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休闲学概论课程论文设计

休闲学概论课程论文设计

休闲学概论课程论文设计
休闲学概论课程论文设计

《休闲学概论课程论文设计》

题目观光茶业发展研究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1年12月

观光茶业发展研究

钟燕灵

摘要:论述观光茶业的概念特点,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为观光茶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观光茶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模式

(一)观光茶业的概念特点研究

朱兴正(2009)认为观光茶业是茶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它使茶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和渗透,是对传统茶叶产业的改造和提高,是现代茶业的一种新形式。观光茶业不仅具有一般茶业所具有的提供茶叶产品的生产功能,而且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功能:一是旅游观光、生产体验、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功能;二是绿化、美化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这些新的功能对调整农村自然环境及文化资源,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田易萍(2009)认为观光茶业属于观光农业范畴,是集茶业,乡村旅游,周末休闲为一体,是集成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叶观光和茶叶消费服务为一体,实施茶业综合经营战略,形成一、二、三产业综合经营的茶业发展模式。

张续周(2003)认为观光茶业与传统的开发经营模式相比、它具有人与自然和谐、资源保护开发协调的特色,具有生产与观光服务跨产业经营的优势。一般而言、观光茶业包合生产、示范和观光旅游三个主要元素,即以生产为核心,科技示范、体验观光于一体。考虑消费需求差异性,观光茶园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类型。

李斌欣(2007)认为观光茶业的特征,一是农游合一性。观光茶业是茶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产业。作为第一产业,它直接生产茶叶产品;作为第三产业,它被作为观赏、休闲和参与的对象来开发利用。二是高效性。观光茶业相对一般农业来说,收入来源更多一些,产品附加值更高一些,经济效益更好一些。三是市场定向性。

段家祥(2004)认为观光茶业是主要为居住在城市和非茶区,想了解茶业、

参与茶业、体验茶区生活、感受茶文化的人们提供方便。因此,依据资源状况,在系统开展资源评价,市场需求调研基础上,进行观光茶业的总体规划和具体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观光茶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吴树良(2002)提出观光茶业起源于 1970 年台湾台北市的木栅观光茶园,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大陆观光茶业开始起步,2001 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开展工农业旅游,观光茶业的发展得到加快。

李莎(2007)提出全国现已建立 100 多家观光茶园,如福建云顶观光茶园、江西婺源县的生态观光茶园、浙江武义有机茶生态观光园、四川乐山夹江天福观光茶园、云南省普洱市中华普洱茶文化博览园、临沧茶文化风情园、西双版纳勐海县“云茶源”。

张续周(2003)认为大陆观光茶业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宏观控制和指导。政府缺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投资者自身缺乏行之有效的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特色不突出,导致很多地方的观光茶业旅游景点开发一哄而上,造成严重的重复建设和价格竞争,多数观光茶业景点经营不景气,一些景点甚至无法再维持经营,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余新祖(2006)认为茶业企业所修建的观光茶园从项目丰富度上来说,远达不到观光茶业的实施茶业综合经营的需要,很多的项目存在重复性建设的情况,因此,需要对观光茶业进行统一的规划,使得各点既具有自己的特色,也属于观光茶业的一部分。

殷建军(2006)认为茶业企业只有在提供优质商品的同时,将企业的茶资源与时尚的旅游休闲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才能为茶叶企业增添新的商机与活力。同时,观光茶业的建设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观光茶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性,它打破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界线,有助于形成供产销、旅工农、科工贸的产业化生产体系,从而带动整个企业产业结构的整和优化。

(三)观光茶业发展模式

江治贤(2008)认为针对目前观光茶园小、多、散且有重复建设的现状,各级政府已经认识到应集中力量和资金按茶区特色规范观光茶业的发展势在必行,集中一切力量根据不同茶区、不同茶类建设综合性、规范化的观光茶园。如在江

浙应建设以小叶种及龙井茶、碧螺春等标志性茶类的生产、品饮为主要看点的观光茶园,在福建应发展以乌龙茶为主要看点的观光茶业,在云南应建立以大叶种及普洱茶为主要看点的观光茶园,切忌重复建设。

李瑾(2005)认为在观光茶园选点上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在云南,观光茶园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大叶茶主产区都可考虑,但相对而言,尤以西双版纳为佳,因为这里气候宜茶、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古茶园(树)分布较多、民族茶文化丰富多彩,是古代和现代普洱茶的发祥地,且知名茶厂———勐海茶厂和云南省的省级茶叶科研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都在这里,云南茶叶的综合优势可在这里集中展示。

李莎(2008)认为观光茶业不宜脱节,城市居民由于生活节奏较快,到郊区或农村一趟很不容易,他们都希望一次能看到某一产业的各个主要环节。因此,这就要求观光茶业以系统化为佳,即能自始至终了解(体验)到茶树种质资源、茶树品种、茶树栽培、茶叶采摘、茶产品加工及销售、茶叶品饮、茶艺欣赏等一体化、系统化的过程。观光茶业要发展壮大,大众化是其必经之路,只有实现消费群体大众化,才能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因此,观光茶业的消费群体应实现大众化。

吴树良(2002)认为发展观光茶业的首要条件是要有美好的自然环境和景观。因此,在规划设置观光茶业时,以不妨碍、不破坏农村自然生态和茶园景观为前提大力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提高观赏性。

郭见早(2004)认为茶叶产品的设计应从特色、品质、规格、包装、品牌等方面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价格策略包括观光茶园的门票价格、茶叶产品价格、交通价格等。四是公关策略。观光茶业的营销艺术就是通过处理好与政府、企业及公众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合作与支持,从而提高观光茶业的知名度。

余新祖(2006)认为观光茶业规划要以现代农业理论,观光农业原理和乡村旅游规划方法为指导,采取“大茶业”发展和“茶业综合经营”的思想,旨在整合现有茶园,现有茶叶加工,茶叶科技园和茶博物馆等各种特色资源,集成规划为一个集现代茶叶科技、茶园历史文化、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川西大型观光茶业系统,从而实现茶业的综合经营,实现茶业的高效益。

