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利用荻枯茎栽培糙皮侧耳和美味扇菇

利用荻枯茎栽培糙皮侧耳和美味扇菇

利用荻枯茎栽培糙皮侧耳和美味扇菇
利用荻枯茎栽培糙皮侧耳和美味扇菇

食用菌学报 2013.20(4):24~26

收稿日期:2013-09-21原稿;2013-10-25修改稿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300013)、“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鲁东大学校专项(编号:LY2010011)的部分研究内容

作者简介:王建瑞(1978-),男,2013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食药用菌资源保护。*

本文通讯作者 E-mail:j

unwusuo@126.com文章编号:1005-9873(2013)04-0024-03

利用荻枯茎栽培糙皮侧耳和美味扇菇

王建瑞,刘 宇,鲁 铁,王庆洲,图力古尔!

(鲁东大学农学院,山东省食用菌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烟台264025

)摘 要:利用荻枯茎栽培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美味扇菇(Panellus edulis),结果表明:以荻枯茎为主料栽培的两种食用菌菌丝生长速度和子实体原基形成均较棉籽壳慢约2~3d,但绝对生物转化率均(糙皮侧耳为21.0%、美味扇菇为20.1%)高于棉籽壳栽培组(糙皮侧耳为17.7%,美味扇菇为16.0%)。关键词:糙皮侧耳;美味扇菇;菌丝生长速度

荻草,学名荻(Triarrhena saccharif

lora)为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禾本目(Graminales),禾本科(Gramineae)

,荻属(Triarrhena)

,俗称荻子、霸王剑等,系多年生草本水陆两生植物[1]

。荻主要分布于温带地区,其

主要集中在沿江河流域、湖畔滩涂、海滨港湾及

内陆的低注地带生长[2]。荻是多用途草类[3]

,尤

其是作为野生牧草使用,

该草春季萌发早,常成片丛生,产量高,是牛、羊、猪以及鹿等哺乳动物放牧中选食力量最强的植物。此外,

荻还可用于填充物、人造棉、纸浆、乙醇生产等以及建筑用材料的原料。由于野生荻草的繁殖能力强,

分布广泛,大量的荻草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

4]

。本研究利用荻枯茎作为食用菌的新培养料,不仅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荻资源,而且还为研究食用菌的新

型培养料开辟途径[

5]

。笔者拟采用野生荻作为食用菌培养料,

通过与棉籽壳培养料作对比,研究不同培养料配方对食用菌菌丝生长速度及产量的影响,

一方面可以开发利用丰富的荻资源,另一方还可以降低食用菌的生产成本,为食用菌高效栽培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菌株

糙皮侧耳(

P.ostreatus)(菌株编号:100309)和美味扇菇(P.edulis)(菌株编号:090919)来源于鲁东大学菌物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菌种保藏

中心。

1.2培养料来源

荻草:

10月份采于分布于鲁东大学乳子山的荻草地上部干枯植株,粉碎成2~3cm长的小段,晾干,通风干燥处保存。

棉籽壳、麸皮和玉米芯等购于山东烟台黄务市场。1.3培养料

对照组:

70%棉籽壳、20%麸皮、9%玉米芯、1%石膏粉;

配方A:70%荻枯茎、20%麸皮、9%玉米芯、1%石膏粉;配方B:35%棉籽壳、35%荻枯茎、20%麸皮、9%玉米芯、1%石膏粉。按照配方拌料,加入适量水,装100mL罐头瓶,每瓶装料合干重30g,聚丙烯膜覆盖瓶口,高压灭菌2h。1.4方法

将保存的菌种转接于平面培养基上,25℃恒温培养,当菌丝生长良好,长势均匀,长满平皿时保存备用。每瓶接入直径1cm的菌种3块,22℃恒温培养,菌丝满瓶后15℃培养箱(空气湿度70%以上)内出菇。每个配方15瓶。待菌丝长满培养料上顶后,沿瓶外壁直线方向定期测量菌丝生长长度,

记录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测量记录出菇干重,并按照干菇对干料比计算绝对生物转化率。

第4期王建瑞,等:利用荻枯茎栽培糙皮侧耳和美味扇菇

2 结果与分析

2.1菌丝生长

在3种培养料上,糙皮侧耳菌丝日生长量在

0.5cm/d左右,尤其是狄枯茎培养料,菌丝日生长

量平稳。生长天数相同,对照组的菌丝生长长度最

大,配方B的菌丝生长长度次于对照组,配方A的

菌丝生长长度最小。3种比较,对照组最初菌丝生

长最快,直到长满培养料,配方A菌丝生长较慢,

长满培养料较对照组晚2~3d左右;美味扇菇菌

丝生长长度变化与糙皮侧耳大致相同。同样,相同

天数,对照组菌丝生长长度最长,配方B菌丝生长

次之,配方A菌丝生长长度最小,对照组菌丝长满

的天数比配方A提前大约5d(表1)。

长势上,随培养时间变化,两种蘑菇菌丝生

长规律大致相同,培养初期,对照组菌丝白、粗

壮、浓密;配方A菌丝较细、稍稀疏,长势比对照

组差;配方B长势介于两者之间。培养后期,即

菌丝长满培养料时,3种培养料上的菌丝长势大

致相同,无明显差别,均粗壮、色白或乳白色。

不同培养料上菌丝生长情况虽有差异,但只

是在生长速度上有些差异,而长势以及菌丝长度

等最终生长水平基本相当。

表1 糙皮侧耳和美味扇菇在不同培养料上的菌丝生长速率

Table 1 Mycelial growth rates of P.ostreatus and

P.edulis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培养料Substrate

糙皮侧耳

P.ostreatus

美味扇菇

P.edulis

对照组Control 0.39 0.33

配方A Formula A 0.31 0.25

配方B Formula B 0.37 0.30

Values are expressed in cm/day after 15days(P.ostreatus)and 18days(P.edulis)incubation.

