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语文元曲五首2

高二语文元曲五首2

高二语文元曲五首2
高二语文元曲五首2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2.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三、鉴赏:《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 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 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四、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从正面和侧面来写当时天气寒冷的。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折”“即”换掉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下得大,下得早。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 5.你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 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6.“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几句描写有何作用? 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示的画面,并谈谈这句细节描写的作用。 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挺猛,红旗却一动也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元曲五首 导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三)

元曲五首导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三) 第六课元曲五首 【自学指导】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命窘()沾黏()钱囤()馄()饨() 粼粼()醺醺()缕()带汉阙() 计拙()蛩()匝匝()攘攘()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1)葫芦提倒稳() (2)透内阁香风阵阵() (3)则见双燕斗衔泥() (4)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5)急罚盏夜阑灯灭() (6)不辨龙蛇() (7)不争镜里添白雪() (8)人问我顽童记者() 3.文学常识填空 (1)元曲包括和杂剧。散曲是兴盛于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散曲又被称为“‘乐府”,它可分为两类:和。小令是一首 独立的单曲,不超过五十八字,有一个单独的曲牌名。套数 是由首以上同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 要求一韵到底,散曲受到宫调和曲牌的限制,是有严格格律

的的诗歌形式。 (2)元代散曲创作的风格是多样的,一般认为,主要可 以分豪放、两派。前者以称首,后者则以为魁。元曲四大家 是指、、、。 (3)《小山乐府》的作者是,《梧桐雨》的作者是,《窦娥冤》的作者是,《西厢记》的作者是,《汉宫秋》的作者是。 4.名句填空 (1)文章糊了盛钱囤,。 (2),白草红叶黄花。 (3),则见双燕斗衔泥。 (4)见杨柳飞绵滚滚,。 (5),断肠人忆断肠人。 (6)和露搞黄花,。 【合作探究】 1.阅读《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思考这首曲子在炼字上有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你认为《正宫醉太平刺世》在修辞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对于表现“刺世”这一主题有什么作用? 3.比较阅读《正宫醉太平刺世》和《双调夜行船秋思》,思考两首散曲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课堂练习】

2020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二)部分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六篇文言思想内容整理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中心思想 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具体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以礼治国的共同理想。 (二)这是一篇语录体散文 通过对话,表现孔子的思想理念,展现五个人的性格。 孔子治国主张:以礼治国 五人性格和孔子的态度及评价,请看课文PPT(我的课件很完整了。。。。) 二、齐桓晋文之事 (一)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保民而王仁政主张,并提出具体的措施。 (二)掌握要点 1.本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这些基本特色。 2.结构思路梳理: 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孟子要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使他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就必须揣摸对方的心理,诱使对方顺着自己的思路来谈话。因此本文在写作上比较曲折委婉,层层深入,而且说理时,既逻辑严密,又形象生动。 首先,提出并明确话题,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论点。孟子根据齐宣王“以羊易牛”表现出的“不忍”之心,证明其具备施行王道的基础。 其次,孟子以一组巧妙的比喻,剖析齐宣王的仁心未及于民,未成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再次,提出“推恩足以保四海”的主张,说明依靠武力实现不了称王天下的目的,而是要靠“发政施仁”,要“保民”。 然后,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 最后,孟子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说明如何才能“保民”,提出要制民之产,使百姓富足;兴办教育,用礼义教化百姓向善,最终实现“保民而王”。 3.孟子说服齐宣王的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4.语言特点:大量运用整句,整散结合。 三、庖丁解牛 (一)、中心思想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诗歌传统意象的寓意。 能力目标:1.教会学生掌握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2.提高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鉴赏的方法。 难点:鉴赏诗歌的意象。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可以说,我们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最璀璨的明珠。不过,据我所知,有许多同学对于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如何评价“明珠”的真正价值还是比较茫然的。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好一首古诗的内容呢?如何才能真正领会古诗中那优美的意境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从而不断提高我们对古诗的认识和鉴赏水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研究以下这个问题。

