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义的知识学习阶段与的分类

广义的知识学习阶段与的分类

广义的知识学习阶段与的分类
广义的知识学习阶段与的分类

教育科学与技术系教案第1次,共3 页,第2 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本内容

分配第四章第二节广义知识的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

引言

50分钟自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加涅《学习条件》问世以来,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主

流正在迅速扩大自己的阵营,其中尤其是对人的认知研究正发生这一场深刻的变革,

匹兹堡大学格拉泽教授指出:“越来越多的实验心理学家正将自己的事业转向有益于

研究教学过程的调查与分析。这一趋势在心理学的许多不同领域,包括对学习、认

知作业、人的发展及社会化过程的诸多研究中都是很明显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同社会密切有关的问题的探讨以及对真正的学科的探讨的呼声正在日益

提高。

深信以任务为取向的研究同以学科问题为取向的研究的相互作用,对社会和心

理科学都是彼此有益的。

当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走出实验室,将自己关注的焦点转向分析现实教学中掌

握各门学科领域中的知识与技能时,他们对人获得的各种各样的能力的性质也有了

更深入地了解。

格拉泽指出:在所有这些研究中,给人留下最甚深印象的是,知识结构在其中

起到了压倒一切的影响。知识如何被组织起来,而使用知识的过程又如何进入人的

学习经验而得以发展,这是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新一代心理学家认为: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实质是知识高度概括化、结构化、条

件化及广泛迁移的结果。

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长久以来,关于知识的本质、知

识的类型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心理学家。心理学家对知识的理解可区分为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及情境主义三种范式。这三种范式对知识的不同看法,决定了各范式下的

学习观、教学观和测评观。

教学目标

读完本章,你应该能够:

阐述知识的两种类型,并对它们进行比较;

简述陈述性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能描述或绘出其表征;

简述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能描述或绘出其表征;

教学设疑

学校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各学科教师聚集在一起,围绕着“如何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这一话题,提出各自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教生物的周老师发现学生总以为鲸是鱼;教体育的郑老师发现学生投掷铅球的姿势不对;教数学的王老师发现学生总是模仿自己解题步骤,但不解其理;教语文的高老师发现学生常常不会总结课文段落大意;教历史的楚老师发现学生经常死记硬背历史知识;教劳技课的柳老师发现学生爱做脑筋急转弯这类问题……

作为不同学科的任课教师,你将如何考虑并回答下述问题。

某学生认为鲸是鱼,教师应当怎样纠正这种错误的认识?

如果你是体育教师,你怎样设计一个教学过程,教会学生正确地掷铅球?原理何在?

某数学教师在讲授一次方程求解的时告诉学生要模仿解题步骤,在讲授应用一次方程的应用题时也告诉学生模仿解题步骤,这位老师的做法是否合适,为什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让学生总结段落大意。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教师经常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以及事件相互之间的联系直观的呈现在黑板上,并要求学生记录下来。这种做法有什么优缺点?原因是什么?

在探究课上,有些教师认为,可以给孩子做一些脑筋急转弯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你对这种观点作何评价?

一、关于知识的定义

知识——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储备在长时记忆中的关于各种事物特征与关系以及个体自身如何完成各项任务和解决各种问题的信息及组织。

知识是人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而建构的。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信息是有组织的。

二、关于知识的分类

代表人物知识的类型

1 2 3 4 5

加涅1977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态度

安德森1980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梅耶1987 语义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事实、定义、程序以及规则是什么的知识。

如“大连实德队是中国足球甲A联赛2001赛季冠军”,“李白是我国著名诗人”等。陈述性知识包括单词再认、数字事实、不同领域中的一些基本事实和概括等。陈述性知识可以言传,也就是说,它可以通过言语形式向他人传授,不会出现“欲说而不能”的现象。简言之,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知道如何行动、如何做的知识,是个体具有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行为步骤。

如“打字”、“计算加减法”和“处理不专心儿童”等技能或问题解决。所以,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人怎样做事的知识,既可涉及怎样驾车之类的运动技能,也可涉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使用某一数学原理之类的认知技能,当然还可涉及怎样使用己的认知资源之类的认知策略。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

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分类

动作技能

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

认知技能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三、两类知识的比较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1、表征形式命题、图式等产生式等

2、动静程度静态动态

2、功能事实动作

3、获得速度较快缓慢

4、改变难易较易较难

知识分类对你准备教学有何启发?