Control substrate:70%cottonseed hulls;formula A:70%T.sacchariflora stems;formula B:35%cotton seed hulls+35%T.sacchariflora stems.All substrates also contained 20%wheat bran,9%corn cobs and 1%gypsum

2.2产量

两种蘑菇在出菇期间子实体生长均较好,糙皮侧耳子实体大,菌肉厚实,色白,菌柄粗壮。美味扇菇子实体色黄,肉厚而细腻,柄短而粗壮。配方A培养的两种蘑菇产量比其它两种高,绝对生物转化率糙皮侧耳为21.0%,美味扇菇为20.1%,二者均高于20%;其次是配方,糙皮侧耳为18.8%、美味扇菇为19.7%,二者均在18%~19%之间;以上两组培养料中的出菇

产量均高于对照组的产量,如,糙皮侧耳在对照组中的绝对生物转化率为17.7%,美味扇菇为16.0%(图1)。

图1 3种培养料上两种蘑菇的出菇产量

Fig.1 Fruit body yield of P.ostreatus and

P.edulis obtained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3 讨论

食用菌生产中培养料的透气保水性制约着菌丝的生长速度、出菇快慢及整齐度等,其营养成分及比例影响着子实体的出菇质量。经过本实验研究可知,荻草可以作为糙皮侧耳、美味扇菇的栽培料,其菌丝生长的质量、长势以及最终产量等均与目前现有的棉籽壳等常见栽培料无明显差异,甚至更好。

荻草因疏松,茎秆中空弹性大,比重较小,脱水容易吸水难,经过粉碎、浸泡添加辅料之后,在装袋过程中极少发生刺破菌袋的现象。高压蒸煮之后,荻草组织变得紧实,持水性能较好,出菇过程中极少发生脱袋现象。

荻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生物产量潜力高和潜在用途广泛的野生植物。经过适当引种、栽培以及品种改良等农艺措施,可栽培繁殖,并使其生物产量大幅度提高,品质得到改善,充分利用荻草具有的优良特性进行食用菌生产,不但可以减少资源浪费,缓解食用菌栽培常用原料棉籽壳和木屑的短缺问题,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栽培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亮.中国植物志(荻属)[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9-26.

[2]刘大汉,张施耀.南荻北引栽培技术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3,(1):45-46.

[3]LEWANDOWSKI I,KICHERER A.Combustion

食 用 菌 学 报第20卷

quality of biomass:practical relevance andexperiments to modify the biomass quality ofMiscanthus giganteus[J].Eur J Agronomy,1997,(6):163-

177.[4]丘华昌,梁文芳,唐志文.荻(Miscanthus

)植株的养分含量和吸收累积特点[J].土壤通报,1992,23(5):219-

221.[5

]王连敏,王立志,李忠杰,等.野生植物荻的利用途径浅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21(5):27-

28.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ostreatus and Panellus 

edulisUsingDryS

tems of Triarrhena saccharifloraWANG Jianrui,LIU Yu,LU Tie,WANG Qingzhou,BAU Tolg

or*

(Agricultural Institute,Shandong Key Laboratory of Edible Mushroom Technology,Ludong 

University,Yantai,Shandong 

264025,China)Abstract:Pleurotus ostreatus and Panellus edulis were cultivated on substrates containing 70%cottonseedhulls,70%dry stems of Triarrhena sacchariflora,and 35%of each plant material.Mycelia growth rateswere slower,and the time from inoculation to primodium formation were 2-3days shorter,on the substratecontaining 70%T.sacchariflora stems compared with the two other substrates,but the biologicaltransformation rates(dry fruit body/dry substrate)for P.ostreatus(21.0%)and P.edulis(20.1%)werehigher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17.7%and 16.0%,respectively)recorded on 70%cottonseed 

hulls.Key 

words:Pleurotus ostreatus;Panellus edulis;mycelial growth rate[本文编辑] 马丹丹

杏鲍菇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杏鲍菇栽培现状 1.1驯化栽培史 杏鲍菇又名剌芹侧耳,日本称雪茸,在真菌分类上属无隔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是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及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菌。杏鲍菇是一种优质食用菌,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杏鲍菇的开发。在意大利、法国、印度等国先后进行了杏鲍菇的栽培研究,Kalmar (1958)首次进行栽培试验,Henda (1970)在印度北部克什米尔高山上发现杏鲍菇并进行了段木栽培,Vessey (1971)分离培养出杏鲍菇菌种,Cailleux (1974)利用子实体上菌褶分离获得菌种,Ferri(1977)进行了商业栽培,但只得到有限的成功。我国三明真菌所从1993年开始对杏鲍菇菌株选育,生物学特性和栽培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向全国推广应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目前福建、浙江、山东、河北和台湾省已开始规模化生产,杏鲍菇产量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又一重要食用菌。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1年全国杏鲍菇总产量仅2.1万吨,2004年达到6.1万吨。杏鲍菇出口创汇方面无论干菇与鲜菇,都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它是一个有着发展前途的珍稀食用菌。1998年日本已正式将杏鲍菇列入可供商业栽培和销售的新

菇种。近年来,泰国、美国、日本、我国的台湾省采用调温、调湿的自动化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实现了工厂化生产。现在,杏鲍菇已推广应用到全国各地,开发出了不同的栽培方式方法,并已进行了反季节生产 1.2菇厂构建的基本要求 1.2.1厂址的选择 (1)菇厂附近要有充足的原料和可供雇佣的劳力;(2)菇厂附近有良好的运输条件,交通便利,道路完好。;(3)场所较开阔,有充足的场地。;(4)地势高,通风良好,雨季不会有积水。;(5环境清洁,周围无垃圾堆饲养场等。;(6有清洁的水源和电力供应。 1.2.2菇厂布局 一般来说,中小规模的菇厂规划,基本以现有房屋为主,搭建其他临时建筑进行补充来满足生产要求。但总体设施要配套布局要合理。场所规划需划出生产区和生活区。生产区要有原料仓库、灭菌锅炉房、配料室、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生活区是生产工人的主要活动场所,要有保障生活的各种设施。

金针菇种植技术范文

金针菇种植技术范文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又称毛柄小火菇、构菌、朴菇、冬菇、朴菰、冻菌、金菇、智力菇等,英文为:“EnokiMushroom”。学名为Flammulinavelutiper(Fr.)Sing。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 ___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栽培金针菇的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因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故称金针菇,属伞菌目白蘑科针金菇属,是一种菌藻地衣类。金针菇具有很高的药用作用。金针菇在界广为分布,中国、日本、 ___、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在中国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东起江苏,西至均适合金针菇的生长。金针菇不含叶绿素,不具有光合作用,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但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生长,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物,为腐生型,是一种异养,属担子菌类。金针菇是一种木材腐生菌,易生长在柳、榆、白杨树等阔叶树的枯树干及树桩上。江苏灌南、河北、安阳、林州等。河北石家庄灵寿大量白金针菇,每到十一二月份当量产销各地。 金针菇由营养器官( 菌丝体)和繁殖器官( 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

