经历的饥饿与孤独虽然后来被莫言视为其

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精选版

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 指导老师:涂成林 学生姓名:范志丽 学号:25 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写作批次:2015年秋 原创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 范志丽 日期: 2015年 12 月 12日

摘要……………………………………………………………………………………………………………I Abstract (Ⅱ) 一、语言的修辞手法灵活多样………………………………………………………………………………… 二、语言风格幽默诙谐………………………………………………………………………………………… 三、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 四、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 五、狂欢化、变异化的语言结构……………………………………………………………………………… 六、乡土气息浓厚……………………………………………………………………………………………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词……………………………………………………………………………………………………………

红高粱——分析莫言的叙事方式和语言特色的文献综述

从《红高粱家族》分析莫言的叙事方式和语言特色的文献综述 【前言】 莫言是新时期以来极具个性的小说家,写作风格大胆。其作品的文学史意义与学术价值日益引起研究界的重视。本文从《红高粱家族》分析莫言的多视角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语言风格。 【主题】 80年代的中国文学界伸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作家的创作具有浓厚的西方色彩。莫言深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诡异、朦胧、空灵的氛围。而且,他又立足于民间文化的源泉,把自己得天独厚的语言艺术,深深扎根于高密东北乡的民族土壤里,广泛吸收了民间文化的生命意义,叙述了“高密乡”的悲欢离合。在创作上,他用具有穿透性的语言、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对中国历史、现实、社会、人性等进行个性化创作,并融合西方现代派,尤其是魔幻现实主义,来表现东方古老民族坚强而又懦弱、伟大而又卑微的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陌生感与惊奇感以及悲剧的美。 一.多视角的叙述方法 詹姆斯说:“讲述一个故事至少有五百种方式,选择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叙述结构,是作家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而作家叙述方式、叙述结构的不断调整,则是作家对叙述艺术不断探索的表现。如果对莫言的创作做一个考察,就会发现其小说的叙述是多视角的。莫言说过:“我不愿意四平八稳地讲一个故事,当然也不愿意搞一些过分前卫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我希望能够找到巧妙的、精致的、自然的结构。”“结构与叙述视角有关,人称的变化就是视角的变化,而崭新的人称叙事视角,实际上制造出来了一个新的叙述天地。”这天地就是莫言所实践的多视角的叙述方式,既主客体相互交织,时间、空间打乱,叙述主体打乱,形成了莫言的特殊叙述方法。 莫言1986 年发表了中篇小说《红高粱》在学术界产生很大反响。随后,他又连续写了相关的几个中篇,并将其结集为《红高粱家族》。成为莫言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对以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学者认为其为“寻根派”,称莫言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骁将”[1]。李洁非认为莫言是先锋派,“在莫言哪里,小说写作超越于…讲故事?这个层面?……”[2] 《红高粱家族》的叙事模式成为以后小说写作模式,其中叙事特色达到了写作的高峰,颠覆了以往传统小说写作的规范,他不仅汲取了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叙述特色,还结合了中国传统野史的写作特点,从而使《红高粱家族》成为一个经典的文本,对其进行细致的剖析,对理解其他作品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红高粱家族》的叙事艺术独特新颖,与以前的中国小说的叙事大相径庭,并开创了小说叙事的新纪元,作者在历史叙事和事实叙事、叙事时间上既有西方的理论影响,又有中国民族特色,为以后的叙事提供了经典的仿效范本。 1.虚构叙事和历史叙事 1985年,当代文学开始了“寻根小说”的创作潮流,莫言也深受其影响,开始

莫言小说对人性的研究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莫言小说对人性的解读 ——及对社会问题的反思 学校:廊坊师范学院 指导老师:贺莹 姓名:李彬 专业班级:11级汉语言文学1班 学号:11010141012

目录第一章摘要 第二章写莫言作品的原因 第三章莫言的生平与创作 第四章莫言作品研究现状 第五章正文 第六章 1.对人性当中个性自由之我见 2.对人性之中软弱性之我见 3.对人性当中性问题之我见 4.对人性当中暴力 第五章附录