(解说:高中生虽然学习甚至背诵了不少古诗,但面对一首从未学过的古诗时,鉴赏仍无从下手,或有时分析不到点子上,为解决这个问题,特将“鉴赏、分析的方法”作为重点提出来。) 二、教师提问,学生发表自己的体会。 问:同学们在古诗鉴赏方面存在着哪些困惑与问题?(学生各自发言,谈自己学习、鉴赏诗歌的体会与困惑)。 明确:总结整理一下大家的体会,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读不懂诗歌,看不懂作者的意思,体会不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把握不准意境、主旨。 (二)不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找不到合适的角度。 (三)有时隐约有点感觉,但表达不出来、或表达不恰切(心里明白了但写不出来) (解说:问题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来,才能取得有效的突破与收获。也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加以思考和研究,以此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分析、讨论 解决“读不懂诗歌”的问题,“读不懂”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不懂得所写的景物与诗人感情的对应关系。二是不注意某些字词运用与诗人感情的对应关系。 1、先分析第一层次的问题 ①出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天净沙 秋思 导学案(教师版)

天净沙秋思导学案 (2018.3)(教师版)主备教师:习志国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1、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感受理解曲中主人公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背诵和默写全曲 【知识链接】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它的体裁为“曲”。他最著名的剧目是《汉宫秋》;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天净沙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被誉为“秋思之祖”。 2、文体知识 元曲分类及小令特点: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也有例外。 赏析 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自主学习】 1.给下列词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枯藤()____________ (2)西风()____________ 2.《天净沙秋思》的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____”。 3.《天净沙秋思》中点明季节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一词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4.《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押什么韵?韵脚是哪些字? 5.根据要求默写诗句。 (1)与《天净沙秋思》整首小令所营造气氛不一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元杂剧教案

一、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和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是一种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融歌唱、说白、舞蹈于一体。有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尚)等。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元曲四大家指元曲(杂剧、散曲)最主要的四位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其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 二、关于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戏剧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并位居其首。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多才多艺、能写会演、风流倜傥、豪爽侠义,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他著有杂剧六十部,现仅存十八部,其中曲白俱全者十五部。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艺术上,关汉卿被推为本色派之首。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

部编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附答案

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学习重点】 1.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品味语言,体味诗曲意境,领会表达的妙处。 【学习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观沧海》 【导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古代诗歌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诗。如本课的《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 2.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步出夏门行》、《蒿里行》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3.给下列词语注音 碣石(jié) 澹(dàn) 竦峙(sǒng zhì) 萧瑟(sè)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二单元 6 元曲五首 巩固提升案 Word版含答案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廉贬入睡馄饨 ... 睡馄饨:睡得昏昏沉沉,比喻不懂世事 B.一春鱼雁无消息 .. 消息:音信 C.急罚盏夜阑 ..灯灭 夜阑:这里指夜深 D.争名利何年是彻. 彻:到头,结束 解析:选C。夜阑:这里比喻人已垂暮。 2.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B.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C.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争辜负了锦堂风月? D.祖国是座花园,祖国的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解析:选C。借代,“锦堂风月”借代富裕人家的美好生活。A、B、D三项都是比喻。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曲无论是散曲还是杂剧,都是配合乐谱演唱的文词,一定要符合音乐格律的要求,受到宫调和曲牌的限制。 B.散曲和词一样,是长短句形式,但其能在正字之外加衬字,更灵活,更适合使用口语。衬字一般加在句首或句中,不能加在句尾。 C.“自别后遥山隐隐,更哪堪远水粼粼。”这两句属于纯细节描写,寄托深沉婉转之情。