(四)总结与分析

观光茶业总体规划要坚持整体性、特色性和生态性三大基本原则。整体性原

则即采取总体规划方式,观光茶业要适应“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要求,将现代农业技术和观光农业理论融入观光茶业规划之中,将茶产业与乡村旅游和交通条件相结合,将茶叶生产、茶文化消费和茶品牌建设相衔接,将各观光茶园点串联成线和网络,将上述各要素构成有机整体。特色性原则要求各观光点各自形成特色和优势,满足观光的各种要求。生态性原则一方面是以良好的生态系统满足生态茶业发展和乡村观光需求;另一方面以茶园打造特色观光,满足科技文化观光的需求,同时改造生态环境。

在总体规划上必须要注重特色的塑造,特色是旅游景区,景点或旅游项目生命活力之所在,在特色塑造上上,观光茶业要以“川茶”为主题,突出一个“茶”字,要塑造成茶叶生产,茶叶加工,茶文化的大千世界,从观茶、种茶、制茶、品茶、欣赏茶艺,体会“茶德”各个环节设计旅游活动,使游客增长知识,愉悦身心。其次,突出“环境”的优美,挖掘茶文化内涵。最后,还应该具有项目主题创意,设计出特色的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吴树良.开发茶业旅游资源一旅游观光茶道温馨多亮色[[J],福建茶叶.2002(2):

40-41

[2]徐勇,韩国义.黄土丘陵区生态农业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l.水土保持

研究.2002. 9(4): 139. 146.

[3]张续周.青岛茶业发展的若干建议[[J],茶业通报,2003年第2期:50-52

[4]肖林兴.泰宁县金湖旅游茶业的思考[[J],茶叶科学技术,2003年第4期:28-30

[5]刘渊滇.绚丽多姿的安溪茶文化[[J],福建茶叶,2003年第4期:39-42

[6]高怀发,赵玉杰.乡(镇)级生态农业建设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l.农业环境科学学

报.2003. 22(5):629-631.

[7]王小明.SWOT分析法及其在森林旅游规划中的应用闭.中国林业,2004, (3): 32-33.

[8]郭见早,段家祥.构建山东茶区生态旅游茶园的探讨〔月,中国茶业,2004: 25-27

[9]李瑾,李树德.天津都市型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Il.农业技术经

济.2005. (5):57. 60.

[10]杨江帆.茶叶国际化经营[M].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05: 25-27

[11]李军状,刘德辉,徐雪高.等.._一典型都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南京

市傅家边农业科技园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 13(1): 10. 13.

[12]侯满平,黄淮海.平原资源低耗生态农业模式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

(1): 189^-191.

[13]王京传,赵修华.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J].中国茶叶,2005, 27 (6):22-23

[14]余新祖,殷建军.发展生态观光茶园,提高茶业综合效益[[J].蚕桑茶叶通讯,

2006(4):33-34

[15]李斌欣.观光农业园规划理论探索[[A].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6-28.

[16]黄溶冰.基于坐标法的SWOT定量测度模型及应用研究[[J].科研管理,2008 1 (1):

[17]李文荣.河北省发展观光农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8 11(11):

230233.179^-186.

[18] 江治贤,李莎 .广元市茶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J]. 中国茶业,2008 (8):14-15.

[19]朱兴正,田易萍.观光茶业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 21

[20]王小丹.福建省茶文化旅游研究田」.福建: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浙江树人大学

《休闲学概论课程论文设计》教师评阅表

题目:观光茶业发展研究

班级:旅本102 学号:201001018235 姓名:钟燕灵

评阅标准得分

教师评阅学习态度(学习态度能否认真,论文有无抄袭情况)

(0~10分)

工作量(能否很好地完成课程论文规定的工作量,设计内容是否全面)(0~10分)

规范要求(图形、表格、公式的表达是否清晰、正确,论文的书写是否符合规范化要求)(0~10分)

实际能力(能否认真阅读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文献,是否能阅读与课程设计有关的自选资料;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是否扎实,能否正确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否独立分析、解决设计问题,文字表达能力如何,能否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或论文意图)(0~40分)学识水平(对文献是否有较深刻的分析和研究,总结与展望是否全面,论文或设计是否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或较高的学术水平,成果是否突出(0~30分)

总计

评阅教师评语(包括学习态度及工作量;课程设计(论文)内容及规范性;课程设计(论文)表达能力等方面):

评阅教师签字:

年月日

设计概论论文

设计概论论文 设计学概论论文 从艺术文化学的角度审视工业产品设计 "从远古的洪荒年代起,直到现代文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造物的苦思冥想,和实际的造物活动。" 人通过这种有意识的活动改造了自然,并使自己获得人类的灵气。自然界就被赋予人的意义,出现反映人的意向和活动的世界,"文化"也就开始了它的一发而不可止歇的生命运动。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意蕴,但经过人工打磨,便注入了人的价值观念,进入"文化"范畴。人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并改造自身的过程与产物就是文化。人打磨石器的过程,人在打磨石器的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在打磨石器中人与人结成的相互关系,以及最后成就的这件包蕴着人的价值取向的石器,都是文化现象。 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为了以一定的方式来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社会的人是动物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是,只有当人不满足于坐享大自然的赐予,而开始亲自生产他所需要的消费品时,人类的文化史才开始了。" 这种文化诞生于人类最初的"造物"活动之中,可以称之为"造物文化"。只是到了后来,生产力发展了,人的需要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就由简而繁、由单一到多样,文化的概念也随着文化学研究的深入而被赋予越来越复杂的内涵。但有一点,即人类文化是由一元向多元发展的,没有改变。 一部人类的文化史,无论哪个地区和民族,可说都是从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开始的。人类在打制第一件石器作为工具的时候,并不是出于"艺术"和"审美"的考虑,而完全是出于"劳动",利于"生存"的实用目的。也就是俄国普列汉诺夫