⑴菌丝体由孢子萌发而成,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菌丝通常呈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枝,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便成菌丝体。和其它食用菌不同的是,菌丝长到一定阶段会形成大量的单细胞粉孢子(也叫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有人在实验中发现,金针菇菌丝阶段的粉孢子多少与金针菇的质量有关,粉孢子多的菌株质量都差,菌柄基部颜色较深。 ⑵子实体主要功能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金针菇的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组成,多数成束生长,肉质柔软有弹性。菌盖呈球形或呈扁半球形,直径1.5~7厘米,幼时球形,逐渐平展,过分成熟时边缘皱折向上翻卷。菌盖表面有胶质薄层,湿时有粘性,色黄白到黄褐,菌肉白色,中央厚,边缘薄,菌褶白色或象牙色,较稀疏,长短不一,与菌柄离生或弯生。菌柄中央生,中空圆柱状,稍弯曲,长3.5~15厘米,直径0.3~1.5厘米,菌柄基部相连,上部呈肉质(亦有书说菌柄为纤维质、胶质),下部为革质,表面密生黑褐色短绒毛,担孢子生于菌褶子实层上,孢子圆柱形,无色。 【营养】金针菇是腐生真菌,只能通过菌丝从现成的培养料中吸收营养物质。在栽培中,培养料的选择对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金针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所需的营养包括氮素营养、糖类营养、矿质营养和少量的维生素类营养。氮素营养是金针菇合成蛋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新技术 金针工厂化栽培主要是反季节栽培,其实际意义就提高栽培者的经济效益。为了获得优质高产的金针 菇那就必须遵循金针菇生长的规律,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本人把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做一介绍。 一、制冷设备(日产250kg金针菇所需设备为例) 1 、接种室:30 ㎡,3P空调一台 2 、培养室:90 ㎡,10P制泠机组一台 3 、催蕾室:60 ㎡,7.5P制泠机组一台 4 、抑制室:60 ㎡,7.5P制泠机组一台 5 、出菇室:100 ㎡,10P制泠机组一台 以上温室上下四周都需要安装7-10cm泡沫彩钢板保温和便于消毒清洗;培养室、催蕾室、抑制室用木 材或不锈钢制成5-7层培养架:宽0.8m,长视温室而定,层距0.4m,架距0.5m;出菇室制成4层培养架,宽0.8m,层距0.5_0.6m,架距0.5m,这样能充分利用制冷设备,温室上方中间各安一台轴流式风机,内连接分风桶,下方平地面前后或左右每隔一米开一个直经0.2米的孔。 二、常规设备 拌料机、装袋机、灭菌灶、周转筐等 三、原材料 棉籽壳石膏粉白糖石灰玉米粉菜籽饼折角袋橡筋大颈圈等 四、栽培技术 1、培养料配方(%) 棉籽壳77 石膏粉1 白糖1 石灰2-3 玉米粉18 菜籽饼5 (没有菜籽饼可增加同量玉米粉),石 灰气温低时少用,气温高时多用,含水量65%。 2、拌料装袋(23cm*30cm折角袋1000袋计算) 称取(公斤)棉籽壳640 石膏粉18 白糖18 石灰54 玉米粉125 菜籽饼45 水1 080 将原料拌均匀及

时装袋,套上大颈圈中间打孔插入直经2cmPVC管双层报纸橡筋封口,灭菌温度达10 0度保持12小时,闷锅6—8小时及时搬入接种室冷却。 3、接种 料温度降至30度内,先将接种室连同菌袋喷洒克霉灵消毒,30分钟后接种:去掉封口报纸,拔出PVC管,将菌种拔入孔中并盖满料面,再双层报纸橡筋封口,接种完成后及时搬入培养室。 4、菌丝培养 培养室温度16—18度,每天换气2次,每次30—60分钟,此期间尽量不翻动菌袋,但应尽早选出病虫袋 定期向菌袋表面空间地面喷洒克霉灵消毒,15—20天可长满菌袋。90%左右满袋即可进行催蕾。 5、搔菌催蕾 将已长满菌丝的袋子去掉封口纸手动或电动搔去颈圈中2—4cm老菌皮,搬入催蕾室,表面喷洒克霉灵消 毒,控制温度10—12度,湿度90%,光照200LX8小时,每天换气2次,每次30—6 0分钟,7—10天现蕾,菌柄1—2cm时转入抑制室管理。 6、抑制 抑制室温度3—5度,湿度80%,每天换气4次,每次30—40分钟,经7—10天抑制,菌柄长至3—5cm长时转入出菇室管理。 7、出菇室管理 出菇室温度5—7度,湿度85%,光照300LX8小时,每天换气2次,每次60分钟。及时套袋(23*43筒膜)将筒膜套在颈圈上再挽下低于子实体,待菌盖0.6—1cm时提起筒膜,再套一个橡筋圈并留一通气孔,根据市场需求,柄长15—20cm(大约7—10天)采收,此时子实体洁白鲜嫩,头潮菇平均重500g左右,用双层草纸和双层塑料袋定量密闭包装及时上市销售,抑制室可储藏10—15天不降低质量。一般头潮菇平均每袋可产500g左右,只采一潮菇淘汰,其菌料可用来栽培平菇、鸡腿菇等,留二潮菇不利于泠库利用且子实体商品价值低。

