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9-11-25T14:28:28.95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8月8期作者:崔贺龙海亚[导读] 观察并评价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疗法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疗法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崔贺龙海亚

(淇县人民医院;河南淇县456750)

【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疗法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疗法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之间收治的76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予以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B组患者予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并分析男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掌倾角、尺偏角及治疗优良率。结果:B 组患者骨筋膜室综合症、腕部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尺偏角、掌倾角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方法疗效更高,且安全性更高,患者腕部功能恢复更佳,值得进一步研究。【关键词】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临床疗效

桡骨远端骨折属于上肢骨折,临床通常采用外固定或闭合复位等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关键为合理复位、合理固定以及功能锻炼,引起切开复位的固定方法已经成为此病症主要治疗手段之一[1]。本文以76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例,详细分析了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具体疗效,详细分析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之间收治的76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A组中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18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6.94±6.4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钝器打击伤7例,摔伤21例。B组中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20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6.89±6.4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1例,钝器打击伤8例,摔伤19例。两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各项基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A组患者予以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方法:对患者实施臂丛麻醉,依据止血带控制情况在前臂桡掌侧做纵行切口,切开腕掌韧带,在桡侧切开旋前方肌,将桡骨远端骨折充分暴露出来,之后进行复位处理。如果患者的骨缺损情况比较严重应及时进行植骨处理。使用钢板锁定骨折位置,最后缝合切口。

B组患者予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对换或者实施比臂丛麻醉后,实施牵引手打,利用透视对复位情况进行观察,若骨折位置良好,则在第二掌骨近端基底部及桡骨中下段位置将固定架螺钉置入,固定后调整外固定架位置。

1.3评价标准

⑴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骨筋膜室综合症、腕部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肩手综合征等⑵掌倾角;⑶尺偏角;⑷治疗优良率: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功能性损失、畸形、疼痛,背伸掌曲低于15°视为治疗效果优;患者无功能性损失,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视为治疗效果良;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减少,关节功能依然受限视为治疗效果一般;患者恢复情况较差,且伴随疼痛视为治疗效果差[2]。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关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 24.0,其中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均采用卡方检验,掌倾角及尺偏角分析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分析

B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具体数据分析见表1。

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巧整理

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巧 目前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有多种解剖型的锁定钢板系统应用于临床。这些内固定物为为一些复杂的骨折类型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从某种程度上扩大了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尤其对于一些伴有骨质疏松的骨折。来自麻省总医院的Jupiter教授等曾在JBJS上发表系列文章介绍了他们对于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的研究结果以及相关的手术技巧。本文主要介绍基于特殊骨折块的内固定技术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 手术技巧 以尺桡骨远端的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特征为基础提出的三柱理论,是2.4mm钢板系统研发和临床应用的基础。三柱的划分如图1所示。 图1 尺桡骨远端的三柱理论。 桡侧柱为桡骨远端外侧半,包括舟骨窝和桡骨茎突,对于桡侧的腕骨具有支撑作用,一些稳定腕关节的韧带也起自于此。

中柱为桡骨远端的内侧半,包括关节面的月状窝(与月骨相关节)和乙状切迹(与尺骨远端相关节)。通常情况下负荷,来自月骨的负荷经由月骨窝传递到桡骨。 尺侧柱包括尺骨远端、三角纤维软骨和下尺桡关节,承载来自尺侧腕骨以及下尺桡关节的负荷,具有稳定作用。 手术在臂丛麻醉下进行,术中C臂X线成像必不可少。手术开始之前至少30分钟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使用气压止血带减少出血。 掌侧钢板固定 对大多数骨折而言,都可应用掌侧入路,在桡侧腕屈肌和桡动脉之间进行显露。识别并牵开拇长屈肌后,可看到深面的旋前方肌,“L”型分离掀起。对于较为复杂的骨折,为了便于骨折复位,可进一步松解肱桡肌腱。 在桡腕关节中插入一枚克氏针,这有助于确定桡骨最远端的界限。如果存在关节边缘的小骨折块,可将掌侧2.4mm钢板放置在桡骨远端关节边缘进行固定。换句话说,月骨关节面的小骨折块可用2.4mm“L”或“T”型钢板进行支撑,如图2。 图2 复杂的掌侧关节内骨折,应用两块“L”型钢板进行支撑。 对于背侧移位的关节外骨折,注意以下几个要点是很有帮助的。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临时复位骨折,确定骨折端没有软组织嵌入。第二,对于没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可通过钢板辅助骨折复位:先在掌侧解剖型钢板的远端置入锁定螺钉,将其与移位的远骨折段固定在一起,然后在钢板的辅助下将远近骨折段复位,最后再在近端置入其他螺钉(图3)。