(1856-1918)提出的"实用先于审美"。因此,从最早的意义上讲,造物活动是综合的、笼统的、实用的。但是,一般的人造物只要一旦作为物质出现,就会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作为物质的存在,就会对人产生精神的影响。在"劳动"、"生存"的实用目的达到以后,就开始了附加上"艺术"和"审美"的考虑,一般的人造物就上升为造物艺术。在长期的历史中,随着人类进行"艺术"和"审美"考虑的越来越丰富,人造物作为它原来的载体已不能充分满足了,便逐渐从中派生出、分离出现在所谓的"纯艺术",由此形成艺术文化,譬如独立欣赏的绘画。以致出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野。然而,造物文化作为原发性的"母型"并没有被解体,而是沿着自身的轨迹发展。而此时的造物文化也就是造物艺术文化。 人类的造物活动,是以人类自身的创造性获取一种自然界中本来所没有的功能形式,求得在自然中的主动生存的开始,是最本质的文化现象。造物文化就是一种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或之上未经分解的文化,带有原发性和综合性。张道一教授在造物艺术论中把这种兼具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不可分离的文化称为"本元文化" 。并在《跨世纪的造物艺术》一文中说: "……一般的人造物,按照通常的说法,多称作为’物质文化’;它是相对于’精神文化’而言的。……严格地说,这方面的’人造物’,不能算作纯’物质文化’,而是带有文化的综合性,我称之谓’本元文化’。即在文化分为多元之前,一种最早的文化形态。随着社会的和生产的分工,文化由一元而分作多元,本元文化并没有被解体,而是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 行发展。而且由于它同科技的发展同步,又合着生活的脉搏,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如以陶瓷为例,从它的历史演变中不难看出,尽管技术变了,生活方式变了,它的制作、式样、用途也随之变化,而且能够看出各代陶瓷和品类式样上的风格差异,成为实用与审美的统一物,但上万年来并没有中断。由文化上的综合

管理学概论结课论文

管理学概论结课论文 关于行政管理 摘要:在如今行政管理实践追求以人为本理念的条件下,行政管理理论中出现 的解释方法和批判方法对推动行政管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文对建筑在实证主义认知论之上的传统研究方法,尤其是结构一功能主义方法的局限性进行检讨的同时,提出解释理论和批判理论对行政管理研究各理论和方法的相互吸收与借鉴,并共同促进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对完善行政管理者和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改进行政管理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实证论,解释视维,批判视维。 在行政管理和工商管理领域,学者们经常使用“典范”(Paradigm)这个词,也许是作为引起人们注意力的一种方法,此词经常出现在各类专著和文章的标题中。但是,由于缺乏创造性,许多学者所揭示的典范架构常令人失望。这类典范通常是一些旧的观念的再包装,再加之植根于传统的结构一功能主义、开放系统理论(或新系统理论),因此,只注重于对人的行为和组织现象做一种决定论的阐释。这类典范之认知力实质是一种实证论的探究方法,目的是把人们的组织经历加以客观化,由此来证实科层制的工作绩效。需要说明的是,该文在此决不隐含这样的意思:观念重组和经验资讯的呈现在本质上并不重要。相反地,只要能够对社会情境之中的各类涵义予以清晰划分,只要能够对人类的沟通、管理活动和公共福祉进行改善的话,那么这类工作就是重要的。 尽管存在着理论视维的分裂状态,但是可以说,公共政策和行政管理现象研究中的以宏观或中观为取向的制度方法和功能方法仍占有主导地位,因为其范围和方法能够为行政管理学者和实践者所接受。事实上,实证论和管理取向的思想在行政管理研究和著说中是显而易见的。更进一步说,这类思想方式与主流行政管理中的

期末社会学概论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论文)

试以相关社会学理论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毕业生反而就业难,就业压力大,对此高校,教育部,用人单位及社会各方面应有力配合,积极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同时大学生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把正确的职业理想与务实的就业定位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社会学理论 前言:随着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走向“大众化”,目前,大学生就业成为倍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一些本科毕业生到技校“回炉”的现象。在当前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上,技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比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还要高一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比较严峻的形势。大学毕业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社会性问题呢?我认为从社会学理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一,大学生不能正确地了解自己 首先是自身的素质,现在的大学生受以前的思想的影响,给自身定位颇高,对有些岗位不愿意做,其实针对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有很多岗位已经与原来的工作内容有很大差异,但因为受传统观念影响,高学历的人不愿意从事这样的岗位,低学历的人又不能适应这样的岗位,造成科技与人才的浪费。比如在现在的招聘会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拿着简历投很多家单位的多个岗位,这看起来相对增加了我们的就业成功几率,但很多时候这些简历的投放都是无效的。我们应摆脱这种盲目的状态,了解自己的优势何在,自己适合哪类工作,哪些岗位。 投放简历前,我们应问问自己,我期望找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我为什么要找这份工作?我的能力、性格等是否胜任这项工作?明白了这些问题,很自然的就会有目的、有选择地去应聘,也会大大地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因为是有明确方向的,去应聘的是自己最期望得到,且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其次,在专业方面的专业技能欠佳,现在的大学生缺少经验。“大学生职业能力欠缺”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形成了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就业鸿沟。因此,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就迫在眉睫。 再次,就业的地区定位。客观上讲,发达城市的就业机会确实很多,但同样就业的人数也很多。高学历的人才跻身激烈的就业市场,所谓万军难过独木桥。 因此我们不妨拓宽自己的眼界,着眼一些其他城市的就业岗位。没有必要非留在大城市,很多地方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等我们去开拓。 二大学生数量过剩,供过于求。 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之初,全国每年仅招收20多万大学生。到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也只有108万。自从98、99年大学扩招以后,到了2003年,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已经达到380万,2004年突破420万。而200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已是599万人。这样一个无限制的扩招,使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而且更主要的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这就使得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 大学生数量剧增,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需就业的人数达2000万,以我国

《艺术概论》期末论文写作要求

《艺术概论》期末论文写作要求 作业要求: 1.作业在12月20日以前交齐,按学号排列。电子档统一考学习委员处交给任课教师。以 便网上检测是否抄袭。 2.统一要有作业封面,A4单面打印。论文写作格式参照文后范文,要有摘要、关键词和引 文规范。(见文后附件) 3.选择下面其中一个感兴趣的题目方向进行论文创作,题目可再自拟,字数3000字左右。4.同一题目一个班选择人数超过10人,则该题目最高分不高于80分(特别优秀的除外),一个题目选题人数小于3人,则该题目得分最低不低于80分。(抄袭除外) 5、原则上,每个不同专业的同学尽量选择该专业方向的选题,若有跨专业选题或自拟题目, 则必须附加一个简单的开题说明。 一、环境艺术方向 1、中国秦汉建筑的特点 2、中国明代园林的特点 3、西方园林精神 4、从哥特式到巴洛克风格看宗教美学演变 5、埃及造像艺术的影响 6、包豪斯研究 7、明清家具特色之比较 8、美国芝加哥学派的研究 二、视觉艺术传达方向 1、商周青铜器纹饰探幽 2、日本设计精神对于现代西方设计的影响 3、中西字体艺术演变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4、从茶(酒、茶饮料)包装设计风格看中国风设计 5、电影海报的历史 6、插画艺术与书籍装帧风格形成的关系 7、网页设计与视觉元素