D.“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写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解析:选C。“自别后遥山隐隐,更哪堪远水粼粼”这两句是景中蕴情,寄托深沉婉转之情,并非属于纯细节描写。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4~5题。 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 [元]盍西村 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官课今年九分办[注]。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注】官课:指上缴官家的租税。九分办:免去一分赋税,按九成征收。 4.开篇“绿云冉冉锁清湾”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曲加以赏析。 答: 解析:可抓住“冉冉”“锁”字欣赏作者所描绘的图景,要注意分析表达效果。 答案:这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恬静的日暮云雾江湾图。如云团一般的烟雾冉冉升起,覆盖了清净的江湾。“锁”,为笼罩之意,缓缓流动的云雾笼罩着清澄的江湾,久久不散,突显了这江湾一角的美好别致。与题目相照应,交代了人们活动的环境。通过江湾优雅而静谧的景象与气氛为下文的轻松欢欣做了铺垫。 5.结尾“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语调轻松却带有深意,请加以分析。 答: 解析:结句耐人寻味,表面写“欢欣无限”,实写百姓的沉重与辛酸。分析时要结合这首元曲的整体内容来考虑。 答案:结尾表面说的是人们因为赋税减少,饮宴欢庆,忘掉了生活的忧愁、艰难。深层意是只减轻了一成赋税就如此欢欣,可见以往生活负担之重。结句耐人寻味,它透露了前文所讲的欢欣只是暂时的,村民欢欣的背后藏着无比的沉重与辛酸。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6~7题。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①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②,棋未收,叹新丰孤馆③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寄江湖,已十年不归。②灯花:灯芯燃烧结成的花形的余烬。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

粤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典诗歌219元曲三首教学案

19 元曲三首 一、读准字音 蒯.通(kuǎi) 銮. 舆(luán) 一(diū) 糨.(jiànɡ) 斛. (hú) 揪捽. (zuó) 擂.鼓(léi) 觑.(qù) 二、辨识通假 (1)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坝”通“耙”,一种平地碎土的农具) (2)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同“现”,现成的) 三、一词多义 (1)旋?????差发内旋.拨还(副词,马上,立刻)及凯旋.而纳之(动词,归来,回来)旋. 见鸡伸颈摆扑(副词,不久) (2)干?????两字功名,几阵干.戈(名词,盾牌)好干.预人事(动词,干预,涉及)置之河之干. 兮(名词,水边,河边) (3)绝?????一点相思几时绝.(动词,断,断绝)秦女绝.美,王可自取(副词,很,非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动词,渡过) (4)去?????山又遮,人去.也(动词,离开)除残去.秽(动词,除掉,去掉)去. 门十里以为界(动词,距离) 四、词类活用 (1)春. 采了桑(名词作状语)在春天 (2)冬. 借了俺粟(名词作状语)在冬天 (3)红. 漆了叉(名词作状语)用红色 (4)银. 铮了斧(名词作状语)用白色 (5)梦. 说南柯(名词作状语)在梦中 五、古今异义 社长..①排门告示..② ①古义:相当于村长。社是元代地方基层组织,元代以二十五户(一说五十户)为一社。