四、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p106——107

五、操作——分析一教案,指出教案中计划教的知识属于何种类型的知识。

(笔试)00024普通逻辑自学考试大纲要点说明

00024普通逻辑自学考试大纲 《普通逻辑》自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引论 一、课程容 (一)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二)学习逻辑的意义 1.为人们获得新知识建立合理、坚实的基础平台; 2.帮助人们提高推理能力; 3.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 4.有利于进行合乎理性的人际交流。 二、自学要求 1.重点掌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2.领会学习逻辑学的意义,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逻辑学主要研究推理的有效性问题。(选择题)所谓推理的有效性,指的是推理的形式有效性。 2.一个推理是形式有效的,指的是对于一个推理形式假设其前提是真的,则其结论一定是真的。(选择题) 3.简单应用:应用实例证明一个推理形式的无效性.例:如果8大于5,那么8大于4。所以,如果8大于4,那么8大于5。 (二)学习逻辑的意义(简答题) 1.为人们获得新知识建立合理、坚实的基础平台。 2.帮助人们提高推理能力。 3.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 4.有利于合乎理性的人际交流。 第二章概念 一、课程容

(一)概念概述 1.什么是概念 2.概念的涵与外延 (二)概念的种类 1.空概念、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3.个体概念、性质概念和关系概念 4.正概念和负概念 (三)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 2.真包含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 4.交叉关系 5.全异关系 (四)概念的概括与限制 1.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2.概念的概括 3.概念的限制 (五)概念的定义 1.什么是定义 2.定义的方法 3.定义的种类 4.定义的规则 5.定义的作用 (六)概念的划分 1.什么是划分 2.划分的种类 3.划分的规则 4.划分的作用

自考法律概论知识点

1、决定国家意志即法律内容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方式 2、根据法律规定的内容的性质,可将法律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3、一切剥削阶级法律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维护私有制 4、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和民法法系 5、划分法律历史类型的依据是法律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和法律体现的阶级意志 6、按照法律规范所表述的行为规则的确定程度来划分,法律规范可分为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7、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这一规定属于授权性规范、确定性规范、任意性规范 8、“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这是一项授权性规范、任意性规范、确定性规范 9、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有适用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10、法律的构成要素有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概念 11、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包括事件、行为 12、国家性质指的是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13、我国宪法修改程序组成是1/5以上全国人在代表提议,全国人大全体代表2/3以上多数通过 14、上下级之间为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是人民政府、人民检察院 15、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16、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保障当事人权利原则 17、我为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原则上不得收取费用,一律不得收受财物 18、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除了法律对申请期限另有规定外,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19、公务职位类别可以划分为专业技术类、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 20、行政机关的法定代表人通常是该行政机关的正职行政负责人 21、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会议是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22、我国第一部选举法颁布于1953年 23、根据行政立法内容的分类,1985年1月19日国务院批准的中国专利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属于执行性立法 24、决定一国国家性质的首要因素是该国的社会经济制度 25、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内容中,变戒严规定为紧急状态的规定是在2004年宪法修正案 26、行政一词源于拉丁文 27、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许可法出自中国 28、资产阶级国家宪法的先驱是英国宪法、美国宪法、法国宪法 29、在我国,民事违法行为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能够发生民事法律后果 30、依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设立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具有注册资本人民币10万元 31、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除外),其发起人应当在5人以上 32、依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00万元 33、在我国,人民法院处理破产案件,一律适用裁定形式 3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 3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而宣告缓刑的,其缓刑考验期限应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得少于1年 36、买卖合同属于诺成法律行为