8、广告摄影在产品推广中的作用 三、动画专业 1、中国动漫产业的困境与期望 2、宫崎骏研究 3、三维动画对传统二维动画的冲击 4、插画艺术的动漫风 5、网游动漫设计的新动向 6、欧洲漫画大师研究 7、从好莱坞动画大片延伸产品的推广看动漫产业的拓展性 8、蒂姆·波顿电影研究 四、绘画专业 1、“艺术本土化”与“艺术无国界”之辩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西方当代艺术的影响 3、绘画语言、材料的运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 4、“油画民族化”的思索 5、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的历史意义 6、“石涛画语录”研究 7、“徐(悲鸿)蒋(兆和)”教学体系对当下艺术院校基础教学的影响 8、“扬州画派”的商业化倾向——兼论艺术与商业的关系 附:论文封面和论文范文

关于随记品味杂志的设计编辑流程讨论

本文来自中国论文发表中心(https://www.wendangku.net/doc/7110597391.html,/lunwen/jiaoyulunwen/2014-09-13/1608.html ),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论文发表中心 关于随记品味杂志的设计编辑流程讨论 摘要:平面设计的发展离不开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和价值判断。简单来说,记品味杂志的设计编辑,就是把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流程在平面组合成图案从而向读者透露出来一定的信息,即用视觉语言系统来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随记品味杂志的设计编辑以有关物象来表达其特征,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随记品味杂志的设计编辑有着很强的艺术性和寓意性。它不仅仅是一个图案符号,而且能体现作者的精神和情感特征。随记品味杂志的设计占据着重要地位,随记品味杂志的设计要运用视觉元素来传播设计者和作者的设计灵感,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并让人们愿意和乐于接受。本文通过对随记品味杂志设计的流程讨论,更加深入了解平面设计,进而为自己以后的创作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随机品味杂志 设计 平面设计 流程 一、随记品位杂志的类型和整体效果 随记品味杂志的设计计其实是一种实用 性非常强的艺术形态,由于平面设计要运用视 觉元素来传播设计者的设计和计划,用文字和 图形把信息传达给观众,并让人们愿意和乐于 接受。因此,随记品味杂志的设计不仅涉及到 多种元素的运用,而且还涉及到不同的表现手 法和技巧的运用。随记品味杂志的设计为人们互相了解提供了方便的记忆条件,达到了思想沟通和传达信息的作用。随记品味杂志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任何一个设计都必须按照客户的要求去打动受众。从这个 意义上说,设计者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在设计中倾注自己全部的感情,

企业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企业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企业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题目:论企业创新及创新管理 必要性和现实矛盾 无锡太湖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班级:汉语121 学号:1232026 学生姓名:周凯 二〇一五年六月 论企业创新及创新管理必要性和现实矛盾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创新。通常讲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好,人好我快”便是企业创新的重要表现。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经济活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经济循环,在这种状态下,企业的总收入等于总支出,整个生产过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企业没有发展;另一种是经济发展,它的基本动力便是创新。其实,追求发展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动力。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与发展速度的重要动力和源泉。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包含多个环节,受到企业资源、时间等诸多限制。在不同环节面临不同选择。事物的主要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尤其是实现企业创新的动力源。因此,掌握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的主要矛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促进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现实与指导意义。我国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的认识与开展尚存在很多不足,尤其在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矛盾问题方面更是存在

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健全的解决矛盾的方法。一方面缺乏对矛盾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一方面对矛盾问题的解决只是停留在定性分析及意见和策略指导方面,缺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解决办法。为此,本文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方法对技术创新以及矛盾的相关理论及动态研究进行了总结。对技术创新的内涵和特征以及矛盾的内涵、特征和技术创新过程中产生矛盾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选择,创新资源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与保障,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价值创造要将潜在资源转化为具体收益,资源本身并不会自然创造价值,需要组织将各种资源加以应用、整合。如何对企业创新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保障创新资源能够按照企业创新战略要求实现及时供给,以及根据任务性质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企业创新的含义 创新并不是新的概念,早在1912年哈佛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熊彼特就已经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熊彼特指出:“创新活动是在经济活动本身中存在着的某种破坏均衡而又恢复均衡的力量。”熊彼特在创新理论的分析中,将企业的创新活动划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赋予产品一种新的特性。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它主要体现为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工艺或新的生产组织方式。这种新的方法绝不仅仅只是建立在新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之上,它也可以是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

《休闲学》课程标准

《休闲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休闲学》 课号:097J95X 所属学院:旅游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 课程类型:选修 1、前言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休闲学》是旅游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以休闲与旅游的关系为主线,涉及了休闲的基本概述、休闲伦理与心理、休闲文化、休闲经济与休闲产业等领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休闲及与其相关的定义,中西方学者们对于休闲的现状研究,掌握休闲体验、休闲活动以及休闲旅游的实质,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充分认识:休闲旅游在突破传统观光型旅游,实现旅游业收入增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休闲学》是一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课程,其前修前课程为《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文化》。1.2设计思路 目前传统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休闲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休闲旅游对社会就业和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本课程根据旅游专业工作岗位要求,相应设计学习项目,并根据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选择教材和编排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灵活运用多媒体、启发引导、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本课程总学分2;总学时34。 2、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休闲的方式与内容、休闲的民族特色、休闲的作用和功能、休闲的历史走向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以下目标: 2.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休闲与社会、休闲政策与教育、社会阶层与休闲、工作制与休闲、休闲的需求与供给等内容,本课程重点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目标是休闲旅游、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休闲旅游产品等。 2.2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插入联系现实的阅读材料,并在练习、思考和作业等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素质目标:具有一定的判断与分析能力,并为学生在今后合理安排时间,积极生活、认真工作上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3、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语言学概论》课程论文

