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17.3《电阻的测量》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17.3《电阻的测量》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17.3《电阻的测量》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17.3《电阻的测量》学案

17.3《电阻的测量》学案

班别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组号_______

【学习目标】1、知道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2、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3、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

【重点】测电阻的原理,欧姆定律的应用。【难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

【复习回忆】1、欧姆定律公式是:_____________,变形求电阻:_____________,变形求电压:_____________。

2、如图,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为3V,电流表示数为0.2A,求电阻R的阻值?

解:

【自学指导】一、伏安法测电阻

1、电流可____联一个________表来测量;电压可____联一个________表来测量。只要测出_________和_________,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式R = _________(实验原理),就可以计算出电阻大小。

2、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器材并补充完整设计电路图:

“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连接实物并关注注意事项:连接电路时①开关要处于__________状态。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_____________处。③注意认清电

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柱。

4、设计表格并记录数据:

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

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5、实验讨论: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探究灯泡电阻变化规律):把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重复上述实验。

6、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并连接实物: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7、设计并记录数据:

8、从上表中,你惊奇的发现:灯泡亮度越亮时,灯丝电阻越________。

想一想这可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

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与导体的________有关。你认为灯泡电阻变化的原因是:灯泡亮度的变化引起了灯丝________的变化,从而改变了电阻的大小。右图这个实验,你还记得吗?

右图实验说明_________对电阻大小的影响。

【当堂总结】

①通过实验,我们再次熟悉了_______表、_______表以及滑动___________的使用方法。

②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式_____________来测量电阻的方法——伏安法。

③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电阻的大小会受温度的影响:

灯丝(金属导体)的温度升高,它的电阻就会变_______。

【当堂测试】1、用伏安法测电阻,电路如图1所示。

(1)要让安培表示数变大,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_______端滑动。(填“左”或“右”)

(2)实验中安培表和伏特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通过电阻R的电流是__________,电阻R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__,这个导体的电阻是__________。

2、用“伏安法”测电阻,小华实验时的电路如图甲所示。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置于滑动变阻器的______端(选填“左”或“右”)。

(3)测量时,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4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

示,则I=________A,根据实验数据可得R x = _______Ω。

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全册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2.通过统计调查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状况,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设计家庭节水计划,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节水从我做起”的信念。 【课前预习】搜集有关水资源和节水的资料。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途径搜集。 【情境导入】“长寿村之谜”:于都县小溪乡坳下村总人口200多人,百岁老人三四个,80岁以上的习以为常,双胞胎五六对。这是什么原因呢?(2010年4月《赣南日报》) 二、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第59页至61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地球的表面积约有__________被水覆盖着;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______; 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______;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大约有_____种; 2.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_____位,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均值的_______,我国人均水量最多的省(地区)是______; 我国人均水量最少的省是____。 3.世界水日是__月___日。 4.世界上有多少人口处于缺水状态____,南水北调工程将使我国北方44座大中型城市摆脱缺水困难,请问是将_____水调往北方。 【归纳小结】小组内交流讨论,明确以上问题,师生共同小结。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地球储水 地球上总储水量约为 1.391×1018m 3 ,地球表面约 %被水覆盖──“水球”。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为:(如图) 2.水资源概况:总水量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 。 3.海洋水: ⑴储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 %; ⑵作用:繁衍水生生物;蕴藏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 多种元素,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元素;海水的含盐量很高,人们可从海水中提取出大量无机盐。) ⑶探究方向:淡化海水 4.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 位,但人均水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且分布不均匀。 【阅读】课本第61页至63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爱护水资源从哪些方面入手? 2.水体污染是指什么?水体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3.如何节约用水?预防和治理水污染? 【归纳小结】小组内交流讨论,明确以上问题,师生共同小结。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 ,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中国节水标志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人类的形成讲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人类的形成讲学案新人教 版 【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非洲南方古猿、人类起源三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原始社会的解体 2.过程与方法 比较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不同,国家与氏族的不同,培养学生掌握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教学重点】 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一、走进教材,我要自学 知识提纲: (一)人类的出现 1.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通常所说的、白种和人。 2、现代人类可能是从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人类距今万年前形成。 3、填表 (二)氏族社会 1.随着和的进步,出现了氏族。随着和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部落间的产品交换和以为目的的出现了。 2、由于的缘故,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由于的相对固定,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氏族逐渐取代氏族。 自学之后,我要思考: 1、人类是什么时间出现的?判断的依据的什么? 2、为什么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3、“完全形成的人”划分为那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 古人类有那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4、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5、国家与氏族组织相比较有哪些不同点? 小组合作: 1、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 2、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 我要求助: 我看教材还不明白的问题: 二、探究教材,思维对话 思维对话——交流预习成果 盘点收获(师生小结) 过关检测: 1.促使古猿向人进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B.劳动 C.生产力发展D.生产工具的进步 2.在人的进化过程中,下列进化阶段的先后顺序是() ①早期猿人②晚期猿人③早期智人④晚期智人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④①②D.③①②④ 3.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 B.进化阶段不同 C.体貌特征不同 D.生活习俗不同 4.下列关于母系氏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行群婚 B.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C.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以集体为基础 D.商品生产出现并占主导地位 5.我自己设计一道题 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 2、我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一元二次方程 1.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及有关概念. 3.会进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试解;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探索. 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及常数项.