一、摘要与关键词 这篇论文主要通过对莫言的某些作品及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分析来理解莫言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内质,通过这些人性内质来更好的了解人性,了解人,了解我们自己。并且指出我们的社会在这写人性内质影响下的社会问题,旨在希望通过这篇论文我们能够更好的完善自己,完善我们的社会。 关键词:莫言莫言作品中的人物自由软弱性暴力 二、写关于莫言的论文的原因 2012年,莫言因为其本人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样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莫言的名字红遍了大江南北,甚至都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同时莫言的作品也达到了销售的高潮。作为一名文学院的学生,之前对莫言的了解是肤浅的,甚至是仅仅局限在当代文学的教材当中,对莫言的事迹也是不是很清楚地知道的,对莫言的作品更是处于“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状态之中。 莫言获得“诺奖”之后,亦是读了莫言的一些书的。先是《生死疲劳》,再是《檀香刑》,又是《丰乳肥臀》、《红高粱》、《红蝗》等书。还记得,在首先读《生死疲劳》是的情形,当时就被莫言在这部书中奇妙的形式构思,精彩的内容以及围绕农村土地所展开的主题震惊折服了。《生死疲劳》这个词最早出现是在佛经当中的一句话:“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句话得当的指出了在世间繁繁碌碌的人们受尽生死疲劳之苦的根源,那就是贪和欲。

莫言小说创作的转型

[收稿日期]2010-09-15 [作者简介]高翠英(1976-),女,山东莒南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莫言小说创作的转型 高翠英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文系,山东东营257000) [摘 要] 莫言是一位极具活力的作家,他的小说美丑并存,苦乐相依,生死循环,在一片混乱的场景中开 创了诡异的艺术奇观。他的早期作品有意师法著名/荷花派0作家孙犁,形成了明丽柔美的风格;中期大规模地借鉴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手法,形成自由不羁、肆虐狂欢的小说世界;后期创作更偏重于在本土汲取创作源泉,小说创作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0、/中国气派0和/民族底色0。这种自/西0向/东0的回归,内蕴作家生命经验的转向,同时也意味当代文学在90年代后整体的转型。 [关键词] 莫言;小说创作;转型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35(2010)04-0042-03 莫言是一位极具活力的作家,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上的/鬼才0。其作品融乡野传奇、家族演义、情色想象于一炉,语言上天马行空、磅礴瑰丽、恣肆汪洋,洋溢着浓重的色彩。其创作中美丑并存,苦乐相依,生死循环,在一片混乱的场景中开创了诡异的艺术奇观。但莫言的创作风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本文拟按照时间的变化来分析莫言小说创作风格的转型。 莫言无疑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从开始创作到现在,莫言有百篇以上的中短篇小说和十多部长篇小说。莫言小说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981年开始创作到1984年秋考入军艺,第二个时期是从1984年秋至2000年,第三个时期是新世纪以后。早期的作品主要描写军营生活和乡土社会的凡人琐事,风格柔美清新;中期作品深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以高密东北乡为原型,构造出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后期,莫言进入新的探索期,创作风格上开始/有意识地大踏步地撤退0,在继承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将童年记忆、个人体验和现代派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诡异而绚丽的艺术风格。 一、莫言早期的作品 莫言的创作始于1981年,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 以短篇小说为主,如5春夜雨霏霏6、5丑兵6、5为了孩子6、5售棉大路6、5民间音乐6等。莫言追仿当时的 文学潮流,有意师法著名/荷花派0作家孙犁,语言柔美清新,描绘景物、刻画人物带有深厚的感情,偏重明丽的色彩。作品情感细腻动人,婉约而充满诗意,从中我们可以轻松地捕捉到荷花派的影子。 莫言的早期作品如5春雨夜霏霏6、5岛上的风6等多集中于军旅题材,没有涉及他最熟悉的乡土社会,对此莫言说:/当时我没有明确地意识到我的小说必须从对故乡的记忆里不断地汲取营养。在以后的几年里,我一直采取着回避故乡的态度,我写海浪、写山峦、写兵营,但实际上,我在一步步地、不自觉地走回故乡。0[1]所以在稍后的5民间音乐6、5售棉大道6等小说中,开始出现了乡村场景,在对凡人小事的描写中,体现出作家乡村生活的丰厚积淀。但这一时期由于作者写作态度的功利性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备,导致了该时期的作品恪守传统的文学观念,某些作品主题先行,从而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公式化、模式化痕迹。 二、莫言中期的作品 这一时期是莫言创作的高峰期,共发表长篇小说7部,中篇小说近30部,短篇小说及散文近百篇。 4 f f

莫言小说得艺术风格

西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生毕业论文 浅谈莫言小说得艺术风格 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 入学年度 2013级 学习地点奈曼教师进修学校 学生姓名张晓梅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5、3、1