今义:以“社”命名的社会团体的领导者。 ②古义:通知,通知人们要做什么事。动词。 今义:多用作“通告众人的文件”。名词。 六、文言句式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即“项废于东吴”“刘兴于西蜀”) 译文:项羽兵败乌江,自刎身亡。刘邦利用汉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战胜项羽,建立汉朝。 【双调】 蟾宫曲·叹世 咸阳 百 二山 河, 两 字秦国的山河是多么的险要啊!两万兵马可以抵挡诸侯的 功 名, 几 阵 干 戈。 百万大军,为了功名,这里曾经发生过多少惨烈的战争啊。???咸阳:战国时秦国的首都,此指秦国。百二山河:形容秦国山河地势的险要,两万兵马可以抵挡诸侯的百万大军。干戈: ???指代战争。 项 废 东 吴,刘 兴西 蜀, 梦 说 南 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兴起于西蜀,这一切都如南柯 柯。 韩 信功 兀 的 般 证 果,一梦般幻灭。那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的韩信却落得如此的结果, 蒯 通 言那里是风魔?那蒯通哪里是有癫痫病啊????东吴:指项羽兵败自刎之地乌江。西蜀:指刘邦建立政权之 地四川。南柯:即南柯一梦。韩信:汉朝的开国功臣,辅佐刘邦定天下,后被吕后和刘邦所杀。兀的:元曲中口语,即 “这”。证果:本是佛家语,这里指结局。蒯(kuǎi)通:汉高祖时的著名辩士,本名彻,史家避汉武帝(刘彻)讳,称他为蒯 ???通。风魔:癫痫病。 成 也萧 何, 败也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而被刘邦重用,后来吕后 萧 何, 醉 了 杀韩信,用的又是萧何的计策,唉!喝他个一醉方休,所谓的功名事业, 由 他。都由他去吧。???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而被刘邦重用,后来吕后杀韩信,用 ? ??的又是萧何的计策,故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他:所谓的功名事业,都由他去吧。他,为协“歌戈”韵,这里读作tuō。 【南吕】 四块玉·别情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前两首诗。2、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常识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运用品析诗歌的方法,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重难点学习】运用品析诗歌的方法,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 1、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由朗读、默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 2、查资料了解作者、乐府诗、曲的相关常识。 (1)曹操,字,(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马致远,号,(朝代)戏曲作家。与、、并称“元曲四大家”。 (3)乐府诗:乐府,原来是汉武帝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4)曲,是一种文学体裁,可以配乐朗诵,曲有和,即指曲调的名称和乐曲的调式,曲牌规定了曲子的、、、。 曲牌名就是曲,俗称“”,是曲的音乐普式。 3、给加点字注音 碣.石()澹澹 ..()山岛竦.()峙.()萧瑟.() 贾.()浅草才能没.马蹄 ..()啄.()堤.()藤.()4、思考:《天净沙·秋思》中,富有特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富有情味的画面。假设你身处这样的情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 5、朗读背诵诗歌。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1、朗读《观沧海》,小组探究本诗围绕哪个字来写的?这首诗写了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2、认识元曲这种文学样式。 3、小组探究:《天净沙?秋思》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拓展延伸】 根据《天净沙?秋思》展开想象,写一般描述性文字,内容不要增删,顺序可调整,字数在150字左右。 【小结】各小组总结本课学习的知识点 【作业布置】 1、背诵《观沧海》和《天净沙·秋思》 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豪迈气概和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3、《观沧海》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 ,其中“”字统领下文。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5、“断肠人”指的是: “秋思”指的是:

2018版高中语文珠星璧月彩云中第6课元曲五首学案语文版

第6课元曲五首 学习重点 1.熟读这五首曲,体会它们不同的风格。2.理解口语化的比喻、曲中对比、曲中用典等写作技巧,了解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生活,培养富有个性的审美情趣。 一、元曲名句 1.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张可久《正宫·醉太平刺世》 2.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白朴《中吕·阳春曲知己》 3.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周德清《中吕·塞鸿秋》 4.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王实甫《西厢记》 二、文本名句 1.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越调·天净沙秋》 2.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关汉卿《双调·大德歌春》 3.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关汉卿《双调·大德歌春》 4.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 5.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 6.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 文本导学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渔樵.( ) ②巢鸠.( ) ③蛩.吟( ) ④密匝.匝( ) ⑤攘.攘( ) ⑥命窘.( ) ⑦馄饨 ..( ) (2)多音字