综合篇:广义知识的定义、分类和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广义知识的定义与类型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 知识的定义 2 有关知识的分类 能力要求 能利用各种分类标准对某种知识作出类别归属的判断 一、定义 ?(一)狭义的定义 ?1 知识:人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属性、联系和关系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2 技能:通过练习在个体身上固定下来的巩固了的自动化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3 能力:心理活动的可能性和动作的可能性,是个体顺利完成活动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 ?(二)广义的定义 ?1 皮亚杰:知识是主体和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交换而导致的知觉建构,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也不是由主体决定的先验意识。 2 结合皮亚杰和当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即为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 3 本质: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 二、知识的静态的分类 ?(一)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 ?随着近20年来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崛起,知识成了信息加工的一个中心概念。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大多同意把广义的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述性知识是用以回答“世界是什么”这一类问题的知识。与who when where what which等问题联系在一起。 ?程序性知识是用以回答“怎么办”这一类问题的知识。 ?(二)哲学的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 英籍匈牙利哲学家波兰尼(Michael Polanyi,1891—1976)提出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 )与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 )。 前者也称“明言知识”(articulate knowledge ),是能用语言文字(包括数学公式、图表)等诸种符号表达的知识。 后者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如幼儿在受正规教育之前,能用合乎语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他们未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话语中暗含的语法规则。 实际上,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两类知识划分与波兰尼的两类知识划分存在着很大的一致性。述性知识也就是显性知识,是个体能够意识到并能用言语表达的;程序性知识中有些是个体完全不能意识和用言语表达的,也就是默会知识。 ?(三)奥伯尔的知识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奥伯尔提出了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在该理论中,他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而根据对于学习的这种分类,可以将述性知识学习的结果分为机械知识与有意义知识。 机械知识:通过死记硬背来获得的知识。 有意义知识:通过意义理解来获得的知识。 三、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 ?(一)述性知识学习三阶段 1 新旧知识的联系; 2 新知识储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不进行新的学习和复述,会出现遗忘; 3 意义的提取和运用。 ?(二)程序性知识学习三阶段 1 与述性知识的学习相同; 2 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的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 3 达到相对自动化的程度。 (三)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 第二节 新知识习得阶段 知识的巩固和转化阶 段 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阶段

心理学PPT知识整理

心理学PPT知识整理 1879年,冯特(心理学的始祖)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学科标识为Ψ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就是指人的精神现象和主观世界。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mind) 行为、心理历程-----内外兼顾,此为现代心理学的特征 1.科学心理学(1879年)萌芽后: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的科学。 2.1920s至1960s(行为主义时期):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3.1970s以后:心理学是对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心理学还研究行为及其心理的关系。 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2)、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是在自然的情景中搜集被观察者的资料,以了解其心理和行为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

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3.调查法是以提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方法。 4.个案研究法是搜集单个被试各方面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结构 机能主义:詹姆斯----意识是连续变化的,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认知心理学: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 神经心理学:研究大脑神经生理功能与个体行为及心理过程的关系 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古代:思想丰富;近代:引进传播;当代:曲折发展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感觉的意义:1.提供了内外坏境的信息;2.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A.感觉是认识的开端;B.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觉分类:1.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渴、饥、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其中视觉(个体对光波刺激的觉察)和听觉(个体对声音刺激的觉察)是最重要的感觉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持续一定时间,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感受性的大小用感觉阈限度量,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关系。 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觉察出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觉察的剌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 不同的人感觉能力不同,即感受性有很大差异,实践证明它能通过训练而改变。 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那种