白灵菇工厂化栽培工艺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1091411.html, 白灵菇工厂化栽培工艺研究 作者:张晓菡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16期 摘要:采用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1号菌株进行工厂化袋栽试验。结果表明:配方4为白灵菇工厂化栽培最适培养料配方;适当提高白灵菇栽培袋装料量,可提高其相对产量;白灵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主要靠培养基自身的含水量,一定的含水量是确保其高产优质 的先决条件;小米粒菌种具有菌丝萌发速度快、菌丝强壮、接种方便的特点,可缩短生长周期,节约成本;后熟时间对白灵菇菌丝的生长以及菇蕾分化时间、产量和质量都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白灵菇;工厂化;液体菌种;后熟 白灵菇学名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Inzengae) Quèl],别名刺芹侧耳白色变种、 白阿魏蘑、白灵芝菇和玉雪阿魏蘑等,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白灵菇子实体单生、群生或近丛生,菌肉白色细嫩、不变色、厚,开伞慢,组织细密结实,货架期长,质地脆嫩,风味独特,在市场上享有“蚝菇王”、“素鲍鱼”之称。 目前,中国白灵菇栽培以传统栽培为主,其受自然条件和季节的影响很大,产品不能周 年生产,均衡供应,产量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因此,白灵菇工厂化栽培势在必行[3-4],白灵菇工厂化栽培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温、光、气、湿)设施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5-9]。笔者选用山西鼎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白灵1号菌株进行工厂化袋栽生产,比较不同生产工艺对白灵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 1供试材料 供试白灵菇1号菌株系山西鼎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台湾、福建、北京、山东和山西等地区收集、引进的白灵菇菌种资源中选育所得。 1. 2 生产工艺试验 1.2.1 白灵菇工厂化栽培培养料的筛选本试验分为试管试验和工厂化出菇管理两个阶段。 在试管试验中,采用25 mm×200mm的试管,根据各配方中各组成成分比例配料,每个试管装干料20 g,含水量64%。高压蒸汽灭菌,无菌操作下接种,放入恒温培养箱内25℃暗培养,观察菌丝色泽并记录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每个处理重复5次。工厂化出菇管理,记录每袋产量和栽培周期,每个处理重复10次。配方1:棉籽壳40%,木屑40%,麸皮13%,玉米粉5%,过磷酸钙1%,石膏1%;配方2:木屑40%,玉米芯40%,麸皮13%,玉米粉5%,过磷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打印本稿】【进入论坛】【推荐朋友】【关闭窗口】 2008年04月17日 09:12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欧洲南部,非洲北部以及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肉肥厚,质地脆嫩,且具有杏仁香味,是高档食用菌。杏鲍菇的发菌适温为23-25℃;形成原基的温度为10-18℃,最适12-15℃;菇体发育适温范围为10-21℃。日本的工厂化杏鲍菇栽培,其拌料,装瓶,灭菌,接种,培养,搔菌,育菇,挖瓶等工序都采用机械操作,由传感器和电脑自动控制温,湿度,投资大,效益高。许多理念和技术值得借鉴。 1、菇房:分为发菌室,催蕾室和育菇室。菇房宽3.5M,长9M,高3.5M。各室的门统一开向走廊(图2),廊宽2M。墙体喷涂聚乙烯发泡隔热层。菇架双列向排列,四周及中间留有过道,便于操作和空气循环。发菌室菇床7层,层距0.35M;催蕾室和充菇室菇床5层,层距0.45M,底层菇床距地面为0.25M。 2、设备:有制冷,通风,喷雾(图3)光照四种主要设备。各室配备1台5HP的制冷机和1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或2室配备1台8HP的制冷机组和2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催蕾室与育菇室的天花板上及纵向二垛墙各安装2盏40W日光灯。各室按装1台45W轴流电风扇,新鲜空气经由缓冲室打入菇房,废气从另一排气口经缓冲室隔层排出。 3、木屑配方(干料100kg中的比例):原料名干重含N%含N%备注杂木屑 39kg 1.00 0.39kg 折干85%玉米芯 39kg 0.48 0.19kg同上麸皮 20kg 2.20 0.44kg同上碳酸钙 2kg 0 0或石灰合计 100kg 0 1.02kg N%=1%木屑先喷水堆积,玉米芯粉碎0.3-0.5cm颗料,含水量62%-65%。(国内配方:棉子壳68%,蔗渣10%,麦麸20%,蔗糖1%,碳酸钙1%。料水比1:1.2)。 4、装瓶:机械装瓶,中心打孔,加滤气瓶盖。采用耐高温塑料筐(16瓶/筐)。(袋式:聚丙料袋,宽17cm,长36cm,厚度0.05mm。装干料500克)。 5、灭菌:高压灭菌,121℃,1.5小时。 6、接种:瓶温30℃以下,无菌室接种。 7、培养:发菌室恒温23-25℃,黑暗。随着菌丝的生长,瓶中CO2浓度由正常空气中的量0.03%逐渐上升0.22%,较高浓度CO2可刺激菌丝生长,所以培养期间少量换气即可。培养30-35天左右菌丝可满瓶。 8、搔菌:菌丝满瓶后再培养7-10天,使其达到生理成熟。此时搔菌,即除去瓶口1-1.5cm 厚老化菌 丝。机械操作,包括开盖→搔菌→冲洗→扣盖→搔菌可使出菇整齐。

珍稀食用菌杏鲍菇栽培技术的方案设计毕业设计

杏鲍菇栽培技术的方案设计 目录 1、生物学特征………………………………………………………… 2、主要栽培品种………………………………………………………… 3、杏鲍菇栽培技术……………………………………………………… 4、杏鲍菇的加工工艺……………………………………………………… 1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1.1.1菌丝体 菌丝白色,浓密、粗壮,生长快,有锁状联合,具有很强的爬壁现象,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使试管斜面培养基的色泽变为淡黄色,有时会出现子实体扭结的现象。 1.1.2子实体 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直径2~12cm,初期盖缘内卷呈半球形,后渐平展,中央浅凹至漏斗状、圆形或扁形,成热后菌盖平展,但边缘不会上翘。菌柄长2~8cm,直径0.5~3cm, 偏生,棍棒状或球茎状,表面光滑,近白色至浅黄白色。菌肉白色,菌褶诞生、密集、乳白色。孢子近纺锤形,表面光滑,无色。孢子印白色至浅黄色。 1.2生长发育时期 杏鲍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分为菇蕾形成期、菌柄生长期、菌盖生长期、菌褶生长期、子实体成型期和成熟期等6个阶段。 1.2.1菇蕾形成期 菌丝体扭结分化,形成许多锥状白色或蓝灰色的小菇蕾,初期豆粒大小,一般多为丛生,少数单生。 1.2.2 菌柄生长期