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

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6-09-23T10:59:54.82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作者:洪潇 [导读] 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而言,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是其最佳的治疗方法。 贵州省骨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7 【摘要】目的探究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我院8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5例,给予观察组患儿实施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给予对照组患儿实施石膏外固定或患臂悬吊牵引复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优良率。结果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7.73%,80.00%,组间差异明显(x2=7.01,P<0.05),并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而言,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是其最佳的治疗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的治疗优良率,加快了其康复的速度。 【关键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皮交叉克氏针;治疗效果 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肘部骨折,该疾病多发于5~8岁的儿童,且其还会使患儿产生肘内翻、筋膜间隙综合征、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1-2]。为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能够早日恢复健康,并为今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我院对部分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实施了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8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为1~10岁,平均为(7.22±2.36)岁;对照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为2~12岁,平均为(7.78±2.96)岁;两组患儿均确诊为闭合损伤肱骨髁上骨折,且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其他疾病。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儿实施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给予对照组患儿实施石膏外固定或患臂悬吊牵引复位治疗,在此主要介绍观察组的手术方法。 帮助患儿采取仰卧位,外展其患肢并放置于C型臂球管的上方,准备进行闭合复位手术。若患儿为屈曲型骨折,则行屈肘位牵引,然后将其侧方移位进行纠正,用拇指将骨折远端向后推挤,再将骨折近端用双手握住,此时助手将患儿肘关节伸直;若患儿为伸直型骨折,则应将其患肢上臂握住,助手将其前臂保持在中立位置,并将肘关节保持处于持续牵引位的状态,然后将牵引力逐渐增加,并将侧方移位进行纠正,术后将患儿骨折近端用双手交叉握住,并在其肘后骨折远端处放置拇指,将骨折远端向前推进的同时让助手用力屈肘。 进行铺巾消毒,上止血带于患儿上臂;在触及至患儿肱骨内髁时,应作一1cm切口于其前方,并将尺神经进行显露并注意保护;将克氏针从内髁至外髁进行钻入,并使用0.062英寸的克氏针进行电钻进针,穿过骨折线与对侧皮质约1~2mm处,并注意将尺神经进行保护与将骨折线避开克氏针交叉点;固定完毕后,采用C型臂的透视功能将固定、复位位置进行确认,若患儿肘关节的屈伸活动良好,且屈肘角度为70°,则使用石膏托进行固定;在术后7天进行复查,28天后将克氏针取出,并开始对患儿进行功能锻炼指导。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其治疗优良率。本研究的疗效分为优、良、差三个级别,若患儿治疗后骨折部位已愈合,且肘关节功能显示正常,视为优;治疗后经检查,若患儿骨折部位显示基本愈合,其肘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视为良;若患儿在治疗后均未达到以上标准,视为差[3]。(优+良)/总例数×100%=优良率。 2 结果 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7.73%,80.00%,组间差异明显(x2=7.01,P<0.05),并具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 讨论 由于5~8岁儿童的肘关节韧带处于最为松弛的状态,因此极其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4]。肱骨髁上骨折发生率较高,且病情较为严重,患儿应早日进行治疗才有可能尽早地恢复健康。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手术。该手术具有创伤小、稳定性高、易操作等优点,不仅能够将患者在进行石膏固定时产生再移位的现象进行避免,而且能够减轻与减少患儿痛苦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5-6]。因此,我院对部分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实施了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7.73%,80.00%,组间差异明显(x2=7.01,P<0.05),并具统计学意义。可见,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而言,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是其最佳的治疗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的治疗优良率,加快了其康复的速度。 参考文献: [1]王相如,衣英豪,曹克奎等.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11):84-85. [2]卢强.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4,07(07):14+17. [3]韩花强.闭合复位经皮克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06):99-100. [4]王洪波,邹康.用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5):188-189.

