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会考学考精简版全重点精华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会考学考精简版全重点精华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会考学考精简版全重点精华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会考学考精简版全重点精华

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含义:

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政治/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性质=国体: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政)

人民民主≠全民民主

权利(政治上)≠权力(法律上)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2)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3)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3)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

(1)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

(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了;

(3)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4)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

1、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2、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3、公民的政治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监督对象: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注意: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二、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重要性: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它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注:是守法和司法上的平等,不是立法上的平等。

2、坚持权利与依法统一原则。

(1)我国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二者不可分离。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2)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3)维护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做法:

①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②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

③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框题: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一、政治生活中的信念:崇尚民主和法制。

二、政治生活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重要内容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机构成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最根本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原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离开世界而单独存在和发展,国际社会的竞争与合作对每个国家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身在校园,心系天下”是我们青年学生的高尚情怀。

做法: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三、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重要性:政治生活的内容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作用: 有助于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有助于我们放眼世界风云,紧扣时代脉搏,开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眼界。

③有助于我们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观念,关心国家大事,自觉地服从和维护国家利益。

④有助于我们增强公民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

⑤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原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作用:①可以激发我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

②可以培养我们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③可以提高我们辨别政治是非的能力,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框题: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2、选举方式选择依据: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水平、选民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3、选举方式的发展历程:

1953年,我国进行首次普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并普遍实行差额选举。

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4、选举权利的重要性/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选民参加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项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3)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5、如何参与选举权利:

(1)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

(2)增强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

(3)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第二框题: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

1、民主决策的重要性:

政府的重大决策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不同的民主决策方式: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体现了决策的民主化(形成决策之前)

原因/重要性: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拓宽民主反映渠道

具体做法/方式: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

②专家咨询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形成决策之前)

具体方式:论证会、座谈会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草案出台之后)

重要性: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

④社会听证制度(草案出台之后)

好处: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的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完善。

3、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过程

4、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重大意义:

(1)有助于决策者:

①有助于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

(2)有利于促进公民:

①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②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框题: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效途径。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一、村民委员会

1、村民委员会含义: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2、村委会的性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国家机

关≠国家政府(政府最低是乡镇一级)】

2、村民自治的内容:

①自己选举当家人,使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②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管理。

③村民自制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使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行为,用民主办法管理村里事务的有效途径。

监督村干部的形式: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二、居民委员会

1、性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作用:

①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②管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③调解居民纠纷

④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⑤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3、居民自治的内容:《中国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干部有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和质询。

4、居民自治的作用: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地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

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三、中学生参与民主管理:

具体方法:通过调查或收集有关资料,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像交通、文化设施、环境治理等,共同形成一项改进本社区管理的建议。

意义: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第四框题: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4)监督听证会

(5)民主评议会

(6)网上评议政府

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要求/如何行使:

(1)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

(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3、行使监督权利的意义:

对被监督者: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的工作

对监督者: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基本内容:依法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公民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①是否遵循宪法、法律、规则和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②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③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国家性质??→?决定

政府性质??→?决定

政府职能

一、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政府不直接干预/从事经济活动)

1、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行政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主要职能:

(1)政治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原因:根本任务,主要矛盾

(2)经济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3)文化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方面,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引导人民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另一方面,政府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 社会建设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养老、就业、医疗。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各级政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在法制轨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上开展工作。 ·政府≠包办一切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联系实际】简政放权是为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是弱化了政府职能。 ·公安属于政府

3、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

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 4、政府的作用:

(1)管理职能: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服务职能: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 5、公民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做法: ①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 ②支持政府的工作 ③寻求政府帮助 ④监督政府行为

⑤提高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

二、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原因:①我国性质②政府的性质③党的宗旨

2、原则/对人民负责的表现:

(1)坚持为人民服务(强调出发点,为民服务,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态度。

思想: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

做法: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

(2)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落实到行动中)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收集群众意见)到群众中去(将决策、措施落实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强调怎样开展工作的问题)

3、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解决途径:

①从单位、社会团体等方面得到帮助

②求助于政府

4、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

①开设热线电话;

②设立信访部门;

③依法建立行政裁决制度。

5、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意义:

①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②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政府:依法行政

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

1、依法行政的概念: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为什么依法行政/重要性: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依法行政的要求/如何依法行政:

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用于责任、敢于担当,坚持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4、依法行政的意义:

对人民:(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对政府:(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对社会:(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崇尚法律权威)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5、为什么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

①国家性质决定,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②(第4点中4个有利于)

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基本途径

④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6、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还要做到: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7、政府权力行使的环节:决策、执行、监督

8、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目标)、民主决策(保障)、依法决策(前提)科学决策: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民主决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是决策能够更好的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依法决策: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政府的决策关系国计民生

9、如何减少决策失误:

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为什么权力要受到监督和制约:

①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②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

穷。

2、怎么进行监督:

①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官人,让权力在阳光(公开、透明)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②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国家权力机关

中国共产党

外部人民政协

社会与公民(舆论)

行政监督体系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

上级政府

内部监察部门

法制部门

审计部门

3、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切实保障广大人民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行为;

(2)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掌权者办事具有可遵循的统一规范,确保权力按法律行使,合理运行。

4、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1)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2)更好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

(3)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4)防止滥用职权,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5)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的政府。

5、法制政府的基本要求: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6、政务公开的原因: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

7、政务公开的意义:

①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②更好的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8、政府权威的概念:

9、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可的威望和影响力

·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10、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

11、政府怎样树立权威: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完善社会管理、优化公共服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政府工作人员应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脚踏实地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

③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做表率,牢记权为民所赋,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

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我国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我们的政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内容。

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3、权力机关与其他机关的关系:

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4、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但不是行使全部权利)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

①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②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统一;③有利

于我国各民族平等和团结;④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⑤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⑥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⑧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⑨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

6、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们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

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7、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①立法权:和法律的修订、制定有关。

我国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

②决定权:和重大事项通过有关。

③任免权

④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

(人大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其他机关不监督人大)

8、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当家作主但不直接行使权力)

9、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各项职能,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10、人大代表的义务:

①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③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

④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11、人大代表的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12、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13、国家制度:狭义(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广义(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体现中共领导如何把党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共产党(问各民主党派)→国务院起草(政协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问)→人民重大方针出台→专门的机关执行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2、国家机构(国家机关的总和):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3、人民代表大会的意义/重要性: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最重要特点/原则——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

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5、民主集中制的体现/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的关系:

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大代表民主选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决策少数

服从多数。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审判机关、人

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中央和地方如何分权),中央集权,地方合理分权,充

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6、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最鲜明特点。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内容:

①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

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9、怎么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坚持制度自信,不是固步自封。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相适应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历史事实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没有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事业。

2、新中共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建设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

社会改革,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3、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4、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①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③党领导的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5、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

6、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②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7、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

①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方向: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8、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发展表现:

①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015年GDP全球第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不断健全)

③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实现大发展

④关注民生,推进社会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⑤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将其放在突出地位

9、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1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11、中国共产党在依法治国中领导的重要性: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

12、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13、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14、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15、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好宪法,是我们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

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

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

的理论成果理论体系(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最新成果)

3、邓小平理论:

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6、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

执政(共产党)参政(各民主党派)特色鲜明

1、民主党派的性质: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

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

本政治制度。

3、形成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一党专制≠联盟执政),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4、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是独立的,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5、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长期共存”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多党合作制度要长期存在下去。

“互相监督”实质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监督,尤其强调参政党监督执政党。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明参政党要和执政党一道经受考验,共同承担国家和民族盛衰兴亡的责任。

6、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7、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8、协商的机构

政协性质统一战线

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9、政协的职能:(不履行政府的职能)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10、协商民主的渠道: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

商、社会组织协商等

11、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

适合我国国情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我国的重要国情之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首要原则)、民族团结(重要原则)和各民族共

同繁荣(根本原则,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不是同步、同时繁荣,不仅仅指经济上的繁荣)

4、坚持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原因:

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②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做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5、坚持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内涵:

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6、对民族平等原则的理解(误区): ①※民族平等并不是要消除民族差异。 ②并不意味着各民族发展程度是一样的。 ③不仅仅指政治地位上的平等。

④不仅仅指平等地享有权利,还有平等地履行义务

⑤※国家给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政策并不违背民族平等的原则。 7、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关系:

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8、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作用: ①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②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③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9、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含义: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10、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原因: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11、三项原则的关系:

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障。 12、如何实现民族共同繁荣: 国家:经济、政策扶持

发达地区:帮助、带动其他民族 各民族:自力更生

13、维护民族团结,我们该怎么做/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①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

②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原则??