一、自学指导.(10分钟) 问题1: 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宽50 cm,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则盒底的长为__(100-2x)cm__,宽为__(50-2x)cm__.列方程__(100-2x)·(50-2x)=3600__,化简整理,得__x2-75x+350=0__.①问题2: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 设应邀请x个队参赛,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

x (x -1)2__场.列方程__x (x -1) 2 =28__,化简整理,得__x 2-x -56=0__.② 探究: (1)方程①②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__1个__. (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__2次__. 归纳:方程①②的共同特点是:这些方程的两边都是__整式__,只含有__一个__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2__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__整式__ ,只含有__一__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2__(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 ax 2+bx +c =0(a ≠0). 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__ax 2__是二次项,__a__是二次项系数,__bx__是一次项,__b__是一次项系数,__c__是常数项. 点拨精讲: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要包含它前面的符号.二次项系数a ≠0是一个重要条件,不能漏掉.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6分钟) 1.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x 3-2x 2+5=0; (2)x 2=1; (3)5x 2-2x -14=x 2-2x +35; (4)2(x +1)2=3(x +1); (5)x 2-2x =x 2+1; (6)ax 2+bx +c =0. 解:(2)(3)(4). 点拨精讲:有些含字母系数的方程,尽管分母中含有字母,但只要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这样的方程仍然是整式方程. 2.将方程3x(x -1)=5(x +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解:去括号,得3x 2-3x =5x +1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 2-8x -10=0.其中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8,常数项是-10.

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塔子城镇中心学校王广宇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2.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3.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且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2、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三、教学资源: 电源、开关、定值电阻、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四、教学过程 (1)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问题引入:如何测定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大小? 设计实验:由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可知,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把实验数据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定值电阻的阻值大小。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际测量中要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电压及电流的值,求出每次的电阻值,最后求电阻的平均数。其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移动滑片,就可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电路设计如图所示: 进行实验: 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什么 状态;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是否处 于阻值最大处; 3.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4.是否认真检查电路,电流表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是否接反了;确认无误 后才闭合开关等。 5.是否通过“试触”进行量程的选择; ①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并记下相应的

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填在表格中。 ③断开开关,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④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大小及电阻的平均值并填入表格中。 次数电压/V 电流/A 电阻/Ω电阻平均值/Ω 1 2 3 分析与讨论: 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时通过它的也随之而改变,但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变,即电阻不变,同时证明了电阻是导体自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由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2)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参照教科书“想想议议,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会发现灯丝的电阻是变化的。 分析与讨论: 由于定值电阻是采用电阻受温度影响小的材料制作的,因此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时,定值电阻的温度虽然改变了,但阻值发生的变化却很小,可以不计,但小灯泡的灯丝是采用阻值受温度影响大的材料制成的,因此当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灯丝的温度升高,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而增大,灯丝的电阻变化不是实验误差在起主导作用,因此灯丝的电阻不能求平均值。 五、课堂练习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题。 六、板书设计: 伏安法测电阻 a)原理:R=U/I b)电路图: 表格设计: 次数电压/V 电流/A 电阻/Ω电阻平均值/Ω 1 2 3