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比较

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pilo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取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相比,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效果更佳,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锁定钢板;解剖钢板内固定;pilon骨折 锁定钢板在pilon骨折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操作简单、灵活性强,有效解决患者存在的关节疼痛僵硬、功能受限问题[1]。为了分析对比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本院对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pilo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字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取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治疗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7.88± 2.84)岁;其中车祸受伤者17例、重物压砸者10例、高处坠落者8例、扭伤者4例。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6.79±2.19)岁;其中车祸受伤者18例、重物压砸者11例、高处坠落者7例、扭伤者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选择的内固定物为德国Link公司May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威高钛合金锁定钉板系统。患者皮肤条件稳定,软组织肿胀消退后实施手术。治疗合并腓骨骨折时,从腓骨后侧、后外侧,取纵行切口,将患肢骨折部位暴露出来,复位后用钢板进行固定,复腓骨原有长度的同时纠正距骨外移,合理控制胫、腓骨切口距离。在复位胫骨骨折块时,采取开放直接复位方式。采取撑开器进行牵引,采取复位钳、克氏针等进行撬拨,且给予临时固定,复位准确后,采取钢板、用螺钉固定。在复位中,加强处理外侧骨块、复内踝、后唇骨块等部位,将外踝作为复位关节面的基准点。术中通过C型臂,透视观察胫腓骨长度、关节面平整度、内固定物长度、距骨移位现象、踝穴宽度等。最后采取自体骨与异体骨两种植入方式进行植骨治疗。术后抬高患肢保持适当高度,做好脱水、消肿及预防感染,并指导患者加强负重练习,锻炼踝关节的屈伸功能等。 1.3疗效评价①优:没有疼痛,背屈>5°,跖屈>40°,成角<3°;②良:出现间歇性疼痛,背屈≤5°,30°<跖屈≤40°,3°<外翻≤5°,内翻≤3°;③中:疼痛要用