普通逻辑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普通逻辑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1、逻辑包括两大类: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普通逻辑即传统的形式逻辑。 2、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分为三大类: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一般思维指抽象思维。 4、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接反映。 6、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 7、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机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8、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9、思维有两个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10、思维的逻辑形式指思维内容各部分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也叫思维形式的结构。 11、普通逻辑的研究推理,正是要研究从不同的推理内容中抽取出来的各种共同的逻辑形式。 12、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四条: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13、同一律要求:一个思想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不能把不同的思想混为一谈。 14、矛盾律要求:在互相否定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假的,而不能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15、排中律要求:在互相矛盾的两个思想中,必须承认至少一个是真的,即二者必居其一,排除第三种可 能性。 16、充足理由律要求:断定任何一个思想为真,都必须拿出充分的理由。 17、普通逻辑是撇开思维的具体内容来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的。 18、普通逻辑的工具性表现在:它本身不能给人们直接提供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但是它能够为人们进行 正确思维,获取新知识,表述论证思想,提供必要的逻辑手段和方法。

国际经济法概论自考重点

国际经济法概论自考重点

国际经济法概论知识点整理 一、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1、国家经济主权原则 2、公平互利原则 3、国际合作以谋发展原则 二、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1、自然人、法人与跨国公司 2、国家与单独关税区 3、国际经济组织 三、国际商事惯例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华沙—牛津规则》《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四、《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的适用范围 (一)公约适用的主体范围 (1)货物的买卖必须具有国际性。 (2)买卖合同与公约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缔约国具有公约所规定的某种联系。(二)公约适用的客体范围 公约适用的客体范围是“货物买卖” (三)公约排除了以下几种买卖: (1)以直接私人消费为目的的买卖; (2)拍卖; (3)依法执行令状或法律授权的买卖; (4)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和货币的买卖; (5)船舶、气垫船和飞行器的买卖; (6)电力的买卖。 五、贸易术语 装运港交货的三种贸易术语: FOB CIF CFR 向承运人交货的三种贸易术语:FCA CIP CPT 其它贸易术语: EXW DDP

附: FOB——船上交货、装运港、适用于海运、装上船时风险转移 CIF——“成本+运费+保费”、目的港 CFR——“成本+运费”、目的港 FCA——货物承运人、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货交承运人风险转移 CIP——运费、保费付至 CPT——运费付至、目的港 EXW——工厂交货 DDP——完税后交货 六、要约的构成要件(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1、是一个订立合同的建议; 2、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发出; 3、应具有“十分确定”的内容; 4、应表明一经对方承诺即受约束的意思。 七、要约的撤回与撤销 1、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一项要约即使是不可撤销的,得予撤回,如果撤回通知于要约送达之前或者同时送达受要约人。 2、撤销,指要约送达受要约人生效以后,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要约人将要约取消,时期效力归于消灭。(公约第16条规定,在订立合同之前,要约得予撤销,如果撤销通知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送达受要约人。可是如果要约写明承诺的期限或者以其它方式表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或者受要约人有理由信赖该项要约是不可撤销的,而且受要约人以奔着对该要约信赖行事,则要约不可撤销。) 八、承诺的构成要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基础心理学知识整理文档

基础心理学知识 一.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如下: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学派的纷争 重点学派: 其他: 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 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学派,魏特海墨、克勒和科夫卡;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认识心理学: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生理心理学: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丘脑:感觉(嗅觉除外) 上丘脑:嗅觉 下丘脑:内脏 底丘脑:肌肉张力 第三单元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巴浦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 兴奋和抑制:巴浦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奋是指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 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抑制是指神经活动由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状态,转为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兴奋和抑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还可相互转化。 反射: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回答。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 个部分组成。 反馈: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 无条件反射: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如吃食物流口水。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条件反射的抑制:外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者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消退抑制:当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的时候,条件反射被抑制。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在条件反射的初期,类似于条件刺激物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分化抑制:如果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这样,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 扩散和集中: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是扩散和集中,一个地方的神经细胞的兴奋会引起它周围其他神细胞的兴奋叫护散。当条件反射多次进行,通过学习、训练,区别了不同的刺激,形成了分化,就只对条件刺激物进行反应了,这就是神经细胞过程中的集中。 相互诱导: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正