①囤 ????? 囤.积居奇 粮囤. ②斗????? 斗.篷 斗.争 2.辨形组词 (1) ????? 蛩 跫 (2)????? 熏 薰 醺 3.选词填空 (1)抱怨·报怨 ①一位消费者________说,这些包装好的食品购买时不可能打开看个究竟,可买回家后发现“上当”的滋味实在不好受。 ②中国政府不念旧恶,以德________,妥善地解决了一系列战争遗留问题。 (2)分辨·分辩 ①我们刚一进去,保安就立刻上前罚款,且不容________,让人感觉好像是他们故意设下的“陷阱”。 ②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即便是在仔细观察之下,也很难________出这些牡丹是用手指画的。 1.参看课下注释,理解每首元曲的内容。 2.熟读并背诵《越调·天净沙 秋》《双调·大德歌 春》和《双调·夜行船 秋思》中《离亭宴煞》一节。 1.阅读《正宫·醉太平 刺世》,思考: 此曲讽刺了世人在金钱面前暴露出的哪些丑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2.阅读《越调·天净沙 秋》,思考: 曲中两幅图景有何不同? 答:

元曲基础知识教案资料

元曲基础知识

元曲基础知识 “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统称。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它们都以曲辞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融歌唱、说白、舞蹈为一体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读到的元杂剧其实就是供元倡优舞台演出的剧本。 在结构上,杂剧剧本通常由四折一楔子组成。折,首先是剧本剧情的一个自然段落,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楔子,只唱一二支曲子,篇幅比折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人物、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加强前后剧情的联系,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一楔子的形式。有的将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还有用两个楔子的。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长的戏,可写多本。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里唱词前面都标明宫调与曲牌的名称,如[正宫·端正好]、[商调·集贤宾],“正宫”、“商调”是宫调名称,“端正好”、“集贤宾”是曲牌。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在角色分类上,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旦、末、净、杂四类。 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外末、副末、冲末、大末、二末等。 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 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 杂是杂角,是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如驾(皇帝)、孤(官员)、祗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洁郎(和尚)等。

《窦娥冤》导学案答案版

《窦娥冤》导学案 《窦娥冤》导学案一 【本节课学习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2)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 (3)梳理课文结构 (4)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旨。 【学习重点】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旨 【课前预习】 一、作者与元杂剧介绍: 1、关于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字德辉。其代表作有《倩女离魂》)、白朴(字太素,号兰谷。其代表作有《墙头马上》)、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其代表作有《汉宫秋》)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关汉卿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元代人说他:“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窦娥冤》的题材取本于“东海孝妇”的故事。“东海孝妇”的故事在中国古代长期流传于民间。

关汉卿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结合元代的社会现实并参考了当时有关的戏曲创作,完成了这部著名悲剧的创作。经过关汉卿的改造和天才创作,《窦娥冤》已不再是民间传说中的“东海孝妇”故事的翻版,而是一部深刻反映元代社会现实的激动人心的著名悲剧。 2、关于元杂剧: 弄清杂剧与元曲的关系。 我们学过的《天净沙秋思》属于元曲中的小令,其特点是一宫调一曲子,与小令并列的是一个宫调内几支曲子,叫(套曲);小令和套数合在一起叫(散曲);(元杂剧)与散曲合在起起称为元曲。(说明:请根据上面这段话,用几个大括号表示小令、套曲、套数、杂剧、元曲的关系。)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特点明显,体制严格,是一种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且有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