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下肢复杂骨折的治疗

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下肢复杂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 发表时间:2018-04-25T14:01:46.8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3期作者:钱本俄张世旭岳旭文章志祥 [导读] 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切口长度较小,愈合时间较短。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比较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在2015年—2017年收治的下肢复杂骨折患者共56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完成患者划分工作,分组情况为实验组28例,使用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28例,使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及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恢复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 78.57%,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切口长度值、出血量值以及愈合时间值均小于对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切口长度较小,愈合时间较短,值得推广。 【关键词】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下肢复杂骨折;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167-01 下肢复杂骨折在骨外科比较常见,患者多为粉碎性骨折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1]。患者术后下肢可能会发生血运不顺畅,不容易愈合及感染的情况,相关研究表示实施手术固定对患者术后恢复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文将我院收治的56例患者视为对象,探究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应用至下肢复杂骨折的治疗效果,内容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在2015年—2017年收治的下肢复杂骨折患者共56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完成患者划分工作,分组情况为实验组28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18.50~77.0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75±22.65)岁,其中胫骨近端骨折患者有8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有7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有5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有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有4例;对照组28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19.00~76.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79±21.88)岁,其中胫骨近端骨折患者有7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有8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有4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有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有4例,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行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操作如下:使用硬膜外麻醉方法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在消毒工作完成后对骨折线进行准确标记,在骨折线两侧进行切口,控制切口长度在6厘米左右,使用C臂X线对复位情况进行了解,合理置入钢板,在骨干和钢板对准后便可使用螺钉对钢板进行固定处理,固定后进行清创,止血和缝合操作。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操作如下:在硬膜外麻醉操作完成后对骨折位置进行明确,做好切口处理,对软组织进行分离,充分露出骨折端,在常规处理后合理置入钢板,使用螺钉完成固定工作。两组患者术后均接收抗感染与消肿治疗,对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和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明确上述方法的疗效。 1.3 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正常水平,临床表现全部消失;有效:患者下肢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疼痛及其他表现有所缓解;无效:患者下肢功能和临床表现未得到过多的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使用卡方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指标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分析[n%] 3.讨论 下肢复杂骨折主要由工伤及交通事故引起,占全身骨折的比例较大,其中胫骨与股骨骨折为常见骨折,疼痛感比较强烈,如未及时进行救治患者会出现关节功能差的情况,影响其正常生活。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切口长度较大,局部软组织损伤较重,对骨折断端血供影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胫骨远端骨折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胫骨远端骨折 发表时间:2009-06-23T12:02:07.6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3月第6卷第9期供稿作者:庞军[导读] 本院自2003-2007年,采用AO的三叶草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共21例。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胫骨远端骨折 庞军 (黑龙江省方正县人民医院黑龙江方正 150800)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9-0065-02 【关键词】解剖型钢板胫骨下段骨折 胫腓骨远端骨折由于靠近踝关节面,采用髓内钉固定常常存在一定困难,而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本院自2003-2007年,采用AO的三叶草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共21例。随访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致伤原因:车祸1例,摔伤6例,砸伤4例:骨折类型:开放骨折8例,闭合骨折13例。 1.2手术方法所有病例接诊后均实施急症手术,手术在伤后24h内完成。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开放骨折首先清创术。根据骨折类型,取小腿前内侧或前外侧切口,显露骨折部位,将血肿清除,胫腓骨均有骨折者,先整复胫骨骨折。根据骨折远端破裂情况,骨折结是否进入关节面,灵活选择内固定方式。骨折波及关节面或骨块粉碎严重的,先整复关节面,并用拉力螺钉或克氏针临时固定。然后排列骨折近远端,保持对线对位良好,选择适当长度的三叶草钢板,稍微塑形后,在复位钳的辅助下,放置钢板,钻孔,测深度,拧入螺胫骨骨折整得完毕, 改换切口,显露腓骨骨折,复位,固定。 1.3术后处理术后将患者肢置于布朗氏架上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3d后开始进行踝关节的主动运动练习。4周后的扶双拐杖下地,部分负得,8-10周后双拐改单拐增加负得,并逐步弃拐行走。 1.4评价指标及治疗结果术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患肢体是否疼痛,踝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参照Johne [1]治疗结果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优14例,良4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骨折平均临床愈合时间:6.4月,其中延迟愈合 1例。(愈合时间超过8个月),骨不连1例(超过1年仍末愈合) 1.5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有:大隐静脉损伤,骨不连,感染和踝关节活动不良等。 2 讨论 2.1胫排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胫排骨远端骨折是四肢骨折最常见的类型,其骨折愈合率较低。其致伤原因主要有直接暴力:如重物砸伤,钝器打击等。间接暴力,如垂直传导踝部扭转等外力形式。间接暴力引起的胫骨远端骨折常常合并有腓骨骨折,并且有可能波及踝关节面及胫排下联合等结构。 由于胫骨下段的解剖形状和结构比较特殊,采用髓内钉固定存在一定困难。虽然有作者采用矩形髓内钉,远端交锁髓内钉等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报道。但前者难以达到坚强固定,术后需要依赖石膏外固定辅助,不利于踝关节日期功能锻炼和恢复,效果难以理想[2]。后者由于受到远端效锁髓孔的限制,仅仅能用于距离踝关节面5cm以上范围的骨折。如果骨折线性低于这一水平,则超过了交锁髓内钉的固定极限[3,4] 。对于骨折线靠近踝关节面甚至波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采用AO设计的解剖型钢板可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胫骨远端的髓腔宽大,并且,皮质骨逐渐向松质骨过渡。AO的解剖型钢板形状可以与胫骨内面及内踝理想的贴合,对于骨折线横行,短斜行,甚至矢状面上从行骨折线均能理想固定,对于冠状面劈型的骨折可能固定存在一定困难。所以,采用三叶草解剖钢板可以让绝大多数类型的胫骨下段骨折获得有效固定。 2.2采用解剖钢板治疗胫排骨下段骨折的并发后及其预防本组资料采用三叶草解剖钢板治部胫骨下段骨折,主要并发症有:(1)大隐静脉损伤:大隐静脉损伤主要与手术操作有关,由于大隐静脉从内踝前方上行,手术切口常常跨越大隐静脉,手术操作时应诊仔细解剖和分离,并加以保护。大隐静脉损后可以结扎,虽然对肢体功能不造成重要影响。但术后足肿胀时间明显延长,需半年以上才能恢复。所以手术时应该尽可能保护这一血管不受损。(2)骨折不连;胫骨下段与上段相比,其血液供应较差;主要因为胫骨下侧面缺乏丰富的肌肉附着,另外胫骨髓腔内的滋养髓腔内血管主要从胫骨中段进髓腔,而下段受骨折影响,髓腔内血供常常中断。所以,胫骨下段骨折愈合常常较中上段骨折困难。尤其是伴游离碎骨块的干骺端与骨斡延续部的皮质骨粉碎性骨折。本组发生骨延迟愈合1例,骨不连 1例。后者2次手术,松质骨植骨治疗才获愈合。所以,对于胫骨远端骨折,一斯手术内固定同时进行松质骨植骨,以提高其愈合率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问题。(3)感染:感染主要发生于开放性骨折,本组出现1例,原因是,局部皮肤严重挫伤,术后皮肤坏死,钢板外露,所以,对于有效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骨远端骨折,应该慎用内固定。