九年级上册化学学案065

牡丹区实验中学“分组学习”学案 ____年级____班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 学科化学学段九年级下课题第一单元测试题 编号065 主创杨戈杨学习时间.2017.12.19 课型测试 一、单选题: 1.日常生活中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冬天的早晨,玻璃窗上出现美丽的雪花B.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爆裂 C.牛奶放置时间过长结块D.玻璃杯打碎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用氦气填充气球 B.用铜制作导线 C.用石墨作铅笔芯 D.用铁粉作食品保鲜剂 3.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开始于 ( )A.对燃烧现象的深入研究 B.对空气组成的研究 C.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化学反应之后 D.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之后 4.要准确量取40mL液体适宜的仪器是() A.100mL量筒 B.50mL量筒C.1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D.5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5.下列实验操作或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B.将试管夹从试管管口往下套 C.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药品的气味 D.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6.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结论正确()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水蒸气 D. 以上都不同 7.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请你找出适合贴在存放初中化学教学中常用的磷和硫药品柜上的图标 ( ) 8.下列仪器不能用来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 A. 试管 B. 烧杯 C. 量筒 D. 锥形瓶 9.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称仰视液面读得数值为19毫升,倾倒部分液体后,又俯视液面,读得数值为1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是()A.9毫升 B.小于9毫升C.大于9毫升 D.因操作错误无法判断 10.给试管里液体加热时,错误的是()A.必须使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B.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为了防止试管中的液体喷出伤人,加热时竖直试管 D.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小心的在试管液体的中下部加热 11.下列事实不能证明空气中含水蒸气的是() A.干脆的饼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变软 B.寒冷的冬天,家中窗户的玻璃会出现好看的冰花 C.夏天清晨,花园绿地中草上有很多露珠 D.对着一片干燥的玻璃吹气,玻璃片上出现一层水雾 二、填空题:12.实验室中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要按取用,液体只要,固体只,块状大理石一般用取。 13.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性质有:①硬度_______②熔点_____③密度_______④颜色_______。 14.同学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平衡时称得药品质量为5.7g,则样品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 15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熄灭酒的科学方法是 16.家用管道煤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0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根据阅读回答:(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17.填空:⑴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__⑵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先进行 __________,试管中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 18.学化学要经常做实验。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填空:(1)量取7.2 mL 溶液,需要一种合适的玻璃仪器是。(2)过滤中,要用到的三种玻璃仪器 是。 19.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如右下图所示是液体药品取 用的操作示意图,由此你对液体药品取用想到了哪些注意事项: (1) _ ;(2) ; (3) 三、简答题:20.加热固体引起试管破裂,你能说出可能的原因吗? (至少答3条) 四、实验题:21.下列是化学实验的一些常见仪器:用仪器名称填写下列空格: 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是,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是,仪器C的主要用途是从广口瓶中取出碳酸钠粉末需要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初中化学备课 年度: 学校: 姓名:

重点:能进行给物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难点:给物质加热、洗涤仪器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在实验室里我们通常使用什么仪器对物质进行加热?(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2.在实验室里(1)哪些常见的仪器可以直接加热,(2)哪些仪器需要垫上石棉 网才能加热,(3)哪些仪器不能加热?(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二、自主学习;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用3分钟阅读课本第20页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归纳 使用酒精灯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 (1)绝对禁止。 (2)绝对禁止。 (3)向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4)用完酒精灯,必须,不可用嘴去吹。 (5)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 (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其中温度最高。因此,应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实验1-9】点燃酒精灯,按照课本第21页实验1-9进行实验。 二、讨论交流: 为什么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 实验探究:按照课本第21页活动与探究进行实验。 讨论交流: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2.如果 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为什么? 2.物质的加热: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的注意事项:⑴给液体加热可以;给固体加热可以用等。有些仪器如集气瓶、量筒、漏斗等不允许用酒精灯加热。 ⑵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然后加热,以免容器炸裂。 ⑶加热的时候,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也不要离得过远,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加热效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否则可能破裂。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⑷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该先进行。预热的方法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对已固定的试管,可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评价 ⑸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也要进行预热,同时注意液体 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 时,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约45度角)。在加热过程中 要不对地移动试管。为避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 人,加热时切不可让。 【观察思考】 观察给固体物质的加热装置,思考下列问题: 【归纳总结】 1.总结给固体物质加热的方法: 2.总结给液体物质加热的方法: 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P22-23页洗涤仪器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用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 2.以试管为例,说明如何洗涤仪器? 3.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 自主学习:用2分钟阅读课本P152-153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常见仪器的连接有哪些? 讨论交流:在称量药品时不慎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会造成怎样 的结果? 课堂小结: 学科:化学主备:审核:执教老师: 班级:九()学习小组:()学生姓名: 课题: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1)课型: 学习 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 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玻璃仪器的洗涤 化学实验 基本操作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 仪器:酒精灯 方法: 方法: 洗涤干净的标准 1.对于已经固定的试管,怎样进行预热? 2.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微向下倾