《语言学概论》课程论文 《语言学概论》是中央电大开设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本课程讲授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本课程使用的主教材为叶蜚声、徐通锵编写的《语言学纲要》,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课程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涉及多种语言现象和语言事实,要学好的确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里给大家谈谈如何学习《语言学概论》课程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学习《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的意义 第一,语言学的重要性主要是由其研究对象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语言,说它平常它是真平常,说它不平常它是真不平常。说它平常,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接触语言,使用语言,语言之于我们,就像水和空气,平常而又平常。说它不平常,是因为关于语言,我们还有许多弄不明白的地方,语言的起源,语言的发生,语言的习得,语言的运用,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社会,还有许多许多亟待我们探索回答的问题。 其实,语言与我们的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里的生活不仅仅是日常生活,还包括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等等。比如汉语方言分歧,大的方言都有七种,各方言差别很大,因此我国一直在推广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而普通话的规范如何制定,如何推广,如何制定相关的语言政策等等,这些都需要对语言进行充分的研究,需要语言学的知识。 第二,学习语言学概论也同我们所选择的专业的特点有关。 我们虽然在专科阶段学习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课程,那只是围绕某一种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的,理论上还没有达到一个高度。就像我们学习了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如果我们不学习系统的文艺理论,我们就感觉这些课程犹如散沙似的,分析作品、任务很难深入,而文艺理论则为我们学习具体的文学提供了较高、较系统的理论支持。语言学概论也是如此,它将使我们的语言理论知识系统化,使我们的语言理论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专业论文

河南工程学院《设计概论》考查课 专业论文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学生姓名:范元泽 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班级:环境设计1243班 专业课程:设计概论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传统园林对于满足人们的需求已经力不从心,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建设一流的园林城市已经成为提高环境的第一要素。阐述了园林绿化建设的内涵精神,并针对如何建设一流的园林城市,提高环境质量进行了研究探讨。 作为城市景观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景观,有助于突出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展现城市景观。当前我国一些城市在城市建设及景观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园林设计创新。本文首先分析了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中的地位,分析了我国城市景观建设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园林设计理念创新。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设计路径选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化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城市园林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园林规划设计百花齐放,城市园林发展在速度和数量上都是空前的。园林设计为人们营造一个个优美的环境空间,供人们观赏、游憩、娱乐,在现代城市钢筋混凝土森林中,重寻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关键字:园林绿化发展 目录 摘要 (1) 引言 (2) 1园林绿化设计的核心 (2) 2园林绿化设计内涵精神 (2) 2.1理想与想象性 (3) 2.1.1点的运用 (3) 2.1.2线的运用 (3) 2.1.3面的运用 (3)

2.2节奏与韵律 (3) 2.3形式美 (4) 2.4抽象手法的运用 (4) 2.4.1简洁化抽象 (4) 2.4.2几何形抽象 (4) 3园林绿化设计的措施 (4) 3.1坚持“文化建园”的宗旨——构造美的世界 (4) 3.2搞好绿地系统规划——扭转园林绿地安排的随意性 (4) 4.结语 (5) 5.参考文献 (6) 6.评语 (7) 关于园林绿化设计理论的探讨 引言:随着环境建设的备受重视,各地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好的园林建设已能将人与大自然很好地协调,将历史文化内涵再现出来,对园林设计的各项要求把握得恰到好处,体现出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及社会责任感。绿化装饰就是艺术想象力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赋予了绿化新的语言,沟通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 2 1园林绿化设计的核心 城市园林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论城市的总体还是一个社区,都是由大小的“生态经济文化系统”组成的。生态意识应该是这个系统工程的中心。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必须首先确立生态的主体地位,其次才是文化和经济。因为生态本身不仅具有效益,如制氧、吸尘、降温、防噪音等,而且它又具有一种生态美。园林绿化要强调回归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强调动物、植物的和谐共存。让乔、灌、花、草的形体自然结合,达到生态优化效果。植物造型与园林小品的结合,会创造出优美的艺术氛围。许多植物可以配置出各种特色的园林植物小品,但这种植物造型的园林小品也不能喧宾夺主,它在园林设计中一般只能充当配角。而建设生态园林,可以招来许多鸟儿和其他小动物,显得更有生气。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与厂矿和居民区建筑设计要逐步进行,特别是现在各开发商都在争建绿色生态住宅,其绿化系统的设计要统一进行,不得各行其是。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建设可采取“农林复合生态工程建设模式”,把城市林业和乡村林业结合起来,加大道路绿化带、网的建设,逐步走向城市园林与大地园林的有机结合。古典园林的继承和国外园林绿化经验的借鉴也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根据地形特点,就地发挥,以植物造型为主,协调搭配。2园林绿化设计内涵精神 2.1理想与想象性 艺术形象不是自然形象的翻版,而是将自然形象理想化,这就需要设计师具有艺术想象力。绿化装饰就是艺术想象力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赋予了绿化新的语言,沟通了

《设计美学》教学大纲

设计美学 Designing Aesthetics 课程代码:适用层次:本科、二级学院本科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实验(或上机)学时:0 学分:2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系统讲述设计美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包括有关设计美学的理论基础、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设计美学的中心问题、设计美的性质、内容与构成等诸方面。通过该课程,希望学生能够对设计美的基本内容和问题有一个总体认识,从而为他们认识设计美现象和进行具体的设计审美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教师的授课要求:可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进行教学;采用电子教案,幻灯片等形式加强教学效果;每章对相关作品进行分析以巩固教学内容。 — 二、课程简介 通过讲授设计美的本性及构成形态、设计审美化的心理活动特征、设计风格以及设计美学理念的历史变迁等知识,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设计实践中的审美规律,加强设计创造活动中得审美意识,并通过对优秀设计产品的欣赏提高自身的审美感受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设计美学的理论基础(2学时) 教学内容:传授设计学与美学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了解设计美学的理论基础构成,理解和掌握设计的理论基础及美学基础。 掌握:设计美学的美学理论基础 ; 理解:设计学的理论基础——人机工程学:关于尺寸在设计中运用的科学;设计思维学:关于设计方法、设计思维形成的科学;设计心理学:研究设计师的心理、设计消费者的心理,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设计市场的科学 了解:设计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第二章西方美学与华夏美学(6学时) 教学内容:西方美学的主要观点、华夏美学的主要内容