比较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及切开复位钢板置入修复胫

比较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及切开复位钢板置入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 发表时间:2018-08-31T11:20:53.8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作者:蒋洪玲陈光明余剑雄[导读] 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创伤小,能避免骨折端血供受到破坏,生物力学稳定. (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摘要】目的:对比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2月—2016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中选取15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行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经皮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切开复位钢板置入治疗,术后对其随访,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指标。结果:甲、乙两组手术切口小于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透视时间长于乙、丙两组,P<0.05;甲、乙两组出血量少于出血量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丙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创伤小,能避免骨折端血供受到破坏,生物力学稳定;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操作简单;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血供破坏大、骨折端剥离多,且具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应用时需谨慎。【关键词】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交锁髓内钉;切开复位钢板;胫骨中下段骨折【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047-02 Comparison of Percutaneous Closed Reduction and Locking Plates,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s, and Open Reduction Plates for Repairing Mid-to-Lower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Jiang Hongling, Chen Guangming, Yu Jianxiong. Sichuan Nanchong Health School Affiliated Hospital, 637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ree different internal fixations for the repair of fractures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humerus.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3 to June 2016, 150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of the mid-lower humerus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 B, and C. They were performed percutaneous closure and locking plate and percutaneous closure.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s, incision and reduction plate placement, postoperative follow-up, analysis of complications, surgical indicators. Results The surgical incision in group A and B was smaller than that in group C,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 fluoroscopic time in group A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group B and C, P<0.05; the bleeding in group A and B was less than that in group B.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and C,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Conclusion Percutaneous close reduction and locking plate repair of the fracture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humerus fracture is small, can avoid fracture of blood supply, biomechanical stability; closed reduction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is simple; open reduction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blood supply destruction Large, fractured fractures, and high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e application of caution. 【Key words】Percutaneous closure and locking plate;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Surgical incision and reduction plate; Fracture of middle and lower humerus 胫骨中下段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通常由高能量损伤引发,因为骨折部位未覆盖肌肉,软组织较薄,创伤后很容易出现粉碎性复杂骨折,术中具有较大的复位固定难度,治疗结果受内固定的选择、治疗方法、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1]。以往临床上通常采用保守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术后易引发关节僵硬、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所以临床通常会选择内固定治疗方式。本研究中三组患者分别采用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13年12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中选取150例,均在自愿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自愿参与;年龄小于85岁;属于AO分型的42B型与42A闭合性骨折,临床资料完整;精神正常。排除标准:不愿参与;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异常;存在精神障碍;中途退出。随机分为三组,甲组患者平均年龄(40.89±8.16)岁,共50例,男性39例,女性11例;乙组患者平均年龄(41.02±8.05)岁,共50例,男性35例,女性15例;丙组患者平均年龄(41.56±8.12)岁,共50例,男性40例,女性10例。对比三组基础资料,差异具有对比价值,P>0.05。 1.2 方法 1.2.1准备工作 患者入院之后,马上对其行患肢跟骨骨牵引,对患侧胫腓骨正侧位CT片与X射线片进行常规拍摄,以此来对骨折情况进行了解;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价,若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现象或者合并症,则需对其行对症治疗;内固定完成时间控制在1d~3d之内,以分组为依据,对三组患者展开治疗,手术操作在喉罩全麻状况下开展。 1.2.2内固定修复过程 甲组:手术体位取仰卧位,手术切口做在内踝上方(4cm),不切开骨膜,切开深筋膜,在骨膜外建立潜行隧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锁定钢板型号,将其导入,钢板位置在骨膜外,并在骨折区域行桥接;以C臂机透视下为辅助,仔细观察钢板、骨折端是否移位,通过牵引之后复位,采用复位钳,在左右、前后方向经皮交叉骨折远近端和钳夹钢板,复位合理之后,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维持,行上齿加压操作,先合理锁定孔位,并切开0.5cm左右,进行交替锁定,将钢板固定,通过C型臂观察获得满意的复位效果,且内固定在位,被动活动患肢时,骨折端稳定,便可以对切口进行冲洗,将其关闭。 乙组:手术体位取仰卧位,90°屈膝患肢,手术切口做在髌韧带前正中(5cm),劈开髌韧带,切开皮肤,在胫骨结节上一厘米处进针,开口、扩髓,将主钉合理插入,安装定位器,锁定好远端锁钉,提透视骨折端,旋转行合理调整,定位器安装,近端锁钉合理锁定。观察复位效果,若发现内固定在位,则可行术后处理工作,完成整个手术过程。 丙组:手术体位取仰卧位,选取中心(骨折端),切开皮下组织(胫骨前外侧15cm位置),骨折端充分暴露并清理,有限剥离骨膜,合理解剖并复位骨折端,将锁定钢板或者加压钢板放置在胫骨前外侧,并将其固定,观察复位效果,若发现内固定在位,则可行术后处理工作,完成整个手术过程。 1.2.3术后处理方法