《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知道测量电阻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进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并观察试验现象分析结果,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并养成求真务实、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且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难点】 组装电路,分析实验,发现规律,以及对电阻概念的理解认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问题引入:如何测定一个定值电阻的大小?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所学的欧姆定律的知识,然后得出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通过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以及电阻两端的电压得出定值电阻的电阻值的方法。

环节二:新课讲授 设计实验 已经讨论出了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即测量电流和电阻根据公式 得出电阻值。但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际测量中要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电压以及电流的值,求出每次的电阻值,最后求出电阻的平均数。其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移动滑片,就可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电路图如图所示: 所用器材有:电源、开关、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 进行实验 首先,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注意哪些问题,比如,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在断开状态;闭合开关前检查滑动变阻器是否处于阻值最大处;电压表电流表的支付接线柱的正确连接等。且应该提醒学生通过“试触”进行测量工具量程的选择,在闭合开关前仔细检查电路连接情况。在学生连接完电路后,应该检查学生的电路连接情况,确保电路连接没有问题。其次,闭合开关,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注意应提醒学生不能将滑动变阻器调节的太狠,也不能超过测量工具的量程,并且指导学生设计表格将所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最后,断开开关,整理器材,收拾仪器,结束实验。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让学生利用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以及公式,计算出不同电压电流情况下定值电阻的阻值,并求出平均值,各组同学互相讨论看看其他组得到的结果,分析实验结论。 根据所做的实验,可以看出,在各个电压下测量的阻值变化不大,且与平均值较为接近。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时,通过它的电流也随之改变,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

《古代埃及》 教材分析: 古埃及作为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尼罗河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 本课先通过文字和图片等介绍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的航运条件等,建立起古代埃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及了解尼罗河的优越性。再通过一系列文明成就的展示,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文明产生。在本课教材最后,概述了古埃及的盛衰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2、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3、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 1、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 2、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1.图片展示: 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 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教学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3.教师提问: (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提示: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提示: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情景:要设计一座高2m的人体雕像,使它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则雕像的下部应设计多少米高? 问题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导出审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 问题2:你能画出示意图表示这个问题吗?(用线段AB表示雕像的高度,雕像上部的高度表示为AC,下部的高度表示为BC,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把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问题3:能反映问题的等量关系的是哪一句话?(根据题意导出关系式 BC2=2AC) 问题4:设雕像下部高BC=x m,请说出你所列的方程,并化简.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吗?它有什么特点? 这个方程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一元二次方程.(板书课题) 2.学习目标: (1)会设未知数,列一元二次方程.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根的概念. (3)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准确地指出各项系数. 3.学习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相关概念. 难点:寻找等量关系.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第1页到第2页的问题1、问题2.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先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自学参考提纲: ①问题1中,要制作一个无盖的方盒,四角都要剪去一个相同的正方形,我们设正方形边长为x cm,则盒底的宽为(50-2x) cm,盒底的长为(100-2x) cm,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及方盒的底面积3600 cm2可列方程为(100-2x)(50-2x)=3600,你能把它整理为课本上的方程②吗?试说明具体经过哪几步变形得到. 先去括号5000-100x-200x+4x2=3600 移项合并同类项4x2-300x+1400=0 系数化为1(两边同除以4) x2-75x+350=0 ②问题2中,本次排球比赛的总比赛场数为28场. 设邀请x支队参赛,则每支队与其余(x-1) 支队都要赛一场. 整个比赛中总比赛场数是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本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你列出的方程是x(x-1)=28. 你能把它整理为课本上的方程③吗?试说明具体经过哪几步变形得到. 去括号x2-12x=28 系数化为1(两边同乘以2) x2-x=56 2.自学:学生可参考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观察了解学生是否会寻找等量关系,是否会化简方程. ②差异指导:简要说明问题2中单循环比赛与双循环比赛的区别,对不会寻找等量关系的学生给予辅导,说明化简方程的基本要求. (2)生助生:同桌之间、小组内交流、研讨. 4.强化: (1)总结寻找等量关系的策略,简要指出哪些公式经常被我们作为寻找等量关系的依据. (2)练习:根据下列问题列方程 ①一个圆的面积是2πm2,求半径.πr2=2π ②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差3cm,面积为9cm2,求较长的直角边的长. 1 x(x-3)=9 2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学案