随着小菇蕾的生长发育,球状物逐渐伸长,在菇蕾的根部逐渐分化出菌柄,上面顶一小球,基部较大,菌柄较粗,形状呈棍棒状或保龄球状。 1.2.3菌盖形成期 菌柄生长变粗,菌盖逐渐成为半球形。随着菌盖的生长,表面逐渐伸平,中间部分稍突起。菌盖与菌柄中生或偏生。 1.2.4 菌褶形成期 随着菌盖和菌柄的生长,在菌盖的下方开始形成菌褶,菌褶延生、密集、略宽、乳白色,边缘及两侧平滑。 1.2.5子实体成型期 也叫商品期,菌盖即将展开,菌褶初步形成,孢子尚未弹射,菇柄长至保龄球或棍棒状,长13厘米以上。 1.2.6子实体成热期 菌褶由白变黄,开始弹射白色孢子。菌盖的边缘平展。菇质密度开始降低。 1.3生活条件 1.3.1营养 杏鲍菇属于木腐性菌类。其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能力较强,栽培时需要丰富的氮源和碳源,特别是氮源丰富时,菌丝生长旺盛粗壮,生长速度快,产量高。 1.3.2温度 杏鲍菇属低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6~32℃,最适温度24~26℃。原基形成的最适温度12~15℃。子实体发育温度因菌株不同而异,一般适宜温度为15~21℃,但有的菌株不耐高温,以10~17℃为宜,低于8℃不会形成原基,高于20℃时易出现畸形菇,并易遭受病菌侵染,引起菇体变黄枯萎。 1.3.3水分和湿度 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菌丝培养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子实体生长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超过95%易引起病虫害和子实体腐烂,影响产量和质量;低于80%,很难形成原基,或原基干裂不分化,已形成的子实体也会萎缩死亡。 1.3.4空气 杏鲍菇是好气性菌类。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但在菌丝生长阶段,一定浓度CO2对菌丝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充足的氧气,如通风不良,子实体难以正常生长发育,若遇到高温高湿,则会使子实体腐烂。 1.3.5光照

白灵菇栽培技术

白灵菇栽培技术 123456 2004-04-29 09:47:23 访问次数:161 信息来源:京郊日报 一、栽培原料及菇房的处理 菇房一般用蔬菜保护地设施,如日光温室、大棚等,种菇前最好能揭膜晒棚两周,料进棚前再用药剂熏蒸1次,一般排,侧面打2~3排。发酵时间视室温而定,温度高时时间可短一些,以7~8天为宜;温度低时可适当增加天数,并加盖塑料薄膜。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翻堆,每隔1天翻1次,发酵透的料应呈棕褐色,无酸臭味。 3.装袋灭菌:发酵好的料需重新测水房屋需整理粉刷后才可作为白灵菇出菇场所,进料前还要用药剂处理1次。 二、栽培料的配制及灭菌 1.栽培料的配制:棉籽壳100公斤、玉米粉5公斤、麸皮5公斤、石灰3公斤、石膏2公斤。 2.堆制发酵:堆制发酵的用料最好在300公斤左右,堆高1.2~1.4米,宽1.1~1.5米,长度不限。发酵料拌水60%~65%,并加石灰2%,使pH值为8~8.5。建好堆后打孔通气,孔距为30厘米,堆上方打1分,并将含水量调至55%~60%,pH值调至8~8.5。塑料袋选用17×33厘米规格的折角聚乙烯袋,装0.75~1公斤湿料。手工装料时,边装边用手压紧,机装时可根据机器动力情况掌握紧实度。将装好的料在高压下灭菌2~3小时,或在常压下灭菌14~16小时,灭菌要彻底。 三、接种培养 等灭好菌的菌袋冷却到30摄氏度时,移入接种室内接种,接种量以能覆盖菌袋表面为宜。接种过程中注意不要造成人为的杂菌污染,接种后将菌袋放在室内培养。接种后前3天不要动菌袋,1周后翻垛检查有无杂菌污染,将有杂菌的清理出去,晾干灭菌后可再次使用。培养过程中注意避光,空气湿度应在65%以下,温度尽量保持在25~28摄氏度,45~60天后菌袋可发满,此后可转入出菇阶段。 四、出菇管理 待菌丝发满后,再让菌丝进行1周的反丝生长,使菌丝发透,然后将菌袋移至低温处或对出菇棚进行反向操作,白天盖草帘,晚上揭草帘,并加大通风,进行低温刺激,结合喷水促进菇蕾形成。等菇蕾长到拇指大小时进行开袋处理,此时,空气湿度应保持在85%~90%,温度尽量保持在8~15摄氏度。当菇长至乒乓球大小时将其放出袋口,并增大通风量,以保证菇形正常。 五、及时采收、清理 当白灵菇长至八成熟时要及时采收,防止孢子散落,影响产量及质量。一般每袋可产1个菇,每个菇的重量为150~250克,只出一潮菇,但经过进一步的管理可出两潮菇。采收后要及时清理干净,防止污染。

种植金针菇利润分析

种植金针菇利润分析 产量:75000斤 平均批发价8元: 现在农村种金针菇赚钱吗?北京市场批发价9元/斤,东北市场批发价8元/斤,华东市场批发价10元/斤,华南市场批发价8元/斤,西北市场批发价7元/斤,按平均价格8元/斤计算; 毛利润收入:=60万元 每年产值75000斤X8元/斤=60万元。 净利润:52.5万元 减去原料采购成本为秸秆+菌种+营养液+人工费=1元/斤,75000 斤X1元/斤=75000元,纯利润=产值60万元-7.5万元=52.5万元。 ⑴栽培季节 金针菇属于低温型的菌类,菌丝生长范围7~30℃,最佳23℃; 子实体分化发育适应范围3~18℃,以12~13℃生长最好。温度低 于3℃菌盖会变成麦芽糖色,并出现畸形菇。 ⑵栽培场所 金针菇栽培分为发菌、出菇两大步。发菌阶段要求场所保温、通风、干净。出菇阶段最好选择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即往地下挖 1米深,再在四周用土垛起1米高的墙,上盖塑料膜及草帘。 ⑶原料配比 ①棉籽壳100公斤、麦麸20公斤、玉米面5公斤、石膏粉2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白糖1公斤。 ②玉米芯(粉碎)75公斤、麦麸20公斤、玉米面3.5公斤、石膏 粉2公斤、黄豆面1.5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白糖1公斤。