探析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复杂骨折效果杨光

探析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复杂骨折效果杨光 发表时间:2016-03-30T11:45:50.7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作者:杨光 [导读] 巴彦县第二人民医院针对下肢复杂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速患者的愈合速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巴彦县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1801 摘要:目的:探析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复杂骨折效果。方法:选取56例我院于2011年3月~2012年3月间接收下肢复杂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愈合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下肢复杂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速患者的愈合速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下肢复杂骨折;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疗效 在临床骨科骨折疾病中,下肢骨折较为常见,其主要是以胫腓骨骨折和股骨骨折为主,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踝膝关节功能受损,并且有一定的疼痛感,双下肢长短不一致等。该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大,不但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还会对其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1]。临床上对于下肢骨折的手术方法较多,但是患者的预后不甚理想,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较差。对骨折部位的固定效果对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因此选择合适有效的固定方式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本研究针对我院接收的下肢复杂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在将本次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56例我院于2011年3月~2012年3月间接收下肢复杂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本组患者中,男35例,女23例,患者年龄21~80岁,评价年龄(42.3±5.2)岁。其中6例患者为高处坠落受伤,3例患者为重物压伤,47例患者为交通事故受伤。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如下: 1.2.1传统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 该手术方式主要有两个步骤,第一步:安置钢板,等到患者骨折复位后,按照制定好的手术方案,对骨膜进行剥离,将固定器套入,在骨面上安置好固定钢板,靠近骨折端,将固定器拧紧;第二步:固定螺钉,准确找到钢板孔的中心,钻骨孔,选择相应的螺钉拧进固定器,将螺钉和钢板固定好。 1.2.2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 该手术方法的操作具体如下:第一步,先给予患者消肿,牵引,促骨折复位;第二步,给予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止血,将骨折线两侧标记清楚,手术刀按照标记进行3~5厘米的小切口,切口不能暴露骨折部位;第三步,使用C臂X线检测仪进行检测,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待复位完成后,缘切口肌层下隧道将钢板插进,先使用螺钉在远端进行临时固定,使钢板和骨折保持2毫米左右的距离;第四步:再次使用C臂X线检测仪对骨干进行检测,在确定钢板和骨干位置准确后,将螺钉锁定,固定好钢板;第五步,使用C臂X线检测仪检测,保证固定全部完成,然后清洗创口,缝合;第六步: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将患者轻微抬高,并给予积极的抗感染和消肿治疗,手术3天之后鼓励患者适度活动患者,一周之后行X线检测观察患者骨折复位情况。 1.3观察项目 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患者肢体的恢复情况。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进行评定。优:患者双下肢外观无差异,肢体活动正常,经X线检查显示骨折部位已经正常对位;良:患者双下肢外观有小于1.2厘米长度的差异,活动基本正常,X线检查显示骨折部位的对位略有差异;差: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本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愈合延迟例数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愈合延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一。 3讨论 下肢复杂骨折多是由于车祸等突发事故所导致,一般患者的骨折粉碎较为严重,骨折移位较大,在手术上无法使用交所髓内钉或者动力髋关螺钉等方式进行治疗。针对与粉碎性骨折较为严重的下肢复杂骨折,临床上多使用钢板内固定来进行治疗。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对骨折端进行坚强内固定和骨折复位,但是在手术中对患者的伤害较大,一般手术的切口较大,容易暴露骨折的损伤部位,增加愈合的时间,同时会对骨折端的血供产生影响。而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手术中的切口较小[2],不会对骨折区域的软组织和骨膜等带来损伤,并且不会对骨折处的血运产生影响,有利于患者的尽快恢复。在手术中,骨干和钢板不会直接接触,所以不会对骨折端的活力造成影响,内固定的支架有弹性空间,能够对骨折部位产生应力刺激,加速骨折的愈合,避免导致骨板疲劳或者是折断。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下肢复杂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且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