高中语文课外元曲必读素材 全元曲271

高中课外元曲必读:全元曲271 花村酒满葫芦,记竹马相迎,郊外先驱。清献家风,渊明归兴,尽自欢娱。荣故里名香二疏,播廉声恩在三衢。教子读书,黄卷青灯,玉带金鱼。 三衢平山亭 倚阑于云与山平,一勺甘泉,四面虚亭。隐隐浮图,层层罨画,小小蓬瀛。随月去长空雁影,唤秋来高树蝉声。客路飘零,天宇澄清,剑气峰峰。 海棠 看佳人富贵天姿,点染胭脂,消得新诗。笑倚红妆,轻弹银烛,满引金卮。伴庭院黄昏燕子,叹风流天宝环儿。老过花时,谁恨无香?我爱垂丝。 次韵 唤西施伴我西游,客路依依,烟水悠悠。翠树啼鹃,青天旅雁,白雪盟鸥。人倚梨花病酒,月明杨柳维舟。试上层楼,绿满江南,红褪春愁。 湖上即事 倚高寒渺渺愁余,昨夜南楼,今日西湖。柳影浮图,岩阿杜宇,酒病相如。留客醉山花解舞,寄离愁云雁能书。笑倩谁扶?风动瑶筝,月满冰壶。 元夜宴集 绿窗纱银烛梅花,有美人兮,不御铅华。妆镜羞鸾,娇眉敛翠,巧髻盘鸦。可喜娘春纤过茶,风流煞真字续麻。共饮流霞,月转西楼,不记还家。 游龙源寺 问行人何处龙源?古路萦幡,细水蜿蜒。柳耳垂阴,花心困雨,树顶摩天。借居士蒲团坐禅,对幽人松麈谈玄。诗债留连,百巧黄鹏,一曲新蝉。 莲花道中 洗黄尘照眼沧浪,古道依依,暮色苍苍。远寺松篁,谁家桃李?旧日柴桑。红袖倚低低院墙,白莲开小小林塘。过客徜徉,题罢新诗,立尽斜阳。 【中吕】满庭芳 山中杂兴二首

人生可怜,流光一瞬,华表千年。江山好处追游遍,古意翛然。琵琶恨青衫乐天,洞箫寒赤壁坡仙。村酒好溪鱼贱,芙蓉岸边,醉上钓鱼船。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伴赤松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 次韵二首 寻思几般,围腰玉瘦,约腕金宽。怕春归又是春将半,信杳青鸾。赋离恨花笺短短,散清愁柳絮漫漫。阑干畔,芳枝绿满,梅子替心酸。 相思故人,钗分恨股,粉印娇痕。数归期屈得春纤困,两地销魂。楼外青山隐隐,花前红雨纷纷。天涯近,回头楚云,新月破黄昏。 野梅 风姿澹然,琼酥点点,翠羽翩翩。罗浮旧日春风面,邂逅神仙。花自老青山路边,梦不到白玉堂前。空嗟羡,伤心故园,何日是归年? 望仙子诗卷 沧浪小龙,翩翩桂旗,隐隐莲峰。歌尘隔断蓬莱洞,此夜相逢。羽衣曲蟾华月宫,紫箫声鹤背天风。游仙梦,青山万重,云冷玉芙蓉。 湖上酸斋索赋 寻春底忙,金鞭弄影,翠袖藏香。彩笺诗满西湖上,误入平康。到处莺花醉乡,当家风月排场。贪游荡,马嘶绿杨,占断紫云娘。 送别二首 分飞断肠,花笺写恨,粉腕留香。临行体倚危楼望,总是凄凉。人去去寒烟树苍,马箫箫落日沙黄。牙床上,相思夜长,翠被梦鸳鸯。 愁春未醒,芳心可可,旧友卿卿。乍分飞早是相思病,几度伤情。思往事银瓶坠井,赋离怀象管呵冰。人孤另,梅花月明,熬尽短学灯。 湖上 通仙旧冢,西施淡妆,坡老衰翁。香云一枕繁华梦,流水光中。暮霭钟声故宫,夕阳塔影高峰。桃源洞,花开乱红,无树著春风。 过钓台 穷通异乡,故人别后,短棹沧浪。相寻下榻云霄上,旧日疏狂。魂梦远不知汉光,脚头睡只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2.7《元曲五首》教案1 语文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2.7《元曲五首》教案1 语文版必修3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元散曲的相关知识。 2了解五首元散曲的主旨及艺术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初步掌握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从作品中提炼写作方法,训练学生以读促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通过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来了解这个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 2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审美感,发现自己独得的秘密。 [教学法构想] 一、教法 1设计表格让学生通过查找了解有关元散曲的知识和相关的作家作品。 2通过诵读指导,体会语言,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 3有意识地进行写作方法指导,读写结合。 二、学法 1借助网络等媒体查找资料相互交流,学习对知识进行系统总结。 2反复诵读,抓住形象,体会情思。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了解作品的主旨及艺术手法。