→?依据

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①基本政治制度 ②基本民族政策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少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就

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4、自治权的含义:

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

5、民族自治区:社会主义制度,一定的自治权,民族团结

特别行政区:资本主义制度,高度的自治权,祖国统一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7、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8、民族关系:相互依存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1、基本政策/国策:宗教信仰自由(不鼓励,也不剥夺信教的权利)

2、原则: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3、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实质: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权利

·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我国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

·我国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4、依法(≠限制)管理宗教事务:

目的: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邪教不是宗教,其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我国宗教界人士也坚决反对邪教。

5、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6、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社会主义属于无神论,宗教属于有神论)

既是社会主义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7、如何对待宗教: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8、中学生该怎么做:

①弘扬科学精神

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行动指南)、制度(根本保障)三位一体构成的。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一、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主权国家的含义: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

主权国家的分类资本主义国家

发达国家

经济发展程度发展中国家

3、地区的含义:国际上还有一些区域因不具有国际社会承认的主权,被称为地区。

4、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基本)、领土(发展不可少的条件)、政权、主权(最重要)的是主权。

5、主权的重要性: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6、国家主权两个特性:对内: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

对外: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

7、两个特性之间的关系:两个特征紧密相连,只有对内至高和对外独立二者紧密结合,国家才真正拥有主权。

8、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独立权(我们态度不受别人干涉)、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管人、管事、管物)。

9、主权国家的义务: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

10、国际组织(不是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的)的含义: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11、国际组织也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12、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政府间的

国际组织的类型非政府的

世界性的

从范围上分区域性的

13、国际组织的作用:

①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②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③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14、10月24日定为“联合国日”

15、联合国的含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的产物。193个会员国,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16、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17、联合国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18、联合国的作用:

①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②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实行人道主义援助

19、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

①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②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③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不是参加一切活动)。

二、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1、国际关系的含义:国家之间(最主要)、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2、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方面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

复杂多样的: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3、国家间交往的主要方式:

①贸易

②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

③外交

④缔结条约或协定

⑤使用武力

4、国家利益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

5、国家合作的基础: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6、国家间冲突的根源:利益对立。

7、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力量。

8、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国家(≠共同)利益

9、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容: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10、我国的做法: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当今政治格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的含义: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它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

①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②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4、当今世界情形:

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5、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

6、为什么当今世界仍不安宁: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

7、发展问题的含义: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8、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

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9、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南北发展不平衡

10、发展问题:南北问题

和平问题:东西问题

11、和平和发展的关系:

①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②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和平。

12、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和强权政治

13、维护和平和发展的措施:

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14、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①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②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③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④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国际新秩序政治(和平)

经济(发展)

15、我国对新秩序的主张:爱好和平、向往发展

16、辨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快,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

(1)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2)一个国家能否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而一个国家对外政策是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并不是由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决定的。

(3)经济繁荣,且致力于维护世界与发展,不称霸的国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才更大。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阻碍。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越快,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越大。

17、如何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应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有赖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同时,还有赖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和壮大。

二、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2、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3、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

4、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5、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

6、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7、我国的应对: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增强综合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1、外交政策的含义: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外交政策是国家对外职能的体现,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3、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我国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是不结盟。

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①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的含义: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②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首要目标),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④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

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6、建国之际,毛泽东提出的三条外交原则: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使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

8、我国的作用(≠决定性作用):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

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9、中国取得如此辉煌的外交成就的条件: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肩负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

③我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不断发展。

④我国反对任何形式的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径。

⑤我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⑥我国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国际性挑战。

⑦我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稳增长。

·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我们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中国为什么走和平发展道路:

①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④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⑤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正确道路。

⑥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⑦锻造了一支在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

补充:

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中国共产党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实现形式有哪些

(1)领导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掌握国家权力,以此保证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方针政策能够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在备考政治会考的时候,高中生考生要学会归纳知识点,将知识点联系起来,理清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及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主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及之间的关系 (1)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意义: 有利于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巩固国防。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2)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5.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或: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A、客观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B、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高中政治会考必备知识 走近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地位、基本要素和基本权利与义务? (1)地位:是国际社会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基本要素:主权国家由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基本要素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3)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对于基本权利的掌握需要理解,能够举例识别) (4)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 2.国际组织分类和作用? (1)分类:政府间和非政府间,世界性和区域性。 (2)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 3.联合国的性质、宗旨、原则和作用:

高考必背政治[人教版]高中政治考点汇总(必修_选修)_框架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一、货币 二、价格 三、消费 四、生产与经济制度 五、企业与劳动者 企业如何成功经营 六、投资与理财 七、个人收入的分配 八、财政与税收 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十、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一、公民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4)公民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5)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选举 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管理 监督的渠道和意义 二、政府 (1)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 (2)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3)公民救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 (4)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对政府权利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和方法 (5)政府的权威的表现和确立 三、政治制度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人民代表的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人民代表的义务 人民代表大会实行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2)我国的政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领导核心地位、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2、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容和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政策 信仰自由;依法管理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1、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2、{联合国}宗旨原则、作用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1、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 2、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决定因素、基本目标、宗旨、立场、基本准则 2、我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高中政治知识点(全)

高中政治4本必修教材背诵提纲 经济生活背诵提纲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⑴价值决定价格。劳动生产率、原材料、流通→成本→价值量→价格 ⑵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天气、政策、市场炒作、消费心理等→供求关系→价格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2.价格变动的影响: ⑴影响生活(消费者、需求量): ①影响商品的需求量:价格上升,减少购买;价格下降,增加购买。 需求有弹性: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 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大 ②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商品价格上升,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 商品价格下降,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 ⑵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分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其使用量;价格提高,减少其使用量。

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预期,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保持物价稳定。 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居民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 4.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生存消费比重下降,恩格尔系数降低。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6.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最新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精华总结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精华总结 必修一经济生活 1、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买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需求法则——商品价格升高,需求减少;价格降低,需求增加。(2)不同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需求弹性(生活必需品反应小,高档耐用品反应大);(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补品呈反向变动,替代品呈正向变动) 5、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投入。 6、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性因素。 (2)居民收入是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消费水平受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受收入差距影响。 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应践行的基本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8.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9、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1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1.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怎样经营公司)? 精品文档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政治生活 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国家性质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3)遵守宪法和法律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或者公民正确对待政治权利和义务)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A、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C、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EG、网络民主一方面促进了政府与公民的活动,另一方面导致网络谣言四起,谈谈你对网络民主的认识积极: ①政府与公民的互动,体现了政府在积极转变职能,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 ②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民主和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③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言论自由和监督权。 消极: ①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要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③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不得干扰正常公务活动; ④有序参与民主政治 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EG 我国为什么以及如何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 为什么: 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利。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和真实的民主权利。 3.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社会的基础、标志。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如何做: 1.公民要不断提高自身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2.政府要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 (4)通过社会听证会制度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3、民主管理——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 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③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 ⑤有利于调动公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型。 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 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舆论监督制度。④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如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2)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力: A.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B.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3)意义: (1)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4)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5、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是什么:有序的政治参与就是合法的政治参与, 一方面,公民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另一方面,公民政治诉求的表达,应当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进行。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中会考是高考的通行证,只有通过会考,才能参加高考,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 高中政治会考必备知识点 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①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注: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②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有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出较高的使用价值都有顺利的销售,实现商品的价值。注:商品生产者从商品判断标准的中得到的启示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只有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顺利实现商品价值。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质量上乘的商品,其价值容易实现。同时,产品质量越好,信誉越高,使商品供不应求,商品生产者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职能是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生活中表示为价格标签)——表现和衡量其他 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要求: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注1:货币的本质决定的货币职能,货币的职能体现货币的本质。 注2: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不是说货币只有这两个职能。注3: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流通手段强调货币在交换中的媒介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货币参与交换的过程。 在交换过程中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表现的是货币流通手段的 职能;若交钱提前于交货或滞后于交货则表现的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

高中政治会考精华知识点 精简版

学业水平测试题纲 (一)选择题部分 一、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如价格是……) 2、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3、支付手段(赊账) 4、贮藏手段(作为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如买金条) 5、世界货币。 二、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当供不应求时,物价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当供过于求时,物价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四、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五、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主要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主要表现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具有导向作用: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六、股票、债券和保险: 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是股份凭证,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或红利收入,另一部分是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债券:稳健的投资,分为: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国债风险小,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企业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 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途径,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要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订立保险合同。 七、汇率: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八、劳动者的权利: 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九、国家财政收入及作用: 财政收入: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分为税收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财政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十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十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十三、国体和政体的含义及关系: 国体:指国家的性质。 政体:一个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 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十四、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人教版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pdf