胫骨骨折闭合复位经皮钢板螺钉内固定

胫骨骨折闭合复位经皮钢板螺钉内固定 发表时间:2013-05-22T17:10:50.6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3期供稿作者:李东风李先启王书沛[导读] 手术医师要仔细操作,认真总结经验,尽可能做好每一例手术。 李东风李先启王书沛 (江苏省徐州市矿山医院 221006)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3-0174-02 【摘要】目的探讨胫骨骨折闭合复位经皮LISS钢板及LCP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期间48例接受胫骨干骨折闭合复位经皮LISS钢板及LCP钢板螺钉内固定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8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无内固定断裂,患者的膝、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采用胫骨骨折闭合复位经皮LISS钢板及LCP钢板螺钉内固定法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胫骨骨折闭合复位经皮LISS钢板及LCP钢板螺钉内固定临床治疗效果 近年来,临床医学中,微创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了更好推广其应用,提升其临床价值,针对我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期间48例接受胫骨骨折闭合复位经皮LISS钢板及LCP钢板螺钉内固定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具体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2年5月期间随机抽取的48例患者均接受胫骨骨折闭合复位经皮LISS钢板及LCP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年龄在22-58岁,平均年龄32岁,其中,男性34例,女性14例。骨折原因:坠伤10例,交通伤16例,砸伤、压伤22例,其中,闭合性骨折患者在骨折后的7-9天内接受治疗,平均7天手术,开放性骨折患者均在6小时内接受了手术治疗。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在患者院后,需要立即进行跟骨骨牵引,做好手术的完备检查,经过3—5天后的观察后,进行x线检测,并且对牵引的重量进行调整,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以及体征,选择手术方法,确定钢板类型以及长度,我们选择LISS钢板及LCP钢板,LCP可以是直型或解剖型。在手术前,患者平均牵引天数为8天,且在手术前1小时应用抗生素。 1.2.2 手术过程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及部位进行固定,至少采用4枚锁定螺钉固定,钢板远近端至少各2枚,干骺端适当增加,患者若是近端骨折,切口选择胫骨平台下面位置,中段及远端骨折选择内踝上,切口长度要求约在1.5—2cm之间,内踝切口注意大隐静脉,深度到达深筋膜下即可。用骨膜剥离器将骨膜外部分与骨膜分离,构建皮下隧道,插入胫骨内侧骨膜外。C臂机透视下进行骨折闭合复位,骨折端不要求解剖复位恢复下肢长度力线及旋转排列。选择合适长度钢板插入,透视下调整钢板插入深度及位置,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复位良好,钢板位置合适后,为准确判断钉孔位置,应用另一相同钢板做参照,做小的皮肤切口,分别钻孔,测深,拧入双皮质或单皮质锁定钉。 1.2.3 术后处理在患者手术后,应用抗生素3-5天,中老年人应用活血药物,预防血栓的形成。患者手术的第二天,实施肌肉等长收缩运动,4-6天后,进行关节功能的锻炼,通过对患者恢复情况的严密观察及骨折类型,确定患者的离床行走时间,术后二至四周负重15㎏,循序渐进,六至八周负重体重一半术后12至16周完全负重。 2 结果 本组48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无内固定断裂,患者的膝、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 3 讨论 近年来,医学专家提出了生物学固定原则,以达到骨折内固定同时,充分保证骨折端的血供,确保骨折的顺利愈合,这也是其治疗的核心原则和思想。不管夹板还是石膏、钢板都是起固定作用。夹板固定方便,对患者不会造成任何伤害,但是临近关节部位骨折,不适合应用;石膏容易造成气血不循环,肌肉萎缩,容易让关节僵硬,尤其开放性骨折应用石膏更麻烦;而常规手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患者的创伤尤其大,加重骨折局部创伤,容易损伤软组织,造成诸多后遗症,而且恢复时间长。经皮钢板内固定,由于减少或避免从骨折片剥离骨膜及软组织,可以最大限度保留骨折端血运,有利于骨折愈合;锁定接骨板无需严格塑形,不压迫骨膜,且固定牢固,允许术后早期活动,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由于切口很小,术后感染几率大幅度减低。经皮钢板(LCP或LISS)螺丝钉内固定患者,手术后10天左右出院在家休养,不需长时间卧床,多数为坐立或依靠双拐室内行走,前提是不要让患肢过早负重,同时,医护人员要加强指导,如卧床时,把小腿垫高,多按摩肌肉,运动足趾、踝关节及膝关节,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以防止肌肉萎缩。 但是该手术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需要术中C臂机反复透视,手术医师要加强射线防护;闭合复位需要一定的技巧,有时需借助复位钳及经钢板的拉力螺钉来复位;闭合复位不满意,胫骨力线恢复欠佳或判断不准;大隐静脉及隐神经损伤。手术医师要仔细操作,认真总结经验,尽可能做好每一例手术。 总之,采用胫骨骨折闭合复位经皮LISS钢板及LCP钢板螺钉内固定法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可以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灵活选择治疗方法,能够达到最佳的治愈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司徒坚.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J]. 