掌握:西方美学的起源、主要流派;华夏美学的特点与核心内容 理解:艺术是反映情感的一种形式 了解:华夏美学的礼乐传统 第三章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4学时) < 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设计品美学的性质,理解和掌握设计过程的美学问题。 掌握:设计品消费的美学问题 理解:不同类型的设计美学(部门设计美学),包括建筑设计美学、家具设计美学、环境设计美学、多媒体艺术设计美学、动画设计美学 了解:设计风格发展史、设计心理发展史、部门设计史 第四章具体学科的设计美学(6学时) 教学内容:动画设计美学或影像设计美学、多媒体设计美学(依所授课班级选择教学侧重点) 掌握:具体学科中设计美学的分析方法及设计艺术特点。 理解:设计美学原理在具体领域中的运用。 第五章传统美学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6学时) , 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传统元素的美学特点,理解和掌握传统美学在设计中的运用问题。 掌握:动画角色、动画场景、数字化影像、多媒体艺术中的传统美学特点 理解: 了解:设计中传统美学元素的基本种类及其特点 第六章设计美的技术理性(6学时) 教学内容:设计的科技特征、科学技术与艺术、 掌握:艺术与科学结晶的历史形态有哪些 } 理解:设计美是科学技术美与艺术美的统一整合 第七章课程综合(2学时) 教学内容:将设计美学的知识内容综合起来对当代设计作品进行分析,完成相关的讨论或论文

管理概论课程论文模板

提供可参考的题目 1、论组织环境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2、论组织文化对组织成长的作用以及如何塑造组织文化 3、论企业的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 4、论如何实施有效地目标管理 5、论某某公司的企业战略 6、如何构建一个学习型组织 7、如何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 8、如何在现实的工作或生活中使用相关的激励理论 9、论团队在组织之中的作用,如何搭建一个有效的团队 10、探讨沟通的技巧 其他要求: 1、上述题目可以任选一种作为论文的研究方向 2、在论文中要有相关的案例涉及到所选的题目方向,并能够对其进行详细阐释。 3、严格按格式要求进行排版。 4、不少于3000字,A4打印。

管理概论课程论文题目: 系名称: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年月日

论××公司的企业文化 (三号,居中,加粗段前0.5行,段后0.5行) 摘要:近年来,×××××××××××××××××××××(200字以上)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不少于3个) 1 引言(四号,加粗, 段前0.5行,段后0.5行,顶格) 近年来,☆☆☆☆☆☆☆☆☆(小四号、行间距1.25倍,中文字体宋体,西文用Times New Roman) 2 一级标题(四号,加粗, 段前0.5行,段后0.5行,顶格) 2.1 二级标题(小四号,加粗, 段前0.5行,段后0.5行,顶格) 正文:☆☆☆☆☆☆☆☆☆正文(小四号、行间距1.25倍,中文字体宋体,西文用Times New Roman) 表1 ☆☆☆(宋体五号,居中,位于表上) ××××××××××××(宋体五号)××× ××××××××× 与正文空一行

图2 ×××组织结构图(宋体五号,居中,位于图下)与正文空一行 3 一级标题 正文:☆☆☆☆☆☆☆☆☆(小四号、行间距1.25倍,中文字体宋体,西文用Times New Roman) 4 结论 正文:☆☆☆☆☆☆☆☆☆(小四号、行间距1.25倍,中文字体宋体,西文用Times New Roman) 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 [1]胡彪,高廷勇,萍.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经营[M].:电子工业,2008. [2]媛,胡玉玲.基于煤炭调运途径优化的省煤炭物流基地建设[J].人文地理, 2008,4:64-68. [3]利军,关晓吉.浅谈我国煤炭物流的发展模式[J].工商学院学报,2009,1: 26-29. [4]一列,周兵.建立华南煤炭配送中心的设想[J].中国水运,2001,8:6-7. [5]吕水金.论贵港煤炭配送中心的建设[J].珠江水运,2004,11:13-14. [6]Mikael H??k,Werner Zittel,J?rg Schindler,Kjell Aleklett.Global coal production outlooks based on a logistic model[J].Fuel,2010,89:3546-3558. [7]Aleksandar Zaklan,Astrid Cullmann,Anne Neumann,Christian von Hirschhausen.The Globalization of Steam Coal Markets and the Role of