24.2.2切线的判定学案 【学习目标】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用切线的判定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探索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 【学习难点】探索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 一、复习回顾 1.已知圆的直径是13cm ,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是6.5cm ,则直线l 和这个圆的公共点有______个,它们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2.如图,AB 是⊙O 的切线,B 为切点,AO 与⊙O 相交于点C ,∠ BAO=40°,则∠BOC 的度数为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在纸上画一个圆,标出圆心O 和半径OA .把一支笔所在 直线记为l ,笔绕半径OA 上的点转动. 思考: (1)若笔绕除了A 点之外的点转动,⊙O 与直线l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若笔绕A 点转动,⊙O 与直线l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什么情况下,⊙O 与直线l 相切.为什么? 切线的判定定理: _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符号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l 是⊙O 的切线. 三、理解应用 活动二:已知:直线AB 经过⊙O 上的点C ,并且OA=OB ,CA=CB .求证:直线AB 是⊙O 的切线. O

四、课堂练习 练习1、如图,△ABC 为等腰三角形,O 是底边BC 的中点,腰AB 与⊙O 相切于点D .求证: AC 是⊙O 的切线.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巩固 1、如图一,A 、B 是⊙O 上两点,AC 是过点A 的一条直线,如果∠AOB=120°,那么当∠CAB=_______ 时,AC 才能成为⊙O 的切线。 2、如图二、⊙O 的半径为5厘米,圆内弦AB =8厘米,O 为圆心,3厘米为半径作小圆.求证:小圆与直线AB 相切. 3、如图三,AB 是⊙O 的直径,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且BD=OB ,点C 在⊙O 上,∠CAB=30°.求证:DC 是⊙O 的切线. (图一) (图三) (图二)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全)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学案 (一)实验部分 一、常用的仪器 1、试管 2、烧杯 3、锥形瓶 4、集气瓶 5、漏斗 6、胶头滴管用于移取和滴加液体 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是一种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盘,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中称量。 9、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以下,形成“液封”,(防止) 10、分液漏斗:用来制取气体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1、酒精灯:①使用前先检查灯心,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②也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 ③酒精灯的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后集中加热。 ④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 ⑤实验结束时,应用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决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⑥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或扑盖。 二、基本操作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的气味,不得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固体只要。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5、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夹取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 6、液体药品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在仪器的正上方,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 (2)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注意:把瓶塞在桌上,向着手心(防止)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 (3)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A、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B、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保持水平。俯视读数,仰视读数。 6、物质的加热: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A:给液体加热主要使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一般与桌面成角,先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切不可 B: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防止产生

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教学案设计全套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导学 单 元 线 索

第1课古代埃及 板块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材料一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 材料二古代诗歌《尼罗河颂》中写道:“光荣啊,起源于大地的尼罗河……你灌溉土地,使一切生物欣欣向荣。你生出大麦和小麦,好叫神庙里欢度节日。” 简述尼罗河文明发展历史。 答案:(1)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若干个小国。 课 (2)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堂 (3)新王国时代,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探 (4)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吞并。 究 过渡语:古代埃及的科学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金字塔是其典型的文明标志。 板块二金字塔 (1)象征古代埃及国王尊严的是图,名为。

A.印度 B.伊拉克 C.埃及 D.伊朗 4.“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这是凤凰卫视千僖之旅的主题歌。如果他们想去看“法老的陵墓”,应该选择( B ) A.中国 B.埃及 C.印度 D.古巴比伦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堂探究板块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在《圣经》里被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奴隶制社会状况,请简要介绍。 答案:(1)位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2)出现:约公元前3500年起,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3)统一: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过渡语: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是在怎样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的呢? 板块二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之一。四大文明古国的意义并不在于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代文明的起源地。试对古巴比伦王国作一简要概述。 答案:(1)位置: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2)发展:汉谟拉比在位时,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事业。 (3)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过渡语:古巴比伦王国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板块三《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一 材料二第1条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