自考普通逻辑学知识点

一、判断(一) 1.SAP是指所有的S是P; SEP是指所有的S不是P; SIP是指有的S是P; SOP是指有的S不是P。 2.A与E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I与O时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A与O和E与I是矛盾关系(不能同假,已不能同真); A与I和E与O是差等关系 逻辑方阵 3.性质判断真值表: 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列表 注:1代表“真”;0代表“假”(下同)。 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普通逻辑所研究的思维是指抽象思维中的知性思维。 现代形式逻辑主要是指数理逻辑。

知觉是感觉的综合。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征是直接感受性。 人们平常提到逻辑学时,通常指的是形式逻辑。 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感觉、知觉、表象。 在理性认识阶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概念、判断、推理。 5.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有两个逻辑特征,他们是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到概念中的对象中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称为概念的外延。 从逻辑的角度讲,所谓明确概念,指的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普通逻辑不去研究概念在具体内容上的关系,而是把概念作为思维形式,从内涵或外延方面来研究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的外延大小,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6.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相同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和语词,不得用比喻。 7.划分的规则? (1)划分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3)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8. 判断的逻辑特征是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和有真假。 普通逻辑不研究判断的具体内容的真假,只研究判断在形式上的真假特征和真假关系。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它是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 性质判断的四种基本形式SAP、SEP、SIP、SOP。 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就是自身不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复合判断就是自身中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9. 属于非传递的关系有:判断间的不等值关系、概念间的交叉关系 同时具有反对称性质和传递性质的有:概念间的真包含关系和概念间的真包含于关系。 同时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的是:概念间的全同关系和判断间的等值关系。

自学考试法学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 1.法律产生的决定性因素:(1)商品交换与私有制的出现(2)奴隶制的出现 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1)法律与国家同时产生(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 (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3.奴隶制法律的特点:(1)严格保卫奴隶主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2)公开确认自由民之间的不平等(3)以十分残酷的惩罚措施维护奴隶主的政治统治(4)保留了许多原始社会规范的痕迹 4.封建制法律的特点:(1)严格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2)公开规定封建等级特权(3)用野蛮残酷的手段镇压人民的反抗 5.资产阶级法律的特点:(1)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确认契约自由(3)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确认法制原则 6.法律的特征:(1)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3)法律就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4)法律就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5)法律就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7.法律渊源的种类:(1)制定法(2)判例法(3)习惯法(4)引证法(5)宗教法(6)国际惯例与国际条约 8.法律的分类:(1)成文法与不成文法(2)根本法与普通法(3)实体法与程序法(4)一般法与特别法(5)国际法与国内法(6)公法与私法(7)法系 9.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统治阶级道德之间在根本的社会阶级属性方面的一致性,决定了二者必须就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与互相渗透的。法律与道德的区别:(1)存在时间不同(2)调整的范围不同(3)实施方法不同(4)表现形式不同(5)在一国之中,法律体系就是一元的,而道德体系就是多元的 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1.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创立社会主义法律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2)创立社会主义法律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需要(3)创立社会主义法律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 2.社会主义法律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1)党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与实施(2)社会主义法律就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3)党的政策不能代替社会主义法律 3.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概念与特点:(1)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活动之一(2)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要遵照一定的程序(3)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不仅包括创制新法律,也包括修改与废止过时的法律(4)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其实质就是把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过程 4.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1)遵循宪法的原则(2)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与尊严的原则(3)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的原则(4)科学与合理地规范社会关系的原则(5)依照法定的权限与程序立法的原则 5.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程序:(1)法律案的提出(2)对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案的表决(4)法律