浅论莫言小说得艺术风格 张晓梅2013级汉语言文学 【内容摘要】莫言就是新时期以来最具创新意识得作家之一,她在小说语言方面取得得成就引人瞩目。杨扬说:一个作家用什么语言来写作,有时就是先天注定,无法更改得。大家都在用同一种语言,为什么有得作家作品有自己得语言特征,而有得人却没有呢?这就是因为有得作家通过某种发现,唤起了语言中沉睡得不被人注意得东西,而这种语言就是属于作家个人得,只有她能够感受,只有她能够将这种语感得灼热得温度传达出来。一个作家只有寻找到这种语感与语言得表达方式,才算就是开始了自己得文学语[1]。”莫言正就是这样得一位作家,她作品得语言个性鲜明,风格独特。 【关键词】莫言;艺术风格;《红高粱》;《檀香刑》 艺术风格指作家创作个性同具体话语情境所营造得相对稳定得整体话语特色,它包括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得特定融合,就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得得标志。其形成就是以作者生活实践得情感体验为基础,以思想倾向得创作为方向,并受到时代精神、阶级属性等众多因素得影响,并最终形成作者独特得风格特点为表现,就是一个不断积淀突破得过程。 一、雅俗共赏得语言 高尔基曾说“文学创作得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因为语言就是一切著作,特别就是文学作品得基本材料”,即文学得第一要素。干脆利落、激情奔放、着意于色彩、但又含蓄内敛,就是一种“莫言式”得语言风格,下面以《红高粱》为例,具体其语言得主要特点为:

结合《红高粱》分析莫言小说语言特色

8.结合《红高粱》分析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 干脆利落、激情奔放、着意于色彩、但又含蓄内敛,是一种“莫言式”的语言风格,下面以《红高粱》为例,具体其语言的主要特点为: 1.具有乡土气息,偏爱方言,村言野语。 莫言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方言语汇,莫言的作品追求真实,喜欢呈现原生态的语言,对山东高密的方言运用尤为突出,使作品语言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莫言的《红高粱》正是从老百姓的立场出发,大量采用具有地方色彩的“老百姓语言”,使作品更有地方色彩,人物形象更为逼真,更能感染人。其次,偏爱村言野语,《红高粱》中的人物包括戴凤莲、余占鳌的语言都极有特点,那便是粗话、脏话、野话、荤话及粗俗污秽的意象,透着一股浊气,违背了新时期文学传统能够容忍的审美原则。 2.善于打破语言的常规,创造性地对固有语言重新进行一番排列组合,使其在特殊的语境中生发出崭新的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它们相反相成,言简意赅,巧妙地表达出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意味深长的哲理。例如《红高粱》中一共用了五组矛盾的组合“极端热爱极端仇恨”“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来写高密东北乡。这些意义相悖的词语组合,集中表现了“我”对高密东北乡的“爱之深责之切”,既爱又恨的复杂感情。 3.以绚丽的色彩语言表达丰富的主观情愫,词语色彩凝重。 莫言对色彩的感觉很敏锐,尤其是对“红”和“血”很是痴迷。《红高粱》中无边无际的高粱是血一般的红、土地是红的、河水是红的、祖先们的鲜血是红的。莫

言试图在红色的大背景下,展览历史,还原历史的苍茫与深邃,廓大与辽远,意在把人们的想象带回远古蛮荒时代,从而张扬强悍的

莫言小说中的语言特征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874706.html, 莫言小说中的语言特征初探 作者:江义胜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第01期 摘要:莫言作为当代著名的作家,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随着其名气的大增,人 们对于其小说特征的研究也愈加的多。莫言小说的成就并不仅仅在于其叙事结构、叙事风格和其让人钦佩的想象力特征上,莫言小说中语言的魅力更是吸引读者的一大因素。 关键字:莫言;小说;语言特征;初探 0引言 莫言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写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应该是属于他自己的、能够使他和别人区别开来的语言”,莫言的这句话说明了,一个作家形成自己语言特征的重要性,然而随着莫言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名气的攀升,对于莫言语言特征的分析更能了解其创作成因,总结其小说异于常人的独特成就。莫言以其朴素简单、风趣幽默、杂言俚语的语言特点征服了大批读者的心,使人们在阅读小说的初始,就已经沉醉于他那充满魔力的语言魅力中,无力自拔。 1 莫言小说语言特征的形成阶段 莫言作为一个仅有小学文凭的著名作家,其语言特征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漫长的跋涉历程渐渐形成的。莫言语言特征的玉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模仿阶段、探索阶段、成熟阶段。 1.1对于“荷花淀派”语言特征的模仿阶段 莫言起初写小说的初衷仅是以解决温饱问题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为目的的,在初期创作中,他刻意模仿“荷花淀派”中的知名作家孙犁的作品中的细腻、明丽、含蓄、平淡而又不失浓烈的语言风格。在此基础上展现了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想象力和语言驾驭能力。此方面我们可以从莫言小说《民间音乐》中类似“夕阳涂抹上了一层沉重而又充满浓郁的紫红色”的诸多语句中看出其当时的语言风格。莫言在初期创作中模仿孙莉的语言风格时,大都是运用色彩比较明丽的语言,以平淡简单的语言囊括了极深的情感,以简单、浅显、质朴的语言阐述着深刻的寓意,这种已经初居风格的语言特色得到了孙犁的认可和赞赏。莫言的语言特征终于在模仿中显露头角。 1.2 莫言语言特征的探索阶段 随着莫言写作技巧的逐渐成熟,其创作心里也在此促进下日臻老练起来。在此阶段莫言的语言特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改掉了初期形成的婉约、平淡、柔美、含蓄的语言风格,而是