九年级化学上册2.1空气学案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学习目标 1.知道空气的成分及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 2.能够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理解) 3.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明确保护空气的必要性(掌握) 我能自学 阅读教材: 完成下列各题 1.法国话化学家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主要是由 和组成的结论,其中约占1/5。 2.空气的组成按计算,为78﹪,氧气为, 稀有气体为,二氧化碳为,其它气体和杂质为。3. 纯净物由组成。混合物由组成,混合物中各种物质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4.你知道下列有什么用途吗?请各举一例。 (1).氧气:,; (2).氮气:,; (3).稀有气体:,。 5.联系实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举出2个造成空气污染的例子: (1)。(2)。 我能参与 一、情景: 当桌上有一个空烧杯时,小强同学说:“烧杯中什么都没有”;而小亮同学 却说:“烧杯中有物质”。你认为哪位同学说得对,理由是什么?;能用实验证明吗? 二、同步学习 (一)实验探究:空气的主要成份? 1、【提出问题】:空气是一种物质吗?还是多种物质组成的? 2、【猜想与假设】 3、【实验设计方案】 提供以下药品及仪器:红磷、水、集气瓶、燃烧匙、烧杯、导管、弹簧夹、双孔塞、酒精灯、火柴等。 4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师生备注 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瓶 内剩余气体 5、【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①、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是空气中的什么气体?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③、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或集气瓶内,火柴熄灭说明了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6、【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评价与反思】此实验如失败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在此实验中能否用木炭、硫等代替红磷做此实验? 【阅读教材】:P27 【小结】:空气的成分其体积分数————————————————————————————————————————————————————————————————————————————————————————————————————————————————————。 (二)自学: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阅读教材】:P28-30 【归纳】:污染源:—————————————————————————————————————————— 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最新人教版2018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1.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bx +c =0(a ≠0)及有关概念. 3.会进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试解;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探索. 难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及常数项. 一、自学指导.(10分钟) 问题1: 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 ,宽50 cm ,在它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 cm 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分析: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盒底的长为__(100-2x)cm __,宽为__(50-2x)cm __.列方程__(100-2x)·(50-2x)=3600__,化简整理,得__x 2-75x +350=0__.① 问题2: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分析:全部比赛的场数为__4×7=28__. 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__(x -1)__个队各赛1场,所以全部比赛共x (x -1)2__场.列方程__x (x -1) 2 =28__,化简整理,得__x 2-x -56=0__.② 探究: (1)方程①②中未知数的个数各是多少?__1个__. (2)它们最高次数分别是几次?__2次__.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2课阿拉伯帝国-导学案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灿烂的阿拉伯文化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化 难点:阿拉伯帝国 【自主探究】 知识点1 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背景 ①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处于游牧时代,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 ②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2、创立: 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 3、统一阿拉伯半岛 ①默罕默德最初在 传教,遭到传统势力反对,于 年率信徒迁居 , 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真主的使 者穆罕默德的决定。 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②630年,默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默罕默德 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知识点2 阿拉伯帝国 1、对外扩张 ①默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条件:伊斯兰教强大的号召力;阿拉伯人空前 团结,士气高昂。 ②在亚洲:穆斯林军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兵锋直抵中国唐朝边境;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 ③在非洲:攻克埃及,横扫北非。 ④在欧洲:长驱直入,占领了西班牙,接着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 2、帝国形成 ① 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②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广泛传播。 知识点3 阿拉伯文化 1、哈里发重视知识: ①哈里发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②830年,在巴格达设立“ ”,集科学院、 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③为延揽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 2、成就 ①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改造了 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②代数学:完整的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 ③“西医”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导学案(全册)

导学案设计本 学校 ——————————————————班级 ——————————————————学科 ——————————————————教师 ——————————————————

导学须知 教师在导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宽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的创造者,思维矛盾的挑动者,茫然无助时引路人、示范扶持者,攀登历练的加油助威者,成功进步时的喝彩者…… 一、导学“八认真” 1. 认真搜集资料 2. 认真备导学案 3. 认真上高效课 4. 认真辅优补差 5. 认真实习实作 6. 认真批改作业 7. 认真考核评价 8. 认真反思总结 二、导学“六要素” 1. 教材要让学生读 2. 问题要让学生提 3. 过程要让学生说 4. 规律要让学生找 5. 实验要让学生做 6. 结论要让学生下 三、导学“五原则”: 1. 胸中有纲 2.心中有书 3.脑中有题 4.目中有人 5.手中有法 四、学习“三方式” 备导学案时重点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个维度加以设计。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导学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指学习者不是一个人单独地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去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活动时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互相帮助。它表现为: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探究学习:即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导学过程。 也就是说指学习者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答案,把导学过程变成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追寻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学好“十时刻” : 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印在第一页的背面) 导学案设计本检查记录 (至少每半学期检查一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