知识学习的含义及种类

知识学习的含义及种类 知识学习的含义及种类 【考点讲解】 从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来看,知识学习的含义及种类是个常考点。考查题型主要以客观题为主,一般两种考查形式:其一,考得比较简单会查考不同维度来分类有哪些种类。其二,会以案例反选的形式来考查考生,所以要求考生对其内涵深刻理解,能与实际例子和考题结合,能区分其中的不同点。本文将帮助各位考生对此块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希望能对各位考生有所助益。 【知识点梳理】 知识学习的含义 知识的学习即知识的掌握,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接受和占有前人所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构建相应的认知结构。 知识学习的种类 1.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符号学习,又称代表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如汉语的词汇教学和英语的单词教学都属于符号学习。符号不仅仅限于语言符合,也包括非语言符合,如实物、图像、图表、图形等。符号学习还包括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如历史课中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地理课中对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的学习。在此要注意一下关于事实性的知识是属于符号学习。 (2)概念学习,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3)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掌握由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其复杂程度高于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必须以概念学习和符号学习为前提。 注意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之间的关系即可。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 (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简单来说下位学习的学习就是一个至上而下的一个学习,先学习一个大的,高级的概念再去学习小的低级的概念,比如说学习了水果的概念再学习苹果概念或者香蕉的概念。较难一些会考查下位学习的具体分类:下位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派生类属,即新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以前学习的同化,不改变原有的机构。从大到小直接派生出来,比如说一开始学习了鸟是有羽毛,有喙的,会飞的动物。接着又学习了麻雀。那么这个就是直接派生出来的一种学习。另一种是相关类属,即新内容纳入可以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概念、命题,并使其精确化。比如说先学习了鸟是有羽毛的,有喙的,会飞的动物,接着学习了鸵鸟,鸵鸟也是一种鸟,但是不会飞,那么我们就需要对原有的对于鸟的概念有所修饰了。这种就属于相关类属的学习。 (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比说先学习了苹果,香蕉的概念再学习水果的概念。 (3)并列组合学习(又称为并列结合学习):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凭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组合学习。比如说学习了什么叫质量再学习什么叫能量。

自考普通逻辑复习资料

普通逻辑第一章引论 1、逻辑学是研究推理有效性的学问,是研究如何区分正确推理和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 2、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一个完整的判断是由若干概念构成的,其中包括判断的主项、谓项和联项。 3、思维通常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推理通常是通过若干语句来表达的,判断一般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而概念是通 过语词来表达,论证则通过句群来表达。 4、逻辑学主要研究推理的有效性问题。所谓推理的有效性,指的是推理的形式有效性。 5、逻辑思想的发源地主要有三个,即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第二章概念 5、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珠思维形式。概念是思维的起点,是组成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 . 素 6、概念的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 7、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者本质属性的对象所组成的集合(或者类)。 8、根据概念外延的大小,可以将概念分为空概念、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9、空概念:外延为空集的概念称为空概念。 10、单独概念:外延只有一个对象的概念称为单独概念。表达单独概念的语词有二种:一种是专有名词,如拿破仑、长江;一种是摹状词。如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11、普遍概念:外延包括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称为普遍概念。 12、依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集合体,可以将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13、集合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一个集合体的概念称为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所反映的集合体,指的是由若干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如西沙群岛、森林,集合体与组成该集合体的个体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集合体所具有的性质未必为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所具有。 14、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不是一个集合体的概念称为非集合概念。“类”概念是非集合概念中的普遍概念,因此这些“类”概念所反映的属性必定为属于这个“类”的一个个体所具有。 15、判断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要看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集合体。基概念所反映的属性是否为这个概念所涉及的每一个个体所具有。如果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属性为这个概念所涉及的每一个个体所具有,则是非集合概念。如未必为每一个个体所具有,则是集合概念。如果不能准确区分,则犯“集合体误用”的逻辑错误。 16、依据概念所反映的是个体、性质还是关系可以将概念分为个体概念(对象是一个个体。如仙后座)、性质 概念(反映的是个体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等,如红、绿、落)、关系概念(反映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如重于、在。。之间、喜爱、尊敬)。 17、依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可以将概念分为正概念(具有某种属性)和负概念(不具有某种属性,一般都带有否定词,如不、非、无等)。负概念总是相对于特定范围而言的。 18、对于A、B二个概念,其外延之间可能存在五种关系: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 全异关系。欧拉图:

政治学概论自考知识点

政治学概论自考知识点 《政治学概论》概述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等,是政治学类、公共管理类等多个本科专业均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接下来为你整理了政治学概论自考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政治学概论自考知识点:国家与阶级名词解释: 家长制家庭,是以一个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包括一家之长及其晚辈也包括一些奴隶。 公共权力,是指武装的人----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神权论,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利来源于神,及上天或上帝。 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一、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 第二,氏族制度的决策组织是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 第三,氏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

务。 二、原始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第一,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 第二,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第三,父权制代替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这是人类社会野蛮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 第一,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第三,部落联盟出现。 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就产生了直接为交换的商品生产。由于交换的发展,从社会中分离出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交换的阶级;;商人阶级。 第一,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品。 第二,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 三、国家的起源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和知识学习阶段学说

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和知识学习阶段学说 知识,一个古老的名字。传统上,我们把知识定义为: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现代汉语词典:1612)。而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随着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入,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我们把知识重新定义为: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信息的组织。储存在个体内的知识是个体知识,储存在个体之外的知识即是人类的知识。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个人具有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是一种静态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做法或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是操作步骤,回 答怎么办的问题,是一种动态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本质上都是概念和规则。陈述性知识是静态的陈述的概念和规则,如平面三角形定义:平面上三条直线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程序性知识是用概念、规则来鉴别、操作、推断事物。如判断电风扇不是三角形。在鉴别、推断的过程中,按照了“如果是平面上三条直线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则该图形是三角形;如果平面上三条直线没有围成封闭图形,则该图形不是三角形。”这种推断过程被称作“条件—行动”产生式系统, 比陈述性知识复杂。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一直在倡导传授知识、形成技能。这里所说的“知识”,就是狭义的知识,即陈述性知识,这里所说的“技能”,就是个人习得的一套程序性知识并按这套程序性知识去办事的能力。它可以进一步被分为通过练习习得的按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动作技能和通过练习习得的按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智慧任务的认知技能。认知技能包括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两类。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活动 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二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1) 神经系统的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 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才能得到的知识技能、经验

自考普通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

自考普通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作者◆一剑钻神 一、判断(一) 是指所有的S是P; SEP是指所有的S不是P; SIP是指有的S是P; SOP是指有的S不是P。 与E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I与O时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A与O和E与I是矛盾关系(不能同假,已不能同真); A与I和E与O是差等关系 逻辑方阵 3.性质判断真值表: 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全异A11000 E00001 I11110 O00111 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列表

注:1代表“真”;0代表“假”(下同)。 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普通逻辑所研究的思维是指抽象思维中的知性思维。 现代形式逻辑主要是指数理逻辑。 知觉是感觉的综合。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征是直接感受性。 人们平常提到逻辑学时,通常指的是形式逻辑。 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感觉、知觉、表象。 在理性认识阶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概念、判断、推理。 5.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有两个逻辑特征,他们是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到概念中的对象中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称为概念的外延。 从逻辑的角度讲,所谓明确概念,指的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普通逻辑不去研究概念在具体内容上的关系,而是把概念作为思维形式,从内涵或外延方面来研究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的外延大小,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6.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相同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和语词,不得用比喻。 7.划分的规则 (1)划分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3)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8. 判断的逻辑特征是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和有真假。 普通逻辑不研究判断的具体内容的真假,只研究判断在形式上的真假特征和真假关系。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它是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 性质判断的四种基本形式SAP、SEP、SIP、SOP。 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就是自身不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复合判断就是自身中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9. 属于非传递的关系有:判断间的不等值关系、概念间的交叉关系 同时具有反对称性质和传递性质的有:概念间的真包含关系和概念间的真包含于关系。 同时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的是:概念间的全同关系和判断间的等值关系。 非传递关系的是:判断间的矛盾关系和判断间的交叉关系。