高粱壳、锯末、花生壳、豆秆、玉米秆、油菜秆等大多数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均可代替配方中的玉米芯,但无论选用何种原料,都要 求新鲜、干净、无霉变。 按比例称量好各原料,除白糖需加水溶化外,其余均应拌均匀。加水充分搅拌并使含水量达到65%左右,再闷2~4小时,即可装袋。 ⑷装袋灭菌 选用宽15~17厘米、长33厘米的塑料袋一头出菇,或15~17 厘米宽、55厘米长的塑料袋两头出菇。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装好 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按常规方法高压或常压灭菌。 ⑸接种培菌 灭菌好的塑料袋,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行接种。接种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5克进行灭菌30分钟。接种时严格操 作规程,两端接种,一般每瓶种(750克/瓶)可接25~30袋。接种 后及时将袋移入培养室,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约24小时菌丝开始 萌发,在20~25℃室温下生长约40~50天即可满袋。9月中旬接种,大部分10月底发透菌丝,叫全期发菌。以后接种由于温度低,发菌 半袋后便边爬料边出菇,叫做半期发菌出菇。 ⑹出菇管理 袋栽金针菇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五种: ①满袋装料,套袋出菇。 ②满袋装料,套袋倒卧出菇。 ③半袋装料,盖纸站立出菇。 ④半袋装料,披膜倒卧出菇。 ⑤中间装料,倒卧两头披膜出菇。 半期发菌的栽培袋,在培菌期内,菌丝发满半袋后,两端即有幼菇形成,此时应及时按全期发菌的管理方法将菌袋移入栽培场。

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2014年第1期(上) 一、金针菇对生长环境的要 求 (一)温度 金针菇是低温型食用菌。菌丝体在3~34℃范围内均能生长,而以22~26℃最适宜。金针菇的菌丝体耐低温能力很强,在-21℃时,经过138d ,仍能存活;但菌丝不耐高温,温度超过34℃,菌丝便会死亡。金针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是5~20℃,最适温度是8~14℃,气温超过20℃,很难形成子实体。 (二)水分和湿度 金针菇主要是从培养料中获得水分,菌丝体在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而子实体在生长阶段则要求高湿,空气相对湿度应达到80%~95%,低于75%或高于95%,均不利于出菇。 (三)空气 金针菇是好气菌,但菌丝生长阶段耗氧少,且菌丝体能忍耐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故对氧气的要求不严格。但在子实体形成时,如缺乏新鲜空气会形成柄长、盖小的子实体。 二、熟料栽培 熟料栽培金针菇,是指将培养料通过常压或高压灭菌,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培菌的栽培方法。此法成功率高,出菇整齐,产量高。 (一)栽培季节 人工栽培应以当地自然气温选择。南方以晚秋,北方以中秋季节接种,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温度,发菌培养菌丝体。待菌丝生理成熟后,天气渐冷,气温下降,正适合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低温气候。一般江南地区在10—11月间接种,高海拔气温较低的山区和长江以北各省,可提前在9月接种,11月出菇;也可以在早春接种,加温发菌春季长菇。低海拔的平川地区,应适当推迟接种。为了解决夏季金针菇市场需求,可以利用冷库生产金针菇。 (二)栽培场所 发菌阶段要求场所保温、通风、干净。出菇阶段最好选择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即往地下挖1m 深,再在四周用土垛起1m 高的墙,上盖塑料膜及草帘。 (三)原料配比 以构树、杨树、柳树等阔叶树种的木材内所含的养分最适合需要。可用各种阔叶树种的木屑代替木材,此外还可用棉籽壳、废棉、玉米芯、稻草、糖渣等。在培养料中,还需要添加一些维生素如B 1、B 2等,以促进金针菇的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至于它们所需的铁、锰、锌、铜、钼等微量元素,培养料中的含量基本能满足需要,不需另加。 1、棉籽壳100kg 、麦麸20kg 、玉米面5kg 、石膏粉2kg 、过磷酸钙1kg 、白糖1kg 。 2、玉米芯(粉碎)75kg 、麦麸20kg 、玉米面3.5kg 、石膏粉2kg 、黄豆面1.5kg 、过磷酸钙1kg 、白糖1kg 。高粱壳、锯末、花生壳、豆秆、玉米秆、油菜秆等大多数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均可代替配方中的玉米芯,但无论选用何种原料,都要求新鲜、干净、无霉变。 按比例称量好各原料,除白糖需加水溶化外,其余均应拌均匀。加水充分搅拌并使含水量达到65%左右,再闷2~4h ,即可装袋。 (四)装袋灭菌 选用宽15~17cm 、长33cm 的塑料袋一头出菇,或宽15~17cm 、长55cm 的塑料袋两头出菇。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按常规方法高压或常压灭菌。 (五)接种培菌 灭菌好的塑料袋,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行接种。接种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mL 、高锰酸钾5g 进行灭菌30min 。接种时严格操作规程,两端接种,一般每瓶种(750g/瓶)可接25~30袋。接种后及时将袋移入培养室,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约24h 菌丝开始萌发,在20~25℃室温下生长40~50d 即可满袋。9月中旬接种,大部分10月底发透菌丝,叫全期发菌;以后接种由于温度低,发菌半袋后边爬料边出菇,叫做半期发菌出菇。 (六)出菇管理 全期发菌的栽培袋出菇期的管理工序为解开袋口→翻卷袋口→堆袋披膜→通风保湿催蕾→掀膜通风1d →披膜促柄伸长→采收→搔菌灌水→保温保湿催蕾。半期发菌的栽培袋,在 培菌期内,菌丝发满半袋后,两端即有幼菇形成,此时应及时按全期发菌的管理方法将菌袋移入栽培场。 1、堆袋披膜。堆袋披膜是近年来在生产中探索出的新技术,采用这项技术可提高场地利用率,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质量。可根据袋的长短决定一端解口或两端解口,一端解口摆放方法是将两个袋底部相对平放在一起,高度以5~6袋为宜,长度不限。在出菇场内地面及四周喷足水分,然后用塑料膜覆盖菌袋。此法保温保湿良好,后期又可积累二氧化碳,有利于菌柄生长。 2、保湿通风催蕾。披膜后保持膜内小气候,空气相对湿度85%~90%,每天早上掀膜通风30min ,约7~10d 可相继出菇,出菇后可适当加大通风,保证湿度,但不可把水洒到菇体上。 3、掀膜通风抑制。当柄长到3~5cm 时要进行降湿降温抑制。具体措施为停止向地面洒水,掀去塑料膜,通风换气,冬天保持2d ,春秋保持1d ,使料面水分散失,不再出菇,已长出的菇也因基部失水而不再分枝。 4、培育优质菇。要培养柄长、色白、盖小的优质金针菇,必须控制好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这四因素之间的关系。 温度:控制在6~8℃。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 光照:极弱光,光源位置不能改变,否则子实体散乱。 二氧化碳:浓度达0.11%~0.15%时可促使菌柄伸长,浓度超过1%抑制菌盖发育,浓度达到3%抑制菌盖生长而不抑制菌柄生长,浓度达到5%就不会形成子实体。通过控制通风量维持高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温度在10~15℃条件下,进入速生期,5~7d 菇柄可从3cm 长到12~15cm ,10d 后可长到15~20cm ,这时可根据加工或鲜销的标准适时采收。 5、搔菌灌水。第一茬菇采收后,要进行搔菌,即用铁丝钩将菇根和老菌皮挖掉0.5cm 左右,并将料面整平。若菌袋失水,应往袋内灌水,可将塑料袋口多余的塑料膜拉起往料面上灌水,6~10h 后将水倒出,然后再进行催蕾育菇管理。一般情况下,金针菇种一次可采收3~4茬,生物转化率可达80%~120%。 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 新县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站 李春红 LIANG ZHONG LIANG FA 良种良法