人教版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 【篇一】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于所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基本内容和要求(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必然性: 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③意义:第一、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 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 第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 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 配的社会地位。 ④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4、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内容: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③意义: 第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 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第二、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 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④原则: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分配原则 1、含义: ①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提高——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②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 收入差距不要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具有一致性。表现在:效率是公平的物 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篇二】 1.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 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2020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及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主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及之间的关系 (1)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意义: 有利于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巩固国防。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2)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5. 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或: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A、客观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B、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高一政治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对于大家进行高一政治必修一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一、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注意: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了解3、货币的职能(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B、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

高中政治重要知识点分类总结

高中政治重要知识点分类总结 关于核心的说法: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关于(产生)生存和发展的说法: 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或说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多样性 关于关键的说法: 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人们解决矛盾(问题)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属性的说法: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商品的二因素或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可说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还可以说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共有属性、特有属性、社会属性)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二重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区别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关于特点的说法: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关于前提、基础的说法: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是——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 我国政党制度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多样性。(也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于标志的说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可以说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是——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文化遗产。 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建筑(也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的发明。(区别: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关于实质的说法: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高二会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高二会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会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会考又被称为小高考,是考查高中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大家要正确对待。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政治会考中政治生活的详细资料,供您阅读。高二政治会考中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会考又被称为小高考,是考查高中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大家要正确对待。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政治会考中政治生活的详细资料,供您阅读。 高二政治会考中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 《政治生活》 一、主体之一——公民(权利、义务、三原则、四政治参与) 1、公民做事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②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政治自由;监督权. ③公民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④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应坚持的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⑤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2、★民主决策的方式: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民主决策意义?首先,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其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再次,有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民主监督的方式:①信访举报制度;②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通过舆论监督制度;④监督听证明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民主监督意义?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有利 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某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如何行使监督权: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采取合法的方式,实事求是,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4、★民主管理:实行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二、主体之二——政府 1、★政府职能: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和同一性问题(区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局限性: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本原。(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优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下列说法均属于唯物主义: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天地合而万物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气者,理之依也。 4、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识,感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掩耳盗铃。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物是观念的结合,存在即被感知。 我思故我在。心外无物。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客观唯心: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理生万物。 上第七天创造世界。现实世界是理论世界的影子。 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高中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记背

高中政治教材解题细节关键词记背 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村委会(居委会)的性质:是村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家行政机关。 ◇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各级人民政府是行政机关,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民主党派的性质: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性质: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主张实行西方多党制的实质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可。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高中政治教材解题细节关键词记背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是否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标志。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障。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有利于出口 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有利于进口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6、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二者在一般情况下成正比。 7、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8、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②提高生产要素的投入 9、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收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10、消费类型:按交易方式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12、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心理 13、树立正确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点汇总

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点汇总 出差订酒店就用趣出差,单单有返现,关注微信小程序或下载APP立即领取100元返现红包 高一政治是高中阶段重要的课程,需要需要抓住一些重点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点一 1.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 1必要性:是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对规范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市场交易健康,正常,有序地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基本内容:①自愿原则。自愿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②平等原则。这既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的一条重要原则。③公平原则。公平就是公平交易,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公平原则是市场交易的灵魂,是衡量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是否规范的试金石。④诚实信用原则。它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3违背市场交易原则的危害性:损害消费者利益;浪费社会财富;造成社会矛盾;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2.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一是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二是生产决定消费水平。三是生产决定消费方式。四是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

作用于生产。首先,消费是社会生产四个环节中的最后一环,其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第三、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第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3.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保护消费者权利的重要性:①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②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③不仅有利于消费者个人,也以生产经营者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 2消费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 ①安全权。②知情权。③自主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⑤求偿权。⑥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尊重权。 3消费者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①消费者要学法、懂法、知法,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点二 1.进口和出口的关系: 1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制约着利用外资的规模;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增加就业→发展对外贸易首先要努力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进口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方面,往往还能带动出口 2数量:贸易差额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总 结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精华总结 必修一经济生活 1、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买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4、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需求法则——商品价格升高,需求减少;价格降低,需求增加。(2)不同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需求弹性(生活必需品反应小,高档耐用品反应大);(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补品呈反向变动,替代品呈正向变动)

5、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投入。 6、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性因素。 (2)居民收入是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消费水平受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受收入差距影响。 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应践行的基本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8.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9、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