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

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 加涅、梅耶等人所提出的学习过程模型注重于对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及信息加工过程进行描述,而没有考虑学习和所学知识的不同类型。根据广义知识的分类,知识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知识的学习过程和内外条件亦有所区别。根据前述广义的三类知识,可从动态的角度考虑知识学习的分类,即有陈述性知识学习、程序性知识学习和策略性知识学习。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并在短时记忆中与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即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第二阶段,新建构的意义贮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遗忘,需采取一定的策略来巩固新知识的意义获得;第三阶段,在外在任务要求下,学习者采用一定的方法或策略提取新知识,并运用此类知识于相似情境或类似情境。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般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相同。例如,在主动改被动的句式变换中,学习“将‘我把这本小说看完了’改为被动句”,这是一种典型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或智慧技能的学习)。学生要能顺利完成这一任务,必须知道主动改被动的句式变换的规则,在这里是将主语与宾语交换位置,并将“把”改为“被”的规则。知道某一规则或能陈述该规则,与应用这一规则支配自己的行为并不是一回事。所以,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是陈述性的,也就是说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前身是陈述性知识。 第二阶段是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的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就主动改被动的句式变换来说,学生通过教师讲解或阅读教材,知道这种句式变换的规则,并能陈述这些规则(陈述性知识),再通过大量的变式练习,每当看到句子中有主语和谓语并有“把”、“将”等主动词的句子时,能立即根据规则把主动句改为被动句。此时相应的规则已经开始支配学生的行为,规则开始向办事的技能转化。 第三阶段是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达到相对自动化。例如熟练掌握这种主动、被动句式用法的人,可以脱口说出规范的符合这种句式用法的句子,而不必有意识地去考虑有关规则。作为一种特殊程序性知识的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如此,必须先知道要学习的认知策略是什么;然后通过应用有关策略的练习,使有关学习、记忆或思维的规则支配自己的认知行为;最后能在变化的条件下顺利应用有关规则支配与调节自己的认知行为,达到提高学习与记忆效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根据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这两个维度,可以用下图描绘广义知识学习的阶段和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图5是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提出的广义知识学习与分类模型。该模型可以解释学生认知领域的绝大多数的知识、技能或策略的学习。 陈述性知识(狭义的知识和言语信息) 广义的知识{动作技能 程序性知识(技能){智慧技能(狭义的程序性知识) 认知技能{ 认知策略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知识讲解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1.心理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研究物性。 2.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学 科性质) 3.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冯特(心理学之父)。 4.心理学诞生标志:莱比锡心理实验室。 5.心理学研究中的七大流派: ①.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研究对象是意识的结构和内容。 ②.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詹姆斯。观点: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传统流派) ③.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观点:主张研究行为和用实验方法。 ④.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魏特墨、考夫卡。观点: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⑤.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观点:人的行为源于欲望与动机;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⑥.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人性本善。 ⑦.认知心理学派重点: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 6.心理学是通过研究行为,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7.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的维度看,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动态 的)、心理特征(稳态的)、心理状态(暂时性的)。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惧),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兴趣,信念,动机,世界观,需要),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激情,灵感。 8.认知,情感,意志,简称知、情、意,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①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②.情绪、情感和意志影响认知活动;③.情绪、情感和意志相互作用。 9. 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密切联系。首先,心理过程是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的基础;其次,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影响制约心理过程;最后,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 如果某类心理状态经常反复出现并且持续时间愈来愈长,就转化为心理特征。 10. 意识即心理,意识是人类独有的。意识是我们现实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是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现象。前意识、潜意识。 11. 对人影响较大的四种生物节律:①.年节律;②.月节律28天(月亮的圆缺);③日节律(24小时节律);④90分钟节律。 12. 睡眠状态是一种心理现象,有两种状态即快速眼动睡眠和非眼动睡眠相互转换。 13. 唯物主义心理观: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是社会化的结果(心理的实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