杏鲍菇栽培管理技术

杏鲍菇栽培管理技术 【摘要】杏鲍菇是近几年新开发的一种食用菌,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极受消费者的青睐,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名贵珍稀的新型食用菌。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菌种类型,在适宜的季节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加强科学的管理,定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棍棒状杏仁香味出菇率转化率菇体畸型率搔菌催蕾 杏鲍菇,别名刺芹侧耳、雪耳。杏鲍菇具有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高,开伞慢,保质期长,适于保鲜、干制和烹调的特点。中医认为,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及肥胖症患者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因此,杏鲍菇有菇“王”之美称,极受消费者的青睐。所以,杏鲍菇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名贵珍稀的新型食用菌。 1菌种类型的选择 杏鲍菇为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柄粗壮,白色,中实,菌肉肥厚,组织细密结实,菌盖和菌柄一样质地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当前栽培较多的菌种类型有形似保龄球瓶状、棍棒状(圆柱状)、大盖状等三种类型供选择。其特点如下: (1)棍棒状类型:子实体白色,菌柄棍棒状,直径3~5,均匀,个大,组织致密,脆嫩, 口感好,具杏仁香味,保质期长,适合以出口为主,价格高。但出菇速度较保龄球瓶状慢,产量也较低。 (2)保龄球瓶状类型:子实体白色,菌柄中间彭大,上下较小,形似保龄球瓶状,个体较大,产量较棍棒状高。但组织疏松,海棉质,脆度差,口感欠佳,保质期短,适合以内销为主。 (3)大盖状类型:其特点是子实体盖大、柄细。菌丝粗壮,抗病力强,现蕾早,出菇密而整齐,菇质结实,产量高,杏仁香味浓,口感好,是目前保鲜出口、内销、盐渍、加工的主要品种。 2栽培季节的安排 杏鲍菇为低温型,生产周期短的食用菌。出菇温度范围是12~15℃,子实体生长适温是14~16℃,从制袋接种到出菇约需60~70天,根据牡丹江地区气候条件,一年可安排春、秋两季出菇。春季出菇,应在2月上旬制袋接种,4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菇。秋 季出菇,应在7月上旬制袋接种,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出菇。

杏鲍菇食用指南

杏鲍菇食用指南 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属于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和前两天介绍的平菇(糙皮侧耳 P. ostreatus)是一家。同属的食用菌还有白灵菇、凤尾菇、榆黄菇……(喂,大家可是看过平菇的,你要不要这样凑字数!) 胖胖的杏鲍菇。图片: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1091411.html, 与其他侧耳不同的是杏鲍菇长得格外粗壮——你到超市里、农贸市场上看见它和其它蘑菇放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也会深有体会。杏鲍菇是整个侧耳属中长得最大的那一个,因此也获得了“平菇王”(king oyster mushroom)的成就,虽然它的风味、口感与平菇并不那么类似。

在蘑菇拼盘里,杏鲍菇更是能完爆其它蘑菇。图片:wiki commons 杏鲍菇的主要食用部分就是子实体那粗壮的“柄”,而那小而薄的“伞”倒是可有可无的。不过作为散发孢子的关键部位,菌伞对于杏鲍菇本身的繁衍倒是更有价值。与平菇的菌伞总是偏向一边不同,杏鲍菇浅褐色到深黑灰色的菌伞可偏可正。杏鲍菇年轻的时候菌伞还是正常的凸起蘑菇状,而随着成熟程度增加,他会逐渐变平乃至凹陷,形成“皮搋子”状——可惜杆子太粗了。

可以从这些大小不一的杏鲍菇里看到菌伞成长的“心路历程”。图片:wiki commons 杏鲍菇原产于地中海沿岸、中欧、西亚直至印度一带,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都没有分布,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舶来品”。80后的小伙伴们应该也会发现,杏鲍 菇是凭空像变戏法一样,突然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的。实际上,直到1993年日本开发出一套高效的杏鲍菇栽培技术之前,我们是没有机会吃到这种西方蘑菇的。这项技术的成功推广,也让这种蘑菇进入千家万户,只剩一个时间问题。

杏鲍菇栽培技术

杏鲍菇栽培技术 第一节杏鲍菇基本知识 一、杏鲍菇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能烹饪出几十道美味佳肴。杏鲍菇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镁、铜、锌等矿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人体具有抗癌、降血脂、润肠胃以及美容等作用,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极受人们喜爱,市场价格比杏鲍菇高3-5倍。由于其生物学特性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生物转化率一般为60%-80%。 二、杏鲍菇栽培历史和现状 杏鲍菇是一种优质食用菌,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杏鲍菇的开发。在意大利、法国、印度等国先后进行了杏鲍菇的栽培研究,Kalmar (1958)首次进行栽培试验,Henda (1970)在印度北部克什米尔高山上发现杏鲍菇并进行了段木栽培, Ferri(1977)进行了商业栽培,但只得到有限的成功。我国三明真菌所从1993年开始对杏鲍菇菌株选育,生物学特性和栽培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全国推广应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目前福建、浙江、山东、河北和台湾省已开始规模化生产,杏鲍菇产量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又一重要食用菌。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1年全国杏鲍菇总产量仅 2.1万吨,2004年达到6.1万吨。杏鲍菇出口创汇方面无论干菇与鲜菇,都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它是一个有着发展前途的珍稀食用菌。1998年日本已正式将杏鲍菇列入可供商业栽培和销售的新菇种。近年来,泰国、美国、日本、我国的台湾省采用调温、调湿的自动化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实现了工厂化生产。现在,杏鲍菇已推广应用到全国各地,开发出了不同的栽培方式方法,并已进行了反季节生产 三、杏鲍菇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视基质营养和水分及菌丝生理度而异;菌盖幼时略呈