休闲学概论1111

1.休闲:是人类在自由时间内的自由活动和自在体验,是人在一点时间内保持平和,放松,自由自在,从而达到和谐的一种措施 2.休闲产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包括愉悦身心,体验人生价值,享受生活乐趣等需求的,具有彰显人文文化功能的第二自然物 3.休闲农业:是以休闲为目的,以农业生产地区为活动场所,以农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民俗文化,农舍村落以及农林牧渔生产经营活动为吸引物,从而为以城镇居民为主的访客提供观光,健身,体验,娱乐和度假等产品的一种新型休闲体验型活动 4.休闲林业:是以森林资源为载体,具有同类社会经济功能,提供各种服务劳动,满足人的休闲需求的企业集群 5.休闲渔业:是指建立在渔业资源基础上的休闲活动,可以是渔业捕捞生产体验,也可以是海鲜品尝,渔村观光等 6.休闲服务:是人们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一定设施环境下希望得到的情感需求 7.户外休闲:是指发生于家庭和日常办公学习环境之外的休闲活动,特指那些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类休闲活动 8.康体休闲:是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参加各种户内户外活动,以达到提高身体素质,释放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各种身体活动形式 9.休闲满意度:是休闲者的期望值和体验之间的匹配程度 1.休闲美学主要研究哪些方面的内容:①休闲与自由的关系②审美与自由的关系③休闲与审美的关系④归纳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群对休闲审美现象的认识,并用文化学,哲学,美学的理论加以比较和分析⑤发现人们在选择不同休闲方式时审美趣味的差别,并探究其成因⑥对休闲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人格美,人体美,艺术美进行分析,归纳出其特有的审美范畴⑦由以上结论来看休闲活动能带给人更多的自由体验和美感,以指导现今社会的休闲实践 2.当代休闲主要面临哪些问题:①休闲观念落后,制约了健康休闲的发展②休闲产品品种单一,导致居民的休闲生活单调化③休闲产品供给不足,制约了休闲市场的进一步发展④休闲服务质量低,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⑤政府支持力度不够,限制了休闲市场的开拓 3.休闲满意度的分类:可分为特殊层级和动机层面。特殊层级是用来说明与休闲相关的行为,生活经验或需求。动机层面是用来说明休闲满意度是否由个体的内在动机所形成4.网络时代下的休闲学行为体现出哪些特征:①休闲载体的“网络化”②休闲空间的“零距离”③休闲消费的“实时化”④休闲内容的“虚拟化”⑤休闲信息获取的“快捷化”5.分析宗教休闲与日常生活审美之间的关系:日常生活的审美,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娱乐,而且有世俗性,与哲学,科学,宗教等其他人类文化形成相比,审美的精神恰恰不是超越性,而是作为精神文化活动的初始性或称非超越性6.简要说明工作与休闲之间的融合性关系:工作在向休闲“渗透”,这种渗透甚至可以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休闲不过是工作心境和工作心态的延续。在工作和休闲的融合中,工作将失去它目前所拥有的强制性,获得主要同休闲联系在一起的创造性。同样,休闲将不再是工作的对立面,它得到一种主要同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创造财富的地位,值得人们认真计划,并使人们最大限度地获得满足感,这种融合使工作更像休闲,休闲也更像工作7.简述休闲农业的发展意义:①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②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和休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8.简述我国休闲林业的发展历程:①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以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的建设为起点②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2000年,此期间森林休闲和旅游活动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逐步为社会各界认识,发展热情空前高涨③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森林休闲区域数量剧增,休闲林业产业体系架构的基本形成;强调“优先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发展思想;在制度建设上,管理逐步进入正轨;在经营管理上,把休闲林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放首要位置,依法保障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者的经营权和收益权9.简述运动休闲需求产生的时代背景:①现代社会生产对体育的特殊需求,使运动休闲渗透于现代生活方式中②现代生活方式中的健康隐患呼唤运动休闲③生活观念的转换,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促进了运动休闲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渗透10.简述康体休闲业的主要产品:①温泉休闲②沐浴休闲③健身休闲④足疗保健休闲⑤社区休闲中心11.休闲营销策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①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②运用科学的经营策略,包括强化经营要素,突出经营主题③实施合理的营销组合④创新有吸引力的营销方式12.公共休闲管理对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①健全制度,规范经营②开展休闲教育,引导休闲消费③创造旅游与休闲文化环境,营造休闲氛围④提供符合国情的公共休闲产品13.简述美国休闲政策的主要内容:①在休闲游憩资源与环境保护政策方面,1976年通过海岸法令,首次强调了海岸游憩资源必须和运输业,捕鱼业,商业和工业结合起来②在森林休闲政策方面,美国的森林管理法案要求美国森林服务署为每个国家森林准备土地和资源管理计划③在旅游政策方面,制定了《国家旅游政策法案》④在休闲设施政策方面,颁布了专业性指导性很强的《规则运动生理教育和游憩设施》的文件⑤美国政府给非营利休闲文化产业提供直接资助和间接补贴⑥在有些领域,政府通过提供休闲产品来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14.简述我国休闲发展的趋势:①经济休闲化②文化休闲化③消费休闲化④生活休闲化⑤运动休闲化⑥旅游休闲化

《物流学概论》课程论文

《物流学概论》 课程论文 题目:广西糖网的“电子商务 +现代物流”信息化道路院系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广西糖网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 信息化道路 摘要:广西糖网多年来通过“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化商务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搭建起制糖工业信息化的产业集群大平台,有效地缩短了食糖的流通周期,大大降低了吨糖购销成本。广西糖网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企业规避价格风险、锁定利润,每年直接为工商企业节省上亿元购销成本;另外充分发挥电子交易的优势,建立起统一有序的食糖流通市场,以客户服务为业务导向,以客户、行业主管部门和专业咨询机构带动信息的采集发布,以银行为专业的结算中心,以第三方物流提高流通效率,通过战略合作和直接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进行有效运营,促进了制糖产业集群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四流合一 引言 广西糖网是我国第一家提出以现货交易和物流配送为发展方向的食糖批发市场,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电子商务平台来开展食糖销售、物流及信息服务,通过积极建设全国范围内的食糖物流配送体系,整合社会仓储、运输、金融、质检等各种服务资源,实现了独具特色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模式改造。 1、广西糖网简介 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西糖网)成立于2003年6月,是我国最大的食糖电子商务B2B交易市场,是深圳市农产品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和柳州市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专业食糖批发市场,是我国

食糖交易与定价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是国家商务部电子商务重点联系企业、工信部全国工业信息化运行形势指数企业。 广西糖网总部位于柳州市,是我国第一家提出以现货交易和物流配送为发展方向的食糖批发市场,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电子商务平台来开展食糖销售、物流及信息服务,通过积极建设全国范围内的食糖物流配送体系,整合社会仓储、运输、金融、质检等各种服务资源,创建了独具特色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的食糖流通模式。 广西糖网近年来通过食糖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成功运作取得了良好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了客户、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及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全国80%以上的食糖工商企业将它作为主要的购销和配送平台,每年承载着全国近三分之一食糖的购销和流通任务,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食糖第一网,发挥着“全国食糖产销桥梁”的作用。 2、食糖产业流通现状分析 1、经销方式呈现多样化。 以前食糖行业经销方式单一,大多是买断经销,食糖厂商对食糖市场具有强而有效的监控能力,销售费用、资金风险和损失相对较低,但影响了市场占有率的提高。现今的经销方式出现了联销、代销和厂家直销和流通企业买断销售等方式并存的现状。这使得糖价出现局域性的差别,充分根据当地的供求情况而变化,拓展市场的速度加快。 2、集团化经营初步显露。 糖业集团化规模日益显现,广西流通企业也在进行集团化重组,但效果不明显,改革力度远远不够,没有给食糖流通体系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流通和物流体系信息化、现代化程度较低。 3、流通和物流的制约。 资源占有量60%的广西糖业飞速发展,但广西的食糖行业没能得到流通和物流优势的支撑和推动,导致对糖价的话语权没能得到很好地体现。流通和物流已经成为制约广西糖业综合实力提升的瓶颈之一。 3、信息化的趋势