中国医药指南,2011,(29):112-113. [2]张启光,韩明涛,于红霞. 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J].中医正骨,2008,(5):235-236. [3]蔡海源,葛洪醒,胡锐,张伟. 三种固定方式微创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J]. 实用骨科杂志,2009,(5):254-256.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9-11-25T14:28:28.95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8月8期作者:崔贺龙海亚[导读] 观察并评价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疗法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疗法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崔贺龙海亚 (淇县人民医院;河南淇县456750) 【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疗法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疗法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之间收治的76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予以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B组患者予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并分析男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掌倾角、尺偏角及治疗优良率。结果:B 组患者骨筋膜室综合症、腕部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尺偏角、掌倾角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方法疗效更高,且安全性更高,患者腕部功能恢复更佳,值得进一步研究。【关键词】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临床疗效 桡骨远端骨折属于上肢骨折,临床通常采用外固定或闭合复位等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关键为合理复位、合理固定以及功能锻炼,引起切开复位的固定方法已经成为此病症主要治疗手段之一[1]。本文以76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例,详细分析了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具体疗效,详细分析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之间收治的76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A组中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18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6.94±6.4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钝器打击伤7例,摔伤21例。B组中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20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6.89±6.4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1例,钝器打击伤8例,摔伤19例。两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各项基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A组患者予以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方法:对患者实施臂丛麻醉,依据止血带控制情况在前臂桡掌侧做纵行切口,切开腕掌韧带,在桡侧切开旋前方肌,将桡骨远端骨折充分暴露出来,之后进行复位处理。如果患者的骨缺损情况比较严重应及时进行植骨处理。使用钢板锁定骨折位置,最后缝合切口。 B组患者予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对换或者实施比臂丛麻醉后,实施牵引手打,利用透视对复位情况进行观察,若骨折位置良好,则在第二掌骨近端基底部及桡骨中下段位置将固定架螺钉置入,固定后调整外固定架位置。 1.3评价标准 ⑴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骨筋膜室综合症、腕部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肩手综合征等⑵掌倾角;⑶尺偏角;⑷治疗优良率: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功能性损失、畸形、疼痛,背伸掌曲低于15°视为治疗效果优;患者无功能性损失,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视为治疗效果良;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减少,关节功能依然受限视为治疗效果一般;患者恢复情况较差,且伴随疼痛视为治疗效果差[2]。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关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 24.0,其中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均采用卡方检验,掌倾角及尺偏角分析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分析 B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具体数据分析见表1。

相关文档