金针菇种植技术

金针菇种植技术作者:今日三农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1091411.html,)

金针菇汁的制作技术 选择无病害、无霉变、根蒂无杂质的金针菇放入铝锅中,加热至90℃~100℃,煮沸15分钟。将金针菇加一倍的水,用机器打成水浆,用离心机在1400转/分下进行分离,用80目铜筛过滤后取滤汁备用。将金针菇滤液加水5倍稀释,再加入5%~10%的苹果汁和过滤好的糖浆,使饮料的含糖量达10%左右,按糖酸40~45:1的比例,加入柠檬酸,将混合滤液过80目铜筛精滤。将滤液加温至100℃,经3分钟灭菌后将滤液装入已消毒的玻璃内封盖冷却,即成为一种营养丰富、酸甜可口的保健饮料。 金针菇栽培中技术难点及预防措施 1、袋料面出现白色絮状气生菌丝 原因:①菌袋含水量偏低,保湿发菌阶段空气温度不足。②搔菌后,催蕾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通风不足,延长了营养生长向生殖生 长转化的时间。 措施:①调整培养基含水量。②增加保湿发菌阶段空气相对湿度, 防止气生菌丝生长过旺,形成菌膜。做好催蕾阶段室内保温与通风 工作。 2、“搔菌”3天后,不见料面料恢复 原因:催蕾室小环境的空气过于流通,菌袋料面覆盖物未盖严。 措施:集中处理,用冷开水连续2天内轻喷2--3次,使料面湿润,

喷水10分钟后再覆盖,保持覆盖物与料面之间有较高的相对湿度。 3、菌袋料面呈黑色潮湿状 原因:①直接将生水喷洒于料面。②薄膜水时间覆盖料面,引起膜上冷凝水回滴,导致菌丝萎缩,料面变黑。 措施:用灭过菌的小刀挖去发黑部分培养料,重新保湿发菌。 4、菇蕾变色枯死 原因:在诱导出菇阶段所分泌的小水珠未能及时风干,使菇蕾原基被分泌的水珠淹没,窒息而死。 措施:待料面出现细小水珠时,逐渐加大室内通风,使室内的小水珠风干,水珠颜色呈淡黄色,清亮为正常,若呈茶褐色或混浊时,视为已被细菌感染。 5、原基密密麻麻,有效菇稀稀拉拉 原因:主要是金针菇发育不同步所致,因为抑制开伞,片面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过早地将菌袋翻折下的塑料薄膜拉起,或过早进行套袋,使大部分菇蕾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而窒息。 措施: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栽培环境,采取不同通风量的办法来解决。在抑制阶段要加大室内通风,让长得高的菇蕾发白。春夏秋冬,雨天要加大室内空气循环量,相对湿度保持80%--85%,宜采

杏鲍菇特性介绍

杏鲍菇特性介绍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具有杏仁香味,菌肉肥厚似鲍鱼,因而得名杏鲍菇。日本称为"雪茸"。 春末至夏初腐生兼寄生于伞形花科植物刺芹(Erygium campestre)等的根上和周围土中。其自然分布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原苏联南方,摩洛哥,印度,巴基斯坦,中国的新疆和四川西部。 杏鲍菇营养丰富,质地脆嫩,口感绝佳,风味独特,故有"平菇王"、"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美称。 生物学特性 ㈠菇体形态子实体一般中等大。单生或群生。菇盖直径2-12cm,初期盖缘内卷呈半球形,后渐变平,成熟后平展但边缘不会上翘,中央浅凹浅盘状至漏斗形。幼时淡灰色,成熟后浅黄白色,中心周围常有放射状黑褐色细条纹。菌肉白色,具杏仁味。菌褶向下延生,密集。菇柄的特征是基部粗大,中实,肉质,白色。栽培通风少时呈棒状至保龄球状。孢子印白色或浅黄色。孢子近纺锤形,平滑。菌丝有锁状联合。 ㈡生育条件 1.营养杏鲍菇是一种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需要有较丰富的营养,特别是氮源充足,菌丝生长旺盛,产量更高。人工栽培的主料,在棉子壳、木屑、甘蔗渣、麦秆等基质上生长很好。代料栽培加辅助材料,如米糠、麸皮、玉米粉、棉子饼粉、碳酸钙、

糖等,可促进菌丝生长蔓延,增加菇蕾发生量。 2.水分杏鲍菇比较耐旱,但含水量适宜更有利于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0%-65%,但由于在栽培时不宜在菇体上喷水,菇体所需的水分主要来源于培养料,所以调配培养料含水量时可适当提高至65%-70%。空气相对湿度,菌丝体生长阶段60%左右即可,而现原基后子实体分化阶段以90-95%为宜,子实体生长阶段可适当调低到85-90%。 3.温度温度是决定杏鲍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关键。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2-27℃,最适温度是25℃左右,高于30℃,菌丝生长不良。杏鲍菇是恒温结实性菇类,温差过大,不利原基的发生,出菇温度范围为10-18℃,最适温度12-16℃,低于8℃不会现原基,高于20℃以上容易出现畸形菇,还会发生病害,引起死菇、烂菇。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0-21℃,最适温度为10-18℃。对温度的掌握,因菌株不同而异,在引种时要特别注意了解菌株的特性。 4.空气菌丝体生长阶段需氧量相对较少,低浓度的CO对菌丝生长还有刺激作用,随着菌丝的生长,袋(瓶)中的CO2浓度由正常空气中含量的0.03%渐升到2%以上,菌丝仍能很好生长。现原基期则需要充足的氧气,CO2浓度应降低到0.5%左右。否则原基不分化而膨大成球状。菇体生长发育期需要空气新鲜,CO2浓度以小于0.4%为宜。 5.光照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在黑暗的环境下会 加快菌丝生长。现原基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期则需要一定的散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