二、难点:体味作品语言,学习各种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散曲的发展 让学生通过自己课前的预习,汇报总结。 王国维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为什么元代散曲会兴盛起来呢? 散曲最初主要是在市民中间流传,它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文学样式。散曲是元代的新体诗。散曲能继承五代、两宋的词运,在元代韵文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是有其原因的: (1)词的衰颓——文体本身的发展。(这一条是重点) 自中唐以后,长短句歌词在文人手中逐渐成为“别是一家”的诗体,两宋时得到很高的发展, 但到了南宋后期,由于词家远离现实生活,片面追求文词的工丽和音律的妍美,便日趋衰落。而民间长短句歌词,经过长期酝酿,到了宋、金对立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兴起的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当时流传在北方的散曲。 (2)外乐番曲的传入。(以下各条学生说到多少均可) 金、元时期,战乱频仍,由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粗犷豪放的游牧民族歌曲和新乐器也随之传入。由于旧词不能合奏新曲,再以乐器不同,音调节拍各异,旧调又不能合演,于是乃有制作新声新词的必要。散曲的产生,正是迎合民间歌咏的需要,才应运而生。如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所记“者剌古”“唐古歹”正是北方少数民族乐曲。 (3)元代商业繁荣,城市兴起,文娱需求增加。 元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散曲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 演出的勾栏瓦肆,娱乐场所日益兴旺,使唱曲演戏的歌伎、艺人,得以赖表演技艺为生,于是散曲得以大盛。 (4)蒙古贵族喜声色文娱——统治阶级的提倡。 元人南下以后,对“四书五经”不重视,对文人不重视,而那些优伶歌伎,歌舞戏曲,是为他们 所欢迎的,并且加以提倡和鼓励,作为王侯贵族的御用品了。这些地方,也给予散曲发展以一定的影响 (5)外族统治,汉人受尽压迫,或借散曲以抒郁愤。 宋代先遭辽、金异族侵凌,后则南宋亡于蒙古,文人百姓忽然要接受异族之统治,加以民不聊生,社会秩序异常紊乱,面对这么痛苦、不公的时代,文人自然要借某种文学形式来宣泄怨悱无奈。元曲便是当时最适宜的文学形式。 教师提示:要抓住文学发展的内因,即词的衰颓——文体本身的发展。

25诗词曲五首导学案.doc

25诗词曲五首 授课时间:班级:姓名:组长批改: 课题诗词曲五首主备人:谭公明审核人: 学习口标1.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重难点学习方法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3、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2课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疏通生字词,把前三首诗熟读到可以背诵。 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二、合作探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背景简介:唐顺宗吋,刘禹锡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时,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遇到口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深表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以诗相答。 2、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指名读,齐读, 分组读形式可多样,读完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牛大概理解诗意,下同) 3、请用原文语句冋答问题。 (1)本诗屮用典的语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2)诗屮的「古名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5、当堂背诵,并请默写下来。(你很棒的!)

(-)《赤壁》 1.背景简介: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周瑜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经过赤壁吋,有感于历史,写下了这首怀古咏史之作。 2.朗读《赤壁》,注意节奏和情感。 3.这首诗借物兴感的是哪两句?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表达了诗人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4?请将这首诗默写下来!(你很棒的!) (三)《过零丁洋》 1.背景简介:德祜元年文天祥响应朝廷号召,抗击元军,三年后兵败被俘。第二年张弘范强迫文天祥招降南宋将领张世杰,文便将此诗出示给张弘范看,张自知无望,作罢。后文被押解大都,后英勇将义。 2、朗读《过零丁洋》。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诗中最负盛名的句子是: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南打萍。 4.《过零丁洋》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舍牛取义、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5?请将这首诗默写下来!(你很棒的!) 三、展示交流 四、检测拓 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