论莫言小说的叙述特征

内容摘要:莫言是当代文坛上的重量级作家,其作品在言说的气质上具有异质性:以民间立场消解官方话语,凸显自由意志以颠覆压抑人性的文化传统,以土匪形象解构典型英雄。为了达到言说的目的,莫言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并在感觉与语言、人称与视角、声音与色彩、文体与结构等的综合使用上具有探索性与实验性,尤其以站在民间立场的写作引人关注。如此手段的运用,虽然给莫言作品增色不少,但也产生局限性的瑕疵。本文试从叙述的异质性、多种手段的运用及二元对立的局限等方面浅析莫言小说的叙述特征与得失。 关键词:莫言;小说;叙述;特征 Abstract:Mo Yan is a heavyweight writer i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ld, his works reflects on the temperament of the heterogeneity: the official discourse digests civil position, highlight the repression of free will in order to subvert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 deconstruct the image of a typical hero with regard to the image of bandits .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his works, Mo Yan uses of a variety of artistic means , and in perception and language, person and perspectives, sound and color, style and structure , Mo Yan is doing a revolutionary and experimental, especially the writing of folks position draws people’s attention. The use of such means, although the adds much color to the works of Mo Yan, also produce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drawbacks . I will try this article from the accounts the heterogeneity 、the integrated use of various means as well as the limitations of binary oppositions to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Mo Yan's narration and gains and losses of his works. Key words : Mo Yan ; novel ; narration ; features

高中文学类阅读: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

高中文学类阅读 2019.11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奇遇 莫言 1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的痕迹。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 继续往前走吧。一边走一边骂自己:你是解放军军官吗?你是共产党员吗?你是马列主义教员吗?你是,你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而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有鬼吗?有邪吗?没有!有野兽吗?没有!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

莫言小说之创作风格

莫言小说之创作风格 莫言是当今文坛屈指可数的一流作家,他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他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的作品极具个性。他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使他超越了中国所有作家同行,进入了世界文学之列。他的作品创作不断的追求真正的的民间风格,语言上也不断追求民间口语、戏剧的特点。他的小说运用了很多表现力极强的细节,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浓墨重彩的语言风格,给人以震撼力。莫言早期的作品描写童年记忆的乡村世界,表现独特的生命体验;中期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塑造神秘的超现实的对象世界,给人以先锋色彩;而后进入新的探索期,激情勃发,画面五彩斑斓,语言充满进攻型、反叛型。以上只是简单的概述莫言的创作特点,下面的内容将会从我个人的角度,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我对莫言的创作风格的看法。 一、莫言小说的题材内容方面 莫言小说的创作一直都把视线定格在农村,可以说是一直关注农村表现农村。莫言自己认为他选择写农村好像是一种命定,因为他在农村生活了整整二十年,尽管他一直骂

这个地方,恨这个地方,但他没有办法隔断与这个地方的联系。他生在那里,长在那里,他的根在那里。只要他一离开农村,离开土地,进入都市,就会产生一种眷念。因此在以后的一系列创作中,农村的生活就成了他灵感的来源。比如说莫言十三岁时曾在一个桥梁工地上当过小工,给一个打铁的师傅拉风箱生火,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的产生就与他的这段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说中的黑孩虽不是莫言本人,但与他是一体的,心灵相通的。他在农村二十多年的生活,就像电影胶卷一样,一部一部的储存在他的脑海中,这些内容可以写成小说,可以用语言描述出来,农村题材在他的笔下还没有写完,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东西值得他去写。莫言能一直用农村题材继续小说的创作,并不是一味的编造,而是他掌握了一种同化生活的能力。同化可以把听来的别人的生活当做自己的生活来写,可以把从某个角度生发想象出来的东西当做真实来写,这也就是一种想象力。莫言故乡的一些奇人奇事也有很多被写入了小说中,《红高粱家族》就是融入了许多这种故事。莫言的故乡与他的创作题材的关系也是十分复杂的,故乡对于莫言来说是一个久远的梦境,是一种伤感的情绪,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也是一个逃避现实生活的巢穴。那个地方在他的脑中会永远的存在下去,并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二、莫言小说的语言表达方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