设计学概论大纲

设计学概论 课程名称:设计学概论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学时:40学时 课程安排:一年级下学期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开设的意义、作用和地位 设计学概论是设计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通过对现代设计概念与类型、设计形态的知觉与心理、设计方法与设计程序、设计批评理论进行的系统、科学、严格地讲授与练习,为以后的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学习,提高专业理论素养,掌握理论思维方法,并能善于用理论指导设计实践,自发的设计行为转化为自觉的创造性劳动。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现代设计概念与类型;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设计形态的知觉与心理;现代设计的形式要素与构成法则;设计方法与设计程序;设计批评理论。 第一阶段 1、理论讲授:(1)设计概念;(2)设计类型与相关学科。 2、作品解析与欣赏。 3、作业:读书笔记《认识设计》2000字。 第二阶段 1、理论讲授:(1)现代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2)设计形态的知觉与心理;(3)品牌 与创业形象创造案例。 2、作品解析与欣赏,互动对话。 3、作业:任选一幅设计作品进行解析《设计形态的知觉心理与创意》。 第三阶段

1、理论讲授:(1)现代设计的形式要素与构成法则;(2)现代设计方法与程序。 2、作品欣赏,学生点评。 3、作业:撰写论文《设计语言与创意》3000字以上。 四、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 任课教师制定的教学教案一定要适合本专业的教学要求,应包含教学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对理论学习的认识态度与阅读设计理论书籍的习惯。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五、课程考核方法和标准 评分方法: 1、通过学习和作业练习能完成教学要求。 2、对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有独特见解。 3、运用设计理论对设计进行准确批评、并能提出全新创意思维的。 评分主要内容: 1、能否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2、能否按课程教学要求,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作业。 3、能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有所体现。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设计学概论》尹定邦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参考书目: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新世纪出版社 七、教学大纲编写人、审定人 本教学大纲由环艺专业教师集体讨论审定,钟云燕执笔编写。

《企业管理概论》课程论文题目

《企业管理概论》课程论文题目 1. 论述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型,并用企业实例分析该企业组织模型的类型,结合企业分析其特点。 2. 企业管理方式具有多样性,如强硬管理、和蔼管理和理想折衷管理等,试简述其内涵,结合企业论述你对企业管理方式的看法。 3. 管理者是企业重要财富,试论述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并分析不同角色下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工作素质。 4. 说明企业愿景与战略目标的内涵,用企业实例分析一个企业愿景(如惠普),讨论其优缺点。谈谈你的看法。 5. IBM建立有效服务体系主要是考虑与中国企业合资建立服务企业,以保证该企业与IBM 的稳定关系;服务站分布广,要求服务站业务流程程序化、规范化;同时在人员培训和信息资源管理上借助IBM的资源和经验。请对该案例所涉及的管理思想,进行剖析。 6. 海尔集团是以企业文化为软系统的现代型企业,其经营理念具有鲜明的个性——海尔特色。请试以此为背景,分析企业文化、企业创新,给出自己的观点。 7. 市场调查的类型有探测性调查、描述性调查、因果关系调查和预测性调查等等,试简述内涵,并实例分析其中的一种方法,比较优缺点。 8. 企业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有哪些?通过文献检索,用实例分析汽车行业(如上汽通用五菱等)的组织生产过程特点,谈谈你的想法。 9.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实例进行剖析。 10. 工业4.0下的企业经营同样需要体现智能化,如何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更好的实现管理的智能化? 11. 企业价值链是以企业内部价值活动为核心所形成的价值链体系,分析其价值链构成?并说明。 12. 市场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企业需要更好的快速响应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动态联盟是一种新的模式,试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13. 绩效考评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分析绩效考评的常用方法,如果你是企业管理者,谈谈你对“绩效考评的最有效的方法”的具体想法。

新材料概论课程论文

新材料概论课程论文 摘要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新材料技术则是按照人的意志,通过物理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试验评价等一系列研究过程,创造出能满足各种需要的新型材料的技术。 一、概论 新材料(或称先进材料)是指那些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之中的具有比传统材料的性能更为优异的一类材料。新材料技术是按照人的意志,通过物理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试验评价等一系列研究过程,创造出能满足各种需要的新型材料的技术。新材料按材料的属性划分,有金属材料、无机非多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的使用性能性能分,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和理化性能,以满足高强度、高刚度、高硬度、耐高温、耐磨、耐蚀、抗辐照等性能要求;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具有的电、磁、声、光热等效应,以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隐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弹、氢弹的核材料等。新材料在国防建设上作用重大。例如,超纯硅、砷化镓研制成功,导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诞生,使计算机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十万次提高到现在的每秒百亿次以上;航空发动机材料的工作温度每提高100℃,推力可增大24%;隐身材料能吸收电磁波或降低武器装备的红外辐射,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发现,等等。 新材料技术被称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 二、新材料的应用

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它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同传统材料一样,新材料可以从结构组成、功能和应用领域等多种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类之间相互交叉和嵌套,目前,一般按应用领域和当今的研究热点把新材料分为以下的主要领域: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温超导材料、磁性材料、金刚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 三、新材料技术发展的方向 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革命,而且对制造业、物资供应以及个人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高科技发展报告”课题组的有关专家,请他们介绍了当前世界上新材料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发展趋势。材料技术的进步使得“芯片上的实验室”成为可能,大大促进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赋予材料科学新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新材料技术正朝着研制生产更小、更智能、多功能、环保型以及可定制的产品、元件等方向发展纳米材料20世纪90年代,全球逐步掀起了纳米材料研究热潮。由于纳米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材料和器件的制造方法,使得纳米材料在磁、光、电敏感性方面呈现出常规材料不具备的许多特性,在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专家预测,纳米材料的研究开发将是一次技术革命,进而将引起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日本三井物产公司曾在去年末宣布该公司将批量生产碳纳米管,从2002年4月开始建立年产量120吨的生产设备,9月份投入试生产,这是世界上首次批量生产低价纳米产品。美国ibm公司的科研人员,在2001年4月,用碳纳米管制造出了第一批晶体管,这一利用电子的波性,而不是常规导线实现传递住处的技术突破,有可能导致更快更小的产品出现,并可能使现有的硅芯片技术逐渐被淘汰。在碳纳米管研究方兴未艾的同时,纳米事业的新秀--“纳米带”又问世了。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工作的三位中国科学家2001年初利用高温气体固相法,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半导体化物纳米带状结构。这是继发现多壁碳纳米管和合成单壁纳米管以来,一维纳米材料合成领域的又一大突破。这种纳米带的横截面是一个窄矩形结构,带宽为30~300mm,厚度为5~10nm,而长度可达几毫米,是迄今为止合成的惟一具有结构可控且无缺陷的宽带半导体准一维带状结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